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认识钟表

福建省长泰县实验小学李水玲

一、概述

认识钟表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内容。

认识钟表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以及怎样看整时;第二课时是认识半时。“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时针、分针、12个数字。让学生学会看整时,以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

(2)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猜谜导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钟面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认识整时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自己去探究。注重提供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如:互相说整时环节的设计。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转变了角色,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在兴趣的激发下,在情境中观察、思考、口说、眼看、脑想。

(4)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比如:几时起床,几时做作业睡觉等,还有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装饰表等,让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情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

心强,在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2 ,学法指导: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一份学具:钟表;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个谜语,看谁能猜得出。(课件出示)你们真聪明。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家里有钟表吗?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钟表能知道时间吗?(不能)对了,钟表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新授

1、出示主题图,认识钟面。

师:(播放闹钟声音)闹钟响了,妈妈在叫小红做什么呢?(起床)你们知道小红早上是几时起床吗?(7时)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看到长针指12,短针指7,就是7时)同意是7时的请举手。(课件出示:7时,并表扬)

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钟面,能不能看出是几时?(出示空白钟面)(不能)为什么呢?

生:……

师小结:对了,钟面上要有12个数字(先板书:12个数字,课件出示)还要有两根针(课件出示)这样我们才能看出钟面的时间。

师:这两根针跟同学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一起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课件介绍)听明白了吗?长的针叫什么名字?短的针叫什么呢?(板书:时针,分针)那刚才这个钟面我们就可以这样说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2、看整时

师:米奇同学有三个钟面,可是他不会看几时,大家能帮帮他吗?(课件出示钟面,指名回答8时、3时、6时)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钟面,它们的分针都指着几?(12)时针呢?(逐一)所以我们看整时的时候(课件出示)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现在我们一起大声地告诉米奇,怎样看几时呢?(齐读)

3、拨整时。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除了有个聪明的脑袋外,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现在同学们把钟面拿起来,先找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找后问)长的是?短的是?

师:钟表呀,还有一些小秘密呢!看!时针和分针每天都在钟面上不停地赛跑,(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从1时走到12时的过程)同学们举起小手跟着它们一起跑,它们总是按这样的方向不停地转动,像这样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师:同学们会看整时了,那会拨整时吗?接下来我们玩个拨钟的游戏(课件出示)请一位同学说时刻,看老师怎么拨。(边拨边说:?时,老师先拨分针,让它指向12,再拨时针,让它指向?,就是?时)你们会像老师这样拨吗?(会)

师:老师说你们来拨。(教师说学生拨:9时、12时、6时。)先拨什么针?让它指着…,再拨什么针?让它指着…就是9时。同学还想不想再拨呀?…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拨整时的时候,什么针是固定指在12的?(分针)只要拨时针指向几它就是几时。

师:接下来,和你的同桌继续玩这个游戏。老师看同学们都很会拨整时了,现在把学具放回抽屉里,坐好!看看哪一组收得最快,最安静。

4、欣赏时钟,引出电子钟表。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会看几时,还会拨几时,可真了不起。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到钟表乐园去逛一逛。(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时钟)师:钟表乐园里的兄弟姐妹可真多呀!除了刚才我们看的时钟外,还有这种电子表、电子钟。瞧!小红的床头柜上也放着一个电子钟(出示主题图)

5、电子钟表的看法、写法。

师:你们看这是几时?(7时)你是怎么知道的?(上面有7)7的后面有两个点,点的后面还有两个零,这样子也表示(板书:7时)。所以,7时也可以用7:00来表示。(板书:7:00边写边指导写法)齐读7点零零。

师:这三个钟面,你们也能用电子表的这种方法来表示吗?(指名回答,依次出示答案)齐读两种表示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表示整时,(板书:整时)

6、“找朋友”游戏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现在我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请拿钟面的同学先上台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同一时刻的小朋友上台

答:你的朋友在这里。找对朋友就掌声祝贺。)

7、巩固练习:小明的一天

师:认识钟表后我们来看看好孩子小明是怎样合理安排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课件出示教材92页的图片)

师:请看第一幅,小明几时在做什么?(7时)7时还可以怎么表示?(7:00)在干什么呢?(在刷牙)小明早上7时在刷牙。这些图都在课本92页,请同学们翻开书,把小明接下来的作息时间填完整。师:你们都真对了吗?真棒!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像小明这样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

(三)、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我们已经和钟表交上好朋友了,今后同学们一定要更加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四)、课后作业

回家制作一个漂亮的钟面,跟爸爸妈妈一起玩拨钟游戏。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设计思想:我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 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评价分为两部分:

1.定量评价

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30

)+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20)+小组成果汇报表得分(30)+学习感受得分(20)

2.定性评价

一系列的定性评价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等等。

A.课堂评价量化评分(30分)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

小组协作互评表(20分)

小组成果汇报评价表(折合成30分)

注:1.本表针对该生所在小组作评价,对该生的评价还需要在小组内进行分配。对于每个小组都有N张这种评价表,取所有评价表的均值作为对该小组的评价得分。

2.本表分为定量和定性评价两部分;

3.本定量评价表满分为100分,在加入总分时需进行折合;

4.定性评价部分,听完汇报后我的问题是评价者在听取他组汇报时所想到的问题,评价意见是对被评小组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作评价,以作该小组改进之用。

3.学习感受(20)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了哪些?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

4.学生总体活动统计表

定量评价量表

八、帮助和总结

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掌握看整时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概括出技术网络的基本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初中生物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分析 本节是第七章第一节,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其中包括探讨人口增长趋势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从而为后续的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打好基础。 本节知识面较广,知识量较多,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环境保护是个热门话题,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认同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2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目前世界乃至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我国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以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层度和保护我们的家园的一些要求和方法都不是很清楚;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有所耳闻,但也存在一些迷惑和顾虑,他们对保护环境意义和具体措施都不是很了解。 3教学策略 通过丰富的的图片使学生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有所了解,知道“计划生育”的基本内容,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例,对环境保护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层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兴趣,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在观看视频、分析表格中学会思考,学会小组分工、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4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 (3)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4)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2)通过小组收集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3)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5重点难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6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及分配工作,各组通过各个渠道查找相关信息。 2.多媒体课件。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6295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 ? ? ?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06春启用)“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概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学论”等6章。其教学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

教学设计方案

《荷叶圆圆》 设计者王晓华铁岭县种畜场小学 一、概述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本课共需2课时。课文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教师具体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3-5自然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读书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联系生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在6~7岁的年龄段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2.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主要运用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通过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和进行创新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教师所用的荷叶、字词贴图、网络课件、教材,学生所用的教材。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教学内容: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一、教学目标 1. 能使用VISIO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绘制 2. 能判断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3. 能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和组网条件进行网络结构的选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2.本节主要内容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端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组网的一种几何形式。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本课首先通过设定特殊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任务的思考。通过设计实际的拓扑结构图,促使学生应用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感性认知。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几种拓扑结构概念及其各自优缺点、应用比较。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三、学情分析 在开始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关

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学生初次接触拓扑概念,并且这一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拓扑结构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地图进行类比教学。拓扑概念建立起来之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比较好理解。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要求学生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对于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任务驱动(网络拓扑图的制作)教学方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整合,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五、教学过程

九寨沟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九寨沟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九寨沟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的作用。 4、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九寨沟风景图片、课文录音磁带、相关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谈话激情 你或你的亲友有人去过九寨沟吗?把你所了解的九寨沟介 绍给大家。(电视、杂志上看到的也可以,师适时出示相关图片) 3、读了课题后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⑴读生字词:潘、敏、禽(前鼻音)坪、羚(后鼻音) 宵、县、恰、窜(三拼音)掬、咀(同声韵不同声调) ⑵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⑶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录音范读 讨论: 1、你听了课文录音,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九寨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4自然段) 3、其它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4、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4自然段) 第三段(第5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讨论:九寨沟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是个什么样的 地方( 要求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朗读:突出神奇的`、因为所以、一就、 童话世界。 4、齐读。 五、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 2、哪些生字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善:上边的羊字一竖要出头。 县:里面是两横。 3、范写:善、窜、捷、禽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九寨沟名字的由来,九寨沟是由几条神奇的山沟组成的,如果人们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仙境般的童话世界。那么九寨沟到底是个怎样美丽的仙境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去游览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你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上它,感受到它的美。 2、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哪几处景观?逐句找找。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三种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案 《识字4》 作者: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黄晖 (一)概述 ·课名是《识字4》,是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册。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识字4》是一首韵文,描写夏天的动物特点。主要学习内容是生字的识记、朗读、扩展阅读以及网上作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能够准确地再认出课文的20个生字; ·能够自主地提出课文的疑问或解答同学的问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课文的问题; ·能够借助拼音比较准确地朗读6-8篇拓展阅读材料,并能用自己的话把材料的大意跟小组成员交流或全班汇报; ·小组汇报时能够代表本组的意见,声音响亮,表述清楚;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利用网络留言板描写夏天、描写动物或改编儿歌进行创新写作,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能够说出形声的构字方法,能掌握根据构字方法拓展生字及正确认读拓展出来的生字的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说出韵文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有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描写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小动物的喜爱。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东风东路小学一(5)班的学生。这个班是跨越式试验的实验班,

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班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 ·学生对小动物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设计特色: 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大量的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上机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分组汇报,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写作表达,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 教学资源和工具 ·本节课是在学生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 ·小学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一年级第二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网络资源课件 ·网络留言板 (六)教学过程环节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巩固生字,掌握形声字构字规律并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扩展识字。 第二阶段:学习课文,通过范读、引读、自读、赏读,体会韵文的语言美。 第三阶段:自主探索学习课文。通过质疑、上机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学生进入老师提供的资源网站进行扩展阅读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第五阶段:启发学生,再创情境,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模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格式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化学工艺 编制人:单小刚 编制单位:山西潞安职业中专 编制日期:2014年2 月20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冯云峰 年月日

目录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四)教学组织形式 (五)教学材料 (六)说明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案头 (二)教学过程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化工操作设备与维护》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学时:204 课程类型:核心课程学分: 所属系部:授课对象: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制定时间:批准人: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化工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是以化工单元操作各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典型的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设备为载体,结合学校实训条件设计七个学习任务将化工单元操作分成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同时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成7个项目,每一模块对应一个学习任务。采用行动导向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编制学习任务任务书、工作页、指导书。在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中,最初是学习职业经验性知识,最终是基于经验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关于理论知识及拓展知识的学习,先以工作任务按行动导向的方法组织经验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并融合必要的理解性知识。 课程知识目标:化工单元操作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化工单元操作的计算方法;化工单元操作典型的化工设备及相关的化工工程实用知识;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原理在实际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职业能力目标:能够用工程和经济观点处理遇到的各种化工单元操作的问题;会筛选恰当的单元操作去完成给定的生产任务;在设计设备计算工作中能寻求出所需的经验数据以及适宜的公式;能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转,找出故障的原因并及时排除;应具有强化设备与初步创新的能力。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团结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岗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课程教案设计方案(06春启用) “阅读与写作”是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师资教育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为保证该试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课程的教案质量,依据本专业的实施方案制定本课程的教案设计与实践教案改革方案。一、课程简况 1.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程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章阅读与写作理论水平和较高的鉴赏与写作能力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本课程拟通过13章69节构成。其中导论部分的教案要求是:了解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和相互关系,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解文章阅读与写作活动的各自特点及对人的素质修养的全面要求。课程内容要点是明确学习文章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意义,即,阅读与写作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社会交际的基本手段和语文教案的主体内容;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使学生懂得课程的结构体系与学习方法,把阅读论与写作论作为有机整体融通起来;正确把握理论、阅读与写作三者的互动关系。文章阅读论侧重文学作品,文章写作论侧重一般文章。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是:使学生懂得学习文章阅读论与写作论的意义与方法;掌握文章阅读与写作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审美意识、语文素养、知识技能、文化积淀等方面素质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案建议是:正确认识文章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性和一体性,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经典语文篇章的阅读,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多方面素养对文章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分为“阅读论”和“写作论”两编。 阅读论分为“文章阅读的理论和方法”,“诗词、散文鉴赏”,“小说、戏剧文学鉴赏”,“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鉴赏”,“科学论文的阅读”和“阅读教案论”等6章。其教案要求是:了解中西方文章阅读的不同传统和各自的长处,诗词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领,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构思要领,童话、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构1 / 13 思要领,阅读教案的目标和模式;理解文章阅读的实质含义和重要功能;掌握文章阅读方法的基本功能、主要局限及其独特视野,散文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求,诗词和散文的艺术鉴赏方法和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要领,话剧、戏曲剧本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要求,小说和戏剧的艺术鉴赏方法,童话、寓言和历史故事的艺术鉴赏方法,科学论文的阅读理论和方法以及阅读教案的方法等。 写作论分为“文章写作过程”,“记叙类文体写作”,“议论类文体写作”,“说明类文体写作”,“教案应用文写作”,“电脑写作”和“作文教案论”等7章。 2.课程教案要求 了解文章写作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内容,记叙类文体的主要特征及一般写作要求,说明类文体的文体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议论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应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写作要求,电脑写作的独特语言风格和电脑写作的新方式和新思维;理解文章写作构思的步骤、方法和一般规律;掌握文脉贯通、文章起草和文面规范的方法,文章修改的程序和基本方法,消息、文艺通讯、人

我是什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我是什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一) 本文是一篇科学短文,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的介绍了水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变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利害关系。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新颖,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晒、飘”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水的特性和用处,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课前准备: 课件、图形卡片(水珠、云、雨、冰雹、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对,孙悟空会变,我也会变,你们想知道我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我是什么》 2、齐读课题 3、课文中很多生字宝宝也想学孙悟空变一变,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来吗? 课件出示生字词(全班认读生字词) 真不错,把变化的生字都读准了! 二、学习理解课文,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的题目说我是什么,他在问小朋友呢,如果我们要在课题后面加上标点符号,你们说加什么好呢?(问号)对,那究竟我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究竟我是什么? 生自由读文指名回答板书:水 (你真会读书,我们就应该像他这样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 师:水,他虽然没有孙悟空那样七十二般变化,但它也是一位小小魔术师呢,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可以从书中破解它的魔术。谁来读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小魔术师会变成什么? 指名读,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汽云 师:是啊,小朋友们看,水被太阳一晒,变成汽,升上天空,一个小水珠可不够,无数的小点儿连成一片,就成了云。(播放课件,观看水的变化) 这个时候的小魔术师还给自己准备了不同的衣服,谁知道它给自己准备了哪些衣服? 指名回答:白衣服,黑衣服,红衣服 师:那它分别在什么时候穿这些衣服的呢? (睛空万里,白云朵朵;快下雨的时候,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早晨与傍晚,那是朝霞与晚霞啊!) 有了这不同的衣服,云可美丽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漂亮的云吧! 课件欣赏(蓝天白云、乌云密布、朝霞、晚霞) 喜欢吗?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美? (学生练读) 指名读 还有很多小朋友想夸夸自己的衣服吧!我们一起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嗯,小朋友们看,水会变成汽,变成云,还会变什么呢? 自由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九篇 一、设计理念 1.有意识地开发和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作文前引导学生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作文时引进相关资料进行补充阅读,加强感性认识;作文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强化认识,深化感情。 2.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自读自悟,在读议练的过程当中掌握赠言的一般规律。 3.提倡合作学习,在互评互赠中提高写作水平,陶冶情操。 二、教学目标 1.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说出它优劣的所在。 2.能根据同学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3.能感受同学之间真挚的友谊。 三、重、难点 重点:能分辨出赠言的优劣,并能根据同学的特点写赠言。 难点:能选取合适的内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意。 四、课前准备 学生:广泛搜集、阅读有关赠言,选择几则自己喜欢的赠言背诵下来;制作一张精美的赠卡。

教师:了解学生中流传的赠言,选择几则典型的抄录下来,制成录音;准备几则自己写的或从其他资料中找到的优秀赠言。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节选) 1.激情导入,出示课题 你认为在毕业临别之前,什么东西最能表达你对同学的情谊,最具有纪念意义?(小礼物、贺卡、赠言等,根据学生讨论,相机出示课题——毕业赠言) 2.通过课前的阅读,你认为毕业赠言该写些什么?(怀念、劝勉、警戒、希望、回忆等) [这个提问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所完成的知识的初期建构,以便调整学生的学习进程。] 3.提出听辨要求: 我从同学们的毕业赠言中选了几则,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播放录音,附录音内容:) (1)丁侃: 你的文章“凤头豹尾”令我钦佩不已,相信进入中学以后经过努力,你的口才也能像你的文笔一样清新、流畅。 同学俞康康 (2)叶凯航: 我送你一个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 好友葛强 (3)王政达: 愿你是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愿你是水晶,永远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 愿你是雄鹰,经得起生活中狂风暴雨的考验。

教育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教育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中央电大教学管理科 一、课程基本说明 1.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教育学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专业(专科)与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掌握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命题,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初步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中小学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初步训练学生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 2.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设情况 “教育学”课程1999年秋开设,3学分,54学时。 由于“教育学”开设在我国颁布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之前,因此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以及许多随之出现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评价观等都未能进入中央电大现行使用的教材内容中。在新的教育学课程改造完成之前,建议各地从事教育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两点: (1)要注意更新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补充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如补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增加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针的新定义等。 (2)在教学中,注意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与研究式学习方式等。 3.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育管理及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教育学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一门教育专业入门课程,具有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在与其他教育课程的衔接与配合上,教育学课程要根据它自身的特点以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一方面侧重于一般教育观念和原理的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系统知识结构,能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教育的概貌;另一方面,还有注意对学生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教书育人的热情,培养学生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精神和情感等。总之,通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为其他后续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基本内容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最新版5篇_教学设计模板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最新版5篇_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师如何写教学设计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优秀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谁还记得《南京长江大桥》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座大桥的?指名说说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特点。 (南京长江大桥有9个大桥墩,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底层是铁路,铺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 这座现代化的桥梁是1968年建成通车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介绍我国古代的石桥,名叫赵州桥。 zhàozhōu 板书:赵州桥 2.指导预习。

(1)读课题。注童读准zhàozhōu这两个翘舌音。 (2)轻声读课文。拼读生字音节,联系上下文想想新词的意思。(3)用部首查字法查“创、固、慧、遣”等字。 3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讲讲词语意思。(2)指名回答结果。(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 要讲什么。 4.指导学习第l自然段。 (1)阅读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 的意思。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教师在图上指出赵州桥的位置。 (3)课文是围绕哪个重点词语来叙述的?(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4)说说“世界闻名”的章思。跟这个重点词语有关的词语还有哪些?(“隋朝”“已经有1300 多年了”) 小结:以上这些词语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5.练习作业。 (1)抄写生字。重点指导“减、慧”书写的间架结构。注意“减”字的偏旁是两点,“慧”字上 面部分中间不要加竖。 (2)完成作业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知道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二)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3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中的重点词句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2)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5句话)第1句写了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Module6 Unit1 It allows people to get closer to them. 一、课程标准要求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 短的故事。能和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和学校生活交换信息。能读 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的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 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二、教材地位作用 教材基本情况: 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学习提建议的表达方式及回答 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 初次学习形容词比较级 Module 3 Sports 继续学习形容词比较级副词比较级不规则比较级 Module 4 Planes, ships and trains 学习最高级 Module 5 Lao She Teahouse 动词不定式1 不定式作宾语 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动词不定式2 不定式作宾补和目的状语 通过第五、六两个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动词不定式的结构以及动词不定式在句子中的不同成分。 Module 7 A famous story 过去进行时 Module 8 Accidents 带有状语从句的过去进行时 Module 9 Population 冠词,大数字 Module10 The weather 表示可能的情态动词 may,might,probably Module11 Way of life 描述规则的情态动词 must,musn't can, cannot, need, needn't Module 12 Help 表示建议或指令的情态动词,must,can, could 三、学情调查分析 八年级学生,总体基础明显参差不齐,有几个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目标,一两个完

C语言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编制人:杨飞 编制单位:电子信息工程系 编制日期:2014年07月05日 审核人: 系部主任:王振民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 2014年07月05日

目录一、课程设置设计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体系构建 二、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标准 (二)教学目标 (三)考核方式 三、课程组织设计 (一)课程教学内容组织 (二)教学模式 四、课程资源利用 五、课程教学特色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置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C 语言程序设计 学时:64 课程类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学分:4 所属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 授课对象: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C++ (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1、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 2、课程地位 根据以上课程分解表,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支撑课程,只有学 专业基本能力 专业基本能力要求 核心课程 支撑课程 工艺实施能力 1、 基本的电路制图、识图能力 2、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能力 3、 设备设施认识能力 4、 电工工具的使用能力 5、 电工仪表应用能力 6、 基本工艺操作能力 测控电路及器件 1、电路分析 2、维修电工 3、电子技术 4、电子工艺 5、Protel 应用技术 智能电子产品装配与检验能力 1、电子产品硬件与软件的基础设计能力。 2、PCB 板的制作、检测及调试能力 3、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与测试检验能力。 4、产品使用说明书的编写能力。 单片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 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单片机综合实训 计算机控制应用软件编程能力 1、 数据库基础应用能力 2、 C 程序基本编程能力 3、 PLC 基本应用能力 4、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应用能力 PLC 应用技术 1、数据库技术 2、C 语言程序设计 3、DSP 应用技术 电子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能力 1、电子产品营销设计能力 2、电子产品营销能力。 3、客户管理能力 4、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市场营销与电子商务 1、机械制图 2、IT 职业素养 3、网络新技术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例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范 例

第一章网络的组建与运行 1.1 认识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 2.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与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认识的神秘感,提高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全局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 三、学生分析 在开始高中选修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概括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

础。让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教学组织中安排学生参观网络中心,注意到学生好奇心比较大,而一般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备比较多,可能网络中心本身的空间也比较小,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意外的发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注意焦点。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就是根据对网络中心的观察和管理员的讲解,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来,拓扑图对学生来说也是首次接触,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当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看待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与通信网络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为本书的开首节,一方面是对学生从前已有的计算机网络经验和知识作一次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计算机网络对信息社会中的活动.个人发展等方面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课首先通过“交流讨论”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感性认知。通过“归纳概括与设计拓扑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概括,为学生对感念的理解搭起一个支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9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