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最新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最新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是以品德心理学和德育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1

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德教育的有2

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3

第一讲品德· 道德· 德育

4

一、品德、道德与德育

5

(一)道德的内涵:

6

道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7

道德的职能是抑恶扬善。

8

道德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形式发挥出来的。

9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10

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关11

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12

(二)品德的内涵

13

品德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

14

品德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

15

品德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

16

品德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

17

品德的定义: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18

稳固的个性特征。

19

(三)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20

21

二、德育的概念与德育本质

22

什么是德育?

23

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24

德育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5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26

广义的德育概念: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27

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28

(一)德育的定义

29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30

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31

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

(二)德育的本质

33

道德转化品德

34

德育

35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其本质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

36

如何使学校德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37

1.德育内容注重思辩性。

38

2.德育过程突出实践性。

39

3.德育活动讲究品牌性。

40

(三)德育的特征

41

从活动的目标指向看----培养品德

42

从活动的内容看——传输社会道德

43

从活动的方式看——强调亲身体验、感悟

44

从解决的特殊问题看——是态度、情感、价值观

45

(四)衡量德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标准

46

标准1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

47

标准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

48

标准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49

第二讲品德形成的一般特点、规律与教育

50

一、品德的结构

51

(一)品德的构成要素(心理形式)——知、情、意、行

52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

53

(二)品德各要素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54

1、道德认识

55

概念——是人们对社会规范的理解、掌握。

56

表现:道德概念(知识)的理解;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

57

作用:其它几要素形成发展的基础;行为的先导;

58

2、道德情感

59

概念: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评价、体验对象时所产生的情感。

60

表现: 直觉性的情感体验;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伦理性的情感体验,

61

作用:影响人的选择;调节人的行为——中介

62

3、道德意志

63

概念: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道德抉择和行动时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64

力。

65

表现: 完成动机斗争;选择行为方式;执行道德决定

66

作用:控制、调节人的行为——调控

67

4、道德行为(习惯)

68

概念: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要求作出的外部反映活动。

69

表现: 顺从行为(他律);认同行为(模仿);信奉行为(自律),

70

作用:品德形成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其它要素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71

标志

72

(三)品德的构成要素(社会内容)

73

社会公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74

研究品德构成要素的教育意义

75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心理形式与社会内容完整统一发展的过76

程,教育中要注意各要素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77

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行脱节;情知冲突;意志薄弱;不良习惯;

78

79

品德各要素发展的一般顺序

80

81

82

二、品德的基本特征

83

1.是一种个性特征

84

2.必须以某种社会规范为基础85

3.与行为密切联系

86

4.具有稳定性

87

三、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

88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89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90

1.关于道德发展水平

91

总结:

92

无道德规则的阶段(五六岁以前),五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对规则较多的注93

意和尊重。一般将这两个阶段都归为他律道德阶段,即10岁以前,儿童对道94

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95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96

自律道德。

97

2.道德发展原因

98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识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99

重大影响。

100

3.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101

注意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102

初中思想品德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课本(人教版)目录大全

《思想品德》总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2)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 (3) 新学校,新同学 (4) 创建新集体 (7) 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 (10) 学习新天地 (11) 享受学习 (18) 第二单元认识新白我 (22) 第三课珍爱生命 (23)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24)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27) 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 (33) 走进青春 (34) 感悟青春 (39) 祝福青春 (43) 第五课白我新期待 (45) 日新又新我常新 (46) 发现白己的潜能 (51) 白我新形象 (54) 第三单元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58) 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 (59) 丰富多样的情绪 (60) 学会调控情绪 (64) 第七课品位生活 (69)

情趣与兴趣 (70) 追寻高雅生活 (75) 第八课学会拒绝 (80) 身边的诱惑 (81) 对不良诱惑说“不” (88) 第九课保护白我 (90) 身边的侵害与保护 (91) 防范侵害,保护白己 (93)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做白尊白信的人 (2)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白尊 (3) 白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4)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9)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2) 第二课扬起白信的风帆 (17) “我能行!” (18) 白信是成功的基石 (23) 唱响白信之歌 (27) 第二单元做白立白强的人 (32) 第三课走向白立人生 (33) 白己的事白己干 (34) 告别依赖走向白立 (39) 第四课人生当白强 (46) 人生白强少年始 (47) 少年能白强 (51) 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 (58)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59) 人生难免有挫折 (60) 挫折面前也从容 (65)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71) 让我们选择坚强 (72)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79)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84)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85) 走进法律 (86) 法不可违 (91) 防患于未然 (97)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 (102)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103) 善用法律保护白己 (108)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2)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3) 我知我家 (4) 我爱我家 (8) 难报三春晖 (12)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8) 严也是一种爱 (19) 两代人的对话 (23)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28)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29) 同学.朋友 (30)

第六章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标: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品德的心理结构;理解品德的含义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培养良好品德和矫正不良品德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品德概述 一、品德 (一)品德的概念 (二)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所属范畴不同 反映的内容不同 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三)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非常复杂,它是由多种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整体。 (一)品德的心理成分 迄今为止,人们在对品德心理成分的划分上意见并不一致。影响较大的是“四因素论”,它将品德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我国近年来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大部分都持这种观点。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既反映了人们的道德需要,又表现出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二)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 在品德结构中,品德的四种心理成分是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体中。它们的发展虽然是有阶段性的,但严格地说,它们是不能单独地割裂开来的,而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根据对品德结构中诸因素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不同,大体上分为唯知派和行为派,他们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三)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复杂性;整体性;历时性与共时性;稳定性与可变性 第二节品德的发展 一、国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7岁);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案

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案 为了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根据《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拟定此方案。 一、思想品德评定的意义: 1、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现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向道德信念的转化。 3、坚持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4、坚持思想品德评定的民主化,发挥班、组等学生集体和家长在思想品德评定中的作用。把自我评定作为学生思想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5、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各任科教师,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参与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政教处负责评定结果的审核。 6、在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做到周密严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评定结果准确、客观,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又便于应用,具有可行性。 二、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指标体系。 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质量指标体系主要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德育大纲》的基本精神,结合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际而确立。 三、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法。 我校对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结果,由行为规范得分,思想品德等级和操行评语三部分组成,其评定方法如下: (一)行为规范得分评定方法: 1、学生本人是行为规范得分评定的主体,学生对照思想品德评定指标体系,经自己评定分数,学生自我评分每学期进行一次。 2、行为规范得分的计算为:行为规范得分=基础分+加分+奖励分-减分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中学思想品德课在整个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和主渠道,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 一、带着爱心走向学生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严爱结合”。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二、要引导学生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表现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

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候,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5380783.html, 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分析 作者:陈妍 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07期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备受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并且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通过访谈的方式以两位青少年为对象,收集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道德两难事件,并着重分析了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科尔伯格的哪个阶段,从中也发现他们道德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帮助提升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 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142-02 国家的未来属于青年一代,国家的发展依靠青年一代。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发展情况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从来都不缺少关注。从国家层面看,我国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国家政策都是专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保护他们的权益而制定的。从社会层面看,青少年所享有的社会福利也是其他群体所不能及的。青少年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是他们三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他们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等都能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其中道德发展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但也是青少年儿童发展过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环。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事件频发,青少年偷盗、抢劫、性侵等案件屡屡登上社会头条,引發全民关注,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建设刻不容缓。 探寻青少年儿童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清楚他们的道德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助于我们更了解他们的状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提升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水平。因此,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状况,希望对道德教育的实施有所帮助。 一、理论依据 20世纪伊始,中西方的心理学家就开始聚焦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并在此领域进行 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低层次认知到高层次认知的转换过程,也就是道德发展阶段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这一研究为探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状况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最被广泛认可。 三水平六阶段是科尔伯格提出的关于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阶段划分。三水平包括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处于第一阶段的儿童往往根据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这一阶段他们往往为避免惩罚从而服从于权威。即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是以品德心理学和德育原理为基础,以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重点,揭示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门新设课程。 第一讲品德· 道德· 德育 一、品德、道德与德育 (一)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 道德的职能是抑恶扬善。 道德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形式发挥出来的。 道德的定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二)品德的内涵 品德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一种个性特征; 品德是最具社会评价意义的个性特征; 品德是一种较稳固的个性特征; 品德具有外化的行为表现; 品德的定义: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个性特征。 二、德育的概念与德育本质 什么是德育 简而言之,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德育概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概念: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一)德育的定义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德育的本质

道德转化品德 德育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其本质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 如何使学校德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1.德育内容注重思辩性。 2.德育过程突出实践性。 3.德育活动讲究品牌性。 (三)德育的特征 从活动的目标指向看----培养品德 从活动的内容看——传输社会道德 从活动的方式看——强调亲身体验、感悟 从解决的特殊问题看——是态度、情感、价值观 (四)衡量德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标准 标准1教育必须包含善良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 标准2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 标准3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第二讲品德形成的一般特点、规律与教育 一、品德的结构 (一)品德的构成要素(心理形式)——知、情、意、行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 (二)品德各要素的表现形式及作用 1、道德认识 概念——是人们对社会规范的理解、掌握。 表现:道德概念(知识)的理解;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 作用:其它几要素形成发展的基础;行为的先导; 2、道德情感 概念: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规范评价、体验对象时所产生的情感。 表现: 直觉性的情感体验;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伦理性的情感体验, 作用:影响人的选择;调节人的行为——中介 3、道德意志 概念: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道德抉择和行动时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毅力。 表现: 完成动机斗争;选择行为方式;执行道德决定 作用:控制、调节人的行为——调控 4、道德行为(习惯) 概念: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要求作出的外部反映活动。 表现: 顺从行为(他律);认同行为(模仿);信奉行为(自律), 作用:品德形成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其它要素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标志 (三)品德的构成要素(社会内容) 社会公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

初中德育教育案例

初中德育教育案例 记一次偶发事件的处理 一、事件发生 2007年1月22日的中午,我进入校门以后象往常一样先进教室去转转,看看中午在校吃饭的同学是否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中午班上的纪律是否正常。尽管一年多来从值班老师那边反馈来的信息都不错,说我们班的纪律不错,但从接手这个新班级开始就养成的中午有时间都到班上去走走的习惯却改不了。进入教室以后,班上一切如预料中的一样的正常,在校的十多位同学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埋头或做作业或复习或阅读,连平时很不用功的,上周还在值日班长记录上记载有抄作业行为,且上周英语总复习的听写没过关的杨云祥也在奋笔疾书,我感到颇为欣慰,就顺势往杨云祥那边踱过去,想去看看他在写什么,顺便表扬一下他,期末总复习了,又是全市统考,“我的表扬也许能激发他的斗志呢!”我有点得意地一边想一边就来到了杨云祥的身边。谁知这一去不看不要紧,一看我是气不打一处来,在他的训练卡边上放着我们班政治成绩颇好的一位女生的训练卡,政治课本放在训练卡的前面。 我在班上一直三令五申:“作为班主任我最痛恨的不良习惯之一就是抄袭作业,二是撒谎,不诚实,同学们有不懂的题目可以在跟老师解释以后暂缓上交,但一定要主动去请教老师把难题解决,如果解释有困难可向我求助。抄再多的作业和答案都不如每次认真弄懂答案的来源,掌握解题的方法更能有效的提高学习成绩。”言尤在耳,他居然吃了豹子胆,在我进入教室以后仍然不动声色地抄作业,简直太没救了!我是火冒三丈,厉声喝斥:“杨云祥,你在干什么?我上个星期才找你谈过,你今天居然在抄作业,你太让我失望了。”说着我一把把他的政治课本夺过来,啪地一声合起来扔到桌上,觉得还不解恨,把他的政治训练卡一把抓住,三两下就给撕掉了,并训斥 到:“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做作业,那你以后可以不用做政治作业了,做了也没用!”本来就很安静的教室此时更是静得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到。我能感觉到虽然同学们都没有回头看发生了什么事,但手中的笔都慢下来或都停下来了。我意识到我火发大了,但抄作业这一现象一定要治,这是原则,不能让步。略为思考一下,我冷冷地对杨云祥说:“你跟我到办公室来。”然后我向后门走去,走出两步以后发现他并没有跟上来,我又提醒了一次,他似乎并没有要跟过来的意思。我伸手就去拉,他居然很用力地要甩开我的手,刚刚硬压下去的火陡然又串了上来,当班主任这么多年了,尤其是到德圣以来还没哪个学生

公共心理学第六章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六章青少年品德发展与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自发形成的,它的形成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和掌握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将有利于我们在品德教育中提出恰当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本章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品德的心理实质,品德的形成过程及其规律,阐明品德教育途径和措施的心理学依据。 第一节品德概述 一、品德的涵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例如,某个学生一贯诚实友爱、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我们则认为这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与品德密切相关的是道德,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按照这些行为规范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并以此来要求和评价他人的举止。品德和道德固然都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但是却不能相互等同,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人们依据规范来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指导或调节行为。遵守它们会受到舆论的赞许并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并感到内疚。它是以行为规范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规律,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形成、发展和变化既受社会规律制约,又受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制约。品德支配和调节着个体的道德行为,属于个体意识形态范畴。 2.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对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它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部分反映。可见,从反映内容上看,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广阔得多,概括得多。 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 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物质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社会关系,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发展而制定了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正是这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赋予了道德的力量。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个人为了归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为社会所接纳,就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是人的这种社会性需要(归属、交往与尊重的需要)促使人们的自觉地按照道德要求发展与完善自我品德。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个体在社会化的 过程中、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品德面貌的变化,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前提。可以说,离开了社会道德,品德就无从谈起。 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即众多的个人品德能构成和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面貌和风气。某些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品德可以作为社会道德的典范,对社会风气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离开了社会中具体人的道德品质表现,道德就只能成为无实际意义的行为规范了,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更谈不上发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总结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现代化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做学生的领路人。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师要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主掌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终身受用。 而且现代的师生关系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合作,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感染、教学相长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地探索教学规律,钻研教材,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俗话说:学习有法,但无定法。因此我还注意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让他们总结性的创造和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 二、立足教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虽然七年级的教材我已经上过好几年了,八年级也已经是第三次上了,但是在备课、教学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得到一些新的启发与经验,因此

我在教学中先读教材,对教材作深入细致的钻研,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争取把每一节课都当做第一次来上。 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所以我一有时间就坚持自学。积极学电脑,不断地熟练、拓展自己的电脑知识,坚持用先进的多媒体给学生上精彩的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我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相关的理论书籍读得还太少,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给自己不断充电;对差生在情感上关注的不够,没能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方法培养上没教给适合其正确的方法,导致差生转化工作没做好;在课堂气氛上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实践作业

学生抄袭说谎案例分析 在海兴县第三中学顶岗实习的时候,带着八年级6个班的课,其中八年级5班的抄袭作业的现象最严重,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班里的一位叫张丽娟的女生。 我带着八年级5班的化学课,在最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没有练习册可以做作业,在将近一个月之后,学校才给学生们定了导学案这本练习册。由于练习册是班主任领来直接发给学生的,所以,我晚了一步把答案撕下来。当我把导学案都收上来打算把答案撕掉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分学生把答案自己撕掉了,所以不得已我得自己去找学生把答案要过来,要不然后果就严重了。当我把那部分学生的名单找出来挨个要答案的时候,都不情愿的把答案给我了,而唯独有两位同学没有给我,其中一位就是这位叫做张丽娟的女生,我问她导学案的答案呢,她说她手中没有,无论我怎么说她都不承认她把答案撕下来自己流着了,无奈之下我只得放弃。但是,对于这位爱说谎的学生也有了注意。 在接下来的时候,每次留作业让学生们交导学案的时候,我都会注意一下那位教张丽娟的女生的作业,果不其然,她的作业几乎每次都跟答案一模一样,这让我很气愤,因为每一个班只要有一份答案存在,那么这个班的作业就相当于没质量,又会有很多的学生去抄袭,所做的作业根本看不出来一个学生他到底对于这些知识掌握了多少。 一次周一,交上导学案后我就开始批改,正巧那天5班的班主任杨老师有事情,没能来上课,他的课就让我给他到班级里去盯着,于是我就抱着导学案到班级里去批改了。学生们在下面上自习,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越批改越气愤,于是我就开始看完一份导学案就点一个人的名字让他自己上来拿导学案,看到不是自己做的作业我就气愤的点那位学生的名字,当看到张丽娟又不是自己做的作业的时候我就更火了。 我把她叫到讲台前就问她,作业是自己做的吗。她回答说是。我又问她为什么跟答案一模一样的时候,你的答案呢。她就又改口了,说不是自己做的,是抄袭7班的,然后还跟我说7班的化学老师讲了。这就让我更加生气了!我就问她是真的吗,她还理直气壮的跟我说是真的,7班的化学老师真的已经讲完了。她还在那理论着想要拿回自己的导学案,这时候我就跟她说,7班的化学老师讲完了,我怎么不知道哦,你知道7班的化学老师是谁吗。后面有学生悄悄地告诉她,7班的化学老师就是咱化学老师,这次她无话可说了,沉默了。我也继续批改我的作业,不在搭理她,也不把导学案给她。如果单单是抄袭答案,自己承认了的话我还可以原谅,但是竟然撒谎骗人,这就不可原谅了。 下课后,我就把张丽娟叫到办公室跟她聊了很长时间,说了很多,至于她听进去多少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当时她并没有把她手中的那份答案给我,但是过了不久,她就主动把那份答案给我并向我承认了错误。 我知道,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很大,尤其是在第二学期又新开设了化学课这门新的课程,作业压力负担就更大了,虽然平时我给他们留的作业并不是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轻松,其他科目的作业照样有增无减。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抄袭作业可以很快的完成作业,不必接受老师完不成作业的惩罚,但是,他们这样,只是应付了作业,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这样对自己学习只是一点好处也没有。可能也跟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有关系,虽然他们认为自己比较成熟,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但是事实上,他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只顾眼前,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更有甚者就出现了撒谎这样的后果。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善良的,他们并没有恶意,只是他们还不知道怎样约束自己而已,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使其学生,如果不加以劝导,可能后过会很严重。 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只是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并没有考虑学生到底是怎样完成的,有一部分教师会管着不让学生抄袭作业,但是效果不佳,因

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细则

岔路口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细则 为了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根据《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拟定此方案。 一、思想品德评定的意义 1、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使其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实现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向道德信念的转化。 3、坚持以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4、坚持思想品德评定的民主化,发挥班、组等学生集体和家长在思想品德评定中的作用。把自我评定作为学生思想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5、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各任科教师,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参与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政教处负责评定结果的审核。 6、在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做到周密严谨,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评定结果准确、客观,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又便于应用,具有可行性。 二、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指标体系 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的质量指标体系主要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德育大纲》的基本精神,结合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际而确立。 三、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方法 我校对学生思想品德评定结果,由行为规范得分,思想品德等级和操行评语三部分组成,其评定方法如下: (一)行为规范得分评定方法:

1、学生本人是行为规范得分评定的主体,学生对照思想品德评定指标体系,经自己评定分数,学生自我评分每学期进行一次。 2、行为规范得分的计算为: 行为规范得分=基础分+加分+奖励分-减分 3、基础分。分值为20分,凡能熟记《行为规范细则》,并理解其意义的学生可得基本分。 4、加分。由学生本人对照思想品德评定指标体系计算累加分数,每学期进行一次,加分的标准是:学生思想品德评定指标体系的80个B级指标中,凡做得好的加1分,较好的加0.5分,做得一般的不加分。 5、奖励分。得分标准是: (1)被评为校、区、市、省级三好学生的,依次得4、6、8、10分。 (2)连续三年被评为校级和校级以上三好学生的,分别得8、10分。 (3)在道德行为方面有突出好的表现的学生可酌情加4到8分。 凡属同一类型的评定不得重复加分。 6、减分。只对较严重的过失行为减分。 (1)受过学校大会点名批评的学生每人次减2分。 (2)受过警告处分的学生减4分。 (3)受过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视情节减6至10分,减分由班主任掌握,确定减分后,通知学生本人。 (二)思想品德等级评定方法。 1、学生思想品德等级采取加权综合评定法,由学生本人及小组评议结果和班主任评定意见按0. 2、0.4、0.4分权重,计算等级评定结果。 2、学生思想品德等级采用四级分等法,依次为优、良、一般、差,各等级的分等标准为:

中学生叛逆期德育教育案例

中学生叛逆期德育教育案例 凌云中学邓贵锋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这个时候,老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难管教;许多家长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目前,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很有可能出现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犯罪心理。我从教十几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做出过许多研究与尝试。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家长、学校、教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下面我以具体案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办法: 案例展示: 男生李某,他上课睡觉,无精打采,经常打仗,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逃课旷课。对父母态度恶劣,叛逆心理强。处处与长辈及老师作对。 教育措施: 一、及时了解原因: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作为该学生的老师,我们决定首先找出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老师从他的父母、朋友那里进行深入了解。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由于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其与父亲的关系极差。同时,也向家长反映出,该生在班上也提及到父亲的不是,而且极大反感。其父亲听后感触很深。我们婉转提出了本次主要目的,希望家长能树立榜样,用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面对老师的真诚,该生的父母触动很大,意识到作为家长的他们,确实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通过这个问题我认为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

如何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同时也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所形成的思想品德,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忽视。我们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和德育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要想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块主阵地 思想品德课是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并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要认真上好思想品德课,并坚持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理论联系实际,用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及优秀品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认真抓好五爱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讲胡锦涛主席倡导的“八荣八耻”,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明辨是非,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之首 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要塑造好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此外,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观念的情感行为教育,从整体出发,点滴做起,把思想品德教育真真正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遵纪守法教育不可少 法律是由国家行使立法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受国家的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没有严密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就不能实现。所以,加强法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同样,在一个学校里,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学生必须学会遵纪守法。纪律是在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守则、条例等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行为规范。没有纪律,集体就不能从事有秩序、有效率的活动。没有纪律的保证,学校就不可能取得教育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1.了解道德的含义;了解道德与品德、德性概念之间的区别。 “道”表示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则,含有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又被赋予社会理想或道德理想等意义。 “德”同“得”,是个体在实践中成就的一种内在品格,即所谓善心善行。人们认识了“道”,转化为思想感情,然后外化为行为,施与人,便称之为“德”。 日常生活中,“道德”既可以指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也可以指人的思想品质或德行修养,也指对人们行为的善恶评价。 道德:内在品质+外在行为规范和原则 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 品德:个体道德品质,是个体现象,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的要求,内容全面完整,品德只是其中一个部分。 德性:内在品质 2.识记潘菽先生的“四要素说”中的品德结构。 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认知:是指如何获得是非观念、如何进行道德判断与推理,从而作出道德决策。 道德情感:指对正确或错误行为的感受(如内疚、同情、自豪等),以及激发道德思想或行动的情感因素,如移情。 道德意志: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观念指导下,自觉地调解内心矛盾、克服内外困难,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心理过程。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面对欺骗、攻击等违反道德规则的诱惑,或者他人需要帮助时实际采取的行为方式。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者是什么关系? 道德认知对其他各要素起着理性调节作用。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重要推力,是维持人们自觉行为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道德行为的调节和维持力量,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得以发展的实践基础。品德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人整体的品德面貌。品德各要素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决定了品德发展的质量与倾向。 3.理解德育内涵、以及我们应持的态度;了解德育概念泛化的弊端。 西方: moral education,即道德教育 与宗教教育、政治(公民)教育有明显区别 中国: 狭义:指道德教育 广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更广义: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 性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 德育概念界定——内涵的角度 1、转化说 在我国,许多德育定义都认为德育只是一种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认为思想道德等纯粹是从外部“转化”进学生头脑的。

中学生思想品德自我鉴定

中学生思想品德自我鉴定 中学生思想品德自我鉴定 工作鉴定中学生思想品德鉴定自我品德思想中学生 思想品德怎样写呢?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分享的这六则中学生思想品德: 中学生思想品德范文一 我酷爱祖国,我关心我的学校,班级体。初中生活令我成长了很多,我在学习上不是最出色的,但我喜欢提问,我有目标,有理想。我喜欢帮助他人,我想成为一位科学家,为大家提供更方便的生活,为国家创造更先进的科技,为地球节省更多的能源。即使现在离中考不远了,但我会在我有限的青春创造出无穷的光辉。 中学生思想品德范文二 我今年16岁,个子不高不矮,黑沉沉的。 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我不会比他人差,只要我努力,就会超出他人。我喜欢看书,对一些新奇的事物特别感爱好,只求会心不求甚解也是我读书的方法。 这就是我,一个争强好胜,又爱看书的男孩,虽然说不太帅,也不太聪明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中学生思想品德范文三 我是一个乐观、有修养的女孩子。温文尔雅,喜欢用微笑面对人生。固然我的学习成绩其实不理想,但是我已意想到学习的重要性,我将尽自己所能,进步各科成绩。我乐于助人,和同学们相处和谐,有说有笑,同学间从不吵架。固然,我的特长是拉丁舞,跳得还不

错,但是,我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不断充实自己,向属于我的舞台迈进,在舞台上发光发热!不管中考如何,我相信只要尽我所能,我将问心无愧! 中学生思想品德范文四 我是一个开朗,率直的男孩.我酷爱我的祖国,拥戴中国共-产-党,身为一位团员.我会把团的任务做好,其实不断的改善自我.同时,我是一个求和欲强的人.每当我碰到疑问时,我都会请教同学或老师,在学习遇疑问时,我会和同学一起思考,攻破这个难关,在这个进程中,我和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很多.今后我会加倍努力学习,以考上重点高中为目标奋斗! 中学生思想品德范文五 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喜欢笑,也喜欢带给同学欢笑。我在班上的人际关系不错,与同学们相处得很和谐。我现在是一棵小树,固然成为一棵大树离我还有一些间隔,但我还是会不懈努力的。多是学习方法的不当,我的成绩依然有待进步。在初三的学习生活中,我获益很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今后我会加倍努力学习,用我所学的知识往迎接生活,争取更优秀的成绩! 中学生思想品德范文六 我是个活泼的女孩,我很幽默,经常给同学带来欢笑。我是个酷爱集体,尊敬师长的学生。当同学们有困难,我都会热情帮助。固然我的成绩还不够好,但每碰到困难,我都会专研它,思考它,努力地解开它。今后,我以考上高中为目标,加倍努力地往学习,力求能考到优良的成绩,不让对我有期看的人失看!

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中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个旧十五中张蕊娟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是不言而喻的。当班主任确实很苦,整天都围着学生转,从早操到晚寝,还要揣摩学生的心思,一有问题就得找来谈心……真的很忙!自从当上班主任,我从不敢关机,生怕学生有事找不到我。但如此的披星戴月又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与学生朝夕相处之迹,师生感情就更加浓厚;与学生倾心谈心之时,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下面是我们班的一些德育教育案例。 【案例1】转化学生与老师相冲撞的案例 我是今年新来的老师,正式上岗已经是十一月份了,刚来学校就接手了高一(2)班的班主任。上任之前,以前的班主任跟我说了很多班主任每天都要做些什么,班上某某学生是什么性格……得多留心!在第一个星期我就注意到此学生特别懒,每天早上都找理由请假,或是干脆不来!我发现后就找她谈心,并对她进行教育,慢慢的此学生觉得我给她面子,不当着全班的学生批评她,改善了很多,还敢于跟我说心里话。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一天晚自习此学生与某科任老师发生冲突,下自习后,老师把情况告诉我,是因为老师说了不要讲话了,但此学生还在讲,就叫她站起来,她不站老师就生气了,去抓她衣服试图让她站起来,那学生就跑出教室了。老师临走时说:“我真同情你带了这样的班级,你去和她讲让她来给我道歉,否则,我以后不让上我的课!” 我听了之后就打算去教室了解情况,经过厕所时,刚好看到那学生从厕所出来,她一看到我就说:“张老师好!我想跟你说点事。”我已经知道她要跟我说什么了挺高兴的,至少她能主动跟我说,事情就好办多了。我就说:“你说吧!”“张老师我很对不起你又给你添麻烦了,我刚才和某老师发生冲突了,事情是这样的,刚才上自习老师发试卷考试,由于没听清楚要做到哪,就问其他同学,老师就说我在说话,叫我站起来,可我不是真的在讲话,老师也不听我解释,我不服不想站起来,她就来抓我衣服,我就跑出去了”由于我们学校上课期间宿舍门是关着的,校门也出不去,所以我赶紧问她这两节课去哪了,“在厕所,没地方可去,老师我说的是真的,我们班的都可以作证。”我相信她所说的,我也知道这次的事是老师性子急了点,但我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更多的应该站在科任老师的角度处理问题,就对她进行教育:“作为一个学生,不管老师做得对与错,都不能在课堂上与老师发生冲突,在这点你已经错了,如果你实在想不通,课后在去找老师谈,你觉得呢?”她不停地点头说是,“老师急了批评你们是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我不是也经常批评你们吗?”“不!张老师你批评我们是我们真的错了,我们服的,可……”“不管怎样,我希望这件事到此为止,以后碰到类似的事得冷静,千万不要与老师发生冲突,不然吃亏的事你自己,明天去给某老师道个歉,就一切都过去了。”她一听急了“张老师我不想给她道歉,可以吗?”我知道她还是不服,就鼓励她:“错了就要敢于说对不起!这很难吗?……”最后她答应了,我很高兴这件事处理好了。第二天早上她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昨晚的事小娃都跟我说了,你说得很对,学生不应该与老师发生冲突,我会让小娃去给那老师道歉的,但是请你转告那老师,以后她在这样对小娃的话,我

第七讲 青少年的道德发展

第七讲青少年道德与价值观发展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一)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皮亚杰是从儿童对规则的态度、对行为责任的判断、儿童的公正观念以及对惩罚公正性的判断几个方面,来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的(皮亚杰,1984)?1.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与5-13岁的孩子玩弹子游戏,问:“这些规则是从哪里来的?”“这些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吗?” ?观察发现,年幼儿童虽然都说自己是按规则进行游戏的,而实际上却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玩着“自己”的游戏,而不理会规则的规定。年长一些的儿童由于产生了真正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逐渐意识到有义务去遵从这些规则,只有在此时,单纯的规则才变成了行动的准则,规则才成为对儿童行动具有约束力的东西。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年幼儿童往往根据行为造成的客观损失后果的大小来判断行为的严重程度,即注重行为的客观责任;年长儿童则能够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行为,即注重行为的主观责任 ?对偶故事: ?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 ?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 ?7岁前的孩子认为听话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按自己意愿行事就是坏的行为。 ?10岁左右的孩子认为平等(公平)的行为就是公正的。 ?13岁左右的孩子已能用公道不公道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 ?公道是一种高级的平等,是公正的高级形式。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在儿童心目中什么样的惩罚最公正?什么样的惩罚最有效?结果表明:年幼儿童认为犯了过错,遭到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惩罚就是为了抵罪。年长儿童认识到,犯过错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例如,损坏了别人东西,应该用赔偿来惩罚。 ?(二)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根据研究事实,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渐进更替,体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脉络。 ?1.自我中心阶段 ?5-6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处于无规则阶段,他们虽然已能接受规则,但往往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规则对于他的行动还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 ?6-8岁的孩子绝对地顺从权威,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遵从权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行为。他们把规则看作是固定的、神圣的、不可改变的,因而处于他律道德水平。 ?3.可逆性阶段 ?9-10岁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大家共同约定的,只要大家同意,规则也可以修改。 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间可以发展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规则不再是权威人物的单方面要求,而是具有保证人们相互行动的、互惠的可逆性特征,这意味着儿童开始进入自律道德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