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社会心态表现及产生原因

不良社会心态表现及产生原因
不良社会心态表现及产生原因

不良社会心态表现及产生原因

表现: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焦虑迷茫、失衡偏激、怨天尤人以及弱势感蔓延

原因:无形心理方面/有形心理方面

举措:进行“无形”的心理疏导,加强心理认知、情感的调节,解决有形的社会问题,营造平等的机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标题:平和理性才能创造幸福

理性平和社会稳定

理性平和心态是社会问题的孵化剂/航向标

有形与无形并重,培育理性平和心态

有无兼修、培育理性平和心态

开头(一)

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存在于各类群众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行为意向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社会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对于我们个人幸福、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社会出现了急功近利、失衡偏激等一系列不健康心态,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社会能稳定向前发展,我们必须用(有形与无形)来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二)七月,我们悲情与临汾“被挖眼”男童;九月,我们悼念于大兴的“被摔”女婴;十月,我们惊叹于陕西“被抱”婴儿。令人惋惜的消息一一传来之时,我们不禁感慨:我们的社会乱了,因为我们的心态病了。面对这样一种病态的状况,广大民众期盼理性平和的主流心态能来彻底医治我们的社会,而这种心态的实现来自于“有形与无形”的完美结合。

分论点:

当前社会存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焦虑迷茫、怨天尤人等不良社会心态,这些不良社会心态给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个人幸福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重要。我们要破除这些不良社会心态的影响,要通过寻找产生这些不良社会心态的原因入手,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机构急剧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是人们的心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出现了“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产生了各种“问题”,社会公平正义出现了“偏移”,这些给人们心理出现“问题”培育了“土壤”,助推了不良心态的“茁壮成长”。因此我们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来改变当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社会心态,培育出理性平和的健康社会心态,助推社会的平稳发展。

要进行无形的心理疏导,加强心理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品性的调节。刚刚发生的美国校园枪杀案震惊全世界,事后媒体披露的一个细节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犯罪嫌疑人的老师和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其性格中的暴力倾向,并曾请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协助,但遗憾的是心理辅导员最终没能介入。我们假设,如果能够较早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辅导,悲剧是否就能够避免?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在付出惨重代价以后,我们应该清楚,健全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要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和多形式地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理顺情绪的工作,使人们克服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不和谐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要解决有形的社会问题,营造平等的机会,实现社会的公平主义。其实,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以普遍存在的“焦躁不安”为例。城镇代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漂族”、“蜗居”、“蚁族”大量人群出现,不安全感容易加重;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现实矛盾,让人的不确定感增强;而少数干部的贪污腐败,一些地方的暗箱操作,使干群关系变得紧张而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从管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

显然难以达到。对于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有些阶段难以逾越,有些困难难以规避,一些不良的心态的滋生难以避免。但必须意识到,如不及时妥善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也必定影响国家目标实现。因此,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结尾:

少一点“我没时间和你闲扯”的粗鲁。多一点平等耐心的沟通;少一点“不信谣不传谣”的训导,多一点公共信息的及时披露;少一点“买不起房为什么不租”的不解,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记住,无形的心理疏导加上有形的社会公平的落实,才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社会心理与社会问题 摘要: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相生,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但同时因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收入分配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规范、社会公平、公共安全等社会问题也相继出现,且日益突出,并由此产生了焦躁浮躁、公平正义感缺失、仇官仇富等相应的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心态与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寻求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方法和途径。 主题词:社会心理;社会问题;心态 一、当前社会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与提高,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取得空前的成就。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城市农村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在社会改革转型过程中,社会现象较复杂,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与问题。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我们所碰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社

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社会现象。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古代社会也有社会问题,当然,许多内容与今天不一样。现在有当代的社会问题,未来,人类社会同样会有社会问题,只不过许多内容也会与今天不一样。我们今天面临的社会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的是在社会前进中新发生的,这些问题可归纳成五类:即社会规范问题;社会平等问题;社会组织问题;公共安全问题;人口与生态环境问题。 二、相对应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党和政府把“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中。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好的,人们的精神风貌、价值观积极向上,人心普遍思富、思安、思稳、思和。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工作、学习、生活、前程、财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这种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狭隘极端、迷茫失落等消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应准

(情绪管理)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最全版

(情绪管理)当前社会心态 的特点

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俩个方面:壹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主要包含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等,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和人际沟通模式等。 我们先来分析第壹个方面,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感明显增大,尤其近俩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壹季度数据显示(),其次生活安全感方面,由于受到几乎存在于中国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导致了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基本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俩年来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数据 中国社会心态:问题和建议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态,是壹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壹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壹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和条件。正因如此,“民意”、“民心”的重要性总是作为执政者的行政基础不断被提及。能够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壹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且积极设法引导。 壹、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壹起的。笔者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问题: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主要包含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等,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和人际沟通模式等。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方面,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感明显增大,尤其近两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次生活安全感方面,由于受到几乎存在于中国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导致了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基本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两年来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数据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正因如此,“民意”、“民心”的重要性总是作为执政者的行政基础不断被提及。可以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设法引导。 一、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一起的。笔者认为,目前社会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社会心态问题。 (一)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0年4月在全国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但54.8%的居民表示对于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承受,30.5%的人表示“一般”,仅有14.2%的人表示难以承受。2010年10月中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再次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方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单位社会已趋终结,而填补单位社会社会支持功能的公民社会却未见雏形。社会学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可以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社会网络。在恶性压力下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如2010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就是突出的例子。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最多的是家庭、朋友、同乡等传统社会关系,社区、工作单位和地方政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基本上处于“没有帮助”和“帮助较少”水平。仅仅依靠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的生活压力。 (二)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一方面,不断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使得民众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而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并不高,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灾难频发。

克服不良心理,轻松与人交往。

克服不良心理,轻松与人交往 ——青年官兵与身边战友和谐交往的心理技巧 教学目的: 通过教育,帮助青年官兵认清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掌握人际交往中常见不良心理的自我克服方法,明确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几种技巧,使青年官兵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愿交往、会交往,构建良好的内部关系。 教学内容: 一、青年官兵人际交往及其重要意义 二、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心理及克服方法(重点) 三、人际交往中应把握的原则和技巧 同志们,人们曾经用“一起扛过枪、一起通过窗。一起下过乡”来形容人生的“三铁”关系。战友们从天南海北、素不相识到“一个锅里吃饭”、“一个火场上作战”,这种独特的人际关系变化。赋予了战友之间一种接近于家庭内部的亲密程度的相互关系。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是时代的要求,部队建设的要求,更是军人职责的要求。我们在座的青年官兵,大多处于18—22岁之间,社会阅历有限,生理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这既不利于我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又影响了双方的交往效果,甚至有损于部队的内部关系。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反应,是我们每个官兵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人际交往及其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 什么是人际交往了?所谓人际交往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就是一种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心理状态。 大家可以思考下,一个人,不进行任何形式的人际交往能行吗?我们说,一个人是离不开人际交往的。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真实故事中找到答案: 1920年,子啊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山地,科学家辛格等人在狼窝中发现了两个孩子,从狼窝里捕获他们以后,就送到了附近的孤儿院。大的约8岁,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取名为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就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了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印度狼孩”。狼孩的生理结构和身体发育和一般的儿童没有多大差别,但他们的心理活动方面却和常人相差甚远。卡玛拉和阿玛拉返回人间完全是“狼性”的表现:四肢行走,昼伏夜出,用双手和膝盖着地休息,害怕强光,每到深夜就嚎叫,怕水,怕火。后来,经过辛格等人的悉心照料与教育,卡玛拉两年才学会站立,4年学会了6哥单词,6岁学会了直立行走,7岁学会了45哥单词,到17岁死时,卡玛拉仍然之相当于4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为什么狼孩的生理结构和身体发育跟一般儿童没有多大差别,但他们的心理活动方面却和常人相差甚远呢?就是因为他们脱离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没有与人类的正常社会交往。可见,人是社会中的人,离开了社会交往的人,便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别让心态失衡毁了自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215549700.html, 别让心态失衡毁了自己 作者: 来源:《当代党员》2014年第11期 分析 《人民论坛》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导致官员“落马”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心态失衡——很多官员的堕落,都是从心态失衡开始的。在寻求心理补偿中,他们得到了“最想得到的”金钱、别墅、名车、美色等等,但最后失去的是尊严、声誉、自由乃至生命。 心态失衡是贪腐催化剂 李桂东落马之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第一任市长。 因为曾在广西钦州地委党校任教多年,且发表过不少学术成果,步入政界后,李桂东在当地有着“学者型官员”的美称。 人们给他的评价是“很本分”“很清高”。 1991年,李桂东担任浦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一次,一家国有企业负责人去李桂东办 公室汇报工作,临走时悄悄留下一个信封,里面装有500元钱。第二天,李桂东专程去找那个厂长,把脸一沉:“你送给我的不是金钱,而是一副手铐!” 然而,在做了八年市长后,2004年,原来那个“很本分”“很清高”的李桂东却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李桂东人生轨迹的“拐点”在哪儿? 1996年年底,他带队到深圳招商期间,一个客商请他吃饭,仅一顿饭就花了6000多元。客商见他一脸惊诧,便用一种揶揄的口气对他说:“你这个市长在你们那里也算不小了,但就是太穷。你讲的那套理论只能唬住那些穷人,在我们这里一文不值。你那点儿收入,在深圳只能过贫民生活……” 李桂东闻言,脸一下红到了耳根。 这件事对他的刺激很大。在看到“外边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他感到困惑、迷茫了——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一个月才1000多元,工作半年还不够老板们的一餐饭钱!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预防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面面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权威定义说明,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但不是它的必然保证。除身体条件之外,心理健康还包括认知、感情、人格、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因素。 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就连女孩子初潮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相反,一个人任何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理上的

变化。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中医更有“怒伤肝,忧伤脾”之说,说明正常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认知正常认知正常是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青少年时代,孩子的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认识发展水平的程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年龄作为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依据来分析儿童的道德社会化,他以7-8岁为界,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界定为截然不同的前后两个阶段,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呈显出如下变化:道德约束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从看“效果”到看“动机”,道德惩罚从笼统性的千篇一律的惩罚到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的惩罚。他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把青少年的社会化划分为感觉运动阶段(诞生-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和正式操作阶段(11-12岁及以后)。而且,许多精神健康问题,如情绪混乱和精神分裂,都有其认知的根源。所以,正常的认知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 感情成熟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感情自治,即作为一个人自己情感力量源泉的能力,而不是依*双亲来提供舒服、安心和情感保障;二是行为自治,即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和照顾个人的能力。这两项自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即完成心理上的断乳过程。随着感情的成熟,青少年逐渐摆脱“本我”的控制,知道并掌握由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决定的感情表现规则,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让理性原则而不是快乐原理左右自己的行为。感情成熟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手段。感情成熟,特别是儿童和双亲之间的情感依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 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 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2.参照群体:个体从心理上把自己列入与之对照,并在评价,态度,行为及价值观形成之 上接受其影响的群体。 3.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 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包 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5.社会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 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 6.镜像自我: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形成自我概念。 7.角色采择:依据镜像自我,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塑造自己。 8.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人们(包括自己个他人)的社会信息作出感知,推断的过程。包括 对他人的认知,对自己的认知,对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9.图式: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 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社会印象: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 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 11.印象管理: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或控制别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即有意识 地留给别人一定的印象。 12.社会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 理倾向。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 为。 14.利他行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别人当做唯一目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 为。 15.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信息,沟 通情感的过程。 16.群体:当个人按某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共同活动相互交往时,才形成了群体。 简答论述 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主要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的个体,考察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形成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发生作用的,发生了怎么的作用,怎么发生作用。①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②人的社会动机 ③社会认识 ④社会态度和社会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是社会情境中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或者多个个体的关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社会心态参考答案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社会心态参考答案(一)根据给定资料1~2,分析资料反映的本质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本质问题是社会心态失衡,原因包括:首先,社会高速发展造成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转型期导致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其次,阶层之间沟通不够,利益诉求渠道表达不畅,引发群体性事件;第三,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新媒体发展中存在不规范现象;第四,群众的社会保障等相关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计空格149字)(二)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资料3~6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并谈谈理由。(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争论焦点是高考是否有用,是否能够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支持的理由有:一是在大学里可以学习怎样做人,锻炼自己,学习知识,结实朋友;二是读书无用只是不读书之人找的不思进取的借口。三是学历是就业的门槛,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反对的理由有:一是难以就业,早工作早挣钱,减轻生活压力,二是教育落后,大学不像技校,培养不出专业人才;三是事例证明不必接受专业教育也能成功,“一考定终身”定律失灵。(计空格191字) (三)如何理解资料中所提到的“塔西佗陷阱”。(20分) 要求: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公信力遭质疑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实质就是信任危机。 目前由于现在社会上炒作太多,群众已经不敢轻易相信了,出现了信任危机;同时政府利用公权力以权谋私现象屡禁不止更降低了群众的信任度;再者媒体和舆论误导群众事件也时有发生。 要想摆脱塔西佗陷阱既要让公权监督走“亲民”路线,让群众能参与监督;同时还要走“诚信信息”道路,将信息公开;要并且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计空格227字)(四)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中国式困境。(15分)

最新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转载]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和躯体方面,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疏导,已经成为我们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有关部门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比较活跃,又面临着升学等压力,这些问题表现得尤其突出。笔者通过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和多年工作实践的观察认为,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一) 学习类问题 由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其问题有: 1. 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缓等。 2.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二) 青春期心理问题 1. 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一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 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时隐时露。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但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 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知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三)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高中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高中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会经常与父母产生冲突,同时,部分家庭出现种种伤痕如夫妻关系不和、单亲家庭等,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2. 与同学间的关系问题。高中生都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

当代社会的特点

当前社会心态的特点 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数据分析,当将社会心态的指标体系设计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二是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方面。社会认知和感受方面主要包含生活压力感、生活安全感、社会稳定感、风险认知、幸福感等,社会态度和行为倾向包含个体或群众对社会各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行为、矛盾和冲突的应对策略和人际沟通模式等。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方面,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感受的生活压力感明显增大,尤其近两年来消费者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影响到了许多老百姓日常基本生活物品的购买,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次生活安全感方面,由于受到几乎存在于中国整个奶业的三聚氰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居民民众对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担忧,导致了居民评价的各项安全感基本上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市民对社会信任得分仅为62.90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极低信任”的最下限。。两年来国家统计局2010年11月11日数据 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 本文所说的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的总和。在一个剧烈变动的社会中,社会心态既是社会变迁的表达和展示,也是社会建构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心理资源与条件。正因如此,“民意”、“民心”的重要性总是作为执政者的行政基础不断被提及。可以说,社会心态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要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的社会心态是不可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心态中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并积极设法引导。 一、我国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社会心态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与价值观念、社会情绪和社会行为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时刻是融合在一起的。笔者认为,目前社会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社会心态问题。 (一)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不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10年4月在全国进行的调查显示,尽管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但54.8%的居民表示对于当时的物价水平可以承受,30.5%的人表示“一般”,仅有14.2%的人表示难以承受。2010年10月中旬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再次进行了类似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物价上涨、就业难、房价高、看病难等方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单位社会已趋终结,而填补单位社会社会支持功能的公民社会却未见雏形。社会学认为社会支持是一个可以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社会网络。在恶性压力下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如2010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就是突出的例子。根据我们的调查,当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最多的是家庭、朋友、同乡等传统社会关系,社区、工作单位和地方政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基本上处于“没有帮助”和“帮助较少”水平。仅仅依靠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的生活压力。

谈谈我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谈谈我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通过培训,我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有着新的认识,对健康观有着新的理解,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一些认识。 一、心理健康认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保持正常或良好水平,且自我内部以及自我和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横向上,心理健康是一种既自我快乐又适应环境的心理状态,两者相统一。纵向上,两者相统一的结果有着不同层次: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良好的适应状态,即感到精神愉快,能有效地对付各种心理压力;三是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状态,即人们在智力、道德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潜能。心理健康与个人的身体健康、工作绩效、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密切相关,关乎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而个体心理卫生目标是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对于个体一生发展的心理卫生我们可采取基本策略: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身发展规律和特征;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以每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课题为工作重心;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二、心理卫生认识 心理卫生是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学问和工作,或指心理健康的状态,是与生理卫生相辅相成的。心理卫生工作的重心应从防治心理疾病转到增进心理健康,从服务于少数人转到服务于全体人。 心理卫生价值核心就在于它的完美心理调节和发展健全个体和社会的功能。我们对心理异常与心理问题的正常态度应包括:心理异常与心理问题是常见现象,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成长中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其基本上可随成长而康复。心理问题是可以预防的。心理问题是可以治疗的,尽管康复是缓慢的。心理问题并非是令人羞耻的。心理问题其实质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反映。所以我们应关爱精神病人。 教师心理卫生的重大意义:现代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教师集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和教育科研人员;教师职业的艰苦性也要求教师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教师职业的崇高性也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各种冲突;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楷模;教师职

中国人社会心态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中国人社会心态发展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考查学期 2011 学年第 1 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尹锐豪 学号201004054237 专业移动商务 成绩 指导教师王超然

文章摘要:本文主要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心态的深厚影响。首先向读者解释社会心态的定义,再从近代发展、现代发展历史剖析古时中国君主制度对近现代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影响。提出如何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从社会各项制度的改革和个人做起。 关键词:社会心态君主制封建文化社会制度

什么是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并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演进的社会主观精神状态,它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中国人的社会心态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在1840年以前,中国一直处于封建君主社会,社会在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君主制与家长制的传统社会心态。在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自给自足使中国形成了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从而形成了中国人封闭、保守、不思开拓进取的社会心态;在政治上,君主制的不断成熟和加强,使中国人之奴性根深蒂固;文化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依然是为封建君主制所服务。 而在1840年往后到1949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我国各种变革运动的盛行使中国传统人格和社会心态坍塌。众多新事物的出现强烈地冲击了这个古老的帝国,然而,当时倡导革命的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没有把中国人民从茫然失措的精神状态中完全带领出来。 直到1949年,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得以解放。中国人的社会心态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有两点:其一,经过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人的社会心态从参差不齐趋向高度同一;其二,经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合作化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国人的社会心态从自保消极走向积极进取,促使这一群体的成员自然地产生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就无往不能的心理期待。同一和亢奋的社会心态带来了时代风貌的变化,也成为中国在探索发展道路上走向挫折的起因之一。一系列癫狂而不计后果的社会运动和各式各样的制度性变革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人民公社化,国家借农民的传统平均主义心理,通过各种政策杠杆,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几乎与此同时,大跃进的浪潮席卷全国,在中共八届二次全会提出

个人态度不好的检讨书

个人态度不好的检讨书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领导的批评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跟领导顶嘴的不良行为,深刻 认识改正错误的决心. 我非常羞愧,领导的批评我们应该用心听,我们有错领导才批评,而我的态度让我现在感觉真是惭愧.平时对这件事的认识不深,导致 这件事的发生,在写这份检讨的同时,我真正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 严重性和我的错误,违犯了公司(厂)规定,再次,我这种行为还 在公司同事之间造成了极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公司的形象。属下本 应该听从领导安排,服从组织,而我这种表现,给同事们带了一个 坏头,不利于公司的厂风建设领导是多么重视厂风和纪律.而我却给 领导找烦恼,添麻烦,所以我今后要遵守公司规定,听从领导安排,充分领会理解领导对我的要求,并保证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望领导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领导对我 这种败坏厂风的行为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领 导对我这次深刻的教育。 望领导能念在我是初犯,我保证以后不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处理。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 总结,深刻反省,恳请领导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 检讨人:xx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通过这次季度的绩效考核,我深感愧疚。几天来,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己恶劣态度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各位领导做出深刻检讨,并将我几天来的思想反思结果向领 导汇报如下: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这虽然是一件寻常的事情,但同时也是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工作作风涣散的必然结果。经过几天的反思,我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成长经历进行了详细回忆和分析。记得刚上 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时时处处也都能遵守相 关规章制度,从而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但近年来,由于工作逐渐走 上了轨道,而自己对单位的一切也比较熟悉了,尤其是领导对我的 关怀和帮助在使我感到温暖的同时,也慢慢开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因此,这次发生的事使我不仅 感到是自己的耻辱,更为重要的是我感到对不起领导对我的信任, 愧对领导的关心。 同时,在这件事中,我还感到,自己在工作责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如果不是领导的重视,并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而放任自己继续 放纵和发展,那么,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都无法想象会发生怎 样的工作欠缺。因此,通过这件事,在深感痛心的同时,我也感到 了幸运,感到了自己觉醒的及时,这在我今后的人生成长道路上, 无疑是一次关键的转折。所以,在此,我在向领导做出检讨的同时,也向你们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 此外,我也看到了这件事的不良影响,可能我有些自由散漫,漫不经心,那怎么能及时把工作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并且把工作做 好呢。同时,如果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形成了这种目无组织纪律观念,为所欲为的不良风气,我们工作的提高将无从谈起。因此,这件事 的后果是严重的,影响是恶劣的。 我请求领导再给我一次机会,使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觉醒,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来为我单位的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请领导相信我。 检讨人:xx

当前值得注意的六大社会心态问题和倾向

当前值得注意的六大社会心态问题和倾向 2015-05-12 08:58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王俊秀 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社会中多数成员表现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并成为影响每个个体成员行为的模板。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社会心态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相当的动态性,又因为全球化大背景下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冲撞而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当前,要特别注意我国社会心态中的一些问题和倾向。 多层次、高标准的民众需求挑战民生工作 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提出把民众幸福作为政府执政的理念,纷纷提出打造“幸福××”的口号,各级政府编制了一系列的政绩考核指标,出现了许多幸福指数、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通常把百姓生活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但是,令许多政府官员苦恼的是,政府民生工程的推进很难有效提升民众的生活满意度或幸福感。 如果按照心理学中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求是不断提高的,从生理需求满足,安全需求满足,爱与归属等社会性需求满足,尊重需求的满足,一直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这是一个不断得到满足,不断提出新的需求的过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多数民众的生理需求已经基本或部分得到满足,但满足了温饱问题的

民众对生理需求的标准提高了,洁净的空气、无污染的水、舒适的住房条件、良好的医疗条件、宜居的自然环境等,成为新的需求,同时,安全的食品、安全便捷的交通、安全的生产环境、有效的灾害防范等这些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同时出现,每一项都不容忽视。从近年来的调查看,安全需求成为民众反应最激烈的需求,同样,人们的安全需求也需要更高标准地给予满足。安全感调查中,人身、财产安全已经成为安全的基本保障,食品安全成为最受关注的内容,如这些年来,社会性的食品安全焦虑、环境污染焦虑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情绪,同时,民众对于隐私安全、环境安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到,近年来发生的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是因环境污染或担心环境被污染而引发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民众接触新知识、新理念的机会加大,其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加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已经差异化,不同群体的需求也呈现差别化,尊重与认同需求、个人发展需求已经成为新的必须给予满足的需求,这些原本属于马斯洛理论中更高层级的需求已经普遍化,虽然可能在程度上会有不同表现,但这些更高层级的需求与那些提高了标准的低阶需求会同时出现,如果不能很好地满足,矛盾就会不断爆发。多层次、更高标准的社会性需求将给未来政府的民生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社会不信任的扩大化、固化,成为群际冲突、社会矛盾的温床

心理与心理健康第一节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走进神秘的心灵世界 ——心理的一般概念教学目标:使掌握心理的一般概念,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1、心理的实质 2、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 3、无病≠健康 4、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比喻,人生就像一串阿拉伯数字:100000……,要使这一大串的“0”有意义,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1”必须健康地站着,而且要站在最前面。形象的比喻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拥有健康可能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人人都很关心健康,但不一定人人都对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相当一部分人往往只关注生理方面的健康状况,对另外一种健康——心理健康却知之甚少,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关注。让我们一同走进神秘的心灵世界,去寻找心理健康的钥匙。 一、教学主要内容 (一)、心理的实质 古代:有人曾猜测人的思维、感觉和做梦等是灵魂或精神的活动。

也有人认为心理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物质,就好像肝脏分泌胆汁。如气质类型说。 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 一方面: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依赖于人脑,人的心理活动受到人脑健康状况的制约。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人脑由于外伤、疾病等而受到损伤,它相应的心理活动也相应的失调。例如:大脑右半球病变时就会引起人的视空间、注意和情绪障碍。如果人脑受到严重损伤,即使没有死也会变成没有感觉、不能交流沟通的“植物人”。 另一方面:心理是人对客观世界主观能动的反映。 讲述印度狼孩卡马拉的故事 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了脑就没有了心理,但是一个人即使有了大脑,如果没有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也就没有心理现象的产生。它体现在:第一,客观现象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大脑像一个“加工厂”,客观现实像“原材料”,如果没有原材料,“加工厂”也就无法生产出任何“产品”——心理活动。第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对事物的反映不同于摄像机对景观的反映,神奇的自然现象、复杂的社会生活需要人们去观察、思考、分析和加工。第三,心理活动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二)、心理现象的基本内容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知、情、意。 结合生活实际解说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没有两个面貌完全相同的人,也没有两个心理特征完全相同的人,这就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差

心态失衡的常见表现

心态失衡的常见表现 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而心态失衡是心理失衡的一种持续性表现。一般来说,很多人在某种特定情况下都有过程度不同的心态失衡经历。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个性差异,其心态失衡的具体状况也会迥然不同。但就官员群体而言,由于其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失衡诱因的相似性,心态失衡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失意。失意是部分官员心态失衡的最初症状和最低烈度表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官员都希望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进步,直至踏上仕途金字塔的理想台阶。然而,由于不同台阶的职数限制等诸多原因,绝大多数官员又会遭遇到不同类型的“天花板”,如40岁、45岁、50岁、55岁之类的“年龄天花板”,学历、专业、性别、资历之类的“结构天花板”,背景、关系、“有偿提拔”之类的“潜规则天花板”……无论何种原因使仕途受阻,都可能令一些踌躇满志的官员感到委屈、失落、压抑,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嫉妒。行为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嫉妒是指当原本条件相当的关系人在某些方面超过自己,使自己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企图排除乃至破坏别人优越状态的一种激烈的情感活动。有心理学家指出:“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差距、实现原有关系平衡、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心理防御反应。”有研究表明,嫉妒也是官员心态失衡最纠结、最复杂的情绪表现。比如,一些官员常在内心与同学、同事、朋友比,看谁升得高、提得快,看谁的收入高、家底厚,看谁的孩子安排得好、有出息,甚至看谁的“红颜知己”多、更有“桃花运”……当自己的状况与别人的状况出现较大差距时,嫉妒心理常常在不自觉中显现出来。 懈怠。懈怠是官员心态失衡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最常见的消极精神状态。这样的官员大多是在升迁无望、诉求难成时,转而另寻寄托,对待工作则表现为得过且过。他们一般不会公开地抗拒指令,只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每天热衷于一些个人的爱好,对组织要求、群众呼声却麻木不仁;他们满足于喝点儿小酒、耍点儿小钱、捞点儿小利,却对事业没有了追求。7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部在《“精神懈怠”是改革大敌》一文中指出:“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在现代化关键期,如果不能顺利转型乘势而上,就可能不进则退,失去发展的机遇,陷入长期的停滞。反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有的躺在功劳簿上当‘太平官’,患得患失不敢改革;有的面对风险难题当‘葫芦官’,畏首畏尾不愿改革。民谚为之画像:‘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群众讥之为‘庸官’,讽之为‘昏官’,既责其尸位素餐,更忧其贻误发展。” 抑郁。一般说来,抑郁是人们对生活、工作压力和不幸的一种正常反应,但是,当抑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演化为病理学意义上的抑郁症,呈现出不良的精神状态——慵懒,做事打不起精神;发呆,反应迟钝、记忆力明显减退;变脸,性格与以往大不相同;忧伤,常常无缘无故感到沮丧;颓废,对生命价值感到怀疑,对生活缺乏信心。长期的抑郁情绪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低下水平,诱发心脏病、高血压、偏头痛、胃溃疡、糖尿病等多重疾病。有资料显示,抑郁症的发病率与冠心病持平,高过癌症;在自杀的人群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由抑郁症所致。 愤懑。愤懑是内心感到抑郁不平的一种状态,也是官员心态严重失衡情况下比较强烈的

2016年6月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南开大学乐国安等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南开大学乐国安等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米德认为社会是由()构成的。
1.0 分
?
A、
人和自然
?
B、
圈子
?
C、
规则

?
D、
元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男女除了个性跟行为方面的差异之外,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是()
1.0 分
?
A、
体力
?
B、
智力
?
C、
情商
?
D、
速商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平衡理论是谁提出的
1.0 分
?
A、

阿西
?
B、
海德
?
C、
谢里夫
?
D、
查容克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有贼心没贼胆”是指()
1.0 分
?
A、
人的个性特点
?
B、
人的价值观
?
C、
人的人生观
?
D、

个人能力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
1.0 分
?
A、
消费社会心理学
?
B、
学习社会心理学
?
C、
政治社会心理学
?
D、
群体社会心理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男女个性与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主要有侵犯行为、自信心、支配行为和()
1.0 分
?
A、
关爱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