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tenone_线粒体复合物I电子传递链抑制剂_83-79-4_Apexbio

Rotenone_线粒体复合物I电子传递链抑制剂_83-79-4_Apexbio
Rotenone_线粒体复合物I电子传递链抑制剂_83-79-4_Apexbio

汉恒-自噬及其研究方法第三版

自噬(Autophagy)及其研究方法概述汉恒Th物技术服务手册

目录 1概念 2自噬的过程 3自噬的特性 4自噬过程的调控 5自噬与肿瘤的关系 6自噬的研究方法概述7汉恒自噬研究特色服务

自噬研究相关产品及服务 1.病毒工具(独家推出) mRFP-GFP-LC3腺病毒系统,可高效感染目的细胞,表达mRFP-GFP-LC3,感染后细胞可在荧光显微镜下实时观察自噬发Th过程(具体内容后面有介绍); 2.自噬相关服务 汉恒Th物可提供自噬研究整体科研服务,若您的时间紧张或是对实验有所顾忌,我们可以为您代劳部分实验内容; 3.自噬研究相关试剂 汉恒Th物可以根据您的实验需求为您提供最实用的试剂产品,让你用的放心,省心!

产品厂商规格A14292,Premo自噬TB/GFP TR-FRET invitrogen6000Tests LC3B抗体试剂盒 pllabs0.1mg Anti-MAP1A/LC3A/B自噬微管相关蛋白 轻链3抗体 pllabs0.1mg Anti-MAP1LC3A(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1light chain 3)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 Invitrogen1mg/1ml 兔抗人、大、小APG4B细胞自噬相关 抗体\Anti-APG4B/AUTL1 BD1mg/1ml 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 Anti-MAP1LC3A Anti-SQSTM1/p62antibody abcam Sigma1g 溶酶体抑制剂Hydroxychloroquine (羟氯喹) mTOR抑制剂rapamycin Sigma20mM 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Sigma100mg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 主要用途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辅酶还原酶)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使用合成辅酶同功类似物和特异性抑制剂,通过反应系统测定样品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后峰值的降低,即采用比色法测定样品中酶活性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该技术由大师级科学家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其适合于各种纯化线粒体样品(动物、人体、酵母)以及细胞或组织裂解悬液样品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还原酶的特异性活性检测。其用于衰老、能量代谢、蛋白组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病变等研究。产品不含污染性蛋白酶,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捷,性能稳定,反应优化,检测敏感。 技术背景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通常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还原酶(;),又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最大的结构成分:含有至多个多肽结构。其特征性的酶活性是鱼藤酮敏感的-辅酶还原酶()。复合物催化线粒体内电子由供体传递到内膜上辅酶受体(泛醌;)的能量转移反应,为整个呼吸链反应系统的第一步。基于辅酶底物,在鱼藤酮存在与否的情况下,通过-辅酶还原酶的催化,转化成还原型泛醌(),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转化为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在分光光度仪下产生吸收峰值的变化(波长),由此定量测定-辅酶还原酶的特异活性。其反应系统是: 产品内容 缓冲液()毫升 反应液()毫升 阴性液()毫升 底物液()微升 专性液()微升 产品说明书份 保存方式 保存在-℃冰箱里,避免反复冻融;反应液()含有毒性物质,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反应液()和底物液(),避免光照,有效保证月 用户自备 比色皿:用于比色分析的容器 双波长分光光度仪:用于比色分析 培养箱:用于孵育反应物 实验步骤

自噬及其研究方法

自噬(Autophagy)及其研究方法概述 一、背景 概念: 目前根据发生过程分为三类:Macroautophagy,Microautophagy和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 CMA), 大自噬(Macroautophagy)即我们说的自噬(autophagy);微自噬(Microautophagy):是指溶酶体主动、直接吞噬胞浆成分的一种方式;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一些分子伴侣,如hsp70,能帮助未折叠蛋白转位入溶酶体。通常说的自噬泛指Macroautophagy. 自噬是细胞内的一种“自食(Self-eating)”的现象,凋亡是“自杀(Self-killing)”的现象,二者共用相同的刺激因素和调节蛋白,但是诱发阈值和门槛不同,如何转换和协调目前还不清楚. 自噬是指膜(目前来源还有争议,大部分表现为双层膜,有时多层或单层)包裹部分胞质和细胞内需降解的细胞器、蛋白质等形成自噬体(autophagosome),最后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以实现细胞稳态和细胞器的更新。自噬的步骤可以大概总结为下面四步: 步骤1:细胞接受自噬诱导信号后,在胞浆的某处形成一个小的类似“脂质体”样的膜结构,然后不断扩张,但它并不呈球形,而是扁平的,就像一个由2层脂双层组成的碗,可在电镜下观察到,被称为Phagophore,是自噬发生的铁证之一。 步骤2:Phagophore不断延伸,将胞浆中的任何成分,包括细胞器,全部

揽入“碗”中,然后“收口”,成为密闭的球状的autophagosome,即“自噬体”。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是自噬发生的铁证之二。有2个特征:一是双层膜,二是内含胞浆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碎片等。 步骤3:自噬体形成后,可与细胞内吞的吞噬泡、吞饮泡和内体融合(这种情况不是必然要发生的)。 步骤4: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autolysosome,期间自噬体的内膜被溶酶体酶降解,2者的内容物合为一体,自噬体中的“货物”也被降解,产物(氨基酸、脂肪酸等)被输送到胞浆中,供细胞重新利用,而残渣或被排出细胞外或滞留在胞浆中。 自噬的特性: 1)自噬是细胞消化掉自身的一部分,即self-eating,初一看似乎对细胞不利。事实上,细胞正常情况下很少发生自噬,除非有诱发因素的存在。这些诱发因素很多,也是研究的热门。既有来自于细胞外的(如外界中的营养成分、缺血缺氧、生长因子的浓度等),也有细胞内的(代谢压力、衰老或破损的细胞器、折叠错误或聚集的蛋白质等)。由于这些因素的经常性存在,因此,细胞保持了一种很低的、基础的自噬活性以维持自稳。 2)自噬过程很快,被诱导后8min即可观察到自噬体(autophagosome)形成,2h后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基本降解消失。这有利于细胞快速适应恶劣环境。 3)自噬的可诱导特性:表现在2个方面,第一是自噬相关蛋白的快速合成,这是准备阶段。第二是自噬体的快速大量形成,这是执行阶段。 4)批量降解:这是与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的显着区别

呼吸链生物化学

第七章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物质在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 主要指营养物质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水的过程。 生物氧化又称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 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主要(40%以上)用于ADP的磷酸化生成ATP,供生命活动之需。 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发用于维持体温。 2、生物氧化内容 (1)生物体内代谢物的氧化作用、代谢物脱下的氢与氧结合成水的过程。 (2)生物体内二氧化碳的生成。 (3)能量的释放、储存、利用(ATP的代谢——ATP的生成与利用)。 3、生物氧化的方式——遵循一般氧化还原规律。 (1)失电子:代谢物的原子或离子在代谢中失去电子,其原子正价升高、负价降低都是氧化。(2)脱氢:代谢物脱氢原子(H=H++e)的同时失去电子。 (3)加氧:向底物分子直接加入氧原子或氧分子的反应使代谢物价位升高,属于氧化反应。向底物分子加水、脱氢反应的结果是向底物分子加入氧原子,也属于氧化反应。 4、生物氧化的特点 (1)在温和条件下进行(37℃,中性pH等); (2)在一系列酶催化下完成; (3)能量逐步释放,部分储存在ATP分子中; (4)广泛以加水脱氢方式使物质间接获得氧; (5)水的生成由脱下的氢与氧结合产生; (6)反应在有水环境进行; (7)CO2由有机酸脱羧方式产生。 5、物质体外氧化(燃烧)与生物氧化的比较 (1)物质体内、体外氧化的相同点: 物质在体内外氧化所消耗的氧量、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能量均相同。 (2)物质体内、体外氧化的区别: 体外氧化(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由物质中的碳和氢直接与氧结合生成; 能量的释放是瞬间突然释放。 5、营养物氧化的共同规律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的氧化分解都经历三阶段: 分解成各自的构件分子(组成单位)、降解为乙酰CoA、三羧酸循环。

线粒体自噬研究概论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自噬研究概论 关于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自噬(mitophagy)是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机制选择性地清除线粒体的过程。选择性清除受损伤或功能不完整的线粒体对于整个线粒体网络的功能完整性和细胞生存来说十分关键。 线粒体自噬主要的作用有几个方面: 1.选择性清除功能受损的线粒体 2.选择性调节细胞内线粒体数量 3.通过线粒体影响诸多生理和病理学过程 Fig:The pathways of mitophagy for quality control and clearance of mitochondria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2013)20,31–42

线粒体自噬的信号通路 1)Pink/Parkin pathway 2)Bnip3/Nix pathway 3)FUNDC1pathway Fig.Mitophagy pathway:Pink1/Parkin OR Bnip3/Nix Pink1/Parkin pathway:E3泛素连接酶Parkin和蛋白激酶Pink1一起介导了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的线粒体自噬的发生,当线粒体损伤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Pink1蛋白在损伤线粒体上的积累,能够吸引Parkin到损伤的线粒体上。Parkin使得线粒体外膜上的很多蛋白发生泛素化,从而能够募集其他一些相关蛋白,介导线粒体自噬的发生。

线粒体自噬 汉恒线粒体自噬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汉恒生物有多种线粒体自噬病毒研究工具可以提供,便于直接感染目的细胞后直观地观察线粒体自噬的变化 一、汉恒线粒体自噬表型研究工具 1)Ad-GFP-LC3腺病毒病毒系统,可高效感染目的细胞,表达GFP-LC3,感染感染后细胞可在荧光显微镜下实时观察自噬的整体水平(由于GFP荧光偏弱,暂停Ad-GFP-LC3销售, 慢病毒单标LV-GFP-LC3荧光正常,正常销售); 2)Ad-HBmTur-Mito腺病毒系统(红光标记),为汉恒生物自主研发的线粒体特异性定位荧光探针(pHBmTur-Mito)可准确定位标记线粒体,结合汉恒独家推出的双荧光LC3细胞自噬腺病毒的使用,即可准确实时地追踪线粒体自噬的动态过程; 使用方法:Ad-GFP-LC3+Ad-HBmTur-Mito共感染目的细胞,confocal检测双荧光共定位的情况,如果共定位,则存在线粒体自噬!(下图说明:红色标记为线粒体,绿色标记自噬小体,二者有共定位时代表自噬发生) 二、汉恒线粒体自噬通路研究工具 1)Ad-Parkin-EGFP 2)Ad-Bnip3-EGFP+Ad-Nix-EGFP 3)Ad-FUNDC1-EGFP

电子传递

呼吸链与电子传递[细胞生物学] 【同考网·执业医师考试】2011-6-18 来源:互联网 呼吸链与电子传递 在三羧酸循环中,乙酰CoA氧化释放的大部分能量都储存在辅酶(NADH和FADH2)分子中。细胞利用线粒体内膜中一系列的电子载体(呼吸链),伴随着逐步电子传递,将NADH 或FADH2进行氧化,逐步收集释放的自由能最后用于ATP的合成,将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 ■ 电子载体(electron carriers)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 黄素蛋白(flavoproteins)黄素蛋白是由一条多肽结合1个辅基组成的酶类,每个辅基能够接受和提供两个质子和电子(图7-22)。 ● 细胞色素(cytochromes)细胞色素是含有血红素辅基(图7-24)的一类蛋白质。在氧化还原过程中,血红素基团的铁原子可以传递单个的电子。血红素中的铁通过Fe3+和Fe2+两种状态的变化传递电子;在还原反应时,铁原子由Fe3+状态转变成Fe2+状态;在氧化反应中,铁由Fe2+转变成Fe3+. 图7-24 细胞色素c的血红素基团的结构及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四个卟啉环都含有侧链,不同的细胞色素所含侧链不同。图中所示是细胞色素c,血红素与多肽的两个半胱氨酸共价结合,但在大多数细胞色素分子中,血红素并不与多肽共价结合。 ● 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s,Fe/S protein)铁硫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也是细胞色素类蛋白。在铁硫蛋白分子的中央结合的不是血红素而是铁和硫,称为铁-硫中心(iron-sulfur centers,图7-25)。

哺乳动物自噬研究方法

哺乳动物自噬研究方法 【摘要】 自噬涉及到许多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因此,我们越来越需要科学地准确认识,并且量化操控自噬的过程。但是,由于自噬涉及了许多动态复杂的过程,关于它的研究分析经常不正确。在本文中,我们探讨监控自噬以及调控自噬活性的各种方法,主要集中关注哺乳动物中的大自噬。 【简介】 过去的十年中,有大量的研究围绕一个基本的细胞生物学通路“自噬”(希腊语中意味自我吞噬)。一系列进化上保守的基因(最初在酵母中被鉴定)被发现是自噬过程中所必需的,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能够去发现大量的自噬的功能,如:维持自身平衡稳态、参与细胞发展和其他生理活动。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自噬的失控可能与许多哺乳动物的疾病发生有关。因此,科学家们迫切需要能够准确的检测自噬和研究在不同生物学进程中的功能的方法,特别是在哺乳动物系统。 在哺乳动物自噬的研究历史中一直有两个主要的困扰。首先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一个动态的进程”和“静态的测量”进行捕获,并且这个固有的局限性与基于这些测量作出的生物学推论相关。第二个挑战在于将“形式”与“功能”分离,并且避免在给定的生理条件下,基于自身检测到(或没有)导致的将生理功能归至自噬的这个常见陷阱。这两个挑战可能导致了在我们研究哺乳动物自噬功能的历史中的许多误解。例如,一些神经退行性和肌退化性疾病最初被认定的结果,至少一部分被认为是由于自噬的增加(基于显微镜下观察到通路中早期的中间产物的增加)。然而实际上,早期中间产物的蓄积在这些疾病中代表着后阶段自噬通路的阻滞。自噬的一个常见的形态特征是细胞的垂死状态,但这也被错误的认为是一种细胞死亡通路,然而,现在似乎已经很明确自噬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细胞抵抗各种“生死攸关”的应激条件并使细胞存活。 这些哺乳动物自噬研究中的历史挑战部分已经通过将阐述自噬分子机制的最新进展运用到新的自噬研究的方法被克服。因此,在过去的十年里,许多新的技术被发明,用于动态监控自噬和通过调控自噬来明确其在给定的细胞状态下的功能。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重要的关于目前可行的研究哺乳动物自噬的技术和这些技术在解释过程中的限制的概述。更多的各种技术的细节信息可以再其他综述中获得。 自噬的基础知识 自噬是一般用于描述细胞内物质包括细胞器到溶酶体中降解的过程。在自噬的三种类型中(大自噬、小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研究得最多的就是大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通过伴侣蛋白展开蛋白质,直接将细胞质蛋白转移,穿过溶酶体膜。小自噬涉及溶酶体膜表面的内陷提供一小部分细胞质进入溶酶体内腔。 大自噬(简称自噬)是本文主要关注的通路。这个通路从酵母到哺乳类都呈现保守,它是通过一些特定的细胞器(自噬体)介导的。在初始的诱导阶段,一个小的囊状的称作隔离膜或者延长的吞噬膜,随后封闭一部分细胞质,导致双层膜结构即自噬体的形成。然后自噬体的外膜融合至一个溶酶体(形成自噬溶酶体),导致所封闭的物质和自噬体的内膜共同降

人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酶联免疫分析

人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酶联免疫分析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细胞上清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水平。用纯化的人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再与HRP标记的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浓度。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 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 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 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5.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 用。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手工或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 6. 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 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7. 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与加样:在酶标包被板上设标准品孔10孔,在第一、第二孔中分别加标 准品100μl,然后在第一、第二孔中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从第一孔、第二孔中各取100μl分别加到第三孔和第四孔,再在第三、第四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中先各取50μl弃掉,再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五、第六孔中,再在第五、第六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ul,混匀;混匀后从第五、第六孔中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七、第八孔中,再在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取50μl加到第九、第十孔中,再在第九第十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九第十孔中各取50μl弃掉。(稀释后各孔加样量都为50μl,浓度分别为6U/mL,4U/mL ,2U/mL,1U/mL,0.5U/mL)。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测样 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48T的20倍)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48T的20倍)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 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 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注意事项: 1.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一次加样时间最好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50T 24S 可见分光光度法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Ⅴ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50T/24S 可见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货号:BC1440规格:50T/24S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30mL×1瓶,4℃保存;试剂一:液体30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2支,-20℃保存;临用前每支加入1.11mL 双蒸水,充分溶解备用,分装后-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试剂三:液体12mL×1瓶,4℃保存; 试剂四: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6mL 双蒸水,充分混匀;试剂五: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20mL 双蒸水,充分混匀;试剂六:粉剂×1瓶,4℃保存;临用前加入20mL 双蒸水,充分混匀;试剂七:液体20mL×1瓶,室温保存。 标准品:液体1mL×1支,4℃保存。10μmol/mL 磷标准液。临用前用蒸馏水稀释40倍即0.25μmol/mL 磷标准液。 定磷试剂的配制:按H 2O:试剂五:试剂六:试剂七=2:1:1:1的比例配制,配好的定磷试剂应为浅黄色。若无色则试剂失效,若是蓝色则为磷污染(请根据需要,用多少配多少)。 注意:配试剂最好用新的烧杯、玻璃棒和玻璃移液器,或者一次性塑料器皿,以避免磷污染。产品说明: 线粒体复合体Ⅴ又称F 1F 0-ATP 合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的线粒体中,由F1和F0两个亚单位组成。该酶利用呼吸链产生的质子电化学梯度催化ATP 合成,也可逆过程水解ATP。此外,复合体Ⅴ还存在于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复合体Ⅴ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叶绿体光合磷酸化合成ATP 的关键酶。

复合体Ⅴ水解ATP产生ADP和Pi,通过测定Pi增加速率来测定复合体Ⅴ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台式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水浴锅、1mL玻璃比色皿、可调式移液枪、研钵/匀浆器、冰和蒸馏水。操作步骤: 一、复合体Ⅴ的提取: 1称取约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0mL提取液,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24℃600g离心10min。 3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4℃11000g离心15min。 4上清液即胞浆提取物,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复合体Ⅴ(此步可选做,可以判断线粒体提取效果)。5在沉淀中加入600uL试剂一,超声波破碎(功率20%,超声5秒,间隔10秒,重复12次),用于复合体Ⅴ酶活性测定,并且用于蛋白含量测定。 二、测定步骤: 1、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660nm,蒸馏水调零。 2、操作表: (1)酶促反应 试剂名称(μL)对照管测定管标准管试剂二4040- 试剂三160160- 样品-200- 混匀,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准确水浴30min 试剂四8080- 样品200- 混匀,8000rpm,室温离心10min,取上清液 (2)定磷 上清液200200200 定磷试剂100010001000 混匀,40℃水浴10min,尽快在660nm测定吸光值,分别记为A测定管、A对照管、A标准管,计算Δ

第六章 线粒体

第六章线粒体 名词解释 1、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port chain 膜上一系列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这些电子载体接受高能电子,并在传递过程中逐步降低电子的能量,最终将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或以其他能量形式储存。 2、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sis 氧化磷酸化的耦联机制。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后,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动力势,用以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 3、结合变构模型binding change model 利用质子动力势驱动ATP合成酶构象发生改变,将ADP和无机磷合成ATP的模型。 4、孔蛋白porin 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膜上的整合膜蛋白,形成非选择性的通道。 5、内共生学说endosysmbiont theory 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起源的假说,认为叶绿体和线粒体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的共生原核生物。 6、线粒体mitochondrion 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形成ATP的细胞器。线粒体是一种能量转换细胞器,还参与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 7、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底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高能电子,通过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将高能电子的能量释放出来转换成质子动力势进而合成ATP的过程。 8、ATP合酶ATP synthase 位于线粒体内膜或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通过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催化ADP和无机磷合成ATP的酶,由F1头部和嵌入膜内的F0基部组成,也常见于细菌膜上。 9、线粒体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 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间隙,约6~8nm,其中充满无定形的液体,含有可溶性的酶、底物和辅助因子。膜间隙的标志酶是腺苷酸激酶。 10、嵴cristae 线粒体内膜向基质折褶形成的结构称作嵴(cristae), 嵴的形成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11、电子载体electron carriers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 12、黄素蛋白flavoprotein 是由一条多肽与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FMN或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紧密结合组成的结合蛋白。 13、细胞色素cytochrome 是一种带有含铁血红素辅基而对可见光具有特征性强吸收的蛋白。 14、泛醌ubiquinone,UQ 或称辅酶Q,是一种脂溶性的、带有一条长的类异戊二烯侧链的苯醌。 15、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 是一类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质。在铁硫蛋白分子的中央结合的是铁和硫。 16、复合物I complex I

自噬荧光研究方法及具体步骤

自噬荧光研究方法及具体步骤 自噬(Autophag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auto”(自我)与“phagein”(吞噬)的结合。自噬发生在细胞内,是一个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使其包被进入双层膜囊泡(自噬体),进而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其所包裹的内容物的过程,自噬的意义在于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在自噬过程中,自噬体的形成是关键,其直径平均500nm,囊泡内包裹胞质成分和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内吞体、过氧化物酶体等。与其他细胞器相比,自噬体的半衰期很短,只有8min 左右,说明自噬是细胞对于环境变化的有效反应。细胞质中的线粒体等细胞器首先被囊泡所包被,这种囊泡主要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囊泡最终形成双层膜结构,即自噬体(autophagosome);自吞噬体与胞内体融合形成中间自体吞噬泡,最终自体吞噬泡的外膜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由溶酶体内的酶降解自体吞噬泡中的内容物和内膜。 自噬观察检测方法: 1.透射电镜下直接观察自噬体Phagophore 的特征为:新月状或杯状,双层或多层膜;自噬体的特征为:双层或多层膜的液泡状结构,内含胞浆成分,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自噬溶酶体的特征为:单层膜,胞浆成分已降解。 2.利用Western Blot 检测LC3-II/I 比值的变化以评价自噬形成自噬形成过程中,胞浆型LC3(LC3-I)会酶解掉一段多肽,转变为膜型LC3 (LC3-II)。故而LC3-II/LC3-I 比值的大小可估计自噬水平的高低。 3.在荧光显微镜下采用GFP-LC3 融合蛋白来示踪自噬形成无自噬时,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50T 24S可见分光光度法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活性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3240 规格:50T/24S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40mL×1瓶,4℃保存; 试剂一:液体20mL×2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2支,-20℃保存; 试剂三:液体5.5mL×1瓶,4℃保存。 产品说明: 线粒体复合体Ⅲ(EC 1.10.2.2)又称CoQ-细胞色素C还原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的线粒体中,是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主路和支路的共有成分,负责把还原型CoQ的氢传递给细胞色素C,生成还原型细胞色素C。 与氧化型细胞色素C不同,还原型细胞色素C在550nm有特征光吸收,因此550nm光吸收增加速率能够反映线粒体复合体Ⅲ酶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匀浆器、冰和蒸馏水。操作步骤: 一、复合体Ⅲ的提取: ①称取约0.1g组织或收集500万细胞,加入1.0mL提取液,用冰浴匀浆器或研钵匀浆。 ②4℃600g离心10min。 ③将上清液移至另一离心管中,4℃11000g离心15min。 ④上清液即胞浆提取物,可用于测定从线粒体泄漏的复合体Ⅲ(此步可选做,可以判断线粒体提取效果)。 ⑤在沉淀中加入200u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功率20%,超声5秒,间隔10秒,重复15次),用于复合体

Ⅲ酶活性测定,并且用于蛋白含量测定。 二、测定步骤: 1.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550nm,蒸馏水调零。 2.工作液配制:临用前把1支试剂二转移到一瓶试剂一中溶解,用不完的试剂4℃可保存一周; 3.操作表:在1mL玻璃比色皿中分别加入 试剂名称(μL)测定管对照管 工作液800800 试剂三100- 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准确孵育2min,之后分别加入样品100100 蒸馏水-100 立即混匀,记录550nm处初始吸光值A1和2min的吸光值A2,分别记为A1测定、A2测定,A1对照、A2对照。计算ΔA=(A2测定-A1测定)-(A2对照-A1对照)。 三、复合体Ⅲ活力单位的计算: (1)按样本蛋白浓度计算 单位的定义:每mg组织蛋白每分钟催化产生1nmol还原型细胞色素C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复合体Ⅲ活力(U/mg prot)=[ΔA×V反总÷(ε×d)×109]÷(Cpr×V样)÷T=261×ΔA÷Cpr V反总:反应体系总体积,0.001L;ε:细胞色素C摩尔消光系数,1.91×104L/mol/cm; d:比色皿光径,1cm;V样:加入样本体积,0.1mL; T:反应时间,2min;Cpr:样本蛋白质浓度,mg/mL。 注意事项: 1、尽量保持比色皿内反应液温度在37℃或25℃。可以在记录初始吸光度A1后迅速将比色皿连同反应液一起 放入37℃(哺乳动物)或25℃(其它物种)水浴中准确反应2分钟,之后迅速取出比色皿并擦干,记录2min时的吸光度。 2、当测定吸光值大于1时,建议将样品用提取液稀释后测定,计算公式中注意乘以稀释倍数。 3、此法需要自行测定样本蛋白质浓度,推荐本公司BCA蛋白浓度含量测定试剂盒。 4、由于提取液中含有蛋白,所以在测定样品蛋白浓度时需要减去提取液本身的蛋白含量(单独测定)。

高一生物教案: 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过程

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过程 电子与质子的运移是由四个蛋白质复合物完成 光合作用光反应是由四个主要的蛋白质复合物所完成,包括有PSⅡ、cyt b6-f复合物、PSⅠ、ATPase。这些蛋白质都是嵌在类囊膜上,水是在膜上近类囊体腔(lumen) 的PSⅡ反应中心被氧化成氧气,NADP+则是在PSⅠ近stroma的一边还原成NADPH,至于ATP则是伴随着质子进入stroma。能量的贮存是发生在激发态叶绿素还原电子接受者时带有激发态电子的叶绿素分子有很强的还原力,可以将第一个电子接受者还原,并使自己被氧化回到基态,在这个传递过程中从光而来的能量就被转换成化学能贮存起来,再接着由一连串的氧化还原反应而逐一传递下去。 光合系统一、二的反应中心会氧化水、还原PQ (plastoquinines) 吸光天线将能量传递到PSⅡ反应中心后,反应中心的P680会被激发成P680*而且失去一个电子,为了补充这个电子,PSⅡ复合物会与释放氧气有关的蛋白质一起作用,将水分子氧化放出氧气与4个氢离子(此乃光水解作用,photohydrolysis),而电子则由PSⅡ上的电子接受者Pheo (Pheophytin) 所接收,很快的P680*回到基态,电子又很快的传给同在PSⅡ反应中心上的电子携带者Q (quinones)。在PSⅡ上的电子携带者有两个,分别称为QA与QB,电子的传递是先将一对电子传到Q A Q B上,再从stroma得到两个氢离子,形成Q A Q B H2,再一起将两个电子传给cyt b6-f。 通过细胞色素b6-f的电子流会造成类囊体腔的质子累积细胞色素b6-f (Cyt b6-f) 复合物是一个很大的蛋白质复合物,包括了2个b type 和1个c type的血基质(heme)。虽然目前对此处的电子与质子传递机制并不明了,其有一假说为Q循环(Q cycle): 在Q循环中整个cyt b6-f复合物包括了2个b type细胞色素、1个c type细胞色素和1个FeS R与2个Q。由PSⅡ来的第一个QH2分子会在近类囊体腔处氧化,将2个电子传给FeS R和b type细胞色素复合物,并把两个氢离子释放到类囊体腔中,传到FeS R的电子会经细胞色素f传给质体蓝素(plastocyanin, PC),质体蓝素再还原PSⅠ的反应中心P700,另一个传到b type细胞色素的电子会再传给下一个b type细胞色素,第二个b type细胞色素会还原1个Q,形成semiquinone状态。在第二个QH2分子氧化过程中,第二个b type细胞色素会从基质中再取两个带正电氢离子来,把Q-还原成QH2。所以每当2个电子传到P700反应中心时就有4个氢离子会通过类囊膜。 PQ与PC可能是传递的介质 一般认为电子由PSⅡ传给PSⅠ是通过PQ与PC,以PC为例,通常是存在类囊体腔近叶绿体膜的边缘,不过也有的PC是出现在stroma中未堆栈膜体PSⅠ附近,协助循环性电子流的进行(cyclic electron flow) 的进行,这种循环性电子流并没有NADPH的产生,但仍可合成ATP。 光合系统一反应中心会还原NADP+ 电子从P700反应中心开始,经由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蛋白复合物,如FeS H、FeS A、铁氧化还原蛋白(ferredoxin)、黄素蛋白(flavoprotein),最后经过NADP+-铁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酵素(ferredoxin-NADP reductase) 将NADP+还原成NADPH。 某些杀草剂是利用中断光合作用电子流而杀害植物 常用的杀草剂巴拉刈(paraquat) 是作用在PSⅠ的还原部位;DCMU则是打断两个光合系统间的电子传递。 将化学能膜体势能转换成ATP的化学渗透机制 光合作用产生ATP的作用称为光磷酸化作用(photophosphorylation)。形成ATP的化学渗透机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异与膜两侧的电位差来供给细胞可利用的

1呼吸链存在于

1. 呼吸链存在于() A 细胞膜 B 线粒体外膜 C 线粒体内膜 D 微粒体 E 过氧化物酶体 C 2.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NADH氧化呼吸链的组分? A. FMN B. FAD C. 泛醌 D. 铁硫蛋白 E. 细胞色素c B 3. 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是() A 肌酸磷酸化 B 氧化磷酸化 C 糖的磷酸化 D 底物水平磷酸化 E 高能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B 4 由琥珀酸脱下的一对氢,经呼吸链氧化可产生()分子ATP A 1 B 1.5 C 3 D 4 E 0 B 5 下例关于高能磷酸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所有高能键都是磷酸键 B 高能磷酸键只存在于ATP C 高能磷酸键仅在呼吸链中偶联 D 有ATP参与的反应也可逆向进行 E 所有的生化转变都需要ATP参与 D 6. 下列哪种酶以氧为受氢体催化底物氧化生成水? A 丙酮酸脱氢酶 B 琥珀酸脱氢酶 C 黄嘌呤氧化酶 D 细胞色素c氧化酶 E SOD D 7. 关于线粒体内膜外H+浓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度高于线粒体内

B 浓度低于线粒体内 C 可自由进入线粒体 D 进入线粒体需主动转运 E 进入线粒体需载体转运 A 8. 参与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金属离子是( ) A 铁离子 B 钴离子 C 镁离子 D 锌离子 E 以上都不是 A 9. 呼吸链中,不具有质子泵功能的是( ) A 复合体Ⅰ B 复合体Ⅱ C 复合体Ⅲ D 复合体Ⅳ E 以上都不是 B 10. 关于超氧化物歧化酶,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可催化产生超氧离子 B 可消除超氧离子 C 可催化产生过氧花氢 D 含金属离子辅基 E 存在于胞液和线粒体中 A 11. Except iron, Cyt aa3 contain ( ) ion. A Zn B Mg C Cu D Mn E K C 12. Which one can be inhibited by CO in respiratory chain ? A FAD B FMN C Fe-S D Cyt aa3 E Cyt c D 13.Which one is uncoupler? A CO B piericidin A C KCN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 主要用途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NADH-辅酶Q还原酶)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试剂是一种旨在使用合成辅酶Q同功类似物和特异性抑制剂,通过反应系统测定样品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氧化后峰值的降低,即采用比色法测定样品中酶活性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法。该技术由大师级科学家精心研制、成功实验证明的。其适合于各种纯化线粒体样品(动物、人体、酵母)以及细胞或组织裂解悬液样品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性活性检测。其用于衰老、能量代谢、蛋白组学、病理生理学、神经病变等研究。产品不含污染性蛋白酶,严格无菌,即到即用,操作简捷,性能稳定,反应优化,检测敏感。 技术背景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通常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Q还原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coenzyme Q reductase;NADH-CoQ reductase),又称为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dehydrogenase;NADH dehydrogenase),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最大的结构成分:含有30至40多个多肽结构。其特征性的酶活性是鱼藤酮敏感的NADH-辅酶Q还原酶(NADH:Q Reductase)。复合物I催化线粒体内电子由供体NADH传递到内膜上辅酶Q受体(泛醌;ubiquinone)的能量转移反应,为整个呼吸链反应系统的第一步。基于辅酶Q底物,在鱼藤酮存在与否的情况下,通过NADH-辅酶Q还原酶的催化,转化成还原型泛醌(CoQH2),同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转化为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在分光光度仪下产生吸收峰值的变化(340nm 波长),由此定量测定NADH -辅酶Q还原酶的特异活性。其反应系统是: 产品内容 缓冲液(Reagent A)20毫升 反应液(Reagent B) 2.5毫升 阴性液(Reagent C)2毫升 底物液(Reagent D)500微升 专性液(Reagent E)200 微升 产品说明书1份 保存方式 保存在-20℃冰箱里,避免反复冻融;反应液(Reagent B)含有毒性物质,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反应液(Reagent B)和底物液(Reagent D),避免光照,有效保证6月 用户自备

呼吸链的传递与能量释放

三、生物氧化中H20的生成-呼吸链(119) 1.定义: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由一系列电子载体构成的,从NADH或FADH2向氧传递电子的系统。 还原型辅酶通过呼吸链再氧化的过程称为电子传递过程。其中的氢以质子形式脱下,电子沿呼吸链转移到分子氧,形成离子型氧,再与质子结合生成水。放出的能量则使ADP和磷酸生成ATP。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偶联机制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整个过程称为氧化呼吸链或呼吸代谢。 2.种类:NADH链和 FADH2链。NAD+→[ FMN (Fe-S)]→CoQ→b(Fe-S)→ c1→ c →aa3→1/2O2 [ FAD (Fe-S)]→CoQ→b(Fe-S)→ c1→ c →aa3→1/2O2 3.组成(121):呼吸链包含15种以上组分,主要由4种酶复合体和2种可移动电子载体构成。 (1)复合体Ⅰ即NADH:Q还原酶复合体。 (2)复合体Ⅱ由琥珀酸:Q还原酶,将从琥珀酸得到的电子传递给辅酶Q。 (3)辅酶Q 是呼吸链中唯一的非蛋白氧化还原载体,可在膜中迅速移动。它在电子传递链中处于中心地位,可接受各种黄素酶类脱下的氢。 (4)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体,把电子依次传递给结合在线粒体内膜外表面的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类:都以血红素为辅基。将电子从辅酶Q传递到氧。根据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a,b,c。呼吸链中至少有5种:b、c1、c、a、a3(按电子传递顺序)。细胞色素aa3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又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最后一个载体,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从a传递到a3的是两个铜原子,有价态变化。 (5)复合体IV: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将电子传递给氧。 1.顺序(119):有严格的顺序和方向,还原性逐渐降低. 依据有四:标准氧还电位、阻断抑制剂、体外重组实验、吸收光谱变化。 5.电子传递抑制剂(128): 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阻断电子从NADH到辅酶Q的传递。 鱼藤酮是极毒的植物物质,可作杀虫剂。 抗霉素A:从链霉素分离出的抗生素,抑制从细胞色素b到c1的传递。 氰化物、叠氮化物、CO、H2S等,阻断由细胞色素aa3到氧的传递。

线粒体自噬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 研究进展

I C M Y K —] 430 ·综述. 线粒体自噬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 研究进展* 刘山*解丽*张强A董艳红*畴 【关键词】线粒休自噬血管性认知障碍慢性脑低灌 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指 由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 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出血等) 及非显性脑血管病(白质疏松和弥漫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 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综合征。线粒体是缺血后神经 细胞死亡的关键靶区,机体可通过自噬控制线粒体数最,其 功能紊乱是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CC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IR)所致VCI的主要机制。通过阐述线粒体自噬机 制及其在CCH、CIR所致VCI中的作用,有利千寻找药物作 用靶点,早期干预VCI的发生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掀。 1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自噬指损伤线粒体利用自噬机制选择性清除 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控制线粒体质最与数最,在营养 不良或外界刺激时维持细胞稳态四线粒体自噬可以通过 相关分子通路介导和影响线粒体动力学平衡发生。 1.1线粒体自噬相关分子通路 1.1.1 PINKl/Parkin分子通路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 激酶1(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induced putative kinasel, PINKl)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各种原因使得线粒体 功能紊乱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膜上的PINKl聚集,将 Parkin蛋白从细胞质募集到线粒体,其具有E3泛索连接 酶活性,将标记的泛索化底物通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 doi: 10.3969/j.issn.1002-0152.2020.07.012 女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19158);河北省 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青年科技课题(编号:20160459) *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石家庄050000) A 华北理工大学 米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 。通信作者(E-mail:d_yanhongniu@https://www.360docs.net/doc/5216603058.html,) | C hin? 2020 LC3相互作用区域在自噬体上募集LC3,最终导致线粒体 与自噬体结合发生自噬性降解[2]。 1.1.2 HIF -la/BNIP3/Beclinl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l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I, HIF -1)是由HIF-la亚基和 HIF-lb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而HIF-la在调节氧稳态中 起着关键作用。BNIP3是Bcl-2蛋白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 线粒体和内质网。Beclinl是磷脂酰肌醇3,是细胞自噬过 程中最重要的正性调节因子。缺血缺氧时,HIF-la表达上 调,BNIP3蛋白表达上调,BNIP3和Beclinl竞争Bcl-2结 合位点,释放Beclinl,参与线粒体自噬的激活,降解受损 的线粒体,对抗各种凋亡因子[3]。 1.1.3 PI3K-Akt-mTOR通路PI3K,即磷酸肌醇激酶3; Akt,即蛋白激酶B;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索靶蛋白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是雷帕霉素的作用靶 点。LV等[4]的研究表明,缺血/低氧条件下,线粒体能量代 谢障碍,在某种程度上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 路,增强线粒体自噬,清除受损的线粒体,保护线粒体的正 常生理功能。 1.2线粒体动力学变化线粒体通过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 精确调控,在融合和分裂形态中不断变换维持平衡。线粒 体融合蛋自主要有视神经萎缩蛋自1(Opa l)、线粒体融合 蛋自Mfnl和Mfn2。Opal或Mfnl/2缺乏的细胞可导致线 粒体碎片聚集及线粒体自噬[5--6]。D rp l(DLPl, Dymple)主要 调控线粒体分裂,其具有G TP酶活性。D rp l的下调及敲除 可抑制线粒体自噬而导致功能紊乱的线粒体聚集[7]。如果 线粒体裂变和融合失衡,则会引发线粒体膜电位改变,进 而激活线粒体自噬,导致神经元死亡。 2线粒体自噬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在所有认知障碍性疾病中,VCI是目前唯一一个可干 预的认知障碍性疾病。干预VCI的早期阶段,延缓疾病的 发生发展,对千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最至关重要。 从临床研究来讲,CCH、CIR都是与脑血管病有关的病因, 二者均可导致VCI。CCH指长期脑血流降低导致血流动力 学性脑缺血。既往研究表明,CCH可通过诱导血管损伤,血 脑屏障系统功能失调,神经递质紊乱等因素最终导致认知 障碍[8]。CIR损伤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 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反而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 已有国内外研究表明CIR损伤可能通过能量代谢障碍、突 触损伤、炎症反应等引起认知障碍[9]。从基础研究层面来 讲,目前VCI动物模型采用两种方法较多:CD永久结扎双 侧颈总动脉的CCH模塑;@反复结扎再灌注双侧颈总动脉 的CIR模型。在分子机制上,VCI发病涉及自噬、氧化应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