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密度- 教案

老师

姓名

费飞学生姓名教材版本浙教版学科

名称

科学年级八上课时间月日: –: 课题

名称

水的密度

教学目标1.巩固密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了解密度的应用。

3.学会密度的有关计算方法。

教学

重点

密度计算

教学过程【知识要点】

一、密度知识的应用:

1.应用原理:

m

=

ρ

2.应用方面:

(1)求物质的质量:V

m?

(2)求物质的质量:

ρ

m

V=

(3)鉴别物质:

V

m

=

ρ.查ρ

(4)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具体方法有3种,先假定物质是实心的,计算说明.

方法:a. 若

m

m>,则物体是空心的,反之是实心.

b. 若

V

V<,则物体是空心的,反之是实心.

c. 若

ρ

ρ<,则物体是空心的,反之是实心.

二、有关密度的计算:

1.公式:

V

m

=

ρ(V

m?

=ρ,

ρ

m

V=)

2.单位统一:kg

m-则3

m

V-,g

m-则3

cm

V-

3.解题格式:

已知:

求:

解:

答:

【经典例题】

例1 一个质量为4.5千克的铁球,体积是0.7分米3,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ρ=7.2×103千克/米3)

例2一只空瓶质量是200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50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74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例3一枚镀金的铜质奖牌,质量为17.06克,体积为1.8厘米3,求这枚奖牌中铜和金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ρ铜=8.9×103千克/米3,ρ金=19.3×103千克/米3)

例4两个体积均为5.62厘米3,颜色、形状完全一致的纪念币,它们的质量分别为49.91克和108.47克,你能否知道它们可能各是多少金属制成的吗?

例5厚12毫米,质量为16.2千克的铝板,它的面积有多大?(33/107.2米千克铝?=ρ)。

例6某单位要购进5t 煤油,已知每个油桶的容积为318.0m ,煤油的密度为

33108.0-??m kg ,应准备这种油桶多少个?

例7 我国约有4亿多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票如下表: (1)求一块体积为34cm 的玻璃镜片的质量.

(2)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20g ,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这副镜架的质量.

例8冰的密度为33/109.0m kg ?,体积为32.0m 的冰块,它的质量为 kg ;如果这块冰全部化为水,水的体积为 3m .

例9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由图线可知,该物质的密度是 3/m kg .

例1O 某同学在测量液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下表所列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 料 技术指标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量 92%

91%

/

/

密度/()

3/m kg

3103.1? 3105.2? 3100.8? 3105.4?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液体的体积(厘米3) 5.8 7.9 16.5 35.0 40.0

液体质量(克)+容器质量(克)

10.7

12.8

21.4

39.9

m

(1)该液体的密度是 克/厘米3; (2)容器的质量是 克;

(3)可预测上表中的m 的值是 克。

【课堂练习】

1.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质量为750克,改装密度为0.8×103Kg/m 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总质量为( ) A 、650克

B 、750克

C 、850克

D 、875克

2.飞机制造师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将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千克,则所需铝的质量是(已知钢的密度33/109.7米千克?,铝的密度是

33/107.2米千克?)( )

A 、35.5千克

B 、54千克

C 、104千克

D 、158千克 3.用密度为2.7×103千克/米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为0.1米、0.2米和0.3米,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是3千克、21.6千克和54千克,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进了杂质为废品,另一个混进了空气是次品,则这三个正方体 ( )

A.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B.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以上结论都不对

4.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g 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g 的下列哪种物质?( ) A .浓硫酸

B. 酒精

C. 煤油

D. 汽油

5.一个铁球质量为3千克,体积是0.5分米3,判断此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铁ρ=7.8×103千克/米3)

6.一只空心铝球的质量为27克,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为48克,求铝球的体积。

=2.7 ×103千克/米3)

7.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的总质量为250克,往该杯中放一小石块,石块沉没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这时杯中水和石块质量是300克,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块,称得这时杯与水的总质量为200克,求:

(1)石块的质量。 (2)溢出的水的质量。 (3)石块的密度。

课后小结上课情况:

课后需再巩固的内容:

配合需求: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管师

教研组长签名教研主任签名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掌门1对1 基本要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价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教学难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一. 密度概念的引入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气味鉴别它是水还是酒精,可以根据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还是铁。如果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我们要怎样判断它们是什么物质呢?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二.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策略 ●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 质”。 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三设计思路 八年级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 教师演示器材:天平,相同烧杯两个,水、煤油。 学生实验器材:天平,刻度尺,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2个体积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各25组。 五教学设计 1 展示目标自学反馈 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规定好自学任务和限定时间,学生结合学习手册对教材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习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可巡回指导,再纠错补漏。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外形相同,表面镀有相同颜色的铜块和铝块,在不损坏的情况下,让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如何辨别?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根据轻重来辨别,有的可能反驳,教师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 教师演示:取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上,让学生猜想天平哪端下降,问学生为什么?

科学小实验神奇的彩虹色水

科学小实验神奇的彩虹色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密度。 (2)使学生理解什么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观察、推理、探究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彩虹色水分层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密度。 四、教学流程 1、导入 T:小朋友们,大家听说过鸡尾酒吗?鸡尾酒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和果汁、香料等混合而成,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非常漂亮。它起源于美洲,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期,它讲究色、香、味、形俱全,因此一经推出就风靡全世界。那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杯像鸡尾酒一样漂亮的液体 呢? 2、知识讲解 T:要想做出来这样一杯漂亮的东西,那可不是件件容易的事。首先,我要考考大家,大家仔细观察我手上的彩虹色水,想想它为什么会分层?

T: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认识几个科学名词。冬天的时候,水面上结满了冰,那冰为什么漂浮在水面上,而不在水中或水底?第二个问题,烧水的时候,水开了,水蒸气为什么可以从水中溢出? T:我们都知道水有3态,固态,液态,气态。这3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固态的冰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也就是说单位体积的冰比单位体积的水的重量轻。所以,冰会漂浮在水面上。而水蒸气的密度更小,它可以直接从水中溢出。也就是说,这些现象都与物质的密度有关系。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不变。 T:彩虹色水之所以会分层,最根本是因为三种液体的密度不同 T:密度不同的溶液可以做出像鸡尾酒一样的水,是因为我们平时所说的溶液可以出现饱和、不饱和、过饱和状态。 T:现在,看看这是什么?一杯清水。现在我向里面

《密度》教学设计

《密度》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教案 第二节水的密度(第一课时) 桥头初中余红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密度的意义,知道水的密度是水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2.记住4℃时纯水的密度值; 3.学会托盘天平、量筒的使用;学会用天平、量筒测定水的密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密度的概念;天平.量筒的使用 难点:完成比较完整的科学实验,初步学会记录数据.根据数据描绘图象,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 大烧杯、小烧杯、滴管、水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影片切题:自然界中到处充满了水,当湖面结冰时,为什么鱼儿还可以在水下自由地生活呢?原来啊,这跟水的密度有关。 (二)新课 教师:从前,有个秀才往一个水桶里倒了点水,他拎了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再倒点水,再拎一拎;他发现一个规律,大家说他发现了什么? 学生:水倒得越多,他拎起来越重。 教师:很好!那么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1:体积 学生2:质量 教师:好!那么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那用什么仪器来测量水的质量呢?

学生:天平 教师:天平的使用还记得吗? 师生共同回忆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3)左物右砝进行称量;(4)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媒体辅助) 教师:很好!那么水能直接放在左盘称量吗? 学生:不能!应该放在烧杯里 教师:好,水的质量的测量已经没问题了,那么水的体积用什么仪器测量呢? 个别学生:量筒 教师:对。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桌面上的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量筒使用的操作要点(量筒平放在桌面上;取用液体,倾倒致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和正确的读数方式(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并且黑板板书以示强调。同时媒体展示:仰视和俯视对读数结果的影响;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有能力来定量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了 学生活动:研究水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分组) 1、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称出烧杯质量 2、用量筒先后量取不同体积的水 3、先后将量筒中不同体积的水倒入烧杯,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4、求出每次所取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 5、计算每次水的质量和水的体积之比,记录数据并填入表中

密度(教学案)

第2节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图片2】是金条还是镀金铜条? 【故事1】2005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

的骗子骗走20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00元钱。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到了晚上,何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到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自主预习案】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 2. 密度是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的物理量,国际单位 是,其他常用单位是。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关(填“有”或“无”)。 4.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读作,其物理意义 是,用常用单位表示,则为________ g/ cm3。 【课堂探究案】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的问 题:。 2、作出的猜 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第三节 水的密度(1)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铜、铁、铝三种金属柱体的辨别来理解密度的概念, 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知道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总结,归纳出物质质量、体积和密度三 个物理量的关系。让学生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建构起密度的 概念并理解密度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 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密度的概念的建立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密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铜、铁、铝3个圆柱体和一根条形磁铁。 (1)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哪块是铜、哪块是铁、哪块是铝? (2)让学生上台区分示范。 (3)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 二、新课过程 1、密度概念的建立 问题:铜块、铁块和铝块的体积虽然相同,但它们的质量是否也相同呢?活动:P134 图4—23比较不同金属的质量 (1)猜一猜,体积相同的铝块、铁块哪个质量大、还是一样的大? (2)猜一猜,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呢? (3)实验验证。 (4)这个实验表明了什么? 小结:1、该实验表明了,体积相同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等。 2、如果将相同的体积取作单位体积,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或1 立方厘米,等等,则可推得: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 相等。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注意:单位体积的含义。 2、密度公式 活动:见P134 完成表4—3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 (1)表中单位体积的质量的含义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单位体积铜的质量:8.9克/厘米3的含义是什么? (3)同种物质铜的质量与体积存在着什么关系?而相同体积的不同物 质铜和铁又存在着什么关系? 实验:取3个铜圆柱体,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设问:(1)我们把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密度。那么,密度的定义公式应怎样表示? (2) 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什么? (3)密度的单位有:克/厘米3、千克/米3存在着怎样的换算关系? 3、密度表(见P135表4—4) (1)你能说出表中各物质的密度意义吗? 你能将密度表中的物质的密度值改成用克/厘米3来表示吗? 你能说出水的密度:1克/厘米3 的含义吗? (2)同种物质的水和冰它们的密度相同吗?说明了什么? (3)你能从密度表中看出: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差别有多大? (4)完成思考与讨论:有人说“铁比木头重”,这种说法有什么问题?你认为 应该怎样说才对? (5)根据表中所列出的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这一事实,认识到:密度是 物质的特性之一。根据密度值可以方便地鉴别物质。 三、巩固练习: 四.课后作业

(完整版)密度教学设计.docx

课题:密度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 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 和注意事项。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通过探 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 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 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 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换算、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4.教学用具: 教师演示用:哑铃 2 个、小铁钉、大泡沫块 学生观察实验用:天平砝码,木块 2 个,石块 2 个,量筒,水,烧杯 2 个 三、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

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 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目的 师:最近老师一直在减肥健身,老师今 天带来两个哑铃想和咱们班力气大的同 学比一比。看看健身效果如何。谁想试 试啊? 找一健壮男学生到讲台前。拿出两个哑 铃(一真一假,假的为泡沫模型与真的 外观相同)。师拿假哑铃并将真哑铃递给 学生。师生一起举起哑铃。 引 课学生败,老师胜。老师显得很轻松。 老师将假的哑铃递给学生。 师:两个哑铃不是一样的么? 老师拿一大块泡沫和一个小铁钉,问学 生那个质量大。 师:不是铁质量大么?到底谁质量大 啊? 师:哦。原来还有前提啊!那同学们说 铁和金子谁的质量大呢? 提 出 问师:那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题和前面的情况一样呢? 通过精彩的课 学生踊跃举手 堂小活动,激 起学生的疑 问。 其他学生为师 生二人计时 学生们奇怪 生:哑铃是假 的,泡沫做的 啊太像了 生:不一样, 铁沉,铁的质 量大 通过图钉与泡生:泡沫沫塑料块的比 较,把学生的思生:在体积相 维定向到“质量”同的情况下, 和“体积”上来 铁质量大。 生:体积相同 时金子的质量 大。 引领学生思考 学生动脑思考 生活中的现象, 并回答 培养学生细心 学生举例观察生活现象的 习惯。

八年级物理全册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沪科版

5.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三、德育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 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 [想想做做] [师]同学们可先观察面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 [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到底是多少呢? [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了. [师]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 (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 [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学们的猜测准确吗? [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并且通过测量,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发展,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课应该重视实验探究,主要采用“边讨论、边探究、边实验”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施教。通过学生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实验探究,从参与中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方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探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教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规律出发,经历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体积和颜色相同的正方形木块、铁块、铝块(6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3组),天平和砝码各6组。 【学习过程】

2021年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密度》教案 浙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写出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4、能说出密度的含义,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和测定) 难点:密度单位及计算 教学设计 【引入】从家庭生活用水这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 怎么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 (回家观察水表,询问父母一月一般的用水量) 【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复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用天平测质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及操作重点。 实验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即 质量/体积=1克/厘米3 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写成0.8g/cm3 7.9g/cm3

结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 一、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单位:克/厘米3或者千克/米3 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二、公式教学要点: 1、ρ=m/v中ρ、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物质,ρ一定,反应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m、v大小无关,v增大,m也增大,ρ不变,即m/v不变 【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3、对于不同物质,V相同,则m大的ρ也大,m小的ρ也小。 【判断】“铁比棉花重”的说法 4、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应用:由讨论题引出——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1判断何种物质;(打假)例:有一块金黄金属,质量为2225千克,体积是250分米3,问这块金属是什么? 2测大型物体的质量;(矿山的质量)例:有一用纯铜做成的纪念碑,体积为15m3,问质量是多少? 3测难以测量体积的物体体积计算。(小石块或大理石碑) 三、密度表的教学: 1、说出密度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ρ =7.9×103千克/米3 铁

3908.沪科版物理密度教案

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情感态度: 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新授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教师拿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一块肥皂、一块泡沫、要求学生鉴别。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常识,通过观察和学生亲自的体验,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物理有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再拿出两块大小不同并且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断定它们是同种物质? 教师可以指出:单凭气味和颜色这些明显的特性来鉴别物质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研究物质的一种隐蔽的特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长生困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什么一样?

那么怎样知道哪个是肥皂、哪个是泡沫呢?它们的质量、体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 2、探究实验 ①提出问题 将同种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橡皮泥)分割成两半,其中体积被分割成了两半,物质的质量也被分割成了两半,通过以上的体验和实验感知到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②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以有知识对问题提出猜想:想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两倍,质量也是原来的两倍。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要测质量和体积应选什么器材?讨论得出:天平、刻度尺、物体。 设计实验表格: 进行实验:(1)用提供天平铝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铝块2、铝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提供天平木块1的质量,用刻度值测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并求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重复对木块2、木块3重复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 ④汇报实验数据,小组讨论交流,归纳推理得出结论:

《科学》五年级下册:1.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

《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1课时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

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初二物理《密度》教案

密度-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以及单位间的换算.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 能力目标 1.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1)在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2)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3)通过以上分析,概括出密度的定义.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利用密度公式求解某种物质密度.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进行探究的良好品质. 通过密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均衡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从上节实验中学生已经看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本节通过实验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

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在数学中虽然学过比例的知识,但是用到物理中来,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是有困难的,所以课文中对此作了解释: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表示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用到物理中来,理解比值的物理含义.考虑到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教材在说明比值的含义之后,仍用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然后通过例题说明利用公式求密度的方法.并且在例题计算的基础上讲述密度的单位,使学生对密度的单位不致感到抽象,便于学习. 教法建议 建议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一、重点、难点分析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1.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上节实验学生已测量出体积相等的铁块、铝块、木块的质量,利用测量的结果可引导学生认识铁块、铝块、木块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上的差别,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还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等.对每种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可通过具体数字使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 为了加深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在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础上,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 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

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第六章第二节密度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 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二) 学法点拨 由相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大,质量也大。例如,一盒相同的粉笔,两支粉笔的体积是一枝粉笔的2倍,两枝粉笔的质量也是一枝粉笔的质量的2倍。这是物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探究这种特性用到了图像的方法。注意理解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体会这一方法带来的方便和理解上的便利。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还要能够记住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例如,金的密度比银大,铜的密度比铁大。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换、单位、文字说明。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学教程 一、从鉴别物质说起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思考:用物体的质量来鉴别物质行吗? 二、实验探究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 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三、密度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水的密度》教案

第三节水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 ⑵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⑶写出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2.技能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探究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密度的概念。 3.情感目标: a认识到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b通过对水的密度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c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提高同学们科学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理解。 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教具]学生实验器材:量筒100ml、天平、烧杯2个100ml,一个大一些装水,酒精约30毫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①同学们喜欢杨幂吗?接下来我给大家带来一段由杨幂主演的《宫》中的影视 片段。 这么大的石头砸下来,不会真的把演员砸死砸伤吗?为什么?

(引导得出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质量不同。) ②同学们:一斤铁和一斤棉花谁重?()体积谁大? 结论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 ③教师:出示水表照片,问这是什么,他是测量什么的呢?你会读数吗? 问:你知道家里每个月大约要用多少自来水吗? 生:…… 追问:水表读出的是用户消耗自来水的体积数,但自来水公司却是按用户所用水的质量数(即吨数)计费的。这说明了什么? 生: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水的密度 (一)设疑: 1.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 2.为了了解水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测量哪些量? 3.怎样测量水的体积?水的质量呢? 学生知识回顾:体积和质量的测量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从表格的纵横两方面分析数据) 实验结论3: 1、水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恒量) (二)追问: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是也是1呢? 请同学们继续测量一下酒精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多少呢?(20ml)结论4、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

【K12学习】初中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上册《密度》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说的密度一节属于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了后面所有八章的内容,它们形成了经典力学的初步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包括了质量、时间、空间三大基石。初二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基本具备了绝对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因而第七章节开始就进行绝对质量观的教学,第三节的密度是对质量认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 再从本节的编排看,课本首先从第二节的实验入手,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如何鉴别不同的物质?接着用实验分析、归纳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后是密度知识的简单应用。这种方法,体现了物理知识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学习一点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常用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

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教学重点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教具准备每两人一天平,砝码,体积不等的两个木块和两个铁块,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我还制作了一个。 教学过程 激趣引学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是新大纲规定的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一个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

密度教学设计(用)

《密度》教学设计 邢台市七中冯瑞林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通过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来引出密度。 3.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可用来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3节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公式、意义、单位及换算。 3.能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获得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2.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 学习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水的密度第一课时,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物质质量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的概念、单位、计算。 难点:密度的概念、计算。 教学器材准备: 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烧杯,水,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水的密度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科学课的哪一个环节? 生:做实验! 师:今天我们就从做实验开始! 提醒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 问题1:不同体积的水,质量相等吗? 活动一:用量筒量出不同体积的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 体积(毫升)质量(克)质量/体积(克/厘米3)

1 10 2 20 3 30 师:水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水的体积越大,水的质量也越大。 师:算出不同体积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有什么发现? 生: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水,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 师(引导总结):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等。 问题2: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吗? 活动2:在同体积的三块金属中,判断出铜、铁、铝块。 师:对于金属我们并不陌生。(出示)3块体积相同(10厘米3)的铜、铁、铝块,先让学生(看一看)用已有经验鉴别下,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 生:根据颜色、磁铁来鉴别。 再让学生掂一掂。 生:轻重不同 最后决定(测一测质量并算一算单位体积的质量) 物质体积 (厘米3) 质量(克) 质量/体积 (克/厘米3) 铜 10 铁 10 铝 10 师(引导总结):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等;2.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也不同。 师:经过以上实验,分析除了颜色、用磁铁来鉴别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 生: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师: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在科学上用密度来表示。 引出课题:第3节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质量/体积 侧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师:如果某物体在2秒内通过20米路程,那速度为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