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途径摘要:小麦的单产决定于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1],但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各构成因素对子粒产量的贡献不同。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有三者的乘积达到最佳组合时,才能使产量最高。在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穗数对穗粒数和粒重处于支配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则处于接受影响的地位,而这三因素的组合又受栽培方式、播种密度、播期等因素有关,只有三因素协调发展时,才能获得高产[2]。

关键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增产

1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小麦产量三个构成因素之间存在制约关系,穗数的形成是分蘖发生和两极分化的结果,最后决定穗数多少的时期是抽穗期。从播种到抽穗以前的各种生态环境和生育况,都对穗数多少存在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穗粒数的多少是开花授精6-7天后决定的,它取决于分化小花的数量和小花与子粒退化的比率。穗粒数的多少受穗分化到粒数定型期间的生态环境和植株有机、无机营养状况的影响.其中包括穗数的影响;而粒数对穗数并无影响关系。粒重除了其遗传因子控制外,还受制于子粒灌浆期间的各种生态因素和植株的营养状况,穗数的多少是制约粒重的原因之一,粒数的多少对粒重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此可知,在构成小麦产量的三个因素中,穗数是对穗粒数和粒重有较强作用的制约因素,穗数的多少对穗粒数和粒重始终处于主动的影响,支配的地位;穗粒数和粒重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影响和支配的地

位。因此,在生产中协调三因素关系时,主要通过调节穗数来实现[3]。

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产量是三因素的乘积,所以只注重穗数的增加而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使产量减少的方法是不可取的。由于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调节的力度也最大,因此,千粒重在该麦区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很多的研究[4]发现千粒重的遗传力较高,效应潜力很大,显性作用明显,在育种中适合作早代选择:在栽培上主要是通过提高灌浆强度及延长灌浆时间来提高千粒重,比如采取适期早播,保证小麦充足的灌浆时间,增加小麦的灌浆强度。抓好后期浇水,进行适当的叶面喷肥及适当喷施生长调节剂,进行病虫害防治,为粒重增加创造条件,提高产量潜力[5]。

2 产量构成因素的调节

2.1栽培方式的影响

西南麦区是继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之后的第三大小麦优势产区,涵盖四川、重庆、云南、贵州 4 省市,地形均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近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30万hm2,其中四川约占65%[6]。但自1997 年来,四川小麦种植面积大幅下滑,2004 年达到最低仅为127万hm2,产量水平低和种植效益差是该区小麦生产的突出问题[7]。四川小麦播种面积的85%以上分布在丘陵,以套作为主,丘陵为主的地形地貌及复杂的种植制度致使其机械化水平低。农民以传统的挖窝点播(即稀大窝)为主,种植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因此,丘区套作小麦产量的提高急需在播种环节上下功夫,既要提高播种功效,又要保证播种质量,确保构建优势群体,力求高产高效。有关小麦机播技术配套的农

艺措施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北方[8-9],且大多研究表明土壤耕作方式和播深是关系播种质量和群体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10-11]。

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者为改善以上的情况,设置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三种配套农艺措施对机播套作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者发现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小麦群体茎蘖动态及茎蘖成穗率、体干物质积累及花后干物质贡献、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均有不同的影响。免耕产量显著高于翻耕,且有效穗较翻耕提高9.86%,穗粒数和千粒重却低于翻耕,但产量构成因素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播深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播深5 cm 的产量较8 cm、2 cm 的分别提高5.89%、11.57%,同时播深5 cm 的有效穗也显著高于其于两个播深处理;而穗粒数以2 cm播深最高,千粒重则以8 cm播深最高,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覆土处理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可显著提高产量,而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基本无影响。三因子的交互作用方面,免耕+播深5 cm+覆土的处理产量最高,产量三因素构成协调;翻耕+播深5 cm+不覆土的处理表现其次。

三种农艺措施对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大小的先后顺序是播深>耕作方式>覆土,且三者的交互效应达显著水平。因此,西南丘区套作小麦机播配套的农艺措施应选择“免耕+播深5 cm+覆土”。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农艺措施配合后,机播小麦后期群体干物质积累多,花后有效绿叶面积提高,光合能力加强,个体与群体生长发育良好,免耕+播深5 cm+覆土处理下的产量达到3 718.9 kg/hm2,较传统稀大窝栽培(3 000 kg/hm2)增产25%[12]。

2.2播种密度的影响

对于有效穗数,随耕作密度增大有效穗数越多。说明增加密度对增加有效穗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低密度下有效穗数增加明显,高密度下有效穗数增加的幅度却有所降低,所以通过耕作密度增加有效穗数是有限的。

对穗粒数的影响,随耕作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各自的穗粒数有较大差别,穗粒数的多少还受品种本身的影响,各品种穗粒数随密度变化较有效穗数小。

对千粒重的影响,千粒质量变化趋势跟穗粒数的相似,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经方差分析,各品种的千粒重在相邻密度处理下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各品种千粒质量在不同密度下表现均较稳定,该性状本身遗传力较强,受环境影响小。

综上分析得出,在低密度下,由于各种环境因素良好,各品种植株生长健壮,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高,有效穗数增加明显,但每公顷有效穗数依然比高密度的低,产量均较低。在高密度下,虽然产量均显著增加,但当密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加剧了群体对光、温、水、肥等的竞争,从而使个体性状变劣,导致群体产量下降。小麦籽粒产量的高低只有在三因素达到最佳组合时,才能使产量最高。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因品种特性的差异,对密度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侧重,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就要通过合理密植,使三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在低密度条件下穗值产价最大,在高密度条件下,粒值产价最大。在低密度条件下应注重穗数的增加,高密度条件下注重穗粒数和千粒质

量的增加,即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2.3播期的影响

播期会对不同麦类和不同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明显的影响。不同麦类间对产量直接效应最大的因素是有效穗数,不同品种间对产量直接效应最大的因素:早播是穗粒数,晚播是千粒重。在适宜播期范围内,产量高并有它相适宜的产量构成,因此,不同麦类

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非常重要。

在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播期研究实验时,研究者发现不同的品种有适合的播期,有的高产品种虽然不在一个播期,但其产量结构相差不大;有的品种耗春性较强,耐迟播,适宜播期范围较宽,迟至十一月中旬还能获得高产;某些品种耐春性较弱,宜早播,以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为宜。实验通径分析表明,播期早,穗粒数对产量直接效应最大,随播期推退,千粒重对产量直接效应增大。因此,如何抓好早、迟播麦的产量结构模式,是生产上一个重要问领,应选用穗重型品种,在保证亩穗数的前提下,主攻粒数和粒重是增产的关键。早播麦要保证穗分化有充足的营养,后期不脱肥,力增穗粒数;迟播麦要抓好后期管理,保证籽粒灌浆有充足养分[13]。

3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途径

由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2005年我国小麦生产在2004年恢复性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总产量达1950亿斤,增幅5%,2006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3.47亿亩,比上年

增加570万亩,增幅1.7%。四川麦区属于西南秋冬播春性麦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第六位,西部第一位。2006年全省播面2049万亩,总产量556.2万吨,主产区为盆西平原、盆中浅丘和盆东南丘陵区占小春粮食产量的75.7%,占播面的69.9%。由于主产地多为丘陵,其栽培耕作粗放、生产条件差、生产技术水平低等原因,使得小麦单产较低,但这里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多,地下水位较高,提高单产有很大潜力。要想提高四川小麦产量,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

3.1 选用良种

目前小麦品种多且杂乱,致使有的品种已经发生退化,造成产量不高或者病虫害的泛滥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选用良种播种时实现高产的首要条件。如用高抗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川麦104、绵阳367和内麦836等。

3.2 精量播种

大量的实验证明,适量减少群体基本苗的数量,可提高有效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达到高产的目的。所以,在选择小麦的品种、播种时期、施加肥料之前,应该先确定基本苗数量。四川丘陵地区的小麦播种量控制在8~10kg。一般适合在冬季生长的品种,就需要这种种子的播种密度小一点,并且要提前播种;适合在春天生长的品种,就需要播种数量较多,可以延后播种时期。提高播种质量可采取以下两个措施:一是大力推广播种机器播种。第二个就是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这样就能提高效率、保证出苗率。

3.3 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是依据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灌溉情况而定。适时播种可使幼苗顺利越冬、有效实现麦苗茁壮成长。一般在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初播种,以避免过早播种的后期冻害和过迟播种导致的出苗差的现象[14]。

3.4科学施肥

树立平衡施肥观念。重施农家肥,施足氮肥,增施磷肥,补施钾肥,提倡施用锰肥[15]。合理追加蘖肥,可以有效地调整幼苗的结构布局,提高有效穗,并且长成大穗。对于四川丘陵地区的施肥方式要改变,氮肥在最佳的时候要稍微延后一点,普遍情况下要延迟到拨节时期。有条件的地方可施保花肥。在小麦开花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能够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以改善小麦在发育生产后期营养不足的情况,使得穗的每一个部位延缓退化,提高穗粒数,增加穗重,从而有效地提高小麦产量。

3.5 促控适当

小麦在每一个生长发育阶段,每一个部位发展需求的营养成分都不一样,所以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对其施加肥料来有效地促进和控制小麦稳定快速生产。小麦生长前期“以促为主”,主要保证养分充足供应促进幼苗茁壮成长。中期“以控为主”,主要是减少无效发育,提高分蘖的成功率。后期“以促为主”,主要增强根部活力,降低绿叶的减退速度,以增加粒重,提高穗粒数。

3.6 防虫治病

播种时做好药剂拌种处理,这是防止虫害病的第一步。前期注意

防治麦蜘蛛,中后期重点预防白粉病、条锈病等。做好早发现早防治,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矮秆基因和 1B/1R 易位系的利用使株高降低、收获指数提高、穗粒重增加, 这是品种产量潜力提高的主要原因[16]。这说明我国小麦育种在产量改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还应看到,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常规育种技术改进不大, 效率较低, 亟待提升完善[17]。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新技术代表了未来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 在发达国家应用日益广泛。

4 结语

小麦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气候、肥料和水的需求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人为调控。为了小麦产量达到预期的目标,获得刚搞的效益,人们往往会研究如何施肥,怎样播种等来促进和保护小麦的发育过程,调节影响产量的的三个因素,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使得在单位面积中的产量达到最高、实现高产。

参考文献:

[1] 周淼平,任丽娟,张旭,等.小麦产量性状的QTL 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4):35-40.

[2] 李万昌,姜丽娜,邵云,等.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间协调性的分组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8(3):4-7.

[3]吴金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适用技术

[4]宁东蜂,李志杰,孙文彦,等.限水灌溉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

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6):1312一1318.

[5]周芳菊,陈桥生,张道荣.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12,12,51期12卷

[6] 汤永禄,李朝苏,余秀芳,等.西南旱地套作小麦带式机

播技术组装与示范效果[J].耕作与栽培,2010(4):60-61.

[7] 汤永禄,李朝苏,乔善宝,等.实现小麦高产增收的三大

关键技术环节[J].四川农业科技,2010(11):20-21

[8] He J,Li H W,Wang X Y,etal. The adoption of annualsubsoiling as conservation tillage in dryland maize and wheatcultivation in northem China[J]. Soil & Tillage Reseach,2007,94(2): 493-502.

[9] Zhang X R,Li H W,He J,etal. Influence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practice on soil properties and crop yield for maize and wheat cultivation in Beijing,China[J].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2009,47(4): 362-371.

[10] 郑海雷,黄子琛.春小麦出苗的水分和温度效应[J].厦门大学学报,1996,35(4):631-637.

[11] Zheng Hailei,Huang Zichen. The responses of spring wheat emergence to soil water and temperature[J]. Journal of Xiamen: Natural Science,1996,35(4): 631-637.

[12] 樊高琼,郑亭,陈溢,等. 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对机播套作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12):20-25

[13] 候远玉,杨文钰. 不同播期大麦、小麦、小黑麦产量结构的变异[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7(5):313-321.

[14] 余秀芳. 四川丘陵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4,8(27):44-45.

[15] 赵雪飞.水氮运筹对冬小麦群体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09.

[16]Zhou Y, He Z H, Sui X X, Xia X C, Zhang X K, Zhang G S. Ge-netic i mprovement of grain yield and associated traits inthenorthern China win ter wheat region from 1960 to 2000. Crop Sci,2007, 47: 245–253

[17]Gupta P K, Langridge P, Mir R R. Marker-assisted wheat breed-in g: 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ossibilities. Mol Breed, 2010, 26:145–161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 一、概述 1、玉米期货产品的综述 玉米是全球最大的谷类作物,居三大粮食品种(玉米、小麦、大米)之首,是种植范围最广的谷类作物。目前,全世界每年种植玉米1.3亿多公顷,总产量6亿多吨,约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35%。其中美国的产量占40%以上,中国的产量占近20%%,特别是美国的玉米产量成为影响国际供给最为重要的因素。 全球对玉米的需求主要包括食用、饲料和工业加工,其中世界上大约65,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发达国家高达80%,是畜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中国饲料年产量1.5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产量的20%。另外中国玉米的需求按需求量大小主要包括饲料、工业加工,其中饲料需求约占70%以上;而前国内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是猪饲料和鸡饲料,这两种饲料成本结构中玉米约占60%以上,因此玉米价格和饲料产品价格之间有很强的波动关联性。 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是自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玉米期货的重新推出。 、玉米期货的主要内容 2 玉米产品在期货市场上的能够影响其价格的基本面主要包括经济、政策、供求三个方面因素。而由于国内农业政策与生产的稳定与连续性,经济和政策两大因素的变动对玉米期货价格的影响是提供了重要保证,再加上大连玉米期货与现货市场

玉米价格相关系数以大于0.9,两者之间相关性非常高,这样中国玉米的供应量和市场需求波动却是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走势变化的主要依据。 二、几个主要因素影响玉米期货产品价格趋势 1、经济方面的因素 经济是所有期货产品交易的基础,经济增长,会引起产品价格上涨;经济下滑,会下跌;经济出现拐点,产品价格会出现拐点。目前玉米期货产品处于的宏观经济市场情况如下: 宏观经济形势下,商品上涨压力犹存。全球及中国经济已开始好转,在经过整体商品在预期经济好转以及各国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明年全球商品市场可能会走出了一轮较为可观的上涨行情。另外,中国对玉米等大宗农产品的收储政策也给玉米这类期货商品带来较为有利的支撑。 2、政策面的因素 在经济的基础上,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监管层会出台利空政策,抑制上涨,进入下跌周期;下跌幅度过大时,又会出台利好政策,出现反弹行情。中国能够影响到玉米期货产品价格的政策因素主要可包括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出口贸易政策、食品政策等。 从2008年以来,中国玉米连结出现丰收年;前期国内玉米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大幅下跌;玉米产区农民出现严重的卖粮难问题,国家为保护农户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先后多次推出玉米收储计划。因此在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玉米粮源后,开始对市场有绝对的定价权。目前市场政策面主要关注国家的抛储计划,尤其是抛储价格。国家的抛储政策可以引发玉米期价大幅波动。显然,中国政府大量玉米库存量的处置政策已经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玉米以政策为导向的将主导玉米期货市场价格的波动。 3、供求关系因素

河南省南阳市小麦产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南阳市小麦产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前言 南阳市小麦产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粮食作物产量,谷物产量,小麦产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南阳市小麦产量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南阳市小麦产量情况研究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南阳市小麦产量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南阳市小麦产量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南阳市小麦产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南阳市小麦产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南阳市粮食作物产量指标分析 (3) 一、南阳市粮食作物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粮食作物产量现状统计 (3) 三、南阳市粮食作物产量占全省粮食作物产量比重统计 (3) 四、南阳市粮食作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南阳市粮食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粮食作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粮食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南阳市粮食作物产量同全省粮食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南阳市谷物产量指标分析 (7) 一、南阳市谷物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谷物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南阳市谷物产量占全省谷物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南阳市谷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南阳市谷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谷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教学内容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 分配

水稻产量的形成/产量构成因素/物质积累与分配 (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 个因素组 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从双季稻千斤高产田的构成因素来看,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每亩穗 数与粒数 并重,每亩35一40万左右,每穗粒数50一60粒左右,高产田块多属于这一 类型,多数是 在基本苗中等时产生的。第二种类型:每亩穗数多,但每穗粒数少。每亩穗数 40万以上, 每穗实粒数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较多时产生的。第三种类型:以大 穗为主。每 亩穗数以35万以下,每穗实粒数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较少时产生的。

由此可见,高产水稻不同群体各产量因素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品 种类型、 生育期长短、环境和栽培条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转移的,并对水 稻产量的形 成过程和各因素的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 管理措施, 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协调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合理的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的各产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与不同生育期的器官 建成过程 有着密切相关联系,见图2。 以江苏省沿江地区为例:早稻(中熟品种)4月初播种,5月初移栽,5月上 中旬始 蘖,5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双季晚稻(沪 选19)于 6月中旬播种,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蘖,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 11月初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时期生长不同器官,对产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 不相同。 1.秧苗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基础时期。在秧苗素质较好的条件下,基本苗 多,穗数也 多。适龄壮秧,穗大粒多,超龄秧苗(即秧龄过长),穗型变小,秧龄过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结实。总之,秧苗素质的好坏对穗数、粒数和粒

玉米品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玉米品种的密度与其产量有直接的关系,每一个优良品种都要有其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即要合理密植。 玉米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因素构成。穗数基本由株数决定,是产量构成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变化较大,也是易于人为控制的因素;穗粒数由植株个体营养条件、穗分化时期及开花授粉时期的气候条件决定;粒重主要由品种遗传特性决定,一般变化较小,是相对稳定的因素,但粒重的大小又受抽雄后光合生产率与光合产物向子粒运输的效率、时间和数量等因素影响。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均与种植密度有关。在某一范围内,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多,超过这一范围,因空秆率提高,穗数反而下降。穗粒数和粒重一般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所以,玉米种植密度必须考虑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协调发展,生产上应通过合理密植协调和统一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之间的矛盾,使三因素的乘积达最大值,最终获得较高的产量。 以2010年河北裕丰玉米研究中心的4个玉米新品种密度试验为例:参试品种有承玉18、承玉19、承 365、承421,依次用A、B、C、D表示。留苗密度设5个处理。承玉18的5个处理分别为3500、4000、4500、5000、5500株/667m2,株距分别为0.32、0.28、0.24、0.20、0.16m,小区株数分别为95、110、120、135、150株,行株数分别为19、22、24、27、30株;承玉19、承365、承421的5个处理分别为2500、3000、3500、4000、4500株/667m2,株距分别为0.44、0.37、0.32、0.28、0.25m,小区株数分别为70、80、95、105、120株,行株数为14、16、19、21、24株。处理共分为A1 A5、B1 B5、C1 C5、D1 D5,计20个处理。 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8m2,5行区,行长6m,行距60cm,收获中间3行计产。对各品种分别进行指数回归分析,求得各品种最佳留苗密度。通过田间收获及室内考种,指数回归分析见图1 。 图1 品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根据产量,通过指数回归分析结果如下。估 计值计算:A品种667m2产量变换的依变量平均 5.05,回归系数0.2113,回归截距403.7719;估计值= 403.7719Xe0.2113X;每667m2最佳密度=4700株,产量= 703kg。B品种估计值=634.3177Xe0.2853X;最佳密度= 3500株,产量=817.9kg。C品种估计值=365.3479Xe0.2471X; 最佳密度=4000株,产量=543.9kg。D品种估计值= 565.3479Xe0.2667X;最佳密度=3750株,产量=779.9kg。 相关系数检验:A品种=-0.7896;B品种=-0.7896;C 品种=-0.3927;D品种=-1.026**。 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和指数回归分析,承玉18 (A)品种估计值=403.7719Xe0.2113X,相关系数检测不显 著,每667m2最佳留苗密度应为4700株,可获最高产 量703kg;承玉19(B)品种估计值= 634.3177Xe0.2853X, 相关系数检测不显著,最佳留苗密度应为3500株, 可获最高产量817.9kg;承365(C)品种估计值= 365.3479Xe0.2471X,相关系数检测不显著,最佳留苗密度 应为4000株,可获最高产量543.9kg;承421(D)品种 估计值=565.3479Xe0.2667X,相关系数检测极显著,最佳 留苗密度应为3750株,可获最高产量779.9kg。从而 看出矮秆,紧凑型,耐密植的品种承玉18,株高、穗位 变化不大,而且秃尖小,空秆率低,无倒伏,适于密植高 产。高秆大穗形品种承玉19、承365每667m2最佳密 度为3500、4000株。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逐 渐增高,而且空秆率、倒伏率提高。应以稀植为好。承 421是个稳产品种,产量在2500 4500株之间,变化幅玉米品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冯海侠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承德100731)

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 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进行深度剖析,从主要粮食总产量,主要谷物总产量,玉米产量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组织及个人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 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的真 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河南省玉米产量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河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河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分析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 玉米是优良的饲料、重要的工业原料和优质的粮食作物,具有适应性广、发展潜力大、营养丰富和综合利用价值高等优点。同时,玉米是中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因此发展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次实验主要目的为: 1.掌握玉米产量的构成因素; 2.通过实验数据得出这些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为玉米的一生。它经过种子萌动、发芽、拔节、孕穗、抽雄开花、吐丝、受精、灌浆直到新的种子成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玉米完成其生长发育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包括光照、温度、种植密度等。 玉米为喜光作物,属于C4植物,同时,玉米是短日照植物,若其长期处于短日照条件下,发育加快、植株矮小、提前抽雄开花而降低产量,若长期处于长日照条件下,植株增高、茎叶繁茂、抽雄开花期延迟甚至不能开花结实。一般要求日照时数播种至乳熟每天需要7-9h,乳熟至成熟需要每天至少大于8小时。 玉米喜温,其生物零点温度为10℃,在整个生育期只有达到品种的有效积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成熟。 此外,种植密度也与产量息息相关,种植过稀,不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养分和阳光,虽然单株生长发育良好、穗大、子粒饱满,但单位面积总产不高。种植过密,通风透气不良、全田荫蔽,容易造成空杆、倒伏、穗小、粒轻,也降低了单位面积总产。 实验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的穗数也增加,呈渐近线关系,穗粒数降低,百千粒重降低。但产量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函数,任何一个因素离开另外两个都不能独立发挥作用。因此,合理密植才能增产。 此外,玉米产量还与施肥量、灌溉量、土壤条件、整地技术、播种技术及田间管理等相关。 由于玉米籽粒产量受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千)粒种、穗粒重、穗重、苞叶重和穗轴重等许多数量性状的共同影响,而这些数量性状间又彼此相关,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大小各不相同,所以探讨玉米高产杂交种的产量组成模式,一直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协调千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高产育种的方向,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在不同的生态条件和产量水平下,玉米高产杂交种模式是有差异的。本次实验以黄淮地区和宁夏中卫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遗传分析,并进一步阐明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在玉米籽粒产量组成中的重要性。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在黄淮玉米生态区,产量构成因素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千)粒与产量均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穗长对产量的总体效应值最大,其次是穗粗。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应高度重视选择果穗长而粗、行粒数多的类型,同时保证一定的千粒重,对穗行数的选择可适当放宽。但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在陕西泾阳地区,除穗行数外,其余4个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其中穗长、行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的遗传相关系数的差异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行数、穗粗和行粒数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而千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都是负值。高产育种时要重视选择果穗每穗行数多、果穗长的类型,适当注意穗位高、穗粗和行粒数的选育,对千粒重的选择可适当放宽。这可能与玉米生态区的不同有关。因此此次对宁夏中卫玉米产量相关因素的分析对当地玉米的高产有重要意义。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 一、2010 年度市场行情回顾 第一阶段:2010 年1 月-4 月初期。在这期间,玉米价格延续了上一年度的上涨行情。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南方饲料企业在东北地区采购玉米的补贴到4 月底结束。因此在4 月份之前,饲料企业在市场大量采购,主要目的就是赚取国家补贴。而另一方面,年后东北天气状况导致运输不畅,使玉米价格一路攀升达到历史高位。 第二阶段:2010 年4 月至2010 年8 月。这一阶段是新年度东北玉米的播种期及生长期,同时也是全年最为重要的时期。上一年度正是因为在玉米生长期间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减量减少,从而价格大幅上涨。此后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手段来对玉米市场进行调控,在增加临储拍卖、取消出口退税的多种调控政策下,玉米价格有所回落。 第三阶段:2010 年9 月至2010 年年底。市场最关心的玉米产量有了定论,从各机构的数据来看,本年度玉米丰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价格并没有因此而下跌,主要是因为市场供应仍然紧张。临储玉米拍卖已成为供应市场的最主要粮源,各个企业为了抢占粮源,争相抬高竞拍价格。国家为了抑制这种情绪,对企业竞拍资格严格控制。十一长假后在USDA 报告的刺激下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特别是奥巴马在通过减税计划后,加上国外对阿根廷天气的担忧使得玉米价格再创高。 二、国内玉米供求形势 首先,我们从2010年国内玉米的产量形势来分析。2009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遭遇了严重的旱情影响,造成了减产20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当年的玉米产量为1.66亿吨。但是由于玉米的品质较低和容重很差,实际的产量应该达不到1.6亿吨,2010年国内东北玉米主产区天气良好,除吉林省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影响外,其他地区玉米都出现了丰收的景象,其中以黑龙江增产较大,大约增产1500万吨~2000万吨。而华北地区及黄淮地区种植面积与2009年

全球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趋势

全球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趋势 一、国际情况 近年来,世界粮食作物产量增长幅度正常,但落后于需求增长幅度,总体上产不足消,供需缺口依靠库存弥补. 2008年末,全球粮食库存量降至30 年来的最低点,仅只够消费53 d,这不仅直接带来了粮食安全隐患,而且也导致粮食价格飙升,仅2007年全球粮价就上涨了40%。当前,世界正经历着6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粮食危机,超过1亿人陷入饥荒, 3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 1.世界主要生产国的小麦产消格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总耕地面积稳定,约为14. 15亿hm2 .在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中,约有1/3~3/4的耕地用于发展谷物生产,主要产麦国10% ~40%的耕地用于发展小麦生产.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 4亿hm2,其中57%用于发展谷物生产, 16%用于发展小麦生产. 就世界小麦收获面积而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在2. 1亿~2. 3亿hm2之间, 21世纪最初几年的平均数和20世纪60年代基本相当.中国小麦生产和世界小麦发展趋势一致,所不同的是,中国小麦总产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有所减少,不同年代的平均单产提高幅度更大,约是世界平均单产提高幅度的2倍.有关资料还表明,从1949—2007年,中国小麦生产取得长足进步,其中1997年前,小麦生产稳步向前发展,1998年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减少,总产呈下滑趋势, 2004年后由于国内粮食供求偏紧、粮食直补政策与免农业税等,播种面积有所恢复,到2007年约为2 298万hm2,单产和总产分别达到4 781 kg·hm-2和1.098 6亿t。(世界小麦产消与贸易形势动态分析及小麦生产发展战略研究贺德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 o.l 43 No. 2 2009)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及产量情况 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我国玉米种植地区分布图 2、我国玉米产量情况 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玉米种子的优化史。改革开放以来,玉米品种经历了六代更替,玉米产量增长亦经历了两个阶段: (1)70-90年代单产增幅较大,涨幅超过50%,但面积增加较小,总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单产增加所致,而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成为推动单产增加的第一要素; 根据各地调查春季玉米螟基数情况,今年东北大部百秆活虫数偏高,春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长势良好,6月份东北南部、内蒙古中部偏东地区、西北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预计一代玉米螟总体偏重发生,程度与上年相当。其中,黑龙江、吉林大发生,辽宁、内蒙

古偏重发生,新疆、黄淮和华北大部中等发生,江淮、西北其他地区、西南大部偏轻发生。预计全国一代玉米螟发生约1.6亿亩。 全国大部地区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较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具体数据见表1)。预计6月中下旬至7月末,江淮、黄淮、华北、西北、东北将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盛期。 一、东北春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偏高 据春季各地剥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以东北3省和内蒙古虫量较高。与常年平均值比,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重庆偏高10%以上,山西和河南偏高近7%,黑龙江和河北等10省(区、市)偏低;与上年相比,内蒙古、山西、河北和陕西等10省(区、市)偏高,其余9省(区、市)偏低(具体数据见表2)。 各地玉米螟平均百秆活虫数统计表

玉米产品市场行情分析报告

玉米产品市场行情分析报告 一.产品简介 (一)定义 玉米(学名:Zea mays),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二)产品特性 早熟禾本科(Poaceae)玉秫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起源于北、中、南美洲。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雌雄同体,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后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后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籽粒可食。二倍体玉米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对。所以玉米的列数一般为偶数列。 商业等级主要根据籽粒的质地划分,分为马齿种、硬质种、粉质种、爆裂种及糯玉米、甜玉米等。籽粒顶端凹陷,因籽粒硬淀粉和软淀粉的干燥度不相等而致的。硬粒玉米含软淀粉少,干燥后顶不凹陷。粉质玉米主要含软淀粉,粉质,易碾碎。甜玉米发皱,透明,糖分不转化为淀粉。爆裂玉米是硬玉米的极端型,籽粒小而硬,不含软淀粉,加热时细胞内水分膨胀,籽粒爆裂。用优良自交系杂交可改良玉米类型。 类型: 1.硬粒型:也称燧石型。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由、红、紫等色。籽粒品质好,是中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主要作食粮用。

2.马齿形:又叫马牙型。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所以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它是世界上及中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 3.半马齿型:也叫中间型。它是由硬粒型和马齿型玉米杂交而来。籽粒顶端凹陷较马齿型浅,有的不凹陷仅呈白色斑点状。顶部的粉质胚乳较马齿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质较马齿型好,在中国栽培较多。 4.粉质型:又名软质型。胚乳全部为粉质,籽粒乳白色,无光泽。只能作为制取淀粉的原料,在中国很少栽培。 5.甜质型:亦称甜玉米。胚乳多为角质,含糖分多,含淀粉较低,因成熟时水分蒸发使籽粒表面皱缩,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用,中国种植还不多。 6.甜粉型:籽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中国很少栽培。 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籽粒胚乳全部为角质但不透明而且蜡状,胚乳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所组成。食性似糯米,粘柔适口。中国只有零星栽培。 8.爆裂型:籽粒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几乎全部是角质,质地坚硬透明,种皮多为白色或红色。尤其适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中国有零星栽培。 9.有稃型:籽粒被较长的稃壳包裹,子粒坚硬,难脱粒,是一种原始类型,无栽培价值。 二.玉米生产地区分布

河南省郑州市小麦产量和玉米产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河南省郑州市小麦产量和玉米产量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郑州市小麦产量和玉米产量数据专题报告对郑州市小麦产量和玉米产量做出全面梳理,从粮食作物产量,谷物产量,小麦产量,玉米产量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郑州市小麦产量和玉米产量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郑州市小麦产量和玉米产量的理解,洞悉郑州市小麦产量和玉米产量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郑州市小麦产量和玉米产量现状 (1) 第二节郑州市粮食作物产量指标分析 (3) 一、郑州市粮食作物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粮食作物产量现状统计 (3) 三、郑州市粮食作物产量占全省粮食作物产量比重统计 (3) 四、郑州市粮食作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郑州市粮食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粮食作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粮食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郑州市粮食作物产量同全省粮食作物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郑州市谷物产量指标分析 (7) 一、郑州市谷物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谷物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郑州市谷物产量占全省谷物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郑州市谷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郑州市谷物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谷物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产量与质量

烟草产量与质量的关系 烟叶的产量和质量是相互紧密联系而又相互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有着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烟草品种的更新,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发展,产量和质量的矛盾也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认识和利用这些发展变化规律,对提高烟草质量,增加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烟草产量的构成 烟草的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生产的有经济价值的烟叶的重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单株叶片数和单叶重量三个因素构成。可用下式表达: 产量=单叶重量×单株叶数×单位面积株数 (一)单位面积株数 单位面积株数即种植密度。由移栽时的行距和株距所确定,它们构成烟田植株群体,种植者完全可以控制。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能够直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叶数,但因此使叶片变小、变薄,导致单叶重降低,甚至单株叶片数减少。 (二)单株叶片数 单株叶片数取定于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特别是打顶留叶数目。增加单株叶片数,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总叶片数,但因此叶片将变小、变薄而导致单叶重降低。(三)单叶重 单叶重既是产量构成因素,又与烟叶质量有着重要的关系。单叶重由叶片长宽、叶形、叶片厚度、单位叶面积重量、梗重等因素构成。影响单叶重的因素很多,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栽培技术都能使单叶重产生很大变化。 二、烟草质量的构成 烟草的质量是指生产的烟叶在烟制品中的使用价值。它是生产者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工业上评价烟叶质量优劣常用的指标包括四个方面: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化学品质和物理品质。其中,以评吸质量为主,辅之以化学品质和物理品质。 烟叶外观质量的评价包括烟叶着生部位、成熟度、油分、身份、叶片结构、颜色、色度、叶片长度、残伤破损等几个方面。吸食品质是烟叶质量最直接的衡量标准,是吸烟者对烟叶燃烧后的烟气的感受。包括的因素有香气、吃味、杂气、刺激性、劲头、烟味浓度、烟气细柔度等。烟叶化学成分,是构成烟叶吸食品质的物质基础,是烟叶吸食品质的决定因素。常用的主要化学成分品质指标包括:烟碱、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总挥发碱、矿物质以及各种致香物质等,各种成分的绝对数量、相对含量、相互比例和烟叶的风格特色、吸味、刺激性、劲头大小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烟叶的物理品质与卷烟工艺、卷烟的燃烧性能、有害健康物质的生成都具有水分密切的关系,常用指标包括烟叶吸湿性、拉力、填充性、含梗率、出丝率、燃烧性、单叶重等。 随着吸烟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烟叶安全性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和烟叶安全性有关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环境条件而导致的烟叶中某些有害物质的超标。例如在放射性元素或重金属元素本底值高的土壤上生产的烟叶,其含量超过允许值。二是由于栽培技术导致的烟叶中某些有害物质的超标。例如,某些违禁农药的使用,或允许使用农药的方法不当,造成烟叶中农药残留的超标。某些肥料的使用,使烟叶中有害物质的超标。三是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有害物质和有害物质的前体物,例如烟碱、亚硝胺、某些酚类、某些挥发性醛及酮、蛋白质、有机酸等。它们大多数都和烟叶的质量有关,有的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烟叶的产量。 三、烟草产量和质量的矛盾及优质适产 烟草的产量和质量,是商品烟叶具备的两个属性,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产量较低的情况下,产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烟草产量的增加,烟

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品种选择:选择稳产增收、品质优良、抗倒伏、抗病虫害强的优势杂交良种。地理环境:在海拔高度、温差效应、日照时间不同的区域,选择相应适应性强的杂交良种。一般来说,玉米最适宜在海拔高度为800~1 000 m达到高产。品种搭配:由于各种玉米品种的全生育期不同,授粉期也各不同。在同一个地理条件下,选择全生育期大致相同的品种,抽雄授粉期会延迟一段时间,因此通过品种间授粉,玉米的全生育期得到延长,积累干物质的量多,千粒质量增加,667 m2产量提高。 营养块的制作,营养块的大小是决定移栽后的返青期长短的关键。玉米苗的根须需要足够的生长空间,如果营养块制作太小,在3叶1心的时候,其根须已经超出了它应该占有的营养块面积,移栽时,势必伤到它的根须,移栽至大田,返青期延长,严重者甚至会死苗。 播种时间:玉米是禾本科、短日照、C4作物,喜光,全生育期都需要强烈的光照。它需要充足的日照时间、适宜的温差效应条件下积累的干物质量大。播种时间对玉米稳产增收起着关键性作用,早播种,首先是延长玉米全生育期;其次是玉米种在薄膜遮盖且保温的苗床上早生根,迟长苗,有利于壮苗;最后是避开倒春寒和秋风秋雨提前来临时期。施足底肥:玉米种出苗到3叶1心之后,玉米种种子本身的营养完全消耗,就会产生生理需肥。因此需要外界营养的供给,玉米苗才会继续吸收养分,维持原有的生长状态。移栽时间:3叶1心时期是玉米苗移栽最佳时间,要把握好这个时间。如果移栽时间晚了,玉米苗成了高脚苗;时间过早,玉米苗太小,太早太晚都会影响玉米返青时间,甚至影响到产量。 移栽密度:移栽密度需根据品种特性、坡向等条件。因玉米植株的长势分为紧奏型、半紧奏型、平展型,紧奏型透风透光强,需肥量高,密度大,一般成活苗4 000株/667 m2;半紧奏型比平展型密度大,半紧奏型的密度一般为3 300~3 500株/667 m2,平展型一般为3 000 株/667 m2。坡向分为向阳坡和背阴坡,

中国玉米行业发展深度评估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玉米行业发展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说明: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我国2010年玉米产量同比增长8%达到1.77亿吨,远高于此前预测。相关机构调查显示,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共同使得2010年玉米产量增加。其中,2010年玉米播种面积同比增幅超过4%,单产增幅超过1%。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玉米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玉米的产区 一、玉米种植区域划分 二、玉米种植区域特点 三、我国玉米产区种植情况 第二节我国粮食流通体制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果分析 三、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发展现状 四、粮食流通体制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2010-2011年中国玉米行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世界粮食安全 一、世界粮食安全需要高度关注 二、金融危机下可能面临全球粮食危机

三、经济危机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四、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制度博弈解析 五、国际粮食市场危机仍然存在 六、全球粮食危机中的中国应对 第二节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二、2010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三、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展望 第三节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一、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二、稳粮增收已成我国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三、2009年中央1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 四、2009年中央1号文件突显四大新亮点 五、2009年中央1号文件利好评析 第四节中国粮食发展政策及形势 一、2008年影响中国粮食产购销政策的重点分析 二、中国粮食发展形势和粮食政策 三、促进粮食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政策 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建议 五、我国粮食市场发展展望 第三章2010-2011年世界玉米行业发展形势综述 第一节2010-2011年世界玉米行业发展综述 一、世界玉米行业发展回顾 二、世界玉米生产状况 三、世界玉米产业发展概述 四、全球玉米供需形势分析 第二节2010-2011年美国玉米行业发展概况 一、美国玉米资源开发利用回顾 二、美国玉米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湖北省小麦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湖北省小麦产量情况数据分析 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以数据为基点对湖北省小麦产量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进行了全面 立体的阐述和剖析,相信对商家、机构及个人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湖北省小麦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 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湖北省小麦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主要收集国家政府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 局及其它权威机构数据,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处理及清洗。数据严谨公正,通过整理及清洗,进行湖北省小麦产量情况的分析研究,整个报告覆盖主要粮食总产量,主要谷物总产量,小麦产量等重要维度。

目录 第一节湖北省小麦产量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湖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指标分析 (3) 一、湖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现状统计 (3) 三、湖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比重统计 (3) 四、湖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湖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湖北省主要粮食总产量同全国主要粮食总产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湖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指标分析 (7) 一、湖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湖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占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湖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湖北省主要谷物总产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主要谷物总产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是小麦还是水稻 小麦和水稻哪个产量高

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是小麦还是水稻小麦和水稻哪个产量高 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是小麦还是水稻?现在让小编告诉你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是小麦还是水稻? 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是小麦还是水稻? 是小麦。小麦的世界产量,居于栽培谷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麦种植最广,占全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 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新月沃土地区,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 简介 学名:小麦、浮麦、浮小麦、空空麦、麦子软粒。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小麦是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花,上部花不育;自花授粉;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小麦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它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家B、卵磷脂、精氨酸及多种酶类。不但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小麦苗、麦芽、麦麸、麦籽均可入药.早在1700年前,我国医圣张仲景就创立了“甘草小麦大枣汤”这一著名药方。由此可见小麦用于治病的悠久历史。 主要分布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 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 北方地区:内蒙古 来源产地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河南、山东、河北三省每年小麦产量都占到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0%以上。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在植物学属于大麦的一个变种,因其收获时籽粒内外稃与颖果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1]。青稞主要种植于青藏高原地区,它不仅是藏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维护和保证藏民在高原地区生活健康的保健作物,其产业的发展对于藏区粮食安全、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与其他作物一样,产量育种是青稞育种的主攻方向。作物的产量取决于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3个要素,产量的构成因素已逐渐成为探讨产量形成的主要手段[2]。本试验对青海省历年青稞主栽品种的产量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找出对产量贡献相对较大的因素,确定青稞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从而为今后的青稞产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9个供试青稞品种为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北青3号、北青6号、昆仑14号、门源亮蓝、门农1号、昆仑10号。其中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为原粮高产型品种,北青3号、北青6号、昆仑14号为粮草双高型品种,门源亮蓝、门农1号和昆仑10号为其他类型品种。 1.2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2014年分别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试验 基地及海北州青稞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油菜。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4次重复设计,小区面积8 m2,行距20 cm,行长 4 m,田间管理同大田。 1.3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和SPSS[3-4]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1高产青稞产量表现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号属于原粮高产青稞品种,由表1可以看出,原粮高产型品种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其产量均高于其他类型青稞品种。昆仑15号在2013―2014年的平均产量最高,为7 357.5 kg/hm2,产量变幅为6 475.5~8 874 kg/hm2;其次是肚里黄,其产量变幅为6 211.5~7 563 kg/hm2,平均为6 747 kg/hm2;柴青1号位于第三,平均产量为6 614.5 kg/hm2,变幅6 448.5~6 777 kg/hm2(表1)。说明昆仑15号、肚 里黄、柴青1号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产量均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原粮高产型青稞品种丰产性、稳产性较好,且适应性比较广。从产量三因素分析肚里黄、柴青1号、昆仑15 号的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一般。就原粮型青稞品种而言,穗数是决定高产的主要因素。 2.1.2高产青稞构成因素的变异性分析由表2 可以看出,产量三因素的变异大小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其中千粒

影响玉米产量因素

【引用】玉米产量潜力与实现的限制因素评估 粮食生产2011-03-06 10:11:28 阅读1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老墨《玉米产量潜力与实现的限制因素评估》 内容提要:对1949至2005年玉米产量变化资料分析表明,50年来,我国玉米单产提高了248.43公斤,增幅为331.68%,年均增加5.54公斤;总产由1175万吨提高到12600万吨,增加了10.72倍,其中单产贡献占84.9%、面积贡献为15.1%,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单产的增加,技术的创新、突破与扩散在玉米单产的增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玉米单产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按光温理论产量、理想条件产量和近期现实产量潜力估算,我国玉米主产区依次有2114.59公斤、969.50公斤和261.82公斤增产潜力,分别相当于现有生产实际单产水平的7.44倍、3.95倍和1.80倍。采用专家参与式研究表明,当前限制玉米产量潜力实现的主要因素是施肥方法不科学,耕作栽培管理粗放,技术不规范与到位率低等栽培种植技术问题;其次是以干旱为主的不利生态、气候条件和玉米品种多乱杂、缺乏高产稳产的区域主导品种,而土壤侵蚀严重、耕层变浅和地力不足以及玉米螟等主要病虫害严重发生也已成为玉米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障碍因素。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近期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领域,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2005年11个省15个玉米试点县的15003位科技示范户平均亩产580.24公斤,基本实现了玉米近期现实产量潜力。 我国现有人口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预计30年后将增至16亿,人均耕地将减少到1亩,未来如何保证粮食和食物安全?这是人人关心的头等大事。玉米是C4高光效作物,蕴藏着巨大的产量潜力,被誉为21世纪的“谷中之王”。世界玉米最高产纪录是美国Francis Childs于2002年创造的亩产1823.4公斤,比小麦(1013公斤)和水稻(1014.8公斤)高产纪录分别高出810.4公斤和808.6公斤。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常年播种面积3.5~3.8亿亩,总产量约1.2亿吨,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20世纪玉米产量的快速增长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新的世纪,玉米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是保障需求的有效途径。因此,探索玉米增产潜力和主要限制因素,明确科技创新和扩散的方向与目标,对提高玉米生产能力,保障我国食物和能源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我国玉米主要分布在从东北斜向西南狭长的玉米带上,包括3大玉米生态区和13个省(区),分别是东北春玉米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黄淮海春、夏玉米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和陕西,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85%,总产量占85%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