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报告方法.doc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报告方法.doc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报告方法.doc

第一季度处方点评情况及分析

2016年1-3月 对处方点评、住院医嘱点评情况及分析 一、点评目的: 为了充分掌握我院医师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建立不合理用药监测、制约、干预机制,纠正不合理用药,提升我院药物治疗水平,节约卫生资源,药剂科每月开展处方点评,希望有利于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及医患关系。 二、点评方法 1.处方点评:每月随机抽取3日门急诊处方为点评处方(不含中药饮片处方),在3日处方中在抽取≥100张处方主要点评并登记列表。 2.医嘱点评:每月随机抽取30份住院医嘱为点评对象。 三、点评依据: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考核细则》结合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检查内容,对门诊处方、住院医嘱进行点评。 四、点评结果 1.门急诊处方:平均每张处方药品数为 2.97种,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比21.37%,注射剂处方数占比26.13%,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42.03元,处方合理百分率99%。

妇产科24% 35% 100% 五官科28% 20% 100% 口腔科48% 30% 99% 皮肤科11% 15% 99% 中医科0 0 99% 针伤科0 0 100% 平均21.37% 22.25% 99% 2.住院医嘱: (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要求:≤60%):56.23%;使用强度(要求:控制在40DDD以下):61.79 (2)在抽查的5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要求:≤30%)为80%;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要求≤24h):<24h的占25%,24-48h 的占20%,>48h的占35%。 五、不合理处方存在问题 1.适应症不适宜 例1 患者男 53岁外科临床诊断:荨麻疹 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注射用泮托拉唑40mg 静滴 st 【分析】荨麻疹的常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组胺药物,而泮托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属于抗溃疡药物。这与临床诊断不符,建议细化诊断或添加第二诊断,以体现用药目的。 例2 患者男 61岁内科临床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实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实施细则 一、总则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医院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院制定的《处方管理检查实施办法》、《处方点评制度》,结合医院以往处方点评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本细则。意在加强医院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代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二、加强组织管理 (一)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 (二)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见医院下发文件),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三)药剂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见医院下发文件),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2、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处方点评的实施 点评小组每月按已确定的抽样办法抽取处方或病历,门急诊处方的抽 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少于30份。

(一)点评内容 1、门急诊处方 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抽查处方的书写规范性与药物临床使用适宜性进行评价。点评结果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附表1)。 2、病房(区)用药医嘱 每月随机抽取病房(区)用药医嘱单30份,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1%,对用药医嘱单实施综合点评。 3、专项处方点评 根据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1-2次特定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使用情况进行点评。 (二)评价标准 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等。 (三)点评结果 1、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2、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不规范处方的范围 ①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②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③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门诊处方点评实例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书写常见问题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对2010年2月份的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和药师日常处方审核工作中所记录的疑义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有345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11.5%,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15张、处方用药不适宜49张、超常处方23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10.5%、1.63%、0.77%。结论门诊处方问题很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抗菌药物滥用严重,需加强《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处方分析 The Comments and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bstract】Objective:To promote rational clinical drug levels by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writing. Methods: analyse, statisics and comment the 3000 daily gener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pharmacists prescriptions which are produced in Febrary,2010. Results :there are 345 prescription of irrational behavior, accounting for 11.5%, among of which irregulate prescription writings are 315,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s are 49 and extraordinary prescriptions are 23。They separately rank 10.5%, 1.63% 0.77% among sample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 prescriptions have a lot of problems. The pass rate of prescript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timicrobial drugs are abused seriously. We need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Prescription Manage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s guiding principles". 【Key words】Outpatient prescription Prescription comment Analsis of typical prescription 处方是医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和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也是医疗活动中处方是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医疗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处方点评是发现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不合理处方的剖析,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干预,将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处方管理办法》(2007)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2010年2月10日卫生部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2],对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形式、内容、标准作了详尽的规定。为贯彻落实《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我们对我院2010年2月份门诊3000张普通处方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和不合理处方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2月份处方3000张(不包含麻醉、精神药品处方)和门诊疑义处方登记表。 1.2 点评方法 根据《药物咨询及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大通)》、《药品说明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用药须知》,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近年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等,注重循证医药学证据,结合医院处方点评标准和细则,重点从处方书写形式审核内容、用药适宜性审核内容及超常处方三个方面逐一点评,其中任一项不规范即判定为不合格处方。填写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表》,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数据分类汇总,根据点评结果统计处方合格率并对其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 2 点评结果 2.1 处方基本指标年龄:2-67a,平均32a;药品品种种数:1-5种,平均 3.2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处方1050张,抗菌药物使用率35%;注射剂:注射剂处方463张,注射剂使用率15.43%;处方金额:0.2-358元,平均87元。根据WHO制定的发展中国家

处方点评抽样教(学)案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一、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张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而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内容。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其内容包括三部分: 1、统计设计: 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 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 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 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

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 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 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 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 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内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 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 3、抽样方法要科学; 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三、样本含量 样本含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数。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样本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样本中观察个体之间变异度小的样本含量可少些,变度大的应多些。 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相关因素 1、检验水平一般用95%的把握 2、检验效能一般取90%的信度 3、容许误差抽样率与总体率差别<10% 4、总体率的大小

概述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之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doc

附件: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 目录 第一部分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 第二部分专项处方点评指南 一、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病历点评指南 二、血液制品处方点评指南 三、国家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四、静脉输液处方点评指南 五、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医嘱点评指南 六、抗菌药物围手术期使用病历点评指南 七、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八、妊娠患者处方点评指南 九、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十、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 十一、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点评指南 十二、抗感冒药处方点评指南

抗肿瘤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1.对某些全身性肿瘤如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在确诊后应尽早开始应用;2.对多数常见肿瘤如骨及软组织肉瘤、睾丸肿瘤、肺癌和乳腺癌等可在术后作为辅助或巩固治疗,以处理可能存在的远处散播;对某些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辅助应用抗肿瘤药可提高放射治疗效果;3.对晚期肿瘤作为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寿命;4.对某些浅表肿瘤如皮肤癌等可试行局部治疗,部分可以治愈。此外,多种抗肿瘤药还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暂时缓解症状的效果,又可用于防止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传统上,根据药物来源、化学结构与作用原理,将抗肿瘤药物分为六类(见表1)。 表1 抗肿瘤药物分类 类别缺点 烷化剂能将小的烃基转移到其它分子上的高度活泼的一类化学物质。所含烷基能与细胞的DNA、RNA或蛋白质 中亲核基团起烷化作用,常可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 嘌呤,使DNA链断裂,在下一次复制时,又可使碱 基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严重时 可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选择性不强,对骨髓造血细胞、消化道上皮及生殖细胞有相当的毒性。 抗代谢药与体内生理代谢物的结构类似,可干扰正常代谢物的功能,在核酸合成的水平加以阻断。在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同时,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也有相当的毒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失去疗效。 抗生素类药物源于各类链霉菌素的产品,通过直接破坏DNA或嵌入 DNA而干扰转录。其药理作用是:直接嵌入DNA分 子,改变DNA模板性质,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 及RNA合成。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但对S期细胞 有更强的杀灭作用。 毒性较大。 植物来源类药物其抗肿瘤的作用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实现, 其机理主要包括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肿瘤细 胞信号传导、抑制端粒酶活性和细胞毒作用等。 毒性较大,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的 毒性。 激素类药物包括性激素、黄体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两者主要是干扰肿瘤发生的体内激素状态,后一种则可能通过干 扰敏感的淋巴细胞的脂肪代谢,使淋巴细胞溶解、萎缩 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疗效短暂,单独使用很难达到根治目的。 其他包括靶向治疗类药物、铂类、门冬酰胺酶等。

处方点评总结

2013年处方点评总结 2013年以来,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要求。我院为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要求,对我院的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做了重要调整和加强,首先医院班子领导非常重视处方点评、临床合理用药工作,从今年1月开始“医院处方点评小组”总共召开组织多达9次会议,2013年1-12月总计抽查处方1885张。其中不合格的处方为81张,全年的处方合格率为95.7%。每月对我院门诊处方和病例进行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对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和病例进行了处罚,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及时干预,纠正和杜绝临床上已发生或潜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下面就我院2013年1-12月份处方点评及临床不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不规范处方(31张) 1、药品名称使用商品名,未使用规范的通用名。如使用“安必仙”、“三乐喜”等商品名开具药品。(4张) 2、处方前记填写欠完整,存在缺项,例如无“年龄”、“临床诊断”等。(3张) 3、临床诊断不全。例如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开具“罗红霉素”“莲花清瘟胶囊”、临床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开具“苯溴马隆”“奥美拉唑胶囊”等等。(17张) 4、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例如

“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一日三次,每次两粒”,“左氧氟沙星注射 液”“甲硝唑注射液”无规格等等。(7张) 二、不适宜处方(48张) 1、重复用药:如临床诊断为“上感”开具“利巴韦林注”“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诊断为“酒精中毒”开具“生脉注” “参附注”。(5张) 2、溶媒选用不适宜,溶媒与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例如“奥美拉唑注”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多种微量元素”使用“盐水”作为溶媒等等。(7张) 3、中西药混用,例如“参麦注”加“氯化钾注”;“参附注”加“氯化钾注”等等。中成药注射液里加氯化钾会影响溶解度,不溶性微粒呈几何级数增加,甚至能导致沉淀,从而大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坚决杜绝中西药注射剂混用,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使用时加强监护,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7张) 4、有配伍禁忌和不良相互作用:例如“水溶性维生素注”加入“氯化钾注”,“脂溶性维生素注”加入“氯化钾注”等。(5张) 5、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24张) (1)超计量使用,例如“头孢曲松钠注”2.0g Q8h,一 日用量为6g,超过说明书一日4g极量。(1张) (2)联合应用不合理,例如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开具“阿莫西林匹脂片”和“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临床诊断 为“肺部感染”开具“头孢曲松钠注”和“哌拉西林舒巴坦注” 等。(7张)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为有效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治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医院加强抗菌药物处方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2、医院抗菌药物领导小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医院药学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的具体工作。 3、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医师处方、医嘱数量不足者按实际数量点评),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手术治疗病例。 3、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10名医师予以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10名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在院内共享信息栏进行公示。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4、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5、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反馈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6、处方点评小组在抗菌药物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医嘱,应当及时通知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 7、医院药学部会同医务部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8、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根据药学部门会同医疗管理部门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9、本制度所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抗病毒药、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在此不列为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鹤盛中心卫生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3、实施处方点评是我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管理 1、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主任参加的处方点评领导小组 成员如下: 组长:夏财荣 成员:王建森谢中新周赛妃陈银燕

2、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审定处方点评结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向医务科提出建议限制或停止处方权的医师名单和理由,药剂科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按处方点评要求的内容,对经药剂科抽查出的明显的“问题处方”(包括住院医嘱)进行点评,发现不合理用药处方(医嘱),提出合理化建议;汇总药剂科的处方点评结果,向医务科写出书面报告。 3、处方点评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三、处方点评的实施 1、根据我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由处方点评工作组确定每个月抽查一天门诊处方,根据本办法的评价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处方评价,有问题的处方进行处方分析和评价, 2、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 1)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3、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处方点评。 4、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修订稿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 制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管理,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是对中药饮片处方书写的规范性、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辨证论治、药物名称、配伍禁忌、用量用法等)、每剂味数和费用进行评价,发现实际存在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中药饮片合理应用。 二、医院应当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确切落实药师对医师处方审核和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制定并落实考核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三、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中医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处方点评专家组为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四、每月至少一次点评中药饮片处方。被点评处方通过随机抽样方式选择,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使用《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明细表》进行点评。 五、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当事人。

六、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当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体现辨证论治和配伍原则,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七、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一般项目应填写完整,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病历号、科别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四)饮片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五)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六)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七)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八)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九)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如果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以示负责; (十)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十一)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实施细则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实施细则 1.总则 1.1 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1.2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1.3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文件,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1.4 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2.组织管理 2.1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务部和药学部共同组织实施。 2.2 根据本医院的性质、功能、任务、科室设置等情况,在药事

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2.3 医院药学部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3.处方点评的实施 3.1 处方点评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处方,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3.2 医院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点评表格由处方点评小组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3.3 逐步探索专项处方点评工作。专项处方点评是医院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处方点评。 3.4 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医院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 评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制度 一、抽样方法 医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工作。每月选择全院部分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数量不低于25%)重点进行检查。每名医师的处方或医嘱不少于50份,重点抽查感染/肝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外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医学科医师处方。 二、点评内容 (一)病区医嘱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1、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要对本科室20%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评价,并填写《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非手术病历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汇总被评价医师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在次月的10日前,送交医务部备案。 2、医务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科室上报的数据进行抽查,结果报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二)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处方点评小组对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如不足50份,按实际份数计算),填写《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表》(附件三),统计相关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

按月汇总点评结果后上交医务部。 三、监督管理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问责,对其所在科室的科主任提出警告,并将点评结果纳入科室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以及职称晋升、评优选先体系中。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处以超常处方药费10倍罚款(从责任人奖金中扣除);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并处以超常处方药费10倍罚款(从责任人奖金中扣除)。知丁

门急诊处方点评分析

门急诊处方点评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门、急诊不合理用药原因,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482张处方,对其进行点评分析。结果482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93张,占处方总数的18.29%。结论药师应积极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不合理处方;点评分析 关注合理用药始终是医药工作者永恒的话题之一。药物用得合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也节约了医药资源,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干预了许多用药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现就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抽取本院2015年12月1日~31日所有门、急诊处方合计9637张。 1. 2 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方法,将本院132医师的姓名作为分层标志进行分层,然后每层按照5%的抽取率随机抽样,得到482张处方作为样本。 1. 3 评价标准依据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处方点评实施规范》对抽取的样本进行逐一点评。 2 结果 在482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93张,占18.29%;其中用法用量不当24张,占25.80%,重复用药27张,占29.03%,配伍不合理31张,占33.33%。溶媒不合理11张,占11.82%。 3 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3. 1 用法用量不当①硫酸吗啡控释片30 mg分成两半,1次口服半片,破坏了控释膜或控释骨架,使药物迅速释放出,从而达不到长效的目的。正确的服用方法是:采取坐位或站立位用温开水将控释制剂整片吞下。②应用糖皮质激素采取3次/d给药的方法,易导致疾病反复、撤药反跳、脑垂体及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异常。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将1 d剂量于早晨7~8点1次给药的“冲击疗法”,或每日早晨1次给药的“间歇疗法”利于疾病恢复。同时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抑制作用比分次给药轻;而且致胃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并发感染的几率也较分次给药少。③甲钴胺注射液(怡位康)+0.9%

门诊处方常见问题的处方点评

门诊处方常见问题的处方点评 发表时间:2018-01-26T10:21:49.6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期作者:许丽琼 [导读] 医生需要掌握好药物的禁忌与适应证,避免重复用药,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对疾病的影响,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让患者能够尽早康复。 (福建省漳州市朝阳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3954张处方,归纳出门诊处方常见的问题,从而提高门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以《处方管理办法》和药品说明书作为依据,对我院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结果: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适应症不适宜和遴选药物不适宜,其中遴选药物不适宜占1.92%(76)。结论:医生在开药方的时候没有结合诊断结果,经常出现不适宜处方的情况,也没有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门诊开具处方时应注意用药的合理性,医疗机构要加大对医生用药的培训力度,向他们宣传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关键词】门诊处方;常见问题;处方点评 【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353-02 处方是医生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开给患者的取药凭条,也是药师配药的参考依据,更是患者治疗的原始依据,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1]。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进行评价后需要填入表中记录下来,从而对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对开出不合理处方的医师进行通报和处罚,如果能够通过干预挽救的要及时予以干预,以防引起医疗纠纷[2]。为了提高处方质量,医院必须对处方加强管理,督促医生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的3954张处方,其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处方28张,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76张。 1.2 方法 参照《医院处方点评规范》和药品说明书对处方进行点评,并采用分类方法进行统计。 2.结果 2.1 联合用药不适宜的处方 门诊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比较普遍,如表1中有28例处方存在联合用药不适宜情况,例如,胃舒平片+西咪替丁片会增加不良反应,医生没必要同时使用。抗胆碱药消旋山莨菪碱+多潘立酮同时使用会导致药效减弱,见表1。 表1 联合用药情况 2.讨论 医院开具的药方中有很多不合理的情况,具体如下:(1)重复用药增加了用药风险,其中抗菌类药物和补益类药物滥用的比例较大,而且这类药物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因为药物本身成分复杂,生产工艺不太稳定,如果没有合理使用就会增加用药风险[3]。因此,临床医生需要遵循分型辩证用药原则,按照患者情况合理用药。PPI的适应证被广泛应用,所以这些药物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关于骨质疏松、自身免疫病、过敏、泌尿、消化和内分泌等均有文献报道。处方中还出现了重复使用同类药物的情况,这样既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医院要加强宣传,指导医生合理用药,并采取细化管理手段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处方点评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第三条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 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文件,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第四条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第二章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处方点评工作在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

医疗治疗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务部和药学部共同组织实施。 (一)成立处方点评专家组 在业务科组织下,成立由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院感染、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见附件),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与指导。 (二)成立处方点评工作组 处方点评工作组(见附件)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和合理用药知识; 2、具有获得新药和临床正确、适宜使用药物新知识的 能力; 3、熟悉相关的药事法律法规。 二、处方点评方法、内容及标准 (一)点评处方的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1、抽样方法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抽取10份在院病历,在处方点评专家组的指导下进行点评。 2、抽样率 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病房医嘱单的抽样率不少于在院病人总数的1%,且每月点评在院病历绝对数不少于10份。 (二)点评内容 1、门急诊处方

完整word版,处方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总结,推荐文档

二0一七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 按照卫办政发(2016)32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7年7月对医院门诊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对处方的用药指征、联合用药、用药频次、给药剂量等项目进行合理性评价。 点评中提取门诊2017年6月处方3900张,含抗菌药物处方941张,占总处方百分比为24.13%;其中急诊处方454张,抗菌药物165张,使用率36.34%;;门诊处方3446张,抗菌药物776张,抗菌药物使用率22.5%。 分科使用情况如下:儿科处方591张,抗菌药物284张,使用率48.05%;妇产科249张,抗菌药物138张,使用率55.42%;口腔科62张,抗菌药物31张,使用率50%;内二科495张,抗菌药物134,27.07%,耳鼻喉科116张,抗菌药物28张,使用率24.14%;便民门诊346张,抗菌药物50例,14.45%;内一科147张,抗菌药物16例,10.88%;外二科185张,抗菌药物19例,10.27%;外一科806张,抗菌药物67例,8.31%。 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416张,占总处方数10.67%,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4.21%。限制级处方73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占抗菌药物处方数7.76%;含口服抗菌药物处方591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62.81%;含静脉滴注处方数35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37.19%。 抗菌药为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的抗菌药物占37.19%。静脉输液可以使抗菌药物在患者感染部位集中,快速提高有效血液浓度,对抵抗抗原菌的侵袭十分有效。静脉输液是一种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其可以直接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影响,患者经此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但也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推荐大部分轻、中度感染予以口服治疗。现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以全面取消普通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安徽省卫计委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后附)。 给药频次: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绝大多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 时间长短有关,血液或组织低于MIC时,细菌可重

三季度处方医嘱专项点评通报

三季度处方、医嘱点评分析通报 对本季度不合理处方医嘱专项点评进行汇总分析,通报并反馈给各科与药房,请各科与药房督促医师、药师学习,并进行用药的持续性改进,以减少用药方面的安全隐患。 1.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汇总本季度每个月随机抽取不同类别药品的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共计106183条。 1.2 方法:随机抽查的处方,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卫办医管函〔2012〕1179号),结合药品的说明书、教科书、文献资料及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及按照2004年9月1日起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依据,记录每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出现问题的原因,明确用药不合理的问题,对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类别药品合格率分布 2.1.1不同类别药品合格率分布(见表1),本季度抽样率48.2%,合理用药合格率8 3.6%。其中: 合格率低于80%的药品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单病种用药、单品种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生物制品、抗过敏与调节免疫用药、激素及内分泌调节药。 合格率介于80%~90%的药品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消化系统用药、中成药用药、神经系统用药、非手术抗菌药、血液系统用药、解热镇痛用药、专科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营养用药、门诊抗感染用药。 合格率90%以上的药品类别由低到高依次为:抗肿瘤用药、手术期抗菌药、泌尿系统用药、麻醉与诊断用药专项点特殊药品使用。 表1 不同类别药品合格率分布 类别总条数抽样数抽样率% 不合格数构成比合格率% 激素及内分泌调节药专项点评11533 4290 37.2 1168 6.70 72.8% 抗过敏与调节免疫用药专项点评6564 5281 80.5 1354 7.77 74.4% 生物制品专项点评841 841 100.0 202 1.16 76.0% 呼吸系统用药专项点评8964 4386 48.9 975 5.60 77.8% 单品种用药专项点评5537 3257 58.8 721 4.14 77.9% 单病种用药专项点评16505 7312 44.3 1533 8.80 79.0% 门诊抗感染用药专项点评22889 14424 63.0 2654 15.23 81.6% 营养用药专项点评23244 4000 17.2 712 4.09 82.2% 心血管系统用药专项点评12695 5757 45.3 997 5.72 82.7% 专科用药专项点评9015 5770 64.0 989 5.68 82.9% 解热镇痛用药专项点评15155 10099 66.6 1476 8.47 85.4% 血液系统用药专项点评5785 1986 34.3 285 1.64 85.6% 非手术抗菌药专项点评4701 2947 62.7 384 2.20 87.0% 神经系统用药专项点评3866 1858 48.1 228 1.31 87.7% 中成药用药专项点评46266 21622 46.7 2574 14.77 88.1% 消化系统用药专项点评15705 5680 36.2 606 3.48 89.3% 特殊药品使用专项点评2010 759 37.8 69 0.40 90.9% 麻醉与诊断用药专项点1916 533 27.8 48 0.28 91.0% 泌尿系统用药专项点评3915 2453 62.7 215 1.23 91.2% 手术期抗菌药专项点评2610 2559 98.0 205 1.18 92.0% 抗肿瘤用药专项点评369 369 100.0 27 0.15 92.7% 不合理处方医嘱用药点评汇总220085 106183 48.2 17422 100.00 83.6% 2.1.2不规范医嘱频次前二十总排名(见表2)表明:中成药6种、抗感染用药3种、抗过敏3种、消化用药2种、降压药2种、其他4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