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商业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五大问题调查结果

“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 Bank的意译。综合来说,对商业银行这一概念可理解为: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这个定义方法实际上是把中西方学者对商业银行所下定义做了一个概括。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程度严重失衡

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三)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代理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

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欧美中小银行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兼并、重组和联合

城市商业银行应兼并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以及寻求同级之间的兼并联合。通过兼并和重组,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能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增加资产实力。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信誉度。:(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三)正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为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当家理财;参与地方经济改革,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简而言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

(四)政府的政策支持

首先,央行应允许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贷款对策和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其次,中央银行应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再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组建时间不长且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兼并和重组,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并购实行免税优惠;最后,政府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并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提供支持,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一种国民待遇。

(五)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

各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品种全而精。

2.市场营销高效化原则

要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问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3.营销策略针对化原则

要了解辖内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中制定营销策略和使用国际惯用营销手段和方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开发的中间产品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现状

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相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地方,但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薄弱的问题己经引起金融界乃至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督促商业银行健全内部控制。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感到强化管理的重要,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方面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先后出台了许多内部控制的措施。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发展和形势变化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现行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国家所有制产权。这种缺乏明确产权界定,导致了各经济当事人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权责利关系不清,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产权约束主体缺位。在现行银行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和财产归国家所有,银行不具备承担资产风险的法律责任能力,银行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其对利润的追求并不强烈。

1、风险管理不完善,基础薄弱

(1)缺乏风险评估的组织指导。我国商业银行过去面临主要是制度风险,不需要建立风险估体系,从高级管理层到一般银行员工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风险意识不强,最高管理层对风险评估工作不够重视。没有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往往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如:总行的计划资金部门负责同业资金拆借业务的风险管理,信贷部门负责对人民币业务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国际业务部负责对外汇业务的风险管理。这种多头的分散管理不利于银行整体风险的把握和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落后。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和缺乏掌握量化风险评估技术的人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还主要停留在手工的定性的风险分析阶段,即使是信用风险,定量分析也只局限在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简单分析,主要还在于对企业的定性分析。当然更谈不上设计风险评估模型对商业银行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这种“风险评估”,只能称为“风险分析”或“风险定性分析”,只能算是风险评估的初级阶段。

(3)风险评估主要局限于信用风险,对其他风险和一些新业务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几乎都是针对信贷业务而设计,主要评估信用风险,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其他风险的风险评估还处于空白状态[4],对同业拆借业务、外汇买卖业务、计算机系统风险和其他一些新业务缺乏风险的监控。

3、内部控制活动措施缺乏系统性。

(1)商业银行最高管理层和各级管理者普遍缺乏风险控制的意识。由于产权制度等体制方面的缺陷,商业银行缺乏风险控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各级管理层普遍存在重业务发展轻内部控制、重短期业绩忽视长期效益、重存款轻资产质量的现象,没有把内部控制活动变为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2)现行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不健全、不系统、不科学。决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业务工作中都建立了基本的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没能随着业务状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有些新型业务己经开展,但制度尚未建立,致使操作上带有盲目性。

(3)内部控制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必要的事前和事中控制。一些必要的监测监控机制尚未建立,事前、事中的预警、预报机制差。主要表现在现在内部审计以事后监督为主,重点对发生问题的机构进行事后查处,以采取补救措施;对资产质量、资金交易业务经营效果缺乏定期分析,重大问题报告不及时,从而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当风险发生时也不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效率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无论在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等方面都与西方商业银行有着很大的差距,会计信息的不真实、管理信息的不全面、信息传递的不通畅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决策和控制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滞后,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操作层面的会计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层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发挥其应有效用,现有的一些信息系统只局限于某项业务的信息系统,而缺乏全行整体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传递完全是靠金字塔式的组织来完成的。如国有商业银行是通过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县支行、办事处、分理处、储蓄所等多达七个层级来完成信息传递的。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来看,由于中层组织过于庞大和链条过长,信息的层层递减,最高层管理层的指令难以准确的传递到基层行,基层行的经营活动也难以反馈到最高管理层,从而影响信息传递的效率,同时影响到信息的时效性。

5、内部控制稽核不力。

(1)内部稽核的组织设计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将内部审计部署于总行和各级分支行的行长管理之下,总行的稽核部门属总行行长管理,分支行的内部稽核部门由分支行行长管理,内部稽核部门对行长负责,而不是对董事会负责,内部稽核人员的工资报酬由管辖行的行长决定。这种管理体制不符合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原则,容易影响稽核的客观公正性,不利于发挥内部稽核的控制和监督职能。

(2)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人员的素质问题。

由于各级行长认识上的差距,些行并未高度重视内部稽核工作,甚至认为是一种负担,在这种思想的导向下,内部稽核的力量显得较为薄弱,影响了内部稽核作用的发挥。

(3)内部稽核的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稽核方法还主要局限在业务的专项稽核和突击检查等实质审计的范畴,主要是以事后监督为主,没有发挥内部稽核事前、事中监督的作用[5]。由于稽核工作量大和人手紧张,稽核范围和稽核深度都受到限制,往往当违规发生后才进行重点稽核,是一种补救型的事后稽核,这种方法很难达到风险预警的目的,影响稽核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路对策

1、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1)增强全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

①要提高决策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首先要把好选任关和监督关,选用高素质的现代管理人才,及时撤换不称职的管理者,对高层管理者的行为要辅之于必要的监督手段,确保监督到位。其次要引导管理者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内部控制,提高银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同感,不断用先进的管理文化[8]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最后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操守,使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受到公司内部控制的道德约束,自觉带头执行内控制度。

②要提高操作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首先根本上认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由被动执行变为主动执行。其次对于违反内部控制的行为坚决抵制,学会运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规程来规范自己和他人及其领导的行为。

(2)实施配套的人力资源政策

①为员工提供合理的报酬,创造良好的劳资关系,并通过科学的绩效考评,对员工实施晋升

和奖励制度,使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得到承认和鼓励,树立正确的导向。

②建立对不合格员工的严格淘汰机制,彻底打破心存舞弊意图的潜在违规者的侥幸心理,阻止其不法动机。

③实施岗位轮换和定期休假制度,使顶岗职工有机会揭露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弊端,从而促使在岗职工更加谨慎地对待所从事的工作。

④完善培训措施。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帮助他们熟悉应该掌握的岗位技能、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以保证员工更好地履行规定的职责。2、构建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

(1)整合风险管理体系。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面向全行、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使内控制度覆盖所有风险点,贯穿决策、执行、管理体系监督全过程,重点岗位、主要风险环节做到相互制约,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

(2)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学习国外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加强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的同时,重视创新业务的风险评定与防御。商业银行在新业务开展之前就应建立相应的业务管理规则和制度,设计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程序,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逐步运用风险量化管理模型,进行行科学测算,并提出风险防范措施,确保风险评估能涵盖到所有的新业务领域和新业务品种。3、构建有力的内部控制措施

(1)建立四道监控防线,建立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事先、事中、事后监制度的第一道防线,建立相关部门、相关岗位间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及程序的第二道防线,建立内部监督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名次业务监督反馈制度的第三道防线,建立处理与纠正突发事件应急应变措施的第四道防线,以实现立体交叉控制效果。

(2)把关基础业务操作。建立起以操作规程为基础,岗位独立、人员分工、职责分明的业务操作制度,它是商业银行控制业务风险的基础环节。一是严格岗位分工,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需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二是确保“四只眼睛”制度,每一次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个以上人员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按各自的工作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三是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每项业务要求由一名业务主管或专门岗位对该项业务处理的流程进行综合把关和全过程检查。

(3)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监督力度,才能坚持民主管理的集体决策。因此这是建设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商业银行应建立高层人员信息档案,进行动态监控。通过考核目前业绩状况判定其业务创造及控制能力,根据综合考核结果,决定其职位的去留及岗位的调整。

(4)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规范化、授权分责、监督制约、财务核对、安全谨慎原则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制度[9]。会计记录、财务处理、成果核算等完全独立,并且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财务制度准则来进行。会计主管不参与具体经营业务。4、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我国商业银行要着重提高银行内部控制提供信息的意识,规范我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沟通架道,丰富我国银行的内部沟通方法。

(1)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各级管理层对信息的需求。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银行

可以通过观察、汇总、比较产生一系列的分析性数据,以此作为突破口,引导发现可能的内部控制问题和风险。

(2)实现内部控制机制手段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建设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计算机在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中被大量的使用,但是,对许多商业银行来说,计算机并没充分应用到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中。

(3)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及时。严格实行岗位职责的分离,系统设计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应严格分开,不能兼任。各级分支机构领导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的操作权限应严格设定,必须禁止超越权限调整科目、数据的行为,确保电子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的真实性、及时性。

5、构建独立的内部稽核系统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直接向最高决策组织负责,而不受被监督人员和部门所限制;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有畅通的信息报告和反馈渠道,保证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完整地为最高决策组织所掌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推行内部审计特派员制度,建立起一个垂直、独立、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体系。

(1)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负责银行审计工作中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

(2)在总行设立内审部,独立于其它业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内审部经理由董事会直接任命,其人员素质必须具备较高的要求。

(3)总行的内审部对分支行的内审部门实行“派驻制”,即一级行内审部门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直接对总行内审部门负责;照此,二级分行内审部门为一级分行派出机构,直接对一级分行内审部门负责。各级行的内审部门人员由总行内部审计部统管,其人事、劳资等关系全部集中在总行,割断现行的人员同所在行的利益关系。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资本数量不足。资产结构的转变、业务种类范围的扩大,可能引发新的风险。这需要有相应的资本储备做后盾。伴随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风险暴露会逐渐表现出来。为了弥补风险损失,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储备。

2、2、资本结构不合理,来源单一。1993年以前,我国银行资本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银行积累资金和待分配盈余等三个途径形成。1993年以后,根据新的财务制度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规定:各方投资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以及由这些资金增殖等原因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形成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代表着投资者在商业银行的权益,供商业银行在存续期内长期使用。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狭窄,盈利能力较差,资本金自补能力较弱,因此,亟待建立完善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3、资产质量差,贷款存量不活。我国银行业应调整资产结构,从传统的单一信用贷款转变为贷款、证券投资以及各种金融创新业务。

4.监管者的素质还不是很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商业银行的风险在不断增加,而我国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监管者的素质还不是很高。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1.充实核心资本,建立与资产规模扩张相适应的核心资本补充机制

①是财政增资方式。

②是发展资本市场,商业银行上市募集资本金。

③是商业银行加强自我资本积累能力。

2.增加附属资本,广开补充附属资本的渠道

①是发展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和次级债务工具

②是健全普通呆账准备金制度。

③是建立健全非公开储备制度和资产重估制度。

3.加强金融监管。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新成立的银监会将在银行业的市场准入、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紧急风险的处置等方面进行监管。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银监会的成立将在监管理念、制度、方式和技术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1)银监会可会同商业银行一道,制定一整套与我国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资本水平的程序和评估方法。根据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来看,采用内部评级法比较合适。中国工商银行已开始着手开展这项工作。

(2)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及时了解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对风险较大的商业银行,要及时给予风险提示,并派专人跟踪风险发展态势,督促商业银行采取措施限期改善风险状况或减少风险资产。

(3)评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否达到监管部门所需的最低标准要求。若低于最低标准,则要求商业银行或增加资本金或调整资产结构、压缩资产规模、出售一部分风险资产等。

4.加强社会监督。为了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经营信息透明度,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及管理、资本充足率四方面进行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我国要想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监管行为,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各商业银行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有关信息。目前我国除深圳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四家上市公司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也在2003年进行了年报的披露。今后,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也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监管的要求,尽快进行有关信息的披露,以强化社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

5.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要保持资本充足率,除了努力扩大分子,增加资本金以外,压缩和控制分母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绝对的控制资产增加是不可取的,可行的有效办法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压缩风险资产规模。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有效的途径。

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商业银行会计理论和实务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的主体主要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会计科目设置、账务组织结构、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形式带有一定计划经济的色彩,侧重社会统计职能,缺乏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经营成果的分析和预测,难以满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特别是近十年来商业银行在经营机制、经营产品、经营对象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后,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会计账务体系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

2.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在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会计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惯例相差较远,难以满足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二)商业银行存贷业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现阶段倡导的“一站式”服务,强调各项业务流程的整合,客户资料的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客户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效率。然而,现行的会计科目主要按照个人储户、企业单位进行设置,将对私业务与对公业务绝对分割开,与当前大力发展个体企业、个人贷款的经营思路不符,不利于综合核算,不利于及时反映客户的综合信息,与现有业务的整合相矛盾。

2.存款利息支出的低估。目前,商业银行应付利息的计提一般都是分档次按照现行利率计算,而不是按照存款的原定利率和实际存期计算。近几年我国已连续七次下调利率,这种计提方法导致账面应付利息余额低于实际应付利息余额,不少银行的账面应付利息出现红字,形成虚增利润。

(三)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商业银行会计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一)针对商业银行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1.推动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逐步推广和实施,参照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加快对金融新产品的立法步伐。

2.制定针对银行业特有业务的会计准则,保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3.鉴于金融业创新的特点,商业银行的会计规范体系要始终贯穿及时性和适应性原则,不断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推出新的会计准则,并适时对已颁布的会计规范进行修改和调整。

(二)针对商业银行存贷业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对存贷款业务的核算应引入大型现代数据库技术,打破传统的储蓄对公分类界线,对客户信息进行编码,共享资源;表内会计科目的设置应选取最重要的分类标准,使资产负债表结构

清晰明了。

2.修改完善收入确认的制度规定。①全面施行与国际接轨的收入确认原则: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且收入的金额可以可靠地计量;②修改按照逾期放款账龄确认收入的规定,把应收利息收回的可能性作为收入确认与否的主要条件,与贷款五级分类相结合,可以规定:正常类的贷款利息收入根据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利率按期计算确认为收入,关注类的贷款利息按一定的标准按期分析确认收入,次级、可疑、损失类的贷款利息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当期收入。以上规定在与税法相冲突的情况下,通过纳税调整来解决;③收入的确认应体现不同银行的特殊性。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经办的业务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应收利息收回的确定性不同,制定不同的收入确认标准。

3.改变应付利息的计提方法: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按照定期存款的原定利率和实际存期逐笔计提,避免多提或少提的情况发生,保证利润的真实性。

(三)针对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1.为了规范商业银行的操作规程,约束商业银行的呆账准备金的计提行为,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应该制定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标准,减少商业银行的主观判断成分;建立以信贷资产质量和准备金计提充足性检查为主的监管体制,定期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和准备金计提进行评价、分析和检查,及时增提或冲减准备金的数量,防范商业银行审慎不足以及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保证商业银行足额及时地提取呆账准备金。

2.税务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严重不足的实际情况,适应新的呆账准备金提取和核销管理办法的出台,制定相应的税收管理办法,给予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商业银行尽快提足呆账准备金和及时核销呆账。

3.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认真清理呆坏账,从争取政策支持和加强内部管理两方面积极做工作,努力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四)针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出现的问题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商业银行的透明度是市场约束机制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信息披露受到商业银行自身的治理结构、经营水平等的制约,必须考虑信息披露对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活动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内部机制问题

1缺乏明确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

无论按照企业管理理论还是企业经营实践经验,总体的、长远的企业战略都是企业经营管理和生存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国有商业银行要保证自身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有效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更需要有“精密”的战略管理。但长期以来由于从体制上国有商业银行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为行政化、短期化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发展战略。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从而导致发展方向不明晰、市场定位不准确、发展重点不突出,要规模不要效益,重战术轻战略,经营管理的自发性强而自觉性弱,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核心理念少、延续性差,因人因事而异的变化多且随机性强,在竞争中被动反应多而主动出击少,各家国有商业银行面孔相似、业务趋同、竞争失范。由于发展战略的缺失,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一是盲目进行规模扩张,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风险隐患;二是由于注重短期效果,为寻求发展速度不择手段,恶意竞争,不仅为未来的发展压缩了空间,也扰乱了金融秩序和经济秩序;三是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仅仅强调快速发展,容易导致员工和经营管理者心浮气躁,一旦收益低于预期则会牢骚满腹,而收入的过快增长也容易出现收益完美疲劳,使收益刺激作用减弱,遇到困难则会失去斗志和信心;四是寻求泡沫式发展,贪多求大,容易不顾客观条件,不管市场风险,使发展失去理性,最终导致风险积聚,业务起伏较大。

2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积极性

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过于强调防范金融风险,本应把利润指标作为关键性的考核指标,却把不良下降率作为考核指标。从而出现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中,与资产负债业务相比较,中间业务在经营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过低的情况,而激励方式也未能体现中间业务的特点,中间业务内部考核标准也不统一,也就形成了缺乏评价衡量各业务部门、各产品业绩的考核评价体系。而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及不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3中间业务的发展过程中缺少专业性人才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开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种业务的“瓶颈”。比如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对银行、保险、证券、房地产、外汇、国内外经济形势都有较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金融界是非常稀缺的。由于中间业务产品具有较高的知识含量的特点,因此专业人才显得更加重要。而国外商业银行则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间业务高端人才,其从事的业务更集中于与资本市场相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中间业务领域。而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部分工作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相对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

间业务的发展及创新。

4.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制约发展

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关系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定价机制逐渐完善,各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了基于成本和风险溢价覆盖的定价模型和垂直管理体系,而中间业务产品的管理和定价机制还普遍存在着诸多缺陷。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定价上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未能实现全成本核算,中价业务产品的定价缺乏准确依据。由于一些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份额的手段,以至于在竞争和经营实践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方面。仅就前段时间跨行查询收费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

5中间业务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不足。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代理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代理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在这些业务中,同质化现象又非常严重。

6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模式单一,大多集中在简单产品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金融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已经达到2万多种,比较注重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综合理财、投资咨询、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业务。业务之广泛是我国商业银行很难与其抗衡的,这当然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巨大空间。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市场环境问题

1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还处于传统的观念

由于我国中间业务发展的初始阶段实行的是无偿服务,以至社会公众和银行客户一直认为银行提供无偿服务是理所当然的。客户对商业银行实行有偿服务的观念尚未深入头脑中,同时,由于部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统一,少收费、不收费甚至垫付资金,使得广大客户认为银行服务是无偿的,反而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不理解,所以接受中间业务收费的观念还需时日。

2中间业务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展

市场的有效需求是中间业务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未形成对某些新兴金融产品的有效需求,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展。长期的计划经济,使企业对银行更多的是资金的需求,而很少有资金运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需求。有限的金融消费市场制约商业银行新兴产品的扩大和发展, 所以中间业务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扩展。

3经济收入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

宏观经济环境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消费者经济收入水平高,对中间业务的需求就大,就有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反之,则制约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需求。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_邱峰

44 一、引言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时下热门词汇之一,2012年甚至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阿里小贷异军突起、“三马”试水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数量激增、十家较大的商业银行分别开设网上综合商城等。互联网社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友和生意方式,实现了虚拟社区和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虚拟货币、虚拟金融与现实金融之间的转换。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强劲,网络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第三方支付、网络保险销售,以及网络小额信贷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直接匹配平台,与客户实现开放、交互和无缝接触,改变了传统货币金融理论框架。以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将社会融资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二维模式,延伸至第三种融资模式——互联网融资。传统银行的概 念正在被颠覆,传统金融生态链面临重大变局。 二、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根源——银行金融服务有益补充 互联网金融空间巨大,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性的创新,以跟上用户快速、即时需求的变化。比如说第三方支付所服务的小微商户只需要线下收单,通过移动终端管理收单平台,利润微薄,无法得到银行的服务。同时,熟悉互联网的年青一代渐成为社会主流,网络用户群庞大。2012年,中国网民5.64亿,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用户2.21亿,渗透率分别为39.3%、39.1%;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8.1万亿,其中网络购物突破万亿大关,网购率为42.9%,而日本、澳大利亚为69%、58%;网络广告收入达753.1亿元。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 邱 峰 (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江苏镇江 212004) 摘 要: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正逐步边缘化银行中介功能,中间业务受到替代,面临客户流失、业务萎缩的危险,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变革。鉴于互联网金融自身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缺陷以及商业银行所处的特殊地位,目前互联网金融尚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二者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商业银行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冲击;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3109(2013)08-0044-07 吉林金融研究 2013年第8期(总第379期) No.8,2013General No.379 收稿日期:2013-07-14 作者简介:邱 峰,男,汉族,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经济师。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创新.

金融视线Financial View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银行金融业市场竞争加剧、买方市场形成,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成了银行服务的主动挑选者。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突破同质性,针对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不断改革和创新营销策略,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安全和高效的服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自身危机感的缺失 自从加入W T O,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一直是专家和业界人士热衷的话题,可以说“狼来了”的呼吁和警告也一直不绝于耳,但事实上银行业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此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感受。2006年12月15日,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付诸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加入W T O的5年金融业保护过渡期结束,我国银行业从此对外全面开放。但截止2006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为1051亿美元,占我国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的2%;即使以外资银行集中的沪、深两地为例,截至2005年末,外资银行在当地银行业总资产的占比分别为12.4%、7.64%,更是因为银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地位以及传统的“国企情结”,使得人们普遍认为政府不可能对此置之不理,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行总体上依然过着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日子。来自专家、舆论或者高层的声音并未让他们感到切肤之痛,对于形势的紧迫和危机并未在全体员工 中形成普遍共识和压力,或是仅仅停留 在表面上的认知,但这毫无疑问是非常 危险的。 (二不能正确认识客户需求导向 具体言之,其所存在的错误导向主

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尽量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需求。事实上,没有一个银行可以满足所有客户的所有需求,即使是世界上排名的前十位。市场细分和目标客户选择是我们实施营销战略的第一必经程序,只有那些符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的需求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因此我们只能做到满足某些客户的某些需求。其二,客户越多,收益越多,因此客户越 多越好。这句话讲得比较绝对,我们知道每一个客户的存在都是需要一定的成本的,一部分是固定成本,另一部分是 变动成本。从固定成本的角度讲,客户自然越多越好,但从变动成本角度看, 就要计算成本——收益率,看是否划算;否则的话,就要设置门槛,将其摒 弃,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用,客户选择 也要从目前的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其三,客户关系等于个人关系。从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问 题的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表现在: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还存在差距,在培养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上还有些停留在表面,未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 宗旨观念不够牢固。从思想上来看,自己对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总以为自己对公安工作比

较熟悉,有时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服务的态度,当手头工作稍多时,就嫌麻烦,性子就有些急燥,态度不够好,有时过多考虑个人得失,存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致自己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未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对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 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对自己所干工作的业务和知识的学习放松了要求,没有自我加压和扩展自身价值的前瞻性。 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表现在:对待

工作有时报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由于私心作怪,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态度,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在政治学习时存在应付心理,没有把参加学习和主动接受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来认真对待。因此,在看问题、想办法上敏锐性不强,前瞻性不够,只是立足目前,不能放眼未来。在大是大非面前还尚能正确把握,但在小节方面就得过且过,不能从严要求自己。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江西理工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 2013级(2017届) 02 班学号28 学生何林茂题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当前,金融创新活力迸发,催生出一大批新型互联网金融工具。这无疑是对以商业银行为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的巨大瓶颈制约和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不仅是对商业银行升级转型的迫切需要,更是维护我国金融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 研究目标:提出解决传统银行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研究内容: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优缺点、互补性和措施的可实施性。 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研究手段:查阅期刊、硕博士论文、书籍等资料。 设计(论文)提纲及进度安排: 提纲:1.互联网金融概述与时代背景。 2.互联网金融的显著优势。 3.传统银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与自身优势。 4.传统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具体措施。 进度:1.10.26-11.1 确定论文题目,明确论文目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开始查阅资料。 2. 11.01-11.14 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3. 11.14-11.30 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 12.01-12.10 整理资料,拟定论文大纲。 5. 12.10-12.30 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6. 12.30-01.10 修改初稿,完成最终定稿。 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金涛.关联业务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2]冯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极其应对[J].商,2015 [3]刘素林,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金融经济,2014 [4]徐洪才,推动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 [5]邵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角色[N].上海证券报,2016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7]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2013 [8]巴曙松.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2012

商业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商业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提升服务水平成为银行求生存、求发展的基础。尽管各家银行对服务已经给予高度重视并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服务本身的系统性决定了其服务水平的提升仅仅依靠硬件的完善远远不够的。各银行在服务管理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就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水平;改善 一、背景 服务是商业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高质量的服务能给银行带来高附加值。客观地说,目前银行的服务与十几二十年前的状态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银行也越来越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已经通过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设施等各种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提升银行业的整体形象。特别是在银行产品、功能同质化状况下,服务成为各家银行获得比较优势的关键。但是由于我国银行体制、发展战略管理等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不多,而且基本处于垄断地位,没什么竞争可言,所以服务方面存在一些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银行业的声誉。 最让我心寒的是近期在我家乡高州所发生的一件事:老人叫邓某芳,高州市新垌 镇新德村人,今年69岁,事发前中风,“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邓家为了给老人治病,打算将老人存折里的3万元钱取出来。开始,邓某芳的儿子邓汉林带着邓某芳的户口本、两张身份证(一代证姓名为“邓某方”,二代证姓名为“邓某芳”)。由于办理存折所用的是一代证,与二代证有一字之差,于是,信用社工作人员让邓汉林去村里开证明,证明

二者为同一人。 然而,当邓汉林将村里开具的证明拿来时,信用社又以当地派出所没有盖章为由拒绝了邓的取款要求。无奈,邓汉林又到当地派出所盖章。从派出所回来后,信用社工作人员问邓要取多少钱,邓告知3万,信用社工作人员告诉邓汉林,“邓某芳要亲自来信用社。”最终,家属就将病重的老人拉到信用社,可是工作人员还是不给。僵持之下,老人当场死亡。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折射出来的却是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已经到了不能不改进的时间点了。 、商业银行服务存在的问题 1在服务文化方面。(1)服务意识不够强,对服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员工对客户服务的自觉性不高,服务工作的质量偏低。(2)缺乏内部营销的意识。在拓展业务和日常运作中各职能部门之间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不能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不能形成合力。 2、在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方面。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三声服务”、“站立服务”、“微笑服务”等形式,但总体看层次比较低,而且很多时候对优质客户、存款大户的服 务特别优先,但对普通客户态度冷淡。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服务手段创新方面虽然有所进步,但没体现自己的特色,力度还不够。 3、在服务质量方面。(1)往往将服务质量改进作为一种规划,一项运动,一项权宜之计,过后又打回原形。(2)过分强调技术质量而忽视功能质量。服务质量是由顾客感知的质量。它包括技术/结果质量和功能/过程质量。前者是顾客在服务过程结束后的 “所得”。后者是顾客接受服务的方式及其在服务生产和服务消费过程中的体验。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取决于顾客所预期的质量和所体验到的质量之间的差距,而不仅仅是服务结果。(3)服务流程烦琐、服务效率不高。员工业务不熟练,执行制度不严,侵害了客户的正当权益;业务办理烦琐;以规章制度为保护牌。而不以客户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4)对服务投诉的认识与处理不到位。部分商业银行对由于机器故障、程序升级、规章制度等原因引起的客户投诉,处理不及时,损害了银行形象。文章开头所提及的例子,正是这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及对策思考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班级管理随意化 目前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各项活动和事务性工作繁杂,班主任疲于应付,班级管理不能深入研究,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指导,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因此,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存在班级管理没目标或者目标不落实,在具体的管理中仅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出现了计划性差、随意性强,放手学生管理而不能及时有效指导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将班级管理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围绕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即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仅仅注重学生在校、在班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没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班级管理的随意化,导致了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2 、班级管理内容片面化 (1)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当今社会对其成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当代中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通过教育,培养中学生的上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仅仅重视维持班级运转的常规管理,如考勤、清洁、纪律、学习、行为规范的管理。 (2)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文化课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班主任搞好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他积极思考,乐于钻研。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意味着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班主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在学习管理中,班主任常常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以管理学习秩序代替学习管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3 、班主任权威绝对化、从班级管理模式上看,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班级管理模式多是保姆式、警察式的。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在班级的实际工作中,甚至把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变成主体作用、包办作用,班主任“有为”,而学生“无为”。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班主任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对学生管教太严,限制过多,往往把学生造成一个个“小绵羊” 、“木头人”,丧失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造成多数学生只会服从和循规蹈矩,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班主任自己也容易陷入杂务之中,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4 、班主任工作方法简单化 班主任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好,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不注重教育方法。班主任教育方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本帖最后由 infosec123 于 2009-9-23 17:16 编辑 背景 为加强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09年3月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继出台有关《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等一系列的监管文件之后,银监会发布的又一重要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它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样,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现阶段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在金融管制放松、业务全球化、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有增大的趋势,国际银行业和监管当局都日益重视信息科技与操作风险的管理和监管。目前,国际上宣布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国家和地区都按照新协议的要求,明确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的范畴,而信息科技风险是操作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求分析合规性需求: 近年来,国家各部门不断推出了各种监管要求,对IT管控领域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与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行业监管指引有: 2002年,美国国会发布了SOX《萨班斯[url=; 2004年9月3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了[url=; 2006年,银监会发布《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url=;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互联网技术不断的深入到金融领域,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技术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金融模式。由于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相结合,使得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模式不断的创新与变革,直接催生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业态。 一、互联网金融兴起与模式 1、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以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模式,是以技术作为支撑的“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而不是一种“互联网技术的金融”。 从广义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根据网络技术、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金融业务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根据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虚拟空间而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新型金融形式。互联网技术在金融方面广泛运用,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大大减小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这就有可能使得在商业主体中的借贷双方之间的交易以及证券、基金等的流通能够直接进行交易,而非通过银行和券商等交易中心,从而就有可能使得市场出现有效的一般均衡状态。

因此,互联网金融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直接融资,与传统的直接融资所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量大且透明、客户体验高、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更低优势,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 2、互联网模式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迅猛,特别是P2P借贷的发展远远超出国外的开创者。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起独特性和创新性。不同的信用体系、制度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导致与欧美模式的差异性。 欧美的互联网金融根据业务以及服务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七种:第三方支付;网络理财;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信用卡服务;互联网券商;互联网交易所。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同样也是根据业务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四类:支付平台型;二是融资平台型;三是理财平台型;四是服务平台型。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1.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域 互联网企业从非金融领域向金融领域渗透,以互联网金融的四大模式,比如P2P平台和第三方支付等来冲击和影响商业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以及中间业务。 以P2P平台来说,从xx年,我国第一家P2P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于上海,到2016年5月的中国P2P网贷指数快报显示,我国P2P 网贷平台数量达到3349家,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由2016年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及营销管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及营销管理 .cn 2007年12月04日19:23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澳大利亚商业银行有联邦、州属之分,有公营和私营银行之分。现有26家银行。澳洲商业银行可经营全面业务,如定期存款、中长期贷款、出口信贷、外汇买卖及信托业务等。作为澳大利亚第二大银行——澳洲联邦银行参股济南市商业银行和杭州市商业银行,为我国城商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营销经验。下面我们以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为主,通过实例分析澳大利亚的营销策略及营销管理。 银联信分析: 注重交叉销售和关系经理制 一、澳大利亚商业银行主要营销策略 (一)市场策略 这一营销策略以客户为中心,对公司客户进行细分,将需求大致相同的客户归并为一组,从中选择并确定目标市场,并运用具有不同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满足这些目标市场的需求。将客户市场细分,可使银行确定最具盈利能力和潜力的客户群,有针对性地集中资源为其提供最适当最有效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对客户群的动态管理,银行可掌握目标市场的发展,预测目标市场的变化,制定适当的产品、价格、分行策略及宣传推广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和盈利水平,节约经营成本,保持竞争能力。 对于公司客户,各银行主要根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分析其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主动营销相应的服务。例如,在企业开业阶段,提供由政府担保的小企业贷款和银行启动的贷款计划;在企业扩张分销网络阶段,提供信用卡零售商服务和厂房设备租赁服务;在生产扩张阶段,提供厂房设备投资贷款;在更新产品时,提供业务顾问和专营服务及厂房设备贷款;在出口贸易中,提供出口融资和信用证业务;为企业员工,提供保险和退休计划服务;对企业的收购活动,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和股本融资等。为切实满足企业的需要,银行还经常造访企业了解情况,并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性质和所经营的市场状况。此外,对于公司客户还按照业务规模及其特征划分目标市场,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二)产品策略 这一策略源于实物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实物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同,分为推介阶段、成长阶段、饱和阶段和衰落阶段。虽然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长短不一,难以定量分析,但生命周期的概念有助于评估市场需求,确定营销策略,各银行在制定营销策略时都将金融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时段作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具体如下: 1、推介阶段。其特征是产品的销售量增长缓慢,推介支出成本较高,包括市场研究成本、建立分销系统支出、试销费用等,一般会有一定的亏损。这一阶段银行普遍采取的策略是尽可能通过有限的促销活动以控制成本,新产品在经过选择的市场上优先推广,重点在于

商业银行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而商业银行的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到了关键时期,因此,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研究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金融制度还处于相对严格的管制阶段,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其相关制度安排的实施,如何在放松金融限制的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新银行监管方式将是一个重要和迫切的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监管的基本理论入手,运用公共管理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商业银行监管指政府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商业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商业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 我国现行银行监管体制及其弊端根据法律规定,我国目前对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分业监管体制。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立,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驾马车”并行的监管模式,即由银监会从商业银行监管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由证监会从上市公司监管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实行监管,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虽然不再承担对商业银行的具体监管职能,但由于其有权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负责金融业反洗钱工作等,其对商业银行也具有一定的监督权限和管理职责。所以,可以说,我国目前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体制已经形成。然而,就目前的分业经营体制来讲,监管框架的形成并没有在法律上得到明确的定位。这种分业监管体制即由三机构分别基于自身的职能对商业银行的某一方面而进行的单一监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各自为政”的监管体制,缺乏在根据商业银行的特性和分工协调基础上所作的综合监管。尤其是经济危机以来,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监管体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一、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部门缺乏协调机制 就我国现状分析,只有人民银行以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信誉才能够客观真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十.我认为存在的问题: 1、品牌价值低。小米手机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没有设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研究品牌价值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提升,在顾客心中没有树立起鲜明、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没有运用品牌价值来拓展市场的思路。 2、缺少硬件管控经验,小米并非硬件厂商,对于上游成本压缩能力有限,产能的稳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很大的挑战。 3、销售渠道覆盖能力有限,由于网购人群以一线城市为主,其线上销售模式难以对二、三线城市全面覆盖。 4、上网购买手机的前提是基于对手机品牌的足够了解及信任,而现阶段小米的用户以技术发烧友为主,用户群体单一,对大众消费者能否产生足够吸引力仍需观察。整体来看,小米在智能手机的市场表现未必理想,单独依靠手机终端很难赚钱。 5、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在国产手机中一直是一个叫较大的问题。小米手机刚开始进入市场,售后服务系统并不健全。十一.对小米手机的发展建议: 1、以发掘用户潜在需求从而更好的服务用户为理念。小米应该更多的关心手机能干什么,而不是手机是什么。单纯的以户为中心的概念已经有点落后了。 2、多样化和用户自定义的MIUI系统是对小米的用户群体是极大的扩充。MIUI能吸引不少用户,小米应该为尽可能多的用户定制他们的适合他们MIUI系统系统界面和操作方式。小米同时可以吸收用户的优秀的设计方案给予一定奖励,再把这些亮点加入自己系统。为用户带来无限的、个性的、自由的、更适合每个个体用户的系统。 ◆问题分析:(1)品牌价值低。小米手机生产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是很强烈,没有设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研究品牌价值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品牌提升,在顾客心中没有树立起鲜明、独特的企业品牌形象,没有运用品牌价值来拓展市场的思路。(2)缺少硬件管控经验,小米并非硬件厂商,对于上游成本压缩能力有限,产能的稳定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很大的挑战。(3)销售渠道覆盖能力有限,由于网购人群以一线城市为主,其线上销售模式难以对二、三线城市

浅谈当前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管理讲解学习

浅谈当前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 所谓资产配置,就是投资、筹资的数量、区间匹配,它与其说是一门科学,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有人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理财的烦恼,为客户量身定制一套财富管理方案是商业银行的本职工作。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做为商业银行,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进及扩展自身业务已是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本文将从资产配置理论及策略闸开,分析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资产配置、理论、问题、策略 一、资产配置理论及策略 (一)资产配置的理论 有关资产配置的理论主要有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美林投资时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偏好——承受”风险矩阵理论等。其中,比较知名的是马科维茨提出的资产组合理论,主要观点是: 1、不同金融产品风险可以互相抵消,也就是可以对冲的。所以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要分散化。举个例子,假如你同时投资了一家卖冰激凌的公司和一家买雨伞的公司,那么不管是在下雨天还是太阳

天,你的收益和损失总是均衡的。 2、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是可以度量的。目前,很多结构化的产品其实也是采用了这种风险分层的方法,而这一切的创新基础都是基于马科维茨理论“风险是可以度量的”这一观点。 像雷曼兄弟、摩根斯坦利这些大型的投资银行,他们将贷款打包之后再细分成非常多不同风险收益的层级,出售给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在房价高涨、流动性好时,由于融资成本低,销售速度快,这些机构愿意更大量地发放贷款,赚取利润。在华尔街,这类起初非常睿智的金融创新,到后来受利润的驱使规模急剧膨胀,在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条件下,这些金融工具产生了扭曲,产生了不可能避免的系统性风险。当房地产泡沫破裂,资金链断裂,雷曼兄弟手里的资产证券就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他只能走向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发生关键不在于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而是该类机构为了利润忽视实际需求、忽视可度量的风险、盲目放大杠杆造成的。 (二)资产配置策略 资产配置策略从大类上分,有战略型策略,主要包括投资组合策略、基于LPMn、VaR等的配置策略、行为组合策略等;有战术型策略,包括购买并持有策略、恒定混合策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等。在实际资产配置中,风险因素是一个

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中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内容摘要:阐述了课堂管理的定义,分析中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改善课堂管理环境、注重情感因素的渗入以及提高教师素质几个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管理;问题及对策. 有人说“教与学只有本体论上的依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学不是教的必然结果。(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那么,怎样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呢?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课堂是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课堂上充满了变数,课堂管理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从上课伊始到下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必须首先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在有序的状态下学习。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的。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有效、科学、合理的中小学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的现状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部分教师教学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传统、陈旧的课堂管理模式已日益突显出它的缺陷。 一、课堂管理的定义 对中小学课堂管理的定义进行考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小学课堂管理。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四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这四个要素相互交织着并形成各种关系。管理是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其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任务的实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取得优良的成绩。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控制、整合这些教学要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1] 二、中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Bri ng 安全白皮书 商业银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版本:1.0 北京博睿勤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日期:2010/6/22 商业银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目录 1概述 (1) 1.1网络安全概述 (1) 1.2目前网络安全技术 (1) 1.2.1国内网络安全技术 (1) 1.2.2网络安全的理解的误区 (2) 1.2.3网络安全概念 (2) 2商业银行安全需求分析 (3) 2.1商业银行的业务安全分析 (3) 2.1.1公共信息发布 (4)

2.1.2完善安全管理策略 (4) 2.1.3 增加防火墙防护 (7) 2.1.4 配置入侵检测模块 (8) 2.1.5 帐户查询 (8) 2.1.6 身份验证 (9) 2.1.7 数据加密 (11) 2.1.8 网上支付和转账 (12) 2.1.9 数据完整性 (13) 2.1.10 不可否认性 (13) 2.1.11 网络结构安全 (14) 2.1.12 加强访问控制 (14) 2.1.13 安全检测 (15) 2.1.14 网络安全评估 (15) 2.1.15 安全认证 (16) 2.1.16 病毒防护 (16) 3商业银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16) 3.1 网络管理 (17)

3.1.1 网络行为管理 (17) 3.1.2 灵活的IP 管理与用户管理 (18) 3.1.3 统计报表 (18) 3.2 终端安全防护 (18) 3.2.1 登陆控制 (18) 3.2.2 本地文件加密 (18) 3.2.3 文件粉碎机 (19) 3.2.4 非法外联 (19) 3.2.5 移动存储设备管理 (19) 3.3 桌面安全系统 (19) 3.3.1 定向访问控制 (19) 3.3.2 虚拟安全域管理 (20) 3.3.3 策略优先级管理 (20) 3.3.4 多元化的管理模式 (20) 4商业银行解决方案特性分析 (20) 5银行业成功典型案例 (21)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 在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外资银行不但以完善的服务来进入优质 的业务领域,而且采纳差别化营销争取了很多优质的客户,给我国国 有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面对外资银行的强有力的竞争,我国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在营销方面实行改进,才能适合当前面临的挑战。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国家信用优势。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信用 的巨大支撑下,具有极大的信用度。二是品牌认知优势,国有商业银 行多年来树立了优质的品牌,深得大众信任,而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 种类的增加,该品牌效应也日益增强。第三,在国内长期经营中形成 的广泛的网点、雄厚的客户基础及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熟悉水准,是中 资银行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营销策略没有细分市场,目标客户高度趋同,没有明确的品牌定位, 各家银行经营大而全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限制了银行的业务拓展水平。另外,营销机制被动,营销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营销人员对新形势 下的营销策略理解存有片面性,把营销当成单纯的推销,未树立“以 客户中意为主导”的营销观点。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在政策层面,监管部门有放宽金融制度环境和综合经营限制的趋向, 央行和银监会首次表态,商业银行可设立自己的基金治理公司,被普 遍认为是混业经营最直接的信号,种种迹象表明,政策和法律环境正 在趋于明朗和有利,这是银行丰富金融产品,提升营销战略的契机。 第二个机会来自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参股带来的先进经营治理和营

最新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商业;风险;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流动性和操作性等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国内商业银行只有积极寻求对策,从、体系、技术等方面入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随着世界的一体化和我国对外国银行的放开,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将参与到世界金融的竞争之中。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问题处理上与国外一流银行的差距,寻求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改制的不规范影响信贷资产质量,造成信用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依靠对企业贷款的利息收入,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商业银行贷款成了国有企业维持生存的重要手段,信贷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增加。同时,我国正对国有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在给其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一些企业钻政策空子,拖欠甚至逃废银行贷款,给银行带来大量的坏帐、呆帐。此风险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最突出的金融风险。 (二)缺乏较为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导致市场风险 目前,国际银行界风险管理广泛使用方法和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与之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比较重视定性分析,而风险分类及量化技术落后。其中,内部评

级和资产组合管理是风险度量的重要技术。风险管理技术的落后增加了我国风险管理的难度。 (三)由于挤兑导致的流动性风险 银行信用一般表现为银行向公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债券和流通银行票据等形式。银行的自有资本有限,若管理不善,不良贷款率过高,就会出现过挤兑风波和支付危机。目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国家信用的保证,其流动性风险没有显现,但潜在支付困难日益增多,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足60%,低于80%和国际最低标准。如果银行的呆帐增加,准备金不足以应付存款的提取,银行信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严重时导致银行的破产,造成的动荡。 (四)由于操作不当导致银行的业务风险扩大 首先,由于我国的非银行的在方式上也带来的竞争及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导致传统业务的激烈竞争和利润下降,许多商业银行放弃稳健经营原则,以期通过发展高风险业务取得较高的收益,加大了经营风险。其次,由于传统体制下银行的经营风险完全由国家来承担,使一些银行误认为没有资本金一样可以扩张,从而重规模轻效益,经营效益不能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而同步提高,从而使一些危害银行长远发展的业务大规模存在。再加之有些银行员工素质不良,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行为以及银行内部的监督防范措施不力,也导致了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使银行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新形势下商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 就现阶段来说,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纠正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偏差,强化风险管理的经营理念,树立风险控制的企业创造利润是商业银行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商业银

企业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行政部门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依靠一定的制度、法律、方法及原则对企业进行智能性管理的统一。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务、管理、协调三大功能,作用于企业建设和发展,其意义十分深远。但是现实中,企业行政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创新对策来进行改善,这即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内容。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游击作风”十分普遍 在企业行政管理的操作实践当中,普遍存在着完全凭借主观意愿进行管理的“游击作风”。企业中规章制度尚不完善,明确的分工、逐级授权的工作程序等都存在着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管理中完全凭借负责人或老板的意愿,缺乏科学的决策、研究及落实程序,这种运气主导下的管理形式,使得部门、机构、各级责任人形同虚设,严重影响着员工的势气和行政管理效率,导致了人、财、物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 受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影响,我国行政管理操作中,行政管理干部仍存在着一些机关习气、机关作风,这些干部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不加考虑,而照搬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按部就班,繁文缛节,官样文章,文牍主义,笔墨官司,公文旅行,咬文嚼字,纸上谈兵,不讲实效,颐指气使,这样的管理形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直接导致员工士气不

足、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 (三)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的重点仍放在文书档案管理、办公室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具体行政事务当中,这一形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此外,企业为了同国家政府机关相匹配,亦会在其内部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关,而对这一机关的管理就成为行政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企业行政管理活动受到局限,研究范围集中于事务性活动。也正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开展始终围绕着一些具体性的失误,导致了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欠缺。 (四)工作脱离实际 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脱离实际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对企业业务不熟悉、不了解,在实施管理时,难以结合部门实际,所发布的规定难以推行,受到其他部门的排斥和反感。受到排斥之后,行政管理人员对各业务部门情况的了解就更加欠缺,进而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二、解决对策 (一)选择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模式 “游击作风”现象的实质反映的是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混乱。要改变现状,就应将行政管理的重点放在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结构体系和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设置上,从而使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各部门岗位处于一种良性的运作状态。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各岗位和上下级间的工作不仅要细化,还要对职责和权力加以明确,以减少管理人员间的相互推诿。 (二)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为了消除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就要求结合企业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来开展工作。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从企

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银行业面临市场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挑战 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加速了金融服务的全球化进程,金融服务的触角早已穿越了国家疆界,使全球化的资本在世界各地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外资银行带来了包括资本、管理、人才、市场、客户、以及技术等方方面面的竞争,同时也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金融服务与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逐渐接轨,推动我国银行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今后几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的银行业只有在竞争中快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在开放中增强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发展中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才能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实现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竞争力 从我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看,在业务处理层面,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差距不大,但是在管理信息层面的差距是明显的,其本质在于,管理信息化决定于经营思想和经营思念,并涉及到管理方式的革命,同时,技术集成难度也非常大。 银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它所有的业务信息全部都是以数字为载体存储在各处。银行业的管理必须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以客户中心、电子商务、管理集中化的转变,借助信息管理工具为银行业构建科学的管理平台,建立集中监控体系,实现管理的全面升级,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运用的最重要的课题,成为缩

短与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差距,全面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用友银行业解决方案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国内银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银行业先进管理经验以及 为银行业客户服务的实践基础上,结合在管理软件开发上的优势,开发了适合银行客户的新一代金融管理信息化平台,在此基础上,为银行业提供具有前瞻性、成熟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用友银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面向银行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提供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托管系统、报表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应用的同时,与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金融资产及风险管理等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对银行从前台到后台,从业务到财务、从经营到分析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为银行决策层提供全面的查询分析、总体监控、风险监管和辅助经营决策。 银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未来我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使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基于internet/intranet运作,提供以集成、优化、计划、控制为基础的集中式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并且具备多语言支持和多种货币支持功能。 对银行来说,银行战略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是银行经营的目标。银行的业务和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必须围绕着整个银行战略的实现来展开,即可以从客户线、业务运作和风险控制线、财务线和员工线来进行。用友银行业解决方案从银行战略管理目标出发,主要提供如下管理和支持系统: 集中财务管理系统 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资产托管系统 集中采购及资产管理系统 计划预算管理系统 财务及量本利分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集中式的财务管理系统 银行业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以集中式财务应用(数据集中、业务集中和管理集中)为基础,提供从财务核算到财务管理至财务分析的不同应用阶段和层次,功能涵盖账务处理、费用报账管理、计划预算、固定及递延资产管理、薪资福利管理等,并和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换,充分体现了集约、集中和集成的财务应用理念。通过集中式的网络平台,实现从主管行到分支机构的实时、集中式的后台业务处理和数据监控,动态掌握全行的资源状况(人员、财务、资产),为银行的经营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全面、真实、及时的信息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