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体会

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体会
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的皮肤护理体会

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的皮肤护理

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的皮肤护理 发表时间:2019-10-29T12:22:23.4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3期作者:张鑫 [导读]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人民医院 636600 乳腺癌是乳腺疾病的一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诱发乳腺癌的因素有很多,如不良饮食习惯、卫生意识差等,一旦患上乳腺癌,建议尽早手术,防止病情加重。经过手术并不代表乳腺癌已经根治,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化疗,才能彻底杀死癌细胞。放疗对人体的伤害很大,患者会出现掉发、皮肤变黑等情况,有的人会出现皮肤感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放疗期间必须做好皮肤护理。 1.放疗有哪些副作用? 1.1全身反应 放疗需用相应仪器对患处进行照射,有的人耐受性较差,经过2天左右照射就会出现不良反应,常见反应包括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有些人还会出现厌食现象,放疗一段时间后,患者体重迅速下降。 1.2急性放射性皮炎 皮肤长期被仪器照射,可能出现瘙痒症状,有的人忍不住会用手搔抓皮肤,导致局部皮肤脱落,甚至出现红肿、溃烂现象。这些现象在放疗期间都是正常的,停止放疗后只要护理得当,皮肤还会恢复到原有状态。 1.3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变 这种情况的患者开始可能没有过多感觉,症状潜伏期较长,患者起初只是轻微咳嗽,没有经验的医生会忽略患者的这一变化,最终导致肺部发炎、组织病变。 1.4远期并发症 部分患者的照射野皮肤并未出现异常,但患者身体其它部位有不良反应,有的人上肢水肿,有的人局部皮肤硬化,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为避免此问题,放疗期间患者要多活动胳膊和大腿,保证自己的身体灵活,加快身体内部循环,降低水肿发生几率。 2.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的皮肤护理 2.1早期护理 早期指的是患者接受放疗的前两周,照射和用药剂量都比较少,此时患者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升,容易出现血浆外渗现象,该阶段患者有高烧现象,局部皮肤潮红。患者发现自身变化,可能会出现慌乱情绪,此时医生要及时安抚患者,向其讲解这些都是放疗的正常现象,病人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保证良好情绪即可,不用管身体上的一些变化。放疗处皮肤必须时刻保持清洁,尽量穿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不要让太烫的东西接触患处,若觉得自己太热,可以少穿点衣服,或者调低空调温度,保证自身舒适。 2.2中期护理 当放疗到半个月,进入中期护理阶段,此时照射剂量不断增加,局部皮肤脱落,但是新皮肤长出来需要时间,在放射治疗中期,皮肤脱落加快,不注意护理容易出现皮肤炎症。若患者出现的干性皮炎,可涂抹乙醇、滑石粉等物质,涂抹后轻拍皮肤,帮助皮肤快速吸收药物,抑制皮肤损伤,治疗期间尽量克制自己,不要用手挠抓皮肤。 若患者出现的湿性皮炎,外涂使用纳米凝胶,按时涂抹,若局部皮肤有较小水疱会自然消退,注意不能将水疱戳破,否则后期治愈后会留疤。若局部位置的水疱比较大,可用针管抽吸其中的液体,让水疱干瘪进而自然脱落。结痂时一定不能用手剥落痂皮,否则会延长皮肤愈合时间。 2.3后期护理 放疗的最后两周即后期护理阶段,放射剂量持续增加,多数人皮肤都会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较轻的皮肤红肿,症状较重的皮肤有溃烂趋势。针对此情况,首先要清理掉皮肤上的腐肉,然后将贝复剂喷涂于皮肤上,加快皮肤愈合。护理时间根据患者皮肤情况而定,只要出现溃疡、组织坏死等情况,剔除坏死组织并消毒。 2.4出院指导 放疗会增加人体的黑色素沉淀,患者出院后经过长时间调养,能逐渐恢复本来肤色。患者要注意的是,不要经常洗澡,这会导致部分老皮被搓掉,对照射野皮肤造成损伤,不利于患者恢复。患者时刻注意自身状况,有异常感觉时及时到医院复查。 3.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皮肤护理的注意事项 3.1做好清洁工作 腋下、胸两侧褶皱处必须每天清洗,用手搭上香皂轻轻洗一下就可以,建议患者淋浴,保持水温适中,清洗不能过于频繁,只要保证放射位置清洁干燥即可。淋浴时间不宜过长,不推荐盆浴清洗方式。 3.2合适的衣物穿着 禁止患者治疗期间穿紧身衣,建议患者穿带扣子的开衫,这样便于治疗。内衣尽量不要穿,觉得别扭的患者,可选择贴身、柔软的吊带穿,内衣会压迫胸部,有时会将照射野皮肤蹭破,阻碍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3.3避免刺激 放射野皮肤敏感度较高,若受到强光刺激,皮肤会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不要将风扇档位调的过高,平时还要避免针、刷子等物品刺激皮肤,也不要在皮肤上随意涂抹药物,尤其是带化学成分的化妆品。照射野皮肤受到破坏,要处理好皮肤后才能继续治疗,这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 3.4放疗摆位注意事项 照射视野中不能有其它东西出现,如衣服、金属制品等,放疗前患者必须将胸前衣服除净,这样能保证照射效果,若有其它东西阻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及护理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及护理 目的:观察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80例适应保乳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行根治性放疗,总量60~70 Gy,6~7周完成,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80例全部按时完成放疗,无溃烂和感染,无4级皮肤反应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所致的皮肤反应是存在的,但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局部皮肤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疗效,提高生存质量。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发病高峰以40岁左右女性为主[2]。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以放疗,在欧美、日等国家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且有大量文献资料证明,无论是在长期生存率或者是在局部制控率方面,该治疗方法与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比,两者无明显差异[3],但在其心理健康、美学等高质量生存方面却占明显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1月-2007年12月在本科放疗的保乳术后患者80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0岁,均为女性。病理类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8例,浸润性小叶癌5例,导管内癌7例。纳入标准:为达到美容效果,保乳术患者应满足以下要求:(1)乳腺单发病灶,最大直径≤3 cm;(2)乳腺与肿瘤相比要有足够大小,行肿瘤切除术后,乳腺外形无明显畸形;(3)肿瘤位于乳晕区以外;(4)腋窝无肿大淋巴结或有单个可活动的肿大淋巴结;(5)无胶原血管病史;(6)患者愿意接受保乳手术。 1.2 方法所有保乳术患者,均作乳腺肿瘤切除术与同侧腋窝淋巴结解剖,术后2周左右行放射治疗。若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放疗仅照射患侧乳腺,胸壁;若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则需要照射患侧乳腺、胸壁、腋顶及锁骨上淋巴结。放射源选用6MV-X切线野照射,加用30°楔形板,切线大野采用两对穿野同中心不规则半野照射技术,照射50 Gy/5周,2次/d,每次100 cGy,两切线野轮照。然后再针对瘤床缩野补照量至60~70 Gy/6~7周。锁骨上区放射野内界沿胸锁乳突肌内缘向上至环甲膜水平,外界避开肱骨头,下界与切线大野上界相接。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乳腺癌患者经历了从健康到癌症患者的心理转折,乳腺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应激,导致不同程度的抑郁、悲观、忧虑、焦虑、失去理智等心理改变和行为失常[4],严重影响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工作中有意识与患者、交谈、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针对患者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和心理状态,因人而异疏导、安慰患者,告知保乳术后放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争取丈夫、家人、朋友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丈夫的关心、理解、呵护;指

放疗期间如何护理皮肤

由于放射线得刺激,肿瘤患者放疗区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得放射性皮肤反应,一般分为Ⅰ、Ⅱ、Ⅲ、Ⅳ度。 Ⅰ、Ⅱ度皮肤反应护理 一般来说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开始出现红斑、潮红,有刺痒与烧灼感(Ⅰ度),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Ⅱ度)。Ⅰ、Ⅱ皮肤反应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疗。对于皮肤瘙痒得患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薄荷淀粉、痱子粉,既能止痒,又能使局部皮肤干燥。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 邵教授指出,放疗后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合。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得皮肤。勿在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C 溶液或保湿霜等,以免造成放疗区皮肤反应加剧。芦荟虽有抗炎效果,但并不具备保湿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得现象。因此,在放疗期间并不建议使用。类固醇类药膏虽可减少放疗后皮肤反应,但对于

发痒及疼痛则无效,还会出现局部烧灼感而掩盖感染现象,影响伤口愈合,宜慎用。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较难祛除,且在治疗时会增加放疗后反应。 Ⅲ度皮肤反应护理 此程度以上得皮肤损伤相对比较严重,随着照射次数得增加,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严重时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Ⅲ度)。此时宜停止放疗,对症处理。对于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可涂擦2~3次1%得龙胆紫。切勿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因其会阻塞汗腺及毛囊加重反应,同时皮肤若有破损或伤口时两者会集结成块,形成细菌感染得媒介。对于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与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泡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愈合后可继续放疗。 Ⅳ度皮肤反应护理

乳腺癌的放疗护理常规

乳腺癌的放疗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发病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其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的改变、乳头乳晕的改变及腋窝淋巴结的肿大。【放疗前护理】 1、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放疗知识、副作用及需要配合的事项。 2、评估患者身体及营养状况,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贫血、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检查血象、肝肾功能等,如白细胞低于4×109/L,血小板低于10×109/L应及时治疗,升高后再放疗。 3、如有伤口,照射前妥善处理。全身或局部有感染情况者,须先控制感染后再行放疗。 【放疗期间护理】 1、照射野皮肤照射野皮肤的护理,照射前应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对预防皮肤反应的重要作用如选用全棉内衣,避免粗糙衣服摩擦;照射野可用温水和柔软毛巾轻轻沾洗,局部禁用肥皂擦洗或热水浸浴;局部皮肤禁用碘酒、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剂,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冰袋等;同时注意保护周围皮肤,以防感染;照射区皮肤禁止剃毛发,宜用电剃须刀,防止损伤皮肤造成感染,局部皮肤不要搔抓,皮肤脱屑切忌用手撕剥;如已破溃可以停止放疗,局部敷以抗菌素药物,促使痊愈。 2、营养和饮食护理,在食品的调配上注意色、香、味、少量多餐,饭前适当控制疼痛,进食环境清洁舒适,放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增加尿量,减轻全身放疗反应。 3、定期检测血象、体温变化。每周检查血象1次,如果发现白细胞及血小板有降低情况或出现血象骤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禁用易使白细胞下降的药物。体温超过38°C应暂停放疗,及时处理。 4、功能锻炼,观察患侧手臂的颜色、活动能力、有无淋巴细胞回流受阻性肿胀,放疗期间局部的皮肤会出现紧绷感,应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注意动作软柔,以防

乳腺癌手术后放疗需间隔多长时间

乳腺癌在女性中很常见,它的出现会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生活中一定要多加重视,一经发现要及时治疗。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直接切除病灶,短期内控制病情发展,不过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术后易复发转移,因此需要联合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放疗是术后常用的巩固治疗手段之一,而术后放疗时间也备受患者和家属的关注,那乳腺癌手术后放疗需间隔多长时间呢? 放疗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杀伤能力,乳腺癌术后通过放疗可以抑杀血液和淋巴液里残存的癌细胞,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延长生存时间,不过放疗缺乏选择性,也会损伤照射区域内的正常细胞和组织,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而手术本身就是一种有创治疗,术后患者元气,身体也变得虚弱,并不适合立即放疗。一般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3-4周左右可以开始放疗,具体的根据患者身体恢复程度来决定,如果患者一般状况较好,身体恢复较好,则可以尽快放疗,如果身体恢复较慢,则应推迟放疗时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放疗和手术治疗都是局部治疗手段,都不能全部杀死癌细胞,患者治疗结束后可能还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因此还应重视全身性的治疗。化疗虽是全身性治疗手段,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基本上不会损伤机体,像年龄大、身体弱的患者也能使用。乳腺癌患者放疗期间通过中医药的调理,有助于减轻放疗的副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自身的耐受程度,使治疗顺利完成;在放疗后长期坚持用药,还有助于修复受损的机体,抑制肿瘤细胞,巩固放疗的疗效,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善长调节患者紊乱的机体内环境,将扶正与抗癌同时进行,补充患者的元气,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应及时配合治疗。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是由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袁氏医方》继承人、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委员、三联平衡理论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创办的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部分患者能够在短期内看到一定的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成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康复家园”,也被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百姓放心医疗单位”“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国70周年中医药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部分参考案例: 陈林凤,女,66岁,乳腺癌,河南洛阳市人 2008年7月,陈林凤在洗澡时发现左乳房有个凹陷的“坑”,随后在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确诊为乳腺癌,随后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以及6个疗程的化疗。由于臀部疼痛,无法站立,2008年11月29日就医检查的陈林凤又被告知出现骨转移。复发后,陈林凤又按照医生要求做了2个疗程的化疗。此时,骨转移及严重的毒副反应令陈林凤的身体虚弱,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极度绝望的陈林凤开始安排后事。 2009年1月5日,不愿意放弃的女儿拉着陈林凤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袁希福院长一边为其开具药方,一边对陈林凤进行开导,让陈林凤当场热泪盈眶,“求医半年来,我都没有碰到过说话这么和和气气的医生。”而治疗效果更令她开始重获治疗信心。仅仅用药3天,需要人搀扶的陈林凤就可以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Ⅱ度皮肤反应20例护理体会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Ⅱ度皮肤反应20例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6T11:16:37.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作者:邓琼娟 [导读] 手术至放疗间隔时间2~5个月,平均3.5个月。均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剂量为50Gy。照射的范围包括患侧乳腺和胸壁邓琼娟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放射治疗皮肤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40-01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1],发病高峰以40岁左右女性为主[2]。虽然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不论采用何种放射源和放射剂量,由于自由基介导的辐射损伤,射线作用于组织后均不可避免地产生对局部正常组织的损伤[3],放射治疗后皮肤最常见的辐射反应是产生放射性皮炎。 1.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从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所有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中选取20例在放疗过程中出现Ⅱ度皮肤反应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78岁,平均43.7岁。左侧13例,右侧7例。病灶大小0.5cm~3cm,平均1.8cm。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均为哨位淋巴结转移阳性。手术至放疗间隔时间2~5个月,平均3.5个月。均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剂量为50Gy。照射的范围包括患侧乳腺和胸壁。20例患者均用调强放射治疗,按照乳腺癌各期的常规治疗原则,根据病情设定照射野,以6MV-X直线加速器照射,总剂量50Gy。 2.护理过程 2.1放疗前处理常规宣教20例患者按照我科放疗皮肤的护理措施进行宣教。首先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其次嘱其穿宽松质软的丝或纯棉等透气性较好的开襟衫,不要穿套头及纹理粗糙的衣服,免戴胸罩。照射后尽量暴露照射野皮肤、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不要搔抓、擦洗、热敷照射区。避免一切刺激局部照射野皮肤的理化因素,如局部皮肤免受阳光直射及风吹等。 2.2放疗中的护理 2.2.1在出现皮肤反应时给予相应处理随着照射时间的推移,照射剂量累计1000~3000 cGy时,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发热,告知患者此种现象是放射治疗的正常反应,无需紧张。可以给予患者贝优芬、利肤宁等处理局部皮肤。 2.2.2在出现Ⅱ皮炎时给予相应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接近尾声照射剂量累计接近4000~5000 cGy时,患者皮肤有出现Ⅱ度皮肤,部分患者有破溃的可能,此时放射野禁止异物的刺激,放射野皮肤必需充分暴露、出现渗液时予生理盐水清洗外涂易孚,金因肽,盖扶,腋窝处皮损可敷草酸盐使局部皮肤干燥、清洁,促进皮损愈合,加强心理护理,让患者配合,做好饮食宣教,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一般约放疗结束后1~2周局部皮肤痊愈。 2.3皮肤反应的观察指标:记录这20患者照射野皮肤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程度。根据RTOG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4]:0级为无变化,Ⅰ级为皮肤滤泡样暗红色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级为皮肤触痛性或鲜红色斑或线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Ⅲ级为皮肤皱褶以外部位的触痛性脱皮或凹陷性水肿,Ⅳ级为溃疡或出血坏死。 3.护理体会 20例患者在放疗剂量累计接近4000~5000 cGy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触痛性或鲜红色斑或线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经过医护人员的反复开导,患者解除了思想顾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经过护士加强患者的局部换药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外涂易孚、盖扶或伤科黄水等,一般约出院后1~2周局部皮肤痊愈。 如果因为皮肤反应严重而耽误治疗,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是生存率。对患者做好预防性护理工作,正确、早期使用药物干预,对防止皮肤损伤,促进损伤皮肤早期愈合有重要作用。本组患者通过以上护理及治疗,提高了疗效,降低了皮肤反应发生,杜绝了Ⅲ级皮肤反应的发生,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及时处理,达到减轻局部皮肤反应,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参考文献 [1] 刘先富,韩福生.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阜阳医学院学报,2101,35(18):863-865。 [2] 吴清芹.乳腺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预防杂志,2009,1(1):92-94。 [3] 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52,1350. [4] 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1108.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02-06T14:21:13.4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杨一威 [导读] 阐述了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乳腺癌术后放疗原则、乳腺癌放疗带来的心脏毒性越来越小等研究内容。 (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 310022) 【摘要】文章主要围绕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展开,首先分析了乳腺癌放射治疗新技术的运用,其次分析了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照射范围和照射剂量,针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阐述了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乳腺癌术后放疗原则、乳腺癌放疗带来的心脏毒性越来越小等研究内容。 【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08-02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breast cance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Yang Yiwei. Cancer Hospital of Zhejiang Province, Zhejiang Hangzhou, 31002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revolves arou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in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alyzes the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secondly analyses the bartender milk and dose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irradiation range,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expounds the indication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breast cance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principle, breast cancer radiotherapy of cardiac toxicity research content such as smaller and smaller. 【Key words】Breast cancer;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前言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乳腺癌术后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与降低死亡率,随着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发展,放射治疗不但能提高总生存率,还能一定程度降低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因此,乳腺癌术后放疗在具体实施中仍有争论。下文将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乳腺癌放射治疗新技术的运用 Nordenskj?ld A指出,当前临床针对乳腺癌的放射治疗技术已经有了很大创新,开始从原始的X线模拟和二维计划等转向CT模拟、三维计划等新型技术,同时将MRI/CT等影像技术应用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 2.不同类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研究 2.1 乳腺癌根除术后放疗的研究进展 乳癌根治术是针对乳癌患者采取的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根治术的范围是将整个患病的乳腺连同癌瘤周围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小肌和其筋膜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 2.1.1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艾秀清,贾志莺针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的适应症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果,第一,需要在患者单纯的实施乳房切除术之后;第二,在乳房切除术之后患者的调查报告显示其出现腋上群淋巴结转移的现象;第三,患者实施全乳房切除术之后,患者出现转移性淋巴结转移的概率高达50%以上,或者出现四个以上的淋巴结转移者;第四,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其乳房内的淋巴结出现转移的状况;第五,患者的乳腺癌发生病灶处在乳房的中间或者内侧实施手术之后,出现淋巴结转移。 2.1.2乳腺癌术后放疗原则王海青分析了乳腺癌术后实施放疗的主要原则,得出一下结果:第一,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根治术之后,患者的病灶部位在乳腺外象限,检车结果显示患者腋淋巴结呈现阴性的时候,患者不能实施放射治疗;当患者腋淋巴结呈现阳性的时候,放射治疗照射患者的内乳区和锁骨位置。 2.2 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研究 保乳术,是指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和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无论在局部和区域控制率方面,均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相同。反映在乳腺癌的治疗上,就是手术切除范围趋向缩小。 2.2.1照射范围 Jacques Bernier等人经过研究认为,针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照射范围主要包含乳腺、胸壁、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位置。 2.2.2照射剂量黄思娟,何振宇,刘伯基等人经研究指出,针对全乳房切除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实施放射治疗的时候,其照射剂量需要保持在45~50Gy之间,连续照射时间保持4.5~5.5周,照射频率按照每天1次,确定每次照射的剂量在1.8~2Gy之间。 3.乳腺癌放疗带来的心脏毒性越来越小 刘向阳,夏小春经研究认为,辅助放射治疗的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避免患者病情复发,但是会增加患者患上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能。 4.结论 乳腺癌放射治疗会随着影像学、放射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技术的进展和研究的深人发生变化,其焦点和目的是如何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同时减少或避免放射性损伤。 【参考文献】 [1] Nordenskj?ld A. E.,Fohlin H.,Albertsson P.,Arnesson L. G.,Chamalidou C.,Einbeigi Z.,Holmberg E.,Nordenskj?ld B.,Karlsson P.. No clear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on survival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positive nodes:a population-based study[J].Annals of Oncology,2015,266:. [2]戴安伟,周雪明,冯炎.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发展与现状[J].中国肿瘤,2012,06:437-440. [3]刘艳莉,李文辉,常莉,张明,李国苗,王雪霁.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3,03:656-658. [4]金雪瑛,段琼玉.不同剂量分割方案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四川医学,2013,01:106-108. [5] Jacques Bernier,Philip M.P.Poortmans.Surgery and radiation therapy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 from biology to clinics.[J].

乳腺癌术后放疗几次

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给患者带去了极大的痛苦。但是得了病还是要及时治疗的。目前,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但是手术后癌细胞并不可能被完全清除,因此很多医生会建议患者采取放疗,放疗可以有效控制体内癌细胞继续扩散。那么,乳腺癌术后放疗几次?我们来了解一下。 乳腺癌术后放疗几次?乳腺癌放疗对于癌肿具有直接杀灭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但是鉴于放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乳腺癌的放疗治疗中可合并中医药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如果选择化疗治疗乳腺癌,那么,一定在第一时间,尽早的开始中医辅助治疗。 采用中医药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放疗的效果,改善患者体质。中医治疗乳腺癌其效果显著,是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自身的症状,而且还能够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中医治疗既可以单独的应用,而且还能够联合化疗去治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权威专家亲自坐诊强强联合,树立中医治疗肿瘤领域新的里程碑! 袁希福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是袁氏中医家族的第八代传人。袁氏中医创立的“阴阳平衡疗法”就是其中的经典和精华。祖辈袁积德就是该疗法的创始人,曾被清朝光绪皇帝封为“奉直大夫”,其中袁氏医方等秘本更是“国医精粹,治病奇方”。 为了使祖传医法更进一步发扬光大造福于民,袁希福教授对数十年来所收集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的中药进行细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在临床实践中对治疗效果进行仔细认真观察,悉心研究。在数十年的实践中终于摸索出以“三联平衡疗法”为代表的新路,针对不同癌症病人进行辩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病人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很多癌症患者减轻了痛苦,延长了寿命,相当一部分被判死刑的晚期患者仍获得了康复和痊愈。 乳腺癌术后放疗几次?三联平衡疗法全部使用中草药,痛苦小、风险低、无毒副反应,而且可以在家治疗,饮食起居,家庭护理,功能锻炼均方便,环境熟悉,可以与周围邻居交流走动,心理安全无压力,若有问题可以直接与医生通电话联系。这种家庭化、人性化的环境有利于康复,患者易于接受。试想,若住院放疗,精神、心理上有压力,身体、环境不适宜,思想上背包袱,经济上也承受压力,无病也能压出三分病,其一些治疗手段又给患者增加新的痛苦,甚至大于肿瘤本身带来的痛苦! 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癌症具有以下优势: 一、有很强的整体观念。

放射治疗皮肤护理措施

由于放射线的刺激,肿瘤患者放疗区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反应,一般分为Ⅰ、Ⅱ、Ⅲ、Ⅳ度。Ⅰ、Ⅱ度皮肤反应护理一般来说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开始出现红斑、潮红,有刺痒和烧灼感(Ⅰ度),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Ⅱ度)。Ⅰ、Ⅱ皮肤反应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疗。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薄荷淀粉、痱子粉,既能止痒,又能使局部皮肤干燥。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邵教授指出,放疗后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合。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勿在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湿霜等,以免造成放疗区皮肤反应加剧。芦荟虽有抗炎效果,但并不具备保湿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因此,在放疗期间并不建议使用。类固醇类药膏虽可减少放疗后皮肤反应,但对于发痒及疼痛则无效,还会出现局部烧灼感而掩盖感染现象,影响伤口愈合,宜慎用。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较难祛除,且在治疗时会增加放疗后反应。Ⅲ度皮肤反应护理此程度以上的皮肤损伤相对比较严重,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严重时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Ⅲ度)。此时宜停止放疗,对症处理。对于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

可涂擦2~3次1%的龙胆紫。切勿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因其会阻塞汗腺及毛囊加重反应,同时皮肤若有破损或伤口时两者会集结成块,形成细菌感染的媒介。对于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泡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愈合后可继续放疗。 Ⅳ度皮肤反应护理如果湿性反应不能及时控制,则局部皮肤进一步发生坏死脱落,溃疡形成(Ⅳ度),表现为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溃疡,有剧痛。此时需停止放疗,经对症处理愈合后方可继续放疗。可采用暴露疗法,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滴抗炎药物。同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溃疡面积大时,需要植皮修补。放疗后皮肤反应常见于乳腺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舌癌、咽喉癌、腮腺癌等。具体反应如下: 1.治疗期间:放射照射野范围之内的皮肤,依照射所给的剂量,随时间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在第三、四周后,开始有红、肿、热及微痒等反应,好像在太阳下曝晒后的皮肤。继续照射至第五、六周时,皮肤可能变黑,开始有干性脱屑,部分

放疗后皮肤护理

【关键词】放射线治疗;皮肤护理;皮肤反应 超过4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接受体外放射线治疗。在接受放射线治疗期间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包括皮肤变化、疼痛、发痒及灼热感等症状,不止造成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同时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一般而言,在开始放疗后的1~4周开始出现皮肤反应,一直持续至治疗后2~4周,放疗后皮肤护理主要的目标在于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减少因皮肤反应造成的疼痛,预防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1 放疗后急性皮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放疗后造成皮肤基底层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因而引起皮肤的损伤。过去临床上有关急性放射线治疗后皮肤反应的研究,主要根据Cox,Stctz与Pajak(1995)所提出的分线[1],Grade 0:皮肤没有变化;Grade 1:皮肤上毛囊清楚可见,有红斑、脱毛、干性脱屑、出汗减少;Grade 2:皮肤敏感或有光亮的红斑,不均匀的湿性脱屑,中毒水肿;Grade 3:除了皮肤皱褶的的外有整合性湿性脱屑、凹陷性水肿;Grade 4:皮肤溃疡、出血或坏死。除了RTOG皮肤分级外,常见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不适感(疼痛、发痒、干燥)、皮肤状况(皮肤性状、是否水肿)、伤口状况(伤口大小、颜色、分泌物的性状、是否感染)。近几年来,放疗后皮肤反应的相关研究,主要对于皮肤反应的状况描述为包括:局部红肿、干性脱屑、湿性脱屑及溃疡。 2 护理 2.1 放疗后一般皮肤护理: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皮肤的一般护理,如避免在局部涂抹化妆品、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照射部位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衣物压迫束缚或衣服材质过于粗糙摩擦皮肤,头颈部肿瘤男性患者最好使用电动刮胡刀,大肠、直肠患者则可使用温水坐浴,减少肛门及会阴部肿胀的症状。 See,Wright与Derham(1998)使用Dermofilm(一种很薄的皮肤保护层,具有水溶性及脂溶性物质)对50例乳癌接受放疗的患者研究结果发现,Dermofilm可减少皮肤疼痛及皮肤反应,其研究结果证实使用Barrier films皮肤保护膜或是皮肤保护膜可作为皮肤的屏障,以减少外伤并保持皮肤的滋润。Grham等人(2004)于乳癌放疗开始2周后,2次/周使用无痛保护膜(NO-sting barrier film)于放疗部位,结果发现疼痛及发痒无显著差异,但是保护膜可减少湿性脱屑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是一项可降低皮肤反应呈干性脱屑恶化到湿性脱屑的护理方法之一。 2.2 皮肤红肿及干性脱屑的护理:临床上皮肤有红斑和干性脱屑时,护理人员可能根据过去经验个人看法或者传统观念给予患者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 C溶液或保湿霜的建议,以减轻皮肤反应所引起的干痒及其他不适反应。但近年来一些相关的研究显示,产品某些成分甚至会造成放疗皮肤反应加剧情形(如石化产物:镁、铝、锌) 传统观念中芦荟通常用来治疗皮肤干燥及烧、烫伤,但国外研究发现,使用芦荟胶与否对放疗后患者皮肤反应无显著差异,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虽然也有研究当放射剂量大于27GY时,使用芦荟可延缓放疗引起皮肤反应的发生,但也有研究使用芦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 一、填空题 1、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病变引起。 2、中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3、乳腺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性激素变化、月经、饮食习惯、乳腺疾病、遗传因素等。 4、乳腺癌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皮肤改变、乳房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不可被推动等等。 5、切口的护理时,严密观察患侧手臂远端血运情况,如发现脉搏扪不清、皮肤发紫、皮肤发冷等,应考虑腋部血管受压,立即调整绷带松紧度。 6、乳腺癌护理中常见问题有:焦虑或恐惧、疼痛、组织灌流量的改变、躯体(患侧肢体)移动障碍、自我形象紊乱、知识缺乏和潜在并发症等。 7、手术后1~2d一般每日引流液体为 50 ~ 100 ml,以后逐渐减少。手 术后 3~ 5 d,皮下无积液、皮瓣与胸壁紧贴即可拔出引流管。8、乳腺癌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体位、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健康宣教等。

9、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皮瓣下积液、出血气胸、皮瓣坏死等。 10、功能锻炼:术后 1 ~ 2 d活动手或腕部,手术后3~5d做患肢的功能锻炼,术后7d可活动肩部,但不宜活动范围过大,负重过大或过久。 11、健康宣教的内容:术后康复锻炼、义乳假体、乳房自检指导、术后化疗或放疗等。 12、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14、健康宣教之避孕,术后 5 年内避免妊娠,防止乳腺癌复发。 二、选择题 ( C )1.乳癌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A 肺 B 肝 C 腋窝淋巴结 D 锁骨下淋巴结 ( C )2.乳癌的首发症状 A 乳头凹陷 B 橘皮样改变 C无痛性肿块 D 乳房弥漫性性增生 ( B )3.乳癌最常发生的部位 A乳头及乳晕处 B 外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 内上象限 ( D )4、乳癌病人皮肤出现“酒窝征”的原因 A 癌肿与皮肤粘连 B 肿瘤压迫 C 并发炎症 D 浸润Cooper韧带( A )5、早期发现乳癌最有效的方法 A 乳房钼靶X线 B B型超声检查 C 近红外线扫描 D MRI ( A )6、乳癌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A 乳房癌根治术 B 乳房癌改良根治术 C 保留乳房的乳房癌根治术 D 扩大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22T13:51:12.3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1期作者:雷珍 [导读] 目的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 (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放疗科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之间51例接受过保乳术后放疗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再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的36例在我院接受了保乳术后放疗常规护理和皮肤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皮肤状况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0级和Ⅰ级反应的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然而组中Ⅱ级、Ⅲ级以及Ⅳ级皮肤反应的患者例数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皮肤护理不但对于改善患者的皮肤状态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放疗;皮肤护理;效果 前言 对早期的乳腺癌保乳术手术之后实施放射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相当大的益处。但是放射治疗也会对患者皮肤存在一定的损害,对后续的恢复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进行必要的皮肤护理。本文针对这一课题,选择了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51例患者51例以及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36例患者进行分析对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之间51例接受过的保乳术后放疗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再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之间的36例在我院接受了保乳术后放疗常规护理和皮肤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皮肤状况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年龄跨度为24至68岁,平均年龄值为(44.2±1.71)岁,而观察组的话只能和年龄跨度为(45.1±1.2)岁。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了保乳术之后均使用6MeV-X射线进行放射治疗,每天进行一次。对照组主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皮肤护理讲解,让患者注意对放射治疗区域中的皮肤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其它因素对该区域造成影响,最好选择干净、舒适的开衫,治疗区域尽量地避免阳光照射之类的常规性护理。而观察组则在这一护理的基础上,再对患者进行调强照射皮肤的干预护理手段,主要内容为:1、在进行放射性治疗后半个小时,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平躺,向患者治疗区域喷射8万U硫酸庆大霉素和0.9%浓度的氯化钠注射液5毫升的混合液,10分钟后再擦净。2、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皮肤进行高压喷氧,运用氧气管对该区域皮肤进行高流量的吹氧,让该区域皮肤保持干燥。3、在进行放射治疗的皮肤区域喷洒金因肽,20分钟后用无菌棉签将其擦干。4、实施心理护理,因为乳腺癌这一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心情容易受到影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的治疗期间,需要及时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想法,进而让患者可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皮肤护理后的皮肤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以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会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标准”为患者护理后皮肤反应评级的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由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皮肤反应对比 观察组中0级和Ⅰ级反应的患者数量多于对照组,然而组中Ⅱ级、Ⅲ级以及Ⅳ级皮肤反应的患者例数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皮肤反应对比[例(%)] 3讨论 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放射治疗是目前保乳术治疗的重要部分之一,对减少患者复发率以及提高预后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强调放射治疗

乳腺癌术后大分割放疗--百度文库

乳腺癌术后大分割放疗简介 杨毅,张芬,张凯恋,林菲,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疗中心)目前、临床放射肿瘤学应用的正常组织和不同肿瘤的α/β值均来源于在体水平的实验,而离体细胞水平所得到的α/β值却不能用于临床放射生物剂量的计算,在体和离体细胞水平所得到的α/β值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肿瘤放射治疗应采取何种分割方法主要取决于肿瘤组织的α/β值,如果某肿瘤组织的α/β值较高,说明这种肿瘤细胞增殖较快,针对这种肿瘤的放射治疗应选用较小分次剂量的放射治疗模式;如果某肿瘤组织的α/β值较低,说明这种肿瘤细胞增殖较慢,应选用较大分次剂量的放射治疗模式,这一理论已成为肿瘤放射治疗一个普遍公认的观点。 QL模式虽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并有待于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验证和完善,但目前仍是一个很好的生物等效剂量换算公式。临床常用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所需总剂量主要取决于周围正常组织耐受量或周剂量率,常规放射治疗的周剂量率一般为9~10Gy/周,这已经被10多年来的临床放射肿瘤学实践所证明。当大分割放射治疗(即每周生物效应仅通过1~2次照射完成)时,每次大分割放射治疗照射剂量对肿瘤细胞所产生的生物效应明显大于常规分次放射治疗剂量的生物效应,但要求大分割放射治疗照射剂量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不能超过或略超过正常组织的耐受性,否则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对于晚期反应正常组织)。当然,在某些姑息性治疗情况中,可以加大治疗的周剂量率。 I:乳腺癌大分割放疗的生物学基础 大分割放疗就是在保证与常规放疗相对生物总剂量相当或增加的前提下,增加单次照射剂量至>2Gy/次,减少照射总剂量,从而缩短治疗疗程,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有可能提高疗效的一种放疗分割模式。一般认为:肿瘤组织的α/β值为8~10Gy,但临床研究表明乳腺癌α/β值比本研究预期的低。 放射生物学研究认为乳腺癌α/β值约为4Gy,正常乳腺组织的α/β值约为3Gy,从生物学角度上分析,大分割放疗(>2Gy/次)对乳腺癌的治疗是有益的,临床实践也表明乳腺放疗单次剂量在2.6~4Gy之间是安全并可以接受的,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乳腺癌大分割放疗的研究报道,尤其是在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