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docx

(完整)小学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docx

1.A 、 B 两车分别以每小时 75 千米与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 A

车比 B 车多行驶了 60 千米,求两地的距离。(列方程解)

2.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从相距400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轿车休息了0.5 小时,结果客车 2.5 小时时与轿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80 千米,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80 米 /分,弟弟的速度是60 米/分,弟弟3.哥哥和弟弟从家出发到少年宫去,哥哥的速度是

先出发 5 分钟后,哥哥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弟弟?

4.小丁丁和小巧分别从相距4800 米的公园和游泳池出发,相向而行,小巧先走了400 米之后,小丁丁再出发。如果小巧平均每分钟走100 米,小丁丁平均每分钟走120 米,那么小丁丁经过几分钟后能和小巧相遇?

5.一辆客车以每小时80 千米的速度追赶先出发的货车。已知货车的速度为60 千米,客车用3小时追上货车,货车先出发几个小时?

6.小亚和小巧分别从相距 6.4 千米的电影院和公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0分钟后两人相遇。已知小巧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小亚步行的 3 倍,求小巧和小亚的速度。

7.两辆卡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第一辆卡车每小时行30 千米,第二辆卡车比第一辆卡车迟开

两小时,结果两辆卡车同时到达乙城,已知两城的距离是180 千米,求第二辆卡车的速度?

8.姐弟两人同时从相距2400 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姐姐每分钟行65 米,弟弟每分钟行55 米。一只小狗同时以每分钟100 米的速度在姐弟两人之间不停奔跑。这只小狗在姐弟两

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共行了多少米?

9.A 、 B 两地相距297.5 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车因靠

站停了 0.5 小时,结果乙车 2.5 小时后与甲车在途中相遇。已知乙车平均每小时行67 千米,那么甲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应用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过程)

相遇问题应用题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 1、甲城到乙城的公路长470千米。快慢两汽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5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4千米,;两车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2、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的是甲车每小时行的 1.5倍,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多行2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还相距2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A、B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82米,乙每分钟走83米,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才可以相遇? 7、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8、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相遇时哪辆车行的路程多?多多少?

9、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乙车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10、电视机厂要装配2500台电视机,两个组同时装配,10天完成,一个组每天装配52台,另一个组每天装配多少台? 11、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两个码头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甲船每小时航行22千米,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甲船比乙船每小时多航行多少千米? 12、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436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对开,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再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13、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慢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驶60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走10千米。求甲、乙两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4、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2.5小时后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5、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条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甲队每天开凿4米,乙队每天开凿3.5米,21天完工,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16、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1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237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 一、基础题。 1、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7千 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 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师徒两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2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15个,完成任务用了 9小时,这批零件共多少个? 4、甲乙两车间共同加工3600个零件,甲车间每小时加工1000个,乙车间每小时加工700 个,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 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两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5小时相遇,已知乙车每小时行55千米,甲车 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电视机厂要装配2500台电视机,两个组同时装配,10天完成,甲组每天装配152台,乙组 每天装配多少台? 9、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两个码头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甲船每小时行22千米, 甲船比乙船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10、甲乙两车上午10时同时从相距27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下午1时两车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 行40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王师傅和张师傅共同加工600个零件,王师傅每天加工105个,张师傅每天加工95个, 几天可以完成任务? 12、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97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93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13、王师傅和张师傅共同加工500个零件,20天完成任务,已知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12个, 张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4、14、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条117米长的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13天打通。甲队每 天开凿4米,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15、两地相距330千米。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 对开出。 (1)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2)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16、小明和小强放学后在学校门口向相反的方向行走,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强每分钟走 68米,经过5分钟,两人同时回到家,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二、提高题。 1、电视机厂要装配2500台电视机,两个组同时装配,10天完成,甲组每天装 配152台,乙组每天装配多少台? 2、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两个码头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甲船 每小时行22千米,甲船比乙船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436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对开,甲车每小时行4 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再经 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我们的民族小学

1 __一_单元 1 节 2 课时 课型: 新授 备课日期:2012年 8 月_27__ 日 上课日期:2012年 月 日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各族人民和谐相处,从而培养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的理解,了解各民族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 难点:体会的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相遇问题应用题集锦

小军回家离家门300米时,妹妹与小狗一起向她奔来。小军与妹妹的速度都就是50米一分钟,而小狗的速度就是200米一分钟,小狗遇到小军后以同样的速度不停往返于小军与妹妹之间,当小军与妹妹相距只有10米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300-10)/(50+50)*200 =290/100*200 =2、9*200 =580(m) 答:当小军与妹妹相距只有10米时,小狗一共跑了580m。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的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就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就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3次相遇点与第4次相遇点恰好为10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多少千米? 解:甲乙的速度比就是:15:35=3:7;第三次相遇时两人共走5个单程, 甲走5÷(3+7)×3=1、5(个)个单程,第三次相遇的位置:距离A点1/2处(中点); 第四次相遇时两人共走7个单程,甲走7÷(3+7)×3=2、1(个)个单程, 第三次相遇的位置:距离A点1/10处;全程的距离就是:100÷(0、5-0、1)=250(千米) 答:AB两地之间的距离就是250千米。 1、在一条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当两人第一次相遇时, 甲比乙共多行200米、已知乙与甲的速度比就是2:3,这条跑道长几米? 2、甲乙两个书架,已知甲书架有书600本、从甲书架上取出它的三分之一,从乙书架上取出它的百分之七十五以后,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2倍还多150本、乙书架原有书几本? 3、一列火车通过120米长的大桥要21秒,通过80米长的隧道要17秒,这列火车车身长几米? 4、4千克苹果的价格等于3千克香蕉的价格,5千克香蕉的价格等于8千克橘子的价格,那么12千克橘子的价格等于几千克苹果的价格? 5、在含盐率百分之十的盐水中,加入盐与水个十克,这时盐水的含盐率就是? 6、甲乙两人公储蓄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若乙取30元给甲,则乙余下的钱与甲原有的钱一样多,两人公储蓄几元? 7、一筐白菜连筐重40、5千克,吃了一半后,连筐还有21、5千克、这筐白菜重几千克?筐重几千克? 8、从山下到山顶的盘山公路长3千米,小明上山时每小时走2千米,下山时每小时走3千米、她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就是每小时几千米? 1、分析:因为甲乙两人同时出发,所以路程比=时间比。 解:设甲行了X米,则乙行了(X-200)米。 (x-200)/x=2/3 X=600 (X+x-200)=1000答:这条跑道长1000米。 2、分析:根据甲乙的数量关系直接列方程。 解:设乙书架原有书X本。(1-75/100)*x*2+150=600*(1-1/3) x/2=250 x=500 答:乙书架原有书500本。 3、分析:火车速度不变。

相遇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相遇问题应用题及答案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下面收集了相遇问题应用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相遇问题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392÷(28+21)=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 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下面的关系式必须牢记: (1)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2)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3)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两人或两车速度的和; 相遇时间:两人或两车同时开出到相遇所用的时间。 :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列火车每小时行86千米,乙列火车每小时行102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经过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张杰和姐姐两人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张杰

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练习

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练习 一、选择题 (1)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38千米的两地相向行走,甲每时行3千米,乙每时行5千米,经过几时后二人相距6千米? 正确算式是( )。①(38+6)÷(5+3); ②(38-6)÷(5+3);③6-38÷(5+3)。 (2)甲乙两个内河港口相距240千米,拖船顺水每时航行10千米,逆水每时航行8千米。在甲乙两港之间往返一次需要多少时间? 正确算式是( )。①240÷(10+8); ②240÷10+240÷8。 (3)东西两城相距405千米。一列货车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从西城开往东城,开出3小时后,一列客车以每小时65千米的速度从东城开往西城。 A、405÷(55+65); B、(405-55×3)÷(55+65); C、(405-65×3)÷(55+65)。 (1)表示两车同时相对开出求相遇时间的算式是(A );

(2)表示货车开出3小时后,客车才开出,求货车再经过几小时与客车相遇的算式是(B ); (3)表示客车开出了3小时后,货车才开出,求客车再经过几小时与货车相遇的算式是( C)。 (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来选择正确算式的练习,它可以使学生建立条件、问题、算式间的对应关系,锻炼辨析能力。) 甲乙两城相距855千米。从甲城往乙城开出一列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3小时后,从乙城往甲城开出一列快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将同慢车相遇? 根据题意,判断下列算式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方框里打“√”,错误的打“×”。 □855÷(60+75); □(855-75×3)÷(60+75); □(855-60×3)÷(60+75); □(855-60×3)÷75。 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80KM,货车每小时行65KM. 货车先行45KM后客车才出发,结果两车正好在甲乙两地中点相遇,这时客车行了多少KM?

路程相遇问题应用题

金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行驶了全程的5/11,如果甲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行了5小时。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五分之四,货车行了全程的四分之一后,再行28千米与客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人绕城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现在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出发,乙遇到甲后,再行4小时回到原出发点。求乙绕城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4、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步行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1\4时,乙离B地还有640米,当甲走余下的5\6时,乙走完全程的7\10,求AB两地距离是多少米? 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行完全程需7小时。两车开出3小时后相距1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已两人要走完这条路,甲要走30分,已要走20分,走3分后,甲发现有东西没拿,拿东西耽误3分,甲再走几分钟跟乙相遇? 7、甲,乙两辆汽车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6千米,乙每小时走48千米,若甲车比乙车早出发2小时,则乙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追上甲车? 8、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从a地出发至1千米时,发现有物品以往在a地,便立即返回,去了物品又立即从a地向b地行进,这样甲、乙两人恰好在a,b 两地的终点处相遇,又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0.5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9、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00千米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小时行40千米,两列火车行驶几小时后,相遇有相距100千米? 10、甲每小时行驶9千米,乙每小时行驶7千米。两者在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向背而行,几小时后相距150千米?

1我们的民族小学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的过程中,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 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识字。

小学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

1.A、B两车分别以每小时75千米与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 A车比B车多行驶了60千米,求两地的距离。(列方程解) 2.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从相距4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轿车休息了0.5小时,结果客车 2.5小时时与轿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3.哥哥和弟弟从家出发到少年宫去,哥哥的速度是80米/分,弟弟的速度是60米/分,弟弟先出发5分钟后,哥哥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弟弟? 4.小丁丁和小巧分别从相距4800米的公园和游泳池出发,相向而行,小巧先走了400米之后,小丁丁再出发。如果小巧平均每分钟走100米,小丁丁平均每分钟走120米,那么小丁丁经过几分钟后能和小巧相遇? 5.一辆客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追赶先出发的货车。已知货车的速度为60千米,客车用3小时追上货车,货车先出发几个小时? 6.小亚和小巧分别从相距 6.4千米的电影院和公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0分钟后两人相遇。已知小巧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小亚步行的3倍,求小巧和小亚的速度。

7.两辆卡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第一辆卡车每小时行30千米,第二辆卡车比第一辆卡车迟开 两小时,结果两辆卡车同时到达乙城,已知两城的距离是180千米,求第二辆卡车的速度? 8.姐弟两人同时从相距240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姐姐每分钟行65米,弟弟每分钟行55米。一只小狗同时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在姐弟两人之间不停奔跑。这只小狗在姐弟两 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共行了多少米? 9.A、B两地相距297.5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车因靠 站停了0.5小时,结果乙车 2.5小时后与甲车在途中相遇。已知乙车平均每小时行67千米,那么甲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小军回家离家门300米时,妹妹和小狗一起向他奔来。小军和妹妹的速度都是50米一分钟,而小狗的速度是200米一分钟,小狗遇到小军后以同样的速度不停往返于小军和妹妹之 间,当小军与妹妹相距只有10米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1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的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3次相遇点与第4次相遇点恰好为10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教学策略: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比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āng;有些字的笔画较多,比如,“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中可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能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

相遇问题应用题

相遇问题 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 在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并且已经了解到:上述三个量之间存在这样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因此,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主要来研究行程问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问题——反向运动问题,也即在同一道路上的两个运动物体作方向相反的运动的问题.它又包括相遇问题和相背问题.所谓相遇问题,指的就是上述两个物体以不同的点作为起点作相向运动的问题;所谓相背问题,指的就是这两个运动物体以同一点作为起点作背向运动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具体看几个例子. 例1 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二人几小时后相遇? 分析出发时甲、乙二人相距3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都缩短6+4=10(千米),即两人的速度的和(简称速度和),所以30千米里有几个10千米就是几小时相遇. 解:30÷(6+4) =30÷10 =3(小时) 答:3小时后两人相遇. 例1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在相遇问题中有这样一个基本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和×时间. 例2 一列货车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平均每小时比货车快15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迟发2小时,中午12时两车同时经过途中某站,然后仍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货车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15千米,所以,客车速度为每小时(45+15)千米;中午12点两车相遇时,货车已行了(12—6)小时,而客车已行(12—6-2)小时,这样就可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最后,再来求当客车行完全程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的距离. 解: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1我们的民族小学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的自豪感与赞美之情,一个“情”字贯串全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这所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声,来看热闹,可见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令人羡慕。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 第二、三自然段赞美了民族小学的学生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游戏的情景。第三自然段在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小动物。 课文最后一段用“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点题,直接抒发了自豪之情。写铜钟和凤尾竹的影子,使人联想到钟声悠悠不绝和影子绵绵萦绕,自然就会对民族小学产生一种难忘和怀念的情感。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感、赞美之情。 【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培养初步体会句子含义的能力。 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通过这一组乃至后面一两组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1.预习课文,在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戴、舞”笔画较多,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在整体感知时,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能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三要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抓住民族小学的特点。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即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在重点感悟课文时,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可问: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学生找出这样的语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本文的重点内容,即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这更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但都是好朋友,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紧密地团结在五星红旗下。学校的美丽和团结既是作者所要赞美的内容,也是引起作者自豪的原因之一。需要强调的是课文里所描写的“美”和“团结”都带有民族特色,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加以引导。 第三自然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定要认真感悟。课文在写了学生活动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的小动物。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小动物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小动物呢?一是这些小动物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二是突出了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最新小学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

1.小学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 2.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从相距4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轿车休息了0.5小时,结果客车2.5小时时与轿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3.哥哥和弟弟从家出发到少年宫去,哥哥的速度是80米/分,弟弟的速度是60米/分,弟弟先出发5分钟后,哥哥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弟弟? 4.小丁丁和小巧分别从相距4800米的公园和游泳池出发,相向而行,小巧先走了400米之后,小丁丁再出发.如果小巧平均每分钟走100米,小丁丁平均每分钟走120米,那么小丁丁经过几分钟后能和小巧相遇? 5.一辆客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追赶先出发的货车.已知货车的速度为60千米,客车用3小时追上货车,货车先出发几个小时? 6.小亚和小巧分别从相距6.4千米的电影院和公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0分钟后两人相遇.已知小巧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小亚步行的3倍,求小巧和小亚的速度.

7.两辆卡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第一辆卡车每小时行30千米,第二辆卡车比第一辆卡车迟开两小时,结果两辆卡车同时到达乙城,已知两城的距离是180千米,求第二辆卡车的速度? 8.姐弟两人同时从相距240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姐姐每分钟行65米,弟弟每分钟行55米.一只小狗同时以每分钟100米的速度在姐弟两人之间不停奔跑.这只小狗在姐弟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共行了多少米? 9.A、B两地相距297.5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车因靠站停了0.5小时,结果乙车2.5小时后与甲车在途中相遇.已知乙车平均每小时行67千米,那么甲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小军回家离家门300米时,妹妹和小狗一起向他奔来.小军和妹妹的速度都是50米一分钟,而小狗的速度是200米一分钟,小狗遇到小军后以同样的速度不停往返于小军和妹妹之间,当小军与妹妹相距只有10米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1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在AB之间不断的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并且甲乙两车第3次相遇点与第4次相遇点恰好为100千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应用题专项练习30题

相遇问题应用题专项练习30题 5.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还相距2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8、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相遇时哪辆车行的路程多?多多少? 9、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相遇。乙车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10、电视机厂要装配2500台电视机,两个组同时装配,10天完成,一个组每天装配52台,另一个组每天装配多少台?

11、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两个码头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甲船每小时航行22千米,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甲船比乙船每小时多航行多少千米? 12、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436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对开,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甲车开出2小时后,乙车才出发,再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13、一列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慢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驶60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走10千米。求甲、乙两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14、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2.5小时后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5、两个工程队共同开凿一条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甲队每天开凿4米,乙队每天开凿3.5米,21天完工,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16、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1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23 7千米的两地相向开出,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17、两地间的铁路长250千米。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18、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19、两城之间的公路长256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1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二

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二 改进意见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 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课前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 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 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 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 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 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 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 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完整)小学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docx

1.A 、 B 两车分别以每小时 75 千米与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 A 车比 B 车多行驶了 60 千米,求两地的距离。(列方程解) 2.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从相距400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轿车休息了0.5 小时,结果客车 2.5 小时时与轿车相遇,客车每小时行80 千米,轿车的速度是多少? 80 米 /分,弟弟的速度是60 米/分,弟弟3.哥哥和弟弟从家出发到少年宫去,哥哥的速度是 先出发 5 分钟后,哥哥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弟弟? 4.小丁丁和小巧分别从相距4800 米的公园和游泳池出发,相向而行,小巧先走了400 米之后,小丁丁再出发。如果小巧平均每分钟走100 米,小丁丁平均每分钟走120 米,那么小丁丁经过几分钟后能和小巧相遇? 5.一辆客车以每小时80 千米的速度追赶先出发的货车。已知货车的速度为60 千米,客车用3小时追上货车,货车先出发几个小时? 6.小亚和小巧分别从相距 6.4 千米的电影院和公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0分钟后两人相遇。已知小巧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小亚步行的 3 倍,求小巧和小亚的速度。 7.两辆卡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第一辆卡车每小时行30 千米,第二辆卡车比第一辆卡车迟开 两小时,结果两辆卡车同时到达乙城,已知两城的距离是180 千米,求第二辆卡车的速度? 8.姐弟两人同时从相距2400 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姐姐每分钟行65 米,弟弟每分钟行55 米。一只小狗同时以每分钟100 米的速度在姐弟两人之间不停奔跑。这只小狗在姐弟两 人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共行了多少米? 9.A 、 B 两地相距297.5 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车因靠 站停了 0.5 小时,结果乙车 2.5 小时后与甲车在途中相遇。已知乙车平均每小时行67 千米,那么甲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坝傣昌昂跤 2、趣味识字(换一换识字):坪——坝 3、易读错字:“昌”(平翘舌易错)。“傣”(声调易错) 4.应会写字: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 (1)写正确:易写错字:戴、傣、舞 指导要点:写傣字要注意“泰”下面不要写成“天”。 (2)写美观: ①指导书写的字:戴、蝴、蝶、雀、舞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5.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坪坝傣族阿昌族德昂族,摔交穿戴招引蝴蝶孔雀舞铜铃粗壮凤尾竹 (二)重点读背内容:第三自然段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日积月累 鲜艳的民族服装绚丽多彩 欢唱的小鸟敬爱的老师 飘扬的国旗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 2.了解词意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法 (二)重点问题: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呢? (三)仿写句子(或造句)训练:排比句 “有……有……有……还有……” 三、情感体验: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并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同步练习 D卷 姓名:班级:成绩: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共9题;共65分) 1. (6分)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_ 的服装的铜钟 的枝干的粉墙 _ 的小鸟的老师 2. (12分)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条条鲜艳的的影子有趣的 一块块敬爱的的学生一个个_ __________ 的小鸟 _________ 的老师_________ 的国旗_________ 的粉墙 3. (8分)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4. (12分)照样子,组字组词 欠一欢(欢呼)同一 ___________ —吹(吹气)一__________ 胡一 __________ 、 __________ 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5分)拼读写词语。 f e ng p ng b a h u di e chu a n d ai k o ng qu w e i zh u 6.(3分)查字典。 411G 曰 舞是结构的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7. (8分)选字填空。 带代戴 价领爱丝平评坪 _________ 论__________ 等草__________ 批— 8. (6分)看拼音,写词语 p i ng b a t o ng zh o n g k o ng qu e h u di e w ei ba zh ao y in 9. (5分)照样子,填动词。 (跳)孔雀舞 _________ 招呼 _________ 红领巾 _________ 热闹 _________ 课文__________ 游戏 阅读理解(共1题;共9分) 10. (9分)我是阅读小能手。 上课的铃声召唤着我们走进课堂。这清脆的铃声,像一首欢快的乐曲,每天都在我们耳边奏响。铃声督促我们认真学习,铃声督促我们遵守纪律。这清脆的铃声,像沙沙作响的春雨一样, 要催开千树花蕾,像淙淙流淌的清泉一样,要滋润万棵幼苗。 (1)积累象声词。(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