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讲课教案

最新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讲课教案
最新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讲课教案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教材第47~51页(例1、例2和练习八)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52~55页(例3、例4和练习九)

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56~58页

单元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例1的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练,将典型错误在黑板上列出来进行点评。注意点。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1、伙伴门诊:例1减法部分。

伙伴预诊: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伙伴问诊: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

伙伴纠正: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伙伴交流:全班展示。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小伙伴。

伙伴复诊:做错的同学订正,伙伴二次批改。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完成练习八的1~3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我想知道你们小组共用了多少元,小组的同学合作一下,把结果告诉我。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小数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的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4~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提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被减数小数部分末尾看作0的方法。

教学准备:例2的挂图

教学过程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0.83-0.5 9.2-6 2+2.8

3.4-3 17.6+3.9 3.6+2.4 0.45+2.85 0.73-0.2 14+3.9

1.6-0.4 4.5+0.5 0.82-0.42

1、教学例2

伙伴门诊:例2竖式计算的尝试计算。

伙伴预诊:独立尝试,教师巡视。

伙伴问诊: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摆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小伙伴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不同在哪里?

伙伴纠正: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伙伴交流:全班展示。逐个点评,明确相同数位对齐。表扬做得较好的小伙伴。

伙伴复诊: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做错的同学订正,伙伴二次批改。

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3、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本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和你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练习八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伙伴门诊:第8题。

伙伴预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伙伴问诊:交换批改,重点说说对方错在哪里。

伙伴纠正:指出错误原因。

伙伴交流:指名小伙伴扮演,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小伙伴。

伙伴复诊:做错的同学订正,伙伴二次批改。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例3、“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建构。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a-b-c=a-(b+c)

教学过程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伙伴门诊: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伙伴预诊:独立尝试,教师巡视,指名扮演。

伙伴问诊:把你的计算方法和你的小伙伴交换分享。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

伙伴纠正: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伙伴交流:全班展示。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伙伴复诊:做错的同学订正,伙伴二次批改。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2、总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运算率?

指名说一说,教师板演。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九第6~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会运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2、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能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达到升华学生数学情感之目的。

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会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

教学过程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5、巩固练习

伙伴门诊:“练一练”第1、2题。

伙伴预诊: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伙伴问诊:同桌的两个小伙伴交换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查。

伙伴纠正:发现错误及时告之。

伙伴交流:全班展示。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小伙伴。

伙伴复诊:做错的同学订正,伙伴二次批改。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1002

使用计算器机进行较复杂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回顾与整理”及“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回顾与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2、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3、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1、完成第1题:

2、完成第2题: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第3题:

伙伴门诊: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伙伴预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伙伴问诊:同桌的两个小伙伴互相使用计算器复查。

伙伴纠正: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告之。

伙伴交流:全班展示。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小伙伴。

伙伴复诊:做错的同学订正,伙伴二次批改。

4、完成第4题:

5、完成第5题: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6、完成第6题: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练习与应用”第5、6题、58页“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发思”。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与巩固中,让学生熟练计算小数加、减法,灵活选择算法使计算简便,提高计算熟练。

2、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想一想,填一填。 1、4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可以写成( )元,也可以写成小数是( )元。一本成语词典的标价为4.08元,改写为元、角、分为( )。 2、7分写成小数是( )元,6厘米用分米作单位写成小数是( )分米,用米作单位,写成小数是( )米。1米8分米写成小数是( )米。 3、在○里填上“>”、“<”或“=”。 0.06米○0.6米 3分米○0.3米 9厘米○0.9米 1米○0.99米 3.51米○3.15米 3.2元○3.02元 4、0.5里面有( )个101 ,0.9里面有( )个0.1。 5、比6.2少0.9的数是( ),比 6.2多2.9的数是( )。 二、对号入座。 1、小华身高130厘米,写成小数是( )。 A 、0.13米 B 、1.30米 C 、1.03米 2、用 3、 4、5和小数点一共能组成( )个小数。 A 、3 B 、6 C 、9 D 、12 3、在3.1和3.2之间( )。 A 、有9个小数 B 、有无数个小数 C 、没有小数 4、一包口香糖标价5元4角改为小数表示是( )。 A 、5.40元 B 、5.04元 C 、54.04元 5、35是一个( )。 A 、分数 B 、小数 C 、整数 6、1.2米和( )一样长。 A 、1米2分米 B 、1米2厘米 C 、12厘米 7、把一个数减少2.3以后是0.8,这个数是( )。

A、3.1 B、1.5 C、10.3 三、直接写出得数。 3.5+ 4.2= 6+0.5= 2.7-0.4= 1-0.3= 0.8+0.7= 4.5-3= 7.8-1.1= 3.4-1.5= 3米+0.5米= 0.7米+0.3米= 0.6元+1.5元= 四、算一算。 1.2-0.3 1.4+0.8 6.2+3.8 8.4+1.9 6.8+3.4 五、读或写出下列小数。 1、一个洋娃娃8.05元。读作:_______________。 2、雪娟家离学校和平广场大约有0.8千米。读作:______________。 3、高林在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中,跳远成绩为一点五二米。写作:___________。 4、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朱启南在10米气枪决赛中创造了七百零二点五环的世界纪录。写作:_______________。 六、我会应用。 1、学校举行跳高比赛,小华跳了1.05米,小明跳了1.12米,小兵跳了1.21米,小春跳了1.1米。请把他们的成绩按名次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2、在2、5、0、1这几个数字中,任意选择两个与小数点一起按要求组成小数。(1)小于1的小数(至少写两个) (2)大于1的小数(至少写三个)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71、72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的算理,即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三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生: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 生:测量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生:超市和商店里。

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的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题:小数加减法)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说明其中道理。 二、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 (1)课件呈现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在书店里,小女孩想买2本书,小男孩想买1本词典。 师:一起来看这两本书的价格,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课件呈现提出的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1)6.45+4.29 (2)6.45-4.29 师:这两个算式分别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1)

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95、96页例3、例4。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文具店购物情境,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有比较直接的帮助。“做一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后面学习复杂小数加减法的基础。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年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设计理念:自主建构,互动生成,以学定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小数的认识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出示复习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带有橡皮的铅笔1.2元,小刀不带橡皮的铅笔0.6元,小刀0.4元,卷笔刀0.8元,橡皮0.5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4-3小数加减法练习教案

§4-3小数加、减法练习(教案) 主备人:徐继健主备研讨人:宗和杰、巫海燕审核人:许娟 个案修改人: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P50—51练习八第7-12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结果;能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条件提出加、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小数加、减法计算技能训练,形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能进一步掌握一些简单加、减法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培养认真计算、有错就改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 1. 口算(练习八第7题) 0.83 – 0.5 = 9.2 – 6 = 2 + 2.8 = 3.4 - 3.1 = 0.73 – 0.23 = 3.6 + 2.4 = 2. 列竖式计算(练习八第8题) 0.45 + 2.85 17.6 + 3.9 6.1 – 5.78 14 – 3.9 3.口答:(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二、课堂助学 1.出示练习八第9题。 (1)先指导看懂图意,师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2)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a.孙宁跳过了多少米? b.王晓芳跳的高度比李明低多少米?

2.练习八第10题 下面是一个病人某日0~24时的体温记录。 先指导看懂表格,师再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在小组中说说以下的三个问题。 (1)这一天,他的最高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2)从12时到16时,他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 (3)这一天开始与结束时,他的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三、同步练习 练习八第11题 (1)热水瓶比铁锅贵多少元?保温杯比水壶便宜多少元? 利用减法解决问题时,如何正确的列式?(用较大的数减较小的数) (2)买一个保温杯和一口铁锅,一共需要多少元?妈妈付了40元,应找回多少元? 第二问:可以连续用减法,也可以先相加,再减去它们的和。 (3)再提一个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注重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的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就在我们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四、巩固练习(一) 1. 计算。 3.15 + 0.96 16.81 + 0.9 5.5 – 3.7 13 – 2.61 2.练习八第12题。 一台拖拉机上午耕地3.96公顷,下午比上午多耕地0.98公顷。这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 五、巩固练习(二) 1.直接写出得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 教案

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页例2、“做一做”及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小数加减法法则,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提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2.计算下面各题: 8.102+15.28 8.52-5.75 1.25+16.7 【新课讲授】 1.出示例2: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讨论,列出问题。(1)一共花了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3)《神奇的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贵多少钱?提问: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呢? (1)6.45+8.3=14.75(元) (2)(3)8.3-6.45=1.85(元)

2.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3元5角+7元8角7分= 8千克-4千克50克= 提问:这些题目和以前做的小数加减法有哪些不同?你打算怎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因为:3元5角= 3.50元7元8角7分=7.87元 所以:3元5角+7元8角7分=3.50元+7.87元=11.37元 学生独立完成:8千克-4千克50克=提问: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你打算怎么做? 小结:注意先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的小数,单位统一了,再按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课堂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4元5角8分+10元3角= 1吨500千克-800千克= 1米6厘米+65厘米= 5米4分米-176厘米= 2.班里要用100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足球排球冠军牌蓝天牌三风乐动2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3.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本第95、96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 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②那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那一位不够建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6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 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 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

新苏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卷含答案(共3套)

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卷(一)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10分) 1.下面各式中,结果大于1的是() A.0.486+0.497 B.38.61÷39 C.3.567-2.456 D.0.98×0.98 2.一根绳子长2米,第一次用去0.6米,第二次用去0.9米,这根绳子短了( )米。 A.0.5 B.0.6 C.0.9 D.1.5 3.用计算器计算20.30+0.80,开机后最少按( )下,计算器屏幕上就能显示正确的结果。 A.8 B.9 C.10 D.11 4.已知a+5.2=b+3.4,那么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a>b B.a=b C.a”“<”或“=”。 3.5-0.8 2.65 6.56+0.5 5.3-0.6 5.3+0.6 4.2+2 4.4 77.3-3 3.7-2.5 3.7-1.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互动探究学习、迁移知识训练的方式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倡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碱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揭示学习内容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 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②那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那一位不够建要向前一位退“1”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6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0.8+0.6=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精品教案 (40)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8+6= 28+5= 37-5= 12-6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习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和一个减法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4)(教师选择例3)提问:该怎么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情况。

(5)集体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6)集体讨论:0.6+0.8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教师板书:计算) (7)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一道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8)学生试笔算0.6+0.8 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教师并示范。 元角分 0 . 6 + 0 . 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9)反馈练习:列出2.8+2.1 6.4+0.9的竖式(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10)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例4: (1)教师选择例4 (2)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4)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元角分 1 . 2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从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简单的数学推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数,学会了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有关小数的知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教师结合例题图说明:王阿姨的早点摊每天供应四种早点。 提问:你能说说每种早点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吗? (2)小数加法计算。 ①如果想买1个馒头和1碗豆浆,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板书:0.5+0.7) ②0.5+0.7得多少呢?怎样算? (5角加7角是1元2角,0.5+0.7=1.2元) ③0.5+0.7用竖式怎样计算呢? 师边说明边板书:0.5元是5角,0.7元是7角,5角加7角是1元2角,是1.2元。 ④师结合板书提问:在计算中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⑤谁能说说0.5+0.7用竖式怎样算? (3)小数减法运算。

①求买1碗面条比买1碗馄饨多付多少元,怎样列式? (板书2.4-1.8) ②2.4-1.8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③师结合板书提问: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得数是0.6而不是6? ④谁能说说2.4-1.8用竖式怎样算? 2.教学“试一试”。 (1)任意选两种食品,先求它们的价格的和,再求它们的价格差。 (2)小组内交流,说说你求的是哪两种食品的价格和价格差,你是怎么算的? (3)集体交流。 3.小结: 刚才我们计算了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你能说说是怎样算的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提问:计算这些小数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想想做做3。 (1)学生读题,说说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求什么? (2)教师用玻璃杯和小棒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竹竿全长 4.6米,露出水面部分长1.2米”的意思。 (3)学生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的解题过程。 3.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问和第(2)问,集体交流。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整理,教师选择几个问题供学生解答。 4.想想做做5。 (1)学生看题,指名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找出得数比1大的算式,集体交流。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文案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南青坨小学鲁长江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71、72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计算的算理, 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 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的算理,即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 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数学王国中蕴藏着无数的奥秘,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今天我们要探索的内容是:小数加减法。你们准备好了吗? (板题:小数加减法)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奥秘。 2、出示新华书店图片,让学生算一算老师买的两本书一共多少钱?

使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算理迁移 小组合作,探究小数加法。 1、课件呈现主题图(介绍图中的人物、地点)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在书店里,小女孩想买2本书,小男孩想买1本词典。 师:一起来看这两本书的价格,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试着写在你的作业纸上) 生:(1)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课件呈现提出的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1)6.45+4.29 (2)6.45-4.29 师:这两个算式分别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探究算法 先看算式6.45+4.29,先估算一下,这两本书大约一共有多少钱?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花的钱数呢?生:我想用列竖式的方法。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看来大家都选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设计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莼湖镇中心小学王凯端 教材分析: 一、最进发展区 1、小数的初步认识 2、整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明白“对齐小数点,就是对齐相同的数位。” 2、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并 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1、价格标签 2、记号笔 3、学生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熟悉谈话 1、相互介绍、熟悉。 2、介绍小朋友熟悉的商店,交流购物的经历。 二、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导入情景,点拨小数与元、角的联系 小熊盼盼开了一家文具超市,里面的文具很多,这是一支钢笔的价格标签,价格是6元9角。(出示卡片:墨水) 你能用小数表示它的价格吗?(生说,师用小数标注价格) 点拨:小数点前面的6表示6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上的9表示9角。

2、巩固小数与元、角的对应联系 这是一瓶墨水,它的价格是2元3角,你能用小数表示它的价格吗? (生说,师用小数标注价格) 你能解释一下2.3吗? (2.3元中,小数点前的2表示2元;小数点后的3表示3角。) 三、选购商品,引出加法,探究算理 1、引出加法问题 如果我买一支钢笔和一瓶墨水,一共应付多少钱? 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生答,师随机板书) (预设板书 6元9角+2元3角= 69+23= 6.9+2.3= ) 2、探究算理 让我们用竖式分别计算它们的结果好吗?(生练习,并指生板算) 角 元 角 6元9角 69 6.9 + 2元3角 + 23 + 2.3 9元2角 92 9.2 请板算的同学介绍计算的过程(预设) A :(先角与角相加, 9+3写2进1;再是元与元相加,6+2+1等于9;最后在计算结果处写上元和角) 师:是的,相同单位的元、角,相加时要对齐,从最低位的角算起,满十进一。 B :(6元9角就是69角,2元3角就是23角,加起来是92角,就是9元2角) 师:你能把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牢牢掌握的整数加法,这一想法很好。那么你能说说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加减法例一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加减法例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例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

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数加减法(例1)》名师教学课件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

7.8+1.6=4.7-2.8= 11.7+2=8.6-5.3= 1.2+0.8=7.5- 2.5= (2)列竖式计算 3685+279=3685-279= 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

人教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赛课一等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推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文具店,售货员出现在学生面前) 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文具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文具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文具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文具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文具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文具?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材及学情分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的第四单元刚学习 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 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 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 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教材以表格、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使 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这部分 知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 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用类比迁移的方 法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自主探究 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沟通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突破方法: 通过理解小数的意义,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在计算中,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法和学法: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跳水比赛吗?跳水项目,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强项,请看大屏。(课件出示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和李婷跳水的视屏)中国队又赢了,这样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祖国的胜利吧。 在体育赛场上,不仅有激烈、好看的比赛,还蕴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同学们,你们想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吗? 2、(课件出示跳水决赛统计图)依次出示中国队第一、二轮的得分,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 3、引出课题:同学们看一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列出的算式都是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小数加、减法的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提纲,明确自学任务。

新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 学设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一般的小数加减计算》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王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 预设: 学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 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 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 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 复习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减法个性化教案 教案正文: 一、知识点讲解: 1.小数加法和减法 学习内容:小数加法和减法 学习目标: 1、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难点: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0.83-0.5 9.2-6 2+2.8 2、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3、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7.6,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4、把4.074、4.740、4.047、4.407、4.704从大到小排列: ( )>( )>( )>( )> ( ) 5、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左边第一位是()位,这两个数位上计数单位的进率是()。千分位是小数点()边第()位。 三、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对齐,都要从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要点上并对齐。 2、小数加法运算进率及简便计算 学习内容:小数加法运算进率及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 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学习重点难点: 知识的迁移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结合律:)()(c b a c b a ++=++ 这里的字母a 、b 、c 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 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7.8+3.2 8.52-8.07 3.86+0.34 0.63 +1.05 3.63 + 0.87 8.33 — 2.73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27+3.9+0.73+16.1 1 2.7-( 3.7+0.84) 36.54-1.76- 4.5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加减法(1)教案与教学反思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东山小学李媚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能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能合理的运用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指导】 1.注重课堂导入,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化、故事化。 为了使“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故事化,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故事情节,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图片等形式导入课题,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枯燥的学习面孔,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 2.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引导学生探究。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计算方法等,通过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是“小数点对齐”的区别,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的末尾有零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零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4课时 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1课时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1课时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第4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1、“做一做”及第7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情景导入】 放映小丽和小林到书店买书的情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并书。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96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 (1)1.28元表示元角分,0.03元表示元角分。 (2)1.25米表示米分米厘米,0.30米表示米分米厘米。 2、算一算。 112+16 25+18 138-25 35-12 说一说:(1)整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出示主题图。(课件出示)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 3、教学例3 1支钢笔和1支圆株笔,一共多少钱? (1)钢笔多少钱?圆株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4)出示 一枝毛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1.2-0.8=0.4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5、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98页的练习。学生认真分析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2-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