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生成、演变规律初探 (1)

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生成、演变规律初探 (1)
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生成、演变规律初探 (1)

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生成、演变规律初探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催生了新的舆情承载模式,在很多时候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网络舆情变化必然要遵循某些客观规律,而掌握这些发展规律,对于现阶段正确引导网络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xx论坛上的一些具体事例,从网络舆情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以及成因背景等角度入手,对网络舆情演变发展规律作了一些探究。

一、网络舆情演变的几个阶段

1、刺激反应阶段。舆情的产生,往往源于外部事件的刺激,而网络舆情的产生则体现为民众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对外界的刺激性因子作出反应,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热点事件、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反映当前社会道德困惑的焦点问题都有可能扮演着外界刺激因子的角色,相关热点事件一经发生或是经由媒体、网站论坛报道渲染,就有可能引发网民关注。

2、关注热议阶段。在网络热点雏形形成后,随着网民对事件的持续关注和情绪、意见的不断释放,大量与此相关联的信息得到补充和整合,从而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形成更深、更广的影响力。根据受关注程度的高低,这种“热况”有的持续时间较短,有的则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好几种不同的观点,随着讨论的深入和事件真相的披露,最后会形成一种或几种占主导性的意

见。到此为止,网络舆情才正式形成。

3、涨落沉寂阶段。事物的发展规律总会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网络舆情涨落、盛衰是客观刺激和主观心理活动作用下的结果。某一网络事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度关注后,一般都会逐渐消退。当然有些影响较大的网络热点问题可能会在外界新的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波、第三波热潮。但从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兴趣的转移以及利益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舆情空间就会由最初的不断扩展变为逐渐回缩,直至最后沉寂消失。

二、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

1、单一事件造成同类事件井喷,网络舆情具有杠杆效应。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其蔓延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深,大有“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地球”之势。一方面,由于所反映问题的普遍性,某一事件一经网络披露,网民们很容易表现出某种共鸣,将身边的或所听闻的同类事件发布到网上。以xx论坛为例,论坛网友对环境问题关注度颇高。从9月、10份发帖情况来看,xx论坛“关注xx”版块发表涉及环境问题的帖子211条,其中,提到废塑料问题的有69条。对9月7日至13日一周内18:00时段的“关注xx”首页帖子(普通主题)进行统计,在首页的30条主题中,涉及环境问题的分别是3条、4条、2条、3条、1条、3条、4条,每天首页上都会有环境类帖子出现,在各类帖子中居首。

另一方面,在网络交流中,由于缺乏形体语言的暗示,撇开事实不谈,人们很容易因为在网上发现很多与自己的见解有这样或那样共

通之处的帖子而获得某种想像出来的“群体认同感”,呈现出个人诉求公共化,单一问题普遍化的特点。这一特点一旦被一些负载着目的和使命的利益群体所利用,就会通过在各个论坛网页间转帖,使个体事件演变放大为公共事件。

2、新媒体反作用于传统媒体,网络舆情具有“倒扇”效应。以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呼应的路径是:传统媒体报道——网络媒体转载一一网友留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一一影响政府决策。其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上是一个扇形辐射放大过程。而从近阶段网络舆情的发展情况看,网络媒体的主导作用不断得以强化,大大简化了网络舆情形成的诸多环节。

以xx论坛上某医院婴儿死亡事件为例:2011年11月6日,shiweisong123先后在“关注xx”、“法律咨询”、“小灵热线”版块发表了《医院草菅人命,婴儿胎死腹中!》的帖子,迅速引起论坛网友关注,其中在“关注xx”版块,该帖子在10日内,迅速得到了1282条回复。在网络上造成一定影响后,11月11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小强热线》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再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其舆论的形成、传递和演变规律是网络舆情快速形成后以倒扇形的态势通过传统媒体进行再次聚焦。

3、不同问题简单贴取同一标签,网络舆情具有情绪煽动效应。对于某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众多网友在网上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固然体现了网上舆论多元化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某些

与事实不符、与真相相悖的言论具有负面的煽动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上,网民们普遍对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等在行政机关以及公共部门工作的人群存在敌意。当网上出现此类人群与其他普通民众发生摩擦、纠纷的事件时,网民们在还没有弄情楚情况的前提下,往往就将前者置于对立面、责任方,盲目发出一些情绪化言论。而这种心理也往往被网上某些利益群体所利用。如在xx论坛上,一用户名为“拆迁受害者”的发帖者发布了一则反映某街道非法拆迁的帖子,起初,网民纷纷对该街道的不法行为口诛笔伐,但随着事件的深入发展,才弄清原来发帖者因家庭矛盾导致在对拆迁款的分配上无法与家人达成共识,才转而在网上攻击政府,试图得到额外的经济补偿。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同情弱势群体,当弱势人群与强势部门发生冲突时,人们更愿意相信弱者,并在意见、观点的抒发过程中,将个人局限性的认识经验与未经证实的信息相联系,加之缺乏理性、负责任的舆论分析和疏导机制,使得某些情绪化的言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破坏性。

三、网络舆情特点及发展规律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1、民主法治思想的发展,使民众“有话要说”意识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文化水平和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与之相伴的是他们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热情高涨。这些意识使得他们善于和勇于表达自己的个人诉求。就医院胎儿死亡事件来看,其实反映了发帖者强烈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民主和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面对在这一背景下日益增多的“反对声音”,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坦然面对。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人们有着千差万别的看法,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清醒与困惑等等相互交织,使得民众表达意见的诉求变得丰富而具体。

2、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为民众提供多种“发声”平台。网络作为一种自由的信息平台,铲平了时空、技术的壁垒,而飞速发展网络传播技术也彻底改变了传统信息的传播方式。网络技术的便捷性、网络使用群体的广泛性和网络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使人们更愿意将网络作为舆情传播渠道。例如,在医院婴儿死亡事件中,网民将《小强热线》的采访视频挂到了论坛上;在反映环境问题的帖子上,网友往往配有图片,这些图片也往往更能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将手机视频、数码相机等便捷工具与微博、博客、播客等网络媒体相结合,实时向外发布最新情况,使得事件的发展、演变的每一个环节都经由网络主导、网民操作而不断向外蔓延扩散。

网络这种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有关部门在网络舆情引导方式的选择上,“堵”往往不如“疏”。既然无法封死所有的网络宣泄渠道,那么不如主动应对,向外披露真实准确的信息,把握主动权。前阶段我市实行的xx论坛政府发言人制度就是主动应对媒体,实践网络“为我所用”的意识和技巧的一次成功尝试。在强拆帖中,正是由于当事街道网络发言人主动“亮剑”进行辟谣,才使网民了解了事

实真相,成功扭转了舆论倾向。

3、网络舆情参与主体的匿名性,催发了民众“有话敢说”。在网络世界中,网民的身份具有匿名性特征,这也是网络舆论主体较之传统舆论主体最为明显的特征。在这层虚拟外衣的保护下,大家发表意见有更大的自由度,几乎不必顾忌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约束。应该看到,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宽松的表达空间,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也使得公众能够更为主动真实地进行意见表达,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等权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与提升。

但另一方面,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也使得网民住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上过于随意,网络舆论的真实性无法保障,从一些别有用心的虚假信息中滋生出的恶性网络舆论不仅会危及现实社会,也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但尽管如此,有关部门面对网上出现的舆情仍不能掉以轻心。每一个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都应在第一时间对舆论的真假、倾向作出研判。从从长远来看,更要从制度设计、工作体制上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研判和处置。

论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论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孙柏转贴自: 湖南社会学网点击数:239更新时间:2009-6-17文章录入: admin] 越来越多的人正处在网络文化的新时代当中,而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也随着网络的扩展在一个新的时空里延伸。网络作为语言的一个载体,具有虚拟性、自主性、开放性、包容性、多样性等不同于传统语言载体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发展是当代语言生活中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现象。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相对于我们的真实世界和生活语言,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上用以交流的信息载体,由于其形成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带有与网络相适应的鲜明特征。 1、口语化 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虽然是书面的,但其实质更接近口语。网民们在网络中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就像是在现实生活中"打电话",它带有口语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语气词的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中语气词的使用随处可见,网民们在一句话的开头或结尾都常会使用语气词,有的时候还是两个语气词叠用。如: "哇噻,终于找到你了!","噢,我就说呢。"语气词的使用在日常口语中也很常见,但网络语言中语气词的使用与之相比似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网上交流少了面对面交流的那一份约束,网络语言常显得更加夸张,就语气词而言,不仅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而且还常常在后面跟上类似于"~~~"的符号,用以加强语气。

(2)方言词的大量使用。在网络语言中方言占据了流行的一角,并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网民的亲睐。由于方言在语音、语调和词汇上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字典里很少有标记这一类词汇的文字(有的方言甚至根本没有相应的文字书写形式)。因此,为了达到方言的音响效果,网民们常常利用谐音这一手段造出许多字的"新"用法。如: "麻烦介绍一下撒"(语气词,四川方言),"偶觉得还可以"("我"的意思,港台方言)。网络语言中的方言现象不仅能让操同一方言的使用者倍感亲切,有时还能利用其特殊的语音、语调造成幽默,新奇或是讽刺的效果,如下文中的例子采用谐音,就将方言普通话的腔调模仿的惟妙惟肖,例一: "亲爱滴,偶来了咯~~~",生动地表现了"小情人"间那种"粘乎乎"感觉。 (3)省音现象。网络语言中的省音现象与英语中的连读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英语中的连读只是将两个字的发音连在一起,并不因此减少一个因素。而网络语言中的这种省音现象不仅将两个字的发音连在了一起,还省去了一些因素对音节进行合并。在日常的口头交际中,由于语速过快人们有时会将两个字的音连起来发,听上去像一个字,用书面语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话,通常会还其本来面目,可是在网络语言中,这种现象却被网民们"临摹"下来了,如: "你不要老是酱紫嘛。"--"酱紫"是"这样子"的意思。 2、创造性 与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词汇的严谨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运用者的自由,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语出惊人,令人瞠目,最大限度地反映了人们在语言上的创造力。网民们可以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取得一定范围的认同,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为网民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网民展示个性的文字又丰富了网络语言的空间。网络语言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其独特的语言体式和风格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词语、数字、字母、图形、音韵和中外语言的内涵延展、脱义和综合转换运用上,表现在句式的简短、倒装、创新和省略上。 (1)完全创新。例如: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一: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

国内舆情监测系统综合实力排行版及部分简介

国内舆情监测系统综合实力排行版及简介 一、软件综合实力排行榜:(来源网络) 1.乐思舆情监测系统 界面美观:9分 采集范围:10分 监测范围:10分 语意分析:10分 预警通知:短信、邮件 预警分析报告:根据设定时间自动生成 使用难易:非常简单 价格:由行业而定 2.军犬舆情监测 系统界面美观:9分 采集范围:10分 监测范围:10分 语意分析:9分 预警通知:可预警通知 分析报告:有 使用难易:简单 价格:根据行业而定 3.雅歌时代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界面美观:9分 采集范围:10分 监测范围:10分 语意分析:9分 预警通知:可预警 分析报告:有 使用难易:较难需要一定计算机基础 价格:根据行业而定 4.谷尼舆情监测系统 界面美观:8分 采集范围:10分 监测范围:10分 语意分析:9分 预警通知:可预警 分析报告: 使用难易:较难厂家提供培训 价格:根据行业而定

二、软件介绍 1.乐思软件舆情监测系统 深圳乐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乐思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526353739.html,])是国内权威的互联网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及互联网技术研发机构,公司依托互联网信息智能抓取技术和搜索引擎相关技术,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产品是国内权威的舆论情报信息监控平台。为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舆情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及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准确掌握产品和市场情况,监控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了解网民口碑,为企业市场、行销决策提供支持支撑服务,帮助政府部门快速发现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快速应对,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形象。 乐思软件舆情监控系统是将搜索引擎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在企业舆论情报服务的一次创新。系统利用独有爬虫技术,能根据用户预定的监控关键词在15分钟以内发现15万个重点媒体、论坛、博客等网站里的舆情信息,并对危机信息及时报警。系统利用中文分词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垃圾过滤、去重、相似性聚类、情感分析、提取摘要、自动聚类、自动发现热点等处理,配合专业分析师生成详细的舆情分析报告。 2.中国舆情网PALAS帕拉斯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中国舆情网是由复旦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共同主办的国内最大的专业化舆情研究与舆情监测数据平台,它涵盖日常舆情监测、舆情专题、地方舆情、舆情研究频道、舆情报告免费下载、舆情搜索等多个栏目。其首推的中国地方舆情排行榜,是国内唯一按照地方来进行的专业舆情排行榜,在业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 同时它提供覆盖全网的舆情监测分析服务:包括1、实时舆情监控系统PALAS 帕拉斯。它主要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业,包括政府宣传部门、政府信息中心、网络舆情监督部门、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以及上市公司、集团企业、信息咨询公司等,并为它们提供量身定制的网络舆情监控、重点事件追踪以及舆情数据分析。 2、舆情分析报告。它涵盖日报、周报、预警简报、随日报发送、事件专报、随周报送及专题研究报告五种。中国舆情网运用帕拉斯PALAS舆情监控系统对平面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管理学院2011级行政管2班姓名艾尼瓦尔·吾斯曼学号20112555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开放、互动、自由的环境,公众可以随时在这个公开的环境中表达意见和看法。而公民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和看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近几年以来政府部门和社会看重对网络舆论和网络舆论监督管理,同时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管理。作者通过收集整理大量的文献,就现在网络所拥有的表象分析,对于舆论所表达的概念,还有出现的问题及其必要性展开梳理,期望能为网络舆论的治理提供全面的总结资料。 关键字:网络舆论、网络论舆监管、文献综述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or the public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offers an open, interactive, free environment, the public can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at any time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While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opinions in the network also had a negative impact of some of the inevitabl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ocial harmony, so in recent ye 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opinion manag ement network, while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 authors col lected a lot of literature, the concept of a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necessity, status, and its im pact on the conduct of the system comb, hoping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inform 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目录 国内网络舆论文献研究综述 (1)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3)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3)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3) (三)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4) (四)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必要性 (4) (五)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内涵 (4) (六)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5) 二、国内外网络舆论监督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一)国外网络舆论监督管理的研究现状 (6) (二)国外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监督和管理的主要特点有 (7) (三)国内网络舆情监管的研究现状 (8) 三、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一)应对网络舆情的态度被动,行动速度迟缓 (9) (二)网络舆情监管部门执行网络法规刚性不强 (9) 四、网络舆情有效监管的路径选择 (10) (一)政府信息公开 (10) (二)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10) (三)完善对网络舆情预防和处理 (11) (四)完善网络立法 (11) (五)提高全民的综合素养 (12) 参考文献 (12)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监管的概念界定 (一)网络舆论的概念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际交流越来越普遍和频繁,网民创造使用者张扬他们个性和魅力的网络流行语,其主要分为四类:数字类、字母类、文字类、符号类。新奇求异性、不稳定性和交际省力原则是它们的主要特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网民群体的更新,新的网络流行语又将产生和被使用。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起源类型特征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人类传播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播时代。那些年轻而时尚的网民们思维灵活,喜欢新事物,冲上创新,不断创造出一些充满怪异情趣、生动活泼的新词,这些词在网络聊天中被网民们约定俗成后广泛流传,我们称其为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相关的专业术语,如信息技术、浏览器等;二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吧、网民等;三是网民在网络上所用的常用词语,如神马等。狭义的网络语言就仅指第三类。①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网络语言也仅是针对狭义的网络用语(网络流行语)而言。 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扩展,是那些在日常应用着的语汇库中不存在的,首先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词语,或者是在日常应用词汇库中旧有的,但是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词。网络流行语有着很强的时效性,具有一定的风向标的作用。 一.产生群体 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超过台式电脑网民数3.8亿。 中国网民中40岁以上人群比重逐渐上升,截至2012年6月底,该群体比重为17.7%,比2011年底上升1.5个百分点。中国网民增长空间逐步向中年和老年人群转移,但主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拥有IPv6地址数量为12499块/32,相比上年底增速达到33.0%,排名迅速上升,仅次于美国、巴西。② 网民中青壮年比例较高,从用户职业上来看,学生所占比例最高,他们活跃在网络上,其年龄、学历和职业结构使其具备了其他社会群体不同的文化特征:年轻、有知识、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反叛精神。他们在网络上显示了其特有的智慧和才情。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类 (一)数字部分,抽象的数字经过想象力的组合排列产生新的诙谐活泼充满情趣的意义,大多数是运用汉字外文的谐音,或者通过特别的数字组合表达某种意义。(二)字母部分,通过字母组合利用汉语拼音首字母或者英文单词的字母大写或读音的谐音来表达某种含义。 (三)文字部分,它们是由汉字构成的新词或原有的词汇附加了新的意义。(四)符号部分,陈原《社会语言学》:“表示现代社会生活的某些特殊情景,不能或不满足使用语言(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来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③ 数字类、字母类、符号类范围相对文字类范围比较小,三者举例如下:9494=就是就是596=我走了(数字谐音) BS=鄙视GGMM=哥哥妹妹(汉字首字母缩写) :-D=笑O(∩_∩)O哈哈~=哈哈(通过组合符号、字母等形成新的表情)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丁 也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 466001) 【摘 要】自互联网进入中国后,国内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网络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拓展和创新。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文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献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形成与传播、收集与研判、监控与引导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预警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网络舆情;传播;研判;引导;预警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开始成为舆情汇集的新通道、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现实社会舆情问题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舆情也渐渐走上社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了解国内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根据对“中国期刊网”的检索结果,试选取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展示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供理论界参考借鉴,并以此推动网络舆情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刘毅(2006)认为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徐晓日(2007)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纪红、马小洁(2007)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 一些研究者从新闻传播学维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周如俊、王天琪(2005)认为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会矛盾、个人意见的扩展以及偶发事件的激发等诱因。张勇锋(2008)通过对《旅游新报》事件网络舆情信息在“量”和“质”上的梳理与分析,指出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曹劲松(2010)指出,依据时间轴线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刘毅(2007)认为,电子邮件和新闻组、即时通讯工具、BBS、博客和维客四类网络言论传播渠道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基本途径。曾润喜、徐 晓林(2010)以新浪网新闻《村官疑因考试领先公安局长之子被设套成逃犯》为研究样本,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后发现,网络舆情受到新闻刊发时间的影响,与信息获取便捷度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网络舆情事件涉及地区的影响,与互联网普及率正相关;网络舆情受到使用媒介类型的影响,互联网网民是主体,手机网民逐步增加;网络舆情的网民态度受到情绪的影响,容易指向党政机关和整个社会,呈现一边倒趋势。 三、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 网络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就网络舆情进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学术界就此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李雯静、许鑫、陈正权(2009)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从指标设计、分类、构建等方面,在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分析、预警的工作流程中,按照主题将信息分门别类,统计、计算出若干指标值,对舆情进行横向、纵向的监测和评估,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舆情工作者对舆情突发事件进行研判及态势预测。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2010)根据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研究的需求,将中文分词技术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提出基于ICTCLAS分词技术的网络舆情热点信息的自动发现方法,并通过1个突发事件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该方法读入新闻文本并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从词频表中去除停用词,合并多单位关键词得到突发事件热点信息关键词列表,对网络信息及时进行检索,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柳虹、徐金华(2011)提出了一个包括舆情信息采集、信息预处理、特征提取、VSM生成、热点发现算法和评价指标等几个部分的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模型,并通过实验比较了两种算法:K-means方法和SVM方法,实验结果表明SVM对于网络舆情热点发现方面具有比较好的优势。 刘毅(2006)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内容分析法在网络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上,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描述网络中传播的舆情信息;(2)推论网络舆情信息传播主体的意图以及态度和情绪的倾向性;(3)描述和推论网络舆情信息的产生和变化趋势。黄晓斌、赵超(2009)研究了文本数据挖掘法在网络舆情分析中的作用。文本挖掘的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文本分类、文本聚类、关联分析、文本总结、趋势预测等。文本挖掘技术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网络舆情进行描述;(2)对网络— 0 6—

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生成、演变规律初探 (1)

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生成、演变规律初探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催生了新的舆情承载模式,在很多时候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作为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现象,网络舆情变化必然要遵循某些客观规律,而掌握这些发展规律,对于现阶段正确引导网络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xx论坛上的一些具体事例,从网络舆情的不同发展阶段、特点以及成因背景等角度入手,对网络舆情演变发展规律作了一些探究。 一、网络舆情演变的几个阶段 1、刺激反应阶段。舆情的产生,往往源于外部事件的刺激,而网络舆情的产生则体现为民众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对外界的刺激性因子作出反应,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关系国家民族利益的热点事件、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反映当前社会道德困惑的焦点问题都有可能扮演着外界刺激因子的角色,相关热点事件一经发生或是经由媒体、网站论坛报道渲染,就有可能引发网民关注。 2、关注热议阶段。在网络热点雏形形成后,随着网民对事件的持续关注和情绪、意见的不断释放,大量与此相关联的信息得到补充和整合,从而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形成更深、更广的影响力。根据受关注程度的高低,这种“热况”有的持续时间较短,有的则要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好几种不同的观点,随着讨论的深入和事件真相的披露,最后会形成一种或几种占主导性的意

见。到此为止,网络舆情才正式形成。 3、涨落沉寂阶段。事物的发展规律总会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网络舆情涨落、盛衰是客观刺激和主观心理活动作用下的结果。某一网络事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度关注后,一般都会逐渐消退。当然有些影响较大的网络热点问题可能会在外界新的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第二波、第三波热潮。但从总体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兴趣的转移以及利益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舆情空间就会由最初的不断扩展变为逐渐回缩,直至最后沉寂消失。 二、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 1、单一事件造成同类事件井喷,网络舆情具有杠杆效应。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其蔓延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深,大有“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地球”之势。一方面,由于所反映问题的普遍性,某一事件一经网络披露,网民们很容易表现出某种共鸣,将身边的或所听闻的同类事件发布到网上。以xx论坛为例,论坛网友对环境问题关注度颇高。从9月、10份发帖情况来看,xx论坛“关注xx”版块发表涉及环境问题的帖子211条,其中,提到废塑料问题的有69条。对9月7日至13日一周内18:00时段的“关注xx”首页帖子(普通主题)进行统计,在首页的30条主题中,涉及环境问题的分别是3条、4条、2条、3条、1条、3条、4条,每天首页上都会有环境类帖子出现,在各类帖子中居首。 另一方面,在网络交流中,由于缺乏形体语言的暗示,撇开事实不谈,人们很容易因为在网上发现很多与自己的见解有这样或那样共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民众中得到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迅速增加到今天的5.13亿左右。由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影响力的增加,我国公民和网民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关于网络治理的相关问题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府网络治理的发展现状分析。从文献中,我们发现网络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如在谢金林的《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 理念、策略与行动》、《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郑曙村和张勇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刘良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姚引良.刘波和汪应洛的《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等

文章中都详细阐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方法及策略,体现出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重视。但在网络治理如火如荼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写不足与缺陷。根据近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看,2009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有15件,负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93%;2010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负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说明当前网络热点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把握社情民意的实时镜像,辅助政府决策参考,同时管理好网络平台,建立政民沟通的公信通道,构建网络和谐舆情,是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第二,对网络舆情治理主要问题的解决路径的研究。针对政府网络治理存在的问题,关于如何使政府构建网络和谐舆情的探讨越来越多,如张勤和梁馨予的《政府应对网络空间的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孙柏瑛和李卓青的《政策网络治理: 公共治理的新途径》、黄颖和陈水生的《网络治理视野下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以上海浦东市民中心为例》、李小梅和李尚敏的《论“网络治理”模式下中国政府角色的新定位》等文章中均有体现。 第三,基于我国的发展情况,我国学者给出来如下的政府治理模式: 政府层面上: (一)、理念上的转变。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首先政府要以战略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汉语言文学发展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汉语言文学发展 摘要:经过上千年的传承以及发展,现如今汉语言已经成为一种完善且成熟的语言体系。因此,在汉语言基础上演变并发展而出的汉语言文学广博精深且精妙绝伦。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根基,汉语言文学在网络语言的侵袭之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危机。为了能够适应当下较快的生活节奏,汉语言文学的改革与转型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在网络语言侵袭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并对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影响;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科研领域也不断取得一些突破,但在文字的应用上,则依然还处于基础功能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文字不单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同时也给汉语言文学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是,当下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也使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致使其面临着一些难题和挑战。所以,对新时期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及意义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急需引起思考和重视。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分析 对网民来说,网络用语具有一定的魅力,且随着其自身以及相关衍生文化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1]不管对于哪一门语言

来说,要想被人们长久地传承并应用下来,就必须经过自身不断发展与创新。对文字本身来说,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能够对汉语言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语言能够形象、生动地将人们内心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并使汉语言文学得到长效的发展。由于青年人接触网络的机会较多,且对新鲜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因此,网络语言在青年群体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且会对青年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外来词汇或者合成词被收录在牛津词典中,进而使词典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网络语言即是人们在进行网络交流时,运用符号、简写以及外来词汇等方式赋予传统词汇新内涵,并创造出的一些新词汇。网络词汇的创造有很多种类和形式,且应用起来也十分多变且灵活。其不受传统语言规则的限制,不仅将一些外语的语法巧妙地融入其中,同时也体现出了对汉语言的改革与创新。网络语言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运用语言沟通时的形式以及情感,更突破了传统语法规律的限制,在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定乐趣的同时,也使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网络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会说“神马都木有,神马都是浮云”,其中的“神马”就是“什么”的谐音,“木有”就是“没有”的谐音;在网络论坛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拍砖”抑或“拍板砖”这样的词语,其指的就是批评意见;“造砖”则通常是指精心认真的写作;“灌水”则是指随意地写,无实质内容且言之无物、过长;“见光死”则通常是对网恋的一种比喻,即一见面就完蛋了。近年来,“囧”这个字在网络中比较流行,且“囧”字不单单只被广泛地应用在网络之中,同时其在生活中也得到了应用。

目前国内十大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比

目前国内十大舆情监测系统公司排行 舆情监控系统通过对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比较集中的网站信息,如:网页、论坛、BBS等,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下载最新的消息和意见。下载后完成对数据格式的转换及元数据的标引。对下载本地的信息,进行初步的过滤和预处理。对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实施监控,前提是必须通过人际交互建立舆情监控的知识库,用来指导智能分析的过程。对热点问题的智能分析,首先基于传统基于向量空间的特征分析技术上,对抓取的内容做分类、聚类和摘要分析,对信息完成初步的再组织。然后在监控知识库的指导下进行基于舆情的语义分析,使管理者看到的民情民意更有效,更符合现实。最后将监控的结果,分别推送到不同的职能部门,供制定对策使用。 No1.阳光安吉舆情监测系统:北京阳光安吉(Sunshine Angel)是一家专注于网络信息采集、数据挖掘、搜索引擎核心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软件应用开发的互联网技术企业;阳光安吉云监测平台是公司代表核心产品之一。北京阳光安吉舆情监测公司主要业务:舆情监控、舆情监测、媒体监测、品牌监测、竞品监测,提供专业的舆情监测、舆情分析和舆情报告。公司成立于2008年,先后获取了国家高新企业技术认证、国家双软认证等资质;公司一直致力于舆情监测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互联网信息的监测与咨询服务。是唯一一家较早全面以软件、SAAS、报告为一体的舆情监测公司。 No2.本果舆情监测软件:本果舆情监测软件适用于公安、检察、司法、宣传等政府部门应用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并针对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网络舆情监测服务。北京本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本果”)是全球中文信息监测领域的领衔企业,始终致力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研发、信息采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创新。

网络舆情综述

浅析网络舆情综述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与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正式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的时代。作为拥有4亿网民听众的网络舆论正式踏上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的地位,而从2012年底至2013年2月初这一小段时间内各类网络舆情的井喷式爆发与其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更是证明了网络舆论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舆情对于地方税务局来说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认清其发挥影响力的实质与应对方式。本文旨在立足于专家人士对舆情最新解读与理论,分析探讨面对网络舆情时各部门占据主动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舆情的优势寻找拓展纳税服务新途径。 一、网络舆情综述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网络舆情的出现与发展 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到我国以来,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全新媒体形式。这种建立在数字技术与网络通讯基础之上的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电视、博客、播客、微博、网上论坛、手机移动信息平台、对话链、虚拟社区、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等。而形式的广泛性与内容的丰富性则为其吸引来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庞大人群受众。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

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与此同时,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以手机终端为主的微博用户及地区论坛应用方面出现较快增长,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 网络舆情,是“由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1],换言之,网络舆情就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传播形式公开表达的具有针对新的意见、态度和情绪的总和。而当这种讨论趋向于统一时就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正面或者负面的社会力量,并有效影响着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方向从而改变社会现实现象。总是,在网络传播成为社会信息的重要传播方式的背景,一旦社会出现突发敏感事件,公众舆论会迅速集聚在网上,网络舆情事件也就随之形成。 2013年3月有人微博发表题为“孙志刚十年祭”的文案,在重新提起2003年广州孙志刚案的同时更是对网络舆情发展十年过程的总结。从2002年的4580万至2012年底的5.64亿,最近十年来网民规模迅速扩大是推动网络舆情发展的主体因素。随着互联网进入以博客、RSS、P2P、社交网(SNS)、即时通信(IM)等为主导的Web2.0 阶段,网民可以就任何关键字设立专门的论坛,任何对此事件或话题感兴趣的网民都可以到论坛发表言论和图片,互联网技术“为网络舆论兴盛准备了技术条件” [2]。随着参与社会事件讨论的人数越来越多,网络舆情开始逐渐受到各

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

《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2-03-07 09:42:23 来源:艾利艾点击数:3317 前言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以下简称IRI),基于网络舆情指数体系和I-Catch全网动态分析系统,以IRI网络舆情100典型网站为样本,整合梳理2011年全年网络热点话题共3655个,深入研究话题倾向、领域分布等规律,从党政部门回应、网络舆情引爆能力、微博舆情等方面,量化呈现2011年网络舆情发展特点,并选出2011年网络舆情影响力十大事件及2011年舆情应对十大优秀案例。 在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方面(首报网络舆情事件),新华社、新京报、京华时报、新浪微博位居前四。据统计,传统媒体仍是最主要的网络舆情事件首报源头。 报告显示,与去年相比,2011年党政部门应对网络危机的速度加快,机制日渐成熟;微博用户数量虽整体呈现增速放缓迹象,但新浪政务微博数量猛增,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开通微博发布厅,开启了网络问政的新形式;网络舆情热点话题中,交通运输、司法执法、企业财领域的热点话题数量最多,成为前三甲。 一、2011年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排行榜 新华社(网)、新京报、京华时报、新浪微博名列前四

2011年,新华社/新华网、新京报、京华时报成为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最为突出的三大媒体。新浪微博首报话题数量在下半年略有下滑,在全年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排行榜中位列第四。另一个进入网络舆情引爆能力前15名的自媒体为天涯论坛。 二、2011年网络舆情影响力十大事件 1、“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1年7月23日晚20时34分,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造成的惨烈伤亡,牵动无数国人的心。铁道部新闻发布会和救援行动,引发广大网民长时间、猛烈质疑,更有网友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高铁、动车建设和铁道部的腐败等原因,要求严惩责任人。国家领导人亲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诚恳向人民群众道歉。经调查,严惩了事故相关责任人,并且把安全运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2岁女童小悦悦(王悦)在广东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倒地,18名路人路过却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婆施以援手。后小悦悦因伤势过重于10月21日辞世。网民强烈谴责肇事者和冷漠路人,宣誓“不做冷漠人”。近年来,社会上频频出现见义勇为被讹诈等失德现象,网民对“道德滑坡”早有热议。小悦悦事件引发舆论大讨论,反映了网民社会良知的集体自省。 3、“郭美美”事件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演变阶段

5724《公共卫生管理》 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被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无分。) 1、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1) (1)社会卫生活动的宏观和微观管理规律(2)卫生行政和卫生事业管理活动(3)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总论和各论 (4)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性质和研究方法 2、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1) (1)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2)福利政策(3)公益事业(4)盈利为目的 3、“WHO”指(1) (1)世界卫生组织(2)世界医疗组织(3)世界经贸组织(4)世界健康组织 4、下列属于“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的有:(1) (1)“两周每千人就诊人数”(2)“两周每千人患病人数”(3)“两周每千人患病日数”(4)“一周因病伤卧床人数” 5、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1) (1)5年(2)4年(3)1年(4)6年 6、ISO——9000是(1) (1)服务业合格的认证体系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2)指国际标准化组织(3)国际质量组织(4)国际卫生标准 7、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的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诞生的法规是:(1) (1)《疾病保险法》(2)《社会保障法案》(3)《医疗服务建议》(4)《健康保险法案》 8、我国卫生事业的宗旨是:(1) (1)为人民健康服务(2)以农村为重点(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 务(4)中西医并重

9、街道卫生院、工厂保健站属于城市三级预防保健服务的(4) (1)第三级机构(2)第二级机构(3)不属于三级预防保健服务机构(4)第一级机构 10、常用的社区卫生指标中“人口出生率”的计算公式是:(4) (1)(年出生活产数÷同年育龄妇女数)×100%(2)(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3)(年出生活产数×年均人口数)×100%(4)(年出生活产数÷年均人口数)×100% 11、我国药品管理法管理的对象是(4) (1)医疗单位(2)医疗行政机构(3)医务工作者(4)药品 12、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表明,我国卫生事业(1) (1)既具有福利性又具有公益性(2)以盈利为目的(3)具有投资回报性(4)是一种福利政策 13、常用的社区卫生指标中“一般生育率”的计算公式是(1) (1)(年出生活产数÷同年育龄妇女数)×100% (2)(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3)(年出生活产数×年均人口数)×100% (4)(年出生活产数÷年均人口数)×100% 14、颁布于1883年的《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它是由(1) (1)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的(2)日本政府颁布的(3)美国政府颁布的(4)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 15、“ISO”是指(1) (1)国际标准化组织(2)国际社会组织(3)国际卫生组 织(4)国际质量体系 16、我国2003年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处理应急事件的方针是(1)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2)信息畅通、反应快捷(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依靠科学、责任明确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演变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演变着名诗人北岛写过世界上最短的一首诗,诗名是《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无论你是否承认,这首诗完全概括了你现在的生活状态,无处不处于一张张硕大的网中。而“网络”这一张无形的大网正以它无法抗拒的力量和速度覆盖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不可避免地处于网络文化的新时代中,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也正随着这种趋势而步入一个新颖另类的时空。在网上,每一个冲浪者的语言行为和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为了更好地运用网络语言,驾驭网络,人们展开了一场场研究和讨论。目前,针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比比皆是,形式各异的论着铺天盖地地向我们涌来。而今天,这种潮流的推动下,笔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对网络语言的特征、演变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索,力求找出答案,为大家的网络生活开拓一片明朗。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那么网络语言又是什么呢它和传统的语言又有什么不同呢 你只要在百度搜索上输入“网络语言”,在你面前出现的词条将不下一百种,比较严谨全面的解释还是不多,下面这条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并在年轻群

体的推动下,神速发展。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前面我们对什么是网络语言稍微做了了解,那么网络语言的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从表象和实质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小组对网络语言做了一番调查和总结,觉得网络语言可以分成下面几大类。 1、数字型:一般利用谐音来达到转化目的。 2、翻译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 3、字母型:造词方法仍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 4、符号型: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 (一)词汇特征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网络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易于输入和谐音的关系,一些数字的组合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网络交际过程中为了加快交流的速度,在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时,一般不进行选择,而是在当前输入法默认的情况下就按了回车键,于是导致了一些有趣的谐音怪词的诞生,在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广泛流传开来。 1)英语谐音:用同音字母代表一个单词或字母组合乃至句子。, 2)汉语谐音 3)数字谐音: 4)“网虫”们随机使用的但已被圈内公认的各种缩略词。这些缩略语的来源主要是公认的缩写词汇,电传、传真英语的缩略符号或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

网络舆情下的中国

网络舆情下的中国 --从社会意识形态下分析我国网络舆情监督的现状与对策 第一章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监督 1.1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点 网络舆情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随着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具有全时性和突发性,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及时、便利、充分的交互性,网络舆情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等特点。 1.2网络舆论监督的概念与特点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导致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也为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技术保障。所谓“网络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事务,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建议,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在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有:论坛(BBS)、新闻跟贴、舆论监督网站和网络民意调查等。 并且,网络舆论监督主要具有监督范围广,监督效率高,具有很强广泛代表性和复杂性,监督丰富而混乱等特点。 第二章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历程与现状 从舆论概念的提出,到传统媒体监督的发展,再到网络媒体的兴起,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艰难曲折的道路。网络舆论监督作为新生的监督形式,在秉承了传统媒体的特点时,又背负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1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 1998年5月,因印尼排华动乱而引起了网上“黄丝带运动"是网络舆论发端的标志性事件,全世界华人通过电子邮件和登录BBS的方式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声援印尼华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后的我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且促使众多类别的论坛群组初具规模。 第二阶段:网络舆论监督的逐步发展。 自2001年开始,随着我国网络新闻事业逐渐走向成熟,网络舆论监督也开 始发展并完善起来。 2001年8月,人民网及其所属的《人民日报》对广西南丹特大矿难的披露,使网络舆论监督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次舆论监督也促进了我国的立法特别是国家安全生产法的立法进程。 第三阶段: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