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39722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程序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与控制程序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

对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符合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要求,以实现环境行为的不断持续改进,使之維持一個比較好的運行狀態。

Purpose

Control the operation and activity of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relevant effectively , make sure that it is conform to the target and index of the environment. To realize

the improving constantly continuously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o that it can keep better running condition.

2范圍

Scope of Application

適用于公司環境管理體系運行過程的控制。

Be Suitable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compan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3職責

Responsibility

3.1企管部負責對運行控制的情况進行監督檢查。

Enterprise management dept is responsible for supervising and inspecting to operating the

status controlled.

3.2生技部負責生産區現場環境的管理;負責資源、能源的規劃管理和廢弃物的分類處置;監測計劃,對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負責編制,年度目標、指標與環境管理方案進行交底,實施環境監測工作,幷做好記錄。

The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manage the production area, the management of energy and resource, handling and resorting the wastage. Besides, it must take charge monitoring the plan and compiling the operators and the managements, and must make out yearly goal , target and environment managing program. Also, it must carry out the monitoring of the environment

and write them down.

3.3分管生産技術的副總經理負責審批環境監測計劃。

The deputy general Manager who manage the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department is responsible for auditing the program of environmental .

3.4其他部門按文件中所規定的相應內容實施。

Other departments work according to the stipulation in the document.

4.工作程序

Working Procedure

4.1公司對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編制相應的控制辦法:

Work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solution for the factors that may effect the environment seriously.

A.對固體廢弃物的控制執行《固體廢弃物控制辦法》;

For carrying out the controlling of solid waste《The stipulation for solid waste control》;

B.對生産過程產生的工業污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控制執行《污水排放控制辦法》;

For controlling industrial sewage from and living sewage should carries out《The control method of sewage discharge》;

C對采購、貯存、使用的化工原料産品的控制執行《化工産品控制辦法》;

For controlling purchased ,restored ,and

used chemical raw material should carries out 《The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chemical product》;

D對能源和資料的利用執行《能源和資源控制辦法》;

For implement the utilizing of the energy and the resource should carries out the 《Measure for controlling energy and resource》.

E.對生産過程産生的粉塵及烟塵執行《粉塵和烟塵控制辦法》;

For producing the dust and smog during manufacturing should carries out 《Dust and smog controlling measure》;

F.對公司內部産生的噪音執行《噪音管理規

定》;

For implement the noise produced in the company should carries out 《The regulation of management of the noise》;

G.對重要環境因素所涉及到的相關方,執行《對相關方施加環境影響控制程序》。

The relevant party that involved to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hould carry out 《Controlling the procedure of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to the relevant party》。

4.1.1上述過程的控制辦法均爲隸屬于4.4.6要素的副程序控制。

The controlling methods mentioned above are belong to the control procedure of 4.4.6

4.1.2生技部按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的要求,指導

車間對生産設備進行維護保養,要求各生產設備均能良好運行,不允許出現機械設備帶病工作的情況。

The production and the technical department must instruct the operators to maintain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safety operation. All production equipment must running well without illness .

4.1.3生技部嚴格按照相應技術規程和上述程序內容實施檢查和監控重要環境因素的控制,要在每年初編制監測計劃,幷對具體操作人員做好交底工作。

The production and the technical department must strictly execute the control of inspecting and monitoring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technical regulation and the process

content above. Thy must drawing up the monitoring plan and explain the details to the operators. A監測計劃的編制要求:由專人編制,生技部審核,分管副總經理批准,計劃中要列入控制內容、監測點的位置、控制的指標、監測頻次的要求、標明負責人、操作人、監測時間等。

Requirement for drawing up monitoring plan: the plan must be drawing up by a special man and certify by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department, confirmed by deputy general manager. The plan must include the controlling content、monitoring place、index of controlling、request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monitoring of controlling the content、mark with principal 、operator and the monitoring

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满足制造使用的要求,并保持有效的过程能力。 2. 适用范围 2.1.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 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的控制; 2.2.本程序适用于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 3. 职责 3.1.公司管理层负责组织经营计划的正确制定和执行过程的跟踪。 3.2.各部门负责提供经营计划的相关数据,并执行与自身范围相关的经营计划要求 4. 定义(略) 基础设施:指生产设备、模具和工装夹具、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包括服务软件的体系。 运行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或使用场所 5. 作业内容 5.1 设施的管理 5.1.1.设施的选购、验收; a)当需购置设备或附件时,由采购课负责采购,必要时,生产部协助采购。 b)设备购置进厂,生产部负责依据设备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收合格准予 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退换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 c)厂房设施购置进厂,由采购课负责依据设施使用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 收合格准予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设施应包括:工作 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 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d) 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 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 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文控中心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 具等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e) 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f) 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并在《公司主要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g) 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 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ISO14001-2015

*****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修订记录

1.目的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预防水体、大气、噪音、土壤污染的规定,以保护公司及所在区域的环境。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水体、大气、噪音、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3. 定义 无 4. 职责 4.1行政部负责对厂区内所辖水体、大气、噪音土壤进行管理,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监测。 4.3技术部工程负责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5.内容 5.1废水的管理 5.1.1本公司的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水,由园区统一收集处理。 5.2废气的管理 5.2.1管理对象 焊锡产生的少量烟气 5.2.2大气污染的控制 a.禁止使用含铅焊锡; b.在测定、巡视和检查中发现异常时,迅速查明原因并做好改善处理; c.尽量避免公司内可能出现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的活动,对法规规定申报的设施和有害物质 的使用要调查预测、事前评价,需要时采取预防污染对策。 5.2.4超标或相关方抱怨处置 若测定结果超过环境法规有关规定或相关方抱怨时,行政部应迅速查明其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3噪音的管理

5.3.1管理对象 空压机、生产机器、抽风马达、空调系统产生的噪音; 5.3.2厂区噪音的控制 a.在生产活动中使用空调、抽风机、生产机器等设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音; b.中午和夜间禁止在工厂内高声喧哗和使用高音喇叭; c.对可能成为噪音污染发生源的设备、设施、工程等,严格规划操作规程及保养制度,责 任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d.尽量避免公司可能出现噪音超标的活动,对法律规定申报的设施要调查预测,事前评价, 需要时采取措施预防污染对策。 5.3.3噪音的测定 a.管理者代表负责委托具备资格的环境监测机构噪音进行测定,并获得监测报告。 b.测定范围:厂界噪音的分贝数。 标准:最新国家/地方法律法规 c.测定的周期;1次/年,如增加产生噪音的新设备时,则将增加一定的频次。 d. 管理者代表将测定的结果与相关法律法规对照,判定结果并报告给最高管理者。 5.3.4超标或相关方抱怨处置 若测定结果超过环境法规有关规定或相关方抱怨时,行政部迅速查明其原因,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并根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 5.3.5应急措施 生产机器、抽风马达、空调系统等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责任部门维修5.3.6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与噪声污染有关的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参见《生产设备和测量仪器控制程序》。 5.4土壤污染管理 5.4.1管理对象

外协件的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编写

1.0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外协加工产品质量控制的程序。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外协加工零件、产品的质量控制。 3.0职责: 3.1研发部负责外协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和保障。 3.2采购部负责按生产计划进行配料并及时反映用料情况,客户信息计划并跟踪计划的执行情况。 3.3生产部负责加工的全过程的产品有效进行,同时督促、反馈生产计划实施情况,对外协承制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认定,外协件加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特殊问题的处理;外协件的验收、并对外协件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负责等外协项目过程处理。 4.0程序 4.1过程控制 4.1.1计划的来源 外协加工单位在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所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原材料牌号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加工件要严格检验。对特殊工种和典型工艺我所责任工程师与质检人员需进行现场监督 4.1.2计划的制定和传递 外协承制单位在关键件、重要件加工前,拟制加工方案,由质管办会同设计、工艺等有关人员对加工方案进行评审后方能生产。 外协承制单位在关键件、重要件加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填写"关键件、重要件加工记录卡",并经我所质检人员认可,交本所质管办存档。 外协承制单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设计文件更改和器材代用,必须有更改文件并经我所设计人员和课题组负责人签字认可。如有重大改动须经工程指挥部总工艺师批准

外协承制单位在加工过程出现不合格品,其责任由外协承制单位负责,不合格品的管理按QA/PF-DC文件规定执行。 4.2生产计划的落实 4.2.1生产计划的实施过程 4.2.1.1生产部根据计划采购部所发出的相应的生产计划通知单安排排班计划、人员组织、物流安排、场地安排、检查安排等,并制定《生产日报表》反映生产进度。 4.2.1.2物资部依据生产部开出的《领料单》配料和发料,生产部开出的《领料 单》必须以计划采购部的相应的生产计划通知单和《制令单》为依据。 4.2.1.3品质部按照产品标准、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品质检验和品质验收,对不合格产品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反馈给相关部门,方便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4.2.1.4产品经品质部检验合格后,由生产部负责办理入库手续,填写《缴库单》, 物资部负责产品数量验收、入库,并反馈计划采购部。 4.2.2生产计划的跟进与反馈 4.2.2.1计划采购部开出相应的生产计划通知单和《制令单》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发放至各相关部门,并由计划采购部存档。 4.2.2.2生产领料时如有欠料状况,物资部必须将相应欠料情况以第一时间反馈给计划采购部;如物料不能按时供应,计划采购部需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或安排,修改后的生产计划通知单按照原制定程序进行确认和分发、落实。修改后的生产计划通知单与原生产计划通知单以版本号进行区别。 4.2.2.3生产部各车间根据计划安排生产,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填写《生产日报表》,反馈至计划采购部;对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提出,由计划采购部和相关人员对问题统一协调,确保生产计划的如期完成。 4.2.2.4如生产计划无法如期完成,生产部通过《工作联络单》,至少在计划出货前一周将信息反馈给计划采购部,由计划采购部将信息反馈给客户部,由客户部与顾客协商处理。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2、范围 适用于对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控制。 3、权责 4.1、最高管理者负责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提供和管控协调,负责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适当的资源。 4.2、生产技术部负责长期工作环境控制与管理。 4、定义 工作环境:指工作场所洁净度、产品所需的物理环境等。 5、工作流程: 5.1、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1.1、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1.2、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1.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1.4、必要时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1.5、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2、文明生产 5.2.1、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2.2、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量具、测仪存放整洁。 5.3、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4、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5、办公室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6、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 、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各部组按“5S”要求,将所有物品定位,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按区存放,按规划图定位,图物相符,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度。 5.7.2、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6、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5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7、考评结果在厂内公布,并对其归档、保存。 6、相关文件: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 控制程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目录 1 目的 (2) 2 范围 (2) 3 职责 (2) 4 措施和方法 (2) 环境管理运行控制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运行控制 (5) 运行工作组织设计的管理 (8) 5 相关文件 (8) 6 记录 (8)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的管理方针和目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识别与所认定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风险有关的运行,保持在受控条件下进行,能够控制或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能够控制己识别的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项目有关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运行过程的控制。规定运行控制的方式和运行条件。 3 职责 总经理 负责批准重大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工作计划,确保提供运行控制工作计划实施所需要的资源。 管理者代表 负责审定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工作计划。协助总经理确保运行控制所需的资源提供。 总经理办公室、项目执行部、工程总承包项目部 是本程序实施管理的主要责任部门,分别对各自运行控制范围的工作负有组织实施和检查的职能。 4 措施和方法 环境管理运行控制 4.1.1 运行控制的程序化管理 根据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并策划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1)运行控制对象是识别并策划已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的有关运行活动; 2)特别关注对因缺乏程序文件或管理规定,而可能导致偏离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3)无论由供方或顾客提供的由本公司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通常指由供方所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设备设施或劳务等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或管理规定,并将这些适用程序和要求通报给供方和合同方,让他们了解并执行相关程序。 4)环境管理运行控制通常涉及的内容包括:

产品质量控制程序

×××产品质量控制程序 一、目的 通过对质量检验部门基本责权范围的规定,明确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及检验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程序,规范部门管理,严格把好采购、制造过程质量关,确保出厂的每件/台产品都达到合格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①质量检验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管理;②采购进厂的原材料、外购件、配套件、外协件的质量控制;③仓库管理人员在收、发货时质量控制;④定型产品的图纸、明细及工艺的质量控制;⑤产品 在生产加工装配和调试的质量控制;○6产品出厂检验的质量控制;○7安装或指导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产品的设计、结构优化质量考核另行规定。 贴牌产品的质量纳入采购质量控制。 用户退回改用产品及零件质量的检验程序比照本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三、职责 1、检验员在产品检验过程中必须遵守“三按、四知、五不准”原则,“三按”即:按图纸、按工艺和按质量标准;“四会”即:会识图、会分析废品原因、会使用保养工量夹具、会正确评定产品质量;“五不准”

即:不合格的原料不准投入、不合格的毛坯不准加工、不合格的零件不准装配、不合格的产品(成品)不准出厂、不合格的产品(成品)不准计算产值产量。 2、检验员要熟悉产品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技术标准,了解零件加工的工艺流程,重点加强对关键零件的形位公差及部件、组件、整机的装配质量检查,督促加工人员使用工装夹具,全面掌握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岗位中所使用的技术资料。 3、合理维护、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以及专用验具、夹具、试验仪器或装置。预防检验器具在检验过程中发生锈蚀、碰伤、形变等现象。 4、为确保检验人员的正常检验工作,检验员原则上不被抽调到供方进行质量检验,或被安排到厂外处理其它业务。如有特殊情况需抽调检验员到厂外处理其它业务,须经质量部经理批准并做好人员调配工作,此时段出现的质量差错应由接替人员负责。 5、上道工序的零件在工序转移前须经检验员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的车间,同时提供详细的调度单(包括图号、数量等)。下道工序的车间有权退回无检验合格标识和详细调度单的零件,若接收了不合格或没有调度单的零件,则由接收的车间承担不合格零件的质量责任。 6、检查过程中检验员应按规定填写检验记录等质量证明凭据,做好检验标识。各部门负责人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检验员无权对不合格品提出降级意见,均由产生不合格品的车间(部门)提出处置申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767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0目的 对本公司物业管理服务过程及管理过程中与环境影响相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实现。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资源(水、电、纸张和原材料等)的使用和环境污染物(污水、废气、噪声、废弃物)的排放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的控制,以及对相关方的管理。 3.0主要职责 3.1管理处负责对水、电的控制,消防安全管理,设备维修时的环境管理及废弃物管理。 3.2行政部负责对办公用纸的控制。 3.3管理处负责对维修零配件使用控制、危险品的管理、使用控制和小区(大厦)废弃物的收集、搬运,以及物业管理服务现场的其它环境管理事项,并对服务供方施加影响。 3.4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其它职能部门的管理。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 (全图)

流程说明: 1.采购员在新增或变更供应商时,须执行《供应商质量审计管理规程》SMP-HR-0403,《变更控制程序》SMP-HR-0415,只有车间试用合格后才能评为合格供应商; 2.采购员在采购原辅料时,须执行《物料采购管理规程》SMP-HR-0309;各部门、车间、科室申报采购计划均执行本规程,采购员填写《物料采购台帐》; 3.原材料验收执行《物料验收管理规程》SMP-HR-0310,不合格原材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SMP-HR-0418执行(包括特采申请和审批),库管及时更新台帐、货位卡,做到帐卡物一致; 4.原材料只有经过QA开具《原材料放行单》后才能入库。入库前固体桶装液体可卸至待检区,槽车液体必须放行后才能卸车; 5.物料保管参照仓库五距要求及市场部仓库管理相关程序执行; 6.车间领料每批须验看《原材料放行单》,底物和部分主要原料还要有质量部的质检报告单; 7.换产品时,不用的零头(余料)须退库。退库程序参照《车间结退料管理规程》SMP-HR-0212; 8.在库物料检查异常时,须反馈给质量部; 9.生产部应制订制程物料内控标准,化验室对制程物料检验出具报告单,工序间交料须达到内控标准,下工序有权拒接不达标的上工序物料; 10.制程物料检验超标时,车间负责人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写出纠正预防报告交质量部审核; 11.产成品只有取得检验合格报告单后才能申请入库,只有得到生产部、质量管理部放行审批通过后,仓库才能接收;

12.产品出库时,须质量部和公司领导审批通过才能放行; 13.销售应制订运输管理规程; 14.销售应填写销售台账,并跟踪客户使用情况,及时向质量部反馈客诉。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管理程序

环境和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1.目的: 对于本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健康安全危险源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符合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要求,以实现环境行为的不断改进。 2.适用范围 : 适用于本公司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控制。 3.定义: 无 4.职责: 4.1.各部门负责所使用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防止设备操作可能带来的职业伤害或环境污染; 4.2.设计工程部:负责新项目新产品导入时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潜在影响的评价和评审,以及在新产品 试制阶段应考虑如何减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4.3.行政部负责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的统一协调管理,包括废弃物的分类处置设置环境控制点,识别 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行政部结合公司结构布局,组织进行定期消防演习、应急事件处置、个人安全防护培训等,检查各部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执行情况和对服务供方施加影响。 4.4.行政部主导对公司能源资源节约的宣传与检查工作,参与节能减排策划和碳排放活动。 4.5.生产部负责生产车间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健康安全危险源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并负责化学 物品的管理。 4.6.营业营业采购部负责供应商回收的化学品进行相关环保要求进行跟踪,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涉及 重要环境因素和健康安全危险源的服务供方施加影响。 4.7.员工事务代表负责参与劳动关系协调、事故调查、环境改善、员工建议的提出、职业健康安全持续改 进等活动。 5.程序内容 : 5.1.公司在日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对于重要环境因素和健康安全危险源相对应的运行与活动进 行重点控制。 5.1.1.设计工程部在新产品导入过程中应考虑客户的环保/职业健康安全要求、行业要求以及产品试制 过程中关于防止环境污染、危险源、节约资源和能源等有关要求。以保证客户要求、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向长寿命、高效率、安全可靠、多功能、可再生利用、小型轻量化发展。对原材料的使用或生产工艺尽可能引起的污染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进行评审;采用无害化的原器件或零件。 5.1.2.设计工程部在新产品试产过程中应考虑产品生命周期、防止环境污染、危险源、节约资源和能源 等有关问题,新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向长寿命、高效率、安全可靠、多功能、可再生利用、小型轻量化发展。须对原材料的使用或生产工艺可能引起的污染等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进行评审; 提倡采用无害化的工艺技术,并简化制造工艺,提倡使用无毒害的材料并减少其用量。 5.1.3.生产部严格按照相应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并按设备工装管理的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 与保养。 5.1.4.生产部设备组负责SMT波峰焊、回流焊等管道进行维护与保养。 5.1.5.公司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影响的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如进行隔音降噪 技术处理。 5.1. 6.相关部门、生产部负责化学危险品(如环保清洗剂、酒精等)的储存和使用,要防止直接倾倒、 精选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运行控制程序示范文本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运行控制程序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运行控制程序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目的 按照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目标、指标,对 体系的运行进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承建工程项目中对职业健康安全 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手册》中 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工程处负责对运行控制程序的编制、修订。

4.2工程处/分公司负责对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运行控制的监督检查。 4.3职能处室/职能部门对所涉及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职能进行系统管理。 4.4项目经理部负责本项目运行控制的实施进行管理。 5 程序 5.1施工准备阶段控制。 5.1.1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将职业健康安全以及环境污染防护等措施作为主要内容编写进去。针对所承担工程制定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目标。 5.1.2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职业健康安全和项目环境监控体系,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部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目标要求,进行本项目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的总策划。

21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产品生产实现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过程实施管理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使顾客满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认证范围内的产品生产过程控制。 3 职责 3.1 生产部 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程序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负责公司产品生产管理的全面协调工作。负责本程序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负责对公司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负责公司生产车间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生产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工作。负责下达年度生产计划、编制生产统计报表,随时了解和掌握生产进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告和通报有关部门。 3.2 生产车间 负责执行生产过程管理,并结合生产特点,编制生产工艺设计、作业指导书,并组织实施;负责生产过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认真填写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环保的监督、检查、指导。 3.3 研究所、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 研究所提供产品实现所需的技术支持;物流部负责采购生产原材料等;仓储部负责保管原材料、成品等;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并对购进材料,产成品进行检验。 4 工作程序 4.1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见下页) 4.2 生产准备 4.2.1 研究所组织技术部门及有关业务人员根据合同设计文件进行图纸设计,设计绘制出技术图纸,列出合同工程的材料表。为生产组织设计提供依据。

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图 4.2.2材料表交物流部、仓储部、质量部、生产车间各一份,仓储部对材料表进行再确认。所有图纸的发放、传递和保存依照《文件控制程序》进行实施。 4.2.3 对一般工程由生产部总监批准实施;对工期紧、技术含量高、生产难度大、被公司列为重难点工程的合同,报分管副总批准后,根据批准意见组织生产。 4.2.4 生产车间要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编制作业指导书,配备必需的生产规范、生产工艺图纸等技术性文件和管理办法。 4.2.5 按生产设计要求,执行《设备管理办法》,使生产设备始终保持完好状态。生产工具的使用执行《工具管理规定》。执行《模具管理办法》,保证模具的精度,满足生产需要。 4.2.6 物流部依照《采购控制程序》的规定组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采购。 4.2.7 材料检验 4.2.7.1 质量部检验人员应对所有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行进货检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文件

1依据 本程序文件根据ISO9001∶2015中“7.1.4”条款和公司质量手册“7.1.4”节编制。2目的与范围 经对公司环境评价确认,对需采取运行控制的环境因素,策划其相应的过程和活动。规定运行程序和准则,对重要环境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消除或降低环境风险,确保影响环境的产品\过程和活动得到控制,预防环境的污染,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实现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与环境运行有关的活动、过程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的控制。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本程序的建立、实施,并推动体系实施的持续性。 3.2 管理中心负责公司对本程序运行策划; 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管理,包括制定管理措施、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负责对本程序运行测量\检查; 3.3制造中心负责公司环境运行控制,对生产过程重要环境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和业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的管理控制。 4 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的控制 4.1 环境运行控制策划: 4.1.1 运行控制应考虑的因素有: A)EHS方针、目标指标; B)本公司的工艺特点; C)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的结果; D)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需要的控制活动及控制方法;

4.1.2 运行控制的依据和标准 A)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B)适用的环境标准; C)EHS方针、目标指标; D)本公司的环境行为准则; 5.1 过程控制的策划 5.1.1 技术中心负责编制工艺流程,产品标准、产品图样、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做好过程策划。制造中心及相关部门按策划要求做好人员配备、岗位检验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配备设备工装,创造工作环境。 5.2 过程控制的要求 5.2.1 制造部调度根据评审通过的“生产预测单”编制“生产派工单”,明确生产过程所使用的生产工艺。 5.2.2 制造中心的全部作业活动,均应在工艺文件、质量控制文件或质量体系文件中描述清楚,其质量要求,应在设计和工艺文件中作明确而完整的规定。 5.2.3 生产现场使用的所有技术文件、质量体系文件应齐全、正确、完整、清晰、有效,各部门均应按《文件控制程序》对文件要求进行管理。 5.2.4 员工应严格按照标准图样、工艺文件精心作业,制造中心每周组织人员进行工艺纪律检查,并填写《工艺纪律查核表》。 5.2.5 根据工艺文件的规定,需配备符合现场使用要求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但在新设备、大修或改造后的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认可,确保与产品质量要求相一致。 5.2.6 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工装处于完好状态。具体按《基础设施控制程序》、《工装管理规定》执行。 5.2.7 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配备应满足工艺文件所提出的要求,确保其跟产品质量要求相一致。 5.2.8 员工技能需满足工艺规定要求,并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培训后执行。 5.2.9 原辅材料投产前,应经进货检验合格方可投入加工或装配。 5.2.10 进货、过程和最终检验按《产品和服务放行控制程序》执行。 5.2.11 使用的监视、测量设备均应合格,并在周期检定期限内使用。具体按《监视和测

ISO14001-2015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ISO14001:2015) 1目的 为规范工作人员在环境工作中的行为,控制环境因素,顺利实现公司环境目标。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覆盖范围内环境工作的日常运行管理。 3职责 3.1 公司总经理是公司环境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的环境工作负全面责任。3.2 各部门负责人是该部门环境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环境工作负全面责任。 3.3 品质管理部负责环境运行控制程序的管理。 3.4 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环境工作。 4程序 4.1运行准则 a)制定支持本程序有关的制度、办法,并明确必要的要求; b)严格履行本程序和有关规定; c)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和控制要求通报给相关方(包括外包方等)。

4.1.1 废水和雨水的控制: a)办公活动中以及所管区域产生生活废水集中排放至市政污水干管; b)对于办公场所洗手间的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纳入市政管网。 c)禁止向雨水管网倾倒垃圾、化学品(如清洗剂)、油污、污水等,防止 雨水被污染。 4.1.2 废气的控制 a)人事行政部负责组织车辆按要求进行年检,确保尾气达标。 b)人事行政部负责通过加强对车辆使用的管理等措施提高车辆使用和燃 油使用效率,加强对空调的维护保养防止致冷剂的泄漏,从而减少温 室气体的排放量。 4.1.3 噪声的控制: a)各部门在办公活动中应注意不得喧哗吵闹,确保工作场所的安静。 b)区域内经营户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应合理进行背景或广告音乐的播放以 及招揽吆喝。 c)区域内未经批准不得燃放烟花爆炸。 d)物业服务中心负责对物业修缮时的环境管理和控制,应注意噪声的控制, 未经批准不得进行夜间有噪声的施工作业,不得影响周围居民正常作息。 晚上20:00至次日7:00不得施工。 4.1.4 固废的控制:

ISO14001环境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对施工生产和办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重大环境因素,如废弃物、污水、噪声、粉尘和临时工程拆除后的废弃物以及有害物质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管理控制,确保对废弃污染物做到有序管理,减少废弃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生产、办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 3.0职责 3.1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环境运行管理工作。 3.2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环境运行检查工作。 3.3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各项环境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 3.4物资供应部负责对工程材料供方,业务管理部负责对劳务分包方等施加影响。 3.5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行政办公活动、能源、资源、固废处理的控制。 4.0 工作程序 4.1废水控制 废水分为工程废水和生活废水。 4.1.1工程废水的控制 工程废水排放源主要有:降尘产生的废水; 控制措施主要有: 需进行降水的工程,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计算排水量并进行排水设计,布置管道流向市政管网,尽可能有效利用水资源,如用于冲厕所等。 4.1.2生活废水控制 生活废水排放源:

a、食堂用水; b、浴室用水; c、洗涮用水; d、厕所用水。 控制措施主要有: 4.1.2.1食堂刷锅水经隔油池作油水分离后排入管网,浮油用专用容器存放。 4.1.2.2浴室用水经过滤流入管网。 4.1.2.3厕所设化粪池,设自动冲水装置并定期冲刷。 4.2噪声控制 噪声源大致可分为机械作业噪声和人员作业噪声: a、机械作业噪声指用于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作业噪声; b、人员作业噪声指施工过程中人员作业带来的噪声。 4.2.1机械作业噪声控制 4.2.1.1在市区或噪声敏感集中区域尽量避免现场混凝土搅拌。 4.2.1.2合理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的配备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如防噪声设施等。 4.2.1.3高噪声设备尽量在室内操作或至少三面封闭,以尽量降低噪声对周围社区的影响。 4.2.1.4施工机械进场必须先试车,确定润滑良好,各紧固件无松动,无不良噪声后方可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不准带“病”运转。 4.2.1.5设备操作人员应按规定持证上岗,并了解所操作机械对环境造成的噪声影响,并熟悉操作规程。 4.2.2人员作业噪声控制 4.2.2.1项目部在编制环境管理方案时,要制定具体的噪声控制措施,并落实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版房负责拼版。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3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3.4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性负责。 3.5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3.6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3.7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3.8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4.1 生产计划的制定 4.1.1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4.1.2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4.1.3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4.1.4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 4.1.5 《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4.2 试生产 4.2.1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4.2.2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事宜进行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后,生产人员方可单独进行设备操作。 4.2.3 生产人员应熟悉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知道其所涉

环境运行策划和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控制,确保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2 范围 适用于组织环境运行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管理代表负责组织编写有关环境运行控制的相关文件; 3.2 质量部负责环境管理运行控制。负责新、改、扩建项目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的落实和施工,负责与设备有关的相关方环境管理; 3.3 人事行政部负责体系人员管理; 3.4 工厂负责生产过程中环境控制; 3.5 物料部采购负责组织对供方或合作方施加环境影响; 3.6 商务部门负责顾客对产品环保、安全要求影响的控制; 3.7 质量部负责监测设备的管理; 3.8 各职能部门负责各管辖范围内环境运行控制要求的实施。 4 内容及要求 4.1 环境运行的一般要求 4.1.1 管理代表负责组织人资、生产、工程、质量等部门识别环境有关活动,编制有关的制度; 4.1.2 工厂设备部门对设施、设备(含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等)进行控制,制定各类设备安全操作和维修保养规程,保证设施、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a)劳动场所布局要合理,保持清洁、整齐。有毒有害的作业(如喷塑烘烤生产线、焊接作业等),必 须有防护设施。 b)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要做到正确使用,经常维护和定期检修。设备拆卸时, 地面上应铺盖塑料布或纸张,防止滴漏油到地面上。对于漏、滴油现象采用导流槽予以收集。各废弃设备维修中的零部件、废油棉丝和手套应分类收集,及时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应对有关回收物签定有关回收或清运外包协议。 c)可能造成重要环境影响风险的设备,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对机加工序噪声采取佩带耳塞等措施,防 止噪声超标污染和损伤。 d)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 e)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 f)各类特种设备应取得使用许可证。 工程部设备负责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重点管理,以确保能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对铝锭等原材料进行统计管理。具体按与能源原材料消耗有关规定执行; 4.1.3 质量部按《监测资源控制程序》进行控制,保证环境的监测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最新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精品文档 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国内脱硫脱硝) WLG-Ⅱ-36 B/0 版次B/0 分发号 持有人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作废□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2年05月02日发布2012年05月02日实施

目录 1 目的 (1) 2 范围 (1) 3 定义 (1) 4 职责 (1) 5 程序 (1) 5.1 设计过程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 (1) 5.2办公区内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 (2) 5.3施工现场内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 (2) 6 相关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记录 (3)

1 目的 对与公司重大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控制,确保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国内项目及公司内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过程的控制。 3 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定义。 4 职责 4.1运营中心负责组织编制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管理文件及监督检查体系运行情况; 4.2运营中心负责检查各项目部范围内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情况,各项目部负责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情况。 4.3设计中心在工程项目设计中负责考虑工程及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以及工程设计的节能降耗方面的改进; 4.4综合办负责办公区域的废弃物的分类处置,以及水电、办公用品的节约等。 5 程序 5.1 设计过程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 5.1.1设计中考虑降低工程和设备的投入,采用新技术,节约资源与能源;降低原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文件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版房负责拼版。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 性负责。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 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 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 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 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 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 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试生产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

公司质量体系控制程序-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及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版本号: B 修改码: 0 LC/CX-7.1-05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创造一个文明、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基础设施及运行环境的控制与管理。 3术语和定义 3.1基础设施:指生产设备、模具和工装夹具、组织运行所必须的设施,包括服务软件的体系; 3.2运行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或场所; 4 职责 4.1 总经理负责提供基础设施所需的财力及生产、办公用的建筑物和工作场所等。 4.2 工艺部和多方论证小组负责设备及工装的配置计划的提出及生产场所的工艺布置设计。 4.3设备动力部负责生产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验收、定期维护、故障分析和维修、报废、设备档案的管理等工作。 4.4 各车间负责本部门生产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及点检,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5办公室负责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的采购和管理,负责定期对各部门的责任区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并在OA下发检查通报。 4.6各车间、部室负责定期组织对责任区内进行整理、整顿、清扫。 5 程序 5.1 基础设施 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5.1.1 建筑物、工作场所(办公和生产场所)和相应的设施; 5.1.2过程设备(如机器等)、研件和软件以及工具等; 5.1.3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等。 5.2设施及设备策划 5.2.1工艺部和多方论证小组根据项目在策划车间工艺布置时,应综合考虑生产环境及相关要求,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等,使设备、工装、工位器具、物料等按工艺流程有序放置,并进行风险识别。 5.2.2应充分利用场地空间,优化物料的流动和搬运,实现增值利用,包括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产品放行控制程序

产品放行控制程序 1 目的 使产品质量控制的各环节进一步细化,确保出厂产品安全有效。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包括原材料放行、生产过程产品放行、成品检验放行及成品放行。 3 职责与权限 3.1 主管生产销售的副总经理担任总质量受权人; 3.2 原材料检验人担任原材料质量受权人; 3.3 过程控制负责人担任生产过程质量受权人; 3.4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担任产品检验质量受权人; 3.5 总质量受权人担任成品放行质量受权人; 3.6 总质量受权人可决定增设部门二级质量受权人,提名部门主要负责人或另设专人,报公司批准受权后生效; 3.7 总质量受权人可决定不增设部门二级质量受权人,其职责由总质量受权人兼任。 4 产品放行控制程序 4.1 原材料质量放行程序: 4.1.1 采购部门将采购原材料送质检部检验。原材料质量受权人在对原材料实施放行时,应审核下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则不予放行: a)采购过程是否符合《采购控制程序》; b)原材料的供方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在合格供方目录内;

c)原材料的材料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d)原材料是否具有进货检验报告; e)进货检验过程是否满足《进货检验控制程序》及检验操作规程; f)检验设备是否在检定周期内; g)检验人员是否经培训上岗; h)检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以上符合要求后原材料质量受权人在《原材料放行证书》签字放行,采购的原材料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1.2 原材料质量放行流程图 4.2 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放行控制程序: 4.2.1 生产过程质量受权人根据相应的生产工艺文件及管理要求全面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监控的内容包括原材料状态、设备状态、生产环境状态、工艺参数及生产人员的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