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上-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

教科版五年上-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
教科版五年上-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

浓河中心校“三二一”教学法导学案

1我能查找有关淮海战役和陈毅元帅的资料。

2我会依据导学案中的目标要求,重难点提示,确定自我学习目标。

3我能找出学习中自己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明白的问题,在

书中做好标记。

一、自我学习汇报

1、我能和大家共享有关淮海战役和陈毅元帅的资料

2、我能真确流利读文,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品读共赏

夯实基础:

运输超载

2、

貌,用点上的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本质,这就是“点面结合”的方法。

要准确确定好“点”和“面”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 后感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同学们,当你喝完一杯牛奶,提着书包走向校园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上课的时候,当你和爸爸妈妈悠闲地在西湖边散步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但是,看过《淮海战役》以后,我才觉得这种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淮海战役是大决战中的最关键一战,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与刚结束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围绕徐州、宿县、蚌埠这三个中原古战场展开了生死搏杀!一边是有先进的美式装备且占有后勤保障优势的王牌嫡系,一边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孰好孰坏一目了然。我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凭着小米加*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派。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不怕牺牲、英

勇向前的精神更是无时不刻激励着我,其中有好几个镜头让我落泪了,一个是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条河,那是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另一个是一个营长冲锋路上一连牺牲了6个通讯兵,最后自己也牺牲了。 同学们,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此刻就应懂得珍惜这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少先队员,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淮海战役观后感 同学们,当你喝完一杯牛奶,提着书包走向校园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地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上课的时候,当你和爸爸妈妈悠闲地在西湖边散步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但是,看过《淮海战役》以后,我才觉得这种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观淮海战役纪念塔有感

观淮海战役纪念塔有感 早在来徐州上学之前,我就已经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了解到了淮海战役。所以来到徐州之后,我就一直期待去淮海战役纪念馆,去了解更多关于这场战争的故事。 当我一进入纪念塔的大门时,就感觉空气中弥漫着肃穆的气氛,一路上来来往往的游客都安静地观摩着,不似其他景点那般吵闹。当我沿着路一步步向前时,就看到了恢宏壮大的纪念碑,上面的几个金色大字“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纪念碑上的战士依旧保持着冲锋时的动作,我的眼前似乎看到了一群战士拿着枪勇敢无畏地向前冲锋,尽管有战士倒下,但是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不断地向前着。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一共有30000多名,他们的名字就刻在纪念碑旁边的长廊上,为世人所敬仰。在烈士名字的旁边有国家元首及当时的将领题的字,以此来表达对烈士们的纪念和哀悼。我记得很清楚的是邓小平主席题的字:“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省:你们的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对这句话的触动很深,当时参与战争的先烈们哪一个不是希望祖国能够早日解放?哪一个不是希望广大的中国人民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甚至可以用自己的鲜血去换来别人的幸福!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绝对不是仅仅用伟大就能来概括的。我还发现相邻的名字都具有相似性,想必当时家里的兄弟都选择了上战场来使国家早日解放吧!就凭这一点那些烈士就值得被

世人纪念。 如果说纪念塔旁边的走廊上的那些烈士的名字给人的感觉仅仅只是数量上的多少的话,那么在纪念馆里的那一样样当时战争时的物品的话,更是让我震撼。纪念馆里保留着当时报纸上的沈阳解放,东北解放的消息,保留着当时刘伯承等人的战役报告手记,还保留着当时通信用的电报机,电话机等。每一样东西无不反映了当时解放军打仗时艰苦的状况,纪念馆还有一处模拟了毛主席等人在西柏坡开会时的情景,他们5人在研究着桌上的地图,毛主席手握卷烟,眼睛望着远处,似乎在想什么对策,而周恩来总理的眼睛一直盯着地图,似乎在研究些什么。而对面模拟的是当时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开会时的情景,几个将领端正地坐在座位上,他们每个人的前面都放着水杯以及军帽。蒋介石站在桌子边似乎在下着什么命令,气氛非常严肃。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讨论军情的情景和蒋介石在南京总统府开会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战役中国民党更是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军事武器援助,尽管如此共产党还是凭着自己坚定的信仰以及正确的战略指导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尽管战争在持续着,但是战士们在战地过的新年还是非常丰富的,纪念馆中重现了当时他们在战地过新年的场景,展出了当时他们唱戏所用的道具,看着车上的一个个战士脸上露出的喜悦的表情,我想虽然他们自己的亲人并不在自己身边,虽然战争还未取得胜利,但是他们此刻却是幸福的,满足的。 很特别的是纪念馆中还展出了一块包手枪的红布,上面还沾着血

淮海战役纪念馆导游

淮海战役纪念馆导游 序厅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我是讲解志愿者某某某,今天由我为大家义务讲解。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淮海战役纪念馆新馆建成于2007年7月,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1.2万平方米,分为序厅、战前形势、战役实施、战役胜利、人民支前、缅怀先烈六大部分。这里是序厅,这尊雕塑塑造了13个人物,生动展示了淮海战役中我党政军民一往无前决战决胜的精神面貌。 前言 这是前言部分。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解放军60万大军与国民党军80万人马,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辽阔战场上,展开了战略决战。历时66天,歼灭国民党军55万5千余人。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战前形势 一、淮海战役前的形势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集中30万兵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照) 从1946年7月到1948年6月,经过两年作战,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 1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

264万人。解放军由120万发展到280万人,国民党军则由430万人下降到365万,国共双方军事实力发生了很大变化(表)。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按照军委指示,各野战军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照),共歼敌100万人。11月,毛泽东指出: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文)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两个艺术场景。这是以国民党八月会议为背景创作的场景。1948年8月3日至6日,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史称“八月会议”。这是五位核心人物: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国防部长何应钦、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场景) 这是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九月会议为背景创作的场景。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是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场景) 二、人民解放军的战役方针和战役准备 1948年9月24日,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向军委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文) 第二天,军委复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文)。 10月11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把粟裕提出的战役规模扩大了,作战目标也发生了变化,确定战役第一阶段要首歼黄百韬兵团。这是电报手稿。(物) 战役发起前,华东、中原野战军分别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作战计划。(照)解放区翻身农民组成支前大军,随军远征,开赴前线。(照) 三、国民党军备战徐蚌 请看国民党军备战徐蚌的情况。 1948年10月30日,东北败局已定,蒋介石才赶回南京,制定《徐蚌会战计划》。企图将兵力集中徐蚌铁路两侧,击破共军攻势。(文)11月5日,顾祝同来到徐州,传达部署徐蚌会战计划。(照)此时距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只有一天的时间,一场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即将拉开帷幕。请看战役实施部分。 2 Pc view,让您也可以成为专家!

徐州主要景点简介

狮子山楚王陵 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位于其西侧300米远的汉兵马俑则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这座楚王陵凿山为葬,结构奇特、工程浩大,凿石量高达5100立方米。墓中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漆等质地。该墓的发掘被评为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其雄浑博大的汉代特色令后人赞叹不已。 小龟山汉墓 小龟山汉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徐州市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该墓为两座并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汉墓分为南北两个甬道,长度分别为56米。二甬道长度差仅为11.90厘米,二甬道之间的距离19米,共有15个墓室,墓道和墓室总面积达到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 一走进南甬道,一束红色的激光从里面射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保安措施,其实这束激光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长的甬道,精度居然达到了1/16000。南北二条的甬道平行向里开凿,二甬道距中轴线的偏差仅有5毫米,精度达1/10000。二甬道的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会相交。通道地平面内高外低,内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还不知道当时是如何打出精度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南甬道为楚王襄王刘 注墓,北甬道为其夫 人墓,墓均为横穴崖 洞式。墓葬开口处于 龟山西麓,呈喇叭形 状,由两条墓道两条 甬道以及十五间墓室

苏北名山,是徐州市内重要的风景山林,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云龙山长3公里,北头毗连市区,海拔142米,由九节山头组成,蜿蜒如龙,因山上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宋苏东坡在徐为太守时,常登山览胜,醉卧山石。他写并书“放鹤亭记”碑文现存山中。现山上满布松柏,四季常青,山顶建有亭廊,供人休息。山上主要风景有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碑廊;东麓兴化寺内有云龙山石佛,西麓大士岩有石造观音像,云龙书院内有东坡石床,黄茅岗摩崖石刻。 云龙湖 云龙湖原名“簸箕洼”又名“石狗湖”,位于徐州城区西南部,是云龙风景区主要景区,1984年被江苏省政府批准 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它西连韩山,东依云龙山, 南停大山头和猪山,原水 面5.8平方公里,陆地5. 6平方公里,包括新近开 发的小南湖景区(总面积 1.6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 面积0.962平方公里), 云龙湖水面面积已达到 6.76平方公里,陆地面积 6.3平方公里(含小南湖景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摘要六十年前,中共中央决定举行战略决战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而淮海 战役是其中战场规模最大、参战兵力最多、歼敌数量最多、历时最长、具有 决定性意义的一次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留给我们太多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淮海战役人民战争支前英雄主义壮士情怀 引言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伟大战略决战。这次战役,战场规模最为辽阔,双方聚集兵力最多,历时时间最长,争战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远。可以这样说:淮海战役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空前大决战。 一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11月22日结束,主要是歼灭国民党第七兵团,即黄百韬兵团,并出击徐蚌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并成立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总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主要是歼灭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即黄维兵团。第三阶段,从1月6日至10日,主要歼灭杜聿明集团。 二淮海战役中的英雄主义与壮士情怀 1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下的回廊里,有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中华儿女们永远记着,你们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血换来的。淮海战役烈士永垂不朽。”是啊,如果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我们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过去。 2 英雄主义与壮士情怀 淮海战役中的烈士,既有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又有拼杀在抗日疆场上的抗日英豪;既有身经百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又有爱兵爱民的模范政治工作者;既有在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的战斗英雄,又有刚刚入伍、投身革命的“解放战士”;既有保障供应的后勤人员,又有能歌善舞的文艺女兵;既有随军转战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支前民工,又有在后方保护军粮勇斗匪特的地方战士;既有满怀爱国热忱的归国华侨,又有正直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虽然烈士们的年龄有大有小,职务有高有低,但人人都有一腔热血,有着同一个目标。当战争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冲向前去;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们会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的一切,让生命迸发出壮丽的色彩!

关于淮海战役的个人观后感800字作文2020

关于淮海战役的个人观后感800字作文2020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关于淮海战役的个人观后感800字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关于淮海战役的个人观后感800字作文1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纵观六十年前的淮海战役,时间离我们已十分的遥远,再加上个人立场和出发点的不一样,所以看待那场战争也就有了不一样想法和看法。淮海战役基本上能够说是,决定国共两党生死存亡的事,换而言之也就是关系到中国政权的更替。所以引起了国共双方的最高领导个性的关注,双方调兵遣将,将自我认为最适合的帅才派往前线。双方在战略上、战术上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财力、物力和人力。但从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横向比较国军是80万,我军是60万。国民党有美国的大力支持,国军装备先进的美式装备,有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更有有先进的军事理念;而共军则是简陋的小米加步枪,相比之下国军占优。可就是占有巨大优势的国军却败在没有现代化作战手段,只凭着一种坚强信念的共军手里,着实让人出乎意料,看不透。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共军勇往直前,前仆后继以至于打赢三大战役,扭转乾坤呢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优秀观后感范文5篇 大家有没有参观过淮海战争纪念馆,有没有写过关于淮海战争纪念馆的观后感。以下 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能够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淮海战役纪念馆为我们生动再现了淮海战役时的情景,使我们丰富了历史知识,淮海战役中,我军指挥员和广大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将永载史册,世代相传。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英明领导和战役总前委卓越指挥的结果,也是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解放军的结果。 淮海战役主战场,虽地处我省苏北地区,却记录着许许多多解放战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记载了他们从事革命事业的深深足迹,传承着中华民族光荣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踏入纪念馆的大门,我立刻被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不敢大声说一句话,生怕扰乱了革命先烈的清静。参天的大松柏树、幽静的环境……一切都是如此安静、清幽,而 此刻的我们却已无心欣赏这些美景,心境沉沉的,重重的。 走在历史的长廊上,我们瞻仰了淮海战役纪念碑、革命先烈的英名,参观了收藏淮海战役图画展览室,淮海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而建立的纪念馆。馆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南郊淮海烈士纪念塔园林内。1959年筹建,1965年11月开放。该馆藏品1.52万件,其中一级文物79件,共展出文物,照片,图表,美术 作品等2000多件。其中有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台,随军民工支前使用的小竹竿,烈士生 前的笔记本等。馆内另设放映厅,放映有关淮海战役的历史影片。专题陈列“徐州双拥陈 列馆”,陈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15幅,照片约500幅,实物近40件。 不由感慨,此刻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而我们所做的比起革命先烈们来说又是 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一棵棵参天的松柏,如同革命前辈的铮铮铁骨,用一向向上生长的斗 志激励我们这一代人用不屈不挠的斗志不断地开创进取;那一池清水,如同革命前辈的高尚品质,用“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教导我们这一代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 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好处。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 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 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我中国人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的光辉历程中,英雄辈出,将星璀灿。1988年和1994年,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审定了36位具有非凡军事才能、早已彪炳史册的我军将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他们是: 毛泽东(1893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战略家,我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担任过中革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他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了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的人民军队。他领导了20去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指挥了所有全局性的重大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我国建立了强大的国防,推进了我军现代化建设。他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为我军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军事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军事文选》。1976年9月病逝。 周恩来(1898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特别军委书记、中央军委书记、中央军事部长。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47年兼代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参与决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领导人民解放军总部对全国战场的作战指挥,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伟略和军事家的非凡指挥艺术。解放以后,曾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筹建空军、海军和陆军的技术兵种,领导组建军事院校,领导国防事务和陆海边斗争。主持中央专委会的工作,发展国防尖端工业。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建树,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军事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1976年1月病逝。 朱德(1886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军长、红1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八路军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他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建树已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著有《朱德军事文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6年7月病逝。 邓小平(1904一1997)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1929年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7 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和政委。发动龙州起义,创立红8军,兼任政委。创建左江革命根据地。1933年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主编《红星报》。1937年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委。创建晋冀豫、太岳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50年江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促成西藏和平解放。1954 年后任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常委。1975年后两度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1981年任中央军委主席。1983一1989年任国家军委主席。领导实现了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进行军队体制改革,加强军事学术研究,加速装备现代化。系统地形成新时期的建军思想,主要军事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1997年2月病逝。 彭德怀(1898一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5军,任军长。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历任红3军团总指挥、中革军委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指挥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7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鉴往知来实践报告

关于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鉴往知来的社 会实践报告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孙锡平老师让我们开展了关于鉴往知来的社会实践这一主题的社会实践报告,我对自己的家乡的淮海战役(江苏省徐州市淮海烈士纪念塔)进行了调查,通过国庆节7天的调查访问,虽然说时间短暂,但是我让然深切的感受到淮海战役的伟大,感受到了淮海战役中的战士们的英勇、奋勇杀敌的献身的伟大精神,以及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不禁肃然起敬,像在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士们和群众们敬礼。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2011年9月26号到9月29日这四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10月1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一直到10月7日结束。从10月8日起我开始整理、搜集并撰写调查报告,期间因为上课等其他因素,报告于11月25日完成。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役,它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在经过了长达三个月的战争后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此次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较量,在此次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较量中,最终以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双方参兵人数总共为140万人,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60万,国民党80万,在此次战争中解放军伤亡十余万人,而国民党伤亡及战俘总共55万人。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第二阶段 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

淮海战役如何动员出几十万小推车

淮海战役如何动员出几十万小推车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此语国人想必都不陌生,那么,这几十万小推车是如何被动员起来的呢? 战役初期,民众支前热情并不高,怪话也多 淮海战役战前饶漱石一再强调要动员百姓支前,保证战勤需要 其实,从谋划打淮海战役之日起,中共高层就特别重视后勤保障的问题,强调一定要充分动员百姓支援前线。比如华东军区政委饶漱石在战前就一再强调:“要有足够的民夫,足够的担架,足够的挑子,使前面的伤员能够及时的运下来,使粮食运输到前面。过去的民夫我们临时动员的时间很短,现在必须动员更长时间的民夫。过去我们估计一个纵队500副担架,应付这样大的战役是不够用的,现在初步提出要800副。常备民夫大量增加,加上部队运动非常迅速,失去联络,军需不能及时,对部队影响很大。加上战斗很残酷,猛烈的炮火,天上的飞机,没有经过训练的民夫逃亡很多,因此按我们原有民工的数日差不多加倍才够用。”他还要求各华东解放区进行最大限度的动员,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支援战争。…[详细] 但民工战场逃亡问题严重,后方民众支前积极性也不高 然而动员一开始就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首先是民夫逃亡现象严重,比如据冀鲁豫区党委1948年7月的报告称:“仅7月10日前后一批担架中,二分区原调2000副,到总指时仅1550副,接受任务者约450 副(这还不就是完成任务数)。三分区1000副,到医院仅百余副,余均在同庄为飞机炸散。七分区2000副到总指1700副,接受任务者约700副。五分区有1500副,约过路500副(此数更欠准确)。总计担架逃亡约为4850副,占动员数75%。”1948年10月10日,冀鲁豫区党委战勤报告又提到:“上期常备担架,濮阳原1300人,完工回去仅40人;南乐原800人,完工回来仅320人;昆吾原250人,完工回来10人。这期常备担架稍好些,茌平县400人,两天跑了175人。”可见当时战场上民工逃亡的现象有多严重。 其次是解放区的民众不愿支前。农民不愿出工是因为耽误农忙,比如莒县有常年出民工者,结果造成自己家里土地荒芜,春天挨饿。一个叫杨家圈的穷村子,出了36头驴,支前时死7头,病6头。而这些损失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偿,因而当上级再动员支前时就出现了叫谁去谁不去的现象。甚至有不少农民为了逃避支差,不惜破坏大车,杀掉牲口。一般的小商小贩更不愿意出差,因为一旦出了差,家庭生活即无法维持,当时有人就因为出差负了债,还有人因为出差吃光了积蓄,因此这些人认为出差是个“要命事”。城镇上的商人更是一提到出差就非常害怕,因为这不单会影响生意,而且身体上也支持不了,甚至有人出现了因为出差压病,压的吐血的情况,因此有的商人提出宁干五天写算的活,也不愿意出一天差。 即便不得不出差者,也是满腹牢骚怪话连篇,比如河南杞县总结战勤总结中有如下内容:“一般人说:‘该咱去即去,不能孬了’,一勃子扭筋的农民汉说:‘反正死到八路军手里,把老百姓弄死算妥,该去就去,看成色吧!’‘活都误了,负担又重,分地还不如不分好呢!’还有的说:‘啥时逼得都当兵好啦!。’”可见民众心里的确有抵触情绪。…[详细] 中共文件中对民夫逃亡和抵触出差原因的分析 造成民夫不愿支前及逃亡的原因很多,中共负责战勤工作的干部对此有不少比较中肯的分析,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 原因一:强制摊派百姓出工很容易激发抵触情绪。比如据陈毅介绍:“军差命令急如星火,地方政府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军差,行署、专署、县政府等,常常控制几千几万民工集中待命;区、村政府则采取控制民力办法,禁止农民、大车、牲口远离家乡,以便随时征用;有些地区,更提出‘村不离村、区不离区’的口号。如此劳动力便冻结起来,农村间商运停滞,生产减低,很多群众逃避支差,甚至把大车破坏,牲口杀掉,民众对我们极感不满。”再如徐州刚刚解放时,徐州军管会征集城里的公私车辆,为前方紧急运送粮食弹药,“在开始组织时,抛弃了原有公会、不分车主和工人,统统采用集中管制,结果形成了他们的对抗与恐慌。有的竟开了小差,或将车故意弄坏,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原因二:百姓出工干部不出工,引发普遍不满。以冀鲁豫边区为例,边区政府规定:“村干、模范、英雄到区、县开会,及民兵集训等均抵出差。”这样基本上大部分基层干部都可以避免出差。据冀鲁豫边区的战勤报告显示:“村往往是带‘长’字的(农会长、组长、自卫班班长、排长、隅长)、带‘员’字的(各委员、通信员)、帮办等均不出差,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同时,由于这些基层干部掌握着百姓出差的支配权,因此他

淮海战役论文

淮海战役的历史经验浅析 ——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 摘要: 国民党在大陆的败亡,真正决定性的是淮海会战,只要能在淮海战役中获胜,基本维持江南半壁江山,中国史将改写,共产党如何胜利的。 The guomindang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defeated forget,really decisive battle of huaihai or,as long as you can in the battle of huaihai win,basic maintain half jiangnan mountain, will rewrite the history, the communist party how to victory. 关键词:人民战争征兵自信 Key-words: demos war recruitment assuredness 所谓的人民战争,,大家马上就想到车轮滚滚,当时确实是这样一个宏大的场面。我们正史上都说淮海战役“60万吃掉80万”,60万解放军吃掉80万国民党重兵集团,历史上可以这么说,但是账不能这么算。淮海战役是共产党以少胜多吗?根本不是,而是我们以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战胜了国民党80万大军。国民党的将领18军军长杨伯涛在双堆集和黄维一块儿被俘,他被押下战场,后来他在回忆录里写,他看到解放军的后方到处都是老百姓,有的给解放军推车,有的给解放军治伤员,有的给解放军做饭,他说我们在战场上哪儿看到过这种场面,国民党的后勤都是自己办的,自己拿卡车拉辎重,哪儿有这么多老百姓来支援战争?淮海战役先后动员的民工220万人次,加上60万共产党的正规军,你说比国民党的80万人数多了多少? 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动员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共产党跟国民党根 本区别在于,国民党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松散到什么程度呢?加入国民党很随便,可以集体入党;但是共产党不一样,共产党的组织渗透到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没有一点空白,每一个村子里都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武委会、妇女救国会,最后还有儿童团,每一个村子里通过这五个组织把每一个老百姓都完全地控制起来,于是出民工都是组织上派的,而且各有分工。共产党能够充分利用民众力量组织起自己的战争机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支援前线的民工都超过了百万。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征兵。我们知道国民党主要是靠抓壮丁。有张照片是一个英国记者拍的,一个老头在国民党新兵里寻找自己的儿子。共产党这边都是骑马戴花、光荣参军,事实是否如此?后来我看了一些材料,感觉到人从本性上来说不愿意打仗的,农民更是如此。你看纪录片《人民的胜利》,说翻了身的东北农民在土改中获得了土地,他们志愿参军保卫胜利果实,骑马戴花参军了。后来我想还是不对,农民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分了地、分了房子、分了牲口,你叫他再去打仗,可能吗?从他个人来说是不会愿意的。后来看到一个材料,1948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参观调研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 社会调查报告书 题目历史久弥留红色心中留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4机械单 学号姓名 20140601401张慧 20140601402缪虹莲 20140601403 朱亚萍 20140601404 李莉 20140601405 刘亚媛 20140601406 吴丹

《历史久弥留红色心中留》 ———参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调研报告调查目的: 贴近社会,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流,团结合作,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调查对象: 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调查方法: 参观、走访 调查内容和体会: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爆发于一九四八年冬天。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次战役,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在充分了解了这一次战役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历史选择和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必然会走向成功,正义必将压倒邪恶。 借助这次实践调研,我们参观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以及与它相邻的淮海战役纪念馆,了解了与之相关的这一段战争历史,感受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爆发于一九四八年冬天。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

淮海战役的死亡人数是多少

淮海战役的死亡人数是多少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里规模最大,国共双方都知道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所以先后投入了巨大的兵力,一百多万人。那么最后的死亡人数是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淮海战役的死亡人数,希望大家喜欢! 战后的统计结果是,国军方面损失55万人,达参战兵力的近70%,而其中伤亡171151人。至于共军方面,虽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损失也不可谓不大,伤亡超过12万,其中阵亡具体记载有25954人,此外还有一万多人失踪。双方的敌我损失比4.06:1。 在如今淮海战役纪念馆的统计数据里,共军方面总共有31006名烈士,之后虽然也有补录和新增,但变化不大。这些都是有名有姓得到查证的烈士,并不是说就没有了,其他的只是没有确认而已。即使已现有的数据粗略估计,共军方面死伤比约为1:3,这还是胜利的一方,而且有大量民兵帮忙抬担架,伤兵受到照顾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战败的一方,国军在淮海战役中一直处于劣势,总是被包围和歼灭,没有良好的救治条件和后勤部队,所以阵亡的士兵绝对很多,保守估计应该有七万左右。这样的话,在淮海战役里,光参战的士兵就死了有十万人。 不过除了士兵,淮海战役的战场上还有一个人数更为庞大的群体,就是支前民工。543万人的民工,他们运送物资,护送伤员,虽

然不必拿起武器直接到战场上厮杀,但肯定会遭到危险。所以牺牲的民工也绝对不少,只不过很难统计也没有人去统计而已。 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淮海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条件最苦,我军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是一场对于双方整体战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决战,国民党正是因为在这次战役中全军覆没,使其失掉了在大陆与解放军势均力敌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是淮海战役的胜利决定了我军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历史上具有极大的意义。 其一,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损失惨重,骨干将领丧失殆尽,王牌主力兵团也被打得全军覆没,这场战役的失败对于蒋介石来说无非是致命的一击,他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本钱,输掉了在大陆的半壁江山,沉重深刻地影响了国军的战斗全局。 其二,在这场淮海战役中战败的结局,加剧了国民党内部势力的进一步分化以及矛盾的加深。得到美方势力支持的桂系集团加速逼迫蒋介石下台,这样的形势导致了蒋介石提出与中共和平谈判的主张,使自己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最终宣布引退,蒋家王朝已经成了风雨飘摇中的落日王国。 其三,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取胜,加速了中国社会的革命进程,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大范围地区得到了解放。中国人民得到了喘息吐气的机会,解放军们做好了全力以赴解放全中国的准备,这次战役也为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正是我军在淮海战役中取得的胜利,打响了解放全中国的礼炮。

人物故事部分

一、人物故事部分 1刘瑞龙 翩然儒将刘瑞龙--江总书记怀念的老革命(附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528138955.html, 2001年06月29日10:59 生活时报 图为刘瑞龙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80年战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革命先烈为了党的崇高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可以说,共产党80年的辉煌历程是由他们的鲜血铸就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忘我、他们的执著、他们的追求,才造就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基石,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要忘记,这些先烈的精神! 今年年初,《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刘 瑞龙诗稿》一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收录了江泽民总书记写给刘瑞龙夫人江彤的一封信及抄录的江上青烈士和江树峰同志的三首 诗词。信中体现了江总书记和我们党对革命老同志及其家属的关心,江上青、江树峰的诗词表达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和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对许多人来说,刘瑞龙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刘瑞龙诗稿》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他的一生有何壮举,和江上青、江树峰有着怎样的革命情谊?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我们不妨回过头来踏着历史的足迹,追寻这位老革命的一生。 曲折瑰丽的革命生涯 1910年10月,刘瑞龙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出生刚刚70天,父亲就去世了,孤儿

寡母生活十分窘迫。1925年,刘瑞龙在南通师范读书期间,受表姐夫恽代英的胞弟恽子强的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国民党撕下革命伪装,在上海、武汉等地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在这个血雨腥风的多事之秋,刘瑞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漫长而曲折的革命生涯。 1929年,时任南通县委书记、年仅19岁的刘瑞龙与李超时、何昆、张爱萍、黄火青等同志创建红十四军,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腹地带组织工农武装。 1932年秋,因出现了叛徒,刘瑞龙不能继续留在上海,党中央决定让他到苏联学习。虽然刘瑞龙一直向往能到当时世界革命中心——苏联学习,但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毅然决定留在国内。1934年刘瑞龙西上川陕,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不幸的是,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推行极左路线,无端怀疑并迫害革命队伍中的知识分子,刘瑞龙也不能幸免,但他冒着极大的危险,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护了一批知识分子干部。 红四方面军两过雪山、三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刘瑞龙经受了残酷的战斗洗礼,以顽强的革命意志走完了伟大而悲壮的红军长征。后来,红四方面军在甘肃高台与反动军阀“马回子”决战失利,刘瑞龙等数十名红军干部被捕入狱。1937年冬,经党组织的大力营救,刘瑞龙和其他几名将士死里逃生回到延安。 解放战争期间,刘瑞龙担任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华中《新华日报》战地记者徐熊风趣地称他为“空军司令”,当时他手下只有一位秘书、两位警卫员和两位副手。在著名的淮海战役中,就是这位“空军司令”参与动员和组织起几百万人的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奋勇支前;在淮海、渡江和上海等重大战役中,刘瑞龙直接指挥和组织后勤支前工作,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后来电影《车轮滚滚》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民工支前的感人情景。 翩然一儒将 刘瑞龙从小就喜欢古典诗词,像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一样,他用枪也用笔投入战斗。即使在环境极其险恶的战争年代,他也经常读诗写词,借以抒怀,翩然一员儒将。《刘瑞龙诗稿》收录了他1929年至1988年创作的近200首诗词,真实地记录了他60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和人民的赤子情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党史、军史和农史。刘瑞龙那些早期“在马背上哼成的”诗作,有土地革命时期用“三字经”的形式写成的布告、通告,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激烈斗争的真实写照,令读者展卷如见铁马关山,如闻军号战鼓。他那些和平时期的诗词,有对新中国的热情歌颂,有他的人生感悟以及对子女的勉励,充分展示了一个老共产党人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高风亮节和广阔胸襟。 十年浩劫中,刘瑞龙在被非法关押长达5年的时间里,写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他利用放风时间,从垃圾堆里捡起一片片破烂的烟盒纸,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许多诗词。可以说,《刘瑞龙诗稿》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词集,是一部给予后人以丰富教益和深刻启迪的警示录。 革命情谊源远流长

淮海战役张公店

淮海战役张公店 1 中国商丘淮海战役大本营纪念园淮海战役大本营纪念园项目筹备指挥部可 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2 红色商丘英雄虞城 3 红色商丘英雄虞城序言《用革命历史教育人民》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战略大决战1949年10月1日国民党兵败淮海我百万雄师胜利渡江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垮台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商丘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作为淮海战役发起地和胜利结束地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和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后勤部、政治部。虞城花寺集作为一纵杨勇司令员指挥部所在地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西线第一战场在张公店打响了淮海战役的第一枪。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商丘这块红色热土上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蔚为奇观的是古今中外革命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话剧。商丘为淮海战役为渡江战役为全中国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商丘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战役的总前委所在地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淮海战役第一枪谱写了世界战争史上辉煌的篇章伟大的淮海精神与天地共存和日月同辉。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一生为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做出了两大彪悍史册的丰功伟绩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一次是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和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和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亲自领导、组织、部署、实施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战役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做出了杰出的历史性贡献。商丘作为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之地而永载史册永放光芒。商丘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标志性纪念地和大本营陇海战役、 4 睢杞战役、淮海战役等是以毛泽东为统帅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谱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篇章的地方。商丘应当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壮大到走向辉煌的革命圣地是应当与井冈山、南昌、瑞金、遵义、延安等红色革命英雄城市一样得到后人的永远铭记的红色神圣之地。商丘很多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红色资源是关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关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工程是关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是当代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商丘86万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商丘是中国大地上最后一块未被发现和未被开垦的红色宝藏和红色新大陆是一块亟待我们这一代抢救性发掘开发的革命文化资源。 是商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红色宝藏。 2011年12月26日 5 弘扬伟大的淮海精神打造中国的英雄城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今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日。9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豪地屹立在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商丘作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作为淮海战役的发起地和胜利结束地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司令部、后勤部、政治部、总兵站所在地和渡江战役的总前委司令部、后勤部、政治部、总兵站所在地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商丘这块红色热土上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蔚为奇观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活剧。商丘为淮海战役为渡江战役为全中国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