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实例

地基处理实例
地基处理实例

大厚度地基处理:

北京公路五环阜石路立交桥大厚度杂填土地基处理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北京公路五环老山北路--阜石路主路及阜石路立交桥位于北京西郊石景山区,拟建场地分布在大型杂土坑上,原为采石场,上部的砂石已采空,最深处达三十多米,最浅处有十余米深,形成深浅不一、大小不等的采石坑。后经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砼块径最大2-3m)、生活垃圾回填,回填时间有长有短,填土厚度不一,分布范围广,堆积自重固结还未形成,软硬不均,因而变形大,并具有湿陷性。其承载力标准值仅有100Kpa,压缩模量为5.0Mpa,该大厚度杂填土地基远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经设计单位和专家论证,建设单位决定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技术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施工时间: 2001年,成桩数量:638根。

二、地基处理的目的和要求:

1、复合地基承载力fk≥160Kpa;

2、地基整体刚度均匀。

三、地基处理方法:

1、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及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淤泥置换法;

2、成孔直径φ1400mm,平均成桩直径φ2600mm,处理深度5m;

3、桩体填料为:碴土(碎砖瓦、混凝土块、石料、工业无毒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

四、处理效果:

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国家级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结论为:承载力标准值fk≥200Kpa,整体刚度均匀,满足设计要求。

五、结论:

本工程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进行施工,在施工中穿透了由各种垃圾回填的

大厚度杂填土坑,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处理后的地基刚度均匀。这一实例说明,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技术在处理大厚度杂填土地基,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北京时代庄园西区工程建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苑来广营乡红军营村北,拟建住宅为12栋5-6层混合结构住宅楼。原场地为鱼塘,其含水量高,淤泥较厚,后经清淤及碴土回填,故场地表层分布较厚的人工堆积房碴土,土质松软,软硬不均,无法保证本工程的设计要求,需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开发建设单位经对几种地基处理方案比较后,决定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施工时间2001年,成桩数量1224根。

二、地基处理的目的和要求:

1、复合地基承载力fk≥180Kpa;

2、地基整体刚度均匀。

三、地基处理方法:

1、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

2、成孔直径φ1400mm,平均成桩直径φ2400mm,处理深度5m;

3、桩体填料为:碴土(碎砖瓦、混凝土块、石料、工业无毒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

四、处理效果:

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该地基进行检测,其结果是经孔内深层超强夯技术处理的12栋楼的地基,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实例三

工程名称:

北京时代庄园住宅小区东区高含水量杂填土地基处理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北京时代庄园东区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苑来广营乡红军营村北。拟建住宅楼原场地为多个鱼塘,由于工期较紧,建设单位未将鱼塘内的水排放和清淤,就直接用渣土回填,故杂填土下部还存有含水量较高的淤泥土。

地基处理方法经过几种方案比较后,决定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对该地基进行处理。

施工时间:2002年,成桩数量:1064根。

二、地基处理的目的和要求:

1、复合地基承载力fk≥160Kpa;

2、地基整体刚度均匀。

三、地基处理方法:

1、采用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碴土桩及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淤泥置换法;

2、成孔直径φ1400mm,平均成桩直径φ2600mm,处理深度5m;

3、桩体填料为:碴土(碎砖瓦、混凝土块、石料、工业无毒废料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

四、处理效果:

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国家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对该地基进行检测,其结论为:由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处理的时代庄园东区12栋楼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全部满足设计要求,而且整体刚度均匀。

五、结论:

由于时代庄园东区的原鱼塘积水和大厚度淤泥没有进行清淤和碾压,在地基处理施工中地表多处出现冒水、冒砂、冒淤泥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对软弱的桩间土部位采取了孔内深层超强夯(SDDC)淤泥置换法,从而保证了工程质量。这一实例说明,孔内深层超强夯(S DDC)技术在处理含水量较高、大厚度淤泥质土时有其独特的优势。

复杂岩溶地基处理实例

1 工程概况

广西某市中心广场拟建一座24层的贸易大厦,该大厦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土洞发育。基坑北5m紧邻七层高的图书馆及四层高的电影院,南面相距4 m处为该市主干道。地基处理施工难度大,施工中引进一些新的施工措施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该楼为一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4~4.4m,采用一柱一桩独立基础形式,单桩最大垂直荷载21000kN。原设计为先开挖基坑,四周用毛石砌挡土墙,坑内采用人工挖孔桩。由于

人工挖孔桩施工中抽取大量地下水,造成电影院、图书馆多处开裂,建筑物地基有向下滑移现象,同时挖孔桩没办法穿过多层溶洞,施工难以进行,造成停工。在此情况下,对该项工程进行了基础设计修改,采用冲孔和挖孔灌注桩相结合,并制订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程序,以保证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及施工的顺利进行。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及桩孔的超前钻资料,基坑开挖已经挖除了人工填土层及淤泥层,基坑底地下有6~9m厚的履盖土层,其下为灰岩。该地区属于岩溶发育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土洞、溶洞发育,尤其主楼部位岩洞最为发育,最深溶洞达32m,方向呈多方位;洞的大小不一,最大的顶底板间距21m,最小的仅有十几厘米,有的溶洞全被充填或部分充填,有的为空洞并形成地下暗沙。土洞埋藏较浅,常发展到地面。多层溶洞分布在不同的平面上,岩面起伏不平,高差较大并发育有大量溶槽、溶沟等。大部分基岩上部为块状风化堆积层,充填有黑色淤泥,且厚度大。

该场地地下水属于潜水及岩溶裂隙水,地下水系与相离不远的义昌江相联,场地地下水位高,常高于基坑底面,且流量大,为紊流状态。有的地段钻孔或桩孔地下水往上涌,有的溶洞夯穿时,数台抽水机也无法灌满,所灌浆水进入地下暗河流进义昌江。

3岩溶地基处理方案

由于地基复杂,普遍存在土洞、溶洞,因此该楼采用一柱一桩的形式,要求桩端置于稳定完整的微风化基岩上。

a.在每个桩孔上钻进1~3个超前钻孔,钻孔深度进入稳定持力层不小于5m。主要目的:查明每个桩孔的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查明土洞、溶洞分布及大小、规模、连通程度、充填情况;查明强风化层厚度,溶洞顶板厚度;查明稳定持力层的准确顶面标高及其标准承载力;初步判定地下水类型、大小及流向。

b.根据超前钻孔资料及建筑荷载进行桩的选型设计。当桩孔下无溶洞或厚层强风化带时,采用人工挖孔桩处理地基,人工挖孔桩要求进入稳定微风化岩石不得小于0.5m,对于起伏较大的持力层面,可打成30cm宽的台阶;当桩孔下有溶洞或厚层强风化带时,采用大直径冲孔灌注桩处理地基。要求该桩穿过溶洞、土洞或厚层强风化带,进入稳定持力层不小于一倍桩径。

c.关于地下水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冲孔灌注桩,采用泥浆护壁,水下灌注,无需抽取地下水,避免了深层岩溶裂隙水的抽取导致周围建筑物的变形;人工挖孔桩部分,毫无疑问要抽地下水。前阶段工作中由于抽取地下水把相邻的电影院、图书馆拉裂,两边道路下沉,导致地下水管道破裂。因此,为了使施工中不再出现上述情况,必须采取调整施工程序等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严格监测周围建筑物裂缝发展动向。

4地基处理施工

施工分为两个部分,即冲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

4.1冲孔灌注桩施工

该施工主要难点为如何在具有多层溶洞的岩溶区成孔,如何堵住泥浆渗漏及砼流失,如何保证冲孔进尺及清除孔底沉渣。

每当打穿一层溶洞时,经常出现如下情况:a.孔内泥浆迅速流失,因岩溶水系与义昌江联通,两台3PN泵供水也无法使孔内满上来,出现地面孔口塌陷,产生一大漏斗,不仅不能施工,而且经常危及钻孔及人身安全,有时连钻机撤出的时间都没有;b.溶洞或裂隙水流入孔内,破坏泥浆,泥浆比重减少或变成清水,孔底出现厚层沉渣,无法反浆,更不能进尺,使工程无法进行。

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向孔内回填大量粘土,目的是堵漏,同时也寤鞒煽住?br>小裂隙的漏浆,粘土可不必装袋,可直接倒入孔内,水泥需整袋抛入,使其沉底,操作方法同上。

当再次打穿下一层溶洞发生漏浆时,重复上述工作,直到完成一个桩孔为止。

这样施工的结果是堵住了漏浆,堵住了溶洞,保证泥浆质量且能正常返浆,正常进尺,同时在灌注砼时,不会出现大量超灌。

如63#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桩径1.6m,桩长21m,上覆土层厚5.5m,其下为多层分布的溶洞,遇大小溶洞4个,发生强漏浆6次,为堵漏造浆共用318包水泥,直接用于堵漏费8600元。

经比较,上述方法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施工方法。与之相比,在此场地也曾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直径500mm,结果是1)因泥浆流失过大,无法补足泥浆;2)长期钻进,出现大面积地面塌陷;3)孔底难清除沉渣;4)砼灌入量无法控制。在仅钻成的两个孔中,孔底几米厚度沉渣无法清除,其中一孔12h灌入几十立方砼,不知流向何处。

4.2挖孔桩施工

对于人工挖孔桩,按常理是最简单的施工方法。由于该地层含有大量地下水,抽取地下水已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如何达到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成为第一难点。经认真分析,充分了解该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周围建筑的联系,并对建筑物已开裂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抽取大量地下水是导致周围房屋开裂、地基下沉的最主要原因,如要对基坑周围进行全面的帷幕防渗,耗资巨大,同时岩石裂隙水未必能堵住。最后采用了不增加投资的方案,只对施工程序进行了调整。

通过施工程序调整,设法改变水的渗透路径;分散施工,不能成片连续开挖,每隔3~5个桩孔开挖一个;先施工水量较小的桩孔,如果发现水量较大的桩孔,停止抽水,不再向

下施工,严格控制抽取地下水量;每挖成一个桩孔,验收后立即灌注砼,堵住水的部分渗透路径;严格监控周围建筑物的裂缝。

事实证明,按上述原则要求进行施工,顺利、安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保证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如果不按此程序施工,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当时现场为了进度,同时开挖4孔,同时抽水,结果4h后观测发现周围建筑物裂缝加大,石膏断裂。紧急停工后再按程序施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施工安全顺利。再次证明经过施工程序的控制,安全施工可以得到保证。

结束语

1)岩溶地基处理有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需因地制宜地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法。

2)岩溶地基采用冲孔与挖孔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处理,既经济,又避免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抽取大量地下水,引起周围建筑物的下沉开裂,人工挖孔难以穿过多层溶洞等问题。

3)冲孔桩处理复杂岩溶地基行之有效,有较大的可靠性。

4)采用袋装粘土及水泥填堵溶洞及防渗堵漏,行之有效,且最为经济,同时保证成桩质量,避免大规模超灌砼。

5)在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条件下,调整施工程序,严格控制抽取地下水量,只要施工程序合理,完全可以无需任何防渗措施,可以进行安全的人工挖孔桩施工。

大方电厂和盘南电厂地基处理实例简介

一、大方电厂

1. 地质概况

1.1 地形地貌

大方电厂新建工程装机容量为4×300MW,厂址位于大方县大方镇新铺村境内,距大方县城约10公里。

厂址区域地貌形态为岩溶峰丛洼地。地形总体上开阔平缓,主要有一条近北北东向的条型垄岗和一系列缓坡浅丘、溶蚀洼地组成。厂址西北侧为一斜坡,坡度在10°左右,斜坡坡底即为白布河。该斜坡由于受雨水冲刷,形成多条冲沟,沟宽5~30米,呈“V”字型,切割深度在5~20米之间,延伸至厂区的有三

条。

厂址区域地形最高标高1421.6米,最低约1341.9米,相对高差约80米。

1.2 地层岩性

根据勘测结果,场地内地层主要为:

(1)层第四系(Q4el+dl)残坡积粘性土层:主要为含碎石、角砾红粘土,局部为碎石、角砾;一般为黄褐、棕红色,软~硬塑状,该层分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该层底部零星分布有鸡窝状褐铁矿。

(1-1)层残坡积粘性土:岩性主要为含碎石、角砾红粘土。碎石、角砾含量5~25%不等,褐黄、棕红色,一般呈硬塑~可塑状,呈上硬下软的特点,混多量碎石,碎石成分以中等风化的灰岩为主,一般呈棱角状,粒径在2.0厘米左右。局部地段碎石含量较多,岩性渐变为含红粘土碎石、角砾层。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40~40.10米之间,场地内大面积分布。

(1-2)层含碎石红粘性土(软塑):岩性主要为混碎石、角砾红粘土。褐黄、棕红色,呈软塑状,混多量碎石,碎石、角砾含量5~25%不等,碎石成分以中等风化的灰岩为主,一般呈棱角状,粒径在2.0厘米左右。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主要分布在溶沟底部,一般在1.40~34.2米之间。

(2)层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P1m):为厂址下伏基岩,灰、深灰色,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隐晶~微晶结构,以钙质、硅质胶结为主,局部含燧石结核。岩性致密坚硬、完整性较好,表层岩溶现象较发育,

绝大部分为中等~微风化。

1.3 地下水

属岩溶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碳酸盐岩溶洞、洞隙裂隙水,具有含水性不均匀的特点,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裂隙和岩溶漏斗垂直向下渗透、径流、排泄至侵蚀基准面(河流)。

1.4 岩溶

1.4.1 场地岩溶发育形态

场地内出露的均为碳酸盐相地层,岩溶是场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场地内浅表型埋藏岩溶较发育,基岩面起伏较大。表层。地下岩溶形态主要为溶洞、溶隙、溶蚀裂隙为主,其多被含碎石粘性土充填,少

量无充填,充填物为可塑~软塑红粘土混碎石。

由于场地处于背斜轴部(往往背斜轴部张裂隙发育),所以所见溶洞多属裂隙状溶洞,溶洞(隙)的发育具有垂直厚度大,水平分布范围较小,分布无规律、连通性差的特点。

1.4.2 岩溶发育程度

主厂房西北侧的白布河为场地岩溶侵蚀基准面,河水面标高约1194.5米,场地高于该基准面约230米,侵蚀基准面以上的碳酸盐岩层厚度大,因而本场地岩溶较发育。

主厂房区域施工图详勘阶段共完成219个钻孔,钻孔遇洞(隙)率为33.7%(含补充追索性钻孔),基岩线岩溶率为10.2%,场地岩溶发育程度总体中等~强烈。

1#、2#机组厂房、汽机房、锅炉房地段,岩溶发育形态主要为一通过1#机组厂房固定端且横穿锅炉房的溶槽和一个位于2#机组厂房尾端的溶蚀竖井。溶槽宽20~45米,深30米(从场平标高1391米算)。在溶槽及溶蚀竖井周围的基岩中也多处发现洞径大于5米的大溶洞(场地中所遇到的溶洞,往往属于半封闭型),对电厂建筑基础有较大影响,需进行地基处理。

2. 处理方案

2.1 边坡处理

高填方边坡位于冲沟地带,下伏土层性质较差。边坡设计采取了如下工程措施:边坡坡角设置堆石棱

体,填土内设置土工格栅。并进行整体稳定分析验算。

2.2 地基处理

2.2.1 填方区地基处理

由于自然地形高差,场平设计形成了最深达近40米的填方区域。设计采用5000kN夯击能分层处理回填土。该区域主要位于500kV升压站及输煤区。该区域内的建构筑物基础以强夯后的回填土层作持力层。

2.2.2 岩溶区地基处理

主厂房区域岩溶发育。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对岩溶采用毛石混凝土进行换填处理。

3. 探讨

本工程岩溶发育程度较高,且分布特别复杂。岩溶表现为溶沟、溶槽、地下峰林及石芽相间分布,同时伴生小型。虽说对岩溶采用毛石混凝土进行换填处理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工程量相对较大。采用桩基处理对桩能否有效嵌入稳定基岩不易把握,担心桩落在石芽或溶蚀竖井突出的悬壁上,给

工程造成安全隐患。

二、盘南电厂

1. 地基简介

盘南电厂新建工程装机4×600MW。盘南电厂地基主要分为两类:基岩地基和场平时形成的新填土。基岩大部分为二迭系上龙潭组(P2L)砂泥岩互层夹煤层(煤系地层);局部为峨眉山组(P2)凝灰岩和玄武

岩。

砂泥岩互层夹煤层存在15~30度的倾角,局部达60度。夹在砂泥岩互层中的煤层厚度为0.3m~5.8m

不等,物理力学指标更接近于土的性质。

新填土厚度一般为10m~20m,最深处达30m。

2. 处理方案

煤系地层上的主厂房基础基底以下1.0m范围内的煤层全部清除,然后采用将第一个台阶连通的钢筋混

凝土独立基础。

新填土上的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3. 探讨

a)由于砂泥岩和煤层的性质差异太大,进行下卧煤层强度验算时,无法确定压力扩散角。

b)不均匀沉降如何计算,采用工程措施控制效果如何,有待检验。

一、双控动力固结法施工介绍

“双控动力固结法”是指结合二种控制方法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施工工艺。特别是针对我国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淤泥质粘土,通过“双控动力固结法”能达到使流塑状淤泥快速改变为软塑状甚至固体状,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目前大面积软弱地基处理采用:换垫法、、强夯法、高真空击密法以及通过置换的方法,如振冲法、挤密桩法、砂石桩法、深层搅拌法等,其造成价高,工期长,且无法改变流塑淤泥质土的特性。

“真空预压法”通过真空预压能改变流塑淤泥质土的特性。但由于工期长(一般为90天左右,且造价高)不能适应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双控动力固结法”是基于电渗降水对流塑状淤泥质土的处理及通过控制所施加的动力对地基进行加固的方法,快速有效地改变需处理土体的特性,达到设计要求的承载力。使之如真空预压那样,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对流塑状淤泥质土进行加固的目的。同时双控动力固结法又不同于真空预压,因为“双控动力固结法”处理时间短,单位面积施工工期一般为30~40天左右时间。

二、双控动力固结法适用范围

在饱和粘土中,特别是淤泥和淤泥质粘土中,由于土的透水性差,持水性较强,用一般的方法处理效果较差,通过电渗降水方法,对透水性差的土体起疏干作用,使地下水排出,经电渗降水后的淤泥质粘土从流塑状转变为软塑或固态状,从而使土体表层2m以下固结。电渗井点降水利用流塑状淤泥在外力作用下可塑成任何形态这一特点,通过施加电渗(外力)来激活水分子,通过抽水,使之成为半固体状态或固态。由于淤泥质粘土在外力除去后,能继续保持这一特点。同时、在塑态变成半固态时,土的形状不变,由于电渗降水的作用,土的体积因水分减小而发生收缩,特别是当土体水进一步减少后,淤泥质土由流塑—软塑—转变成固态,从而达到固结的效果。经电渗降水后,在淤泥土体转变为固结状态并达到施加动力所需的最佳含水量时,对需处理范围的土体采取施加动力(如强夯、冲击或振动碾压等方法)达到固结密实。也就是说,双控动力固结法工艺中的电渗降水,其根本目的是降低淤泥质中的含水量,在达到施加动力所需的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通过施加动力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所施加的动力能量则可根据设计所需的承载力,通过调整能量,遍数及施加能量的距离进行,使之达到所需深度的承载力。

三、双控动力固结法的原理

一是通过控制电渗井点降水的各项参数,利用淤泥质土含水量大,渗透系数小的特点,在电渗离子的作用下改变淤泥质土的特性,达到固结的效果。通过改变电渗井点管的长度,通过调整井点间距、电渗时间、电流密度等参数使之达到所需加固处理的深度及达到土体密实所需的最佳含水量。

二是通过控制施加动力的各项参数,在经电渗降水后土体达到最佳含水量的情况下进一步对需处理土体进行加固密实,达到所需的承载力。通过调整施加动力的能量、遍数、时间、以及击振频率等使之达到所需加固处理的承载力。

四、双控动力固结法的特点

一、“双控动力固结法”适用于大面积软弱地基处理,且施工工期短,单位面积施工周期为20~30天,为常用施工方法的2/3。

二、工后沉降小,预沉降可控。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最佳含水量及最佳固结密实度,不仅能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可控可调,而且能达到土体的均匀沉降,由于淤泥质土性经施工后不受外力改变的影响这一特点,从而使得经处理后的场地不会因地下水位的变化而产生大幅度的沉降,达到了工后沉降小的目的。

三、深层固结,淤泥质土经电渗作用后转变为固态,再经动力击实。通过调整动所施加动力的各参数,形成了地表下8~10m理想的承载力高的“硬壳层”

四、针对不同的土质,通过调整电渗降水及施加动力的各参数,能有效地避免“弹簧土”,经处理后的地基深度范围自地表以下8~10m处均匀密实。

(完整版)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地基处理与桩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夯实地基法中,A 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2. D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挤密桩法 D、砂石桩法 3. C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率为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 A、强夯法 B、重锤夯实法 C、灰土挤密桩法 D、砂石桩 4. A 适用于挤密松散的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地基 A、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B、砂石桩 C、振冲桩 D、灰土挤密桩 5.静力压桩的施工程序中,“静压沉管”紧前工序为 A 。 A、压桩机就位 B、吊桩插桩 C、桩身对中调直 D、测量定位 6.正式打桩时宜采用 A 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A、“重锤低击” B、“轻锤高击” C、“轻锤低击” D、“重锤高击” 7.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承载力不大于 B 的饱和黏性土、软黏土以及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A、0.15MPa B、0.12MPa C 、0.2MPa D 、0.3MPa 8.在地基处理中, A 适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不适用于泥炭等有机沉淀地基。 A、预压法—砂井堆载预压法 B、深层搅拌法 C、振冲法 D、深层密实法 9.换土垫层法中,D 只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 A、砂垫层 B、砂石垫层 C、灰土垫层 D、卵石垫层 10.打桩的入土深度控制,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檫桩,应 A 。 A、以贯入度为主,以标高作为参考 B、仅控制贯入度不控制标高 C、以标高为主,以贯入度作为参考 D、仅控制标高不控制贯入度 11.需要分段开挖及浇筑砼护壁(0.5~1.0m为一段),且施工设备简单,对现场周围原有建 筑的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的灌注桩指的是( B )。 A.钻孔灌注桩 B.人工挖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爆破灌注桩 12.预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 D 时方可运输。 A.25% B.50% C.75% D.100% 13.在桩制作时,主筋混凝土保护厚度符合要求的是 D 。

(完整word版)地基处理考试复习题

综合测试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基处理 2.复合地基 3.碎石桩 4.桩土应力比 5.面积置换率 6.掺入比 7.加筋土挡墙 8.土工聚合物 9.托换技术 10.土钉 1.地基处理:在天然地基较弱的情况下,不能够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等要求,则预先要经过人工处理以后再建造基础的地基加固方法。 2.复合地基:由两种刚度(或模量)不同的材料(桩体和桩间土)所组成,在相对刚性基础下,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包括剪切变形)的地基。 3.碎石桩:是一种粗颗粒土桩,具体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振动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挤压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由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4.桩土应力比:在外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桩体的竖向平均应力与桩间土的竖向平均应力的比值。它是复合地基中的一个重要设计参数,它关系到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计算。5.面积置换率:在外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桩身截面面积与影响面积的比值。 6.掺入比:是指掺加水泥浆的重量与被加固软土的重量的百分比。 7.加筋土挡墙:由填土中布置的一定量的带状拉筋以及直立的强面板三部分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复合结构。 8.土工聚合物:是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型建筑材料,是由聚合物形成的纤维制品的总称,而这些材料都是由聚酰胺纤维(尼龙)﹑聚酯纤维(涤纶)﹑聚丙烯腈(腈纶)和聚丙烯纤维(丙纶)等高分子聚合物加工而合成的。 9.托换技术:指解决对原有建筑物的地基需要处理和基础需要加固或改建等问题;解决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 的技术总称。 10.土钉:是将拉筋插入土体内部,拉筋尺寸小,全长度与土粘结,并在破面上喷射混凝土,从而形成土体加固区,其加固类似于重力式挡墙,用以提高整个边坡的稳定性,适用于开挖支护和天然边坡的加固治理,是一种实用的原位岩土加筋技术。

地基处理作业..()

第四章地基处理例题1: 某独立基础尺寸为1.5×1.2m2基底埋深为1.0m,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252KN,其他资料如图4.1.1-1,现拟采用1.0m厚的灰土垫层进行处理,灰土重度为19.8KN/m3。 (1) 垫层底面处自重应力值为: (A)36KPa; (B)37.8KPa; (C)39.6KPa ; (D)40KPa; (2) 垫层底面处附加应力值为: (A)44.1KPa; (B)55.1KPa; (C)64.2KPa ; (D)72.6KPa; (3) 垫层底面处径深度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载值为: (A)100KPa; (B)108KPa; (C)115KPa ; (D)120KPa; (4) 下卧层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A)满足; (B)不满足; (5) 垫层底面尺寸不宜小于: (A)1.7×2.0m2; (B) 1.8×2.1m2; (C) 2.5×2.2m2; (D) 2.6×2.3m2; 解: (1) 垫层底面处(2.0m)自重应力p cz: (2)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p z: 基础底面处的自重应力p c: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p k:

灰土垫层厚度z 为1.0m ,基础宽度b=1.2m,z/b=1/1.2=0.83>0.5,取压力扩散角θ=28°。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p z : (3) 垫层底面处径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z : 根据规范3.0.4条,取ηb =0,ηd =1.0 (4) 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下卧层验算满足要求。 (5) 垫层底面尺寸: 垫层底面宽度'b : 垫层底面长度'l : 垫层底面尺寸不宜小于23.26.2m ?。 答案:(1) (B); (2) (A); (3) (B); (4) (A); (5) (D)。 例题解析: 1. 确定垫层厚度z 时可分2种情况,a. 当软弱层厚度较小时, 应全部换垫,z 应取基础底面软弱土层底面的深度;b. 当软弱下卧层较厚时,应根据az cz z f p p <+的原则确定z 。 一般情况下,z 不宜小于0.5m ,也不宜大于3.0m 。 2. 计算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时,采用应力扩散法计算,对条 形基础,只考虑宽度方向的应力扩散,扩散后的应力分布宽度为θztg b 2+;对于矩形基础,在长度及宽度2个方向的应力扩散均应考虑,扩散后的应力分布面积为)2)(2(θθztg l ztg b ++。 3. 附加应力在垫层中的扩散角与垫层材料的性质及垫层厚度z

地基处理选择题大全·

1、夯实法可适用于以下哪几种地基土?ABF (A)松砂地基 (B)杂填土 (C)淤泥 (D)淤泥质土 (E)饱和粘性土 (F)湿陷性黄土 2、排水堆载预压法适合于:CE (A)淤泥 (B)淤泥质土 (C)饱和粘性土 (D)湿陷黄土 (E)冲填土 3、对于饱和软粘土适用的处理方法有:DEF (A)表层压实法 (B)强夯 (C)降水预压 (D)堆载预压 (E)搅拌桩 (F)振冲碎石桩 4、对于松砂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CDH (A)强夯 (B)预压 (C)挤密碎石桩 (D)碾压 (E)粉喷桩 (F)深搅桩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5、对于液化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ACH (A)强夯 (B)预压 (C)挤密碎石桩 (D)表层压实法 (E)粉喷桩 (F)深搅桩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6、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ADEFI (A)强夯法 (B)预压法 (C)砂石桩法 (D)换填垫层法 (E)水泥土搅拌法 (F)石灰桩法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I)土(或灰土)桩法 7、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功能有:ABCD (A)排水作用 (B)隔离作用 (C)反滤作用 (D)加筋作用 (E)置换作用 10、可有效地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方法有:BDE (A)砂垫层 (B )灰土垫层 (C)碎石桩 (D)强夯 (E)灰土桩 14、某复合地基,桩截面积为p A ,以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布置,则置换率为:B (A)p A /2L (B)1.15p A /2L (C)1.5p A /2L 15、某复合地基,桩径为d ,以边长为L 的正方形布置,则置换率为:A (A) 0.782d /2L (B)2d /2L (C)1.152d /2L 16、某复合地基,桩径为d ,以纵向间距1s 和横向间距2s 的矩形布置,则置换率为:A (A) 0.782d /21s s (B)2d / 21s s (C)1.152d /21s s 17、一小型工程采用振冲置换法碎石桩处理,碎石桩桩径为0.6m ,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

铁路地基处理技术

铁路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在马来西亚半岛挠万和美罗之间正在建造长达110公里列车时速高达160的高速铁路项目。在地面的改进方法中,工程中采用了碎石桩置换振动,干土深层搅拌法(水泥柱),单桩帽的土工格栅加筋式路堤以及单桩帽的拆卸/更换工作。本文提供了一个详细的阐述对振冲置换法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深层土壤混合处理方法在工程中的使用采用承载板试验利用现场仪器操作监测石柱的性能和讨论土搅拌地基处理的方法。本文还简要概述了其他的一些处理方法在这一高速铁路项目如单桩土工格栅路堤以及拆卸/更换工作。 1. 简介。 电气化高速铁路项目运行在马来西亚半岛雪兰莪州的挠万与霹雳州的美罗之间总长度超过110公里。图1显示项目站点在马来西亚半岛的位置。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设计包括用现有的基础为时速高达160的交通荷载做地基处理。客户的设计要求是在六个月内最大的工后沉降在25毫米内,在长达10米的弦允许10毫米的沉降差异。另外,固结度应达到不低于85–90%的程度。所需的边坡长期稳定的最小安全系数为1.5。由于严格的结算限制和项目的快速轨道的性质,一系列的地面技术的改进必须与软土或松砂所适应的高填方路堤的位置进行确定。因此,必须确保地基在沉降及边坡稳定性具有足够的性能以及所需的工期内完成该项目。 本文提供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对振捣替代石柱和干土深层搅拌法处理方法在工程中应用。振捣置换振冲碎石桩是一种地基处理方法,大型桩所回填粗粒材料由特定深度的振动器装置安装在土壤中。干燥的土壤深层搅拌技术是一个石灰–水泥柱法的发展。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桩承式路堤土工格栅以及它的拆卸和更换,这也是本项目采用的处理方法。 该项目的铁路路堤高度范围从1到12米不等,路基顶部最小宽度为14.9米,高度小于10米,宽度为24.9米的路堤高度大于10米。该路堤的边坡坡度为1 :2。路堤的两边设有宽3米高度大于5米的马道。项目中遇到的土壤是达30米的深处的软质淤泥和粘土以及松砂的高度可变的混合物。两种方法由于结构约束所需的处理过程:(a)新路线需要修两个新轨道其要求对路基全宽的治理;(b)对现在存在由后来改造成的轨道及新修建的轨道进行治理。第一阶段治疗只是为新的轨道下的路基宽度。第二阶段的治疗包括一旦列车运营已经转移到新的轨道时对改造轨道进行处理。 2. 石柱振捣置换法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

某住宅小区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每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地基处理方案的优选则需要大量的调研,收集资料了解目前该地区常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认真分析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针对该场地的具体条件,以及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提出多种地基处理方案;从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对环境的影响、施工工期、以及工程造价等多个方面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最优方案;对优选方案提出具体设计、施工及质量检测的建议。 1 工程与地质概况 1.1工程概况 拟建中的某住宅小区位于青岛市东西快速路以南,该小区一期工程由多栋5~6层住宅组成,为框剪结构住宅,不设地下室,基础埋深及基础型式待定。由于该建筑物地基表土层由3.30~5.10米厚人工堆积层(主要为房渣土)组成,必须经过地基处理后方可作为建筑物地基持力层,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60KPa,建筑物整体沉降量不大于80mm。 1.2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拟建场区地形基本平坦,地面标高31.77~32.66m。场区原为采砂坑,目前已填平。地下水埋深1.60~2.10m。 (2)地层土质分布见表1: 表1 场地地层分布 类型层号土层名称 厚度或 标高 (m) 强度 压缩模 量(M P a) 波速 υs 承载 力标 准值 (K P a) 人工 堆积层① 房渣土(含砖块、 碎石) 3.3~ 5.10 中152 ① 1粘质粉土、粉质粘 土(含砖渣) 0.0~3.4较软 5.2 新近 沉积层② 圆砾(含砂约3 0%) 0.0~ 2.1 较硬266250 ②1 中、细砂较硬266180②2细、粉砂中较软160

②3 细、粉砂较硬第 四 纪沉积层③ 粉质粘土、粘质粉 土 标高2 7.51~ 26.28 以下 中较软 9.1243160 ④ 1粘质粉土、粉质粘 土 中较硬15.0247180 ③2砂质粉土、粘质粉 土 较硬25.4243220 ③3重粉质粘土、粘土 较硬 6.6247/24 3 140 ⑤ 粉质粘土、重粉质 粘土标高22.62~21.0 以下 较硬16.8 308/24 7 220 ④1粘质粉土、砂质粉 土较硬中19.6 274/24 7 250 ④2重粉质粘土、粘土 较硬18.8/1 3.0 274/24 7 ④3 细砂较硬308 由表一可知:人工堆积层不能直接作为建筑地基持力层,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后才能作为持力层,而且处理深度应穿过人工堆积层,处理到新近沉积层内。 2 房渣土的工程性质 房渣土是一种含有大量建筑垃圾如碎石、碎砖、瓦砾和混凝土块的杂填土。其主要工程性质为:密实程度不均匀,成份复杂,有较大的空隙,且充填程度不一,排列无规律。密实程度直接牵涉到地基承载力指标与沉降量的大小。由于房渣土的不均匀会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地基处理。 3 地基处理技术难度 (1)房渣土处理深度达6米。 (2)房渣土成份复杂、颗粒粒径较大(有大块的混凝土块)、钻孔难度较大、地下水水位较高。 (3)场地处在城市中,离居民区较近。 4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1)强夯方案 根据目前国内外强夯技术,最大处理深度能达到10m左右。但是高能量强夯造成的振动对周边居民及其环境会带来严重影响。

地基处理选择题

地基处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A )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2.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可采用(B )方法来处理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3.对于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常采用(D)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4.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是(C)。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5.强夯法一般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到(C)m高处自由落下。 A.10~30 B.10~40 C.6~20 D.6~40 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B )。 A.CFP桩 B.CFG桩 C.CFD桩 D.CPG桩 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处理(A )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A.软弱 B.次坚硬 C.坚硬 D.松散 8.深层密实法中的振冲法又称(B )。 A.振动冲洗法 B.振动水冲法 C.振动密实法 D.震动夯实法 9.振冲桩适用于加固(D)地基。 A.软弱黏土 B.次坚硬的硬土 C.坚硬的硬土 D.松散的砂土 10.深层搅拌法是利用(C )做固化剂。 A.泥浆 B.砂浆 C.水泥浆 D.混凝土 11.以下哪些地基加固方法属于复合地基加固(B) (1)深层搅拌法(2)换填法(3)沉管砂石桩法(4)真空预压法(5)强夯法 A 选(1)和(2); B 选(1)和(3); C 选(4)和(5); D 选(1)和(5); 12.换填法不适用于如下哪几种地基土(C) A湿陷性黄土;B杂填土;C深层松砂地基;D淤泥质土; 13.砂井堆载预压法不适合于(A) A砂土;B杂填土;C饱和软粘土;D冲填土; 14.强夯法不适用于如下哪种地基土(C) A软散砂土;B杂填土;C饱和软粘土;D湿陷性黄土; 15.对于松砂地基最不适用的处理方法(D) A强夯;B预压;C挤密碎石桩;D真空预压; 16.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化学加固法() A砂桩挤密法;B粉喷桩法;C 深层水泥搅拌桩法;D高压喷射注浆法; 17.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的作用是() A预压荷载下的排水通道;B提交复合模量;C起竖向增强体的作用;D形成复合地基; 18.经大量工程实践和实验研究,CFG桩法中褥垫层的厚度一般取为() A 5~10cmB10~30cm C30~50cm D 50~100cm

铁路地基处理检测方案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第二检测标段(ZCJC-2)挤密桩处理 检测方案 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神华准池铁路检测二标 2012年5月2日

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第二检测标段(ZCJC-2)挤密桩处理 一、概况 新建大准至朔黄铁路联络线从大准铁路外西沟站接轨,基本呈南北走向,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平鲁区、朔城区,忻州市神池县后接入朔黄铁路神池南站。正线全长179.862公里,桥、隧占48.1%。沿途设八里铺、高家堡、卧厂3个车站(不含两端接轨站),另外新建本线配套工程高家堡至董半川支线10.4公里。 本项目为第二检测标段(ZCJC-2),检测内容主要是检测里程 DK112+242-DK179+185范围的挤密桩加固软弱地基工程质量。为确保基桩工程质量,为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本着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正确评价的要求,我项目部根据基桩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工程地质条件、桩型及施工质量可靠性,参照我公司以往基桩检测的成功经验,对该挤密桩加固软弱地基,提出如下检测实施大纲。 该挤密桩加固软弱地基,按检测时间分为施工前的先期检测以及施工完毕后的验收检测两阶段 先期检测为工程试桩检测,为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总结出有关的施工参数,施工工艺,试验检测方法,并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施工工法,指导本检测标段的施工,达到技术质量标准。施工完毕后的验收检测,是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工完毕后的工程进行验收检测。 我公司针对铁路软弱地基检测问题作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在施工及质量控制与检测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软土自身的复杂性,大

一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自测题含答案

一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自测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2.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可采用()方法来处理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3.对于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常采用()来处理软弱地基。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4.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从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地基处理方法是()。 A.换土垫层法 B.灰土垫层法 C.强夯法 D.重锤夯实法 5.强夯法所用起重机械的重锤重量一般为()。 A.8~40 B.8~30 C.9~30 D.9~40 6.强夯法一般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吊起到()m高处自由落下。 A.10~30 B.10~40 C.6~30 D.6~40 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 A.CFP桩 B.CFG桩 C.CFD桩 D.CPG桩 8.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处理()地基的一种新方法。 A.软弱 B.次坚硬 C.坚硬 D.松散 9.深层密实法中的振冲法又称()。 A.振动冲洗法 B.振动水冲法 C.振动密实法 D.震动夯实法 10.振冲桩适用于加固()地基。

A.软弱黏土 B.次坚硬的硬土 C.坚硬的硬土 D.松散的砂土 11.深层搅拌法是利用()做固化剂。 A.泥浆 B.砂浆 C.水泥浆 D.混凝土 二、多项选择题 1.地基处理就是为了()。 A.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 B.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 C.提高建筑的抗震等级 D.保证地基稳定,减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E.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抗液化能力 2.下列属于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的有()。 A.换土垫层法 B.重锤表层夯实 C.排水灌浆法 D.强夯、振冲、砂桩挤密法 E.深层搅拌、堆载预压、化学加固法

冲刺班第3讲:铁路地基处理方法及施工要求

(三)基床底层填筑 ☆1.采用碎石类和砾石类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5cm。 ☆2.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3.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 (四)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必须采用厂拌。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大面积填筑前,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填筑工艺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整修“四区段”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养护整修“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其余要求同一般路堤填筑施工工艺。 (五)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铺筑(仅设置于有特殊要求的客运专线) ☆沥青混凝土必须采用厂内集中拌和。 ☆大面积铺筑前,试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 ☆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施工不得在气温低于10℃、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沥青混凝土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输车辆运输。 ☆沥青混凝土宜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分两幅摊铺,采用热搭接方法,两幅之间应有30~60cm左右宽度的搭接。摊铺机开工作业前应提前30~60min预热熨平板至不低于100℃。 ☆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cm。 ☆沥青混凝土接缝必须紧密、平顺,不得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热接缝)或30~40cm(冷接缝)。相邻两幅及上下 层的横向接缝应错开1m以上。横向接缝可采用斜接缝、阶梯形接缝或平接缝形式。   特殊路基填筑施工要求 四、熟悉特殊路基填筑施工要求 (一)、软土路基施工要求 ★1.软土地基必须完成地基处理后方可进行填筑; ★2.开工前做好填料选择,按照设计要求的填土加载速率编制填筑施工计划; ★3.运土道路应能满足重载行车的需要; ★4.过渡段的地基处理宜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5.正式填筑施工前进行填筑压实工艺性试验,特别对于软土地基,还要进行加载时的沉降观测,以确定合适的加载速率; ★6.整个路提填筑施工过程中均应进行路基的沉降观测,并依据观测数据控制填土速率; ★9.若设计没有规定时,一般按下列指标控制填筑速率:边桩水平位移量每天不得大于5mm。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量每天不得大于10mm,当超过以上控制指标时应停止填筑,待沉降值恢复至控制指标以内时,方能恢复填筑; ★11.反压护道应与路堤同时填筑; ★12.填筑路堤时应按规定预留沉降量; ★13.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供沉降观测资料,供修正设计。 (二)、改良土路堤填筑施工要求 ☆3.掺加石灰的化学改良土一般有厂拌和路拌两种施工方法; ☆4.路拌时特别应注意拌和层与下承层的拌和衔接; (三)、膨胀土路堤的填筑施工要求 ◆2.填筑以前必须做好路基两侧的排水设施; ◆3.路堤填筑应按照集中力量、分段完成的原则组织施工; (四)、盐渍土地基上的路堤填筑施工要求 ☆1.地基及护道范围应铲除表层盐土,并做成自路基中线向两侧2%的横向坡面。 ☆2.路堤底部铺设毛细水隔断层及其垫层或反滤层。 (五)、黄土地基上的路堤填筑施工要求

地基处理习题

第1章 概述 说明:下列各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 【1-1】地基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有: (A) 强度及稳定性问题 (B)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 (C)渗漏问题 (D)液化问题 (E)特殊土的特殊问题 【1-2】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 软弱地基就是指压缩层主要由哪些土构成的地基。 (A)淤泥 (B)淤泥质土 (C)冲填土 (D)杂填土 (E)其他高压缩性土层 【1-3】夯实法可适用于以下哪几种地基土? (A)松砂地基 (B)杂填土 (C)淤泥 (D)淤泥质土 (E)饱和粘性土 (F)湿陷性黄土 【1-4】对于液化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强夯 (B)预压 (C)挤密碎石桩 (D)表层压实法 (E)粉喷桩 (F)深搅桩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1-5】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A)强夯法 (B)预压法 (C)砂石桩法 (D)换填垫层法 (E)水泥土搅拌法 (F)石灰桩法 (G)真空预压 (H)振冲法 (I)土(或灰土)桩法 【1-6】可有效地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方法有: (A)砂垫层 (B)灰土垫层 (C)碎石桩 (D)强夯 (E)灰土桩 第2章 换填法 【2-1】换填法中粉质粘土垫层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 (A)最优含水量±op w 4% (B) 最优含水量w op (C) 最优含水量±op w 2% (D) 最优含水量±op w 10% 【2-2】垫层的主要作用有: (A)提高地基承载力 (B)减少沉降量 (C)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D)防止冻胀(E)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2-3】当采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若基底宽度为10.0m,在基底下铺厚度为2.0m的灰土垫层。为了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垫层底面宽度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问至少应超出下列哪一个数值? (A) 0.6m (B)1.2m (C) 1.8m (D)2.3m 【2-4】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多少以内? 但也不宜小于多少? (A)3m (B)5m (C)1.5m (D)0.5m 【2-5】各种材料的垫层设计都近似的按哪种垫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A)土垫层(B)粉煤灰垫层(C)干渣垫层(D)砂垫层 【2-6】当采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若基底宽度为8.0m,在基底下铺厚度为2.0m的灰土垫层。为了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垫层底面宽度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问至少应超出下列哪一个数值? (A) 0.85m (B)1.56m (C)2.13m (D)2.55m 【例题2-7】砂垫层施工控制的关键主要是: (A)虚铺厚度(B)最大干密度(C)最优含水量 【2-8】对现场土的压实,应以哪些指标来进行检验? (A)压实系数(B)施工含水量(C)铺填厚度 【2-9】对粉质粘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哪些方法进行检验? (A)环刀法(B)贯入仪(C)静力触探(D)轻型动力触探(E)标准贯入试验(F) 重型动力触探 【2-10】对砂石、矿渣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可用哪些方法进行检验? (A)环刀法 (B)贯入仪 (C)静力触探 (D)轻型动力触探 (E)标准贯入试验 (F) 重型动力触探 第3章深层密实法 3.1 强夯与强夯置换 【3.1-1】对饱和土强夯时, 夯坑形成的主要原因为: (A)土的触变性(B)土中含有少量气泡的水(C)土中产生裂缝(D)局部液化 【3.1-2】强夯法加固粘性土的机理为:加固非粘性土的机理为: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建(构)筑物的承载条件需要以及各种处理方案的成本比对,选择既能达到要求,成本又较低的处理方法。 1.物理性质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2.力学性质 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最大可达45MPa,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于欠固结土。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10-5~10-8cm/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3.工程特性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 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4.对应措施 结合本工程地基土的具体特征,施工现场采取了以下措施: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大面积夯时应按顺序;基底标高不同时应先深后浅;结束后,应及时将夯松的表土清除或将浮土在接近1m的落距夯实至设计标高。 5.换土垫层 就是将独立基础下面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以中砂、粗

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方法及施工要求

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方法及施工要求 主要是针对浅层、局部存在软土及松软土 二、抛石挤淤 抛填应自地基中部向两侧进行,有横坡时自高侧向低侧进行; 三、填筑排水砂垫层 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压实工艺性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2.砂料应采用中、粗、砾砂,其中细粒土含量不得大于5%,并不得含有草根、树根、垃圾等杂物。 3.应适当洒水压实,压实标准达到中密。 四、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 1.铺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应使上、下层接头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0.5m。 2.在加筋垫层上填第一层土时,应先填两边、后填中间;

3.压实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碾压3~4遍后,改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符合要求。 五、套管法(沉管法)施工砂桩 1.砂桩宜顺线路方向分段逐排打设,每段长度不宜大于lOOm。 2.拔管后桩(井)内缺砂时,应立即补砂捣实。 六、袋装砂井 1.砂袋头应露出地面不小于0.5m; 2.砂料应采用含泥量不大于3%的中、粗砂,湿砂应风干或烘干至松散状态,砂袋灌砂率不应小于95%; 3.宜顺线路方向分段逐排打设,分段长度不宜大于lOOm; 七、塑料排水板 1.不得采用振动法或锤击法施工,板头应露出地面不小于0.5m; 2.宜顺线路方向分段逐排进行,分段长度不宜大于lOOm;

3.排水板接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2m,严禁浮放搭接; 八、挤密砂桩 1.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2.施工前至少应做两根试桩; 3.施工顺序应从两侧开始,逐渐向中间推进,或由外向内环绕打设; 4.砂桩打完后必须检验合格才可填筑排水砂垫层; 九、碎石桩 1.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主要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2.制桩应分段投料振密,分段长度一般为0.8~1.0m; 3.碎石桩全部制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设碎石垫层,并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 十、粉体喷射搅拌桩

常州工学院地基处理试题C

地基处理(C卷)答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班级:05土一、05土二;课程代码:04020940 (开卷) 一、名词解释(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换填垫层法 答:换土垫层法是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挖去,回填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1分),并夯击、碾压至密实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2分) 2、复合地基 答: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1分),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整个地基的承载力与变形都与二者有关,二者共同承受基底荷载。(2分) 3、加筋法 答:加筋法是在土中加入条带、纤维或网格等抗拉材料(1分),依靠它改善土的力学性能,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2分) 4、劈裂灌浆法 答:劈裂灌浆是指在压力作用下,浆液克服地层的初始应力和抗拉强度,引起岩石和土体结构的破坏和扰动(1分),使其沿垂直于小主应力的平面上发生劈裂,使地层中原有的裂隙或孔隙张开,形成新的裂隙或孔隙,浆液的可灌性和扩散距离增大,而所用的灌浆压力相对较高。 (2分) 5、挤密土桩和灰土桩 答:土、灰土或石灰、粉煤灰混合物(简称二灰)挤密桩是利用沉管、冲击、爆破等方法将钢管打入土中侧向挤密成孔,然后在孔中分层填土、灰土或二灰土,夯实而成的桩(2分),它与周边土共同组成复合地基,承受上部荷载。(1分) 6、锚杆静压桩纠偏法 答:利用锚杆固定压桩架及构筑物所能发挥的自重荷载作为压桩反力,通过电动液压千斤顶将预制短桩段从基础中预留或开凿的压桩孔内逐段压入土层(1分),当压入的桩达到预定的深度和拟定的承载力时,用微膨胀早强混凝土将桩与建筑物基础连在一起,使上部结构的部分荷载通过桩传给地基较深较好的持力层,以减轻其负载,从而达到控制建筑物过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目的。(2分) 二、填空题(12个空,每空1分,共12分) 1、特殊土地基带有地区性特点,它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红粘土和冻土等地基。 2、饱和土的强夯加固机理可分为加载阶段、卸载阶段和动力固结三个阶段。 3、任何加筋土结构都需要三种基本材料:土和填料、筋材和墙面及护面(有必要时)。 4、对于灌浆理论,按灌浆原理可分为渗透灌浆、压密灌浆、劈裂灌浆和电动化学灌浆。 三、简答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有哪些?并说明强夯法施工主要步骤和施工要点? 答:强夯法施工技术参数有:(1)有效加固深度和单位夯击能;(2)夯击点的布置及间距; (3)单点夯击击数与夯击遍数;(4)夯击间隔时间;(5)垫层设计。 (3分)强夯法施工主要步骤:⑴平整场地,放线、埋设水准点和各夯点标桩;⑵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⑶起重机就位,并使夯锤对准夯点;⑷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⑸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脱钩;⑹重复⑸,按设计规定完成夯击次数;⑺重复⑶~⑹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⑻推平夯坑,并测量场地标高;⑼按设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测量夯后场地标高。 (4分)强夯法施工要点:⑴为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应采取防振措施;⑵按规定起锤高度、

地基处理复习题(必考题)

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换填法适用于() A. 所有的土层都适用换填法 B. 全部软弱土 C. 部分软弱土 D. 膨胀土 2.砂井或塑料排水板的作用是() A.预压荷载下的排水通道 B.提高复合模量 C.起竖向增强体的作用 D.形成复合地基 3.在采用砂石材料的换填垫层法中,在验算垫层底宽度时,当25.0/

铁路路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赵景峰

铁路路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赵景峰 发表时间:2020-02-27T14:08:45.3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9期作者:赵景峰[导读] 铁路施工工程路基质量控制效果直接关系着铁路施工工程项目的最终建设水平,能够大程度地保障铁路施工质量,促进我国铁路的健康运营,保证铁路工程的质量安全。赵景峰 中国铁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摘要:铁路施工工程路基质量控制效果直接关系着铁路施工工程项目的最终建设水平,能够大程度地保障铁路施工质量,促进我国铁路的健康运营,保证铁路工程的质量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铁路路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 关键词:铁路;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引言 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影响着火车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对其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在铁路穿越软土地基路段时,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严重的不均匀沉降,进而对铁路路基及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所以,在铁路工程施工中,必须要开展好软土地基处理工作。 1软土鉴别以及处理技术使用原则 1.1 软土鉴别工作 第一,软土外观一般都是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形状。第二,天然成分含量比较高,在铁路工程试验中一般会使用天然含水量进行测试。第三,天然孔隙一般是在天然情况下,土中孔隙体积和土粒体积之间的比。需要对土粒的重度和密度以及天然密度等进行测量和计算,依据实际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最终形成天然孔比。第四,要借助十字板剪切基本技术对土强度进行实际测量。 1.2 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使用原则 铁路软基处理施工工作比其他工程难度大,不过因为现在机械技术不断发展和变化,软基处理技术存在的难度已逐渐解决。铁路软基处理技术在具体实施中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第一,结合环境做出调整,在不同铁路路段地因环境条件不同,那么相应使用的软土处理技术也有所不同。第二,保护环境,软基处理技术在施工中要挖出很多淤泥和积水,并且要对废气的物质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周围存在污染的水源对整个工程和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威胁。第三,保证施工过程安全,因为软基处理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特别的施工环境以及基本条件,因而在施工中经常会因为基础设备原因带来一定危险。所以,在施工中要时刻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具备安全意识,确保整个施工中的危险系数的降低,以保证使用质量[1]。 2 铁路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实践应用 2.1 软土地基概述 软土地基土层大多为饱和软粘土,表现出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大等特征,另外还有相应的有机质。软土地基会出现大幅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由此会造成铁路路基失稳,进一步对行车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软土地基稳定性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即为填土的压实度。针对相关填土,尤其是湿陷性黄土,一旦与地下水形成接触,便会引发强烈的湿陷反应,抗剪强度便会进一步降低。 此外,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地基承载力,受地基强度及变形等因素重要影响。在强度上,地基要保证其剪切不被破坏,以此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在变形上,需要将变形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防范对结构物安全性造成影响。软土地基极易引发相应的沉降变形,就铁路路基来讲,倘若沉降超出允许范围,则会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所以,在软土地基施工中,沉降变形是一项重要的检测参数[2]。 2.2 软土地基处理 (1)路基工程沉降控制标准 铁路软土地基处理在上世纪80 年代普遍秉持的是稳定性施工思路,软土路基现状使得铁路工程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引发一定程度的沉降,例如近年来国内有铁路工程路基沉降达到了2m 以上,这一情形不仅为铁路养护维修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还得到了铁路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依托研究分析制定出路基工程沉降控制标准,并在《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中将I、II 级铁路完工后沉降标准控制在50cm。 (2)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在铁路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软土特征、周边地质环境及软基沉降控制标准,另一方面要对处理技术的科学可行性及建设工期等相关因素开展全面评价,最后才能进行软基处理技术的确定。软基处理技术多种多样,近年来,针对各式各样特殊的施工情况,铁路行业研究推出了大量新型的处理技术,并且软基处理中得到广泛推广。 ①置换法 置换法,是指利用性能佳的岩土材料以对软基中的软土进行替换,从而使其转变成双层地基或复合地基,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进一步达到缩减沉降的效果。置换法又可划分为换填法、强夯置换法及抛石挤淤法等,是浅埋型铁路软基常用的处理方法,这一方法对处理深度的具体要求为,一般深度要在2m 以内,最大深度要在3m 以内;置换法通常适用于山间谷地的软土处理,在此类地质条件下,其处理深度应当控制在8m 以内。 ②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指依托超载、超载预压及路基填土等外力作用和排水通道,有效保证饱和软土排水固结,从而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尽可能缩减沉降效果。该项处理方法对填土要求相对较低,尤为适用于具有较大荷载的大规模场地中[3]。 ③粉喷桩法 粉喷桩法,是指通过压缩空气,依托粉体喷射搅拌机械钻孔,将水泥粉等固体材料以雾状形式喷进所需处理的软基中,然而通过搅拌、压缩及吸收软土中水分等过程,产生相关的物理化学反应,最终使软土硬结,形成具有良好稳定性、整体性的桩体,进一步达到提高路基强度的目的。 3铁路施工工程路基质量控制的相关对策 3.1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