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有效带宽和功率分配算法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有效带宽和功率分配算法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有效带宽和功率分配算法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有效带宽和功率分配算法

Jin SHU, Wei GUO

The Wireless Information Network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China

Email: {shujin,wei}@https://www.360docs.net/doc/5311522350.html,

Received December 24, 2008; revised March 5, 2009; accepted May 26, 2009

摘要

本文致力于研究有效的下行副载波和功率分配算法的问题,与多个用户中具有迫零波束赋形的MIMO-OFDM系统联系。制定对最小总功耗传输速率约束的问题。联合分配问题被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每个用户将获得是基于用户的平均信号- 噪声比来确定的数个副载波。在第二阶段,找到的最好的子载波分配给用户。最佳的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组合问题,该问题只能通过穷举搜索(ES)以更好地解决。由于ES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的用户选择算法和简化的标准化用户选择算法应该降低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假设的低复杂度算法与现有的算法相比,性能更好。

1.绪论

多用户MIMO-OFDM系统由于其集成空间频率分集和多用户分集,能提供巨大的容量,具有很大的潜力。信道状态信息的设想在发射机中是可用的,它的性能可进一步通过自适应资源分配来改善。对于OFDMA系统与单天线,提出了资源分配方法[1–3],通过在频域中的多用户分集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用给定的QoS的总发射功率。[4,5]研究了在多天线搭载的基站处的SDMA-OFDM系统。[4]提出了一种最优拉格朗日迭代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在总功率约束下的系统吞吐量。因为最佳的方案是复杂的,所以在[5]中提出了贪心算法来降低复杂性。

考虑到下行波束赋形的多用户MIMO-OFDM系统,假定基站能够获得完整的CSI,[7]采用SUS(半正交用户选择)的算法[6],以减少总发送功率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但在[7] 中SDMA组的大小为固定的,因此,一组用户的信道的正交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

为了保证一组用户的信道的正交性,我们提出了归一化的用户选择(NUS)的算法。在NUS的算法中,每个用户组皆视为一个虚拟用户,把每组用户标准化统一化。然后,就可以采用OFDMA资源分配方案。NUS方案需要在每个副载波上遍历所有用户组。显然,当有大量用户时,计算的复杂性是相当大的。为了进一步降低复杂性,建议使用S-NUS算法(简称-NUS)。对每个副载波,具有最大的幅度和其他已选定的用户的相关性的最低的通道的用户被选中。[6]中采用计算出用户之间空间相关性的方式。当用户量大的时候,S-NUS 算法可以大大减少复杂性。在我们提出的算法中,每个子载波上用户的数量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用户的空间相关性。由于每个子载波上用户的数量不是常数,所以难以计算子载波上用户的数量。为了方便的记录子载波的数量,我们主要统计子载波的权重。利用统计权重,

基于在[2]中提出的SNR (BABS )算法的带宽分配可以应用到确定每个用户的子载波的数量。仿真结果表明NUS 和S-NUS 算法都可以实现比[7]中算法更好的性能。相较于NUS 的算法,S-NUS 算法有较低的复杂度和较小的性能损失,所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2节呈现该系统模型和公式化的问题。第3节介绍两个子优化资源配置算法。第4节示出了仿真的结果。最后,第5节总结全文。

注释:我们用T (.)代表转置矩阵(矢量),+(.)代表伪逆的矩阵,*(.)代表一个矩阵的共轭转置,||A 表示集合A 的大小,k k A ,][表示A 的第k 个对角元素。

2. 系统模型

2.1.信道模型和传输结构

我们设想具有基站的下行链路MIMO-OFDM 系统支持的K 个用户终端的数据流量。基站配备有M 个发射天线,每个用户终端具有单个接收天线。假设当K≥M ,将频带划分成N 个子载波。可以认为信道矩阵不在相干间隔期间未发生变化。可以将接收到的在子载波n 上的用户k 的信号表示为

n k n n k z x h y n k ...+= (1)

其中 M n k C h ?∈1.是用户k 的信道增益矩阵和认为n k h .的条目是相同的独立同分布的零均值和单位方差,1?∈M n C x 是从基站天线发射的符号,n k Z .是复高斯噪声,零均值和用户k 的单位方差。

在发送端,我们采用迫零波束成形(ZFBF )传输策略。在ZFBF ,发射机选择一个活跃的用户组将那些将被发送的数据M S n ≤||的值设置为},...1{K S n ?。该数据符号n j S ,乘以波束成形向量 n j W ,如下

n j n j S j n j n S W P X n ,,,∑∈=

(2) 当接收到的信号(1)变为

n k n j n j S j n j n k n k Z S W P h y n

,,,,,,+=∑∈ (3)

在[6]中,选择波束形成向量以满足零干扰条件:如果k j ≠0,,=n j n k w h ,。将)(n n S H 和

)(n n S W 相应的子矩阵的值分别设置为T T n K T n h h H ],...,[,,1=,][,,...,1n K n n W W

W =。 波束形成矩阵)(n n S W 可以使用)(n n S H 的伪逆如下简单地获得:

1

**))()(()()()(-+==n n n n n n n n n n S H S H S H S H S W (4)

2.2. 问题描述

因为ZFBF 能够同时发送M 个空间子流,在每个子载波中可以通过ZFBF 最多分配M 个用户。令n k ,ρ表示用户k 是否是被选择在子载波n 上的,n k C ,表示用户k 可以在子载波n 上发送C 位,若0,≠n k C 则1.=n k ρ,若0,=n k C 则0,=n k ρ。

∑==≤K k n k N n M 1

,,...1,ρ

(5)

∑===N n k n k K k R c

1,,...1, (6)

其中R 代表用户k 希望传输每个符号的比特数。约束(5)表示至多M 个用户可以被分配到一个子载波,约束(6)指每个符号应为用户k 传输k R 位。

优化问题可以在总发射功率满足(5) (6)时被配制,如下

n k N n K k n k n k k c c f n k n k ,11,,,)(m i n ,,ργρ∑∑== (7)

除了(5) (6),此时n k

k n n n k S k S H S H ∈=-,]))()([(1,1*,γ为用户k 在子载波上的有效信道增益。)(c f k 表示当信道增益是单位比特时所需要的发送功率为C 比特。当应用为编码aryQAM c -2时,所需要的传送功率可以近似为[8]:

6

.1)5l o g ()21()(0k c k BER N c f -= (8) 其中k BER 是用户k 的误码率,0N 为高斯白噪声的方差,在本文中假定为统一的。

3. 子载波和比特分配

最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7)可以被分成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基于目标速度和每个用户的平均信道增益,粗略地确定每个用户需要的副载波数。在第二阶段中,根据第一阶段得到的副载波数量,将副载波分配给每个用户。在第三阶段中,为每个用户分配的载波的比特数进行处理。对于每个用户来说,贪心算法为每个用户在[1]中分配比特数。

3.1. 资源分配

在无线环境中,某些用户的信道状态劣于其他用户;这些用户往往需要更多的传输功率。如[1–3]所示,应通过低水平的平均信道增益为这些用户分配更多的副载波,以满足这些用户的速率限制。由于对各子载波上具有ZFBF 的MIMO-OFDM 系统来说用户的数量不是固定的,所以难以为每个用户确定子载波的数目。如果将每个用户的副载波书一个接一个的相

加,其结果就是副载波数不是常数,因此很难确定是否满足每个用户的副载波数。假设只有一个用户在副载波上发送数据,该用户的速率为r ,当有两个用户在这个子载波上传输数据时,每个用户的速率近似为r/ 2,因此,认为给每个用户分配半副载波。以此类推,当一个子载波上有三个或四个用户发送数据时,认为给每个用户分配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副载波。因此,我们拉入子载波的统计权重。设},...1{K S n ?为子载波n 上的用户索引子集且||n n S M =。当选择了用户k 之后,它的子载波数目增加了n M /1。根据这一点,所有用户的子载波数目是常数N 。按照这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OFDMA 的资源分配算法可以用于本论文中研究的MIMO-OFDM 系统。假设每个用户k 针对每个子载波体验相同的信道增益,∑==N

n n k k h N 12,||||1

γ,用户k 的子载波总数为k n 。当在所有子载波上的每个用户的信道增益相同时,为了找到K k n k ,...1,=优化后的(7)被修改。基于在[2]中提出的SNR (BABS )算法的带宽分配可以应用到找到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3.2. 子载波分配算法

一旦给每个用户的副载波数是确定的,接下来的步骤是将特定的副载波数分配给每个用户。原始问题(7)被修改为找到n k ,ρ。

n

k n k N n K k k k k n R f n k ,,11,m i n γρρ∑∑==???? ?? (9) 其中 ∑==≤K k n k N n M 1,,...1,ρ

(10)

∑=≤N n k n k Mn 1,ρ

(11)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两个子载波分配算法(NUS 和S-NUS )。

算法 1. 归一化的用户选择算法 (NUS )

在文献[1-3]的OFDMA 系统中,把子载波分配给提供最大信道增益的用户,以使总功率最大化或使发射功率最小化。因为在有ZFBF 的多用户MIMO-OFDM 系统中,有效信道增益取决于用户组分配到的副载波信道的正交性 ,分配子载波相当复杂。为了最小化总发射功率,用信道分配用户是最有效率的,该信道拥有最大幅值,并且与在一个子载波上分配的用户相关度最低。在[7]中,分配在每个载波上的用户数量为常数M 。但当总用户量不够大时,很难用与已选择出的用户相关度低信道选择M 个用户。因此,在一个子载波上同时分配M 个用户是不够好的。为了保证在一个用户组中的信道的正交性,我们提出的NUS 算法是假设子载波的用户组是虚拟用户。在NUS 算法中,用户组中的用户是标准化到统一的;最好的虚拟用户与OFDMA 中相同被选择在每个子载波上。将)1(,P p p n ≤≤?表示为在子

载波n 上的候选用户组,},...1{,K p n ??,M p n ≤||,?,

)!(!!,1l K l K l K l K P M

l -=???? ?????? ??=∑=

子载波分配算法显示如下

步骤1.初始化

N n K T N U n ,...,1},,...,1{};,...,1{===

n k S n k n ,,0,,0?==ρφ

K k n R R k k ave k ,...,1,/,==

步骤2.选择子载波

()}{;||||/min arg 2

,,∧

∈∈∧-==n U U h R f n n k ave k k T k U n n },...,1{,,,,,,P p j T p

n p n n n p n ∈∈←←∧∧∧∧∧??γ? 步骤3.选择最佳的用户组

||,,/)/(,,,,,1,,,p n p n p n j p n M j p

n ave k k p n M j r M R f r p ∧∧∧∧∧∧=∈=∑=?? P p p p

n ,...,2,1,min arg ,==∧∧γ ,1},{,,00,=?=∈?∧∧∧∧∧n k n n p n k S S k ρ?

步骤4.记录子载波数

如果n k T T n n n k ?-=≤,,0则p n k k n M n n S k ,0

/1,∧∧-=∈ ,Φ=U 完成,否则转到步骤2

在步骤1中,n T 为候选用户组第n 个副载波,U 是候选副载波组,0n S 为所选用户组第n 个副载波,为所选用户组第n 个副载波,k R 是用户k 发送每个符号的平均比特数,k n 用户k 通过BABS 确定的子载波数,因此,ave k R ,是用户k 在子载波上的平均比特数。

在步骤2中,在用户之间用最小的发射功率选择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只被选择一次。P 是候选用户集的总数,p n ,∧?是子载波n 第P 个用户组,j p n ,,∧γ为用户设置的有效信道增益。

在步骤3中,选择基于标准的最优用户组:对第P 个用户组来说,||,,p

n p n M ∨∨=?, 标准化用户数量之后,每个用户相当于一个用户的p

n M ,/1∨。因此,用户组的总发射功率构成发射p

n ave k M R ,,/∨比特的每个用户的发射功率。以这种方式对每个子载波用最小发射功率选择用户组。

在步骤4中,如果分配的用户∧k 满足所需子载波的数量,子载波的其余部分将不会再分配到用户∧k 。如第3.1所述,一旦第∧p 个用户组被选择,每个用户在第∧

p 个用户组中的子载波数增加p n M ,/1∨。 算法2. 简化的归一用户选择算法(S-NUS )

在NUS 子载波分配算法中,步骤2和第3步需要在每个子载波上遍历所有候选用户,当用户量大时,它是复杂的。为了进一步降低复杂性,提出了S-NUS 算法。选择一个具有最大信道增益的用户,然后选择其他具有大信道增益和与已选定的用户相关性低的用户。在

[6]中,示出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该算法可以达到如DPC 一样的渐进性能。该子载波分配算法如下(图1)。

步骤1.与NUS 相同

图1.子载波分配算法的流程图

图2.所需的平均SNR vs.不同于M=2时α的值

图3.所需的平均SNR vs.不同于M=4时α的值

步骤2.选择的子载波与NUS 相同

在步骤3中,i k g ,是通过},...,{),1(),1(n i n g g -跨越的n k h ,的正交分量,当i=1时则

n k i n k h g ,,,=。

[6]表示当用户信道的正交性不够好时)()(i h i g ≈。当每次发射)(,n ave k T k R ∈∧

∧比特时,选择发射功率最小的用户∧k 。

在步骤4中,如果第∧k 个用户的信道不是半正交的则丢弃余数。α是一个正的常数。

在ZFBF 中,选择一个非正交用户降低了其他用户的有效信道增益。因此,促进用户间的半正交性不仅促进了系统性能还降低了算法的复杂性。

在步骤5中,正如NUS 中,判断是否满足子载波数量和计算子载波数量

3.3.算法复杂性

在本节中,以传输天线M 的数目为基础研究每中算法的最坏情况,M 为用户K 和子载波N

的数量。分配子载波的最佳方法需要穷举搜索,因此计算复杂性是???

? ?????? ??N M K O 。[7]中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是()22KN M O 。NUS 算法需要在每个子载波上遍历所有候选用户,遍历所有候选用户的过程需要???

? ?????? ??M K M O 2,此外选择子载波需要在每个子载波上的)(N O ,因此计算复杂性是???? ?

????? ??M K N M O 22。

S-NUS 算法与算法[7]类似,但是更简单,计算复杂度为()

KN M O 2。

4.计算结果

这一节研究了该算法的性能。具有128个子载波的OFDM 系统是可以考虑的。假设每个用户的每个天线的信道是独立的并经历频率选择性衰落。用户的目标总比特率是512比特/符号,而且每个用户的目标回报率是相同的。对于自适应加载比特,QPSK,16QAM,64QAM 和无数据传输是适应的。当应用未编码ary c -2QAM 时,所需的平均信噪比可近似为 ()]8[6

.1)5log()21(k c k BER c f -=。 图2所示为当发射天线数目为2时,相对于α的平均信噪比。可以看出,当α值为0.65时系统达到最佳性能。图3所示为为当发射天线数目为4时,相对于α的平均信噪比。可以看出,当α 值在[0.35, 0.50]之间时,该系统达到最佳性能。对于不同的α值,性能的差距非常大,所以,选择合适的α值非常重要。因为[7]中的α值为1,其性能不如所提出的算法。

图4和图5所示为,与[7]中的算法性能相比较的提出的算法性能,以及当发射天线数目为2和用户量为4和8时的无自适应算法。图6和图7所示为,与[7]中的算法性能相比较的提出的算法性能,以及当发射天线数目为4和用户量为4和8时的无自适应算法。在两个独立的天线配置中,S-NUS 算法的α值是0.65和0.4。在无自适应方法中,每个用户以适当的顺序分配一个子载波。从图4到图7,可以看出,与算法[7]相比,BABS+NUS and BABS+S-NUS 都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改善。

由于S-NUS 算法当发射ave k R ,比特时用最小的发射功率首先选择一个用户,然后用最大

的信道增益与和其他已选择的用户最低的相关性选择用户。但是,有可能存在用户设置,其用户增益不够大胆用户之间的正交性较好,这种用户设置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NUS算法可以选择更好的用户设置,因此,UNS算法性能优于S-NUS。但是相比较于NUS算法,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的S-NUS算法只有很少的性能损耗,所以当用户量非常大时,S-NUS算法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由于应用多个用户的的多样性,可以看出,随着用户量的增长,平均信噪比减小。

图4.当用户量为4,M=2时BER vs.所需的平均信噪比

图5.当用户量为8,M=2时BER vs.所需的平均信噪比

图6.当用户量为4,M=4时BER vs.所需的平均信噪比

图7.当用户量为8,M=4时BER vs.所需的平均信噪比

5.结论

本文描述了在MIMO-OFDM系统中两个子载波和在用户间分配功率的次优算法。将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部分以使算法具有低的设计复杂性,这种方法模拟时运行良好。NUS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但其复杂性较大,因此,S-NUS算法在性能和复杂性之间具有良好的折中。计算结果表明,在算法[7]中当计算的复杂性几乎相同时,两种算法都能实现更好的性能。其实,如果MIMO-OFDM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可以像本文中那样分为两个部分,可以采用MIMO系统的SDMA(空分多址)分组算法。例如,在S-NUS算法中应用了[6]中的SUS(半

正交用户选择)算法。在下一步中,我们的研究是调查更多的SDMA分组算法并使用这种算法在MIMO-OFDM系统中进行资源分配。

此外,因为波束形成权值与用户信道不匹配,所以ZFBF功率低。因此,更多采用有效的技术,如MMSE-BF(最小有效方差),RBF(随机波束赋形)的资源分配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6.参考文献

[1] C.Y.Wong,R.S.Cheng,K.B.Letaief, and R.D.Murch,“Multiuser OFDM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 bit, and power allocation,”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V ol.17,pp.1747–1758,October 1999.

[2] D. Kivanc,G.Q.Li, and H.Liu,“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bandwidth allocation and power

control for OFDMA,”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Vol. 2, pp.1150–1158,November 2003.

[3]I.Kim,I.S.Park, and Y.H.Lee, “U se of linear programming for dynamic subcarrier and bit

allocation in multiuser OFDM,”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 ol.55,pp.1195–1207,July 2006.

[4]Y.M.Tsang and R.S.K.Cheng,“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DMA/multi-input-single-output/OFDM systems under QoS and power constraints,”in Proceedings of WCNC 2004, pp.1595–1600,2004.

[5]P.W.C.Chan and R.S.K.Cheng, “Reduced-complexity power allocation in zero-forcing

MIMO-OFDM down-link system with multiuser diversity,”in Proceedings of ISIT 2005, pp.2320–2324,2005.

[6]T.Yoo and A.Goldsmith, “O n the optimality of multiantenna broadcast scheduling using

zero-forcing be amforming,”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Vol.24, pp.528–541,March 2006.

[7]Y.Shin, T.S. Kang, and H.M.Kin, “An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user

MIMO-OFDM systems with zero-forcing beamformer,” in Proceedings of PIMRC 2007,pp.1–5,2007.

[8]S.T.Chung and A.J.Goldsmith, “Degree of freedom in adaptive modulation: A unifiedview,”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V ol.49,pp.1561–1571, September,2001

运放参数的详细解释和分析-part19,全功率带宽(FPBW)

对于一个输出为正弦波的信号,输出电压可表示为: Vout = Vp * sin(2*pi*f*t) 这个输出电压对时间求导可得: 上式的max是指在求导后的余弦信号在t=0时得到最大值。这个很好理解,也就是说原正弦信号在t=0时压摆率最大。 可以看出dV/dt表示的压摆率,跟信号的频序有关,还与信号的输出幅值有关。上式中,如果Vp是运放的输出满幅值。则上式可表示为 此时FPBW就是运放的满功率带宽了。记住它吧,它简值太重要了。例如如果想在100Khz以内得到正弦波的10Vo-p振幅,按照公式需要转换速率的是6.3v/us以上的OP。可以看出,满功率带宽由压摆率和输出信号的幅值决定的。也就是压摆率一定的情况下,输出信号的幅值越大,全功率带宽越小。这也解释了上面OPA333的测试结果。 这里还要说一个得要的公式,就是运放的上升时间与带宽的关系。如下式,面熟,这个公式在很多地方都见过。也太重要了,记住它吧。

今天我们深一点分析这个公式的由来。其实它是由一阶系统的响应计算而来的。对于一阶RC的频率响应为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下式。 Vo=0.1Vm时t=0.1RC。(-ln0.9 =0.1)当Vo=0.9Vm时,t=2.3RC (-ln0.1=2.3)。则RC阶跃响应的时间为Tr=2.2RC. 而对于一个一阶RC的带宽又可以表示为:BW=1/(2*pi*RC)。上升时间里也有RC,这两个RC是同一个喽。这句是废话。那Tr=2.2/(2*pi* BW)=0.35/BW。 下面我们对这个结论用TINA进行一下仿真。运放为OPA2188,增益带宽积为2MHz。运放设置为增益为1的同向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10mV的阶跃信号。输出信号的上升时间为220.8ns-82.5nS=138.3nS.

MIMO系统中优化功率分配算法的研究

MIMO系统中优化功率分配算法的研究 摘要: MIMO技术作为未来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中关键技术,其系统的功率分配功率分配问题在未来移动通信发展中非常重要。在传统WF(Water-Filling)功率分配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自适应功率分配算法QOSWF,并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MATLAB仿真研究。关键词: MIMO 功率分配 QOSWF MATLAB 在MIMO系统中应用WF算法可以在理论上获得最优的容量增益,但是这种算法假设量化度为无限小,因此并不可行。而在传统的比特分配算法中,等功率自适应比特分配算法虽然计算量小,算法复杂度低,但功率等分会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系统性能系统性能下降较大,Hughes-Hartongs算法和Fisher算法虽然可以非常有效地优化系统性能,但受“恒定间隔”的限制,且计算量也随着承载的比特数和子信道数目的增大而迅速提高,不适合应用在空间子信道相对较少的MIMO系统中。为了克服WF算法和传统的比特分配算法的这些不足,本文给出了一种可以有效利用频率资源来提高系统性能,且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自适应比特功率分配算法。1 优化算法介绍基于QOS的WF算法是WF算法与比特分配算法两者的结合。该算法的优化目标为在满足给定的误比特率误比特率条件下,最大化各子信道的比特传输速率。它首先以WF算法为基础根据各个子信道的衰落特性进行初始的比特和功率分配,再求出在满足所要求的QOS的情况下,各个子信道所应该分配的最小功率及比特数,也就是调制阶数;然后对剩余的功率和比特进行再分配。再分配是按照下文所示的步骤来进行的,主要通过信噪比信噪比和调制阶数的交互计算来完成,分配直至达到总功率的限制为止。这里的QOS 指的是所限制的误比特率的门限值。该算法过程可以描述如下:假设Mi,ρi和βi 分别表示第i个正交子信道的调制阶数、信噪比和误码率,则有: 其中为各信道所分配的功率,λH,i为H矩阵的奇异值,σ2为基带噪声功率。对于给定的调制方式,根据文献很容易得到在AWGN信道下误码率和信噪比的关系。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图1给出了仿真得到的AWGN信道下各种调制制式的BER曲线。 这里以BER为10-3为例,根据图1可以得到Mi等于2~256进制的各种调制制式下满足此QOS的信噪比门限,为了以后计算方便,把各种调制制式关系下的这个门限值用图表表示出来,如表1所示。 根据(1)式,可以得到各个子信道的信噪比ρi,根据表1就可以确定各个子信道可以承载的调制方式,并找出所确定的调制方式下相对应的SNR门限,再用各个子信道的ρi 分别减去这些相应的SNR门限,即可得到剩余的功率。为了方便,这里用函数F来表示调用这个表的作用。 则上述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这里设信噪比门限为Γi,则有: 这里Φ表示所设定的目标误比特率。这个基于QOS的WF算法的优化目标是在保持目标误比特率不变的情况下,使各个子信道的比特速率最大化。可以用以下两个子式来表示:

智能功率分配器原理

智能功率分配器原理 平均户型面积为100m2 ,电力外网设计时平均每户设计标准为6KW,按照建筑物节能率为65%标准,电工暖热负荷不超过34W,耗热指标不超过15W,但为提升温度,实际安装按50W/m2 进行。每户电供暖总负荷为5000W,电视、冰箱、照明小负荷设备,即长时间运行设备总负荷约800W,合计为5800W,未超过每户住宅6KW标准。 智能功率分配器通过实时监控电力负荷,合理分配电流输出,由智能功率分配器中的智能程序启动和停止电供暖负荷。当家用电器达到用电高峰时,电采暖低负荷运行。当家用电器负荷低谷时,电采暖自动开启投入运行。一般住户用电高峰为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时间不超过一天的三分之一,所以不影响电采暖正常使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中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家庭使用电力负荷也越来越大。在冬季使用电采暖系统时,所有家用电器的实时总负荷将大于电力系统给每户额定输入功率,总负荷增大后,用户的电力系统部安全因素将增加或者不能正常供电。智能功率分配器通过实时监控进户电网功率,根据不同时间与不同用户要求,使用优先方式、分时方式、均分方式合理的分配主功率与电采暖功率的大小,避免了用户实际使用负荷过大问题,使供电电网更加安全。

A:检测进户主负载功率,根据时间与用户要求自动分配电采暖输出功率。 B:检测供电电压,当电压过大时自动保护旁路中的电热线缆。C:三路电采暖负载输出,每一路独立输出最大功率为2KW。D:自动保护电采暖输出回路,电采暖输出回路出现短路、断路时,自动关闭当前电采暖输出回路。 E:实时显示主回路与电采暖回路功率。 F:每天电采暖工作时间不小于16小时,在最低温度下完全满足任何用户的采暖量。 G:完善的故障保护,故障警告。 H:结构尺寸小巧,可以直接安装在用户的进户配电箱中。

注水算法解决信道功率分配问题

注水算法解决信道功率分配问题 严红,学号:9340023,2012级,*** 摘要:无线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展现。自从1948年香农建立信息论开始,到现在通信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年代,短短的几十年间,无线通信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得到了无处不在的应用。无线通信过程中,在具有多径衰落的短波无线电信道上,即使传输低速(1200波特)的数字信号,也会产生严重的码间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采用均衡器外,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多个载波,将信道分成许多个子信道。将基带码元均匀的分散地对每个子信道的载波调制。随着要求传输的码元速率不断提高,传输带宽也越来越宽。今日多媒体通信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求已经达到若干Mb/s,并且移动通信的传输信道可能是在大城市中多径衰落严重的无线信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行调制的体制再次受到重视。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就是在这种形式下得到发展的。在有限的频谱资源的条件下,由于电磁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不同信道的质量也是不同的,如果直接将信号发射出去,信道的容量将不会很高。因此,在系统中增加资源调度模块根据信道增益自适应地进行资源配置,可明显提高系统吞吐量。文章介绍了使用MATLAB的cvx工具箱来解决注水算法的功率分配的凸优化问题。 关键字: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道容量,功率分配,凸优化 一、OFDM发展史 OFDM技术是由多载波调制技术发展而来的,既可以看作是一种调制技术,也可看作是一种复用技术。OFDM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早先主要应用在军用无线通信系统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Weinstein和Ebert提出了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实现多载波调制,但当时还没有出现实时傅里叶变换的设备,OFDM技术没有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Cimini使得FFT技术可以快速简单地实现,OFDM在无线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來,OFDM技术开始在欧洲国家广泛应用,在1999年,IEEE802.11a通过了一个5GHz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其中就采用了OFDM技术作为物理层标准,OFDM技术的实用化加快了脚部[1]。在数据进行并行传输的过程中,按照发射信号功率谱之间的重叠程度,多载波调制技术经历了三个频带的划分阶段。 第一阶段,1957年Collins Kineplex提出了高速并行数据传输系统使用若干个子载波来同时传输几个独立的数据流,这些子载波的功率谱之间完全独立,互不重叠。由于各子载波间保留了一定宽度的保护间隔,限制了系统频谱利用率的提高。

LTE功率控制要点

L T E功率控制要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是无线系统中重要的一个功能。UE在不同的区域向基站发送信号,这样发送的功率就会有不一致。远的UE发送的功率应该大一些,近的稍微小一些,这样以便基站能够更好的将不同的UE能够解调出来。 功率控制也通常分为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开环功率控制通常不需要UE 反馈,基站通过自身的一些测量或者其他信息,来控制UE的功率发送或者自身的功率发送。闭环功率控制通常需要UE的一些相应的信息,包括信噪比(SIR/ SINR) 或者是BLER/FER等信息,来调整UE的发送功率。闭环功率控制又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环功率控制,一种是外环功率控制。内环功率控制是通过SIR来进行相应的功率控制,基站通过接收到UE的SIR,发现与预期的SIR有差距,然后产生功率控制命令,指示UE进行调整发送功能,以达到预期的SIR。外环功率通常是一种慢功率调整,主要是通过链路的质量来调整SIR,通过测量链路的BLER,来指示SIR的调整情况。 LTE的功率控制,有别于其他系统的功率控制。LTE在一个小区是一个信号正交的系统,所以小区内相互干扰比较小,LTE主要是在小区之间的干扰。所以LTE对于小区内的功率控制的频率相对比较慢。LTE有个概念下行功率分配时要使用到,the 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 (EPRE),可以立即为每个RE的平均功率。 1上行功率控制 PUSCH的功率控制 UE需要根据eNB的指示设置每个子帧的PUSCH的发射功率 P: PUSCH

)}()()()())((log 10,min{)(TF O_PUSCH PUSCH 10CMAX PUSCH i f i PL j j P i M P i P +?+?++=α [dBm] 以下对于各个参数进行相应的解析。 CMAX P 是UE 的发射的最大的功率,在协议36101中定义的, )(PUSCH i M 是UE 在子帧i 所分配的PUSCH 的RB 的数目或者PUSCH 的RB 带宽,用 RB 数目来表示; )(O_PUSCH j P 是预期的 PUSCH 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小区属性的参数 )( PUSCH O_NOMINAL_j P ,一个是 UE 属性的参数)(O_UE_PUSCH j P 。对于小区属性,是各个UE 都 相同的这样一个预期的小区的功率,而UE 的参数,则是根据不同的UE 所设置的参数; )(O_PUSCH j P = )( PUSCH O_NOMINAL_j P +)(O_UE_PUSCH j P 当 j=0时,是半静态调度; j=1时是动态调度; j=2时是RA 接入是功率控制的情况,0)2(O_UE_PUSCH =P ; 这几个参数都是在高层指派下来的,在36331中的UplinkPowerControl 中,其中 )( PUSCH O_NOMINAL_j P 范围为(-126..24),精度为 1dBm ,需要使用8比特来表示; )(O_UE_PUSCH j P 范围为(-8..7), 精度为 1db 。 α是路损的补偿权值,范围为{}1,9.0,8.0,7.0,6.0,5.0,4.0,0∈α,只有动态调度和半静态调度才需要高层指派,RA 过程时α=1。这个α值通常为之间能够达到相对比较好的性能,既能提升UE 的发送功能,又不产生很大的小区间干扰; PL 是UE 计算的下行路损,UE 通过参考信号功率和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来计算,PL=参考信号功率-RSRP,RSRP 需要通过滤波器来处理,滤波器的权值在高层中定

MIMO功率分配算法,注水原理

1.1功率注水算法 注水算法是根据某种准则,并根据信道状况对发送功率进行自适应分配,通常是信道状况好的时刻,多分配功率,信道差的时候,少分配功率,从而最大化传输速率。实现功率的“注水”分配,发送端必须知道CSI 。 当接收端完全知道信道而发送端不知道信号时,发送天线阵列中的功率平均分配是合理的。当发送端知道信道,可以增加信道容量。 考虑一个1?r 维的零均值循环对称复高斯信号向量s ~ ,r 为发送信道的秩。向量在传送之前被乘以矩阵V (H V U H ∑=)。在接收端,接受到的信号向量y 被乘以H U 。这个系统的有效输入输出关系式由下式给出: n s M E n U s V V U U M E n U s HV U M E y T s H H H T s H H T s ~~~~ ~+∑= +∑=+= s 其中y ~是1?r 维的变换的接受信号向量,n ~是协方差矩阵为r H I N n n 0}~~{=ξ的零均值循环对称复高斯1?r 变换噪声向量。向量s ~必须满足T H M s s =}~~{ξ已限制总的发送能量。 可以看出 i i i T s i n s M E y ~~~+= λ,i=1,2,…,r MIMO 信道的容量是单个平行SISO 信道容量之和,由下式给出 ∑=+ =r i i T i s N M E C 1 2)1(log λγ 其中}{2 i i s ξγ=(i=1,2,…,r)反映了第i 个子信道的发送能量,且满足 T r i i M =∑=1 γ 。 可以在子信道中分配可变的能量来最大化互信息。现在互信息最大化问题就变成了:

∑==+∑==r i i T i s M N M E C r i T i 1 ) 2)1(log max 1 λγ γ 最大化目标在变量),..,1(r i i =γ中是凹的,用拉格朗日法最大化。最佳能量分配政策 }0),max{(0 i s T opt i E N M λμγ- = ∑==r i T opt i M 1 γ 注水算法: Step1:迭代计数p=1,计算]1 1[111 0∑+-++-= p r i s T E N p r M λμ Step2:用μ计算i s T i E N M λμγ0 - =,i=1,2,…,r -p+1 Step3:若分配到最小增益的信道能量为负值,即设01=+-p r γ,p=p+1,转至Step1. 若任意i γ非负,即得到最佳注水功率分配策略。 1.2 发送端知道信道时的信道容量 % in this programe a highly scattered enviroment is considered. The % Capacity of a MIMO channel with nt transmit antenna and nr recieve % antenna is analyzed. The power in parallel channel (after % decomposition) is distributed as water-filling algorithm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nt_V = [1 2 3 2 4]; nr_V = [1 2 2 3 4]; N0 = 1e-4; B = 1; Iteration = 1e2; % must be grater than 1e2 SNR_V_db = [-10:3:20]; SNR_V = 10.^(SNR_V_db/10); color = ['b';'r';'g';'k';'m']; notation = ['-o';'->';'<-';'-^';'-s']; for(k = 1 : 5) nt = nt_V(k); nr = nr_V(k); for(i = 1 : length(SNR_V))

微电网下垂控制的稳定性、功率分配与分布式二级控制

微电网下垂控制的稳定性、功率分配与分布式二级控制 摘要 出于对智能电网技术最近的和不断增长的兴趣,我们研究了微电网中的下垂控制DC/AC 逆变器运算。我们提供一个存在唯一的和局部指数稳定的同步解决方案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我们提出了一个选择控制器在逆变器之间有理想的电源共享,并且指定该组的负载,它可以不违反给的的驱动约束下实现。此外,我们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的基础上平均积分控制器算法,动态调节系统频率一个随时间变化的负载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这分布平均积分控制器有额外的性质保持功率共享特性的主要下垂调节器。最后,我们目前的实验结果验证我们的控制器设计。我们的研究结果在没有假设有相同的线性调节和电压幅值也成立。 引言 微电网是低压配电网络,不均匀组成的分布式发电,存储,负载,和从更大的主要网络中自主管理的网络。微电网是能够连接到广域电力系统通过一个共通点联轴器(PCC),但也“孤岛”自己和独立运作[1]。在微网能源发电可以是高度异质性,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地热能,微型涡轮机等许多这些来源产生或者可变频率的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具有同步交流电网通过电力电子接口DC/ AC逆变器。它在孤岛的操作,是通过这些逆变器,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同步,安全性,动力平衡性和负载均衡在网络中[2]。 所谓的下垂控制器已成功地用于实现这些任务,请参见[2] - [7]。尽管形成的基础并联逆变器的操作(图2),下垂控制从未逆变器和负载网络受非线性分析[8]。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两个逆变器并联运行的下[9] - [12]和参考文献中的各种假设。所呈现的稳定性结果依赖于线性约已知的操作点,两个逆变器的特殊情况下,有时会打包带无关的假设[5]。 图1微电网的示意图,与四个逆变器(节点VI)提供负载(节点VL),通过非循环互连。之间的逆变器的虚线代表的通信链路,这将是专门用于第六部分。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调查我们最近的理论结果同步,共享,和次级控制的微电网[13]。经检讨后的下垂控制方法和次级控制(第二部分),我们提供必要的稳定的工作存在的充分

18全功率带宽(FPBW)

运放参数的详细解释和分析-part19 全功率带宽(FPBW) 因此这里要引入一个重参数,重要程度堪比增益带宽积。那就是运放的全功率带宽。虽然只是一个数学推导。 对于一个输出为正弦波的信号,输出电压可表示为: Vout = Vp * sin(2*pi*f*t) 这个输出电压对时间求导可得: 上式的max是指在求导后的余弦信号在t=0时得到最大值。这个很好理解,也就是说原正弦信号在t=0时压摆率最大。 可以看出dV/dt表示的压摆率,跟信号的频序有关,还与信号的输出幅值有关。上式中,如果Vp是运放的输出满幅值。则上式可表示为

此时FPBW就是运放的满功率带宽了。记住它吧,它简值太重要了。例如如果想在100Khz以内得到正弦波的10Vo-p振幅,按照公式需要转换速率的是6.3v/us以上的OP。可以看出,满功率带宽由压摆率和输出信号的幅值决定的。也就是压摆率一定的情况下,输出信号的幅值越大,全功率带宽越小。这也解释了上面OPA333的测试结果。 这里还要说一个得要的公式,就是运放的上升时间与带宽的关系。如下式,面熟,这个公式在很多地方都见过。也太重要了,记住它吧。 今天我们深一点分析这个公式的由来。其实它是由一阶系统的响应计算而来的。对于一阶RC的频率响应为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为下式。

Vo=0.1Vm时 t=0.1RC。(-ln0.9 =0.1)当Vo=0.9Vm时,t=2.3RC (-ln0.1=2.3)。则RC阶跃响应的时间为Tr=2.2RC. 而对于一个一阶RC的带宽又可以表示为:BW=1/(2*pi*RC)。上升时间里也有RC,这两个RC是同一个喽。这句是废话。那 Tr=2.2/(2*pi* BW)=0.35/BW。 下面我们对这个结论用TINA进行一下仿真。运放为OPA2188,增益带宽积为2MHz。运放设置为增益为1的同向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10mV的阶跃信号。输出信号的上升时间为 220.8ns-82.5nS=138.3nS. 下面看一下计算结果:计算结果为175nS。约20%的误差。但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了。

3、注水原理推导,功率和比特分配算法

三、注水原理推导,功率和比特分配算法 1、注水原理推导 当发射端已知CSI 时,可以采用注水原理来分配各个发送天线的功率,在功率受限的情况下,注水原理可以通过MIMO 信道容量最大化推导出来。 注水原理的推导:(在信道容量推导的基础上) 功率满足:m 1i i P P ==∑ 信道容量: 221log 1m i i i P C λσ=??=+ ???∑ 寻求使容量C 最大化的i P 的值: 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引入函数:2211log 1(P )N N i i i i i P Z L P λσ==??=++-????∑∑ 令0i Z P ?=?,有:22 10ln 21i i i Z L P P λσλσ?=?-=?+ 得:22 1L ln 2i i i P σσμλλ=-=-?,其中μ为常数 推导得到:+ 2i i P σμλ??=- ??? 式中,+a 指()0,m ax a ,μ称为注水平面,i λ是信道矩阵的第i 个特征值,2σ是噪声方差。 2、基于注水原理的功率分配算法 m 1i i P P ==∑=122 1()m m i i i i m σλμσμλ===--∑∑ 21P+=i m i m σλμ=∑ +2i i P σμλ??=- ?? ? 算法可以描述如下:

Step1: 初始化,设第k 个时刻定总功率为()1P k =; Step2: 根据)(H SVD =λ并由注水定理可得出每根天线上分配的功率),(k P i 且有)()(1k P k P r i i =∑=; Step3: 对式))(1(log 2 2σλk P m i i i ? Γ+=进行量化可得出每根天线分配到的比特)(k R i ; Step4: 根据式(3.9)计算系统数据速率; Step5 : 1k k =+()1P k =,跳转至Step2 实际上这种算法时把信道 H 分解成了))((H rank m 个相互之间独立并行的子信道并根据各个子信道的好坏来分配不同的发送功率。信道好,全力发送;差一些,相应的减少功率;而当某一信道太恶劣时,再分配给它功率无助于容量的增加,那么只好关闭这种信道(不分配功率),而把功率分配给其他好的信道。 注水原理图为: 根据MIMO 信道容量推导的有关内容,不难得到基于注水算法MIMO 系统的信道容量为: ()22211log 1m i i C λμσσ+=??=+-????∑ 3、比特分配 常用的矩形QAM 星座包括4QAM 、8QAM 、16QAM 、32QAM 、64QAM 、128QAM 和256QAM 等,每个星座点分别对应得比特数量为2、3、4、5、6、7和8等。 当采用QAM 调制方式且SNR 在dB 30~0范围内时,BER 存在一个误差小于

多台发电机的功率分配控制

众所周知船舶电网不同于岸上电网,船舶电网容量小,并且船用负载多为电动机类的电感性负载,所以他们的功率很大,有时可以和发电进的容量相比较,有时又会负载消耗非常小,所以他们的波动非常大,故我们需要对发电机系统进行控制以达到对船舶电量的合理利用。 当外界的负载变化时我们需要调节发电机端的电压,而发电机端电压可以通过调节发电机的频率f和其磁通来实现,但是当频率变化时会改变发电机输出交流电的电压。所以我们通过采用改变磁通的办法来实现发电机端电压的变化。 一实验原理 本次作业我主要采用数字式励磁调节器根据外界的负载对发电机进行励磁调节。以实现发电机端电压的稳定以及在发电机并联运行时能够合理的分配无功功率。 本次以两个发电机为例子进行设计,其也可以推广到多个电机并联运行的情况。 此次设计主要用到IGBT来控制励磁,发电机的电压和电流则通过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采集分两路传送到单片机,一路传送到单片机的AD端,经过转化在单片机内部程序计算其电压电流大小,进而得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另一路通过电压比较器转化为方波输入到单片机得到其发电机的交流电压和电流频率。然后根据转化的各项数据决定电机发电量的增加还是减少,其信息转化为增磁还是减磁的信号送到单片机由单片机通过自身的捕获比较单元生成PWM波来控制IGBT开关的开停,进而来控制电机的励磁。两个电机各由一个单片机控制,两个单片机之间通过CAN来进行通信。 另外本次作业设计中IGBT的驱动模块和缓冲电路以及栅极保护电路的模块不进行讨论。 发电机根据实际负载的大小决定是否并机运行,其开机停机信号以数字量送到单片机的内部,另外电动机的启动方式采用外接蓄电池的他励启动,本次忽略电机的启动失败的情况。其他故障报警也忽略。 其总的控制原理图如图1所示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有效带宽和功率分配算法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有效带宽和功率分配算法 Jin SHU, Wei GUO The Wireless Information Network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China Email: {shujin,wei}@https://www.360docs.net/doc/5311522350.html, Received December 24, 2008; revised March 5, 2009; accepted May 26, 2009 摘要 本文致力于研究有效的下行副载波和功率分配算法的问题,与多个用户中具有迫零波束赋形的MIMO-OFDM系统联系。制定对最小总功耗传输速率约束的问题。联合分配问题被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每个用户将获得是基于用户的平均信号- 噪声比来确定的数个副载波。在第二阶段,找到的最好的子载波分配给用户。最佳的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组合问题,该问题只能通过穷举搜索(ES)以更好地解决。由于ES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复杂度,归一化的用户选择算法和简化的标准化用户选择算法应该降低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假设的低复杂度算法与现有的算法相比,性能更好。 1.绪论 多用户MIMO-OFDM系统由于其集成空间频率分集和多用户分集,能提供巨大的容量,具有很大的潜力。信道状态信息的设想在发射机中是可用的,它的性能可进一步通过自适应资源分配来改善。对于OFDMA系统与单天线,提出了资源分配方法[1–3],通过在频域中的多用户分集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用给定的QoS的总发射功率。[4,5]研究了在多天线搭载的基站处的SDMA-OFDM系统。[4]提出了一种最优拉格朗日迭代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在总功率约束下的系统吞吐量。因为最佳的方案是复杂的,所以在[5]中提出了贪心算法来降低复杂性。 考虑到下行波束赋形的多用户MIMO-OFDM系统,假定基站能够获得完整的CSI,[7]采用SUS(半正交用户选择)的算法[6],以减少总发送功率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但在[7] 中SDMA组的大小为固定的,因此,一组用户的信道的正交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 为了保证一组用户的信道的正交性,我们提出了归一化的用户选择(NUS)的算法。在NUS的算法中,每个用户组皆视为一个虚拟用户,把每组用户标准化统一化。然后,就可以采用OFDMA资源分配方案。NUS方案需要在每个副载波上遍历所有用户组。显然,当有大量用户时,计算的复杂性是相当大的。为了进一步降低复杂性,建议使用S-NUS算法(简称-NUS)。对每个副载波,具有最大的幅度和其他已选定的用户的相关性的最低的通道的用户被选中。[6]中采用计算出用户之间空间相关性的方式。当用户量大的时候,S-NUS 算法可以大大减少复杂性。在我们提出的算法中,每个子载波上用户的数量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用户的空间相关性。由于每个子载波上用户的数量不是常数,所以难以计算子载波上用户的数量。为了方便的记录子载波的数量,我们主要统计子载波的权重。利用统计权重,

LTE中的功率控制总结

LTE中的功率控制总结 1、LTE框图综述 2、LTE功率控制与CDMA系统功率控制技术的比较下表所示。 LTE CDMA 远近效应不明显明显 对抗快衰落 功控目的补偿路径损耗和阴影衰 落 功控周期慢速功控快速功控 功控围小区和小区间小区 具体功率目标上行:每个RE上的能量 整条链路的总发射功率 EPRE;

3、LTE当中上下行分别采用OFDMA和SC-FDMA的多址方式,所以各子载波之间是正交不相关的,这样就克服了WCDMA当中远近效应的影响。为了保证上行发送数据质量,减少归属不同eNodeB 的UE使用相同频率的子载波产生的干扰,同时也减少UE的能量消耗,并使得上行传输适应不同的无线传输环境,包括路损,阴影,快衰落等。(质量平衡与信干噪比平衡的原则相结合使用,是现在功率控制技术的主流。) 4、功率控制方面,只是对上行作功率调整(采用慢速功率控制),下行按照参数配置进行固定功率的发送,即只有eNodeB对UE的发送功率作调整。LTE中,上行功率控制使得对于相同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不同UE到达eNodeB 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单位带宽上的功率)大致相等。eNodeB 为不同的UE分配不同的发送带宽和调制编码机制MCS,使得不同条件下的UE获得相应不同的上行发射功率。 5、对于下行信号,基站合理的功率分配和相互间的协调能够抑制小区间的干扰,提高同频组网的系统性能。严格来说,LTE的下行方向

是一种功率分配机制,而不是功率控制。不同的物理信道和参考信号之间有不同的功率配比。下行功率分配以开环的方式完成,以控制基站在下行各个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下行RS一般以恒定功率发射。下行共享控制信道PDSCH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补偿路损和慢衰落,保证下行数据链路的传输质量。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发射功率是与RS发射功率成一定比例的。它的功率是根据UE反馈的CQI 与目标CQI的对比来调整的,是一个闭环功率控制过程。在基站侧,保存着UE反馈的上行CQI值和发射功率的对应关系表。这样,基站收到什么样的CQI,就知道用多大的发射功率,可达到一定的信噪比(SINR)目标。 下行功率分配以每个RE为单位,控制基站在各个时刻各个子载波上的发射功率。下行功率分配中包括提高导频信号的发射功率,以及与用户调度相结合实现小区间干扰抑制的相关机制。下行在频率上和时间上采用恒定的发射功率。基站通过高层指令指示该恒定发射功率的数值。在接收端,终端通过测量该信号的平均接收功率并与信令指示的该信号的发射功率进行比较,获得大尺度衰落的数值。 下行共享信道PDSCH的发射功率表示为PDSCH RE与CRS RE 的功率比值,即ρA和ρB。其中ρA表示时隙不带有CRS的OFDM 符号上PDSCH RE与CRS RE的功率比值(例如2天线Normal CP的情况下,时隙的第1、2、3、5、6个OFDM符号);ρB 表示时隙带有CRS的OFDM符号上PDSCH RE与CRS RE的功

运放带宽相关知识

运放带宽相关知识! 一、单位增益带宽GB 单位增益带宽定义为:运放的闭环增益为1倍条件下,将一个恒幅正弦小信号输入到运放的输入端,从运放的输出端测得闭环电压增益下降3db(或是相当于运放输入信号的0.707)所对应的信号频率。单位增益带宽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对于正弦小信号放大时,单位增益带宽等于输入信号频率与该频率下的最大增益的乘积,换句话说,就是当知道要处理的信号频率和信号需要的增益后,可以计算出单位增益带宽,用以选择合适的运放。这用于小信号处理中运放选型。 二、运放的带宽是表示运放能够处理交流信号的能力(转) 对于小信号,一般用单位增益带宽表示。单位增益带宽,也叫做增益/带宽积能够大致表示运放的处理信号频率的能力。例如某个运放的增益带宽=1MHz,若实际闭环增益=100,则理论处理小信号的最大频率=1MHz/100=10KHz。 对于大信号的带宽,既功率带宽,需要根据转换速度来计算。 对于直流信号,一般不需要考虑带宽问题,主要考虑精度问题和干扰问题。 1、运放的带宽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衡量一个放大器能处理的信号的频率范围,带宽越高,能处理的信号频率越高,高频特性就越好,否则信号就容易失真,不过这是针对小信号来说的,在大信号时一般用压摆率(或者叫转换速率)来衡量。 2、比如说一个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n倍,但并不是说对所有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都是n倍,当信号频率增大时,放大能力就会下降,当输出信号下降到原来输出的0.707倍时,也就是根号2分之一,或者叫减小了3dB,这时候信号的频率就叫做运放的带宽。 3、当输出信号幅度很小在0.1Vp-p以下时,主要考虑增益带宽积的影响。 就是Gain Bandwidth=放大倍数*信号频率。 当输出信号幅度很大时,主要考虑转换速率Sr的影响,单位是V/uS。

LTE-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 1、概述 下行功率控制决定单位资源元素上的功率值,可见是在频域进行功率分配再进行时域加CP,同时功率分配是进行在子载波上,是对各个复信号上的幅度的调整。 ●在频率和时间上采用恒定的发射功率,基站通过高层信令指示该 发射功率数值。 ●下行功率分配以每个RE为单位,控制基站在各个时刻各个子载 波上的发射功率。 ●下行功率分配方法: ?提高参考信号的发射功率(Power Boosting) ?与用户调度相结合实现小区间干扰抑制的相关机制 ●PDSCH不采用功率控制 ?采用OFDMA技术,不同UE信号互相正交,不存在CDMA系统的远近效应 ?频域调度能够避免在深度路径损耗的RB上传输 ?采用功控会扰乱下行CQI测量,影响下行调度的准确性 ●下行信道(PDSCH/PDCCH/PCFICH/PHICH)采用半静态的功 率分配 ●为了支持下行小区间干扰协调,定义了基站窄带发射功率限制 (RNTP,Relative Narrowband Tx Power)的物理层测量,在X2口上进行交互。它表示了该基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下行各个PRB将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相邻小区利用该消息来协调用户,实现同频小区干扰协调。 上行功率控制决定所传输的DFT-SOFDM符号上的功率值。 ●终端的功率控制目的:节电和抑制用户间干扰 ●手段:采用闭环功率控制机制 ●控制终端在上行单载波符号上的发射功率,使得不同距离的用户 都能以适当的功率达到基站,避免“远近效应”。 ●通过X2接口交换小区间干扰信息,进行协调调度,抑制小区间

的同频干扰,交互的信息有: ● 过载指示OI (被动):指示本小区每个PRB 上受到的上行干扰情况。相邻小区通过交换该消息了解对方的负载情况。 ● 高干扰指示HII (主动):指示本小区每个PRB 对于上行干扰的敏感程度。反映了本小区的调度安排,相邻小区通过交换该信息了解对方将要采用的调度安排,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实现协调的调度。 2、下行功率分配 2.1 下行功率分配方法 eNodeB 决定下行传输在每个资源元素上的功率值。 当高层配置RS EPRE 不发生变化时, UE 可以假定下行小区参考信号的在每个资源元素发送功率(EPRE)不变,进行的物理信道相对于参考信号的功率分配。下行参考信号的EPRE 由高层配置的参数Reference-signal-power 决定。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功率是在运营带宽下所有RS资源元素上功率的线性平均。 PDSCH EPRE 对RS EPRE 的比值定义两个参数A ρ、B ρ,具体定义方法参见表5.2-2。其中A ρ和B ρ是用户级参数。 UE 可以在调制方式16 QAM, 64 QAM, 和多层空间复用、多用户MIMO传输时: ? A ρ=)2(log 1010offset -pow er ++A P δ [dB] 当UE 收到PDSCH 数据,使用4天线传输分集的预编码矩阵(参见6.3.4.3 [3])。 ? A ρ=A P +offset -pow er δ [dB] 其他。 其中除MU-MIMO 外,offset -pow er δ= 0 dB ,A P 是用户级参数。 如果UE-specific 参考信号RS 是对应在PRB 上,在每个OFDM 上PDSCH EPRE 对 UE-specific RS EPRE 是相等的,其中比例等于0 dB 。 小区配置比值A B ρρ/由表5.2-1给出,这个由高层配置,根据天线的配置变化而变化。

发射功率的测量方法

1 发射功率是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也是无线电管理部门需要检测的技术指标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发射功率的测量方法。 功率测量的基本知识1.1 功率测量的理论分析 在直流和低频时,电压的测量是简单和直接的。功率可以直接通过计算获得,P=V*I,由欧姆定律可知V=I*R,通过代换V或I,可得P=V*I =I2R= V2/R,只要知道V、I、R中任两个变量的值就可计算出功率值。 但在高频时,根据传输线原理可知,电压和电流可能随传输线的位置改变,如图1所示。 但功率是不变的,因此在射频和微波频率,大多数应用都采用直接功率测量,因为电压和电流测量已变得不现实。 1.2 功率单位 功率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瓦特(W),但在无线电通信领域,我图 1 高频电压随传输线位置改变 浙江省衢州无线电监测站 郑顺洪 发射功率的 测量方法 52 中国无线电2005/9 检测实验室

2 们常用的单位是分贝毫瓦dBm 。定义如下: PdBm=10Lg(P/P0) 式中,P是以毫瓦为单位的功率值;P0为1 mW的参考功率。 由上式可知:0 dBm是1 mW。根据对数基本性质,可得到一个简单导则是每3 dBm功率加倍,每-3 dBm功率减半。每10 dBm为10倍,每-10 dBm为1/10。例如+29 dBm是多少?29 dBm=(10+10+3+3+3)dBm=(10*10*2*2*2)mW=800mW,因此结果是800 mW。 1.3 功率的几种常用基本形式 平均功率是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发信机在调制中以与所遇到的最低频率周期相比的足够长的时间间隔内,供给天线馈线的平均功率。对于脉冲调制信号,则要在若干脉动重复上平均信号。在所有功率测量中,平均功率是最常进行的测量。峰功率是指最大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和峰功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 对于射频脉冲信号,如果知道信号的占空比,就可从测量得到的平均功率按下列公式确定峰功率。 Ppeak = Pavg/占空比 发射功率的测量方法 目前我站配备的测量功率的仪器有德国R&S公司的CMS54综测仪、FSP30频谱分析仪、NRT功率计。下面分别介绍用这三种仪器测量功率的方法。 2.1 CMS54综合测试仪测量发射功率 无线电综合测试仪CMS54含射频信号源、调制信号源、频率计、功率计、电压表、信纳比表、邻频功率测量等,其测量的功率范围为5 mW到50 W,频率范围为400 kHz到1 MHz。使用CMS54综合测试仪测量发射设备输出功率方法步骤如下: (1)测试线路连接如图3所示。 (2)打开CMS电源,待CMS进入稳定的测试界面,按TX-TEST软键,进入发射测试界面。 (3)开启被测发射设备(已知发射功率小于50W),这时即可读出其发射功率。如果知道被测发射设备的发射频率,可以按SET RF软键,通过键盘设置响应频率,然后再开启被测发射设备,读出发射功率。 2.2 FSP30频谱分析仪测量发射功率 FSP30频谱分析仪射频输入最大的功率是1W,当发射设备 输出功率大于1W时,在FSP30频谱分析仪前加一衰减器,以免烧毁频谱仪。测试方法步骤如下: (1)测试线路连接如图4所示。 (2)将FSP30频谱分析仪的输入衰减器(ATT)设置为最大,然后开启被测发射设备。 (3)将被测信号中心频率置于频谱分析仪显示的中心,恰当设置SPAN、RBW和VBW值,这几个值设置的一般建议是:SPAN必须至少覆盖被测量信号的带宽;RBW设置信道带宽的1%和4%之间;VBW至少是RBW的三倍。 (4)调整频谱分析仪输入衰减器(ATT)和参考电平(REFLEVEL),使信号接近显示的顶部。 (5)设置检波器工作方式为均方根检波器。步骤如下:按TRACE键,使用上下键选择DETECTOR项,按相应软键确定, 图2 平均功率和峰功率的关系 峰功率 平均功率 图 3 测试线路连接 被测发射设备C MS54综测仪 图4 测试线路连接 被测发射设备衰减器FSP30频谱分析仪 检测实验室 中国无线电2005/9 53

4G LTE 第九课:LTE功率控制

第九课:LTE功率控制 LTE下行功率控制 由于LTE下行采用OFDMA技术,一个小区内发送给不同UE的下行信号之间是相互正交的,因此不存在CDMA系统因远近效应而进行功率控制的必要性。就小区内不同UE的路径 损耗和阴影衰落而言,LTE系统完全可以通过频域上的灵活调度方式来避免给UE分配路径 损耗和阴影衰落较大的RB,这样,对PDSCH采用下行功控就不是那么必要了。另一方面,采用下行功控会扰乱下行CQI测量,影响下行调度的准确性。因此,LTE系统中不对下行采用灵活的功率控制,而只是采用静态或半静态的功率分配(为避免小区间干扰采用干扰协调时静态功控还是必要的)。 下行功率分配的目标是在满足用户接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下行信道的发射功率,来降低小区间干扰。在LTE系统中,使用每资源单元容量(Transmit 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 EPRE)来衡量下行发射功率大小。对于PDSCH信道的EPRE可以由下行小区专属参考信号 功率EPRE以及每个OFDM符号内的PDSCH EPRE和小区专属RS EPRE的比值ρA或ρB的得到。 其中,下行小区参考信号EPRE定义为整个系统带宽内所有承载下行小区专属参考信号的下行资源单元(RE)分配功率的线性平均。UE可以认为小区专属RS_EPRE在整个下行系统带宽内和所有的子帧内保持恒定,直到接收到新的小区专属RS_EPRE。小区专属RS_EPRE 由高层参数Reference-Signal-power通知。 ρA或 ρB表示每个OFDM符号内的PDSCH EPRE和小区专属RS EPRE的比值,且ρA或ρB 是UE专属的。具体来说,在包含RS的数据OFDMA的EPRE与小区专属RS EPRE的比值标识用Bρ表示;在不包含RS的数据OFDMA的EPRE与小区专属RS EPRE的比值标识用ρA表示。 一个时隙内不同OFDMA的比值标识ρA或ρB与OFDMA符号索引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