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教案新部编本1

创伤急救教案新部编本1
创伤急救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案首页

一、创伤急救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

2、特点:创伤急救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要求救护员要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等方式,对异常情况做出,确保现场所有人员生命安全。

二、创伤急救的主要内容:

三、创伤急救的原则

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

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四、伤情的判断与分类

(一)伤情的判断

首先检查心跳、呼吸和瞳孔三大体征,并且观察伤员的神志情况:

1、心跳:正常人60~100次/分钟,严重创伤,大出血时,心跳增快。

2、呼吸:正常人16~20次/分钟,垂危伤员呼吸变快变浅或不规则。

3、瞳孔:正常人两侧瞳孔等大等圆,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医学上称之为对光反射存在。

4、意识:正常人意识清楚对外来刺激有反应,伤势严重的伤员,对外来刺激没反应。

通过以上简单地检查就可以将伤情的轻重作出初步判断。

(二)根据伤情的轻重大致可将伤员分为三类:

(1)危重伤员。

(2)重伤员。

(3)轻伤员。

五、心肺复苏

(一)定义及重要性

(二)适应症

(三)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判断有无意识

2、呼叫求援

3、摆正体位

4、疏通呼吸道

5、判断呼吸是否存在(评估呼吸不超过10秒)

6、判断有无脉搏(循环不超过10秒)

提出:心跳骤停的早期表现是什么?

(四)心脏复苏

1、心前区叩击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

(1)胸外心脏按压促使心脏排血的原理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或剑突上二横指

(3)操作方法(观看电教片)

(4)操作中常见错误:肘部弯曲,手指贴胸壁,双手掌交叉,手掌离开胸壁,按压位置过低或过高。

(5)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注意事项

A、按压的力量因人而异

B、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同时施行

(6)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A、颈动脉、股动脉搏动

B、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C、口唇、皮肤颜色由青紫变红润

D、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呻吟

(五)人工呼吸

1、适应症

2、真死与假死的鉴别

3、旅行人工呼吸前的准备工作

4、常用方法:一般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

A、口对口吹气法(观看电教片)

B、仰卧压胸法

C、俯卧压背法

六、止血(举例说明出血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一)出血的种类:通常把出血归纳为三类

1、动脉出血:色鲜红、血流急、喷出

2、静脉出血:色暗红、徐缓、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色鲜红、水珠样、渗出

(二)出血的判断

1、外出血

2、内出血

(三)止血方法

1、手压止血法:是现场急救中最简捷、有效的临时止血方法。

2、加压包扎止血法:四肢的小动脉或静脉出血、头皮下出血。

3、加垫强屈关节止血法: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时

4、止血带法:一般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

(四)止血带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创伤包扎

(一)包扎的方法

1、布条包扎法(绷帶包扎法)

2、三角巾包扎法

3、毛巾包扎法

小结:1、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方法

2、止血的操作方法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教案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教案 吴彩敏 课题:创伤救护技术课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 2013年2月28日教学课时:2学时 前修课程:心肺复苏技术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目的:掌握创伤救护技术的止血方法 熟悉常用的包扎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 重点:创伤救护技术的各种止血方法 难点:常用的包扎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引言: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 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人员。 1. 止血技术 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

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 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 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 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重点提示: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 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 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 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重要提示: 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 包扎技术 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 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 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 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 步治疗。 绷带包扎 ①手部“8”字包扎 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 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 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三角巾包扎 ①头顶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部外伤的伤员。

最新急救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现代救护技能,为广大同学服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基本救护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此次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急救的定义

(二)急救的目的及原则 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并在急救过程中不会对伤病员造成二次伤害。 (三)主要的自救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外伤固定、搬运 (四)急救步骤及病情评估 1.初级检查 D.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适合抢救 R.判断伤病员的意识情况 A.判断伤病员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B.判断伤病员的呼吸是否正常 C.判断伤病员的心跳是否正常 2.进一步检查 从头部开始→双耳→双眼→鼻部→口腔→面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下肢,检查过程中

注意有无出血、水肿、骨折等情况。 3.处理方法 ①如果伤者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应采取侧卧式,注意观察,等待救援。②如果伤者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应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四、模拟灾难现场,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五、学生分组练习 六、现场考核 对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的伤者该如何处理?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七步洗手法”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概念 1.洗手 2.卫生手消毒 (二)“七步洗手法”的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外伤急救处理教学内容

外伤处理方法 一、深度裂伤:1.止血:直接加压加抬高患部。 2.清洗和消毒:生理食盐水、矿泉水、碘酒。 3.包扎→送医。 二、扭伤:1:让患部休息。 2:冰敷。 3:绷带包扎。 4:抬高患部。 三、骨折:1.止血。 2.固定:a.固定骨折处上下两端的关节。 b.以木板、长棍、雨伞等坚硬的物品皆可。 c.可将伤肢与健肢或躯干绑在一起 d.预防休克、保暖→送医。 ◎脱臼:疼痛、受伤关节无法移动。需加以固定→冰敷→送医。 四、从高处落下,怀疑颈部或脊椎骨折的征象为: 1. 外伤引起意识不清 2. 颈背疼痛、呼吸困难 3. 手脚无骨折却不能动

※请不要搬动患者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尽速通知专业人员前来处理。 ※注意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预防休克、保暖→送医。 五、头部外伤,疑似脑震荡、脑挫伤、甚或脑出血之症状为:头痛、头晕、呕 吐、嗜睡、意识不清等等。 ※平躺观察、维持呼吸道通畅、外伤止血、送医。 六、异物哽塞:世界共通的语言→《手抓住咽喉口张开无法言语》 ※世界通用急救法→先问“你哽住了吗?”、再进行急救。 ※如患者意识清楚,采用头向下姿势鼓励他用力咳嗽。 ※无法咳出时,用《腹部挤压法》:双手握拳将横膈往上快速压挤6~10次 ※如患者是儿童的话,可将孩童倒提,于其两肩胛骨间用力扣击。 七、灼烫伤《开水、热汤、化学剂》:冲、脱、泡、盖、送。冲水15~30分钟 八、流鼻血:头前倾、捏住鼻翼、张口呼吸〈约5~10分钟〉 九、中热衰竭:大量出汗、脸色苍白、皮肤湿冷、会晕倒、有知觉、体温正常。 ※阴凉处休息、平躺、脚部抬高、喝少许盐水〈开水〉、严重者送医。 十、气喘:1.坐起、维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潮湿高浓度的氧气,简单型面罩氧气流速每分钟8~12公升。

医学基础教案-第八章创伤与急救-教案

第八章损伤与急救 人体受到各种致伤因子的作用,可发生各种损伤。例如:高温可造成烧伤,低温可造成冷伤,放射线可造成放射伤,机械性致伤因子可造成组织器官损伤等。 第一节烧伤 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burn),如火焰、热液、热蒸气、热金属等。 一、临床表现根据烧伤病理生理的特点,病程大致分为三期,但各期之间往往互相重叠,分期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各阶段临床处理的重点。 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一般要持续36~48小时。烧伤面积大而深者,由于体液的大量渗出和其他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急剧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体液的渗出于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缓,至48小时渐趋恢复,渗出于组织间的水肿液开始回收,临床表现为血压趋向稳定,尿液开始增多。根据以上规律,烧伤早期的补液速度应掌握先快后慢的原则。 2.感染期烧伤水肿回收期一开始,感染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浅度烧伤如早期创面处理不当,此时可出现创周炎症(如蜂窝织炎)。严重烧伤由于经历休克的打击,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对病原菌的易感性增高,可引起早期暴发全身性感染。烧伤因广泛的生理屏障损害,加之广泛的坏死组织和渗出,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感染的威胁将持续到创面愈合。伤后2~3周,组织广泛溶解阶段,又是全身性感染的另一峰期。与此同时,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的肉芽组织也逐渐形成,坏死组织如能及时清除或引流,肉芽组织屏障多数在2周左右形成,可限制病原菌的侵人。如处理不当,病原菌可侵入邻近的非烧伤组织,造成大面积的侵入性感染,发生“烧伤创面脓毒症”。 3.修复期组织烧伤后,当炎症反应的同时,组织修复也已开始。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深Ⅱ度烧伤靠残存的上皮岛融合修复;Ⅲ度烧伤靠皮肤移植修复。 二、【诊断】 1.烧伤面积的估算,为便于记忆,按体表面积划分为11个9%的等份,另加1%,构成100%的体表面积,即头颈部1×9%;躯干=3×

运动损伤与急救

体育与健康多媒体课 老师:刘佳祺班级:八年级二班 教学内容: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 1、利用多媒体手段,学习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2、使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 3、通过课堂图片展示学生加深记忆。 教学资源、器材: 多媒体投影仪、运动损伤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介绍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教练员和体育锻炼者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预防知识有关。 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发生运动损伤后,亦不认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二、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使人体从相对的静止状态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

据国内有关调查资料分析,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首位或第二位的原因。 三、技术上的错误 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时的力学原理而造成损伤,这是初参加运动训练的人或学习新动作时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四、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量)过大 安排运动负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锻炼者的生理特点,运动负荷超过了锻炼者可以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尤其是局部负担过大,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是专项训练中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五、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在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受伤或伤病初愈阶段,以及疲劳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市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较迟钝,此时参加剧烈运动或练习较难的动作,就可能发生损伤。 六、组织方法不当 在组织方法方面,如学生过多,教师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教导、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在非投掷区练习投掷或任意穿越投掷区、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以及比赛日程安排不当,比赛场地和时间任意更动,允许有病或身体不合格的人参加比赛等,这些都可成为受伤的原因。 七、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在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

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讲课教案

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 min,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官,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为进一步的救治赢得时间。 1 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时间效率,当接到呼叫电话时必须认真做好记录:接电话的时间、详细地址、电话号码、患者主要表现及症状、意识是否清醒、出车时间、到达时间、抢救时间、回院时间等。必要时电话指导现场人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避免盲目、随意的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丧失抢救时机。立即通知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在2~3 min内出车。 2 现场评估

(1)护士到达现场后应配合医生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现场应按照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以下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2)在转运途中进一步检查,在转运途中可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进一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3)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 3 急救与护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障氧气顺利输入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检查呼吸频率、深度及规则性,若病人没有呼吸或呼吸缓慢时(<6次/min),护士应立即开放气道,对口、鼻腔内有分泌物、呕吐物及血凝块或其他异物者应迅速给予清除,平卧,解除束缚,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应侧卧,并将舌体暂时拉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1)只是分享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现代救护技能,为广大同学服务。二、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基本救护技能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薛芳芳主讲)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此次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急救的定义 (二)急救的目的及原则 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并在急救过程中不会对伤病员造成二次伤害。 (三)主要的自救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外伤固定、搬运 (四)急救步骤及病情评估 1.初级检查 D. 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适合抢救 R. 判断伤病员的意识情况 A. 判断伤病员的呼吸道是否通畅 B. 判断伤病员的呼吸是否正常 C. 判断伤病员的心跳是否正常 2.进一步检查 从头部开始→双耳→双眼→鼻部→口腔→面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下 肢,检查过程中注意有无出血、水肿、骨折等情况。 3.处理方法 ①如果伤者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应采取侧卧式,注意观察,等待救援。 ②如果伤者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应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四、模拟灾难现场,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五、学生分组练习 六、现场考核 对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的伤者该如何处理? 第二课时 (白谪仙主讲)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说明“七步洗手法”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学习新知 (一)概念 1.洗手 2.卫生手消毒 (二)“七步洗手法”的步骤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四、观看视频 五、学生一起动手跟着视频练习 六、现场抽查学生 第三课时 (薛芳芳主讲) 一、组织教学 二、概念引入 是指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病员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抢救技术,以恢复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 三、学习新知 (一)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判断意识 (2)高声呼救 (3)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板上 (4)打开气道 ①解开衣领、腰带,检查并取下活动义齿。 ②清除口鼻分泌物。 ③就地抢救,复苏体位,可背垫木板或仰卧于平地上。 ④打开最常用的气道方法:仰头举颏法。 (5)判断呼吸、心跳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学习资料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一、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的患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并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入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鼻)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1 、口对口(鼻)吹气法 口对口(鼻)吹气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操作前,先要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领,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促使伤员吸气,如图10 一3 所示。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 一16 次。注意吹气时切匆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 / 3 为宜。当患者有严重的下领和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领骨折等,难以做到口对口不漏气时,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上使其头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闭合。抢救者作深呼吸,用嘴唇包绕封住患者鼻孔;再向鼻孔吹气,然后抢救者口部移开,让患者被动地将气呼出,如此反复。2、仰外压胸法 该方法是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人肺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 一20 次,如图10 一4 所示。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按压法同时进行。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技术培训教案 【培训课题】:创伤急救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员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在发生事故后或受到创伤时,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减小创伤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地减小损失。 【授课主要内容】:1、人工呼吸 2、心脏复苏3、止血4、创伤包扎 5、骨折临时固定 6、伤员搬运 【重点难点】:掌握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伤员搬运技术要领。 【授课内容及步骤】:按教材根据井下创伤的特点,结合井下创伤的救治经验详细编制本章节教学内容: ?1、人工呼吸技术 ?2、心脏复苏技术 ?3、止血技术 ?4、创伤包扎技术 ?5、骨折临时固定技术 ?6、伤员搬运技术 一.现场急救概述 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 现场救护的基本原则及救护程序 1 、安全原则:作为第一反应人或救护员抵达现场后,首先必须评估现场情况,确保自身、伤病员以及在场人士的安全。 2 、无危害原则:确保救护人员的行为对于患者来说是有益无害的,不会加重患者的损伤或病情。 3、寻求帮助原则:寻求现场的旁观者,协助处理伤病员或拨打急救电话。

4、生命支持原则:通过止血包扎,辅助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救护行为来进行。 5、争取时间原则:现场救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第一环节----早期通路:包括第一反应人在现场发现危重病人后,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基本评估、判断,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求援,这是患者得到专业救治的前提。 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第一反应人判断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是等待专业人员到达后实施心脏除颤、高级生命支持的最好措施。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时的表现: 1 、患者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各种场合。 2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 、瞳孔散大。 4 、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出现全身肌肉松软,甚至有大小便失禁。心搏呼吸停止与否,应做综合性判断,因时间宝贵,可先判断意识,此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二.徒手心肺复苏(CPR)操作方法 1 、判定病人有无意识 轻轻拍击病人肩部,高声喊出“喂,你怎么了?”如果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 2 、呼救求援 一旦初步确立病人神志不清,应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如大声呼喊“来人哪!救命啊!” 3 、将患者臵于仰卧位 常用的体位有两种,即仰卧位(复苏体位)和侧卧位(昏迷体位)。 仰卧位:抢救者跪于患者一侧,将患者同侧的手臂向上伸直,对侧手臂自然下垂紧贴身体,拉直双腿后交叉,一手拖住患者

创伤急救知识教案

自救互救及创伤急救 单选 1、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中毒者进行急救时,应采用[ ]抢救。 A.仰卧压胸法 B.俯卧压背法 C.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 D.心前区叩击术 【答案】C 2、出血颜色暗红,出血时缓慢流出,属于[ ]出血。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心内血管 【答案】B 3、对触电后停止呼吸的人,应立即采用( )法进行抢救。 A.人工呼吸B.清洗C.心脏按压【答案】A 4、电击伤伤员的现场救护,需首先立即[ ]。() A.脱离电源 B.包扎伤口 C.进行心肺复苏 【答案】A 5、对骨折伤员的肢体,用夹板或木棍、树枝等固定时应[ ]。() A.超过骨折段上、下关节 B.超过骨折段下关节 C.超过骨折段上关节【答案】A. 6、踝关节扭伤,为防止皮下出血和组织肿胀,在早期应选用[ ]。() A.局部按摩 B.红外线照射 C.冷敷 【答案】C. 7、现场急救应优先转运[ ]。() A.已死亡的病人 B.伤情严重但救治及时可以存活的伤员 C.经救护后伤情已基本稳定的伤员 【答案】B. 8、创伤急救时,对失血伤员应该[ ]。() A.先止血后搬运 B.先送医院后处置 C.先搬运后止血 【答案】A. 9、创伤急救时,对骨折伤员应该[ ]。() A.先搬运后止血 B.先固定后搬运 C.先送医院后处置 【答案】B. 10、井下发生人员重伤事故时,在场人员对受伤者应(),并报告调度室。 A.送出地面 B.立即抢救 C.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答案】B 11、当物体扎入人员的身体时,应采用的救助方法是()。 A.拔出扎入的物体 B.拔出扎入的物体实施加压包扎 C.固定扎入的物体后送往医院

运动损伤与急救2

运动损伤与急救2 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采用辩证论治: 1.风寒湿阻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方药:风邪偏胜者,用川羌防风汤加减;寒邪偏胜者,用麻桂温经汤加减;湿邪偏胜者,用薏苡仁汤加减;邪从热化者,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2.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通络,调和营卫。方药:黄石桂枝五物汤加减。 3.肝肾亏损 治法:益肝肾,温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筋骨损伤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方药:十三太保方加减。 二、手法治疗:推拿按摩 慢性期可用推拿按摩方法。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指中三指对握三角肌,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隔日治疗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主要是通过被动运动,使黏连松解,增加运动范围。若经过以上治疗无效,可在全麻下进行

手法松解。方法是在硫贲妥钠静脉麻醉后,术者一手按住肩部,另一手握住上臂,使肱骨头内外旋转,然后慢慢外展肩关节。整个过程中可感到肩关节粘连撕开声。手法由轻到重,反复多次。直至肩关节达到正常活动范围。操作中手法要轻,禁用暴力以防造成肩部骨折或脱位。手法完毕后,行关节腔穿刺,抽出关节内积血,并注入1%奴佛卡因10ml加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术后三角巾悬吊上肢,第二天即开始肩部活动练习,约持续2~3个月。 康复 在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积极有计划地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活动,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加疼痛亦逐渐减轻。应反复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锻炼方法是作主动的肩前、后上举、外展和内外旋转各方向运动,逐渐增大运动幅度。可用健手直接或通过棍棒、滑轮和绳索或其他器械帮助患肢作肩关节各方向的助力运动。用手指沿墙壁向上爬,以帮助肩前屈或外展。也可将患侧前臂搁在高台上轻轻弯腰,以进行被动的肩外展、外旋运动。最后作放松的上肢前后左右摆动运动。运动以引起轻度,可1日多次反复进行。肩旋转功能恢复最迟,应特别注意锻炼。功能锻炼和推拿或理疗结合进行,可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颈部运动损伤与急救 落枕 落枕:是指人在睡觉或外伤后突感颈部肌肉疼痛,尤以头颈部转动时

运动损伤防护与急救处理

运动损伤与急救 系部名称: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一.简述踝关节扭伤的处理步骤 立即冷敷,加压包扎固定,抬高肢体,24小时后外敷I号新伤药,用按摩棒、理学疗法舒筋活血外擦 (1)休息。立刻停止运动,有助于降低局部的血流,并预防进一步伤害。(2)进行局部冰敷。在冰敷时,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否则可能到时冻伤和其他皮肤损害。冰敷的时间因情况而异,一般10至20分钟,间隔两三小时进行一次,如果现场没有冰块可以用凉水浸泡。切记不要对伤处进行揉搓或者按摩。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伤痛剧烈则因口服三七片等伤药。 对患者肢体进行加压包扎。加压包扎可以使患部内出血及淤血现象坚强,还可以防止浸出的液体渗入到组织内部,并能促进其吸收。踝关节扭伤时,还可以用“u”字形的海绵橡胶垫子套在换挂介绍,然后用胶带或弹力绷带固定,采用加压包扎可以防止和减轻踝关节的浮肿。如果韧带损伤较重,疼痛剧烈,可用4厘米宽的三条胶布敷贴踝部,自小腿内侧下1/3处,三条胶条互相重叠,重叠部位的宽度约为每条胶布的一半,再围绕小腿贴三团胶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贴过紧,阻碍血行。外用绷带包扎,固定2-3周。韧带完全断裂者,足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足处于极度内翻位,这时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类损伤需请医生手法复位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伤足于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复扭伤者多由于早期处理不当而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患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外侧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内翻。冷敷是间歇性的,而加压则在一天中都可以连续使用。 (3)抬高患肢。目的是减少肿胀,促进血液回局里,关节韧带扭伤后,局部肿

创伤急救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案首页 一、创伤急救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 2、特点:创伤急救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要求救护员要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等方式,对异常情况做出,确保现场所有人员生命安全。

二、创伤急救的主要内容: 三、创伤急救的原则 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 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四、伤情的判断与分类 (一)伤情的判断 首先检查心跳、呼吸和瞳孔三大体征,并且观察伤员的神志情况: 1、心跳:正常人60~100次/分钟,严重创伤,大出血时,心跳增快。 2、呼吸:正常人16~20次/分钟,垂危伤员呼吸变快变浅或不规则。 3、瞳孔:正常人两侧瞳孔等大等圆,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医学上称之为对光反射存在。 4、意识:正常人意识清楚对外来刺激有反应,伤势严重的伤员,对外来刺激没反应。 通过以上简单地检查就可以将伤情的轻重作出初步判断。 (二)根据伤情的轻重大致可将伤员分为三类: (1)危重伤员。 (2)重伤员。 (3)轻伤员。 五、心肺复苏 (一)定义及重要性 (二)适应症 (三)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判断有无意识 2、呼叫求援 3、摆正体位 4、疏通呼吸道 5、判断呼吸是否存在(评估呼吸不超过10秒) 6、判断有无脉搏(循环不超过10秒) 提出:心跳骤停的早期表现是什么? (四)心脏复苏 1、心前区叩击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 (1)胸外心脏按压促使心脏排血的原理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或剑突上二横指 (3)操作方法(观看电教片) (4)操作中常见错误:肘部弯曲,手指贴胸壁,双手掌交叉,手掌离开胸壁,按压位置过低或过高。 (5)使用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注意事项 A、按压的力量因人而异 B、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同时施行 (6)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A、颈动脉、股动脉搏动 B、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

运动损伤与急救

体育教案-运动伤害与急救 运动伤害与急救 教学理念 1. 能以生动、活泼、趣味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认识与了解。 2. 游指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原因。 3. 教导学生具备紧急情况处理及正确而适当的急救技能,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教学目标 ?能力指标?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评量方式?补充资料 学科领域 健康与体育 授课时数 6节 适用对象 国小第二阶段(五年级)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2. 教导学生具备安全概念,应用安全资源,以适应现代生活。 3. 教导学生具备运动伤害预防及处理的知能,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 健康。 能力指标 1-1-4 养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习惯,并表现出整体的舒适感。 3-1-4 结合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表现出简单的动作技能。 5-1-2 说明并演练促进个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 思考并演练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 5-1-5 说明并演练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 教学资源 1. 创伤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国视听文教,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2. 骨折、脱臼、扭伤的急救及伤患搬运法,光国视听文教,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3. 自然科学大百科-第10册卫生与急救,绿地球国际公司出版。 教学流程 预备活动 1. 请学生事先分组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资料。 2. 老师事先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图片及教学资料。 第一节教学活动 一、引起动机:引用最近发生在学生或体坛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关心及注意。 二、学生分组报告所搜集的资料。 三、归纳整理,配合图片讲授、讨论运动伤害的预防: 1.何谓运动伤害(运动伤害的定义): 广义来说,凡是和运动有关所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围。但是运动伤害的种类太多,仅介绍国小学童在运动中常发生的伤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韧带及其

运动损伤与急救

教学理念 1. 能以生动、活泼、趣味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认识与了解。 2. 游指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原因。 3. 教导学生具备紧急情况处理及正确而适当的急救技能,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教学目标 ?能力指标 ?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 ?评量方式 ?补充资料 学科领域 健康与体育 授课时数 6节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2. 教导学生具备安全概念,应用安全资源,以适应现代生活。 3. 教导学生具备运动伤害预防及处理的知能,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 健康。 能力指标 1-1-4 养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习惯,并表现出整体的舒适感。 3-1-4 结合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表现出简单的动作技能。 5-1-2 说明并演练促进个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 思考并演练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 5-1-5 说明并演练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 教学资源 1. 创伤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2. 骨折、脱臼、扭伤的急救及伤患搬运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3. 自然科学大百科-第10册卫生与急救,绿地球国际公司出版。 教学流程 预备活动 1. 请学生事先分组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资料。 2. 老师事先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图片及教学资料。 第一节教学活动 一、引起动机:引用最近发生在学生或体坛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关心及注意。 二、学生分组报告所搜集的资料。 三、归纳整理,配合图片讲授、讨论运动伤害的预防: 1.何谓运动伤害(运动伤害的定义): 广义来说,凡是和运动有关所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范围。但是运动伤害的种类太多,仅介绍国小学童在运动中常发生的伤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韧带及其他与肌肉骨骼系统之相关组织的伤害。 2.运动伤害的原因: (1)暖身运动不够: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准备,适当的暖身运动可以应付突然的运动冲击,避免伤害,以防肌肉僵硬时,不但肌力减退,而且容易发生肌肉痉挛或拉伤。 (2)场地不合适:场地需考量的重点包括:地面是否平坦或柔软、室温是否过高、湿度是否太过潮湿、空气是否流通、噪音是否过大、观众是否带来太大的压力。 (3)运动规则不熟悉或没有遵守规则:不遵守运动规则,做出危险的动作,以及运动时互相推挤,剧烈碰撞,很容易造成伤害。每项运动都有其规则,以维持比赛的秩序及进行。一些身体接触性的运动,常因对手故意或无意的犯规,而造成运动伤害。 (4)装备不足:大部分运动皆有其特定的装备,用以保护运动员,例如:头盔、鞋子、护膝、护肘、、、、等,如装备不足容易受伤。 (5)身心状况不佳或是过度疲劳:疲劳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就会受伤。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

叫无反应,但仍呼吸和脉搏。首先开放气道,判断有无口鼻异物堵塞,帮助溺水者清理,帮助倒水。怎么倒水呢?抱起溺水者的腰部,使其背部朝上,头朝下进行倒水,注意千万不要学影视剧上的直接按压腹部。第三种,没有呼吸却有脉搏。只需为其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恢复呼吸后,将其侧卧。怎样进行人工呼吸呢?首先于一侧托起溺水者下巴,捏住溺水者鼻孔,深吸一口气,然后往溺水者嘴里缓缓吹气。2.眼睛余光注意溺水者胸腹部,当溺水者胸部有起来时,放松其鼻孔,并且用手压其胸部帮助Ta 呼吸。注意哈人工呼吸要有规律的进行,并且要长时间的坚持,你不能说诶,有点累哈,不做了。这样不可以的。当然你做到他自己有呼吸了,你就可以停了。那刚才为什么说柳大尉是错误示范呢?首先姜医生的头摆的方向不对,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颈要尽量后仰,简单说就是,下巴和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面。然后大尉吹气时必须要捏紧病人的鼻子,否则吹的气都从鼻子里跑了,同时眼睛要瞟病人的胸部,胸廓隆起才说明气体被吹进去了。而且人工呼吸前先把病人嘴掰开看看有没有异物,比如溺水者会有泥沙,水藻之类的,如果有一定要先清理再做人工呼吸。第四种,对心跳快要停止或已经停止的溺水者,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将溺水者仰躺着放平,头稍微后仰,于溺水者一侧,双手十指相扣重叠,放在胸骨下1/2处,在哪里呢?你沿着你的肋骨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与中指并拢,另一手掌紧靠食指放好。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为什么要这样你,其实你两边的肋骨很脆弱,如果你整个手掌按下去很容易弄断你的肋骨进行二次伤害。然后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的按压。注意当在做心脏按压时,同时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一般是心脏按压四到五次,人工呼吸一次。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我们再说说刚才太阳的后羿里面的漏斗嚯。大尉这招是胸外按压,先说胸外按压的使用是有条件的,不能一看人晕了就按压,必须要触摸颈动脉发现搏动消失,也就是说患者心跳骤停或心博减弱等情况才用,如果心跳没问题就按,会按出问题的。还有大尉手按压的位置太高了,在那里根本不起作用。再有就是按的速度,大尉按得速度太慢了。所以电视剧是电视剧,我们看看养养眼就好了。

《创伤急救学》教学大纲

《创伤急救学》教学大纲 《创伤急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801003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2学分,总学时32,理论24,见习8学时 一.课程简介(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用32学时)《创伤急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门临床课,本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的精神,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骨伤类专业《创伤急救学》的基本要求而制定。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创伤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对创伤的诊断水平和急救能力,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创伤急救学的基本特点,创伤急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骨伤创伤急症常见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治疗及内伤急救,防治原则。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熟悉其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创伤急救学的最新发展。为今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专科特殊检查.急救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本课程设为考试课程,总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4学时,临床见习8学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章创伤急救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现场急救与转运,开放性创伤处理原则。 2.熟悉:创伤的定义及类型.急救组织。 3.了解:创伤严重性的判断,院内及院外急救设备。 【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创伤的定义及类型及急救组织工作的程序.手术原则。 2.重点内容:现场急救的主要措施;伤员转送中的注意事项尤其脊柱及骨折的搬运;开放性创伤的定义.特点及处理原则。 3.难点内容:开放性创伤局部伤口的处理。

运动损伤与急救

运动损伤与急救

体育教案-运动伤害与急救 运动伤害与急救 教学理念 1. 能以生动、活泼、趣味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认识与了解。 2. 游指导学生了解意外伤害的原因。 3. 教导学生具备紧急情况处理及正确而适当的急救技能,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 ?教学目标 ?能力指标?教学资源 ?教学流程?评量方式?补充资料 学科领域 健康与体育 授课时数 6节 适用对象 国小第二阶段(五年级)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能力。 2. 教导学生具备安全概念,应用安全资源,以适应现代生活。

3. 教导学生具备运动伤害预防及处理的知能,以减少运动事故伤害发生并维护身体健康。 能力指标 1-1-4 养成良好的健康态度和习惯,并表现出整体的舒适感。 3-1-4 结合一系列的基本动作,表现出简单的动作技能。 5-1-2 说明并演练促进个人及他人生活安全的方法。 5-1-3 思考并演练处理危险和紧急情况的方法。 5-1-5 说明并演练预防运动伤害的方法。 教学资源 1. 创伤的急救和止血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2. 骨折、脱臼、扭伤的急救及伤患搬运法,光国视听文教有限公司,健康教育辅助教学录影带。 3. 自然科学大百科-第10册卫生与急救,绿地球国际公司出版。 教学流程

预备活动 1. 请学生事先分组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资料。 2. 老师事先搜集有关‘运动伤害与急救’的图片及教学资料。 第一节教学活动 一、引起动机:引用最近发生在学生或体坛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实例,激起学生的关心及注意。 二、学生分组报告所搜集的资料。 三、归纳整理,配合图片讲授、讨论运动伤害的预防: 1.何谓运动伤害(运动伤害的定义): 广义来说,凡是和运动有关所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运动伤害的范围。但是运动伤害的种类太多,仅介绍国小学童在运动中常发生的伤害。包括:肌肉、肌腱、骨骼、韧带及其他与肌肉骨骼系统之相关组织的伤害。 2.运动伤害的原因: (1)暖身运动不够: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准备,适当的暖身运动可以应付突然的运动冲击,避免伤害,以防肌肉僵硬时,不但肌力减退,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创伤急救培训教案 一、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现场创伤急救技术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的患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过人工呼吸抢救过来。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并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应先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入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有口对口(鼻)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1 、口对口(鼻)吹气法 口对口(鼻)吹气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操作前,先要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领,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促使伤员吸气,如图10 一3 所示。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伤员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应吹气14 一16 次。注意吹气时切匆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 / 3 为宜。当患者有严重的下领和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领骨折等,难以做到口对口不漏气时,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上使其头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闭合。抢救者作深呼吸,用嘴唇包绕封住患者鼻孔;再向鼻孔吹气,然后抢救者口部移开,让患者被动地将气呼出,如此反复。2、仰外压胸法 该方法是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人肺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 一20 次,如图10 一4 所示。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按压法同时进行。

创伤急救课程教案

“创伤急救”课程教案 学科名称:中医伤科学 题目:创伤急救 教学目的: 了解:周围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创伤性休克、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的药物治疗; 熟悉:周围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创伤性休克、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的定义;掌握:周围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创伤性休克、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的诊查要点及现场创伤急救五项技术和创伤的处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现场创伤急救五项技术和创伤的处理; 重点——周围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创伤性休克、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挤压综合征的诊查要点及急救处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结合图片演示和病例讨论。 教具:powerpoint 课件、板书示意图、以及急救技术的图片。 教学进程: 一、急救技术(15分钟) (一)创伤急救 目的:维持伤员生命,避免继发性损伤,防止伤口感染。 急救原则: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 创伤救护步骤:止血,包扎,固定,正确搬运转送。 (二)伤口的处理 伤口分类及病因病理。 清创术概念及步骤。 术后的处理及内治法。 利用powerpoint 课件、相关图片并请学生扮演患者,课堂演示进行讲解。 二、周围血管损伤(20分钟) 血管伤紧急处理原则:抢救生命和保存肢体。

病因病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 血管损伤分类:(1)血管断裂;(2)血管痉挛;(3)血管内膜损伤;(4)血管受压;(5)动脉瘤、动静脉瘘。 诊断要点:(1)明确的外伤史;(2)出血、血肿、低血压和休克;(3)肢体远端血运障碍、搏动减弱、消失、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障碍。 检查要点:(1)放射线检查;(2)动脉造影;(3)其他:多普勒血流检测仪等。 治疗要点:(1)止血;(2)先抗休克、同时处理内脏伤、多发伤;(3)缓解血管痉挛;(4)清创与探查;(5)手术治疗。 利用powerpoint 课件、相关图片进行讲解。 三、周围神经损伤(20分钟) 概念:周围神经是12对颅神经和31对脊神经的总称。 病因病机:(1)开放伤原因:①锐器切割伤;②火器伤;(2)闭合伤原因:①牵拉伤; ②神经挫伤:③挤压伤。 神经损伤分类:(1)神经断裂;(2)轴索损伤;(3)神经失用症;(4)神经刺激。 诊查要点:(1)外伤史;(2)局部检查;(3)临床症状:①感觉障碍;②运动障碍;③畸形;④腱反射的变化;⑤植物神经功能障碍;⑥神经本身的变化。(4).电生理检查。 治疗要点:(1)非手术治疗:①复位+外固定;②手法治疗和功能锻炼;③针灸治疗; ④中药治疗。(2)手术治疗:原则上越早越好。 利用powerpoint 课件、相关图片进行讲解。 四创伤性休克(20分钟) 概念: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导致出血与体液渗出使有效循环量锐减,激发疼痛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影响心血管功能,影响心血管功能,引起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微循环衰竭、急性氧代谢障碍和内脏损害为特征的全身反应综合症。 病因病机:(1)失血;(2)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3)组织坏死;(4)细菌毒素作用。 病理分期:(1)休克代偿期;(2)休克失代偿期;(3)休克晚期 诊断要点:(1)严重的外伤史;(2)症状体征:意识与表情改变;呼吸;中心静脉压;皮肤变化;尿量;甲皱微循环。(3)实验室检查;(4)心电图;(5)内脏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