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该书注释

哈该书注释
哈该书注释

《哈该书》SDA圣经注释

吴涤申译

版权声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译自《SDA圣经注释》卷四1073-1084,1175-1177页,译文版权归译者所有,福音中国网站为授权首发网站。现将版权声明如下:

1)本译文只提供给教会与个人研究学习使用。但决不能私下用于印书或谋利。

2)欢迎其它兄弟网站引用此文,但要求保留此版权声明。

福音中国https://www.360docs.net/doc/5318256373.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言

一、卷名

《哈该书》以其作者先知哈该命名。“哈该”希腊文Chaggai意思是“节日的”,可能暗示哈该是在节日出生的。

二、作者

哈该是三位被掳后小先知中的第一个。除了他的预言和《以斯拉书》的记载,我们不了解他的其他情况(拉5:1;拉6:14)。有人认为他在写预言时年纪已经老迈,所以他见过以前的圣殿。不论是否如此,哈该均可被视为新旧两个圣殿的联系的一个环节。

三、历史背景

古列王征服巴比伦以后(公元前539年),就立即制订政策对被征服国的宗教予以宽容,甚至对巴比伦的神马尔杜克表示出尊重。这种对于帝国内被征服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态度,表现在他发令允许犹太人返回故乡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拉1:1-4)。少数被掳者利用了这个教令,在大卫的后裔所罗巴伯的率领下回到故乡,不久以后,就奠定了第二个圣殿的根基(拉2:64;拉3:1-10)。在古列和他的继位者冈比斯执政期间,犹太人的敌人一直想办法让王下令停止这项工程(拉4:5)。但是主为祂的子民出来干预,阻止这些敌人取得成功。所以,回乡的被掳者推进重建圣殿的门路一直敞开着。

但是,在良好的开端以后,第二圣殿的工程逐渐放慢了速度,最后完全停了下来。这主要是因为撒玛利亚人的反对和干扰(见拉4:1-5)。于是灰心的流亡者们就回去种他们小块的田地,盖自己的住所。那些在第二圣殿奠基时哭号的人几乎都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榜样给所有从事重建圣殿工作的人带来多么消极的影响。

冈比斯死后是斯默狄斯短暂的统治。这段时期对于返乡的犹太人十分不利。报复成性的撒玛利亚人终于让这个被大利乌称之为圣殿破坏者的王下令停止在耶稣撒冷的工作(见《先知与君王》572,573页)。所有这些事使返乡的犹大人宣称重建圣殿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当百姓放下圣殿的工作,回去照料自己的田地和房屋时,上帝让他们遭受旱灾,一切图谋都不成功。在一年多时间里圣殿被完全疏忽了。这段时间,斯默狄斯被大利乌所杀。大利乌登上王位,废除了斯默狄斯的法令。

在这灵性冷淡的悲惨时刻,上帝兴起了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他们警告和责备、鼓励和规劝的信息,激励百姓行动起来,直到最后于大利乌2年(该1:14,15)重新开始建殿的工作。到了百姓真的着手圣殿的重建,信靠上帝的保护,那位在许多方面都竭力仿效古列的大利乌王,就再发布了一道重建圣殿的教令。这就是坚定和加强了古列王原来的教令(拉5:3-6:13)。在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归来之犹太人的省长所

罗巴伯、大祭司约书亚(拉5:1,2;拉6:14)鼓舞人心的领导之下,百姓热心积极地工作,到了大利乌6年(拉6:15)完成建殿的工作。从随即产生的效果来看,哈该肯定是列在最有成效的先知中间。

四、主题

构成《哈该书》的四个信息是要使百姓从消沉之中振作起来,激起他们为上帝图谋大事的决心。哈该认识到圣殿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上帝可见的座位,是把以色列民团结在一起忠于圣约、顺从律法的纽带。哈该鼓励回归的犹太人尽一切力量重建圣殿。

比起其他任何的先知,哈该的信息从整体上说受到了领袖和百姓更加迅速和热烈的反响。相比之下,耶利米的信息受到完全而公开的拒绝。事实上大多数的先知都遭遇各种各样的反对,从藐视到逼迫。但是哈该是最有成效的先知,如果把立即听从先知的信息看作是他成功标志的话。领袖和百姓们的崇高精神很值得今天仿效。

正是这种合作的精神,使圣殿在较短的时间里完工。在今天,这种精神也会导致上帝属灵圣殿的完工和祂永远国度的建立(彼前2:5;参代下24:14)。如果哈该时代犹太人的精神能继续下去,先知们赐给祖先的应许很快就会实现,弥赛亚也早就来临,受死,并开始祂永远的统治了(《先知与君王》703,704页)。哈该的信息对于今日的教会不仅是警告和劝勉,而且是很大的鼓励。

五、纲要

(一)哈该的第一个信息该1:1-15

1、责备不关心的态度该1:1-6

2、旱灾的原因该1:7-11

3、百姓对先知信息的反应该1:12-15

(二)哈该的第二个信息该2:1-9

1、安慰那些为以前的殿伤心的人该2:1-5

2、新殿的荣耀要超过原来的殿该2:6-9

(三)哈该的第三个信息该2:10-19

1、宗教仪式是不够的该2:10-14

2、百姓必须顺从,才能得到上帝的福气该2:15-19

(四)哈该的第四个信息该2:20-23

1、反对上帝之列国的覆灭该2:20-22

2、对所罗巴伯个人的应许该2:23

注释正文

第一章

提要:1 哈该责备百姓疏忽圣殿的建造。 7 他鼓励他们建造圣殿。 12 他向他们承诺上帝的保证。

1 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初一日,耶和华的话藉先知哈该向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说:

大流士王第二年系公元前520或519年,依照采用春季开始的或秋季开始的年历来定(见本书卷三98,99页)。

六月即希伯来以禄月,始于八月或九月。

初一日是月初献祭的日子。这是敦促修建圣殿的合适时间(关于日子的推算,见本章15节注释)。

省长位于总督之下。尽管大卫宗族的所罗巴伯对于犹大拥有政治领导权,但他只是异族总督的助理。

所罗巴伯又叫设巴萨(见拉1:8注释)。

约书亚他的父亲是被尼布甲尼撒带到巴比伦的俘虏(见代上6:15注释)。哈该的同时代人,先知撒迦利亚经常提到约书亚(亚3:6-11)。这里说到所罗巴伯和约书亚的父亲,可能是为了体现他们的权威,因为他们分别是大卫和亚伦的后代。

2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这百姓说,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时候尚未来到百姓因为未能完成圣殿的重建就编造了这个理由。他们显然歪曲了耶利米七十年的预言,说被虏的时期还没有完全结束。他们声称从公元前587|586圣殿毁灭算起,要等到公元前518|517年才结束,比本卷信息的时间(公元前520|519年)稍晚。他们宣称,他们在重建圣殿时所遭遇的困难,是上帝对他们匆促从事的责备。但大流士王废除了圣殿破坏者斯默狄斯对圣殿建造的禁令(见本卷序言),使犹太人有充分的理由恢复建殿的工作(见该1:2怀爱伦补充注释)。

3 那时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

耶和华的话见番1:1注释。

先知哈该和同时代的撒迦利亚都称自己是先知(亚1:1;见哈1:1注释)。

4 “这殿仍然荒凉,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吗?

上帝责备犹太人舒舒服服地住在设备齐全的房子里,却疏忽了圣殿的重建工作。人往往会注重物质的需要而忽略了属灵的需要和上帝在地上圣工的需要。只要人拖延主属灵之殿的建造(彼前2:5),它的完工也就推迟了。

天花板参耶22:13-15

5 现在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省察上帝呼吁人对自己做出认真的反省(见赛1:18注释)。

6 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装在破漏的囊中。”

撒的种多百姓中的工人在上一次的旱灾中收成甚少,因为上帝收回了祂的福气(见该2:15-17;参申28:38-47;箴11:24)。

破漏的囊比喻犹太人因没有热心为主服务而遭致的困窘。这是实利主义的处世哲学必然的后果。关

于属灵和属世事物价值的比较,以及事情的轻重缓急,见太6:24-34;19:21,22注释)。

7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

再次呼吁(见本章5节)百姓放弃漠不关心的错误态度(见赛1:18注释)。

8 你们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这殿,我就因此喜乐,且得荣耀。这是耶和华说的。

山可能指耶路撒冷附近山上的“王园林”(见尼2:8注释),从那里可以较快地伐取木材。

9 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你们各人却顾(原文作奔)自己的房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盼望多得显然返乡的囚虏对回到犹大后和平与兴旺的盼望过高,没有为面临的艰难做好准备。

为什么呢这里明确指出他们的歉收不单是自然的原因,而是出于控制自然力的上帝。他们忽略了祂的居所。

奔喻指百姓急于为自己建造宽敞舒适的房屋。

10 所以为你们的缘故,天就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产。

干旱严重得连露水也没了。

11 我命干旱临到地土、山冈、五谷、新酒,和油,并地上的出产、人民、牲畜,以及人手一切劳碌得来的。”

先知想要说明,这场旱灾不单是出于自然的原因,而是出于上帝,为要让百姓知道他们的错误行径。

12 那时,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并剩下的百姓,都听从耶和华他们上帝的话和先知哈该奉耶和华他们上帝差来所说的话;百姓也在耶和华面前存敬畏的心。

剩下的百姓被虏的人中只有少数回到犹大(见拉2:64注释)。

听从哈该的呼吁产生了效果(12-15节)。重建的工作积极展开了。

13 耶和华的使者哈该奉耶和华差遣对百姓说:“耶和华说:我与你们同在。”

使者使者的原文在旧约中既指人,也指天使。哈该自称“耶和华的使者”,与其他先知不同(见玛1:1注释)。

我与你们同在上帝接纳了他们的悔改,向他们保证祂的保护(见诗23:4;91:15;赛43:2)。只要百姓决定顺从上帝,责备的信息就马上变成鼓励的话。上帝与百姓同在的保证,给他们带来了所有其他福气的应许,因为这些福气是与上帝的同在伴随在一起的。

14 耶和华激动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并剩下之百姓的心,他们就来为万军之耶和华他们上帝的殿作工。

犹大省长见本章1节注释。

剩下之百姓见本章12节。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作工百姓受到了激励,注意了上帝的信息。哈该和撒迦利亚所带来的启示,有力地推动犹大领袖回应呼吁,开始建殿的行动。

15 这是在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六月见本章1节注释。大流士王第二年系公元前520或519年,依照采用春季开始的或秋季开始的年历来定(见本书卷三99页)。但如果哈该采用的是犹太年历,始于秋季的七月(见本书卷二109,110,116页),六月就是公元前519年了。如果按春季开始的年历,六月就在公元前520年。如果哈该所说的重建始于大流士王第二年,等同于以斯拉所说圣殿停工直到大流士第二年(拉4:24),而以斯拉所采用的是

秋季开始的年历(见本书卷二109-121页;卷三101-107页;又见霍恩和伍德所著《以斯拉第七章的年代》,那哈该所采用的就是秋季开始的年历。可是秋季开始的年历意味着本卷所提供哈该信息年代顺序的编排,在圣经其他地方是没有的(参拉4补充注释),尽管不是不可能存在的。大多数解经家认为这有悖于先知信息的功效,故普遍认定哈该所用的是春季开始的年历。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二十四日约为公元前520年9月21日(见本书卷三99页)。

二十四日哈该在前面提到初一日(1节)。鉴于规划和采集材料所需要的时间,犹大和耶路撒冷百姓的反应还算是快的。

第二章

提要: 1 他鼓励百姓工作,承诺第二圣殿的荣耀要超过第一圣殿。10 用圣洁与污秽之物寓指是百姓的罪妨碍了工程。20 上帝给所罗巴伯的应许。

1 七月二十一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

即希伯来提斯里月,始于九月或十月(见本书卷二116页)。

2 “你要晓谕犹大省长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并剩下的百姓,说:

剩下的百姓参该1:12,14。

3 你们中间存留的,有谁见过这殿从前的荣耀呢?现在你们看着如何?岂不在眼中看如无有吗?”

存留的既然圣殿毁灭至今,七十年尚未完全过去(见该1:2注释),一些键在的老人可能在孩提时代见过原来的圣殿。有些解经家认为哈该自己就见过圣殿。百姓想到所罗门圣殿的辉煌,和目前工程的惨状,就深感悲痛,正如他们十五年以前给圣殿奠基时的感受(拉3:11-13)。

无有约瑟弗斯说第二圣殿只有所罗门圣殿一半的高度,在许多方面都比不上它(见《古代史》卷3.2;11章1节)。但主要的区别不在规模,而在于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外观

4 耶和华说:“所罗巴伯啊,虽然如此,你当刚强!约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约书亚啊,你也当刚强!这地的百姓,你们都当刚强做工,因为我与你们同在。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你当刚强!这句鼓励的话为了强调而出现了四次(书1:6,7,9,18)。

我与你们同在见该1:13注释。

5 这是照着你们出埃及我与你们立约的话。那时,我的灵住在你们中间,你们不要惧怕。”

出埃及以色列人始终把出埃及看作一件重大事件(见摩2:10注释)。

立约上帝一直保证与祂的子民同在(出29:45)。

我的灵上帝在这里向百姓保证,祂的灵将住在他们中间。

6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过不多时,我必再一次震动天地、沧海,与旱地。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再一次为了让百姓学会接受和重视第二圣殿,哈该预言将来她的荣耀会大大超过所罗门圣殿。先知用“再一次”追溯上帝大能先前的显示,可能还包括西乃山颁布律法时震天动地的场面(见诗68:7,8注释)。

7 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或作:万国所羡慕的必来到),我就使这殿满了荣耀。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万国先知这里所预言的是我们主第一次降临,故本节可能指哈该时代以后各国的覆灭。

所羡慕的古代犹太解经家用它指将来的弥赛亚。“万国所羡慕的”后来进入第二圣殿教训和医治人。

必来到该动词原文系复数,而其主语“所羡慕的”则为单数。有些译者把主语改为复数,以与动词保持一致。但这就破坏了本文历史悠久的弥赛亚含义。要改的话,还是把谓语动词改为单数为宜。

这殿满了荣耀应验于耶稣进入圣殿(见玛3:1;约2:13-16)。基督所进的常常被称为希律之殿(见路3:1注释;约2;20;《善恶之争》23,24页)。后来,直至今日,犹太人通常称所罗门圣殿为第一圣殿,称所罗巴伯重建、毁于公元70年的圣殿为第二圣殿。

8 万军之耶和华说:“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

银子上帝并不是因为需要钱才要人奉献的,而是为了使他们得到施舍的福气,养成基督化的品格(见《历代愿望》20,21页)。“不断的施舍会把贪婪饿死”(《证言》卷三548页)。从哈该时代的犹太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教训是:上帝不会祝福那些不愿意向祂圣工的需要奉献的人(见该1:5-11)。

9 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在这地方我必赐平安。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荣耀由于基督的临格,第二圣殿的“荣耀”(见第7节注释)超过第一圣殿。第二圣殿因为那位拥有“上帝本性一切的丰盛”(西2:9)之主的来到而得到尊荣。关于上帝对被掳归回后犹太人的旨意,见本书27-30页。

平安“和平之君”的来到会把伴随着和平的一切福气带给人类(见耶6;14注释)。天使向伯利恒的牧羊人宣布耶稣的诞生,是一个平安的信息:“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祂所喜悦的人”(路2:14)。

10 大流士王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

九月即希伯来基斯流月,始于11月或12月(见本书卷二116页)。本月24日约为公元前520年12月18日(见本书卷三99页)。

11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你要向祭司问律法,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

问祭司的专职就是把上帝的一切吩咐教导百姓(见代下15:3注释)。因此祭司的答复被认为是权威性的。

12 说:若有人用衣襟兜圣肉,这衣襟挨着饼,或汤,或酒,或油,或别的食物,便算为圣吗?”祭司说:“不算为圣。”

圣肉即某些祭牲的肉(见利6:25注释)。

不算为圣与圣肉接触的东西应当圣洁(见利6:27)。但是包圣肉的衣服不具备神圣性。

13 哈该又说:“若有人因摸死尸染了污秽,然后挨着这些物的哪一样,这物算污秽吗?”祭司说:“必算污秽。”

污秽与死尸接触会带来礼仪上严重的不洁(见民19:11)。与不洁的人接触的任何东西都算为不洁。

14 于是哈该说:“耶和华说:这民这国,在我面前也是如此;他们手下的各样工作都是如此;他们在坛上所献的也是如此。”

这民这国,在我面前也是如此先知在这里解释了11-13节。不仅这些流亡者自己,而且他们手中的一切,都会带来上帝的诅咒,而不是上帝的祝福。他们的污秽在于他们不动手建造上帝的殿。这个信息肯定是对百姓以前行为的责备。

他们在坛上所献的这显然指流亡者刚回来时所筑的坛(见拉3:2)。紧接着2:12的分析,圣坛肯定不能洁净崇拜者不圣洁的行为。

15 现在你们要追想,此日以前,耶和华的殿没有一块石头垒在石头上的光景。

追想

此日以前指10和18节所提到的时间。哈该显然希望百姓追想以前发生的事

没有一块石头垒在石头上可能指圣殿主体工程的建造,而不是她的奠基。

16 在那一切日子,有人来到谷堆,想得二十斗,只得了十斗。有人来到酒池,想得五十桶,只得了二十桶。

斗粮食的收成只有人们所预料的一半。这种歉收是上帝对他们疏忽的惩罚。

酒池用来榨酒或油的池子,通常分为两层,由石头砌成或在地上挖出。在上层里面榨葡萄或橄榄,汁液通过管子流到下层采集。

桶先知想到的是油或酒。原文用的是希伯来的容积单位(见本书卷一166,167页)。译文用的是普通词汇。

17 在你们手下的各样工作上,我以旱风、霉烂、冰雹攻击你们,你们仍不归向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攻击上帝亲自惩罚祂的百姓(见申28:22注释:摩4:9)。旱风、霉烂袭击庄稼,冰雹摧毁葡萄树(见诗78:47)。

18 你们要追想此日以前,就是从这九月二十四日起,追想到立耶和华殿根基的日子。

追想原文该词在语法上分为两部分,一指要百姓思考从今以后的日子,二指要他们思考立圣殿根基及其后的日子。多数解经家则认为这两个日子其实是一致的。

19 仓里有谷种吗?葡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橄榄树都没有结果子。从今日起,我必赐福与你们

谷种你为来年的播种所留的种子(见伯39:12),还存在仓里呢?还是因为干旱缺粮而吃掉了呢?虽然还没有生长发芽的迹象预示收成的情况,哈该仍预言将有丰收(见申28:2,3)。

没有结果子在发出信息的时候,干旱显然还在流行。雨季一般是早一两个月开始的(见本书卷二110页)。

今日指他们顺从的日子。

20 这月二十四日,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哈该说:

这月二十四日见2:10注释。这里虽然没有说是哪个月,我们仍可推定是先知发出上面信息的那个月,而一般认为这是与10-19节的信息是同一天发出的。

二次本卷的结尾是大卫的家在所罗巴伯的领导下复兴的应许(21-13节)。

21 “你要告诉犹大省长所罗巴伯说:我必震动天地。

震动见该2:6,7注释。

22 我必倾覆列国的宝座,除灭列邦的势力,并倾覆战车和坐在其上的。马必跌倒,骑马的败落,各人被弟兄的刀所杀。

倾覆地上列国起来敌挡祂的旨意,于是上帝在此实施对于他们的权威。

23 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仆人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啊,到那日,我必以你为印,因我拣选了你。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万军之耶和华见耶7:3注释。宇宙大军的统帅所说的这些的话,乃是应许实现的保证。

印原文指重要,权威和有价值的东西(见耶22:24注释)。这些美妙的话语给所有上帝的儿女带来鼓舞。“上帝绝不会让祂的一个忠心仆人孤军奋战,遭遇失败。凡把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的人,祂都视为珍宝。祂对每一个这样的人说:“我必以你为印,因我拣选了你’”(《证言》卷七67页)。

《哈该书》怀爱伦注释

第一章

1-15,《给管家的勉言》第261页;《先祖与先知》第527-529页;《证言》卷六第458页

1-2 要求推迟是侮辱上帝——[引该1:1.2]采用"这百姓说"是很有意思的。以色列民不愿意抓住时机。上帝所拣选和领导的百姓本该马上服从。要求推迟就是侮辱上帝。那些随从自己道路的人,往往编造一些理由为自己辩护。以色列民宣称自己已经开始重建,但他们的工作因敌人的拦阻而遭到破坏。他们推断这些拦阻表明重建圣殿的时机尚不成熟。他们说上帝已通过困难来责备他们操之过急。所以上帝借着衪的先知不说他们是“我的百姓”而是“这百姓”。

以色列民放弃建殿的工作并没有真正的理由。反对最厉害的时候,正是他们需要坚持建造的时候。可是他们出于私心,不愿意冒引起敌人反对的危险。他们没有信心,就是那那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他们犹疑不决,没有信靠上帝明显天意的引导。他们未能从起初看到末后。一旦发生困难,他们就轻易放弃。

这段历史将要重演。信仰上的失败是由于人们没有信心。他们专注那看得见的事物,就会出现意外。但上帝能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行走在衪的旨意之中。衪的仆人只有凭着信心前进,衪的工作才能推展。虽然他们可能蒙召经过考验时期,但他们应当记住他们是与一个已经被打垮了的敌人作战。上帝的子民终将战胜一切黑暗的势力(《评论与通讯》1907.12.5)

2《先知与君王》第573页;《证言》卷五第269页

误解预言妨碍了上帝的工作——上帝有丰富的资源。衪的手按在机器上。到了要重建圣殿的时候,衪就感动古列作衪的工具关注与他有关的预言,给犹太人以自由。古列还供应他们重建圣殿的必要物资。这项工程在古列治下开始,而他的继位者则继续所开始的工作。[引赛45:1和44:28]

撒玛利亚人试图阻止这项工作。他们用虚假的报告,激起多疑者心中的猜疑。犹太人则因这种令人沮丧的事,便不相信和不关心上帝明说必要完成的工作。他们遭到了撒玛利亚暴徒的反对,"便停止建造上帝之殿的工作,这殿乃在耶路撒冷,直到波斯王大利乌第二年"。大利乌登上宝座后,安排了工作,制止了暴徒,但理应最为关心的百姓依然漠不关心。他们滥用了灵感的预言,误解了上帝的话语,说建造的时候尚未来到;那日子若不来到,他们就不开工。他们搁置建造敬拜上帝的圣殿,要等到及犹太人被掳的日子完全结束,同时他们却为自己建造住所。(《怀氏文稿》1897年116号)

4《证言》卷五第269页

4-6《先知与君王》第574页;《先祖与先知》第527页

5-10《教育论》第143页

7,8《先知与君王》第575页

9-11《先知与君王》第574页;《先祖与先知》第527页

12-14 《先知与君王》第575页

13 责备变为勉励——哈该发出第二次信息以后,百姓觉得上帝是对他们说真的。他们不敢忽视这再次重复的警告,那就是他们的成功和上帝的赐福取决于他们完全顺从所给予他们的指示。只要他们决心遵行上帝的话,衪责备的信息就变成鼓励的话了。我们有一位多么慈爱的上帝!衪说“我与你们同在”。耶和华上帝是全能的统治者。衪保证百姓只要顺从,就能使自己处于能得到衪的祝福,荣耀祂圣名的位置。上帝的百姓若专心依靠衪,相信衪,衪必赐福与他们。(《怀氏文稿》1897年116号)

第二章

1-9.11-12用比喻说明上帝的认可——在讲到为上帝建殿的事时,先知哈该用比喻说明上帝的认可和责备。

这是一个比喻。被称为圣肉的祭牲代表基督。衪是犹太人制度的基础,被视为能洁净人罪恶的一位。(《怀氏文稿》1902年95号)

3 《善恶之争》第24页

4《先知与君王》第575,576,577页

7《历代愿望》第52,187页;《善恶之争》第23,24页;《先知与君王》第577,597,697页

8 《使徒行述》第519页;《基督徒的服务》第168页;《给管家的勉言》第188,224,261,262,303页;《服务真诠》第502页;《先祖与先知》第525页;《给传道人的证言》177,198页;《证言》卷二第652页;《证言》卷五第549页;《证言》卷四第78,458,473页;《证言》卷六第102页;《证言》卷九第255页;《福利工作》第279,280,281页

9《先知与君王》第597页

第二个圣殿的优点和目的——[引该2:9]圣殿外表的荣耀不代表上帝的荣耀。所给的指示是圣殿蒙福的依据。重建的圣殿要比第一个圣殿朴素,其目的是要让百姓知道,他们过去依赖外表浮华的仪式和礼节是错误的。他们现在所要建立的圣殿,也是为除掉他们不忠于上帝的羞耻。哈该教导百姓要切心悔改,加速完成圣殿,洁净自己不顺从的罪。这种罪曾使他们离开上帝,拖延建殿的命令……

圣殿是上帝同在的镜子。百姓疏忽了圣殿,就大大地羞辱了上帝。现在百姓蒙指示要尊上帝的殿为圣,不是由于它的宏伟壮丽,象基督时代的犹太人那样,而是因为上帝应许衪要在那里。第二个圣殿要胜过第一个圣殿,是因为弥赛亚的亲自临格给它带来了尊荣。(《评论与通讯》1907.12.12)

10-14蒙悦纳的服务——为了不使第二圣殿的建造者犯错误,上帝用比喻的方式指教他们蒙衪悦纳之服务的性质……[引该2:10-13]

发臭的尸体代表因罪而败坏的心灵。仪文律法中一切的清洗和喷洒,喻指死在罪恶过犯中之人心灵的更新和洁净,以及圣灵洁净的能力。[引该2:14](《评论与通讯》1907.12.19)

14-19敞开的心——[引该2:14-19]在本处经文中,人的心怀是敞开的。上帝洞悉人的一切行为,衪能令人减产,也能使人增产和蒙福。

那些自命为信徒的人,用自己的行为表明他们依然坚持自私的做法,实施世俗的原则。他们没有在生活中实践公义和正直的原则。(《怀氏文稿》1902.95号手稿)

16 《教育论》第143页

16-19《先祖与先知》第527页

19,23《先知与君王》第577页

23《服务真诠》第488页;《证言》卷七第67页

经过雕琢的宝石——基督徒是基督的宝石。他们应当为衪发出明亮的光辉,反映衪慈爱的光芒。它们的光泽是靠琢磨出来的。它们可以接受琢磨或原封不动。但每一个在上帝殿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必须经过琢磨,否则它们只能象普通的石子那样不能发光。

基督对人说:“你是属于我的,我已将你买下。现在你只是一块粗糙的石头。但你若愿意把自己放在我的手中,我就会琢磨你,让你发光,使我的名得荣耀。没有人能从我手中把你夺去。我要你作我的珍宝。在我加冠礼的日子,你要成为我华冠上的一颗宝石”。

这位神圣的工作者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价值的材料上。唯有珍贵的宝石衪才会按照建宫的样式琢磨,去掉粗糙的边缘。这个过程是严厉而难受的,要伤及人的骄傲。基督深深地切入人自以为完美的经验,从他的品格中去掉自高自大的成分。祂剪掉多余的表面,把石头放到磨轮上打磨,磨掉所有的粗糙。然后主人把它放在光中,看着它反映出衪自己的形象,最后宣布把它放在衪的首饰盒中。

“万军之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以你为印,因我拣选了你,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这种体验不论如何严厉都是有福的,因为它能给石头带来新的价值,使它发出生命的亮光来(《评论与通讯》1907.12.19)

藏在基督里面的生命必蒙保守——上帝不会使衪真诚的工人孤军奋战,被敌人所胜。衪保守每一个把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上帝里面的人,如同宝石一样。关于这样的人,祂说:“我必以你为印,因我拣选了你”(《怀氏文稿》1902年95号)。

——完——

《尚书》原文、注释与译文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来源:百度百科)

虞书·尧典 【原文】 曰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 《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典是书名。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稽:考察。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安安,一作晏晏。

3、允:诚信。恭:恭谨。克:能够。让:让贤。 4、被:及。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九族:指君主的亲族。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章:使明显。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于:随着。使:友善。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译文】 考查古代往事,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敬事节俭,明照四方,善治天地,道德纯备,温和宽容。他诚实尽职,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团结。家族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其它各族的政事。众族的

注释译文

注释译文:祖三即祖咏,是王维诗友,王维另有《赠祖三咏》一诗,称彼此“结交二 十载”,可见交谊之深。此诗作于贬谪济州时。“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起句平易如话,写两人才相逢又相别了,刚高兴了一会,现在又悲伤了起来。这两句语言朴实平易但蕴含的情感又很丰富。“相逢”、“相送”“方”、“还”传达出来去匆匆的遗憾。“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挚、深厚;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反衬、加强的作用。这两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语。下两句亦是叙别,“祖帐”,即饯别,“荒城”,指济州。这两句说:饯别时我已悲伤不已,哪堪别你之后独自进城呢。“荒城”即边城的意思。济州位于黄河下游,他在《被出济州》中谓之“井邑海云深”,谪居于此,自然更生遥远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于这种境遇的意思。那首也是作于济州的《赠祖三咏》写道:“贫病子(指祖)既深,契阔(离散、劳苦)余不浅。”可见二人皆是天涯沦落人,因此友情就显得分外深厚了。“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仿佛一路絮谈,周围环境都未顾及,此时友人解缆离去,才注意到伫望中的这些景象。这两句使人产生时间感,“祖帐”进行了多长时间啊。这景象引起作者特别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时的情绪。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沈德潜称“着此二语,下‘望君’句愈觉黯然。”(《唐诗别裁》)诗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望着友人离去,真是“黯然销魂”至极了。“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可见他是何等执着,这类的诗句很多,只是王维这两句用两个“君”分明是谈话口吻,仿佛此时他在心里默默地与友人在交谈。这首诗叙别情在王维同类诗歌中,显得特别浓挚深至,而语言表达又很自然素朴,“天寒”二句的描写也似是不经意间的点染,王文濡评曰:“不设色而意自远,是画中之白描高手。”(《历代诗评注读本》)这真是“淡者屡深”(司空图语)了。 [1] 诗词鉴赏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几个阶段。此诗作于贬谪济州时。“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起句平易如话,写两人才相逢又相别了,刚高兴了一会,现在又悲伤了起来。这两句语言朴实平易但蕴含的情感又很丰富。“相逢”、“相送”“方”、“还”传达出来去匆匆的遗憾。“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挚、深厚;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反衬、加强的作用。这两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语。下两句亦是叙别,“祖帐”,即饯别,“荒城”,指济州。这两句说饯别时我已悲伤不已,哪堪别你之后独自进城呢。“荒城”即边城的意思。济州位于黄河下游,他在被出济州中谓之“井邑海云深”,谪居于此,自然更生遥远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于这种境遇的意思。那首也是作于济州的赠祖三咏写道“贫病子指祖既深,契阔离散、劳苦余不浅。”可见二人皆是天涯沦落人,因此友情就显得分外深厚了。“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仿佛一路絮谈,周围环境都未顾及,此时友人解缆离去,才注意到伫望中的这些景象。这两句使人产生时间感,“祖帐”进行了多长时间啊。这景象引起作者特别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时的情绪。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沈德潜称“着此二语,下‘望君’句愈觉黯然。”唐诗别裁诗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望着友人离去,真是“黯然销魂”至极了。“ 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可见他是何等执着,这类的诗句很多,只是王维这两句用两个“君”分明是谈话口吻,仿佛此时他在心里默默地与友人在交

兰亭序集全文及译文注释

兰亭集序 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哈该书注释

《哈该书》SDA圣经注释 吴涤申译 版权声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译自《SDA圣经注释》卷四1073-1084,1175-1177页,译文版权归译者所有,福音中国网站为授权首发网站。现将版权声明如下: 1)本译文只提供给教会与个人研究学习使用。但决不能私下用于印书或谋利。 2)欢迎其它兄弟网站引用此文,但要求保留此版权声明。 福音中国https://www.360docs.net/doc/5318256373.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言 一、卷名 《哈该书》以其作者先知哈该命名。“哈该”希腊文Chaggai意思是“节日的”,可能暗示哈该是在节日出生的。 二、作者 哈该是三位被掳后小先知中的第一个。除了他的预言和《以斯拉书》的记载,我们不了解他的其他情况(拉5:1;拉6:14)。有人认为他在写预言时年纪已经老迈,所以他见过以前的圣殿。不论是否如此,哈该均可被视为新旧两个圣殿的联系的一个环节。 三、历史背景 古列王征服巴比伦以后(公元前539年),就立即制订政策对被征服国的宗教予以宽容,甚至对巴比伦的神马尔杜克表示出尊重。这种对于帝国内被征服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态度,表现在他发令允许犹太人返回故乡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拉1:1-4)。少数被掳者利用了这个教令,在大卫的后裔所罗巴伯的率领下回到故乡,不久以后,就奠定了第二个圣殿的根基(拉2:64;拉3:1-10)。在古列和他的继位者冈比斯执政期间,犹太人的敌人一直想办法让王下令停止这项工程(拉4:5)。但是主为祂的子民出来干预,阻止这些敌人取得成功。所以,回乡的被掳者推进重建圣殿的门路一直敞开着。 但是,在良好的开端以后,第二圣殿的工程逐渐放慢了速度,最后完全停了下来。这主要是因为撒玛利亚人的反对和干扰(见拉4:1-5)。于是灰心的流亡者们就回去种他们小块的田地,盖自己的住所。那些在第二圣殿奠基时哭号的人几乎都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榜样给所有从事重建圣殿工作的人带来多么消极的影响。 冈比斯死后是斯默狄斯短暂的统治。这段时期对于返乡的犹太人十分不利。报复成性的撒玛利亚人终于让这个被大利乌称之为圣殿破坏者的王下令停止在耶稣撒冷的工作(见《先知与君王》572,573页)。所有这些事使返乡的犹大人宣称重建圣殿的时机还没有成熟。当百姓放下圣殿的工作,回去照料自己的田地和房屋时,上帝让他们遭受旱灾,一切图谋都不成功。在一年多时间里圣殿被完全疏忽了。这段时间,斯默狄斯被大利乌所杀。大利乌登上王位,废除了斯默狄斯的法令。 在这灵性冷淡的悲惨时刻,上帝兴起了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他们警告和责备、鼓励和规劝的信息,激励百姓行动起来,直到最后于大利乌2年(该1:14,15)重新开始建殿的工作。到了百姓真的着手圣殿的重建,信靠上帝的保护,那位在许多方面都竭力仿效古列的大利乌王,就再发布了一道重建圣殿的教令。这就是坚定和加强了古列王原来的教令(拉5:3-6:13)。在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归来之犹太人的省长所

圣教序原文注释译文

圣教序原文注释翻译 原文:盖(1)闻(2)二仪(3)有像(4),显覆(5)载(6)以含生.(8);四时(9)无形,潜寒暑以化物(10)。是以(11)窥(12)天鉴(13)地,庸愚皆识其端(14);明阴洞(15)阳,贤哲罕穷其数(16)。 注释:(1)盖:语气词,多用于句首,无实际意义。(2)闻:知道。(3)二仪:天地。(4)像:形状,形象。(5)覆:覆盖。(6)载:承载。(8)含生: 佛教用语,泛指一切有生命的。(9)四时:四季。(10)化物:化育万物。(11)是以:所以。(12)窥:观察。(13)鉴:体察。(14)端:征兆,迹象。(15)洞:通晓,明彻。(16)数:规律,道理。 译文:都知道天地是有表象的,所以显露在外、天覆盖着地,地承载着众生;四季没有表象,深藏着严寒酷热来化育万物。所以观察体验天地的变化,即使是平凡而愚蠢的人也能知道他的一些征兆;要通晓阴阳的变化,即便是贤能的智者也极少有研究透的。 原文:然而天地苞(17)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像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像显可征徵(18),虽愚不惑;形潜莫睹(19),在智犹迷。 注释:(17)苞:包容。(18)徵:即征,证明,验证.(19)覩:即睹,看见. 译文:但是天地包容着阴阳变化使人能够认识的原因,是因为他有表象;天地间的阴阳变化难研究透的原因,是因为他是无形的。所以天地的表象显露在外并能得到验证,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不至于迷惑;而阴阳的变化隐藏起来没人能看得见,即使是有智慧的人也会迷惑不解。 原文:况乎佛道崇(20)虚(21),乘幽控寂(22),弘济万品(24),典(25)御(26)十方(27)。举(28)威灵而无上(29),抑(30)神力而无下(31),大之(32)则弥于宇宙(33),细之则摄(34)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35)而不古;若隐若(36)显,运百福而长今。 注释:(20)崇:推崇,推重。(21)虚:空,虚空。(22)寂: 寂寥,寂静空旷。(24)万品:众多的生灵。(25)典: 典籍,典制,法则。(26)御:统辖,治理.。(27)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 下.。(28)举:发动。(29)上:通假字,通尚,凌驾在...之上。(30)抑:克制.。(31)下:在...之下,比...逊色。(32)之: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33)宇宙:《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往来古今谓之宙,泛指空间与时间。(34)摄:(shè)收拢,敛聚。(35)劫:梵文劫波之略,意为极为久远的时节。(36)若:或,有时.。 译文:况且佛道推崇无形的虚空,他驾乘着隐秘来操纵着超脱一切的境界,广泛度济芸芸众生,佛典真理治理着十方宇宙。佛法的神威没有上限,其克制神奇的力量也没有下限,从大处说他遍布宇宙,从小处说能收拢一丝一毫。他不生不灭,历经各种劫难永不衰落;若隐若现,造福于众生延续至今。 原文:妙道凝(37)玄(38),遵之莫知其际;法流(39)湛(40)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42)其旨趣(43),能无疑惑者哉(44)! 注释:(37)凝: 凝结, 凝聚。(38)玄:深奥,神妙。(39)法流:佛法的流传。(40)湛:(zhàn)深邃.。(41)挹: (yì)通揖,推崇。(42)投:投入,面对。(43)旨趣:旨意,宗旨.。(44)哉: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吗。 译文:佛道中寓含着神妙法理和高深的玄机,遵循他不必知道其边际;佛法的流传湛深而寂远,推崇他也不必探究他的根源。所以众多平凡而无知的人,以及那些平庸浅陋之辈,面对佛法高深的意旨,能没有疑惑吗! 原文:然则大教之兴(45),基(46)乎西土(47),腾(48)汉庭而皎(49)梦,照东域而流慈(50)。 注释:(45)兴:产生,兴起。(46)基:始,开始。(47)西土:指天竺,即古印度。(48)腾:传播,流传。(49)皎:明亮。(50)流慈:传布仁爱。 译文:然而佛教是在西土兴盛起来的,流传到东汉使人们从迷惘的物欲梦中醒悟过来,照耀着大唐而流露着慈爱。

哈该书的信息

哈该书的信息 陈恒道著 一、作者 1、哈该(一1)。意思是「我的节期」、「我的喜乐」。 2、是归国以来的先知,和撒迦利亚同时代(拉五1,六14)。 二、时期 1、大利乌王第二年(公元前五二O年)(一1) 2、由六月到九月(一1,二10、20),约三个月又廿四天。工作期间虽短,却有长久的价值 和果效。 三、地点 在耶路撒冷,向归国的同胞勉励。 四、主题 勉励被掳归回的犹大人和首领,继续圣殿的重建。因着他富有挑战性的发问和激励,终使全体百姓深受感动,完成圣殿的重建工作。 五、背景 1、公元前六O六年,巴比伦攻陷耶路撒冷,犹大国亡,百姓被掳(代下卅六11~21)。 2、公元前五三六年,波斯王古列下诏,准许选民归回故土,重建圣殿(代下卅六22~23)。 3、公元前五三五年,选民开始建殿工程,立定了殿的根基(拉三8~11)。 4、因仇敌的阻碍,使建殿的工程停顿(约停十五年之久)。 5、公元前五二一年大利乌作王,第二年他重下先王之诏,降旨准许选民继续重建圣殿(拉 六1~12)。 6、先知哈该就在此时,和撒迦利亚一同鼓励百姓,奋勇建造圣殿,终于公元前五一六年完 成建殿工程(拉六15)。 7、停顿期间,百姓为自己建造华美的房屋,加以仇敌的阻挡有增无减,又逢天灾失收,材 料奇缺,人心失望,乃任凭圣殿荒芜日久,在此情况之下,哈该先知靠神的力量,忠心疾呼,传达神的话,在短短的时间内,鼓励百姓完成重建圣殿的神圣工程。 六、分段 本书依信息的日期,共分五大段: 1、第一段(一1~11):六月一日。责备犹大人拖延不建殿。 2、第二段(一12~15):六月廿四日。应许神必同在,和神激动首领和百姓的心。

《大学》原文、注释、译文、读解

《大学》原文、注释、译文、读解.txt2机会靠自己争取,命运需自己把握,生活是自己的五线谱,威慑呢们不亲自演奏好它?前言 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更是说不尽,道不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会大 不相同。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人们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 儒学的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过。时至今日,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感觉来重新读儒说儒时,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适应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 下面,就本栏目的有关情况略作说明。 应该说,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不知道《四书》。它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 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 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 “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顺序。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 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 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由于这些因素,使《四书》不仅成为了儒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成了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成了直到近代全国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所以,有人把《四书》与西 方的《圣经》相比,认为它是东方的“圣经”。事实上,无论就其流传的广泛,还是就其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铸造影响的深刻来看,这种比拟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 第一篇尧帝功德满天下【原文】日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4),格于上下(5)。克明俊德(6),以亲九族(7)。九族既睦,平章百姓(8)。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9)。【注释】(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稽:考察。古:这里指古时传说。(2)钦:恭谨严肃。(3)允:诚实。恭:恭谨。克:能够。让:让贤。(4)被:覆盖。四表:四方极远德地方。(5)格:到达。(6)俊德:指才德兼备德人。(7)九族:指同族的人。(8)平:辨别。章:使明显。百姓:白官族姓。(9)黎民:民众。于:随着。使:友善。雍:和睦。【译文】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 睦起来了。【读解】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

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己是他的后代子孙。下一篇( 春夏秋冬怎样划分)【原文】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梨想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4)。分命羲仲,宅崳夷(5),日旸谷(6)。寅宾出日(7),平秩东作(8)。日中(9),星鸟(10)以殷仲春厥民析(12),鸟兽孳尾(13)。申命羲叔,宅南交(14)。平秩南讹(15),敬致(16)。日永(17),星火(18),以正仲夏。厥民因(19),鸟兽希革(20)。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21),平秩西成(22)。宵中(23),星虚(24),以殷仲秋。厥民夷(25),毛毨(26)。申命和叔,宅塑方,曰幽都(27),平在塑易(28)。日短(29),星昴(30),以正仲冬。厥民隩(31),鸟兽氄毛(32)。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33),以闰月定四时(34),成岁。允厘百工(35),庶绩咸熙(36)。”【注释】(1)羲和:羲氏与和氏,相传是世代掌管天地四时的官重黎氏的后代。(2)钦:恭敬。若:顺从。昊:广大。(3)历:推算岁时。象:观察天象(4)人时:民时.(5)宅:居住。崳(yu)夷:地名,在东方。(6)旸(yang)谷:传说中日出的地方。(7)寅:恭敬。宾:迎接。(8)平

西湖七月半译文及注释

西湖七月半译文 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要看这种人。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荚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要

看看这种人。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看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开道,官轿离开了。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那些游人,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纵情饮酒。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刚才那些慢慢饮酒、低声唱曲的人出现了,那些在树影下停船的人也出来了。我们和这些人打招呼,互致问候,拉着他们同坐一起,饮酒说笑。文雅有趣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乐声、歌声也开始传出来。月色寒凉皎洁,东方将要发白的时候,客人才各自离开。我们让船荡到十里荷花之中,在船中酣睡。荷花香气催我们入睡,做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梦。

《九店楚简》释文注释校补

《九店楚简》释文注释校补 《九店楚简》释文注释校补 九店楚简公布以来,相关论作为数不少,极大的推动了我们对这批简的认识。但由于楚简本身的保存状况较差,在文本方面仍遗有不少问题。最近,我们有机会见到最新的红外线照片,因而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九店楚简》的释文与注释也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1]。由于竹简保存状况的原因,更因作者水平有限,错误必定不少,恳请方家批评指教。 文中所录简文的简号依《九店楚简》一书,而释文、句读则径录新释文,然后在按语或注释中加以说明。为行文方便,新释文对常见字及释读问题不大者皆采用通行字。九店五六号墓竹简1. 之十檐(担)。 (㽯)五又五来,敔之十檐(担)一檐(担)。 (㽯)六,敔之十檐(担)二檐(担) ,方一,麇一, (㽯)囗囗囗 3按:“方一,麇”后数字,原书图版不清。整理者释文此处作“方一,麋五,囗囗”。竹简脱水后于原释文“麇五”之“五”部位断为两截。上段简末作1(见附表图1,以下凡未加说明,所引照片均指红外线照片),下段简首为“田”字残形。我们认为该处当释“一(㽯)”。1所见“一”字较为明显。综合考察,“一”下一字当是“ ”字,简4“ ”图版作2 ,可以参看。1“一”字下的部分当为“ ”所从的“屮”部及“隹”部残形。“ ”下尚有三字。首字字形完整,次字左残,末字仅留有上部残笔。原释文“方一,麇五,囗囗”宜改为“方一,麇一,囗囗囗”。简4云:“方七,麇一, (㽯)五又六来”,简9云“ 囗又四来,方四,麇一, (㽯) ”,简10云:“[方]五,麋一, (㽯)四囗”,皆与“方一,麋一, (㽯)囗囗囗”语辞相似,可作为新释的旁证。2. 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是谓绝日。无为而可,名之曰死日。生子,男不蒥。逃人不得。利以敓(说)盟

狼译文注释

狼译文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狼,缀行甚远。 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

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狼假寐,盖以诱敌。 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 止增笑耳。 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狼注释蒲松龄一1屠(屠户)晚归,担中肉2尽(完),3止(通“只”)有剩骨。4途(路)中两狼,5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行6甚(很)远。 屠7惧(害怕),8投以骨(以骨投之)。一狼得骨9止(停),一狼仍10从(跟从)。11复(再、又)投12之(它们,指狼),后狼止13而(可是)前狼又14至(跟了上来)。骨已尽15矣(了),而两狼之16并(一起)17驱(追赶)如18故(旧、原来)。 屠19大(很,非常)20窘(困窘,处境危急),恐21前(前面)后受22其(它们,指狼)23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24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野有麦场,场主25积(堆积)26薪(柴草)27其(指麦场)中,28苫蔽(覆盖、遮蔽)成29丘(小山)。屠30乃(于是,就)奔31倚(靠着)32其(指柴草堆)下,33弛(放松,这里指卸下)担34持(拿起)刀。狼不敢35前(上前、靠前),36眈眈(注视的样子)

《尚书》原文注释译文

《尚书》 尧帝功德满天下 【原文】 日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3),允恭克让(4),光被四表(5),格于上下(6)。克明俊德(7),以亲九族(8)。九族既睦,平章百姓(9)。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10)。 【注释】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稽:考察。古:这里指古时传说。(2)钦:恭谨严肃。(3)允:诚实。恭:恭谨。克:能够。让:让贤。(4)被:覆盖。四表:四方极远德地方。(5)格:到达。(7)俊德:指才德兼备德人。(8)九族:指同族的人。(9)平:辨别。章:使明显。百姓:白官族姓。(10)黎民:民众。于:随着。使:友善。雍:和睦。 【译文】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读解】 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己是他的后代子孙。 ------------------ 春夏秋冬怎样划分 【原文】 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梨想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4)。分命羲仲,宅崳夷(5),日旸谷(6)。寅宾出日(7),平秩东作(8)。日中(9),星鸟(10)以殷仲春厥民析(12),鸟兽孳尾(13)。申命羲叔,宅南交(14)。平秩南讹(15),敬致(16)。日永(17),星火(18),以正仲夏。厥民因(19),鸟兽希革(20)。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21),平秩西成(22)。宵中(23),星虚(24),以殷仲秋。厥民夷(25),毛毨(26)。申命和叔,宅塑方,曰幽都(27),平在塑易(28)。日短(29),星昴(30),以正仲冬。厥民隩(31),鸟兽氄毛(32)。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33),以闰月定四时(34),成岁。允厘百工(35),庶绩咸熙(36)。” 【注释】 1)羲和:羲氏与和氏,相传是世代掌管天地四时的官重黎氏的后代。(2)钦:恭敬。若:顺从。昊:广大。③历:推算岁时。象:观察天象④人时:民时.⑤宅:居住。崳(yu)夷:地名,在东方。(6)旸(yang)谷:传说中日出的地方。(7)寅:恭敬。宾:迎接。(8)平秩:辨别测定。作。兴起,开始。 (9)日中:指春分。春分这天昼夜时间相等,因此叫日中。(10)星鸟:星名,指南方朱雀七宿。朱雀是鸟名,所以则星鸟。(11)殷:确定。仲:每个季度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12)厥:其.析:分散开来。(13)孳(zi)尾:生育繁殖。(14)交:地名,指交趾。(15)讹:运转,运行。(16)致:到来。(17)日永:指夏至。”夏至这天白天最长,因此叫日永。(18)星火:指火星。夏至这天黄昏,火星出现南方。(19)因:意思是居住在高地。(20)希:稀疏。希革:意思是鸟兽皮毛稀疏。(21)饯:送行。纳日。落日(22)西成:太阳在西边落下的时刻。(23)宵中:指秋分。秋分这天昼夜时间相等,因此叫宵中。(24)星虚:星名,指虚星,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25)夷:平。这里指回到平地居住。(26)毛毨(xian):生长新羽毛。(27)朔方:北方。幽都:幽州.(28)在:观察。易:变化。这里指运行。(29)日短:指冬至。冬至这天白天最短,所以叫日短。(30)星昴(mao):星名,指昴星,为西方白虎七宿

弟子规全文翻译及注释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注释:训:教导,教诲。悌:敬爱兄长为悌。信:言语真实,诚实。)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其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典籍,以获得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注释:应:应答。命:指派,差遣。承:接受,承受。) 译文: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过了很久才应答;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应该恭敬地聆听;父母批评,应当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注释:清:冷,凉。省:问候,探望。反:同“返”,回来) 译文: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汉朝时期的黄昏(人名)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睡前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自己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做到有规律,做事也要有规矩,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担忧。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释:为:做。苟:假如。亏:欠缺,短少。亲:父母。) 译文:纵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一旦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的行为了。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了污点,父母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注释:亲:父母。好:喜好。具:置办,准备。去:除去,去掉。贻:让。羞:感到羞辱。)译文:父母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坏习惯)。如果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会让父母担忧;如果我们的品德有了污点,会让父母感到羞耻。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注释:方:才。过:过错。谏:用言语规劝尊长。更:更改。怡:使——喜悦、快乐。柔:使——柔和。) 译文:父母爱我,我孝敬父母,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不爱我,而我又能孝敬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大孝。如果父母有了过失,我们要劝其改过;劝的时候一定要和颜悦色,声调柔和。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注释:复:再。挞:鞭打。疾:病。) 译文:如果父母不接受规劝,也不要着急,待父母情绪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规劝,要哭泣着恳求他们改过。如果因此而遭父母鞭打,也不要怨恨父母。当父母生病的时候,父母所吃的药自己要先尝,要不分昼夜在父母的身边照料,不离半步。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注释:尽礼:尽,竭尽,尽力(符合);礼,礼仪。事:对待。) 译文:父母不幸去世,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要常常因为思念父母而伤心哭泣。在这段时

古代汉语(一)译文注释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1、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2、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3、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4、河、渭:即黄河,渭水。 5、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北: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6、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7、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即“桃林”。 8、未至:没有赶到。

全文注释及译文

正文: 九成宫醴泉①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②。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③,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④,此则隋之仁寿宫也⑤。冠山抗殿6,绝壑为池7,跨水架楹(8),分岩耸阙(9),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10),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11),下临则峥嵘千仞(12),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13),以人从欲(14)良足深尤(15)。至于炎景流金(16),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17)。 注释: ①醴泉:甘美的泉水。②秘书监:掌管朝廷图书典籍的长官,以少监为其副职。检校侍中:兼领门下省侍中,此为加官。唐代中央政府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门下省负责审诏署奏之事,其长官称“侍中”。“秘书监检校侍中’,即秘书监兼任门下省侍中。敕:皇帝旨意。钜鹿郡公:钜鹿为封地,郡公为爵号,位在国公之下,县公之上。③维;语气词,无义。④乎:于、在。⑤隋:隋文帝杨坚受封于随,公元581年灭北周,改随为隋,以为国号。6冠山抗殿:冠,覆盖。抗,举兴。(7)绝壑为池;绝,截堵。壑,山谷。池,既指地沼,也指宫外之护城河。(8楹:柱,实指桥柱。(9)分岩耸阙:分,开辟。岩,险峻之地。阙,在宫门外筑二台,在台上建楼观,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10)栋宇胶葛:栋,屋之正中;宇,屋之四垂。栋宇,泛指房屋。胶葛:错杂貌。(11)迢递百寻:迢递,高远貌。寻,八尺为寻。(12)峥嵘千仞:峥嵘,高峻也。仞,八尺为仞。(13)穷泰;泰,侈也;穷泰,过度奢侈。(14)以:因。从:纵。(15)尤:责备。(16)炎景流金:炎景,暑天之酷热。流,熔化。(17)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甘泉,汉之甘泉宫,在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原为秦之离宫,汉武帝时增广之,周长十九里,作为避暑行宫。尚,加,超过。 译文: 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在九成宫避暑。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覆盖着山野而兴建宫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护城河。跨水立柱以架桥,辟险峻之地建起耸立的双阙,周围建起高阁,四边环绕长廊,房舍纵横错杂,台榭参差交错;仰望高远可达百寻,俯看峻峭亦达千仞,辉煌如珠玉相映,金色和碧色交辉,其光彩能灼云霞,其高峻能达日月。看他兴建宫殿使山移润回,极尽奢侈之能事,因为人们的这种纵欲态度,实在应该痛加责备。至于当热度可以溶化金属的酷热暑天,这里却无闷湿蒸热的气温;微风徐徐吹来,带来清凉的舒适,确是居住的好场所,实为调养精神的胜地,汉代的甘泉宫是不能超过它的。 正文: 皇帝爰在弱冠①经营四方②逮乎立年③,抚临亿兆4;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5:东越青丘6,南逾丹徼7 ,皆献琛奉贽②重译来王9;西暨轮台10北拒玄阙11,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12;气淑年和13,迩安远肃14,群生咸遂15灵贶毕臻16,虽藉二议之功17,终资一人之虑18。遗身利物19,栉风休雨,由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20,甚禹足之胼胝21,针石屡加22,腠理犹滞23。爰居京室24,每敝炎暑,群下请建离宫25,庶可怡神养性。圣上爱一夫之力,借十家之产26,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隋氏旧宫,营于曩代27,,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28,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