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5——丹毒(下肢)(附图)

病案——5——丹毒(下肢)(附图)

病例讨论结果

病例讨论结果 (一)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 上呼吸道感染 过敏性鼻炎 诊断依据:支气管哮喘 1.中青年男性,急性病程。 2.患者咳嗽、喘息,喘息以夜间为著,对刺激性气体或冷空气敏感。2周前咽痛,咳嗽,发热。 3.既往“过敏性鼻炎”5年。 4.查体示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二)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可有发热、咳嗽,偶可出现喘息。常常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情常常呈自限性。但一般无明显的昼轻夜重,无明显过敏原接触史及过敏性疾病史。血嗜酸粒细胞一般不高。 2.COPD:可表现为咳嗽、喘息。但多见于中老年人,常有长期大量吸烟史。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胸片可有肺气肿表现。患者青年男性,无吸烟史,无慢性咳嗽,咳痰病史,考虑可能性小。 3.急性左心衰竭:可有呼吸困难、喘息,肺部哮鸣音等表现。但患者多有基础心脏病。体检常见心脏扩大、奔马律等体征。X线胸片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等表现。 4.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病人可有发热,喘息,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但多有明确接触史,病情较轻,胸片可见多发淡薄斑片影,患者缺乏接触史,胸片亦不符,考虑可能性小,必要时肺活检以进一步除外。 (三)进一步检查 1.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 2.血气分析。 3.ECG。 4.IgE。 5.过敏原皮试。 (四)治疗原则 1.联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药物)。 2.吸入糖皮质激素。 3.抗感染治疗。 4.病情监测和健康教育。 支气管哮喘概念 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过敏反应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这种气道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易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胸闷和咳嗽症状。

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科室 二○年

说明 一、记录内容包括: 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 2、病人姓名、科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目前诊断、讨论目的; 3、参加人员发言纪要; 4、主持人的总结意见; 5、记录者签名。 二、记录要求: 1、资料真实、准确、规范、完整; 2、记录应统一笔墨(蓝黑或碳素)、文字工整、字迹清楚、表述准确、语句通顺。出现错字,应在错字上划双线,用红笔修改;严禁涂改; 3、记录时间准确; 4、参加人员按职称从高到低记录,若请其他科室人员参加讨论在最前面注明专业; 5、讨论记录第一段记录主管医师汇报的情况,包括病史、主要体征、诊断治疗情况、讨论目的等;第二段起为各级医师的讨论发言,职称从低到高,一位医师的发言为一段;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记录完后记录者必须签名,并由主持人签审。

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危重病例。 2.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召开讨论会,可以科室单独举行,本科(组)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参加,也可以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或全院联合举行。对需要全院讨论的疑难危重病例,由科室提出申请,医务处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讨论,必要时医务科参加。 3. 举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经治医师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提前书写病历摘要,并按时间顺序准备好将影像学资料与检查检验报告。 4.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先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史以及诊治情况,明确提出讨论目的;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案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主持人总结讨论要点,明确诊断提出进一步治疗方案。 5.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讨论日期,讨论目的,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职称,病情简介、诊治难点,与会者讨论要点。 6.疑难病例讨论由经治医师详实记录于病历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上作好记录,记录完后记录者必须签字,并由主持人签审。 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不必记载在病程记录中。

《护理病例讨论记录》

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一)护理病例讨论范围: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罕见、死亡等病例。 (二)护理病例讨论方法:护理部或科室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形式采用科内和几个相关科室联合举行。 (三)护理病例讨论要求: 1、讨论前明确目的,护士长或责任护士准备好病人及相关资料,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做好发言准备。 2、讨论会由护理部或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汇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人员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 (四)护理病例讨论重点: 1、讨论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病例:根据面临的疑难、特殊问题及时分析、讨论,提出护理方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2、讨论罕见、死亡病例:结合病人情况,总结护理实践的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3、病例讨论应做好记录,讨论资料归于业务技术管理档案中,作为业务技术考核内容。 1 病例属性:□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罕见□死亡 讨论时间: 20 年月日时主持人:

讨论地点: 讨论课题: 参加人员签名: 一、主持人介绍讨论目的: 二、责任护士病例简介: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入院时间:20 年月日时 T:℃P:次/分R:次/分BP:mmHg SPO2:%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阳性辅检: 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 处置措施: 现存护理问题: 责任护士:技术职称:三、主持人提出讨论问题:

四、讨论记录: 五、主持人总结发言: 记录人:技术职称: 病例属性:□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罕见□死亡讨论时间: 20 年月日时主持人: 讨论地点: 讨论课题: 参加人员签名: 一、主持人介绍讨论目的: 二、责任护士病例简介: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入院时间:20 年月日时 T:℃P:次/分R:次/分BP:mmHg SPO2:%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阳性辅检: 西医诊断: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典型的病例讨论及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病例摘要: 某一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输液时曾行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患者后因感染性而死亡,死后尸检了现髂外静脉内有血栓形成。 分析题: 1、该患者的原因是什么? 2、血栓是何种类型并描述其大体及镜下特点? 参考答案: 1、大量失液后血液浓缩,各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同时血中释放大量幼稚血小板,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 2、属红色血栓。 大体:呈暗红色,新鲜时湿润,有一定弹性,与血管壁无粘连,表面光滑,干燥后,无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在纤维蛋白网眼内有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呈条索状。

病例摘要: 一青年发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 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手术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升高)及卧床休息(血流状态改变:变慢)都有助于血栓形成。 2、①左肺发生出血性。②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③病理变化:肉眼多位于肺下叶边缘,呈暗红色锥体形,尖向肺门,底部位于肺膜面,边界清楚;镜下,肺组织广泛坏死、出血。 发生机制:血栓形成后活动使其脱落,血栓栓塞于肺,同时由于病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使得肺有明显的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后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记录本 科室 年份

说明 一、记录内容包括: 1、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 2、病人姓名、科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目前诊断、讨论目的; 3、参加人员发言纪要; 4、主持人的总结意见; 5、记录者签名。 二、记录要求: 1、资料真实、准确、规范、完整; 2、记录应统一笔墨(蓝黑或碳素)、文字工整、字迹清楚、表述准确、语句通顺。出现错字,应在错字上划双线,用红笔修改;严禁涂改; 3、记录时间准确; 4、参加人员按职称从高到低记录,若请其他科室人员参加讨论在最前面注明专业; 5、讨论记录第一段记录主管医师汇报的情况,包括病史、主要体征、诊断治疗情况、讨论目的等;第二段起为各级医师的讨论发言,职称从低到高,一位医师的发言为一段;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发言;记录完后记录者必须签名,并由主持人签审。

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危重病例。 2.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召开讨论会,可以科室单独举行,本科(组)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参加,也可以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或全院联合举行。对需要全院讨论的疑难危重病例,由科室提出申请,医务处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讨论,必要时医务科参加。 3. 举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经治医师必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提前书写病历摘要,并按时间顺序准备好将影像学资料与检查检验报告。 4.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先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史以及诊治情况,明确提出讨论目的;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案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主持人总结讨论要点,明确诊断提出进一步治疗方案。 5.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讨论日期,讨论目的,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职称,病情简介、诊治难点,与会者讨论要点。 6.疑难病例讨论由经治医师详实记录于病历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上作好记录,记录完后记录者必须签字,并由主持人签审。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不必记载在病程记录中。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本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讨论时间: 地点:主持人: 参加人员: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诊断: 讨论记录:责任护士介绍病情:女性,26岁,已婚。腹痛、腹泻、发热、呕吐20小时,于2002年3月12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在路边餐馆吃饭,半天后,出现腹部不适,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自服654-2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发热及腹泻数次,为稀便,无脓血,体温37-38.5℃,来我院急诊,查便常规阴性,按“急性胃肠炎”予颠茄、黄连素等治疗,晚间,腹痛加重,伴发热38.6℃,腹痛由胃部移至右下腹部,仍有腹泻,夜里再来就诊,查血象WBC21×109/L ,急收入院。 既往体健,无肝肾病史,无结核及疫水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月经史13(1/27-28),末次月经2001.2.25。 查体:T38.7℃, P120次/分,BP 100/70mmHg,发育营养正常,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眼睑无浮肿,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颈软,甲状腺不大,心界大小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清,未闻干湿罗音,腹平,肝脾未及,无包块,全腹压痛以右下腹麦氏点周围为著,无明显肌紧张,肠鸣音10-15次/分。 辅助检查:Hb 162g/L, WBC 24.6×109/L,中性分叶86%,杆状8%,尿常规(-),大便常规:稀水样便,WBC3~5/高倍,RBC0~2/高倍,肝功能正常。 初步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治疗给予NS100ml头孢曲松3.0ivdrip qd 甲硝唑注射液250mlivdrip qd 疼痛稍缓解。为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现展开讨论。 刘重医师:患者病情已获悉,现本患者因腹痛、腹泻、发热、呕吐20小时,于2002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4小时,在路边餐馆吃饭,半天后,出现腹部不适,呈阵发性并伴有恶心,自服654-2等对症治疗,未见好转,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发热及腹泻数次,为稀便,无脓血,体温37-38.5℃。既往无类似发作。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基本支持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诊断。但应。。。。。。。。。相鉴别。建议应积极治疗,今早手术,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 段成顶副主任医师:基本同意现阶段的诊疗措施和治疗方案,复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彩超,已明确诊断。准备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