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方式。

⑴ 直接抒情(即景抒怀、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依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⑵ 间接抒情。

a.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诗)。

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c.寓情与理(哲理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或比喻,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例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例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例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接待、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借代、通感、反复、顶针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例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1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金戈铁马代精锐部队)

例1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干戈代指战争)

例1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管弦代音乐)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例1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例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例17: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生动、形象。

例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结构整齐,节奏鲜明。

例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九个名词叠用,描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景图。)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2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例2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2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例:2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

10.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2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三)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铺排、渲染、烘托(侧面表现,正衬、反衬两种。)、衬托、以乐景写哀情、化动为静、动静结合、抑扬、白描与工笔、意象组合、曲笔、重章叠句、以小见大、比兴、铺垫、虚实、用典、点化、对比、叠词、互文、双关、倒装、联想、想象、象征、照应、细节刻画、借古讽今等。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术语集释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一)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即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 ①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用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自己经过战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的《登高》,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③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 ④以哀景写乐情。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中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方式。 ⑴ 直接抒情(即景抒怀、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依靠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⑵ 间接抒情。 a.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物)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b.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诗)。 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例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c.寓情与理(哲理诗)。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或比喻,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 例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例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例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整理)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 比喻、接待、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借代、通感、反复、顶针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例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1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金戈铁马代精锐部队) 例1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干戈代指战争) 例1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管弦代音乐)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例1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例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例17: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种常用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15种常用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

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古诗词鉴赏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的表现手法 :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朊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

古诗鉴赏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古诗鉴赏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古诗鉴赏七大表达技巧详细解析 1、情景交融 释义: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解析: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对比衬托 释义: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 例1: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析: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 例2: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解析: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3、借助修辞 释义: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 例: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解析: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 4、托物言志 释义: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 例: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解析: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5、虚实结合 释义:虚写和实写相结合。 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解析:“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6、使用典故 释义: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理解古诗词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7、渲染烘托 释义: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也经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 例: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解析: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这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你都知道吗?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知识点

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知识点 【篇一】古诗词的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 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 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 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 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 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 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 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 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间接抒情。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及借 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如韩愈的《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借庭中飞雪 表达诗人盼望春天的焦急心情。又如刘禹锡的《浪淘沙》“莫道谗言 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借 大浪淘沙来表现诗人虽多次遭到降职和放逐,但仍充满必胜信心的乐 观精神。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的方法。如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 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诗书万户侯。”直抒胸臆,将 自己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意愿表达出来。李益的《江南曲》 “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将闺中妇 女那由热切盼望至深切失望直到怨恨的心路历程表露出来。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 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 唐惠忠 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事件的叙述、描写,含蓄地抒发感情,则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比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登岘山凭吊羊祜,抒发了自己的郁积和愤慨。诗人入京求仕不遇,心情一直很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湮灭无闻”的话,联想到自身处境——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湮灭无闻”正是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泪下。全诗借古抒怀,把深沉的感慨隐含在看似平淡的描绘之中。

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则是侧面描写。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当典型: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诗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宕,不直接写罗敷本人,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巧妙的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比与兴

“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其作用是: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形容那些不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比如秦韬玉的《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歌写一个“贫女”的自白,她毫不掩饰地倾诉衷曲,自伤自叹,自矜自持,令读者既同情其遭遇又钦佩她的人格。其实,作者曾因进士不第,长期在幕府中做事,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也就是说,“贫女”形象中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愁,以及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和“兴”常联系起来在一首诗中运用。比如戴叔伦的《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诗词鉴赏方法整理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古诗词鉴赏方法整理 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 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10.对比: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11.反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12.正衬(烘托):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13.化用: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4.借代:较普遍的技巧。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帆”代“船”;“朱门”是朱红色的大门,这里代指权贵豪门之家;“丝竹”,“丝”本指琴瑟一类的弦乐器,“竹”本批箫笛一类的管乐器,这里“丝竹”一起代指音乐。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考查的是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一)比喻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 【赏析】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蒙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二)拟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通《山园小梅》)(拟人) 【赏析】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代) 【赏析】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瑟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借代) 【赏析】诗中分别以“丝竹”代音乐,以“鞍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四)夸张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

牧《江南春》)(夸张) 【赏析】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营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营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对偶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对偶)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無,(高话《燕歌行》)(对偶、对比) 【赏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在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六)反问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同,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反问) 【赏析】经过多次战争的疲劳的壮士非常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七)设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比喻、夸张、设问) (八)双关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双关) 【赏析】“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相关。含蓄而又成功地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九)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互文) 【赏析】“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从字面理解,这句诗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实际上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关口”。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现就古人在诗词歌赋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简单归纳如下: 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二、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三、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四、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象征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 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分为抒情方式(7)、表现手法(10)、修辞(9)和结构(4)四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一、抒情方式(7种)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寓情于景间接抒情的一种。诗中纯然地写景,但所要表达的感情都包孕在景物描写中。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没有一个情感字,但处处流露着作者的喜悦心情,流露着作者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6.触景生情指文学作品中,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激发起某种感情。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写诗人在山道上,看到优美的枫林晚景,禁不住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之情,不顾驱车赶路之急而停车观赏。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范文(通用3篇)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范文(通用3篇)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 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 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 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 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 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 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 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 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 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 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 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发,诗人用夸张 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 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 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 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 志难酬的苦痛。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 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如: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精选7篇)

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精选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每首古诗都有自己的语言艺术的风格和表达技巧,要懂得怎么去鉴赏一首古诗就要了解这首诗的信息和运用技巧,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虚实结合 在诗歌鉴赏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就是手法分析题。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缺乏手法知识储备,鉴于此,笔者有了细讲诗歌手法的念头。本篇主要讲讲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相生。 一、什么是“虚”与“实” 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二、古诗中的“虚”“实”运用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雨霖铃》为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以《虞美人》为例: 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虚实结合在古诗中的作用 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 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1、用典 (1)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辛 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 里 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 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 《扬 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 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 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 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 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 蝴 蝶,望帝春心啼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 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 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 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理想追求如同

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 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四个典故,构 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 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 雁书, 雁足, 鱼雁: 书信, 音讯 桑榆: 日落时余光所

照之处, 后指垂老之年尺素: 书信 商女: 即歌女, 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 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 青鸟: 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 鲤鱼, 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 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 微不足道的技能, 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 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 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 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