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读书报告800字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读书报告800字

经过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的学习,使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发展观。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

三、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教育史》读书报告

《中国教育史》读书报告 《中国教育史》是由孙培青教授主编的。孙教授1933年2月出生,福建惠安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曾任教育系主任,现为国家重点学科点中国教育史学科博士生导师、教授。从事中国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中国教育制度史。主编的论著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管理史》等。 这本书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点,作出科学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辩证方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区分精华与糟粕。 我认为这本书主要有四个观点:第一,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按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附段分章,把各时代各阶级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都放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条件下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联系;第二,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予以重视,通过对人物的分析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发展,以总结教育理论思维的经验;第三,对教育制度的研究,主要以人才的培养为中心,论述其方针政策、管理措施、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经验与教训;对于选拔人才的制度,仅从其与教育发展存在的相互制约关系,略加论述,不作为重点,也不求其系统;第四,运用辩证法对教育历史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既不美化,也不丑化,以便古为今用,提供历史借鉴。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秦朝的教育政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君主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法家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 首先,秦"统一文字",这样的决定我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一个国家为了更好的长久的发展下去,文字是必须统一的,就像现在统一普通话一样,如果种类太多,人与人之间就很难交流,更谈不上什么发展了,因此统一文字不管是对当时的秦朝,还是现在的中国来说都有巨大的贡献。其次,实行"严禁私学"的政策,结果造成焚书坑儒的结果,我们先来讲讲"焚书",在当时除了秦国的历史、卜筮用书、农书不烧之外,其他文史书籍一律烧毁,敢于私下讨论《诗》、《书》者杀头,"以古非今者"满门抄斩。国家统一之后,需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秦为了达到思想的统一,简单地采取禁学、烧书的手段,这不仅是文化专制的反映,而且也是愚民政策的反映。这就像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并且许多知识分子都被打成右派,哪还有思想自由可谈,这也真的严重阻碍中国的发展。然后就是"坑儒",当时活埋诸生460余人,包括一大批儒家知识分子,这仍然是秦始皇一贯奉行的文化专制与愚民政策,也是对活的文化载体的毁灭。最后还有一个"史师制度",他的意思是将官与师结合起来,取消了专职教师这也是为了达到思想的高度统一,使法家思想深入人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一大批知法、执法的封建官吏,实现以法治国的目的,秦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样的教育政策。不言而喻,必然会使教育上出现一种法律之外无学,官吏之外无师的局面。以上就是

思想政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篇

思想政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篇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活动为前提的,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以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为中心和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思想政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因此,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成败,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决定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所以说,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通过师德师风学习使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根本是“爱国”。“爱国”、“强国”是我们根本的精神支柱。做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的教师不可能全是共产主义者,但必须全都是坚定的爱国者。他们必须了解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斗争史、创业史、建设史;坚定地树立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信念,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明确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发展的宏伟目标;能够坚持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和主导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基础是“精业”是解决“怎样教育”的问题。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业精于勤”的传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敬业精神。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专心致志,苦练内功才能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跟,才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基本要求是“爱生”。教师节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材,要求

培养的对象有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丰富的学识,有创造能力。因此,作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做到公正、宽厚、仁爱、有责任心、有事业心。以文明的教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给学生以如沐春风的教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懂得关心、理解他人,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人生充满积极乐观的看法。 新时期教师道德信念的基点是与是俱进的“自信”精神。也就是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动力,需要伟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自信者自强。做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抓住“爱国精业、爱业、自信”这教师道德的内涵,才能养浩然正气,立为师根本,才能锻炼就合格的人民教师“灵魂工程师”的重任。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现将本年度个人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思想觉悟和素质不断增强提高。 我认真学习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党章,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组织举行的各行活动。模范遵守校纪校规。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的学习,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将普法教育与宪法和教育专业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结合起来,努力做好教职工表率。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读书报告800字

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读书报告800字 经过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的学习,使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教师,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学习气氛浓烈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发挥示范和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 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发展观。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 三、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在社会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争做教学改革的领导者和示范者。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罗国杰读书报告800字

中国传统道德罗国杰读书报告 800字 中国传统道德罗国杰读书报告篇1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铸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流传几千年,影响人的一生,成为矗立于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范。 那何为传统美德呢?就是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传统美德中大浪淘沙、千锤百炼而世代相承的优秀道德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文明礼仪、道德经典等等。 对于青少年的我们来说:“乐于奉献”是主题。我作为一名中学生,也自觉得践行了这一主题:在学校里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满怀理想与热情,挥洒青春与汗水,投身于学校的文化建设之中。在青年志愿者协会中通过实践的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提高了自身素质,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同时明白了“奉献、团结、互助、友爱”的真正含义,更是明白了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道德之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处世底线,离开美德半步,轻者误入歧途,重者跌入深渊。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道德理念。 在学校中我们组织了很多活动:拾捡垃圾、帮助同学,还有我校刚过去的中考准备工作;同时也通过信息手段,了解青年志愿者在全国进行的各式活动。在诸多活动中我们都看到了青年志愿者的身影,青年志愿者的足音回荡在大江南

北,长城内外,无论是我们学校的青年志愿者还是社会上的青年志愿者都彰显出共同的信念:奉献爱心,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美满的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从规范行为做起,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我们是21世纪的主宰者,我们更应该继承传统美德,把这些闪烁着睿智光芒的精华,化为自身的营养,为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培育文明风尚做自己应有的贡献,做新世纪,新时期的传播者。 中国传统道德罗国杰读书报告篇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些中华美德需要永久的传承下去,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

中国政治思想史观后感

《自由主义的先声—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 ——读书报告 回顾历史,从中国第一场在封建帝制时代,由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发的发起的那场少有的大规模的参政议政的“公车上书”运动起,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以集体签名的“万言书”的形式开始发表政见,其核心思想就是想要借甲午战败的这个机会,来鼓吹变法与改良,对西方开放,以此引进西方的先进制度,这其中包括引进西方的包括大学教育在内的教育制度,废除中国的旧的科举制,正如其文中所述,“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还有康有为接下来写的《请开学校折》。要是没有《公车上书》等系列的准备活动以及后来的戊戌变法运动,我们就很难想象会在一八九八年中国就设立了京师大学堂。由此观之我们可以看到,北大从其孕育之时起,就与中国的自由主义事业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没有自由的时候,北大的使命是争取自由;有了自由的时候,北大的使命就是捍卫自由。当然这不仅仅是北

大的使命,也是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使命。 这本名为《自由主义先声-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的书通过重新的发掘相关的历史文献,全面的给我们再现了北大的传统与近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发展与传承的具体情况,书中荟萃了北大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自由与人权问题,宪法和法治问题,政体问题,政党政治问题,革命观问题,所有制与市场经济问题,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问题,个人主义问题,教育思想问题等多个方面的自由主义的立场和主张。 从本书中可以观之,自由主义并不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固有的传统,它传入中国不过一百来年。然而正如佛教传入中国一样,既然传入中国就必然会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然而它的意义又远非佛教可以相比,正是因为自由主义的传入,指导着中国的仁人志士,中国才得以由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开始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全球化。 自由主义曾经有几十年是中国社会上的主流思潮之一,第一个把“自由”的概念引入中国的就是曾经任北大校

毛概读书报告800字

毛概读书报告800字 篇一:毛概的读书笔记 通过这一学期的粗略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学习这门课的众多章节中,我最喜欢也最收益的是“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这2章。科学发展观让我更深刻体会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硬道理。”特别是我国正在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我国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要走这条路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学习“实事求是”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去研究探索新的方向。 通过对《毛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了解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和经历的历史进程以及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认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

导工作程度不同地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毛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基本内容。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国革命应该走怎样的道路?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在《毛概》这本书中我们得到了答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学以致用,实践真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谛: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必须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环境因地制宜,才能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这告诉我们,要懂得学以致用,用实践检验真理。这也应该是我们未来检验自己理论体系正确性的最好方式。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与时俱进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党的艰辛历程的理论经验,也应该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对我们来说,也应该要求自己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敢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跟上时代的步伐。 毛泽东思想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学生充分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这对于帮

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800字范文(3篇)

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800字范文(3篇)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800字范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800字1 想要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在实际生活中抓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重要的。对于行为习惯这个问题,第一,我们要提高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对行为的正确认识。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第二,我们要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无巨细,都要对自己提出明确具体而又严格的要求,并且认真依照去做,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为习惯了。第三,要培养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为习惯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制能力差的人很难建立良

好的行为习惯。 个人小节的不文明是一种耻辱。个人,无论在国门内外都是国家重要的形象窗口。国人理当从此时此刻开始多一点自律,多一点礼让,多一点知识,多一点理想,共同塑造优雅文明的社会环境,从而成为和谐大气的中国形象的坚固基石。 团队精神是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平常教育中缺乏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再次,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对青少年教育中适当让之树立争第一的意识,使每个青少年用教高标准但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在争第一中,要用正当的手段,要有正确的心态,各种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相信未来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因此,我们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用约束来强化自己。让良好的生活习惯规范我们的生活。 教育对于种子是阳光,对于树林是水,对于稻田是肥料而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是走上到的殿堂的梯子。

中国政治思想史 读书笔记.doc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者:萧公权 阅读时间:2015年10月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萧公权先生的代表作品,所取政治文献的研究资料上自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全文所论及古今学者六十余人,文献资料相当丰富。 此书给我印象深刻是是第二章,第二章介绍了我们所熟悉的孔子的身世和他所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第一节介绍了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经编修《诗》、《书》,订正《礼》《乐》,序写《周易》,撰写《春秋》。并且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从周与正名是由第一节略述作为铺垫,第二 节开始加较详之论述。从周是孔子政治思想的起点。也就是恢复周朝礼治,而恢复周礼首要 的一条就是正名。他明确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正名是孔子实行从周思想的具体主张。所谓正名,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自己的等级名分尽义务,作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作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作父亲的要像父的样子,作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总之,正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环节。第三节说 的便是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以德治人",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统治阶级以博爱的心去对待百姓。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第四节讲的是德、礼、政、刑,它们是封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主要方法,最早由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孔子认为政刑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德治、教化才是根本的治国方法,他首先提出重德轻刑、以德去刑的主张。苛政猛于虎,只有德治、教化的治国方法才是治国的根本。“君子”是孔子的人格理想。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是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 到中庸。如何做到中庸?则需要当事人依据原则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给予灵活处理。第五节是围绕君子展开话题,人并非天生就是君子,人要成为君子,必须经过修养。修养不仅包括文艺的培养,还包括内在精神的修养。孔子的君子论在现代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六 节讲的是大同小康与三世。孔子政治思想之要点,略如以上五节之所叙述。然尚有公羊家所主"大同"与"三世"之二义,为经言及。附论与第六节,以殿此章。大同是以道德为基础自觉形成的秩序社会,小康是以利益分配和礼仪为基础强制形成的秩序社会,两者都以"天下"观念为旨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已知世界的统一"。至于公羊三世说我实在惭愧,学识浅薄而无从下笔。 我认为萧公权先生的这部《中国政治思想史》如果说起当属一部传世之佳作的话,也丝毫不夸张。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读书报告(一)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读书报告(一)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读书报告 一、书籍简介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是一本深入探讨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涵盖了中国政治变革的各个阶段,从清朝末期的兴起到20世纪末期的发展,详尽地梳理了各个时期的政治事件、社会背景和领导人物。 二、内容评价 1. 史实梳理 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对历史事件进行详尽的梳理,逐个呈现出各个时期的政治背景和事件发展过程。作者不仅介绍了每个事件的基本情况,还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个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2. 分析深入 作者的分析深入、独到,不局限于表面现象。通过深入剖析历史背景、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演变过程。不仅如此,作者还结合细节和事件,引发出对于历史问题的深度思考。

3. 观点中肯 书中对当时的历史和政治人物进行了本色描绘,用较为平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不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在阐述具体事件的过程中,作者始终保持中肯的态度,不对个人、派别进行过分赞扬或者批判。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书展现了中国近百年政治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变化规律,不仅丰富了读者对于近现代中国的认知,同时凸显了政治史的研究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不仅仅是一本政治史专业书籍,非专业读者也能够有所收获。因此,值得推荐给对于中国近代史和政治有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 四、行文风格 本书的行文风格以平实、严谨为主,注重史实和思考,符合学术著作的要求。同时,作者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简洁的语言,使得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且,本书对于历史人物和政治事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让读者对于中国历史的认知更加全面丰富。 五、不足之处 本书虽然语言平实,但故事性稍弱,对于有些读者而言可能会感到略显枯燥。在分析事件时,作者对于一些细节和背景没有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描写,给部分读者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读书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基础》读书报告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社会道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可见,从人类产生起,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便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本书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的探索开拓性的成果,以人的存在论,本质论,发展论三大方面,全面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深入探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意涵。 正文: 本书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导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题省思及人学研究视角转换。上篇:人得存在论与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篇:人的本质论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下篇:人的发展论与“四有”公民教育。 一.在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研究的问题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现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经过近30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建立,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队以往的研究进行反思,以其取得新的突破。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便开始发展。其研究思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人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人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得人学透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人学考察、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评析这5个思路;研究重点被分为3个组成部分,即人的存在论、人的本质论、人的发展论;研究方法分别任哲学方法、系统论方法、本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这些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明确了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并论证其可行性,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提出了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张,提出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张,提出了“四有”公民教育的主张。 二.在上篇部分,主要介绍了现实的人与人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1.《现实的人与人的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存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人是现实中的人的存在、本质及其发展。而现实中的人的存在是这个研究的出发点。从这里开始我们考察现实个人的含义及其内容、现实个人存在就具备了从人的存在论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提。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我们先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对自然能动性。根据理解,我们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下一个定义:就是建立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建立在“生态的价值”基础之上,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态的价值”,这个价值直接作用于生态,维护生态平衡,纠正生态平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创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尤其是作为类主体的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纠正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而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突破人际思想政治教育的狭隘圈子向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只有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能承担这个使命。 3.《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个人和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即研究和探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进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提与方法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实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报告 最近几天我将老师推荐得这几本书都大概得翻阅了一下或者上网查了一下它得主要内容,最终我还就是确定了读这本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我选这本书主要就是因为这本书比较通俗易懂,读起来没那么费劲,且书中得内容我比较感兴趣,我花了大概一周得时间把它读完了,真得不愧就是老师推荐得书,这本书真得很有趣,很适合、很值得我们大学生读,它不像我以前瞧过得那些历史类得书一样,那么枯燥无味,从本书得开头到最后提出总论我都就是很有兴趣得去观瞧得,瞧过后,也不像其她书籍那样忘得干干净净。而就是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就是钱穆先生将自己得专题演讲所作得演讲记录整合得一个合集,虽然钱穆先生本人说这本书发表得比较匆忙,没有很多时间仔细改进,只就是就演讲稿略事增补,但就是我 觉得这本得结构仍然很完整,很成体系化与系统化,而且也正就是因为它得短小精悍,才能够吸引眼球。这本书分别以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得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作了简要得概括与比照,从而使内容联系密切,层层深入,让读者得以由浅入深,以微观、宏观不同得角度进行全面得了解。 从这本书中我瞧出了钱穆先生做学问得严谨性,首先:钱穆先生将自己写本书得原因分析得很透彻,正如在序言中所说得一样,她写这本书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而我们所受教育,也大体给我们如此印象。

但就是政治乃文化体系得一要目,且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因此不能一笔抹杀历史。再次钱穆先生将如何写这本书,如何研究制度也分析得很透彻,我读完后真得就是很赞同。制度就是一项专门得学问,钱穆先生从七个方面对制度做了一个详细得分析,告诉我们制度不能以独立得状态进行把握,因此,制度应该与人事相配合,即随着特殊背景与人事得改变,制度也会随之改变。当我们在品读一个历史时期得制度时,应该将其与当时得文化、政治、经济联系辨证地瞧待,要结合“历史意见”与“时代意见”。从这两点我真得就是对钱穆先生钦佩有加,她不管就是做学问还就是写书都会十分谨慎,对每一个字仔细研究,对如何研究政治制度做一个详细分析,在做完所有功课后她才开始写书,因此我觉得这也就是她能将这本书写得这么好得一个重要原因吧。 这本书对汉、唐、宋、明、清这几个朝代,历史上种种制度得来源,与人事得关系与利弊得失都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依次归纳一下这五个朝代得具体情况吧: 汉 汉代制度承袭于秦,第一次建立了比较完备得政治制度。汉代政治制度得特点就是皇权与相权分权。从制度上说政府就是由宰相领导,外朝九卿,直接向内廷听受指令。“可见制度就是死得,人就是活得。但这并不等于说人事上得变化可以不顾制度。汉武帝死前,为了能令皇权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增设了“大司马大将军“一职,作为皇权得代表,与相权制衡。而大司马大将军一职基本由外戚担任,这也就是汉朝外戚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1 19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是近代中国思想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中国思想史读后感。而梁启超的思想在19世纪90年代初趋于成熟,梁启超通过其文章著述对这一时期思想气候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梁启超与中国思想史的过渡》一书中,作者将其作为探讨这一时期思想变化的切入点。通过对梁启超的思想变化过程及相关事物的研究来研究这一时期的思想变化。 在梁启超的思想形成的过程中,“西方的冲击”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对此,作者特地提醒我们在强调外部影响的时候不能够忽视中国传统内涵。虽然晚清不像思想鼎盛的南宋或晚明时代,但晚清传统领域里的思想仍然在继续发展。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从生活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的角度来思考其思想变化的内在动力。对于19世纪末的学者们来说,儒家思想是一个巨大复杂、学派林立、彼此竞争的思想天地,所以对研究晚清思想的者来说,注意儒家传统的内部问题并探索其含义是十分重要的。努力设想自己处在儒家文学士的地位,弄清楚儒家思想作为富有活力的个人信仰在实践中向他们提出问题。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这些问题及其发展来理解晚清儒家思想内在的变化动力。再根据传统固有的多样性和内在发展动力对西方的冲击作出回应,以理解中国对西方的回应。 作者认为在19世纪的最后十年里,收改良运动的影响,思想变化的速度急剧加快,而这场运动巨大的思想意义却常被人们所忽视了。 关于思想背景,作者主要是从儒学的内在变化上来分析的。在儒家思想的实践者眼里,儒家思想从来就不只是一种哲学体系,或一种

2020政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800字

2020政治学习心得体会范文800字 心得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凡人读书,各有心得;学习心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政治学习心得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学习心得(一) 按照公司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相关学习资料,通过学习,我对“坚强的党性、优良的党风、严明的党纪”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宗旨意识,净化了思想品德,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本职工作较好地达到了学习提高的学习教育目的。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了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注重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准则,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着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重任。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在领导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认识自己、加强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永远站在世界前列。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公仆本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稳定和谐、关系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 党风是政党的作风,是一个政党内通过一定数量的组织和成员的活动反映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影响的行为方式,是一个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个政党的世界观的外在体现。党风不仅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综合体现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成效,在党

浅析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浅析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摘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经验。教化方法和修身方法是我国古 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主要方法,而经学教育、封建纲常和礼仪规范教育、道德 楷模教育则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们共同在我国几千年的 封建社会教化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虽然,这些方法与内容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但作为文化的传承仍然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体系建构具有现代价值。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重视品德教育、社会规范教育,还要认真总结古代思 想政治教育带给我们的现代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征,现代启示 引言 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使用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名词概念,但它作为历代 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文化统治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方法,在每一段历史时期 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其表现形式、名称及其功能与今天有所不同而已。中国古代自从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尽管没有明确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但却有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社会活动。因此,认识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不仅有 助于客观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 法体系的建构也有着突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萌芽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奴隶社会、繁荣于春秋战国 时期,并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不同的伦理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其中尤以孔孟为代 表的儒家所创立的理论和方法最为系统;同时,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和思想家 的发展,儒家伦理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方法成为历代封 建王朝的重要统治工具。因此,一般谈到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以 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和内容为主体。 1.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根据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主要方法,即 外在的教化方法和内在的修身方法。“教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原 始社会,教化主要表现为由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丰富的老人通过耳口相传、观察 模仿等方式向青少年传授生产技能和道德规范。据《周公》记载,周代已设大司 徒官职专事教化,并规定了大司徒的十二项教化内容。《辞海》解“教化”一词为“政教风化,也指教育感化”。“教”的本意是使人明白道理,即“教之也,使识旧事也”,在我国长期的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主要是指统治阶级的“教育、训诲”;“化”指“具体化、转移人心风俗、感化”等。孔子是古代教化思想的承前启后者, 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明确指出“上化”“下习”这两种具体教化方法的主 要途径,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教化方式,如教育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 践履笃行等。教化,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上施下效”的教育活动。对老百姓而言,教化就是一种学习模仿,是观念行为、风俗习惯的 养成过程。因此,教化方法是指用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 有组织的理论灌输并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 修身方法是中国儒家强调的自我修养、自律自教的个人道德修养的方法。孔子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撰写一篇课程思政读书报告2000字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撰写一篇课程思政读书报告 2000字 中国的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生以及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可以上溯到5000—7000年以前。按照文化的总体倾向及本质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从先秦时期到前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与成型期,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的要素构成与本质特征基本成型。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的动荡年代,由于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竟然造就了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同学派的学术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传统文化,使得我国古代文化不仅跨越了南北的广大地域,而且内容更丰富、更多样化,显示出了华夏文化的多元性的特色。 从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演变来看秦汉是一个融合的时代。从先秦至汉,完成了中原华夏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

文化,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构架基本形成,她们之间此消彼长、融会贯通,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 (二)佛教东渐、儒道释并存与理学的形成 东汉时期,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第一次受到外来文化——佛教的挑战。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剧烈动荡,战乱、灾祸、死亡随时降临,于是佛教的“因果报应”“三世轮回”便扎根盛行。正是在这儒、道、佛等多元融汇的和各家思想多向演化的历史洪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显示了它的包容力和生命力。佛教日益民族化、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排斥、适应与融合 宋后,一方面中国各民族文化进一步融合。另一方面明中期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资本主义体内萌芽,中国封建文化日益突显。鸦片战争之后,士大夫门领略到了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人们清醒的意识到旧传统思想文化的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转变形态了。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低估与复兴 中国近代文化过程,从文化层面观察,是一个中国文化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并试图对自身做出调整以适应西方文化、建设中国新文化的过程。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中国甚至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政治论文3000字

关于传统文化教育政治论文3000字 我国的传统文化众多,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优秀品德。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统文化政治3000字论文,供大家参考! 传统文化政治3000字论文篇一:《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摘要:弘扬中华文化,需要我们摒弃任何文化成见,公正客观地对待人类在其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各种不同的优秀文化,正确认识各种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这是发展和繁荣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的发展;重新认识;综合创新 中国的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生以及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可以上溯到5000—7000年以前。按照文化的总体倾向及本质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 从先秦时期到前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与成型期,这个时期中国文化的要素构成与本质特征基本成型。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的动荡年代,由于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竟然造就了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同学派的学术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传统文化,使得我国古代文化不仅跨越了南北的广大地域,而且内容更丰富、更多样化,显示出了华夏文化的多元性的特色。 从历史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演变来看秦汉是一个融合的时代。从先秦至汉,完成了中原华夏多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和构架基本形成,她

思想政治教育史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史资料 1.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实践的依据,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的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相应地,党的思想政 治教育便迅速发展。二是理论依据,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产生发展的,即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尤其是 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中国共产 党的思想教育理论体系,并不断地发展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共产党 是靠思想政治教育起家的,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尚未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 理论体系,但在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 教育理论论述。(1)提出了宣传工作、鼓动工作等概念。(2)提示了人 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的规律性。(3)论述了理论教育、理论斗争的重要性。 (4)论述了对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5)重视开展党内的思 想斗争。(6)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原则,一是理论教育原则,二是 民主讨论原则,三是耐心说服原则,四是率先垂范原则。 列宁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重大贡献。(1)建立了严密的政 治教育管理体系,开展了系统的政治教育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严密 的宣传思想工作机构,系统开展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是从列宁开始 的。(2)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政治教育等概念。(3)深刻论述了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地位。(4)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理。(5)深刻 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6)论 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7)提出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 内容和方法。 斯大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1)明确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和“思 想工作”的科学概念及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任务。(2)进一步阐述和发挥 了列宁的灌输原理,强调了科学理论的极端重要性。(3)论述了政治工作 与经济工作必须结合的思想。(4)提出了必须时刻戒备酱资本主义包围的 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理论基 础和根本的教育内容,并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三大理论成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全 而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既一脉相承又 与时俱进,指导着党的思想教育不断发展。 2.中国共道党思想教育史研究状况。 对党的思想教育史的系统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 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第二阶段,全面开展阶段,二十世 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逐步深化阶段,从20世纪90 年代中期后至今。 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 念,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认 为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主题,使用并阐述了“思想政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