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内容

“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

(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2.1要强调结果

2.2. 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

他放包在柜子里。

而要必须说:

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3

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

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到/给

例如二: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给+谁

②“把”字句表处置

例如:他把那本书放在桌子上。

我把包放在柜子里。

③语法特点:“把”字后边的名词应该是已知的、确定的、可以理解的;“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要加其它成分,最少也要加“了、着”;例如:他把门关上了。

4.“把”字句的教学设想

第一步:

1.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宾语、补语等)

同时说明,格式中的宾语指的是“把”所涉及的事物,即“把”的宾语,而不是动词的宾语,且这个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也就是说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动词后必须要有其他成分,包括宾语、补语、动词重叠式(VV)、动态助词“了”、“着”等。然后举例如下:

(刮风了),你把窗户关上吧。

(“窗户”是你我共知的,“关”后带补语“上”)

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

(一般不说“一本小说”,“看”后带补语“完”)

我们把房间打扫打扫吧。

(“房间”是有定的,动词用重叠式)

我把那个盒子给她了。

(动词“给”后带宾语“她”)

我把行李托运了。(动词“托运”后带动态助词“了”)

2.主语+想/要/能/已/没+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说明:格式中的“想”、“要”“能”等代表能愿动词,还有“会”、“可以”“应该”等;“已”还包括“已经”;“没”包括“没有”。也就是说,能愿动词、表示已然的副词以及否定副词等都应放在“把”字之前,而不能放在动词的前边。举例如下:

我想把剩下的胶卷都照完。

你要/应该把口袋里的东西都掏出来。

他能把这些馒头吃光。

我已经把借她的书还回去了。

老师,您可以把这句话再说一遍吗?

你没有把昨天的练习做完。

第二步:向学生讲清“把”字句在语义上的要求:

1.主语一定是谓语动词所示的动作的发出者。例如:

我把那个盒子给空姐了。(“盒子”是“我”“给”空姐的)

你把空调开开吧。(“空调”是要“你”来“开”的)

2.“把”字句中主要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而且必须能使宾语产生位置移动、形态变化等。所以,有些动词如“有、是、来、去”以及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觉得、想、喜欢”等不能作“把”字句的主要动词。比如,不能说:

我把词典有了。

我妈妈把北京来了。

她把京剧喜欢了。

我把爸爸妈妈想了。

再举正例如下:

他把那张桌子搬到楼上去了。(动词“搬”使宾语“桌子”发生了位置移动) 我把那些饺子都吃进肚子里去了。(动词“吃”使“饺子”进了“我”的肚子)

第三步:加强对比教学

“他”修冰箱,结果是冰箱好了,用“把”字句说就是:他把冰箱修好了。

下面提出一个比较有价值、效果的情景设计。

桌子上有电子词典、一支笔、一瓶矿泉水,一张空白纸。

大卫走过来,看看四周没有人,就拿起词典,放到自己的书包里了。玛丽走过来,正在打电话,看到桌子上的笔,拿起来记什么东西,结果用力太猛,笔坏了,她就把笔扔了,扔到垃圾箱里了。

金哲焕跑过来,累得满头大汗,于是坐下来休息,看到桌子上的矿泉水,就一口气喝光了,只留下一个空瓶子。

这时,一阵风吹来,吹跑了桌子上的纸。

过了一会儿,东西的主人民熙回来了。他看到桌子上什么也没有。于是,询问大家,东西到哪儿去了。听到回答后,他哭了。

根据情景展示,我们要求学生针对民熙的问题进行回答(先口头回答,然后写下来)。当学生尚未习得“把”字句时,他们会用主动宾句来描述上述情景,得出的句子往往不流畅自然,不符合语境,甚至不合语法,更不合语用的简约性、经济性原则。而按照汉语母语者的表述

方式,在上述情景中,共出现了三种意义的“把”字句和两种结构的“把”字句。

a.表示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移动。结构为:S + 把O1 + V在/到/给/向/进 + O2,如:

(1)大卫把词典放进包里了。(2)玛丽把笔扔到垃圾箱里了。b.表示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结果。结构为:S + 把 + O + V + 结果补语,如:

(3)玛丽把笔弄坏了。(4)金哲焕把矿泉水喝光了。

c.表示不如意的情况。结构为:S + 把 + O + V + 结果补语,如:

(5)风把纸刮跑了。(6)把民熙气哭了。

本情景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语境中感知“把”字句的核心意义、处置义和致使义。

“他把一本书买到了”为什么不对?

“把”字句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像,产生某种结果。所以,“把”的宾语应该是确定的,双方都知道的事物

“我把饭吃在食堂里”为什么不对

把书放在书架上。

把电脑放在桌子上。

把画挂在墙上。

这些句子都可以分成两部分: 动词东西+东西“在”地方

(1)放书+书在书架上。

(2)放电脑+电脑在桌子上。

(3)挂画儿+画儿在墙上。

这里,“动词东西”是原因,“东西在地方”是结果。例如:他把书放在书架上,意思是:

(3)书原来不在书架上

(4)因为,他放书

(5)所以,书现在在书架上

(1)、(2)、(3)的句子都是一样但是,比较下面两句话:(4)把饭吃在肚子里。

(5)把饭吃在食堂里。

(4)句是对的,(5)句是不对。因为:“吃饭”是“饭在肚子里的原因”,但,“吃饭”不是“在食堂里”的原因。所以,我们只能说:我在食堂里吃饭。

“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净”为什么不对?

“把”字句的“把”字会使宾语处于一种状态或一种结果,而在这个句子里“干净”不表示结果,是一种搭配错误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说:

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

因为,“喝得干干净净”表示“喝完”的意思,是一种结果。

对外汉语考试知识点整理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互补现象 老子思想和孔子思想的差异十分广泛,就其最重要的方面而言,莫过于理论上各有偏重和价值观念不同,孔开创的儒家价值观以人文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道德的完善。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投身社会事业,老子开创的道家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恩新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隐忍、自然。 孔老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文化历史演进的主要内容。在这漫长的时期中,随着历史的变迁,互补也呈现出阶段性,大体经历了两次高潮。 第一次发生在战国中后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中,这一时期的儒道互补的理论成就主要表现于道家的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百家争鸣的重要成果,具有集各家之长于一身的综合性的理论优势。黄老道家在理论思想和政治主张上吸收了如家的仁义学说和礼治文化。儒家的孟子、荀子、则主要通过黄老之学的中介作用,在哲学上受到了道家宇宙论和自然观的影响。 儒道两家思想互补的第二个高潮发生在宋明时期。这一时期,入学对道家思想的进一步引进和吸收对于重建入学新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宋代以后,儒学复兴,与此同时,道家思想在更深层面上融入了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中。成为入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家思想融入理学即宋明理学,对于儒学有重要意义,使儒学在哲学思维方面得到进一步充实,并由此建立起完备、深邃而庞大的新儒学体系。以程朱和陆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当今被称为新儒学,新儒学之新在于它不同于较为纯粹的传统儒学,这同道家思想在更深程度的介入有关,儒道两家思想的这种互补互动的内在机制,使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呈现出丰富,生动,并趋于完善的面貌。离开了儒道互补,就难以把握和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特制。 I没有引起混淆原因 两个舌尖单韵母,舌面i能自成音节,但绝不出现在z/c/s,zh/ch/shi/r后,舌尖前i只出现在z/c/s/后,舌尖后i在zh/ch/sh/r后出现,汉语拼音方案同时用i表示舌面元音i和舌尖前元音i和舌尖后元音i三个音位,他们实际发音各不相同。 Ie和ei两个韵母音质 Ie的国际音标是i3 ei的是ei,两个音标不同是由设为不同造成的 N和ng -n舌尖中音men ten 前鼻音 -长n舌尖后音gang qiang后鼻音 咬舌法把舌头前伸放在上下齿之间,先练习咬舌头张嘴发音 结束时发in an en ing eng 除了 除了后面用还,也等呼应,排除已知补充其他 除了后面用不、没有、没强调卫衣的食物或动作 除了排除其他强调唯一 除了用都、全呼应排除特殊强调一致 一点:表示不确定数量表示很小或很少 有点:表示数量不大或程度不深副词,表示略微稍微同时可做位于,一点则不可以,有点可以称为有一点

把字句教学

提要: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时常被教科书忽略的重要内容。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外国学生之所以用不好或者不太敢用把字句,和把字句教学的这种状况有很大关系。 本文讨论把字句教学中的一种练习形式,即英译汉。本文说明在对把字句介绍不系统,不详尽的情况下使用英译汉练习对学生“内化”(internalize)把字句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本文主张把字句的教学应该: 1.语义上分类分级:内容上分类,理解难易上分级 2.句法上设立“把字结构” 为句子主题,动补结构为句子述语的基本句型。把字结构提出的是一个两个事物间的engage 关系,动补结构则对这种engagement 做出交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建立在这样的语言学习理论上的: 1.人脑中普遍存在语言生成的机制。这种机制的不同参数造成不同语言。这是乔姆斯基的观点。 2.外语习得就是通过各种目标语的输入方式激活学习者头脑中被压抑了的目标语言生成机制。一旦这种机制被激活,学习者就从一个被动走向主动。 一:把字句教学的问题和原因 本人在美国教汉语的过程中感觉美国学生对于汉语的把字句的掌握总是难以做到得心应手。这是因为英语中根本没有相对应的句法结构。汉语把字句的提取宾语的句法形式在英语中常常表现为非提宾的句法形式。由于非提宾的句法形式不属于偏离常规的句法形式,美国学生在英译汉中常常不知道是否需要使用把字句。例如他们常常会把XiaoWang put the book on 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而不是更为地道的“小王把书放在桌上。“ 外国人学习…把?字句最大的困惑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能准确把握…把?字句表达的语法意义;第二,不能正确地掌握…把?字句在实现运用时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限制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在…把?字句的结构形式和所表达语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留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很少使用…把?字句。这似乎已经成为研究者和教师的共识。” 教科书基本上在初级阶段教一些基本的,常见的把字句,到了高年级基本上不再专门教把字句,而基础阶段的把字句教学很少吸收语法学界把字句研究的成果,满足于蜻蜓点水,而且常常把不同语义结构的把字句笼统介绍给学生。这种教学充其量给学生一个模糊的认识。 这些课本说明把字句教学在对外汉语中: 一,过于原则化,大家都在重复经典语法书的观点; 二,类型有限,也许是由教学大纲限定了。但是高年级课中鲜见对其他把字句的深入学习,我认为这是一个缺陷。三,英译汉练习避难就易。 我在开头说过,外国学生常常会把Xiao Wang put the book onthe table 翻译成“小王放书在桌子上”。即使是讲过语法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即使是强制把字句的规则很清楚的情况下,虽然学生可以按照句型做对一时,也难以做到巩固长久。在英语本族语的语言机制里,没有一条规则使他们能产生这种情况下的强制把字句。刘颂浩(2003)说,虽然把字句的教学是难点,但是这个难点被夸大了。他用本族语习得的的资料说儿童2岁就出现把字句,2.5岁把字句已经巩固。但是这个资料不能说明外族成年人学习把字句一定不太困难。他还引用研究说把字句的难度跟“是…的”句型,比较句,选择问句等难度相当。比较句我不敢说,但是另外两种我在教学中感到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我们的学生到了第三学期一样又出现错误的时候。做宾语的选择问句的错误主要是语言干扰(“我不知道如果我今天下午来”)“是…的”句型跟英语的形式主语强调句型(it 句)差别很大,给学生造成相当困难。把字句比起这两种来,难度还要大一些。 二.把字句教学中英译汉练习的问题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把字句任务型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把字句任务型教学设计本文基于任务型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提出了把字句初级阶段的任务型教学模式。随后依据该模式对初级阶段的几个把字句句型进行了教学设计,并通过实际应用和调查来说明任务型教学法适用于初级阶段把字句教学。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说明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并介绍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对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现状分国内和国外两方面进行综述。再分别从把字句本体的相关研究和对外汉语中的把字句的相关研究两个方面,对把字句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最后对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三部分,对初级阶段把字句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初级阶段把字句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二语习得研究、交际法的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 对汉语语法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分别从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和任务型语法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笔者提出了适合初级阶段把字句的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是任务前(呈现→练习→语言准备→介绍话题和交代任务),任务中(任务前准备→执行任务→表演或报告),任务后(评价→分析→练习)。第四部分,根据笔者的执教经历,依据执教时所使用的教材并基于笔者提出的初级阶段把字句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了四个初级阶段把字句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案例,然后通过调查对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任务型教学法适合运用于初级阶段“把”字句教学,而且相对于一些传统的教学

法,还有许多优势。 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的进展和本文的不足之处,期望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近些年来,任务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第二语言教学学界的重视,学者们和老师们渐渐意识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在把字句教学中的优势已经显示出来了,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希望本研究可以为今后初级阶段的把字句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汉语把字句,改善目前的把字句教学状况。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分析与教学设计 摘要:“被”字句是表达被动语态的一种句式,是被动句的一种。被字句作为汉语句式中的基本句式,尤其独特的类型、特点及作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留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句式。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以结构主义、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学理论为构思的框架和写作思路,对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的“被”字句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作了较为充分的描写和解释,并根据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和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归纳了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原因,进一步依据偏误类型及学生等级设计了教学对策。 关键字:对外汉语,“被”字句,习得偏误,教学对策 一、“被”字句的定位 “被”字句是指谓语动词前,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在书面语中,用“被·····所”“为····所”的文言格式表示。凡句中没有“被”之类特定虚词的被动句不在“被”字句分析之列。例如: (1)衣服被雨淋湿了。 (2)我被他诚恳的言辞打动了。 (3)他让坏人给骗了。 (4)弟弟不想叫蜜蜂(给)蛰了一下。 (5)书给他拿走了。 (6)他的心灵第一次被震撼了。 (7)晚会被取消了。 (8)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 (9)新的软件系统为广大用户所关注。 (10)他曾经为情所困。 “被”字句是一种特殊的被动句,“被”字句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一般来说,介词“被”后的动作施事可以省,如例(6)、(7);口语中,用介词“给”、“叫”、“让”等代替“被”表示被动后的动作施事不可省,如例(3)、(4)、(5);用“被····所”、“为····所”的固定格式表被动,是古汉语的遗留形式,一般旨在书面语中使用,如例(8)(9)(10)。 二、“被”字句的结构特点 1、关于“被”字句里动词的特点

把字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本文从“把”字句的定义、结构特点、语义类型和语用条件等方面进行梳理,力求达到对“把”字句的准确掌握,并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把”字句对外汉语教学 文章编号1671-0703(2011)02-202-02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基本句式,也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同时也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要梳理清“把”字句的概念及各语法点,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先后顺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教导学生多练常用,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知识,还要达到运用的目的。 一、“把”字句 (一)“把”字句的定义 “把”字句顾名思义就是带有“把”字的句子,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将“把”字句定义为: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由此定义我们能看出:①“把”的词性是介词,由介词“把”引出的成分,我们称他为介引成分,亦可称作介词“把”的宾语。②介词“把”的宾语与全句的谓语动词之间往往存在着动宾关系,或者是对受事加以处置。例如:“你把房间收拾一下吧!”“把”的宾语“房间”与全句的谓语动词“收拾”之间存在动宾关系。 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将“把”字句定义为: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把”字句的基本结构特点:①“把”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②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往往作状语。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可以将“把”字句定义为: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 (二)“把”字句的结构特点 “把”字句是汉语里常用的一种结构特殊的句式。其基本结构是:(主语)+“把”+“把”字的宾语+谓语动词+其他成分。它具有以下几个结构特点: 1、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通常后面有补语、宾语、动态助词或是动词的重叠式。例如:“我把书包放在桌子上。”、“把衣服洗一洗”。 2、“把”的宾语一般是确指的,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 的人或事务。例如:“把书拿来”、“把作业交给老师”。这里的“书”、“作业”都是确定的,大家都知道的。因此,在宾语前往往会带上“这”、“那”一类的修饰词。 3、“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大多是带有处置意义的及物动词。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影响,使他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如:“请把窗户打开。”,“窗户”作为“打开”的受事,由关闭的状态到“开”的状态。 4、能愿动词、表示已然的副词以及否定副词等都应放在“把”字之前,而不能放在动词的前边。例如:“我想把剩下的胶卷都照完。”、“你没有把昨天的练习做完。”。这里的“想”和“没”都应该放在“把”字之前,而不能放在动词后的前边。 5、特殊的“把”字句。“昨天搬家把我累得够呛。”、“可把老李高兴坏了。”这类“把”字句主要不是说明某个动作对某事务或人的处置,而是说明某事对“把”后的宾语产生的影响。“把”后的谓语常是形容词或心里动词。 (三)“把”字句的语义类型 1、“把”字句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移动或关系的转移。例如:“您把旅行袋放在行李架上吧。”“旅行袋”发生了位移。 2、表示某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了某种结果。例如:“他马上把好消息告诉了大家。”产生了大家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的结果。 3、表示动作与某确定的事物发生联系,或以某种方式发生联系。“他把钱数了数才放进口袋。”“数了数”和“才放进口袋”动作之间有先后顺序的关系。 4、把某确定的事物认同为另一事物,或通过动作使某事物变化为在性质、特征上有等同关系的另一事物。往往有动词“当成”、“成为”等。例如:“老师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5、有致使义的“把”字句,“把”有“使”、“让”的意思。例如:“这个消息把我高兴坏了。” (四)“把”字句的语用条件 1、从句子的表达功能方面来看,当要针(下转第212页) 育角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和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或本族语)的过程和方法。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 语言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语言能力: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语言交际能力: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

技能。) 语言水平测试: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测试可分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语言成绩测试: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 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语言潜能测试: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简答题。 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异同: (1)目的不同: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 后面这四点都是语言教学的:(2)教学内容A. 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 B. 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 C. 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D. 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要素。 (3)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5)教学技巧:注重与忽略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课件.doc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 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3.“把”字句的结构 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 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 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 正文: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 喝那瓶水完了 (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 放包到柜子里 (3)他把那瓶啤酒喝得干干净净。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

喝那瓶啤酒干干净净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2.1.要强调结果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 (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例如: (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 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 (4)A:她怎么那么高兴? 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所以,为了强调的主体行为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把”字句。 2.2.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 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 (5)他放包在柜子里。(X) 而要必须说: (6)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7)他把那个包放在柜子里。 但,这两个句子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主体行为的状况。(6)句说的是“那本书”怎 么样,(7)句说的是“他”怎么样。 3.“把”字句的结构 通过研究《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教材,总体来说,语言家 的观点基本一致: 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 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 到/ 给 主语把宾语动词在/ 给/ 到地方我把它们(书)放在书架上

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研究综述

学 生 实 习 报 告 实 习 名 称 学年论文 院 部 名 称 人文学院 专 业 对外汉语 班 级 09对外汉语 学 生 姓 名 李国军 学 号 0902105045 实 习 地 点 江宁校区 指 导 教 师 衣玉敏 实习起止时间: 2012 年5月16日至 2012年6月20日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金陵科技学院学生实习鉴定表 学生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1)格式要求:封面——学院:公办写人文学院,民办写龙蟠学院;纸张——A4纸;文献综述标题:字体——黑体,字号——小三,格式——居中;正文内容: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固定值20磅;左右页边距:3厘米。 (2)内容要求:按照文献综述的结构和行文格式,从选题中选择一题练习撰写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3000字。 附实习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被”字句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广受众学者的注目,对外汉语发展势头日益猛烈。目前,学界学者就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指出了两条发展道路,其一是细化教学语法,其二是简化教学语法。细化教学语法以虚词和句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教育领域已硕果累累;相反,语法的简化研究则被相对忽视了。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到“被”字句在汉语本体中占有很大的意义,“被”字句愈发受到了众学者研究青睐,学术界对“被”字句的发展过程做出了系统一致的研究,他们对不同时期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得出了可信度较高的结论。被字句基于这样坚实有力的基础其发展变化规律也具有强烈的说服信。“被”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愈显出其重要性。 本文就被字句研究参考研读了大量文献,对被字句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做简要评析,粗略展示被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框架,对部分问题进行探讨,为共促语言文化做贡献。 二、研究现状 各学者根据大量文献提供的资料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 (一)被动句本体研究 1.被动句式的提出 1924年黎锦熙的白话文语法著作《新著国语文法》是现代汉语被动句式的鼻祖,该作者认为,动词有两种形式,即被动与散动。随后,朱德熙、王力、吕叔湘等诸位大师先后以句法结构、句法发展、语义等逐个领域对现代汉语被动表达发表了研究看法,他们尤为重视被字句的发展。时至今日,语法学界仍旧对汉语被动句保持着谨慎的研究态度;诸学者们透过不同的视角,引证不同的理论,时刻对被字句进行着方位系统的研究。 2. 被动句式的研究探索及发展 刘进(2009)在《近代汉语被字句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中研究了“被”字是如何出现的,也就是被字句是如何实现其被动句式的变化的,其对“被”字的语义关系提出了质疑,指明“被”字作为语义关系仅表达了改字作用的微小部分,这部分或许并不重要,要深刻挖掘“被”字更为深层的意义要从话语的选题、性质等方面着手研究;刘殉(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区别了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式;邢福义(1996)《汉语语法学》文章中表述了被字句是可以在文章中广泛使用的;诸如此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目前被动句式的研究越来越完善、细致。首先对被动句式的研究越来越细致化,分类也随之精细起来,赵清永(1993)

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把(bǎ)emphasizes the result of an action verb. It appears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direct verb and therefore change the word order of the sentence to “subject–object –verb”. Note the object that follows把(bǎ)is always a definite noun. 1.把(bǎ)+ object + verb + 了 他把书拿来了。(tā bǎ shū ná lái le.) 他拿来了书。(tā ná lái le shū.) 2.把(bǎ)+ object + verb + directional complements(qù、lái) This construction can be used to express “take something to somewhere.” 爸爸把他带进来。(bà ba bǎ tā dài jìn lái.) 爸爸带他进来。(bà ba dài tā jìn lái.) 3.把(bǎ)+ object + verb + complement of result 他把饭吃完了。(tā bǎ fàn chī wán le.) 他吃完了饭。(tā chī wán le fàn.) 4.把(bǎ)+ object + verb + frequency complement 他把书看了三遍。(tā bǎ shū kàn le sān biàn.) 他看了三遍书。(tā kàn le sān biàn shū.) 5.把(bǎ)with a modal verb or negator 他应该把书放在桌上。(tā yīng gāi bǎ shū fàng zài zhuō shang.) 他没把书放在桌上。(tā méi bǎ shū fàng zài zhuō shang.) 6.把(bǎ)is not used with the following verbs: xiāng xìn相信xǐ huān 喜欢xī wàng 希望jué de 觉得 shì是yǒu有dǒng 懂rèn shi 认识 kàn jiàn 看见tīng jiàn 听见

对外汉语教学-评课稿

课程评价: 一、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 课型:短文教学的综合课。 课时:2课时。 对象:初下/中上的留学生,一共12人,来自日、韩、泰、越等不同的国家。大致流程:生词讲解——课文讲解(语法点讲解)——巩固练习——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具体评价、分析及相关建议: (一)生词部分: 1、读生词,教师在这一部分采取的方式多样,如: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领读、总体读、请学生读,等等。使学生在掌握生词的拼音基础上,多次听、读,加深了印象。 2、生词讲解, a、教师教学方法多样,采用了动作法(牵手、调换座位)、图片释义(守、枯、烂)、例句展示(谎言、一旦、守)、提问法、实物展示、创设情境法等;b、教学方式灵活,一个词的讲解有时综合采取了几种方法; c、词语的学习与后面的课文内容紧密结合,采用文中的例句,学以致用,保证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d、以旧带新,由浅入深,由字面意思到深层含义(牵手、守、海枯石烂、壳); e、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重难点分明——重点有:牵手、守、海枯石烂,难点有壳/皮的区分。 (二)课文部分: 教师将课文内容一分为二,正反方的观点分开来讲,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插入语法点的讲解。但是并没有因此把课文内容分解的支离破碎,而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讲解了语法,并配合准备的道具(事物、卡片、创设的情境中)学会去用所学的语法造句,由简到烦,由易到难。学生

的参与度很高,兴趣盎然。 (三)巩固练习: 复述课文:这是老师了解学生对本次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一个大胆尝试,通过“所有学生一起说——单个学生说——去掉一些词”的复述方式,由易到难,可谓是对学生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事实证明老师的这堂课是上得比较成功的,有2-3个学生都复述地很好,他们应该很有成就感,这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个激励和表率,对班上同学学好汉语的信心和兴趣有一个很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教师最后对分开讲授的两部分课文进行了总结,简洁明了,使整堂课回归一体,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感知。布置的作业不仅有基本的练习,如写生字,用所学的语法造句,也有拓展提高的练习,如思考题:牵手一生是由于爱吗?请学生讨论。 总评: 1、总的来说,本堂课是很成功的,教学环节紧密相扣,整个过程很流畅。 2、教师很有亲和力,和学生互动良好,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3、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重难点突出。 4、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讲授新知,讲练结合,让学生举一反三,亲身体验的学习的成就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5、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注重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6、此外,教师在教具的准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上也很细致、娴熟,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疑问及建议:

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内容

“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 (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2.1要强调结果 2.2. 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 他放包在柜子里。 而要必须说: 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3 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 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到/给 例如二: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给+谁 ②“把”字句表处置

例如:他把那本书放在桌子上。 我把包放在柜子里。 ③语法特点:“把”字后边的名词应该是已知的、确定的、可以理解的;“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要加其它成分,最少也要加“了、着”;例如:他把门关上了。 4.“把”字句的教学设想 第一步: 1.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宾语、补语等) 同时说明,格式中的宾语指的是“把”所涉及的事物,即“把”的宾语,而不是动词的宾语,且这个宾语必须是有定的,也就是说是交际双方所共知的;动词后必须要有其他成分,包括宾语、补语、动词重叠式(VV)、动态助词“了”、“着”等。然后举例如下: (刮风了),你把窗户关上吧。 (“窗户”是你我共知的,“关”后带补语“上”) 我把那本小说看完了。 (一般不说“一本小说”,“看”后带补语“完”) 我们把房间打扫打扫吧。 (“房间”是有定的,动词用重叠式) 我把那个盒子给她了。 (动词“给”后带宾语“她”) 我把行李托运了。(动词“托运”后带动态助词“了”) 2.主语+想/要/能/已/没+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 句教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 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都非常复杂。“把”字句可能是汉语中人们对它研究最多的一种句型。这种句型在很多语言中都没有,比如韩语,虽然韩语中宾语都是提前的,但是都有主语、谓语、宾语、方向等标记。对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能够真正地理解“把”字句的结构和用法已经是很难了,更何况说教外国人使用好“把”字句。总的来说,“把”字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怎么教、如何教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时期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学习一种在母语中几乎都没有的句型是多么困难的事。在此基础上,本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章集中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3.“把”字句的结构 4.“把”字句的选择和使用 5.把字句的教学设想 6.在学“把”字句过程中,学生常见的问题 正文: 1.“把”字句表示什么意思? 用了介词“把”的句子叫把字句。大多数“把”句子的意思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为某个行为、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产生某种结果。例如: (1)他把那瓶水喝完了。 确定的事物:那瓶水;行为:喝;结果:完了 喝那瓶水完了 (2)他把包放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包;行为:放;结果:到柜子里 放包到柜子里

确定的事物:那瓶啤酒;行为:喝;结果:干干净净 喝那瓶啤酒干干净净 2.为什么要用“把”字句 2.1.要强调结果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1)那本书(她)买到了。 (2)她把那本书买到了。 虽然,上面两个例子都强调了结果:“买到了”,但是(1)句和(2)句也有不同的地方。(1)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例如: (3)A:那本书她还想借吗? B:不,那本书她已经买到了,不用借了。 然而,(2)句说的是“她”怎么样,如: (4)A:她怎么那么高兴? B:是啊,他终于把那本书买到了,当然高兴了。 所以,为了强调的主体行为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把”字句。 2.2. 如果一个动词又有宾语,又有补语,我们就把宾语拿到前面去,因为宾语和补语不能都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放,包,在柜子里。我们不可以说: (5)他放包在柜子里。(X) 而要必须说: (6)那个包(他)放在柜子里。 (7)他把那个包放在柜子里。 但,这两个句子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于主体行为的状况。(6)句说的是“那本书”怎么样,(7)句说的是“他”怎么样。 3.“把”字句的结构 通过研究《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等教材,总体来说,语言家的观点基本一致: ①“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主语)十把十“把”的宾语十谓语动词十其它成分 例如1: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在/到/给

对外汉语教案语法点教学

09对外汉语2班沈妍 090505021113

——被字句 【课文】 我的腿被自行车撞伤了 罗兰:你的腿怎么了? 玛丽:星期天我骑车上街的时候,被一个小伙子撞倒了,从车上摔下来把腿摔伤了。 罗兰:要紧吗? 玛丽: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罗兰:还疼吗? 玛丽:还有点儿疼。 罗兰:伤着骨头了没有? 玛丽:我被撞倒后,小伙子马上叫了辆出租车,把我送到了医院。大夫给我检查了一下,还好,没伤着骨头。 罗兰:那个小伙子是哪儿的? 玛丽:是外语大学的大学生。昨天他还来看过我。他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我说,没什么,你又不是故意的。 罗兰:街上人多车也多,骑车上街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 玛丽:可不是! 【课程名称】《我的腿被自行车撞伤了》 【教学对象】初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 【授课时数】2课时 【使用教材】《汉语教程》第二册第14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生词及其运用的语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词,并能够在生活中熟练使用; 2.通过对语法知识点的讲解和操练,使学生掌握语法点的结构格式和语义功能,

并能运用其进行表达; 3.通过课文讲解,使学生能准确朗读,理解大意并可以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重难点】 1.“腿”、“撞”、“要紧”等生词的讲练; 2.“被”字句等语法结构的讲练 【教学方法】 1、生词:扩展法及情境法 2、语法: (1)设置情境;通过替换练习,从而使学生掌握结构格式及语义功能; 3、课文: (1)在词语、句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重复课文中得句子,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自动化地说出来; (2)把课文中重要词语、句法用空格替代,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不看课本而能把这些空格补上去; (3)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4、练习:叙述课文、运用所学自由对话等。 【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 (1)讲解生词——扩展+图片展示(略) (2)课文对话练习(略) 2.第二课时 (1)讲练课文,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提问。如:星期天玛丽骑车去哪了?玛丽为什么会受伤?她得伤要紧吗?等等问题,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生词回答问题。 (2)语法讲练 ①还.好,骨头没被撞伤 “还”用在形容词前,表示情况或程度等勉强说地过去。 举例:A.——最近怎么样? ——还好。

“把字句”习得的研究综述

国际学院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课程:第二语言习得 学生姓名:李梦学号: 2011213124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年级:2011级 任课教师:胡德明 完成时间:2011 年 12 月 30 日 成绩(百分制):

“把字句”习得的研究综述 摘要:“把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有关把字句的习得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不仅有对母语为英语国家的学生习得把字句的研究,而且范围已经延伸到母语以日语,韩语,泰语,越南语等国家学生习得把字句的研究。此外各个学者也深入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学生习得把字句产生的偏误及其原因。 关键词:把字句;习得;偏误 一.把字句的意义梳理 研究把字句的习得,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把字句。前人对“把”字句意义的分析由于理论角度不同,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林忠在其文章中对把字句的意义做了详尽的梳理: 1 处置说:处置说认为“把”字句的动词必须具有“处置”义,比较: (1)a.小王把花瓶打碎了。b.小王打碎了花瓶。 (2)a.小王把车钥匙丢了。b.小王丢了车钥匙。 例(1)表明,“把”字句a具有处置义,但是普通的SVO句b也具有处置义;可是例(2)中,“把”字句动词“丢”没有处置义,b中也没有处置义。可见,“把”字句动词未必具有处置义,“把”字句也未必具有处置义。 2 致使说:致使说观察到了“把”字句后动词通常带有结果补语这一事实,可是动词的复杂形式除这种外,还有V+ 地点、V+ 与事、V+ 结果宾语、V+ 趋向补语、V+ 动态助词、状语+V 等其他形式。比较: (3)a.把孩子吓哭了。b.吓哭了孩子 (4)a.把这篇文章再改改。b.再改改这篇文章。 例(3)中的a、b具有致使义,可是,例(4)中的a不具有致使义,b也不具有致使义。这说明,致使义也有概括不了的语言事实。 3“话题———说明”说。这种观点观察到了“把”字句中动词宾语通常为定指,可是林忠发现,大量的“把”字句宾语却是不定的,如:(5)忽然,一阵大风,把个玻璃窗吹落了。 (6)我有办法把一个丑女人变成独一无二的一美人,不费吹灰之力。(王朔《痴人》)。 此外沈家煊(2009)还发现,现代汉语专名本身是有定的,可结果在“把”字句中偏偏要加上“(一)个”变为不定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话题———说明”说也不能解释。转引如下: (7)怎么忽然把个晴雯姐姐也没了。(曹雪芹《红楼梦》) (8)把个楮大娘忙了个手脚不闲。 (9)当下先把歌邓九公乐了个拍手掌。 4 移位说。张旺熹(1991)认为,汉语“把”字句的原型句义为“移动”,其它的意义都是隐喻的结果,但他承认有些特殊的“把”字句不能纳入移位说。转引两例如下: (10)作者把蛟龙、猛虎作了人格化的艺术夸张。 (11)我向达斯先生提出把账结一下。

对外汉语教学听课笔记

听课笔记 综合课:语法教学第五十一课:把这瓶鲜花放在桌子中间 主讲人:刘希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课程回顾。 具体内容:老师念一篇课文,第一遍念完后由同学们回答问题。第二遍念完后,由学生们复述。 提问内容:1.他们班的老师姓什么?2.王老师怎么了?3.王老师多长时间没有上课了?3.他们决定什么时候去看老师?4.王老师家在哪里?5.他们几点从学校出发的?6.他们是怎么去的呢?7.王老师见到他们怎么了?8.他们几点从王老师家出来的?9.从王老师家出来他们都去做什么了?买了什么东西?10.他们怎么回学校的? *其中出现偏误,当老师询问课文中的人物使用什么交通方式回学校的时候,有同学回答“坐打的”,老师给予了纠正,指出只能使用“打的”或“坐出租车”两种形式。 2.新课教学。 (1)听写生词,共20个。听写的单词有:乱七八糟,收拾,布置,方,圆,乱,收,桌布,花,铺,脏,拖把,拖,递,打扫,显得,整齐,蛋糕,蜡烛,插。学生默写完以后,教师让学生们朗读单词,同时给黑板上由学生默写的单词纠错,全部改正又跟教师读一遍,后又请学生上讲台领读两遍。 (2)讲解生词。在讲解过程中,使用了桌布作为教学用具,同时还邀请同学演示了“递”这个动词,并纠正了其中出现的错误。 第二课时 1.邀请两位韩国学生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2.语法学习:教师通过把一瓶花放到桌上的动作,让学生造句。引出“把”字句的内容,再造正确的句子:老师把这瓶鲜花放在妮娜桌子上了。同时分析了句子成分: S+把+O1+V+在+O2+其他成分,同时演示了其他的类似句式,把“在”替换为“到”(V+到)“给”(V+给)“成”(V+成)。并且尝试在句子中加入状

北外对外汉语考研真题

历年北语真题之——现代汉语试题篇 2005年 一、声母和辅音各自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请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9) 二、用国际音标列出普通话中的合口呼韵母,并说明四呼在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中的作用。(10) 三、用严式音标给下列儿化词语标音(若有其他应变现象一并标出),并说明儿化的音变规律。(10) 1、一点儿 2、草稿儿 3、毛驴儿 4、树枝儿 5花瓶儿 四、用严式音标给汉字注音,说明/u/的音位变体和分布条件。(8) 1、 水 2、福 3、问 4、够 五、给下列语音单位分类并回答。(12) 肃不德大箱子天作之合雷声大雨点小 敲竹杠红纸刘备招亲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语素是否是词汇的构成单位?为什么? 2、熟语与自由短语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 六、根据词典释义,分析下列词语词义与语素义的关系。(10) 1、精彩:(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优美,出色 2、理事: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情的人 3、浪潮:指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或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行动 4、舟楫:<书>船只 5、承办:接受办理 七、辨析同义词。(12) 1、藏——躲藏 2、典型——榜样 八、举例分析“厚”与“薄”可在哪些义项上构成反义关系,在哪些义项上没有构成反义关系,并进一步 解释造成二者义项对应差异的原因。(9) 九、指出下列各组词在语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0) 1、市民——晚上 2、矫健——中型 3、现在——正在 4、但——却 十、观察短语然后 1、分别指出这些短语的结构类型(10) 2、分析指出在构成手段上,汉语的短语和符合此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 爹妈他们( )把这个( )解放以前( ) 木头似的(

新词“被XX”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新词“被XX”研究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7-07-05T11:33:23.44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3月作者:粟仲华[导读] 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上对“被XX”词语的运用来加以教学,这样,让学生能够体验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让他们的学习既生动又有效率。 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本文比对新兴“被XX”结构与传统被字句在格式、语义和用法上的差别,以及新兴“被XX”词法化明显的状况下将“被XX”作为一个词来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新词“被XX”的几种组合形式、内含意义以及它折射的社会意义。最后根据对新词“被XX”的研究,结合新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情况,提出了对于新词“被XX”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新词“被XX”;结构;语义;社会意义;教学一、新词“被XX”简介新兴“被XX”与传统被字句在语法形式与句法结构上有大变异和大违背。传统被字句格式为“受事+被(施事)+及物动词”这个动词是及物动词而且通常是双音节的。然而在新兴的“被XX”中,它的格式式为“受事/施事+被+不及物动词Vi(后来又扩展为少数的及物动词,但与一般的被字句意义不同,另外还有形容词和名词)。传统被字句的动词谓语,在意念上支配主语,动词后一般不带宾语。因此“被XX”不能简单的就归于被字句一类来解析。从句法结构看,新兴“被XX”是一个无法扩展,紧密度很高的动词性语言单位,而非粘着性的句法结构,也不能补充省略的施事宾语。“被XX”新词常常用引号标明作为一个独立性成分,表达特定的含义。所以我们更倾向“被XX”是属于词法现象的。所以在本文的观点是更偏向于“被XX”的词化,将“被XX”作为一个新兴词汇来研究。 二、新词“被XX”的结构与语义(一)结构“被XX”由两部分组成:“被”和“XX”。这两个部分在句法结构上是紧密相邻的,且两部分的语序是固定的。它们共同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被XX”中“被”是稳定不变的,可变的成分是“XX”这部分。“被XX”可有哪些词语分类。而在语义方面,“被+XX”都是与某一特定事件相关的,也就是说它已经在语言世界代表了一个稳定的概念。 1、被+动词 这种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被+不及物动词;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等。另一类是被+及物动词;“被”字后面接及物动词的有被录取、被代表、被赞成、被统计等。新兴“被XX”中所接的及物动词与传统被字句中所接及物动词不同,新兴“被XX”中“XX”若为及物动词,那么这些及物动词在做谓语时意念上对主语没有支配作用,它代表的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或呈现的状态,一般这个“被”并不表示被动的意思。以“被录取”为例解析如下:“被录取”在传统的被字句中也可用,他表示的是某人被某个单位录取这样一个事实。然而在新兴的“被XX”句中,“被录取”指的是不符合“你报考我录取,你上线我录取”的正常模式,反而是并没有报考这个学校,或者自身的条件根本就不符合要求而被这些不实机构莫名其妙的“录取”了。 2、被+形容词这种形式的构词有:被小康、被幸福、被贫困等等。 3、被+名词 这类构词有被全勤、被网瘾、被慈善等等。 4、被+其他如:被G2、被67%等。(二)语义 新词“被XX”表示的语义是贬义、讽刺、消极、遭受义等,“被XX”主要是用来描述弱势群体无奈、不满、愤懑、郁闷等,同时也影射出强势群体的蛮横。“被XX”适用的语用背景是当事人不情愿、不知情、不真实、不如意、不幸、不吉利、被迫、非自主、无可奈何地遭遇某种境遇。所以新词“被XX”所代表的意义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它们在使用之前往往存在一个主流、权威的话语,但是在民众或某些人看来,这个话语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或者它的确就是谎言。二是表达一种被迫、无奈的感受,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被迫如何”或“被强制如何”。 三、新词“被XX”隐含的社会意义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新词“被XX”的产生折射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被XX”的“XX”涉及范围很广,从教育到司法再到民生,它所涉及的对象更是小到百姓大到政府无一不囊括其中。“被时代”说法虽有所夸张,但是新词“被XX”的风靡的确折射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根据新词“被XX ”的语义,一是隐含了人们对权威怀疑的意思,例如“被自杀”中一个“被”字,抒发了弱势者对于掌权者将自己的观点强势的附加到弱势者身上时心中的苦闷与委屈。二是被掌握权力的一方压制,弱势者迫于无奈受制于人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权。“被让座”、“被捐款”等一个“被”字,表达了受事者的自嘲、无奈和不满。所以我们可以说,新词“被XX”的产生就隐射了社会发展下存在的问题——公众对权利的无奈诉求。新词“被XX”的出现和盛行,不只是反应了公众的无奈,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公众自主意识的增强,它表现出了公众对权利的监督。公众希望通过用“被XX”这一新兴词汇来唤醒公权的执行者,调整权力机制,关注公众心声,维护公民权利。 四、对外汉语中新词“被XX”的教学(一)教学的必要性新词“被XX”的盛行及其表达的普遍认可让它成为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一、国内“被XX”普遍使用的情况决定了若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对其进行讲解,那么势必会造成他们的中文学习困难;二、每一个新词“被XX”并不同于传统被字句,其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的事件,不进行讲解,势必会让留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三、“被XX”的盛行,频繁出现在报纸、网络、杂志等传媒上,这些是留学生学习中文的真实语境材料,若是不进行讲解,势必会造成他们对真实中文的脱节。(二)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