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文明教育

基础文明教育
基础文明教育

基础文明教育

————————————————————————————————作者:————————————————————————————————日期:

?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养,自2010年3月起至5月,学生工作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基础文明建设活动。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与文明携手,创绿色校园”,旨在通过开展基础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育人氛围,进一步提高全院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以“树文明校风,创优良学风,做双优学生”为目标,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文明修身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班风系风营造、校风学风建设和绿色校园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创建绿色校园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

活动开展两个月以来,各系部在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认真抓好以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和美化课堂教学环境为重点,开展“绿色课堂”的创建活动;以宿舍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绿色寝室”的创建活动;以文明就餐和倡导节约为重点,开展“绿色校园”的创建活动;以抓早操、晨练活动为重点,扎实推进“阳光体育”和全民健身行动,开展“绿色健康”的创建活动;以规范校园秩序、杜绝使用大功率电器为重点,开展“绿色安全”的创建活动等。

学院通过广播操比赛、爱心捐助、励志演讲、“我与文明校园创建”主题征文比赛、专题教育宣传板报比赛、“厚德敦行、文明修身”主题班会活动、“校园环境文明用语”征集活动、校园绿地清洁活动、“文明与我同行”演讲比赛、大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学生公寓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开展,大大促进了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校园呈现出景色优美、和谐有序、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各系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基础文明建设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机械工程系:以“迎世博”为契机扎实有效推进绿色环保活动

环保教育既是绿色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机械系结合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开幕积极向大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并通过开展校园废旧物品回收与利用行动、校园节约行动、校园护绿行动、校园净化行动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和“播绿人”,美化校园的绿色自然环境。

机械系于4月27日成功主办“世博会与公关”专题讲座。唐菀老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鲜明而形象地给该系学子介绍了世博会这一人类文明驿站的深刻内涵。让大家进一步明了2010EXPO对全国、对上海的重大意义所在。为深入普及绿色环保、低碳节约的生活理念,该系学生会女生部近期组织开展了“绿色在掌中跳跃”手工艺品比赛。筷子搭建的风车,纸

叠的芬芳百合,手法细腻的十字绣等,无不透露出同学们的聪慧。4月16日晚,系生活部开展了以“争创模范寝室,树立学习先锋”为主题的“绿色寝室文化”评比活动。

电气工程系:文明让鲜花盛开,高雅使绿草长青

电气工程系为深化基础文明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有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举办了以“与文明携手,创绿色校园”为主题,“与文明携手,树文明校风,创绿色校园,做双优学生”为目标,“文明让鲜花盛开,高雅使绿草长青”为活动口号的基础文明月活动。

活动包含“诚信人格、感恩图报”的诚信感恩教育;“遵章守纪,常抓不懈”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修身,从我做起”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电气系及各班级特色和文化。

电气系立足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自觉维护校园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同学友谊,讲文明,重礼仪,守诚信,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活动的开展大大加强了电气系学生公民道德意识,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能力,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信息工程系:吹响青春梦想的号角

信息工程系历时两个月的“基础文明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分为思想道德教育类、校规校纪与日常行为礼仪类、环保教育与志愿服务类、安全教育类及关注社会热点类。有近六百人次参加了活动。

该系以围绕学院基础文明月活动方案为轴,在形式和内容上狠下功夫,如开展读书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举办的文明知识礼仪竞答活动中,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发挥学生专业优势,使用同学们自己开发制作的“知识竞答系统”,该软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便捷的使用不仅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更使现场抽答题过程精彩、高效、流畅。

在该系活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个人和团体,为将来开展更加行之有效的学生活动增加了力量。

数控工程系:爱心传递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为了推动“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文明修身的效果,数控工程系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该系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干部分层开展,对09级新生着重加强文明规范教育和自主创新教育;对08级学生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争做好榜样活动教育,对应届毕业生着重加强“自信自强”和择业观教育;对各班级同学开展“团情团史谐发展班级活动展新颜”活动教育。

为了美化校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及环保意识,帮助那些需要社会关注、援助的人们,数控系团总支还举办了“爱心传递二步曲”系列活动。广大志愿者采取自愿捐献、预约登记等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到全院学生寝室共收集饮料瓶、易拉罐7000余个,废旧书刊纸盒百余斤,并将废品分类集装变卖,得到善款600余元。2010年3月22日下午,在澛港街道办事处民政局吴显启主任的热情指引下,该系志愿者携带变卖废旧物品募集的600余元善款,走访慰问了三户贫困家庭,将同学们的一份份爱心传递给老人。活动受到了当地居民和澛港街道办事处民政局的一致好评,并发来感谢信。通过开展“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数控系积极营造了健康、文明、和谐、优美的育人氛围,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质。

汽车工程系:服务社会,青年先行

汽车工程系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以“服务社会,青年先行”为主题,突出“三爱”教育,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四”管齐下,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突出“三爱”教育,明确工作主题。突出“三爱”教育旨在要求青年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时刻心系国家、民族,关注社会民生。该系先后开展了“美化校园,青年先行”系列活动、文明乘车劝导志愿活动、“情系西南,关爱社会”大型募捐活动、前往芜湖华为老年公寓献爱心活动、前往神山烈士陵园祭扫等活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四”管齐下。在今年的基础文明创建工作中,该系注重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四管齐下,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智育方面,开展了“益智你我,共唱红歌”趣味知识竞赛;体育方面,开展“迎五四、庆世博”趣味运动会、与芜湖广电开展足球友谊赛、积极参加院级篮球、排球比赛;德育方面,组织团干学习沈浩精神,加强青年团员自身建设、多次开展教室墙报系列主题评比、开展“文明修身、厚德敦行”主题班会设计评比等。美育方面,打造“丹青飘香”寝室走廊亮化工程、前往芜湖广电中观赏并参与综艺节目的录制、开展系列主题讲座,如社交礼仪讲座等。

该系还积极利用现有校园宣传阵地,如橱窗、展板、校园网等对基础文明创建工作和青年志愿者工作进行宣传,同时,汽车系还加强对外宣传。芜湖新闻信息网、安徽教育网先后对该系开展的“文明乘车劝导,方便市民出行”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

人文管理系:培养人文素质,构建和谐校园

基础文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人文系在阳光体育、文明修身、文明校园、心理志愿服务和业余生活等方面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为主渠道,以团队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方式,从小事入手,转理念、导行为,扎扎实实开展素质教育,精心打造绿色校园文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该系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如携手文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签名活动、礼仪讲座、寝室文化节、文明之星评比、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

经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培养了人文管理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加强了基础文明建设,构建了和谐人文家园。

基础教学部:响应号召,分层推进,成效显著

基础教学部积极响应学院号召,以良好精神面貌,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主要包括绿化环境、美化校园锄草活动,参与面广、集中展示同学们集体主义观念的广播操比赛,以及张显青春活力与团队精神的篮球比赛。

同时,基础部结合系部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基础文明月建设活动。主要包括放松心灵、放飞理想的风筝放飞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思想的青春励志影展,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问卷调查与座谈会,并举办了面向全院的“四海同声、万众一心”的普通话大赛及“Say it! You can!”的英文演讲比赛,以及“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感恩母亲节”、“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

基础教学部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党团班三位一体建设为重点,以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专业特色开展活动,分层推进,逐步实施,对于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受到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2010年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的开展,广大学生彬彬有礼见面和师长主动打招呼的人多了;文明就餐,珍惜粮食的人多了;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多了;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人数多了;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主动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人多了。活动并涌现出了机械工程系王礼飞等近200名文明先锋。

编后:

文明行为是一个人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培养有道德公民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基础文明素质如何,事关重大,不可忽视。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水准较为低下,校园内屡有不文明的现象,如,有的仪表不整,语言粗俗,有的为人乏礼,行为散漫,个别学生认识与行为相脱节,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等,这些都与大学生文明形象极不相称。为了创建文明校园,近年来我院每年将3月—5月定为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月,旨在从青年学生的基础文明修养入手,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以期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切实做到内强素质当文明先锋,外塑形象展青春风采。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已开展了四届,此项活动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活动的实施不仅在校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辐射作用。实践表明,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我院育人工作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它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也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隋唐时期逐步形成的科举制度,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制度。 关键词:古代教育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惟一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古代教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延续了4000多年。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教育的萌芽,到商代便出现了与今天大致相同的学校教育,由此开始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十分鲜明。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被完全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

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学术和教育活动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到了汉朝,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为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成的士人提供作官的机会。“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大贵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人才选拔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持,寒门士子几无进仕之路,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而世族子弟又不屑学习,严重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 到了南北朝,世族势力日趋下降,寒门势力逐渐上升,察举制度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考试选士的方法受到士人的欢迎。统治者为了控制选士的权力,扩大统治基础,也不断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科举制度开始萌芽。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再次统一。隋朝统一中国后,即着手选士制度的改革,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公元606年,隋炀帝始臵进士科,标志着科举

大学生文明自律养成教育主题班会(1)

养成活动主题: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自律,从我做起 如今大学生文明自律已经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文明素质的概念就是一个国家,地区人口反应出该地区社会进步的一种转台和成都。现代文明是各人或群体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和生活方面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一)公共道德意识较强,但行为上欠缺 如针对在学校墙上或课桌上乱涂画的行为,有78.12%的同学认为这是公物,不能乱涂,但17.71%的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这蛮不错的占4.17%。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们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年,但有79.17%的同学会偶尔抄近路,践踏草坪,2.08%的人时常从草坪穿过,只有18.75%的同学从不践踏草地,这种统计会使小草多伤心啊! 而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方面,多数同学是反感的,所以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避免不文明行为。如对食堂插队行为,77.08%的同学表示非常讨厌,17.71%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5.21%的同学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插队这种行为还是十分反感的。同样,自习室疯狂的占座现象也引起很多人不满。希望大学生对类似行为尽力换位思考,促进校园和谐,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二)对于文明的自律意识不强 自律行为,是指不做社会不提倡的事,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其实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差。 如迟到、早退、逃课的问题,只有20.83%的同学从不逃课,高达60.42%的人说偶尔逃课,还有18.75%的人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大家都逃课我也逃。大学环境相对松散,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三)大学生的节俭习惯、节约意识和现代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现在水资源紧缺,然而在我们调查中,有83.33%的同学会主动关水龙头,14.58%的人在忙的时候就对其放任不管了,更有2.08%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认为浪费的又不是我的,关我什么事啊! 大家都知道,诚实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但据调查只有34.38%的同学在考试中从来不会作弊,有5.21%的人会经常做弊,绝大多数有60.41%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四)大学生利他意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忽略他人的感受。 在自习室或图书馆同学们的手机状态里,关机、无声或震动的占70.83%,想起来的时候就调的占26.04%,只有3.13%的同学选择不去管它,这说明同学们其实还是很注意在公共场合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宿舍中同学休息时是否会保持安静,61.46%的同学表示很注意,8.33%的人要有人提醒,还有30.21%的人兴奋时会忘记。虽然大多数的同学会注意自己在公共场所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会忘记,所以同学们的利他意识仍有待加强。 (四)大学生基本礼仪欠缺 在尊重他人方面,我们调查了同学们听各类讲座时的情况。只有11.46%的人表示他们会坚持到底,认为这样体现对演讲者的尊重,因讲座无聊中途退场的人占到39.58%之多,还有的是因客观原因退场占48.96%。当问及看到老师时是否会主动打招呼,只有32.29%的同学选择会,还有9.37%的人看心情而定,还有人打招呼的前提是那个老师自己熟悉占56.25%,2.08%的同学从不主动打招呼。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内容】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难点: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讲授提纲】 第一节农村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南移(从黄河流域移向长江流域) 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渔猎文化向农耕生产过渡的风貌。

农耕居首三代时期,农耕业已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秦秋战国时期,列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无不与农耕经济联系在一起。 重农固本秦汉以后,“重农固本”成为治国的不易之道。 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流域达到较高水平,并使之成为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而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为农耕的向南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重心南移汉晋以后,北方边患日趋严重,战乱频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中国农耕区的核心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 基本格局:隋唐以后,经济重心南移,“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长期的对垒与融合 耕守牧攻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

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攻势。 长城心态万里长城正体现了中原华夏民族试图把农耕区围护起来的心态。 对垒融合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对垒的一面,又有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形式为中介,实行经济经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中华文明两大源泉:农耕与游牧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它们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农耕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华文明,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延续性。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一方面造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藕断丝连,含混不清:多元化经济成分的表现: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孙培青版)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庠和成均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X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 诗__》、《__书_》、《_礼_》、《乐》、《_ 易_》、《_春秋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C)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B夏代C西周D东周 (B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B《史籀篇》C《三字经》D《急就篇》 (C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D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B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意见

中共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学生工作部 共青团青岛农业大学委员会 青农大学工发(2009)4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 教育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弘扬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引导广大同学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现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重大意义 1、基础文明养成教育是国家安定和谐、社会发展进步的有力保障。行为习惯及人的修养,涉及人际关系,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不尽人意的事都是由人的不良行为和习惯造成的。大学生迟早要走入社会,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国的社会风气。为了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必须搞好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同时,大学生基础文文件 文件

明养成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程度的标志之一,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 2、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习惯的形成是我们品德教育的结果,它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认识而没有养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基础文明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质”的指标。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看看校风,基本情况就掌握了。因此,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要重视抓学生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使之成为品行优秀、表里如一的人。 3、基础文明养成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渊薮。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人终生受益。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可以使学生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使其做到文明做人、礼貌待人,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大学生文明倡议书范文

大学生文明倡议书范文 大学生文明倡议书范文1 XX届全体毕业生: 故园青青,学子莘莘,六月的风中开始弥漫起离别的味道。转眼间,又到了毕业的季节。再过几天,作为毕业生的我们,就要告别培育自己多年的母校,带着对未来事业的无限憧憬,涌动拼搏之勇,投入社会,迎来生命中的再一次腾飞。在此别离之际,作为20xx届毕业生党员,我们将带头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保证做到文明离校,并倡议全体毕业生做到以下五点: 1、重温校园,心怀感恩。“依依学子意,殷殷母校情”,让我们再一次静赏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告别母校,将一切美好传承下去。师恩难忘,让我们再一次向曾经为我们传道解惑的老师们道一声感谢,道一声珍重。友谊情长,让我们再一次和挚爱的校友热情相拥,留下如诗如画的青春年华。我们倡议全体毕业生写一篇毕业日志,将感恩留给母校。 2、倡导文明,严守公德。我们要保持一贯的文明行为,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打架,不酗酒滋事;搞好寝室内外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在任何地方焚烧杂物,保护好环境;爱护学校公共财物和设施,离校前确保室内用具的完好无损。我们倡议全体毕业生彻底打扫一次宿舍卫生,将文明留给母校。 3、奉献爱心,留住永恒。一份捐赠便是一份希望,让我们奉献

一份爱心,温暖一个心灵。希望广大毕业生们能将自己不便带走的衣物、书籍等捐赠出来,送给最需要的同学,让他们能够和我们一样正常地学习,不为生活顾虑重重。我们倡议全体毕业生参与一次志愿公益服务,将爱心留给母校。 4、振奋精神,文明离校。在毕业前夕,我们每一名毕业生都应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自觉按照学校离校流程办理相关手续,毕业答辩、合影、聚会、办理离校手续期间,遵守作息制度,做到安全、文明离校,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倡议全体毕业生参加一次毕业活动,将风采留给母校。 5、铭记校训,奋勇拼搏。我们要牢记母校的校训,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奔赴社会的四面八方,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挑战与压力,形成一股坚强力量,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为母校争光添彩。我们倡议全体毕业生向母校提出一条建议,为母校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 亲爱的同学们,毕业在即,让我们携起手来将文明留给母校,将感恩留给师长,将关心留给同学,将信心留给自己。最后,祝全体毕业生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大学生文明倡议书范文2 即将毕业的20xx届学长、学姐们: 你们好!首先衷心祝贺你们顺利完成了学业!忆往昔,峥嵘岁月,走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你们已走向成熟、独立,即将开启人生的新征程。四年在母校的岁月,不仅仅是日日夜夜的知识学习,开心愉快的实践活动,更是每位“xx人”对“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校训精

中国文化概论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讲课稿)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第一节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中华文明以农耕文化为主体 1、时间早。 早在四五千年前,兴起于黄河中游地域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经展现了华夏民族的先从渔猎而向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风貌。 神农氏,禹、公刘 三代时期,农耕业已经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古代诗歌的记载,反映了这一时期先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繁忙景象,所谓“同我妇子,磕彼南亩,田俊至喜”(《诗·豳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王世纪·击壤之歌》),即是其生动写照。 2、地域广。 黄河流域(粟作区)、长江流域(稻作区) 3、生态适宜 气候适宜、土壤肥沃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 《论语·宪问》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史记》称赞周人的先祖公刘“务耕种,行地宜,……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扁道之兴,自此始”。农耕与部族的兴衰紧密相连。

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与融合 当黄河流域以南农耕文明日益发展的时候,中国的西北部地区,正繁衍生存着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他们世代“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传》),依靠畜牧、狩猎为生。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促使他们经常南下劫掠,“利则进,不利则退”(《史记,匈奴传》),给中原的农耕民族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当某一游牧部落出现了具有政治远见和号召力的领袖,游牧人短暂的经济劫掠便可能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征战,甚至入主中原,建立起混一游牧区和农耕区的王朝。 1、中原地区――农耕 中原农耕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建立在土地这个固定的基础上,稳定安居是农耕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但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 2、西北地区――游牧 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在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上处于较低层次,但他们勇猛善战、粗犷强劲,富于流动性,善于吸取从远方带来的异域文化,成为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补强剂。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汉唐时期开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原农耕文明博取游牧文明的精妙结晶。 3、二者不断融合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游牧人,从农耕人那里学习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技术,促进其自身社会形态的变化。促进了中原华夏农耕经济的周边扩展和多元交汇。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他们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三、农耕自然经济体制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1、从纵的方面讲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走着一条不断寻求和探索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优秀遗产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幼儿教育先进的科学的成果逐步融合的道路。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基本内容是伦理道德规范和生活常规的基础训练,主要原则和方法有“蒙以养正”“早喻教”“严慈相济,教爱相辅”“顺其性情,激发兴趣”“量资循序,随其分限所及”“保教并重”。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是在19世纪中叶后逐步从西方引进的。西方幼儿教育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英国工业革命、德国宗教改革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而发展的。 中国引进西方幼儿教育,实质上是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条件下形成的幼儿教育。中国之所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幼儿教育,一方面是由于外国列强的侵入,包括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引进对中国而言是被动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幼儿教育比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更先进、更科学,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幼儿教育可以纠正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弊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引进对中国而言是主动的,反映了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觉醒和“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胸怀和愿望。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必须不断引进和吸收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闭关自守必然落后。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引进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必然要立足于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土壤,努力实现本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有机融合,创造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又极富民族特色的新文明成果,否则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客观规律。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走着一条不断寻求和探索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优秀遗产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幼儿教育先进的科学的成果逐步融合的道路。为了更好地推进和实现这种融合,除了更全面、更充分地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及各民族幼儿教育的先进成果之外,必须更深入、更准确地研究和认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历史遗产。 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传统社会有三大支柱。经济上以传统农业为主,传统社会的农业是土地私有,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商品交换不发达,科学技术含量较低。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是中央集权,皇权至上,等级分明,血缘纽带紧密,以家族、家庭为社会基本细胞。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强调伦理本位,以德治国,忠孝为本。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支柱,特别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构成了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决定着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组织形式和实施原则。 (一)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 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的二大支柱决定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和“国”是合二为一的,“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固定逻辑。家庭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家庭的兴衰主要靠子子孙孙代代相继,家庭教育好坏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着这个家庭的兴衰。因此,家庭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幼儿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家庭教育也就必然成为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母亲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母亲教子成才的故事,相夫教子也成为中国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如:孟母教子,“子不学,断机杼”和“孟母三迁”;欧阳修少时家贫,不能上学读书,其母便亲自教他识字,无钱买纸笔,便用木棍在沙

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

校园文明习惯规范人生因什么而精彩?答案很多,但有一个答案一定正 确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校园因什么而文明?校园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我们的校园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环境氛围和文明行为,就不会有校园的文明,文明文明校园既包含物质的校园,更包括精神的校园,精神的校园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长期的努力。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而想要投身社会的我们已经不仅单一的只拥有知识,要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才是一个接班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山水自见山水,但社会早已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更见在校大学生应该做到而且做好事情。 行为规范: 一、思想品德篇;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帮助大学生塑造和培育美好的品德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二、诚信守纪篇; 诚信守纪、自律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应该恪守这一道德底线。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法纪,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妄图走捷径,不投机取巧,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和高尚人格魅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1本色做人,以诚待人,言出必果,知行统一。 2为人正直,不损害他人权益,选择正常渠道和合理方式

反映意见和要求。 3遵纪守法,不做侵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不参加非法组织和活动,敢于并善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4、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恪守一日生活制度,自觉维护学习生活秩序。 5、提倡诚信考场文化,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按照相关要求参加考试,考试不作弊。 6、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恪守一日生活制度,自觉维护学习生活秩序。 7、提倡诚信考场文化,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按照相关要求参加考试,考试不作弊。 三、感恩与责任篇;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和他人的关心、关怀、帮助。从一出生,我们每个人都因为父母、家庭和社会的万千呵护宠爱,而背负了一种巨?反哺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感恩和责任是我们生存的理由和动力,要对社会负责,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学会关爱父母,珍惜生命。 1.对他人与人为善,关爱、宽容,常怀恻隐之心;对自然以邻为友,仁心、慈爱,常怀敬畏之心,与人与物和谐相处。 1.尽己所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平时多参加义务活动,争当社会活动的志愿者,在公共场所,自觉维护学校形象。 四、学涯规划篇;故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校大学生要确立长远理想,明确学习目标,及早规划学业生涯。学涯规划的制定要注意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的结合。自身实际与专业学习大纲要求的结合,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步骤的结合,及时调节心理应对状态,有条不紊地把规划内容落到实处。 1、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制定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阶

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精)

关于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主题活动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高我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 院团委决定, 在学院全体学生中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主题活动。 一、活动宗旨: 以学院中心工作为指导, 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根本, 以“纪念建团 ×周年”为契机,围绕“质量、发展、服务、和谐”这个主题,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 提升学生思想素质,改善学生道德面貌,拓展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树立学生理想信念。 二、活动主题: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文明修身从我做起 三、活动时间: ××年 ×月 ×日—— ×月 ×日 四、活动内容: (一、基础文明养成 通过倡议、讨论、座谈、主题班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养成文明高雅、尊师爱校的个人品质和行为规范。 1、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高雅的个人品质和行为规范; 2、培养良好学风,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3、异性文明交往,建立正确的爱情观;

4、强化心理素质,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危机、困难; (二、创文明典范 1、文明个人典范(品德高尚、衣着得体、举止文明、谈吐文雅、心理健康 2、文明宿舍典范(见学生处宿舍评选细则 3、文明班级典范(学习积极性高、到课率达 98%以上、课堂及自习纪律好 五、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文明修身工程,使校园逐步达到“五个文明” 的标准,具体标准如下: 1、行为文明: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共设施、不打架斗殴、不吸烟、不饮酒、不赌博、不搞迷信活动、具有成良好的仪表习惯, 做到参加公共活动穿着整齐清洁、得体大方,公共场所男女交往行为得体等。 2、语言文明:做到不说粗话、脏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在和不同身份的人交往中,语言得体, 谈吐有度,掌握分寸。 3、寝室文明:生活用品整洁,物品摆放划一,卫生善良好, 寝室内无卫生死角,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盗意识强, 能够注意用电安全,讲究饮食卫生。 4、教室文明: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对老师有礼貌,窗明几净,桌椅摆放齐,桌面清洁,课程表端,班级物品无乱堆乱放现象,在教室内保持安静,自觉维护学习气氛。 5、网络文明:从我做起,文明使用网络,自觉维护网络安全, 建设网络文明, 不传播不健康的信息, 承担网络文明的责任, 做倡导和维护网络安全的典型。 六、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动员宣传 1、以条幅、海报、宣传板、广播、网络等形式进行大规模宣传。

中国文化发展史

中国文化的发展 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积淀了璀璨的华夏文化。中国文化始终作为世界文化中的奇葩,映射着历史的光辉,展现着民族的风华。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文明作为唯一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淫灭的古国文明,始终离不开中国文化之魂。这种寄于民族之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中不断积淀,不断变得博大精深。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载体,每一种文化载体,都体现着各异的社会风情和漫漫的历史道路。在中国远古时期,由口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作为中国文化间接记录,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开始的发展道路,甲骨文字是中国古代文字起源与发展的直接记录。文字的出现不仅是文化进步的体现,更是文明的飞跃。远古的中国文化主要集中于宗教崇拜和原始艺术,没有高度统一的形式,体现的是先民粗狂的情感意识和活跃的自然认识。自夏朝开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由自由性向统一性转变,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各个部落文化融合,其中以华夏文化为代表。自殷商西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开始形成。在当时,具有“象形”、“会意”、“形声”等的造字规则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1)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相随的一些典籍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实体文化的逐步形成。 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轴心时代。走过周朝礼乐文化时代,春秋时期伴随着国家动乱,群雄争霸历史背景,出现了各种政治流派和文化主张,呈现百家争鸣的格局。社会动乱和政治模糊为当时文化

发展创造了许多条件。诸子兴起,各展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儒、道、法、墨各大学派应运而生。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三《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2)。春秋时期特殊时代,不仅为“文化的轴心时代”的确立提供契机,更为华夏族的建立了基础,这一时代是中国文化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 先秦文化经历了蓬勃发展,进入秦朝,封建社会的形成,为中国文化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舞台。以前自由的文化体系逐渐被破坏。在这一时期,中国实体文化经历了一大浩劫。由于秦朝集权统治,大量历史典籍只能藏于宫廷,并出现了焚书坑儒的残酷历史,大量的文化典籍流失,并为中国后期文化发展造成很大阴影。相随的汉王朝统一后,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为我国千年的儒家正统思想建立基础。在之后中国封建统治时代,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旗帜一直走下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形式随社会的变革不断变化着。自汉朝开始,中国文化开始走出国门,传入其他国家,国外的一些文化形式也传入中国,具有显著代表意义的佛教的传入。为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中国文化中,古诗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始终绽放着光彩。自春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论语题解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 ──論語選 一、論語的價值解析與現代意義 論語是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忠實紀錄,大體包含了孔子一生的思想主張,構成了儒家學說體系的基本框架。其中,教人在家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相敬;在外要對國家忠,對朋友信。如此,由親及疏,由近及遠,從個人、家庭以至於社會、國家、天下,既講究修己之學,也重視安人之學。從尋常日用生活之間,表達出對安頓人生的高深思維。 論語從東漢後期被正式尊為「經」後,便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把它列為文人士子必讀的「四書」之一,說明了它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雖時隔二千五百多年,社會生活型態有了鉅大的改變,然書中所蘊涵的生活智慧與人文關懷,至今仍有鮮活的生命,及超越時空的永恆價值。 二、孔子生平及思想簡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西元前五五一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四七九年),年七十三。 孔子先世為商後宋國貴族,父親叔梁紇,是一位大力士,做過陬邑的大夫。母親顏徵在。父親過世時,據說孔子年僅三歲。母寡兒幼,其艱難可想而知。因此孔子很早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他後來自述:「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可見他少年時,為了謀生,不得不做許多雜役粗活。然孔子發憤自學,且學無常師,如論語所記「子入太廟,每事問」之事,便可見他虛心好學的治學態度。 孔子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一類的小吏,魯定公時任中都宰(地方官)、司寇(掌刑罰),因不滿魯國執政者季桓子胡作非為,去而周遊衛、宋、陳、蔡、楚列國,卻不為時君所用。六十八歲時,回到了闊別的魯國,結束了他長達十四年的周遊生活。 從事教育工作,可以說是貫穿於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動。他首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信,但他熟悉古代經典, 可能做過某些整理的工作。在他死後,由於弟子的傳播顯揚,形成了儒家學派,對後世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孔子也因而被後代的學者尊奉為「至聖先師」。 孔子的學說「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是溫和的改良主義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他提出了一個以「仁」為核心的道德思想,並以「禮」作為行為的準則;其次,他認為「為政以德」,要以道德教化作為治國的基礎;第三,孔子特別重視教育,除以詩、書、禮、樂教育弟子外,更注重人品的培養。這三方

关于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

关于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 机1102-2班何美周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一代接班人,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这样一来,就要求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中,基础文明尤为重要。 基础文明是对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那么,为什么要注重基本文明建设?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状况如何/?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基础文明?这么做得意义又何在? 我认为,当代大学生身处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均在高速发展,面对这样的格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单一的技术要求转向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这就要求大学生的基础文明要有所提升,以适应社会发展。另外,飞速发展的社会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际交往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那么,在如此频繁的人际交往中,拥有良好的形象和人际关系,对以后自身的工作和学习都是相当重要的。要想拥有这些,基础文明必不可少。 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缺失得不少,校园中,随手扔垃圾、随口吐痰、乱涂乱画、破坏公物、路旁热吻等现象已司空见惯了,脏话满口也早已习以为常。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看来,提高大学生基础文明已是势在必行了。 那么,对于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我有几点意见。 1、领导者应起模范作用,这里所说的领导者不局限于老师,当然还有 学生。因为只有领导做好了,学生才知道这样做是文明的。我曾听到一位老师这么说;“有没有搞错?我帮你弄?自己不会弄?”看这话说得,就很不文明,如果换种说法,也许会更好。我还听到学生会有个同学这么说;“8点才检查卫生?我们还要不要上课了?”而且语气很牛。从这些小事可以看出,我们有些领导的素质确实不高,那么领导又怎么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基础文明呢? 2、多开展一些关于文明教育的活动,比如观看爱国、感恩的影片,学 习当代优秀人物的事迹,参加公益活动,观看艺术展等等。 3、加大宣传基础文明建设的力度。让学生意识到拥有好的基础文明素 养的重要性,让学生生危机感,从而迫使自己提高基础文明素养。 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小而言之,它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大而言之,它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乎到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的传承,关乎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施和传承,关乎到小康社会的发展的与建设,关乎到综合国力的提升。当然,还将影响到我国今后数十年、数百年的发展。

大学生文明养成倡议书

大学生文明养成倡议书 大学生文明养成倡议书怎么写呢?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 大学生文明养成倡议书,希望能够帮到您! 亲爱的同学们: 菁菁校园,草木成荫,洗尽铅华,折射出大学校园特有的深厚底蕴和大学文化的深邃精神。在校园文明氛围的感染下,在大学文化的感召下,青年学子们一起共同进步、见证成长。作为当代大学生,恪守文明礼仪是我们成长的根基,注重文明修养是我们成才的前提。然而,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却总能见到校园修读点下不文明的举止、随手丢弃的垃圾、公共场合随意吸烟、校园里骑车横冲直撞等与大学文化、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现象与行为。 文明素养是生活点滴之中的积淀,是在一言一行中的养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强文明素质养成,立足自身,立足点滴,立足现在,为建设“健康、有序、和谐、文明”校园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查找陋习,恪守礼仪。从自身做起,做到六讲,即语言讲文雅,校园讲秩序,学习讲诚信,人际讲和谐,处事讲真诚,公共场合举止讲文明;

2.美化校园,净化心灵。从身边做起,自觉维护校园整洁,增 强环保意识,做到地上无杂物,墙上无污物,门窗无灰尘; 3.谨言慎行,自尊自爱。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到“学会四件事”,即“学说礼貌用语、学会守则走路、学会遵章丢物、学会得体着装”; 4.一以贯之,自律笃行。从细节做起,将“四个见到”牢记于心,即“见到杂物要捡起、见到不文明行为要阻止、见到失物要上交、见到违法现象要举报”; 5.文明就餐,勤俭节约。杜绝白色塑料袋的使用,就餐时自觉 排队,按需取餐,节约粮食,提倡“光盘行动”;餐后主动回收餐具,不将饭菜带回宿舍、教室; 6.爱护宿舍,安全自律。自觉遵守宿舍各项管理制度,保持宿 舍整洁,注意防火安全。 同学们,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让我们端正思想态度,提高文明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展德院风采,创德院辉煌! 德州学院团委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一、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此乃教育价值的转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而学术和教育活动又是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的基础,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尤其是《学记》,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秦汉的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虽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化,但不利于建立强有力的****统治。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四、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流徙迁移,致使汉代“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1.强调作品的整体意识 对作品整体意识的追求来源于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我们祖先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种亲和关系,人们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得到心灵的寄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通过将个体置于自然环境中,实现个体与自然的融合。 2.强调对作品意境的追求 作品的“意境”就是作品部所蕴藏的象征意义,它透漏出作者的一种情感、人生体验、心的祈求与期盼,是作者心世界的反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意识,使自然万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外界的一事一物,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反映到人的心世界。它从很多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有别西方强调形象性、生动性的审美特点,它是具体而抽象的,注重外形表现并富有神韵的,它所表达的信息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二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天道、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三是道与德相统一的特性;四是继承性与代性相统一。 一、多种学说相生相成,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 “以民为本”的民族文化特性的形成,是由先“百家争鸣”发展的必然结果。 各诸侯国则要求保全江山社樱,不致被别国消灭,并进而要统一天下。为了解决问题,各诸侯国广罗人才,研究对策;具有见识的知识分子,或讲学,培养传治国人才,游说诸侯,并由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主以“仁义”治国,以“亲民”、“惟民所止”、“止于至善”为德。道家学说是“天道自然”、“天人合一”,主“爱民治国”、法家则主改革,实行耕战政策,富国强兵。墨家反对说空话,要“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对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百家争鸣”有一个共同点,主“尚贤”、“爱民”,因而都各有自己的先进性。到战国末年,就进人了取、存小异,进行全面总结的阶段,形成了“以民为本”、文道与德 二、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天道、人道、文道三者的统一,来解决文化方向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