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LS273与74LS373的区别

74LS273与74LS373的区别
74LS273与74LS373的区别

74LS273与74LS373的区别

发表于2006-12-28 23:47:08

一位网友在中华工控网上问的问题,我看没什么人回答,就整理了一下,给他回答了,并发到我的blog上

74LS273 是带公共时钟复位八D触发器

74LS373 是三态同相八D锁存器

273与373的引脚排列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别是两者1、11脚的功能不同.

对273

(1).1脚是复位CLR,低电平有效,当1脚是低电平时,输出脚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全部输出0,即全部复位;

(2).当1脚为高电平时,11(CLK)脚是锁存控制端,并且是上升沿触发锁存,当11脚有一个上升沿,立即锁存输入脚3、4、7、8、13、14、17、18的电平状态,并且立即呈现在在输出脚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上.

对373:

(1).1脚是输出使能(OE),是低电平有效,当1脚是高电平时,不管输入3、4、7、8、13、14、17、18如何,也不管11脚(锁存控制端,G)如何,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全部呈现高阻状态(或者叫浮空状态);

(2).当1脚是低电平时,只要11脚(锁存控制端,G)上出现一个下降沿,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立即呈现输入脚3、4、7、8、13、14、17、18的状态.

所以,如果分别用273和373来作为单片机的地址锁存器的话,

对273来说,1(CLR)脚必须接高电平,ALE信号经过反相后接11脚(因为单片机的ALE信号是以下降沿方式出现) 对373来说,1脚接低电平,保证使能,11脚直接接单片机的ALE信号.

74LS373详细资料精心整理

74LS373 引脚图、内部结构、参数、典型应用电路 【功能简介】 74LS373是一款常用的地址锁存器芯片,由八个并行的、带三态缓冲输出的D触发器构成。在单片机系统中为了扩展外部存储器,通常需要一块74LS373芯片。本文将介绍74LS373的工作原理,内容涵盖引脚图、内部结构、主要参数以及在单片机扩展系统中的典型应用电路。 【内部逻辑结构图】 74LS373地址锁存器的内部逻辑结构如图一所示。 图1

【74LS373的真值表(功能表)】 G—与8031/8051的ALE相连,控制八个D型锁存器的导通与截止:高电平时,八个D型锁存器正常运行(导通),即锁存器的输出端 与输入端D的反相信号始终同步;低电平时锁存器截止,D锁存器输出 端的状态保持不变。 OE(Output Enable = Output Control)—使能端,接地时锁存 【74LS373引脚排列图】

【74LS373电气参数】 拖动图片放大! 74ls373推荐工作条件 【74LS373在单片机扩展系统中的典型应用电路】 当74LS373用作地址锁存器时,应使OE为低电平,此时锁存使能端G为高电平时,输出Q0-Q7的状态与输入端D1-D7状态相同;当G发生负的跳变时,输入端D0-D7 数据锁入Q0-Q7。51单片机的ALE信号可以直接与74LS373的G 连接。在MCS-51单片机系统中,其连接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输入端1D-8D接

至单片机的P0口,输出端提供的是低8位地址,G端接至单片机的地址锁存允 许信号ALE。输出允许端OE接地,表示三态输出门一直导通,可以送出地址信 号。 1D-8D为8个输入端。 1Q-8Q为8个输出端。 【说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请直接忽略。 G是数据锁存控制端;当G=1时,锁存器输出端同输入端;当G由“1”变为“0”时,数据输入锁存器中。 OE为输出允许端;当OE=“0”时,三态门打开;当OE=“1”时,三态门关闭,输出呈高阻状态。 (1).1脚是输出使能(OE),是低电平有效,当1脚是高电平时,不管输入3、4、7、8、13、14、17、18如何,也不管11脚(锁存控制端,G)如何,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全部呈现高阻状态(或者叫浮空状态); (2).当1脚是低电平时,只要11脚(锁存控制端,G)上出现一个下降沿,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立即呈现输入脚3、4、7、8、13、14、17、18的状态. 锁存端LE 由高变低时,输出端8 位信息被锁存,直到LE 端再次有效。当三态门使能信号OE为低电平时,三态门导通,允许Q0~Q7输出,OE为高电平时,输出悬空。

单片机矩阵式键盘连接方法及工作原理

矩阵式键盘的连接方法和工作原理 什么是矩阵式键盘?当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 口线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 阵形式。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接。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大家看下面的电路图,一个并行口可以构成4*4=16 个按键,比之直 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就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 键 的键盘,而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个键(9 键)。由此可见,在需要的按键数量比较多时,采用矩 阵法来连接键盘是非常合理的。 矩阵式结构的键盘显然比独立式键盘复杂一些,识别也要复杂一些,在上图中,列线通过电阻接 电源,并将行线所接的单片机4 个I/O 口作为输出端,而列线所接的I/O 口则作为输入端。这样,当按 键没有被按下时,所有的输出端都是高电平,代表无键按下,行线输出是低电平;一旦有键按下,则输 入线就会被拉低,这样,通过读入输入线的状态就可得知是否有键按下了,具体的识别及编程方法如下 所述: 二.矩阵式键盘的按键识别方法 确定矩阵式键盘上任何一个键被按下通常采用“行扫描法”或者“行反转法”。行扫描法又称为 逐行(或列)扫描查询法,它是一种最常用的多按键识别方法。因此我们就以“行扫描法”为例介绍矩 阵式键盘的工作原理: 1.判断键盘中有无键按下 将全部行线X0-X3 置低电平,然后检测列线的状态,只要有一列的电平为低,则表示键盘中有键 被按下,而且闭合的键位于低电平线与4 根行线相交叉的4 个按键之中;若所有列线均为高电平,则表 示键盘中无键按下。 2.判断闭合键所在的位置 在确认有键按下后,即可进入确定具体闭合键的过程。其方法是:依次将行线置为低电平(即在 置某根行线为低电平时,其它线为高电平),当确定某根行线为低电平后,再逐行检测各列线的电平状 态,若某列为低,则该列线与置为低电平的行线交叉处的按键就是闭合的按键。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单片机的P1 口用作键盘I/O 口,键盘的列线接到P1 口的低4 位,键盘的行线接到P1 口的高4

74LS系列芯片引脚图资料大全

74系列芯片引脚图资料大全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7276 更新时间:2007年07月26日【字体:大中小】 为了方便大家我收集了下列74系列芯片的引脚图资料,如还有需要请上电子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537142890.html,/b bs/ 反相器驱动器LS04 LS05 LS06 LS07 LS125 LS240 LS244 LS245 与门与非门LS00 LS08 LS10 LS11 LS20 LS21 LS27 LS30 LS38 或门或非门与或非门LS02 LS32 LS51 LS64 LS65 异或门比较器LS86 译码器LS138 LS139 寄存器LS74 LS175 LS373

反相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六非门 74LS04 ┌┴—┴—┴—┴—┴—┴—┴┐六非门(OC门) 74LS05 _ │14 13 12 11 10 9 8│六非门(OC高压输出) 74LS06 Y = A )│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驱动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 │14 13 12 11 10 9 8│ Y = A )│六驱动器(OC高压输出) 74LS07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Vcc -4C 4A 4Y -3C 3A 3Y ┌┴—┴—┴—┴—┴—┴—┴┐ _ │14 13 12 11 10 9 8│ Y =A+C )│四总线三态门74LS125 │ 1 2 3 4 5 6 7│ └┬—┬—┬—┬—┬—┬—┬┘ -1C 1A 1Y -2C 2A 2Y GND

74系列芯片引脚图

74系列芯片引脚图、功能、名称、资料大全(含74LS、74HC等),特别推荐为了方便大家,我收集了下列74系列芯片的引脚图资料。 说明:本资料分3部分:(一)、TXT文档,(二)、图片,(三)、功能、名称、资料。 (一)、TXT文档 反相器驱动器LS04 LS05 LS06 LS07 LS125 LS240 LS244 LS245 与门与非门LS00 LS08 LS10 LS11 LS20 LS21 LS27 LS30 LS38 或门或非门与或非门 LS02 LS32 LS51 LS64 LS65 异或门比较器LS86 译码器LS138 LS139 寄存器LS74 LS175 LS373

反相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六非门 74LS04 ┌┴—┴—┴—┴—┴—┴—┴┐六非门(OC门) 74LS05 _ │14 13 12 11 10 9 8│六非门(OC高压输出) 74LS06 Y = A )│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驱动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 │14 13 12 11 10 9 8│ Y = A )│六驱动器(OC高压输出) 74LS07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Vcc -4C 4A 4Y -3C 3A 3Y ┌┴—┴—┴—┴—┴—┴—┴┐ _ │14 13 12 11 10 9 8│ Y =A+C )│四总线三态门 74LS125 │ 1 2 3 4 5 6 7│ └┬—┬—┬—┬—┬—┬—┬┘ -1C 1A 1Y -2C 2A 2Y GND Vcc -G B1 B2 B3 B4 B8 B6 B7 B8 ┌┴—┴—┴—┴—┴—┴—┴—┴—┴—┴┐ 8位总线驱动器 74LS245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DIR=1 A=>B │ 1 2 3 4 5 6 7 8 9 10│ DIR=0 B=>A └┬—┬—┬—┬—┬—┬—┬—┬—┬—┬┘ DIR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GND

单片机按键连接方法

单片机按键连接方法总结(五种按键扩展方案详细介绍) 单片机在各种领域运用相当广泛,而作为人机交流的按键设计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有着不同的优缺点。而又由于单片机I/O资源有限,如何用最少的I/O口扩展更多的按键是我所研究的问题。接下来我给大家展示几种自己觉得比较好的按键扩展方案,大家可以在以后的单片机电路设计中灵活运用。 1)、第一种是最为常见的,也就是一个I/O口对应一个按钮开关。 这种方案是一对一的,一个I/O口对应一个按键。这里P00到P04,都外接了一个上拉电阻,在没有开关按下的时候,是高电平,一旦有按键按下,就被拉成低电平。这种方案优点是电路简单可靠,程序设计也很简单。缺点是占用I/O资源多。如果单片机资源够多,不紧缺,推荐使用这种方案。 2)、第二种方案也比较常见,但是比第一种的资源利用率要高,硬件电路也不复杂。 这是一种矩阵式键盘,用8个I/O控制了16个按钮开关,优点显而易见。当然这种电路的程序设计相对也还是很简单的。由P00到P03循环输出低电平,然后检测P04到P07的状态。比方说这里P00到P03口输出1000,然后检测P04到P07,如果P04为1则说明按下的键为s1,如果P05为1则说明按下的是s2等等。为了电路的可靠,也可以和第一种方案一样加上上拉电阻。 3)、第三种是我自己搞的一种方案,可以使用4个I/O控制8个按键,电路多了一些二极管,稍微复杂了一点。 这个电路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也是和上面的方案一样,程序需要采用轮训的方法。比方说,先置P00到P03都为低电平,然后把P00置为高电平,接着查询P02和P03的状态,如果P02为高则说明按下的是s5,若P03为高则说明按下的是s6,然后再让P00为低,P01为高,同样检测P02和P03的状态。接下来分别让P02和P03为高,其他为低,分别检测P00和P01的状态,然后再做判断。这种方案的程序其实也不难。 4)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感觉设计的非常巧妙,同样它也用到了二极管,不过比我的上一种方案的I/O利用率更高,他用4个I/O口控制了12个按键。我相信你了解了之后也会惊奇的。 首先好好品味一下这个方案吧,想想怎么来识别按键呢!

74ls373引脚图管脚功能表

74ls373引脚图管脚功能表 74ls373是常用的地址锁存器芯片,它实质是一个是带三态缓冲输出的8D触发器,在单片机系统中为了扩展外部存储器,通常需要一块74ls373芯片, (1).1脚是输出使能(OE),是低电平有效,当1脚是高电平时,不管输入3、4、7、8、13、14、17、18如何,也不管11脚(锁存控制端,G)如何,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全部呈现高阻状态(或者叫浮空状态); (2).当1脚是低电平时,只要11脚(锁存控制端,G)上出现一个下降沿,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立即呈现输入脚3、4、7、8、13、14、17、18的状态. 锁存端LE 由高变低时,输出端8 位信息被锁存,直到LE 端再次有效。当三态门使能信号OE为低电平时,三态门导通,允许Q0~Q7输出,OE为高电平时,输出悬空。当74LS373用作地址锁存器时,应使OE为低电平,此时锁存使能端C为高电平时,输出Q0~Q7 状态与输入端D1~D7状态相同;当C发生负的跳变时,输入端D0~D7 数据锁入Q0~Q7。51单片机的ALE信号可以直接与74LS373的C连接。74ls373与单片机接口:

1D~8D为8个输入端。1Q~8Q为8个输出端。 G是数据锁存控制端;当G=1时,锁存器输出端同输入端;当G由“1”变为“0”时,数据输入锁存器中。 OE为输出允许端;当OE=“0”时,三态门打开;当OE=“1”时,三态门关闭,输出呈高阻状态。 在MCS-51单片机系统中,常采用74LS373作为地址锁存器使用,其连接方法如上图所示。其中输入端1D~8D接至单片机的P0口,输出端提供的是低8位地址,G端接至单片机的地址锁存允许信号ALE。输出允许端OE接地,表示输出三态门一直打开

单片机按键识别方法之一

单片机按键识别方法之一 1.实验任务 每按下一次开关SP1,计数值加1,通过AT89S51单片机的P1端口的P1.0到P1.3显示出其的二进制计数值。 2.电路原理图 图4.8.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口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4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连接到L1,P1.1连接到L2,P1.2连接到L3,P1.3连接到L4上。 4.程序设计方法 (1.其实,作为一个按键从没有按下到按下以及释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 当我们按下一个按键 时,总希望某个命令只 执行一次,而在按键按 下的过程中,不要有干 扰进来,因为,在按下的过程中,一旦有干扰过来,可能造成误触发过程,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 因此在按键按下的时候,图4.8.2 要把我们手上的干扰信号以及按键的机械接触等干扰信号给滤除掉,一般情况 下,我们可以采用电容来滤除掉这些干扰信号,但实际上,会增加硬件成本及 硬件电路的体积,这是我们不希望,总得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 以采用软件滤波的方法去除这些干扰信号,一般情况下,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 总是在按下的时刻存在着一定的干扰信号,按下之后就基本上进入了稳定的状 态。具体的一个按键从按下到释放的全过程的信号图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程序设计时,从按键被识别按下之后,延时5ms以上,从而避开了干扰信号区域,我们再来检测一次,看按键是否真得已经按下,若真得已经按下,这时肯定输出为低电平,若这时检测到的是高电平,证明刚才是由于干扰信号引起的误触发,CPU 就认为是误触发信号而舍弃这次的按键识别过程。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要求每按下一次,命令被执行一次,直到下一次再按下的时候,再执行一次命令,因此从按键被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执行这次的命令,所以要有一个等待按键释放的过程,显然释放的过程,就是使其恢复成高电平状态。

74系列元件引脚图

反相器驱动器LS04 LS05 LS06 LS07 LS125 LS240 LS244 LS24 5 与门与非门LS00 LS08 LS10 LS11 LS20 LS21 LS27 LS30 LS38 或门或非门与或非门LS02 LS32 LS51 LS64 LS65 异或门比较器LS86 译码器LS138 LS139 寄存器LS74 LS175 LS373 反相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六非门 74LS04 ┌┴—┴—┴—┴—┴—┴—┴┐六非门(OC门) 74LS05 _ │14 13 12 11 10 9 8│六非门(OC高压输出) 74LS06 Y = A )│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驱动器: Vcc 6A 6Y 5A 5Y 4A 4Y ┌┴—┴—┴—┴—┴—┴—┴┐ │14 13 12 11 10 9 8│ Y = A )│六驱动器(OC高压输出) 74LS07 │1 2 3 4 5 6 7│ └┬—┬—┬—┬—┬—┬—┬┘ 1A 1Y 2A 2Y 3A 3Y GND Vcc -4C 4A 4Y -3C 3A 3Y ┌┴—┴—┴—┴—┴—┴—┴┐ _ │14 13 12 11 10 9 8│

Y =A+C )│四总线三态门74LS125 │1 2 3 4 5 6 7│ └┬—┬—┬—┬—┬—┬—┬┘ -1C 1A 1Y -2C 2A 2Y GND Vcc -G B1 B2 B3 B4 B8 B6 B7 B8 ┌┴—┴—┴—┴—┴—┴—┴—┴—┴—┴┐ 8位总线驱动器74LS245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DIR=1 A=>B │1 2 3 4 5 6 7 8 9 10│ DIR=0 B=>A └┬—┬—┬—┬—┬—┬—┬—┬—┬—┬┘ DIR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GND 页首非门,驱动器与门,与非门或门,或非门异或门,比较器译码器寄存器 正逻辑与门,与非门: Vcc 4B 4A 4Y 3B 3A 3Y ┌┴—┴—┴—┴—┴—┴—┴┐ │14 13 12 11 10 9 8│ Y = AB )│ 2输入四正与门74LS08 │1 2 3 4 5 6 7│ └┬—┬—┬—┬—┬—┬—┬┘ 1A 1B 1Y 2A 2B 2Y GND Vcc 4B 4A 4Y 3B 3A 3Y ┌┴—┴—┴—┴—┴—┴—┴┐ __ │14 13 12 11 10 9 8│ Y = AB )│ 2输入四正与非门74LS00 │1 2 3 4 5 6 7│ └┬—┬—┬—┬—┬—┬—┬┘ 1A 1B 1Y 2A 2B 2Y GND Vcc 1C 1Y 3C 3B 3A 3Y ┌┴—┴—┴—┴—┴—┴—┴┐ ___ │14 13 12 11 10 9 8│ Y = ABC )│ 3输入三正与非门74LS10 │1 2 3 4 5 6 7│ └┬—┬—┬—┬—┬—┬—┬┘ 1A 1B 2A 2B 2C 2Y GND

51单片机C语言实验及实践教程_8.按键识别方法之一

51单片机C语言实验及实践教程_8.按键识别方法之一 发布: 2009-4-04 12:57 | 作者: 孙青安 | 查看: 88次 1.实验任务 I/O并行口直接驱动LED显示 每按下一次开关SP1,计数值加1,通过AT89S51单片机的P1端口的P1.0到P1.3显示出其的二进制计数值。 2.电路原理图 图4.8.1 3.系统板上硬件连线

(1.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3.7/RD端 口连接到“独立式键盘”区域中的SP1端口上; (2.把“单片机系统”区域中的P1.0-P1.4端口用8芯排线连接到“八路发光二极管指示模块”区域中的“L1-L8”端口上;要求,P1.0连接到 L1,P1.1连接到L2,P1.2连接到L3,P1.3连接到L4上。 4.程序设计方法 (1.其实,作为一个按键从没有按下到按下以及释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就是说,当我们按下一个按键时,总希望某个命令只执行一次,而 在按键按下的过程中,不要有干扰进来,因为,在按下的过程中, 一旦有干扰过来,可能造成误触发过程,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因 此在按键按下的时候,图4.8.2 要把我们手上的干扰信号以及按键的机械接触等干扰信号给滤除 掉,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电容来滤除掉这些干扰信号,但实际 上,会增加硬件成本及硬件电路的体积,这是我们不希望,总得有个 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软件滤波的方法去除这些干扰 信号,一般情况下,一个按键按下的时候,总是在按下的时刻存在着 一定的干扰信号,按下之后就基本上进入了稳定的状态。具体的一个 按键从按下到释放的全过程的信号图如上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程序设计时,从按键被识别按下之后,延时5ms 以上,从而避开了干扰信号区域,我们再来检测一次,看按键是否真得已经按下,若真得已经按下,这时肯定输出为低电平,若这时检测到的是高电平,证明刚才是由于干扰信号引起的误触发,CPU就认为是误触发信号而舍弃这次的按键识别过程。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由于要求每按下一次,命令被执行一次,直到下一次再按下的时候,再执行一次命令,因此从按键被识别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执行这次的命令,所以要有一个等待按键释放的过程,显然释放的过程,就是使其恢复成高电平状态。

单片机按键的解决方法

单片机按键的解决解决方案 1、单片机上的按键控制一般采用两种控制方法:中断和查询。中断必须借助中断引脚,而 查询按键可用任何IO端口。按键较少时,一个按键占用一个端口,而按键较多时,多采用矩阵形式(如:经常用4个端口作为输出,4个端口作为输入的4X4矩阵来获得16个按键);还可以用单片机的AD转换功能一个引脚接多个按键,根据电阻分压原理判断是哪个按键按下。 2、中断形式 STM32可支持68个中断通道,已经固定分配给相应的外部设备,每个中断通道都具备自己的中断优先级控制字节PRI_n(8位,但是STM32中只使用4位,高4位有效),每4个通道的8位中断优先级控制字构成一个32位的优先级寄存器。68个通道的优先级控制字至少构成17个32位的优先级寄存器. 4bit的中断优先级可以分成2组,从高位看,前面定义的是抢占式优先级,后面是响应优先级。按照这种分组,4bit一共可以分成5组 第0组:所有4bit用于指定响应优先级; 第1组:最高1位用于指定抢占式优先级,后面3位用于指定响应优先级; 第2组:最高2位用于指定抢占式优先级,后面2位用于指定响应优先级; 第3组:最高3位用于指定抢占式优先级,后面1位用于指定响应优先级; 第4组:所有4位用于指定抢占式优先级。 所谓抢占式优先级和响应优先级,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具有高抢占式优先级的中断可以在具有低抢占式优先级的中断处理过程中被响应,即中断嵌套。 当两个中断源的抢占式优先级相同时,这两个中断将没有嵌套关系,当一个中断到来后,如果正在处理另一个中断,这个后到来的中断就要等到前一个中断处理完之后才能被处理。如果这两个中断同时到达,则中断控制器根据他们的响应优先级高低来决定先处理哪一个;如果他们的抢占式优先级和响应优先级都相等,则根据他们在中断表中的排位顺序决定先处理哪一个。每一个中断源都必须定义2个优先级。 有几点需要注意的是: 1)如果指定的抢占式优先级别或响应优先级别超出了选定的优先级分组所限定的范围,将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抢占式优先级别相同的中断源之间没有嵌套关系; 3)如果某个中断源被指定为某个抢占式优先级别,又没有其它中断源处于同一个抢占式优先级别,则可以为这个中断源指定任意有效的响应优先级别。 GPIO外部中断: STM32中,每一个GPIO都可以触发一个外部中断,但是,GPIO的中断是以组为一个单位的,同组间的外部中断同一时间智能使用一个,如:PA0,PB0,PC0,PD0,PE0,PF0这些为1组,如果我们使用PA0作为外部中断源,那么别的就不能使用了,在此情况下我们使用类似于PB1,PC2这种末端序号不同的外部中断源,每一组使用一个中断标志EXTI x.EXTI0~EXTI4这5个外部中断有着自己单独的中断响应函数。EXTI5~EXTI9共用一个中断响应函数,EXTI10~EXTI15共使用一个中断响应函数。 对于中断的控制,STM32有一个专用的管理机构NVIC.中断的使能,挂起,优先级,活动等等都是由NVIC在管理的。 编写IO口外部中断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74ls系列芯片引脚

74 系列芯片的引脚图 [日期:2008-12-29 ] [来源:net 作者:佚名] [字体:大中小] (投递新闻) 反相器驱动器LS04 LS05 LS06 LS07 LS125 LS240 LS244 LS245 与门与非门LS00 LS08 LS10 LS11 LS20 LS21 LS27 LS30 LS38 或门或非门与或非门LS02 LS32 LS51 LS64 LS65 异或门比较器LS86 译码器LS138 LS139 寄存器LS74 LS175 LS373 反相器: Vcc 6A6Y5A5Y4A4Y六非门74LS04 ┌┴—┴—┴—┴—┴—┴—┴┐六非门(OC门) 74LS05 _ │14 13 12 11 10 9 8│六非门(OC高压输出) 74LS06 Y = A)│ │1 2 3 4 5 6 7│ └┬—┬—┬—┬—┬—┬—┬┘ 1A1Y2A2Y3A3Y GND 驱动器: Vcc 6A6Y5A5Y4A4Y ┌┴—┴—┴—┴—┴—┴—┴┐ │14 13 12 11 10 9 8│ Y = A)│六驱动器(OC高压输出) 74LS07 │1 2 3 4 5 6 7│ └┬—┬—┬—┬—┬—┬—┬┘ 1A1Y2A2Y3A3Y GND Vcc -4C 4A4Y -3C 3A3Y ┌┴—┴—┴—┴—┴—┴—┴┐ _ │14 13 12 11 10 9 8│ Y =A+C )│四总线三态门74LS125 │1 2 3 4 5 6 7│ └┬—┬—┬—┬—┬—┬—┬┘

-1C 1A1Y -2C 2A2Y GND Vcc -G B1 B2 B3 B4 B8 B6 B7 B8 ┌┴—┴—┴—┴—┴—┴—┴—┴—┴—┴┐8位总线驱动器74LS245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DIR=1 A=>B │ 1 2 3 4 5 6 7 8 9 10│DIR=0 B=>A └┬—┬—┬—┬—┬—┬—┬—┬—┬—┬┘ DIR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GND 页首非门,驱动器与门,与非门或门,或非门异或门,比较器译码器寄存器 正逻辑与门,与非门: Vcc 4B 4A4Y3B 3A3Y ┌┴—┴—┴—┴—┴—┴—┴┐ │14 13 12 11 10 9 8│ Y = AB )│2输入四正与门74LS08 │1 2 3 4 5 6 7│ └┬—┬—┬—┬—┬—┬—┬┘ 1A1B 1Y2A2B 2Y GND Vcc 4B 4A4Y3B 3A3Y ┌┴—┴—┴—┴—┴—┴—┴┐ __ │14 13 12 11 10 9 8│ Y = AB )│2输入四正与非门74LS00 │1 2 3 4 5 6 7│ └┬—┬—┬—┬—┬—┬—┬┘ 1A1B 1Y2A2B 2Y GND Vcc 1C 1Y3C 3B 3A3Y ┌┴—┴—┴—┴—┴—┴—┴┐ ___ │14 13 12 11 10 9 8│ Y = ABC )│3输入三正与非门74LS10 │1 2 3 4 5 6 7│ └┬—┬—┬—┬—┬—┬—┬┘ 1A1B 2A2B 2C 2Y GND Vcc H G Y ┌┴—┴—┴—┴—┴—┴—┴┐ │14 13 12 11 10 9 8│ )│8输入与非门74LS30 │1 2 3 4 5 6 7│________

第13讲51单片机按键电路

标题:键盘接口电路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键盘去抖动和连接、控制方式 2.独立式按键及其接口电路 3.矩阵式键盘及其接口电路 授课时数:2 教学重点:.矩阵式键盘及其接口电路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键盘接口概述 1、按键开关去抖动问题 机械式按键再按下或释放时,由于机械弹性作用的影响,通常伴随有一定时间的触点机械抖动,然后其触点才稳定下来。其抖动过程如图9-11所示,抖动时间的长短与开关的机械特性有关,一般为5 10 ms 在触点抖动期间检测按键的通与断状态,可能导致判断出错,即按键一次按下或释放被错误地认为是多次操作,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出现的。为了克服按键触点机械抖动所致的检测误判,必须采取去抖动措施。这一点可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予以考虑。在键数较少时,可采用硬件去抖,而当键数较多时,采用软件去抖。在硬件上可采用在键输出端加R-S触发器(双稳态触发器)或单稳态触发器构成去抖动电路。图9-12是一种由R-S触发器构成的去抖动电路,当触发器一旦翻转,触点抖动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 软件上采取的措施是:在检测到有按键按下时,执行一个10 ms左右(具体时间应视所使用的按键进行调整)的延时程序后,再确认该键电平是否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若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则确认该键处于闭合状态。同理,在检测到该键释放后,也应采用相同的步 骤进行确认,从而可消除抖动的影响。

2.编制键盘程序 一个完善的键盘控制程序应具备以下功能: (1) 检测有无按键按下,并采取硬件或软件措施,消除键盘按键机械触点抖动的影响。 (2) 有可靠的逻辑处理办法。每次只处理一个按键,其间对任何按键的操作对系统不产生影响,且无论一次按键时间有多长,系统仅执行一次按键功能程序。 (3) 准确输出按键值(或键号),以满足跳转指令要求。 二、独立式按键 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往往只需要几个功能键,此时,可采用独立式按键结构。 1. 独立式按键结构 独立式按键是直接用I/O口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其特点是每个按键单独占用一根I/O口线,每个按键的工作不会影响其它I/O口线的状态。独立式按键的典型应用如图7.4所示。 独立式按键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按键必须占用一根I/O口线,因此,在按键较多时,I/O口线浪费较大,不宜采用。 2.矩阵式键盘 I/O端线分为行线和列线,按键跨接在行线和列线上,按键按下时,行线与列线发生短路。特点: ①占用I/O端线较少; ②软件结构教复杂。 适用于按键较多的场合。 3.键盘扫描控制方式 ⑴程序控制扫描方式 键处理程序固定在主程序的某个程序段。 特点:对CPU工作影响小,但应考虑键盘处理程序的运行间隔周期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对键输入响应的及时性。 ⑵定时控制扫描方式 利用定时/计数器每隔一段时间产生定时中断,CPU响应中断后对键盘进行扫描。 特点:与程序控制扫描方式的区别是,在扫描间隔时间内,前者用CPU工作程序填充,后者用定时/计数器定时控制。定时控制扫描方式也应考虑定时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对键输入响应的及时性。 ⑶中断控制方式 中断控制方式是利用外部中断源,响应键输入信号。 特点:克服了前两种控制方式可能产生的空扫描和不能及时响应键输入的缺点,既能及时处理键输入,又能提高CPU运行效率,但要占用一个宝贵的中断资源。 三、独立式按键及其接口电路 1、按键直接与I/O口连接

常用芯片引脚图[1]

您的数字ID 是:463099 您的密码是:1.8667 附录三 常用芯片引脚图 一、单片机类 1、MCS-51 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 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 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 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 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 2、MCS-96 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 片机系列。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 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 脚居多。 引脚说明: RXD/P2.1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 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 口线 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 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 两个和HS1共用) Vcc :主电源引脚(+5V )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 Vpd :内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 XTAL1、XTAL2:内部振荡器反相器输 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74LS373应用介绍

74ls373是常用的地址锁存器芯片,它实质是一个是带三态缓冲输出的8D触发器,在单片机系统中为了扩展外部存储器,通常需要一块74ls373芯片.本文将介绍74ls373的工作原理,引脚图(管脚图),内结构图、主要参数及在单片机系统中的典型应用电路. 74ls373工作原理简述: (1).1脚是输出使能(OE),是低电平有效,当1脚是高电平时,不管输入3、4、7、8、13、14、17、18如何,也不管11脚(锁存控制端,G)如何,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全部呈现高阻状态(或者叫浮空状态); (2).当1脚是低电平时,只要11脚(锁存控制端,G)上出现一个下降沿,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立即呈现输入脚3、4、7、8、13、14、17、18的状态. 锁存端LE 由高变低时,输出端8 位信息被锁存,直到LE 端再次有效。当三态门使能信号OE为低电平时,三态门导通,允许Q0~Q7输出,OE为高电平时,输出悬空。 74ls373内部逻辑结构图

74LS373的真值表(功能表),表中: L——低电平; H——高电平; X——不定态; Q0——建立稳态前Q的电平;

G——输入端,与8031ALE连高电平:畅通无阻低电平:关门锁存。图中OE——使能端,接地。 当G=“1”时,74LS373输出端1Q—8Q与输入端1D—8D相同; 当G为下降沿时,将输入数据锁存。 E G 功能 0 0 直通Qi = Di 0 1 保持(Qi保持不变) 1 X 输出高阻 74ls373引脚(管脚)排列图:

74LS273与74LS373的区别

74LS273与74LS373的区别 发表于2006-12-28 23:47:08 一位网友在中华工控网上问的问题,我看没什么人回答,就整理了一下,给他回答了,并发到我的blog上 74LS273 是带公共时钟复位八D触发器 74LS373 是三态同相八D锁存器 273与373的引脚排列是相同的,唯一的差别是两者1、11脚的功能不同. 对273 (1).1脚是复位CLR,低电平有效,当1脚是低电平时,输出脚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全部输出0,即全部复位; (2).当1脚为高电平时,11(CLK)脚是锁存控制端,并且是上升沿触发锁存,当11脚有一个上升沿,立即锁存输入脚3、4、7、8、13、14、17、18的电平状态,并且立即呈现在在输出脚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上. 对373: (1).1脚是输出使能(OE),是低电平有效,当1脚是高电平时,不管输入3、4、7、8、13、14、17、18如何,也不管11脚(锁存控制端,G)如何,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全部呈现高阻状态(或者叫浮空状态); (2).当1脚是低电平时,只要11脚(锁存控制端,G)上出现一个下降沿,输出2(Q0)、5(Q1)、6(Q2)、9(Q3)、12(Q4)、15(Q5)、16(Q6)、19(Q7)立即呈现输入脚3、4、7、8、13、14、17、18的状态. 所以,如果分别用273和373来作为单片机的地址锁存器的话, 对273来说,1(CLR)脚必须接高电平,ALE信号经过反相后接11脚(因为单片机的ALE信号是以下降沿方式出现) 对373来说,1脚接低电平,保证使能,11脚直接接单片机的ALE信号.

常用IC引脚图

附录五、常用IC引脚图 1、STC89C51单片机 2、8255并行I/O接口 T2/P1.0 -- 1 40 -- VCC PA3-- 1 40 --PA4 T2EX/P1.1-- 2 39 -- P0.0/AD0 PA2-- 2 39 --PA5 P1.2 -- 3 38 -- P0.1/AD1 PA1-- 3 38 --PA6 P1.3 -- 4 37 -- P0.2/AD2 PA0-- 4 37 --PA7 P1.4 -- 5 36 -- P0.3/AD3 RD -- 5 36 --WR P1.5 -- 6 35 -- P0.4/AD4 CS -- 6 35 --RESET P1.6-- 7 34 -- P0.5/AD5 GND-- 7 34 --D0 P1.7 -- 8 33 -- P0.6/AD6 A1 -- 8 33 --D1 RST -- 9 32 -- P0.7/AD7 A0 -- 9 32 --D2 RXD/P3.0-- 10 31 –EA(EA)PC7 -- 10 31 --D3 TXD/P3.1-- 11 30 --ALE/PROG PC6 -- 11 30 --D4 INT0/P3.2-- 12 29 --PSEN PC5 -- 12 29 --D5 INT1/P3.3-- 13 28 -- P2.7/A15 PC4 -- 13 28 --D6 T0/P3.4 -- 14 27 -- P2.6/A14 PC0 -- 14 27 --D7 T1/P3.5 -- 15 26 -- P2.5/A13 PC1 -- 15 26 --VCC WR/P3.6 -- 16 25 -- P2.4/A12 PC2 -- 16 25 --PB7 RD/P3.7 -- 17 24 -- P2.3/A11 PC -- 17 24 --PB6 XTAL2 -- 18 23 -- P2.2/A10 PB0 -- 18 23 --PB5 XTAL1 -- 19 22 -- P2.1/A9 PB1 -- 19 22 --PB4 VSS -- 20 21 -- P2.0/A8 PB2 -- 20 21 --PB3 注:STC89C51芯片的第31脚在用外接存储器时接低(地)电位,而在使用片内存储器时接高电位。 3、74LS373 八D锁存器 4、LED七段码显示器(共阴极型、单字) CE - 1 20 –VCC g f G a b 1Q - 2 19 –8Q 1D - 3 18 –8D a 2D -- 4 17 –7D f b 2Q -- 5 16 –7Q g 3Q -- 6 15 –6Q e c

常用芯片引脚图

附录三 常用芯片引脚图 一、 单片机类 1、MCS-51 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 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 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 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 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 制信号。 ALE/ 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 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 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 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 2、MCS-96 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 片机系列。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 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 脚居多。 引脚说明: 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 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 口线 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 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 两个和HS1共用) Vcc :主电源引脚(+5V )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 Vpd :内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V CC P0.0/AD 0P0.1/AD 1 P0.2/AD 2P0.3/AD 3P0.4/AD 4P0.5/AD 5P0.6/AD 6P0.7/AD 7 EA/V PP ALE/PROG PSEN P2.7/A 15P2.6/A 14P2.5/A 13 P2.4/A 12P2.3/A 11P2.2/A 10P2.1/A 9P2.0/A 8803180518751

单片机按键连接方法

------------------- 看磊诫呎 ....... ....... ..... 单片机按键连接方法总结(五种按键扩展方案详细介绍) 单片机在各种领域运用相当广泛,而作为人机交流的按键设计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设 计方法,有着不同的优缺点。而又由于单片机 I/O 资源有限,如何用最少的 I/O 口扩展更多 的按键是我所研究的问题。 接下来我给大家展示几种自己觉得比较好的按键扩展方案, 大家 可以在以后的单片机电路设计中灵活运用。 1)、第一种是最为常见的,也就是一个 I/O 口对应一个按钮开关。 GND 这种方案是一对一的, 一个I/O 口对应一个按键。 这里P00到P04,都外接了一个上拉 电阻,在没 有开关按下的时候,是高电平,一旦有按键按下,就被拉成低电平。这种方案优 点是电路简单可靠,程序设计也很简单。缺点是占用 I/O 资源多。如果单片机资源够多,不 紧缺,推荐使用这种方案。 2)、第二种方案也比较常见,但是比第一种的资源利用率要高,硬件电路也不复杂。 P0.0 P0-1 P0.2 P0,3 o ■0 0 S2 O O

这是一种矩阵式键盘,用 8个I/O 控制了 16个按钮开关,优点显而易见。当然这种电路的 程序设计相对也还是很简单的。由 P00到P03循环输出低电平,然后检测 P04到P07的状 态。比方说这里 P00到P03 口输出1000,然后检测P04到P07,如果P04为1则说明按下 的键为si ,如果P05为1则说明按下的是s2等等。为了电路的可靠,也可以和第一种方案 一样加上上拉电阻。 3)、第三种是我自己搞的一种方案,可以使用 4个I/O 控制8个按键,电路多了一些 二极管,稍微复杂了一点。 POO S1 S2 ' S3 ―■— ■ 1 ------------ O --------------------------- -------- o d ------------ ------- & o ------------ S4 < ----- - 56 S10 S8 S12 o o- S16 PQ O S7 S5 POI o 811 P02 □ P03 P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