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三册

礼篇

一、【蘧瑗敬上】

卫蘧伯玉。敬上知非。夜车止阙。见信宫闱。

【原文】

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公使问之。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不以昭昭伸节。不以冥冥堕行。盖其礼、根于心。形诸外。悉出于至性至情。而非矫揉造作为之也。伯玉之不以暗昧废礼。且能见信于深宫。而南子之智。实能及之。则加卫灵公一等矣。

【白话解释】

他五十岁的时候。就感觉到以前四十九年的过失。有一天的晚上。卫灵公和他夫人南子一同坐着宫里。忽然听见有一辆车子过来的声音。辚辚地响。到了公门口。就不响了。南子说。这辆车子上坐着的人。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说。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

从礼节上讲。做臣子的人。走过君上的公门口。一定要下车。看见了君上驾路车的马。一定要行敬礼。这些都是表示着敬重君主的行为。凡是君子。不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就放弃了他的品行。蘧伯玉是个贤人君子。他平日服事君上很尽敬礼。这个人一定不肯在暗昧的地方失了礼的。卫灵公差了个人去问。原来果然是蘧伯玉。

二、【敬叔施散】

南宫敬叔。惟礼是循。家财施散。非欲速贫。

【原文】

乐于苌弘。初、敬叔以富得罪。奔卫。及反。载其宝以朝。孔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子游问何谓。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有后患也。敬叔闻之。遂循礼施散焉。

左传载孟僖子将卒。命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因属说与何忌、事孔子而学礼焉。以定其位。定位、正所以自立也。是敬叔与兄懿子。幸承父命。师事孔子。而能自立者也。

【白话解释】

在老子那儿问礼。在苌弘那儿访求古乐。当初。南宫敬叔为了家里太有钱了。在国内得了罪。逃到卫国去。等到回来的时候。在朝廷里用了许多宝贝。做贿赂。要求恢复了原官。孔夫子得知了这回事。就说。像他这样的买了官做。那末失了禄位的人。还不如早点穷了的。比较得好的多了。子游听了就问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孔夫子说。有了钱的人不讲究礼法。这是一种祸殃呵。南宫敬叔为了有钱的缘故。失了他的官位。可是他仍然不肯改过。我恐怕他将来还有后患呢。后来南宫敬叔得知了孔夫子的这番话。就依了礼。把财产施散了。

三、【颜回辩志】

颜回辩志。愿辅明王。敷其五教。礼为大防。

【原文】

曰、回愿得明王而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斗争之患。则由无所用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孔子凛然曰。美哉德乎。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孔子为周公后尽礼之第一人。颜子为孔门中尽礼之第一人。孔子尝告以克己复礼为仁之目。非礼勿视。

人教版小学新课标古诗10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 目录 1、江南(江南可采莲)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3、敕勒歌(敕勒川) 4、咏鹅(鹅鹅鹅) 5、风(解落三秋叶)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10、春晓(春眠不觉晓)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14、鹿柴(空山不见人)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汜轻尘)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18、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2、早发白帝城 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27、绝句(迟日江山丽)28、江畔独步寻花 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38、池上(小娃撑小艇) 39、忆江南(江南好)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41、悯农(锄禾日当午)42、悯农(春种一粒粟) 43、江雪(千山鸟飞绝)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46、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4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48、蜂(不论平地与山尖)49、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5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5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52、书湖阴先生壁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改革中要求重视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备、教、改、导、考、析等教学环节下功夫,加大力度,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和学科竞赛辅导。在教学方法上,对不同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层次,分类别训练,在预习、课堂活动、课后练习、检测中,围绕趣学、乐学、学会、会学创设学生全身心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奉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

德育课本-第二册(忠信篇)

《德育课本》初集第二册 忠篇 一、【龙逢极谏】 龙逢谏君。深谋远虑。冀其少悛。立而不去。 【原文】 古之人君。爱民节用。享国之日长。今王用财若无穷。杀人若弗胜。人心已去。天命不佑。亡无日矣。盍少悛乎。不听。龙逢立而不去。桀怒。遂杀之。 夏桀凿山穿陵。谏者辄被杀。耆老或谏。桀又杀之。又见箓书云。亡夏者桀。于是大诛豪杰贤者多出奔。龙逢继起而为最后之极谏。冀君少悛。桀终不悟。怒而杀之。宜乎天变地崩。翌年即亡其国矣。 【白话解释】 单名叫做癸的。因为他最喜欢多杀人。所以人家把他一个 谥法。叫做桀的。他的做人是非常的暴虐。并且灭除了道德。专凭着一己的主意作威作福。对着上天说出种种的妄言妄语来诬蔑。对着自己所属的诸侯国里。流毒横行到极点。倘然有人去劝阻他的。他必定拿来处死。那时候有一个大忠臣。叫关龙逢。进了一番劝谏的话。说道。古来的皇帝。爱惜百姓。节省自己用度。所以能够长久做着国里的君主。现在你君王的用度没有限制。杀人不眨眼。天下的人心已经不向你了。那天命自然也不保佑你。这国家的灭亡是很容易的了。你何不稍稍改过一些呢。桀王不肯听他。关龙逢立着不肯出去。桀王大大的生了气。就把他杀死了。 二、【比干死争】 比干强谏。尽其忠诚。纣王淫泆。遂以死争。 【原文】 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遂剖而视之。武王伐纣。封比干之墓。 姜履曰。忠臣不畏死。以仁存心也。比干谏而死。孔子与微箕二子同称为三仁。夫仁也者。使人身名并全。微子是也。使人爱身而后名。箕子是也。使人杀身以成名。比干是也。录其谏死之忠。以觇其仁。 【白话解释】 名字叫受辛。因为他十分残忍。除灭正理。所以大家送他一个谥法。把他叫做纣了。那时候纣王的叔父名叫比干的。在纣王的身边做着少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进度表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整体感知 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 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

德育故事-第一册(孝悌篇)

《德育故事》初集第一册「悌篇」 点选目录 泰伯采药赵孝争死许武教弟姜肱大被缪彤自挝 王览争酖庾衮侍疫刘琎束带牛弘不问田真叹荆 李勣焚须文本乞恩公艺百忍士选让产陈昉百犬 文灿拒间温公爱兄朱显焚券张闰无私章溢代戮 郑濂碎梨廷机教弟严凤敬兄世恩夜待 一、【泰伯采药】 泰伯让国,曲顺其亲。之荆采药,被发文身。 【原文】 之意。泰伯知父意,即与弟仲雍相约,因父病,以采药为名,逃之荆蛮,被发文身,示不可用。孔子以「至德」表之。 李文耕谓,泰伯之逃,遵朱注以让商为定论。然即其默窥太王爱季及昌之意,率仲弟飘然远去,使王季自然得位,而太王亦无立爱之嫌。其曲全于父子兄弟间者,浑然无迹,非至德其孰能之。 【注解】 1.殷:朝代名。商王盘庚,迁都殷墟,改号曰殷。 2.昌,文王之名。 3.圣瑞:指赤雀衔丹书,止于昌户之事。 4.传位:传诸侯之位。 5.荆蛮:蛮之在荆州,后为句吴。 6.被,与披通。 7.文身,画文于身也。浑然,浑沦之谓。 【白话解释】 的长子。他的第三个弟弟,名字叫做季历。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姬昌,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嘴里衔了丹书,停在门户上,表示着 圣人出世的祥瑞。再由季历传位给昌 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假称因为父亲有病,要到山里去采药。借着这个名头,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披散了头发,又在身上画了花纹,表示自己的身子,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孔夫

子表扬泰伯,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二、【赵孝争死】 赵孝遇饥,自述体肥。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原文】 奔贼所,曰,礼病且瘠,不堪食,我体肥,愿代之。礼不允,曰,我为将军所获,死亦命也,汝何辜。兄弟相抱大哭,贼被感动,并释之。事闻,诏分别迁授。 赵氏昆仲,以至性孝友,而化及盗贼。夫恶至杀人而食之贼,且当众贼饥饿亟亟待食之时,尚可令起慈心,则世间安有不能化之人。《大学》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不其然乎。 【注解】 1.据,拒守也。掠,夺取也。 2.瘠,瘦也。辜,罪也。 3.分别迁授:指孝迁长安卫尉,礼被征为御史中丞。 4.亟,急也。 【白话解释】 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 友爱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三、【许武教弟】 许武教弟,半读半耕。取多与寡,以成弟名。 【原文】

【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五六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 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 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 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 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 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 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 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 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 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 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 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 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 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 欢迎来到大方广

《德育课本》二集第一册 孝篇 一、【皇英妇道】 皇英二嫔。舅姑顽嚚。恪尽妇道。佐夫事亲。 【原文】 唐尧二女。长娥皇。次女英。尧因四岳荐虞舜。乃妻以二女。以观其内。舜父顽、母嚚、弟象傲。二女事舜于畎亩之中。恪尽妇道。瞽瞍与象谋杀舜。使涂廪浚井。舜以告二女。二女虽知之。必曰往。及舜代尧居帝位。娥皇为元妃。女英为次妃。事瞽瞍犹若初焉。 以帝女之尊。下嫁农民。其舅姑又为顽嚚。且日欲杀其夫者。乃明知欲杀其夫。而仍劝夫往。奉命惟谨。传称其谦谦恭俭。思尽妇道。以帝女而兼为帝妃。事瞽瞍犹若初焉。于戏、有虞二妃。万世之师矣。 【白话解释】 唐代尧皇帝有两个女儿。大的名叫娥皇。次的名叫女英。当时尧皇帝因为朝里的四岳官举荐虞舜。就

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他。来看看他的品行究竟怎么样。舜的父亲和母亲。都不是善良的人。舜的弟弟名字就叫象。更是傲慢得很。他们姊妹两个人。服侍舜。虽然在田野里。也是很尽妇道的。舜的父亲瞽瞍和象。想谋杀舜。叫舜去修米仓。穿深井。要趁势弄杀他。舜就去告知他们俩姊妹。他们虽然晓得瞽瞍和象的阴谋。可是仍旧叫舜去做。等到尧帝把皇帝位子让给舜。娥皇做了皇后。女英做了次妃。他们服侍瞽瞍。仍旧同从前一样的恭敬。 二、【缇萦上书】 淳于少女。名曰缇萦。上书赎父。悲泣陈情。 【原文】 汉淳于缇萦。齐人。太仓令意之少女也。意有五女、无子。会坐法当刑。诏逮系长安。临行。骂诸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缇萦闻而悲泣。随父至长安。上书、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罪。俾得自新。文帝悯其孝。诏除肉刑。意遂获免。 秦定叟谓人家父母。生女不喜。只为缓急非有益五字。但生男未必有益。顾用情何如耳。若缇萦者。虽谓之有子可也。能存缇萦之心。则为缇萦不难。即

《德育课本》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原文】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白话解释】 虞代的舜帝。姓姚。名叫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他的生母名叫握登的很

贤德。可是早已亡过了。他的后母呢。口里是不说忠信的言语的。他的弟弟名叫象。性子又很傲慢。他们常常想了计策。要谋害舜。舜像孩子般的呼号哭泣。同穷苦的人没有归处一样。并且以为父亲母亲弟弟的种种行为。都是自己的侍奉不得法。所以不能够得到爷娘的喜欢。舜帝这样的孝顺行为。终于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在历山地方耕田。大象帮着他耕。飞鸟帮着他耘。尧皇帝得知了。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屡次用艰难的事情。去试验舜帝。并不觉得怎么样。后来天下很太平。尧帝就把皇帝位子让给他了。 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

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有个贤人。姓仲。名叫由。表字就叫子路。他的家里穷苦得很。天天所吃的。都是些藜呀、藿呀。那一类不好的蔬菜。因为奉养爷娘的缘故。常常出去。到百里以外。背了米回来给爷娘吃。等到他的爷娘都去世了以后。他就往南方游历。游到楚国地方。楚王就聘他做了官。他跟随的车骑有一百辆的多。他积聚的谷米。有一万钟的富。坐的时候。便茵褥重叠。吃的时候。便鼎食满前。他就叹气着说。我现在虽然富贵。但是要想像从前一样吃着藜藿的蔬菜。仍旧到百里以外去背米来养爷娘。这世里断断不能够再有这种日子了。叫我怎不伤心呢。孔子说道。仲由的服事爷娘。可以说是活着尽了力。死了尽着追思的了。 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原文】

2020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案 17 酸的和甜的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我会认”的生字,朗读感悟4—7自然段,写好反犬旁的生字。第二课时:复习巩固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习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出示8幅连环画,请学生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他是怎么写的呢?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B、同时想一想: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A、(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及时正音):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B、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遍) C、(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

读吗?请试一试。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D、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请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读)由词至句,为学生提供语境,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形式。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你喜欢谁?(多问几个) 4、哦,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小猴子的,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猴子的?(4—7)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三、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你喜欢小猴子的什么呢?请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并从故事中找到有关的依据。学生朗读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板书:聪明) 2、你从哪里看出小猴子是聪明的?在课文里找一找,读给大家听。(小猴子不轻易相信兔子、松鼠的话) 1)小组里交流读,班里指名读。 2)(出示句子: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子为什么两次提出这样的疑问?书上是怎样写的?请找找小兔子的话。(同桌互读)3)我们来读一读。你能给“连忙”找一个好朋友吗?小兔子为什么要连忙说?请找出文中的原句读读。(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能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的语气吗? 3、刚才,小朋友说小兔子没吃过,可小松鼠说葡萄酸得很,小松鼠吃过吗?你怎么知道?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4、哦,原来小兔子和小松鼠都

小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全册整套教案集

第一册语文教案 一(1)班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19人。上学期留级生1人,是:郞斌。跟读生有:胡婧、付肖涵、郑佳慧、胡心怡、左敏宏、郑立斌。上课五星期后又插入一个徐茹微。本班学生男女生比例不太协调,因此,班级学生显得比较顽皮活跃。通过几周的观察,我发现本班学生都比较活泼可爱,可是好动是他们的特点。有几个同学特别好动,上课坐不好,还要影响同学,课间又经常和同学打闹。特别是郞斌、牟敏力、谢凯、林杰、叶盛峰等同学。上课时有好多同学都不能专心听讲,平时作业又不能完成作业,尤其是胡婧、杨志远、许志刚、许宇峰,林杰、王聪聪、林金伟、黄子豪、叶多多、蒋晶晶、等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面对本班的实际情况,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强学习常规教育,让每位学生明确“我”是一个小学生了,言行举止要文明,作业要按时完成。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和学生亲密接触,教他们唱歌,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顺利完成由幼儿向小学的过渡。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学生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径是让学生当好一天的值日生,培养主人翁责任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周课时数 1 9.1-9.4 入学教育 2 2 9.2-9.11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a、o、e, 2、i、u、v 7 3 9.12-9.18 3、BPM——复习一9 4 9.19-9.2 5 5、GKH——7、ZCS 9 5 9.26-10.2 国庆长假 6 10.3-10.9 8、zh ch sh——9、ai ei ui 9 7 10.10-10.16 10、ao ou iu——12、an un in un 9 8 10.17-10.23 13 ang eng ing ong ——2 口耳目8 9 10.24-10.30 3、在家里——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9 10 10.31-11.6 课文1、画——4、哪座房子最漂亮9 11 11.7-11.13 5、爷爷和小树——7、小小的船9 12 11.14-11.20 8、阳光——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8 13 11.21-11.27 识字(二)——4、日月明9 14 11.28-12.4 语文园地四——12 雨点儿8 15 12.5-12.11 13、平平搭积木——15、一次比一次有进步9 16 12.12-12.18 语文园地五——18、借生日8 17 12.19-12.25 19、雪孩子——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9 18-21 12.26-1.22 总复习、迎接考试 第一册语文教学进度表 教材分析 -2-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及古文汇总

一至六年级古诗词及古文汇总 【一年级上册】 1、《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5、《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村居. 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所见》清·袁枚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1、《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1、《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日积月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部分)》 【三年级下册】 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 孝篇

《德育课本》初集第一册孝篇 一、【虞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鳥相助。孝感動天。 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二、【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三、【闵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 四、【曾参养志】

曾子养志。请与有余。母啮其指。负薪归庐。 徹。必请所与。父嗜羊枣。既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啮指以悟之。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梨。不熟。出之。过胜母。避其名。不入。学于孔子。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于功名者小。成立于道德者大。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必学曾子之志于道。悟徹一贯。三省其身。不然。虽多备酒肉。曲承欢笑。异于徒养口腹几何。 五、【老莱斑衣】 老莱七十。戏彩娱亲。作婴儿状。烂漫天真。 老。尝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状。戏舞于亲侧。并在双亲前弄雏。欲亲之喜。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恒言不称老一语。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得莱子之斑衣弄雏。乃发挥尽致矣。以舜之孺慕。参之养志。合为一人。其真爱流溢处。令人神往不尽。 六、【郯子鹿乳】 郯子亲老。双目皆瞽。入鹿群中。为取鹿乳。 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群之内。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王应照曰。孝子事亲。必养其心志。而不徒养其口体。鹿乳异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诚孝之心。发为机智。得乳归奉。父母之心顺。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 七、【汉文尝药】 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教学学进进度度表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3.1~3.5 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应用题 2 3.8~3.12 三步计算应用题 3 3.1~3.19 三步计算应用题~简单的数据处理 4 3.2~3.26 求平均数~整理和复习 5 3.29~4.2 十进制计算法~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6 4.5~4.9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减法的意义 7 4.11~4.16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除法的意义 8 4.19~4.23 除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 9 4.26~4.30 计量的产生~名数的改写 10 5.1~5.7 休息 11 5.1~5.14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大小的比较 12 5.1~5.2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3 5.2~5.28 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14 5.31~6.4 整理和复习~角的度量 15 6.7~6.11 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 16 6.1~6.18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7 6.21~6.25 整理和复习 18 6.28~7.2 总复习 19 7.5~7.9 复习、考试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第一册全册教案

上学期语文第一册教案 《入学教育》 教材简析: 本课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教师通过观察、说话、参观、演练等方法,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快乐。 2、依据画面的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的习惯。 3、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讲、读书、写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放大的课文图片。(幻灯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今天早晨来上学,是自己来的,还是家长送来的? 2、进一步导入:在学校门口,你看见了什么?(可以说看见的人,也可以说看见的物,还可以说看见的事。) (二)、仔细看图,指导观察。 1、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你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联系实际说,也可以看图后比较说。) 2、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在说什么? 3、教师小结:小朋友来到学校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好朋友。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 (三)、说话演练,体会感情。 谈话:早晨,老师见到你们,说:“小朋友早!”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平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放学时见到老师,怎么说?(找小朋友进行演练。) (四)教儿歌。 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我笑。 背上我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2,引入激趣。 出示图片2,教师引导:你知道他们在上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你认识这些字吗?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德育故事》三集 2悌

《德育课本》三集第一册悌篇 一、【周公祝代】 周公兄病。为告三王。愿以身代。祝册深藏。 周公姬旦、武王之弟。武王克商二年。有疾弗豫。周公为坛。植璧秉珪。告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身代。武王疾旋瘳。其祝册纳于金縢。后遭流言。居东。成王感风雷之变。与大夫冠弁朝服。启金縢。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书。成王执书以泣。遂亲迎周公而归。 李文耕曰。周公之孝弟。其大处在相成王制礼作乐。使文武之志事。到几微无遗憾处。然即其告三王。身代兄死。至诚激发。足以感泣风雷。则周官周礼。岂非字字从血性中流出乎。 二、【伋寿争死】 伋寿二子。异母弟兄。先后争死。至性至情。 周卫公子伋。宣公之嫡子也。后宣公夺伋之妻。是为宣姜。生寿与朔。朔与宣姜愬伋于宣公。公令伋之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贼又杀之。国人伤之。赋二子乘舟之诗。 李文耕谓人道至宣公绝矣。乃伋寿弟兄。于君父之命。挽之不能。逃之不忍。一则先兄以死。而冀兄之万一不死。一则继弟而死。而不忍弟之独为己死。至性至情。一往不回。千载下犹足令人陨涕。 三、【伯鱼十往】 汉第五伦。友爱无两。兄子病时。一夜十往。 汉第五伦、字伯鱼。峭直无私。自郡守以清节著。擢为司空。或问伦曰。公亦有私乎。对曰。昔有人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尝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李文耕曰。按第五公之私。是何等省察法。而又讼言之。不稍匿讳。是何等克治法。世之待弟兄子姪者。苟以第五公为比。有一时一处非私者耶。人能如第五公之自省自责。何患不到圣贤地位。

《德育课本》初集第3册《二十四义》

《德育课本》初集第三册 义篇 一、【冯谖焚券】 冯谖弹铗。客于孟尝。收债市义。焚券免偿。 【原文】 周齐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矫命。以债赐诸民。焚券而归。孟尝君曰。债收毕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问。何所市。曰。市义而还。君府藏盈积。惟寡义耳。君曰。诺。后孟尝君废。诸客皆去。独赖冯谖。得复其位。 冯谖初见孟尝君之时。则曰无好无能。孟尝笑而受之。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弹剑铗。孟尝如愿偿之。人方疑其贪也。乃感其恩而市义以报之。卒至君废客散。赖谖而复位。义士之报人多矣。 【白话解释】 周朝战国时候。齐国有个冯谖。替孟尝君到薛的地方去讨债。他就假传了孟尝君的命令。把百姓们欠他的债。都赐给百姓们了。又把这许多的债票、当着

百姓们的面前、统统烧掉了才回来。孟尝君看见冯谖回来了。就对他道。债都收完了吗。为什么来得这样快呢。冯谖回答道。收完了。孟尝君又问冯谖买了什么回来呢。冯谖回答道。买了义字回来。我看你的府上。金银谷米绫罗绸缎。都是富足得很。只缺了一个义字。所以我替你买了希有的东西回来了。孟尝君听了。勉强应了一声。后来孟尝君不做齐国的相国了。他门下所有的食客都走了。幸亏得冯谖。才能够再做了齐国里的相国。 二、【仲连蹈海】 齐鲁仲连。义不帝秦。宁蹈东海。不忍为民。 【原文】 周齐鲁仲连、游于赵。时秦围赵急。魏遣新垣衍说赵。请帝秦。仲连乃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尚首功之国也。权使其上。虏使其民。彼即肆然为帝。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不忍为之民也。秦军闻之。却五十里。 鲁仲连义不帝秦。宁蹈东海而死。其辞慨慷。其志激昂。义气所感。秦军为之却退。新垣衍称其为天下士。平原君且欲以千金为之寿。仲连笑而却之。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 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9 一、总目标 . 9 二、学段目标 . 10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16 第一学段( 1~3 年级) . 16

一、数与代数. 16 二、图形与几何. 18 三、统计与概率. 19 四、综合与实践. 20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20 一、数与代数. 20 二、图形与几何. 23 三、统计与概率. 25 四、综合与实践. 26 第三学段( 7~9

年级) . 26 一、数与代数 . 26 二、图形与几何 . 31 三、统计与概率 . 40 四、综合与实践 . 4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43 一、教学建议 . 43 二、评价建议 . 54 三、教材编写建议 . 6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

附 录 . 75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75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 78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 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

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