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营养指南.

孕期营养指南.
孕期营养指南.

怀孕初期营养(1~3月)

妊娠前3个月是胎儿初成时期,这个阶段不需要特别加强营养,饮食方面要注意饥饱适度,少食多餐。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宜清热、滋补,而不宜温补。

妊娠一月养精血

中医认为,妊娠一月肝经主养,肝主藏血,女子刚怀孕时,身体的气血已经有了变化,出现肝火旺盛、头晕、头疼、失眠等现象。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同时天然的绿色蔬果,也有利于滋养肝脏。

变化

1、孕妈咪,胎盘初结,身体气血发生变化,基本无妊娠感。

2、宝宝,胚囊初成。

营养建议:

1、饮食上要“精熟”,即食物要精美,且易于消化,不要吃生冷食物,如冷饮等。

2、酒精伤肝,怀孕时一定要远离哦。

3、绿色蔬菜要多吃。中医认为,肝对应五色中的青(绿)色,因此多吃绿色食物对肝脏也大有益处哦。如油菜、甘蓝、青菜、菠菜、西兰花等。

为什么女子怀孕后喜欢吃带点酸味的食物?

酸味食物有助于滋养肝血

孕妈咪们喜欢吃酸,与肝经有关。肝主藏血,女子刚怀孕时,特别需要用血来滋养孩子,所以此时肝阴就会略有不足。五脏与五味相对应,肝在五味里对应的就是酸,所以就会出现孕妈咪们喜酸的现象。

妊娠二月面子工程很重要哦

妊娠二月是胎儿胆经生发之时,胆主人体之精,胆气足的孕妈咪让人感觉气血旺盛。这个阶段是血脉生发而形成胎儿大脑和五官的重要时期,可出不得一点差错哦。营养上与一月基本相同。

变化

1、孕妈咪:已有妊娠感觉,第六周左右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困倦等早孕反应。

2、宝宝:从最初的胚囊开始逐步精细化,月末时可初具人形。

营养建议:

1、油腻和难消化的食物都会加重胆囊等消化器官的负担,应多吃易消化的青菜、豆浆、蛋类等油性少的食物。

2、胎儿督脉的形成期,需要补充大脑发育所需的养分,如大豆、芝麻、核桃、鱼虾等。

3、适当吃些酸性食物,适当的酸味食物有助于“滋肝阴,养肝血”,孕妈咪可以适当吃些杨梅、猕猴桃、石榴、橘子、青苹果。

刚刚怀孕时总觉得头晕、头疼,特别容易犯困,是怎么回事呢?

孕妈咪体内阳气上升,肝火旺盛,易引起头晕等症状。

肝主藏血,怀孕初期,孕妈咪体内气血会发生变化,体内阳气开始增长,引起肝火旺盛,肝火旺盛则容易出现头晕、头疼、耳鸣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孕妈咪不宜服用感冒药,可以通过清淡饮食及一些凉性食物来去除体内的肝火。

妊娠三月注意保护胚胎

妊娠三月,心包经主养,此阶段是胎儿的心脏和血脉形成的重要时刻。五味中苦味与心相对,孕妈咪可以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不仅能够增加食欲,还能促使肠胃运动,有利于消化,苦味食品还具有利水消暑、清热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合夏天怀孕的妈妈。

变化:

1、孕妈咪:孕吐最为严重。

2、宝宝:B超可测及胎心搏动。

营养建议:

1、适当的苦味食物可以泻火通便,促进消化。如芹菜、荞麦等,但苦瓜会刺激孕妇子宫收缩,不宜食用。

2、注意补充水分:中医认为心与五行中的“火”相对,适当的水分可以降心火,因此大量饮用水分有利于养心。而且随着妊娠反应的增加,孕妇多补充水分,也有利于维持体内水盐平衡。

3、红色食物应多吃。红色食物具有补铁、补血、滋养的作用。如红枣、红豆、西瓜、番茄、枸杞、红花等。

孕吐很厉害,怎么办?

这是孕期正常反映,补铁补血的食物可缓解症状

怀孕后,孕妈咪自身的肝血就会显得不足,肝血不足就会引起肝阳上逆,冲撞胃部,引起胃部泛酸、呕吐、恶心等早孕症状。一般在怀孕第二个月开始,第四个月就会基本结束。可采用少食多餐,摄取适量酸味食物及补血食物来缓解,注意补充水分。

我要长大!!

怀孕中期营养(4~6月)

孕中期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时期,胎儿的身长、体重都在比较快的生长,在饮食方面,需要有所增加,同时做到美味及多样化,也就是营养丰富,但不能吃得太饱;通过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摄取不同的养分。这时期,孕妈咪阴血常不足,易生内热,宜养阴补血。

妊娠四月五脏六腑形成

中医认为,妊娠四月,三焦经主养。三焦是人体气血上下贯通的通道,孕妈咪多吃壳类食物和鱼,有助于胎儿经络系统的发育,从而促成其器官机能的发展成熟。女性子宫处于三焦中的下焦,随着宝宝的长大,逐渐增大的子宫很容易压迫到下焦,出现腰酸、腹胀等情况。

变化:

1、孕妈咪:早孕反应结束,月末下腹稍隆起。

2、宝宝:胎盘形成,胎儿内脏基本形成。

营养建议:

1、保证一定量的主食摄入,可以选择大米和粳米,大米偏凉性,因为胎儿在母腹中是阳物,属热性,故宜吃一些性稍凉的食物以调节阴阳平衡。

2、多吃带壳类食物。如赤贝、牡蛎、生蚝及坚果类食物。

3、可适当开荤,以开通血气,畅通经络。如鱼类、瘦肉、动物肝脏等。

为什么腰有点酸?

这是由肾虚引起

因为宝宝成长的地方——子宫,位于三焦中的下焦,随着宝宝的不断长大,逐渐增大的子宫很容易压迫下焦,引起肾虚,所以很多孕妈咪都会感到腰酸,可以适当吃些补腰肾的东西,如猪腰、黑豆、鸡蛋、海参、墨鱼等。

妊娠五月齿骨毛发生成

中医认为,五月脾经主养,脾的作用主要是传输营养和消化食物。脾养好了,孕妈咪的气血才能旺盛,才能够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脾与长夏相应,即农历六月,雨水多,湿气重,应避免油腻食物。

变化:

1、孕妈咪:体重增加,“五月出怀”腹部隆起明显。

2、宝宝:骨骼、牙齿开始形成。

营养建议:

1、注意补充钙质。多食牛奶、鸡蛋、牛羊肉和主食杂粮,以帮助五脏来养气。妈妈气血足,宝宝才能更多地吸取营养。

2、不宜吃热性或易口渴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3、多吃黄色食物。五色中,黄色与脾对应,多吃黄色食物有利于脾的保养,如:橙子、南瓜、玉米、黄豆、甘薯等。

头发干枯、掉发严重,怎么办?

补充肾气可缓解掉发

中医认为“肾主骨,其华在发”,肾气旺盛则毛发乌黑亮泽,而孕五月时,胎儿已经出怀,胎儿的发育需要母亲肾中的精气滋养,因此容易出现肾虚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可以适量吃些核桃、黑芝麻等食物,来补充肾气。

妊娠六月,“受金精以成其筋”

宝宝到了六月就开始长筋骨了。筋连缀四肢百骸,特点是柔韧。此时胎儿需要足够的力气方能活动,而这些营养需要靠胃来供给。胃,生气生血,血足方能濡润筋骨。

变化:

1、孕妈咪:体重急剧增加,腹部更大,明显感觉胎动。

2、宝宝:可自由变换位置,活动开始频繁。

营养建议:

1、可以吃些性甘的食物,五味中甜对应胃,适当的甜食不仅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蜂蜜、米面等。

2、强调铁的摄入量。只有足够的气血,方能提供给宝宝更多的营养。如:动物肝脏、芹菜、海带、鸡蛋等。

为什么脚踝和小腿总是肿肿的,按压下去还会有个窝?

调节体液的脏器受到子宫的压迫,功能减弱

孕中晚期,随着子宫的不断增大,孕妈咪的各脏器受到子宫的压迫也在增长,肝、心、肾负担加重,对体液的调控失衡,容易引起下肢浮肿。可以通过增加营养、减少盐分摄入等方式来减轻症状,食物中,冬瓜、南瓜、赤豆都有利于减轻下肢浮肿。

怀孕晚期营养(7~10月)

这时,多数孕妈咪都会因为脾气虚弱,出现水肿的症状。此时的孕妈咪因阴虚血热,胎热不安,极易出现早产。饮食方面要热饮,但不可进食燥热的食品;要补气健脾,滋补肝肾以利生产。

七月,感受生命的律动

传统医学认为,妊娠第七个月是胎儿骨节动作屈伸的活跃期,这是胎儿在调节自身的气血。七月,肺经主养,在饮食上,孕妈咪应避免性寒食物,可多吃米饭,不要吃冷的和冰的食物。

变化:

1、孕妈咪:腹部变大,出现妊娠纹,有足部浮肿、抽筋等症状出现。

2、宝宝:可以有意识地转动身体,也能完成握拳等小运动。

营养建议:

1、忌用辛辣调料。肺属水,与火相克,因此要避免使用热性调料。如八角、花椒等。

2、减少盐分的摄入,喝水也要适当。充分摄取蛋白质,适当补充钙元素。

3、白色食物要多吃。中医认为白色入肺,肺主皮毛,孕妈咪要想在孕期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应多吃白色食物。如:白木耳、山药、百合、莲藕、雪梨等。

皮肤干燥、瘙痒,怎么办?

通过滋养肺阴、降低肺热来保养皮肤

在中医看来,孕妈咪们皮肤出现的干燥、瘙痒症状原因都出在肺上。肺是水上之源,主人体皮肤,肺热、肺燥就会引起皮肤干燥,胎儿属阳,易引起内热,导致孕妈咪皮肤出现一些问题。可以用绿豆熬汤,不加任何糖,只喝汤。绿豆性寒,在孕后期可以适当喝一些,如果是秋冬季则应少喝。

八月,大肠经主养

传统医学认为,妊娠八月,大肠经主养。大肠经与胃经同属人体消化、吸收及排除废物的器官,主人体肌肉。这一时期是胎儿肌肉生长期,因此孕妈咪容易出现肌肉酸痛,浮肿等现象。

变化:

1、孕妈咪:体型笨重,行走不便,轻度浮肿。

2、宝宝:肌肉更加发达,胎动更频繁。

营养建议:

1、在保证孕妈咪营养的同时,也要避免大鱼大肉,进补过度,以免胎儿过大,不利分娩。

2、多吃利尿的食物,如西瓜、冬瓜、萝卜等。

3、适当吃些粗纤维的食物,如南瓜、玉米、燕麦、芹菜、柚子等,可促进大肠蠕动,预防孕晚期的便秘症状。

为什么老是觉得胃里面胀胀的,到了七八月还觉得有种烧灼的感觉?

少食多餐,减少胃部负担

很多孕妈咪在怀孕期间都会发生肠胃不适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胃胀气等,约有50%以上的准妈咪会在怀孕的中期及后期发生胃灼热的症状。这主要是随着子宫的增大,会渐渐抵住胃部,胃部压力增大,导致酸性的胃内物质逆流,引起胃灼热。不用太担心,生产后即可恢复正常,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此外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及油炸、高浓度糖分的食物,以免加重胃的负担。

九月十月:万事皆备,俟时而出。

妊娠9月肾经主养。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如果肾气亏损再加上脾气虚弱,很容易导致气血两虚,引发胎儿早产。此时饮食需要“五谷为充、无果为养”,孕妈咪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同时应避免生冷和燥热食物,补气健脾、滋补肝肾,为生产做好准备。

变化

1、孕妈咪:母体渐渐做好生产准备,尿频、腰背疼的现象会加重。

2、宝宝:皮肤、毛发渐长成,体型渐丰满。

营养建议:

1、多食补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大豆、谷物、扁豆、香蕉、大枣、板栗及猪瘦肉、牛肉、鸡肉、牛奶、豆制品等。

2、五谷可以补肾,每天必须保证一定量的主食,最好是粗粮。

3、五色中,黑色与肾相对,可以吃些黑色食物益肾、养血。如黑芝麻、黑豆、紫菜、香菇、海参、黑枣等。

晚上一直睡不好,隔半小时就得去一次厕所。

应稳固肾气,减少盐分摄入

孕妈咪在怀孕早、晚期都会出现尿频的症状,特别是后期,逐渐增大的子宫对膀胱的压迫也在增大,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也是正常的,不必特别惊慌,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补肾的中药,稳固肾气,饮食上注意低盐低热量,及时补充水分,多吃香菇、白菜、花生、核桃等食物。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 A.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 B.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B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认为大部分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胃内起始肠内营养。 B5.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将肠内营养推迟至患者经充分的复苏或稳定后。已在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的患者可以小心起始/再次起始肠内营养。 C.肠内营养的用量 C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况良好、疾病严重程度低(NRS2002<=3分,NUTRIC<=5分)的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在入住ICU的第一周无需特别进行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ARDS/ALI以及预计机械通气时间>=72小时的患者适宜使用滋养性肠内营养(10-20kcal/h,不超过500kcal/d——译注)或足量肠内营养,两种营养策略在入住第一周的临床结局是相似的。 C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高营养风险的患者(NRS2002>=5分,NUTRIC>=5分[不包括IL-6])或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24-48小时内尽快达到目标剂量,但同时应警惕再喂养综合征(指长期进食或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不适当补糖时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和大脑糖代谢障碍——译注)。在入住第一周,应该在48-72小时内达到预计的能量和蛋白需求量的80%以上才能获得肠内营养的临床获益。 C4.我们建议提供足量(高剂量)的蛋白。重症患者需要的蛋白大约在1.2-2.0g/kg实际体重,烧伤或多发伤患者可能需要更多(见M和P)。(还有肠瘘患者也可能需要更多!!——译注) D.关注肠内营养是否耐受和充足 D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每天监测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我们建议避免轻易中断肠内营养。我们建议诊断阶段的禁食禁水应该仅限于限制肠梗阻的蔓延并防止营养输注不足。 D2a.我们建议不必常规监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胃残留量。 D2b.我们建议仍在监测胃残留量的单位,如果胃残留量<500ml且没有其他不耐受表现,应避免停用肠内营养。 D3a.我们推荐制定并实施肠内喂养预案,以增加营养用量。 D3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基于摄入量的喂养预案(即关注每日摄入量而非严控输注速度——译注)或自上而下的多重策略计划(基于用量、促动力药、幽门后喂养等——译注)。 D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应评估误吸风险并使用减低误吸风险和吸入性肺炎的措施。 D4a.我们推荐误吸风险高的患者使用幽门后营养通路进行喂养(同样适用B5)。D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高风险患者以及对胃内推注式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使用持续输注的方式给予肠内营养。 D4c.我们建议条件允许时对误吸高风险的患者可以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胃复安、红霉素)。 D4d.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降低误吸风险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措施。所有插管的ICU患者在使用肠内营养时应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标准

附件3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

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 学分册》至今已有10年,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的临床营养实践,我们按照当今 国际上指南制定的标准流程,根据发表的文献,参考各国和国际性营养学会的相 关指南,综合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 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 指南制定方法学 本指南主要采用德国医学科学委员会、苏格兰学院指南协作网及牛津大学循证医 学中心所提供的分级系统,并根据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做出评定[1]。 证据级别主要由研究的数量和类型决定,用来评判相关证据的质量和效果的确定 性,等级从“高”到“极低”,最高证据质量来源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所产生的一致结果和Meta分析结果(表 1)[2]。 表1《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采用的证据分级 证据级 别 定义研究类型 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无限制、一致性好、精确、可直接应用、无发表偏倚的 RCT;效应量很大的观察性研究 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程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 的可能性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精确度严重不足、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RCT;有剂量反应、效应量大的观察性研究 低我们对效应估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有极其严重限制、结果极其严重不一致、精确度极其严

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重不足、大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很有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的RCT;观察性研究 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非常严重限制、结果非常严重不一致的RCT;结果不一致的观察性研究;非系统的观察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报告) 注:RCT为随机对照试验 根据PICO系统构建合适的临床问题,通过相应的关键词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文献搜索资源中,一级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二级文献数据库包括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ic Reviews、 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再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搜索(含电子出版物),搜索时间截至2016年3月29日。所有文献由2~3名工作人员采用提取数据形式的方法进行数据验证和研究方法质量评估,每篇文献生成一个共识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GRADE Pro 软件对分析后的数据就干预措施和其结果的证据主体质量进行评估并生成森林图。如就某个问题,观察性研究是唯一可用的证据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如无RCT或观察性研究能直接回答相关问题时,由相关专家对最佳临床实践意见进行协商,推荐意见归为“专家协商意见”。 确定推荐强度时,通过评价推荐意见的效益比、回顾支持性证据等方法进行综合协商,采用Delphi法进行群体决定和投票后达成一致;每个特定推荐需获得75%的参与专家同意方可成立。强烈推荐指确定针对特定群体或患者的临床决策或干

重症营养指南精要

A. 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 人体测量等一一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一一译注) B. 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 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B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认为大部分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胃内起始肠内营养。 B5.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将肠内营养推迟至患者经充分的复苏或稳定后。已在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的患者可以小心起始/再次起始肠内营养。 C. 肠内营养的用量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早期经口喂养是手术患者营养的首选方式。营养疗法可避免大手术后喂养不足的风险。考虑到营养不良和喂养不足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早期肠内喂养对于任何有营养风险的手术患者尤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进行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 该指南的重点是涵盖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概念和进行大手术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例如癌症,虽然提供最佳围手术期医疗,但是仍然出现严重并发症。 从代谢和营养角度而言,围手术期治疗重点包括: ?将营养整合入患者整体管理 ?避免长时间术前禁食 ?术后尽早重新建立经口喂养 ?一旦营养风险变得明显,早期开始营养疗法 ?代谢控制,例如血糖 ?减少加重应激相关分解代谢或影响胃肠功能的因素 ?缩短用于术后呼吸机管理的麻醉药物使用时间 ?早期活动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肌肉功能恢复 缩写 ?BM:生物医学终点 ?GPP:良好实践要点。根据指南制定小组临床经验推荐的最佳实践方法。 ?HE:医疗卫生经济终点 ?IE:整合传统终点与患者报告终点 ?QL:生活质量 ?TF:管饲 该指南共提出37项临床实践推荐意见:

1.对大多数患者从午夜开始术前禁食是不必要的。被认为无任何误吸风险的手术患 者在麻醉前两个小时应喝清流质。麻醉前六小时前应允许进食固体食物(BM、IE、QL)。推荐等级:A,高度共识(97%同意) 2.为了减少围术期不适症状包括焦虑,前一天晚上和术前两小时应给予经口进食碳 水化合物处理(而非夜间禁食)(B,QL)。为改善术后胰岛素抵抗和缩短住院时间,对大手术患者可考虑术前使用碳水化合物(0,BM、HE)。推荐等级:A/B,高度共识(100%同意)在完成过程中由工作小组根据最新荟萃分析下调等级(工作小组内成员100%同意) 3.一般情况下,术后经口营养摄入应持续不中断(BM、IE)。推荐等级:A,高 度共识(90%同意) 4.建议根据个人耐受性和实施的手术类型来调整经口摄入,特别关注老年患者。推 荐等级:GPP,高度共识(100%同意) 5.大多数患者应在术后数小时内开始经口进食清流质。推荐等级:A,高度共识(100% 同意) 6.建议在大手术前后评定营养状况。推荐等级:GPP,高度共识(100%同意) 7.营养不良患者和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有指征进行围手术期营养疗法。如果预计患 者在围手术期不能进食超过5天,也应启动围手术期营养疗法。预计患者经口摄入少,不能维持推荐摄入量的50%以上超过7天也是指征。在这些情况下,建议立即给予营养疗法(首选肠内途径ONS或TF)。推荐等级:GPP,高度共识(92%同意) 8.如果能量和营养需求不能仅通过经口和肠道摄入满足(<能量需求的50%)超过 7天,建议肠内联合肠外营养(GPP)。如果有营养疗法指征,但有肠内营养禁

儿童喂养及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 6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 6 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 6 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 1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 ?14 公斤),贮存

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 2 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 1 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 3 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 次,可 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额外增加能 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精要定稿版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精要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 A.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 B.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2016】 2016年1月16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与危重病医学学会联合发布新版《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之提供与评估指南》,该指南将在2月份《肠外肠内营养杂志》与《CCM》杂志联合发表。该指南针对多种成人危重病提供了全方位的营养推荐意见。 A 营养评估 A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ICU的患者,如果预期自主摄食不足时,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例如NRS-2002,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最大。 A2--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包括对基础疾病,胃肠道功能,反流误吸风险的评估。我们建议不要使用传统的营养指标或者替代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在重症监护中没有得到验证。 A3a-我们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及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间接测热法估计热量的需求。 A3b-根据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间接热需,我们建议使用发表的预测公式或者简单的基于体重的公式(25-30kcal/kg/天)来估计热量需求。 A4--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蛋白的摄入量进行连续评估。 B 启动肠内营养 B1--我们推荐危重症患者如果无法保证自主摄入,于24-48h内启动肠内营养。 B2--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相对肠外营养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 B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的内科危重症与外科危重症患者,尽管在启动肠内营养时,需要对胃肠道蠕动功能进行评估,但并不要求有明显的胃肠道收缩性。 B4a-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或者对经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我们推荐营养管路尽量放置于下段胃肠道。 B4b-根据专家共识,对于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是可以接受经胃肠内营养的。 B5--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血流动力学受影响或者不稳定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直到患者充分复苏或者稳定。对于处于血管活性药物撤除过程中的危重症患者,启动或者再启动肠内营养需要谨慎。 C 肠内营养量 C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态正常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轻(例如,NRS-2002≤3或者NUTRIC评分≤5),同时无法保证自主摄食的患者,在入住ICU7天以内不需要特殊的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急性肺损伤的患者或者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在 72h以上的患者,既可以通过肠内进行营养性喂养也可以进行全营养,因为两者在入院一周内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是相同的。 C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高风险(NRS-2002>5或者NUTRIC评分≥5)或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监测再喂养综合征与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在24-48h内达到预期量。在48-72h内到需要尽量到达目标热卡以及蛋白量的80%以上,这样才能在入院一周了实现肠内营养的临床效益。 C4--我们建议应该提供足够的蛋白摄入。蛋白需求可以根据1.2-2.0g/kg(实际体重)提供,对于烧伤或者多发伤患者可能还要更高。 D

营养支持指南

2016 ACG临床指南:成人住院患者营养治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前言 2016年3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Stephen A. McClave 等研究者,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发布了最新的住院成年患者营养支持指南,指南对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选择、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以及营养制剂的选择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更新与推荐。在推荐意见中,对于临床医师最关心的问题,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指征、营养风险和营养状态的评估、能量需求与代谢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回顾,根据不同质量的RCT研究,总结出38条不同级别的推荐意见:A 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征 问题:何种住院病人需要进行专门的营养治疗,应该提供何种营养途径最合适? 推荐意见: 1. 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后,对于有高营养风险的以及口服饮食无法满足正常需求的住院病人,应当尽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低级)。 2. 对于自主进食显著减少并且没有肠内营养禁忌症的住院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低级)。 3. 对于营养风险低、营养状况好、以及预期在入院5-7天内能够恢复正常饮食的病人,无需进行特殊的营养治疗(无论肠内营养治疗或肠外营养治疗)(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4. 对于肠内营养无法实施或难以满足热量与蛋白质需求的住院病人,应当考虑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有条件的推荐,证 据级别极低级)。 B 营养评估 问题:住院病人营养治疗启动前如何进行营养评估,能量和蛋白质需求量如何确定? 推荐意见: 5. 在启动营养治疗(肠内或肠外)之前,应该先对病人的营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可以采用的评价工具包括NRS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等(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a. 在启动营养治疗之前,应该对影响营养方案制定及实施的可能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b. 在营养评估时,应该避免采用“传统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人体测量学等)(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c. 感染指标或炎症指标不应该用于营养状态的评价(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

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一.开始肠内营养 1. 在开始肠内营养前,评估应包括入院前的体重减少、营养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情况及胃肠道功能(E)。 2. 不能自主进食的危重病患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C)。 3. 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B)。 4. 肠道喂养应在入室24~48hrs开始(C),争取在48-72hrs达到喂养目标(E)。 5. 营养支持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 (E)。 6. ICU患者不将肠鸣音存在及是否排气作为开始EN指征的否定意见(B)。 7. 有误吸高风险及胃管喂养耐受不佳者,应将胃管放置于小肠内喂养(C)。胃管喂养有较多潴留者,应使用小肠喂养(E)。 二.肠外营养时机 1. 在住院7天后病人仍无法接受 EN时才开始进行 PN(E) 2.既往营养不良而又不能使用肠内营养者,入院后应尽早使用肠外营养(C)。 3. 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前即开始)应积极给予PN(B)。营养状况正常者,术后5-7天才能开始肠外营养支持(B)。病程预计大于7天者,才能予肠外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剂量 1.肠内营养支持的目标应根据开始肠内营养时的营养状况决定(C)。营养需求应根据预期公式或间接测热法决定(E)。 2.在住院第一周,肠内营养支持应提供目标热卡的50-65%(C)。 3.若肠内营养支持7-10后仍不能提供100%所需热量,应考虑增加肠外营养(E)。而在这之前增加肠外营养,不能增加疗效并可能产生损害性作用(C)。 4 BMI<30者,每日蛋白需要量为1.2-2.0g/kg,烧伤及多发伤者需求量要提高(E)。

小儿营养不良防治指南

小儿营养不良防治指南 营养不良指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因饮食不足,需要量增加,损失过多或体内利用过程障碍所造成的一种营养缺乏状况。 一、病因 (一)膳食摄入不足: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热能与营养素需求量大,如今是量过少,热能于蛋白质供给长期不足,同时膳食维生素或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入过少。可发生营养不良。 (二)不良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或以大量饮料代替食物等都是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或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有些青少年追求"体型美",不恰当的节食减肥,也可导致蛋白质。热能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和低体重。 (三)疾病:儿童少年时期某些疾病,如胃病、慢性肠炎等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龋齿疼痛影响咀嚼功能:肠道蠕虫感染,如蛔虫、钩虫、鞭虫等大量消耗营养素,直接导致营养素吸收不足: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肝炎等营养素消耗量大;若供给不足或不及时,都可导致营养不良发生。 二、症状 营养不良是一种营养素缺乏的综合征,多见于各种慢性病中,可有不同的表现。营养不良必须根据具体病情分析,判断缺乏那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缺乏,其症状有疲劳乏力,对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喜坐卧,学习、工作效率低,消瘦,皮下脂肪萎缩,皮肤松驰,浮肿,多尿,循环及消化系症状,代谢紊乱,贫血等。 三、防治 1、保证合理营养:学龄期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须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浆、豆腐、鱼、肉类、蔬菜水果等。合理安排膳食,实现营养素的平衡摄入。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从小培养,纠正挑食、偏食、吃零食过多等不良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3、开展营养及饮食卫生的教育:广泛宣传教育营养卫生知识,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注意补充含铁、叶酸、维生素B12及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品。 4、学校体检化验中贫血及营养不良的学生,通知家长对患病学生进行治疗,改善饮食。

2016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

2016+SCCM/ASPEN指南 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

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 )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该指南基于对文献、国际于国家指南、专家意见、临床实用性的分析,参考文献由2009年的307篇更新到2016年的480篇,JPEN版正文页数由2009年的40页增加到2016年的53页,附录更多达140页。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 A 营养评估 A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ICU的患者,如果预期自主摄食不足时,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例如NRS-2002,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最大。 A2--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包括对基础疾病,胃肠道功能,反流误吸风险的评估。我们建议不要使用传统的营养指标或者替代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在重症监护中没有得到验证。 A3a-我们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及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间接测热法估计热量的需求。 A3b-根据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间接热需,我们建议使用发表的预测公式或者简单的基于体重的公式(25-30kcal/kg/天)来估计热量需求。 A4--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蛋白的摄入量进行连续评估。 B 启动肠内营养 B1--我们推荐危重症患者如果无法保证自主摄入,于24-48h内启动肠内营养。 B2--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相对肠外营养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 B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的内科危重症与外科危重症患者,尽管在启动肠内营养时,需要对胃肠道蠕动功能进行评估,但并不要求有明显的胃肠道收缩性。 B4a-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或者对经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我们推荐营养管路尽量放置于下段胃肠道。 B4b-根据专家共识,对于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是可以接受经胃肠内营养的。 B5--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血流动力学受影响或者不稳定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直到患者充分复苏或者稳定。对于处于血管活性药物撤除过程中的危重症患者,启动或者再启动肠内营养需要谨慎。 C 肠内营养量 C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态正常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轻(例如,NRS-2002≤3或者NUTRIC评分≤5),同时无法保证自主摄食的患者,在入住ICU7天以内不需要特殊的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急性肺损伤的患者或者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在72h以上的患者,既可以通过肠内进行营养性喂养也可以进行全营养,因为两者在入院一周内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是相同的。 C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高风险(NRS-2002>5或者NUTRIC评

儿童喂养与营养规范

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 一、目的 通过对辖区内儿童家长进行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饮食行为等科学喂养知识的指导,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预防营养性疾病,促进儿童健康。 二、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三、内容与方法 (一)婴儿期喂养指导 1.纯母乳喂养 婴儿6月龄内应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和固体食物,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从6月龄起,在合理添加其它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1)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方法 1)产前准备:母亲孕期体重适当增加(12~14公斤),贮存

脂肪以供哺乳能量的消耗。母亲孕期增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减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的危险。 2)尽早开奶:生后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产后1小时内应帮助新生儿尽早实现第一次吸吮,对成功建立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3)促进乳汁分泌 ①按需哺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 ②乳房排空:吸吮产生的“射乳反射”可使婴儿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乳汁;每次哺乳时应强调喂空一侧乳房,再喂另一侧,下次哺乳则从未喂空的一侧乳房开始。 ③乳房按摩:哺乳前热敷乳房,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有促进乳房血液循环、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作用。 ④乳母生活安排:乳母身心愉快、充足睡眠、合理营养(需

额外增加能量500 千卡/日),可促进泌乳。 4)正确的喂哺技巧 ①哺乳前准备: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并已更换干净的尿布。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 ②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前,母亲应洗净双手。正确的喂哺姿势有斜抱式、卧式、抱球式。无论用何种姿势,都应该让婴儿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婴儿身体贴近母亲,婴儿头和颈得到支撑,婴儿贴近乳房、鼻子对着乳头。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婴儿的下颏贴在乳房上,嘴张得很大,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在嘴中,婴儿下唇向外翻,婴儿嘴上方的乳晕比下方多。婴儿慢而深地吸吮,能听到吞咽声,表明含接乳房姿势正确,吸吮有效。哺乳过程注意母婴互动交流。 ③哺乳次数:3月龄内婴儿应按需哺乳。4~6月龄逐渐定时喂养,每3~4小时一次,每日约6次,可逐渐减少夜间哺乳,帮助婴儿形成夜间连续睡眠能力。但有个体差异,需区别对待。

幼儿园儿童营养指导

幼儿园儿童饮食指导 3-6岁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3-6岁学龄前儿童喂养指南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6?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7?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8?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关于蛋白质 学龄前儿童(3-6岁儿童)摄入蛋白质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细胞、组织的增长,因此对蛋白质质量,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 蛋白质参考推荐摄入量为45-60g/天,蛋白质供能约为总能量的14%-15%,包括1个鸡蛋,350ml牛奶,100g畜禽鱼肉类等。在农村要充分利用大豆所含优质蛋白质来预防儿童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的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 关于脂肪 并不是听到脂肪就要敬而远之,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免疫功能的维持、脑的发育和神经髓鞘的形

成都需要脂肪,尤其是必须脂肪酸。建议使用含有a -亚麻酸的大豆油或脂 肪酸比例适宜的调和油为烹调油,在选择动物性食物时,也可多选用鱼类等富含n-3长链多 不饱和脂肪酸的水产品。 关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供能的主要来源,约占总能量的50%-60%。不宜选用过多的糖和甜食, 应以含有复杂碳水化合物的谷类为主,如大米、面粉、红豆、绿豆等。 关于钙 为满足学龄前儿童骨骼生长,每日奶的摄入量不低于300ml,不超过600ml。 关于铁 铁缺乏的儿童会有行为异常,比如对外界反应差、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 能力差,临床上表现为听力减弱、视力减弱,学习成绩不佳,同时对儿童免疫力、行为和智 力发育产生不可逆性影响。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膳食中的维C可促进铁的吸收。 关于碘 碘缺乏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建议每周膳食至少安排一次海产品,使用碘强化盐。 关于锌 锌缺乏会导致儿童出现味觉下降、厌食甚至异食癖、嗜睡、面色苍白,抵抗力差易患各 种感染性疾病,严重者生长迟缓。锌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海鱼、牡蛎、鱼、禽、蛋、肉等。 关于维生素 新鲜的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动物肝脏、蛋黄、牛奶中维生素A含量丰富,B族维生素在娘谷类、坚果、瘦肉中含量丰富。

2018年度重症营养指南精要

A.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 B.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B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认为大部分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胃内起始肠内营养。

B5.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将肠内营养推迟至患者经充分的复苏或稳定后。已在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的患者可以小心起始/再次起始肠内营养。 C.肠内营养的用量 C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况良好、疾病严重程度低(NRS2002<=3分,NUTRIC<=5分)的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在入住ICU 的第一周无需特别进行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ARDS/ALI以及预计机械通气时间>=72小时的患者适宜使用滋养性肠内营养(10-20kcal/h,不超过500kcal/d——译注)或足量肠内营养,两种营养策略在入住第一周的临床结局是相似的。 C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高营养风险的患者(NRS2002>=5分,NUTRIC>=5分[不包括IL-6])或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24-48小时内尽快达到目标剂量,但同时应警惕再喂养综合征(指长期进食或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不适当补糖时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和大脑糖代谢障碍——译注)。在入住第一周,应该在48-72小时内达到预计的能量和蛋白需求量的80%以上才能获得肠内营养的临床获益。 C4.我们建议提供足量(高剂量)的蛋白。重症患者需要的蛋白大约在1.2-2.0g/kg实际体重,烧伤或多发伤患者可能需要更多(见M和P)。(还有肠瘘患者也可能需要更多!!——译注) D.关注肠内营养是否耐受和充足 D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每天监测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我们建议避免轻易中断肠内营养。我们建议诊断阶段的禁食禁水应该仅限于限制肠梗阻的蔓延并防止营养输注不足。 D2a.我们建议不必常规监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胃残留量。 D2b.我们建议仍在监测胃残留量的单位,如果胃残留量<500ml且没有其他不耐受表现,应避免停用肠内营养。 D3a.我们推荐制定并实施肠内喂养预案,以增加营养用量。

重症营养指南精要

A.营养评估 ? ?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 ?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 ?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 ?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 ?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 B.肠内营养的起始 ? ?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 ?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 ?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 ?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 ? B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认为大部分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胃内起始肠内营养。 ? ? B5.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将肠内营养推迟至患者经充分的复苏或稳定后。已在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的患者可以小心起始/再次起始肠内营养。 C.肠内营养的用量 ? ? C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况良好、疾病严重程度低(NRS2002<=3分,NUTRIC<=5分)的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在入住ICU的第一周无需特别进行营养治疗。 ? ? C2.我们推荐ARDS/ALI以及预计机械通气时间>=72小时的患者适宜使用滋养性肠内营养(10-20kcal/h,不超过500kcal/d——译注)或足量肠内营养,两种营养策略在入住第一周的临床结局是相似的。 ? ? C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高营养风险的患者(NRS2002>=5分,NUTRIC>=5分[不包括IL-6])或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24-48小时内尽快达到目标剂量,但同时应警惕再喂养综合征(指长期进食或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不适当补糖时发生的电解质紊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