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长城战略咨询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以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硅谷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现已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在高技术杂志《WIRED》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技术园区,美国硅谷以其硬件、软件和网络开发领域的优势在排序中名列榜首。

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

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地区人均收入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1.6倍。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一:产业发展

美国硅谷形成的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群,是技术多元化的经济

2005年,硅谷中主导产业群主要有以下七类:计算机和通信硬件生产;半导体和半导体器材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制药,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软件,包括软件发行商和软件服务;创意和创新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比如人力资源和法律事务);综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有关的创造服务(比如图表设计、广告、营销);公司办公室,包括总部,分支机构和地方办事处。

近几年,硅谷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硅谷七大产业集群中,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的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数仅次于软件业,成为硅谷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创意和创新服务还是过去5年间从业人员数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群。

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中。硅谷的"创意先锋"不仅仅包括艺术家或其他的专业工作者,硅谷地区绝大部分就业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中。以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郡为例,62%的非技术工人和70%的技术工人的工作中都要求具有一定量或大量的创意。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微电子、半导体到计算机网络产业再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硅谷发展初期以晶体管、半导体制造业等技术行业为主导,著名的企业有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20世纪70年代末硅谷开始转向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著名的企业有思科、雅虎等。硅谷在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以后,由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是大量技术企业的快速集聚,极大地扩展了硅谷的技术构造和技术基础,使硅谷的研究和生产的范围从激光技术和微波技术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目前,硅谷有着美国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群,上市公司有近80家。统计显示,近200家生物工程公司不但已经为硅谷提供着近6万个工作机会,而且正在追赶网络信息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高新技术产业外,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行业也是硅谷产业主要群体之

一。在硅谷上万家的企业中有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40%是服务性的第三产业,包括金融、风险投资等公司。为某个高新技术行业服务的企业数可能比该行业企业数还多,例如在硅谷就有3000多家企业为2700家电子信息企业服务。

以研发、设计和高技术服务为主,处于全球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

硅谷软件行业的就业人数占16%,而该行业是典型的以研发为主的行业。硅谷的半导体/设备、计算机/通信等主导产业也是以研发为主的行业,很少涉及制造部分。因此,硅谷以研发作为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阶段。

硅谷重视服务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专业服务以及创新服务在硅谷占据较大的就业比例。

此外,设计和创造力在创新经济中是重要的技能,硅谷发达的设计产业正体现了硅谷创新经济的特点。硅谷主要产业群的就业工作集中在设计职业上,设计职业构筑了硅谷产业群坚实的就业比重。2003年,软件工作中有70%的是设计职业,在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行业大约有58%的工作是设计职业,在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行业,大约有57%的就业是设计职位。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二:企业活力

集聚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技术公司;同时,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也是硅谷创新活动的主体

硅谷集聚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技术公司,出现了一批创新能力极强,甚至在某些高技术创新领域处于世界领袖地位的本土大公司。例如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世界级的大公司。硅谷也是大型跨国公司的信息天线,不仅有许多世界著名公司如爱立信、西门子、索尼、三星等在这里设有分支机构,而且还有不少世界最大高技术企业的总部在这里落户。2002年,硅谷年销售额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39家。

新增企业数反应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硅谷是世界上每年新增企业数最多的园区,硅谷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公司产生,也有成千上万的公司关闭。2000至2002年间,硅谷净增了23800家企业,2002年新增企业12600家,新公司平均有7名员工。在硅谷拥有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它们是硅谷创新活动的主体。以电子制造业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硅谷大约有3000家电子制造公司,其中85%的公司的员工少于50名,70%的公司只有1~10名员工,员工人数超过1000名的公司只有2%。20世纪80年代以后,硅谷企业的平均员工规模也只有350人。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三:技术创新

联邦政府对硅谷的研发投资增长迅速,企业仍是硅谷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

联邦政府研发经费对硅谷的大学、实验室和私人企业的投入支持了硅谷关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硅谷地区的技术创新。在1993年至2004年之间,硅谷获得了136亿美元以上的联邦研发经费。其中,国防部(DOD)拨给硅谷的研发经费超过50%,数额在71亿美元以上。其它联邦研发投入来自于卫生部(HHS)25亿美元,占全部经费的19%;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8亿美元,占13%;国家科学基金会(NSF)5.22亿美元,占6%。

2003年,联邦政府对硅谷的研发投资达到32亿美元,比2002年的10亿美元增长了2.2倍,其中国防部对硅谷地区的投资从2002年的5.16亿美元猛增到2003年的24亿美元,非国防经费也增长了55%,从2002年的5.22亿美元到2003年的8.11亿美元。

2003年,硅谷大约有328个上市公司投资于研发。这些公司总研发投入超过了324亿美元,是联邦政府研发投入的10倍。

硅谷企业非常注重研发,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0%以上。从1990年到2003年,硅谷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为11%左右,同期美国企业的平

均水平为3%。

近两年来,硅谷企业的研发投资有所下降。硅谷企业研发投入在2000年达到了356亿美元的高峰,到2003年下降到324亿美元,占销售收入比重也从2002年的14%降低到2003年的12%。

硅谷每年都有大量的专利产生,是美国研发成果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专利是地区通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产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003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了硅谷发明者8809项专利,同比增长6%。硅谷地区是美国专利数最多的地区,并且近10年来在全美和加州比例保持上升趋势。2003年硅谷专利数量占到全美专利总数的10%,比1993年的4%增加了六个百分点;硅谷专利数占加州专利总数的百分比从1993年的28%上升到2003年的45%。

如果按平均人口计算,硅谷人均专利数在近10年有较大增长。每10万居民中产生的专利数量从1993年的103项增加到2003年的371项,年均增长10%。

依托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是硅谷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也是硅谷发展的源动力

在硅谷非常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大学不是游离于企业之外独立地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而是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以其雄厚的基础研究成为技术创新的后盾,不断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而且企业界和高校之间交流密切,实践中的经验能很快地反馈到基础研究中,如此良性循环,大大促进了技术发展。

硅谷的大学是硅谷科学技术的源泉,其高技术成果不断输送给硅谷。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核心技术、微信息处理机技术等一大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都源于斯坦福等一批大学,这为硅谷的迅速崛起,继而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制造中心奠定了基础。硅谷(SV)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DEE)相互关系流程图反应了在硅谷创新体系中双方的互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硅谷初创期,斯坦福大学就通过合作计划对当地公司开放其课堂,鼓励电子企业的科技人员直接或通过专门的电视教学网注册,学习研究生课程,不仅强化了企业与斯坦福大学之间的联系,并且有助于工程师们学习最新的技术,将本行业的最新研究水平引入到企业之中。同时,也给不同企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了相互交流、交往的场所与机会,有利于他们创新思路的启发与扩展。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四:人力资源

人才资源密集,大学是硅谷人才培养基地

硅谷的研发人员占到硅谷总从业人员数量的10%以上,是美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硅谷,先后共有4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当地大学为硅谷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持。硅谷所在地拥有包括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克拉拉大学和圣何塞大学在内的8所大学、9所专科学院和33所技工学校。这些高水平的大学和研发中心为硅谷高技术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地向硅谷输送高水平的毕业生,鼓励学生创业,为硅谷高科技创新活动准备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学校还通过网络注册等形式为已参加工作的工程师们提供在职研究生培训课程,使他们的知识能不断地得到更新,以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动。同时,硅谷企业也为斯坦福大学的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双方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此外,硅谷人才还来源于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知名高校。

在过去的50年中,硅谷之中由斯坦福的教师、学生和毕业生创办的公司

达1200多家。目前,50%以上的硅谷产品来自斯坦福校友开办的公司。

重视人才的引进,是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最集中的地区

外籍人才居多是硅谷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突出特点。硅谷是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最集中的地区。其中华裔和印度裔创办的高技术创业企业占到美国硅谷企业总数的23%。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亚洲人占了60%,高技术人才中有33%是海外来源。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移民(工程师和企业家)是连接硅谷和世界各地高技术(产业)中心的纽带。这些网络使得硅谷的公司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和金融资源等。

为了吸引高端人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招收留学生培养后备人才,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公布的数字,每年全世界150万留学生中有48.1%在美国学习;通过研究机构招聘人才,目前,美国共有720多个联邦研究开发实验室招聘或引进国外著名科学家;企业利用平台大量引进人才;联合攻关或企业外迁借用人才,如与日本、欧洲和俄罗斯共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放宽对移民的限制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如对高技术人才尽量降低门槛,大力放宽对高技术人才及其家属移民的限制;在加强对国内有突出贡献和成就的科技精英提供优厚的物质和生活待遇的同时,还创造良好的研究开发、创新的条件和环境,吸引大量国外优秀人才;利用遍布全世界的“猎头公司”,为美国公司网罗高科技人才,同时,还利用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和暂时的经济困难,趁人之危抢人才。

人才流动率反映了经济发展环境的开放性,高人才流动率和有效人才激励机制是硅谷人才因素的显著特点

硅谷是世界上“跳槽率”最高的地区,硅谷人才流动的比率是30%,金融业的人才流动比率为60%,而发达国家每年人才流动率一般在15~20%之间。适度的人才流动可以使企业增加活力,其开明的意识、开放的环境、活跃的人才流动使得人们有机会学到更多新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建立起各自广泛的人际网络。

在硅谷,众多高技术公司都采用股票期权(Stock

Option)的形式,即员工有权在一定时期(如两年或三年)内用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新股,而期末股价之高低变化所体现的员工利益及风险与员工在这段时间内的创新努力是紧密相连的,它使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究与开发人才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此外,硅谷还有技术入股、职务发明收益分享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激励机制。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五:风险投资

硅谷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风险投资成为促进硅谷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硅谷地区成功发展的实践证明,风险投资是高技术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催化剂。美国是世界上风险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已占世界风险投资的一半以上,而硅谷地区吸收了全美35%的风险资本,美国几乎50%的风险投资基金都设在硅谷,目前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有200多家。

在硅谷高技术产业发展史上,风险投资功不可没。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先进微器件公司、罗姆公司、苹果公司等都是靠风险投资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10年中,在NASDAQ(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4416家,筹集资本高达1500亿美元。因此,风险投资和硅谷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硅谷起步阶段,风险投资相对薄弱,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主要靠军方投资。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风险投资的作用就在硅谷逐步占了主导地位。据美国《风险投资》杂志资料统计,风险资本在硅谷的投资额,1977年为5.24亿美元,1983年就猛增到36.56亿美元。1997年创记录地新建风险公司3575个,风险投资达37亿美元,占

全国风险投资总量的21%。风险资本投资的峰值发生在2000年,达到345亿美元。近三年,硅谷风险资本投资有所下降。2003年硅谷风险投资跌至62亿美元,仅高于1998年的水平。硅谷风险资本投资在2004年出现自2000年达到顶峰后的首次增长,增长到大约71亿美元,增长率为15%。

硅谷拥有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形成了一套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机制

任何有价值的创意、技术在硅谷都能得到很好的投资和帮助。在硅谷,许多风险投资人、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人都是工程师出身,对技术的创造性、知识的前瞻性和产品的市场前景有很好的判断能力。风险基金的投资决策是快速的,但筛选也十分严格。

硅谷的风险投资企业主要是由那些成功的高技术创业者们创办,这些企业家经常是那些通过建立技术企业然后将其出售而获得资金的创业者。他们积极参与所投资企业的运作,向创业者提供关于业务计划和战略的建议,帮助寻找合作投资者,招募关键管理人员,并在董事会任职,为企业提供关系网络服务和多年积累的一手经验。对创业企业来说,得到的不仅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还得到了制度创新、改组企业领导班子、建立新的理念、经营战略和管理模式的机会。

硅谷风险投资发展活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宽松的法律环境。美国早在1958年就颁布了中小企业投资法,促进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建立,政府还从税收、融资、贴息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美国政府一系列的投资收益税率政策加快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1975年,修改《国内收入法》,允许投资者冲销投资损失,降低其税收负担;1978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将投资收益税率从49%降到28%;1981年《经济复兴税法》将投资收益税率进一步降到20%;1986年颁布的《税收改革法》按投资额的百分比减免所得税;1997年《投资收益税降低法案》进一步降低投资收益税。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六:中介组织

中介组织在硅谷的产业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整合角色,促进了各创新要素的整合

硅谷生产协会积极与州政府配合为地区发展解决环境、土地使用和运输问题;西部电子产品生产商协会为产业界提供管理讨论班和其它教育活动,并鼓励中小规模公司之间的合作;半导体设备和原料协会也为半导体芯片技术标准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硅谷专业中介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会计、税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猎头公司以及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公司等其他服务机构。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七:硅谷文化

硅谷几十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模式是它成功的最深刻而持久的因素

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必须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项事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渊源。”硅谷几十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模式是它成功的最深刻而持久的因素,是美国传统的民族特性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创新精神等和现代文化在高科技时代的典型体现,《硅谷热》的作者认为,硅谷的“这种高科技文化将变成美国人普遍的生活形态。”

硅谷创新文化体现在它鼓励尝试,容许失败。硅谷文化首先是一种创新文化,即允许失败(Its ok to

fail)的创新。正是因为这种精神,人们才去不断地尝试,硅谷才诞生了许多企业家、发明家和创业者。无论他们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对硅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宽松环境下,创新不仅包括科学技术,而且还包括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交往模式等各个层面。因此有人说:在硅谷,只有两种东西—人件(peopleware)和观念(idea)最重要。硅谷对人力资

源的重视超过了对其他经济因素。

硅谷的佯谬文化是硅谷发展的内在动力。硅谷文化是一种佯谬文化,即似非而是的悖论或反论文化。硅谷被称为“佯谬谷”(paradox

valley)。这是技术对文化产生影响的一个例证。

硅谷文化是一种时间文化,即速度化文化。硅谷的发展即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速度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后工业社会,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因此,对时间的争夺代替了工业化时期对空间即对自然资源和工业原料的争夺。这种时间文化改变了硅谷人的工作模式和劳动制度,知识经济使得人们不可能按照过去工业化时代的八小时工作制(即标准化时间)工作,而是按照创新的需要安排时间,不是将时间细化,而是将其大段大段地分割,经常性地连续几天通宵达旦,工作到深夜或凌晨几乎是今日硅谷20万高科技人员统一的生活方式。

硅谷独特的企业文化提高了企业办公效率,增强了企业活力。硅谷公司有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包括,人才的超流动性、直呼上司的名字、随意穿着、弹性工作时间、在家工作、雇员所有——雇员拥有股票等。这种看似随意性的“车库文化”,已成了硅谷企业文化的代名词。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八:政府支持

政府采购对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美国政府颁布“采购美国产品法”,政府对信息产品,尤其是对原创性产品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在硅谷形成初期,正是由于美国国防部对尖端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才使许多年轻的高技术公司生存了下来并得以日后发展壮大。据统计,1955年至1963年期间,硅谷半导体产业35%到40%的营业额来自于政府采购。后来对民用市场开发成功之后,这个比例才逐渐下降。

大量的国防采购,对硅谷集成电路、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晶体管为例,在1951年到1953年,政府支持硅谷的公司开发新技术,为晶体管的发展提供了市场。1952年晶体管全部军用。由于晶体管的成功应用,美空军于1958年决定将其民兵式导弹的全部真空管换成晶体管,使晶体管的市场增大了一倍。在集成电路的发展中,政府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斯坦福大学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就得到了来自美国国防部800万美元的资助和来自19家公司1200万美元的资助。继民兵式导弹从电子管转到晶体管之后,政府在民兵式二号导弹,阿波罗计划和弹道导弹预警系统中强制采用集成电路。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还通过大量订货促进集成电路生产技术不断完善。

政府通过研发投入和相关政策促进硅谷技术发展

政府对基础的、符合国家科学发展的研发给予直接的资金与各方面的投入。例如政府对斯坦福大学研究项目提供大量的直接赞助经费。据统计,2000年,斯坦福大学16亿美元的年收入中有40%来源于受政府委托的研究项目。

另外,政府还对中小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并通过税收政策等鼓励企业自己进行研发项目研发。例如通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案”,利用国防、卫生、能源等部门的研发基金支持中小企业相关技术创新,满足联邦政府研究开发以及商业市场的需要;实行“研发抵税”的政策;设立小企业局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率为75%~80%。

此外,政府严格实行专利制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促进了技术交易市场的建立;建立行业标准,推进技术的完善与进步;制定了宽松的技术移民签证,实施专门为吸纳国外人才的H-1B签证计划,增加签证发放的数额。

除了国家政府的支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对硅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硅谷所在的加州是“技术之州”,有明确的科技政策,如鼓励政府内部和政府外部的研究发展工作,设立科学技术办公室(1973年),鼓励发展教育尤其是技术教育,设立如“四城市计划”等与地方政府机构间的联系机制以及直接的金钱资助等。加州每年拿出总预算的1%(每年约1亿美元)用于研究和与之相关的行为,这项支出与其他州相比是相当可观的。从1982年开始,加州每年拿出54500万用于失业工人和在职工人的培训。另外,加州宽松的法律环境也为硅谷的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加州对有关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比较宽泛,因此使得跳槽相对容易,这就有利于人才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流。

硅谷地区圣何塞市对硅谷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第一,市政府为公司提供贷款担保,如申请100万,从银行可贷到70万,余下30万由政府提供,年息通常不超过8%;第二,保护中小企业,对在本区域内发展的公司实行税收优惠等。地方政府对硅谷的发展最为敏感,因此它对硅谷的扶持也最为直接有效。除此以外,地方政府还对硅谷高科技公司提供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特别服务,为当地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等等。

银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创新、问题与对策

银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创新、问题与对策 ——基于上海市15家商业银行的调研 陈晨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市15家商业银行的调研发现,银行业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创新力度明显加大,在体制机制、产品设计、业务模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措施。银行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在动力不足、知识产权无法进行质押融资等问题均已有所改善,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也从提议变成现实。但是,由于银行内部的信贷流程管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银行业创新产品与创新业务模式的推广缺乏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担保机构的协调配合,导致银行业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继续完善相应政策措施,更加有效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银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创新 Abstract: Based on a survey of 15 commercial banks in Shanghai,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banking sector has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has launche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measures on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product design, business model and risk control. The issues have improved, such as the inner motivation of the banking sector in supporting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ledge loan. The franchi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focus o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established. However, there is a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banks' internal credit process manag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application and spread of innovative products is lack of policy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spread of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is lack of coordination of guarantee agencies, so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Releva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need improve to promote more effectively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Key words: The Banking Sector;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Financial Innovations 作者简介:陈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和货币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对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布局,力争通过发展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计划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并投入7.77亿美元用于支持建立46个能源前沿研究中心。英国计划10年内在癌症和其他疾病领域投入150亿英镑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德国推出“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创新研究计划”,倾力增强信息通信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日本、韩国也提出要大力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万钢,2010)[10]。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危机、提振经济、抢占新一轮经济增长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金融支持。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 (一)美国硅谷 1、硅谷概况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2、硅谷的发展模式 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硅谷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在硅谷产生了三大划时代的变化:第一,改变了硅谷的生产力结构,使得知识也即高科技迅速成为生产力中的首要因素,即第一位的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结构以及生产工具的性质和功能。第二,改变了硅谷的经济结构,使硅谷直接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即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第一次使非物质生产在硅谷经济中远远超过了物质生产,硅谷渐渐变成一个高水准的研究和控制中心——即硅谷主要的微电子公司的总部和复杂的研究、产品设计以及新的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公司建立的场所,而不是生产和制造中心。第三,改变了硅谷的阶级结构和职业结构,产生了一个新的中产阶级,即包括科学家、工程师以及其他技术人员在内的技术专家阶层,这一阶层已经代替了农场主成为硅

光谷与硅谷:科技金融模式创新借鉴及路径选择

光谷与硅谷:科技金融模式创新借鉴及路径选择 胡新丽,吴开松 (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收稿日期:2014‐03‐13基金项目:国家民委科研项目(12ZNZ 005);湖北省科协重大课题(HBKX 2013ZCYJ 08)作者简介:胡新丽(1981-),女,湖北荆州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E -g overn ‐ ment 2.0;吴开松(1964-),男,湖北松滋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府危机管理、基层政府管理。 摘 要: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面临如何借鉴美国科技金融创新硅谷模式,如何利用硅谷成功经验提升总体创新实力的问题。侧重于东湖示范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基于东湖示范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基本状况,对比美国硅谷的科技金融创新模式,提出了构建科技金融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构建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金融创新文化建设、探索科技金融模式创新、构建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东湖示范区;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DOI :10.6049/kjjbydc .2013120395 中图分类号:F 8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4)09‐0015‐04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 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与效率。科技金融创新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加速器,其重要性已获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志着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东湖示范区)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创新总体实力、科技金融、人才战略等方面,东湖示范区排在我国现有自主创新示范区最后,迫切需要借鉴国内外其它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增强科技与金融聚集辐射能力,形成“中三角”合作共赢、优势互补、长期稳定的区域金融产业合作,携手助推“中三角”冲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国内外学术界在探讨科技金融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目前科技与金融最重要的研究文献为Carlota Perez (2002)的枟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枠。Carlota 详细描述了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即技术-经济范式,金融资本与新技术革命两者存在的互动关系,以及金融资本对于重大技术创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意义。新技术早期的崛起是一个爆炸性增长时期, 风险资本家为获取高额利润,迅速投资于新技术领域,继而产生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高度耦合,从而 出现技术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产的几何级数增长[1] 。 Calderon Ceasar 和Liu Lin [2] 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金融建设有助于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Le ‐ vine [3] 提出金融市场上的资产组合能有效化解技术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流动风险。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金融概念被正式使用是在1994年广西南宁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首届理事会上,即“我国科技金融事业是根据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结合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科技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形势推动下成长发 展起来的”[4] 。 1 东湖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探索 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 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国内学者房汉廷[5] 指出,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行为。科技金融的范式为技术—经济,即技术革命是新经济模式的引擎,金融是新经济模式的燃料,二者融合构成新经济模式的发展动力。东湖示范区一直重视利用货币和资本两个市场,在金融服务、金融制度与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以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xx年)。硅谷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现已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在高技术杂志《WIRED》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技术园区,美国硅谷以其硬件、软件和网络开发领域的优势在排序中名列榜首。 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 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地区人均收入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1、6倍。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一:产业发展 美国硅谷形成的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群,是技术多元化的经济

全文结束》》年,硅谷中主导产业群主要有以下七类:计算机和通信硬件生产;半导体和半导体器材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制药,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软件,包括软件发行商和软件服务;创意和创新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比如人力资源和法律事务);综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有关的创造服务(比如图表设计、广告、营销);公司办公室,包括总部,分支机构和地方办事处。 近几年,硅谷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硅谷七大产业集群中,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的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数仅次于软件业,成为硅谷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创意和创新服务还是过去5年间从业人员数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群。 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中。硅谷的"创意先锋"不仅仅包括艺术家或其他的专业工作者,硅谷地区绝大部分就业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中。以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郡为例,62%的非技术工人和70%的技术工人的工作中都要求具有一定量或大量的创意。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微电子、半导体到计算机网络产业再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硅谷发展初期以晶体管、半导体制造业等技术行业为主导,著名的企业有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20世纪70年代末硅谷开始转向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著名的企业有思科、雅虎等。硅谷在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以后,由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与经济的快速发

创新工场及其创始人李开复

创新工场及其创始人李开复 创新工场简介 创新工场由李开复博士创办于2009年9 月,旨在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 创新工场是一家致力于早期阶段投资并提供全方位创业培育的投资机构。创新工场是一个全方位的创业平台,旨在培育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创新工场通过针对早期创业者需求的资金、商业、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提供一揽子服务, 帮助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同时帮助创业者开创出一批最有市场价值和商业潜力的产品。创新工场的投资方向将立足信息产业最热门领域: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 创新工场投资牵头者为刘宇环先生创立的中经合集团,投资者还包括财富100 强企业、知名创投和中美精英人士,其中有郭台铭领导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柳传志领导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YouTube 创始人陈士骏等。同时也得到了来自硅谷银行、中华电信、联发科以及美国、欧洲、亚洲等多位顶尖投资者的鼎力相助。这些已经是成功传奇的明星创业者中,很多表示愿意共同辅导青年创业者,他们的加入使创新工场如虎添翼,他们的参与将使创业精神在一批批创业者中薪火相传。 创新工场以及投资的项目团队中聚集了一批行业精英:既不乏来自本土知名企业的专业人士和有过多次创业实践的本土创业者;又有来自硅谷的资深技术人才、以及着名跨国科技公司的业内高手。各个创业团队除了已经吸引到国内高校计算机系的优秀毕业生加盟,也有多位来自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等不同专业的杰出校友。创新工场已成为热衷科技创新的青年创业者的摇篮。 了解创新工场 创新工场是怎样的投资公司?

硅谷的简介及由来

●硅谷的简介及由来 硅谷(Silicon Valley)位于加利福尼亚以北,旧金山湾区南部的圣塔克拉拉谷地;一般包涵圣塔克拉拉和位於东湾的佛瑞蒙市。最早是研究和生产芯片的地方,后来这个名词引申为所有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龙头。此外该地也有一些文化设施,如创新科技博物馆。 硅谷这个词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创造的。它从1971年的1月11日开始被用于《每周商业》报纸电子新闻的一系列文章的题目-美国硅谷。之所以名字当中有一个“硅”字,是因为当地的企业多数是与由高纯度的硅生产的半导体及电脑相关的。而谷则是从圣塔克拉拉谷中得到的而后来东湾两岸地区的加入也使硅谷迅速的发展起来。 ●硅谷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末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 特点是发展相对缓慢,微电子业还未真正崛起,主要是对半导体、大型计算机和仪器仪表等的生产和制造,影响远不及东海岸的电子业和半导体业。 1955年 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实验室肖克利晶体管公司,是硅谷电子工业发展的起点。

1957年 被称为“八人叛逆帮”,年龄均低于30岁的八个科学家离开肖克莱实验室而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1959年 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和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 20年代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大发展时期微电子时代1971 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微电子时代,是计算机真正普及,也是计算机真正影响到人类各个领域的开始。 真正名扬四海是1971年硅谷英特尔公司发明第一台微处理机(MCS-4)开始,而1976年苹果微型电脑在硅谷问世更成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佳话。 到1981年,硅谷已有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军事电子学、系统设备、精密仪表等高新技术企业1744家。集结着30个以上高新技术生产的跨国公司总部。半导体及相关器件生产占全美国的21.8%,电子计算机设备、电气测量器件生产分别占全美国的12%以上,导弹与航天火箭的相关生产占全美国的22%。硅谷技术产值达115亿美元,居美国第一。硅谷作为一个高新技术发展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浦发银行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浦发银行(600000)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一、公司简介 (一)成立背景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或“公司”)是于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11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600000)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目前,注册资本金186.53亿元。良好的业绩、诚信的声誉、快速的发展,使浦发银行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中备受关注的上市公司。 建行以来,秉承“笃守诚信、创造卓越”的经营理念,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积极探索和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为把上海尽早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服务,促进和支持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实力不断增强,在海内外已具备一定的影响。 (二)主营业务 浦发银行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办理结算、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代理兑付、办理票据贴现、代理发行、承销债券、买卖债券、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汇汇款;同业外汇拆借;外汇兑换;国际结算;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结汇、售汇;买卖和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外汇买卖;代客外汇买卖;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离岸银行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托管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经营的其他业务。

二、宏观经济 银行业作为关系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重要产业,受到政府当局极高的重视和相当严格的监管。而银行业与其他所有行业之间关联密切的特殊性更使得宏观环境对于银行业经营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一般行业。 (一)政治环境 在政治法律环境方面,由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首要目标,政府谨慎对待金融开放步骤,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经营模式单一的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贷款利率必须以人民银行公布基准利率为纲,银行只能单向浮动; 2、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的结售汇制度、金融项下的严格管制以及人民银行对于外汇市场的干预,也大大限制了银行的业务发展空间。 3、金融混业经营的试点已经从银行集合理财产品、银行保险产品等业务开始,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的格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改变,而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10%的格局使得我国银行业距离国际上成熟商业银行的差距还相当之大 在银行业监管方面,2002年以前的该项职能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而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则将银行监管的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成为我国银行业的监管主体,而中国人民银行从此便专心致力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国家外汇管理局、证监会和保监会也分别在外汇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和银行保险产品代理销售业务等方面执行对银行的监管。最重要的内容莫过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在流动性比率、存贷比率、存款人集中度、拆借资金比率、拨备覆盖

(完整版)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长城战略咨询?? ?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以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硅谷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现已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在高技术杂志《WIRED》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技术园区,美国硅谷以其硬件、软件和网络开发领域的优势在排序中名列榜首。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地区人均收入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1.6倍。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一:产业发展美

国硅谷形成的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群,是技术多元化的经济2005年,硅谷中主导产业群主要有以下七类:计算机和通信硬件生产;半导体和半导体器材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制药,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软件,包括软件发行商和软件服务;创意和创新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比如人力资源和法律事务);综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有关的创造服务(比如图表设计、广告、营销);公司办公室,包括总部,分支机构和地方办事处。近几年,硅谷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硅谷七大产业集群中,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的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数仅次于软件业,成为硅谷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创意和创新服务还是过去5年间从业人员数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群。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中。硅谷的"创意先锋"不仅仅包括艺术家或其他的专业工作者,硅谷地区绝大部分就业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中。以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郡为例,62%的非技术工人和70%的技术工人的工作中都要求具有一定量或大量的创意。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微电子、半导体到计算机网络产业再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硅谷发展初期以晶体管、半导体制造业等技术行业为主导,著名的企业有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20世纪70年代末硅谷开始转向电子信

硅谷模式为什么难以模仿

1 最重要的是创新 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和水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元素,而在创新生态系统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自由探索、敢于争论的创新氛围,勇于拼搏、敢冒风险的创业精神,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人文关怀,是构成良好创新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硅谷主要得益于它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国外很多科技园区试图模仿硅谷模式但大都没有成功,因为创新生态环境是不能简单复制的,它必须与本土的历史、环境、文化契合才能找到适于本土创新的生态环境。当前,我国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大幅增加,全社会鼓励自主创新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但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尚缺乏对失败的宽容态度,一些科研人员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我国的创新生态环境仍存在缺陷,急需加以完善。 2 关键是深化体制 机制变革 完善创新生态环境,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关键是深化体制机制变革 。在宏观管理层面,各层级科技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还不够,科技资源分散、重复配置,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在微观层面,转制科研机构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方面进展还不够大,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没有真正按照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进行,科研院所变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深化科技体制变革 ,在宏观层面上应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科技资源的统筹;在微观层面上,转制科研机构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同时,要继续发展在引领行业科技创新与进步中的作用。公益类科研机构应通过分类变革 的方式,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 起决定作用的是 人的因素 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因素。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一个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幼儿和中小学阶段十分关键,但我国的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还存在应试教育现象,学生的创新潜能,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变,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还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延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未来国际竞争将聚焦于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人才,谁就掌握了世界未来。 4 建立多层次资本 市场体系 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还需要建立支持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产业如果不与资本结合就不会有创新的发生。资本市场既要支持大企业创新,鼓励他们“走出去”成为国际化的企业,更要支持中小企业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大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企业结构有助于良好创新生态的建立。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一是缩短中小企业板的上市进程,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二是完善创业板市场;三是加快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建立多元化的资本退出机制。 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各个主体的共同努力。 随机读管理故事:《我是陈阿土》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

企业孵化器介绍及案例20131013

企业孵化器介绍及案例 一、企业孵化器的介绍 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s)是一种为初创型小企业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一系列支持性综合服务,使其成长为成熟企业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孵化器以协助企业成长,降低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将创造出成功的企业,实现财务资助和独立经营为最主要的目的。 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简称创业中心,国际上一般称之为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或Innovation Center),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孵化器,英文为incubator,本义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后来引入经济领域,是指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二、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日益突出,客观上形成了对企业孵化器的需求。 1987年,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者中心宣告成立,企业孵化器事业从此在中国红红火火的发展起来。16年来,我国企业孵化器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企业孵化器的政策环境得到了改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有了很大的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培育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创新实干精神的企业家。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共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约465家,在孵企业职工29.2万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4100多人,累计转化省级以上成果7930项,开发新产品22046个,拥有专利6650项,孵化场地总面积为333.6万平方米,正在培育孵化的企业15449家,年销售额达到422.6亿元,累计毕业企业为3887家,其中32家企业已经成功在海内外上市。 我国企业孵化器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企业孵化器的成功运作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形成了创业氛围,弘扬了容忍失败、鼓励冒险、崇尚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吸引了一批海外高素质人才回国创业,推进了国际合作。企业孵化器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政府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三、基本特征 企业孵化器一般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有孵化场地 ●二是有公共设施 ●三是能提供孵化服务 ●四是面向特定的服务对象-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四、企业孵化器在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作用 1.节省时间 一个小企业要想获得必要的硬环境条件,除了要有相当的投资,而且要筹备很长时间。而企业孵化器把这一切都准备好了。一般一个小企业从入驻企业孵化器到开始正常运转,只需十天左右的时间。 2.少走弯路 对于一个小企业,在组建以及运营之初,面临相当多的问题,常常需要作出抉择。如起草公司章程、确定产权关系和企业性质、决定人员组合、合理利用资金、进行市场开拓等等。富有经验的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及有关专家的资询服务,可以及时帮助企业家作出正确的选择;获得和良好信誉。不是任何企业或创业者都可以入驻孵化器的。每家企业孵化器都有严

硅谷模式简要概述(doc 9页)

硅谷模式(上) 2006-9-6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以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硅谷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现已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在高技术杂志《WIRED》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技术园区,美国硅谷以其硬件、软件和网络开发领域的优势在排序中名列榜首。 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 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地区人均收入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1.6倍。 1、产业发展 美国硅谷形成的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群,是技术多元化的经济 2005年,硅谷中主导产业群主要有以下七类:计算机和通信硬件生产;半导体和半导体器材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制药,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软件,包括软件发行商和软件服务;创意和创新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比如人力资源和法律事务);综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有关的创造服务(比如图表设计、广告、营销);公司办公室,包括总部,分支机构和地方办事处。

近几年,硅谷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硅谷七大产业集群中,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的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数仅次于软件业,成为硅谷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创意和创新服务还是过去5年间从业人员数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群。 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中。硅谷的"创意先锋"不仅仅包括艺术家或其他的专业工作者,硅谷地区绝大部分就业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中。以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郡为例,62%的非技术工人和70%的技术工人的工作中都要求具有一定量或大量的创意。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微电子、半导体到计算机网络产业再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硅谷发展初期以晶体管、半导体制造业等技术行业为主导,著名的企业有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20世纪70年代末硅谷开始转向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著名的企业有思科、雅虎等。硅谷在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以后,由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是大量技术企业的快速集聚,极大地扩展了硅谷的技术构造和技术基础,使硅谷的研究和生产的范围从激光技术和微波技术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目前,硅谷有着美国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群,上市公司有近80家。统计显示,近200家生物工程公司不但已经为硅谷提供着近6万个工作机会,而且正在追赶网络信息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高新技术产业外,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行业也是硅谷产业主要群体之一。在硅谷上万家的企业中有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40%是服务性的第三产业,包括金融、风险投资等公司。为某个高新技术行业服务的企业数可能比该行业企业数还多,例如在硅谷就有3000多家企业为2700家电子信息企业服务。 以研发、设计和高技术服务为主,处于全球产业分工的高端环节 硅谷软件行业的就业人数占16%,而该行业是典型的以研发为主的行业。硅谷的半导体/设备、计算机/通信等主导产业也是以研发为主的行业,很少涉及制造部分。因此,硅谷以研发作为其在产业链中的核心阶段。 硅谷重视服务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专业服务以及创新服务在硅谷占据较大的就业比例。 此外,设计和创造力在创新经济中是重要的技能,硅谷发达的设计产业正体现了硅谷创新经济的特点。硅谷主要产业群的就业工作集中在设计职业上,设计职业构筑了硅谷产业群坚实的就业比重。2003年,软件工作中有70%的是设计职业,在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行业大约有58%的工作是设计职业,在计算机和通信硬件行业,大约有57%的就业是设计职位。 2、企业活力 集聚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技术公司;同时,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也是硅谷创新活动的主体 硅谷集聚一批全球知名的高技术公司,出现了一批创新能力极强,甚至在某些高技术创新领域处于世界领袖地位的本土大公司。例如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世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 长城战略咨询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以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硅谷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现已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在高技术杂志《WIRED》评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技术园区,美国硅谷以其硬件、软件和网络开发领域的优势在排序中名列榜首。 硅谷作为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硅谷不但开拓了新的产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硅谷不仅是美国西部经济第二次开发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硅谷的崛起使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 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地区人均收入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1.6倍。 硅谷模式系列分析之一:产业发展 美国硅谷形成的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群,是技术多元化的经济 2005年,硅谷中主导产业群主要有以下七类:计算机和通信硬件生产;半导体和半导体器材生产;电子元件生产;生物医学,包括生物制药,医疗设备和生命科学的研发;软件,包括软件发行商和软件服务;创意和创新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和商业服务(比如人力资源和法律事务);综合艺术、设计和技术的有关的创造服务(比如图表设计、广告、营销);公司办公室,包括总部,分支机构和地方办事处。 近几年,硅谷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硅谷七大产业集群中,创意和创新服务产业群的企业数量最多,从业人数仅次于软件业,成为硅谷的第二大产业集群。创意和创新服务还是过去5年间从业人员数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群。 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中。硅谷的"创意先锋"不仅仅包括艺术家或其他的专业工作者,硅谷地区绝大部分就业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意型人才渗透到硅谷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中。以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郡为例,62%的非技术工人和70%的技术工人的工作中都要求具有一定量或大量的创意。 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微电子、半导体到计算机网络产业再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硅谷发展初期以晶体管、半导体制造业等技术行业为主导,著名的企业有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20世纪70年代末硅谷开始转向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著名的企业有思科、雅虎等。硅谷在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以后,由于其持续的创新能力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是大量技术企业的快速集聚,极大地扩展了硅谷的技术构造和技术基础,使硅谷的研究和生产的范围从激光技术和微波技术扩大到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目前,硅谷有着美国最大的生物科技企业群,上市公司有近80家。统计显示,近200家生物工程公司不但已经为硅谷提供着近6万个工作机会,而且正在追赶网络信息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高新技术产业外,为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行业也是硅谷产业主要群体之

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经验借鉴及我国对策

企业发展 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经验借鉴 及我国对策 景春梅 摘要:从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国际比较看,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约束,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尤为显著。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融资难 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借鉴相关国际经验,进一步加大政策支 持力度:按照新划型标准改进统计口径;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型金融 机构;扩大小企业直接融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与融资相适应的征信体系和风险评 估机制;扩大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财税政策;控制地方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 国际经验 金融政策 作者简介:景春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融资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一、中小企业融资国际比较 1.从贷款的可得性看,低收入国家的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显著低于中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对129个国家的企业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面临更严峻的融资约束,低收入国家尤为显著。在中低收入国家,分别只有31.8%和16.7%的小型企业可获得贷款或授信,而在高收入国家,该比例达到47.8%。中型和大型企业获得贷款情况要明显好于小型企业,但获得贷款的企业比例在不同收

2013年 第1 期 入国家情况有所不同。比较来看,在低收入国家,各类企业获得贷款的比例相差较大,小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不到中型企业的一半,几乎只有大型企业的三分之 一。而在中等和高收入国家,这种差距相对较小。从国别比较看,在新兴市场国家,巴西、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比例较高,甚至高于高收入国家。表1 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比例(%) 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低收入国家 16.7035.7047.80中收入国家 31.8045.6059.30高收入国家 47.7062.2068.90巴西 42.7967.5089.57墨西哥 11.667.5722.51印度尼西亚 16.5027.6347.12俄罗斯 17.2025.2764.24南非 22.9135.0040.45马来西亚57.2164.4257.89 数据来源:World Bank Enterprise Surveys(2006-2009)。 另据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2010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09年底,新兴经济体正式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中,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过融资的比例为45%-55%,如果加上未注册登记的小型、微型企业,这一比例仅为10%-15%。 10 20 30 40 50 60 70 中低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34196215中小企业贷款/全部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贷款/总贷款图1 不同收入国家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和企业贷款的比重 数据来源:World Bank Group / CGAP Financial Access 2010 Survey. 2.从融资结构看,中低收入国家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和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普遍较低,面临较多融资约束。世界银行2010年对全球142个国家的融资可得性的调查统计显示,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看,高收入国家为19%,而中低收入国家为15%(见图1);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看,中低收入国

北京大学国际化战略系列研修课程

【课程简介】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大量经济活动由跨国企业所掌控。许多中国企业正试图通过海外融资、海外上市、海外并购等方式实现 跨国经营,确立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的领先地位。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从而降低经营成本的能力。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需要具备全球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对市场的深入理解和全球的业务网络,(报名优惠:一三五零一三九零五五二)才能参与全球竞争并在行业价值链中获取最大收益。中国企业只有以全球视角来审视并组织自身企业,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然而,这种全球视角及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和组织,需要企业具备专业的、大量的国际化运作经验与知识。 本课程正是通过讲解中国企业海外融资、上市、并购等投资银行业务,介绍国际化经营管理与国际市场拓展技巧等,帮助中国企业积蓄知识能量,成功走向世界。我们将邀请具有国际化运作实际操作经验的资深专业人才,以及拥有丰富海外经营管理经验的跨国大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来与深谙前沿知识的教授共同授课,以确保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力求体现国际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在课程结束时,将要求学员提交一份企业国际化发展规划,以帮助其所在企业成功制定并实施国际化战略。我们衷心希望本课程能为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增添有益价值! 【课程目标】 通过系列授课、案例研习、专家演讲、学员互动,本课程将帮助学员: 掌握中国企业海外融资上市的最佳途径和国际规则 认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并购的挑战和机遇 建立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文化团队 向成功企业家学习拓展国际业务的第一手经验 【课程特色】 ◇国际化师资

课程由纳斯达克高级代表、摩根大通高级、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麦肯锡咨询公司高管等世界知名专家共同设计并联袂授课,旨在使学员倍感世界脉动之节奏,借全球商道之明鉴,悟良师益友之智慧,入名校学府之殿堂。 ◇精英级学员 本班专为具有海外拓展意向的中国企业ceo、cfo、coo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设计,对学员所在企业资产规模、利润水平,以及企业未来成长性、企业管理层职业素质,均有严格要求。(报名优惠:一三六九九一二八九七九)旨在为学员搭建一个与管理学界、企业界成功人士充分沟通、长期交流的平台,帮助个人及其组织不断成长。 ◇高质量教学 培训中心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对教师、教材、课程设计、教学、考核、配套服务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将提供系统、务实、创新的中国企业国际化系列课程,培养学员的国际化素养、全球化战略思维和跨国经营运作能力。 【学员对象】 具有海外上市、海外拓展意向的中国企业ceo、cfo、coo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 【模块化课程设置】 模块一:中国企业海外融资上市 海外融资的途径海外上市的规则分析与途径比较中小企业海外上市 模块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和运营模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国际化战略的形成国际化运营模式的分析 模块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合资企业的建立 海外并购的法律环境海外并购的战略与措施海外并购的典型案例 模块四:国际化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 文化融合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跨文化团队的建设品牌建设 模块五:国际市场的开拓 政策法律环境战略与技巧海外市场的战略反倾销应对战略 模块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法律和财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