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自由基与各种有机物的反应常数

羟基自由基与各种有机物的反应常数
羟基自由基与各种有机物的反应常数

表2臭氧、羟基自由基与某些有机物反应速率常数溶质Ko3(M-1·s-1) K·OH(M-1·s-1)

苯a 2±0.4 7.8×109

硝基苯a 0.09±0.02 3.9×109

甲酸a 5±5 1.3×108

乙二酸a <4×10-2 1.4×106

乙二酸根离子b <4×10-2 7.7×106

乙酸a <3×10-5 1.6×107

乙酸根离子b <3×10-5 8.5×107

丁二酸a <3×10-2 3.1×108

丁二酸根离子b (3±1)×10-2 3.1×108

三氯乙烯17 4×109

四氯乙烯<0.1 1.7×109

有机物化学方程式

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烃:CxHy+(x+y/4)O2→xCO2+y/2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x+y/4-z/2)O2 ? xCO2+y/2H2O 规律1: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1)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决定于y/x的比值大小。比 值越大,耗氧 越多。相同质量的有机物中,烷烃中CH 4耗氧量最大;炔烃中,以C 2 H 2 耗氧量最少;苯及其同系 物中以C 6H 6 的耗氧量最少;具有相同最简式的不同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等。 (2)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等物质 的量的各种有机物(只含C、H、O)完全燃烧时,分子式中相差若干个“CO 2”部分或“H 2 O”部分, 其耗氧量相等。 (3)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y/4-z/2,其值越 大,耗氧量越多。 (4)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该烃和水加成的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的同分异 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 规律2:气态烃(CxHy)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 若y=4,V总不变;(有CH4、C2H4、C3H4、C4H4) 若y<4,V总减小,压强减小;(只有乙炔) 若y>4,V总增大,压强增大。 有机分子结构的确定: 物理方法: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确定化学键或官能团 核磁共振仪→核磁共振仪氢谱确定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数及个数比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高中有机化学重要的反应整理

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 2/H 2O )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 、—C ≡C —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 2 + 6OH - == 5Br - + BrO 3- + 3H 2O 或Br 2 + 2OH - == Br - + BrO - + H 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I -、Fe 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 —、—OH (较慢)、—CHO 的物质 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 (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Br -、I -、Fe 2+ 3.与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 、—COOH 的有机物 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 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 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 3; 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 2气体; 含有—SO 3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 2气体。 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SO 3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 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 2 Al 3+ + 3H 2↑ 2Al + 2OH - + 2H 2O == 2 AlO 2- + 3H 2↑ (2)Al 2O 3 + 6H + == 2 Al 3+ + 3H 2O Al 2O 3 + 2OH - == 2 AlO 2- + H 2O (3)Al(OH)3 + 3H + == Al 3+ + 3H 2O Al(OH)3 + OH - == AlO 2- + 2H 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 3、NaHS 等等 NaHCO 3 + HCl == NaCl + CO 2↑ + H 2O NaHCO 3 + NaOH == Na 2CO 3 + H 2O NaHS + HCl == NaCl + H 2S ↑ NaHS + NaOH == Na 2S + H 2O (5)弱酸弱碱盐,如CH 3COONH 4、(NH 4)2S 等等 2CH 3COONH 4 + H 2SO 4 == (NH 4)2SO 4 + 2CH 3COOH CH 3COONH 4 + NaOH == CH 3COONa + NH 3↑+ H 2O (NH 4)2S + H 2SO 4 == (NH 4)2SO 4 + H 2S ↑ (NH 4)2S +2NaOH == Na 2S + 2NH 3↑+ 2H 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 2NCH 2COOH + HCl → HOOCCH 2NH 3Cl H 2NCH 2COOH + NaOH → H 2NCH 2COONa + H 2O (7)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 和呈碱性的—NH 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 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 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 3)2+ + OH - + 3H + == Ag + + 2NH 4+ + H 2O 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 3 + NH 3·H 2O == AgOH↓ + NH 4NO 3 AgOH + 2NH 3·H 2O == Ag(NH 3)2OH + 2H 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 3)2OH 2 A g ↓+ RCOONH 4 + 3NH 3 + H 2O

有机化学方程式最全总结

有机反应方程式总结 (一)烷烃 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仿: 2.烷烃燃烧通式: (二)烯烃 1.乙烯的制取: 2.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3.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4.乙烯的催化加氢: 5.乙烯的加聚反应: 6. 1,3-丁二烯与溴(1:1)的反应: 1,4加成: 1,2加成: 7.丙烯加聚: 8. 2-甲基-1,3-丁二烯加聚: 9.丙烯与氯气加热条件下反应(α-H的取代): (三)炔烃 1.乙炔的制取: 2.乙炔与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3.乙炔制聚氯乙烯:

(四)芳香烃 1.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2.苯的催化加氢: 3.苯与液溴催化反应: 4.苯的硝化反应: 5.苯的磺化反应: 6.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加热时获得三硝基甲苯: (五)、卤代烃 1.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反应: 2.溴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反应: 3. 2-甲基-2-溴丁烷消去溴化氢: 4. 溴乙烷制备丙酸: (六)、醇类 1.乙醇与钠反应: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制乙烯: 4.乙醇制乙醚: 5.乙醇和浓的氢溴酸加热反应制溴乙烷: (七)、酚类 1.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苯酚钠与CO2反应: 3.苯酚与溴水反应: 4.制备酚醛树脂: (八)、醛类 1.乙醛的催化加氢: 2.乙醛的催化氧化: 3.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4.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5.乙醛与HCN溶液反应: (九)、羧酸 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2.乙酸与氨气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3.乙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 4.乙酸与氯气催化剂条件下反应(α-H被取代): 5.两分子乳酸脱去两分子水: (十)、酯类

高中有机化学各物质特征反应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各物质特点总结 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 4 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 油状: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 3、H 2 S和AsH 3 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 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 4 。 5、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 4 ;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 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无机物: ⑴-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 ⑵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 6FeSO 4 + 3Br 2 = 2Fe 2 (SO 4 ) 3 + 2FeBr 3 6FeCl 2 + 3Br 2 = 4FeCl 3 + 2FeBr 3 2FeI 2 + 3Br 2 = 2FeBr 3 + 2I 2 ⑷ Zn、Mg等单质如 ⑸-1价的I(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等强碱、Na 2CO 3 和AgNO 3 等盐 Br 2 + H 2 O = HBr + HBrO 2HBr + Na 2CO 3 = 2NaBr + CO 2 ↑+ H 2 O HBrO + Na 2CO 3 = NaBrO + NaHCO 3 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 4、氯仿、溴苯等)、CS 2 等; 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 态环烷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⑴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醇类物质(乙醇等) ⑸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苯的同系物 2、无机物: ⑴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 ⑷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双氧水(H 2O 2 ) 变色 Mg + Br2 === MgBr2(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二〇一七年八月

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要起草人: 科技标准处项目管理人:

目录 1 任务来源与工作过程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2) 2.1 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需要 (2) 2.2 表面涂装行业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3) 2.3 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完善标准体系的需要 (4) 3 山东省表面涂装行业概况 (5) 4 表面涂装行业VOCs产排污环节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12) 4.1表面涂装行业VOCs产排污环节 (12) 4.1.1 加工纸制造 (12) 4.1.2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 (14) 4.1.3 金属制品 (16) 4.1.4 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 (18) 4.1.5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19) 4.1.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20) 4.1.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23) 4.1.8 电子产品制造 (25) 4.1.9 仪器仪表制造业 (28) 4.1.10 金属制品、机械、设备、汽车修理 (30) 4.2 污染物处理技术分析 (34)

4.2.1 源头控制 (34) 4.2.2 末端治理 (35) 5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41) 5.1 国外相关排放标准 (41) 5.1.1 美国 (41) 5.1.2 欧洲 (45) 5.1.3 日本 (48) 5.2 国内相关排放标准 (50) 5.2.1 国家标准 (50) 5.2.2 其他省市标准 (50)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2) 6.1 适用范围 (52) 6.2 术语及定义 (52) 6.3 实施时间 (52) 6.4 控制指标选取 (53) 6.4.1有机污染物控制指标选取 (53) 6.4.2 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指标选取 (56) 6.4.3 标准框架的确定 (57) 6.5 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及制定依据 (59) 6.5.1 有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59) 6.5.2 有组织排放速率限值 (69) 6.5.3 无组织浓度限值 (79)

上海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方程式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n ≥1) ⑴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⑵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C=CH 2↑+H 2O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副反应:2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H 2O 烯烃通式:C n H 2n (n ≥2) ⑴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C 2H 4 +3O 2 2CO 2+2H 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⑵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点燃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浓硫酸 170℃ 点燃 催化剂 △ 一定条件 图1 乙烯的制取 浓硫酸 140℃

与氯化氢加成: H 2 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⑶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2 n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 ↑+Ca(OH)2 (电石的制备:CaO+3C CaC 2+CO↑) 烯烃通式:C n H 2n-2 (n ≥2) ⑴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C 2H 2+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⑵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⑶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CHCl n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n CH n 4.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n ≥6)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CH C CH=CH 一定条件 2500℃~3000℃ 电炉 一定条件

有机反应类型及有机物化学性质总结

一、有机反应归类 有机反应官能团及类别反应条件重点反应方程式举例 取代反应 卤 代 反 应 烷烃(通式)光照 苯(通式) 及同系物 光照 催化剂 苯酚(-OH) 醇(-OH)加热 硝 化 反 应 苯及同系物浓硫酸、 加热 酯化 反应 酸(-COOH) 醇(-OH): 浓硫酸、加 热 水解 反应 卤代烃(-X)NaOH、水加 热 酯稀硫酸,加 热 碱、加热 CH3COOC2H5+H2O CH3COOH + C2H5OH 无机酸 △ CH3COOH+ 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浓硫酸 △ CH4+Cl2CH3Cl+HCl 光 CH2Cl2+Cl2CHCl3+HCl(CHCl3又叫氯仿) 光 C2H5—Br + H2O C2H5—OH + HBr△ CH3 | +Cl2 CH2Cl △

糖类 稀酸 C 12H 22O 11+H 2O 2 C 6H 12O 6 分子间脱水 醇 浓硫酸,140℃ 加成 反应 与H 2 (还原 反应) 烯烃、炔烃: 苯及同系物: 醛: 加热、 Ni 作催化剂 与X 2、HX 与 H 2O 烯烃: 炔烃: 加热 消去反应 卤代烃 NaOH 、醇加 热 醇 浓硫酸,加热170℃ 氧化反应 有机物大多都能燃烧,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的同系物、醛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乙醇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色。 醇 催化氧化 醛 催化氧化 CH 3—C —H +H 2 CH 3C H 2OH O 催化剂 △ CH 3CH 2OH H 2C=CH 2↑+H 2O 浓硫酸 170℃ CH 2=CH 2+Br 2 CH 2Br —CH 2Br CH 2=CH 2+ H 2 CH 3CH 3 催化剂 △ CH 2=CH 2+Br 2 CH 2Br —CH 2Br 2CH 3—C —H+O 2 2CH 3COOH O 催化剂 CH 2=CH 2+ H 2O CH 3CH 2OH 高温高压 催化剂 催化剂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常见有机化学方程式归纳 物质类别性质反应方程式 一、烷烃 1、燃烧 CH4 + 2O2CO2 + 2H2O 2、取代反应 CH4 + Cl2CH3Cl + HCl CH3Cl + Cl2CH2Cl2 + HCl(或CH4 + 2Cl2CH2Cl2 + 2HCl) CH2Cl2 + Cl2CHCl3 + HCl(或CH4 + 3Cl2CHCl3 + 3HCl) CHCl3 + Cl2CCl4 + HCl(或CH4 + 4Cl2CCl4 + 4HCl) CH3CH3 + Br2CH3CH2Br + HBr 3、高温分解CH4 C + 2H2↑ 二、烯烃 1、燃烧 C2H4 + 3O22CO2 + 2H2O 2、加成反应

3、加聚反应 4、氧化反应 三、炔烃 1、燃烧 2C2H2 + 5O24CO2 + 2H2O 2、加成反应 四、芳香烃 1、卤代 2、硝化

3、加成 4、氧化 五、醇 1、与活泼金属反应2CH3CH2OH +2 Na2CH3CH2ONa + H2↑ 2、消去反应 3、脱水成醚 4、取代反应 5、氧化

6、酯化反应 六、醛1、氧化 2C2H4O + 5O24CO2 + 4H2O

2、还原 七、酮1、加氢还原 八、羧酸 1、酸性 2CH3COOH + 2Na = 2CH3COONa + H2↑ CH3COOH + NaOH = CHCOONa + H2O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H2O + CO2↑ CH3COOH + NaHCO3 = CH3COONa + H2O + CO2↑ 2、酯化反应参考醇的性质 九、酯1、水解 十一、卤代烃 1、水解反应 2、消去反应 十二、酚1、弱酸性

江西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江西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印刷业) 编制说明 (报审稿)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1部分:印刷业)》编制组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标准制定主管部门: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标准编制牵头单位: 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协作单位: 赣州市环境监测站、宜春市环境监测站、景德镇市环境监测 主要起草人员: 储险峰、陈谊、钟鸿雁、康长安、邹新、徐洁、罗小龙、于雯、刘敏、李文辉、胡巍。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标准编制过程 (2) 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5) 2.1印刷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5) 2.2标准制定必要性 (6) 3 印刷业发展概况 (14) 3.1印刷业行业分类 (14) 3.2我国印刷业发展概况 (14) 3.3江西省印刷行业概况 (16) 4 印刷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0) 4.1印刷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节点 (20) 4.2印刷行业VOC S末端治理防治技术 (25) 4.3我省印刷企业VOC S 排放现状 (28) 5标准制定原则及思路 (36) 5.1标准制定的原则 (36) 5.2技术路线 (37)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8) 6.1标准的适用范围 (38) 6.2标准的结构框架 (39) 6.3术语与定义 (39) 6.4污染控制标准值形式 (42) 6.5污染因子的选择 (43) 6.6排放控制要求的确定及依据 (46) 6.7排气筒高度的规定 (64) 6.8监测与监控要求 (65) 6.9生产工艺和环境管理要求 (66) 7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69) 7.1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 (69) 7.2实施本标准的技术分析 (69)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全)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 催化剂 浓硫酸 170℃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班级﹍﹍﹍﹍ 姓名﹍﹍﹍﹍ 一、甲烷(CH 4) 取代反应: 1. CH 4 + Cl 2 CH 3Cl (气)+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分解反应: CH 4 C +2H 2 氧化反应: CH 4 + O 2 CO 2+ H 2Ol 二、乙烯(C 2H 4) 加成反应: 1.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2. CH 2 = CH 2 + H 2O CH 3CH 2OH 3. CH 2 = CH 2 + HCl CH 3—CH 2Cl 4. CH 2 = CH 2 + H 2 CH 3—CH 3 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nCH 2 = CH 2 [ CH 2—CH 2 ] n 聚乙烯 氧化反应: 1. C 2H 4 +3 O 2 2CO 2+ 2H 2Ol 2.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CH 3CH 2OH CH 2 = CH 2↑+ H 2O

催化剂 浓硫酸 △ 催化剂 △ 催化剂 △ 三、乙炔(C2H2) 加成反应: 1.CH≡CH + Br2CHBr = CHBr CHBr = CHBr+ Br2 CHBr2-CHBr2 2. CH≡CH + H2CH2 = CH2 CH2 = CH2+ H2 CH3 CH3 3. CH≡CH + HCl H2C = CHCl 氯乙烯 nCH2 = CH [ CH2-CH ] n Cl Cl 聚氯乙烯 氧化反应: 1. 2C2H2 +5O24CO2 + 2H2O 2. 乙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CaC2 + 2H2O CH≡CH↑+ Ca(OH)2四、苯(C6H6) 取代反应: 1. + Br2Br + HBr 溴苯 2. + HO-NO2NO2 +H2O 硝基苯 加成反应: + 3H2环己烷 氧化反应: 2C6H6 + 15O212CO2 + 6H2O

有机物知识点总结-非常全的

一、必记重要的物理性质 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苯酚在冷水中溶解度小(浑浊),热水中溶解度大(澄清);某些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形成胶体溶液。 1、含碳不是有机物的为: CO、CO2、CO32-、HCO3-、H2CO3、CN-、HCN、SCN-、HSCN、SiC、C单质、金属碳化物等。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常见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一氯甲烷、氟里昂(CCl2F2)、氯乙烯、甲醛、氯乙烷、一溴甲烷、四氟乙烯、甲醚、甲乙醚、环氧乙烷。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三硝基甲苯(俗称梯恩梯TNT)为淡黄色晶体;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2,4,6—三溴苯酚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苯酚溶液与Fe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5)6]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乙炔:无味 ☆苯及其同系物:特殊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C4以下的一元醇:有酒味的流动液体;乙醇:特殊香味 ☆乙二醇、丙三醇(甘油):甜味(无色黏稠液体) ☆苯酚:特殊气味;乙醛:刺激性气味;乙酸:强烈刺激性气味(酸味) ☆低级酯:芳香气味;丙酮:令人愉快的气味 6、研究有机物的方法

DB3301T+0277—2018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DB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 3301/T 0277—2018 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2018-12-30发布2019-01-30实施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6) 5 监测要求 (8) 6 实施与监督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方法 (1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便携式仪器法测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 (14)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20)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纺丝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26)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法律和法规,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杭州市印刷、工业涂装、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促进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工业涂装、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的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要求。本标准颁布实施后,国家和浙江省发布的相应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涉上述行业污染控制要求的,当其严于本标准或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时,执行国家和浙江省行业型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新建污染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污染源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并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 本标准附录A~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杭州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杭州市环保产业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应巍、唐伟、夏阳、卢滨、何校初、井宝莉、杨超、张奇漪、施明才、陈超、沈小东、沈鸿海。

有机物的化学方程式(高中)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编辑】Crazy Urus 【日期】2009-12-20 第二部分 有机物 一、烃 1.甲烷 甲烷的制取:CH 3COONa+NaOH Na 2CO 3+CH 4↑ 烷烃通式:C n H 2n -2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 +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3)分解反应 甲烷分解:CH 4 C+2H 2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C=CH 2↑+H 2O 烯烃通式:C n H 2n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H 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H 2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n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 O ≡CH ↑ 炔烃的通式:C n H 2n-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HC ≡CH+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 n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n HC ≡ n CaO △ 点燃 光 光 光 光 高温 浓硫酸 170℃ 高温 催化剂 △ 2-CH 2 图1 乙烯的制取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2—CH Cl CH=CH 学习札记 学习札记 注意:制取乙烯、乙炔均用排水 法收集;乙烯、乙炔的加成反应一般都需要催化剂(溴除外)。

有机反应和反应机理

十、反应和反应机理 有机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成键电子发生重新分布,原有的键断裂,新的键形成,从而使原分子中原子间的组合发生了变化,新的分子产生。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有机反应(organic reaction)。 一级反应:在动力学上,将反应速率只取决于一种化合物浓度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 二级反应:在动力学上,将反应速率取决于两种化合物浓度的反应称为二级反应。 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分类 协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相互协调地在同一步骤中完成的反应称为协同反应。协同反应往往有一个环状过渡态。它是一种基元反应。 自由基型反应:由于分子经过均裂产生自由基而引发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型反应。自由基型反应分链引发、链转移和链终止三个阶段:链引发阶段是产生自由基的阶段。由于键的均裂需要能量,所以链引发阶段需要加热或光照。链转移阶段是由一个自由基转变成另一个自由基的阶段,犹如接力赛一样,自由基不断地传递下去,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所以称之为链反应。链终止阶段是消失自由基的阶段,自由基两两结合成键,所有的自由基都消失了,自由基反应也就终止了。 离子型反应:由分子经过异裂生成离子而引发的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离子型反应有亲核反应和亲电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发生的反应称为亲核反应,亲核试剂是对原子核有显著亲和力而起反应的试剂。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发生的反应称为亲电反应。亲电试剂是对电子有显著亲合力而起反应的试剂。 按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关系分类 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一个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基团被其它原子或基团所置换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 重排反应: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发生在同一分子中时,会引起组成分子的原子的配置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形成组成相同,结构不同的新分子,这种反应称为重排反应。 消除反应:在一个有机分子中消去两个原子或基团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可以根据两个消去基团的相对位置将其分类。若两个消去基团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称为1,1-消除或α-消除;两个消去基团连在两个相邻的碳原子上,则称为1,2-消除或β-消除;两个消去基团连在1,3位碳原子上,则称为1,3-消除或γ-消除。其余类推。 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和还原是指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和其它原子的氧化和还原,可根据氧化数的变化来确定。氧化数升高为氧化,氧化数降低为还原。氧化和还原总是同时发生的,由于有机反应的属性是根据底物的变化来确定的,因此常常将有机分子中碳原子氧化数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碳原子氧化数降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有机反应中,多数氧化反应表现为分子中氧的增加或氢的减少,多数还原反应表现为分子中氧的减少或氢的增加。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部分表面涂装行业》解读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解读 发布日期:2018-05-16浏览次数:来源:作者:为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省环保厅组织制定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DB37/ 2801.5-2018),已经省政府批准,由省环保厅和省质监局联合发布,将于2018年10月23日起实施。为方便公众全面了解该标准编制的背景、主要思路、技术可行性等,现做以下解读: 一、为什么要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源于化工生产、燃料涂料制造、溶剂涂料使用等过程,部分VOCs 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可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表面涂装行业的涂装工序属于溶剂涂料的使用过程,是环境空气中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我省是表面涂装行业大省,除汽车制造、家具制造、铝型材工业外,我省具有涂装工序并产生VOCs排放的规模以上涂装企业(不含汽车修理与维护)有1000余家。表面涂装相关企业使用的溶剂和涂料种类繁多且用量大,部分企业生产车间及涂料贮存车间密闭性较差,且未能配备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导致VOCs排放量大,并以无组织排放为主。因此,制定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标准对于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有什么特点 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与涂料类型和涂装技术有关。涂装相同面积

时,使用油性涂料产生的VOCs最多,水性涂料次之,粉末涂料最少;使用空气喷涂技术产生的VOCs最多,静电喷涂和刷涂等工艺产生的VOCs较少。我省多数表面涂装企业生产过程中仍然使用油性涂料和空气喷涂技术,导致VOCs排放量大。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量与车间密闭性及末端治理措施也有很大关系。很大一部分表面涂装企业的生产车间为半封闭形式,生产设备分布不集中,部分企业只对污染较集中、较严重的喷漆工位、烘干工位等工位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而大部分有机废气仍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且部分企业未采取有效的末端治理措施,或仅安装水吸收、活性炭吸附等简易VOCs治理设施,对VOCs处理效率较低,使VOCs排放量高。 三、目前表面涂装行业可行的VOCs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表面涂装行业VOCs废气治理可分为防、治两条途径。“防”主要是源头控制,即通过提高低有机溶剂含量的环保涂料(水性涂料或粉末涂料)的使用比例,改进涂装工艺技术(静电喷涂、刷涂、滚涂等),研发智能化涂装测试线,涂装车间充分密闭等方法,减少VOCs产生。“治”主要是对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VOCs废气进行收集净化处理。结合省内典型表面涂装企业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结果,表面涂装行业VOCs废气较高效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催化燃烧(RCO)和高温焚烧(RTO)等。 从我省表面涂装企业涂装工艺水平、污染控制技术及调研实测数据来看,企业采取原料调整、改进喷涂工艺或喷涂技术、配套高效的污染治理设施等方式完全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全)(已)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浓硫酸 △ △ 高中有機化學方程式匯總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 + H 2O CH 3CH 2OH 10. CH 2 = CH 2 + HBr CH 3—CH 2Br 11. CH 2 = CH 2 + H 2 CH 3—CH 3 12. nCH 2 = CH 2 [ CH 2—CH 2 ] n 13. nCH 2=CH-CH=CH 2 [CH 2-CH=CH-CH 2] n 14. 2CH 2 = CH 2 + O 2 2CH 3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21. + Br 2 Br + HBr 22. + HO -NO 2 NO 2 +H 2O 23. + HO -SO 3H SO 3H+H 2O

常见有机反应的十大类型

常见有机反应的十大类型 李勇 1. 取代反应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1)卤代: s (2)硝化: s (3)磺化: (4)卤代烃水解: (5)酯水解:

(6)羟基( OH)取代: (7)分子间脱水: 2. 加成反应 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1)碳碳双键的加成: (2)碳碳三键的加成: (3)醛基的加成: (4)苯环的加成: 3. 加成聚合(加聚)反应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不饱和化合物聚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1)丙烯加聚: (2)二烯烃加聚: 4. 缩合聚合(缩聚)反应 单体间相互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氯化氢等)的反应(又叫逐步聚合反应)。 (1)制酚醛树脂: (2)缩聚制酯: (3)氨基酸缩聚: 5. 消去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6. 氧化还原反应 在有机化学中,通常把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反之,加氢或去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 7. 酯化反应(亦是取代反应) 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s 8. 水解反应(亦是取代反应,其中卤代烃、酯的水解见取代反应部分)

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酰胺、糖等)。 麦芽糖葡萄糖 9. 脱水反应(又叫碳化) 有机物分子脱去相当于水的组成的反应。 10. 裂化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长链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短链烃的反应。

有机物所有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物所有的化学方程式

有机物所有的化学方程式 烷烃、烯烃、炔烃 1、H 4+2O2CO2+2H2O 2、CH 4+Cl2CH3Cl+HCl 3、CH 3Cl+Cl2CH2Cl2+HCl 4、CH 2Cl2+Cl2CHCl3+HCl 5、CHCl 3+Cl2CCl4+HCl 6、CH 4C+2H2 7、C2H5OH CH2=CH2↑+H2O 8、CH3CH2Br+KOH CH2=CH2↑+KBr+H2O 9、C 2H4+3O22CO2+2H2O 10、CH2=CH2+ Br2→CH2 Br─CH2 Br 11、CH2=CH2+H2O CH3CH2OH 12、CaC 2+2H2O C2H2↑+Ca(OH)2 13、2C 2H2+5O24CO2+2H2O 14、CH CH+Br 2CH Br =CH Br 15、CH CH+HCl CH 2=CHCl 苯及其同系物

5.2C 6H6+15O212CO2+6H2O 7.C 6H5NO2+3Fe+6HCl C6H5NH2+3FeCl2+2H2O 石油的裂化反应 1、C 16H34C8H18+C8H16 2、C 8H18C4H10+C4H8 3、C 4H10CH4+C3H6 4、 C 4H10C2H4+C2H6 烃的衍生物 卤代烃的性质

5.CH3-CH2-Cl+NaOH CH2=CH2↑+NaCl+H2O 6. CH 3-CH2-Br+ H2O CH3-CH2-OH+HBr 一元醇的制法及性质 1.C6H12O62C2H5OH+2CO2↑ 2.CH2=CH2+H2O C2H5OH 4.CH3CHO+H2CH3CH2OH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0367572.html,H2n+1OH CnH2n+H2O 7.CH3CH2OH CH2=CH2↑+H2O 9.C 2H5OH+3O22CO2+3H2O 10.C 2H5OH+O2CH3COOH+H2O 11.2C2H5OH+O22CH3CHO+2H2O 12.2ROH+2Na=2RONa+H2↑ 13.2C2H5OH+2Na=2C2H5ONa+H2↑ 14.C2H5OH+HONO2C2H5ONO2+H2O 15.ROH+R'COOH R'COOR+H2O 16.C2H5OH+CH3COOH CH3COOC2H5+H2O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溶剂mp bp D420n D20εR D μAcetic acid 乙酸 17 118 1.0491.3716 6.15 12.9 1.68 Acetone 丙酮 -95560.7881.358720.7 16.2 2.85 Acetonitrile 乙腈 -44820.7821.344137.5 11.1 3.45 Anisole 苯甲醚 -3 1540.9941.5170 4.33 33 1.38 Benzene 苯 5 800.8791.5011 2.27 26.2 0.00 Bromobenzene 溴苯 -31156 1.4951.5580 5.17 33.7 1.55 Carbon disulfide 二硫化碳 -11246 1.2741.6295 2.6 21.3 0.00 Carbon tetrachloride 四氯化碳 -2377 1.5941.4601 2.24 25.8 0.00 Chlorobenzene 氯苯 -46132 1.1061.5248 5.62 31.2 1.54 Chloroform 氯仿 -6461 1.4891.4458 4.81 21 1.15 Cyclohexane 环己烷 6 810.7781.4262 2.02 27.7 0.00 Dibutyl ether 丁醚 -981420.7691.3992 3.1 40.8 1.18 o –Dichlorobenzene 邻二氯苯 -17181 1.3061.55149.93 35.9 2.27 1,2-Dichloroethane 1,2-二氯乙烷-3684 1.2531.444810.36 21 1.86 Dichloromethane 二氯乙烷 -9540 1.3261.42418.93 16 1.55 Diethylamine 二乙胺 -50560.7071.3864 3.6 24.3 0.92 Diethyl ether 乙醚 -117350.7131.3524 4.33 22.1 1.30 1,2-Dimethoxyethane 1,2-二甲氧基 -68850.8631.37967.2 24.1 1.71 乙烷 N,N –Dimethylacetamide N,N-二甲 -201660.9371.438437.8 24.2 3.72 基乙酰胺 N,N –Dimethylformamide -601520.9451.430536.7 19.9 3.86 N,N-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 sulfoxide二甲基亚砜 19 189 1.0961.478346.7 20.1 3.90 1,4-Dioxane 1,4-二氧六环 12 101 1.0341.4224 2.25 21.6 0.45 Ethanol 乙醇 -114780.7891.361424.5 12.8 1.69 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 -84770.9011.3724 6.02 22.3 1.88 Ethyl benzoate 苯甲酸乙酯 -35213 1.0501.5052 6.02 42.5 2.00 Formamide 甲酰胺 3 211 1.1331.4475111.0 10.6 3.37 Hexamethylphosphoramide 7 235 1.0271.458830.0 47.7 5.54 Isopropyl alcohol 异丙醇 -90820.7861.377217.9 17.5 1.66 isopropyl ether 异丙醚 -6068 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