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2596991.html,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王晋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9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对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理论体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

在尹少淳教授的《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讲座中,他指出:视觉形象是核心素养生发的基础,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属于基本素养,而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则是衍生素养。通过尹少淳教师的美术教育讲座,让我对今后小学美术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运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运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师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设施已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也不断更新。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好奇心很强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新颖性的要求。

激活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

我校在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办课题中提出“以特色课程建设为依托,培育崇文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着重将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当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掌握美术技巧,加强对美术作品的创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水平。如何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玩心较强,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热情以及创作热情,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将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融入美术的日常教学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拥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更希望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想象,并从中汲取快乐。

学习审美方法,提高审美层次

在初次接触到新鲜事物与周边环境时,学生会调动审美意识、主动意识,而每个人的成长氛围不同,这彰显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差别。在《多彩的挂饰》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次培训,学习了广州省研究院周凤有教授的讲座后,我触动很大!颠覆了原来固有的一些旧观念。认识到近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作出怎样的改变,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教育的本质必须回到人身上,教育是一种改造人的活动,而不是传统的知识技能。素养包含了能力,但不是所有能力都可以称之为素养,素养是人的一种一以贯之的表现。教师的心中要装着学生,要清楚每一位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应该具备的素养,改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教材为本位”的教学格局,要将课堂教材与学生的素养联系在一起,而不仅仅是与考试挂钩。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现今的社会,信息时代使得教学手段、设备推陈出新,教学内容日新月异,不同媒介可更容易获得大量的知识和资源,学生也从知识量和学习方式有了新的变化,教师不能还

停留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需要想办法创新,根据教学主题创设情景让学生们探究地,主动地学习。因而,在教学设计的第一项任务,是根据主题思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创立学生感兴趣、易于操作的主题,有了兴趣和求知欲做支撑,教学的实践才能更好进行延续。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适时地指引、帮助学生自主的学习,更多的是启发学生自主地探究,这样学习的知识才更容易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素养,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老师每年要进行继续教育,我们更要自主要求自己要与时代同步,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提高,更深入的研究学生的心理学,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不能停留在老观点、老方法上,要推陈出新,让学生更有兴趣、更主动学、更创新的学。 二、从教学内容、方式的转变: 核心素养的培养中提到五统筹中有统筹各学科、统筹校园、课堂、家庭、社会等阵地,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要跨学科、跨项目尝试“全课程”教学。根据不同学段,确定不同主题,每个学科分别从自己的学科特色来进行设计教学,学科融合。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中说到: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因为知识有价值就让学生全部都学,而要选择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价值。现在作为教师要了解对于孩子来说,什么品质、什么素养最重要。每

美术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核心素养学习材料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本身的修养,核心素养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像是道德、谈吐举止、知识技能、思想境界等等都包括在内,但核心素养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更加注重整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定。核心素养已经不再像双基和三维那样的具体,转而指向的是一个全人的、全思维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天赋和智力的量化,更注重的是后天培养的一种核心的文化素养。因此,要培养核心素养也应该从整体入手,某一方面的突出并不能代表核心素养的提高。而小学美术正是这样一门考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学科,因此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图像识读素养的表现为: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和空间等形式特征;能以阅读、思考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与意义;能从技法、风格和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作用与价值。这其实和“双基”下的基础知识是同宗同源的,现在整个中国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性导致农村没有足够的专业性教师,很多都是兼带,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与专业性去实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或者很多因为基础知识的枯燥就直接省略掉基础知识,直接导致学生对于图像识读的不了解。学生只有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才能提高图像识读素养,才能从浩繁的图像中,甄别和获取有益的信息,进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就不能局限于美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方

面,而是多着眼于学生是否依靠图像表现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能表现出作者思考与想法的作品我们都可称之为好的作品。这时现阶段的美术教师在学生的美术表现里应该注意的地方,使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画作的认可来加强自我认同感,进而能够更加自信。 美术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担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把提升学生气质和审美品味,激发学生创造性,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作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以“因材施教,因人授课”、“氛围轻松,寓教于乐”、“善用科技,科学结合”和“寻找优点、善于鼓励”的四种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新背景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当下思考完整版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 学当下思考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当下思考 最近有幸聆听了国家督学——尹后庆会长的报告,使我我对中小学核心素养的认识从茫然变成了清晰。确实,未来的课程如果不具备现代性与探究性,我们的学生将来无法整体的融入时代的变革;同时,教师如果不思考学科的本质、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教学很大意义上将会本成无效的教学;所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思考尤其显得重要。那么,我们将如何探索和实践核心素养在学科长的落实呢?就美术学科谈一些个人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在教学模块设置上,现使用的人美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九本,它们分别对应高中美术课程设立的九个模块。美术教学课程的开设,其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科素养的培育。而今按规定开足美术课,尽心上好美术课,就是在行动上坚守了基础美术教育之阵地,贯彻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路线。 同时,每个模块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会有一些侧重。比如鉴赏模块,更侧重对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绘画模块在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块教学割裂了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模块学习的特点来构建合理的模块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才能优化对模块中单元课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好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不等同于教室,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合理搜集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也可以运用好地方教学资源,为教学所用。丰富而适切的教学资源会大大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促成核心素养培育效益的最大化。 在教学评价中,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模块特点,设置适切的评价机制与方式,使学生明晰对自我核心素养现状与不足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2.在课外美术特色活动中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亦不止于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美术特色活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以学校美术类社团、研究性学习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所涵盖的所有美术特色活动为平台,给予学生发挥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及能力的机会。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同时,实时关注、引领、指导并应给予学生活动成果的评价及鼓励,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究、发现、解决乃至创新,从而获得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再培育。 3.在学科竞赛活动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学科竞赛活动需要师生齐心地做好赛前、赛时、赛后三个阶段的工作,这包含了指导与训练、沟通与鼓励、反思与总结等具体环节。教师需要结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制订高效的竞赛辅导方案及策略,形成适切学生的辅导风格。 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师生自身学科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历练。重要的并不在于竞赛的结果,而是我们在竞赛中收获了由能力到心智的成长,收获了核心素养。 综上,高中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范畴上有一定的延展性。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课堂学科素养的培养,更要注重课堂内外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更均衡地发展,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

美术五大核心素养解读——刘海燕

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 阿克苏市第四中学刘海燕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一、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二、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 心素养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当幼儿的核心素养成为幼教界的热门词语,也引起我们许多幼儿教师的深思!(有关幼儿核心素养,见文末摘要,参考文献) 我觉得,要培养起幼儿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都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去正视。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 一、教育情怀 正所谓“博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出发点,爱是高楼大厦的根基。孩子是我们未来的种子,需要我们每位老师用心灌溉,悉心呵护,才会萌芽成长。 在工作实践中,我也深深感受到爱的情怀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非凡!教师如果给孩子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孩子同样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与爱,或许你还会收获他一个欢喜的笑容。孩子都喜欢公平公正、讲道理、和蔼可亲的老师,对待孩子,有多少耐心就有多少回报,再牛,再调皮的孩子都是可以慢慢感化的!教师付出的这些爱的情怀都将是日后孩子对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来的信任。 二、教育能力

第一是学科文化底蕴,换句话就是说你做幼儿教师的功底深厚。当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幼教知识,弹唱跳功底了得,手工绘画也能露一手,但这些并不是全部。 第二,还要懂得教学艺术。有了扎实功底就能成为好老师吗不是的。因为他们不一定懂得教学的艺术!有教学艺术的老师不是生搬硬套给孩子灌输知识,有教学艺术的老师就如同精灵般在游戏中带给孩子们欢乐,他们的语言丰富,声音抑扬顿挫,循循善诱,孩子们被深深吸引其中。 在实际教学当中,我一边向优秀教师学习他们上课的语言艺术,一边创新教学方式,在保留自己教学风格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魅力。 当一个教师拥有了教育的核心素养,那么,她应该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幼儿的核心素养呢 下面,让我结合幼儿园实际从“美术”看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美术的历史与发展 美术历史悠久,它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行为,使人类获得了超凡的想象,实现了表达情感,传达心愿的间接方法。也起到了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作用。美术,它是人类的重要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原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 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指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了解并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结合美术语言,通过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自觉运用美术表现能力,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审美判断 审美判断指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识对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描述、分析、评价和判断;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环境。 创意实践 创意实践指由创新意识主导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养成创新意识,学习和借鉴美术作品中的创意和方法,运用形象思维,大胆想象,尝试创作有创意的美术作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联系现实生活,对物品和环境进行符合实用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创意构想,并通过草图、模型等予以呈现,与他人交流,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者的创造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涉及到美术学科的主要是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方面。一、美术学科所涉及核心素养 (一)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情怀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教材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及作品中的内涵,这正是人文积淀的具体体现和渗透。 2、人文情怀 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和想法进行创作,以维护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认识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体会美术学习的幸福和乐趣。 3、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这点在美术学科中体现的尤为凸显和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与方法,在长期的积累实践中,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和方法。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能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科学精神 在美术学科学习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来设计制作会游的玩具、风筝、会闪光的玩具等。在制作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如锡纸、粮食、棉花等不同材料来进行创作。 (三)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乐学善学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让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的动力源泉,鼓励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学习的价值,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掌握适合自身的美术学习创作方法,让美术学习陪伴终生。 2、勤于反思 只有不断的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有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我认为这点勤于反思,不仅在美术学科中尤为重要,在学生的所有终身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3、信息意识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也涉及了电脑美术设计课程,让学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从“美术”中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当幼儿的核心素养成为幼教界的热门词语,也引起我们许多幼儿教师的深思!(有关幼儿核心素养,见文末摘要,参考文献) 我觉得,要培养起幼儿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都有哪些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去正视。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指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能力。 一、教育情怀 正所谓“博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出发点,爱是高楼大厦的根基。孩子是我们未来的种子,需要我们每位老师用心灌溉,悉心呵护,才会萌芽成长。 在工作实践中,我也深深感受到爱的情怀对于孩子的教育意义非凡!教师如果给孩子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孩子同样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怀与爱,或许你还会收获他一个欢喜的笑容。孩子都喜欢公平公正、讲道理、和蔼可亲的老师,对待孩子,有多少耐心就有多少回报,再牛,再调皮的孩子都是可以慢慢感化的!教师付出的这些爱的情怀都将是日后孩子对教师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来的信任。 二、教育能力 第一是学科文化底蕴,换句话就是说你做幼儿教师的功

美术的社会领域也是十分广泛,包括建筑,服装,工业造型等艺术设计领域。美术深入生活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美术这门学科对于学前儿童的艺术启蒙性意义非凡!它的作用就像是一把开门的钥匙,指路的明灯。 二、美术发展幼儿各项素养与能力 第一,发展儿童观察能力和审美、欣赏、感知能力,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艺术情感。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虽然还只能局限于较低的层次上,但是同样需要通过对形体感,色彩感,线条的韵律感,材质感,构图感和空间感等方面的培养,使幼儿从视觉形象的欣赏,到动手表现和操作创造,从中获得审美教育! 第二,培养丰富情感,画画有利于儿童感情宣泄,放松身心。 艺术陶冶人情操,人生来就对美有强烈的意识,对美的情感的追求,不仅仅是成人的专利,在幼儿的幼小的心灵里,对美的意识更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受。他们带着好奇探索着这个世界,对一切创造美的事物,跃跃欲试。美育对人的精神陶冶,正是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好办法!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以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而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感知,还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以及对艺术形象的创造,都离不开视觉观察这一基本的方法。重视对学生视觉感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养成学习生活中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对于学生学好美术或其它学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将来从事各种工作和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事实表明,

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其视觉感受能力大大强于没有接受美术教育的人。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我还注重引导学生用他们的耳、手、鼻等去感受体验,将感受转化为视觉语言,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观察事物获得视觉信息的同时得到质感、声音、气味等信息的联想。如学习《身边的痕迹》时让学生用手触摸衣服、铅笔、硬币、树叶、等材料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当学生磨印出漂亮的树叶纹理时,他们由衷地赞叹:啊,太美了!。学习《画触觉》时,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进行“盲人摸物”游戏,让他们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热水、石块、抹布、塑料、沙子、胶水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尝试用点、线条、颜色去表现刚才摸过的物体给自己带来的感觉,比如用直线表示坚硬、光滑;用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充分打开学生的皮肤、鼻子、舌头等其它感觉神经,积极地调动它们与视觉的配合,学生就获得了深刻的感知效果。总之,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各类知觉感受的敏锐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操作和审美都具有推动作用。 二、让学生的作品情感起来 美术教育的任务就在于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锻炼其审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强调情感因素是美术教学具有活力的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2596991.html,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者:王晋 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9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对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理论体系。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 在尹少淳教授的《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讲座中,他指出:视觉形象是核心素养生发的基础,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属于基本素养,而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则是衍生素养。通过尹少淳教师的美术教育讲座,让我对今后小学美术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于核心素养的运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运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师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伴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设施已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也不断更新。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好奇心很强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新颖性的要求。 激活形象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 我校在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办课题中提出“以特色课程建设为依托,培育崇文小学学生核心素养”,着重将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当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去掌握美术技巧,加强对美术作品的创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水平。如何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小学生的年纪较小,玩心较强,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热情以及创作热情,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将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融入美术的日常教学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小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拥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更希望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水平,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想象,并从中汲取快乐。 学习审美方法,提高审美层次 在初次接触到新鲜事物与周边环境时,学生会调动审美意识、主动意识,而每个人的成长氛围不同,这彰显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差别。在《多彩的挂饰》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

美术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美术课堂中的核心素养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共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核心素养,18个具体要点。其中,文化基础中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在人文底蕴中又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审美情趣的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真进行学习和研究,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来培育学生的素养。我想核心素养的研究一定要立足于课堂,一切能力,素质的提高都是以课堂为主阵地,离开了课堂那就无从谈起。 美术课本身就是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作美的阵地。不只是让学生会画几幅画,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教师要树立大的美术教育观,在备课时,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点,要找到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课前备课要找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点。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美的欣赏,美的创作。多搜集整理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来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让学生放宽眼界寻找课堂外面美的东西,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来发现美。教师在进行指导创作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去想像,自由去创作,让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欲望,只有学生创作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才能够真正感觉到美的存在。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展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让学

生会评价美。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不都是美的还有一些不美的东西存在,但是,我们要学会辨别,学会审美。在评价美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审美能力。 审美情趣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练好基本功,掌握好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现美。 作美术教师,以课堂为研究基地,抓住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真正具有一定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主持人:熊妹音体美园地·学科 E-mail:280545335@https://www.360docs.net/doc/5412596991.html, 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文︳邓小煌 美术课程绝不仅仅是教学生画出一张画,做出一个泥塑,剪出一张剪纸,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美术核心素养。下面我以湖南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春节到》为例阐述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春节到》一课中《门神画》《年画》《记忆画》等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不同形态、功能、色彩的画要对我们说些什么?这些画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就是为了漂亮吗?如果教师仅仅带着学生欣赏图片,对门神画、年画、记忆画进行技法指导,对春节文化一掠而过,学习目标就无法达成。 依据单元课程来看《春节到》一课的教学,我将《门神画》《年画》《记忆画》分三个课时,每个课时分三步教学。 第一步是欣赏,图像识读成为学生们需要把握的基本视觉素养。“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何古人在《门神画》《年画》上用如此艳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呢?这传递了何种文化观?这样的造型代表了古人何种视觉审美?“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鉴别、评价、判断与表达。 第二步是在图像识读的基础上学习塑造春节门神画、年画、记忆画。本步骤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塑造春节门神画、年画、记忆画,采用何种材料进行制作。教师教授造型方法的时候,需要传递具体方法、材料在造型时可以表达的内涵意义,也就是用什么方法才能传达你的理解,你对春节诉诸的情感、意愿、想象。教学主要解决美术表现方法中的情感因素如何体现。 第三步,学生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进行“创意实践”。在把握了用造型的方法进行表现的基本能力后,在教师创设的特殊情境中,学生运用已经学习到的造型手法、使用不同材料的方法以及美术的独特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对春节文化意义的理解水平达到一个何等层次呢?文化理解这一最终的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何作用?理解春节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谚语、节气、风俗等的联系,并将其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学习到的美术造型方法转化为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成为检验美术教学的关键点。(作者单位:耒阳市金杯小学 )2018·4B·47

略谈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修订稿

略谈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的培养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略谈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乌市第八十五中学马小燕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美术教育,并非是以培养美术专业工作者为目标的,然而能够让学生今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有品位的生活者,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本源。以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而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为

重要内容的。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感知,还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以及对艺术形象的创造,都离不开视觉观察这一基本的方法。重视对学生视觉感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养成学习生活中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对于学生学好美术或其它学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将来从事各种工作和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事实表明,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其视觉感受能力大大强于没有接受美术教育的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如学习《娇艳的花》这课之前,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教室里的盆花,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对于同一种类的花,开放的花朵与半开的花朵及花苞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颜色深浅是否一致同一片花瓣上的色彩是怎样变化的不同种类的花朵在形状、颜色、大小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实物花朵的观察加上课堂上花朵图片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物体在姿态、色彩上差异性,不同物体在形状及色彩上的丰富多样性。这样,他们反映在作品中的花朵异彩纷呈,花瓣有圆圆的,长长的,细细的,弯弯的,花形也是多种多样,有了视觉经验,学生在色彩的处理上更自如了,他们注意用同类色表现花瓣色彩的深浅渐变,会体现花瓣与花蕊间的明暗对比。其实,在审美过程中,触觉、嗅觉、味觉作为配合视觉的感知,具有不可言说的辅助作用,虽然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相对次要,但可使审美感知印象体现独特性和生动性,使综合性的美感增添了浓重的情绪色彩,这比某个感官单一感受所得到的艺术享受更丰富,因而领会的更深刻、真切。古典诗词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美术学科所涉及核心素养 (一)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情怀 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教材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及作品中的内涵,这正是人文积淀的具体体现和渗透。 2、人文情怀 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和想法进行创作,以维护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认识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体会美术学习的幸福和乐趣。 3、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这点在美术学科中体现的尤为凸显和重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与方法,在长期的积累实践中,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和方法。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能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二)科学精神 在美术学科学习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来设计制作会游的玩具、风筝、会闪光的玩具等。在制作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如锡纸、粮食、棉花等不同材料来进行创作。(三)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1、乐学善学 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让学生保持美术学习的动力源泉,鼓励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学习的价值,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掌握适合自身的美术学习创作方法,让美术学习陪伴终生。 2、勤于反思 只有不断的在学习中进行反思,有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我认为这点勤于反思,不仅在美术学科中尤为重要,在学生的所有终身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3、信息意识 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也涉及了电脑美术设计课程,让学生可以通过海报设计,电脑绘画,动漫设计等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美术创作,不仅拓宽了美术活动的方式,更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

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所谓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美术教育,并非是以培养美术专业工作者为目标的,然而能够让学生今后成为一个有见识的有品位的生活者,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更是美术教学的本源。以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的感官敏锐起来 达芬奇认为视觉是人的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要道,是最准确的感官。而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形象表现能力为重要内容的。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感知,还是对客观物象的再现以及对艺术形象的创造,都离不开视觉观察这一基本的方法。重视对学生视觉感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养成学习生活中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对于学生学好美术或其它学科。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将来从事各种工作和研究,都

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事实表明,受过美术教育的人,其视觉感受能力大大强于没有接受美术教育的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观察,如学习《娇艳的花》这课之前,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教室里的盆花,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对于同一种类的花,开放的花朵与半开的花朵及花苞在形状上有什么区别?颜色深浅是否一致?同一片花瓣上的色彩是怎样变化的?不同种类的花朵在形状、颜色、大小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实物花朵的观察加上课堂上花朵图片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物体在姿态、色彩上差异性,不同物体在形状及色彩上的丰富多样性。这样,他们反映在作品中的花朵异彩纷呈,花瓣有圆圆的,长长的,细细的,弯弯的,花形也是多种多样,有了视觉经验,学生在色彩的处理上更自如了,他们注意用同类色表现花瓣色彩的深浅渐变,会体现花瓣与花蕊间的明暗对比。其实,在审美过程中,触觉、嗅觉、味觉作为配合视觉的感知,具有不可言说的辅助作用,虽然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相对次要,但可使审美感知印象体现独特性和生动性,使综合性的美感增添了浓重的情绪色彩,这比某个感官单一感受所得到的艺术享受更丰富,因而领会的更深刻、真切。古典诗词中“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名句,都生动地纪录了这种感觉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绘画视觉语言的丰富离不开各感官的敏锐感知。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我还注重引导学生用他们的耳、手、鼻等去感受体验,将感受转化为视觉语言,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观察事物获得视觉信息的同时得到质感、声音、气味等信息的联想。如学习《身边的痕迹》时让学生用手触摸衣服、铅笔、硬币、树叶、等材料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当学生磨印出漂亮的树

如何培养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美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是一门基本学科,其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丰富学生的艺术涵养,教好小学美术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农村作为乡土文化的发源地,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人文环境常常会给美术创作带来较大的灵感,只要不懈的努力调整,敢于思考研究,依旧能把美术课程学好。经过本次国培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充分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的“把握”。为此,本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将“游戏法”融入课堂,变学生无意为有意,乐于学习。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只有将教学环节过度得毫无雕饰做作之感,才能使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能够顺利地转换过来,而无需教师无数次地重复组织整顿课堂纪律,以致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厌于学习。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二、运用“发现法”激发每个学生探索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这种需要在儿童内心世界更为强烈。”而过去一味以“讲授——接受”方式为主的填鸭式早已露出弊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发现知识,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比如《蜻蜓飞飞》一课“我以谜语导入新课,在重点描述翅膀特征的环节上,我采用课前寻找蜻蜓,并在课堂上‘看看、摸摸、玩玩’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活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正如诗中生动形象地说明动手动脑与创造的内在关系: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受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三、尊重学生地位,适当点拨难点 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的基础上基本上能解决重难点,但可能还存在着疑点,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讲解示范,帮助他们解决疑点。 如:谈到《添画人像》时,学生能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能够把动物和人的脚印进行夸张、添加处理后转变为生活中的形象,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难以把握处理的角度,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画起。这种情况下给予学生正确的点拨,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改善。 四、建立评价模式,提高学生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都想自己的作业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不同策略。而整个评价过程需要维护学生的童心,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优势,补充学生的不足之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美术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对上好一节课,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探究能力,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善于把握教学过程与方法,更可以体现教师的个性和个人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足够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