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 6(165-219)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 6(165-219)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 6(165-219)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6(165-219)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6(165-219)

原标题《一生必知的传世美术经典》来源/ 老阿更的收藏原创/ 不祥复制·编辑/ 塞上其翁165、《维纳斯与战神》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年代】1485年【藏处】英国伦敦国家画廊维纳斯扮演着大自然和人类之母的角色,而不是充满情欲的爱的女神。画中的她穿着朴实无华的洁白长袍,长袍绣着金边,和她浓密的金发相互辉映;而战神则脱去了令人生畏的形象,正暧洋洋地睡着,为了加强这种平和的气氛,森林之神农牧神则在他身旁嬉戏,一个玩弄着丢在一旁的甲胄,一个朝着酣睡的战神耳旁用力吹螺,画家发挥了高度的想像力,用轻松诙谐之笔画出古代天神休憩的状态,整个画面充满一种安宁。这幅作品色泽纯洁鲜明,人物形态完美,谑而不虐,笼罩着一片和谐气氛,是波提且利最优美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波提切利神话画作中,惟一未收藏于意大利的作品。166、《诽谤》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作于1490年;藏于意大利佛

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波提切利的这件著名的传世作品取材

于古希腊画家阿贝列斯的一幅画中的文字记载。描绘的是在宽敞的罗马建筑大厅里,有三个女子和一个男子,正把一位裸体男青年拖到国王面前审判。被黑色风衣包裹着的男子是

“诽谤”,他的手势伸向国王,竭尽诽谤之能事;手持棍棒,揪着裸体男子的正是“叛变”,她出卖了同伴,并把他交给国王;裸体男青年是孤立无援的“无辜”,他合掌向上祈求真理能拯救他免遭诽谤的命运;后面两个女子,一是“虚伪”,另一是“欺骗”,也有说是“妒嫉”和“仇恨”,她们俩正在为“叛变”者梳理头发;在宝座上坐着一位长着两只驴耳朵的国王,昏庸无能,愚蠢无知到极点,听信诽谤,同时在他两边分别是“无知”和“轻信”,不断地向他的耳朵里灌输无知和轻信;画面的另一边站着一位被黑色长袍包裹着的“悔罪”,他正向着立在身后的全裸体女神,那就是“真理”,希望她能出面拯救“无辜”者。可是站立不稳的真理,手指上天,意思是说:“对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也无能为力,去找上帝吧。”这件作品是一件寓意深远的作品,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现实社会中罪恶都是用美丽的形象乔装打扮以欺骗人民的,统治者听信坏人之言,正直好人总是落难,而面对这一切,真理也是无能为力的①“真理”,②“悔罪”,③“叛變”,④“無辜”,⑤“虛僞”,⑥“欺騙”,⑦“誹謗”,⑧“國王”,⑨“無知”,⑩“輕信”。167、《帕拉斯和人头马神》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

创作时间:约1482年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帕拉斯和肯陶洛斯》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宙斯劫夺欧罗巴来到

克里特岛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弥诺斯,成了克里特王,他娶了帕西淮为妻,不安分的帕西淮和一头公牛偷情生下一个人牛各半的怪物肯陶洛斯,后被关进迷宫以避丑闻,弥洛斯令战败国雅典每七年要向克里特进贡七对童男女供肯陶洛

斯吃掉,这幅画就是描绘帕拉斯捉拿肯陶洛斯情景。果断、坚定的女神右手抓住身旁人头马神的头发,无可奈何的人头马神虽然持有东方大弓,箭囊里装满了箭,却已无力反抗,有的只是满脸的愁容和无奈的顺从。168、《维纳斯与丘比特》作者:絮斯特利.朗贝尔(1515-1568)荷兰画家现藏于卢浮宫169、《荒野中的施洗者--圣约翰》作者:扬斯(1460-1495年)尼德兰

创作时间:约1490年这幅画中,施洗约翰的形象具有普通人那种感情温厚的特征,洋溢着人道主义的魅力:在天边的旷野中,圣约翰孤独地凝神沉思,他赤裸双足,形容枯槁,右手支撑头部,心绪郁结,但目光仍显得仁慈和善。陪伴他的是一只象征圣灵的小羊羔。整幅作品情调低沉,金色的基调更增强了忧郁和伤感的的气息。这件作品是扬斯的传世作品之一,整幅作品沐浴在一片祥和之中,思考的约翰,温驯的绵羊,树林,草坡都沐浴在祥和的金色阳光之中,宁静,安详。170、《美惠三女神》作者:勒尼奥,1754-1829年,法国创作于1793年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美惠女神专司美丽和快乐。她们共有三位:欧佛洛绪涅(快

乐)、塔利亚(花朵)和阿格拉伊亚(光辉)。美惠女神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神话中对她们的记载就这么多了。她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她们往往以同一个姿势出现在艺术作品中:三位女神中的两位面向观众,另一位处于两者中间,面向里,露出柔美的背,手扶在两位同伴的肩膀上。171、《人马怪契朗对阿奇尔斯的教育》作者:雷根劳特1782年

172、《浴中的苏珊娜》作者:让·雅克·埃内(1829-1905年) 法国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美丽的苏珊娜正在沐浴,她低头、弯腰、曲膝,构成了一个优美的"S"形,特别是强烈的明暗对比,更突出了她窈窕秀美的体态与风韵。善良的她哪里会想到,暗中的歹徒正在设计中伤她……。这是流传于西方的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是西方绘画大师不厌其烦描绘过的题材。

173、《梳妆》作者:柯罗(1796年~1875年)法国

作于1859现私人收藏柯罗63岁时创作了这幅具有浪漫情趣的林中梳妆作品,将人体配置在自然之中,这种表现早见于威尼斯画派大师乔尔乔内,那是神化的时代,而柯罗则是现实主义画家,面对的是人生。画面表现一位女仆在精心地为浴女梳妆,稍远的树下靠着一位少女在聚精会神地读书,使画面更增加生活真实感。整个画面充满着宁静、舒适、悠闲、古朴的田园气息。

174、《蒙特枫丹的回忆》作者:柯罗(1796~1875)法国

现藏巴黎卢浮宫《蒙特枫丹的回忆》,是柯罗的代表作,这幅画充满了忧伤的情绪。画中,一棵巨大的树,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二分之一,而另一棵干枯的树与之遥相呼应,两棵树朝着一个方向倾斜着。透过倾斜的树干,我们看到,清澈如镜的湖面上,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丛林的虚影。一个身穿红色衣裙的妇女,正在采树上的蘑菇,她的身边有两个女孩在帮她一起采摘。画面情节很简单,但是你能从柯罗纤细的笔触上,听到柔弱的树枝,发出的瑟瑟响声;能从倾斜的树干上,想到山区的农妇,生活是何等困苦。这幅人与景交融的画作,不是画家特意渲染的理想化的风景,而是通过景物,表现了一种比大自然更抒情的内心感受。

175、《蓝衣女郎》作者:柯罗(1796~1875)法国

作于1874年,现藏巴黎卢浮宫《蓝衣女郎》系柯罗晚年的肖像杰作,它完全不同于他在50年代末的构思。这个华贵的世俗女性,非常时髦。她一只手支在桌面的行李上,脸朝一侧望去,另一只手贴在胸前,那一身能体现这个女郎的高贵气度与婀娜体态的蓝色衣裙标志着她的身份和地位。这已经不是写生之作,它那优美的蓝调子使整个画面充溢着象征性光辉。它也许正是柯罗晚年的心灵的化身。

176、《梳妆》作者:华托(1684-1721年) 法国

创作于1716年现藏于: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画家以娴熟的技巧,描绘了正在梳妆的少女。丰硕健美的裸女以"S"形动势展示了青春肉体的魅力,棕色的帷幔,红色的帘幕与白色的卧榻都被画家表现得极其纤巧、细微、华丽,甚至不惜繁缛,以烘托少女肌肤的柔美色彩。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浓艳、奢丽与肉感;这正是罗可可时期的艺术时尚,反映出贵族阶层生活的奢侈享乐。177、《命运女神与乞丐》作者:马尔科夫(1802—1878年)俄国

创作年代: 1836 年收藏地: 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命运

女神是宙斯和第二个妻子——代表正义和法律的女神忒弥

斯所生的第二胎三胞胎女神,她们三人即纺织生命线的克罗托、分配生命度数的控刻西斯和收回生命线的阿特洛波斯。她们掌握着神和人的命运,是冥王哈得斯在人间的代理人。画中描绘的是命运女神降临,施给乞丐以大量金币的情节,具有古典意境和神秘意趣。178、《持乐谱和持

镜子的女子》作者:格里恩(1484年--1545年) 德国

慕尼黑老绘画馆藏作品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反宗教禁欲主

义的特征。以持乐谱的女子象征人类的智慧之美,以持镜子的女子象征自然之美,两者结合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充分肯定。两位裸体女子被描绘为身材苗条修长、性格舒展开朗的少女,她们面目清秀,神情含蓄,体现了文明所达到的高度。背景

深幽的阴影及鹿、猫、蛇等动物的参与,无疑增添了作品的奇诡与神秘。179、《钱庄老板极其妇人》作者:马西斯(1465年—1530年)尼德兰画家画中的钱商是钱铺掌柜,他正用戥子称金银。他的妻子则在翻阅祈祷书,那书上正画着圣母子图像(在这里反映出世俗的经商和宗教信仰并存)。但是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他的妻子

眼神并不注视在祈祷书上,而是斜视丈夫的活动,微妙地展现了资产者内心生活的一个侧面。

180、《帕里斯的评判》作者:洛兰(1600年--1682年)法国作于1645-1646年;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这作品是古典风景画大师克洛德洛

兰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描绘的是意大利田野风光。作者将神话典故引入画中,所以也可以这么说,这幅作品一幅具有深厚神话色彩的风景画。作品描绘的是一个优美动人的希腊神话故事(英雄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奥林匹斯山上的许多神仙都应邀而来了。嫉妒女神由于没有受到邀请怀恨不已,她把一个金苹果扔在桌子上,上面刻着一行字:“给最美丽的女神”。女神们都想得到金苹果,于是,众神的首领宙斯请正在牧羊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做评判。为了得到金苹果,女神们都给帕里斯以最美好的许诺:天后赫拉答应使他成为一个国王;智慧女神雅典娜保证使他成为一个最聪明的人;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发誓让他娶到全希腊最美丽的女子做

妻子。帕里斯最终把金苹果给了维纳斯。在她的帮助下,帕里斯得到了海伦,并由此引发了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在画面上,洛兰把故事发生的场景安排在具有典型意

大利特征的风景里。罗马周围的旷野沐浴着一片金色的阳光,与神话故事融为一体。风景因眼前的一株大树而格外壮丽。在它的衬托下,帕里斯与三位女神以及维纳斯的儿子丘比特,如同戏剧舞台上的演员,近在观众眼前,令人看清他们一举一动,甚至仿佛能够听到声音。

181、《小公牛》作者:波特(1625年-- 1654年)荷

兰波特是荷兰重量级的动物画家,他反复重复着这一主题,不断地深入他对自然和动物的了解。波特最为著名的就是这幅和真牛尺寸相当的具有英雄气质的巨幅作品《小公牛》。

这幅作品使他与雷斯达尔和戈因一起站在了十七世纪荷兰

风景画大师的行列。显然这幅作品不可能是以一头小公牛为模特的,它的完美的身体和气质是综合了波特对他所研究的每一个各体优点的提取后的综合表现。就像古希腊画家宙克西斯为了画海伦,请了5个少女将她们脸部和身体的优点集中到一起完成了创作一样。波特的这幅作品与实物的比例相等,作品亮相荷兰时,令人震惊,人们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如此巨大而又如此逼真的生动的绘画,小公牛的皮毛质感运用了特殊的堆积法和渲染法相结合的处理,不但质感逼真而且还有一种奇特的“触感”。在十九世纪欧洲绘画作品排名

中,波特22岁画的这幅《小公牛》与伦勃朗画的《夜巡》

相提并论。182、《大橡树下的母马和马驹》作者:斯塔布斯(1724年—1806年)英国

现藏伦敦泰特画廊斯塔布斯不仅传神地描绘马的架构、形态,更赋予它们灵气甚至情感,群马耳鬓厮磨的画面和自然风光完美融合,这一切让人久久凝视,深深感动,对马,对动物也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个地球的主人。

183、《吃葡萄与甜瓜的少年》作者:穆立罗(1617年~1682年)西班牙

【藏处】现藏慕尼黑古画陈列馆画中的两个孩子,破衣烂衫,赤着双脚,他们席地而坐,一个吃着葡萄,一个削着甜瓜,尽管画家描绘的这两个儿童享有短时的鲜果美味,但却丝毫没有削弱贫困对他们的威胁。画家很恰当地描绘了这两个小孩的姿态和表情,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塞维林街头的儿童生活,可谓是十七世纪最善于描绘儿童心理的画家。

184、《第二次收获》作者:杜普荷(1851年―1910年)法国【创作年代】1879年【现存藏处】墨西哥西蒙基金会这幅画是19世纪末描写田园风光绘画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也是杜普荷作品中的精品。这幅画中两个劳作的农民的背影搭建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构图,向人们传

递着某种坚定和永恒的信息。185、《拾穗归来的妇人》作者:布雷东(1827年-1906年)法国

创作于1859年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这是一幅极为

抒情的劳动画卷,以朴素而又丰富的色彩,描绘了一群拾穗归来的妇女,她们因呼吸山野空气和劳动而显得健康,充满活力。布雷东把周围农民的生活理想化了,这种乌托邦式的视角在他的画后题记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他说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过是个“画家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农村里的人永远是快乐的、热情洋溢的。

186、《国王科法图和乞丐新娘》作者:琼斯(1833年–1898年)英国

最早的灰姑娘故事——灰姑娘一个以智谋杀死恶毒的继母

的姑娘。她说服父亲娶了保姆,保姆却带来六个女儿。她不得不天天清洗炉灶,被人唤作“煤灰猫”。她得到了一棵有魔力的椰枣树,穿上极奢华的衣服去参加王宫的宴会。国王爱上了她。几经周折,国王娶了聪明漂亮的“煤灰猫”为妻。琼斯爵士以更直观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乞丐新娘的幸福生活。

187、《爱丽舍的卖花姑娘》作者:施莱佛(1862年--1942年)法国

画家对服装和鲜花的描绘淡淡水彩气息确又十分地逼真,衣服的褶皱十分鲜明。场面表现出十九世纪的法国巴黎社会生活。那边的贵宾狗是画家的御用模特狗,它的后半

身的毛发被剃光,可见当时的时尚也很讲究个性。注意卖花女的眼神,她只关心手中的货币,对身边的时尚却无动于衷。巴黎贵妇每天早上享受美食,饭后逛街、遛狗、买花,下午到剧院提高品味,而社会底层的买花女只关心自己一天的辛劳能否够买一天的面包。社会永远存在着不公。188、《沐浴的女人》作者:弗朗索瓦克鲁埃(约1516年--1572年)法国

现藏华盛顿国立(画廊)美术馆这一幅肖像的风俗细节要更多一些,如背景展现在一间豪华的闺房中,远处有女仆在收拾屋子。浴女展示在前景的浴缸里。她裸着上身,脸朝画外,作出被画的姿态。她右手执一羽管笔,似乎在书写中偶尔思考着,显得十分做作。左侧背阴处有一正在哺育的保姆正朝向她。为了表现房间的昏暗,保姆形象的受光面很微弱。浴缸边上搭着一张纸,显然是供贵妇书写用。为了加强画的叙述性效果,画家还在浴女一侧的后面画了一个正在偷窃浴缸搁板上的

水果的小男孩(也许是神话中阿克泰翁偷窥狄安娜沐浴情节的演化)。189、《德斯特蕾姐妹》作者:枫丹白露画派

创作于1594年枫丹白露画派是对一批意大利艺术家的称呼。十六世纪中叶,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将他们召集到枫

丹白露宫进行装饰工程。到了十七世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再次将一批艺术家召集到枫丹白露,但这次来的是法国艺术家,被称为“第二代枫丹白露画派”。画中的两位年轻女子一

个是亨利四世(1553-1610年)宠爱的女人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1571-1599年),另一个可能是她的一个姐妹(左)。左边的年轻女子用手捏住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的乳头,这个令人费解且又充满深意的动作常常被解读为暗示着哺乳,即表示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身怀亨利四世的私生子。在远景中,一个年轻女人正做着针线活——可能正在为即将出生的婴

儿缝制衣服——再次证明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怀孕这一解释。洗澡也可能与怀孕有关,因为那个年代的孕妇和产子后的妇女都会经常洗澡。除了这些与母性有关的细节之外,还有加布莉埃尔手中的戒指:戒指可能是暗示加布莉埃尔德斯特蕾和国王的婚事在即。190、《令人

尊敬的格雷厄夫人》作者:庚斯勃罗(1727年--1788 年)英国

创作于

1775-1777 收藏地点:爱丁堡、苏格兰国家画廊这幅作品展现了庚斯勃罗惊人的成熟技巧。刻意突出衣着的华丽和人物的富有,这在他之前的许多肖像画中已逐渐显露,而此画则到了让人惊叹叫绝的地步。年轻的格雷厄夫人,带着精美的羽毛帽,穿一袭乳白色外衣和粉红色丝裙,背后是巍然矗

立的廊柱,华丽的衣饰和背景,几乎使夫人那五官清秀、表情略显傲慢的面孔黯然失色。庚斯勃罗处理油彩的手法自如而流畅,表现出一种诗意、尔雅之美,这是他崭新的成就。光线的处理方式自然而然新颖,使格雷厄夫人仿佛站在聚光灯下,明亮而贵气。191、《時髦婚姻:早餐》作者:荷加斯(1697年--1764年)英国

创作于1744 收藏地點:倫敦國家畫廊18世紀中叶的英国社会非常功利,常常传出经商致富的暴发户和沒落貴族通婚的事。因为透过婚姻,他們其中一方可以获取社会地位,另一方则能享有富裕的生活。看不慣这种情況的荷加斯因而创作了一組标题《時髦的婚姻》的画,来遣責这种风气,《時髦的婚姻》共有六幅,依次是《婚约》、《早餐》、《访庸医》、《伯爵夫人早起》、《伯爵之死》和《伯爵夫人之死》,从富商之女嫁給失势的伯爵开始,叙述两人历经放荡的生活(伯爵帶著染上性病的女孩访庸医,夫人和貴族們纵情享乐),終于酿成悲剧的故事,每一幅都鏗鏘有力地向世人表明:因为利益关系而结合是不会幸福的。以这幅《早餐》为例,当时普遍的家庭問題发生在其中。時間已经十二点(从墻上的钟可以看出来),这对夫妻却才开始用早餐,做丈夫的刚刚走进家门,筋疲力尽地摊在椅子上,兀自失神,甚至沒发现他的妻子就坐在旁边。他一定是荒唐了一夜,看看被丟在地下,不知何故弄斷了的剑就知道了。更糟糕的是,他的宠物

狗还嗅著他衣服口袋里放着的女人內衣。透露出他昨晚去过温柔乡的秘密。而做妻子的拿著小鏡子伸懶腰,睡眼惺忪,地上散落着纸牌和乐谱,还有翻倒的椅子和乐器,显然她昨晚也是通宵达旦。圓拱分隔出的另一個厅堂里,仆人不太理会他的主人,边打著哈欠,边懶散地收拾椅子。站在拱門边,拿著账本的管家则一脸不以为然,对这一切感到无奈,往上翻的双眼彷彿在說著:“这個家一定会破产的!”

192、《乔治.华盛顿》作者:吉尔伯托·斯图尔特(1755年--1828年)美国

现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作为当时主要的肖像画家,他画了大多数共和政体早期知名人物的肖像。他创作的华盛顿肖像被认为是首任总统的权威画像。193、《小憩》作者:雷纳多(1850年―1930年)法国作品描绘了一位劳作后精疲力竭的农妇侧坐着,一手握着镰刀,一手拖着头,显出身体的疲惫与对生活的无奈。194、《瓦实提》埃德温.朗斯登.龙(1829年-1891年)英国

【创作年代】1878年【现存藏处】墨西哥西蒙基金会《瓦实提》讲的是波斯国王亚哈随鲁在宴会席间,命人召见王后瓦实提,以供宾客欣赏她的美貌。但王后拒绝了国王的无理要求,这使国王觉得有损了自己的尊严,甚至会有可能形成妻子不尊重丈夫的社会风气,从而种下家庭矛盾的祸根。因

此,事后国王废掉了王后,并写入波斯律法,代表永不反悔。这幅作品的背景是一座波斯式的大殿,画家精心绘制了其中的铭文和浮雕。王后充满异国情调的美貌、华美的服饰及珠宝,与她哀伤而失望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含义,因为当时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和王后所面临的一样,是异常困窘的。195、《白日梦》作者:罗赛蒂(1828年– 1882年)英国

【创作年代】1880年【存藏处】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美术馆藏1872年,具有诗人气质的英国画家罗赛蒂,与珍妮.莫里斯产生了炽烈的爱情。以珍妮.莫里斯为模特儿的《白日梦》上,女人形象仍充满着某种神秘感。所谓画如其人,我闪从这个脸容憔悴、情绪消沉的女子身上,似乎可以感觉到画家的内心矛盾:他没有欢乐,只有怀恋与惆怅。这个画上的女子是罗赛蒂自身生活的模子,你看她好颓唐的形象,几乎遮住了半个脑袋的浓密的鬈发,修长的脖子,厚而富于性感的嘴唇,神情是那样感伤;右手无力地挽住树枝,左手搭落在膝间的书本上,掌心一枝摘下的海棠,象征着青春即将枯萎。她是爱情的“幽灵”,是画家

白日梦中常见的“幽灵”。196、《黑利阿迦巴鲁斯的玫瑰》作者:塔德玛斯(1836年– 1912年)英国

黑利阿迦巴鲁斯是罗马帝国的末世皇帝,他是最残忍放荡的罗马皇帝,他于公元前218年即位,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放

荡的无节制的穷奢极欲的生活。最后被禁卫军杀死(那年他18岁,只做了4年皇帝)。这幅作品描述了黑利阿迦巴鲁斯发明的一项最著名的娱乐活动:黑利阿迦巴鲁斯幻想举行一个宴会,宴会上人们在如瀑布般奔涌而出的玫瑰的海洋中窒息而死。而这个荒谬的想法居然真的实行了,黑利阿迦巴鲁斯一声令下,宴会大厅的天棚敞开,玫瑰花瓣如瀑布般落下,淹没了毫不知情的客人。

画面上黑利阿迦巴鲁斯高高在上,和他的母亲及情妇们观看着这一景象。背景中酒神狄厄尼索斯的雕像和农牧神的雕像象征黑利阿迦巴鲁斯这种生活不会长久。

197、《圣弗兰西斯的冥想》苏巴郎(1598年-- 1664年-)西班牙

1632年私人收藏

198、《自画像》丢勒(1471-1528)德国

丢勒《自画像》1500年作油画67.1cm×48.7cm慕尼黑美术馆收藏丢勒是欧

洲历史上第一个一生执着于自画像的画家。《1500年自画像》由于其正面的画像的形式,对称的构图带来肃穆的感受。这幅画家29岁时画的半身肖像与真人等大,他穿着华贵的裘皮大衣,正面望着我们,同时把右手放在胸前,手指着自己的心脏部位。在那个时代,这种神圣的正面姿态通常只用于画基督或国王,丢勒这样画,大概是要向人们表明,艺术家

的神奇创造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上帝等同的。199、《后宫之美》亨利·吕西安·杜塞(1856年-1895年)法国《后宫之美》画的是一个带着薄薄面纱而胸部袒露无遗的

女子。这幅作品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肖像画功底。

200、《亚威农少女》毕加索(1881-1973年) 西班牙在这幅画中没有统一的构图,色彩呆板生硬,人物没有了体积感。画中少女们的身体并不肉感、丰盈,反而突出了她们变了形的脸。五个女人背景的色调大部分是以蓝色背景来映衬的。有人说,蓝色使毕加索想起戈索尔那美丽宜人的风光。但最直观的还是一群经过几何形变异了的女人: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最右边坐着的女人的面容十分可怕,似乎刚刚转过脸来向正前方看,她的五官是五人当中最显眼、最庞大的,她像阴间的鬼魅,脸的颜色像是深棕色。她的上方站着的女人的脸却是木炭一样的黑色,如同有些晕染开来的墨迹。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最左边一个女人,正拉开赭红色的布幕,似乎刚从帘幕后面要出来看一看,她侧面的轮廓酷似埃及的壁画。在她们身体的下方,摆放着一堆水果,摆在最前面的是一挂葡萄,在西方的寓意中,葡萄往往是性爱的象征。这幅画显示的空间其实非常浅,看起来像是一个浮雕的图像,毕加索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个面上显示。当时这幅

画作遭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嘲讽和指责。马蒂斯说这是一种暴行,是企图嘲笑现代运动,发誓要让毕加索“沉下去”。他

的好友乔治·勃拉克也只说了一句话:“这好像在表示我们应

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布拉克这位受到塞尚影响的画家却意识到,另一种艺术的形式已经诞生了。其实在这幅震惊了当时美术权威的画作诞生之初,毕加索曾多次易稿。他原想加一个骷髅,以强调死亡。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有寓意的细节都被他去除掉了。201、《哭泣的女人》毕加索

(1881-1973年) 西班牙

<哭泣的女人》就是以与毕加索保持了长达9年情人关系

的著名的摄影师多拉·玛尔为原型创作的。多年来,强烈的灵感冲击着毕加索画了许多流露着痛苦表情的多拉的形象,《哭泣的女人》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而这幅画在这个被毕加索抛弃,在哭泣、忧郁和孤寂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的妇人死后,它的拍卖价格达到了上百万美元。《哭泣的女人》刻画了一位极其悲伤的女人,悲凄的命运和感情由粗放的颜色和劲利的笔触反映出来。毕加索更多地采用三角形和锐劲的折线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手,鼻子、嘴巴、牙齿、眼泪,使女人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杂乱无章,支离颠倒,具有常人难以理喻的特点。她张着血盆大口,号啕大哭,珍珠大小的眼泪和牙齿从脸上直落到身上,同时又在她的头上插上

花朵,使其更显得滑稽。那红、绿相间的上衣,带着粗黑的直条,颇像监狱的铁栏杆,锁住了一个哭泣的女人。毕加索说:“多拉在我心里,就是个哭泣的女人。”这幅画准确地把

握住多拉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但是这幅画又是一幅让人看后从心里感到不美的画,刺目的黄色、绿色,令人厌烦的红色,病态的白色和邪恶的紫色进行着毫不留情的搏斗。它之所以不美还因为它传达出毕加索想要对画中人大加贬斥的狠毒

愿望。多拉的眼泪几乎可以肯定是毕加索造成的。

202、《格尔尼卡》毕加索(1881-1973年) 西班牙《格尔尼卡》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毕加索以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使之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文化示威。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加索的代表形象。这幅画结合了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来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冲向画中心;左边是一个母亲与一个死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老马,为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头与马头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上边右面有一从窗口斜伸进的手臂,手中掌着一盏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画的中央

是一匹受了重伤将死的马,象征着无辜的垂死的受难者。它极度痛苦,仰天长啸,好像是对战争的声讨。马身布满报纸组成的密密麻麻斑斑点点的小字,是新闻报章传来了震惊的消息。马头的上方是一只眼睛,发出不规则的光,寒气逼人。原来这是一个太阳,毕加索在最后完稿时加进一只灯泡作为瞳孔。有人说这代表“上帝的眼睛”。沿着一个大的三角的斜线,是一位匆匆逃亡的女人。她赤裸上身,没有穿鞋,一只断掉的左腿留在画的右侧,她屈着身体,垂着双手张皇失措,拼命地逃跑,同时眼睛又紧紧注视着上前方落下的炸弹。马的下面是一个身体被炸碎了的士兵雕像。毕加索说

是代表在白色人种大扫荡中被摧残的人性。画的左部的妇人,跪在牛前,脸朝着天上投下炸弹的方向,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她的眼睛也离开了正常的位置,化成眼泪的形状,有着欲哭无泪的意思。最让人不可理解并引起争议的就是那头牛了。它的身体大部分已经淹没在了黑暗中,只看得清头。有人说,这是西班牙的标志,而毕加索也多次在他的绘画中用牛代表西班牙。可是它的表情为什么不像其他形象,是那么泰然自若,冷漠无情。所以有人说他是代表独裁者佛朗哥,是法西斯的代号,更有的人从它的脸上看到了胜利的狂妄。203、《托莱多风景》作者:格列柯(1541年--1614年)西班牙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 通过本学期的外国音乐作品赏析课学习,我了解到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这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一起,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我们。《猫》可以说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音乐剧《猫》是百老汇历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作品之一,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称号。它的作者是安德鲁·洛伊德·韦伯。这部作品在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剧中一曲《回

忆》,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我就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领略《猫》的魅力,走近音乐剧,了解音乐剧。 光怪陆离的舞台,满眼堆放着各式废弃物,在明亮的灯束下,一只只猫或坐或立,或舞或歌,《猫》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得以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取得这唯一的机会。其中“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她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猫儿们起初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然而她以一曲《回忆》最终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天的猫。此外还有“领袖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 “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们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猫》的剧情很简单,猫与猫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明细,我想这也正使作者更专注于对音乐,舞美的高质量追求。作品中高质量的音乐,新颖的舞台布景,演员的精湛技艺和服装的精妙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猫》这部音乐剧的艺术特征的赏析。 一、令人震撼的舞美 设计者用猫的眼光看世界,在舞台上建造了一个供猫表演的巨型游乐场,逼真的情境给音乐剧的表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想在现场欣赏的观众一定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说《猫》的服装与化妆,设计者极大的发挥想象力,将几十种猫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现给我们,每一只猫身上的条纹都十分逼真,服装和道具也与它们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密切相关。例如,“领袖猫”的皮毛很长,而且没有花纹,身材高大魁梧,显得有威严有气势。而其中最重要的角色“魅力猫”格里泽贝拉,为了显示无情的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的痕迹,她的皮毛选用了很暗淡的颜色,并且看起来像布满尘垢,很久没有梳理,脸色也很灰暗,眼角向下拉,满眼沧桑,是一位光华已尽的中年妇人写照。

欧洲古典主义女性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法国的保留下来的艺术珍品,尤其是看到整个欧洲历来的艺术大师在人生起伏中留下的心血作品,心情是很激动的,这是艺术之间一种能产生共鸣的文化激情碰撞吧,虽不同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但国画、书法、油画给人的震撼是一样的。 摩尔人物油画《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1868年 画布油画,61×88.30厘米阿尔伯特·约瑟夫·摩尔英国,1841―1893年 摩尔出生在约克郡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庭。父亲威廉·摩尔和哥哥亨利·摩尔(1831―1895,著名风景画家)引导他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19世纪五十年代,他到了伦敦,先在肯辛顿艺术学校学习,后考入英国皇家学院,1860年前往巴黎和罗马深造。渐渐地,摩尔形成了着色轻柔,线条细腻的独特风格,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中也显得十分突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休闲人物为主人公,人物形象明显受到希腊风格的影响。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展示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摩尔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充分表现了他在调理线条和色彩搭配上的巨大创造力。这幅作品在寻求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想的同时,把沃尔特·佩特称之为“音乐的特性”的东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画面上并没有明示出音乐家们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更看不出四位演奏家有什么特别之处。把现代乐器画进作品里,目的是为了避免观众“较真儿”,同时又把画家为了突出作品时代性的意图表现了出来。 欧洲古典主义人物油画《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 画布油画,84×129.50厘米弗雷德里克·莱顿英国,1830―1896年 《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第一次展出,这意味着画家莱顿朝着开创古典题材的创作道路迈出了第一步,也是对这位画家解决构图比例的高超技艺的一次总结。画中四个女人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 系别:教育系班级:12应心班姓名:张晴雯学号:122212150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于全世界,诗意,可以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人在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着艺术美! 阎峰的中国画风神超逸韵致清婉。或设色、或水墨,或斗方、或扇面,或巨幅大作、或雅致小品,在从不以画家自居的阎峰笔下俱是神采飞扬,从容自得。虽然阎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作品的展览但一直很低调,看得出阎峰是训练有素。有备而来,随心所欲之间,个性使然。 阎峰出生大连,从小在东北部队大院长大自幼爱好丹青,15岁随父母来到苏州。他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张扬豪爽的个性,在他的巨幅大作中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他的大道天成。然而他也有江南委婉细腻的一面,他的扇面小品颇具诗意,运思落笔,不紧不慢,指掌之间心会神融,意蕴悠长。 “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中的阎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深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心灵感受。注重绘画创作题材的积累,他曾无数次在海边驻足、在山林穿越、在乡村往返,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收获心性。因而他笔下的山峦、河流、乡村,不仅形象独特,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既“我有我法”又“言之有物”,用笔老辣、爽利,甚至有点恣肆,浓淡枯湿的变幻,在墨块和线条的交融中意蕴万千。 令阎峰颇为得意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以海为题材的作品,他的《海》长卷系列作品大都场景开阔,气势宏大,汹涌澎湃的海浪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在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力。其中以画面辽阔、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最为惊异,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但见突兀的山石上,人物形象凝神远望,咏叹人生,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力作。而他的斗方、扇面人物小品不求大雄强、大气派,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或听涛、或对弈、或静观,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可谓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阎峰说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他说很幸运赶上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太需要英雄,激情岁月推动着我的创作。继承传统、创作唯一,是我的创作追求。 他说感谢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论生活在贫困还是富贵时,今后他

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

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作者:孙海佳 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宾卡斯与伊维尔油画材料技法比较研究》论文项目编号:12534099 摘要:14世纪到16世纪的古典油画技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运用提白和罩染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物象的光滑质感和体积感。欧洲古典透明画法是人类历史中从尊重自然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利用客观自然规律所表达的一种视觉美感。体现了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目的。传统油画中艺术形象所体现的美必须也只能通过传统油画的各种技术作为物质载体体现出来。这种由技术上美感反应出的精神上的美感就使得古典油画有了很强的绘画性。克劳德·伊维尔是法国当代超写实主义画家,是世界上著名的幻境画画家,以极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世界画坛。 关键词:透明,提白,罩染,技术 古典油画透明绘画技法是指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的油画技法,主要包括的是尼德兰的油画技法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尼德兰的油画技法是以凡·爱克为代表的油画技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是指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技法和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技法。使坦培拉与油彩结合画法进一步向油性颜料和技法过渡并作出贡献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以贝利尼、乔尔乔涅和提香等人为代表的画家继承了油画混合绘画技法,开创了使用亚麻布深色底子作画的先例,在运用油画色彩、罩染技巧和用笔塑造形体上开拓了新的视觉效果和绘画观念。 “古典透明画法是欧洲古代大师常用的一种技法,是古典油画的主要特征。这种画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作者在起稿前不必过多考虑画面的最终色彩或色调,而主要研究画面的构图、物象的造型,这样画家的精力就可以全部集中在这些方面,即在一种称为“纯灰画法”的过程中进行。”在传统上,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用一个基本的单色层来完成画面中需要表现的内容,再用坦培拉白提出亮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表现的完整、充分,使画面中的构图、造型基本完成。等到素描造型完成之后,画家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色彩的绘制中了。

向日葵油画作品赏析

向日葵油画作品赏析 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主要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两个方面来鉴赏.油画起源于西方,任何的油画作品都需要靠视觉形象来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 一方面油画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把观赏者带到了画家所反映的一个艺术境界之中,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作用.另一方面观赏者又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认识和丰富了油画作品的内涵.对一幅油画作品的理解,不同人所理解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它同观赏者的素质条件相联系.优秀的油画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内容,起到了陶冶人的情操,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作用关于艺术技巧上的鉴赏,要有对油画语言的认识和了解.油画的材料本身具有区别于水墨画版画、水彩的特点,这种材料之美是油画的一大特性. 技巧高超的作品体现在画家掌握了材料的特性熟练运用材料和工具来塑造形象.画面反映出了整体和局部的和谐关系,丰富和统一的对立关系. 《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国南方时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

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画家以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 《向日葵》的色彩是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黄色绘成的,黄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土黄,只用了少量的深绿和草绿画枝干和叶子, 配一点天蓝色的花蕊.凡高把色彩用绝了.他把黄色使用得如此动人,使黄色发挥出感人的魅力.你看空气中流动着金色的阳光,瓶中的向日葵生气勃勃地张开花瓣,尽情地吸着空气和阳光.饱吸了阳光的花朵似已融化在空气中,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色的花辩,多么辉煌,多么灿烂夺目.凡高把心中全部的爱赋予可爱的向日葵,向日葵也为凡高吐出"爱的最强光"《向日葵》中注入的是凡高心中强烈的感情,令人震撼、令人感动,这就是《向日葵》所产生的魅力.他怀着强烈的感情不厌其烦地画他最喜欢的向日葵,强烈地表现画家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擅长使用强烈的色调,充分发挥色彩的感情因素,使色彩成为他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这便是凡高艺术的重要特色. 植物油画素材:https://www.360docs.net/doc/5412949970.html,/img/98_679.aspx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1]

西方古典音乐发展与赏析论文 土木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201001020204 董硕 浅谈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 摘要:在音乐中,有魔鬼的诱惑,有上帝的昭示,有人类的挣扎。音乐是一个宇宙,音乐中有一切。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优美、秀丽、典雅、热情,听后是使人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重视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气质,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肖邦的音乐风格处处透露着优雅、细腻、精致,色彩性的和声处理的很有独特性,使人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浪漫。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大学生影响 音乐,始于词尽之处。——圣桑 音乐,是人生的艺术。——施特劳斯 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雨果 古典音乐虽然被称为高雅音乐,离我们这个时代较为遥远,但是它能流传下来,就说明它是经典的,有意义的。古典音乐常常陪伴在我们身边:世界杯开幕式演出郎朗的演奏、F1颁奖仪式的背景音乐《卡门》、北京残奥会盲人演奏的《c 小调幻想即兴曲》,甚至是《猫和老鼠》中的《匈牙利狂想曲》、根据尼采作品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也被运用于《2001太空漫游》……还有流行歌曲借用古典旋律:SHE的《不想长大》、Hayley Westminster的《never say goodbye》等等。其实古典音乐并不晦涩难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在古典音乐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时期 欧洲古典音乐伴随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与当时社会氛围相适应的各类音乐艺术形式和各种风格流派。它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所包括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多样,作品与史料丰富详实。它所承载的异域的人文风情,给听者以启发、震撼、感动。了解和欣赏欧洲古典音乐会使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更上一层楼。 欧典古典音乐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代表人物有德国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亨德尔也称清唱剧大师,意大利的维瓦尔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第二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特点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第三时期是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有得彪西、舒曼、舒伯

对油画《呐喊》的赏析

对油画《呐喊》的赏析 一、蒙克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先驱。童年父母双亡心理阴郁,使他早年作品多疾病与死亡主题。1892年起定居德国16年。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对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成为“桥派”画家领袖。 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的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内心的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呈现了最能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这种安排让蒙克的画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刹那间凝固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 1890年,他开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油画作品“生命组画”。基本主题为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 蒙克的母亲在1868年死于肺结核,母亲过世后年幼的蒙克由父亲单独抚养。其父患有精神疾病,他向孩子们灌输了对地狱根深蒂固的恐惧观念,他一再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罪,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父亲在蒙克青年期去世(1889年),另一个兄弟和蒙克最喜欢的姐姐苏菲在1877年也死了。蒙克的一个妹妹在小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蒙克自己也是体弱多病。在五个兄弟姐妹中,只有兄弟安德烈结过婚,但婚后不过数月也过世了。眼见双亲和手足接二连三地死去,严重打击了蒙克的精神与情绪,接踵而至的悲伤对其是深度的精神折磨。因此,死亡烙印在他年轻而敏感的心灵深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蒙克的作品呈现压抑且悲观的原因。蒙克在晚年说到:“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且持续的伴随我一生。” 二、对《呐喊》的解读 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自己曾叙述了这幅画的由来: “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

4、文艺复兴与西方古典绘画

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第4号

2.达·芬奇的代表作: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作品题材取自于圣经故事:叛徒犹大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和钉死在十字架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基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此话引起众门徒的骚动,每个人都对这句话做出了各自的反应,有的向耶稣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义愤填膺要求追查;有的大惑不解询问究竟。达·芬奇此作描写的就是基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

3.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一幅享誉世界的名画。它代表着画家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画家成功地塑造了十五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意大利城市一位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画家力图使人物丰富的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结合,对人像面部中的眼角、唇边等关键部位,特别着重含蓄与精确的辩证关系的处理,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人物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奇韵,那如梦幻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观众称之为“神秘的微笑”。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甚至是略带哀伤。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流露在眼角和嘴边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产生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面世前期是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一位丰腴、稳重、高贵的意大利城市中年妇女,通过真人为表现内容,表达了人类对于自身的肯定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由此可以领悟到作者的思想内涵,这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中国画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一、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15分) 1、分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1)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绮罗人物”这一新的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描绘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 (3)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构图的前疏后紧,突出了主人公的地位,线条简劲而流动。赋色艳丽鲜明。人物体态丰满华贵。画卷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4)开盛唐“曲眉丰颊”之画风。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题材,较之前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也是工笔人物画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范本之一 2、分析任伯年的《女娲炼石图》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无能造成外国列强的肆意横行。任何怀有爱国之心者,无不痛心疾首。 (2)取材于我国民间神话,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一位中国女性英雄的形象。 (3)构思巧妙,人物情感热烈、坚定。有意采用棱角方直,笔线爽利,近于表现山石的线条勾勒衣纹,然后略加烘染,表现一种坚硬的石质感觉,与嶙峋的山岩形成对照和呼应。(4)托古喻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3.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1)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 (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4)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4. 分析沈周的《庐山高图》 (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 (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 (3)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 (4)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5.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6.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古希腊的音乐是以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其中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曲调和节奏都受歌词抑扬顿挫的影响。 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 四音音列 古希腊音阶的基础是四音音阶(Tetrachord)。它自上而下排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音程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 完整音列体系 两个四音音列便可以构成七音体系或是八度体系。构成的方法有两种:联合四音音列(前一个四音音列的最后一个音作为下一个四音音列的第一个音)和非联合四音音列(前一个四音音列的最后一个音与后一个四音音列的开头的音相隔一个全音)。 调式 四音音列可根据全音和半音的不同位置,排列成7种不同的音阶。古希腊的调式体系以古希腊的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及其各种变体,排列方式自上而下。古希腊人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多里亚调式富有男子气质,能使人安静、坚强;弗里几亚调式狂野而具有酒神精神,能激发人的热情;利第亚调式使人柔弱;混合利第亚调式易使人悲伤 音乐社会功能学说 在古希腊人心中,音乐有一种神秘的魔力,认为音乐可以除邪防病,也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非常重视音乐在社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利士多德等人都对这一问题有过著述。 罗马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朝向实用化、典仪化方面发展,军乐以及仪式、游行音乐非常普及。军队中配有军乐队、乐师和歌手,以炫耀军威,鼓舞士气。音乐在古罗马统治阶级的手中,成为炫耀权势或纯粹娱乐的工具。在古罗马文化生活中,有深刻伦理道德意义的古希腊悲剧也被豪华的马戏演出或血腥的角斗士格斗场面所取代。 与古希腊音乐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音乐的职业化。职业音乐家到处巡回演出,待遇优厚,被人们奉为偶像。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 情绪: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 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是歌唱性(或吟诵性)的,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的关系。节奏:自由而无固定节拍,依照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 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 歌词:以拉丁文为歌词,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 较固定的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 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中世纪的常用乐器有弦乐(拨弦、击弦、弓弦)和管乐两类。 英国音乐的风格特点: 1、和声方面 a、使用不省略三音的完全三和弦; b、常用相同节奏的和弦进行; c、运用协和的和声,避免强拍上的不协和音程。 2、织体方面 a、多采用和声式的织体; b、常将两个声部的旋律和节奏组合在一起,并创造出“福布尔东”的复调音乐手法。 福布尔东 从乐谱上看,是一种二声部音乐,高声部与低声部构成以平行六度为主的进行,偶尔出现八度,每个乐句总结束在八度上。 演唱时在高声部下方四度再即兴加入一个声部,该声部在谱面上往往未写明。

古典油画技法

古典油画技法(宾卡斯油画的透明画法) .

透明画法是宾卡斯先生的主要授课内容之一。他对透明画法的讲授并没有做一套从头到尾的完整技术示范,他自己也认为他所示范的一些透明画法已不再是绝对精确的古典模式,而只是他个人对这种传统技术的研究成果。 一幅作业的开始:一幅艺术品的开始并不是在画家举笔落墨之时,而是从画家观察对象,选择绘画表现手段、工具以及材料时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完成一幅作品的全过程应包括选择表现内容和准备工具材料两项内容。这两个最初的绘画步骤对于整幅作品的完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它们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油画通常画在布、板或纸上。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利用和表现这种美感是画家的水平所在。 画布:纯亚麻布、棉布和混纺布。画布中最佳者莫过于纯亚麻布,它作为油画布已经具有久远的历史。国产亚麻布质量较好,可选用。但混纺亚麻布不适于作画,因为不同质地的纤维收缩程度不同,作品表现的油画色会因纤维的收缩差异出现龟裂。另外好的棉布也属油画布中的佳品。眼下商店出售的现成的油画布由于制作工艺水平的局限极易出现问题,如龟裂、脱落等。我们应该提倡艺术家自己刷制画布,因为它是你的绘画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 绷画布:绷画布时应注意四点。 第一,买来的亚麻布用之前要用水洗去胶质; 第二,不要绷的太紧,像鼓一样,而是绷的即要紧又要有弹性。太紧,布眼会被扯大,对涂胶层以及将来的绘画过程都有影响,太紧也会导致

颜色层龟裂; 第三,画布须钉得平整,纤维的纹路要平直,不能扭曲,扭曲的纹理(尤其是粗画布)会破坏作品表层的肌理美感; 第四,钉子间距以四公分为宜。 涂胶: (1)胶层的调治:涂胶是绘画过程中的极重要的一环,也是作品的第一层结构。(注意:透明画法要求胶层为白色,以便于形成色层的透明折光效果) (2)涂胶:第一遍和第二遍胶要以稀薄为佳。第二遍要待第一遍干后再涂。涂是画布要平放,同样,涂毕也要平放晾干。第三遍胶要略厚于前两遍,干后可用刮胡刀修整。如用砂纸打磨,磨后要上一遍稀薄的胶以防吸油。 有时因刷的胶太多,或因画布网眼太大,背面会出现漏胶现象,以往大家都不予以注意,宾卡斯先生强调说,这种现象能是画面吸油程度不一,并导致油画曰后局部损坏,如出现这种情况可做如下处理:先用海绵将漏出的胶吸去,再用画刀将余者刮掉即可。 绘画工具: (1)画笔:这方面有两点值得注意。A.画笔与绘画的技巧语言、肌理、画面的气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我们认为不同的依托材料有不同的美感那样。不同样式、不同毛锋产生的绘画效果。单一的画笔不会产生丰富色彩的用笔和笔触效果。B.国产毛笔是很好的画笔,毛锋较挺健的可以充当非常好的油画笔。在西方,类似中国毛笔形制的油画笔有很多种。

古典油画的价值和意义

西方古典油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我可能不会过多地讲怎么看怎么欣赏作品,因为,你们无论是在展厅还是听其他老师的讲课,或者是自己面对作品的时候,都已经有了很多的知识和准备。我讲的问题似乎是一个学术问题,确实也是一个问题学术问题。 西方的古典油画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外来的东西,但是它又根植于人对于世界的一种把握方式。我们会把这种把握方式作为外国文化逐步地接受,但是,由于这样的接受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习惯于接受西方的文化和西方的艺术的成就。但是,事情并不总是如此,因为,如果我们看中国的艺术,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似乎我们有两种意识,一种叫做西画或者叫做油画,另外一种叫做国画。好像有两样东西,但是,假设我们面对艺术的时候,或者说面对绘画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两种东西,那么,我们就要做出选择,我们其实已经做出了选择。譬如说,大家今天来看这个展览或者来听这个讲座,就是这样。好,那我可以看西方的那一种,当然也可以同时看中国的另外一种,这两种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今天我们如何来看待它的价值,并且把这个价值不仅是看成一个欣赏的途径,而且看成是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我们就不得不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过去都以为我们会用眼睛看世界,其实不是这样,无论是中国伟大的敦煌,还是八大山人和齐白石这样伟大的艺术家,他们一直用眼睛看世界,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准备去画出一双非常真切的手,这样的一个方法,他没有做过。也就是说,他对于世界的认知,并非是他的眼睛直接认知,然后用他的手去表达出来,而是他根据一种看世界的特殊方法来对这个世界进行把握的。那么,古典油画是另外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像,也许他真的可以画出一双手。就像我们在展厅里看到有一些作品,甚至你贴得很近了,还以为这不像画出来,好像是生来如此,身在画中。这种感觉,凭我们的直觉,我们就能够欣赏它,能够感受到它的技巧和它的一种艺术的魅力。但是,画得再像,也不如拍一张照片又快又准,拍一张照片不如看真人,如果一个人就在你面前的话,他更像他自己。如果我们只是从绘画作为接近真实的角度去衡量,其实,这个接近的程度的多少,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标准。尤其是摄影发明了以后,这个标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还有什么事情更为重要呢?我们开始追索,是不是即使画得像,他也有一个怎么来画的问题藏在里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题目。实际上,我们讨论的题目中包含着两个层次的问题,我们说的古典绘画跟中国不同,我们今天要讲这个不同,我不侧重讲这个不同。但是,我们讲不同的时

中国著名油画作品欣赏_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介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中国著名油画作品欣赏_最著名的油画 作品介绍 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各种油画的派别都有了不同的改进和技术上的突破,从东方的意象式的绘画方式到西方具象式的写实绘画都有了不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语言表达的相同方式上。小编整理了最著名的油画作品,欢迎阅读!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展示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1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2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3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4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5 油画在中国的历程

国油画家的出现源于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有油画家: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潘玉良、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 这些油画家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 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1927年,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科〔徐悲鸿任主任〕;1928年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泼墨仙人图 梁楷,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 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秋江渔隐图 轴,绢本,墨笔,纵:37厘米,横:29厘米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舟停泊在芦苇丛中。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画处于静态的人物,已达到妙化入境的地步。老渔翁头部处理很见功底,眉、发、胡须的画法用的是传统的线描法,但对脸颊、鼻尖、眉宇、下唇、眼窝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传统绘画里是一个突出而少见的表现手法,即使在马远其它人物画作品里也没这幅画运用得这么成功。另外,他能娴熟地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质感,如水的轻盈、布衣的皱褶和船板的木质等。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细波粼粼,渲染出一片静谧的秋意,画面气氛烘托较为成功。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悲观,要积极面对,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要事事激进,学会安慰、鼓励自己。对于我这样学音乐表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若有永恒,为何人有限而天地独无穷,若有不朽为何心中烈火敌不过强暴的风,为何世间有一物能做到无尽永恒与不朽。那便是艺术。任世间万物流转,时间洗礼,她巍然不动,光芒越盛。 若谈艺术,中华传统艺术必定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不提的。中华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涌现出历朝历代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品,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因此,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下面我们就从绘画方面谈一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第一、社会背景与艺术思潮。看问题要找根源。我们要探究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就要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思潮开始分析。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中外艺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艺术思潮,突出地反映了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对各门艺术都程度不同地产生了重大影响。仅仅从17世纪以来,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思潮,以及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等等。西方古典油画的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

刻画深入。 由于在17世纪,欧洲普遍信奉天主教,追求,西方古典油画的素材也大多是源于圣经或基督故事,画法也讲究写实,客观。而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影响,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艺术的鲜明特色、形成了民族艺术气派和民族艺术风格,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虚实、气韵、文质、含蓄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艺术背景下发展转变而来的。由于艺术风格的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 因此,丰子恺说:“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第二、透视与构图(表现手法)。所谓透视,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中国传统绘画是不重视透视的,而西方古典油画要力求写实,因此极注重透视。在描绘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力求逼真。而且很注重背景,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 其背景为室内或 野外。画面全部填 涂,不留空白。就 像著名的达芬奇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距今400多年前。中国油画的历史,一般认定是从“五四”前后李叔同、李铁夫、林 风眠等大批艺术青年的留学风潮算起。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引进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36),代表性画家有林风眠,刘海粟等人。二是艰难坚守阶段(1937—1949),代表性画家有徐悲鸿等人。三是曲折探索阶段(1949—1976),代表性画家有董希文等人。四是自觉构建期阶段(1977—2015),代表性画家有罗中立等人。一百多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油画的思想、观念、风格、技法等明显地表达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精神下民族化的过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经典油画作品。 1、自画像李叔同1911年布面油彩60.6x45.5cm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藏 这幅画是李叔同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时创作的自画像。该画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等,

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是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9月29日27岁时,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1911年3月毕业。毕业后偕日妻回国,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音乐、图画教师。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2、音乐家李铁夫1918年布面油画68×56cm 李铁夫(1869-1952),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1885年,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6年,加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创立兴中会。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1914年获铜像雕刻学冠军。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赴欧美学习并取得较高成就者。1930年由美归国,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十一)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十一)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01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02 莱斯利(Leslie)绘画作品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03 查尔斯·乔舒亚·卓别林(Charles Joshua Chaplin 1825一1891),法国画家和雕塑家。 街景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04 亚当和夏娃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05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06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07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08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09 秋天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0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1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作品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2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3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4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5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6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7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8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19 睡着的维纳斯(意乔尔乔内1510)(作者将女神置于一片优美的田园风景之中,维纳斯的体态极其完美,沉睡的神情和宁静的田园风光相配合,有一切恰到好处之感。注:背景为提香所画)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0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1 《女人与海螺》(布格罗作品)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2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3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4 Jean Béraud法国印象派画家(1849年-- 1935年)作品欣赏 静物水果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5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6

奥地利艺术家HansZatzka古典油画作品欣赏法国的普吕东油画作品 布榭:俯卧的少女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7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8 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 欧洲古典名画欣赏1129 荷兰的街道旅店里喧闹的农民(局部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