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研究生选修课机电系统智能控制读书报告

哈工大研究生选修课机电系统智能控制读书报告
哈工大研究生选修课机电系统智能控制读书报告

2015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机电系统智能控制

学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学生所在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类别:

考核结果阅卷人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ontrol in Mechatronics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被控制的对象、目标与环境及其任务都变得复杂,因此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智能控制技术的分类、特点以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领域中得到应用的原因,认为智能控制有利于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整体性能,并提出了对未来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领域中应用的展望。

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应用

目录

摘要 (Ⅰ)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比较 (2)

第三章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 (2)

3.1 引言 (2)

3.2 模糊控制 (2)

3.3 专家控制 (3)

3.4 神经网络控制 (3)

3.5 优化算法 (4)

3.5.1 遗传算法 (5)

3.5.2 蚁群算法 (5)

3.6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5)

3.6.1 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控制 (5)

3.6.2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 (5)

3.6.3 遗传算法与模糊逻辑 (6)

3.6.4 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 (7)

第四章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7)

4.1 智能控制在机床中的应用 (7)

4.2 智能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8)

4.3 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8)

4.4 智能控制在设置装备中的应用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9)

第一章绪论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和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交叉和综合的产物,为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或不能很好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和专家控制系统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数据化、信息化等各种先进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特别重视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通过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完美结合,有效改善了传统机电一体化系统存在的各种缺陷,有效的提高了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比较

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相比,在理论方法、应用领域、性能指标等方而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①在应用领域方而,传统控制着重解决不太复杂的过程控制和大系统的控制问题;而智能控制主要解决高度非线性、不确定性和复杂系统控制问题;

②在理论方法上,传统控制理论通常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处理,而智能控制系统大多采用符号加工的方法;传统控制通常捕获精确知识,而智能控制通常是学习积累非精确知识;传统控制通常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而智能控制系统则是通过经验、规则用符号来描述系统;

③在性能指标方而,传统控制有严格的性能指标,智能控制没有统一的性能指标,而主要关注其目的和行为是否达到。

第三章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

3.1 引言

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有模糊控制、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集成智能控制等,以及常用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免疫算法等。

3.2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模糊推理为其理论基础,以先验知识和专家经验作为控制规则。其基本思想是用机器模拟人对系统的控制,就是在被控对象的模糊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控制器近似推理等手段,实现系统控制。在实现模糊控制时主要考虑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的确定,以及控制规则的制定。二者缺一不可。

与传统控制相比,模糊推理不需要精确的数学模型,其设计主要建立在相关

数据与规则的基础之上,因此适于解决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而且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好、自适应性强,适用于时变、时滞系统。但是模糊控制也有其自身的弊端,如学习能力不强,设计时控制规则的拟订过于依赖经验和专家知识,因此有时精确度不高。

图1 模糊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3.3专家控制

专家控制是将专家系统的理论技术与控制理论技术相结合,仿效专家的经验,实现对系统控制的一种智能控制。主体由知识库和推理机构组成,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与组织,按某种策略适时选用恰当的规则进行推理,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

专家控制可以灵活地选取控制率,灵活性高;可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参数,适应对象特性及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好;通过专家规则,系统可以在非线性、大偏差的情况下可靠地工作,鲁棒性强。

但是由于专家控制主要依据知识表示技术确定问题的求解途径,采用知识推理的各种方法求解问题及制订决策。因此如何获取专家知识,并将知识构造成可用的形式就成为研制专家系统的主要瓶颈之一;另一方而,专家控制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因此如何在控制过程中自动更新和扩充知识,并满足实时控制的决速准确性需求是非常困难的。以目前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很难直接用于专家控制系统。

3.4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的活动,利用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与权值的分布来表示特定的信息,通过不断修正连接的权值进行自我学习,以逼近理论为依据进行神经网络建模,并以直接自校正控制、间接自校正控制、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等方式实现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相比具有如下的优势:

①能够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②能够学习和适应严重不确定性系统的动态特性;

③由于大量神经元之间广泛连接,即使有少量单元或连接损坏,也不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表现出很强的鲁捧性和容错性;

④采用并行分布处理方法,使得快速进行大量运算成为可能。

显然,神经网络具有学习能力、并行计算能力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在解决高度非线性和严重不确定性系统的控制方而具有很大潜力;但是,目前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大多仍停留于数学仿真和实验室研究阶段,极少用于实际系统的控制。

X1~X n为神经元的输入;y为神经元的输出;f(z)为激活函数;

θ为阈值,ω1~ωn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

图2 神经元结构

图3 神经网络结构

3.5优化算法

3.5.1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A)是一种基于模拟遗传机制和进化论的并行随机搜索优化算法。遗传算法依照所选择的适配值函数,通过遗传中的复制、交叉及变异对个体进行筛选,使适配值高的个体被保留下来,组成新的群体,新群体既继承了上一代的信息,又优于上一代,这样周而复始,群体中个体适应度不断提高,直到满足一定的条件。遗传算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从许多初始点开始进行并行操作,克服了传统优化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点的缺点,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

②对变量的编码进行操作,替代梯度算法,在模糊推理隶属度函数形状的选取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③对所要求解的问题不要求其连续性和可微性,只需知道目标函数的信息;

④由于具有隐含并行性,所以可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来提高计算速度;

⑤可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和专家知识的情况下取得次优或最优解。

遗传算法在控制领域中,已被用于研究离散时间最优控制、Riccati方程的

求解和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问题等。遗传算法用来训练神经网络权值,对控制规则和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也可用来优化网络结构。

3.5.2蚁群算法

蚁群算法是群体智能的典型实现,是一种基于种群寻优的启发式搜索算法。

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当一只蚂蚁在给定点进行路径选择时。被先行蚂蚁选择次数越多的路径。被选中的概率越大。该算法的主要特点可表述如下:

①蚂蚁群体行为表现出正反馈过程,通过反馈机制的调整,可对系统中的较优解起到一个自增强的作用。使问题的解向着全局最优的方向演变,有效地获得全局相对较优解;

②蚁群算法是一种本质并行的算法。个体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有利于发现较好解,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陷于局部最优的可能;

③蚂蚁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而是通过路径上的信息索进行信息的传递,是间接通信。

蚁群算法不仅能够智能搜索、全局优化,而且具有鲁棒性、正反馈、分布式计算、易与其它算法结合等特点。Marco Dorig。等人将蚁群算法先后应用于旅行商问题、资源二次分配问题等经典优化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动态环境下,蚁群算法也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健壮性,如在集成电路布线设计、电信路由控制、交通建模及规划、电力系统优化及故障分析等方而都被认为是目前较好的算法之一。

3.6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目前,控制理论与技术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就一个理论或方法本身的深入研究;二是将不同的方法适当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形成新的控制系统,获得单一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例如,自适应PID控制,自适应预测控制,模糊PID控制,自适应模糊控制,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实现的PID参数自整定控制,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模糊控制,自适应模糊变结构控制,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预测控制等。下面介绍几种智能控制中的混合算法。

3.6.1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采用联接机制方法,专家系统采用的是符号逻辑方法,这是两种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对应人类智能活动的直观感知活动和逻辑认知活动,两者密切相关。单独使用时,各自都有其局限性,如果将两者结合,建立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混合系统,可克服各自的局限性,提高控制性能。

为了实现这样的混合系统,可将复杂系统分解成各种功能子系统模块,这些模块分别由神经网络或专家系统来实现。对其中易于掌握其产生式规则的子系统应用专家系统方法,其余的子系统由神经网络来实现。

对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混合系统研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目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1)建立混合系统的模型。一个基本思路是研究人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在认知层次的表达形式与神经层次的表达形式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而研究神经网络模型与人类认知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混合系统的

模型。

(2)如何用神经网络表示知识。对用神经网络来表示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框架等形式的知识表示法研究较多,但是对用神经网络表示与形象思维有关的知

识研究还较少。

( 3)如何用神经网络获取知识。如何解决利用前馈神经网络进行知识获取时,学习时间较长的问题;如何从神经网络中提取规则,以便更好地理解由神经网络获取的知识。

3.6.2模糊神经网络技术

模糊神经网络是把模糊逻辑系统与神经网络系统相结合,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系统。神经网络从结构上模仿人脑,形成“硬件”拓朴结构,具有很强的并行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容错能力,能够通过学习从给定的经验训练集中生成映射规则,但在网络中映射规则是不可见的和难以理解的,并且学习速度较慢,表达知识比较困难;模糊逻辑从功能上模仿人的大脑,形成“软件”模拟,利用先验知识,以简明的规则来表达,能处理不确定信息,其缺点是难以学习。将这两种对人脑“硬件”和“软件”的模拟进行有机地结合,可相互取长补短,使得系统控制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对于难以建模或非线性时变对象,会获得传统控制方法和其它现代控制理论难以达到的效果。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神经网络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自适应机构,由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调整控制器的参数,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另一种是直接利用神经网络的联想能力形成模糊决策规则,并通过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自动调整网络连接权重,从而调整模糊决策规则。

将模糊神经网络用于控制时,常与其它控制方法相结合,其中多数情况是与自适应控制相结合。在自适应控制中引入模糊神经网络,将进一步改善系统的鲁棒性和实时性,特别适用于具有不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

今后模糊神经控制的研究方向包括:

(1)研究如何用神经网络实现模糊推理,包括对神经网络模糊输入、不确定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对最终结果的理解。

(2)研究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对应关系,将对模糊控制器的调整转化为等价的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3)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模糊神经控制的学习算法,提高控制算法的速度和性能。

3.6.3遗传算法与模糊逻辑

遗传算法与模糊逻辑的结合是一种将知识获取和知识表示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研究思路。模糊系统可以比较严密地表示和存储有关的领域知识,例如模糊规则,并且对于结构化的、有较完整定义的知识,模糊系统能够比较有效地表示问题的解。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系统,由人工反复试验的方法来设计模糊系统是很困难的。与此相比,遗传算法在优化规则结构成员函数和学习模糊规则上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将遗传算法与模糊逻辑相结合,引起很多学者的兴趣。目前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用遗传算法改进模糊控制器,其中包括:

(1)优化模糊隶属函数。所隶属函数转换成遗传计算所需的表示,利用遗传算法对论域空间的语言变量模糊集进行优化。模糊隶属函数常用的有三角形、梯形、高斯函数形。

(2)优化模糊规则集。模糊控制器的控制算法可以包含固定数量的规则集,也可以是变数量的规则集。大多数研究工作都把隶属函数的代码作为每条规则代码的一部分,并使用变数理论的规则。通过预防或修正措施,删除模糊控制器里冗余的规则和不切合规则。模糊规则的质量和数量与所需用规则的量化度、论域、允许规则重叠、所要求的性能和鲁棒性有关。遗传算法通过优化规则数目来改进

模糊规则集。

(3)优化关系矩阵。遗传算法用于修改单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的模糊关系矩阵R,通过链接R的m* n个元素获得一个染色体。

3.6.4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

将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使控制系统既有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鲁棒性,又有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优化能力,这是当前智能控制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两者的结合包括多种形式。

一是将遗传算法用于神经网络中,利用遗传算法的寻优能力来对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进行优化学习,以获得最佳权值,对神经网络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及学习规则的进化生成。目前广泛研究的前馈网络中采用的是误差反向传播(BP)算法,这种算法具有简单和可塑的优点,但由于是基于梯度方法,因而收敛速度较慢,并且常遇到局部极小点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不仅可提高收敛速度,而且可实现全局优化。

二是将神经网络用于遗传法中,来改进遗传算法的收敛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内容之一是用神经网络的映射关系来完全取代遗传算法中父代群体至子代群体的进化,例如,用父代群体作为输入,子代群体作为输出,用训练过的BP网络取代遗传算法的操作,但这样做容易将遗传算法的优点也丢弃了。为避免这种情况,可采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混合方法,基本思路是将系统分为若干子模块,分别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来求解各个子模块。

神经网络用于辨识和控制时,广泛使用的是BP学习算法,由于收敛速度慢,动态特性不够理想,学习精度也受到影响。将遗传算法用于神经网络控制的学习和训练,优化网络的权值,可使控制器既具有神经网络的广泛映射能力,又具有

遗传算法的全局和并行寻优能力,从而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对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等被控对象,在系统的控制精度、动态特性和鲁棒性方面,都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

第四章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4.1智能控制在机床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应用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时,其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便是在数控机床中的智能化应用。传统的数据机床设备中,由于不具备先进、科学的智能化理念,所以使得所加工的产品不够精细与完美。而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机床加工中时,该技术通过CPU控制系统、RISC芯片等先进、智能的控制系统,可大幅度地提高机床的精度。智能控制机床的应用,可以对制造过程做出准确、果断的决定,其智能化系统对机床的整个制造过程均是十分了解,并可利用监控、诊断以及修正措施,来规避机床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偏差。除此之外,将智能控制应用在机床中时,该智能化系统还能够精准地计算出机床所使用的切削刀具、轴承、主轴、导轨等部件的磨损程度及剩余寿命,从而让人们在使用机床时更加清楚该机床剩余的使用时间以及替换时间。

从目前智能机床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机床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能安全屏障。机床的智能安全屏障是指通过智能化的设计,以防止机床各部件在作业过程出现碰撞;

(2)智能热屏障。智能热屏障主要是指热位移控制,因为机床各部件的运动或动作下所产生的热量以及室内温度的变化,会使机床生产发生定位误差,而此种智能热屏障就是针对定位误差进行自动补偿,使误差值降低到最小;

(3)主动振动控制。通过智能化主动振动控制,可将机床作业时产生的振动降至最小,由于进行切削等加工时,振动过大会影响加工的精度,而有效控制振动频率有幅度后,对机床加工精度与效率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4)语音信息系统。语音信息系统又被称作马扎克语音提示,当操作人员对机床进行手动操作或调整时,其智能系统中的语音信息提示,可动态地提示操作人员操作的流程及正确性,从而避免失误的产生。

4.2智能控制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交流伺服系统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其中实属必然。交流伺服系统主要是指一种转换装置,其是通过对电信号的转换来进行机械操作的一种系统。但是,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由于交流伺服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其也存在参数时变、负载扰动、强藕合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十分困难,只能建立起与实际相似的模型,但所建立的这种模型有时却难以达到系统高性能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进去时,使交流伺服系统无需再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也不再需要精准的控制器参数,便可实时、动态地掌握交流伺服系统的各种数据指标,进而保证交流伺服系统的高性能指标,满足相关厂家的要求。

4.3智能控制在机器人领域中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已是必然的趋势,机器人在动力系统方面主要具备有时变性、强藕合性、非线性等特征,而针对这种特征,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其中很有必要。从目前形势来看,将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中时,其主要智能控制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行走方面的智能控制。采用智能化技术,对机器人的行走路径以及行

走轨迹跟踪等方面进行智能控制,从而实时、动态地了解机器人的行走情况,并给机器人下达行走的命令;

(2)多传感器及视觉处理方面的智能控制。对机器人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面,视觉处理方面进行智能化控制,使机器人能够利用多传感器等,准确、迅速地接收所传达过来的信息与命令;

(3)动作姿态方面的智能控制。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对机器人的手臂姿态以及动作进行控制,使其动作姿态协调、有规律;

(4)运动环境方面的智能控制。还可利用智能控制技术中的专家控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对机器人的运动环境进行定位、监测、建模以及规划控制等。

4.4智能控制在设备装置中的应用

将智能控制应用于设备装置当中,让设备装置的元件转变化智能化元件,从而使设备装置在石油化工、生物科技、节能环保、精密仪器制造、生活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中均能发挥最大的应用优势。

(1)家庭家居中的智能设备装置

家庭家居中的智能设备装置主要包括有家居控制器、总线连接器与智能家电,而这三大类型的设备装置之所以能起到智能的作用,与装置中所应用的智能元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家庭家居设备装置中的智能元件,再经由蓝牙信号接收、传输接口等媒介,主动将自身状态息信传送给相应的控制器,同时在控制器发出指令之后,自动执行动作。例如,家庭家居较常用的洗衣机、空调、电动窗帘、热水器、洗碗机、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等,均是在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下才得以实现的。

(2)企业中的智能设备装置

随着我国大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运营中所使用的设备装置朝着智能控制的方向发展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例如在企业的数据管理方面,可根据企业的实际的运行情况,配备智能化与自动化元件、硬件及软件设施,构建出商务智能系统,进而利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数据仓库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大幅地提高企业数据管理的效率,减少人力、财务、物力的大量耗费。

结论

由于智能控制技术所具备的高水准、高速度、掌握灵活等各种优势,使得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已成必然。通过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有效应用,实际解决了传统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存在的很多技术问题,大力地推进了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科学技术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下,智能控制技术也会朝着更高效率、高性能、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进而为促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奠定坚实地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勇.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体会[J].数字技术与应.2011,(10):93.

[2] 张连蔚.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J].科技论坛.2014,(5):42.

[3] 刘彬,李文悦.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J].科技论坛.2013, (25):31.

[4] 孙增圻.智能控制的理论与技术[J].控制与决策.1996,11(1):1-8.

[5] 韦巍.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机电工程.2000,17(6):1-4.

[6] 顾伟军,彭亦功.智能控制技术及其应用[J].自动化仪表.2006,1(26):101-104

[7] 张德江.智能控制技术现状与展望[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2,23(B08):58-61

[8] 史书林,程琴.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光盘技术.2009,(12):11-12.

[9] 钟怡帆.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3):269.

[10] 黎洪洲.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3):103-104.

[11] 肖攀,董硕.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187.

[12] 王成勤,李威,孟宝星.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8,36(8):280-283.

[13] 周占锰.浅谈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12):76.

03211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答案课程考试说明

03211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课程考试说明 一、课程使用教材、大纲 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的教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与产品设计》,刘杰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结构及试题难易度 1.试卷题型结构表 2.试卷按“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认知层次命制试题,“了解”30%,“掌握” 40%,“熟练掌握”为30%。 3.试卷难易程度大致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根据课程的特点,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程度试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依次为“容易”占30分、“中等偏易”30分、“中等偏难”20分、“难”占20分。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 四、各章内容的重、难点

五、各题型试题范例及解题要求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要求: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范例:MCS-51单片机中,堆栈指针当前值SP=35H,执行指令RET后SP的值为( A ) A. 33H B. 34H C. 36H D. 37H 2.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范例:从传递信息的类型分,计算机总线包括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三种。解答:控制(直接将答案积分填在横线上,不需要写出过程) 3.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要求:写出详细要点。 范例:为满足使用要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传动结构在设计时主要采用哪些措施?解答:(1)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1分) (2)采用摩擦系数很低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1分) (3)提高传动与支承的刚度;(1分) (4)选用最佳传动比,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转动惯量;(1分) (5)缩小反向死区误差;(1分) (6)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小振动,降低噪声。(1分) 4.编程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范例:利用MCS-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功能,使端口P1.0输出一个周期2ms的方波,试用定时器T0,以方式0编写该程序。已知单片机主频为12MHZ。 解答:ORG 0100H START: MOV TMOD, #00H ;设置模式字 MOV TL0, #18H ;为定时器赋初值 MOV TH0, #0E0H

智能控制题目及解答

1. 神经网络的模型分类,分别画出网络图,简述其特点。 1)前向网络:神经网元分层排列,组成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每一层的神经元只能接收前一层神经元的输入。输入模式经过各层的顺次变换后,得到输出层数输出。个神经元之间不存在反馈。感知器和误差反向传播算法中使用的网络都属于这种模型。 1).2) 2)反馈网络:这种网路结构指的是只有输出层到输入层存在反馈,即每一个输入节点都有可能接受来自外部的输入和来自输出神经元的反馈。这种模式可用来存储某种模式序列,也可以动态时间序列系统的神经网络建模。 3)相互结合型网络:属于网状结构,这种神经网络模型在任意两个神经元之间都可能存在连接。信号要在神经元之间反复往返传递,网络处在一种不断改变的状态之中。从某个初态开始,经过若干次变化,才能达到某种平衡状态,根据网络结构和神经元的特性,还有可能进入周期震荡或混沌状态。 4)混合型网络:是层次型网络和网状结构网络的一种结合。通过层内神经元的相互结合,可以实现同一层内的神经元的横向抑制或兴奋机制,这样可以限制每层内能同时动作的神经元数,或者把每层内的神经元分成若干组,让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动作。 2. 神经网络学习算法有几种,分别画出网络图,简述其特点。 1)有导师学习:所谓有导师学习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期望的网络输出。期望输出和实际输出之间的距离作为误差度量并用于调整权值。 1. 2)无导师学习:网络不存在一个期望的输出值,因而没有直接的误差信息,因此,为实现对网络训练,需建立一个间接的评价函数,一对网络的某种行为趋向作出评价。 3、简述神经网络泛化能力。 答:人工神经网络容许某些变化,如当输入矢量带有噪声时,即与样本输出矢量存在差异时,其神经网络的输出同样能够准确地呈现出应有的输出。这种能力就成为泛化能力。 4、单层BP 网络与多层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区别。 1)单层神经网络的Delta 学习算法是通过对目标函数∑== N p p E E 1 的极小来实现的,其中E 的极小是通过有序地对每一个样本数据的输出误差Ep 的极小化来得到。Delta 规则的学习算法就是对∑=-= 1 2 )(2 1 n i pj pj y t E 所定义的目标函数值求梯度得到。 2)多层前向传播网络的权系数训练算法是利用著名的误差反向传播学习算法。根据这一算法,训练网络权阵的更新是通过反向传 播网路的期望输出(样本输出)与世纪输出的误差来实现的。 3、分别叙述模糊控制器四个模块设计内容,并写出设计步骤。 答:四个模块为:模糊化过程、知识库(含数据库和规则库)、推理决策逻辑、精确化计算。(PPT 上是:模糊化接口、规则库、模糊推理、清晰化接口) 设计步骤:1定义输入输出变量2定义所有变量的模糊化条件3设计控制规则库4设计模糊推理结构5选择精确化策略方法 PPT 上设计步骤是:(1)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2)确定输入,输出的论域和Ke 、Kec 、Ku 的值;(3)确定各变量的语言取值及其隶属函数;(4)总结专家控制规则及其蕴涵的模糊关系;(5)选择推理算法; (6)确定清晰化的方法;(7)总结模糊查询表。 1. 什么是智能、智能系统、智能控制? 答:智能:能够自主的或者交互的执行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等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即像人类那样工作和思维。 智能系统:是指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系统,对于一定的输入,它能产生合适的问题求解相应。 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物学和运筹学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的交叉学科,它具有模仿人进行诸如规划、学习、逻辑推理和自适应的能力。是将传统的控制理论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人工智能和遗传算法等实现手段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控制方法。 4 把智能控制看作是AI(人工智能)、OR(运筹学)、AC(自动控制)和IT(信息论)的交集,其根据和内涵是什么? 答:人工只能(AI )是一个用来模拟人思维的知识处理系统,具有学习、记忆、信息处理、形式语言、启发推理等功能;自动控制(AC )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是一种动态反馈;运筹学(OR )是一种定量优化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规划、调度、管理、优化决策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等;信息论(IT )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树立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早期产生的的二元结构被发现是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符号主义的人工智能,无助于智能控制的有效的、成功的应用,所以后来又引入了运筹学。考虑到信息论对知识和智能的解释作用、控制论和系统论与信息之间的密切关系、信息论对智能控制的作用等方面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篇一:有关语言文字学的专著 训诂书 ?黄侃认为:一切文词学术,皆以章句为始基;25种书可以囊括一切,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柢,这25种书为:经学十五书(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面讲的训诂专书,一种是注释书,它们解释字义的大原则虽然一致,方法却不尽相同。训诂专书是脱离了某一具体的解释对象而做总括性的训解,因此它的训释趋于一般,不可能照顾到某一词语在某一句子、篇章乃至整部书里的有个性的用法;而注释书则因依附它所训释的对象而进行解释,所以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文章解释得比较深入细致。 一、训诂学专书

训诂专书指的是纂集训诂资料而形成的训诂著作,具有工具书性质 (1)字书 字书是解释文字形音义的专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典。字书的主要内容是释义,所以也属于训诂著作。著名的字书主要有《说文解字》、《玉篇》、《类篇》、《康熙字典》等。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编者是东汉许慎。 此书共十四篇,加序共十五篇,收字9353个,重文(异体字)1163个。提出了“六书说”。 ?《说文解字》的体例:《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也、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而字义与字形又都是统一的。如:“束,缚也。从口木。”前句是解释字义,后者是解释字形。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著名四大家和五部书是:段 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2)韵书与类书 1.韵书的主要内容也是解释字义,只不过是按字音编排的,实际上是同音字典,古代重要的韵书有《切韵》、《广韵》、《集韵》等 1、《集韵》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1.需求分析 1.1使用范围 在学校图书馆内部的现有局域网这个网络环境下,信息由各用户在规定的权限下在各自的工作站上录入,信息上网后各用户可查询,调用,达到信息共享。 1.2背景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面对大量书籍、读者信息以及两者间相互联系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现有的人工记录方法既效率低又错误过多,大大影响了图书馆的正常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对书籍资源、读者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用管理效率的提高。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是图书馆的支持系统,当前设计应满足以下需求: (1)图书馆将图书借给读者,读者和图书都必须在系统中注册。 (2)系统通过设置帐号和密码控制用户访问,读者和管理员可修改自已的密码。 (3)图书馆负责购买图书,对于流行的书一般要多买几本,如果图书破旧或过期则可以从图书系统中删除。 (4)图书馆管理员负责与读者打交道,他们的工作要得到系统的支持。 (5)借书者可以事先通过网络预约要借的图书,然后到管理员处办理正式借书手续。 (6)图书借出有时间限限制,一旦超期,管理员应及时通知借书者归还图书。 (7)图书馆可以方便地产生、更新和删除系统中与书目、借书者、借书记录和预约记录等信息。

(8)系统能够运行在Windows系统下,用户可通过局域网操作,还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9)系统应该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1.3功能分析 三个功能模块: (1)读者管理 ①办证:新生将个人信息提交到办证处,办证处和新生信息表核对,正确则可办证,将个人信息保存到读者信息表,同时生成图书借阅表,发出领证通知单,不符合则发出拒绝申请单。 ②注销:读者提交注销申请表,办证处调用读者信息表,查找该读者信息。若存在且信息一致,则在读者信息表中将该读者信息删除,同时删除借阅信息表;若信息不存在或与提交信息不一致,则发出拒绝申请单。 ③挂失补办借书证:读者提出挂失补办申请表,办证处核对信息,若信息不一致,则发出拒绝申请单;若信息一致,修改读者信息表,办理补办业务,发放领证通知单。 (2)借还书管理 ①借书:读者提交借阅申请表,管理员先调用读者信息表和读者的借阅信息表,审核该读者是否有权限借阅图书。若无权限,则发出拒绝申请表;若有权限,管理员再调用图书信息表,查找读者所申请借阅的图书信息,若可借,则发出领书通知单,待读者获得图书后,将信息存入其借阅信息表;若不可借,则发出拒绝申请表。 ※无权限的情况:⒈读者信息不存在。 ⒉读者借阅图书数量已达最大限,不可再借。 ⒊读者信息表中的账目信息中余额不足。 ※不可借的情况:⒈该书已有人借阅。

智能控制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智能控制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1在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2)在CIMS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和CIPS计算机/现代集成作业系统中的应用3)在航天航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4)在社会经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5)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二)专家系统的组成、主要类型? 答:专家系统主要有四部分组成1)知识库,包括事实、判断、规则、经验知识和数学模型2)推理机,首先把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及数据库中的有关事实,以一定的推理方式进行逻辑推理以给出结论3)解释机制是专家系统区别于传统计算机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可以向用户回答如何导出推理的结论4)知识获取系统,主要完成机器学习。 类型:1)控制系统辅助设计2)过程监控、在先诊断、故障分析与预测维护;3)过程控制4)航天故障诊断与处理5)生产过程的决策与调度。 三)智能控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答:1)启蒙期从20世纪60年代起,F.W.史密斯提出采用性能模式识别器;1965年,美国扎德模糊集合;1966年,J.M.门德尔人工智能控制; 2)形成期20世纪70年代傅京孙、曼德尼3)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4)高潮期20世纪90年代 四)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答:1)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形关系2)所有定量或定性的信息都分布储存于网络内的各神经元的连接上,故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容错性3)采用并行分布处理方法,使得快速进行大量运算成为可能4)可自学习和自适应不确知或不确定的系统。 五)智能控制的应用对象? 答:1)不确定的模型传统的控制是基于模型的控制,这里的模型包括控制对象和干扰模型。 2)高度的非线性传统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理论比较成熟。 3)复杂的任务要求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控制的任务或者是要求输出量为定值,或者是要求输出量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因此控制任务的要求比较单一。对于智能控制系统,任务的要求往往比较复杂。 六)傅京孙关于智能控制的论文中列举的三种智能控制系统? 答:1)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2)人机结合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3)无人参与的智能控制系统。 七)模糊控制器的主要特点? 答:1)设计简单。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 2)适用于数学模型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易掌握或变化非常显著的对象。 3)控制效果优于常规控制器。 4)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 5)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强。 八)隶属函数选择的基本准则? 答:1)表示隶属度函数的模糊集合必须是凸模糊集合。 2)变量所取隶属度函数通常是对称的、平衡的。 3)隶属度函数要符合人们的语义顺序,避免不恰当的重叠。 4)论域中每个点至少属于一个隶属度函数的区域,并应属于不超过两个隶属度函数的区域, 5)当两个隶属度函数重叠时,重叠部分对两个隶属度函数的最大隶属度不应有交叉,6)当两个隶属度函数重叠时,重叠部分的任何点的隶属度函数的和应该小于或等于1。九)隶属度函数确定的三种主要方法。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自动控制、现代控制与智能控制的关系 一、基本区别 控制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已进入“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是现代控制理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也推动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系统向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自动控制理论中建立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基础上的一个分支。经典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单输入、单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线性定常系统。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是以输入输出特性(主要是传递函数)为系统数学模型,采用频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这些图解分析方法,分析系统性能和设计控制装置。经典控制理论的数学基础是拉普拉斯变换,占主导地位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频率域方法。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 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s)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 二、华山论剑:自动控制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控制理论在应用中面临的难题包括:(1)传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是建立在已知系统精确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而实际系统由于存在复杂性、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等,一般无法获得精确的数学模型;(2)研究这类系统时,必须提出并遵循一些比较苛刻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在应用中往往与实际不相吻合;(3)对于某些复杂的和包含不确定性的对象,根本无法用传统数学模型来表示,即无法解决建模问题;(4)为了提高性能,传统控制系统可能变得很复杂,从而增加了设备的初始投资和维修费用,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讨论和研究自动控制面临的挑战,早在1986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及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1EEE)的控制系统学会在加利福尼亚州桑克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Santa Clare)联合组织了一次名为“对控制的挑战”的专题报告会。有50多位知名的自动控制专家出席了这一会议。他们讨论和确认了每个挑战。根据与会自动控制专家的集体意见,他们发表了《对控制的挑战——集体的观点》,洋洋数万言,简直成为这一挑战的宣言书。 到底为什么自动控制会面临这一挑战,还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在哪些研究领域存在挑战呢? 在自动控制发展的现阶段,存在一些至关重要的挑战是基于下列原因的:(1)科学技术

西亚斯学分中推荐书目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3698433.html,/website/ClassMasterPage/ClassBulletin_Show.aspx?ClassNo= F46644%3C465=46&Id=3405&TableName=GhewwEwwmwpejpFqhhapmj 时间:2012-04-20 读书和听讲座项均可累计(每5篇读书或讲座笔记均可计1个学分),考取驾照可计为3个学分等。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管理信息系统读书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读书报告 —《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 学院:贝尔英才学院 专业:综合文科强化班 姓名:邓雨倩 学号:Q13010504

在信息时代,知识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信息时代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管理和决策的角度阐述了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的系统开发方法,包括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CASE开发工具以及面向对象的技术等内容。这本书中除了包含以往的知识,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预测分析、云计算等。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一个企业的运作(如ERP软件),还是家庭的需要(计算机帮助网上订购产品和服务等),管理信息系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化社会,商业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典型的强强联手模式,可以实现传统门店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和互补——线上下订单,传统渠道完成订单。面对如此复杂的企业办公过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管理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并且完成日常的工作。管理人员通过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来降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采购成本,库存,销售成本和市场开发成本,使得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上下沟通更为迅速。然而一样的信息技术在不同的组织情况下,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率和效果。我认为这里有三个原因,第一点是管理的原因即和管理者的决策有关,由于管理者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使得整个企业的效益变得很低。第二点是技术的原因,比如说,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所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大差距,这时管理信息系统所起的作用就十分低,甚至可能使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企业应该创新,加强自主开发,寻找适合本公司实际的系统,从而提高管理公司的效率。正如“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这句话一样,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起的是辅助作用,管理信息系统虽然是人机协作,但是,人还是起最主要的作用的,人制定好的战略,在运用信息技术,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第三个原因是企业自身的原因,可能是企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现代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因为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看完这本书后,加深了我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在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确实会感到枯燥无味,但是,若是先按照目录将这本书的大体内容理一遍,大致了解每章的重点,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看,会大大提高效率,也能更好的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探究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探究 张缤洲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南昌市330000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更加成熟,将智能控制应用到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机电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推动相关行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应用 引言 在现代化的生产制造中,传统粗放型的机械已经不能满足产品集约化、精细化的生产需求。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实现了融合,从而形成了诸多新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由机械与电子相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高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微电子技术、量子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的内容和功能更为丰富。现代制造企业为了减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十分注重机电一体化的作用。同时为了使得机电一体化发挥高效作用,企业必须掌握全面过硬的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 一般来讲,可以用以下几个内容来概括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特点,具体如下:其一,智能性特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使机械处理表象得以改善,微处理技术改变了传统控制方式,使得控制精度提升。仪表与传感器是构成该系统中的主要机械结构,调节与设置系统参数,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发挥其不同的性能,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更宽泛。通过系统中的信号发射装置和传感器收集数据及参数,中央处理器接收到数据及参数做智能化处理;其二,综合性特点。机电一体化系统属于复合型技术,其核心内容包括控制理论、信息理论及系统理论,机电一体化系统涵盖了4个功能,即管理、控制、机械、检测。总的来讲,机电一体化系统就是融合了机械技术和微处理技术并进行使用的一种新技术;其三,完整性特点。系统主要涵盖了传感器、动力及传动系统、微处理器、执行构件等,机电一体化系统属于一类较为完善的机械系统,通过改进传统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多种技术,如智能测量、微处理及通信技术等,不断的融合改进,促使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为机械制造业、设计业、控制领域等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一部叙述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简史的首创之作 王力先生是我国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诗人,而《中国语言学史》这本书是他1962年在北大中文系开设“中国语言学史”课时编写的讲义,是继岑麒祥的《语言学史概要》(科学出版社,1956)后又一部语言学史著作。这本书是叙述了从先秦到解放前汉语言研究的简史,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对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批判继承,为我国语言学研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发现王力先生是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著作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的,对中国语言学史的阶段分析有其明确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四个时期”。 所谓中国语言学史的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语言学的阶段(先秦-清末),第二阶段为现代语言学兴起的阶段(清末-解放前即1899—1949)。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则是《马氏文通》的问世。 所谓四个时期,即指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中除了“前言”和“结语”部分,把整个中国语言学史划分为四章四个时期,并且运用“抓住突出性标志,对其时间倾向模糊”的方法论述每个时期的语言学发展情况。 第一时期是“经学时期”、“以训话为主的时期”(先秦两汉),突出了四部笔迹重要的与训话有关的两汉著作:《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萌芽。 第二时期是“佛学与理学时期”,又叫“韵书为主的时期”(魏晋南北朝明代),重点介绍了《切韵》、《广韵》、《集韵》、《平水韵》和《中原音韵》等韵书。其从反切的兴起及其广泛运用说起,介绍了韵书、韵图的出现,以及佛学、理学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推动。 第三时期是“经学复兴时期”,也称“文字、声韵、训话全方面发展的时期”(清朝)。书中提出,这是古文字学的产生时期,重点介绍了《说文》四大家的著作和王氏父子的论著。 第四时期是“西学东渐时期”(现代),论述了五四运动之后到解放前中国现代科学的语言学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形成的过程,以《马氏文通》为标志着重议论了中国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 王力先生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内容丰富,写作严谨,观点新颖。正如他在“前言”中说的,“中国语言学史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作为科学论文,著者假定读者把中国语言学著作都看过了,不须交代任何知识,尽可以单刀直入地叙述这一个学术部门的历史;另一种是作为教材,著者假定读者(或听众)没有看过中国语言学著作,或者是看得很少,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那些著作的体例及其主要内容,然后谈得上某一学派产生的原因,某一语言学家的学术渊源及其对后代的影响,某书的价值及其缺点。”这本著作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而对于这部《中国语言学史》所建立的体系而言,究竟它所论述的对象是属于什么研究范畴呢?关于这一点,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的“前言”中提到,“语文学和语言学是有分别的。前者是文学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在前面所做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设计。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设讣 图书馆信息系统 读书图图图电读系 者H书书书子者统 注查借预采读留维 册询阅定编物言护 系系系系系系板 统统统统统统 1.1读者注册系统 读者访问系统时将检验读者账号和密码,经过注册的读者允许进入系统。 1.2书目查询系统 读者进入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后,可以根据需要检索书名或期刊。检索条件可以是书名称、图书编号、作者姓名或关键字等条件,如果读者拥有不充分还可以进行模糊查询。 1.3图书预定系统 读者检索到需要的图书后,单击所需要图书条LI,进入图书预定系统,读者也可以从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主界面进入图书预定系统。 系统查询图书库,如果书库中有此书,则将此书为该读者保留三天。读者应当在三天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否则系统将自动取消保留。 1.4图书借阅系统

读者查找到所需图书后,在图书保留期内到图书馆办理借阅手续。图书借阅系统处理图书借阅、还书、续借等手续。1.5图书采编系统 图书采购入库经过编LI等处理后,将其LI录存入数据库,提供给读者检索使用。LI录信息包括图书编号、图书类别、书名、作者、出版社、定价、出版日期和数量等。 1.6电子读物系统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中的电子读物的数量越来越大。电子读物系统处理电子读物的阅览、版权与安全等事务。1.7读者留言板 通过留言板,读者将需要的图书、要求和建议等记录下来,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交流。 1.8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图书统计信息和读者统讣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从宏观上掌握图书馆运行的总体状况。 以上为对该系统功能的总体设计,分为八个模块。二(系统代码设计 首先,合理的编码结构是信息处理系统是否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 要因素,在设计代码时逻辑上必须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在结构上应当与处理的方法相一致。其次,代码要系统化,一个代码应唯一标志它所代表的事物和属性,在代码设讣时,要预留足够的位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 2.1读者编号设计 读者编号是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数据项,唯一确定每个读者对象。它是一个固定十位数的数据项。它的一般格式是“AABBCCDD”,其意义:“AA”为年份编号,如 08. 09.10,用来表示学生的注册时间;“BB”为学院编,表示学生所在院系;“CC” 代表专业编号,表示所在专业;;“DD”为学生所在班级的学号。

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课程作业答案(3).

机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课程作业答案(3) 一、填空题 1.信息处理系统 2.轴突突触 3.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性 4.转移函数 5.线性多层感知器 6.收敛 7.在线学习离线训练 8.系统在线辨识器NNI 自适应控制器NNC 二、选择题 1.A 2. D 3. C 4. A 5.B 6. B 7. C 8. D 三、简答题 1.神经网络有何主要特征?有那些基本功能? 解答: (1)神经网络的主要特征 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对人脑组织结构、活动机制的初步认识提出的一种新型信息处理体系。通过模仿脑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以及某些活动机理,人工神经网络可呈现出人脑的许多特征。结构特征包括:信息的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与容错性;能力特征包括:自学习能力、自组织能力与自适应性能力。 (2)神经网络的基本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是借鉴于生物神经网络的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由于其结构上“仿造”了人脑的生物神经系统,因而其功能上也具有了某种智能特点。主要功能包括:联想记忆功能、非线性映射功能、分类与识别功能、优化计算功能和知识处理功能。 2.简述BP神经网络的主要优点和主要局限性。 解答: (1)BP神经网络的主要优点 非线性映射能力BP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先了解

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只要能提供足够多的样本模式对供BP 网络进行学习训练,它便能完成由n 维输入空间到m 维输出空间的非线性映射。 泛化能力 BP 网络训练后将所提取的样本对中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存储在权矩阵中,在其后的工作阶段,当向网络输入训练时未曾见过的非样本数据时,网络也能完成由输入空间向输出空间的正确映射。 容错能力 BP 网络允许输入样本中带有较大的误差甚至个别错误。因为对权矩阵的调整过程也是从大量的样本对中提取统计特性的过程,反映正确规律的知识来自全体样本,样本中的误差不能左右对权矩阵的调整。 (2)BP 神经网络的主要局限性 易形成局部极小而得不到全局最优; 训练次数多使得学习效率低,收敛速度慢; 隐节点的选取缺乏理论指导; 训练时学习新样本有遗忘旧样本的趋势。 四、计算题 该单层感知器输出为 将真值表中的4种输入依次代入上式,所得结果填入真值表。 从真值表可以看出,该感知器实现的是“与”逻辑。 ???<-+>-+=05.05.000 5.012121x x x x y

智能控制题目及解答

智能控制题目及解答 第一章绪论作业 作业内容 1.什么就是智能、智能系统、智能控制? 2.智能控制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就是什么? 3.比较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特点。 4.把智能控制瞧作就是AI(人工智能)、OR(运筹学)、AC(自动控制)与 IT(信息论)的交集,其根据与内涵就是什么? 5.智能控制有哪些应用领域?试举出一个应用实例,并说明其工作原理与 控制性能。 1 答:智能:能够自主的或者交互的执行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等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即像人类那样工作与思维。 智能系统:就是指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系统,对于一定的输入,它能产生合适的问题求解相应。 智能控制:智能控制就是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物学与运筹学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的交叉学科,它具有模仿人进行诸如规划、学习、逻辑推理与自适应的能力。就是将传统的控制理论与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人工智能与遗传算法等实现手段融合而成的一种新的控制方法。 2 答:(1)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具有自学习、自适应与自组织的功能。 (2)人-机结合作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机器完成需要连续进行的并需快速计算的常规控制任务,人则完成任务分配、决策、监控等任务。 (3)无人参与的自组控制系统:为多层的智能控制系统,需要完成问题求解与规划、环境建模、传感器信息分析与低层的反馈控制任务。 3 答:在应用领域方面,传统控制着重解决不太复杂的过程控制与大系统的控制问题;而智能控制主要解决高度非线性、不确定性与复杂系统控制问题。 在理论方法上,传统控制理论通常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处理,而智能控制系统大多采用符号加工的方法;传统控制通常捕获精确知识来满足控制指标,而智能控制通常就是学习积累非精确知识;传统控制通常就是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而智能控制系统则就是通过经验、规则用符号来描述系统。 在性能指标方面,传统控制有着严格的性能指标要求,智能控制没有统一的性能指标,而主要关注其目的与行为就是否达到。 但就是,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有密切的关系,互相取长补短,而并非互相排斥。基于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在应用领域方面、理论方法上与性能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将常规控制包含在智能控制之中,智能控制也利用常规控制的方法来解决“低级”的控制问题,力图扩充常规控制方法并建立一系列新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控制问题。 4 答:人工只能(AI)就是一个用来模拟人思维的知识处理系统,具有学习、记忆、信息处理、形式语言、启发推理等功能;自动控制(AC)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就是一种动态反馈;运筹学(OR)就是一种定量优化方法,如线性规划、网络规划、调度、管理、优化决策与多目标优化方法等;信息论(IT)信息论就是运用概率论与树立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早期产生的的二元结构被发现就是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符号主义的人工智能,无助于智能控制的

西亚斯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大学生必读书推荐书目名称: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0.《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2.《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机电一体化系统也在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 技术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 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 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二是机械技术;三 是自动控制技术;四是系统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动力组成要素;三是运动组成要素;四是感知组成要素;五是职能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运动传递;二是能量转换;三是结构耦合;四是信息 控制。 二、智能控制的概述 (一)智能控制的含义 所谓智能控制,就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 控制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控制只是智能控制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智能控制最底层的阶段。智能控制是由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它的理 论基础包括信息论、自动控制论、运筹学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二)智能控制的特征 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二是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 特性;三是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四是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五是智能控制 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六是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七是智能控制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三)智能控制的类型 智能控制的类型包括:一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二是专家控制系统;三是集成混合控制;四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五是模糊控制系统;六是学习控制系统;七是进化计算与遗传 算法;八是组合智能控制方法等。 (四)智能控制发展的趋势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学习功能、组织功能及适应性功能,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广 泛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的一大发展趋势。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是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四种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一)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 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 术利用神经网络及模糊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 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据。在此过程中利用神经网络 技术中的并行处理与学习功能将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利用模糊系统所特有的 模糊关系与模糊集合等特征,可以将一些模糊的信息集合到闭环控制中的外环决策机构来选 取相应的控制动作。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 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二)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现状与发展

摘要:在此我综述智能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首先简述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然后介绍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接着论述智能控制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介绍了智能控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方法和技术进入工程化、产品化阶段,这对自动控制技术提出犷新的挑战,促进了智能理论在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以解决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关键词:智能控制应用自动化 浅谈智能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 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目的是,要由机器用类似于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引导求解过程。因此,在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时,主要注意力不放在数学公式的表达、计算和处理方面,而是放在对任务和现实模型的描述、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知识库和推理机的开发上,即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不是设计常规控制器,而是研制智能机器的模型。此外,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即组织控制。高层控制是对实际环境或过程进行组织、决策和规划,以实现问题求解。为了完成这些任务,需要采用符号信息处理、启发式程序设计、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决策等有关技术。这些问题求解过程与人脑的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 一、智能控制的性能特点及主要方法 1.1根据智能控制的基本控制对象的开放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一个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如下性能: (1)系统对一个未知环境提供的信息进行识别、记忆、学习,并利用 积累的经验进一步改善自身性能的能力,即在经历某种变化后,变化后的

自动化读书报告

自动化概论读书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动化也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的更为广泛,本文在论证未来时代将会是自动化时代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对自动化的基本认识及其发展历史,形成了对自动化的一个整体认识。然后进一步,更加全面的介绍自动化学科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于现代生产实践中及其它们的重要意义。其次在对自动化有了一个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对应自动化的专业方向、就业方向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看到了社会对于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本文总结出其发展趋势,让我们明白未来的时代会是自动化的时代。 关键词: 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内容;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正文: 1,对自动化的认识 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自动化的研究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方法及工程实现技术、控制软件、控制装置、信号处理、现场总线和以太网等。其中自动控制理论与方法是实现自动化的理论支柱,计算机技术、电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