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变管理理论的应用

权变管理理论的应用
权变管理理论的应用

浅谈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入,管理愈来愈呈出现复杂化的趋势,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应用环境千差万别。特别在中国加入WTO后,外国企业的大举进入使得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同时又面临着失去本土竞争力的危险,中国企业也在纷纷寻找走出去的路径和模式。菲德勒提出的“权变管理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使企业管理者树立权变管理意识,掌握权变管理方法,解决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和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 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捉摸不定。为适应这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 权变理论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菲德勒。弗雷德?菲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他从1951年起由管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菲德勒的理论对以后领导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1965年9-10日号(第43卷第5期)哈佛商务评论杂志上的《让工作适合管理者》是菲德勒第一篇系统阐述领导理论的论文。他认为,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通用的最好方法, 相反, 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掌握原因和结果的复杂关系, 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作灵活的变通。此外, 管理者还要能够归纳出管理中的情景究竟是由哪些因素所组成, 它们又有多少种存在状态, 又有多少种不同管理方法。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菲德勒权变理论的思想核心就是,改变环境以改变领导的思想。一个组织的成功和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寻找最佳的领导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环境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人员的才能。要求企业进行权变管理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企业的环境进行着不断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会变大或者变小,企业或者会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或者也会退回到一个旧的行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竞争对手可能采取了一项新的举措,企业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等等,这些都要求企业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环境来进行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很多情况都在变化,管理方式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而改变。“权变管理”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企业管理中所提倡的普遍性管理原理。“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这种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适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者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二、权变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1.管理者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权变”的特征,才能在企业中更好的加以应用

菲德勒首先从管理风格入手进行研究,他定义的管理是指一种人际关系,是指某一个人指挥、协调和监督其他人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特别是在所谓“交互影响的工作群体”中这一

点尤其重要,因为在这种组织里大家必须相互合作共事才能达到组织的目标。他也试图阐明如何去修改和变化工作环境以使其具有适用性。事实证明,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专制式的领导者工作起来效率高,而在另一些环境中民主型的领导者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我们都有可能改变那些与领导者固有风格相抵触的客观因素条件。如果一个组织的最高层领导者明白这种可能性,他便可以为他的中层经理设计出适合他们各自风格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领导效率。所以我们的管理应是灵活的,是不拘泥于任何成规的。就如哈罗德?孔茨在哈佛讲台上所说的“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或因情况而异的管理。”高超的管理艺术必须是视“情势而定”,即因时、因地、因人、因环境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情势来确定。

其实,这个理论强调的无非就是一个“变”字,变革对于组织来说,事关重大,而作为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如果能深谙变化之道,那对于管理组织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假使企业的管理制度一成不变,那么这种制度就会扼杀人的创造性,进而使企业丧失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也会使企业中的人产生不满和厌烦情绪,对单调枯燥、简单重复的工作毫无兴趣。

在《百战奇略?变战》中说,“兵发家之法,要在必变,好在知兵,举动必料敌。敌无变动,则待之,乘其有变,随而变之,乃利。法日:能因敌变化而得胜者,谓之神。”商场如战场,领导者应该仔细体会,做到熟稔于心,手到擒来。这样,再面对竞争,就能取得主动,适应环境要求,取胜的概率也必然高得多。

2.在企业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在对待内部环境时,应努力成为一名精通“权变”的艺术家

菲德勒指出了权变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指出影响领导者管理风格的因素有很多,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企业的组织结构、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管理者自身的个性、企业的规模等等都会影响到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有时候,这些影响因素对风格的影响并不是一致的。有的因素需要领导者采用关系型领导方式,而另外一些因素则需要领导者采用任务型领导方式。

(1)就影响组织结构的力量而言,它包括最高领导者、职工、组织任务和客观环境。这四种力量是彼此相互作用的,它们交织在一起,左右着组织机构设计。如果领导者考虑不到这些问题,或者对其判断发生失误,设计出来的组织机构就会不利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必须依靠灵活的原则来调剂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受制于传统的经验模式。胡乱套用。也许大家对这样一个故事并不陌生,那就是“东施效颦”的典故,它规劝人们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行为,以免适得其反。此典故对于当今社会盛行的模仿风气而言,有着特殊的规劝意义。

(2)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它直接影响管理者对下属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反映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喜爱、忠诚和原意追随的程度。如果管理者有着一群积极上进的员工,无疑反映了这位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和管理智慧。只有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管理者才能在企业发展中成为“指挥家”,才能在大风大浪中“掌好舵”。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有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名号。你们问我为什么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留个缺口给下属,并不说明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而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上的圆满。当然这里管理上的“缺口”有利于管理上的“漏洞”。漏洞是管理上的缺失、疏忽,甚至是一种失职,有时是无意识存在的,而缺口是一种管理策略,充满了管理智慧,是一种有意识的管理行为,它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能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把自己的能量和热情灌注到公司的工作中去。热情可以是最强有力的武器,它能使你将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3.管理者只有随时注意外在企业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的实施企业管理

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与之相适应的管理风格也会发生变化,管理之道就在于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这是管理之道随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岁月的消逝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结构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权变的管理者要根据企业的易变性,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管理风格和方式。即使一位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与环境的一致,即使现在的工作顺利,也不意味着他就永远适合于做这个工作,除非他的风格也随环境的要求而变化。比如说企业面临危机时,首先要留住这个企业的精英人物,就是实行精英管理,有句话所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失去了这批精英人物,几乎就相当于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了。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就要以全员为主,如果这个企业还只是重视少数人,多数人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使这个企业的极积性受到损害。

企业环境还包括地理环境等自然环境,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等形成的社会环境、以及表现整体动向的经济环境等一般环境。由于一般环境中包括企业事业的运营,因此,称之为工作或任务环境。对这种任务环境的认识,要靠各自的能力。由于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机会与威胁,首先我们必须把企业所面对的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一般环境。而对社会的变化,很重要的是提高能融入社会环境的亲和力,把握商品的选择标准方面的社会价值变化以及高龄化社会到来等人口动态等构成的重要因素,作为经济方面的变化是在宏观整体环境中把握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国民经济的变化等趋势成为社会要求的主流。

在所有的外在企业环境中,更直接的环境就是同行业环境,在同行业中,企业之间最直接的竟争就是同行业的竟争,企业有必要以其他竟争对手的企业为竟争对象,在市场这一战场上,战胜竟争对手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赢得这一最后的胜利,就要求必须筹划与经营相关的经营战略。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决策本公司的发展方向,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且这种变化的趋势难以预测的局势,要在这种变化多端的环境下生存上去,一方面要提高把握环境的能力,另一方而必须提高善于有效发挥本公司培养起来的经营资源。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体企业在信息、通信技术及相关事业的领域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可进入90年代,这些领域里欧美企业的进步也十分显著。日本企业虽然以硬件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可是这时以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新的事业领域取得迅猛发民,这些领域对日本企业来说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为了应对新的世界,不仅有必要改变对既存的技术的基本思考方式,而且转变经济管理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经营环境的变化,就是从以国内为中心转向全球规模的视点转变。

总的来说,有效而成功的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随机制宜,善于变通,只靠一些公式或是管理学教条就能包打天下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他们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灵活性,不同凡响的创造力,以及对原则的深刻理解与运用,才能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有所成就。这是管理方法和艺术应用得最妙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

权变领导理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 Fred Luthans. The Contingency Theory of Management: A Path Out Of the Jungle [J]. Business Horizons, Jun 1973, 16(3):67-73. M. Bennett. Testing Management Theories Culturall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7, (62):578~581 Paul R. Lawrence & Jay W. Lorsch.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Complex Organization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67, Jun, 1-47. 常改. 浅谈:领导理论的发展[J]. 改革与开放,2009,05:127. 陈寒松,张文玺. 权变管理在管理理论中的地位及演进[J]. 山东社会科学,2010,09:105-108. 陈亮,王保平. 试论四维度领导行为权变理论模型的建立——以过渡型社会为背景[J]. 生产力研究,2006,06:237-239. 郭宇立. 领导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9:47-48. 胡剑影,蒋勤峰,赵兰琪. 国外领导理论研究评述[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1:93-96. 姜凌燕. 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演变[J]. 领导科学,2009,26:22-24. 李随成,樊相宇.领导理论的新进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1998,02:60-63. 潘旭明. 领导理论的演进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04:49-55. 苏若葵.关于权变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市场,2008,39:104-105. 孙利虎.从近代西方领导理论视角剖析领导行为[J].生产力研究,2012,11:166-168. 唐宗清. 权变领导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模式及对校长工作的启示[J]. 教育评论,2001,06:46-48. 王沛. 当代领导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述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86-92. 许欢,彭忠益. 试论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演进[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05:87-90. 阎德民,王西昆. 权变领导理论评介[J]. 领导科学,1988,06:19-21. 郑晓明.领导权变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1990,01:19-24. 周世建.论菲德勒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J].理论学刊,1989,05:27-32. 朱昌远.权变领导论[J].领导科学,1988,03:28-30.

权变管理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参考资料

权变管理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权变管理是指管理要根据组织的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即管理无定式,应因地、因时、因人而宜。权变管理是必备的管理技术,是一种很高的管理境界,但它不再是平稳时期的一种偶然需求,而是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中的一种常规管理。是一种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对当时当地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5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相继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管理理论。比如:案例法、人际行为法、集体行为法、系统法、数学分析法、管理任务法、经营理论等等。权变管理法是其中之一,由卢萨斯和司徒华于1977年提出,在企业管理领域颇具影响力。 "没有绝对最好的东西,一切随条件而定",这句格言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权变管理的提出使得长期以来处于传统管理理论两极的管理过程学派与行为科学学派以及后来的计量学派等有了统计表的基础,成为相互关联的理论系统。根据这一理论,各种管理程序的运用也好,个人或组织行为要素分析也好,各种计量或数学方法的支持也好,均不是万能的,而是有条件的。比如,甲企业职工队伍比较稳定,员工熟悉企业状况,关心企业利益,"让普通职工参与管理"这样的的办法就比较容易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而乙企业职工流动性大,亦没有参与企业事务的强烈要求,上述办法就不一定奏效。 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theoryofmanagement)是本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权变管理的内容 美国尼布拉加斯大学教授卢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地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他认为: (1) 过去的管理理论可分为四种,即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这些学说由于没有把管理和环境妥善地联系起来,其管理观念和技术在理论与实践上相脱节,所以都不能使管理有效地进行。而权变理论就是要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并使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2)权变管理理论就是考虑到有关环境的变数同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使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环境是自变量,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这就是说,如果存在某种环境条件下,对于更快的达到目标来说,就要采用某种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比如,如果在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经营,采用集权的组织结构,就更适于达到组织目标;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经营,那么采用分权的组织结构可能会更好一些。 (3)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社会、技术、经济和政治、法律等所组成;另一种是由供应者、顾客、竞争者、雇员、股东等组成。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个变量与外部环境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决策、交流和控制、技术状况等管理变量包括上面所列四种学说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关于环境变量和管理变量。 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 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是:

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及其运用 摘要:介绍了领导理论的大致发展历程,并描述了领导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极其五种重要的权变模型,并应用领导权变理论进行了相关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领导权变理论 一.领导理论概述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1]。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近半个世纪以来,领导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人们一般将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按照时间的顺序,也有许多学者把这个三个方面分成先后的三个阶段。特质理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比较流行,其研究之重点在于认定领导者的素质或个性特点,旨在分离出一种或几种领导者具备而非领导者不具备的特质。如Birs早期研究发现用于区别领导人和非领导人的79种特质等,但是而后研究者后来纷纷认定仅仅依靠特质并不能充分解释有效的领导,完全基于特质的解释忽视了领导者与下属的相互关系以及情景因素。因此,在20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叶,有关领导的研究集中在探讨领导者偏好的行为风格上,即领导行为理论,此时的研究者探讨的是有效的领导者在行为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如艾奥瓦大学、俄亥俄州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以及管理放个理论等。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领导成功与否比领导者特质和行为更为复杂,这使地人们开始注意情境因素在有效领导中的影响,权变领导理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权变领导理论把领导者个人特质、行为者行为及领导环境相互联系起来,从而创造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理论体系,它综合了特质和行为理论,并且能够解释非常复杂的领导现象,并且具有相当强的实践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实际领导工作者对领导理论的需要。 二.权变理论的发展过程 (一)费德勒模型 最早对领导权变理论做出理论性评价的人是心理学家费德勒。他于1962 年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即费德勒的权变模型。该模型指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恰当匹配:其一是与下属发生相互作用的领导者风格;其二是领导者能够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3]。该模型假设在不同的情境中总会有某种领导风格最为有效。

着名管理思想-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参考Word)

弗里蒙特·卡斯特: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 弗里蒙特·卡斯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都授。 他是西方管理学中所谓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的“权变理论”思想对管理学理论的发燕尾服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思想概述】 弗里蒙特·卡斯特这位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权变理论。他认为,企业管理首先必须要从企业的经营现状出发来制定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而企业的经营现状由于受到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计划时也要跟着变化,以适应经营善的客观事实,这就叫权变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卡斯特的主要著作有:《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科学、技术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的权变观点》等。 【背景故事】 弗里蒙特·卡斯特,1962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1944年加入美国海军,1946年获圣何塞州大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同年任纽约州锡拉丘兹大学讲师。1956年获得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61年为华盛顿大学教授,1979年为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观点》于1970年出版,是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受到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其后一再再版发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思想精要】 组织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卡斯特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巨大的成就是为了达到其他成就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及其有效的“管理”。所谓组织,就是人们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共同工作或协作一个系统,组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结构性和整体性,并且如果没有组织存在,经济结构就无从建立,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组织作为一个人的集合,怎样才能调动起每个人的协作精神和进取心呢,这需要管理。所谓管理,指的是协调组织中各子系统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求得组织与环境之间以及组织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最大的一致性。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知识的增长、人员的日益多样化、政府作用的增强,当代组织也日益复杂。这就要求管理者应该更好地了解各种环境的变化趋势,了解个人与组织的行为。 系统管理理论 如果我们把组织看成是一个从属于更广泛环境的子系统,其本身又由多个理小的子系统所构成。同时,组织又是社会结构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系统所组织成的,这就是所谓的系统论。 系统可分为开放的系统和封闭的系统两种。开放的系统是指系统在本身决策时充分考虑外在的环境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封闭的系统是指系统在决策时,对外界环境因素不予考虑。这两种系统适应的是不同的条件,并无好坏之分。在外在环境对系统带来的影响不是很大或根本没有时,就可以用封闭系统的决策方法来制定计划。 卡斯特认为,在组织内部,可以分为目标和价值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等各个组成部分。下面分别简要地介绍一下这几个系统: 1、目标和价值子系统。它包括管理者的人个动机、群体观念、群体信仰、思想方法等。它是一个概念上的系统,起到指导其他子系统发挥作用的功能。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的目标又受到价值观的影响,而组织的价值观则来源于广泛的社会文化环境。

西方行政学说之十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

十六、西方行政学说之十五: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一、生平与著述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与管理学家;领导科学与管理绩效方面的的研究权威; 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 代表性理论: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 代表性著作:8部著作,180多论文; 《让工作适应管理者》,1965 , 《领导效能理论》,1967 ; 《领导效率的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1968 ; 《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 ; 《领导方式与管理效率》,1974 ; 《领导效能新论》,1987 二、菲德勒权变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权变理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1、历史背景: 二战后,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日益受社会环境的制约,领导的效能也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 不采取情境性的观点,就无法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领导效能问题。 2、理论渊源: (1)吸引领导特质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的合理成份 ①领导特质理论:旨在认定领导者所具有的素质特征,何种人适合当领导者;如法约尔的六素质论、斯托弟尔的领导特质理论; ②领导行为理论:以心理测量手段分析有效的心理素质与行为,并设法培训有效领导者所需要的素质及行为;如: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 (2)、受情境论的影响: 福莱特的情境规律,保罗?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 (二)、权变领导理论的基本观点 1、理论假设前提: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领导方式或行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其实是情境因素的函数,是领导者因素与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结论:领导是否有效,不仅是由领导者的人格特质所决定,也不只是由领导情势所决定。领导绩效取决于领导特质与领导情势的适当匹配:任务取向型的(低LPC)的领导者在高度控制和低度控制的领导情势下绩效最佳;关系取向型(高LPC)的领导者,在中度控制的领导情势下绩效最优; (三)、领导风格的确认:任务取向型与关系取向型

主管和班组权变管理理论下

主管和班组权变管理理论下 领导者成熟度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图该图反映了领导者 成熟度与被领导者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影响领导者成熟度的要素是领导业务水平领导敬业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图91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度关系图领导者成熟度和下级成熟度的关系图管理方格图 4 3 2 1 0 命令命令说服参与1 命令说服参与授权2 说服参与授权授权 3 参与授权授权授权 4 领导者的成熟度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东莞培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486559.html, 图91反映的实际上是四种管理方式命令。指没有下属参与只是执行上级的命令。这一领导方式又被称为严父式的领导。说服。指的是多给下属一些说明和指导增加下属执行这项命令的自觉性但是发出的命令是 不容置疑的。这一领导方式又被称为慈父式的领导。参与。指领导者在决策时征求并采纳下属的建议。授权。指领导者给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并充分相信他们能很好地完成目 标期间不做更多的干预。这四种方式在图中好像呈现出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形式没有规律性可循。实际上从图91可以发现当领导者的成熟度大于下属成熟度2度或2度以上时可考虑用“命令”的方式大于1度时可考虑用“说服”方式二者相当时可采用参与式若领导者成熟度低于被领导者时可考虑 用“授权”的方式。由此可见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采用“参与”方式只有当上下级水平基本相当时采用“参与”方式效果最好。

此外图91还隐藏着另外一层关系当能用命令的方式而不用时在某种情况下效果会更好。例如部长有一天找到李先生请他对部里的工作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本来平时李先生与部长说不上话今天部长亲自找李先生咨询李先生绝对会拿出120的力量来努力地工作。当然有个前提即李先生有能力敬业精神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命令而用其它方式效果一定会更好。管理方格图主管和班组长在管理过程中或以生产为导向或以员工为导向。有专家指出了领导行为四分图在四分图的基础上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布莱克和莫顿教授于1964年提出了管理方格图。9 1-9 9-9 管理方格图的目的有两个①为自己定位②寻找向99型努力的方向。高对人的关心低东莞培训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486559.html, 8 7 6 5 5-5 4 3 2 1 1-1 9-1 1 2 3 4 5 6 7 8 9 图92 管理方格图在图92中横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由低向高发展纵轴表示对人的关心或者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由低向高发展共分为八十一个方格。以下介绍五种典型◆11型11型即贫乏式领导。身在其位不谋其事大撒把式放任自流。日常工作中常表现得若有所思实际上是怕人打扰平时爱说一些中性的牢骚话是为了掩饰自己不做工作。遇到自己无法推掉的工作就交由下级办理。用人的原则是来者不拒。只能从事事务性的单调的工作开始员工满意度会比较高后来大家发现真相会非常失望。◆91型91型即任务管理型。有能力权力欲强目的是完成工作对下属的情

权变理论对教学形式系统的启示

权变理论对教学形式系统的启示 摘要:权变理论也称情境理论、机变理论。权变理论要求管理者应根据环境的自变数与管理方法的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自己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对教学形式系统的启示有教学模式选择运用的权变、教学具体形式多样性的权变和教师教学风格的权变。 关键词:权变理论;教学形式系统;启示 一、权变理论概述 (一)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也称情境理论、机变理论,它由美国的菲德勒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权”即权宜,“权变”即衡量是非轻重,因事制宜。权变理论主张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认为,管理环境是自变量,管理方式为因变量,在管理中管理方式要根据环境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有效的管理方式要根据组织存在的具体条件来确定。由于组织性质、规模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被领导者不同, 管理方式和风格也必然不同。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懂管理、知权变[1]。 (二)权变理论分析 权变理论是把环境对管理的作用具体化,认为管理者应依据环境的自变数与管理方法的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审时度势。审时度势即审察时机,忖度形势。也就是要及时了解、察觉周围的形势及内部与外部的条件,权衡利弊得失,以求管理的有效性。 2.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人有千种,管理者不能用“一刀切”的思维方式去对待每一位员工。员工的差异性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权变的基础和依据。差异性表现在需求、能力和个性上,作为一个高明的管理者要充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从而做到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地进行管理。 3.合理性、有效性。权变管理的目的不是寻求所谓“最佳的”管理模式,而是要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采用最适用、最合理也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合理性、有效性作为权变理论的主要内涵之一,是不可动摇的。

领导理论

马克思领导理论 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三个方面,即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由于领导特性理论忽视下属的需要、没有指明各种特性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对因与果的区分、忽视了情境因素,导致它在解释领导行为方面的不成功。 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口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伦西斯·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方式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动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影响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考虑。 领导行为与领导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依赖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的主导性需求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情境领导理论、路径目标理论和领导者参与模型。但由于实践者很难确定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等权变变量,领导权变理论相对于实践者显得过于复杂和困难,使它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978年,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Burns)在对政治型领导人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领导过程应包含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行为,这一分类为领导行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1985年,Bass正式提出了交换型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它比以往理论采取更为实际的观点,是以一个“走在大街上的”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领导行为,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领导理论 管理的四大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其中,领导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在此指管理者通过指导、激励、带领等方式对下属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从而去努力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是有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此回顾并分析一下关于领导理论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 有关领导的理论很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领导理论大致有四种理论学派:早期的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近期的权变理论以及当前的领导风格理论。按照时间的顺序,在20世纪40年代末,也就是领导理论出现的初期,研究者主要从事的是领导的特制理论的研究,其核心观点是:领导能力是天生的;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 末,主要进行的是领导行为理论的研究,其核心观点是:领导效能与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有关;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领导权变理论,其核心观点是:有效的领导受不同情景的影响;从80年代初至今,大量的出现了领导风格理论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有效的领导需要提供愿景、鼓舞和注重行动。 一、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 早期的领导理论研究都着重在找出杰出领导者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特性或品质上,称为特性论(或品质论)。传统的领导特质论认为,领导特质是天生的, Sir.F.Galton 早在1 869年就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在早期美国管理学家Edwin E.Ghiselli 提出了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他在其《管理者探索》中研究得出的八种个性特征为:才智、首创精神、督察能力、自信心、决断力、适应性、性别、成熟程度等,五种激励特征为:对工作稳定的需求、对金钱奖励的需求、对指挥别人权力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事业成就的需求等。在 1969年Gibb的研究认为天才领导者应该具有7种特质:善于言辞、外表英俊、高超智力、充满自信、心理健康、支配趋向、外向敏感等。后来, Stogclill等认为领导者的特质应包括16种特质。

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更系统的审视和分析在管理实践中是非常必要。本文根据管理实践的需要,从权变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前景三个方面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与分析,旨在促进人们对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权变管理;理论;教育管理 一、前言 权变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70年代逐渐形成体系,到80年代时达到顶峰,其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一定时代背景条件下实际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给组织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这些都要求组织必须以权变的思想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权变”就是权宜应变或者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权变管理”,则是指以组织的系统观为基础,以组织的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所存在着的权变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管理活动应与组织所处的具体环境相适应,旨在提出一定环境条件下,可采取的最适宜于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方式[1]。权变管理理论的诞生有其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管理思想的僵化模式,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在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时,管理方式方法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是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根据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对权变管理理论进行系统的审视与分析时非常必要的。 二、权变管理理论概述 1 权变管理理论的产生 早在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孟子、孙子等人的学说中就已经提出权变管理思想,特别是孟子被当代的很多管理学家们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权变管理理论大师。如《孟子·尽心上》中有:“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表明做事情一定要懂得变化[2]。 权变理论最早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琼·伍德沃德(JoanWoodward)于1965年出版《产业组织》,研究了组织设计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保罗·劳伦斯(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486559.html,wrence)和杰伊·洛希(JayW.Lorsch)1967年发表在《管理科学季刊》上的“复杂组织的分化与整合”一文认为,不同环境对组织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那些市场不确定和技术变化极快的环境[3]。20世纪

权变理论概述

权变理论之我见 领导权变理论中“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一、权变理论简述 (一)权变理论兴起的背景介绍 1、权变理论兴起的时间: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受到广泛的重视。 2、时代背景介绍: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 (二)权变理论的中心思想 1、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2、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3、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三)制约权变理论的因素 ·组织规模; ·组织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组织资源与经营活动的差距; ·管理人员对员工先入为主的假想; ·战略; ·科技,等。 (四)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 ?超Y理论:1970年由美国约翰·莫尔斯(J.J.Morse)和杰伊·洛希(J.W.Lorscn) 根据“复杂人”的假定,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

权变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权变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林丽卿 2013-3-18 15:54:35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2012年第4期纵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众多管理学家在不同的时代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每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引领过潮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内外环境瞬息万变,在此背景下,权变管理理论逐渐获得了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青睐,有关权变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的研究渐成风潮。 权变管理概述 权变管理理论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呈现出更加细分的特征,由此带来的管理问题更加复杂,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通过对管理方式以及实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于1951年提出了权变管理理论,由此开创了管理学界发展的新阶段,权变管理对后来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按照菲德勒在其1965年发表的《让工作适合管理者》一文中所述,具体的管理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这种管理方式是否适合企业,他认为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方式,管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时而变,管理者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掌握管理方式与管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适合管理环境的管理方法。当时间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美国管理学家卢桑斯在其所著《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对权变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在此书中卢桑斯将过去的管理理论分成四种,即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以及系统学说,卢桑斯认为过去的这四种理论没有将管理方式与管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妥善的结合,因此造成了管理理论与管理环境之间的脱节。卢桑斯在对过去理论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权变管理就是充分考虑到环境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

权变理论学派论述 [摘要]:权变管理理论是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盛行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种管理理论。本文主要从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及权变理论的主要代表思想来介绍权变理论。最后通过对权变理论学派的认识提出对这种思想的评价。 1.权变理论学派及其基本思想 权变理论也称为随机应变法、情景决定论、形势决定论等等。1969年美国人保罗.劳伦斯(Paul https://www.360docs.net/doc/5414486559.html,wrence)和杰伊.洛希(Jay W.Lorch)的合著《组织与环境》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组织管理的权变原理,代表着权变理论的正式形成。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按照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目标和价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普遍适用的万能的管理方法是不存在的。、 2.权变理论学派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而且以往的管理理论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 3.权变理论的提出及代表人物 管理权变理论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主要源于两大领域:组织结构研究和领导方式研究。学者们通过对这两大领域的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科学依据的管理权变观点。到了七十年代,以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为代表的一批管理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各种管理权变学说进行整合和规范化,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框架,标志着管理权变理论的最终形成。与此同时,权变理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在诸如战略、计划、决策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普及性和综合性的管理理论。下面对不同领域的权变理论思想代表人物作以叙述。 3.1 组织结构研究 3.1.1 琼.伍德沃德(Joan woodward) 英国女管理学家。1953—1957年间,通过对英国东南爱舍克斯地区的1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先后发表和出版了《经营管理和工艺技术》(1958)、《工业组织:理论与实践》(1965)、《工业组织:行为与控制》(1970)等文章和著作。重点阐述了技术与组织结构的权变观。主要思想为:a.企业在组织结构和行为方面的差异,可以从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得到解释。特别是工艺技术方面的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关键性的影响。b.否认某种最佳管理方式的存在,反对把管理中的原则作为普遍适用的原则。 因此必须对企业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符合企业环境的管理方式。 3.1.2 汤.伯恩斯(Tom Burns)和斯托克(G.M.Stalker) 二人合著的代表作《改革中的管理》(1968,第二版)中提出:a.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结构的管理方法不同。b.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主要依赖于某些环境因素,特别是技术发展速度和市场变化速度。企业对组织结构的选择必须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决不能说那种结构优于另一种结构。 3.1.3 埃里克.特里斯特(Eric Trist)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的探析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需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权变管理理论找中考查有关的环境变量与各种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在通常情况下,环境是解释变量,而管理方式是被解释变量。这就是说,组织所处的环境决定着何种管理方式更适合于组织。比如,在经济刷退时期,由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供大于求,集权的组织结构可能更为合适;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供不应求,分权的组织结构坑内更为合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等的发展,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的复杂,组织该如何面对这种迅速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摆在许多企业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基于此,重新审视权变理论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效益和增强管理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权变管理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兴起的原因 (一)权变理论的历史渊源。 虽然说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形成,到80年代达到顶峰,但是并不意味着权变理论的原则在这个时候才有的。事实上关于权变理论的管理实践,自古就有之。例如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曾主张:“因材施教”,并且这一思想对我国现在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在军事上对于权变原则的应用也很多,著名的军事思想家孙武在《孙子虚实篇》写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特别强调将领指挥战争要“因势利导,因变制胜”。在国外也有很多关于应用权变原则的鲜活的例子,甚至在基督教的世界里,“圣诞老人”也有一句名言——为了让每个人都高兴,我会给不同的人不同的帽子。 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权变理论中权变的原则自古就有之,也许人们在应用的时候是无意识的或者是不自觉地,但毕竟给现在的权变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 权变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1、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石油危机、经济动荡和政治的骚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对西方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但以往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主要侧重于研究如何加强组织的内部的管理,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关注则很少。这些理论在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这给权变理论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时代背景,也起了促进的的作用。 2、在20世纪60年代很多的学者发现要找到一个万能的适合任何组织的领导风格类型和领导行为方式都是不现实的。 3、领导风格与有效性之间的关系表明,不同的风格都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在一种条件下有效的领导方式,在另一种条件下不见得有效,也就是说领导的有效性有赖于情景因素。 4、行为理论是在世界发展相对平缓且可预测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很难反应当今世界变化极快的现实,一些研究者认为有效的领导者应该表现出发展导向的行为。 5、近年来的跨文化研究发现,文化是影响领导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领导权变理论分析

领导权变理论分析 领导权变理论认为每个领导者所处的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的内在的功能环境以及外在的可变因素,因此领导过程中不存在适合每一种情境的决策指导方案。 一、费德勒模型 第一个综合的领导模型是由弗莱德费德勒提出来的,他认为影响一个领导者作出正确的领导决策的因素简单来讲有两个,一是领导者所处的决策情境,二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和行为风格能否与决策情境相匹配,一个领导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这是关键因素。费德勒认为能够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领导者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1。这历来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因素,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溯源而上,我国古代的皇帝制就是典型的例子,伴君如伴虎,由此可见领导者通常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他可以决定被领导者的晋升,决定是否采纳被领导者的意见甚至是被领导者的去留。而下属此时处在一个较低的地位中,需要通过良好的表现来得到领导者的满意,所以在这样一个不平等的关系中,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互相作用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领导效果的产生。2.任务结构2。一般来说,在一个庞大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员工在工作内容方面严密的协调及链接,所以每个员工通过分配得到的工作任务内容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如果员工长期所处理的内容只是枯燥的例行公事,那么长时间过后,员工就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应付任务的程度反而会愈加增多,那么组织中就缺乏创造力。 3.领导者所处职位的固有权力。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来看,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在领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职位权力象征着领导地位,标志了领导与下属的之间的关系,制约了下属的行为,显示出领导者的主体价值。 费德勒开发出“最难共事者问卷”的工具来确定领导个体的风格,主要让作答者找到一个最难共事者,然后根据所给的形容词来评估这个人,从而确定大众所能接受的领导风格,,根据LPC的问卷结果,确定了两种领导风格分别为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即这个人的LPC分数过低,不被大多数成员喜欢,说明他是以工作为主,而关系导向型则是这个人的LPC分数较高,他与组织成员的关系较为密切,比较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在注重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情况。其次是确定情景,确定情景是依靠三个权变变量来 1领导学原理刘建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权变管理理论的应用

浅谈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入,管理愈来愈呈出现复杂化的趋势,各种管理理论与方法层出不穷,应用环境千差万别。特别在中国加入WTO后,外国企业的大举进入使得国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同时又面临着失去本土竞争力的危险,中国企业也在纷纷寻找走出去的路径和模式。菲德勒提出的“权变管理理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使企业管理者树立权变管理意识,掌握权变管理方法,解决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菲德勒的权变管理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技术和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 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加捉摸不定。为适应这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 权变理论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菲德勒。弗雷德?菲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他从1951年起由管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菲德勒的理论对以后领导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1965年9-10日号(第43卷第5期)哈佛商务评论杂志上的《让工作适合管理者》是菲德勒第一篇系统阐述领导理论的论文。他认为,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通用的最好方法, 相反, 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掌握原因和结果的复杂关系, 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作灵活的变通。此外, 管理者还要能够归纳出管理中的情景究竟是由哪些因素所组成, 它们又有多少种存在状态, 又有多少种不同管理方法。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菲德勒权变理论的思想核心就是,改变环境以改变领导的思想。一个组织的成功和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寻找最佳的领导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环境以更好地发挥管理人员的才能。要求企业进行权变管理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企业的环境进行着不断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规模会变大或者变小,企业或者会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或者也会退回到一个旧的行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竞争对手可能采取了一项新的举措,企业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等等,这些都要求企业要根据具体的不同的环境来进行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很多情况都在变化,管理方式也应该随着这些变化而改变。“权变管理”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企业管理中所提倡的普遍性管理原理。“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就是权变管理的核心思想。这种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权变管理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普适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者只能依据各种具体的情况行事。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研究组织外部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的各种因素,弄清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从而决定采用哪些适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二、权变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1.管理者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权变”的特征,才能在企业中更好的加以应用 菲德勒首先从管理风格入手进行研究,他定义的管理是指一种人际关系,是指某一个人指挥、协调和监督其他人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特别是在所谓“交互影响的工作群体”中这一

Fred·Luthans 权变理论

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的教授,他在1973年发表了《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的文章,1976年他又出版了《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系统地介绍了权变管理理论,提出了用权变理论可以统一各种管理理论的观点。弗雷德·卢桑斯是权变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个人简历 Fred Luthans 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博士,国际著名管理学家,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的杰出教授,盖洛普(Gallup)公司首席科学家。 弗雷德·卢桑斯曾担任美国管理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主席,1997年荣获美国管理学会杰出教育家大奖,2000年入选美国管理学会名人廊,在美国管理学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位居前5名。 弗雷德·卢桑斯担任三本著名期刊的主编,包括《世界商业》(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组织动力学》(Organizational Dynamics),《领导力和组织研究》(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等。著有《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第10版),《国际管理》(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第6版),其中文版均已在中国大陆问世。 思想学派

《世界商业》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卢桑斯是权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卢桑斯把过去的管理理论划分为4种学说: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和系统学说。当过程、计量、行为。系统4种学说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不同于部分总和的某种东西”,这就是管理的“权变学说”。 二、权变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数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他把权变关系看作是一种“如果一那么”的函数关系。“如果”是自变数,“那么”是因变数。在权变管理中,通常的情况是,环境是自变数,而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数。三、关于权变管理,卢桑斯提出了一个观念性的结构,这个结构有3个主要部分:环境,管理观念和技术,它们两者之间的权变关系。沿着矩阵的横轴是独立的。“如果”,纵轴是从属的“那么”。 1、环境变数: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①外部环境又分一般的和特有的两种。 一般的外部环境是由社会的、技术的、经济的和政治、法律的力量所组成。它们对正式组织系统的影响一般不是直接的,但却是巨大的。特有的外部环境包括供应者.顾客。竞争者。他们也在正式组织系统的外面;却直接影响它。②内部环境基本上是正式组织系统。它的各变数间,以及它与外部环境各变数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主要的内部变数包括组织结构、决策、交流和控制过程,以及工艺的组织状态。 2、管理变数:主要是指过程学说、计量学说、行为学说、系统学说等所主张的管理观念和技术。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过程的管理变数有计划、组织.指挥、交流和控制; ②计量的管理变数有基本的计量方法、决策模式.运筹学; ③行为的管理变数有学习、行为的改变、动机的形成、集体动态、组织行为; ④系统的管理变数有普通系统理论、系统设计和分析、信息管理系统。 3、权变关系:是独立的环境变数同从属的管理变数间的函数关系。 成就贡献 权变管理理论:领导方式与工作环境关系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