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分析

何秀华

张某,男,今年13岁,初一年级学生,在学校观擦,易冲动,有暴力倾向,抽烟、喝酒、上网吧,同学很怕他,平时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若同学不搭理他,他还骂别人;老师若有批评,他还不服气,双眼瞪着老师,常常抄袭作业,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偶尔还偷偷拿别人东西。

一、初步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陷:张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她外出打工。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照顾其起居饮食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疼爱孙女,无暇关注张某的学习。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张某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以及说谎话哄骗教师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妈妈去,我的开家长会没人来我像个孤儿。平时我想怎么样都可以,只要我喜欢爷爷奶奶不管我,他们也不知道。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张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二、主要纠正过程

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习惯。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中学生各种不良习惯虽有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培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通过观察研究,我与任课老师协商、班委会议成立“师生组”、“同伴组”对张某进行接对帮助,从生活到学习,让他感觉到虽然他以前犯了很多过错,但老师、同学依然爱他,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第二,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矫正方法。

1、提高认识。我通过面对面谈话、作业批改一句留言等方式让他认识到行为习惯无小事,它影响个人形象,影响人的成才与发展,增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动机和愿望;

2、循序渐进。开始帮助她矫正时,他总说改不了甚至干脆说不改了,对此我就帮助他把一种原先需要大决心才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几个用较小的决心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样,他心理上就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而心理阻力也就小的多。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坏习惯不可能一下子抛出窗外,但可以把它一步步赶下楼梯。”

3、持之以恒。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就是说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比培养一个好习惯要难的多,因为这里有一个“惯性效应”问题。我在课间总是走到她身边说:“今天表现很不错。”,“同学们说你最近很棒”,“今天你对自己很满意吗?”,“今天你哪儿做得还不够好?”,“加油,你会更棒的。”等等。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关心激发了她下大气力矫正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张某能和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学习上进,现在她每每打电话给父母汇报在校情况时,其父母都很吃惊,问这是我儿子吗?

三、思考和建议

1、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教师在矫正过程中,各科教师要协作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多交流,鼓励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表扬肯定学生的正确行为,交流说明对学生的关爱。

2、因为在同伴群体中存在社会感染机制,所以,让好的行为同学去感染有问题的学生,充分体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往往通过一两次的训练是不够的。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有反复,教师应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育人工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无论一个学生怎么样,都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多一颗爱心,多鼓励多欣赏,给孩子们的人生当好向导,用心呵护她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

2012年5月2日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过程中,在这一社会转型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些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客观上势必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同时,历史传统的渣滓糟粕未能在短期内得以消除,以及人性中共有的许多弱点的客观存在,导致人们一些不良行为的形成和延续的条件得到强化,从而使一些不良行为现象在许多部门和单位、组织群体、个人身上漫延开来,有所区别的仅仅是其发生的阈值和频率有所差异而已。例如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经济领域中的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些行为,诸如制假造假贩假,缺乏诚信,贪污受贿;甚至连人们认为非常神圣高雅的学术界近年来也屡屡发生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恶习意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事件。此外,诸如人性中的许多弱点:有人喜欢责怪抱怨别人,对别人实行人身言语攻击;喜欢探寻别人隐私;盲目模仿他人,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自己做错事只会怨天尤人;婚姻关系中“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理论的盛行,离婚率上升,包二奶现象等所有这些无不体现社会中人们的种种不良行为。 中学生也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上述种种客观存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学生,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久面久之形成了短期内难以改正的习惯。同时,中学和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且目前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社会阅历正逐步拓展,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弹奏出与他们身份、身心发展阶段不相称的音符,进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 人格的形成。 中学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利用教育的手段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构成,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发现寻求消退、减少、排除不良行为习惯的最经济最有效的理论和技术对策,促使学

浅谈中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

浅谈中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 习惯是指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形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一个人的品性与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习惯决定人生不无道理。因此,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习惯如不加以控制和矫正,对其健康成长和人格形成将带来不利影响。 一、中学生不良习惯的表现。 当今大多数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好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良习惯。不良习惯在中学生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就不良动作而言,有抽烟、嗜酒、赌博、迷恋游戏、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就处世和办事而言,有自由散漫、办事拖沓、讲话粗鲁、出口成“脏”等;就学习态度和程度而言,有态度不端正、厌学、怕学、精力不集中、懒得思考等。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至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自动化的作用。所以,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习惯中受益匪浅,也会因坏习惯而深受其害。 二、中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第一、家庭是不良习惯形成的直接原因。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家庭发生作用的。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实际行动的影响实现的。所以,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习惯的形成。比如有的学生张口脏话,伸手打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他们都会说:“在家父母就是这样教我的。”可见,家长的不良习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孩子。 第二、社会环境是中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但某些制度有不成熟、不完善的今天,社会上某些人存有重物性。一些商人因经济性的需要心理,时不时给什么都好奇的学生出售烟酒,有的网吧仅找中学生的钱,这样有令不禁,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就逐渐染上了抽烟、酗酒、迷恋网吧,甚至染上赌博等不良习惯,既荒废了学业,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园地,更是学生行为习惯得以形成的重要环节,可眼下,社会上的某些物质性,赌博风给宁静的校园也带来了影响,再加上,某些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粗暴,久而久之,教师对学生的罚款、课堂上接电话、上课迟到等等,都会使学生仿效,形成自由散漫、随心所欲等不良习惯。 第四、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其不良习惯形成的关键。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因素诸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处于急剧变化时期,情绪易失控,行为易反常和重复,好走极端,兴趣爱好广但无恒心,这样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使他们是非不分,常在外界的刺激、诱惑和影响下重复错误的行为,难以用理智的闸门控制住自己的言行,日积月累便形成不良习惯,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乃至走上不归路。 三、中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 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树造良好效果。 中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中学生的各种不良习惯虽有所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任,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榜样。俗话说“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语言”。孩子的习惯就是在父母有意无意的行为影响下形成的。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词所说:“其实,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 学校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教育要切实提高职业道德素和转变教育观念,切不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大对不良社会环境的治理和监督的力度,对于少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与本质脱节的行为严惩不贷。

青少年如何抵社会不良现象(讲稿)

《青少年如何抵御社会不良现象》讲稿 团县委韩鸿儒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青少年如何抵御社会不良现象。看到这个题目,我们要问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社会不良现象?二是为什么要抵御社会不良现象?三是如何抵御社会不良现象? 一、什么是社会不良现象? 同学们,这个问题牵扯到一个定义的问题。就像我们在定义什么是好人一样。什么是好人?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人。只有搞清楚什么是人,才可以探讨什么是好人。现在也是一样,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不良现象,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现象? 社会现象是指所有与人类共同体有关的活动。 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都看过穿越剧,就是一个现代的人,一不留神,回到了古代,她手里还拿着MP3。于是,在那个时候的社会中,只有她一个人有MP3,这个就算不上当时的社会现象。而在现代社会,特别是之前的一段时间,你们的哥哥姐姐们,甚至你们自己也有很多人有MP3,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台MP3。这就是现在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说,必须是与当前的人类群体相关的现象才能称之为社会现象。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问了,什么是社会不良现象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种社会不良现象叫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长期研究显示,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 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这三张图片是我国贫困山区的孩子,第一个小男孩的父母都在打工中意外去世了,他只能跟着爷爷生活;第二个小女孩的父亲因病去世后,母亲因过度劳卧床不起,她不但要照顾母亲,还要带着弟弟生活;第三张照片中的人是罗桂红,2 3岁的罗桂红是湘潭大学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由于母亲生病,她毅然把母亲接到学校,母女二人只能依靠她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钱生活,她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200元…… 第二种社会不良社会现象是公民道德严重滑坡。我给大家讲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情。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捡垃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病区:xx病区 讨论时间:xxxxxxx 不良事件名称:住院病人跌倒 主持人:xxxxx 参加人员:xxxxx,xxxx 1、病人基本情况介绍: xxx床,xxx,女,23岁,因孕足月下腹阵痛5小时于2011xxxx 入院。入院诊断:G1P0孕38W+3d LOA 临产;产后诊断:G1P1孕38W+4d LOA 平产活婴。 2、事情经过: 产妇xxx,于xxxx年1月8日晚上18时30分平产分娩,20时30分轮椅返回病房,嘱尽早解小便。于23时,起床到卫生间自解小便,从便器上站起时突感头晕跌倒在地,致左脸颧骨处皮肤轻微擦伤。主诉:感脸颊部疼痛3分,无恶心、呕吐,轻微头晕,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灵敏,测P:7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医嘱予碘伏消毒伤处皮肤,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头颅CT,密切观察血压、意识2小时。患者拒做头颅CT,嘱其安心卧床休息,小便暂用便盆,变更体位时动作易缓慢,家属加强陪护,如有恶心、呕吐、头痛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护士长调查经过: 当班护士在产妇返回病房时曾经详细宣教:产后体虚,起床时

家属予以扶持,体位从低到高时可能头晕,等适应后再走路。产妇及家属示理解,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产妇从厕所出来时跌倒。事情发生时夜班护士正在巡视其他病房。 讨论: 一、针对该病人跌倒分析原因如下: 1)产妇体虚,长时间消耗而进食少,卧位时间过长,产时消耗过大2)病房内无卫生间,地面潮湿,光线不足。 3)病人及陪护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未及时搀扶。 4)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够细致和深入。 5)护理风险管理中未及时评估。 二、整改措施: 1.在心理上、精神上给予产妇和家属支持和抚慰,让他们认识到因为产程中的消耗,产后普遍体虚,变更体位时容易头晕跌倒,但并不是疾病表现,这样一方面使其重视,另一方面消除其紧张情绪; 2加强护理人员健康宣教能力的培训; 3.改造卫生设施; 4.强化护理安全服务意识,让科内所有护士对跌倒防范有足够的重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5.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疾病的常规培训,制订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

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主题班会) 75班 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生与其在儿童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规训有关。"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人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而现在的中学生处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开放的环境中,社会价值呈多元状态,特殊家庭日益增多.许多家庭重养育轻教育,而社会上许多不良思想和现象又极容易使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的中学生走入思想与精神的误区,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习惯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第一,是非不分,缺乏判别能力。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往往来自于对是非判断的偏差。由于接受了不良社会亚文化,容易产生与和谐社会不符的行为。 第二,遵纪守法观念薄弱,缺乏法律意识。他们的行为也常常表现出缺乏法律意识,对各种规范常采取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经常有意地违反各种法律法规。 第三,怀疑社会教育,存在普遍的不信任感。不良青少年一般对社会规范,以及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教育怀有普遍的不信任感。通常觉得这些规范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束缚,妨碍了他们行为的自由,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教育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有意刁难,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怀疑一切,对正面宣传和榜样报以不相信和嘲笑的态度,认为这些都是欺骗。 第四,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良青少年的人生观普遍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总是以满足个人或小群体的需要为最高目标,完全以个人或群体利益为中心,不顾这些行为可能对他人带来的不便或伤害。在他们眼里,个人或小群体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青少年群体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在校学生。青少年学生很多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同学和老师是他们除家长之外的主要交往群体,在校园内遇到的问题是他们可能遇到的主要的问题。 厌学、逃学。一般而言,青少年不太会遇到失学的困境,却存在着厌学与逃学的问题。他们被父母和学校寄予厚望,但是厌学的情况却并不鲜见。这些学生

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但身体好而且学习好,将来能够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这就需要在营养和饮食上要科学的搭配。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聪明的头脑。所以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时定量吃好三餐 这是保证脑血糖供给的重要措施。尤其要吃好早餐,一直就有"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说法,中学生大脑耐受能力低,,因为不吃早餐造成人体血糖低下,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对大脑的损害非常大。如果处于饥饿状态下,注意力就会明显涣散,记忆力下降,思维变得迟钝。早餐中鲜牛奶最为适宜,它不仅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而且还含有大脑发育所必需的卵磷脂等。 还有一些同学早上不吃早餐或者经常吃垃圾食品,要知道不吃早餐会造成大脑营养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上午听课的效果,长期下去,甚至会影响大脑的发育。有一句话说“民以食为天”。说明食物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如果不注意合理饮食,会导致营养过剩或不足,进而引发多种疾病。例如油炸食品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汽水可乐类饮料会导致我们长不高;而冷冻甜品(冰淇淋、冰棒)因含过多奶油会引起肥胖等。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合理饮食,吃好早餐,多吃健康食品。 2、吃够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一切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多吃瘦肉、鸡蛋、鱼虾、牛奶、豆类和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这些食品都含有促进脑代谢作用的优良蛋白质。例如大豆中不仅氨基酸含量高,还含有大量的的卵磷脂。以卵磷脂为原料合成的乙酰胆碱,是人脑中的记忆素,有兴奋大脑,改善记忆的作用。鸡蛋不仅含有卵磷脂,还含有与大脑代谢密切有关的钙、磷、锌、铁,以及维生素A、D和B族。所以,学生早点最好每天能吃1-2个鸡蛋,并尽量多吃豆制品。 3、饮水要充足 水是人体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发现,饮水不足是大脑衰老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每天至少要饮用8杯水,以保证身体的需要。 4、多吃蔬菜水果 绿叶蔬菜或橙红色蔬菜,这些食物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C的重要来源。绿叶菜里还含有叶酸,它能和维生素B12共同合成脱氧核醣核酸,促进脑的发育。所以,多吃绿叶菜,对儿童的智力开发有重要作用。 5、适当吃些坚果 如花生、核桃、葵花子等。这些坚果类食品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等,即益智又健脑,对大脑的营养很有好处。 (二)生活规律,养成健康良好的习惯 中学时期,正是养成生活习惯的关键时候,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生活规律,养成健康良好的习惯,而养成好习惯,就要从小事做起。但在平时,一些小事会常常被我们忽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 病区:呼吸内科不良事件名称:住院病人跌倒 主持人:杨淑华记录日期:2014.8.27 参加人员:科室全体医护人员 一般情况介绍 1、病人基本情况介绍:307床,束玉民,男,77岁,发热48小时于2014-8-27入院。入院诊断:发热待查。 2、事情经过:患者于2014年8月27日上午10时30分起床到卫生间自解小便,从便器上站起时突感头晕跌倒在地,致左脸颧骨处皮肤轻微擦伤。主诉:感脸颊部疼痛,无恶心、呕吐,轻微头晕,无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灵敏,测P:76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医嘱予碘伏消毒伤处皮肤,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头颅CT,密切观察血压、意识2小时。患者拒做头颅CT,嘱其安心卧床休息,小便暂用便盆,变更体位时动作易缓慢,家属加强陪护,如有恶心、呕吐、头痛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护士长调查经过:当班护士在患者入住病房时曾经详细宣教,起床时家属予以扶持,体位从低到高时可能头晕,等适应后再走路。患者及家属示理解,但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患者从厕所跌倒。事情发生时护士正在巡视其他病房。 4、讨论:(1)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2)针对该病人跌倒分析原因如下: 1)患者体虚,长时间高热消耗而进食少,卧位时间过长;2)病房内无卫生间,地面潮湿,光线不足。3)病人及陪护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4)护士的健康宣教不够细致和深入。5)护理风险管理中未及时评估。 (3)整改措施:1)在心理上、精神上给予患者和家属支持和抚慰,让他们认识到因为高热,普遍体虚,变更体位时容易头晕跌倒,这样一方面使其重视,另一方面消除其紧张情绪;2)加强护理人员健康宣教能力的培训;3)改造卫生设施;4)强化护理安全服务意识,让科内所有护士对跌倒防范有足够的重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护理部 2014年8月 28日

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引导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引导矫正 嘉定区新成路小学赵青 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来自社会、家庭等各种环境的熏陶,造就了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新时代的学生。鲜明的个性无疑给教师的工作增添了一份多姿的色彩,却也对教师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他们,我们教师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当他们幼小的心灵发生微小的变化时,我们是否有足够敏锐的观察力,我们是否有足够机智的头脑与丰富的经验,从而成功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呢?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尤其是那些行为上有些偏差的学生,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疼。 学生行为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这种现象在学校中,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但是,矫正不良品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影响。品德不良的学生决不是生性愚顽,不可救药。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不良品德是完全可以矫正过来的。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细致考虑到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心理因素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但是学生的某些合理的,尤其是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都会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小A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经常和一些年龄较大的中学生在一起,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渐渐的,在她的身上就失去了小学生该有的天真和童心,整天向往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久而久之,它的行为举止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得行为。 2、消极的情绪体验。学校里有部分学生爱憎颠倒、经常会,被集体所冷落、受歧视,自尊心受到损伤,这么多的失败和挫折都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加上青少年情感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这些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品德不良行为。小B很调皮,总喜欢去惹这个惹那个,大家都不喜欢他,老师有时会发现他一个人无趣的对着墙壁,桌椅发泄,也时常会搞一些小破坏。 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有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养成自我中心主义,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有的同学与教师关系紧张,对立情绪严重,有的与集体关系不好,感到孤寂苦闷。这些人际关系的不良倾向,都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小C就生活在这种关系复杂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离婚了,都不再身边,他跟随着年迈的奶奶寄居在大伯的家里,不了大伯也离婚了,于是不再顾家,只留下了两个孩子和奶奶,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成了个问题学生。 此外,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强烈的好奇心、盲目模仿的心理都可能使一些中学生产生过错行为或不良品德行为。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引导及纠正 (一)学校德育工作有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品德不良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2017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为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对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有效、可行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现将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系统分析。本年度共上报护理不良事件23例,现与2016年在各科上报数量、事件级别以及事件类型方面对比如下: 一、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按上报科室统计: 科室外 一 科 手 术 室 外 二 科 妇 产 科 内 一 科 内 二 科 内 三 科 中 医 科 儿 科 眼 耳 鼻 喉 新 生 儿 合 计 数 量 5 5 4 2 1 1 1 1 1 1 1 23 说明:外一科、手术室、外二科、眼耳鼻喉科、内一科不良事件上报较2016年增加;急诊科、产房、内三科、儿科上报数量减少。 二、按事件级别统计: 说明:2017年与2016年相比:无不良后果事件增加,隐患事件减少 三、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按事件类型统计 类型给 药 事 件 导 管 滑 脱 皮 肤 烫 伤 压 疮 事 件 跌 倒 事 件 其它事件 手 术 延 迟 检 查 延 迟 做 遗 漏 治 疗 器 械 准 备 不 足 留 置 针 封 管 缝 合 针 迸 离 手 指 擦 伤 物 品 清 点 意 外 皮 肤 划 伤 数 4 3 3 2 1 2 1 1 1 1 1 1 1 1

说明:2017年与2016年相比:在给药事件、坠床跌倒事件方面改进有成效,其中给药事件改进最为明显;2017年新增压疮事件、皮肤烫伤事件;其它事件2017年发生例数也比2016年增多,其中物品器械准备不足两年均发生 。 四、按当事人层级统计: 层 级 N1级护士 N2级护士 N3级护士 总 计 发生频数 15人次 10人次 1人次 26人次 五、按事件发生班次统计: 以上 各类分析综合汇总如下: 靓点方 面: 1、2017年护理不良事件均为主动上报。 2、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增强。 2、给药事件、坠床跌倒事件较去年明显降低,其中给药事件发生次数降低 最为明显。 存在问题: 1、隐 患事件即四级不良事件上报数量偏少。 2、导管滑脱、压疮以及皮肤烫伤等安全事件增加。 3、事件当事人基本为N1级N2级护理人员。 4、事件发生时间基本在夜班及主班班次。 原因分析:隐患事件上报偏少 班次 发生频数 白班 2次 早班 2次 主班 6次 夜班 13次 总计 23次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教学设计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c orrection method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ad moral behavior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 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 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 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政治教学反思 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 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及矫正方法 ——xxx中学李凯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 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 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 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 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 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不良 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 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

关于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活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省综治办、团省委下发的《关于确定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试点城市的通知》(湘综治委青领联[2011]2号)、郴州市依法治市办下发的《关于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郴治市办发[2011]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重点青少年特别是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法治资兴”为主线,通过在全市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动员社会各种法制教育资源,为他们开展“二对一”的关爱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其提高遵纪守法和防范危险、抵制侵害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成立资兴市开展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关工委主任担任顾问,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教育局局长、市司法局局长、团市委书记、市司法局分管法制宣传的领导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市司法局法制宣传股股长任办公室主任。 三、活动内容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带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普法教育活动,并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以点带面、有计划的推进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活动。 1、认真摸排,建立台帐。各乡镇(街道)要组织各村(社区)对社会青少年开展一次认真详细的摸底排查活动,按照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两种类型(标准附后),分类造册登记并报市依法治市办,将其列入青少年重点帮教对象,明确帮教措施,落实帮教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在校青少年学生有不良行为的由所在学校负责帮教,毕业时仍未改正的,按其帮教对象的去向,将其造册登记报相关单位接管。青少年重点帮教管理台帐,是内部管理的底册资料,不应对外和帮教对象宣传,以免产生负面效应。 2、编写青少年普法教育宣传资料。根据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特点和实际,结合“法治资兴”创建工作,编写《青少年普法教育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湖南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3、开展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普法教育宣传活动。邀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等“五老”和大学生村(社区)官、乡镇(街道)聘请的法律顾问组成“青少年普法教育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加强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普法教育力度,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和参与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法律常识的普及和教育是本次宣讲活动的重点之一。 4、进一步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按要求配齐配强法制副校长,健全和完善法制副校长工作机制。要组织法制副校长每年至少为重点青少年特别是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上一堂生动活泼、主题突出的法制教育课。要发挥他们在第一线接触、联系此类青少年的优势,采取结对帮教、培训就业帮教、生活扶助等方式,通过教育感化促其改正不良习惯,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

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 摘要: 1.初中教育的新特点:知识广,学科多,作业难,教学进度快。 2.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朋友的影响,家庭教育中的不利因素、传媒的消极作用。 3.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教育对策:父母应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学校教育的困惑,教师担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职责。 4.为孩子交了损友支招。 关键词: 初中教育的重要性初中教育特点不良行为习惯产生原因教育对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责任学校教育主阵地为家长支招一、初中阶段的重要性 初中在孩子求学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是孩子观察力,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也是孩子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成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起始和首要阶段,孩子的未来发展及幸福往往是由这一阶段奠基。所以在这一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仅要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更要密切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态,给孩子特别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为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将来创造幸福成功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二、初中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小学教育学科少,知识比较浅,老师督促检查的时间多,家庭作业有家长辅导,学习感到比较轻松。进入初中后,孩子们感觉到

学习的学科多了,知识面广了,作业的难度大了,老师讲课的速度快了,笔记记不下来了,老师督促检查的时间比小学少了很多,家长的辅导有时也是力不从心了,有的孩子感觉一下子就跟不上学习的节拍了,有的孩子出现了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于是,有的家长开始抱怨了,我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怎么样怎么样的好,到了初中就学不走了,还是该花点钱到重点中学去读书,有的家长请家教,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家长钱花了,孩子的成绩还是没有多大的提高。其实,这样的家长缺乏对孩子成长规律的认识,不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需要。 三、初中生不良行为的表现 1.不遵守课堂纪律; 2.讲脏话; 3.追逐打闹; 4.劳动不 认真;5.怕吃苦;6.不讲礼貌;7.自己不知道安排家庭作业、复习预习作业和抄袭作业;8、喜欢上网玩游戏聊天;9个别孩子学会抽烟了。 四、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 他人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媒体的渲染。 1.他人的影响。主要是指同学、好伙伴等,这些人和孩子接触时 间较长,关系密切,形成一种无话不谈、无事不讲的哥们关系。孩子升入初中后,认识能力的提高,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他们需要受人尊重,渴望友谊,需要交往,特别是与同龄人的交往需要更为强烈。他们不愿再找父母或老师去倾诉,孩子与父母说得最多的就是三句话:晓得啦;随便;不晓得。而喜欢去找那些兴趣相投、地位平等的同龄伙伴,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由此,麻烦就来了,他们之间的不良行为习惯

远离不良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学生

远离不良行为习惯争做遵纪守法学生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有关法律的话题,我感到非常高兴。面对青少年犯罪不断上升,未成年人也时常受到无辜伤害的现象,我作为公安机关的一名民警,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同学们每天生活在阳光下,你们的生活是幸福的,既拥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在家又倍受父母和亲人的宠爱,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里,仍有一些与你们同龄的孩子不能像你们一样拥有自由和快乐,他们有的成为侵犯别人,给别人造成伤害的青少年罪犯,也有的成为被罪犯侵害的目标,成了无辜的受害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青少年受到无辜的伤害呢?经过深深的思考与工作的实践,我们发现,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对法律的无知,不懂得什么是犯罪,或是对法律轻视,故意以身试法而误入歧途,有的是因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今天,我将重点讲述如何预防犯罪以及同学们如何远离社会不良因素的伤害和保护自身安全等问题。 对于同学们来说,怎样才能远离危害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呢?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其中很多犯罪分子与他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有着必然的联系。小时候的不良习性如果不及时改正,对我们学生来说危害是极大的,因为以后很有可能发展成犯罪。我曾看到过一个讲述有关习惯方面的资料,资料里说:一种行为重复了若干次就会形成习惯,而一个习惯重复了若干次就会形成一种观念,而一种观念在你脑海中出现若干次后就会

成为一种信念。可想而知,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好习惯会让你终生受益,一个坏习惯却会让你终生遗憾。在工作中我们有很多与青少年接触的机会,我们了解到,有些学生在不自觉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看似平常,但却蕴含着潜在的危机,它会潜移默化的将青少年引向犯罪的道路,也容易使青少年受到不法行为的危害。所以说,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下面我将学生中常见的五种不良行为习惯(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随身携带管制刀具、以大欺小和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顺手牵羊和小偷小摸行为、同学间缺乏宽容心,经常因琐事打架斗殴)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引以为戒。 (一)、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 为什么这样说呢?随意旷课和夜不归宿不仅仅会影响你们的学习,而且也不利于家长和老师对你们的监管。你们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你们的学习和安全都是由老师负责管理的。放学回家后,则是由家长负责管理。这样,你的学习、生活情况都在家长和老师的掌握之中,而一旦旷课或是夜不归宿,不仅家长很难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也无法知晓学生的去向,这样学生就脱离了学校和家长的管束,非常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我们中学生社会经验少,平时又都是生活在温暖的花室里,所以很少看到社会上一些丑恶的、血腥的事件发生,所以想象不到各种危险的存在,很容易在无知的情况下受到罪犯的侵害。我们在座的同学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放学后不告诉家长自己去哪了,玩到很晚回家,有的甚至是住到同学或朋友家里。可能你是很幸运的,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可是有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

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调研报告:没有天生 的“坏孩子” 他们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曾经,张强就是这样一个坏孩子。 张强,28岁,家住北京通州,XX年因为杀人而入狱8年多,那时他还不到18岁。而在此前,他一直混迹于江湖,这么说吧,除了黄赌毒,其他什么坏事都做过。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过往。 张强口中的坏事在青少年工作者看来叫不良行为,他们给这个概念作了一个定义,那些违反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或者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给社会、他人和本人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包括逃学、旷课、夜不归宿,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抽烟喝酒,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等都被叫做不良行为。 那么那些被打上不良行为印记的坏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团北京市委课题组进行了一项调研,他们通过翻阅XX年以来某司法社工机构撰写的700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司法,详细梳理了某区XX年以来京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个案233例;通过走访看守所、未管所,以问卷方式调查了247名北京各区县看守所京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169名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的犯罪青少年;通过走访2所普通中学、3所技校和6所工读学校,以焦点小组的方式与一线教

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座谈,形成了47份关于不良行为青少年特点、影响因素等内容的问卷,并用数据大致勾勒出这些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展轨迹。 可怕的小毛病:超三成青少年不良行为始于抽烟喝酒 事实上,张强曾经是个好孩子,而且还是那种学习很好,老师很喜欢的好孩子。转变出现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由于父母离婚,张强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印象里开家长会时,从来都是爷爷去。走在大街上都会有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觉得自己比别人缺了点什么。但他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因为无法给予他一个完整的家庭,父母便试图在物质上补偿他。 身上从来没少于过300块钱。这引来了很多觊觎,总有大孩子向他伸手,他也常常因此受欺负。 因为家庭的原因让他养成了不愿意向家人倾诉的性格,总想着靠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有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叔叔就会帮我出头,身边也因此有了一帮小哥们儿。此后他便开始跟哥们儿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再有大孩子欺负他的时候,他也学会了反击。 于是,从抽烟喝酒,到打架斗殴,再到后来跟社会不良青少年交往,模仿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进而混迹黑社会,直到他失手把一个碎了的啤酒瓶扎在另外一个人的脖子上,他觉得就像是有什么力量推着他一样一步一步走向犯罪。 这跟的数据不谋而合。

初中生十大好习惯养成班会教案

初中生十大好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教案 公科部:王珍荣 【班会背景】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一个人终身受益。为推进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十大习惯,武昌区大力推行初中生十大好习惯养成教育。19世纪著名心理学家李德说过:“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拥有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班会目标】 为了使全班同学进一步了解、理解新的《武昌区初中生十大好习惯》要求,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能把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做一个文明守纪、诚实守信、勤奋向上的学生。 【班会准备】 1、收集资料 2、整理资料并编辑、表演、展示 【班会形式】 互相:学生主持,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 明确: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班会时间与地点】 2016年11月7日七年级9班

【班会过程】: 导入: 上课之前,大家先猜一个谜。 我来猜猜看: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和你最亲密。 我不是你的手脚,但我最听你的话。 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 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坏蛋。 学生猜。 主持人:对谜底就是习惯。我们这节班会的主题就和习惯有关。展示主题:初中生十大好习惯养成。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 展示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事例。 问题: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学生回答,支持人总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展示课件:习惯是人成功的核心。 一、习惯的重要性。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我们每个人至关重要!既然习惯那么重要,那么我们现在就一块来学习一下榜样的习惯。 活动一:七嘴八舌:对不良习惯,我们怎么办?例如: 为什么自己管不住自己呢? 总结:改掉的方法。(ppt展示)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纠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及纠正策略 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小学生不仅应该储备知识,更应该从小就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身心健康。主要以四到六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他们日常经常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探讨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纠正策略,希望能够对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行为教育;换位思考;心理引导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 1.学习方面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坏习惯,就像疾病一样,使人受害终身。”在现阶段小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学习不主动,总是要家长和老师督促才能进行有效学习;上课听讲习惯不好,在听讲的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前不会预习,课后不能有效复习;不会刻苦钻研,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懂得独立思考等。小学生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则至关重要。就学习习惯的养成做了一项简单的调查,86.5%的受

访者表示学习习惯是从小学时期养成的。 2.生活方面 现阶段的小学生都是“00后”,在家庭中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在生活方面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舍不得让他们进行劳动锻炼,造成了小学生懒惰的习惯。作为独生子女,家长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容易造成小学生过分依赖家长,不懂得自我管理;同时电脑、手机等一些高科技和信息化事物渐渐进入每个家庭,容易造成小学生过度沉迷电脑游戏、作息不规律等不良习惯。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还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3.品德方面 我国每一所中小学都开设有思想品德教育课,这就说明小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然而现在的校园内经常出现不文明的不良习惯,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容易说谎;高年级的小学生容易在校园内打架、骂人等;有的小学生不懂得爱惜公物,没有集体荣誉感;甚至还有小学生出现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果一些不良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在小的时候不加以纠正,长大后很有可能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4.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包括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共4页

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心理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18.10.031 初中生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初中阶段的教育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初中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育。由于初中生生理、心理结构的特殊性,经常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各?N各样的课堂不良行为,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因此,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校和家长的普遍关注。 一、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总隐藏着一定的心理原因,产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认知、情感、个性等多个方面。既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因素,既有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也有社会文化的因素,既有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也有来自同伴的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一)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相冲突 课堂不良行为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和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具有客观的规律性。但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高分数,置学生认知规律于不顾,随意增加学习内容,拓展知识范围,加大学习难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执行的理念便是“考的内容反复练,不考的内容全部减”。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替代学生的自主认知。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课堂不良行为。 (二)情感缺失导致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

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初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一旦学习动机水平下降,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课堂不良行为就随之产生。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同伴,都普遍关注学习效果。而衡量学习效果的最有说服力也就是考试成绩。教师往往更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被忽略,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成就动机逐渐缺失,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课堂不良行为的出现。而另一方面,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通常比较简单粗暴,要么对孩子横加指责,一味求全求好;要么对孩子过分娇惯,事事迁就,事事包办。更多的家长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动态,与孩子推心置腹交流很少。这也是导致课堂不良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小学初中教学衔接不当导致课堂不良行为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学校管理模式不同,学科教学方式不同,课程数量增加,学习负担加重。许多初中生依然保持着小学时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果在小学和初中的过渡和衔接方面学校、教师以及家长不能及时进行引导,很多学生就会感到茫然。这是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初中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应对策略 对初中生出现的课堂不良行为,必须依据其特点进行适当的干预,对其进行矫治,以使其尽快全身心投入到初中的学习生活当中。所谓干预,就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行为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 (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