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一、全文学习目标:

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知识。

2、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理解铺排、比兴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互文的修辞手法

5、理清故事情节

重点:

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体、文化常识。

2、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难点:

1、铺排、比兴手法的应用及其作用

2、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4、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及其悲剧的社会根源。

三、学法指导:查阅资料—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老师答疑---巩固检测

三、教与学的过程

(一)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

1、乐府和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诗体。

2、“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辞》

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类比,比喻。(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

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铺陈的作用: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描写,又可以一气贯注,还可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再现人物心里,也可谓诗歌带来声律和色彩之美。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相关文体知识

2、读准字音、字词,读通、读懂课文,给段落标上段落记号

3结合《长江练习册》把字音、通假字,一词多义、偏义复词,文化常识等在课本上圈画出来以备掌握

偏义复词: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示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以备它盗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4、理清段落结构,掌握故事情节。

二、学习方法:诵读----看注释、查字典----同组互相研讨

三、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姥.( mǔ) 伶俜.(pīng) 葳蕤

..(wēi )( ruí)流纨.素(wán )磐.石(pán)

否.泰(pǐ ) 赍.钱(jī ) 踯躅

..(zhí )(zhú)明月铛.(dāng) 晻.晻(yǎn)

槌.床(chuí) 自缢.(yì ) 箜篌

..(hú)(fǎng) 幡.旗(fān)

..(kōng)(hóu )白鹄舫

便.言(pián) 鲑.珍(xi?) 婀娜

..(ē)(núo )青骢.马(cōng ) 拊.掌( fǔ)

玳瑁

..(dài)(mào )蹑履(nia)(lǚ) 窈窕(yǎo )( tiǎo )

(二)基点知识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本文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选自《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和《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解说:古代文学史)

B、序言是多在作品前面的用来对作品进行介绍、评价、陈述写作宗旨或写作意图的文字,这首诗诗前小序主要叙述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和成诗的经过。

C、“乐府”原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关,其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员和收

集民歌民乐,到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就把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一种官署名称变为—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D、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支,地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古代女子出嫁叫“归”、“适”或“于归”,女子回娘家省亲叫“归宁”。

B、古代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下九”即每月十九,在汉代,“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时就把头发结起来,表示到了成年,称为“结发”。

D、古代计算时间以地支分为12时辰,“人定”是指“子时”(相当于现在夜里9点到11点)。(解说:“人定”是指“亥时”)

(三)文本探究、重点精讲

1、从“刘兰芝”“焦仲卿”两个形象中,任选一个角度,以第一人称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诗的结构层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此问可不作要求)。

第一部分:开端(1—2自然段)兰芝自诉请遣(凄凉哀怨、聪慧贤良)

第二部分:发展(3----23):发展,被遣归家、兄长逼嫁。

第一层:第一层(3—12自然段)兰芝被遣(写了:仲卿求情、赠物仲卿、严

妆辞归婆、夫妻誓别)(情深意挚镇定刚强)

第二层(13—23)兄长逼婚(写了:母亲伤归兰芝拒婚兄长逼嫁太守

迎娶)(蔑视富贵,忠于爱情)

第三部分:高潮(24---31)双双殉情(写了:相约黄泉双双殉情)(忠贞不渝宁死不屈)第四部分:尾声(32)合葬化鸟相向合鸣(至死不渝、魂化鸳鸯)(浪漫主义,首尾照应)

4、研读序与文章的第一部分:开端(1---2自然段)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孔雀东南

..飞: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2、守节

..情不移:古今义: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今义,指妇女不改变节操

3、大人

..故嫌迟:古今义。古义,婆婆。今义,指成年人

4、妾不堪驱使

..:古今义。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

5、为.仲卿母所.遣:表被动

6、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伤,为动用法,为……而感伤。云尔:句末语气词

7、徒.留无所施

...:徒,白白的。无所施:没有什么用处

8、三日断.五匹:截下来

(2)、诗前面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成诗的经过。

2、一个“遣”一个“逼”交代了故事的矛盾冲突,悲剧的原因。一个“伤”字点明悲剧的影响及社会意义。

(3)、诗以孔雀恋偶开头,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和“兴”的手法。内容上:以孔雀失偶比喻夫妻离散,用孔雀徘徊眷顾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离散及顾恋之情。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是民歌中惯用的比兴手法结构上:与结尾的鸳鸯双飞相呼应,体现了构思的精巧。

(4)诗的第二段用了赋、比、兴中哪种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用了赋(铺陈)的手法。通过纵向铺陈,表现了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聪慧、能干、勤劳。衬托了婆婆的刁蛮为下文的被逐做铺垫,激起读者的同情

(5)从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诉说中,反映了兰芝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一段对话在全文中又什么作用?

从她对丈夫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绝不忍辱苟且的刚强。“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表明她是一个头脑清醒的女子

作用:内容上:表现了兰芝对丈夫的信任,彼此的恩爱,为后文焦仲卿向母亲求情,结果被焦母训斥,表现焦母的专横,刁蛮相呼应。

结构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焦仲卿求情,焦母拒绝,矛盾明朗化,兰芝被遣既成定局。也为后来夫妻二人盟誓,兰芝的拒绝再嫁,二人的殉情作铺垫。

四、课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五、学习反思: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时间2014、11、16 编号:必修(二)编制老师:陈珺审核人:陈珺课型:新授班级:__姓名:小组名称:组内编号:___组内评价老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3---12段)发展部分第一层,“被遣归家,夫妻誓别”

1、掌握文言文相关基础知识

2,研读情节的发展部分,掌握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二、重点:文言基础知识

三、难点:铺陈手法的应用,诗中侧面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学法指导:查阅资料—积累相关的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质疑探究-----老师答疑---巩固检测

五,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研读(3—12) “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汝岂得自由:

...古今异义词。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2)共事

..二三年:古今异义词。古义:忆起生活。今义:在一起工作

(3)结发

..同枕席: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一般是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

(4)始尔.未为久:助词,不翻译

(5)何乃太区区

..:形容词,愚拙,凡庸。

(6)可怜

..体无比:古今异义词。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7)伏惟

..启阿母: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套词

(8)槌床

..便大怒:用拳头敲着坐具。古代坐具叫“床”

(9)再拜

..还入户:拜了两拜

(10):举手长劳劳

..:忧愁伤感

(11)卿但.暂还家:只是

(12)以此

..下心意:因为这

(13)往昔初阳岁

...: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14)奉事循.公姥:依照,遵循

(15)伶俜萦

...苦辛:孤单的样子。缠绕

(16)供养卒.大恩:尽、终

(17)葳蕤

..自生光: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

(18)留待作遗施

..:赠送、施与

(19)于今无会因.:机会、缘由

(20)新妇起严妆

..:盛妆

(21)事事四五通.:遍

(22)腰若流纨素

..:洁白的绸子

(23)不堪.母驱使:胜任

(24)初七及下九

..:古代农历的每月十九

(25)俱.会大道口:一起

(26)感君区区

..怀:真情挚意

(27)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

(28)君既若见录:记

...

(29)誓不相.隔卿:副词,动作偏指一方,可代称“你”指兰芝

(30)却.与小姑别:动词,退出来。

(二)、合作探究文本、共同质疑答题

诵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焦仲卿跪母求情(3---7)的叙述,表现了焦母怎样的性格特点和仲卿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及性格特点,在全诗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表现了焦母:蛮横、专断、顽固的封建家长。

焦仲卿的心理活动:一是表现了他对兰芝的爱。二是表现了他的孝顺。三是表现了在母亲威逼下的让步、软弱,在封建礼教制约下的无奈,同时仍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存有幻想。这符合他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他的身份。

结构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兰芝回家,被兄逼嫁。

(2)诗的第9段兰芝严妆的描写,用了赋、比、兴的哪种艺术手法?诗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段文字用了铺陈(横的铺陈)的艺术手法。以整齐的句式,华丽的辞藻,着意刻画了兰芝的衣履配饰,姿态容颜。充分的展示了她的美。这美既表达了对丈夫的爱也向婆婆展示了她的无辜、刚强与尊严。塑造了内外兼美的兰芝形象。

(3)第10段兰芝辞别焦母的话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落泪,却在小姑面前落

泪?

兰芝的话:表面上自谦自责,实则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柔中带刚。既表现了她从容有礼的态度,又表现了她知书达理、自尊自律的修养,与婆婆的“怒不止”的粗暴、蛮横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婆婆面前不流泪,是她的坚强与自尊使然。与小姑作别流泪,是因为看着小姑长大,一旦作别便悲从中来,这既表明了与小姑朝夕相处的亲密,也表明了兰芝温柔善良,知书达理的修养。否定了焦母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说法。从侧面说明了焦母的无理,刁蛮,兰芝被遣的无辜。

(4)第12段夫妻誓别用了什么样的修辞?在全诗中又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兰芝自比“韧如丝”的蒲苇,将焦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来表明对爱情的忠贞。

这段话别有两个作用:一是强调了这对夫妻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恋,他们的分离,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们的殉情奠定了基础。

二是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这为下文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必不可少的过度段落。

(三)课堂检测:

1、翻译下列句子(答案略)

A、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E、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F、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四)、拓展练习:阅读这首乐府诗完成下列问题: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古诗十九首》

(1).这首诗的开头,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不仅指空间,也指事时间,兼有分离久远之意。用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使痛苦伤感的氛围笼罩全诗。

(2)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本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

“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这两句用了比兴的手法。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深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五)课堂学习反思: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三课时

时间2014、11、16 编号:必修(二)编制老师:陈珺审核人:陈珺课型:新授班级:__姓名:小组名称:组内编号:___组内评价老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13段----23段)第二部分第二层次,兄长逼嫁

1、掌握重要的词语的含义

2、学习诗中侧面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

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进步一步体味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与学的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13—22段)完成下列任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便言

..多令才:很会说话

(2)府吏见.丁宁:副词,动作偏指一方,这里代“我”

(3)自可断来信

..:使者、媒人

(4)始适

..还家门:刚出嫁

(5)幸.可广问讯:希望

(6)否泰

..如天地:坏运气、好运气

(7)足以荣.汝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8)处分适.兄意:适合,符合

(9)渠.会永无缘:他,指焦仲卿

(10)还部白.府君:禀告

(11)便利

..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12)赍.钱三百万:赠送

(13)适.得府君书:刚

(14)莫令事不举.:成功

(15)晻晻

..日欲暝:昏暗

(二)合作探究,共同答疑

1、诗为什么要写兰芝被遣回家后,县令、太守接二连三的上门求婚?

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形成对比。是侧面描写,衬托出兰芝美丽的外貌和心灵。突出了兰芝的无辜被遣。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焦母的蛮横专断。

2、兰芝与哥哥兄妹两的对话个有什么特点,这段对话有什么作用?

兰芝的话,坚强而不哀求,顺从而不俯首,心中做好了以死来捍卫他们爱情的准备。她

不哀求,是她的性格与尊严。她突然的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哥哥的话是不体恤妹妹的感受,专制而势利。

这段对话,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前文“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相照应又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兰芝允婚,太守家迎娶

3、太守家迎亲场面采用了赋、比、兴的哪一种手法?这一段铺叙描写有什么作用?

用了赋(铺排)的手法,极写太守家迎亲的豪华排场。

(1)、侧面显示了刘兰芝的身价也表现了她不为富贵所动节操。表现了她的高洁、美丽,对爱情的忠贞。

(2)、把太守家的喜与兰芝和仲卿的悲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悲剧气氛。

(三)、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莫令.事不举:介词,让

(2)、诺诺

..:诺诺,答应的声音。尔尔:如此如此

..复尔尔

(3)、作计何不量:思量、思考。

(4)、留待作遗施:赠送、施与

(四)、知识应用,拓展巩固练习

阅读《陌上桑》完成下列练习

陌上桑⑴

日出东南隅⑵,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⑶,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⑷,桂枝为笼钩⑸。头上倭堕髻⑹,耳中明月珠。缃绮⑺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⑼见罗敷,脱帽著帩头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⑽观罗敷。

使君⑾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⑿?“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⒀罗敷:“宁可共载不⒁?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⒂。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⒃,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⒄,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⒅公府步,冉冉⒆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

⑴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⑻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⑼少年:古义(10-20岁)男

⑽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⑾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⑿姝:美丽的女子。

⒀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⒁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⒂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⒃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宝剑,荆轲刺秦王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⒄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⒅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⒆冉冉:走路缓慢。[2]

1、作者在叙述“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观罗敷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描写手法?目的是什么?

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罗敷的美。

2、请简要概述罗敷这一形象

她是一位外表美丽,热爱劳动,聪明,机智,不畏权贵的典型的农家女子。

五、学习反思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四课时

时间2014、11、16 编号:必修(二)编制老师:陈珺审核人:陈珺课型:新授班级:__姓名:小组名称:组内编号:___组内评价老

1、互文修辞手法的应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二、学习的难点:

1、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2、体味悲剧的社会因素

三、教与学的过程

1、自主学习(23—32)完成下列文言知识

(1)蹑履相逢迎

..:古今义,迎接。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3)君尔.妾亦然:这样

(4)故.作不良

..计故意。不好的打算

(5)作计乃.尔立:就

(6)寂寂人定

..初:亥时,现在的21至23

(7)渐见

..愁煎迫:越来越。被

(8)举.身赴清池:抬

(9)仰头相.向鸣:互相,交互

(10)多谢.后世人:告诫

(12)谢.家事夫婿:辞别

(13)叶叶相交通:

...古义,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往来和邮递通讯事业的总称。

(14)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务必,一定要)

2、合作探究:阅读23—31段回答:

(1)、焦仲卿闻兰芝要再嫁的消息后赶会兰芝的一段对话,在表现人物形象和诗文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焦仲卿用“磐石方且厚,蒲苇一时纫(韧)”来责问兰芝,表明了他对爱情的坚守与执着,也表明了他对兰芝的误会。说明了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为下面的黄泉盟誓作铺垫。

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表明了夫妻二人对爱情的忠贞。

(2)诗的27段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悲剧的气氛,烘托人物悲哀的心境。暗示二人双双殉情的悲剧即将发生。

(3)兰芝的赴清池,仲卿的自挂东南枝时,用了什么样的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里

用了细节描写。“揽、脱、举、赴”几个词语,写出了兰芝的果断、决绝,为忠于爱情而毫不犹豫的赴死心理。是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人格尊严、捍卫忠贞不渝的爱情,是对封建家长制的控诉。

焦仲卿的长叹,徘徊,是怜母在后孤单无子的孝心。是痛苦矛盾复杂心理。这和他长子的身份和受到的教育有关。但最终他选择了随兰芝而去,同样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

(4)、阅读最后一段思考:

诗的结尾一段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魂化鸳鸯,相向和鸣”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在内容上,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抗议、对受害者的同情。也起到了警示后人的作用,加强了悲剧的气氛。。

在结构上,和文章的开头孔雀恋偶的气氛相呼应。

3、综合探究:

1、刘兰芝形象有哪些美丽动人的特点?为什么要表现她的美丽?诗是怎样来表现她美丽的性格特点的?

A、才貌双全,重情重义,不慕荣华富贵,坚贞执着,勇敢聪明。

B、刘兰芝越美丽,悲剧的色彩越浓郁。美丽的东西遭到毁灭,才是悲剧

C、语言,动作,外貌的直接叙述描写。县令、太守家的求亲、太守家的迎亲场面等侧面烘托,与焦母的对比烘托等。(举例分析略)

2、有人认为焦仲卿性格软弱,你同意吗?

焦仲卿出身官宦人家,受到的是封建礼教的正统教育。在府里任职,虽然卑微,但也有品级。且汉代时以孝治天下。再加上,她没有父亲,只有母亲和妹妹。他的出身、教育,身份,社会环境决定了他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儿子。但同时他也是终于爱情的,兰芝被遣回家他去求情,面对专制强势的母亲,她不得不让步,妥协,以期用时间来缓和矛盾。当得知兰芝已如约殉情,他长叹空房,徘徊庭树,最后自挂东南枝。他的一系列心里活动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不是软弱,而是牵挂老母。但他最终选择了忠于爱情,同样表现了他的反抗精神。

3、这场悲剧是如何产生的?怎样看待焦母和刘兄?

根本原因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破坏青年男女的幸福。直接的原因是焦母、刘兄的蛮横干涉。焦母和刘兄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代表,他们以,封建等级的思想,市侩的价值观,个人的愿望强加于儿子、妹妹,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主观愿望或许是好的,但不尊重其当事人的意愿,只能造成不该有的悲剧。

四、课堂检测

1、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_托物起兴_的手法。旨在渲染一种笼罩全诗的缠绵悱恻的氛围;结尾部分(“两家求合葬……”)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中间部分是诗的主体,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记叙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抨击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摧残

2、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十六……”这在表现手法上属铺陈,相当于《诗经》中的__赋_。这段文字与兰芝离别焦家时的一段描写:“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头上……。腰若……,身著……,指如……”在表现手法上均属铺陈,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__纵的铺陈______ ,后者是___横的铺陈_____ ,在内容上,前者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被逐作铺垫;后者意在表现兰芝___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其“精妙世无双”的特点_,这既是对兰芝的赞美,也是对扼杀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制度的谴责。

五、课后巩固练习

1、找出以下各句中的偏义复词

昼夜勤作息(偏在“作”,指劳作。息、无义)

勤心养公姥(偏在“姥”,指婆婆。公、无义)

我有亲父兄(偏在“兄”,指哥哥。父、无义)

我有亲父母(偏在“母”,指母亲。父、无义)

逼迫有弟兄(偏在“兄”,指哥哥。弟、无义)

其日牛马嘶(偏在“马”,嘶,专指马叫。牛,无义)

2、自主梳理“谢、适、见、相、幸、言”在文中出现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1)谢:

谢家来贵门(动词、辞别)阿母谢媒人(动词、谢绝)多谢后世人(动词、告诉)(2)适

始适还家门(动词、出嫁)处分适兄意(动词、适合)适得府君书(副词、刚才)(3)见

君既若见录(代称性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渐见愁煎迫(表被动,翻译:被)相见常日稀(动词、见面)

(4)相

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黄泉下相见(副词、互相)及时相遣归(代称性副词,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刘兰芝,可译为“我”)

还必相迎取(代称性副词,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刘兰芝,可译为“你”)

会不相从许(代称性副词,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你”代指焦仲卿)

不得便相许(代称性副词,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她”代指媒人)

蹑履相逢迎(代称性副词,动作偏指一方。代指焦仲卿,可译为“他”)

好自相扶将(代称性副词,动作偏指一方。代指焦母,可译为“她”)

(5)幸

幸复得此妇(副词、幸而)幸可广问讯(动词、希望)妇女无所幸(动词、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6)言

举言谓新妇(名词、话)谓言无罪过(动词、以为) 何言复来还(动词、说)

3、将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用横线划出来,并在括号内写出相通的字:

(1)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脏:腑脏)(2)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韧:坚韧)(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奁:匣、盒)(4)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旁:旁边)4、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两句是(B、C )

A.非为织作迟 B.为仲卿母所遣 C.渐见愁煎迫

D.仕宦于台阁 E.我命绝今日 F.赍钱三百万

六、小结:这首诗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七、学习反思: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记。”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

孔雀东南飞重点词句翻译

一、通假字 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 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 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 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 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 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 (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 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 二、古今异义 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 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 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 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 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 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三、一词多义 1.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 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 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 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 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 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 2.谢 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 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 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 3.令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 4.举 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 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 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 5.为 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 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 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 6.相 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 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 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 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 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 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 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 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 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 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 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 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 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 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 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 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 ⑧不图子自归(自己) 自誓不嫁(自己) 举动自专由(自己) 进止敢自专(自己) 哪得自任专(自己) 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 8.见 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 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译文

原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焦仲卿(绍百吴凤花饰演)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孔雀东南飞》结构完整、紧凑、细密。其情节的组织,采取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其中,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夫焦母刘兄之间展开。这是一场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仲卿求母一段,是第一次冲突,刻画了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兰芝辞婆一段,是第二次冲突,反映了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兰芝拒婚,是第三次冲突,在兰芝与其兄之间展开,突出了兰芝宝贵不能淫的坚贞品格及其兄的卑鄙。仲卿别母一段,写出了阿母的顽固与仲卿的守约。这四次冲突,一次比一次激烈,直至双双殉情。特别是主角兰芝,她的坚决抗争,影响与决定了仲卿的态度与斗争。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

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líng pīng)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rú),葳蕤(wēi 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

主题的重建──《孔雀东南飞》赏析(节选)

主题的重建──《孔雀东南飞》赏析(节选)现在,大概不会有人怀疑《孔雀东南飞》是一首描写焦仲卿夫妻的忠贞爱情故事的叙事长诗了,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仍然是值得细致分析的。 长诗一开始,便是焦仲卿妻对丈夫的一段苦诉文字,我们现在需要注意的不是她实际说了什么,而是她说这些时的感情的情绪。“十二能织素,……及时相遣归。”我们从焦仲卿妻的这段话中听到的是什么呢,听到的是爱情吗?不是!我们听到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怨诉,在这怨诉里压抑着的是内心深处的愤懑。这种怨诉,这种愤懑是一个对自我的价值有明确意识的女子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的必然心理反应。我们还能够感到,这种怨诉、这种愤懑,绝不仅仅是对其婆母的,同时也是对其丈夫的,至少,她感到丈夫并没有对她有应有的感情,并没有因这感情而维护她应得的公正的待遇。只有在这种心情下,只有在这种委曲的感受中,她才不得不向她的丈夫表白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她不得不表白自己的价值时,她表白的不是自己对丈夫的爱,对丈夫的爱情,因为在社会上和在她自己的观念中,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必要基础,她不能仅仅以爱情为自己的不公正待遇申辩。在这种申诉中,我们分明感到,刘兰芝与其丈夫之间,是没有强烈的爱情关系的,他们之间有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夫妻生活。读者只要再读一读焦仲卿妻的这一段苦诉的文字,便会

感到,不但她没有从丈夫身上感到对自己的爱,她自己的这段话也是冷冷的,没有流露出对丈夫的爱的感情。这绝不说明她的无情无义,而是因为一个在夫家遭受虐待和歧视而又具有自尊心的女子,是不可能产生对丈夫的真正感情上的爱的,她充其量只能遵守传统妇德,尽到一个妻子对丈夫应尽的义务。她对自己的表白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的。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焦仲卿。“阿母谓府吏:’何乃大区区!……再拜还入户。’”这这里,我们知道,焦仲卿为维持与刘兰芝的婚姻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他企图用终身不娶遏止母亲,但他的努力也仅止于此!当母亲槌床大怒,指责其公然在母、妻之间偏袒妻子的时候,他便无计可施了。在这里,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他到底站在哪一边,而在于他自己到底认为谁是谁非。当他明知其妻无辜而其母无理的情况下,他却没有表现出稍微坚决的态度维护妻子的利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封建礼法的束缚,但即使这种束缚也说明焦仲卿对其妻的爱情没有强烈到地平线之上。爱情与一般的同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激情,这种激情使其可以失去理智而狂热地为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中国古代社会上,恰恰正是这种激情的形式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特别是在爱情的愿望实际受阻的情况下。对焦仲卿,她的妻子是不会产生我们现在所说的爱情的,这不仅仅因为她对母亲的态度,而在于他的软骨病,在于他的对任何强者的那种唯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全文)

[标签:标题] 篇一:高中文言文全部课文原文与翻译高中文言文翻译 ~~~~~~~~~~~~~~~~~~~~~~~~~~目录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 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第三册卫风〃氓xx风〃无衣邶风〃静女 )离骚(节选归园田居并序)迢迢牵牛星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 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 第四册 逍遥游(节选)促织xx(节选) 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奕秋妾第六册 ) (节选报xx书 )(节选xxxx列传 ) (节选屈原列传 )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译文《左传》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xx夜缒而出。见xx曰: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不知;不仁;失其所与,因人之力而敝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公曰:“不可。子犯请击之。 ”亦去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译文: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 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烛之武答应了。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 贵国使臣来往经过,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供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孔雀东南飞》原文和翻译

《孔雀东南飞》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孔雀东南飞作者或出处:《玉台新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维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记。”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它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语言艺术的成就尤为突出,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是如此。 《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以刘兰芝为例,诗歌开篇便以刘兰芝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了其良好的个人素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以及“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一个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便展现于眼前。然后,刘兰芝在焦家既要忍受“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辛苦,还要耐得住“君既为府吏……机见常日稀”的寂寞,更要背着丈夫忍受“大人故嫌迟”的数落。兰芝的“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中的“堪”与“徒”,流露出多少委屈和不平。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后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对于自身仪态与着装,丝毫不马虎。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被遣”回家,其兄逼婚,刘兰芝的回答也相当明确,“理如兄所言,谢家时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

兄意,那得自枉生!”虽话与愿违,可言语中的“实”、“适”、“那得”等词流露的语气,乍听通情达理,但其中夹杂着万般的悲哀与无奈,可兰芝却不曾哀求半分。当刘、焦两人约定共赴黄泉之后,焦仲卿还有几分忧郁,“长叹空房中”时,刘却毫不犹豫,毅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揽”、“举”、“赴”与焦的“徘徊庭树下”对比,该是何等的坚决! 美丽、善良、能干、倔强、坚强、冷静、理智的性格则使兰芝的形象柔美而不软弱,独立而不专横,能干而不恃才,执着于爱情而不失自尊,外柔内刚,冷静理智。以上几个方面所形成的人格魅力,使兰芝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长廊中不可替代的光辉的女性形象。 第二是利用环境或景物描写衬托、渲染。诗的开篇用比兴的手法,定下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比喻情意绵绵的夫妻间的依依惜别,表现了主人公的痛苦与悲伤,无奈与依恋,令人黯然神伤。“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隐”、“甸”写车声“,加上“何”字,是两人生离死别是心中“隐隐”的悲伤的外现,这种悲伤之情又是何等沉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通过描述眼前之景来表达心中悲愤,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前的景物描写“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夜幕降临,环境死一般寂静,令人悚然。“奄奄”、“寂寂”浓浓地渲染了悲剧气氛。 第三个艺术特点是运用抒情性的穿插。在长达一千七百多字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里面,作者的话是很少的。但是,在关键性的地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一、导入新课【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在国外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 (放音乐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唱得催人泪下。《孔雀东南飞》是爱情的绝唱,是千古的咏叹。它是一曲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悲剧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既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就是悲剧中的崇高感。”(《美学原理》)这就是悲剧美的感染力,正如黑格尔说“悲剧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中国文学宝库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孔雀东南飞》是如何写悲剧的,品味其悲剧美。 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关于诗题及“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标题为何不直言“古诗为刘兰芝作”呢?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

孔雀东南飞-课文注释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课文字词解释 汉末建安中,为……所遣:被……休弃回娘家。为……所……,表被动。遣,休,旧时女子被夫家离弃,送回娘 家。自:自己。乃:于是,就, 副词。自:自己。缢:上吊。伤,哀 悼。为:写。 东南飞:向东南飞去。东南作状语。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 中常苦悲。既,……之后,副词。为:担任。移: 改变。相见:互相见面。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 断:指把织成的布从机上截断下来。故:仍 旧,副词。不堪:不能胜任。 徒留:白白地留(在你家)。徒,白白地,副词。施:用。便可 ǔ),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是偏义复词,专指婆 婆。相,副词,这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兼有替代宾语的作用,可译为“我”。 府吏得闻之,启:告诉,禀告。相:相貌。 复得此妇,结发:指初成年时。黄泉 何意:哪里料到。致,招致,得到。

乃:竟。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此 自由:自作主张。东家有 自:其,副词。可怜:可爱。体: 体态,姿态。为:替,介词。 :长跪:两膝着地,上身伸直,这是表示恭敬的姿态。 伏惟:字面的意思是“伏在地上想”,旧对用下对上表示谦虚的发 语词。启:陈述,这里作“禀告”讲。取:同“娶”。 床:古时坐榻也叫床。“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 相:副词,这里有指代对方的作用,可译为“你”。 再:两次。举言:发言。哽咽不 语:说话,名作动自:本来,副词。 暂还家,但:只,仅仅,副词。且:将要,副词。报府:指 到庐江府去办公。报,同“赴”。 心意,以:为了。慎勿违吾语。” 纷纭:麻烦。谢: 辞别。自专:自作主张。作息:偏义 复词,指操作。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谓言无罪过, 葳蕤:草木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绣腰孺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自:自然。红罗复斗 帘:通“奁”,盛梳妆用品的匣子。绿碧青丝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 汉乐府中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双璧,一向被视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两大高峰,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长三百五十六句、一千七百八十言,更是蔚为大观,为唐诗以前所仅见。它虽不像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萨》那样,反映波澜壮阔的战争风云,但它通过封建家长制一手造成的婚姻悲剧,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其对根深蒂固的礼教统治的震撼作用,实不亚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战场的厮杀。深刻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它的史诗的地位。 《孔雀东南飞》这部长篇叙事诗,并没有复杂的情节,取材也很一般,那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屡见不鲜的家庭纠纷——婆媳不和。一般又一般的情节中却具有着扣人心弦的效果,千百年来激荡着读者的灵魂,这全归功于它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诗中女主人公兰芝(诗中不曾交代她的姓氏,所谓“刘”氏,系后人所加,如同《木兰诗》中附会木兰姓“花”一样),是个美丽、聪慧而又勤劳的妇女,与丈夫庐江小吏焦仲卿互敬互爱,感情日笃。不料,小夫妻的恩爱却招来婆母的不满,并以另结美眷为诱饵,强令仲卿与之离异,尽管仲卿百般哀求也不肯改变初衷。二人依依惜别,相约不日重聚。然而兰芝回到家中,又置于其兄的摆布之下,硬逼其改嫁名宦之子。兰芝无法与不自主的命运抗争,为了表示对仲卿的忠贞,为了表示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抗议,投河自尽。焦仲卿闻讯自缢殉情。二人都以一死表示了对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控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结尾一语,乃作者提出的对后来者的警告,势必会引起读者对这种剥夺婚姻自由的罪恶制度的不满和痛恨。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诗中情节的巧妙编织、人物的鲜明形象、语言的活脱生动,以及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倾向而最终完成的。下面我们就循着诗中叙事的线索来探讨。 “起兴”作为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意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此诗即用“孔雀东南飞”起兴,由双鸟的生离死别引起一对年轻夫妇因封建家长的粗暴干涉而离异的故事。由“五里一徘徊”的踌躇不前、恋恋不舍,也影射着夫妻二人的感情的深厚。借助起首两句的起兴便铺染了一种惨惨凄凄的悲剧气氛。

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中国古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转承民族灵魂的载体。乐府诗歌,千般怜爱,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为乐府诗的一个爱情悲剧,家里行间流露出当时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其中,文中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构成了本文的重要部分。 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知书达礼。诗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这种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拨指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鸡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乡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不无怨言,可最近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多礼。 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韧如丝”的“蒲苇”,将仲卿化作“无所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的。回到娘家后,她没有对县令、太守两家的求亲没有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同时,兰芝身上还有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诗前小序里说她“为仲卿母所谴”,而诗歌的一开头写她主动提出离开焦家。当然,她不会无缘无故地让焦母“遣”她回娘家,得可能是焦母长期的百般挑剔, 让她认识到焦母根本不喜欢自己,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博得她的欢心,甚至是焦母近来脾气愈加坏,已经向兰芝暗示她不愿再让她做儿媳妇。可是,从诗歌一开头兰芝向仲卿提出请求的话语看来,完全是她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不满,又坚决有力,毫无伪饰。后来焦母也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失之偏颇,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后来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色。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人物形象长廊里,刘兰芝的形象是独特的“这一个”。 和兰芝相比,男主人公仲卿的性格展现的不是那么丰富。忠于爱情,敢于为爱情献身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方面。对于母亲的威逼、诱哄,他坚决回应道:“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他迫于焦母的压力将兰芝送回娘家,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按到当时的社会风气,他只能这样做。今天的读者难以责怪他软弱。自缢前他“徘徊庭树下”

孔雀东南飞及翻译

孔雀向东南飞,五里一阵流连往复。 “十三岁能织白绢,十四岁学裁衣,十五岁弹奏箜篌,十六岁背诵经书,十七岁作你的媳妇,心里常常感到苦悲,你已经担任府吏,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我独处空房,见面常常日子很少。鸡叫进入机房织绢,夜夜不能够休息。三天截下来五匹,婆婆总是嫌织得慢。不是织绢慢,你家媳妇难做!我不能胜任被使唤,白白地留着没有用,就可以告诉婆婆,及时(把我)送回去。” 府吏听到这些,堂上禀告:“母亲儿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有幸又娶到这个媳妇,结为夫妻相亲相爱,在地下相依为伴。一起过日子二三年,才开始(不译)不是很久,这个女子行为没有不端正,哪里想到招来不满意?” 阿母对……说府吏:“怎么竟然过分愚拙!这个媳妇没有礼数节操,一举一动自己自作主张!东家有一个贤惠的女子,名叫秦罗敷,可爱姿态无比,母亲替你求亲。就可以快送走她,打发走,务必不要留!” 府吏长时间跪着禀告(表恭敬口气不译):“禀告母亲,今天如果送走这个媳妇,终身不再娶!” 阿母听到这些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就大发脾气:“小子没有害怕的,怎么敢帮媳妇说话!我已经没有恩情,应当不答应(你的要求)!” 府吏默默地没有出声,二次拜回来进到自己房里,发言对……说妻子,哭(得)不能说话:“我即使不赶走你,逼迫有母亲。你只暂且回娘家,我现在将到府里去办事。不久应当回来,回来一定迎接你回家。因为这个受委屈,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 新妇对府吏说:“不要再添麻烦。过去初阳时节,辞别自己的家嫁到到你府上。行事顺着婆婆,一举一动哪敢自作主张?白天晚上勤劳工作,孤孤单单缠绕辛苦,总以为没有过错,侍奉(公婆)终报答大恩;仍旧更加被打发走,说什么又回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的短袄,很美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纱罗双层(做的)小帐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很多,碧绿青丝绳捆着,每一样东西各有不同,所有东西在那里面。人低贱东西也鄙俗,不配送给后来的人,留着待作赠送,从现在没有见面原因。时刻作为安慰,长时间不忘记!” 鸡叫屋外将要天亮,新妇起来梳妆打扮。穿上我的绣夹裙,每件事四五遍。脚下穿丝鞋,头发上装饰品光闪闪。腰上束着像(泉水一样)的洁白的绸子,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手指像削尖的葱根,嘴唇像含着朱砂。娇小玲珑迈着小步,美妙世上没有第二个。 进正屋拜见阿母,阿母怒气没有消释。“从前作姑娘时,从小生长在乡间,本来自己没有(受到)教导,更感到惭愧对您家的少爷。接受婆婆聘礼多,不能忍受婆婆使唤。今天回娘家去,记挂婆婆操劳(在)家中。”退出来踉小姑告别,眼泪落下(像)连串的珠子。“我刚刚嫁来的时候,小姑才扶着床(走);今天被赶

孔雀东南飞段落划分及课文原文

孔雀东南飞段落划分及课文原文 第二部分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第一种划分法:第一部分(一至二段)兰芝自诉开端揭示矛盾; 第二部分(三至十二段)遭遣盟誓发展推进矛盾; 第三部分(十三至二十二段)被迫改嫁继续发展继续推进矛盾; 第四部分(二十三至三十二段)双双殉情高潮矛盾进入顶峰; 第五部分(三十三段)鸳鸯和鸣结局解决矛盾;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 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 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 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 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 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 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 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 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 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 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 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 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 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 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 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 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