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口和医疗资源及服务情况

重庆人口和医疗资源及服务情况
重庆人口和医疗资源及服务情况

2016年重庆市人口和医疗资源及服务情况

分析报告1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卫生计生统计紧扣改革发展主题,持续为改善民生和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服务,为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两孩顺利实施提供决策支撑。2016年我市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凸现,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医疗卫生服务总体运行平稳。现将全市人口和医疗资源及服务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人口情况2

(一)总人口持续上涨,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吸引力增强

2016年,全市常住总人口3055.34万人,较上年增加16.7万人,同期增长0.5%。全市户籍总人口3402.94万人,较上年增加17.8万人,同期增长0.5%。

常住人口3中,都市功能核心区379.5万人,都市功能拓展区474.2万人,城市发展新区1110.9万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845.2万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275.6万人,分别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4%、15.5%、36.4%、26.7%和9.0%。

1本文中如无特殊说明,人口数据均来来源于市人口家庭信息系统监测数据;卫生数据均来源于卫生直报系统数据。

22016年执行国家卫生计生委修订的人口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出生人口仅关注本市户籍人口和非本市户籍人口(即市外流入人口)的生育行为,已婚育龄妇女仅注重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状况。

3讨论人口分布情况,只有常住人口的分布有意义。

表1 近几年全市五大功能区常住人口分布

单位:万人、%

2016年市人口家庭信息系统(FIS )监测数据与市统计局2016年常住人口1%人口抽样调查公报数据、市公安局2016年户籍人口年报表数据非常接近(见表2)。

表2 近五年市统计局、市公安局主要人口数据

单位:万人,%

说明: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数据来源于市统计局公报、户籍人口数来源于市公

年度

人口

总数 核心区 拓展区

城市发展新

渝东北 渝东南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

人口数

人口数

比重

2012 2952.21 430.45 14.6 278.73 9.4 1030.08 34.9 901.64 30.5 311.31 10.6 2013 2995.21 493.10 16.5 322.17 10.8 1071.37 35.7 827.76 27.6 280.75 9.4 2014 3021.79 371.41 12.3 455.78 15.1 1090.43 36.1 824.55 27.3 279.62 9.2 2015 3038.64 376.84 12.4 463.89 15.3 1103.81 36.3 816.95 26.9 277.15 9.1 2016 3055.34

379.47

12.4

474.19

15.5

1110.92

36.4

815.17

26.7

275.59

9.0

年度

1%人口抽样调查常住人口

户籍 人口数

总 数

核心区

拓展区 城市发展新区 渝东北 渝东南

人口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数 比重 人口

比重 人口

比重

2012 2945.00 482.90 16.4 312.46 10.6 1041.78 35.4 827.43 28.1 280.43 9.5 3343.44 2013 2970.00 490.07 16.5 318.46 10.7 1062.04 35.8 821.20 27.6 278.23 9.4 3358.42 2014 2991.40 367.76 12.3 451.22 15.1 1079.19 36.1 816.65 27.3 276.58 9.2 3375.20 2015 3016.55 374.30 12.4 460.52 15.3 1095.60 36.3 811.19 26.9 274.94 9.1 3371.84 2016 3048.43 379.59 12.5

472.21

15.5

1110.86

36.4

812.66

26.7 273.11 8.9

3394.66

安局年报数据。

(二)出生人口上涨,二孩比重逐年增加

常住人口:出生38.62万人4,比上年同期增加6.81万人。户籍人口:出生38.3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98万人。

2012-2016年,我市常住和户籍出生人口一孩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二孩所占比重持续上升。2016年,常住和户籍出生人口二孩比重均在近五年内首次达到40%。

表3 近五年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年度出生

总数

一孩二孩多孩出生人数比重出生人数比重出生人数比重

2012 31.88 21.61 67.81 8.86 27.80 1.40 4.39 2013 30.69 20.81 67.79 8.60 28.03 1.28 4.18 2014 30.49 20.06 65.80 9.17 30.08 1.25 4.11 2015 32.10 20.45 63.71 10.50 32.72 1.15 3.57 2016 38.62 21.08 54.60 15.59 40.38 1.94 5.03

表4 近五年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情况

单位:万人、%

年度出生

总数

一孩二孩多孩出生人数比重出生人数比重出生人数比重

2012 31.33 19.64 62.68 9.94 31.72 1.76 5.61 2013 29.99 19.26 64.22 9.24 30.81 1.49 4.98 2014 30.71 19.33 62.94 9.91 32.26 1.47 4.79

4本文出生人口均包含往年漏报数据。

2015 33.97 20.83 61.32 11.68 34.40 1.46 4.29

2016 38.31 19.91 51.98 16.18 42.23 2.22 5.79

(三)总和生育率达到1.68趋同于全国水平

从表6可以看到,2013年我市户籍出生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为1.27,处于一个较低的生育水平。在单独两孩政策推动下,2014年和2015年的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37和1.53。2016年在全面两孩的政策影响下总和生育率达到1.68,趋同于全国的1.70,生育形势完全符合预判,全面两孩政策的成效初显。据预测,随着全面两孩政策效应的堆积释放,我市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会逐渐稳定到1.80这样一个生育水平,有力地促进我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表5 近四年全市户籍人口总和生育率情况

单位:万人

年度育龄妇女人数出生人口数总和生育率

2013 895.33 29.99 1.27

2014 849.34 30.71 1.37

2015 838.76 34.04 1.53

2016 855.43 38.31 1.68

说明:2013、2014年的总和生育率未经评估。

(四)户籍人口生育旺盛期(20~29岁)妇女人数5下降

数据显示,2016年我市户籍人口生育旺盛期(20~29岁)妇女人数下降,2016年减少了7.18万人,下降了3.02个百分

5户籍人口更能体现当地生育形势的变化。

点。

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的减少是一孩出生所占的比例回落的重要原因。

虽然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下降,但由于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促使生育水平的快速上升,出生人口增幅较大。

图1 近几年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 单位:万人 (五)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低于全国水平

我市由于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地等多方面原因,生育政策一直较为宽松,因此对出生人口无太大的性别偏好。长期以来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结构都比较平衡6,低于全国水平。

表6 近几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情况

单位:女=100

6

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年度 全国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出生医学证

明发放

2012 117.70 106.08 106.66 108.26 2013 117.60 105.79 105.89 108.48 2014 115.88 105.16 105.78 106.46 2015 113.51 105.86 106.34 108.60 2016

105.92

106.06

106.77

说明:数据来源于市人口家庭信息系统监测、市妇幼保健年报数据

(六)符合政策生育率加速上升

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呈现符合政策生育率加速上升,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分别比为98.33%、

97.99%,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7.02、7.83个百分点。

表7 近五年出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情况

单位:%

年度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2012 84.59 84.08

2013 86.63 84.17

2014 87.84 85.39

2015 91.31 90.16

2016 98.33 97.99

(七)流出市外人口数降低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外来人口和返乡民工的吸引力。全市跨乡镇外出半年及以上人口699.10万人,与上年同比减少43.18万人,其中:外出市外355.56万人,同比减少12.92万人;市外流入78.28万人,同比增加2.46万人。全市净流出277.20万人,依然属于流出人口大市。

流出人口中,15周岁及以下占流出人口的8.8%,60周岁及以上占7.2%。

二、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数据

(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

1、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保持稳定

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9933个,同比增长0.64%。医院699个,同比增长10.78%,其中,民营医院443家,同比增长18.4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044个,同比增加0.3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6个,同比减少1.27%。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较2015年度增幅较大,是由于2016年底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信息专项清理工作,大量的村卫生室基础信息经严格核实后由民营性质变更为公立性质。(见表8)

表8 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及变动情况

单位:个、% 机构类别2016年2015年同比±% 全市19933 19807 0.64

#公立12307 9113 35.05

民营7626 10692 -28.68 医院699 631 10.78

#公立256257-0.39

民营44337418.4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044 18986 0.3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56 158 -1.27

其它卫生机构34 30 13.33

2012-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稳步增长,年均增长2.65%。医院数年均增长10.85%,其中公立医院年均减少0.48%,民营医院年均增长21.69%,增速最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年均增长2.4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年均减少1.69%。

2.全市床位数持续增长

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编制床位170137张,同比增长8.92%。医院编制床位122092张,占全市总数的71.76%,同比增长11.71%,其中,民营医院36955张,占全市医院编制床位数30.27%,同比增长37.3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43271张,占全市编制床位数25.43%,同比增长0.88%;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床位3714张,占全市编制床位2.18%,同比增长21.89%。(见表9)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90850张,同比增长8.02%。医院实有床位136245张,占全市总数的71.39%,同比增长9.89%,其中,民营医院42818张,占全市医院实有床位数31.43%,同比增长21.9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0288张,占全市总数的26.35%,同比增长3.2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612张,占全市床位1.89%,同比增长11.41%。(见表9)

表9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单位:张、%

机构类别

编制床位数实有床位数

2016年2015年同比±% 2016年2015年同比±%

全市170137 156197 8.92 190850 176674 8.02 #公立133036 129133 3.02 147670 141152 4.62 民营37101 27064 37.09 43180 35522 21.56 医院122092 109296 11.71 136245 123980 9.89 #公立85137 82398 3.32 93427 88881 5.11 民营36955 26898 37.39 42818 35099 21.9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271 42894 0.88 50288 48727 3.2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714 3047 21.89 3612 3242 11.41 2016年,重庆市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5.58张(2020年规划为6.18张)。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7.37张(2020年规划为6.72张)7;城市发展新区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4.45张(2020年规划为5.64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5.17张(2020年规划为6.18张);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5.82张(2020年规划为6.32张)。

为实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的规划配置标准。我市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需年均增加0.15张。五大功能区中,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目前已达到规划标准,城市发展新区需年均增长0.30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需年均增长0.25张,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需年均增长0.13张。

7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中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编制床位合并规划

图2 各功能区编制床位数情况

2012-2016年,全市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床位数年均增长7.81%,全市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年均增长8.97%,均高于全国每千人口床位数8年均6.70%的增长速度。

8国家每千人口床位数按实有床位计算。

图3 2012-2016年床位数增长情况

3.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016年,全市卫生人员总数242829人,较上年增长6.87%。卫生技术人员17934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700人、注册护士77463人,较上年均分别增长7.51%、6.04%、10.64%。

(见表10)

表10 各类卫生人员数

单位:人、% 人员类别2016年2015年同比±% 总计242829 227212 6.87

卫生技术人员179346 166812 7.51 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700 61013 6.04 注册护士77463 69996 10.67

医院卫生人员143351人,占全市总数59.03%,较上年增长1.66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医院卫生人员38255人,同比增长19.11%,比同期公立医院卫生人员数增长率高11.97个百分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85119人,占全市总数35.05%,较上年下降1.94个百分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员12713人,占全市总数5.24%,较上年上升0.19个百分点。(见表11)

表11 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数

单位:人、%

机构类别

卫生人员数

2016年2015年同比±%

全市242829 227212 6.87

医院143351 130205 10.1

#公立105096 98088 7.14

民营38255 32117 19.1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5119 83917 1.43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713 11751 8.19

其他卫生机构266 180 47.78

2012-2016年,全市卫生人员数增长平稳,医院卫生人员增长快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增长速度,与全市卫生人员增长趋势一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增长波动较大,主要是2013年机构改革后,国家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纳入统计,2014年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与卫生院整合,出现部分人员分流,并且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基数小,所以波动较大。

图4 卫生人员增长情况

2012-2016年,重庆市医护比、床护比结构逐渐优化,医护比由2012年的0.96提高到2016年的1.20;床护比按编制床位计由2012年的0.41提高到2016年的0.46,按实有床位计由2012年的0.38提高到2016年的0.41。与近五年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重庆市医护比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床护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2)

表12 医护比与床护比变化情况

年度

医护比床护比

全国重庆全国

重庆

实有床位编制床位

2012 0.95 0.96 0.44 0.38 0.41

2013 1.00 1.00 0.45 0.38 0.42

2014 1.04 1.08 0.46 0.39 0.44

2015 1.07 1.15 0.46 0.40 0.45

2016 1.20 0.41 0.46

2012-2016年,重庆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别增加0.52人、0.55人,与历年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差距逐渐缩小。

图5 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及注册护士数

4.房屋基建与设备快速增加

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1506.22万㎡,较上年增加115.32万㎡,同比增长8.29%。医院房屋建筑面积880.81万㎡,同比增长18.15%,其中民营医院170.37万㎡,同比增长20.7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516.64万㎡,同比增长2.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72.62万㎡,同比增长3.82%。(见表12)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1134.10万㎡,较上年增加102.74万㎡,同比增长9.96%。医院业务用房面积784.22万㎡,同比增长18.87%,其中民营医院138.56万㎡,同比增长22.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294.758万㎡,同比增长4.0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60.83万㎡,同比

增长3.85%。(见表13)

表13 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与业务用房面积

单位:万㎡、%

2012-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年均增长7.68%。医院房屋建筑面积增速较快,年均增长10.33%,其中民营医院建筑用房面积年均增长21.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年均增长3.5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年均增长1.44%。

2012-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年均增长9.10%。医院业务用房面积年均增长12.76%,其中民营医院业务用房面积年均增长23.0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年均增长 3.7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年均增长2.68%,医院业务用房面积持续快速增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

机构类别 房屋建筑面积

业务用房面积 2016年 2015年

同比

±%

2016年 2015年

同比±%

全市 1506.22 1390.89 8.29 1134.10 1031.36 9.96 医院 880.81 745.48 18.15 784.22 659.73 18.87 #公立 710.44 604.38 17.55 645.66 546.17 18.22 民营

170.37 141.10 20.74 138.56 113.56 22.0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516.64 504.52 2.40 294.75 283.38 4.0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72.62

69.95

3.82

60.83

58.73

3.58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增长平稳。

图6 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增长情况

图7 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增长情况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为147750台,同比增长27.48%。医院万元以上设备台数114696台,同比增长32.71%,其中,民营医院万元以上设备台数15809台,同比增长24.9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18935台,同比增长12.44%;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12507台,同比增长10.79%。(见表13)

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价值182.40亿元,同比增长15.71%。医院万元以上设备价值147.10亿元,同比增长16.35%,其中,民营医院万元以上设备价值22.62亿元,同比增长24.6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价值18.42亿元,同比增长25.09%;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价值15.68亿元,同比增长16.45%。(见表14)

表14 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与价值

单位:台、亿元、%

机构类别

万元以上设备台数万元以上设备价值2016年2015年

同比

±%

2016年2015年

同比

±%

全市147750 115905 27.48 182.40 157.63 15.71 医院114696 86426 32.71 147.10 126.43 16.35 #公立98887 73771 34.05 124.48 108.29 14.96 民营15809 12655 24.92 22.62 18.14 24.6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935 16840 12.44 18.42 14.72 25.09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507 11289 10.79 15.68 13.47 16.45

2012-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设备数快速增长,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年均增长19.69%,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年均分别增长22.20%、11.55%和11.45%;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年均增长18.52%,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年均分别增长18.57%、16.23%和19.55%。

图8 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增长情况

图9 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增长情况(二)医疗服务运行总体平稳

1.医疗服务量平稳增长

总诊疗人次数持续增长,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差距逐渐减小。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4907.05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03.26万人次,增加2.78%。医院6390.39万人次,同比增加6.05%,其中民营医院918.77万人次,同比增加10.92%,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4.38%。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868.51万人次,同比下降0.20%。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45.13万人次,同比增加9.19%。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例分别为42.89%、52.78%、4.33%。(见表15)

表15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量

单位:万人次

总诊疗人次数

机构类别

2016年2015年同比±%

全市14907.05 14503.79 2.78 医院6390.39 6025.75 6.05

#公立5471.61 5197.46 5.27 民营918.77 828.29 10.9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868.51 7884.11 -0.20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45.13 590.83 9.19

2012-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年均增长2.88%。医院总诊疗人次数年均增长9.10%,其中,公立医院年均增长7.62%,民营医院年均增长20.8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年均减少1.48%;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年均增长9.33%。

图10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

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焦禹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医疗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流动,它包括了卫生资源两方面的分配,即增量分配与存量调整,又称“初配置”与“再配置”[1]。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表现较为活跃的部分,分布不均衡,配置不公平,是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城乡的不均衡分布,作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系统公平与效率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目标的实现有着严重的影响[2]。 首先,在人员数量的配置与供给方面,城乡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如在执业医生、卫技人员等的配置上呈现出不平衡及不均等的状况;再者,在优质资源与人员质量方面,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着城乡分布不均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状况,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技术大多集中工作于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而在农村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这就使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受到限制,进而造成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偏低{3]。这是当前我国卫生系统急需解决的一个迫切性的问题。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与有效利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纵观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我国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并被国内多项实证研究所证实。其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资源往往向购买力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聚集,也将服务集中于那些价格高的药品或盈利水平高的治疗上。实践证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也是城乡卫生二元结构和医疗卫生改革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整合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资源投入向弱势群体倾斜”[4]。在公共卫生宣传、防病治病和教育中,医疗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了物力、人力、财力的保障和支持,也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笔者试图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公平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其公益性,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 1 .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1.1 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卫生人力资源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至今,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总量已勉强达到够用,但却存在着卫生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配置不平衡、管理相对滞后、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统计得出的下列结果却说明了一点的问题,首先全国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达446万人,然而高级人员只占5.6%,中级人员占22%,初级人员最多,占72%,其中高级、中级、初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1:4:13。而从学历构成上看,研究生不足2%,本科生有15%,大专生有29%,中专生最

重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版使用说明

使用说明 一、《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版)》(以下简称《2014年版》)是依据《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不包括:特需医疗服务、实行单独定价的病房床位、非医疗的经营性服务、技术尚不成熟的新技术服务、预防保健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和仅用于医学科研项目。 二、《2014年版》分为六大类十一章,共计9360项具体如下表:

三、《2014年版》设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内涵、内涵一次性耗材、除外内容、计价单位、政府指导价、计价说明八个要素构成。 (一)项目编码 “项目编码”由字母和数字共八位混合码组成。各字母、数字代表不同的含义(具体见下表): 项目编码中各字母和数字的含义

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编码:HQK75501

(二)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以国内现行医学教科书中规范的名称或我国临床习惯通用名称命名。命名的一般顺序为:路径+部位(病变)+方法+术式。 项目名称采用简体中文书写,特殊需标注外文的,采用外文缩写(或全称)标注于中文名称后面的括号中。名称中“/”表示“或者”,指并列关系。例如“门/急诊留观诊察费”,指门诊或急诊留观诊察费。 (三)项目内涵 “项目内涵”统一规范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操作过程中常规使用的设施、设备,以及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包括操作过程、主要路径、方法或步骤)。 项目内涵中使用的“含”和“不含”两个专用名词,具体含义: 1.含:指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根据临床需要应为患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例如:“普通门诊中医辨证论治”中含“挂号费”不得再单独收“挂号费”。但在特殊情况下,由于患者病情需要只提供部分服务内容,也按此项目标准计价。 2.不含:指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中可以单独收费的服务内容。例如:活检项目中的不含“病理检查”,则“病理检查”项目可以单独收费。 3. “实验室诊断”中项目内涵,在“包括”后面所列的不同服务内容,均按本项目同一价格标准计价。

医疗资源的配置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

医疗资源的配置为什么不能完全市场化 李玲 医疗卫生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群众关注的焦点。因为医疗卫生维系着人民的健康,而健康是生产力,是无价的财富,社会发展需要健康的人力资本,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生命是无价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配置有限资源,使资源的使用更有效。 首先要讨论的是医疗资源配置是由政府主导好,还是由市场主导好。 大家公认,中国经济近20年的奇迹是市场力量的结果,市场极大地释放了中国人的能量。但是,医疗服务市场的资源配置能不能由市场来解决? 市场能配置资源,是因为它有完全竞争的机制———以利润为导向、以消费者满足度为追求、供给双方在市场中博弈,最后达到均衡而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医疗市场结构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假设,由于公共品、外部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诱导需求、垄断等引起的市场失灵,医疗卫生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中国近10年来医疗卫生发展非常快,但发展趋势是所有的资源投在了大城市、大医院和高精尖技术上,这就是市场的导向。 预防和健康教育恰恰是社会效益最高的。然而在市场机制下,预防医学可以给医院带来的收益不大,所以市场不会引导医疗资源走向预防和健康教育。 可以看看国际的经验:为什么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了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或者是主导或者是干预越来越多的方式?这就说明了市场是失灵的。 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又读了白求恩的传记,非常有感触。白求恩出生于一个很好的家庭,受了很好的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全球少有的能做开胸手术的名医。当时也处于一个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美国,他所行医的工业重镇底特律有很多贫民,看不起病,十分悲惨。白求恩就给穷人提供免费的服务。但他一个人解决不了问题,又靠他的影响力发动医生行会给穷人提供免费服务。但是他发现,他们的努力杯水车薪,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穷人医疗这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白求恩在20世纪30年代有个机会去前苏联开会,发现他那么多年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解决了,因为前苏联是全民医疗。于是他就加入了共产党,之后来到中国。白求恩牺牲后26年,他的祖国加拿大在1965年实现了全民健保,而美国也是在1965年为穷人和老年人提供了医疗保险。 我国过去政府主导医疗卫生的经验以及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证明,由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公平和效率的平衡上要比由市场主导的体制好。 医疗卫生应成评价社会发展的第一指标

重庆市主城医院排名

重庆医院排名; 1,西南医院(床位2200余张,设备总值6.5亿元,住院收容6.4万人次,手术3.0万台次) 2,新桥医院(博、硕士导师110余名,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床位1800张) 3,重医附一院(2500张床,年门诊量近200万人次) 4,大坪医院(开展床位1800余张,收治病人4万余,手术2万余,仪器设备总值5.1亿元,导师近100人,院士1人) 5,重医附二院(编制床位805张,博士、硕士生导师共约100名,西部第一家西医院) 6,重庆儿童医院(全国三大儿科医学中心) 7,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原中央医院,650张床位,仪器总值1亿元)8,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编制床位1942张,医疗设备价值1.8亿元,高级技术人员224人) 9,重庆涪陵中心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年收治病人2万人次,门诊病人达50万人次,年收入超过2亿元,医疗设备总值1.2亿元); 10,中国人民解放军324医院-和平医院(展开床位600张); 11,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原中正医院,开放床位518张,高级职称125人); 12,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建于1929年,编制床位502张,高级职称100多人); 13,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卢作孚先生于1927年创办的峡区地方医院,抗战时期江苏医学院搬迁与此,开放床位800张,高级技术人员100余 人); 14,重庆市肿瘤医院(原中央医院沙磁分院,西部地区唯一经国家科委批准的肿瘤防治研究所,编制床位450张); 15,重庆市中山医院(义林医院创建于1935年,设置病床450张,高级职称72人); 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全国最早建立的3家省市级口腔专科医院,正、副教授31人,硕士生导师17人); 17,武警总医院(开设病床450余张,年住院病人10000余人); 18,重庆市中医院(高级专业人员85人,新院区600张床); 19,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床位600余张,高级83人); 20,重庆黔江中心医院(三级乙等); 21,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编制床位845张,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1名); 22,重钢总医院(床位550张,西区最大医院); 23,重庆长寿区人民医院(床位400张); 24,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实际开放床位400张,高级职称人员52人) 25,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仁济医院(床位400,南区最大医院);

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方案

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杨慧钰史敏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受体制和政府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城乡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均衡,乡镇卫生院、村医务室医疗设备陈旧或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业务技术水平较低,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满足,而县级以上医院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城乡卫生资源不能合理流动。因此,合理配置城乡医疗服务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把农民群众的大部分健康问题经济、有效地解决在乡、镇、村,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供给,建立新型医患关系,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切入点。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效益的最大化,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加速城乡医疗一体化进程,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政府主导,统筹城乡卫生网络建设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农村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改进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组织体制。完善村镇区三级卫生网络,实现“机构、设备、人才、服务、管理”五配套,加强对医疗服务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区域规划。根据村医务室、乡镇卫生院

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客观情况,坚持重心下移、政策倾斜,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改造就医环境,添置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尽早构建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二、统一规划建设,转变服务职能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改乡镇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乡镇、村两级卫生院功能转变和服务前移。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要求,配置标准工作用房和设备,根据卫生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发展规律,以农村1500-2000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规模和服务半径,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统一标识,对进药渠道、医疗处方、使用发票、人事培训和医政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践中,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逐渐转变职能,从单纯医疗服务为主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转变,为辖区内群众巡诊随访和健康教育,使农民群众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得到比较及时的预防和诊治。 三、统筹城乡公共卫生管理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此,我市应在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同时,逐步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

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暂行办法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文 件 渝劳社发〔2001〕63号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市级统筹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暂行办法的通知 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劳动人事局、财政局,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1〕120号),我们制定了《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大额医疗互助基金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解决参加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参保人员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

疗费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1〕12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大额医疗费,是指参保人员在一个年度内住院医疗费和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累计超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不含起付标准以下和个人负担的部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用人单位及职工和退休人员,其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应当参加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 第四条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对等”和“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用人单位和个人按本办法规定缴纳大额医疗互助保险费,则享受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待遇;不按规定缴纳大额医疗互助保险费,则不享受大额医疗互助保险待遇,具体办法参照《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渝府发〔2001〕120号)第二十二条执行。用人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暂停享受大额医疗互助保险待遇。 第五条大额医疗互助基金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共同缴纳。职工和退休人员按每人每月2元缴纳;用人单位按以下规定缴纳:(一)在职职工按基本医疗缴费基数的1%缴纳; (二)退休人员按参保单位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缴费基数的1%计算缴纳。 退休人员缴纳的大额医疗互助保险费,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发放基本养老金时代为扣缴,其他退

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市级统筹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逐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 (三)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以收定支,收支平衡; (四)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五)基本医疗保险权利与义务对等,不缴费则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 (六)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得减免; (七)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计征税、费。 第三条统筹范围

(一)本办法适用于重庆市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包括北部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区域内(以下统称“统筹区”)的城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二)凡在本统筹区范围内的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中央在渝单位及其职工,均根据本办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三)统筹区内乡镇企业及其职工暂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 (四)在统筹区内各用人单位工作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地区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基本医疗保险的登记和缴费 第四条登记 (一)用人单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所在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登记手续;新设立的用人单位,应当在设立之日起30日内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登记手续。 (二)用人单位依法终止或者基本医疗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有关情形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原登记机构办理注销或者变更登记手续。

医疗机构的资源优化配置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形势下,医疗机构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市场经济,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在医院聚集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这些资源同样也需要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理论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有着指导意义。 1.1市场经济从客观上使医疗卫生资源的流动遵循价值规律,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1.2医疗市场的竞争能促使医院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英语论文格式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 1.3市场的风险性促使医院挖掘内部潜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1.4市场经济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2. 医院的经营管理要主动运用市场经济理论 医疗服务是一种生产性劳动,它创造价值,社会对这种劳动的需求产生了相应的医疗市场。医疗市场的运行机制,是指医疗服务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通过市场建立起来的有机联系,是由医疗市场上供求关系、竞争关系和收费水平的变动与调整带动和制约整个医疗服务经济活动的运行和发展。医疗市场的运行主要是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个相互联系的机制来实现的。 2.1供求机制,凡是市场都必须瞄准供求关系的变化与发展趋势,医疗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是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医院的规模、结构和组织形式不仅要适应医疗市场现实需求,还要考虑潜在要求,从现实的要求中同时还要考虑所在地区的社会自然条件,预测未来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不考虑供求机制的市场是难以正常运行的。 2.2价格机制,医疗价格作为经济机制调节着医院的经济运行,如果医疗价格长期不合理或人为地扭曲,医疗消耗价值长期得不到补偿,医疗市场将失去主体,也就无法正常运行,在医疗市场中价格机制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国家、医院、患者等诸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传递医疗市场信息;使卫生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医疗生产各要素的合理组合;为医院提供开 展新项目、新技术、新疗法的决策依据。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收费价格背离价值,即不能反映医疗服务的供求关系、也不能发挥其利益导向和经济杠杆作用。改革现行的医疗价格体制,完善医疗补偿机制已经成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2.3竞争机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医疗市场不可缺少的机制。医疗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医疗质量的竞争、收费价格的竞争、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项目等方面的竞争。由于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还不太完善,竞争机制发挥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这也需要通过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使医疗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使竞争机制得以正常运行。 3. 医院经营管理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医院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它的服务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面向两类因素:一是可控性因素,如服务项目、成本水平、服务渠道、技术推广。二是不可控性因素,如经济环境、人口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等。对“可控因素”医院应注重自身服务要素的优化组合,对“不可控因素”医院无力干预只能主动适应。 3.1更新观念,在思想上主动适应。一要破除依赖财政吃“安乐饭”的思想,树立自主经营的观念。二要破除依赖怨天忧人的懦夫思想,树立拼搏求生的观念。三要破除安贪乐道的旧思想,树立以不变应变的观念。四要破除“群子不言利”的清高思想,对立“先义后利”的价值观念。 3.2转换机制,在经营上主动适应。对医疗机构来说,所谓转换经营机制,就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重组医院的生产要素,调整医院的经营行为,使医院成为自动适应市场需要和变化的自主经营的市场体系。包含以下三项基本要求:一是微观服务决策独立性,二是服务经营社会化,三是市场行为规范化。 3.3苦练内功,在管理上主动适应。从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说,医疗服务的运行,当然要适应

重庆市16家市属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情况分析

重庆市16家市属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情况分析 目的:为改进重庆市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模式、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由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处方点评专家组,采用等距离抽样法从16家市属医疗机构的呼吸内科、普外科和感染科中抽取2017年8月23日和9月13日的门急诊处方1 600余张、住院医嘱300余份。对门急诊处方的3项核心指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辅助用药使用率)及其中的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住院医嘱中的特殊使用级或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及辅助药物等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点评。结果: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28%(低于20%),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3.83%(低于40%);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为3.04%,辅助用药使用率为5.02%;不合理处方率为21.03%,包括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辅助用药使用不合理、临床诊断书写不全、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等情况。住院医嘱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20.67%、3.33%、31.10%、30.03%;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为37.67%;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87.08%;不合理医嘱率为49.67%,包括适应证不适宜、用药剂量不适宜、用药疗程不适宜、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无会诊记录、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无微生物标本送检记录、联合用药不适宜和使用抗菌药物无病程记录等情况。在点评工作中还发现各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系统不统一,人工进行全处方集中点评效率较低,缺乏统一、权威的处方点评规则等问题。结论:建议建立统一规范的处方集中点评规则,整合不同的医院信息系统,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点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医疗机构整体用药水平的提高。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prescription review mode and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Chongqing. METHODS:The prescription review expert group was established by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ttee for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and 1 600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prescriptions and 300 inpatient medical orders were collected from respiratory department,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and infection department of 16 municipal medical institutions by equal distance sampling method in Aug. 23rd and Sept. 13th in 2017. Special prescription review was conducted for 3 core indexes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combined use and adjuvant drug)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prescriptions,non-standard prescriptions,unsuitable prescriptions and abnormal prescriptions,the use of antibiotics for special use or expensive antibiotics and adjuvant drugs in the inpatient medical orders. RESULTS: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in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was 9.28%(<20%),and that of antibiotics in emergency prescriptions was 23.83%(<40%). The rate of combined use of antibiotics was 3.04%,and utilization rate of adjuvant drugs was 5.02%. The rate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was 21.03%,including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irrational use of adjuvant drugs,incomplete writing of clinical diagnosis,unsuitable indication,unsuitable drug selection,unsuitabl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unsuitable dosage and usage and unsuitable drug combination. In the inpatient medical orders,the

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 人总数量,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 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 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占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 量比重统计 (3) 四、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量同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参保人总数 量(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指标分析 (7) 一、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占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比重统计分析.7 四、重庆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015-2017)统计分析 (8)

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文审[2006]6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物价局 【发布日期】2006.06.14 【实施日期】2006.06.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渝文审〔2006〕6号2006年6月14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行为,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维护患者与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循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法收费的原则。 第四条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各区县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授权范围内负责对本辖区的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 第五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原则,其政府指导价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包括调整,以下同),医疗机构可在规定的范围内,公布本医疗机构的具体执行价格;其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根据医疗服务成本和市场需求自行定价并报市价格、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其价格由医疗机构根据医疗服务成本和市场需求自行定价。 第六条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社会平均成本、作价原则和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制定全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 第七条医疗服务价格总水平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 第二章医疗服务价格制定 第八条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序言 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医院总数量,综合医院数量,中医医院数量,专科医院数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重庆市医院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重庆市医院总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重庆市医院总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医院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重庆市医院总数量占全国医院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重庆市医院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重庆市医院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医院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的实施方案(最新)

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X政发〔X〕26号)、《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发〔X〕17号)、《X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暂行)》(X编发〔X〕81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87号)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制定以下方案: 一、完善医疗卫生人才管理体制 (一)规范医疗卫生单位编制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合编共用、动态管理”原则,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实行“基本编制+备案编制”总量管理。区编办负责在全区编制总量范围内核定医疗卫生单位编制总量、基本编制和备案编制数量。在医疗卫生单位编制范围内,区卫计局统筹安排各医疗卫生单位编制和岗位设置,报区编办审核备案,实行人员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区编办优先安排医疗卫生单位编制,重点解决医疗机构人员编制短缺问题,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 1、区级公立医院编制。依据《X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X政发〔X〕17号)和X省编办、省人

社厅、省卫计委《关于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编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X编办发〔X〕13号)中“按照县域户籍人口每千人3.0张病床、床位和人员编制1∶1.5的比例,核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明确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的床位和人员编制比例。”核定三所区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为(178×3×1.5)801人。 2、镇卫生院(分院)编制。依据省编办《X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暂行)》(X编发〔X〕81号)中“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以县(区)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统筹使用、动态管理、自然平衡的管理办法。原则上按照各县(区)乡镇户籍人口总数的1.2‰核定全县(区)卫生院人员编制总数。”核定全区14所镇卫生院(分院)人员编制为(178×1.2)213人。 3、区卫生监督所编制。依据原卫生部《关于切实落实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卫监督发〔X〕103号)中“按照‘权责一致、编随责增、人事相宜、保障履职’的原则,综合考虑辖区人口、工作量、服务范围和经济水平等因素,参照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的标准,测算所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核定区卫生监督所人员编制至少为18名。 4、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依据《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卫计委印发关于的通知》中“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总量,原则上按全省常住人口万分之1.75的比例控制。县(区、市)

浅谈当今中国医疗资源分配

当今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之我见 所谓医疗资源,就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投入到医疗卫生机构用于生产或者投入给卫生服务需要者用于购买医疗卫生服务,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一切要素的总称。要求医疗资源合理分布,这是探讨在医疗资源有限的现状下如何配置,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治愈疾病、重回健康的需求。同时保障并增进医疗事业发展能力和活力。 在中国,过去30 年的时间里, 人民的健康保障年年提高,我国卫生总支出占GDP比例也年年提高。全国医疗机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奉行卫生政策的总体取向却是——缩减。缩减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例,在这30年里,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比例平均每年以 0. 51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 结果导致公立医院仅仅8%左右的收入来自政府,其余的只好靠现金型民间资本,说白了就是拿病人的钱养活医院,拿民众的合法收入发展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可以说,30年来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以政府支出降低, 个人卫生支出提高来实现的。 谈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就像分蛋糕一样,首先得有蛋糕,才能进行分配,毫无疑问,民间资本是中国30年来缩减的卫生政策下,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前提与基础。从这一层面上,我们不得不很痛苦的承认民间资本的引入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如果撇开我国这一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背道而驰的卫生预算

政策不谈,我们来看经营性民间资本的引入对医疗资源分配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判断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标准和原则是——健康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公平的机会获得同等的健康权利。在政府鞭长莫及、缺医少药的偏远地区,私人诊所、赤脚医生可以满足基本的医疗需求。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民营专科医院可以缓解部分压力。在公立医疗机构普遍缺乏竞争机制,人员冗杂、部门林立的中国,私立医疗机构可以发挥鲶鱼效应,促使形成优质的医疗服务。就这好比大学的食堂,公立医院如大食堂满足基本伙食,私人餐厅满足更高需求的消费,学校再酌情对贫困学生给予补助,使得每一个学生吃饱吃好。经营性民间资本与政府的财政投入共同作用,促使每一位社会成员更好的获得治疗疾病、保持健康的权利。 即便民间资本引入有固有的缺陷与不足,但是基于现状和未来,我认为民间资本的引入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序言 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 况做出全面梳理,从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医院总数量,综合医院数量,中医医院数量,专科医院数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况的理解,洞悉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重庆市医院总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重庆市医院总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医院总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重庆市医院总数量占全国医院总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重庆市医院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重庆市医院总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医院总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9)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市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临机遇与挑战。面对挑战和压力,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好地把握机遇实现大发展,又一次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市卫生事业要取得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必须做到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以新的理念和认识重新审视卫生工作,以新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玉门市卫生资源状况 我市现有市属医疗卫生机构82 个,病床610 张。其中:城市设立医疗卫生机构25 个,即2 家县级综合医院、1 家中医院、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 家个体诊所及妇幼保健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各一家;农村设立卫生机构57 个,包括11 家乡镇卫生院、个村卫生室。46 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业务用房32686 平米,医疗设备价值3908 万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75 人,其中市属医疗机构正式职工486 人,临时聘用110 人,乡村医生53 人,个体诊所26 人。按全市18.9 万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7 人。

二、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农村医疗资源基础薄弱。截止2007 年,由于我市农农村医疗资源基础薄弱。村医疗机构实行乡办乡管、乡办村管,由于乡村两级财力有限,对医疗机构投入极少,致使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简陋、医疗设备匮乏、人员素质不高、医疗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阶段。2007 年我市实行乡镇卫生院划归县级管理,市委、市政府加大对乡镇卫生系统的通入力度,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支出,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还是从根本上没有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现状。卫生人才流失严重。 2、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卫生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两名副高职称医生,中级以上人员仅占19.4%,本科学历占14.4%,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奇缺,且都分布在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特别是条件艰苦的移民乡卫生院人才匮乏,严重影响医院的技术进步和建设发展。近年来,由于老市区医疗机构经营困难,职工工资没有保障,据统计,2002 年以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外流人员达130 余人,其中大多数是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使我市卫生人才薄弱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3、卫生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我市重点地方病之一的鼠疫,其疫源地面积为10572 平方公里,疫源地动物间疫情持续猛烈流行,随时可能在人间发生疫情。同时,我市结核病、乙肝等传染病发病率还处在较高的水平,尤其是移民地区和部分边远乡镇,发现率低,传播率高。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流动性的日益频繁,人禽流感、艾滋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特殊病种门诊治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特殊病种门诊治疗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法规类别】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发文字号】渝劳社办发[2002]166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02.07.31 【实施日期】2002.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特殊病种门诊治疗有关问题的补充 通知 (渝劳社办发〔2002〕166号) 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单位,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根据《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就医管理暂行办法》(渝劳社发〔2001〕58号)和我局《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特殊疾病诊断和治疗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2〕20号)的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应与特殊疾病病种相对应。为进一步明确取得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证的参保人员特殊病种门诊治疗项目范围,现补充通知如下: 下列特殊病种门诊治疗项目,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诊疗项目范围的费用,由基本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规定比例支付: 一、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镇痛治疗 (一)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放疗期间必须的支持治疗和全身或局部反应的对症治疗。 检查:X线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CT、B超。 (二)恶性肿瘤的全身和局部药物化疗以及化疗期间必须的支持治疗、化疗后局部或全身反应的对症治疗。 检查:X线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CT、B超。 (三)镇痛治疗包括:药物(中药、西药)镇痛、针灸。 二、肾功能衰竭病人的透析治疗 治疗:抗高血压病药、促红细胞生成类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结肠透析治疗,中药的对症治疗。 检查:电解质、乙肝病毒标志物、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B超。 三、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 治疗:免疫抑制药物、抗高血压药、针对药物副作用所使用的升白细胞药物。 检查:B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行免疫抑制药物血浓度测定。 四、糖尿病 治疗: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中药以及并发症的对症治疗。 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常规检查。 五、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