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师: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带着问题,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师:我们今天一起走进第四节来学习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生:看书后回答

师:出示生态系统定义,然后展示几幅图片:它们可否看作一个个的生态系统?生:回答

师:想一想,我们的教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依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体系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什么组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P23资料分析讨论回答1、2小题

生:讨论、交流、回答

师:点出在树桩腐烂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类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细菌

并归纳总结动植物,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提出在生态系统中它们分别扮演什么角色?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完成讨论题3

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

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看课本P24图1-17回答

生:相互依存

师: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生物部分以外,还应该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阳光、水分、空气等非生物部分,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巩固、识记

师:现在同学们再来考虑一下我们的教室是否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生:互相交流、回答并解释

师: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同学们应该掌握的不错,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生:做题、回答

师: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就形成了食物链

生:识记食物链的概念

师:图中的三种生物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生:吃与被吃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用箭头表示它们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

生:试着连

师:通过刚才这样的连接,就完整地表示出了一条食物链。如何正确地书写一条食物链呢?请大家看一下应该注意的问题

生:学习食物链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来试写一条食物链

生:书写食物链

师:引导学生分析树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在这条食物链中有多个消费者,我们可以把它们依次称作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虎是三级消费

者,也可以称作高级消费者。

植物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草食动物在取食植物的同时,获得了有机物和能量,肉食动物取食草食动物-----依次都从上一营养级中获得有机物和能量,所以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来流动的,大家想一下,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是递增还是递减呢?

生:各抒己见

师:稍加分析,指出是递减的。在这条食物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是?最少的是?生:考虑回答

师: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被多种草食动物所取食,消费者也可以有多个天敌,这样就会存在多条食物链。请看P25资料分析,试着连一连有多少条食物链?

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

师:请同学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生:九条

师:非常好,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这个食物网中,如果蛇的数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会受到影响?

生:互相交流、回答

师: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其它生物的数量也发生变化,这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关系,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看一段视频

生:看后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有信心挑战这个题目吗?

生:回答

师:同学们做的太棒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通常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的,但是有一些有毒物质却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的,为什么呢?请看P26资料分析,讨论完成这两个问题。

生:讨论、交流

师: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积累,人们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最终会危害到人类自身的安全。大家请看日本的水俣病----这就是有毒物质汞在食物链中富集造成的恶果。

人类的活动会影响到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并最终影响到人类自己,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因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教案 学科:生物 班级:七年级(上) 教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致同学们》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教案(赛课必备)_1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公开课 教案(赛课必备) 【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3、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联想与想象的写作手法。 2、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这则神话的写法和 风格。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神话的概念直接入题: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 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 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如: 盘古开天》、 夸 父追日》等。

提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古时候,科学并不发达,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许多民族都有神发明人的传说。 请学生自身介绍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投影出示:上 帝在发明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依照自身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协助他工作。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 引出: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女娲造人》,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人是从哪儿来的?(投影出示《风俗通》文字) 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主要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的作者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 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讲授: 引入:展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

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二)课堂作业: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三)板书设计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气体等。];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二、应用:珊瑚机器人钟乳石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7.3让家更美好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设计

第3课时让家更美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2.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你的家庭呢?为什么说“家和”才能“万事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活动:调查与交流 (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 教师归纳:(1)新的生活方式形成;(2)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 (3)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4)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6)家庭变得越来越小;(7)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目标导学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1.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 活动步骤: (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其内容包括: ◆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 ◆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小组成员签名。 (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

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新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Unit 1 I love history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外研版(上)教案 Module 5 My School Day 一、学习目标: 1. 重点单词: half, past, o’clock, to, art, geography, history, IT, maths, (Am E math ), PE ( physical education ), lesson, then, like, difficult, love, subject, because, interesting, talk, begin, when, weekday, house, start, work, break, evening, watch, do, homework, bed, sleep, park, busy, wash, face, minute 2. 重点短语: go to school,get up, have breakfast, have lunch, go home, have dinner, go to bed, go to sleep 3.重点句子: 1) I love history. 2) It’s twelve o’clock . 3) We h ave Chinese at eight o’clock. 4) We don’t have maths. 5) —Do you like maths? —Yes, I do. 6) In the evening, I watch TV and have dinner with my family. 7) I get up at half pas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have breakfast. 8) I drink Cola or water.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教案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听、看,然后分析找出具有生命的物体,进而知道生物学研究的范围。 2、通过分析身边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养成关注生物学的良好习惯。 4、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了解有关生物学的信息。 教学难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训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 2、学生课前查找相关的生物技术。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和启发法以及多媒体配合完成。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致同学们 1、有生命的:小树、小动物等 无生命的:太阳、雨露等 2、生物学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亮点:1、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为了调动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所以我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放点音乐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2、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并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另外,引入媒体中有关生物科技发民展方向及我国领先的生物技术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3、本节课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六组,暂定一个人为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再作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课前布置内

容让学生调查,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记录,汇总,组长汇报。这样有利于学生按表行事,避免课上盲目回答。 本节不足:授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教师对有些问题解决不够彻底,对学生思维的拓展的引导还不够深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将答案直接给出,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些还有待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需要特别注意。 调查表 1、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生物产品有哪些?(提示:可从衣食住行、农林牧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方面考虑) 我们小组调查的结果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 【学习目标】 1.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2.总结归纳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 3.能够询问或确认他人的年龄及生日日期。 【学习重点】 1.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2.总结归纳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生日的询问和应答来学习日期的表达法。 【学习难点】 揭示并让学生掌握序数词的构成方式,重点记忆部分特殊的序数词的书写。 ?学习提示 Review the questions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in a question chain. Task 1

?学习提示 Preview the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on P45.Students mark the new words and Chinese meanings in the text. 【学法指导】 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特殊记。八减t,九去e,f来把ve 替,整十改y为ie,然后再加th。假如遇到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 Task 2 ?学习提示 完成3a和3b的任务,让学生结对自由对话。 【学法指导】 ?介词in/on用法 (1)on常与“日期”“星期”搭配,表示“在具体的某一天”。如: on October 2nd 在十月二日 on Monday 在星期一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Ask your partner a question chain like this. T:How old are you? S1:I'm thirteen. T:When is your birthday? S1:My birthday is on October 16th. T: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部编版(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礼记》上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要尊重老师与学业,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B.师生之间发生矛盾要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C.在平等相待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D.老师都是我们精神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 2.进入中学时代,小华开始了住宿生活,每天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床铺,自己购买日常用品,面对无数的第一次,想起从小在父母身边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却不带一丝感恩之情,内心深感愧疚。这表明 A.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探寻生命的奥秘 B.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我们开始主动认识自己 C.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越发具体而深入 D.随着生活体验的日渐丰富,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 3.李克强强调:“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这是因为() ①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②通过阅读可以得到一切美好的东西 ③学习可以提高道德修养,增长才干 ④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当今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确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活到老,学到老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吾生有崖,而知无崖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生命有时尽,但生命又可以接续,你是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的呢 ①个人生命是短暂的,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生命的接续 ②生命仅仅是指人身体的生命 ③生命的接续就是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 ④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正直的朋友。”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李某和刘某因玩电脑游戏旷课,在老师进行调查了解时她们互相隐瞒真相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学科 2013年—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计划 青州经济开发区初中 姓名:牛青林

七年级生物备课 1、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本学期,初一的新生是没有经过考试就进来的,到目前为止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本人承担七年级3个班级的生物学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济南版生物学新教材。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校在全面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给于我教好学生以强大的自信心,加上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生物教具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2、本学期课程内容分析 本册包括2个单元7章,23节内容(其中第二单元第4章只有1节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的第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及第1个主题“科学探究”和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的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是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学会探索生命奥秘大致过程的科学方法;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概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为后面《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盖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第4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全部内容以及第8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部分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思想,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线。

从具体内容看,每一节的内容就是一个小的知识单元。节以下的标题(四级标题)就是具体的知识点。在每一节和具体知识点的引言部分,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或生活经验或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好本知识点的信心。然后,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如“观察与思考”或“分析与讨论”或“实验” 等)探索有关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本册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体系是系统的,层次是清楚的、鲜明的。 3、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获得有关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能力: 1)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优质公开课教案 (1)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在审美中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2、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评价一个人物,历史和文学两种角度是

不同的,加上不同时代不同个体,出现对立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今天,我们先来历史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章――《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课文。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个人配乐朗读。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 补充:临;到,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4、研读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小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进入初中,功课从“寥寥无几”到“五花八门”,老师从“大包大揽”到“大幅放权”,同学从“街坊邻居”到“五湖四海”……这表明: A.初中课程变难,学习是唯一任务B.认识许多同学,交朋友才是目的 C.初中完全独立,不需要父母帮助D.初中生活变化,我们站在新起点 2.中国篮球巨星姚明被美国主流媒体称为“真正的巨人”,姚明在球场上可谓星光四射,但如果让他练体操或举重,结果可想而知。这启示我们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②只要拥有梦想,就一定能功成名就 ③要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 ④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展示自己的风采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因为中学生活 ①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③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④让我们可以远离父母的唠唠叨,学会独立生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著名音乐家胡赫曾对贝多芬说:“你不应该成为第二个莫扎特,你应该成为一个贝多芬。”这句话() A.告诫贝多芬一定要模仿莫扎特 B.告诫贝多芬生命是短暂的 C.说明了莫扎特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成就 D.说明了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5.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意思是说,只有家庭关系和睦,才会有社会关系的和谐、顺畅。要实现和谐家庭,需要 ①勤俭持家,形成良好家风 ②家庭成员间要和睦相处 ③要共同分担家务,共同协作 ④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发展中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有时候,我在外面受了气,她就安慰我,逗我开心,我有不会做的作业,她总是耐心给我讲解,直到我听懂了她才放心;爸爸是我的好伙伴,他常常陪我下棋、打羽毛球、做游戏。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段初中生的话语说明了 A.现代家庭的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 用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与讨论活动。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难点: 植物的营养、呼吸、排除废物。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课前准备: 1.生物视频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智能机器人做操、跳舞、与人交流,学生观看、思考。教师提问:智能机器人是不是生物?学生回答:不是。教师提问: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讲授新课 1.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 教师讲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要对生物进行观察。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学生总结:①应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②观察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等原则;③观察越细致越接近真实;④合作交流能综合各种信息,更快的获知真相。 让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提问:这段描写中鲁迅先生观察到了多少种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样才能准确的感知周围的事物呢?阅读后回答,学生总结出科学的观察应该是:①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使要细致、全面、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③对长时期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如何记性科学的观察你,下面我们就一起试试吧! 2.什么是生物 观察比较多媒体课件中提供图片(鸭子、铅笔、汽车、仙人掌),找出它们的不同 之处。 分组活动,小组长做记录。小组长陈述本组的发现。 3.生物的特征 ①教师出示图I-1,I-2,I -5图片中的阳光下生长的小麦,捕食大马哈鱼的海豚,猎 豹追赶羚羊等都是生命现象,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②教师提问: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学 生回答: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教师提问: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学生回答: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教师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陈述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③教师提问: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学生回答: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教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学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 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④教师讲述: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 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学生讨论后组长回答: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教师提问: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学生回答: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⑤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6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学生2回答:“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教师讲解: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⑥教师出示I-7种子的萌发和I-9在生长的蘑菇图片,以及I-8破壳而出的幼鳄图,学生讨论。讨论后回答。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 可以繁殖。”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 样繁殖。学生思考后回答。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⑦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 征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公开课教案《生态系统》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 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有限的。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传统的学科体系侧重讲述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其中有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新教材编写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教材的知识体系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的,即突出人类活动的内容,突出生物圈,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因此新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它在教材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认识生物和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搜集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资料及图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小伟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进入初中,功课从“寥寥无几”到“五花八门”,老师从“大包大揽”到“大幅放权”,同学从“街坊邻居”到“五湖四海”……这表明: A.初中课程变难,学习是唯一任务B.认识许多同学,交朋友才是目的 C.初中完全独立,不需要父母帮助D.初中生活变化,我们站在新起点 2.当人们问球王贝利哪一个进球最精彩的时候,他回答“下一个”。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也是对已有成绩的超越。“做最好的自己”成为球王的座右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扬长避短 B.“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 C.“做更好的自己”还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D.“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放弃学习 3.当今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确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活到老,学到老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吾生有崖,而知无崖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2019年,潮州某校举行逃生演练、紧急疏散等活动。对此,小明很不以为然:又没发生地震,用得着那样瞎练吗?下列说法,最能说服小明的是 A.人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关爱生命从小事做起 B.人的生命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与其他生命相比最具有智慧 C.无论遇到多大挫折,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D.通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活动可以实现生命的价值 5.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因为中学生活 ①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 ②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③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④让我们可以远离父母的唠唠叨,学会独立生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2018年10月30日,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逝世。有人说:“金庸去世,再无江湖。”但也有人说:“感谢金庸,为我们留下一个江湖。”这表明 A.生命终逝,要顺从一切自然规律 B.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及时纵情享乐 C.只有人的生命才会有其独特价值 D.生命虽已逝,精神财富却在不断传承 7.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到自己被老师错怪、冤枉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正确的对待方式是 ①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努力克制,避免冲动 ②请同学或者班干部代自己向老师解释清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七年级生物复习教案(上册) 一、自主复习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2、生物能进行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和 6、除外生物都由 构成。 ▲注意(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2)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3)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 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 ▲1、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 ___。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适宜的和一定的。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 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 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实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又能_________。

初一生物上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致同学们》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后记: 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