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南瑞培训资料)

上传者:高级电工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力系统是一门较“传统”的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原理本身并没有象通讯领域那样不断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发展。变电站保护和监控等二次领域也不例外,只是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及通信等基础领域技术的发展,实现的方法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保护从最早的电磁式到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直到现在的微机保护;变电站监控也从原先的仪表光字牌信号到集中式RTU直到现在的综合自动化。原理都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我们在综自调试工程现场碰到的很多信号(比如事故总,控制回路断线等)的概念都是从原先传统电磁式的变电站二次控制系统/中央信号系统延伸过来的,同时在现场调试碰到的很多问题都跟开关等二次控制回路有关。操作回路看似简单,似乎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我们只有了解了有关基本概念的由来,同时熟练掌握我们产品操作回路的特点和应用,才能在调试工作中灵活处理有关问题。

1、KKJ(合后继电器)

1.1 KKJ的由来

包括RCS和LFP系列在内几乎所有类型的操作回路都会有KKJ继电器。它是从电力系统KK 操作把手的合后位置接点延伸出来的,所以叫KKJ。传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对开关的手合手分是采用一种俗称KK开关的操作把手。该把手有“预分-分-分后、预合-合-合后”6个状态。其中“分、合”是瞬动的两个位置,其余4个位置都是可固定住的。当用户合闸操作时,先把把手从“分后”打到“预合”,这时一副预合接点会接通闪光小母线,提醒用户注意确认开关是否正确。从“预合”打到头即“合”。开关合上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KK把手返回自动进入“合后”位置并固定在这个位置。分闸操作同此过程类似,只是分闸后,KK把手进入“分后” 位置。KK把手的纵轴上可以加装一节节的接点。当KK把手处于“合后” 位置时,其“合后位置”接点闭合。

KK把手的“合后位置” “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 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和开关实际位置对应不起来,开关的TWJ(跳闸位置)接点同“合后位置”接点串联就构成了不对应回路。开关人为合上后,“合后位置”

接点会一直闭合。保护跳闸或开关偷跳,KK把手位置不会有任何变化,自然“合后位置”接点也不会变化,当开关跳开TWJ接点闭合,位置不对应回路导通,启动重合闸和接通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回路。事故发生后,需要值班员去复归对位,即把KK把手扳到“分后位置”。不对应回路断开,事故音响停止,掉牌复归。

因为传统二次回路主要是考虑就地操作。当90年代初电力系统进行“无人值守”改造时,碰到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遥控如何和上述传统二次回路配合。因为当时设备自动化水平的限制,“无人值守”实现的途径是通过在传统二次回路基础上,增加具备 “四遥”( 遥控/遥调/遥测/遥信)功能的集中式RTU来实现,也即我们常说的老站改造(单纯保护配集中式RTU)模式。遥控是通过RTU遥控输出接点并在手动接点上实现,当开关遥控分闸时,因为KK把手依旧不能自动变位,会因为位置不对应启动重合闸和事故音响。无人值守站不可能靠人去手动对位,同时也不可能在KK把手上加装电机,遥控时同时驱动电机让KK 把手变位,成本太高也不可靠。对此问题,当时普遍采取的解决办法是遥控输出2付接点,一付跳开关,一付给重合闸放电(当时的重合闸功能是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对储能电容储能。重合闸动作时由该电容对合闸线圈放电实现。RCS96XX系列线路保护的重合闸充电过程就是模拟的对电容充电的过程)。对于误发事故总信号,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解决,考虑到改造的目的是实现无人值守,所以一般是采取直接取消不对应启动事总回路的办法。

目前阶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实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灯光音响、信号回路已全部取消,开关的控制操作回路和重合闸功能都已集中在高集成度的保护测控单元内部。但上述几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各厂家采取的解决方式不同。有些厂家的设备对此问题采取了回避,直接采用保护动作来启动重合闸和事总信号。也就是说没法实现不对应启动原理,如果开关偷跳则不能启动重合闸和发出事总信号。这种方法并不可取,虽然厂家宣称开关偷跳概率极小,但毕竟存在这种可能。

南瑞公司产品的操作回路里通过增加KKJ继电器,巧妙的解决了不对应启动的问题。KKJ 继电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双圈磁保持的双位置继电器。该继电器有一动作线圈和复归线圈,当动作线圈加上一个“触发”动作电压后,接点闭合。此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闭合状态,直至复归线圈上加上一个动作电压,接点才会返回。当然这时如果线圈失电,接点也会维持原打开状态。手动/遥控合闸时同时启动KKJ的动作线圈,手动/遥控分闸时同时启动KKJ的复归线圈,而保护跳闸则不启动复归线圈(以96XX系列操作回路为例,保护跳闸和手动/遥控跳闸回路之间加有的二极管就是为实现此目的)。这样KKJ继电器(其常开接点的含义即我们传统的合后位置)就完全模拟了传统KK把手的功能,这样既延续了电力系统

的传统习惯,同时也满足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需要。

1.2 KKJ的含义和应用

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KK合后(/分后位置)接点主要用在下列几方面:

a、开关位置不对应启动重合闸。

b、手跳闭锁重合闸。保护跳闸分后接点不会闭合,只有手动跳闸后,分后接点才会闭合,给重合闸电容放电, 从而实现对重合闸的闭锁。

c、 手跳闭锁备自投。原理同手跳闭锁重合闸一样。

d、开关位置不对应产生事故总信号。

操作回路中的KKJ继电器同传统KK把手所起作用一致,也主要应用在上述方面。我们只采用了其常开接点的含义(即合后位置):KKJ=1代表开关为人为(手动或遥控)合上;KKJ=0代表开关为人为(手动或遥控)分开。

2、HBJ(合闸保持继电器)和TBJ(跳闸保持继电器)

2.1 跳合闸保持回路的作用

传统电磁式保护的操作回路是同保护继电器互相独立的。操作回路主要起三个作用:a) 增加接点容量。由保护元件的接点直接通断开关的跳合闸回路,容易导致保护出口接点烧毁,所以由操作回路的大容量中间继电器来重动。b) 增加接点数量,如开关本体所能提供的TWJ 和HWJ等接点数量有限,通过操作回路,增加接点从而实现如跳合位指示和控制回路监视及不对应启动重合闸等逻辑功能。c) 防止开关跳跃(简称防跳)功能。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低压保护测控一体化、分层分布结构、分散式安装等已成为业界公认的发展趋势,操作回路必然要集成到保护装置内部。而操作回路主要由继电器等分立元件组成,它往往体积较大,这同保护装置体积要小型化的要求产生了矛盾。各厂家对此采取的处理方式,往往是采用小型继电器(工作电源一般为DC24V),并对传统操作回路做适量的简化。一些厂家直接取消了保持回路,采用出口继电器加适量延时的方式。这种方式国外的保护常用,如ABB、西门子等。微机保护测控装置采用小型密封继电器后,虽然各厂家的说明书上一般都标有接点容量为DC220V,5A等,目前最常用的开关操作机构是弹簧操作机构,而弹操机构的分合电流一般较小,10KV开关0.5A~1A左右,110KV开关2~4A左右,这样单从跳合闸参数来看,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上这是接点的导通容量,而我们重点要考虑的是接点的分断能力。因为跳合闸回路接有跳合闸线圈,属于感性负载,接点在断开时,会承受线圈产生的很高的反向浪涌电压,往往会造成接点拉弧,导致接点烧毁。而采用保持回路后,保护出口接点在导通跳合闸回路的同时启动保持回路,由保持回路来保证即使保护接点断开,而跳

合闸回路仍旧导通,切断跳合闸线圈回路由具有一定灭弧能力的断路器辅助触点在开关主触头动作后完成。从而既保证了开关的可靠分合,也避免了保护接点直接拉弧。所以在电力部的继电保护反措要求中明确规定应有保持回路。

采用取消保持继电器,通过增加继电器接点动作时间,靠时间躲过接点拉弧的方式。看似巧妙,实际上并不可取。首先这种方式就违背了反措的要求,采用保持回路,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接点损坏,最主要的是保证开关可靠分合。通过软件设置接点闭合时间,仅仅是避免了接点烧毁,可靠性并没有提高,而且接点闭合时间的多少,也是很重要的参数,如果设置不当,也会出问题。另外即使时间设置合适,如果开关本身辅助触点不能及时分开,到达预定延时后,还是由保护接点分断跳合闸回路,还是会导致接点烧毁。

3、单装置的事故总信号及全站事故总

3.1 96XX系列线路保护装置的事故总信号

96XX系列线路保护本身带有操作回路的保护装置,都可以产生事故总信号。事总信号即可以通过硬接点开出也可以通过串口通讯上送,前者适用用非综自站,由专门的测控装置开入量采集;后者适用于综自站。事总信号也是根据位置不对应原理产生,即事总=KKJ+TWJ。装置对事总信号的采集判断,并不是KKJ和TWJ两个接点位置简单的串联,也就是说并不是一旦KKJ和TWJ一都为1,就马上判为事总=1。在程序上加了一个判断延时(类似遥信去抖)。2000年初,在RCS9000系统刚推向市场时,在现场调试时发现,开关手动或遥控合闸时,会瞬间发出事总信号。经过分析发现,因为手动或遥控合闸时,在接通合闸回路的同时,启动KKJ,KKJ=1;而TWJ返回为0需要先启动HBJ继电器,HBJ接点闭合,TWJ线圈被短接,导致TWJ返回,TWJ返回的要比KKJ动作的慢,这样会瞬间造成KKJ+TWJ=1,符合事总信号条件,判为事总。TWJ马上返回,事总信号在瞬时发出后也返回。(以上情况是分析最常见的TWJ负端并在合闸回路的情况,如果TWJ负端单独接一付开关的常闭辅助触点,开关合上后才返回,那么事总信号=1的时间将会加长)。为了躲过这段时间,在程序中对事总判断加了延时,初期的程序是对通讯上送和接点开出的事总都加了400ms延时,即TWJ和KKJ都为1后还要等待400ms,如果两者仍为1,才判为事总=1。现在的程序这方面同以往略有差别:对硬接点开出的事总还是400ms延时;通讯上送的事总是40 ms延时。考虑到无人值守的需要,96XX系列线路保护的事故总信号一旦产生后将持续3s,自动复归。这一点对硬接点开出还是通讯上送的事总信号处理是一样的。这样处理主要是防止某装置发生一次事故后,如果不自动复归,该装置或其它装置再发生事故,全站事故总无法再次告警。

3.2 全站事故总信号及合成的方式

不论是传统的中央信号系统还是现在的综自系统和调度主站,都需要一个全站总的事故总信号。调度主站和当地监控系统都需要这个信号来实现启动事故音响、自动推事故画面、判断开关是事故跳闸还是人工分闸等功能。我们在系统组态时,全站事故总信号不论是对调度还是对当地后台,习惯上都是排列在遥信信息表的第一位。全站事总是总控单元根据组态设置的各个装置的事故总采用“或门”逻辑运算产生的合成信号。在系统组态时,哪些量参与全站事故总信号的合成是有区别的。组态是应注意下面两点

a)全站事总合成一定要全。装置的事总信号是根据KKJ和TWJ状态产生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单个装置的事故总是和开关“对应”的而不是和保护“对应”的(因为偷跳也要启动事总)。所以组态时按开关来,要保证全站所有开关的事总信号都要参与合成,不要遗漏某个开关。对9611等线路保护好说,装置本身可以通过通讯送上本身的事故总,但主变保护不论采用LFP900还是RCS9600系列的保护,即使象9679和9661这样既有CPU也带操作回路的装置,也不会通讯上送事故总。对主变及内桥等开关,可通过测控或保护测控装置开入采集该开关操作回路提供的事故总硬接点信号。比如组屏安装的RCS96XX系列主变保护出厂设计RCS9681/82后备保护开入1固定接入该侧开关操作板提供的事总,开入2接入控制回路断线,出厂时已配好线。LFP900的操作板需要焊一连接线(5和5*)后,也可引出事总信号。把通讯上送的9611等装置的事故总和采集主变开关事总信号的开入量,组态合成信号时都参与逻辑或即可。

b)合成全站事总的信号不能重复。如果某个开关的事总信号组进去了,就不要再把同线路的保护动作信号组进去;反之依然,组了保护信号就不要组开关的事总。比如一台9611线路保护,把它的事故总和过流I、II段等跳闸的保护动作信号也组进去了,这会产生什么问题呢?会导致实际发生一次事故,却产生2个全站事总信号的问题。因为保护动作是瞬动的,故障电流切除,保护接点就会返回,通讯上送的动作信号也一样。保护一动作,总控马上合成一个全站事总,开关一跳开,保护返回,合成事总马上返回。而9611的事总信号是TWJ为1(即开关跳开后)况且还有一个判断延时后才会产生,所以因保护动作产生的全站合成事总返回后,会由装置上送的事总再次导致全站事总产生,过3S后装置事总返回,全站事总也返回。这是不对的,一次事故就应该产生一次全站事故总。在现场我已碰到过好几个同事犯过这个错误,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对主变保护也一样,你把各侧开关事总信号开入组进去了,就不要再把差动保护、重瓦斯等等保护再组进去。

c)很多公司对全站事故总信号的合成方法是把所有装置的所有的保护动作信号组在一起。这种方法看似效果跟把全部开关的事总信号合成方法效果是一样的,但实际上两种方法

还是有区别的。保护合成事总,优点是全站事总可以自动复归,但致命缺点是偷跳不能发出事总。同时总控合成信号参与逻辑运算的量数量也较大(所有装置的所有动作信号),组态时既容易遗漏某个元件动作信号,同时如果现场某个元件只是投信号,没有投跳闸,则也会造成开关并没有跳开但误发事总的问题。所以从事故总信号的真正含义上理解,合成全站事总,还是应采用全部开关的事总信号为宜,事总信号就是由开关的不对应来启动。这样只考虑到全部开关的事总,参与总控逻辑运算的量较少,也不容易遗漏,总控运算负担轻;同时开关偷跳也能发出事总来。但是注意一点,9611等线路保护事总3S后能自动复归,主变各侧开关的事总,是采的操作板提供的硬接点信号,就是一个简单的TWJ+KKJ的串联。如果开关跳闸后,不手动复归(虽然开关已在分位,还要手动或遥控开关分闸,以使KKJ=0),则开关本身的事总和合成的全站事总都不会复归。(注意保护信号遥控复归只是把装置的跳闸灯给复归掉,这个信号是消除不掉的)。

3.3 现场常见的误发事总信号的几种情况

a)不管是真空还是SF6或GIS(组合电器)开关,一般都有就地操作功能。大部分用户设计的是不管就地还是远方操作方式把手设在保护屏上还是采用开关的,开关就地操作也是经过保护操作回路的。但是也有部分用户设计时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比如担心控制电缆着火,导致开关不能分开),开关就地操作直接接通跳闸回路,没有经过保护的操作回路。如果这种情况下,用户在开关就地手分开关,就会产生事总信号。因为不经操作回路,KKJ不会为0,TWJ=1满足事总条件。

b)对主变各侧开关做遥控或手动合闸时,会瞬间发出事故总信号。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合闸时KKJ首先启动=1,此时TWJ还没=0,所以产生事总。9611等装置程序上已加了延时判断处理,可以躲过这种情况。但主变各侧事故总是硬接点开出的信号,它没有任何延时。所以,有时合闸时会瞬时发出事总信号。对此情况,可以通过增加采集该信号的开入去抖延时来躲过。比如9681开入1遥信去抖延时出厂默认25ms,如果躲不过,可以延长一些去抖时间,以躲过误发事总。

c)现场有时还有种情况就是用户做9611等出线保护试验,跳闸后事总信号发出后也复归了。用户还没再做下一个试验项目,突然又报出事总信号了。这一般是因为开关跳开后,用户为了作下一个项目,需修改定值。修改完定值后,肯定要复位保护装置。装置一上电必然初始化,重新监测各种信号。如果这时开关尚在分位,因为KKJ=1、TWJ=1自然又会报出事总,过3S后也会自动返回。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如果用户很认真细致,他会问你原因的,解释一下即可。

d)还有种情况虽然很偶然,但也发生过。用户验收时,做完一个成组试验,马上就把装置电源关掉。如果在关电源之前,装置还没有送出事故总复归信号,则合成的全站事总就会一直不返回。这种情况把总控复位重启即可消除(注意,如果是9698B,最好是双机全部掉电再上电)。

4、 TWJ/HWJ位置继电器和控制回路断线

4.1 TWJ/HWJ(跳闸位置/合闸位置继电器)的作用

TWJ/HWJ主要作用是提供开关位置指示。HWJ并接于跳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跳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开辅助触点。当开关在合位时,其常开辅助触点闭合,HWJ线圈带电,HWJ=1表明开关合位。TWJ一般并接于合闸回路,该回路在开关合圈之前串有断路器常闭辅助触点。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常闭辅助触点闭合,TWJ线圈带电,TWJ=1表明开关分位。注意:当开关在分位时,其实合闸线圈是带电的。TWJ为电压圈,线圈本身电阻就较大,加上回路上串的电阻,整体阻值约40K(测量控制正和TWJ负端)。因为国内开关跳合闸线圈为电流型,其阻值较小(常见的为50~200Ω)。虽然整个合闸回路是导通的,但因为控制回路电压大部分加在TWJ上,TWJ部分电阻很大,电流很小,不足以使合圈动作。TWJ线圈上串联的电阻,也是为了防止TWJ线圈击穿短路,导致合圈误动。当手动或遥控合闸时,合闸回路接通相当于直接将TWJ短接,电压直接加在合闸线圈上,使线圈动作。HWJ回路同此基本一致。断路器位置可以用合位也可以用跳位表示, 保护和监控习惯采用的位置信号略有不同:按照传统习惯,保护程序判断开关位置一般采用TWJ,比如备投装置需接入的开关位置都采用TWJ(断路器常闭触点)。远动监控方面一般都采用HWJ(断路器常开触点),如果只有TWJ,往往还要在数据库里取反。

4.2 断路器位置和HWJ的区别

我们从96XX系列装置里开关量状态显示菜单(/通讯信息表)里可以看到除了有TWJ和HWJ 状态外,还有断路器状态。那么,这个断路器状态跟HWJ是否一样呢?其实并不完全一致。不论我们是采用TWJ还是HWJ来判断开关位置,都有一个一旦控制回路断线,就会导致位置判断错误的问题。比如开关在合位,此时HWJ=1;如果这时控制电源掉了,则HWJ失电,HWJ=0,就会错误判断为开关分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装置提供了“断路器位置”这个经过程序判断处理后的状态量。正常情况下,TWJ和HWJ状态是相反的,程序会判为状态有效,断路器状态和HWJ状态是一致的;当TWJ和HWJ全部为0或全部为1时,程序认为该状态变位为无效状态,断路器位置还是会保持原状态不变。大家可以做个试验,先让开关在合位,看开关量状态,HWJ和断路器位置都为1;再拔掉开关控制保险,此时HWJ=0,但断路器状态

不变,仍为1。与这种情况相类似的,还有开关手车试验位置和运行位置,两种状态必须是相反的,才是有效的状态(构成一个异或关系),具有这种关系的遥信,我们一般称为双位置遥信。现场组态时,除非用户有特殊要求,一般都采用“断路器位置”这个开关量来表征开关位置,而不是单独采用HWJ或TWJ。对手车试验位置,一般通过在后台遥信数据库里设置它的双位置遥信关联属性,同时在画面编辑器里,对开关量图符的属性选择工程值(四态)而不是常规的工程值来实现。

4.3 不同系列操作回路位置指示的区别

LFP900系列操作回路从电气上可以说基本上是独立的,跳合位指示灯也直接带在操作回路上。比如LFP941操作回路,如果装置电源不上电,只给操作回路控制电源上电。操作回路板上的跳合位灯依然会亮。RCS96系列和RCS900系列面板跳合位指示,是装置采集到跳合位后,再驱动面板上的发光二极管,产生相应的灯光位置指示。96XX系列低压保护用户在设计中一般不特别分开装置电源和控制电源,但对于9661装置,因为它不仅有操作回路还带有非电量保护。设计上一般把操作回路控制电源和非电量电源(也是装置电源)分开。如果装置电源不上,只上操作回路控制电源,前面板上是没有开关位置指示的。这一点在现场调试过程经常有可能发生,比如因非电量开入线尚未接完,所以用户不给非电量(实际上也是装置电源)上电。但把开关控制电源上电了,面板上开关位置肯定无显示,用户见有可能会以为故障。这在现场已碰到多次。(另外注意,9611等低压线路保护CPU板到液晶板的排线如果不连,面板上所有指示灯都会亮)

4.4 控制回路断线

位置继电器除了提供位置指示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监视控制回路是否完好。因为正常情况下,不论开关处于何状态,TWJ和HWJ必有一个带电,状态为1。如果全为0,则代表控制回路异常,也即我们常说的控制回路断线。按照部颁技术要求,必须监视跳闸回路(相比而言,跳闸回路断线要比合闸回路断线后果严重的多)。这也是HWJ线圈负端没有引出装置直接在内部就和跳闸回路并在一起的原因(9661/RCS941的操作回路,HWJ负也单独引出装置,主要是为了配合开关的方便)。TWJ负端单独引出,主要是为了同不同类型开关控制回路配合(比如防跳),但常规设计上,一般也在端子排上直接同合闸回路并接。

装置产生的控制回路断线信号=TWJ常闭接点+HWJ常闭接点。无论是通讯还是硬接点输出的该信号,都加了3S的判断延时。主要是因为断路器常开和常闭触点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比如开关由分到合,常闭触点(TWJ)打开时,常开触点(HWJ)还没有闭合,中间一般会有几十个毫秒两者都为0的情况,如果不加判断延时,则会误报控制回路断线。注意对主变各侧

开关的控制回路断线,同上文所讲事故总信号采集一样,是通过测控装置(出厂设计一般是本侧后备保护的开入2)采集操作回路的硬接点输出。硬接点信号开出是没有任何时间延时的,为了避免因为TWJ和HWJ不同步误发控制回路断线信号,现场要通过增加该开入采集的遥信去抖时间来躲过这段时间,一般可设为0.3S。

因为现在开关内部接线经常会把弹簧储能或气压闭锁等接点串入合闸回路。所以在现场时,有时开关分开后,储能电机运转给弹簧储能。在储完能之前,合闸回路是断开的,TWJ状态上不来,会报控制回路断线。储能完毕,合闸回路接通,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复归。现场调试时这种现象也是经常碰到的。

5、防跳回路及同开关防跳的配合

5.1 防跳回路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操作回路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供防跳功能。防跳是防止“开关跳跃”的简称。所谓跳跃是指由于合闸回路手合或遥合接点粘连等原因,造成合闸输出端一直带有合闸电压。当开关因故障跳开后,会马上又合上,保护动作开关会再次跳开,因为一直加有合闸电压,开关又会再次合上。所以对此现象,通俗的称为“开关跳跃”。一旦发生开关跳跃,会导致开关损坏,严重的还会造成开关爆炸,所以防跳功能是操作回路里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防跳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跳闸保持继电器TBJ和防跳继电器TBJV来共同实现的。(以RCS96XX线路保护操作回路图为例)。保护或人为跳闸时,TBJ动作,在启动跳闸保持回路的同时,接于TBJV线圈回路的TBJ常开接点也闭合。如果此时合闸接点(包括手合或遥合或重合闸)是闭合的,则TBJV线圈带电,并且串于其线圈回路的TBJV常开接点闭合,构成一自保持回路。接于合闸线圈回路的TBJV常闭接点打开,切断合闸回路。整个回路主要有两点:1)防跳功能是在跳闸时才启动的,通过TBJ来启动,如果TBJ跳闸保持没有启动,则也不能启动防跳2)TBJV一旦启动后,通过自身的保持回路自保持,这样虽然开关跳开后TBJ会返回,但防跳回路仍然会起作用,直到合闸接点分开,TBJV才会返回。

现场验证防跳功能试验也很简单,开关在合位,一直合着手合把手的同时加故障电流。如果保护动作把开关跳开后,开关没有合闸,说明防跳回路起作用。如果发生跳跃,则说明防跳没起作用,重点应检查TBJ回路,看是否跳闸保持没有启动。(注意:一旦发生跳跃,应马上松开合闸把手,防止开关发生故障)

5.2 同VD4等某些自身带有防跳功能开关的配合

因为开关跳跃是非常严重的故障,所以有些开关本身带有防跳回路。为了防止产生寄生回路,按规定只能保留一套防跳,常规一般是保留保护本身的。也有用户非要保留开关的防

跳,就会要求我们取消保护的防跳功能。如果在现场要取掉保护的防跳,虽然最好的办法是把防跳继电器TBJV直接从板子上焊掉,不过在现场这样做未免太麻烦了。只要把防跳继电器TBJV的常闭接点用连线焊接短接即可,这样即使防跳继电器启动,其常闭接点打开后也不会切断合闸回路。(现场焊接最好用剪断的二极管或电阻的管脚,既方便获取,其导电性也好。)

因为国内操作回路都是电流型的,所以大部分开关自带的防跳回路同保护装置一样也是电流型的。但某些国外厂家的开关(比如ABB、西门子、施耐得等)的防跳是电压型的,特别是ABB的VD4型真空断路器,因为技术性能很好,国内很多厂家开关都是配的该型号断路器,同时好多厂家自己生产的断路器也是该型号的仿造产品。因为VD4的产量较大,它的防跳比较有代表性。我们以该型号为例,具体讲解现场应注意事项。(VD4跳合闸回路示意图如下)

(图例说明:0N=合闸线圈;OFF=跳闸线圈;KO=防跳继电器。V2、V3为考虑交直流两用而设置的整流桥;X14、X30接控制回路负端;X4为合闸输入;X31为跳闸输入。)

当我们在现场碰到下列情况时,就应该怀疑开关是否带有防跳回路了:装置一上电开关在跳位时,保护装置位置指示灯显示正常;开关合上后,跳位合位两个灯都亮(跳位灯亮度可能会比合位灯稍弱一些);如果此时把开关分开,再合闸,开关始终合不上,装置控制电源掉电后再上电,又可以合闸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操作回路TWJ负端设计时一般直接和合闸线圈输出端在端子排上短在一起,当开关在合闸状态时,合位指示灯亮这是正常的。但是因为TWJ负端和X4合闸输入端接在一起,DL常开点闭合,接通KO防跳继电器回路。因为KO为电压型继电器,且RO电阻约20K左右,而上文已讲整个TWJ回路电阻约40K,所以K0回路分压较大。KO继电器动作电压经试验验证25V即可动作,所以KO动作,KO继电器常开接点闭合接通B端,构成自保持回路的同时切断了合闸线圈回路。因为有这个KO 回路,所以开关在合位时,跳位灯也亮(因为KO回路分压较大,所以TWJ灯光亮度相对HWJ 灯要弱);因为这时防跳已启动,且构成自保持。所以开关分开后,再合闸肯定合不上。控制电源掉电,则KO自保持回路返回,接通合闸回路,可以再次合闸。跳闸回路同常规一样,所以开关在跳位时,只有跳位灯亮,合位灯是不会亮的。

对VD4类型的开关,如果用户要求保留开关自身防跳,则除了要把保护的TBJV短接,去除保护防跳功能外。还要把TWJ负端同合闸回路分开,单独接开关的一付常闭辅助触点,以取得开关跳位和防止开关防跳启动闭锁合闸回路。不过为简便起见,现场最好建议用户去掉开关的防跳,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拆除DL常开点到R0电阻的连线即可。

6、同各种类型的开关操作机构配合应注意事项

6.1 开关操作机构的分类

我们在现场碰到的开关一般分为多油(比较老的型号,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少油(一些用户站还有)、SF6、真空、GIS(组合电器)等类型。这些讲的都是开关的灭弧介质,对我们二次来说,密切相关的是开关的操作机构。机构类型可分为电磁操作机构(比较老,一般在多油或少油断路器配的是这种);弹簧操作机构(目前最常见的,SF6、真空、GIS一般配有这种机构);最近ABB又推出一种最新的永磁操作机构(比如VM1真空断路器)。 6.2 电磁操作机构

电磁操作机构完全依靠合闸电流流过合闸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来合闸同时压紧跳闸弹簧,跳闸时主要依靠跳闸弹簧来提供能量。所以该类型操作机构跳闸电流较小,但合闸电流非常大,瞬间能达到一百多个安培。这也是为什么变电站直流系统要分合闸母线控制母线的缘故。合母提供合闸电源,控母给控制回路供电。合闸母线是直接挂在电池组上,合母电压即电池组电压(一般240V左右),合闸时利用电池放电效应瞬间提供大电流,同时合闸时电压瞬间下降的很厉害。而控制母线是通过硅链降压和合母连在一起(一般控制在220V),合闸时不会影响到控制母线电压的稳定。

因为电磁操作机构合闸电流非常大,所以保护合闸回路不是直接接通合闸线圈,而是接通合闸接触器。跳闸回路直接接通跳闸线圈。合闸接触器线圈一般是电压型的,阻值较大(一般几K)。保护同这种回路配合时,应注意合闸保持一般启动不了。但这问题也不大,跳闸保持TBJ一般能启动,所以防跳功能还存在。该类型机构合闸时间较长(120ms~200ms),分闸时间较短(60~80ms)。

6.3 弹簧操作机构

该类型机构是目前最常用的机构,其合闸分闸都依靠弹簧来提供能量,跳合闸线圈只是提供能量来拔出弹簧的定位卡销,所以跳合闸电流一般都不大。弹簧储能通过储能电机压紧弹簧储能。对弹操机构,合闸母线主要给储能电机供电,电流也不大,所以合母控母区别不太大。保护同其配合,一般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6.4永磁操作机构

永磁操作机构是ABB最近才应用到国内市场的一种新机构,首先应用于它的VM1型10KV 真空断路器上。它原理同电磁型大体有点类似,主动轴为永磁材料制成,永磁体周围有电磁线圈。正常情况下电磁线圈不带电,当开关要分闸或合闸时,通过改变线圈的极性利用磁力相吸或排斥的原理,驱动分闸或合闸。虽然这个电流也不小,但开关是通过一个大容量电容

来“储能”,动作时通过电容放电来提供大电流。这种机构优点是体积小,传动机械部件少,所以可靠性较弹操机构要好。同我们保护装置配合来说,我们跳合闸回路驱动的是一个高阻固态继电器,它实际上只需要我们给它提供一个动作脉冲即可。所以对该开关,保持回路肯定启动不了,保护的防跳也不会启动(该机构本身带有防跳)。但是要注意一点,因为固态继电器的动作电压较高,常规设计TWJ负和合闸回路接在一起这种情况,不会造成固态继电器给动作,但有可能因为分压太多造成位置继电器不能启动。这种情况在现场碰到过,具体分析处理过程可见本文的调试案例部分,有详细描述。国内也有永磁操作机构的产品,但以前质量一直不太过关,这几年质量提上来后,也逐渐推向市场。因为考虑到成本,国内永磁机构一般不配电容,直接由合闸母线提供电流。我们操作机构驱动的是分合闸接触器(一般选电流型的),保持及防跳一般可启动。

6.5 FS型“开关”及其它

我们上面所说的都是断路器(俗称开关),但我们在电厂施工时可能会碰到用户称为FS 开关的情况。FS开关实际上是负荷开关+快速熔断器的简称。因为开关比较昂贵,为了节省成本采用这种FS回路。正常电流由负荷开关切除,故障时由快速熔断器切除电流。这种回路一般在电厂6KV厂用电系统常见。保护同这种回路配合,往往被要求当故障电流大于负荷开关所能允许的开断电流后,要禁止跳闸或靠延时,让快速熔丝切除电流。

有些电厂用户可能不希望保护有保持回路。因为开关质量不好,可能导致辅助触点不到位,而保持回路一旦启动后,必须要靠断路器辅助触点打开才能返回,否则跳合闸电流会一直加在跳合圈上,直到线圈烧毁。而跳合闸线圈是按短时通电设计的,电流加的时间一长,则很容易烧毁。而我们肯定希望有保持回路,否则很容易烧保护接点。当然如果现场用户坚持,也可去掉保持回路。一般比较简便的方法是割断电路板上保持继电器常开接点同控母正的连线。在调试现场一定要注意,如果开关分合操作后,位置指示灯全灭。(排除因弹簧未储能造成,这种情况面板显示弹簧未储能告警的)必须马上关掉控制电源,防止烧毁开关线圈。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现场应切记。

7、公司操作回路的特点

在许多人的眼里,操作回路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但从保护装置的应用角度出发,一种微机保护装置其操作回路设计的好坏,也是影响产品整体性能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因为以前工作的缘故,笔者对国内及国外的许多厂家的保护都有接触。个人感觉我们公司产品的操作回路不管是高压的分相操作箱还是RCS系列的操作回路,设计的很专业。别看各厂家的操作回路作用和构成都大差不差,但你仔细分析起来,很多细节处理的不同也体现了不同

厂家的技术水平。希望大家在日后的调试工作中慢慢摸索和感悟。个人总结的公司操作回路所具有的设计巧妙之处大体有以下几点:

7.1 KKJ继电器的采用和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7.2 LFP系列跳合闸保持电流调整方法及RCS系列采用的“自适应”保持回路。

7.3 操作回路从电源上完全独立,强电继电器直接操作。即使在保护CPU损坏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手动分闸。而有些厂家操作回路,手合手分是作为开关量采进CPU,再由程序控制驱动跳合闸回路,在电源上不独立,如果CPU板损坏,将导致无法手分开关。这一点在事故情况下将是致命的。

7.4 压力闭锁接点接入操作回路的具体位置不同,体现不同的效果。以RCS941操作回路为例。跳闸压力闭锁一旦动作,保护跳和手跳回路都将切断;而合闸压力闭锁动作只切断手合回路,不切断重合闸回路。这是因为手动合闸,说明开关尚未投入运行,所以合闸压力闭锁动作,必然要切断手合回路。而重合闸回路是在开关跳开后,再次合闸。在开关跳闸灭弧过程中很有可能引起SF6气压的波动,导致合闸压力闭锁接点动作。而这时整个开关还是正常的,所以合闸闭锁不切断重合闸回路,以防止误闭锁。同样不论是合闸压力还是跳闸压力闭锁切断跳合闸回路的接点都放在跳合闸保持继电器线圈之前,也就是说,只有在尚未启动保持回路之前才能闭锁,一旦保护跳闸或手动合闸启动了保持回路,则即使气体继电器动作,也不可能中断跳闸或合闸过程。这也是考虑到在开关合闸和分闸的瞬间,触头拉弧可能会引起灭弧室气压波动,导致误发气压闭锁接点,造成开关不能可靠分合。而很多厂家,要不是合闸压力闭锁也切断重合闸回路,就是气压闭锁动作接点接在保持线圈后面,一旦因拉弧导致气压波动,很有可能造成开关不能可靠分合。这些都是不专业的表现。

22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220KV电网继电保护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引言 本文研究的是关于220KV电网继电保护。通过本次设计掌握和巩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步骤和设计技能,根据技术规范,选择和论证继电保护的配置选型的正确性并培养自己在实践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本次设计是根据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本科生毕业要求而进行的毕业设计。此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220KV电网继电保护的配置和整定,设计内容包括:计算系统中各元件参数;确定输电线路上TA,TV变比的选择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选择;绘制电力系统等值阻抗图,确定系统运行方式并进行短路计算;确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选择及整定计算:主保护采用两套独立的、厂家不同的、能保护线路全长的保护装置(第一套CSC-103B光纤纵差保护;第二套PSL-603(G)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后备保护采用相间距离保护和接地零序电流保护;输电线路的自动重合闸采用单相自动重合闸方式。 由于各种继电保护适应电力系统运行变化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因而,对于继电保护整定方案的配合不同会有不同的保护效果,如何确定一个最佳的整定方案,将是从事继电保护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研究课题。总之,继电保护既有自身的整定技巧问题,又有继电保护配置与选型的问题,还有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问题。尤其,对于本文中220KV高压线路分相电流差动保护投运前的现场试验,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一个问题,由于线路两端距离的限制,现场试验不能像试验室那样方便。另外,光纤保护在长距离和超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施工和管理应用上仍存在不足,但是从长远看,随着光纤网络的逐步完善、施工工艺和保护产品技术的不断提高,光纤保护将占据线路保护的主导地位。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图及其讲解

直流母线电压监视装置原理图-------------------------------------------1 直流绝缘监视装置----------------------------------------------------------1 不同点接地危害图----------------------------------------------------------2 带有灯光监视得断路器控制回路(电磁操动机构)--------------------3 带有灯光监视得断路器控制回路(弹簧操动机构)--------------------5 带有灯光监视得断路器控制回路(液压操动机构)-------- -----------6 闪光装置接线图(由两个中间继电器构成)-----------------------------8 闪光装置接线图(由闪光继电器构成)-----------------------------------9 中央复归能重复动作得事故信号装置原理图-------------------------9 预告信号装置原理图------------------------------------------------------11 线路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原理图------------------------------------------12 线路方向过电流保护原理图---------------------------------------------13 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图---------------------------------------------14 线路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原理图---------------------------------------15 双回线得横联差动保护原理图------------------------------------------16 双回线电流平衡保护原理图---------------------------------------------18 变压器瓦斯保护原理图---------------------------------------------------19 双绕组变压器纵差保护原理图------------------------------------------20 三绕组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图------------------------------------------21 变压器复合电压启动得过电流保护原理图---------------------------22 单电源三绕组变压器过电流保护原理图------------------------------23 变压器过零序电流保护原理图------------------------------------------24 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零序电流保护与中性点间隙接地保------24 线路三相一次重合闸装置原理图---------------------------------------26 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LALF)原理图--------------------------------29 储能电容器组接线图------------------------------------------------------29 小电流接地系统交流绝缘监视原理接线图---------------------------29 变压器强油循环风冷却器工作与备用电源自动切换回路图------30 变电站事故照明原理接线图---------------------------------------------31 开关事故跳闸音响回路原理接线图------------------------------------31 二次回路展开图说明(10KV线路保护原理图)-----------------------32 直流回路展开图说明------------------------------------------------------33 1、图E-103为直流母线电压监视装置电路图,请说明其作用。 答:直流母线电压监视装置主要就是反映直流电源电压得高低。KV1就是低电压监视继电器,正常电压KV1励磁,其常闭触点断开,当电压降低到整定值时, KV1失磁,其常闭触点闭合, HP1光字牌亮,发出音响信号。KV2就是过电压继电器,正常电压时KV2失磁,其常开触点在断开位置,当电压过高超过整定值时KV2励磁,其常开触点闭合, HP2光字牌亮,发出音响信号。

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南瑞的培训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力系统是一门较“传统”的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原理本身并没有象通讯领域那样不断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发展。变电站保护和监控等二次领域也不例外,只是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及通信等基础领域技术的发展,实现的方法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保护从最早的电磁式到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直到现在的微机保护;变电站监控也从原先的仪表光字牌信号到集中式RTU 直到现在的综合自动化。原理都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我们在综自调试工程现场碰到的很多信号(比如事故总,控制回路断线等)的概念都是从原先传统电磁式的变电站二次控制系统/中央信号系统延伸过来的,同时在现场调试碰到的很多问题都跟开关等二次控制回路有关。操作回路看似简单,似乎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我们只有了解了有关基本概念的由来,同时熟练掌握我们产品操作回路的特点和应用,才能在工作中灵活处理有关问题。 1、KKJ(合后继电器) 1.1KKJ的由来 南瑞RCS和LFP系列中几乎所有类型的操作回路都会有KKJ继电器。它是从电力系统KK操作把手的合后位置接点延伸出来的,所以叫KKJ。传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对开关的手合手分是采用一种俗称KK开关的操作把手。该把手有“预分-分-分后、预合-合-合后”6个状态。其中“分、合”是瞬动的两个位置,其余4个位置都是可固定住的。当用户合闸操作时,先把把手从“分后”打到“预合”,这时一副预合接点会接通闪光小母线,提醒用户注意确认开关是否正确。从“预合”打到头即“合”。开关合上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KK把手返回自动进入“合后”位置并固定在这个位置。分闸操作同此过程类似,只是分闸后,KK把手进入“分后”位置。KK把手的纵轴上可以加装一节节的接点。当KK把手处于“合后”位置时,其“合后位置”接点闭合。 KK把手的“合后位置”“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

(完整版)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平湖六店110kV变电站输电线路的继电保护设计 系(部):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电力10-2 姓名:黄婷 指导教师:张国琴

2013年5 月19 日

摘要 继电保护可以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当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时,能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以免故障元件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正常运行;有能在排除故障的同时,也保证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本次毕业设计以平湖六店110KV变电站的输电线路和电气接线方式作为主要原始数据,本设计围绕110KV变电站的输电线路进行的继电保护设计,根据平湖六店原始资料所提供的变电站一次系统图,重点介绍线路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流保护保护的作用原理,保护的范围,动作时限的特性,整定原则等,又相对平湖六店的输电线路进行了短路计算及其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灵敏度校验和动作时间整定,通过计算和比较从而确定了输电线路保护的选型。相辅也介绍了输电线路的其他几种保护,如接地保护,距离保护,纵差保护和高频保护,简单介绍了这几种保护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整定计算,影响因素等方面。通过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设计使得输电线路在电网中能更加安全的运行。 关键词:继电保护;短路计算;整定计算

Abstract Can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relay protection, short circuit fault occurs when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 the system, can automatically, rapidly and selectively to fault components removed from the system, so as to avoid fault components continue to damage,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other trouble-free part; Can design in pinghu six stores 110 kv substation of power lines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ode as the main raw data, the design around the transmission lines of 110 kv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pinghu six stores the original data provided by the substation system diagram at a time, focus on line without time limit current instantaneous fault protection and protection principle of fixed time limit over current protection, the scope of the protection action time limit characteristics, principle, etc., and relative pinghu six shop transmission line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short circuit and quick break protection and fixed time limit over current

继电保护讲解之控制回路

1.断路器最低跳合闸电压应不低于 30%额定电压,不高于 65%额定 电压。 当断路器处在合闸位置时,发生如下两种异常情况, (1)断路器不能分闸但红灯亮(2)断路器不能分闸且红灯不亮。将检查二次连线无问题,现提供万用表一只,检查A、B、C、D、E、F电压,试综合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答:(1)当断路器不能分闸但红灯亮时,如测B点对地电压为正压,E点对地电压为负压,则为KQ 有损坏;如测E 为正压,F 为负压,则为断路器辅助触点有问题;如测F 为正压,D为负压,则说明跳闸线圈有问题! (2)当断路器不能分闸且红灯不亮时,这时如测得A点为正电压, C点为负压,则为灯丝断;如C点为正压,D点为负压,则为电阻断;如D 点为正电压,B点为正电压。则可能为断路器辅助触点、跳闸线圈、KQ 中电流线圈有损坏或连接不通、接触不良等,可依次进行查找。 1、下图为某变压器的开关控制回路图,如按该图接线,传动时会发生什么问 题?请将不对的地方改正确。(98华北比武试题)

答:不能实现手动跳闸、手动合闸。 正常运行时红、绿信号灯不对。 Kk6,7应与Kk5,8交换。 红灯应接在HWJ接点回路中 绿灯应接在TWJ接点回路中 TWJ线圈应接在TBJ3与DL接点之间。 母差保护出口接点应在防跳继电器前,并取消其自保持电流线圈。 2、对于220kV及以上的电力系统,为保证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所有运行设备都 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和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请解释在实际系统中是如何实现的? 答:如此要求的目的在于当任意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意一组断路器拒绝动作时,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组断路器切除故障。在所有情况下,要求这两套继电保护装置和断路器所取的直流电源都由不同的熔断器供电。 对于220kV及以上电力系统的线路保护,一般采用近后备方式,即当故障元件的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拒动时,由相互独立的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而当断路器拒动时,起动断路器失灵保护,断开与故障元件母线相连的所有其他连接电源的断路器。有条件时可采用远后备保护方式,即故障元件所对应的继电保护装置断路器拒绝动作时,由电源侧最临 近故障元件的上一级继电保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

继电保护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操作回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南瑞培训资料) 上传者:高级电工 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力系统是一门较“传统”的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原理本身并没有象通讯领域那样不断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和发展。变电站保护和监控等二次领域也不例外,只是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及通信等基础领域技术的发展,实现的方法和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保护从最早的电磁式到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直到现在的微机保护;变电站监控也从原先的仪表光字牌信号到集中式RTU直到现在的综合自动化。原理都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我们在综自调试工程现场碰到的很多信号(比如事故总,控制回路断线等)的概念都是从原先传统电磁式的变电站二次控制系统/中央信号系统延伸过来的,同时在现场调试碰到的很多问题都跟开关等二次控制回路有关。操作回路看似简单,似乎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我们只有了解了有关基本概念的由来,同时熟练掌握我们产品操作回路的特点和应用,才能在调试工作中灵活处理有关问题。 1、KKJ(合后继电器) 1.1 KKJ的由来 包括RCS和LFP系列在内几乎所有类型的操作回路都会有KKJ继电器。它是从电力系统KK 操作把手的合后位置接点延伸出来的,所以叫KKJ。传统的二次控制回路对开关的手合手分是采用一种俗称KK开关的操作把手。该把手有“预分-分-分后、预合-合-合后”6个状态。其中“分、合”是瞬动的两个位置,其余4个位置都是可固定住的。当用户合闸操作时,先把把手从“分后”打到“预合”,这时一副预合接点会接通闪光小母线,提醒用户注意确认开关是否正确。从“预合”打到头即“合”。开关合上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KK把手返回自动进入“合后”位置并固定在这个位置。分闸操作同此过程类似,只是分闸后,KK把手进入“分后” 位置。KK把手的纵轴上可以加装一节节的接点。当KK把手处于“合后” 位置时,其“合后位置”接点闭合。 KK把手的“合后位置” “分后位置”接点的含义就是用来判断该开关是人为操作合上或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合上的;同样的“分后位置” 接点闭合代表开关是人为分开的。“合后位置”接点在传统二次控制回路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启动事故总音响和光字牌告警;二是启动保护重合闸。这两个作用都是通过位置不对应来实现的。所谓位置不对应,就是KK把手位置和开关实际位置对应不起来,开关的TWJ(跳闸位置)接点同“合后位置”接点串联就构成了不对应回路。开关人为合上后,“合后位置”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目录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一、设计目的 (1) 二、课题选择 (1) 三、设计任务 (1) 四、整定计算 (1) 五、参考文献 (2) 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3) 一、摘要 (3) 二、继电保护基本任务 (3) 三、继电保护装置构成 (4) 四、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4) 五、三段式电流保护原理及接线图 (6) 六、继电保护设计 (7) 1.确定保护3在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的等值电抗 (7) 2.相间短路的最大、最小短路电流的计算 (8) 3.整定保护1、2、3的最小保护范围计算 (8) 4.整定保护2、3的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值,并校验灵敏度 (9) 5.保护1、2、3的动作时限计算 (11) 参考文献: (12)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巩固和加深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基础理论的理解。 2、对课程中某些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4、学习设计型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课题选择 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设计 三、设计任务 1、设计要求 熟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相关课程知识。 2、原理接线图 四、整定计算 ,20,3/1151Ω==G X kV E φ

,10,1032Ω=Ω=G G X X L1=L2=60km ,L3=40km, LB-C=30km,LC-D=30km, LD-E=20km,线路阻抗0.4Ω/km, 2.1=I rel K ,=∏rel K 15.1=I ∏rel K , 最大负荷电流IB-C.Lmax=300A, IC-D.Lmax=200A, ID-E.Lmax=150A, 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ss=1.5,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Kre=0.85。 最大运行方式:三台发电机及线路L1、L2、L3同时投入运行;最小运行方式:G2、L2退出运行。 五、参考文献 [1] 谷水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 贺家礼.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能源部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82 [4] 方大千.实用继电保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5] 崔家佩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M].北京:水利电 力出版社,1993 [6] 卓有乐.电力工程电气设计200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7] 陈德树.计算机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二次回路基础知识

二次回路基础知识 1.二次回路的概念 (1) 2.继电保护的概念 (1)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1) 常见的保护: (2) 带时限过流保护 (2) 电流速断保护 (2) 瓦斯保护 (3) 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及不正常状态 (3) 变压器的保护 (3) 3.常见的电器 (3) 4.二次图 (4) 二次图的分类: (4) 看二次图的技巧: (4) 二次图 (5) 自保持功能的实现 (5) 互锁功能的实现 (5) 中间继电器 (6) 热继电器 (6) 1.二次回路的概念 一次回路:由电力变压器、各种开关电器及配电线路,按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表示电能输送和分配路线的电路。 二次回路:对一次回路的运行进行控制、监测、指示和保护的电路。 常用的二次设备有:测量仪表、控制及信号装置、继电保护装置、电网安全自动装置、远动装置、操作电源等。二次设备通常由互感器二次绕组的出线和控制信号回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 2.继电保护的概念 继电保护是一种能反映电力系统故障和不正常状态,并及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自动化设备。 继电保护回路包括测量部分、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测量部分就是把能反映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的特征的物理量检测出来。并与保护的整定值进行比较,当其值达到整定动作值时,逻辑部分将根据被测量物理量的大小、性质、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是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确定应有的动作,执行部分立即或延时发出报警信号或跳闸信号。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供电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或异常运行状态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在

于: 1)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供电系统中快速、自动切除,使其损坏程度减至最轻,并保证最大限度地迅速恢复无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异常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维护的具体条件和设备的承受能力,发出警报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对继电保护系统的要求 1)选择性: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2)速动性:指快速地切除故障以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用户在电压降低的情况下工作的时间,以及缩小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3)灵敏性: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通常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它主要决定于被保护元件和电力系统的参数和运行方式。 4)可靠性:指在该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任何其他该保护不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可靠不拒动和可靠不误动。 常见的保护: 带时限过流保护 过流保护通常是指其起动电流按照躲开最大负荷电流来整定的一种保护装置。它在正常时不应该起动,而在电网发生故障时,则能反应于电流的增大而动作。在一般情况下,它不仅能够保护本线路的全长,而且也能保护相邻线路的全长,以起到后备保护的作用。 定时限就是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是按整定的动作时间固定不变的,与故障电流大小无关。反时限就是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与故障电流大小的平方成反比关系,故障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 电流速断保护 对于仅反应于电流增大而瞬时动作电流保护,称为电流速断保护。不可能保护线路的全长,并且保护范围直接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 变压器的差动保护

《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

第一章 继电保护工作基本知识 第一节 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CT )是电力系统中很重要的电力元件,作用是将一次高压侧的大电流通过交变磁通转变为二次电流供给保护、测量、录波、计度等使用,本局所用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均为5A ,也就是铭牌上标注为100/5,200/5等,表示一次侧如果有100A 或者200A 电流,转换到二次侧电流就是5A 。 电流互感器在二次侧必须有一点接地,目的是防止两侧绕组的绝缘击穿后一次高电压引入二次回路造成设备与人身伤害。同时,电流互感器也只能有一点接地,如果有两点接地,电网之间可能存在的潜电流会引起保护等设备的不正确动作。如图1.1,由于潜电流I X 的存在,所以流入保护装置的电流I Y ≠I ,当取消多点接地后I X =0,则I Y =I 。 在一般的电流回路中都是选择在该电 流回路所在的端子箱接地。但是,如果差动回路的各个比较电流都在各自的端子箱接地,有可能由于地网的分流从而影响保护的工作。所以对于差动保护,规定所有电流回路都在差动保护屏一点接地。 电流互感器实验 1、极性实验 功率方向保护及距离保护,高频方向保护等装置对电流方向有严格要求,所以CT 必 2、变比实验 须做极性试验,以保证二次回路能以CT 的减极性方式接线,从而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的方向能够一致,规定电流的方向以母线流向线路为正方向,在CT 本体上标注有L1、L2,接线盒桩头标注有K1、K2,试验时通过反复开断的直流电流从L1到L2,用直流毫安表检查二次电流是否从K1流向K2。线路CT 本体的L1端一般安装在母线侧,母联和分段间隔的CT 本体的L1端一般都安装在I 母或者分段的I 段侧。接线时要检查L1安装的方向,如果不是按照上面一般情况下安装,二次回路就要按交换头尾的方式接线。 CT 需要将一次侧电流按线性比例转变到二次侧,所以必须做变比试验,试验时的标准CT 是一穿心CT ,其变比为(600/N )/5,N 为升流器穿心次数,如果穿一次,为600/5。对于二次是多绕组的CT ,有时测得的二次电流误差较大,是因为其他二次回路开路,是CT 磁通饱和,大部分一次电流转化为励磁涌流,此时应当把其他未测的二次绕组短接即可。同理在安装时候,未使用的绕组也应该全部短接,但是要注意,有些绕组属于同一绕组上有几个变比不同的抽头,只要使用了一个抽头,其他抽头就不应该短接,如果该绕组未使用,只短接最大线圈抽头就可以。变比试验测试点为标准CT 二次电流分别为0.5A ,1A ,3A ,5A ,10A ,15A 时CT 的二次电流。 3、绕组的伏安特性 I Y I CT 绕组 保 护装置 I X 图1.1

继电保护装置及直流回路的操作要点

第28卷 2006年3月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J ou rna l of Huzhou Teachers College V ol.28 M a r.,2006 继电保护装置及直流回路的操作要点3 冯新江 (湖州电力局,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针对运行人员不掌握继电保护装置及直流回路的操作方法而引发的事故,探讨了继电保护装置及直流回路的操作要点,对其容易出现差错的部分及其原因作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继电保护;直流回路;操作要点 中图分类号:T M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734(2006)S0014602 倒闸操作是指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由一种运行状态变换到另一种运行状态、由一种运行方式转为另一种运行方式时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有序操作,如断开或合上某些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断开或合上某些直流操作回路、切除或投入某些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等.它关系着变电所及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也关系着在电气设备上工作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及操作人员本身的安全.误操作可能造成全变电所停电,甚至扩大到整个电力系统,使系统瓦解.而且,倒闸操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既有一次回路的操作,也有二次回路的操作,操作项目繁多,甚至多达几十乃至百余项,稍有疏忽,就会酿成事故.因此,正确的倒闸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由于运行人员不掌护继电保护装置及直流回路的操作方法而引发的事故不断发生.因此,为防止运行人员误操作,掌握继电保护装置及直流回路的正确操作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对继电保护装置及直流回路的操作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容易出现差错的部分,本文提出了操作要点,供读者参考. 1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 在电力系统大量采用新技术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的品种日趋增多.因此,研究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性能、特点十分重要,这也是保证继电保护装置正确操作的前提.如四方公司的保护装置投入压板和某些切换开关的操作,操作时必须复归,否则操作无效;主变微机差动保护因动作灵敏,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误动;微机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能自适应方式,但主变保护动作闭锁其压板必须与主变投、停同时投、退等等.其次继电保护装置的操作必须跟一次操作相适应,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一次设备无保护运行和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开路、连跳回路压板未停用而造成人员伤害、误跳运行设备等情况.另外,还必须注意保护压板的停、投次序,在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复归故障信号时保护误动等等.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运行中的保护装置要停用直流电源时,应先停用保护出口压板,再停用直流回路;恢复直流电源时,与此相反.在用上直流电源时,要检查整个装置工作是否正常,必要时,在使用高内阻电压表测量出口压板两端无电压后,再用上出口压板. (2)四方公司的保护装置投入压板的投退、220kV重合闸方式切换开关的切换,需在30秒内复归操作,所以操作票必须增加复归这一步操作. (3)能自适应方式的微机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其出口压板在一次运行方式变化时可不必切换,全部投入,以防止运行人员误投、退;但主变保护动作闭锁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压板必须与主变投、停同时投、退.不能自适应方式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必须根据一次运行方式变化进行切换. 3收稿日期:20051029  作者简介:冯新江(1964-),男,浙江湖州人,湖州电力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变电运行管理.

35kv的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设计(参考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35KV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20093096 51 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班级 20093096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目录

摘要………………………………………………………………………………前言………………………………………………………………………………1.继电保护概论………………………………………………………………… 1.1继电保护的作用…………………………………………………………… 1.2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1.3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1.4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简史………………………………………………… 2.35KV线路故障分析………………………………………………………… 2.1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2.2 35KV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 4.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 4.1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4.2限时电流速断电流保护……………………………………………………… 4.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4.4电流三段保护小结…………………………………………………………… 5.输电线路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构成及动作过程…………………………… 5.1零序电流保护………………………………………………………………… 6.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的接地保护…………………………………… 6.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的电流和电压 6.2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保护…………………………………………………… 6.3绝缘监视装置………………………………………………………………… 6.4零序电流保护……………………………………………………………… 6.5零序功率方向保护…………………………………………………………… 7.电流三段保护小结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35KV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继电保护原理2—操作箱.

第二章操作箱

第一节概述 1.断路器操作机构 1.1断路器操作机构及控制回路 操作机构是断路器本身附带的跳合闸传动装置,目前常用的机构有电磁操作机构、液压操作机构、弹簧操作机构、电动操作机构、气压操作机构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电磁操作机构和液压操作机构。 断路器操作机构箱内电气控制回路包括:合闸和分闸操作回路,电气防跳回路,操作机构压力低闭锁回路,灭弧介质压力低闭锁回路,电机控制回路,加热回路,重合闸闭锁回路。 1.2断路器操作机构压力低的闭锁方式 液压操作机构以高压油推动活塞实现合闸与分闸,其压力闭锁由高到低一般设有“重合闸闭锁”、“合闸闭锁”、“分闸闭锁”3级。 气动操作机构的分闸操作靠压缩空气来完成,而合闸操作则靠在分闸操作时储能的合闸弹簧来完成,其压力闭锁一般设有“重合闸闭锁”和“操作闭锁”2级。 弹簧操作机构设有“弹簧未储能”1级闭锁。 2.操作箱的组成 2.1 操作箱内继电器组成 2.1.1 监视断路器合闸回路的合闸位置继电器及监视断路器跳闸位置继电器。 2.1.2 防止断路器跳跃继电器。 2.1.3 手动合闸继电器。 2.1.4 压力监察或闭锁继电器。 2.1.5 手动跳闸继电器及保护相跳闸继电器。 2.1.6 一次重合闸脉冲回路。 2.1.7 辅助中间继电器。 2.1.8 跳闸信号继电器及备用信号继电器。 2.2 操作箱除了完成跳、合闸操作功能外,其输出触点还应完成的功能 2.2.1 用于发出断路器位置不一致或非全相运行状态信号 2.2.2 用于发出控制回路断线信号。 2.2.3 用于发出气(液)压力降低不允许跳闸信号。 2.2.4 用于发出气(液)压力降低到不允许重合闸信号。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设计班级: 姓名: 学号:0803402 指导老师:

目录 供电课程设计任务书 (2) 摘要 (3) 绪论 (3)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和任务 (3) 2.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3) 3.概述所作题目的意义、本人所做的工作及系统的主要功能 (4) 一、系统方案设计 (5) 二、短路电流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6) (一)、AB段的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及灵敏度校验 (6) (二)、BC段的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及灵敏度校验 (8) (三)、CD段的继电保护进行整定计算及灵敏度校验 (10) 三、保护接线原理图 (11) 四、电流继电器型号的选择 (12) 五、课程设计体会 (13) 六、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供电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二、设计需求 1,AB段和BC段均设两段式(速断,过流),CD段只设过流保护; 2,计算出各保护的整定值,并选择继电器的型号,而且校验其保护范围和灵敏度是否符合要求; 3,画出A站和B站的保护接线原理图。 三、原始参数 某企业供电系统图 ①速断可靠系数取1.2 ②限时速断可靠系数取1.1 ③过流可靠系数取1.2 ④接线系数取1 ⑤返回系数取0.85 ⑥自起动系数取1

摘要 供电系统中大量的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通过线路联结在一起。受线路运行环境复杂,线路分布广阔等因素的制约,故障在电力系统中的发生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各个环节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因此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输电线路是连接供电部门与用电部门的纽带,是整个店里系统的网络支撑,针对现有电力系统容量的扩大,电压等级的提高,线路输电容量的增加,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文对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任务及基本要求做简要说明,在对短路电流和继电保护动作电流进行了计算的基础上,对输电线路中继电保护配置进行了分析。 绪论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和任务 继电保护原理是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还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都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1)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并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不必要的动作和由于干扰而引起的误动作。 2、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1)可靠性是指保护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继电保护操作回路要点讲解

继电保护操作回路是二次回路的基本回路,各类装置的跳合闸命令均需要通过操作回路来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行为,熟悉操作回路是现场调试人员的基本要求。110kV变电站操作回路构成该回路的基本结构,220kV变电站操作回路与此类似。现以110kV变电站的操作回路(图1)为例,对操作回路进行简单介绍。 LD绿灯,表示分闸状态HD红灯,表示合闸状态 TWJ跳闸位置继电器HWJ合闸位置继电器 HBJI合闸保持继电器,电流线圈启动 TBJI跳闸保持继电器,电流线圈启动TBJV跳闸保持继电器,电压线圈保持 KK手动跳合闸把手开关DL1断路器辅助常开接点 DL2断路器辅助常闭接点

1)当开关运行时,DL1断开,DL2闭合。HD,HWJ,TBJI线圈,TQ构成回路,HD亮,HWJ动作,但是由于各个线圈有较大阻值,使得TQ上分的电压不至于让其动作,保护调闸出口时,TJ,TYJ,TBJI线圈,TQ直接勾通,TQ上分到较大电压而动作,同时TBJI接点动作自保持TBJI线圈一直将断路器断开才返回(即DL2断开)。

2)合闸回路原理与跳闸回路相同。 3)在合闸线圈上并联了TBJV线圈回路,这个回路是为了防止在跳闸过程中有合闸命令而损坏机构。例如合闸后合闸接点HJ或者KK的5,8粘连,开关在跳闸过程中TBJI闭合,HJ,TBJV线圈,TBJI勾通,TBJV动作时TBJV线圈自保持,相当于将合圈短接了(同时TBJV闭接点断开,合闸线圈被隔离)。这个回路叫防跳回路,意思是防止开关跳跃,简称防跳。 4)KKJ是合后继电器,通过D1、D2两个二极管的单相导通性能来保证只有手动合闸才能让其动作,手动跳闸才能让其复归,KKJ是磁保持继电器,动作后不自动返回,KKJ又称手合继电器,其接点可以用于“备自投”、“重合闸”,“不对应”等。 5)HYJ与TYJ是合闸和跳闸压力继电器,接入断路器机构的气压接点,在以SF6为灭弧绝缘介质的开关中,如果SF6气体有泄露,则当气体压力降至危及灭弧时该接点J1和J2导通,将操作回路断开,禁止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当气压低闭锁电气操作时,不应该在现场用机械方式打跳开关,气压低闭锁是因为气压已不能灭弧,此时任何将开关断开的方法性质是一样的,容易让灭弧室炸裂,正确的方法是先把该断路器的负荷去掉之后,再手动打跳开关。

35kV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本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设计题目:35kV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摘要 力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乃至社会稳定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反映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而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生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作用是:全系统范围内,按指定分区实时地检测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快速及时地采取故障隔离或告警信号等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维持系统的稳定、保持供电的连续性、保障人身的安全、防止或减轻设备的损坏。随着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电力系统的迅速发展。大量机组、超高压输变变电的投入运行,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屏障,同时又是电力系统事故扩大的根源,做好继电保护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电力系统事故具有连锁反应、速度快、涉及面广、影响大的特点,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社会性的灾难。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35kv线路继电保护的设计。主要任务是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对电网配置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根据该电网的结构、电压等级、线路长度、运行方式以及负荷性质的要求,给35KV的输电线路设计合适的继电保护。 关键词:35kv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故障分析、设计原理

目录 1.1继电保护的作用 (3) 1.1.1继电保护的概念及任务 (3) 1.2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3) 1.2.1反应系统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电器元件(设备)一端所测基本参数的变化而构 成的原理(单端测量原理,也称阶段式原理) (3) 1.2.2反应电气元件内部故障与外部故障(及正常运行)时两端所测电流相位和功 率方向的差别而构成的原理(双端测量原理,也称差动式原理) (3) 1.2.3保护装置的组成部分 (4) 1.3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4) 1.3.1选择性 (4) 1.3.2速动性 (5) 1.3.3灵敏性 (5) 1.3.4可靠性 (5) 1.4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简史 (5) 2.35KV线路故障分析 (6) 2.1常见故障分析 (6) 2.1.1相间短路 (6) 2.1.2接地短路 (7) 3、35KV线路继电保护的配置 (7) 4.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保护 (7) 4.1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8) 4.1.1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 (8) 4.1.2原理接线 (9) 4.1.3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9) 4.2限时电流速断电流保护 (13) 4.2.1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工作原理 (13) 4.2.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 (14) 4.2.3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单相原理接线 (16) 4.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16) 4.3.1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工作原理 (16) 4.3.2定时限时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 (18) 4.3.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校验和保护动作时间 (18) 5:致谢 (20) 6:参考文献 (21)

继电保护原理及二次回路

本文档着重阐述了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与运行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做了系统分析,并介绍了继电保护的新发展。主要内容包括:互感器及变换器、电网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电网相间短路的方向电流保护、电网的接地保护、电网的距离保护、电网的差动保护、电动机保护和电力电容器保护等。 继电保护工作基本知识 第一节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CT)是电力系统中很重要的电力元件,作用是将一次高压侧的大电流通过交变磁通转变为二次电流供给保护、测量、录波、计度等使用,本局所用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均为5A,也就是铭牌上标注为100/5,200/5等,表示一次侧如果有100A或者200A 电流,转换到二次侧电流就是5A。 电流互感器在二次侧必须有一点接地,目的是防止两侧绕组的绝缘击穿后一次高电压引入二次回路造成设备与人身伤害。同时,电流互感器也只能有一点接地,如果有两点接地,电网之间可能存在的潜电流会引起保护等设备的不正确动作。如图1.1,由于潜电流I X的存在,所以流入保护装置的电流I Y≠I,当取消多点接地后I X=0,则I Y=I。 在一般的电流回路中都是选择在该电 流回路所在的端子箱接地。但是,如果差 动回路的各个比较电流都在各自的端子箱 接地,有可能由于地网的分流从而影响保 护的工作。所以对于差动保护,规定所有 电流回路都在差动保护屏一点接地。 图1.1 电流互感器实验 1、极性实验 功率方向保护及距离保护,高频方向保护等装置对电流方向有严格要求,所以CT必2、变比实验 须做极性试验,以保证二次回路能以CT的减极性方式接线,从而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的方

向能够一致,规定电流的方向以母线流向线路为正方向,在CT本体上标注有L1、L2,接线盒桩头标注有K1、K2,试验时通过反复开断的直流电流从L1到L2,用直流毫安表检查二次电流是否从K1流向K2。线路CT本体的L1端一般安装在母线侧,母联和分段间隔的CT本体的L1端一般都安装在I母或者分段的I段侧。接线时要检查L1安装的方向,如果不是按照上面一般情况下安装,二次回路就要按交换头尾的方式接线。 CT需要将一次侧电流按线性比例转变到二次侧,所以必须做变比试验,试验时的标准CT是一穿心CT,其变比为(600/N)/5,N为升流器穿心次数,如果穿一次,为600/5。对于二次是多绕组的CT,有时测得的二次电流误差较大,是因为其他二次回路开路,是CT 磁通饱和,大部分一次电流转化为励磁涌流,此时应当把其他未测的二次绕组短接即可。同理在安装时候,未使用的绕组也应该全部短接,但是要注意,有些绕组属于同一绕组上有几个变比不同的抽头,只要使用了一个抽头,其他抽头就不应该短接,如果该绕组未使用,只短接最大线圈抽头就可以。变比试验测试点为标准CT二次电流分别为0.5A,1A,3A,5A,10A,15A时CT的二次电流。 3、绕组的伏安特性 理想状态下的CT就是内阻无穷大的电流源,不因为外界负荷大小改变电流大小,实际中的CT只能在一定的负载范围内保持固定的电流值,伏安特性就是测量CT在不同的电流值时允许承受的最大负载,即10%误差曲线的绘制。伏安特性试验时特别注意电压应由零逐渐上升,不可中途降低电压再升高,以免因磁滞回线关系使伏安特性曲线不平滑,对于二次侧是多绕组的CT,在做伏安特性试验时也应将其他二次绕组短接。 10%误差曲线通常以曲线形式由厂家提供,如图1.2,横坐标表示二次负荷,纵坐 标为CT一次电流对其额定一次电流的倍数。 根据所测得U,I2值得到R X1,R x1=U/ I2,找 出与二次回路负载R x最接近的值,在图上找到该 负荷对应的m0,该条线路有可能承受的最大负载 的标准倍数m,比较m 和m0的大小,如果m> m0,则该CT不满足回路需求,如果m≤m0,该 CT可以使用。伏安特性测试点为I2在0.5A,1A, 3A,5A,10A,15A时的二次绕组电压值。 第二节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PT)的作用是将高电压成比例的变换为较低(一般为57V或者100V)的低电压,母线PT的电压采用星形接法,一般采用57V绕组,母线PT零序电压一般采用100V 绕组三相串接成开口三角形。线路PT一般装设在线路A相,采用100V绕组。若有些线路PT只有57V绕组也可以,只是需要在DISA系统中将手动同期合闸参数中的100V改为57V。 PT变比测试由高压专业试验。 PT的一、二次也必须有一个接地点,以保护二次回路不受高电压的侵害,二次接地点选在主控室母线电压电缆引入点,由YMN小母线专门引一条半径至少2.5mm永久接地线至接地铜排。PT二次只能有这一个接地点(严禁在PT端子箱接地),如果有多个接地点,由于地网中电压压差的存在将使PT二次电压发生变化,这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以下简称《技术问答》)上有详细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