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容量的计算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

冰蓄冷在空调行业目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由于新的电价政策相继出台,冰蓄冷的市场占有率日渐增大。但是,目前在蓄冰主机与蓄冰设备的容量的计算上,设计院尚不能自行进行计算。主要是依靠蓄冰厂家,通过其固定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或通过Excel 试算办法进行计算。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性和局限性。我在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院办公大楼设计中自创出一种方式进行计算。其反算次数不超过两次,完全可以通过手工对各种复杂的蓄冰状况进行计算。现介绍给大家。

注:以下计算根据成都的电价分段进行计算,其他城市可根据各地电价分段进行调整。一.原始资料:

1.设计日尖峰负荷

2.电价区段

成都为:11:00---19 :00平价段

7 :00---11 :00及19:00---23 :00峰价段

23 :00--- 次日7:00 谷价段

平价/峰价/ 谷价时间均为8 小时

3.设计日逐时负荷

4. 峰价段各小时负荷从大到小为:M1, M2 M3 M4, M5…

.设定:

1.主机空调工况时制冷能力为:P

2. 主机制冰工况时制冷量与空调工况时制冷量之比为:K1 (注:根据蓄冰装置蓄冷时的平均

运行温度及制冷机运行性能表即可查出

K1值)

3. 需求蓄冰量为:Q( RTH (潜热)

4. 电价高峰段冷负荷为:W1(RTH)

5. 电价平价段削峰冷负荷为:W2( RTH)

6. 电价低谷段冷负荷为:W3( RTH)

7. 峰价段蓄冰装置供冷投入时间为:N小时注:蓄冰时间为谷价段时间减小时=小时三.理论状况下的冰蓄冷计算: 假设峰价段全部由蓄冰设备投入,平

价段由主机制冷优先,蓄冰设备补充供冷,现计算如下:

1.公式:

Q=W1+W2

PXK1=( Q+W3 /

W2=(M+M2+M3+?…Mn )-PXN

2 ?则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如下:

Q=W1+W2=W1+(M2+M3+?…Mn )-PXN

PXK1 = (Q+W3 /=〔W1+(M+M2+M3+?…Mn)-PXN+W3 /

所以:P=〔W1+(M+M2+M3+??…Mn)+W3〕/ (+N)

假设N为5则可求出P值和Q值

3.在求出Q值和P值之后,即可知道N值设定是否正确,如果不

正确则重新设定N值,带入公式计算,直到N值正确为止。

四.实际状况下的冰蓄冷计算:

蓄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其在放冷后期放冷速率降低。此时,蓄冰设备的放冷能力已无法满足空调负荷的需求。由此产生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蓄冰设备后期放冷速率降低,会导致蓄冰设备不可能在白天16个小时的时间

内将全部蓄冷量(潜热)放完。故,计算时应考虑该部分无法放出的蓄冷量。设可利用蓄冷量占总蓄冷量(潜热)的比率为K2。

根据蓄冰装置的放冷特性,各种蓄冰装置的K2值如下:

冰盘管K2=

冰筒K2=

冰球K2=

其次,在19: 00----23 : 00的峰价段,需投入部份主机运行。设此时主机投入量占总制冷量的比率为K3o

K3值可根据K2值及蓄冰装置的放冷曲线求得,或由蓄冰装置供应商提供。

根据以上描述的冰蓄冷系统的运行状况,现计算如下:

1 .公式:

K3XQ=W1+W2-4XK3XP

(注:公式中的“ 4”是19: 00--23 : 00投入部份主机运行的时间为4小时)

PXK1 = ( K3XQ+W3/

W2=(M+M2+M3+?…Mn )-PXN

2.则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如下:

K3XQ=( W1+W2-4XK3XP

= (W1+(M+M2+M3+?…Mn )-PXN-4XK2XP

PXK1 = ( K3XQ+W3/

=〔W1+(M+M2+M3+?…Mn)-PXN-4XK2XP+W3/

所以:P=〔W1+(M+M2+M3+?…Mn)+W3〕/ (+N+4XK2

假设N为5则可求出P值和Q值

3.在求出Q值和P值之后,即可知道N值设定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重新设定N

值,带入公式计算,直到N 值正确为止五. 蓄冰装置的选择:

以上计算中有效使用率K2 的取值不同并不能简单的说明蓄冰装置的优劣。冰球的有效使用率虽然低,但其售价很低,其总价仍然是最低的。冰筒的有效使用率比冰盘管低,且其售价较高,但其蓄冷性能最好,蓄冷时的平均运行温度最高。

且蓄冰装置的运行各有其特点,选择蓄冰装置时应根据工程特性、机房场地、主机性

能等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工作,而蓄冰装置的有效使用率仅在其中占很小的比率。比如:体育馆等大空间建筑,其初始空调负荷较大,宜采用冰球作为蓄冰装置;低温送风对蓄冰装置放冷性能要求较高,宜采用冰盘管作为蓄冰装置;冰筒宜采用三级离心制冷机作为制冷主机;冰球及冰盘管宜采用螺杆式制冷机作为制冷主机等等。

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院

机电处暖通室

陈川

2001/4/29

冰蓄冷技术(DOC)

1.技术原理 冰蓄冷空调技术是利用夜间电网谷电运转制冷主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的一项调节负荷、节约能源的技术。 (1)削峰填谷、平衡电力负荷。 (2)改善发电机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减小机组装机容量、节省空调用户的电力花费。 (4)改善制冷机组运行效率。 (5)蓄冷空调系统特别适合用于负荷比较集中、变化较大的场合加体育馆、影剧院、音乐厅等。 (6)应用蓄冷空调技术,可扩大空调区域使用面积。 (7)适合于应急设备所处的环境,

计算机房、军事设施、电话机房和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等。 2.冰蓄冷空调系统组成 冰蓄冷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主机、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蓄冷水泵、释冷水泵、换热器、储冰槽等。相对于常规空调系统,冰蓄冷系统增加了储冰槽、换热器等装置 3..工艺流程 冰球式(也称封装式)冰蓄冷工艺流程:在制冰时,通常要求制冷主机蒸发器出口温度为零下5摄氏度,因此冰球外循环的介质通常采用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溶液在冰球外流动,在制冰循环中,从制冷主机出来的低温乙二醇溶液流过冰球表面,使冰球内的水结冰;在融冰供冷时,乙二醇溶液流过冰球表面,通过换热器与流往空调末端的冷冻水热交换,被

冷却后的冷冻水流向各个房间,通过风机盘管供冷,因此,空调末端的形式可以与常规中央空调相同。 冰盘管冰蓄冷工艺流程: 、 4.适用范围: 商场、饭店、写字楼、体育馆、展览馆、影剧院、宾馆、居民小区等场所;制药、食品加工、啤酒工业、奶制品工业等;需要对现有单班、两班空调系统扩大供冷量的场所,可以不增加主机,改造成冰蓄冷系统。5.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适用条件 执行峰谷电价,且差价较大的地区。(峰谷电价比至少要达到4:1,否则无经济性可言)

冰蓄冷设计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冰蓄冷设计 姓名:何燕娜 班级:建筑1202 学号: 121430205 2014年12月

1.1 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浙江某办公楼建设项目的双工况冰蓄冷系统应用。 1.2 冰蓄冷系统在本项目中的应用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本文就对冰蓄冷系统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并和传统的风冷系统进行初投资和运行成本的综合比较。 1.3 冰蓄冷系统的工作模式 冰蓄冷系统的工作模式是指系统在充冷还是供冷,供冷时蓄冷装置及制冷机组是各自单独工作还是共同工作。蓄冷系统需要在几种规定的方式下运行,以满足供冷负荷的要求,常用的工作模式有如下几种: (1)机组制冰模式

在此种工作模式下,通过浓度为25%的乙二醇溶液的循环,在蓄冰装置中制冰。此间,制冷机的工作状况受到监控,当离开制冷机的乙二醇溶液达到最低出口温度时制冷机关闭。此种工作模式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机组制冰工作模式示意图 (2)制冰同时供冷模式 当制冰期间存在冷负荷时,用于制冷的一部分低温乙二醇溶液被分送至冷负荷以满足供冷需要,乙二醇溶液分送量取决于空调水回路的设定温度。一般情况下,这部分的供冷负荷不宜过大,因为这部分冷负荷的制冷量是制冷机组在制冰工况下运行提供的。蓄冷时供冷在能耗及制冷机组容量上是不经济合理的,因此,只要此冷负荷有合适的制冷机组可选用,就应设置基载制冷机组专供这部分冷负荷,该工作模式示意图如图1-3所示。 图1-3 制冰同时供冷模式示意图 (3)单制冷机供冷模式: 在此种工作模式下,制冷机满足空调全部冷负荷需求。出口处的乙二醇溶液不再经过蓄冰装置,而直接流至负荷端设定温度有机组维持。该工作模式示意图如图1-4所示。

冰蓄冷设计说明书

1.1上级批文详见总论部分; 1.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1.3建筑专业提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 1.4室外计算参数(江苏地区)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4.1℃ 夏季空调计算日平均温度31℃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8.6℃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2℃ 夏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69 % 夏季大气压力100.391Kpa 夏季平均风速 3.3m/s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12℃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4℃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74% 冬季大气压力102.524 Kpa 冬季平均风速 3.3 m/s 1.6国家主要规范和行业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版);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 2 设计范围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20000平方米 设计范围为采暖、通风、空调、防排烟及冷热源设计。冷冻机房冷却水系统由给排水专业设计。 3 设计原则 满足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空调技术及设备,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品质及环境。

4.3空调系统 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及专家组建议,空调方案确定为:独立新风空调系统,即新风机组加辐射冷吊顶。辐射吊顶已被美国能源部列为二十一世纪15项最节能,最有前途的空调技术之一,其突出的优点——更加舒适,更加节能,更加安静,使其成为目前欧美各国首选的空调末端装置,辐射吊顶、全热交换器和低温送风新风系统组成的独立新风系统,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最先进的空调系统。4.3.1 首层∽八层及地下一层南区各功能房间 采用独立新风空调系统(DOAS)。新风机组除了承担新风负荷外,还承担室内全部潜热和部分显热负荷,室内剩余的显热负荷由辐射冷吊顶承担。 新风机组选用专用DGKR08型低温送风新风机组,设置在专用的新风机房内,每台机组风量约为7000m3/h-8000m3/h。机组进水温度低于3℃,出水温度为辐射冷吊顶的进水温度(露点温度加1~2℃),由室内露点温度控制,新风机组 出风温度低于7℃。该机组除了具有普通空调机组具有的冷却﹑干燥﹑加热及加湿功能外,还具备有:(1)承担其全部新风负荷,室内全部潜热和部分显热; (2)机组内配置有板式全热交换器,回收焓效率大于50%,温度效率70% 以上;(3)机组内配置驻极静电过滤器,计数效率为99.9%可备光催化材料杀灭,空气阻力小于50Pa。 空调房间冬季加湿采用高品质的干蒸汽加湿,汽源由地下一层锅炉房引来。 新风系统按楼层分南﹑北两个系统设置,以利调节。新风管沿走道吊顶敷设,在进入每个房间的支管上设置E型定风量调节器,送风口采用大诱导比风口下送。排风通过每个房间侧墙上设置的排风口,通过走道吊顶,进入新风机组全热交换器释放能量后排入大气。 辐射板采用国产辐射板。因为它较进口辐射板热阻小,辐射冷/热量大,接头先进,价格便宜等优点。辐射板型号选用600×600规格板,颜色的选用与排版形式随装修进行。 4.3.2 餐厅及厨房。 由于餐厅空调负荷变化大,湿负荷大,空调运行时间短,层高较高等特点。故餐厅单独设置空调系统,空调形式采用独立的低温送风新风系统,送风口采用大诱导比风口下送,排风口为单层百叶风口,通过排风管进入新风机组全热交换器释放能量后排入大气。新风机组选用专用DGKR15型低温送风新风机组,设置在专用的新风机房内,机组风量约为15000m3/h。 厨房采用直流空调系统(冬季加热夏季降温),厨房排风量暂按40次/时,送风量为80% 排风量,其施工图设计待厨房设备确定后进行。 4.3.3 电话机房及计算机主机房 为了保证电话机房、消防值班室及计算机主机房值班空调,另分别设置一套VRV空调系统,室外机设置在屋顶,室内机采用四面吹出式,设置在吊顶上。 4.4空调系统冷源 本工程空调面积为23500m2,预留空调面积5500m2,共计空调面积29000m2。空调冷负荷为3351kW,折算为冷指标为115.56w/m2。空调热负荷为2595.5kW,算为冷指标为89.5w/m2。

水蓄冷和冰蓄冷选型参考

水蓄冷和冰蓄冷选型参考 来源:本站原创时间:2010-6-12 点击数: 826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多峰填谷的目的,蓄冷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 一、冰蓄冷 顾名思义蓄冷介质以冰为主,不同的制冰开式,构成不同的蓄冷系统。蓄冷系统的思想通常有两种,完全蓄冷与部分蓄冷。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较多,在确定部分负荷蓄冷系统的装置容量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1、空调系统夜间不运行,仅白天运行,或者夜间运行的空调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制冷机的最佳平衡计算公式应为 qc=Q/(N1+CfN2)Qs=N2Cfqc, 式中qc:以空调工况为基点时的制冷机制冷量,kw,Qs:蓄冰槽容量,KWH; N1:白天制冷主机在空调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由于白天制冷机不一空均为满载运行,计算时该值可取(0.8-1.0)n. N2:夜间制冷主机在蓄冷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 Cf:冷水机组系数,即冷水机组蓄冰工况制冷能力与空调工况制冷能力的比值,一般活塞式与离心式冷水机组约为0.65,螺杆式冷水机组约为0.7.它取决于工况的温度条件和机组型号。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结合具体的工程,就可得出应配置的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与蓄冰槽容量。 2、空调系统部分夜间运行,而且所需的冷负荷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样一般以夜间所需的冷负荷为依据。选择基载主机。然后从总负荷中扣除基载主机所承担的负荷,再按第一种情况合理配制冷水

冰蓄冷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冰蓄冷工程设计经验总结 1.蓄冰槽容量不宜过大,会使蓄冰槽因自重变形,必须增加槽的壁厚以及进行加固,还会给制作安装和运输带来困难,同时也增加了费用。在蓄冰槽的扩散管的排布上,会因扩散管的排布过密而浪费大量的空间,还会影响冻冰及融冰的效果。 2.冷冻站通常位于大厦的地下部分,而地下部分又往往是停车库、站房、办公集中的部位;使用面积非常紧张、造价昂贵;在蓄冰槽的设置及排布上应尽量使用可利用的空间位置。 3.乙二醇溶液100%的价格大约是7100元/吨,价格昂贵。在系统中,如果因为检修或系统渗漏会造成很大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施工中,管道及设备用设立牢固的支、吊架,同时系统应进行严格的严密性试验。如果有可能在乙二醇溶液充注前进行水溶液的试运转,观察整个系统的运转情况;及自控系统的测点及电动阀门的动作配合。 4.蓄冰槽在安装过程中,槽与下面的支撑必须进行隔冷处理,以免局部形成冷桥,槽的本体必须进行绝热保温设计以减少冷损失。乙二醇溶液在蓄冰过程中通常在-2.19℃/- 5.56℃范围内,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大;如果隔热效果不好,在平时的运行中会造成非常大的浪费。所以蓄冰槽的本体的保温厚度应大于标准工况的冷冻水的保温厚度,保温层应严密尽量减少冷损失。 5.蓄冰槽无论是立槽还是卧槽在设计中必须考虑载冷剂(即25%的乙二醇溶液)的分配均匀性。在槽的入口和出口设均流管。本工程采用了DN200扩散管,均流管供、回各一根,在系统冻冰及融冰过程中流向相反。将载冷溶液均匀有效地传给槽内蓄冰球。 6.在蓄冰槽的设计中还考虑人孔以便填充球,在填充蓄冰球时,对高于2M的卧槽或立槽,应预先在槽中充入1/3槽的水以减少填球时的冲击使球均匀地填充(由于冰球的密度比水小,冰球浮于水面有利于冰球的扩散);同时水不宜过多,不利于冰球填满整个冰槽(造成冰槽底部无冰球);槽的底部设卸球孔,也可作排污用。 7.在冰蓄冷系统流程中系统与用户的联接方式有直接连接(即整个系统全部充满乙二醇溶液)和间接连接(即乙二醇溶液系统仅限于一定范围内,通过板式换热器与二次水进行热交换)。本工程在设计中采用了间接连接,乙二醇溶液仅限于在制冷机房内循环;外部空调水系统仍是水系统。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 A、乙二醇溶液仅限于制冷机房用,用量少; B、减少在大楼内部存在因检修和维护造成乙二醇溶液泄漏的问题。 C、尤其是高层建筑能起到隔断高层建筑冷水系统静压以保护空调制冷主机;提高蓄冰系统安全系数,减少乙二醇溶液泄漏概率;减少设备及阀部件承压稀疏的作用。其代价仅仅是增加了一台热交换器。 8.本工程采用了部分蓄冰的控制策略而且是制冷机优先,这样制冷主机的容量可以大大减少,同时也减少了电力增容费,在负荷较低时尽量利用所蓄的冰。 9.在系统设计中还应考虑到:乙二醇溶液受球内介质相变时的影响而体积膨胀,在系统中他的相变膨胀量是2%~9%。为此系统应设置膨胀水箱,而且还设置了溶液补给箱作为膨胀水箱外的溢流箱。在系统亏液或浓度降低时进行补液。 设置溶液补给箱有以下作用: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 冰蓄冷在空调行业目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由于新的电价政策相继出台,冰蓄冷的市场占有率日渐增大。但是,目前在蓄冰主机与蓄冰设备的容量的计算上,设计院 尚不能自行进行计算。主要是依靠蓄冰厂家,通过其固定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或通过Excel 试算办法进行计算。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性和局限性。我在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院办公大楼设计中自创出一种方式进行计算。其反算次数不超过两次,完全可 以通过手工对各种复杂的蓄冰状况进行计算。现介绍给大家。 注:以下计算根据成都的电价分段进行计算,其他城市可根据各地电价分段进行调整。 一.原始资料: 1.设计日尖峰负荷 2.电价区段 成都为:11:00---19 :00 平价段 7 :00---11 :00及19:00---23 :00峰价段 23 :00--- 次日7:00 谷价段 平价/ 峰价/ 谷价时间均为8 小时 3.设计日逐时负荷 4. 峰价段各小时负荷从大到小为:M1, M2 M3 M4 M5… 二.设定: 1. 主机空调工况时制冷能力为:P 2. 主机制冰工况时制冷量与空调工况时制冷量之比为:K1 (注:根据蓄冰装置蓄 冷时的平均运行温度及制冷机运行性能表即可查出值) K1 3. 需求蓄冰量为:Q( RTH (潜热)

4. 电价高峰段冷负荷为:W1 (RTH 5. 电价平价段削峰冷负荷为:W2 (RTH 6. 电价低谷段冷负荷为:W3 (RTH 7. 峰价段蓄冰装置供冷投入时间为:N小时 注:蓄冰时间为谷价段时间减0.5小时=7.5小时 三.理论状况下的冰蓄冷计算: 假设峰价段全部由蓄冰设备投入,平价段由主机制冷优先,蓄 冰设备补充供冷,现计算如下: 1. 公式: Q二W1+W2 PXK1 = ( Q+W3 /7.5h W2=(M+M2+M3+?…Mn)-PXN 2 .则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如下: Q二W1+W2二W1++MI2+M3+?…Mn卜PXN PXK1 = (Q+W3 /7.5h=〔W1+(M1M2+M3+?…Mn卜PXN+W3/7.5 所以:P=〔W1+(M+M2+M3+?…Mn)+W3〕/ (7.5K1+N) 假设N为5则可求出P值和Q值 3.在求出Q值和P值之后,即可知道N值设定是否正确,如果不 正确则重新设定N值,带入公式计算,直到N值正确为止。 四.实际状况下的冰蓄冷计算: 蓄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其在放冷后期放冷速率降低。此时,蓄冰设备的放冷 能力已无法满足空调负荷的需求。由此产生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蓄冰设备后期放冷速率降低,会导致蓄冰设备不可能在白天16个小时的

冰蓄冷系统技术总结

冰蓄冷系统技术总结

第一讲应用概念 一、冰蓄冷空调 “冰蓄冷空调”一词大家都一目了解,英文为‘ICE STORAGE’,日文为[冰蓄热],狭义的定义为[制冰蓄冷]的冷气系统。早期称谓[COOL STORAGE(蓄冷)],此包含了[制冷水蓄冷]的冷气系统。但在寒带国家降了[蓄冷]外,还要[蓄热],因此,广义的用语为[THERMAL (ENERGY)STORAG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TES)],可译为[蓄能式空调系统]。对于南方地区仅有夏季(冷气)电力过载的困扰,仅需[蓄冰空调]。 二、关于蓄冷系统的计量 在常规的空调系统设计时,冷负荷是按照计算出建筑物所需要的多少“冷吨”、“千瓦”、“大卡/时”来计量,但是蓄冰系统是用“冷吨·小时”、“千瓦·小时”、“大卡”来计量。 图1-1代表100冷吨维持10小时冷却的一个理论上的冷负荷,也就是一个1000“冷吨·小时”的冷负荷。图上100个方格中的每一格是代表10“冷吨·小时”。 事实上,建筑物的空调系统在全日的制冷周期中是不可能都以100%的容量运行的。空调负荷的高峰出现多数是在下午2:00--4:00之间,此时室外环境温度最高。图1-2代表了一幢典型大楼空调系统一个设计工作日中的负荷曲线。 如图可知,100冷吨冷水机组的全部制冷能力在10个小时的“制冷周期”中只有2个小时,在其它8个小时中,冷水机组只在“部分负荷”里操作,如果你数一数小方格的话,你会得到总数为75个方格,每一格代表10“冷吨·小时”,所以此建筑物的实际冷负荷为750“冷吨·小时”,但是常规的空调系统必须选用100冷吨的冷水机组来应付100冷吨的“峰值冷负荷”。 三、冷水机组的“参差率” 定义的“参差率”为实际“冷负荷”与“冷水机组的总制冷潜力”之比,即: 参差率(%)=(实际冷吨·小时数/总的冷吨·小时潜力) *100%=750/1000*100

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

1 本资料由“江南雨”整理总结 共1页 冷蓄冷系统特点:1、电力移峰填谷、均衡电力负荷,社会效益显著;2、享受峰谷电价,与常规空调相比,运行费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3、降低电力设施投资(无电力增容费),冷机无需按峰值负荷造型,冷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一般可减少30%~50%,电力高压侧和低压侧容量减少,降低电力建设费用;4、充分利用设备,冰蓄冷空调制冷满负荷运行比例增大,提高冷机COP值和运行效率,冷机工作状态稳定,提高设备利用率并延长机组寿命;5、投资比较,冰蓄冷空调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略高(仅机房部分,末端设备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同),但若计入配电设施建设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增加不多,甚至可能投资降低。效率比较:夜间冷机制冷工况进行时,由于气温下降带来的得益可补偿由蒸发温度下降所带来的损失。 全负荷蓄冰空调系统运行电费最省,但由于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主机高峰期不运行),所需的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较大,与主机配套的冷却塔和电力设备也大,一次投资费用最多。因此全负荷蓄冰空调在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 部分负荷蓄冰空调在日间电力高峰期,由储冰器和制冷主机联合供冷,设备的使用效率高,相对于全负荷蓄冰模式,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最多可减少至近一半,可实现最少的初投资和最短的投资回收期。但该模式的运行电费比全负荷蓄冰模式高。 新建项目的投资比较:水蓄冷空调增加了水蓄冷槽、蓄冷放冷泵,但减少了主机系统的配置容量,因此初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基本相当,甚至低于常规空调系统。冷蓄冷空调由于需增加双工况主机、冰蓄冷设备、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泵、低温板换等设备,因此初投资明显高出常规空调系统。 系统效率比较:水蓄冷空调系统在蓄冷时比常规系统出水温度低3℃左右,主机的COP值降低有限,考虑到整个系统节能性(如蓄冷时夜间气温比较低,冷却效率高)水蓄冷系统基本不增加耗电量,多数系统甚至可节省电量,真正做到节钱又节能。冷蓄冷空调系统在制冰时,其乙二醇溶液温度需降至‐6℃左右,比常规空调系统温度降低了13℃左右,因此冰蓄冷空调比常规空调的COP值下降了30%~35%。另外,乙二醇溶液的换热性能比水要差。 实用性比较:水蓄冷空调采用常规冷机即可,因此水蓄冷空调既适合新建项目又适合改造项目。冰蓄冷空调需要采用双工况主机、冰蓄冷设备、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泵、低温板换等设备,因此冰蓄冷难以适用于改造项目,只能用于新建项目。 运行及维护费用:水蓄冷不存在相变,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其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低。冰蓄冷系统蓄冷及放冷过程中都有相变过程,操作复杂,运行费用高,维护繁琐。一般来讲同等蓄冷量的冰蓄冷系统的维护费用是水蓄冷系统的2~3倍。 蓄冷系统的制冷机容量不仅与尖峰负荷有关,也与整个设计日逐时负荷分布有关,其值可能小于尖峰负荷,也可能大于尖峰负荷。因此,冰蓄冷的制冷机容量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常规系统的制冷机容量。

(42)冰蓄冷、水蓄冷方面总结

1 本资料由“江南雨”整理总结共1页 冷蓄冷系统特点:1、电力移峰填谷、均衡电力负荷,社会效益显著;2、享受峰谷电价,与常规空调相比,运行费用大大降低,经济效益显著;3、降低电力设施投资(无电力增容费),冷机无需按峰值负荷造型,冷机容量和装设功率小于常规空调系统,一般可减少30%~50%,电力高压侧和低压侧容量减少,降低电力建设费用;4、充分利用设备,冰蓄冷空调制冷满负荷运行比例增大,提高冷机COP值和运行效率,冷机工作状态稳定,提高设备利用率并延长机组寿命;5、投资比较,冰蓄冷空调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略高(仅机房部分,末端设备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同),但若计入配电设施建设费等,有可能投资相当或增加不多,甚至可能投资降低。效率比较:夜间冷机制冷工况进行时,由于气温下降带来的得益可补偿由蒸发温度下降所带来的损失。 全负荷蓄冰空调系统运行电费最省,但由于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主机高峰期不运行),所需的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较大,与主机配套的冷却塔和电力设备也大,一次投资费用最多。因此全负荷蓄冰空调在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 部分负荷蓄冰空调在日间电力高峰期,由储冰器和制冷主机联合供冷,设备的使用效率高,相对于全负荷蓄冰模式,主机和储冰器的容量最多可减少至近一半,可实现最少的初投资和最短的投资回收期。但该模式的运行电费比全负荷蓄冰模式高。 新建项目的投资比较:水蓄冷空调增加了水蓄冷槽、蓄冷放冷泵,但减少了主机系统的配置容量,因此初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基本相当,甚至低于常规空调系统。冷蓄冷空调由于需增加双工况主机、冰蓄冷设备、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泵、低温板换等设备,因此初投资明显高出常规空调系统。 系统效率比较:水蓄冷空调系统在蓄冷时比常规系统出水温度低3℃左右,主机的COP值降低有限,考虑到整个系统节能性(如蓄冷时夜间气温比较低,冷却效率高)水蓄冷系统基本不增加耗电量,多数系统甚至可节省电量,真正做到节钱又节能。冷蓄冷空调系统在制冰时,其乙二醇溶液温度需降至-6℃左右,比常规空调系统温度降低了13℃左右,因此冰蓄冷空调比常规空调的COP值下降了30%~35%。另外,乙二醇溶液的换热性能比水要差。 实用性比较:水蓄冷空调采用常规冷机即可,因此水蓄冷空调既适合新建项目又适合改造项目。冰蓄冷空调需要采用双工况主机、冰蓄冷设备、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泵、低温板换等设备,因此冰蓄冷难以适用于改造项目,只能用于新建项目。 运行及维护费用:水蓄冷不存在相变,操作简单,易于维护,其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低。冰蓄冷系统蓄冷及放冷过程中都有相变过程,操作复杂,运行费用高,维护繁琐。一般来讲同等蓄冷量的冰蓄冷系统的维护费用是水蓄冷系统的2~3倍。 蓄冷系统的制冷机容量不仅与尖峰负荷有关,也与整个设计日逐时负荷分布有关,其值可能小于尖峰负荷,也可能大于尖峰负荷。因此,冰蓄冷的制冷机容量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常规系统的制冷机容量。

一个项目的冰蓄冷与水蓄冷分析

论冰蓄冷与水蓄冷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多峰填谷的目的,蓄冷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 一、冰蓄冷 顾名思义蓄冷介质以冰为主,不同的制冰开式,构成不同的蓄冷系统。蓄冷系统的思想通常有两种,完全蓄冷与部分蓄冷。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较多,在确定部分负荷蓄冷系统的装置容量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1、空调系统夜间不运行,仅白天运行,或者夜间运行的空调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制冷机的最佳平衡计算公式应为 qc=Q/(N1+CfN2)Qs=N2Cfqc, 式中qc:以空调工况为基点时的制冷机制冷量,kw,Qs:蓄冰槽容量,KWH; N1:白天制冷主机在空调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由于白天制冷机不一空均为满载运行,计算时该值可取(0.8-1.0)n. N2:夜间制冷主机在蓄冷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 Cf:冷水机组系数,即冷水机组蓄冰工况制冷能力与空调工况制冷能力的比值,一般活塞式与离心式冷水机组约为0.65,螺杆式冷水机组约为0.7.它取决于工况的温度条件和机组型号。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结合具体的工程,就可得出应配置的冷水机组的制冷能力与蓄冰槽容量。 2、空调系统部分夜间运行,而且所需的冷负荷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我样一般以夜间所需的冷负荷为依据。选择基载主机。然后从总负荷中扣除基载主机所承担的负荷,再按第一种情况合理配制冷水机与蓄冰槽。 二、水蓄冷水蓄冷是利用3-7°C的低温水进行蓄冷,可直接与常规系统区配,无需其它专门设备。 其优点是:投资省,维修费用少,管理比较简单。但由于水的蓄能密度低,只能储存水的显热,故蓄水槽上地面积大。如若利用高层建筑内的消防水池,在确定制冷机容量与蓄冷

冰蓄冷的优缺点

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优点:(1)利用低谷段电力,具有平衡峰谷用电负荷,缓解电力供应紧张; (2)冰水主机的容量减少,节省增容费用; (3)总用电设施容量减少,可减少基本电费支出; (4)利用低谷段电价的优惠可减少运行电费; (5)冰水温可低至1~4℃,减少空调设备风管的费用; (6)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容量减少; (7)电力高压侧及低压侧设备容量减少; (8)室内相对湿度低,冷却速度快,舒适性好; (9)制冷设备经常在设计工作点上平衡运行,效率高,机器损耗小; (10)充分利用24h有效时间,减少了能量的间歇耗损; (11)充分利用夜间气温变化,提高机组产冷量; (12)投资费用与常规空调相当,经济效益佳。 冰蓄冷空调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增加蓄冷池、水泵的输送能耗及增加蓄冷池等设备的冷量损失等。 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1)节省电费。 (2)节省电力设备费用与用电困扰。 (3)蓄冷空调效率高,具有节能效果。 (4)节省冷水设备费用。 (5)节省空调箱倒设备费用。 (6)除湿效果良好。 (7)断电时利用一般功率发电机仍可保持室内空调运行。 (8)可快速达到冷却效果。 (9)节省空调及电力设备的保养成本。 (10)降低噪乱冷水流量与循环风上减少,即水泵与空调机组运转振动及噪音降低。 (11)使用寿命长。 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缺点: (1)对于冰蓄冷系统,其运行效率将降低。 (2)增加了蓄冷设备费用及其占用的空间。 (3)增加水管和风管的保温费用。 (4)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制冷主机性能系数(COP)要下降。(筑龙建筑)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1)优点: ①平衡电网峰谷荷,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建设,对国家而言,是节能的; 对于大城市的商业用电而言,均会出现用电的峰谷时段,在用电的峰段,常常会出现供电不足的状况,而在用电的谷段,又常常会出现电量过剩的状况,如果将低谷电的电能转化为冷能应用到峰值电时的空调系统中去,则可以缓解电网压力,平衡电网; 对国家电网而言,要满足用户1kwh的用电需求,必须要发电站发出超过1kwh 的电量便于抵消电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而用户对电的需求和利用程度在实际过程中却是不定的,是随机的,尤其是对建筑内的空调而言,其使用程度往往同当天的室外天气条件密切相关,不定性特点尤为突出,倘若国家电网发出的余电无法被用户使用,一来是对能源的浪费,二来对国家电网的安全也存在着隐患,于是,冰蓄

冰蓄冷设备

冰蓄冷设备 一、分类 美国制冷工业协会(ARI)1994年出版的《蓄冷设备热性能指南》将蓄冷设备广义地分为显热式蓄冷和潜热式蓄冷,见表2-1。 表2-1 *注:载冷剂一般为乙烯乙二醇水溶液。

最常用的蓄冷介质是水、冰和其他相变材料,不同蓄冷介质具有不同的单位体积蓄冷能力和不同的蓄冷温度。 二、冰盘管式(ICE-ON-COIL) 冷媒盘管式(REFRIGERANT ICE-ON COIL) 外融冰系统(EXTERNAL MELT ICE-ON COIL STORAGE SYSTEMS) 该系统也称直接蒸发式蓄冷系统,其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直接放入蓄冷槽内,冰结在蒸发器盘管上。 此种形式的冰蓄冷盘管以美国BAC公司为代表。盘管为钢制,连续卷焊而成,外表面为热镀锌。管外径为1.05"(26.67mm),冰层最大厚度为1.4"(35.56mm),因此盘和换热表面积为5.2ft2/RTH(0.137m2/KWH),冰表面积为19.0ft2/RTH(0.502m2/KWH),制冰率IPF约为40-60%。 融冰过程中,冰由外向内融化,温度较高的冷冻水回水与冰直接接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出大量的低温冷冻水,出水温度与要求的融冰时间长短有关(参见图2-1、2-2、2-3)。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短时间内要求冷量大、温度低的场所,如一些工业加工过程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使用。 (1)10小时放热特性(图2-1)

该蓄冷方式是由食品冷冻行业中应用多年的乳品冷却设备改制发展而成。由此在乳品行业中经常采用。最近天津雀巢咖啡生产厂,工艺要求所供应的冷冻水温在全过程中要求保证稳定在+1°C,采用BAC外融冰装置,冰盘管表面冰层厚度大约为2-3MM,冷冻机24小时连续运行。 在使用冷媒盘管式蓄冷槽时,有几点需注意:(1)当结冰厚度在1"-3.5"之间,若冷冻系统设计不当,制冰时冷冻蒸发温度较低,压缩机所需功率大,耗电率大,并且制冷时间长,用电量多;(2)若贮存的冰设有完全用掉而制冷时间已到,需要开始制冰,则必需隔着一层冰来制冰,由于冰是一种优良热阻,这将使制冷设备耗电率与用电量增加;(3)蓄冰槽内应保持约50%以上的水不冻成冰,否则无法正常抽取冷水使用进行融冰,故最好使用厚度控制器或增加盘管中心距,以避免冰桥产出;(4)在开放式系统中,蓄冰槽的进出口处(即水系统进出口管路上)应加装止回阀和稳压阀等近期制设备,以免仃泵时系统中的水回流,使蓄冰槽中水外溢。 三、完全冻结式(TOTAL FREEZE-UP) 卤水静态储冰(GLYCOL STATIC ICE) 内融冰式(INTERNAL MELT ICE-ON-COIL STORAGE) 该系统是将冷水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水溶液(二次冷媒)送入蓄冰槽(桶)中的塑料管或金属管内,使管外的水结成冰。蓄冰槽可以将90%以上的水冻结成冰,融冰时从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水溶液进

冰蓄冷系统选型分析

冰蓄冷系统选型分析 一. 我国冰蓄冷技术发展情况 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很快,96年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世界第2位,到97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5亿千瓦,年发电量11,132亿千瓦。但是,电力供应高峰不足而低谷过剩的矛盾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突出。全靠新建电厂的方法难以达到。而采用需求侧调控的方法,如空调的冰蓄冷等可以将用电时间移至非高峰期,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已实行了峰谷电价政策,如表1所示。 二.冰蓄冷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 1. 冰蓄冷运行的策略。 分为全蓄冷和部分蓄冷。 全蓄冷是在电力使用低谷期储存所需的冷量,避免制冷机在高峰期运行。这种系统在夜间非高峰期制冷机运行,蒸发器产生的载冷剂提供给蓄冷装臵,低温冷量以冰的形式蓄存。此时建筑空调系统不运行。在空调系统运行期间,制冷机不运行。所需冷量100%由蓄冰装

臵中冰融化提供。此类型系统的运行成本最低,但所需制冷机容量和蓄冷容量很大,初投资较大,仅适合于空调时间相对蓄冷时间很小的场合,如体育馆、影剧院、办公楼和食品工业中的牛奶冷却等。 部分蓄冷与全蓄冷相比,在空调期间也运行提供一定的冷量。大多数的蓄冰系统采用部分蓄冷的形式,以减少初投资,并且冷负荷的控制较为方便。 2. 工程环境分析 主要考察电价、水价情况,当地电力部门对冰蓄冷是否有优惠政策。我国冰蓄冷发展较快的一些地区往往是政府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政策,如杭州市三电办关于杭州市1997年节电技改奖励配量有关规定的通知第三项,冰蓄冷空调,在达到蓄冷量大于1700千瓦时(差价),对市区有关用户另给3项优惠:(1)对冰蓄冷中央空调用户,实行峰谷电价;(2)冰蓄冷中央空调设备可以不避峰使用;(3)对列入节电技术示范性项目和达到上述要求的冰蓄冷中央空调用户,视综合实际效果,按照冰蓄冷空调主机容量的30-50%,减增电力扩容费,空调设备容量费。 3. 基础资料。 通过建筑结构详图确定典型设计日最佳空调冷负荷,通过典型设计日环境温度变化确定蓄冷冷却水温度,分析建筑物使用和占用规律确定日逐时空调负荷分布图,计算制冷主机和蓄冰装臵的匹配容量。获取设备性能数据资料。建筑限制条件,如可用空间,安装结构要求等。

冰蓄冷中央空调运行费用的估算

冰蓄冷中央空调运行费用的估算 前言 本文冰蓄冷中央空调运行费用计算是按照本公司采用法国西亚特STL蓄冰球,法国西亚特单螺杆机组,优化设计的条件进行的。因此计算结果仅仅适合本公司设计的冰蓄冷空调系统。其它形式的冰蓄冷空调可以参照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当冰蓄冷中央空调管道系统阻力不同;建筑物谷电有冷负荷;以及甲方有特殊要求,设计有所不同;整个计算需要作相应调正。 本文谨供企业负责人在选择中央空调系统时作冰蓄冷中央空调年度运行费用估算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人类的活动主要在白天,因此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网峰谷电量的差也越来越大。为了节约宝贵的能源资源,移峰填谷,平衡电网,一项重要技术,就是冰蓄冷中央空调。为了推广这项技术,政府,电力部门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峰谷电电价差。根据国内已经完成的工程实践和国外资料,当峰谷电电价差达到3:1时,冰蓄冷中央空调投资和运行的综合效益与其他形式的空调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冰蓄冷中央空调和其他形式的空调相比究竟能节约多少费用,许多人都不十分清楚,当工程完成后又不能再搞一个同样大小其他形式的空调系统,以同样运行效果来比较运行费用的大小。因此应该以深入的科学分析来比较冰蓄冷中央空调和其他类型空调的运行费用。下面首先分析影响冰蓄冷中央空调运行费用的主要因素:1峰谷电价:冰蓄冷中央空调是利用夜间廉价谷电蓄冰,在白天 峰电期间供冷,因此直接影响运行费用的首要因素是峰谷电电价差,浙江省谷电电价元,峰电电价元。 2冰蓄冷中央空调蓄冰量的大小:根据目前已经完成的工程,最佳状态是蓄冰主机和蓄冰罐处于完全匹配的状态。也就是说夜间谷电期间主机能完全用于蓄冰和供冷,峰电期间蓄冰量和主机供冷正好满足空调供冷的需要。这时冰蓄冷中央空调投资增加较小,而运行取得的经济效益最大。如果蓄冰量减小,虽然投资回收比较快,但是夜间主机部分空置,影响了运行的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比较差;如果蓄冰量过大,部分主机成为单纯的蓄冰主机,这部分蓄冰能力的投资太大,投资回收比较慢,而夏季过渡季节空调有可能因峰电期间负荷太小而蓄冰量无法放完,造成运行经济效益并不大。 3主机:冰蓄冷中央空调一般采用螺杆式水冷机组,它的制冷效率仅仅略次于离心式水冷机组,COP

冰蓄冷技术

冰蓄冷技术 周明 一、冰蓄冷空调技术及其发展背景 蓄冰空调系统即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采用电制冷机制冷,将冷量以冰的形式贮存起来。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也就是用电高峰期,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同时在空调负荷较小的春秋季减少电制冷机的开启,尽量融冰释冷,提供空调负荷。蓄冰空调系统是“转移用电负荷”或“平衡用电负荷”的有效方法。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目前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仍不能满足电力消费量;同时电力消费出现夏季冬季差值持续加大的现象,而同一天的上午和晚上电力消费量亦较其他时段达到高峰。 过去国家实行供电侧调节,主要靠新建电厂和建设蓄能电站,但仍满足不了每年用电量以5~7%增长的需要,同时电力系统峰谷差也急剧增加,电网负荷率明显下降,极大影响了发电的成本和电网的安全运行。由于电能本身不易储存,因此近年来国家从电用户方面考虑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移峰填谷和节约用电政策加强对用电需求侧的管理(DSM),由于高峰用电量中空调用电一般占了30%以上,建筑物用电的40~60%左右,采用蓄冰空调后可大大缓解由于空调用电负荷在用电峰谷时段的不均衡而造成的电网不均衡。因此现在全国有许多城市的电力部门都适时推出了分时电价结构和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人们使用蓄冰空调。 冰蓄冷空调技术是实现电网削峰填谷主要方法之一,目前该项技术在世界上属于成熟的技术,正被世界各国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根据权威机构99年的资料显示,蓄冰工程已有1.5万个在全球各地正常运行,仅我国台湾省到2000年末就有近500个蓄冰空调系统正在运行。国内目前也有150个蓄冰空调系统工程在运行或建设之中,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国家电力公司也在有关文件中提出积极推广蓄冰空调技术,转移高峰电力,提高电网经济运行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达到节能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特点 冰蓄冷空调系统相对于常规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冷水机组高效率运行,系统运行灵活,冷量一比一的配置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很强。 2. 减少制冷主机的容量和数量,减少系统的电力容量与变配电设施费用。 3. 易于实现低温送风,相对湿度较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并节省大风输送系统的投资和 能耗。

冰蓄冷简介及计算案例

冰蓄冷系统简介 冰蓄冷在中国是一项比较新潮的供冷方式,然而在发达国家,冰蓄冷已经有了近二十年的成熟使用历史,甚至类似于集中供热,采用外融冰冰蓄冷实现区域的供冷,在美国已经成为集中解决区域冷需求的一种常用方案。 冰蓄冷供冷相对于常规的供冷模式,其主要优势在于:利用峰谷电价的差别,节省运行费用。 由于在一天当中用电负荷的不均衡,给电力部门在电力输配上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满足白天尖峰用电负荷,电力部门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电力设备。而在夜间用电低谷期,大量的电力设备将处于闲置状态,产生极大的浪费,同时降低了运行设备的整体效率。为了均衡昼夜电力负荷,不投入或少投入电力设备,电力部门采取了分时电价政策,以鼓励各行业在夜间用电,从而减少白天的电力紧张状况,同时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趋势,能量将会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瓶颈,白天电力紧张的局面在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得到缓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分时电价政策已基本形成,峰谷电价比基本在3:1左右,预计将会逐步扩大。而峰谷电价比越大,冰蓄冷运行费用的节省将越明显,采用冰蓄冷空调将越有利。 同样由于电力的紧张,电价的上涨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电价上涨后,采用冰蓄冷冷源方式的系统将体现出更大的运行经济性。 正如前所述,冰蓄冷在我国还属于比较新潮的技术,相对于常规的供冷模式,因为冰蓄冷系统价格比较高,需要配置自控系统,是一个比较高端的“消费”形式,虽然其优势已逐渐被认知,在国内的用户还是比较少。在冷冻冷藏行业用户更少,目前只有外资企业如雀巢,和中外合资企业如山东山孚日水,根据它们以往在国外工厂的应用经验,采用了冰蓄冷分别用于工业冷水和低温空调。 展望未来,在国内冷冻冷藏领域,冰蓄冷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多。采用直接蒸发式外融冰的冰蓄冷系统用于提供工艺冷水和低温空调冷源,具有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采用冰蓄冷系统,可以节省运行费用。 由于峰谷电价的存在,运行费用的节省是明显的。运行费用节省的多少还与系统的负荷曲线有关(本项目的逐时负荷曲线图参见附图一),一般来说,负荷曲线的低谷段与电价的低谷段越吻合,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负荷低谷段蓄冰,从而节省更多的费用。在白天电价高峰期,当所蓄的冰量能够满足系统的用冷需求时,制冷主机可以停机,末端负荷完全由融冰满足,从而最大程度节省运行费用。 2.冰蓄冷可以为生产工艺提供低温的、温度恒定的工艺冷水。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 冰蓄冷在空调行业目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由于新的电价政策相继出台,冰蓄冷的市场占有率日渐增大。但是,目前在蓄冰主机与蓄冰设备的容量的计算上,设计院尚不能自行进行计算。主要是依靠蓄冰厂家,通过其固定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或通过Excel试算办法进行计算。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性和局限性。我在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院办公大楼设计中自创出一种方式进行计算。其反算次数不超过两次,完全可以通过手工对各种复杂的蓄冰状况进行计算。现介绍给大家。 注:以下计算根据成都的电价分段进行计算,其他城市可根据各地电价分段进行调整。 一.原始资料: 1.设计日尖峰负荷 2.电价区段 成都为:11:00---19:00平价段 7:00---11:00及19:00---23:00峰价段 23:00---次日7:00谷价段 平价/峰价/谷价时间均为8小时 3.设计日逐时负荷 4.峰价段各小时负荷从大到小为:M1,M2,M3,M4,M5… 二.设定: 1.主机空调工况时制冷能力为:P 2.主机制冰工况时制冷量与空调工况时制冷量之比为:K1

(注:根据蓄冰装置蓄冷时的平均运行温度及制冷机运行性能表即可查出K1值) 3.需求蓄冰量为:Q(RTH)(潜热) 4.电价高峰段冷负荷为:W1(RTH) 5.电价平价段削峰冷负荷为:W2(RTH) 6.电价低谷段冷负荷为:W3(RTH) 7.峰价段蓄冰装置供冷投入时间为:N小时 注:蓄冰时间为谷价段时间减0.5小时=7.5小时 三.理论状况下的冰蓄冷计算: 假设峰价段全部由蓄冰设备投入,平价段由主机制冷优先,蓄 冰设备补充供冷,现计算如下: 1.公式: Q=W1+W2 PXK1=(Q+W3)/7.5h W2=(M1+M2+M3+……Mn)-PXN 2.则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如下: Q=W1+W2=W1+(M1+M2+M3+……Mn)-PXN PXK1=(Q+W3)/7.5h=﹝W1+(M1+M2+M3+……Mn)-PXN+W3﹞/7.5 所以:P=﹝W1+(M1+M2+M3+……Mn)+W3﹞/(7.5K1+N) 假设N为5则可求出P值和Q值 3.在求出Q值和P值之后,即可知道N值设定是否正确,如果不 正确则重新设定N值,带入公式计算,直到N值正确为止。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冰蓄冷容量的计算冰蓄冷在空调行业目前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由于新的电价政策相继出台,冰蓄冷的市场占有率日渐增大。但是,目前在蓄冰主机与蓄冰设备的容量的计算上,设计院尚不能自行进行计算。主要是依靠蓄冰厂家,通过其固定的计算程序进行计算,或通过Excel试算办法进行计算。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性和局限性。我在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院办公大楼设计中自创出一种方式进行计算。其反算次数不超过两次,完全可以通过手工对各种复杂的蓄冰状况进行计算。现介绍给大家。 注:以下计算根据成都的电价分段进行计算,其他城市可根据各地电价分段进行调整。 一.原始资料: 1.设计日尖峰负荷 2.电价区段 成都为:11:00---19:00平价段 7:00---11:00及19:00---23:00峰价段 23:00---次日7:00谷价段 平价/峰价/谷价时间均为8小时 3.设计日逐时负荷 4.峰价段各小时负荷从大到小为:M1,M2,M3,M4,M5… 二.设定: 1.主机空调工况时制冷能力为:P 2.主机制冰工况时制冷量与空调工况时制冷量之比为:K1

(注:根据蓄冰装置蓄冷时的平均运行温度及制冷机运行性能表即可查出K1值) 3.需求蓄冰量为:Q(RTH)(潜热) 4.电价高峰段冷负荷为:W1(RTH) 5.电价平价段削峰冷负荷为:W2(RTH) 6.电价低谷段冷负荷为:W3(RTH) 7.峰价段蓄冰装置供冷投入时间为:N小时 注:蓄冰时间为谷价段时间减0.5小时=7.5小时 三.理论状况下的冰蓄冷计算: 假设峰价段全部由蓄冰设备投入,平价段由主机制冷优先,蓄 冰设备补充供冷,现计算如下: 1.公式: Q=W1+W2 PXK1=(Q+W3)/7.5h W2=(M1+M2+M3+……Mn)-PXN 2.则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如下: Q=W1+W2=W1+(M1+M2+M3+……Mn)-PXN PXK1=(Q+W3)/7.5h=﹝W1+(M1+M2+M3+……Mn)-PXN+W3﹞/7.5 所以:P=﹝W1+(M1+M2+M3+……Mn)+W3﹞/(7.5K1+N) 假设N为5则可求出P值和Q值 3.在求出Q值和P值之后,即可知道N值设定是否正确,如果不 正确则重新设定N值,带入公式计算,直到N值正确为止。 四.实际状况下的冰蓄冷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