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四章:旅游资源

第四章旅游资源

一、填空题

1、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购成旅游资源。

2、基于成因或内容属性的旅游资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大类型。

3、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几大特点。

4、造成成旅游资源受到破坏的原因很多,基本上可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类。

5、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旅游地生命周期变化的原因是该地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

二、名词解释题

1、旅游资源

2、旅游基础设施

3、旅游地生命周期

三、简答题

1、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

2、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4、你认为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守哪些原则?为什么?

四、论述题

1、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分类,并指出其分类标准或依据。

2、决定一项旅游资源价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怎样保护旅游资源?试析保护旅游资源的意义。

五、讨论题

1、深圳是一个在小渔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它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尤其留给人们很多启示。学过本章内容后,你能否联系本章所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深圳旅游发展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提示:考虑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与开发策略等理论)?

2、请分别列举你家乡所在的城市或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你认为这些旅游资源属于什么类型的旅游资源,它们有什么开发潜力?这些旅游产品开发的利弊得失如何?

3、2002年,震动全国的“建水古城保卫战”再次向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挑战。

建水是与昆明、丽江、大理齐名的云南四大古城之一,是明、清两代滇南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中心。这座古城中的清末文士风格古民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它们正在被建水县政府有计划地拆除,改造成“清式风貌街”,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请进一步阐述中国的法、权、理关系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另外,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普通老百姓的目光比地方政府还长远?各色人等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动机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

2、自然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3、涉及范围的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遗产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当代人造资源的可创新性

4、自然因素的作用、人为因素的作用

5、突出独特性、讲求经济性、注意保护与合理开发。

6、吸引能力

二、名词解释题

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旅游基础设施:是指那些直接目的是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或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外来旅游者提供货外来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相关设施。

3、旅游地生命周期:基于游客来访量变化的这个过程。

三、简答题

1、答:1)涉及范围的多样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就使得旅游资源构成要素涉及大千世界各个方面,表现形式也林林种种各不相同。它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当代的、可以是有形的山水建筑,也可以是无形的民俗风尚。

2)吸引力的定向性。地球上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是人们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进而产生旅游需求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所吸引的旅游者同样具有区域性,也就是说同一种旅游资源对某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大,而对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大或根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3)遗产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是指旅游资源的实物本体不能朝向旅游者移动,实际上已经隐含着作为旅游活动最核心内容的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换句话说,正是旅游资源的不

可移动性,才决定了旅游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现象必须表现出暂时的和异地的特征,否则,将从根本上消灭了旅游者。当旅游资源被开发成旅游产品出售时,旅游资源乃至于旅游产品的实体空间位置仍不能移动,消费者买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4)易损性。是指旅游资源如果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同样很容易因遭受各种形式的破坏而失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5)当代人造资源可创新性。当代人造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因而具有可创新性。

2、答: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使其成为能够为来访旅游者提供满意经历的旅游对象物,其最终目的则是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功能。要使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人们必须根据其目前接待条件的欠缺状况进行必要的初始开发和建设,否则便无法使其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或无法使其旅游吸引力得到有效地发挥。

3、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开发与建设旅游景区景点;解决和提高该地的可进入性;建设和完善所需的配套设施;培训具备专业技术水平的旅游服务人员。

4、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守的原则有:1)突出独特性原则。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2)讲求经济的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应分批和有重点的优先开发某些项目,而不宜无计划地盲目开发,应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3)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其开发规模不得超过该地的旅游承载力,并且有关建设项目的性质、布局、规模、高度、造型、色彩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都应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四、论述题

1、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分类,并指出其分类标准或依据。

答:旅游资源的分类方式比较多,我们认为,比较有实际意义的为下属两种类型的分类:1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分类: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再以其中的部分构成要素细分。这种分类方法比较明确,便于叙述,最重要的作用是这种分类与地学分类及名词术语相通,因此在旅游资源的普查统计河评价中,具有便于横向类比、交流研究的优点,已为多数人所采用。1992年2002年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也是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中的。比如现代人造设施:富有特色、具有规模、某种特殊意义和影响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设施。如重大工程项目、城市标志性建筑、著名工矿企业、高等学校、政府特殊部门等。美国的白宫对游人开放,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002年暑期也开始向旅游团收取门票,北大15元/人,清华20元/人,游览者络绎不绝。

有影响的国际性体育和文化事件:例如主办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足球赛、洲际运动会以及国际性的音乐节、戏剧节、电影节,等等。这类重大国际事件往往最能引来大量的国际游客,同时也是主办国扩大旅游宣传的极好时机。

2、答:决定一项旅游资源价值大小的主要取决于旅游资源自身品质和坐落的地点两个

方面的理想程度及其结合状况。

3、答:旅游资源的保护是相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提出来的。它不仅包括对旅游吸引物本身的保护,使之不至于因开发而遭受破坏,而且还涉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问题。开发本身就意味着破坏,但不能为了“保护”这些资源而一味反对对其开发,换言之,我们不能将开发与保护两者对立起来。关键在于如何妥善地利用这些资源,使其能够为满足人类的需要服务。在这个问题上,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保护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利用,因此两者之间并没有、也不应有根本的冲突。

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应当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应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注意加强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措施:针对自然作用所带来的危害,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针对因游客方面的原因而对旅游资源可能带来的危害,加强旅游规划,架设隔离装置,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宣传、法律法规约束。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 (2008-2015年) 一、发展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旅游业是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领域。旅游与生态环境相互关联,互相促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旅游业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渠道。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因此,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 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强劲的发展势头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反映了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过程中对自身行为的重新审视,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近年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国家公园等生态资源单位不断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持续加大,生态旅游发展环境日渐优化,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带来良好条件和发展机遇。

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生态旅游发展尚存在需要引起重视的突出问题。一是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不高,保护主动性不足;二是对生态旅游的内涵、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到位;三是生态旅游规划滞后,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五是在少数地区存在对资源和环境损害现象,一些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环境恶化状况依然存在。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产业,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资源的非消耗性利用,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引领绿色消费、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在很多生态敏感地区,生态旅游是重要的替代产业,是开拓生态补偿机制的新渠道。在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塑造生态友好旅游产业形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完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着力强化生态环境教育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展原则 1、严格保护原则 立足我国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

第四章生物旅游景观

第四章生物旅游景观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生物旅游景观的旅游功能 2、熟悉我国著名的生物旅游景观 3、理解生物旅游景观的涵义、类别 4、了解山地旅游景观的欣赏意义 二、案例: 1、试分析熊猫故乡与百里杜鹃林两处景观的异同 2、试从美学角度分析长白山的旅游价值 [资料]被称为“熊猫故乡”的四川省宝兴县。这里高山环抱沟河,森林掩映清流,飞瀑成帘,箭竹茂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天然的乐园和天堂。四川旅游部门于1993年开辟了一条国际旅游专线——以宝兴县蜂桶寨保护区为轴心,以熊猫观光为主要内容的“熊猫故乡游”,受到国内广大游客的欢迎。 贵州百里杜鹃林位于大方,黔西两县交界处,以普底,金坡雨乡为中心,面积约一百平方千米,作环状分布,最宽处5.3千米,最窄处1.2千米,因林带绵延百里,故称“百里杜鹃”。 长白山在吉林省东南部,一部分在朝鲜境内。山的最高峰海拔2749米。长白山山高地寒,山上终年积雪,草木不生,望之皆白,故名长白山。 三、案例解析: 熊猫故乡高山环抱沟河,森林掩映清流,飞瀑成帘,箭竹茂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天然的乐园和天堂。新中国成立以来,有14只作为国礼远渡重洋,成为中国华民族热情友好的象征。 百里杜鹃林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土址、气候等自然因素,生长在这高原上的杜鹃花树,具有密集、高大、耐寒、花期长的特点,近年来,为了配合这里的开发利用,将彝族和苗族的节日迁到花区中心的大草坪,届时,浓郁的民族风情,为其又添几许文化色彩。 长白山雄伟壮观、植物类型从温带到寒带各不相同,不同季节的风霜雨雪,使大森林变化多端,同时还有很多珍禽异兽。著名的“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就盛产于此地,因此,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区,还被归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网。 第一节、概述 [课堂导读]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作为风景旅游资源的生物则主要是指的植被——覆盖山体的森林、树木、花草,及栖息于其间的动物和微生物(大型真菌类)。 在山、水、天象、生物四大要素组成的自然景观画卷中,山体是主要的形象骨架,而树木花草则是山的“衣裳”。同样的山体因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换,不时地更换着衣裳,给四时出游的观赏者增添了趣意无穷的猎奇内容。在现代旅游活动中,随着人类对重返大自然的向往,生物景观正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生物旅游景观的涵义 具有旅游观赏、科研价值,能吸引旅游者,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而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动植物,称之为观赏生物旅游景观。 二、生物旅游景观的类别 根据生物的种属划分,生物旅游景观主要分为两大类:动物景观、植物景观。 1、根据审美角度和旅游功能,可分为:

我国生态旅游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我国生态旅游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旅游形式,且承担了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双重责任,提倡让置身原始自然的人们体会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美好感受,为保护环境尽自己所能。论文对近十年来的生态旅游的研究进行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了解生态旅游的研究情况,并阐述了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Abstract】Ecotourism is a form of tourism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it shoulders the d ual responsibility of maintaining the local people’s life and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t advocates that people who are exposed to primitive nature to experience the good feeling brought by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o their bes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ecotourism research in recent ten years are made in this paper,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ecotourism. And the paper expoun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cotouris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關键词】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 我国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最具有生态旅游开发潜力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多达2588个,有28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在“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30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包括长白山、神农架、武夷山、青海湖、内蒙古达赉湖、张家界、九寨沟、黄龙和高丽贡山等,总面积约14944万公顷。这些自然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游客,一些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办生态旅游,然而,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资料显示,有超过23%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业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甚至出现了自然环境的退化,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我国在资源开发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大多由旅游部门在管理上重开发利用、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而且旅游收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会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中去。因此,我们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系统,用实际可行的方案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生态旅游客源分析 一些学者曾对在我国的旅游市场研究方面的个别热点城市游客的时序分布做出了相应的研究预测。保继刚选取距离、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教育水平三因素指标,首次将引力模型运用于北京市国内游客的预测,建立了预测全国各省、区到北京游客数量的数学模型[1]。张凌云介绍了在旅游地引力模型的方面国外学者所做的工作,并且展望了发展趋势[2]。韩德宗翻译介绍了旅游需求预测重力模型和旅游发生模型[3]。邢道隆通过进行游客抽样调查,对北京市国内旅游市

乡村旅游资源生开发与整合策略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整合策略 我国当今的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但是因为市场机制及法律问题,其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开发不合理,当地农民受益少,环境破坏严重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必要进行资源的生态开发与整合。 一、以生态保护为切入点,从而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因此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到当地民生与经济,因此,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工作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 (一)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乡村有着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这是其吸引大量游客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可复制性特征,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必须严格保护。 (二)注重田园风光的维护。田园风光是区别城市的重要特色,其乡村性是区域旅游的核心组成,田园风光不仅仅是一种基于农村景观的特有风光,同时也是原始农村生产活动的体现,田园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是农民生产生活的核心,因此应当全力保护农村的田园风光。 (三)要注重保护乡村村落景观。乡村的文化特色一般通过建筑体现,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乡村,其建筑是其村落发展的活化石,这也是其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重点保护。 二、以当地实际为基础,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基于乡村特色,而对于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基础,也是设计好的旅游发展项目的基础,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点: (一)乡村性特征,乡村旅游的灵魂便是乡村,是基于本地风土人情的旅游形式,这种乡村性也是区别名省旅游的主要特征。 (二)文化性,乡村的景观与人文特征沟通构成了乡村的特有文化气息,其与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虽然也为生计所忙碌,但是乡村有着其特殊的农耕文化气息,同时大部分乡村居民也保持着质朴的特征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三)生态性特征,乡村的生态环境优于城市,特别是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开始在周末逃避城市,选择乡村生态旅游。 (四)体验性,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化还应当注重体验性,特别是农耕文化体验及乡土风情的体验,这也是吸引大量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以生态文明为基础,注重生态旅游的规划与资源分配 我国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不同地区都开始大力开拓乡村旅游市场,特别是一些城郊乡村及特色乡村,但是这也导致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定位不准确,特色化不明显等,因此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还应当注重合理规划与资源合理配置。 (一)注重旅游特色的体现,现有的乡村旅游主要从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环境两个角度体现,这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不同乡村应该在其中甄别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立特色化旅游。 (二)科学规划,注重资源合理配置,乡村旅游应当建立在严格的规划基础上,特别是在同一个县市区的不同乡镇之间应当采取差异化规划,逐步推进乡村旅游建设。 (三)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在资源的开发中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充分考虑到保护与发展的均衡,从而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保证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的意义范文

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摘要:通过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起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类别,探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 Abstract:By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tourism, origi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categories in our country, discuss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生态旅游的概念、起源,发展现状、类别,可持续发展及对策。 The key wor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tourism, origi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ategori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对于环境保护也是很有必要的。 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一、关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具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县级城市,生态旅游由于受到旅游市场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传,并没有提升旅游经济,更没有把具体的资源展示的机会。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用于展示国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并把它与会奖旅游结合起来,走一条独特的展示之路。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

第四章旅游资源调查

焦作师专教案纸

焦作师专教案纸

( 一) 旅游资源环境调查 1、自然环境调查 (1)调查区概况:包括调查区名称、所在行政归属与区划、范围和面积、中心位置与依托城市等。 (2)地质地貌要素: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是形成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础。调查记载调查区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活动强度,对调查范围的总体地质地貌特征有一全面概括了解。 (3)水体要素:调查区冰川、河流、湖泊、瀑布、涌泉、海洋等在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等因素配合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构成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调查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季节性水量变化规律和特征,可供开采的水资源,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水灾害及其对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等。 (4)气象气候要素:气象气候条件对自然景观的形成和破坏都不能不产生影响。作为气象和气候本身与其它自然地理要素配合可形成具有特色的吸引物,也能产生具有观赏价值的旅游景观,但恶劣的气象气候环境可能导致对景观的破坏,成为旅游的阻障。调查包括:调查区的年降雨量及其分布,气温、光照、湿度及其变化,大气成分及其污染情况,气候类型、特色及其变化规律等。 (5)动植物要素:调查区内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与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可以形成独具吸引力的重要旅游资源。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区总体的动物和植物原特征与分布,具有观赏价值的动物和植物的类型和数量,特定生存环境下存在的珍稀动物和稀罕植物,调查其分布数量、生长特性和活动规律,并兼顾了解可供游人观赏的客观条件和防护措施等等。 2、人文环境调查 (1)历史沿革:主要了解调查区的发展历史。包括建制的形成,行政

第五章 水体旅游资源

第五章水体旅游资源 第一节水环境与旅游 一、水环境与水体旅游资源 、水体的含义 水体是指以陆地为边界的水域,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的总称。包括水以及其中的溶解物、水生生物和底泥等,共同构成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水体成为旅游资源应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水体的卫生环境质量(水质) ()水质的含义:(注意水质与水体的区别)水体的卫生环境质量,简称水质,是指包括在水中微量化学元素和生物含量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总和。 ()影响水质的因素 与水接触的岩石、土壤、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物质组成及其溶解性有关,以及与接触过程中的地形、水文条件和气候有关。 二是水体自身的优美度 ()形态美 地球上的水体分布呈现不同形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美。如江、河、溪、涧等线型水体,其长短、宽窄、曲直变化万千;大海、湖泊、水库等面型水体,有开阔、辽远的美感。 ()色彩美 、透入水中的光线受水和其中悬浮物的选择吸收和反射作用的影响,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海洋呈蓝色 、天空颜色影响水的颜色 、水中的生物影响水的颜色 、水的深浅、泥沙含量、水底沉淀物等影响水的颜色 ()光影美 水体近周的山、石、树、花及白云、蓝天、桥梁建筑等都会因光反射而在水中形成影像。实物虚影相互辉映,构成美景。 影响光影清晰度的因素: 、水中光影的清晰度与水体表面的平静度有关。 、水体的透明度会影响光影的清晰度。 、水中倒影与光线角度有关,一般早晚太阳高度角较低,反射率高,倒影

清晰。 ()声音美 水体受外力冲击或流动会发出各种声响,给人以听觉美。 ()奇趣美 还有一些水体具有特殊的奇趣美。如:济南趵突泉、甘苦泉、等。 、水体是风景的血脉 ()水体自身就是重要的风景——不同形式的水体,构成了不同的美学特征()水体是重要的构景要素——水体与山、生物、气候、人文景观等共同组合构成风景名胜 ()水体可养育花木、动物——使风景区更加秀丽、充满活力 、水体使周边气候更加舒适 ①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因水的热容量大于陆地) ②在水陆交界地区形成水陆风(水、陆温度差引起) ③增加空气湿度(水体水分蒸发、水汽丰富) ④负离子浓度高、空气清新 、利用水体,可以开展多种旅游活动 如观赏、滑水、游泳、划船、驶帆、冲浪、垂钓、漂流、滑冰、品茗等。 第二节海洋与海滨旅游资源 、现代旅游业中的“三”(, , )最受人们欢迎,此三者都与海滨有关。 、观潮胜景 常发生于喇叭状的江河入海口处,最典型者为钱塘潮,最高曾达米,每年农历每月初一初五、十五二十,但一年中最佳观潮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十八。 第三节湖泊旅游资源(重点) 一、中国湖泊简况 、湖泊的含义 湖泊是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水域。 、中国湖泊的特点 ①数量多(天然湖泊大小万多) ②分布范围广,而又相对集中 ③类型多样

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全市现有对外开放景点40多个,其中省级文保单位15个,3A 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正在规划建设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打造“东方湿地之都”。湿地保护区内建有世界上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大丰野生麋鹿保护区目前麋鹿种群600多头,其野生种群总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类野生动物12种,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每年来此越冬的丹顶鹤达到1200多只,占世界野生种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面积10多万亩的海滨林场和辽阔的海滨草原,集蓝天、大海、海涂、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等于一体,具有与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滨风光。盐城不仅资源丰富、生态独特,民俗文化特色也很鲜明。盐城是淮剧的发源地,素有“淮剧之乡”、“小戏之乡”、“现代戏之乡”的美称。历史上名人和名胜古迹较多。市区有南宋丞相陆秀夫祠堂、明末书法家宋曹故居等人文景观,大丰市白驹镇是《水浒》作者施耐庵的故里,东台西溪有北宋宰相范仲淹的“读书堂”,亭湖便仓有北宋宰相卞济手植的“枯枝牡丹”。现代著名外交家乔冠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的故乡也在盐城市境内。 坚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重视建设本土特色的学校文化。要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通过实施新课程计划来丰富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注重开发学校的课程文化资源,尤其是通过校本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劳动实验课程等加强本土资源的开发。各地各有关学校特别是四星级高中,要充分发掘老区特有的人文底蕴,在弘扬老区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振兴淮剧艺术,开发海盐文化和滩涂文化等不同方面注重收集整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加以开发利用,形成主题系列,形成区域文化建设基地,不断提升文化建设的层次。要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营造生机勃勃的有个性的校园景象,让学生在各种特色文化中接触、感受先进的鲜活的文化滋润,抑制和抵制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侵蚀,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建议

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建议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是保护自然和维护当地居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支柱型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重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旅游发展的形式,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所以,生态旅游的发展必然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保护环境和旅游发展完美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建议 一、生态旅游概念分析 “生态旅游”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生态旅游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回归大自然,即到生态环境中去观赏、旅行、探索,目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等;二是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每个人都应当在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方面做出贡献。 由于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人类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所以,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二、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目前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潮流。 (一)我国的生态旅游者 由于国内的生态旅游发展时间较短,有很多地方仍不完善,所以我国的旅游者大多数仍属于传统旅游者,就是追求自己付出的金钱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行为方式常表现为只重视游乐行为本身、忽视保护环境,这种旅游行为往往会产生许多不文明现象,比如说为走捷径而践踏草地,在文物上乱涂乱画等,而真正的生态旅游强调的是以生态美的体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摘要:跟随国际化,中国的生态旅游也随之发展,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过去现在及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在世界各地积极推广生态旅游,联合国把2002年命名为“生态旅游年”。作为联合国“生态旅游年”的活动计划之一,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于5月19日——22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会上来自13xxxx国家的公有、私有及非政府部门的 100xxxx名代表就生态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建议。大会发布了《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并拟提交给2002年8~9月份在南非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作为对联合国“生态旅游年”的积极响应,许多国家和地方机构也在2002年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研讨会。 联合国“生态旅游年”以及围绕主题年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推动各国政府、生态旅游的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更好合作,为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必将促进我国的生态旅游研究和实践发展。 早在1999年,我国国家旅游局就确定该年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各地也借机推出了一些生态旅游产品,在我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生态旅游实践活动。随着环保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旅游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很多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地处西部或者边远贫困山区,旅游业被资源禀赋良好的西部和贫困地区当成了优势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替代产业。生态旅游这种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旅游形式更是倍受推崇,成为西部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但是,由于生态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生态旅游在倍受关注、并被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招致了很多的非议。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怎样实现生态旅游诸多目标的和谐统一从而推动生态旅游的成功实践?值此联合国“生态旅游年”之际,在我国“生态环境旅游年”实施后的第四个年头,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下一步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扫清障碍,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发展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 关于“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由谁最早提出的,目前尚未有定论[1][1]。大多数观点认为“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ain)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但是,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的召开,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生态旅游”概念一经提出之后,世界上很多组织和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

《中国旅游地理》【1191】20秋西南大学第四章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一、 单项选择题 1. 阿房宫、唐长安、宋汴梁、清圆明园等都是因为()因素而遭受的破坏。 现实需求与保护的矛盾 旅游发展所造成的破坏 自然因素影响 战争和政策失误的影响 2. 颐和园是以下哪种园林的典型代表呢?() 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 宗教园林 民族园林 3. 安徽黟县西递、宏村,江苏周庄属于以下()旅游资源。 民族建筑 特色村镇 城市旅游

人造景观 4.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皆盛发展的时期是园林发展的哪个时期()。 发轫期 奠基期 转变期 鼎盛期 二、 判断题 5. 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都是重要的道教圣地。 对 错 6. 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主题公园是旅游资源。 对 错 7. 长城作为全世界闻名的旅游资源,最初是始于军事作用的。 对 错 8. 敦煌莫高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对 错 9. 藏族有“望果节”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对 错 10. 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乐山的“三苏祠”,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都是今天重要的旅游资源。 对 错 11. 工业旅游需特别注重旅游者的安全与生产的安全,对旅游者的参与活动必须做出必要的限制 对 错 12. 通常认为人造旅游景观最早起源于现代西方。 对 错 13. 宫廷礼制建筑如皇城、宫城、庙坛,在改朝换代后,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对 错 14. 水也称为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在某些人文资源中要常常利用水来装饰,如园林。 对 错 15. 民族园林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宗教气氛的园林。 对 错

16. 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佛教的典型建筑。 对 错 17. 城市是旅游客源地,但不是旅游接待地。 对 错 18. 祈年殿、圜丘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对 错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对 错 20. 天坛是重要的礼制建筑典范。 对 错

水体旅游资源鉴赏

摘要:作为地质、地貌、水体、气候、生物、历史、文化7大类旅游资源中最活泼的区域之一,水体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发源地。它包括河段、湖泊与池沼、瀑布、泉点、河口与海面、冰雪地等6中类型。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灌溉、蓄水、舟楫、发电和养殖之利,更能调节气候,构景填色供人游览,诱人娱乐,因而具有极大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其中水域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休闲度假和观光娱乐的功能,还给旅游者带来了教育,同时还具有社会和经济的功能。 关键词:水体旅游资源鉴赏美学特征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些国家甚至把旅游业当成了他们的主导产业,旅游资源的收入主导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那么什么是旅游资源呢?顾名思义,凡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又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宗教旅游资源、陵墓旅游资源、古典园林旅游资源、民族习俗资源等。在自然资源中又可以分为地貌旅游资源、水体旅游资源、气象气候资源、生物旅游资源。其中水体旅游资源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让游客望而却步。因为水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地球表面七成被水覆盖,成为天然景观的基本造景条件,美学特征很浓,极具观赏性,具有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 一.水体资源的概述 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地质地貌、气候、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配合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即水域风光.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度假健身,参与体验等活动的各种水体资源,都可视为水域风光类的旅游资源。水具有形、影、声、色、甘、奇六个方面的美学特色,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水与山体、水与生物、水与气候、水与建筑物等,通过相互结合、交融渗透,会形成许多奇妙的、雅致的胜景。 (一)水体资源的分类 1.江河水旅游资源。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旅游线”,从河源至河口形成一条风光明媚的河川游览走廊。这条走廊的上段,即金沙江以上被称为神秘人的江源风光,位于青海、西藏、云南和川西的甘孜、凉山自治州境内。黄河旅游线上的河源探险、高原风光、沙漠风情、草原旅行等地段的旅游资源均在青海、甘肃的甘南与临夏两自治州和宁夏、内蒙古境内、广西桂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原始神秘的河源地景观 河流往往发源于冰川雪山或沼泽湖泊,人迹罕至,景观原始神秘,多吸引科学家和探险漂流者。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黄河有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2,奇峰急流的峡谷景观 多见于河流上游,风光最为迷人。峡谷落差大,河道窄,形成以雄险为主的景观特征。 3,溪涧,地下河和人工河 (1)溪涧特色是随山势蜿蜒曲折,水质澄碧,少污染,多卵石,是泛舟放筏,探幽揽胜的理想之地。 (2)地下河景观神秘幽奇,常发育于岩溶地区。 (3)人工河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历史的见证。 2.湖泊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以湖盆的形态、分布状况,湖水的透明度、颜色,以及湖中发生的奇异现象等产生强烈的旅游功能。我国湖泊的数量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以湖泊(含水库)所在地形位置分类,著名的风景湖泊有以下几类: (1)高山峡谷风景湖:适宜高山水上运动、疗养度假、观光、科学考察。

我国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生物圈,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

第四章旅游资源 复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旅游资源 章首案例答案要点 所谓“黑色旅游”现象,也称得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世界发生了重大的自然灾害和恶性社会事件,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不幸,这种不幸既然已经发生,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应当将坏事变成好事。从人性道德原则出发,安慰同情、处理事件。抚慰生者。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保护起来,适当的利用,来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从而吸引人们注意、警示、反省、借鉴、预防、传承……提升人类的价值道德观,人生社会观、国家民族观,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它具有哪些特征? (1)旅游资源是资源的一种.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①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拥有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和因素。 ②旅游资源要对旅游者形成一定的特殊的吸引力。 ③旅游资源既要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还要有一定的可开发性。 ④经济效益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表现出为: ①旅游资源具有广阔性和地域性, ②旅游资源具有审美性与文化性, ③旅游资源具有变化性与时令性,永续性、 ④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与不可再生性, ⑤旅游资源具有综合性与创新性。

2.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 (1)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及依据: ①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排他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操作性原则; ②分类依据:一是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二是旅游资源的特性、三是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1)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①按性质、状态、功能分类;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遗址与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②按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类: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史遗产景观旅游资源、现代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社会风情景观旅游资源。 3.如何进行旅游资源调查? (1)调查要求:要按照标准规定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调查;保证成果质量,做到内容简洁和量化;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各种资料和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编写调查报告等工作;调查分为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调查和专门目的的旅游资源调查。 (2)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 ①旅游资源的专门调查:调查研究的性质、目的及其适用范围;调查准备;调查方法;综合分析;对旅游资源专门调查报告进行论证; ②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调查:调查研究的性质、目的及其适用范围;调查准备;实地调查;填写旅游资源单位调查表;填绘旅游资源调查实际资料图。 4.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做到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辨证统一? 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保护型原则,特色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矛盾体,不能完全将二者割裂开。旅游资源自由保护好了才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而开发利用又能推动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