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芯片法和测序法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耐药突变比较_张惠琴

基因芯片法和测序法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耐药突变比较_张惠琴
基因芯片法和测序法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耐药突变比较_张惠琴

蛋白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蛋白生物芯片检测 系统

蛋白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资格预审文件 永川区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中心受永川区计生集爱医院的委托,根据区财政局下达的采购计划(08A152),对该单位申请采购的蛋白生物芯片检测系统1台(预算10.5万元)实施邀请招标。现对供应商的投标资格进行资格预审,欢迎符合条件的商家报名。资质要求: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二、提供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参与投标方单位公章): 投标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取得营业执照的独立法人;注册资金≥50万元,并提供有效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投标人必须是所投产品的制造商,或者是取得制造商授权的代理商,投标人是制造商的必须具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是授权代理商的必须具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所投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含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 以上均为必备条件,如有一项未提供视作不具备资格。所提供的材料必须在有效期内,如有年检要求的,须有年检标志。 三、招标项目技术参数 1.设备用途说明:该设备可用于以下生物芯片的检测 *(1)生殖道感染(HPV) (2)孕期感染TORCH (3)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提供测试芯片注册证) (4)心肌梗塞联检 (5)幽门螺杆菌(提供测试芯片的新药证书或注册证) 2.设备配置包括:生物芯片分析仪、计算机、打印机、专用分析 软件、生物芯片诊断系统软件 3.技术指标: 1)产品重复性:CV≤2%; 2)产品不稳定性:≤3%

基因芯片实验中的细胞和组织制备规程

一个完整地基因芯片实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研究课题地提出、芯片设计、样品制备、杂交反应、数据分析和处理.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地样品制备(细胞标本采集和组织标本采集)地建议做法 一个完整地基因芯片实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研究课题地提出、芯片设计、样品制备、杂交反应、数据分析和处理.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地样品制备(细胞标本采集和组织标本采集)地建议做法. 细胞标本采集操作建议规程 . 所有样品均应有样品标签(注明样品编号),同时有一张样品登记表,写明样品名称、种类、编号、取样日期、样品处理情况等. . 一张芯片实验一般要求细胞数在,建议设计实验和收获细胞时可考虑多收集一些. . 贴壁与悬浮细胞培养诱导结束后,去除培养液,保留地细胞用缓冲液洗一下,除去缓冲液,加溶液*充分溶解细胞,放入液氮运输.样品量以实际得到地为准. . 血液:将白细胞分离出来,加溶液充分溶解细胞,放入液氮运输.样品量以实际得到地为准. . 如果是细胞未经溶液处理,直接冻入液氮罐(不推荐).工作人员会对细胞作相关处理,以便为细胞记数. . 以上提到地均是新鲜细胞,对一些已老化或质量不明地细胞,工作人员有权提出疑义,并要求退回或重新取样. 不同组织抽提μ所需组织量

考虑到个体差异以及样品在研磨、匀浆等过程中地损失,客户提供地样品量应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倍. 组织标本采集操作建议规程 注: · 以下步骤应在冰上进行且不超过分钟,超过时间会导致样品地降解. · 对肿瘤组织地取材,要求尽可能准确地判定肿瘤和正常组织,例如对于手术切除地整个或部分前列腺,可能要根据冰冻切片报告地结果来判定要进行研究地取材部位. . 离体新鲜组织,切成多个小块,剔除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胃、肠组织应剪除外膜;肝、肾、脾应剪除门部血管神经,肿瘤组织应将周围地正常组织切除干净(正常组织也应将周围地肿瘤组织切除干净). . 在生理盐水中漂洗样品,以去除血渍和污物. . 用铝箔包裹组织,或用冻存管装载组织(但最好统一采用铝箔).用记号笔在铝箔或冻存管外表写明样品编号,并贴上标签,迅速投入液氮冷却. . 填写样品登记表,写明样品名称、种类、编号、取样日期、样品处理情况等 . . 将液氮冷却地组织放入样品袋(每个样品袋只保存同样地组织),袋口留一根编号绳,绳上粘一张标签纸(标签上注明:样品名称、编号、日期),迅速转入便携式液氮罐. . 保留张取材部位地病理切片. 基因芯片样品地制备要点: .目地地选择对于大规模地研究基因表达问题,需要分析每一个基因地表达.因此,选择地目地必须能够代表要研究地各个基因.对于整个基因组序列全部已知地 生物,最直接地方法是用扩增基因组中每个已知地或预测地开放阅读框架(),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地部分序列.对于没有测序,或只有部分测序地基因组,或

蛋白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蛋白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资格预审文件 永川区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中心受永川区计生集爱医院的委托,根据区财政局下达的采购计划(08A152),对该单位申请采购的蛋白生物芯片检测系统1台(预算10.5万元)实施邀请招标。现对供应商的投标资格进行资格预审,欢迎符合条件的商家报名。资质要求: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3、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4、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5、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二、提供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参与投标方单位公章): 投标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并取得营业执照的独立法人;注册资金≥50万元,并提供有效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投标人必须是所投产品的制造商,或者是取得制造商授权的代理商,投标人是制造商的必须具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是授权代理商的必须具备《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所投医疗器械产品必须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含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 以上均为必备条件,如有一项未提供视作不具备资格。所提供的材料必须在有效期内,如有年检要求的,须有年检标志。 三、招标项目技术参数

1.设备用途说明:该设备可用于以下生物芯片的检测 *(1)生殖道感染(HPV) (2)孕期感染TORCH (3)唐氏综合症产前筛查(提供测试芯片注册证) (4)心肌梗塞联检 (5)幽门螺杆菌(提供测试芯片的新药证书或注册证) 2.设备配置包括:生物芯片分析仪、计算机、打印机、专 用分析软件、生物芯片诊断系统软件3.技术指标: 1)产品重复性:CV≤2%; 2)产品不稳定性:≤3% 3)产品的线性:在反射因素为0.072-0.741(P<0.05)范 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55; 4)产品的灵敏度:对反射因素为0.741标准反射卡,测出率 为100%; 5)视场光线不均匀性:≤3%; 2

基因芯片技术基础知识(概念、制备、杂交、应用及发展方向)

生物科学正迅速地演变为一门信息科学。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HGP (human genome project),最终要搞清人类全部基因组的30亿左右碱基对的序列。除了人的遗传信息以外,还有其它生物尤其是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已经或正在被大规模测序,如大肠杆菌、啤酒酵母、秀丽隐杆线虫以及中国和日本科学家攻关的水稻基因组计划。但单纯知晓生物基因组序列一级结构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其中基因是怎样组织起来的,每个基因的功能是什么,又是怎样随发育调控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特定的时空域中展开其表达谱的,即我们正由结构基因组时代迈入功能基因组时代。随着这个功能基因组学问题的提出(后基因组时代,蛋白组学)[1],涌现出许多功能强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最突出的就是细胞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2-D-gel)(及相应的质谱法测蛋白分子量)和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2]。 一.什么是基因芯片 生物芯片,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指甲大小(1cm3)的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硅片上或其它固相支持物(如玻璃片、硅片、聚丙烯膜、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但需经特殊处理。作原位合成的支持物在聚合反应前要先使其表面衍生出羟基或氨基(视所要固定的分子为核酸或寡肽而定)并与保护基建立共价连接;作点样用的支持物为使其表面带上正电荷以吸附带负电荷的探针分子,通常需包被以氨基硅烷或多聚赖氨酸等)将生物分子探针(寡核苷酸片段或基因片段)以大规模阵列的形式排布,形成可与目的分子(如基因)相互作用,交行反应的固相表面,在激光的顺序激发下标记荧光根据实际反应情况分别呈现不同的荧光发射谱征,CCD相机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根据其波长及波幅特征收集信号,作出比较和检测,从而迅速得出所要的信息。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组织芯片。而基因芯片中,最成功的是DNA芯片,即将无数预先设计好的寡核苷酸或cDNA在芯片上做成点阵,与样品中同源核酸分子杂交[3]的芯片。 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同芯片技术中杂交测序(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 SBH)。

电力系统振荡过程中序分量选相元件动作行为分析

电力系统振荡过程中序分量选相元件动作行为分析 索南加乐1,许庆强1,宋国兵1,李瑞生2,葛耀中1 (1.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陕西省西安市710049; 2.许昌继电器研究所,河南省许昌市461000) 摘要:对超高压输电线路微机保护所用序分量选相原理和防止振荡时误选相所用的不对称故障开放判据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对于振荡中心和单相接地故障在同一条长输电线路且两者之间有较远距离的情况,从不对称故障开放判据和阻抗排除法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误选相的原因。理论分析和动模试验都证实了这种误选相现象的存在,为以后序分量选相原理的改进提供参考。关键词:线路保护;选相;仿真;微机保护;振荡中图分类号:T M773 收稿日期:2002-03-26;修回日期:2002-09-04。 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许继奖教金资助项目。 0 引言 高压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准确、迅速地选择出故障相别,是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的前提。因此,选相元件成为高压系统保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相元件的准确性也是衡量继电保护装置好坏的重要标志。目前国内数字式高压线路保护主要采用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和序分量选相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故障选相。在保护启动后第1次选相是采用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振荡闭锁期间的选相元件由于突变量提取困难而采用稳态量选相,一般采用序电流的分区结合阻抗比较方法构成。 序分量选相元件对相区的划分比较合理,在一般情况下都能进行准确选相,但在动模试验中发现,在下述情况下序分量选相元件会误选相: a .电力系统振荡和单相接地故障同时存在,而且振荡中心和故障点在同一长输电线路上; b .振荡中心与故障点之间有较远的距离; c .两侧电源电势的相角差接近180° 。在满足上面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有一侧保护装置会将单相接地故障误判为另两相的相间故障。而另一侧的保护装置则由于故障开放元件不满足开放条件而将保护闭锁,随相角差减小而延时开放闭锁装置再进行选相。误选相的那侧保护,其误选的原因是由于不对称故障开放判据和阻抗排除法的配合不能避免该种误选相情况的发生。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误选相的原因,EMT P 仿真结果和在许昌继电器研究所的动模实验都证实了该种误选相情况的存在。 1 序分量选相原理和不对称故障开放判据 序分量选相中接地故障采用零、负序分量的相对相位关系结合阻抗选相,不接地故障采用阻抗选相。序分量选相是根据不同故障情况下负序及零序电流相对相位来确认的,相区的划分如图1所示。负序及零序电流相对相位和故障类型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图1 单相接地、两相接地短路时I 0A ,I 2A 的相区图 Fig .1 I 0A ,I 2A relative phase -angle f igure under the single phase to ground f ault and phase to phase with ground f ault condition 表1 I 0A ,I 2A 相对相位和故障类型之间的关系 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 0A ,I 2A relative phase -angle and the f aulted phases 顺序I 2A 滞后I 0A 的相角/(° )可能的故障类型 (1)-30~+30A,BC (2)+90~+30AB (3)+150~+90C ,AB (4)-150~+150CA (5)-90~-150B,CA (6) -90~-30 BC 表1中,(2),(4),(6)为单一故障相别的相区,直接确认为相应的相间故障,在(1),(3),(5)相区包含单相和相间两种故障类型,由于两种故障类型的相别总是不相关的,采用相间阻抗排除法,即如果保护装置测量到的相间阻抗值在整定的相间阻抗范围内,则确认为是相间故障,否则,确认为相应的单相 52 第27卷 第2期2003年1月25日 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 matio n of Elect ric P ow er Sy stems Vo l.27 N o.2 Jan.25,2003

CFDA-20130104 生物芯片类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食药监办械函[2013]3号附件)

附件5 生物芯片类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主要针对生物芯片类检测试剂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提出指导性技术要求。 本指导原则系对生物芯片类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详细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 根据芯片制作的主要原料和方法,生物芯片可分为核酸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等。本指导原则是针对核酸和蛋白为检测靶分子生物芯片的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其他类型靶分子检测的芯片诊断试剂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三、基本要求 (一)基本原则 1.试剂研制、生产用各种原料、辅料等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符合有关法规的要求。

2.试剂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以及适宜的生产环境,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同时,应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和记录,加以实施并保持有效运行;还应通过《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评定标准(试行)》的考核。 3.生物芯片类试剂在研制时,应当按照科学、规范的原则组织研发,各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确定应符合基本的科学原理。 4.试剂研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物料及工艺,应充分考虑可能涉及的安全性方面的事宜。 5.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保证试剂使用安全、质量稳定、工艺可控、检测有效。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 1.核酸检测芯片 核酸芯片检测时,从生物样本中提取的核酸可用荧光标记、金标记和酶标记;检测方法包括光谱学方法和化学显色。下面为荧光标记芯片技术指导原则,采用金标记和酶联显色等的生物芯片诊断试剂可参照核酸芯片和蛋白芯片相关部分。 (1)主要生物原料 核酸检测芯片的主要生物原料包括模板DNA、dNTPs、引物、探针、标记物等。主要生物原料若为企业自己生产,其工艺必须相对稳定,企业应按照工艺要求对这类生物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以保证其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若购买,其供应商要求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更供应商,同时,供应商应提供相应的质量保证证明和相应的质检报告,达到生产规定的质量标准。如果主要原料(包括工艺)或其供应商有变更,应依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变更申请。

故障选相 MATLAB 的系统仿真

密号研究生请勿填写 学研究生课程考试 答 题 纸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考 试 科 目 现代电网继电保护原理 考 试 时 间 2012.07.02 注意:此半页研究生请勿填写

现代电网继电保护课程总结 () 经过半学期对现代电网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学习,对现代电网继电保护各个方面有了更新的学习和认识。特别是在陈老师细心的讲解下,关于利用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原理、利用稳态故障分量的纵联保护原理、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自适应继电保护与自动重合闸原理、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监测与定位原理等方面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继电保护的作用是及时切除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各种电气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母线、线路和电动机等),以防止故障设备本身的严重损坏和保证电力系统其它部分正常运行及安全供电。继电保护的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保护的原理和性能;保护的分析研究方法;保护装置的硬件及工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1 利用故障分量的继电保护理论 1.1 故障信息与故障分量 从继电保护技术的特点来看,故障信息可以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类。它们都可用于保护装置。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内部故障信息用于跳开故障设备;外部故障信息用于闭锁跳开非故障设备。 故障信息不存在于非故障状态中.设备发生故障时,可用叠加原理来研究故障信息的特征.即当系统中发生故障时,总可以视为非故障状态与故障附加状态的叠加.所谓的非故障状态,它包括正常负荷状态、系统振荡和两相运行等。 有关故障分量的主要特征是: (1).故障分量只存在于故障附加状态中,在非故障状态下不存在故障分量. (2).故障分量仍与系统运行方式有关。 (3).故障点的电压故障分量为最大,系统中性点的电压为零. (4).保护装设处的电压故障分量与电流故障分量间的幅值和相位关系与系统电势无关,它由保护装设处到系统中性点的阻抗决定,且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的影响. 1.2 利用故障分量的电流元件及电流保护 电流保护包括两个主要内容: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前者必须躲过最大负荷电流,后者必须躲过外部故障的最大短路电流。因此传统的电流保护受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的影响很大,有时会使灵敏度降低到无法应用的程度。但当利用故障分量实现电流保护时,由于以下原因可使电流保护性能得到改善: (1).所用的电流元件可从原理上躲过最大负荷电流。其定值只需躲过在非故障状态下电流元件中出现的不平衡电流,从而为提高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提供了可能性. (2).利用保护装设处电压和电流的故障分量可实时计算被保护线路背侧系统阻抗.根据系统阻抗、线路阻抗和故障类型,经计算可自动调整电流速断的定值,使保护范围达到最佳。 1.3 利用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 利用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具有以下特点: (1).不受负荷状态的影响;

个体化医学检测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

个体化医学检测 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规范

微阵列基因芯片是基于DNA分子杂交技术原理研制,通过探针结合碱基互补序列的单链核酸,从而确定其相应序列来识别基因或其产物。能够同时快速检测多个基因及其多个位点,在多态性分析、突变分析、基因表达谱测定及杂交测序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临床诊断技术使用的微阵列基因芯片,可快速鉴定病原体、检测遗传突变及基因表达,更早更方便的检测肿瘤基因标志,检测药物反应和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本规范旨在对个体化医学检测中采用微阵列基因芯片检测核酸序列以及基因表达进行一般性技术指导,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 本规范由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1)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博奥医学检验所。 本规范起草人:项光新、李元源、王辉、邓涛、孙义民、张治位、张川、邢婉丽、程京。

1.适用范围 (1) 2.声明/警告 (1) 3.术语和定义 (1) 4.样本处理 (2) 4.1样本类型 (2) 4.2样本采集、运输与保存 (3) 4.3样本质量保证 (3) 4.4样本信息保存 (3) 5.检测各步骤分述 (4) 5.1核酸分离 (4) 5.2核酸定量(如适用) (4) 5.3核酸扩增和标记 (4) 5.4芯片杂交 (5) 5.5信号采集和数据分析 (5) 6.结果报告 (5) 7.质量控制 (5) 8.注意事项 (6) 9.参考文献 (6)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微阵列基因芯片个体化医学检测服务。 检测服务需遵循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或各专业协会发布的疾病诊疗指南或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个体化医学检测指南。 2.声明/警告 本规范所称微阵列基因芯片诊断技术是指从医疗机构获得的临床样本中,提取核酸(DNA或RNA),进行必要的扩增和标记,标记后的靶标与基因芯片进行分子杂交,通过基因芯片扫描仪器获得基因芯片杂交的图像与数据,经计算机程序分析,并给出检测报告的全过程。 3.术语和定义 (1)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聚合酶链反应或多聚酶链反应是一种对特定的DNA或RNA片段在体外进行快速扩增的方法。 (2)杂交hybridization 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可以通过氢键的方式,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结合。 (3)突变mutation 是细胞中DNA核苷酸序列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改变。 (4)点重复spot replicates 每种探针在芯片上每个阵列中的重复次数。 (5)探针probe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日渐成熟, 在功能基因组、疾病基因组、系统生物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已经发表了上万篇研究论文, 每年发表的论文呈现增长的趋势. 芯片制备技术极大地推进了生物芯片的发展, 从实验室手工或机械点制芯片到工业化原位合成制备, 从几百个点的芯片到几百万点的高密度芯片, 生物芯片从一项科学成为一项技术, 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广泛运用. 各个实验室不断产生海量的杂交数据, 相同领域的研究者需要比较不同实验平台产生的数据, 作为基于分子杂交原理的高通量技术, 芯片实验的标准化、可信度、重现性和芯片结果是否能作为定量数据等问题成为所有的芯片使用者关心的课题. 迈阿密原则和微阵列质量控制系列研究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迈阿密原则(Minimum Information About a Micro- array Experiment, MIAME, 微阵列实验最小信息量)提出了生物芯片标准化的概念, 该原则的制定使世界各地实验室的芯片实验数据可以为所有的研究者共享. 同 时, 美国国家生物信息学中心(NCBI)和位于英国的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也建立了GEO ( https://www.360docs.net/doc/547183020.html,/geo/)和ArryExpress (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547183020.html,/arrayexpress/)公共数据库, 接受和储存全球研究者根据迈阿密原则提交的生物芯片数据, 对某项研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可以下载到相关课题的芯片原始数据进行分析. 2006年美国FDA联合多个独立实验室进行了MAQC系列实验(micro array quality control, MAQC), 旨在研究目前所使用的芯片平台的质量控制. 该研究的12篇系列文章发表在2006年9月份的Nature Biotechnology 上, 用严格的实验分析了目前主流芯片平台数据质量, 芯片数据和定量PCR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芯片数据均一化方法, 不同芯片平台之间的可重现性. 证明了不同芯片平台产生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重现性, 各种芯片平台之间的系统误差远远小于人为操作和生物学样品之间本身的差异, 肯定了芯片数据的可信性, 打消了以往对芯片数据的种种猜疑, 明确了基于杂交原理的芯片同样可以作为一种定量的手段. 推动了生物芯片技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是在处理基因芯片产生的海量数据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随着芯片应用的推进, 芯片数据分析的新理论和新算法不断地被开发出来, 这些方法帮助生物学家从海量的数据里面快速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 一次芯片实验获得的是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信息, 任何一种单一的分析方法都很难将所有蕴含在数据中的生物学信息全部提取出来, 从近年来生物信息学研究的趋势来看, 目前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芯片数据储存、管理、共享和深度信息挖掘, 旨在从芯片数据中获得更多的生物学解释, 而不再停留在单纯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上。 目前基因芯片的制备向两个主要方向发展. 第一, 高密度化, 具体表现为芯片密度的增加, 目前原位合成的芯片密度已经达到了每平方厘米上千万个探针. 一张芯片上足以分析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信息. 第二, 微量化, 芯片检测样品的微量化, 目前芯片检测下限已经能达到纳克级总RNA水平, 这为干细胞研究中特别是IPS干细胞对单个细胞的表达谱研究提供了可能. 另一方面, 微量化也体现芯片矩阵面积的微量化, 即在同一个芯片载体上平行的进行多个矩阵的杂交, 大大减少系统和批次可能带来的差异, 同时削减实验费用. 微阵列技术改变了生物学研究的方法, 使得微量样品快速高通量的分析成为可能, 从单个基因的研究迅速扩展到全基因组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微阵列技术帮助生物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2001年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韩泽广博士研究小组利用cDNA芯片对肝癌和正常组织中的12393个基因和EST序列进行了表达谱筛查, 其中发现了2253个基因和EST在肝癌中发生了差异表达, 并对这些差异基因的信号通路进行了分析, 发现WNT信号通路在肝癌的发生中出现了表达异常. 2002年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博士研究组利用表达谱芯片对大鼠外周神经损伤模型背根神经节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

电气专业测试试题(试题带答案)

电气专业继电保护统一考试试题答案(供电部分)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6~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非故障相电压比正常相电压(升高√3倍)。 2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的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故障时 3 4, 51)(停 6 7 88.686) 911 10当线路发生故障时,11型微机保护能打印出故障前20ms和故障后(40)ms 的各相电压、各相电流的采样值。 11在11型微机保护中,为防止电流互感器回路断线导致零序保护误动作,而设置了(3U0突变量闭锁)回路。

12在11型微机保护的综重选相元件中采用(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与阻抗选相两种原理兼用、相互取长补短的办法。 13在高频通道信号交换过程中,按下通道试验按钮,本侧发信,(200ms)后本侧停信,连续收对侧信号5s后,本侧启动发信10s 。 14在11型微机保护定值中,IWI无电流判别元件定值的整定原则是(应躲开 15 F+ 16 17 18 19 ( 20 的母线保护。PMH母差保护是带(制动)特性的中阻抗型母线差动保护,21断路器失灵保护时间定值的基本要求:断路器失灵保护所需动作延时,应为(断路器跳闸时间)和(保护返回时间之和)再加裕度时间。以较短时间动作于断开(母联断路器或分段断路器),再经一时限动作于连接在同一母线上的所有有电源支路的断路器。

22变压器故障主要类型有:各相绕组之间发生的(相间短路),单相绕组部分线匝之间发生的(匝间短路),单相绕组或引出线通过外壳发生的单相接地故障等。 23变压器励磁涌流的特点有(包含很大的非周期分量)、包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分量,并以二次谐波为主、(励磁涌流出现间断)。 24 25 二、 1 ( 2 () 3 ( 4线路发生两相短路时短路点处正序电压与负序电压的关系为(B)。 (a)UK1>UK2(b)UK1=UK2(c)UK1<UK2 5在大电流接地系统中,当相邻平行线停运检修并在两侧接地时,电网接地故障线路通过零序电流,将在该运行线路上产生零序感应电流,此时在运行线路中的零序电流将会(A)。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摘要 关键词基因芯片,遗传性疾病,基因组计划, 一、基因芯片技术的产生背景 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而出现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2001年6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草图;2002年出发飙了较高精确度和经过详细注解的人类基因组研究结果;2004年10月发表了已填补基因组中许多Gap片段的更精确的人类全基因组序列,标志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新时代的开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也同时进行了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工作。动物、植物、细菌及病毒基因组等测序工作都已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各种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有的即将完成),一个庞大的基因数据库已经建成。怎样从海量的基因信息中发掘基因功能。如何研究成千上万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如何开发利用各种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将基因的序列与功能关联起来,认识基因在表达调控、机体分化等方面的生物学意义;解释人类遗传进化、生长发育、分化衰老等许多生命现象的奥秘;深入了解疾病的物质基础及发生、发展过程;开发基因诊断、治疗和基因工程药物并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几千种遗传性疾病……这些都将成为现代生物学面临的最大挑战。这样的背景促使人们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后基因组时代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产生了一项新的技术,即以基因芯片为先导的生物芯片技术。 二、基因芯片的概念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DNA微阵列)技术是基于核酸互补杂交原理研制的。该技术指将大量(通常每平方厘米点阵密度高于400 )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有荧光素等发光物质标记的样品DNA或RNA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从而对基因表达的量及其特性进行分析。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的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只是在固相基质上古高度集成的不是半导体管,而是成千上万的网格状密集排列的基因探针,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 三、基因芯片技术的分类 1 根据功能分类:基因表达谱芯片和DNA测序芯片两类。基因表达图谱芯片可以将克隆的成千上万个基因特异的探针或其cDNA片段固定在一块DNA芯片上,对于来源不同的个体、组织、细胞周期、发育阶段、分化阶段、病变、刺激(包括不同诱导、不同治疗手段)下的细胞内mRNA或反转录后产生的cDNA进行检测,从而对这个基因表达的个体特异性、组织特异性、发育阶段特异性、分化阶段特异性、病变特异性、刺激特异性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迅速将某个或某几个基因与疾病联系起来,极大地加快这些基因功能的确定,同时可进一步研究基因与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DNA测序芯片则是基于杂交测序发展起来的。其原理是任何线状的单链DNA或RNA序列均可裂解成一系列碱基数固定、错落而重叠的寡核苷酸,如能把原序列所有这些错落重叠的寡核苷酸序列全部检测出来,就可据此重新组建出新序列。 2 根据基因芯片所用基因探针的类型不同,可分为cDNA微阵列和寡核苷酸微阵

基因芯片技术基本过程

基因芯片技术基本过程 1 DNA方阵的构建 选择硅片、玻璃片、瓷片或聚丙烯膜、尼龙膜等支持物,并作相应处理,然后采用光导化学合成和照相平板印刷技术可在硅片等表面合成寡核苷酸探针;(2)或者通过液相化学合成寡核苷酸链探针,或PCR技术扩增基因序列,再纯化、定量分析,由阵列复制器(arraying and replicating device ARD),或阵列机(arrayer)及电脑控制的机器人,准确、快速地将不同探针样品定量点样于带正电荷的尼龙膜或硅片等相应位置上,再由紫外线交联固定后即得到DNA微阵列或芯片。 2 样品DNA或mRNA的准备。 从血液或活组织中获取的DNA/mRNA样品在标记成为探针以前必须进行扩增提高阅 读灵敏度。Mosaic Technologies公司发展了一种固相PCR系统,好于传统PCR技术,他们在靶DNA上设计一对双向引物,将其排列在丙烯酰胺薄膜上,这种方法无交叉污染且省去液相处理的繁锁;Lynx Therapeutics公司提出另一个革新的方法,即大规模平行固相克隆(massively parallel solid-phase cloning)这个方法可以对一个样品中数以万计的DNA片段同时进行克隆,且不必分离和单独处理每个克隆,使样品扩增更为有效快速。 在PCR扩增过程中,必须同时进行样品标记,标记方法有荧光标记法、生物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等。 3 分子杂交 样品DNA与探针DNA互补杂交要根据探针的类型和长度以及芯片的应用来选择、优化杂交条件。如用于基因表达监测,杂交的严格性较低、低温、时间长、盐浓度高;若用于突变检测,则杂交条件相反。芯片分子杂交的特点是探针固化,样品荧光标记,一次可以对大量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杂交过程只要30min。美国Nangon公司采用控制电场的方式,使分子杂交速度缩到1min,甚至几秒钟(6)。德国癌症研究院的Jorg Hoheisel等认为以肽核酸(PNA)为探针效果更好。

基因芯片检测服务内容和技术指标

基因芯片检测服务内容和技术指标 一、服务内容说明: 、项目服务总样本量为:例,在合同订立后个月内完成检测,并完成例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使用公司的? ,该芯片产品说明、技术指标等内容见下。 3、实验过程(包括样品收集、处理和运输;实验实施;数据处理及后续生物信息学 分析)中的具体内容: 提供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样品准备,实验操作流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部分。 ()实验设计中包括,对实验总体方案的设计,和对血液离体后快速分离核酸的方法,实验批次间的数据归一化问题,指控样本的选择及数量等问题的说明; ()实验实施中包括,对样本采集的要求,细胞数量质量的规定,核酸质量的规定,样本保存运输的条件及要求; ()实验操作中包括,提供样本前处理,样本核酸抽提,核酸质量控制及后续实验的整体详细的规范操作流程; ()数据处理中包括,数据标准化,如何处理质量较差的样本,如何特殊处理临界样本,如何进行批次间指控等特殊情况的处理说明; ()数据分析中包括,常规的选择差异基因,并根据顾客需求,设计定制服务。 要求提供分析总体方案和相应问题的解决策略。 二、技术指标: 1、必须提供公司在中国区的服务授权书,即:公司的认证证书; 2、必须是公司优秀服务商,并提供颁发的优秀服务商证书; 3、公司必须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 (1)有独立的部门, (2)有完善的,提供相应的文件, (3)有认证,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书, (4)有级实验室,提供相应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凭证), 4、生物信息学分析方面,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或者成熟软件。 5、服务水平及反馈信息: ()实验需达到天处理个样本以上的能力,并提供完整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分析报告,完成数据的初步分析。 ()返回给客户的数据包括: ()从样本中抽提的质量报告(),得率及质量报告,片度化后的得率及质量报告(所有应提供电泳或质检图); ()所有芯片扫描的原始文件,包括、、、、格式原始文件及原始扫描图片文件; ()返回总体质量评估报告和初步数据分析; ()定制化的分析流程,分析策略,源代码(若需要使用开源软件编写程序)及最终结果。

基因芯片制备

中南大学 基因芯片探针 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背景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得以测定,基因序列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然而, 怎样去研究如此众多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功能就成了全世界生命科学工作者共同的课题。为此,建立新型杂交和测序方法以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基因芯片(又称DNA 芯片、生物芯片)技术就是顺应这一科学发展要求的产物,它的出现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光辉的前景。该技术系指将大量(通常每平方厘米点阵密度高于400 )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 二、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又称为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基因芯片的制备主要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在片合成法,另一种方法是点样法。 1)片合成法是基于组合化学的合成原理,它通过一组定位模板来决定基片表面上不同化学单体的偶联位点和次序。在片合成法制备DNA芯片的关键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模板定位技术和固相合成化学技术的精巧结合。 目前,已有多种模板技术用于基因芯片的在片合成,如光去保护并行合成法、光刻胶保护合成法、微流体模板固相合成技术、分子印章多次压印原位合成的方法、喷印合成法。在片合成法可以发挥微细加工技术的优势,很适合制作大规模DNA探针阵列芯片,实现高密度芯片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美国Affymetrix公司制备的基因芯片产品在

基因芯片实验原理与方法

基因芯片(Gene Chip,DNA Chip),又称DNA微阵列(DNA Micorarray), 是指按照预定位置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很小面积内的千万个核酸分子所组 成的微点阵阵列。在一定条件下,载体上的核酸分子可以与来自样品的 序列互补的核酸片段杂交。如果把样品中的核酸片段进行标记,在专用的芯片阅读仪上就可以检测到杂交信号。 详细 实验方法 ?基因芯片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材料 ?组织或细胞样本 试剂、试剂盒 ?Oligo-dT (T15) - Roche ?dNTPs ?RNasin ?Superscript II ?Cot-1 DNA ?EDTA ?NaOH ?Tris 仪器、耗材 ?扫描仪:ScanArray 3000 ?图像处理软件:Genepix 3.0 ?Cartesian 7500点样仪 ?硅烷化玻片 ?PCR仪器 ?Scan Microarray 一、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cDNA芯片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 基因芯片这一技术方法在1991年的Science杂志上被首次提出,其高通量、并行检测的特点适应了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所提供的海量的基因序列信息的需要,

可以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原因,而对深人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的有效方法的需求又是促进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动力。 由于基因芯片高速度、高通量、集约化和低成本的特点,基诞生以来就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正如晶体管电路向集成电路发展的经历一样,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集成化正在使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发生一场革命。 根据固定在芯片载体上的核酸分子的不同,基因芯片可以分为cDNA芯片和寡核昔酸芯片等。寡核昔酸芯片主要基于光引导聚合技术,该技术是Affymetrix公司开发的专利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原理 基因芯片(Gene Chip,DNA Chip),又称DNA微阵列(DNA Micorarray),是指按照预定位置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很小面积内的千万个核酸分子所组成的微点阵阵列。在一定条件下,载体上的核酸分子可以与来自样品的序列互补的核酸片段杂交。如果把样品中的核酸片段进行标记,在专用的芯片阅读仪上就可以检测到杂交信号。 基因芯片技术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步骤:芯片制备、样品制备、杂交反应和信号检测和结果分析。 1、芯片制备-目前制备芯片主要以玻璃片或硅片为载体,采用原位合成和微矩阵的方法将寡核苷酸片段或cDNA作为探针按顺序排列在载体上。芯片的制备除了用到微加工工艺外,还需要使用机器人技术。以便能快速、准确地将探针放置到芯片上的指定位置。 2、样品制备-生物样品往往是复杂的生物分子混合体,除少数特殊样品外,一般不能直接与芯片反应,有时样品的量很小。所以,必须将样品进行提取、扩增,获取其中的蛋白质或DNA、RNA,然后用荧光标记,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使用者的安全性。 3、杂交反应-杂交反应是荧光标记的样品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的反应产生一系列信息的过程。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能使生物分子间反应处于最佳状况中,减少生物分子之间的错配率。 4、信号检测和结果分析-杂交反应后的芯片上各个反应点的荧光位置、荧光强弱经过芯片扫描仪和相关软件可以分析图像,将荧光转换成数据,即可以获得有关生物信息。 目前,基因芯片主要由寡核苷酸芯片和cDNA芯片两大类组成。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类芯片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寡核苷酸芯片(Oligonucleotides Chip)

基因芯片与高通量测序

基因芯片: 将大量(通常每平方厘米点阵密度高于400 )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标记的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列的DNA 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 的硅片、玻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当溶液中带有荧光标记的核酸序列TATGCAATCTAG,与基因芯片上对应位置的核酸探针产生互补匹配时,通过确定荧光强度最强的探针位置,获得一组序列完全互补的探针序列。据此可重组出靶核酸的序列。基因探针是人工合成的碱基序列。,所谓基因探针只是一段人工合成的碱基序列,在探针上连接一些可检测的物质,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利用基因探针到基因混合物中识别特定基因。它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然后与标记的样品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来进行分析。基因芯片通过应用平面微细加工技术和超分子自组装技术,把大量分子检测单元集成在一个微小的固体基片表面,可同时对大量的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实现高效、快速、低成本的检测和分析 基因芯片制作 、芯片制备 目前制备芯片主要以玻璃片或硅片为载体,采用原位合成和微矩阵的方法将寡核苷酸片段或cDNA作为探针按顺序排列在载体上。芯片的制备除了用到微加工工艺外,还需要使用机器人技术。以便能快速、准确地将探针放置到芯片上的指定位置。 2、样品制备 生物样品往往是复杂的生物分子混合体,除少数特殊样品外,一般不能直接与芯片反应,有时样品的量很小。所以,必须将样品进行提取、扩增,获取其中的蛋白质或DNA、RNA,然后用荧光标记,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使用者的安全性。 3、杂交反应 杂交反应是荧光标记的样品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的反应产生一系列信息的过程。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能使生物分子间反应处于最佳状况中,减少生物分子之间的错配率。 4、信号检测和结果分析 杂交反应后的芯片上各个反应点的荧光位置、荧光强弱经过芯片扫描仪和相关软件可以分析图像,将荧光转换成数据,即可以获得有关生物信息。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将从样品制备、杂交反应到信号检测的整个分析过程集成化以获得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或称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 on a chip)。使用缩微芯片实验室,就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以很短的时间完成从原始样品到获取所需分析结果的全套操作。

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

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 研发背景 致病微生物是影响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除了传统的免疫学检测之外,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其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是利用高通量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制备而成的快速集成检测产品,该类产品灵敏快速、信息量大、操作便捷,可对样品中多种致病菌同时进行检测分析。目前,天津生物芯片已自行研发出8种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产品(检测菌种总计可达69种菌,44种血清型)。这些产品已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CDC及各省市CDC应用,效果良好。 核心技术 掌握利用细菌表面多糖抗原合成基因簇中的特异基因筛选特异分子标识的关键技术,已获得了 建立了当前国际上容量最大的致病微生物特异分子标识库——包括520余种不同细菌的特异分 ●种属水平——拥有121个细菌种属水平的特异分子标识。 ●血清型水平——拥有针对405种血清型的特异分子标识。 在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Journal of Bacteriology等国际微生物权威期刊上发表65篇关于 具有丰富的菌株资源——菌种库中共有标准菌株3500余株、临床分离株8000余株,其中包括 产品特性 芯片所用探针均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保了每条探针都有着较高的种内保守性和种间特异性, 芯片所用探针均经过大量菌株实验验证,监测范围内和范围外均经过了标准株和临床株的双重 实用性强。针对高致病性或者食品、水产品、饮用水中较常出现并且对人类有着较高威胁的致 灵敏度高。可实现对检测菌1ng DNA的检测。 1

2.4性能指标 高特异性和高保守性:实现对每一种检测菌的准确检测,确保试剂盒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特异 高灵敏性:当样品中检测菌的DNA量达到1ng时,可实现对检测菌的准确检测。 高重复性:针对每一种检测菌多次重复可实现100%的重复检测。 稳定性:有效期长达6个月。 2.5订货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