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治疗

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治疗
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治疗

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治疗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8-11-21T11:45:05.10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6期作者:黄亚军

[导读]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部分患者具有手术指征。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恒升中心卫生院 638011)

摘要:目的对比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联合透光旋切术分别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内窥镜治疗,对照组采用翻剥脱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3.57%,对照组为7.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3例神经损伤,对照组有4例神经损伤,组间差异不显

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内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下肢静脉曲张;近期效果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部分患者具有手术指征,传统守住方法能够实现彻底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是传统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而去微创手术虽然创伤小,但是具有极高的复发率[1]。本文探究了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联合透光旋切术分别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男性患者17例,有女性患者11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至56岁,平均年龄为(45.38±5.26)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15例,有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在39岁至57岁,平均年龄为(46.18±5.1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分组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翻剥脱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外旋屈曲患肢,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股沟带以及股动脉内侧卵圆窝处分贝进行切皮,充分暴露大隐动脉,并将其切除,对动脉属支进行结扎操作,然后切除大隐静脉,并给予近心端静脉给予双重结扎操作,将剥脱器导丝置入远心端静脉并进行固定,确保导丝能够到达患者的内踝部,然后在内踝部进行切皮,然后将大隐静脉起始剪短,将远心端的大隐动脉进行结扎操作,将导丝拉至远心端,完成剥离大隐静脉,助手将170ml左右的TLA液止血推注至血管床,然后进行缝合[21]。观察组采用内窥镜治疗,选择与对照组相同的手术体位以及麻醉方法,然后在内侧膝关节进行切皮,充分游离后将远心端大隐静脉充分暴露出来,静脉属支切断并进行结扎,然后在大隐静脉的头端置入球囊套管,将CO2连续注入皮建立皮下隧道,并将静脉游离器插入,采集患者大隐静脉的分布图像,将大隐静脉主张用C型环套住,并将分支进行电凝,在腹股沟3cm处进行切皮,然后将主干大隐动脉进行离断和结扎操作,并将大隐动脉从内侧膝关节切口处拉出,将小腿部的大隐动脉进行游离,使其至患者踝部,然后将主干部位套住,对分支静脉进行电凝,然后在内踝部位进行横切,将大隐静脉的远心端切断并进行结扎,然后将大隐静脉从切口拉出,清理好积血后进行缝合[3]。

全部患者均进行相同的透光旋切术,更加患者的病情确定切口,然后将照明光棒放置在患者切口的一端,给予患者TLA注射,然后在切口的另一端置入刨削头,刨削头的转速为500/min,并匀速将其朝静脉曲张方向推进,拉紧静脉曲张两侧的皮肤,然后将其进行旋切,清理好破损组织后进行常规处理[4]。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出血量、切口数目、并发症、神经损伤情况以及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4.25±11.20)ml,对照组为(180.22±20.31)ml,组间差异显著(t=26.458,P<0.05);观察组切口数目为(2.10±0.53)个,对照组为(3.62±1.02)个,组间差异显著(t=6.99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05±0.15)d,对照组为(4.90±1.02)d,组间差异显著(t=9.495,P<0.05)。

观察组有1例,术后复发率为3.57%,对照组有2例,复发率为7.14%,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3例神经损伤,对照组有4例神经损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有1例皮下瘀斑,1例皮肤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有3例皮肤不适,2例皮下瘀斑,1例皮下硬结,1例皮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组间差异显著(χ2=3.310P<0.05)

3.讨论

静脉曲张的发病率较高,传统手术,例如结扎术、剥脱术,虽然技术成熟,能够彻底根除病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是手术对患者会造成较大的创伤,术后极易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手术虽然创生较小,但是手术要求较高,通常无法做到彻底治疗,术后患者易出现复发。本文对比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大隐静脉剥脱术联合透光旋切术分别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长,观察组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少,并发症发生率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神经损伤和复发率方面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更理想,其主要原因为: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为微创手术,虽然与剥脱术相比较,手术过程繁杂,技术要求高,但是治疗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帮助患者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治疗安全性更高。综上所述,内窥镜下大隐静脉切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临床效果优越,能够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大隐静脉曲张点式剥脱术临床应用(附56例报告)

大隐静脉曲张点式剥脱术临床应用(附56例报告) 李求实,于守江,杨世勇 (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我院自1997-05以来,共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56例,其中,双侧大隐静脉曲张者18例,手术效果极佳,具有切口小、曲张静脉剥脱彻底、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易于被广大患者,特别是广大中青年女性的欢迎。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点式剥脱术中图分类号:R6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75(2001)10-0746-01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pot -denudation of V aricosis of G reat Saphenous V ein -56cases R eport LI Qiu 2shi ,Y U Shou 2jiang ,Y ANG Shi 2y ong (The Railway Central Hospital of Harbin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 o discus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pot -denudation of saphenous vein.Methods 56cases of varicosis of great saphe 2nous vein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pot -denudation from May ,1997and am ong them 18cases were su ffered in both sides.Results All oper 2ations had obtained satis factory effects.C onclusion This method was easy to perform and the incision was small.It might be available for y oung patients especially for w omen. K ey w ords :Varicosis of great ;saphenous vein ;S pot -denudation 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手术采用高位结扎、分段切除及主干剥脱等术式,具有操作复杂,术中易于出血及手术不够彻底等缺点,且术后下肢留下较大疤痕,我院采用点式剥脱术基本克服了以上缺点,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25~67岁。其中,18例为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15例合并小腿色素沉着,7例合并小腿溃疡。无合并深组静脉回流障碍及股静脉瓣关闭不全者(术前经深静脉回流试验及彩超检查证实)。平均住院9d ,术后7d 拆线。全部甲级愈合。合并溃疡者经换药随访亦恢复正常,无手术并发症。平均单侧大隐静脉手术时间不超过60min 。112 操作方法 术前以甲紫绵球描记曲张静脉,常规消毒后,患肢自脚踝部以驱血带驱血达膝上,于大腿下1/3处上止血带,达到下肢浅静脉无血并暂停动脉供血,此时应与麻醉师协调注意患者血压变化。于高位距隐股静脉交界015cm 处结扎切断大隐静脉主干,并结扎切断其高位属支,主干就离端下静脉剥脱器通过止血带达膝下小腿内侧,摸到剥脱器头于皮肤切长约015cm 小切口,以输精管钳夹出位于曲张静脉内之剥脱器头,以小弯钳于血管下方游离并通过,以7号丝线将曲张静脉固定于剥脱器剥脱主干,遇有分支处以手在局部压迫,牵拉用力适度,防止拉断(如拉断可反向剥脱)。远端静脉断端钳夹,如能继续下剥脱器可一直下到内踝部。如粘连较重,内有血栓块不能通过者,可于静脉曲张明显处切多个长约015cm 皮肤小切口,以弯血管钳尽可能取净并破坏其内曲张静脉壁,血管断端不必结扎。粘连严重者及溃疡底可大量清掏,以期彻底破坏曲张静脉壁及深浅交通支,达到术后曲张静脉彻底切除或关闭的目的。小腿切口数不受限制,以剥脱彻底为准。术后缝合全部皮肤切口,以4号丝线1针缝合为佳,也可不缝合,以小块油纱条覆盖,外敷纱布块,自内踝部开始以弹力绷带向上加压包扎,达大腿下1/3,力度以可压迫浅静脉出血但不影响深静脉回流为度。放开止血带,如有局部渗血可加用敷料及弹力绷带。术后当日注意渗血及深静脉回流等问题。次日放松重缠弹力绷带,鼓励早期离床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可分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和继发性大隐静脉曲张2类。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系指病变范围仅位于大隐静脉者。病因归咎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及静脉内压力持续增高。它的发生常与职业因素有关,经常从事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大隐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形态学特征,诊断并不困难。施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能准确地检测静脉瓣的功能。继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系指由于深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或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致血逆流而引起浅静脉血流过多,压力增高引起浅静脉瘀血、扩张、增粗。其中深静脉回流障碍为本手术绝对禁忌证。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致血逆流者,应采用相应的术式,如带瓣静脉移植术,股静脉瓣外修复 成形术〔1〕 等,对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H omans 提出应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部分剥脱术,此术式80多年来一直成为 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传统手术方式。Bergan 〔2〕 等研究表明,此术式不但可以纠正浅静脉系统病变,而且还有利于改善深静脉系统功能。因为沿着大隐静脉的血液返流可通过交通静脉重新进入深静脉而增加深静脉系统负荷,最终引起深静脉扩张和延长,瓣膜功能损害,浅静脉系统手术可以阻断这种返流。但传统术式如切口较大,术野不够清晰,易出血,曲张浅静脉剥除不彻底等缺点。我院引进国外最新术式,率先开展大隐静脉点式剥脱术。由于术前驱血及上止血带使术中操作在无血条件下进行,术野清晰,术中失血大为减小,术后上弹力绷带,小腿曲张静脉断端无需结扎,从而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可毫无顾虑清掏浅静脉,有利于浅静脉切除部分及深浅交通支的关闭。由于小腿部切口均为015cm 左右,切口张力小,愈合时间短,术后疤痕小,且操作简便,无需特殊手术器械,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术式。 参考文献 〔1〕王深明1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瓣膜外修复成形术1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381 〔2〕Bergan Jr.Venous reflux :G uido line for managerment 〔J 〕.Vasc Surg ,1977,31(3):786. (编辑:刘学振) (收稿日期:2001-08-17) 作者简介:李求实(1964-),男,汉族,主治医师。 〔2〕M orgera T ,Di Lenarda A ,Dreas.L ,et al .E lectrocardio 2graphy of my ocarditis revisited :Clinical and Prognostic signific ance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Am 〔J 〕.Heart J ,1992,124:455. 〔3〕Matsuura H ,Palacios ,F Det G,et al .Intravemtricular con 2duction abnorma litie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my ocarditis are ass ociated with my ocardial necrosis 〔J 〕.Am.Heart J ,1994,127:1290. 〔4〕陈灏珠1实用内科学〔M 〕1第10版1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13251 〔5,7〕陈明执1心脏病学〔M 〕1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11721 〔6〕李李,杨英珍,叶玉蟾,等1黄芪口服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0例〔J 〕1新药与临床,1992,11:121 〔8〕Mas on JW ,Margraet E ,Billingham M B ,et al .T raeatment of acute in flammatory my ocarditis assisted by endomy ocadial biopsy 〔J 〕.Am J Cardiol ,1980,45:1037. (编辑:谢忠艳) (收稿日期:2001-08-10) 647 第25卷2001年第10期 黑 龙 江 医 学HEI LONGJ I ANG ME DIC A L JOURNA L V ol.25,N o.10 Oct.2001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刘杰(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132011)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肝硬化致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肝硬化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套扎治疗52次(其中2例为再次套扎),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50例患者中套扎成功45例,套扎成功率为9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完善的护理是保证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静脉曲张;套扎术;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使用静脉套扎器套扎食管曲张的静脉,使其缺血坏死,达到止血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目的。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过去,不少患者由于出血原因及病灶出血活动状态不明,在短时间内无法确诊,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1-2]。我科自2000年来内镜下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治疗出血,取得了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肝硬化失代偿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男31例,女19例,年龄28~72岁,平均50.1岁。第一次出血8例,第二次出血14例,反复出血18例,10例为预防出血。患者均行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平均呕血2~3次,呕血量1 000 ml以上。5例套扎后择期进行手术。 1.2方法:用EG-200电子胃镜,先常规胃镜检查,进镜至贲门,仔细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的范围和程度。退出胃镜,按六连发套扎器再次进镜,先从距离贲门1.75 cm处开始,显示需结扎的曲张静脉,启动内镜抽吸装置。持续吸引数秒后,内镜下可见病变组织被吸入内筒时,继而视野呈红色,表明筒内已充满曲张静脉。此时用力拉动牵引线,在内筒的回缩过程中,由于外筒下缘阻力,橡胶圈会安全地套在需套扎部位的基底部。停止负压吸引,缓缓注气,可见结扎的曲张静脉基部被橡胶圈抓紧呈息肉状,色泽逐渐变紫。应选准粗大的曲张静脉,沿四周逐一套扎,避免直接吸引表面有溃疡、糜烂及明显红色征象的曲张静脉。一般一次应将曲张静脉全部结扎,防止未结扎的静脉因压力增高而出血。 1.3结果:术后4周复查胃镜,本组50例患者,21例第一次套扎术后曲张静脉完全消失,27例曲张静脉减少50%,2例经第2次治疗后曲张静脉明显变细塌陷。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价廉等优点[3]。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套扎术的操作方法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步骤、原理、操作前后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自我保健,减轻或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咳嗽,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腔压力,术后禁食、禁饮3 d。使用制酸、止血治疗,达到减轻或消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患者病程长,且有多次出血,均有紧张恐惧心理,故宜恰当安慰患者及家属,抢救过程中保持镇静、自信、准确,操作娴熟,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血腥味刺激引起再次呕吐,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讲解手术目的、方法和可能发生的反应,并交代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主动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2术前检查:除按胃镜检查前常规准备外,查肝功能、血常规,做心电图,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建立通畅的输液、输血通道,配血,备好吸引器及吸氧设备,做好急救准备。嘱患者术前12 h禁食,护理人员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 2.3术中护理 2.3.1患者护理:护士立于患者左侧,左手扶紧患者咬口垫,嘱其保持卧位不动,指导其全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患者死亡的主要 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共对24例患者进行了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套扎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大出血可达到很好的止血效果。现将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1.2岁,首次出血10例,反复出血14例。 1.2治疗方法:在内镜下,以内痔弹性橡胶圈结扎原理为基础,采用皮圈结扎食管曲张静脉,经机械作用使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止血和预防止血的目的。 2.术后观察 2.1病情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情况,如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大便的性状及有无恶心、呕血、便血的发生,持续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有无胸痛、胸闷、腹痛等不适,有无颈外皮下气肿及呼吸困

难,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并发症的观察:套扎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局部溃疡、出血、穿孔、瘢痕狭窄等,患者表现有胸骨后疼痛、发热、咽喉痛等,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可以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心肺意外的发生?,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对症处理。 3.护理 3.1 心理护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大多有反复出血或近期有大出血等情况,因此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向患者讲解食管静脉曲张实施套扎术的过程、优点,术中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3.2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嘱患先禁食平卧,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人气管,引起窒息,绝临床休息1d,2-7d内肢体限制活动,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活动能引起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静脉回流血量增加门静脉压力升高,从而使已曲张变薄的静脉更容易破裂,引起再次血。因此,术后休息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婴的。 3.3饮食护理:术后24h禁食,48h即给易消化、高蛋、低盐低脂冷温流质饮食,易选豆浆、米汤、牛奶,鱼汤等食物,晏待凉后再吃,避免因热血管扩张引起出血。术后1周后逐步过渡到软半流质饮食,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同时要避免过硬、粗糙、高纤维的饮食,不能进食过快、过饱,避免因机

大隐静脉曲张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男,45岁,汉族,已婚,系射阳县特庸镇九里村农民;因发现左下肢静脉蚓状变十年伴溃破、肿痛半年入院。病史特点如下: 1.患者为中年男性。 2.患者十年前无意发现左下肢静脉蚓状变,尤在站立时明显;无肿胀,无寒战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急;当时未予重视及治疗。后患者发现左下肢静脉较前明显屈曲突出,部分呈团块状改变;曾在本院门诊诊为“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予保守治疗。半年前,患者发现左下肢静脉明显突出,且内踝部皮肤溃破、肿痛,在当地医院换药治疗,效果差;近日至本院予左下肢静脉造影示:左下肢交通支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功能良好;现入院要求手术治疗。 3.查:T:36.5℃ P:80次/分 R:20次/分 BP:120/90mmHg 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好,自动体位,步入病房,检查合作。头颅无畸形,颈部软。气管居中,两侧甲状腺不大;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明显器质性杂音;腹部平软,无手术疤痕及胃肠型,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脾、胆囊肋下未及,腹内未及明显包快,腹水征阴性,肠鸣音4次/分。肛门外阴未检;脊柱生理弯曲存在,四肢活动自如,两下肢欠对称,左下肢稍肿胀;左下肢大隐静脉全程扩张、屈曲、突出,部分呈团块状改变;左胫前见一直径1.0cm溃疡,肿胀,附脓苔,周围软组织红肿,压痛;股三角区无压痛;左下肢活动好。右下肢浅静脉轻扩张,活动好。神经系统无异常。 4.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左下肢深静脉造影(本院,2012-07-03)左下肢交通支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良好。 入院诊断: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伴溃疡感染;左下肢淋巴管炎。 诊断依据:1.因发现左下肢静脉蚓状变十年伴溃破、肿痛半年入院。2.两下肢欠对称,左下肢稍肿胀;左下肢大隐静脉全程扩张、屈曲、突出,部分呈团块状改变;左胫前见一直径1.0cm 溃疡,肿胀,附脓苔,周围软组织红肿,压痛;股三角区无压痛;左下肢活动好。右下肢浅静脉轻扩张,活动好。3.左下肢深静脉造影(本院,2012-07-03)左下肢交通支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深静脉功能良好。 鉴别诊断:1.右下肢脉管炎:患者有间隙性跛行病史,足背动脉搏动弱或消失;CT-A可鉴别。 2.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左下肢肿痛病史,静脉造影可见血栓影。 诊疗计划:1.进一步检查,积极术前准备;2.排除手术禁忌,择期手术治疗。 主治医师林卫华 手术记录 麻醉成功后,平卧位,常规消毒术野,铺无菌单; 取右侧腹股沟下方斜切口长约5CM,切开皮肤、浅、深筋膜,分离显露右侧大隐静脉主干,分离结扎各分支,距股静脉入口约0.5CM处切断主干,近端双重结扎,远端置入剥离器分段抽剥至右踝内上方顺利,查术野无渗、出血,缝合各切口,右下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手术顺利,术毕安返病房。 首次病程记录 发现右下肢静脉呈蚯蚓状隆起10年余 病人10年前始发现右下肢大隐静脉迂曲、扩张、呈蚯蚓状改变,10年来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右小腿皮肤呈黄褐色色素沉着,遂至本院门诊,拟“右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收住入院;

麻醉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1]是近年逐渐兴起的一项医疗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抢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危险性小,成功率高,而术中良好的护理配合对顺利完成手术,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及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选自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静脉麻醉下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共30例,为各种肝硬化晚期住院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患者年龄45-80岁,男性20例,女性10例。内镜下可见食管静脉重度曲张,术后病人食道静脉曲张明显减轻,均达到了止血的目的。有6例病人进行了2-3次的复扎,食道静脉曲张完全消失。 2针对性护理 2.1心理护理病人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恐惧、焦虑,且对该操作不了解,担心治疗的效果,顾虑较多。术前向病人讲解该操作的目的、疗效及预后,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适及治疗达到的效果,向病人说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较其它治疗所具有的诸多优点。通过护患沟通,解除了病人的思想顾虑,消除了患者不必要的恐惧,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2术前护理了解病史,详细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本操作对患者的必要性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好治疗同意书及知情书,方可进行本操作。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及凝血象,于术前6小时禁食水。备好套扎器及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建立静脉通道,置y型静脉留置针于右侧上肢。 2.3术中护理护士的配合是操作者顺利完成操作与否的关键。向患者介绍配合内镜套扎术的要领,使患者能较好地配合套扎治疗。正确安装套扎器,术中保证胃镜吸引器装置处于正常运转状态。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静脉麻醉,予患者心电监护,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以防误吸而影响进镜或造成周围组织损伤。 2.4术后护理 2.4.1体位指导术后因结扎处往往发生缺血、糜烂甚至溃疡,而胃液反流可加重上述症状,因此在抑酸治疗的同时注意体位,通常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4h,取半卧位,因溃疡愈合时间约2周左右,故体位应保持半卧位2周为最佳。 2.4.2饮食指导向患者及陪护者反复强调饮食的重要性及饮食不当的危险性,术后应禁食24~48h,观察无出血后方可予冷流质饮食,如选用米汤、豆浆等碱性食物,1周后改为半流饮食,2周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加强营养,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忌过热、过硬、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同时术后应戒烟酒,长期避免进粗硬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因此,严格控制饮食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该病恢复的关键[2]。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分 析 摘要】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 法选取我科2009-2011年间治疗的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点式剥脱术组(A组)、传统抽剥术组(B组)。观察患者手术 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2年复发率 等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组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 间短,病情恢复好,2年复发率低。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 隐静脉曲张的治疗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 大隐静脉曲张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肢体 肿胀、足部皮肤营养障碍,最终导致下肢皮肤色素沉着、湿疹,甚至出现足部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节段性抽剥术是公认的传 统手术治疗方式[1]。但是传统的剥脱手术创面大,出血量多,患者痛苦大,术后 复发率高。近年来,手术方式微创化已成为外科发展方向,点式剥脱术克服了以 上缺点,治疗效果得到临床认可,本研究观察了我院80例手术患者的恢复情况 及2年复发率,旨在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治 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2011年间在我院因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按不同 术式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A组)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对照 组(B组)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传统阶段性抽剥术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 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1 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在腹股沟皮纹下方约1cm 处作平行切口,长约5 cm,切断结扎所有分支。距大隐静脉至股静脉移行处约0.5 cm 处切断大隐静脉,近端双重结扎。传统抽剥术:在静脉结扎远端插入抽剥器,抽剥大隐 静主干直至膝部,穿通支予以结扎,剥脱后的曲张静脉床部位,衬以纱布或薄棉垫。点式剥脱术:先用宽10 cm的橡皮驱血带自足背向上包扎,同时阻断下肢动、静脉血流,此时可在无血状态上在曲张处分别切开若干0.5 cm 小切口,静脉用 蚊式钳拉出,待全部曲线静脉抽剥完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缝合。 1.2.2 评价指标: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观 察术后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随访2年观察复发率。 1.2.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别,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的 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好于传统的阶段性抽剥术,差别有 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术后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7783940.html,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术后护理 作者:戚思华江淑贤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术后护理相关问题。方法本文选取了院内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计60例进行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的患者,针对性的采取术后护理。结果在60例患者当中,有5例为急诊胃镜下行套扎术以及组织胶治疗,并且最终成功完成了止血。剩余的55例患者为择期治疗。在整个过程当中,60例患者没有出现心痛、心律异常等并发症,同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保持平稳 状态。在后期随访中,总的有效率水平高达97.31%。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术后护理效果好,有效的保障患者术后病情的康复,提升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套扎术;组织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文选取的院内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计60例进行过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套扎术与组织胶治疗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23岁。按照现阶段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划分标准,在对60例患者进行胃镜检验中发现,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重度性的食管静脉曲张。按照曲张的部位不同,可以细化分为食管上、中、下端病例各10例、20例、30例。伴胃底静脉曲张5例。通过肝功能CHILD的分级标准,60例患者在A级、B级C级中的人数依此为20例、25例、15例,其中患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病史的患者大概占据50%即30例。 1.2方法本文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治疗。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饮食上的控制管理。对患者进行注射的部位主要通过胃镜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位置、数量以及其他的情况加以确定[1]。在注射针刺入患者曲张静脉内,需要 快速注入适量的碘油以及组织胶。在退出注射针时可以发现患者曲张静脉变粗变白,针空处有血滴凝结,之后需要进行套扎术。最后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后,需要禁食,通过静脉补液24h,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粪便等情况。 2术后护理 2.1术后常规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后,首先需要进行术后的常规护理[2]。包括采用牙垫对患者口角分泌物进行清理、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去除枕头,保持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注重安全,防止患者坠床事故。此外还需要认真观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保障患者充足的睡眠质量,叮嘱患者勿用蛮力屏气及排便。禁食24h,禁饮12h后可以适量摄取适当的食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血管手术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OperationforVaricoseGreatSaphenousVein 【适应症】 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通畅,近期未发生过静脉炎。 2.根据静脉曲张的具体情况,在下肢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措施,以达较彻底的治疗。 【体位】 仰卧位,患肢略外展,腰关节略屈曲。消毒整个肢体,对于特别部位,予先作好标记。 【麻醉】 局部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步骤】 1.切口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脉搏动的内2cm处(图1)。①纵行切开5cm左右皮肤切口;②在卵圆窝处作腹股沟韧带的斜形切口,小出血点,钳夹止血。2.仔细解剖大隐静脉诸分支,须钳夹结扎(图2)。 3.在卵圆窝处解剖出大隐静脉,在距股静脉0.5cm处切断大隐静脉,近端应作双重结扎(图3)。 4.缝合关闭卵圆窝(图4)。 5.在腿上、腿下沿大隐静脉作一小切口,将血管周围剥离开切断,其小腿(即远侧)予以结扎(图5)。 6.由大隐静脉的腹股沟端导入剥脱器,自小腿处侧引出,将静脉断端与剥脱器端牢固结扎(图6)。结扎线不予剪断,以备万一静脉中断,便于牵出。 7.向腹股沟处均匀用力牵拉剥脱器,用手在体外辅助使静脉翻转抽出(图7)。如血管中断或牵拉困难,可用同法向相反方向抽出静脉。当静脉完全抽出后,用消毒绷带加压包扎剥脱的肢体,以防渗血。分层缝合腹股沟部的切口。 8.膝下及小腿部局部成团静脉作局部切除及分段结扎。 图1 图2 图3图4 图5图6 图7

大隐静脉曲张病历模板

XXXcx中心卫生院 科别外科病区床号6 住院号150121002 住院病历 姓名:XXX 职业:农民 性别:女工作单位:—— 年龄:60岁住址:cx镇单集村 婚姻:已婚供史者(可靠程度):患者本人(可靠) 籍贯:江苏省赣榆县入院日期:2015-01-21,08:00 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01-21,09:00 主诉:双小腿内侧条索状包快10余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发现双小腿内侧条索状包块,平卧消失,直立出现,无不适,未治疗,包块渐渐增多变粗,延及大腿内侧。一月前,出现双小腿内侧瘙痒,今入院要求手术治疗。门诊拟诊“双侧大隐静脉曲张”,精神饮食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外地久居史。无疫水接触史,无不良生活习惯及嗜好。 家族史:家族无传染病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 T36.5℃P62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神志清晰,自主体位,检查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右腹股沟区可触及 花生米样大淋巴结一枚。头颅无畸形。眼睑闭合可,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 角膜透明。瞳孔两侧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敏,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 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运动正常,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语颤无减弱或增

强,叩诊呈清音,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局部隆起,心尖搏动在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内约0.5cm,无抬举、震颤及摩擦感。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6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的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于肋下未触及,腰椎后凸畸形,四肢见专科情况,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双下肢内侧可见迂曲成团之条索状包快,以小腿内侧为剧,双胫、踝前内可见色素沉着及搔抓痕迹。深静脉通畅试验阴性。 XXXcx中心卫生院 科别外科病区床号6 住院号150121002 辅助检查 检查日期项目结果 2015-01-21 血常规WBC5.1X109/L N0.556 Hb131g/L 2015-01-21 血糖 4.7mmol/L 2015-01-21 心电图正常心电图 入院诊断:双侧大隐静脉曲张 主治医师:XXX

58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护理

58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套扎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所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预后良好,减少了出血、胸骨后疼痛及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曲张根除30例,减轻26例,无效2例,无一例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护理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等肝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常在恶心、呕吐、咳嗽、负重等使腹内压突然升高,或因粗糙食物机械损伤、胃酸反流腐蚀损伤时,导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出现呕血、黑便及休克等表现,常引起出血性休克和肝性脑病,预后较为凶险,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常用方法之一。今就我科58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1月~2008年10月于我科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30~55岁,平均45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28例,高中及中专15例,初中及以下15例。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积极对症护理,在治疗原发症及进行护理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心理、饮食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 1.2.1 饮食护理:临床上以往提倡24 h后进食,现在有资料[1]显示术后8 h进食更为有利。我科根据患者的术中病情检测及手术情况进行术后进食时间的制定,均为8~24 h进食。嘱家属给予患者易消化,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然后逐步过度至半流质饮食,至普食,以保证热量营养的供给。但是在保证饮食营养的同时,又要遵守必要的饮食限制,当血氨升高时,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的摄入。患者应进食菜泥、肉末、软食等,细嚼慢咽,避免粗糙尖锐食物的摄入[2-3]。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密切检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实验室有关指标的变化。 1.2.2 体位及休息活动的护理:术后体位的选择很重要,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头高位,避免平卧位。平卧位可导致胃液等消化液反流,刺激手术部位,导致疼痛等不适感。术后患者应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根据病情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

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手术室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05T10:00:18.1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7期供稿作者:李秀娟[导读]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加强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治愈率。李秀娟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 550004)【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47 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剥脱术,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资料。结果:47 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107-01 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疾病的一种,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因血流障碍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主要是因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缺损及静脉内压增高所致,患者的下肢表现浅表静脉扩张迂曲以及呈现出充盈过度的情况,容易出现破裂,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改变,出现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溃疡等。多发生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晚期小腿和踝部皮肤发生改变,出现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溃疡等。我院2013 年12 月~2015 年6 月选取47 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现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7 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人,男21 例,女26 例;年龄3 2 岁― 70 岁,平均52.5 岁;单侧下肢18 例、双侧下肢29 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准备护理术前常规检查血、尿、便、凝血和心、肺、肝、肾检查。空腹血糖,进行浅静脉瓣膜功能试验和深静脉通畅试验、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患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VaIsaIva 动作(腹部屏气加压动作)时股静脉血液通畅状况[1]。对于合并有浅静脉炎者,给于迈之灵、抗生素治疗;皮肤局部硬结及粘连部分,给予局部热敷,待炎症消退后,再予以手术。合并溃疡者,清洁创面,局部湿敷,抬高肢体,待溃疡消失或者创面缩小,炎症消退时,及时手术。未愈合溃疡创面,可术中同时作清创植皮术,缩短创面愈合期[2]。护士要配合医生做好深静脉通畅的各项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区备皮,无菌纱布覆盖。术前患肢及腹股沟皮肤的清洗和备皮避免损伤。术前1 小时让病人站立,用龙胆紫标志曲张的静脉。 2.1.2 术前诊视护理及心理护理护士于术前1 天访视病人,详细阅读病历,了解医生的手术计划和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承受能力。病人由于患肢疼痛、酸胀不适,迫切希望得到有效的治疗,希望技能高超的医生为自己手术,顾虑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时疼痛。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较突出。首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交流是护患交流的主要形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护士应向病人讲解手术的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介绍手术及麻醉医生的资历和技术水平,教会病人一些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必要时给与镇痛剂,如使用镇痛泵,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陌生感和紧张、恐惧心理,使病人处在适合手术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3]。 2.2 术中护理2.2.1 巡回护士配合及护理将手术室内的温度调至22-24℃,湿度50-60%。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肢进行再次核对,再次核对产妇姓名、床号。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纱布、器械等用物,并详细记录。备好监护仪,电刀,负压吸引器,并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在病人上肢建立静脉通道。病人麻醉后将电刀负极置于病人臀部或健肢大小腿肌肉丰富处。医生消毒后铺上无菌单,予接上一次性电刀,调节好适宜的频数。保证病人安全。协助手术医生消毒、铺巾、穿手术衣、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保持输液通畅。 2.2.2 器械护士配合及护理提前20min 洗手上台,除准备常规剖宫产器械外。手术前后,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等相关物品。手术中保持手术区域和器械台无菌,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做好器械管理,及时准确地传递所需器械,切口选择部位选择,尽可能既最大限度清除曲张静脉组织,又能减少切口数量为宜。选择与大隐静脉适宜的剥脱器,剥脱过程中注意绷紧皮肤,增加皮肤与皮下组织张力,以防止创伤,用无菌单压迫3 分钟预防出血。手术完成后将皮下的残血充分挤出,加快术后恢复,用一号丝线缝合用弹力绷带包扎。 2.3 术后护理2. 3.1 术后患肢护理尽量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包扎的目的和重要性,并注意弹力绷带松紧度是否合适[4],患肢抬高30°,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24h 制动,24-48h 后可下床活动,但需用弹力绷带,不宜久站,活动量逐渐增加,以感舒适为宜[5]。严密观察患肢肢端色温感觉运动等,若发现足背动脉的搏动减弱或消失,或皮肤苍白发凉、感觉麻木等,提示有动脉供血不足,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同时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如有活动性出血,要及时通知医生检查伤口并给予止血,必要时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度,以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4.1 瘀斑和血肿瘀斑多发生在术后3-5d,常因术中渗血所致,术后腹股沟切口或皮下血肿多数是自限性的,可能因为血管结扎接脱落等引起,皮下血肿有时在行走后才出现。对较小的瘀斑和皮下血肿的处理是抬高患肢和加压包扎。血肿进行性增大或合并感染时,应及时手术探查,进行止血、血肿清除和引流。 2.4.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是下肢肿胀明显,皮肤发亮,小腿腓肠肌深压痛,多因为静脉切口缝合处发生静脉内血栓形成,术后卧床不动,血液循环缓慢而致。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下肢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怒张等表现,指导患者在床上行足背伸屈运动,鼓励患者术后24 h 下地行走,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4.3 伤口感染观察护理术后数天后出现切口红肿疼痛,流脓。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处理。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瓣膜损坏,血液倒流,局部组织营养障碍的一种疾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迂曲扩张,手术是治疗该病主要治疗措施。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参考文献】

大隐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大隐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一、术前准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做好解释工作,训练患者卧床大小便, 取得患者的配合。 3.了解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时间,伴随症状如胀痛、沉重 感、乏力、水肿奇痒、溃疡、出血等。注意职业(长时间站 立工作)及有家族史。了解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盆腔肿块等疾病 4.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并有急性水肿者,应予卧床休息, 抬高患肢20°~30°。用3%硼酸溶液湿敷或生理盐水纱布换 药,保持创面清洁,同时做创面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实验, 术前开始用药,术日晨将溃疡处再换药1次,并用无菌治疗 巾包好,以免污染手术野。 5.下床活动时指导患者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6.注意足部卫生,认真做好皮肤清洁工作。手术野皮肤准备: 上至脐平,下至足趾,包括整个患侧下肢。 7.术前1天用记号笔画出静脉曲张的行径。 二、术后护理 1.按全麻术后护理。 2.手术后即将患者患肢用弹力绷带自足背向大腿方向加压包扎,

防止静脉剥脱部位出血,维持弹力绷带包扎约2周左右。 3.患肢抬高20°~30°。卧床期间鼓励患肢行背屈活动。 4.术后24~48h可下床活动,但需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避免过久 站立,下肢过早负重。避免静坐或静立不动。 5.术后第一天患侧足面若有水肿,多因患肢绷带加压包扎过紧所致。 若患肢疼痛应及时松开弹力绷带或重新包扎,或穿弹力袜。 6.若有慢性溃疡,应继续换药。 三、健康指导 1.出院后仍需穿弹力绷带或弹力袜1~2个月,晚上睡觉时将患肢 抬高20°~30°。 2.为维持下肢血运,平时应注意体位,勿长时间站立或坐立,以 防静脉回流障碍时发生足背、足趾水肿和细动脉闭塞。 3.患者术后半年到1年内可能会有下肢酸痛或麻木感。 4.禁烟,适量运动。 5.定期随访。

大隐静脉曲张病历

住院病历 姓名:XXX 职业:农民 性别:女工作单位:—— 年龄:60岁住址:cx镇单集村 婚姻:已婚供史者(可靠程度):患者本人(可靠) 籍贯:江苏省赣榆县入院日期:2015-01-21,08:00 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01-21,09:00 主诉:双小腿内侧条索状包快10余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发现双小腿内侧条索状包块,平卧消失,直立出现,无不适,未治疗,包块渐渐增多变粗,延及大腿内侧。一月前,出现双小腿内侧瘙痒,今入院要求手术治疗。门诊拟诊“双侧大隐静脉曲张”,精神饮食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外地久居史。无疫水接触史,无不良生活习惯及嗜好。 家族史:家族无传染病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 T36.5℃ P62次/分 R18次/分 Bp120/80mmHg 神志清晰,自主体位,检查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头颅无畸形。眼睑 闭合可,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瞳孔两侧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 敏,颈软,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运动正常, 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语颤无减弱或增强,叩诊呈清音,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未 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局部隆起,心尖搏动在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内约 0.5cm,无抬举、震颤及摩擦感。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62次/分,律齐,各瓣 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的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于肋下未触及,腰椎后凸畸形, 四肢见专科情况,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双下肢内侧可见迂曲成团之条索状包快,以小腿内侧为剧,双胫、 踝前内可见色素沉着及搔抓痕迹。深静脉通畅试验阴性。 辅助检查 检查日期项目结果 2015-01-21 血常规 WBC5.1X109/L N0.556 Hb131g/L 2015-01-21 血糖 4.7m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