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48132964.html,

乙脑疫苗

作者:曾扬

来源:《大众健康》2003年第01期

可预防的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蚊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多在夏秋季节流行。临床表现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特征。

接种程序

按《北京市计划免疫程序》,满1周岁的儿童基础免疫1针,第二年及入学前各加强1针;从非疫区新迁入北京集体单位的35岁以下成年人(如大学生)基础免疫1针,第二年加强1针,接种剂量均为0.5毫升。

禁忌症

有严重疾病、脑神经疾患、发热者,处在疾病的急性期或慢性病的活动期及属过敏体质者,均不宜接种此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

彻底清除蚊虫滋生地,对牲畜圈定期药物灭蚊,夏秋季节采用纱窗、纱门、蚊帐、蚊香、蚊药等方法防蚊、灭蚊,并宣传预防乙脑的知识。

2009-乙脑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方案

2009年大化县乙脑减毒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 项目实施方案 一、背景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点地区乙脑等疾病发生,根据《2009年广西乙脑减毒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项目实施方案》,决定在我县实施乙脑疫苗群体性接种项目。为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有效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二、实施范围、接种对象、接种目标及时间安排 (一)活动范围 乙脑减毒活疫苗群体接种乡(镇):大化镇、六也乡、古河乡、都阳镇、北景乡、岩滩镇、羌圩乡、乙圩乡、七百弄乡、板升乡、雅龙乡、贡川乡、共和乡、古文乡、百马乡、江南乡。 (二)接种对象和接种剂次 2002年1月1日~2008年8月1日出生的乙脑疫苗接种史不详或零剂次儿童,补种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 (三)接种目标 目标儿童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率≥95%。 (四)时间安排 2009年4月11~15日做好人员培训、表格、宣传资料印刷等前期准备工作,4月15日~25日开展宣传动员、目标儿童摸底工作;5月7日前完成完成接种工作,5月20日前上报有关报表和工作总结。 二、群体性预防接种前期准备工作 (一)组织领导 县卫生局直接组织领导开展本次乙脑减毒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乙脑减毒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 (二)成立群体性接种工作领导和技术指导小组

1、为了更好开展乙脑减毒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成立大化县县级乙脑减毒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技术指导、现场监督评价乙脑减毒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韦爱銮(县统战部部长) 副组长:翁家周(县卫生局局长) 李光耀(县卫生局副局长) 段启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成员:覃阳(县广电局局长) 周锡瑞(县教育局局长) 韦文流(县卫生局疾控基妇股股长) 唐运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唐江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林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 2、大化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 为使乙脑减毒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顺利进行,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坚定办法》,成立大化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和诊断,其成员名单如下:组长:翁家周(县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覃礼德(县卫生局副局长) 李光耀(县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段启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韦文流(县卫生局疾控基妇股股长) 黄含秋(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马妮飞(县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覃松碧(县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 唐运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韦乃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科长) (三)社会动员和宣传 群体性预防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政府和广电部门、教育

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2013年10月15日2014年12月30日乙脑减毒活疫苗JE-1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目录1简介2种类3预防的疾病4历史5接种程序6接种方法及剂量、规格7免疫效果8接种人群9免疫程序10不良反应11不良反应的处理12禁忌症1简介乙脑疫苗   注射乙脑疫苗(Encephalitis vaccination)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蚊子不但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而且乙脑病毒在蚊体内可经蚊卵传代。蚊与猪是本病毒的主要长期储存宿主和扩散宿主。鉴于

此,目前防蚊灭蚊是切断乙脑病毒传播途径,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乙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注射乙脑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脑病毒的感染。2种类1、乙脑灭活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 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乙脑疫苗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

乙脑防治知识

乙脑防治知识 1.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乙脑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蚊子叮咬了牲畜(禽)或患者后,体内感染了乙脑病毒,当感染了病毒的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把病毒传入健康人的血液中,并随着血液进入大脑,然后在那里生长繁殖,使人得病。乙脑最容易发生在夏秋季节。严重的患者病死率较高,部分患者可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偏瘫、面瘫、肢体痉挛、视力障碍、痴呆失语等。 2.什么季节容易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多发生在蚊子较多的夏季和初秋,7、8、9三个月是高发时间。但是,依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乙脑的流行季节也略有不同,如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为7~8月,而东北地区则为8~9月,都是因为这个时间蚊子感染力强,加上雨量适中,有利于蚊子繁殖,而天气闷热也使得晚间人们喜欢在户外乘凉,被蚊子叮咬的机会增加。 3.哪些人容易得流行性乙型脑炎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基本上所有人都可能感染这种病毒,但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染,就是虽然感染了乙脑病毒,但却没有什么临床表现;反复多次隐性感染后可以获得较高的免疫力。免疫力低的老人、未接种乙脑疫苗的儿童,以及从乙脑非疫区到疫区的人较易得乙脑。 4.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哪些症状 乙型脑炎患者多数发病较急,首先出现发热,体温常在37℃~38℃左右,常常伴有头痛,有的有恶心、呕吐以及全身不适症状;婴幼儿可以有惊跳和嗜睡等。大约经过1~3天后,体温上升,病情加重,发热可达40℃以上。除高热外,患者还可以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婴儿囟门隆起,严重时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如果得病后6个月以上症状不消失,就会留有后遗症。如果发病早期治疗及时,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所以一出现症状应该尽早到医院求治。 5.怎样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非常险恶,可以造成终生残疾,因此预防非常重要。预防和控制乙脑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灭蚊、防蚊要注意杀灭越冬的蚊子和早春的蚊子。 2.做好对猪、马等牲畜的管理搞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降低动物圈带病毒率,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3.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能提高易感者的免疫力,是预防这种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4.强身健体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检查表

附件1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检查表 (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用) 检查单位:县(市、区) 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进展部分 1 基本情况 1.1 行政区划 辖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情况: 。 资料来源: 。 2 政策配套和保障机制。 2.1 政策配套情况(附原件或复印件) 2.1.2 2007年以来免疫规划部门协调机制建立情况: (1)是(请附文件)(2)否 2.1.3 2010年是否将免疫规划纳入政府考核指标: (1)是(请附文件)(2)否 2.2 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 2.2.1 2007-2010年中央财政免疫规划经费使用总体情况(仅省级填写)

2.2.3 本级疾控机构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是否足够:(1)是(2)否 如不足,缺 %。 2.2.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费是否包括接种补助经费:(1)是(2)否 如是,2010年补助标准:。 。 3 预防接种服务管理 3.2 预防接种服务形式 3.2.2 辖区2007年以来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

3.4 流动人口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 。 3.5 麻疹常规免疫工作开展情况: 。 3.6 脊灰常规免疫工作开展情况: 。 3.7 15岁以下人群乙肝补种工作开展情况: 。 4 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开展情况 4.1 省级平台建设 4.1.1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状况(请选择) (1)未建设 (2)经费已到位但未实施 (3)系统正在开发中(预期投入使用时间)。(4)已建成,正在使用(投入使用时间)。 4.1.2省级平台经费投入万元,经费来源。其中服务器硬件万元、服务器软件万元、平台管理软件万元。维护经费(1)有(2)无 若有, 2010年万元,经费来源。 4.1.3省级平台个案收集情况: (1)个案总数;(2)2005年1月1日后出生儿童个案数。 4.2 免疫规划信息化实施情况(各级填写)

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注意事项

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检查疫苗瓶,如有裂纹、瓶塞松动或疫苗稀释溶解后肉眼观察有异物和/或变色等任何一种现象,均不得使用。 2、疫苗溶解后,应按规定剂量一次用完,不得分多次使用。如未立即使用放置时间不超过30分钟。 3、应特别注意避免疫苗被注射入皮内、肌肉内或静脉内,因上述三种注射途径临床研究还未被确定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4、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要慎用。 5、接种后留观15—30分钟,空腹和过度疲劳时不易接种,以防引起“晕针”。 6、接种后适当休息,多饮开水,不要带孩子逛街、洗澡等,不做较易激烈的运动。 7、注射本品时需要必要的安全监测措施,如出现过敏反应,肾上腺素注射(1:1000)必须能立即进行。 8、疫苗在2—8℃以下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并注意疫苗的有效期限。

乙脑疫苗定点接种现场要求 1、(1)接种现场必须宽敞、明亮、通风、卫生;(2)有醒目的标志(XXX乡镇乙脑灭活疫苗接种点)、宣传画、防治知识、禁忌症。接种点标识醒目,有接种后观察30分钟醒目标识;(3)有相应接种台、坐凳,接种组配有相当数量的疫苗、针管(1ml)、棉签、酒精、镊子、温度计、安瓿锯刀及纱布等。(4)所有工作人员衣着整齐,接种人员必须配戴口罩和帽子,正确掌握接种对象、疫苗保存方法、接种的部位、剂量、方法、禁忌证、接种异常反应判断、处理方法,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等;(5)儿童家长凭缴费单到接种点接种,接种人员在收取缴费单后给予接种。 2、接种现场要有异常反应处置组,配足异常反应处理的药品及器械,如急救药品及器具:1:1000肾上腺素、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氧气袋、白糖和热开水等,急救药品要有明显标识。 3、接种时收回接种通知书并认真询问病史,检查儿童健康情况;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按接种方案的注意事项及疫苗说明书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操作规程接种。接种后要告知接种者在现场留置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并填写上证。 4、接种后清理器材、处理剩余疫苗、清理核对接种告知书及时上填预防接种卡。

乙脑疫苗及接种注意事项

乙脑疫苗及接种注意事项 什么是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乙脑疫苗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2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但是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蚊子不但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而且乙脑病毒在蚊体内可经蚊卵传代。蚊与猪是本病毒的主要长期储存宿主和扩散宿主。鉴于此,目前防蚊灭蚊是切断乙脑病毒传播途径,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乙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注射乙脑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脑病毒的感染。 按照国家规定,乙脑疫苗属于计划免疫范畴,国家免费提供接种的疫苗。一般都会建议家长们定时给宝宝接种国家计划疫苗。 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 乙脑疫苗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2种,注射乙脑疫苗后,一般乙脑灭活疫苗的保护率为60%~90%。乙脑减毒活疫苗一次注射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80%以上,第二年加强后可达90%以上。一般注射乙脑疫苗就是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两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是有区别的。 1、乙脑灭活疫苗: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宝宝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宝宝,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宝宝进行应急接种。 2、乙脑减毒活疫苗:1岁龄时接种第1针,2岁龄时加强免疫一针,7岁龄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发热、急性疾病及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既往对抗生素有过敏史者以及对过敏性体质的人均不可注射。 乙脑疫苗的副作用 乙脑疫苗都是经过国家检验过证明对人体无害才能使用,但是因为一般疫苗都是通过刺激人体机能作出某些反应而进行自我保护的,因此在注射疫苗后,部分人因体质问题会产生

201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doc

发布日期: 2017-02-13 15:23:12 疫苗种类 名称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灭活疫苗 脊灰减毒活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或乙脑灭活疫苗 1 A群流脑多糖疫苗 A 群 C 群流脑多糖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或甲肝灭活疫苗 2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接种年(月)龄 缩写出生时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8 月9 月18 月 2 岁 3 岁 4 岁 5 岁 6 岁HepB 1 2 3 BCG 1 IPV 1 OPV 1 2 3 DTaP 1 2 3 4 DT 1 MR 1 MMR 1 JE-L 1 2 JE-I 1 、 2 3 4 MPSV-A 1 2 MPSV-AC 1 2 HepA-L 1 HepA-I 1 2

注:1. 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 剂间隔 7~10 天; 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2016 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 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 1 剂:出生后 24 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 3 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 3 剂、脊灰疫苗第 3 剂、百白破疫苗第 3 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 1 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 2 剂:< 12 月龄完成。 4.A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 剂:< 18 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 1 剂、百白破疫苗第 4 剂:< 24 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 2 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 3 剂、甲肝灭活疫苗第 2 剂:< 3 周岁完成。 7.A 群 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1 剂:< 4 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 4 剂:< 5 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 A 群 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 剂、乙脑灭活疫苗第 4 剂:< 7 周岁完成。

---市乙脑疫苗(蓉生)接种知情同意书(07版)

***市乙脑疫苗(蓉生)接种知情同意书(07 版) 【疾病简介】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子传播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夏秋季发病较多。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可残留有明显后遗症。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手段。 【使用产品】 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产品剂量包装为 /支。批准文号S1*******,本市统一的产品编码******,统一的产品简称〔乙脑-蓉生- 减活-艺1鼠肾冻干西林〕。 【推荐受种者】 ≥8月龄人群。 【接种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本产品属于***市免疫规划第一类产品,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如无禁忌症,必须接种本产品。

【接种程序】 接种3剂,8月龄、2岁、6岁各接种1剂。 【接种剂量】 每剂接种。 【接种部位和途径】 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不良反应】 个别人可有注射局部疼痛、红肿或中低度发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应及时与接种单位联系进行对症治疗。 【禁忌症】 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或心肝肾疾病者;体质衰弱,有过敏或癫痫史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妊娠期妇女。 【其他注意事项】 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停用乙脑减活疫苗,可接种乙脑非活疫苗。 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有关。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产品说明书。若本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与产品说明书发生冲突的,以产品说明书为准。 如果本产品需接种多次,一般仅在首次接种时签署知情

宝宝打乙脑疫苗发烧的原因

宝宝打乙脑疫苗发烧的原因 宝宝打疫苗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注射疫苗之后可以很好的预防一些严重疾病的侵袭,乙脑疫苗就是一种,每个家长都需要带着宝宝去注射这种疫苗,最为麻烦的就是宝宝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发烧是每种疫苗都会有的症状,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宝宝打乙脑疫苗发烧的原因。 打乙脑疫苗后发烧通常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但是家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有些宝宝会出现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不可逆转的疾病。 预防注射所用的疫苗主要有三种成份:免疫抗原、溶液以及佐剂。 免疫抗原有些只含单种且纯粹的多糖蛋白质或类毒素(如白喉、破伤风疫苗),有些却含复杂的整株活病毒(如麻疹、德国麻疹、腮腺炎、口服小儿麻痹疫苗﹞或死菌(如百日咳疫苗)。

搭配疫苗的溶液可为单纯的蒸馏水、食盐水,也可以是含比较复杂成份的组织培养液,其中可能含有一些蛋白质、鸡蛋白抗原或其他种类的动物织(如日本脑炎疫苗)等,另外还有少量的防腐剂、抗生素、安定剂常被加入其中,以防止疫苗受到污染以及安定抗原之用。 佐剂是用来加强及延长疫苗的抗原性以及免疫效益的(如三 合一疫苗)。注射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可能和这三样成份都有关系。 几乎所有的疫苗都可引起发烧的反应。其中以三合一疫苗最为常见,约有一半以上的幼儿会有发烧的现象,多半是在一天以内发生,且很少持续二天以上的。麻疹疫苗的发烧则要在接种后五至十天才发生。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宝宝打乙脑疫苗发烧的原因的介 绍了,出现发烧的情况可以按照一般的情况处理,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都可以,如果宝宝对药物比较敏感的话可以采用物理降温,这样不会给孩子造成副作用,也可以减少药物带来的伤害。

乙脑接种培训计划

乙脑疫苗培训材料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 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 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 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 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 神经系统后遗症。乙脑是一种由蚊类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和许多动物(家畜、家禽和鸟 类)感染乙脑病毒后都可成为乙脑的传染源。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蚊子不但是乙 脑病毒的传播媒介,而且乙脑病毒在蚊体内可经蚊卵传代。蚊与猪是本病毒的主要长期储存 宿主和扩散宿主。鉴于此,目前防蚊灭蚊是切断乙脑病毒传播途径,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 之一;预防乙脑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注射乙脑疫苗,以保护易感人群免受乙脑病毒的感染。 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 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 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 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 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 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 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篇二:2012 年乙脑灭活疫苗接种实施方案 衡山县新桥镇2012乙脑疫苗接种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虫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后,致死率、 致残率高,是严重危害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 吸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夏、秋季节;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的 身体健康。据疫情报告,2007年以来衡阳市乙脑疫情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其中2011年乙脑 发病率较上一年上升40%,为降低乙脑疫情,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现根据《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以村为单位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90%以上,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控制乙脑疫情,防止 暴发流行。 原则:加强健康教育和疫苗接种知识宣传,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 关规定和要求,遵循群众自愿接种的原则,努力提高乙脑灭活疫苗接种率。 二、组织措施 1、新桥卫生院负责制定全乡实施方案、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物资准备、疫苗订购、分 发及监测评价。 2、乡村医生负责承担本辖区内乙脑疫苗接种、宣传、发动工作,并按常规要求填写“预 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册”。 3、成立乙脑疫苗接种领导小组,由曹伟同志任组长,李铁军任副组长,李文昌、李自龙 为成员;成立预防接种技术指导小组,李铁军同志任组长,李文昌、李自龙、任组员,负责

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的定义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黄病毒科虫媒病毒----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接种乙脑疫苗的作用 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由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人后感染所致。乙脑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6~16天。被叮咬的人大多数不发病,呈隐性感染,只有极少数人发病,发病率一般在2~10/10万,病死率较高(5%~50%),约有1/3的幸存者愈后留下终生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疫苗的大量接种和人群的隐性感染,使得儿童成为该病的主要侵害对象。 乙脑疫苗的种类 1、乙脑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大多数人接种无反应,仅个别儿童注射后,局部出现红肿、疼痛,1~2天内消退。少数有发热,一般均在38°C以下。少数有头晕、头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偶有皮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发生率随接种次数增多而增加。一般发生在注射后10~30分钟,很少有超过24小时者。此类接种反应多见于反复加强注射的对象,尤以7岁以上儿童加强注射较为多见。 禁忌:发热及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脑及神经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既往对抗生素、疫苗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疫苗混浊、变色(变黄)、安瓿有裂纹、有异物者均不可使用;疫苗注射后在现场休息片刻,以防副反应发生;应备有1:1000肾上腺素,供偶发休克时急救用;10岁以上人群已普遍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故无必要再接种疫苗。 2、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剂量:0.5ml 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 禁忌: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心、肾及肝脏等疾病;活动性结核病;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已知有免疫系统缺陷,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者。 注意事项:启开安瓿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凝块、安瓿有裂纹、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前变色(红),不可使用。 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 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18~24月龄和六周岁各加强1针;乙脑减毒活疫苗按照08年实行的扩大免疫规划方案,将程序由原来的3剂次订为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乙脑疫苗知情同意书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预检及知情同意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姓名):村(居)您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适龄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其它疫苗家长可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性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请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卫生部《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要求,本接种日您的孩子___________(儿童姓名)接种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请认真阅读相应疫苗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本产品属于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 【疫苗作用与用途】 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1.接种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2-3天内自行消失。 2.一般在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不需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治继发感染;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物理方法或药物对症处理。 3.接种疫苗后,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罕见不良反应:重度发热反应: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极罕见不良反应:1.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2.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进行治疗。3.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规范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4.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应及时就诊。 【禁忌】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妊娠期妇女。 4.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5.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哺乳期妇女。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接种本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使用其他减毒活疫苗与接种本疫苗间隔至少1个月。 4.育龄期妇女注射本疫苗后,应至少3个月内避免怀孕。 为减少疫苗接种反应,避免偶合或加重其他疾病,医务人员在接种前需了解您孩子的健康状况,请您务必如实、完整地填写以下内容。 保护儿童健康,关注疫苗预防——让我们共同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家长填写以下内容----------------------------------------------------- 1、儿童出生史①早产②足月顺产③难产④剖腹产⑤不详 2、既往重大病史①有(病名:___________;发病时间:_____________;是/否痊愈)②无

乙脑疫情风险评估报告

?乙脑病毒 ?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蚊虫传播 ?夏秋季 ?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 ?重症患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 ? 病死率高达20%~50%,可留有后遗症 (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 ? 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 人或动物受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 ? 人感染后病毒血症期短,(一般少于五日)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因此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猪为100%感染(仔猪),在人流行前2周,本病已在猪中广泛传播。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 蚊虫通过蚊卵传代,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 乙脑疫情风险评估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蚊虫吸血→蚊肠内增殖→唾液腺→叮咬人和动物→人和动物被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susceptibility: ?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 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呈隐性感染较多。 ?感染后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患病为10岁以下儿童多见。 ?近年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小儿易患是血脑屏障不建全, ?血脑屏障受了破坏,患囊虫病的病人易感。 ?疲劳,意外打击,淋雨等易患。养峰人易感。 ?虫媒病毒300多种,20多种引起脑炎,53%乙脑抗体Igm阳性。(四)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 feature: 22°C以上温度蚊虫活跃, 蚊虫繁殖适宜. 雨量多、蚊虫孳生密度大。 散发性、地域性,广州、海南多见。 北方地区为七、八、九三个月。 背景----历史乙脑疫情概况 2011、2012年我市报告乙脑病例各2例,2013年我市报告乙脑病例共29例,比2011、2012年

新一代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新一代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新一代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张卓光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成都610023) 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疫苗可预防疾病,近年开发新的Vero细胞乙型脑炎疫苗是一个热点。本文介绍了五种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乙脑疫苗,它们的研制情况及特点。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Vero细胞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1935年在日本分离。乙脑病毒颗粒为球形、有包膜,直径45nm左右,其中核心30nm[1]。含有一条正链RNA编码一个多聚蛋白,它们分别裂解加工成结构蛋白C、PrM、M、E和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E蛋白是乙脑病毒的重要抗原,含有与病毒毒力密切相关的决定性氨基酸,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2]。 它侵犯人中枢神经系统,所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蚊为传播媒介,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全球每年有约50,000例报告,主要分布于亚洲。20世纪90年代以来,乙脑流行区域有所扩大,一些原来为非乙脑流行的国家或地区也发生乙脑流行。如1990年美属塞班岛(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3],同年7~11月在印度的西北部[4],澳大利亚最北部的托雷斯海峡(Torres Strait)的巴度(Badu)岛都首次报告发生乙脑[5]。乙脑不仅病死率高(30%),而且后遗症严重,约5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近年国内的广东、广西等地都有局部的暴发流行,现在对乙脑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防蚊和接种疫苗。

1954年,日本学者开发出乙脑Nakayama株鼠脑灭活纯化疫苗,86年改为北京-1株[6];70年代,中国学者开发出乙脑P3株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89年又研制出乙脑SA14-14-2株地鼠肾细胞减毒活疫苗。由于发现乙脑病毒适应于Vero细胞,而Vero细胞无外源因子和易于培养被WHO推荐做为生产疫苗的细胞基质,而以Vero细胞为基质已成功开发了狂犬和脊灰疫苗,并已广泛使用。因此,近年中、美、日三国学者都在以Vero细胞基质研制新一代的乙脑疫苗,虽然有乙脑的DNA疫苗(带有Pre-M+E基因)等新技术疫苗的报道[7],但它们的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进展最快的,还是以Vero细胞为基质的新一代乙脑疫苗,而且它们有希望大规模应用,现在对它们做一个介绍。 1、乙脑P3株Vero细胞纯化灭活疫苗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丁志芬等,采用乙脑病毒P3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适应,发现P3株在Vero细胞上传10代以后,免疫原性下降。故把P3株在Vero 细胞10代以内制备毒种和疫苗[8]。转瓶技术培养Vero细胞和乙脑P3株,滴度一般在7.0LgPFU/ml以上,病毒悬液经灭活、澄清、浓缩、硫酸鱼精蛋白处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制备成冻干疫苗。 其CF抗原在1∶16~32,相当于中国乙脑疫苗标准品(1∶4)和日本鼠脑提纯乙脑疫苗标准品(1∶4)的4~8倍,其蛋白含量在25~29ug/ml,低于日本鼠脑提纯乙脑疫苗标准(80ug/ml);疫苗效力高于中国乙脑疫苗和日本鼠脑提纯乙脑疫苗标准品[9]。 用此疫苗除初免第1针有一过性发热外(体温中强反应率为12.4%),无其他不良反应。免疫2针后1个月中和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00.0%和1∶27.7[10]。

乙脑疫苗知情同意书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通知及知情同意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姓名):村(居)您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 划疫苗是适龄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其它疫苗家长可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性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请 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根据卫生部《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要求,请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上午/下午)带您的孩子 ___________(儿童姓名)到(单位)接种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1.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2。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本产品属于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 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 偿费用由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 【疫苗作用与用途】 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1.接种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2-3天内自行消失。2. 一般在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 可自行缓解,不需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治继发感染;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 热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给予物理方法或药物对症处理。3.接种疫苗后,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 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罕见不良反应:重度发热反应: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极罕见不良反应:1.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应及时就诊, 给予抗过敏治疗。2.过敏性休克:一般在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进行 治疗。3.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规范治疗,治 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4.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应及时就诊。 【禁忌】 1.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 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3.妊娠期妇女。4.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5.患脑病、 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史者、过敏体质者、哺乳期妇女。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接种本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使用其他减毒活疫苗与接 种本疫苗间隔至少1个月。4.育龄期妇女注射本疫苗后,应至少3个月内避免怀孕。 为减少疫苗接种反应,避免偶合或加重其他疾病,医务人员在接种前需了解您孩子的健康状况,请您 务必如实、完整地填写以下内容。请您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儿童免疫接种卡(IC卡)及本通知书按 时前来接种。接种前请仔细阅读门诊内的接种告知。 保护儿童健康,关注疫苗预防——让我们共同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通知人:咨询电话:年月日 -------------------------------------------------------家长填写以下内容-----------------------------------------------------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

流行性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流行性乙型脑炎(下称乙脑)灭活疫苗是将乙脑病毒接种于地鼠肾细胞,培育后收获病毒液,加入甲醛溶液将病毒杀死后制成。用于预防乙脑。 1 毒种 1.1 毒种来源 P3株病毒,每3~5年应用新分离的乙脑流行株病毒检查P3株的保护力,以了解该毒株的有效性。P3株干燥毒种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 1.2 毒种检定 1.2.1 无菌试验 毒种启封和每次传代后均需做无菌试验,合格者方可使用。 1.2.2 病毒滴定 每正代必须用体重7~9g小白鼠进行脑内滴定,滴度 ≥9.0LogLD50/1.0ml可用于生产。 1.2.3 纯毒试验

生产前和生产末期用小白鼠做脑内法中和试验,以鉴定毒种的特异性。所用特异性抗血清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中和指数必须在500以上。生产过程中如对毒种发生疑问,应及时进行鉴定。 1.3毒种传代 分正亚代传递。从检定所取回的干燥毒种传递不超过15代称正代,由正代传递一代直接用于生产称亚代。每次用于传代的毒种不得少于3个鼠脑。 传代时选用体重7~9g健康小白鼠或乳鼠,脑内接种病毒,72小时后选眼结膜正常,有典型痉挛战粟、肢体麻痹的小白鼠,无菌取脑并进行无菌试验。 1.4 毒种保存 鼠脑毒种收剖经无菌试验后立即保存于-60℃以下,无菌试验通过后方可使用。亦可将鼠脑毒种研磨乳化制成10%脑悬液,分装小瓶冻存于-60℃以下,无菌试验合格后备用。 2 疫苗制造 2.1 细胞制备 2.1.1 地鼠

选用健康地鼠。如发现肾脏异常或有乳糜状腹水,应废弃。 2.1.2 细胞消化及培养 取肾剪碎,用适量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用营养液分散细胞,制备细胞悬液,分装培养瓶,于37℃进行培养。营养液中牛血清含量不得超过8%。 2.1.3 外源因子检查 每生产批细胞留5%(或不少于500ml)悬液作为对照细胞检查外源病毒。该细胞除不接种病毒外,细胞浓度和处理均与生产过程平行进行,至原液收获之日用显微镜观察,应无病变发生。并用0.2%~0.5%豚鼠红细胞(4℃保存不超过7天)进行血吸附试验,置4~8℃30分钟判定结果,再置20~25℃30分钟再次判定结果,均应为阴性。如有可疑病变或血吸附可疑阳性,在同种细胞上继续盲传,如传出病毒,该批细胞制备的疫苗应予废弃。 2.2 病毒接种和培育 挑选生长良好的细胞瓶,充分淋洗细胞后加入适量维持液,接种病毒,病毒量不得>7.0LogLD50/1.0ml。在适当温度下培育适当时间,弃去病毒培养液,换以新维持液,继续培育一定时间。 疫苗生产过程中不得加青霉素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黔南州乙脑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后流行性乙型脑炎控制效果分析

黔南州乙脑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后流行性乙型脑炎控制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01-14T16:58:14.247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周禹芳黄娟 [导读] 流行性乙型脑炎作为黔南州常见病与多发病,在区域传染病分类上一直是虫媒及动物源性疾病中的重要成员。 周禹芳黄娟(黔南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贵州都匀558000)【中图分类号】R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描述与分析黔南州乙脑疫苗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后流行性乙型脑炎报告发病水平与变化趋势,为辖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效果提供评价依据。 方法:收集辖区2004~2014年疫情与专病报告系统流行性乙型脑炎个案病例和专题调查报告,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与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黔南州2004-2014年共报告乙脑发病525例,平均报告发病率1.19/10万。其中,乙脑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前的2004-2007年累计报告389例,平均报告发病率2.56/10万,乙脑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后的2008-2014年累计报告136例,平均报告发病率0.48/10万,两组病例报告平均发病率相对比值为5.3:1,发生趋势呈递减走向。结论:黔南州通过开展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乙脑疫苗后,辖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由此说明,从预防角度的观点看,将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列入免疫规划工作内容,无疑是彻底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与流行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免疫规划;流行性乙型脑炎;效果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1]。在乙脑疫苗未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黔南州辖各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局部区域存在一定规模暴发流行[2]。2008年开始计划实行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后,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控制获得了显著效果。本文就乙脑疫苗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后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状况、分布特征等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为黔南州免疫规划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4年-2007年分析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疾病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报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信息,2008年-2014年分析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疾病监测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个案信息,人口资料源于黔南州年度免疫规划基本信息报告数据。 1.2研究对象2004年-2014年列入专病监测报告系统、疫情监测报告系统所有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报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 1.3统计学处理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参照李晓松主编《医学统计学》定性资料统计[3],数据资料采用Excel2003软件录入处理。 2结果 2.3免疫史调查2008-2014年报告的136例病例中,明确无免疫史43人,免疫史不详60人,有依据证明已接受免疫接种1剂次以上33人,分别占病例数构成的31.62%、44.12%和24.26%,不同免疫史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3,P<0.01)。 3讨论流行性乙型脑炎作为黔南州常见病与多发病,在区域传染病分类上一直是虫媒及动物源性疾病中的重要成员。据文献资料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