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

董志英

(浙江省绍兴二院,浙江绍兴312000)

[关键词]有创血压;无创血压

[中图分类号]R04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06)03-0327-01

近年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及各种先进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有创血压(A rterial Blood Pressur e,ABP)监测已在各大医院ICU和麻醉科陆续开展。而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 e,NBP)作为传统的测量血压方式有着简单、无痛苦、安全等优点,仍被广泛应用。理论上讲,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较无创血压接近于正常值[1]。国外曾有人对休克患者进行了A BP和N BP的比较,认为N BP可能提供不可靠的、较高的血压值,而A BP却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实际的血压状态[2]。为了了解血压正常和高于正常患者A BP和N BP间的关系,笔者对两者监测值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择42例ICU非休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31~68岁。所有患者均未应用任何血管活性药物,且均无外周血管疾病。

112方法患者测试Allen.s实验(此实验主要用于估计掌弓侧支循环,判断对有创置管有无禁忌证,与血压值无相关意义)均为阴性。同一患者同一时间点取ABP和NBP各一组。11211ABP A BP测定为直接持续测压法,每位患者分别行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迅速通过无菌管道连接于传感器和监护仪(philips M P70)上。调整传感器高低使之位于左或右腋中线水平。保证各管道连接紧密,无漏液、漏气。排除管道及传感器内气泡。严格校零,仔细观察监护仪屏幕上的压力波形满意方开始取值。

11212N BP N BP采用监护仪自带标准成人袖带(philips M1574A27~35cm),常规缚于同侧上臂,患者肘部位于心脏水平,患者袖带松紧度以能置入1指为标准,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cm。另一端连接于同一监护仪。

1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2结果

ABP测压结果:收缩压(140.45?46.94)mmHg(1mmHg= 01133kP a),舒张压(72.14?24.05)mmHg;NBP测压结果:收缩压(123.55?31.60)mmHg,舒张压(65.90?20.70) mmHg。两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068, 6.739,P均<0.01)。P earson相关系数:收缩压0.869,舒张压0.872,呈显著正相关(P<0.01)。3讨论

N BP监测是临床上监测心血管功能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是根据柯罗特#柯夫医生提出的/断、续、流0的原理进行测压[3],并通过监护仪模块内的电子换能器将动脉搏动的声强转化为电信号,输入监护仪而得出。它的特点是方便、安全、无创,但其灵敏度易受外界影响。而ABP监测是直接将血液的压强通过传感器的传输经电子换能器转化为电信号,输入监护仪转译成数据和波形,而且它为持续动态过程,不受人工加压或减压的影响,故其值准确、直观。

基于两者测压原理不同,上述数据也证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笔者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这可能是由于ABP监测所得的数值不仅仅包括血液的净水压,同时也包括了血流产生的动能而转化的动压力。而NBP并不包括动压力且动脉搏动的声强通过皮下组织时或多或少会有所衰减,因此其值往往小于A BP值[4]。笔者注意到有几组数据N BP略大于ABP的,而这几组数据多来源于手臂粗、皮下脂肪较多的患者,因其皮下组织丰富,要使动脉断流则相对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所以使得其值相对略高,在临床中应注意。

虽然A BP和NBP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反映患者当前血压,两者间存在着明确的正相关性,此高彼亦高。在临床中,笔者可以根据医院医疗条件和患者循环状况选择测压方式。而对于危重病患者,应尽量开展ABP监测,因其循环往往不稳定,持续的A BP监测对于观察病情是有利的。但A BP监测可能出现出血、局部血肿甚至血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对它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利华,崔素雯.危重病护理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3:30

[2]Beverly Campbell.Arteral waveforms:monitoring changes in con-

figuration[J].Heart Lung,1997,26(3):204-214

[3]王士昌,胡金生.护理医学问答(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1:186

[4]徐道妙,蔡宏伟.非心脏手术中直接和间接测量动脉血压在不

同血压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1997,12(3):173-175

[收稿日期]2005-06-26

[参考文献]

[1]张建宏.脑卒中后肩部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12-

714[2]石学敏.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M].天津科学出版社,

2000:219-220

[收稿日期]2005-05-28

#

327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6Feb,15(3)

7.5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全身麻醉临床中的验证

Clinical validation of a continuous non-invasive haemodynamic monitor (CNAP TM 500) during general anaesthesia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全身麻醉临床中的验证 1、CNAP TM 500是一种新型的无创连续动脉血压监测仪 2、这篇研究比较了使用校准软件算法的CNAP监测仪与直接血压监测两种监测方法 3、CNAP和直接血压监测法的平均偏差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一致性的范围有些大。 背景:我们进行了一项预期的研究来验证一种新型的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 TM 500) 方法:选择100例经书面同意后全麻状态下施行选择性外科手术的患者。将CNAP的指套放置于一只手臂的手指上,一支动脉介入导管插入到相同的手臂上同步记录数据。使用Bland-Altman差异分析图对使用CNAP和有创动脉血压方法重复测量的数值分析两者的一致性。前50例使用软件CNAP-software V3.0获得的病人数据用来改进用于评估后50例病人的软件CNAP-software V3.5。根据美国医疗器械发展协会规定的标准,我们定义无创血压监测临床可以接受的一致性范围为:LOA±15mmHg。 结果:我们分析了100例病人的524878对数据。前50例病人的平均动脉血压平方偏差为-2.9mmHg(标准方差SD:10.6mmHg,一致性范围为-23.7-17.9mmHg);在后续的50例病人中(使用software 3.5)得到的平均动脉血压平方偏差为-3.1mmHg(标准方差SD:9.5mmHg,一致性范围为-21.6-15.4mmHg). 结论:虽然没有达到我们预定义标准。新型的CNAP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与有创血压监测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血压、诊断仪器、手术护理、监测仪 讨论: 这是第一篇关于每搏、连续、即时、无创的CNAP TM 500(V3.5)血压监测系统的报告。

有创血压的监测

一.有创血压的监测 1.有创血压(IBP)监测技术:在危重病人如休克病人、一些心脏手术和其他重大手术时,对血压进行实时变化的监测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这就需要采用有创血压 监测技术来实现。 2.有创血压监测的内容:动脉血压(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左房压(LAP)、颅内压(ICP)。 3.有创血压监测的原理:首先将导管通过穿刺,置于被测部位的血管内,导管的外端直接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由于流体具有压力传递作用,血管内的压力将通过导管 内的液体传递到外部的压力传感器上,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可获得被测部位血管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4.适用条件:1各种重症休克,低血压病人(低于50mmHg)2严重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3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低温麻醉和控制性降压5呼吸衰竭6重危病人接 受复杂大手术如:严重高血压、心脏病人行大手术,脑膜瘤、嗜铬细胞瘤手术摘除。 5.注意事项:1、在进行有创血压测量时要注意:监测开始时,首先对换能器进行校零;监测过程中,要随时保持压力传感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为防止导管堵塞, 要不断注入肝素盐水冲洗导管,保持测压径路的通畅;同时要牢固固定导管,防止 导管位置移动或脱出,影响有创血压的测量。 2、有创血压目前已成为危重病人血 液动力学监测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及时和准确的监测病人的血压变化。一般来说,有创血压测压值比无创测压值高5~20㎜Hg。 二.普通的气压式血压计就是无创测血压的方法。 无创血压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人体血压的方法,用各种无创测量血压方法所测量出的血压与人体真正的血压值是有一定差距的。相对应的是有创方法直接测量血 压。因所测部位不同,方法各异,也不能完全反映人体的血压。

无创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方法和护理进展

一、定义 1.1 概念 血压指血管内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分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心室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1.2 影响因素 (1)体型:身体越高,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故身体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2)年龄:年龄增长,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但收缩压升高更为显著。 (3)性别:女性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茶杯较小 (4)昼夜与睡眠:血压哟更明显昼夜波动,表现为夜间血压最低,清晨活动后血压逐渐升高,大多数在凌晨2-3是最低,在上午6-10时及下午4-8是各有一个高峰,晚上8时血压缓慢下降,表现为“双峰双谷”。 (5)环境:寒冷环境血压升高,高温,血压下降。 (6)体位:立位血压高于坐位,高于平卧位,这与重力引起的代偿机制有关。 (7)身体不同部位:右上肢高于左上肢,因为右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一大分支无名动脉,而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买的第三大分支,故右侧约比左侧高20-30mmHg;下肢高于上肢,由于下肢股动脉管径较粗,血流量大有关 (8)运动,血压变化与肌肉运动方式有关,等常熟所为主的运动,如持续握拳,血压升高;骑车、步行等在刚开始时血压升高,继而由于血流量重新分配,血压逐渐下降。一般都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9)血黏度(血液密度):血液越黏稠,心脏需要越大压力泵出血液,故血压越高 (10)血管质素:血管如果变窄,血液较难通过,心脏便需要更大压力泵出血液,血压升高。 (11)其他:精神状态、生活节奏、个人差异、饮食习惯、药物、遗传、天气变化等等。例如情绪激动、紧张、恐惧、兴奋、吸烟可使血压升高。 总之凡能影响心输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 每搏输出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动脉血压,心输出量多,血压升高,输出量少,血压下降。输出量的多少决定于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的心搏频率,如每搏输出量不变而心搏频率增加,则动脉血压明显上升,一般对舒张压影响较大,心输出量增加使舒张期缩短,舒张压也上升,脉搏压减小。如心搏率不变只是每搏输出量加多,则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稍有增加,因而脉搏压加大,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变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但对舒张压的影响更为明显。外周阻力减小使舒张压降低,脉搏压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流速减慢,舒张期末动脉存血加多,使舒张压升高,脉搏压减小。可见舒张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会使外周血管阻力过高,从而导致动脉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显著升高。二.血压测量 2.1 无创血压监测 2.1.1 无创血压监测原理 2.2有创血压监测 2.2.1有创血压监测原理

实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一、原理 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正常情况下有创动脉血压比无创血压高2-8cmHg,危重病人可高10-30cmHg.) 二、适应症 适用于休克、重症疾病、严重的周围血管收缩、进行大手术或有生命危险手术病人的术中和术后监护、其他存在高危情况病人的监护。 三、优点 1、直接动脉压力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取值。 2、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能力。 3、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的突然变化。 4、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四、所需设备 合适的动脉导管、充满液体带有开关的压力连接管、压力换能器、连续冲洗系统、电子监护仪。 五、动脉内置入导管的部位及方法

(一)部位:常用于桡动脉、股动脉、腋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其中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股动脉。 (二)、置管方法:以经皮桡动脉穿刺置管法为例 1、用物准备 (1)动脉套管针(根据患者血管粗细选择)、12号或16号普通针头,5ML注射器、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及1%普鲁卡因。 (2)动脉测压装置。 (3)常规无菌消毒盘。 (4)其他用物:小夹板及胶布等。 2、患者准备 (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意义,以取得其配合。 (2)检查尺动脉侧支循环情况,Allen试验阴性者,可行桡动脉置管。 (3)前臂与手部常规备皮,范围约2cmX10cm,应以桡动脉穿刺处为中心。 3、穿刺与置管 (1)患者取平卧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并固定,腕部垫一小枕手背屈曲60度。

(2)摸清桡动脉搏动,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在桡动脉搏动最清楚的远端用1%普鲁卡因做浸润局麻至桡动脉两侧,以免穿刺时引起桡动脉痉挛。 (3)在腕褶痕上方1cm处摸清桡动脉后,用粗针头穿透皮肤做一引针孔。 (4)用带有注射器的套管针从引针孔处进针,套管针与皮肤呈30度角,与桡动脉走行相平行进针,当针头穿过桡动脉壁时有突破坚韧组织的脱空感,并有血液呈搏动状涌出,证明穿刺成功。此时即将套管针放低,与皮肤呈10度角,再将其向前推进2mm,使外套管的圆锥口全部进入血管腔内,用手固定针芯,将外套管送入桡动脉内并推至所需深度,拔出针芯。 (5)将外套管连接测压装置,将压力传感器置于无菌治疗巾中防止污染。第24h局部消毒并更换1次治疗巾。 (6)固定好穿刺针,必要时用小夹板固定手腕部。 六、动脉内压力图形的识别与分析 正常动脉压力波形:正常动脉压力波分为升支、降支和重搏波。升支表示心室快速射血进入主动脉,至顶峰为收缩压,正常值为100-140mmHg;降支表示血液经大动脉流向外周,当心室内压力低于主动脉时,主动脉瓣关闭与大动脉弹性回缩同时形成重搏波。之后动脉内压力继续下降至最低点,为舒张压,正常这60-90mmHg.从主动脉到周围动脉,随着动脉管径和血管弹性的降低,动脉压力波形也随

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

分析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一致 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方法:本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象50例行全身麻醉患者,给患者行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观察组,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 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差异性。结果:两组获得的数据中MAP、SVV、CO、SV这4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数据中SBP、DBP、PPV这3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全 身麻醉的患者使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具有一致性,不过在SBP、DBP、PPV这3个指标监测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临床应用时需高度重视此方面情况。 关键词:全身麻醉;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 临床上多种疾病患者均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故而需要接受全身麻醉以保证 手术顺利实施与完善,此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工作尤为重要。目前,临床 上用来进行全身麻醉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或者仪器诸多,不过其适应性 与效果均是不同的。本次研究则旨在对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 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行全身麻 醉手术治疗患者50例为对象,其中男女比例是27:23,年龄是在23-65岁之间、均值是(34.19±5.06)岁,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评价患者 的麻醉风险分级在I-II级之间,且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水平>110g/L,排除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糖尿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给患者进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再为其连接FloTrac TM传感器,将其中一个传感器连接InterHivue MP50型监测仪,经此对患者的血 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脉压变异度(PPV)进行 监测;另一个传感器连接FloTrac/Vigelo监测仪,经此对患者的每搏量变异度(SVV)和心排出量(CO)、每搏量(SV)进行监测。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连续无创血压监测 系统,给患者的左手食指与中指套上传感器指套,设置外部袖带血压校正,每 15min观察1次LiDCOrapid监测仪上的指示,将InterHivue50型监测仪上的当前 时间监测到的血压和平均动脉压数值输入,注意手术期间的双指套交替测量时间 应隔30min。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 以t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获得的数据中MAP、SVV、CO、SV这4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而两组数据中SBP、DBP、PPV这3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存在

有创血压的监测技术

有创血压得监测技术 、技术简介 有创血压得监测技术就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 压得方法a (正常情况下有创动脉血压比无创血压高2-8mmHg,危重病 人可高 10-30mmHg 、) 目得 直接动脉压力监测为持续得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 度及松紧度影响,准确可靠,随时取值。 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可及早发现动脉压得突然变化。 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痛苦。 三、适应症 仁 各类危重病人.循环机能不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大血管 外科及颅内手术等病人,均需连续监测周围动脉内压力。 2、严重低血压、休克与需反复测量血压得病人,以及用间接法测压有 困难或脉压狭窄难以测出时,采用直接动脉内测压,即使压力低至 30?40mmHg,亦可准确地测量。 2、 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斷分析心肌得收缩能力。 3、

3、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大,病人需用血管收缩药或扩张药治疗时,连 续监测动脉内压力,不但可保证测压得准确性,且可及早发现使用上 述药物引起得血压突然变化,如嗜珞细胞瘤手术。 4、术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得病人。 5、染料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时,由周围动脉内插管连续采取动脉血样 分析染料得浓度。 6、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与pH 测量得病人,为减少采取动 脉血样得困难,以及频繁得动脉穿刺引起得不适与损伤,一般也主张 作动脉内插管,既可对循环动力学进行监测,又可在病人稳定状态下 采样,提高测量数据得准确性。 四、禁忌症 1、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 2、凝血功能障碍:对已用使抗凝剂患者,最好选用浅表且处于肌体远 端血管; AI len' S 试验阳性者禁忌行税动脉穿刺测压。 五、评估 穿刺动脉导管前全面评估患者得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穿刺部 位血管情况,穿刺部位周围皮肤情况,用物及环境准备。 3、 患有血管疾病得病人,如脉管炎等; 4、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部位; 5、

有创血压无创血压比较自己总结

1、有创血压监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 有创血压测量值>无创血压测量值。据对比观察,收缩压在100mmHg-150mmHg,两者结果相仿;超过或低于此范围就有差别。一般认为,对于血压正常者来说,有创法测得的 动脉压比无创法略高,收缩压常常会高出5mmHg~20mmHg。胡星兰等对20例进行有创血压测量的成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有创血压值高于无创血压值,而且收缩压差异较大,与年龄相关性小,而舒张压的差异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差异越小。 休克、低血压和低体温病人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比较? 有创血压测量值<无创血压测量值。(类似蓄水池的作用)在休克、低血压和低体温时,由于血管收缩,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值的差别较5mmHg-20mmHg还会增加。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监测所得的结果却与理论不符,1997年Campbell在对危重病人特别是休克状态的病人的研究中发现无创血压可能提供不可靠的、较高的血压值,而有创血压监测能准确的反映病人的血压状态;2000年宋林萍等在97例休克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相关性研究中也得出了无创血压值高于有创血压值的结论,这是因为在行无创血压监测时,由于袖带充气加压,通过肌肉组织将血管压闭,此时压闭血管近心端,血容量逐渐增多,相当于一个蓄水池的作用。当放气时,外加压强逐渐降低,当降至内外压强相等时,积聚的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冲过压闭的血管,引起血管外部的压强增大,产生较高的无创血压值。2006年任春霞等l171对心内直视术后30例病人的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进行了24h监测,对比研究发现在心脏术后8h内有创收缩压比无创收缩压低,而有创血压可更准确地反映病人的低血压状态。在心脏术后8h后有创血压值与无创血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时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具有同样的临床价值,所以,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减少有创血压监测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 3、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病人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 有创收缩压测量值>无创收缩压测量值。2003年邹春莉等对20例未进行治疗的Ⅱ级、Ⅲ级高血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有创收缩压较无创收缩压高10mmHg,有明显动脉硬化者这种差距更大,可达30nmuqg;两法测得的舒张压非常接近,差异无显着性意义,这是因为在正常人中血压压力波传导有返折现象。在高血压病人多有动脉弹性减退,血压压力波传导的返折现象减小,两种监测方法之间的误差减小,因此无创法可反映真实情况。同年邹春莉等又对28例高血压危象病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在高血压危象病人中无创收缩压约低估了18mmHg,对于血压更高者,这种差别更大。两法测得的舒张压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因为对于高血压危象病人动脉弹性显着减退,返折现象大大减小,再加上舒张压比收缩压显着低,血流流速的动能较小,所以无创法测得的血管壁的侧压与有创法测得的端压接近。这一结果提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来判断高血压危象病人的收缩压要慎重,因为此时测得的收缩压比实际值要低,可能错误地低估病情,还可能误判治疗效果,延误病情。

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

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 shows high accuracy in comparison to invasive intra-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无创连续血压监测(CNAP)与有创动脉内测压比较,数据高度准确 Sackl-Pietsch E.,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Landeskrankenhaus Bruck an der Mur, Austria I.简介 连续血压监测是众多临床监护设备的参数之一,尤其对于围术期监测。对于外科住院病人来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要求至少对患有严重系统疾病的病人在围术期进行连续血压监测,这需要用有创的方法在动脉内放置导管测量。在其他情况下,监护常规使用无创间隔血压监测。因此,许多病人的血压监测并不是连续即时的。 最近来自奥地利和德国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显示,82%的外科住院手术是使用无创血压监测,其中,25%的病例特别是一些可预测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或可能需要有创测压的病人(例如,泌尿系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整形手术或血管手术、妇产科手术、肠道手术、择期或急诊外伤手术)也是采用无创测压法,麻醉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以便更好管理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在剩余的18%外科住院手术中,有创测压主要用于可预测的心血管不稳定的病人。因此,ASA推荐指南特别要求不管是否需要反复血气分析,都必须进行连续血压测量。请注意,在有创血压监测的病例中,有26%的病例进行有创插管仅仅是为了连续血压监测(并没有血气分析的需要),这是一个费时、费钱的方法,既导致病人痛苦又存在感染风险,因此如果有可能,须用无创测压来取代有创测压。 有大量的研究强调在围术期连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例如,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使用上臂袖带间隔测压,20%以上的低血压不被发现,另外20%的低血压发现被延迟。这样接下来会阻碍临床的及时处理,甚至会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全面监测。已被证实,围术期心脏骤停的患者有56%在之前进行的手术过程中出现低血压,术后1年死亡率显著增高,表明无创间隔测压不能满足临床监测需求。 因此,这里看似存在一个矛盾:一方面临床大量的病例需要连续血压监测,然而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连续血压监测的有创动脉内插管的测压方法由于有创本身的局限性(对身体创伤、操作要求高等)和相关风险,在实际临床当中仅合理用于少数病人,在多数情况下,麻醉医师更喜欢使用安全、无风险的方法(例如无创)来实现连续血压监测。最近,新的血压监测系统CNAP的出现正好解决这种矛盾。CNAP的研发解决了麻醉医师一直寻求最佳血压监测方

有创血压监测

危重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及血气分析正常值的解析 血压的测量方法包括有创监测方法和无创监测方法。 区别: 通过动脉插管,直接获得的动脉内血压称为有创血压(INBP),也叫直接血压(Direct blood pressure),是“金标准”。优点是能及时,准确反映真实血压情况,但其有创伤性,致外周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形成,穿刺部位血肿形成等缺点,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无创方法有柯氏音法,示波震荡法,是以间接方法来反映动脉内压力,所测得的血压称为无创血压(NIBP),优点是操作方便,仪器简单;缺点:影响因素较多,不如有创血压准确。 动脉穿刺置管术 1适应证: 各类危重病人和复杂的大手术及有大出血的手术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 需进行低温和控制性降压的手术 严重低血压,休克等需反复测量血压的手术 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等测量的病人 需要持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者 呼吸心跳停止后复苏的患者

不能进行无创测压的患者 2禁忌证: 局部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动脉近端梗阻 雷诺现象 脉管炎 3动脉置管部位 1. 桡动脉:为首选途径,因动脉位置表浅并相对固定,穿刺较容易成功且管理方便,但在穿刺前一般需做Allen.s试验,以判断尺动脉循环是否良好,是否因桡动脉穿刺置管后的阻塞或栓塞而影响收缩不全的血液灌注。(Allen.s试验:将患者的前臂抬高,术者双手拇指分别触摸桡、尺动脉后嘱患者做3次握拳和放松动作,接着压迫阻断桡动脉和尺动脉血流至手部发白,然后解除压迫,观察手掌颜色的转红时间,正常5-7s,0-5s表示血液循环良好,8-15s为可疑,>15s系血供不足,若>7s为Allen.s试验阳性,不宜选用桡动脉穿刺。)2. 肱动脉:常在肘窝部穿刺,肱动脉的外侧是肱二头肌

CNAP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的进展

CNAP –EVOLUTION OF CONTINUOUS NON-INV ASIV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CNAP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的进展) Fortin J1, Wellisch A1, Maier K1 摘要:血压是临床上评估心血管的重要参数之一。接下来将会探讨CNAP连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CNAP是专门为围术期患者、急危重症患者所设计的,其专注于提供血压的重要临床信息:血压的绝对值、血压的趋势变化、血压的生理节律、血压的生理波形,同时其还能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如:心输出量CO、动态的液体管理参数(如:PPV)。CNAP 能够提供这些血流动力学参数是因为其特有的工作机制(即工作原理)。最近的一些验证性研究都强调了CNAP技术的准确性和临床可接受性。 关键词:连续、无创、血压 引言 现今临床上获得每搏即时连续的血压是通过在动脉中放置介入导管的方式进行有创血压监测(IBP)。由于其需要动脉穿刺,只有低于20%的外科手术会使用有创血压监测来得到每搏即时的连续血压;剩余的80%的外科手术会选择间隔血压上臂测压法(NBP)来进行血压的监测;然而,在所有使用NBP进行血压监测的病例中,有将近40%的手术将无法追踪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此外,通过连续血压监测和其衍化而来的参数(如:心输出量CO、脉压变化率PPV等)来优化血流动力学的这一观念正逐渐深入临床,并迅速得到了临床麻醉领域和重症领域的认可。手术过程中,若通过无创连续血压监测技术进行血压监测,将近30%的时间其血流动力学将能得到优化。CNAP无创血压监测能提供精确的血压趋势追踪和高分辨率的血压波形,其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高度的临床价值。 在手术室、ICU、急诊室,临床医师常常会使用一些血管活性药物来对调节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这些血管活性药物不仅会导致血压的快速变化,而且还会改变周围动脉的血管张力(弹性)。对于无创血压监测技术,这样的血管舒缩性变化(vasomotor changes)会很大地影响到血压监测的准确性。因此,过去的无创血压监测技术都在试图解决血管舒缩性伪差而导致血压监测数据不准的问题。CNAP技术的问世,主要克服了这个局限性。在这篇文献中,将会简单介绍CNAP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势,同时也将显示相关的临床验证结果。方法

无创连续血压监测方法汇总

【技术探究】无创连续每搏血压监测有几种方法? 导言:血压是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参数之一,血压监测也是临床最基本的监测要素。现今,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以及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或血压调控治疗中往往需要监测每搏连续血压,以便医生随时了解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表示,在日常临床工作中,精确的连续血压监测往往被忽视。比如,各地心导管室一般不做常规血压监测,也缺乏在血管介入手术中进行连续血压监测的观念。大家的潜意识里,侥幸地认为在心血管介入手术中出现意外的几率很小。“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个万一的后果很严重。” 连续地测量病人每个心动周期的动脉血压,反映血压变化的趋势及瞬时改变的情况,从而使医护人员深入、全面地了解病情,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处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条件。 连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1)对于重度休克及危重病人需经动脉输液或输血,可以争取时间,提高血压,改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2)对于复杂病情、危重及大手术病人的血压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3)对于手术过程中失血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压,提供了准确的数据资料,从而有效的控制血压,使术中创面失血明显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连续每搏血压监测”与“动态血压监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应混为一谈。动态血压监测,并非真正意义的每博连续血压监测,这种动态监测也是一种间隔式的袖带血压监测。 过去,传统的血压监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无创间隔式袖带血压监测和有创每搏连续血压监测。传统无创袖带间隔式血压监测,因为无法做到连续每搏监测,因此对于病情变化剧烈的病人,会产生监测“盲区”,会因为不能及时发现血压骤变而对病人生命安全产生影响;有创穿刺血压监测虽然可以弥补上述缺点,但因为需要破坏动脉血管,可能引发感染、出血,严重的可引起肢体末端缺血等风险,因此临床使用受局限。 那么,有没有好的方法既能兼顾以上两种传统方法的优点,又能弥补这两种方法的不足?这个需求导致了“无创连续(每搏)血压监测系统”的研发和推广。那么,目前市场上有几种“无创连续(每搏)血压监测方法”?其工作原理又有哪些不同?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

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相关性及一致性分析 董志英 (浙江省绍兴二院,浙江绍兴312000) [关键词]有创血压;无创血压 [中图分类号]R04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06)03-0327-01 近年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及各种先进医疗仪器的临床应用,有创血压(A rterial Blood Pressur e,ABP)监测已在各大医院ICU和麻醉科陆续开展。而无创血压(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 e,NBP)作为传统的测量血压方式有着简单、无痛苦、安全等优点,仍被广泛应用。理论上讲,有创血压比较准确、可靠,较无创血压接近于正常值[1]。国外曾有人对休克患者进行了A BP和N BP的比较,认为N BP可能提供不可靠的、较高的血压值,而A BP却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实际的血压状态[2]。为了了解血压正常和高于正常患者A BP和N BP间的关系,笔者对两者监测值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择42例ICU非休克患者,男28例,女14例;年龄31~68岁。所有患者均未应用任何血管活性药物,且均无外周血管疾病。 112方法患者测试Allen.s实验(此实验主要用于估计掌弓侧支循环,判断对有创置管有无禁忌证,与血压值无相关意义)均为阴性。同一患者同一时间点取ABP和NBP各一组。11211ABP A BP测定为直接持续测压法,每位患者分别行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迅速通过无菌管道连接于传感器和监护仪(philips M P70)上。调整传感器高低使之位于左或右腋中线水平。保证各管道连接紧密,无漏液、漏气。排除管道及传感器内气泡。严格校零,仔细观察监护仪屏幕上的压力波形满意方开始取值。 11212N BP N BP采用监护仪自带标准成人袖带(philips M1574A27~35cm),常规缚于同侧上臂,患者肘部位于心脏水平,患者袖带松紧度以能置入1指为标准,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cm。另一端连接于同一监护仪。 1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2结果 ABP测压结果:收缩压(140.45?46.94)mmHg(1mmHg= 01133kP a),舒张压(72.14?24.05)mmHg;NBP测压结果:收缩压(123.55?31.60)mmHg,舒张压(65.90?20.70) mmHg。两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068, 6.739,P均<0.01)。P earson相关系数:收缩压0.869,舒张压0.872,呈显著正相关(P<0.01)。3讨论 N BP监测是临床上监测心血管功能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它是根据柯罗特#柯夫医生提出的/断、续、流0的原理进行测压[3],并通过监护仪模块内的电子换能器将动脉搏动的声强转化为电信号,输入监护仪而得出。它的特点是方便、安全、无创,但其灵敏度易受外界影响。而ABP监测是直接将血液的压强通过传感器的传输经电子换能器转化为电信号,输入监护仪转译成数据和波形,而且它为持续动态过程,不受人工加压或减压的影响,故其值准确、直观。 基于两者测压原理不同,上述数据也证明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笔者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较差。这可能是由于ABP监测所得的数值不仅仅包括血液的净水压,同时也包括了血流产生的动能而转化的动压力。而NBP并不包括动压力且动脉搏动的声强通过皮下组织时或多或少会有所衰减,因此其值往往小于A BP值[4]。笔者注意到有几组数据N BP略大于ABP的,而这几组数据多来源于手臂粗、皮下脂肪较多的患者,因其皮下组织丰富,要使动脉断流则相对需要克服更多的阻力,所以使得其值相对略高,在临床中应注意。 虽然A BP和NBP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反映患者当前血压,两者间存在着明确的正相关性,此高彼亦高。在临床中,笔者可以根据医院医疗条件和患者循环状况选择测压方式。而对于危重病患者,应尽量开展ABP监测,因其循环往往不稳定,持续的A BP监测对于观察病情是有利的。但A BP监测可能出现出血、局部血肿甚至血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对它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利华,崔素雯.危重病护理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1993:30 [2]Beverly Campbell.Arteral waveforms:monitoring changes in con- figuration[J].Heart Lung,1997,26(3):204-214 [3]王士昌,胡金生.护理医学问答(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81:186 [4]徐道妙,蔡宏伟.非心脏手术中直接和间接测量动脉血压在不 同血压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1997,12(3):173-175 [收稿日期]2005-06-26 [参考文献] [1]张建宏.脑卒中后肩部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12- 714[2]石学敏.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M].天津科学出版社, 2000:219-220 [收稿日期]2005-05-28 # 327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06Feb,15(3)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8-12-03T11:56:22.8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作者:张海波李坤通讯作者 [导读] 在全身麻醉当中,应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可在连续、无创的基础上,确保患者血压监测的准确与安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新余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新余市 338000 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院就诊的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48例,在麻醉诱导之前,先采取左侧桡动脉局部麻醉,穿刺桡动脉,将动脉导管置入,采取有创血压监测,同时在右侧手臂采取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在系统稳定之后,同时监测两侧的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水平。5分钟之后,对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下,患者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平均压水平做出统计。并且对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做出统计。结果: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间,舒张压的差值是(3.23±7.14)mmHg,收缩压的差值是(0.08±8.36)mmHg,平均压的差值是(2.62±6.87)mmHg,均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在全身麻醉当中,应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可在连续、无创的基础上,确保患者血压监测的准确与安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关键词: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全身麻醉;有效性 在临床手术当中,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麻醉,麻醉药物和手术应激等因素,可能会对血压水平造成影响。因此在手术麻醉中,将血压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监测。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麻醉中血压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无创袖带血压监测,动脉连续有创血压监测等。患者在围手术期,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医生需要有效、及时的做出分析。以往医生更加倾向的方法,是动脉连续有创血压监测,其能够比较准确、连续的体现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的水平。但是该方法属于有创操作,对于医生的穿刺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会受到显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更好的监测患者状态,保证患者安全,开始采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其能够对患者要求更好的满足,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大的方便。基于此,本文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院就诊的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48例,研究了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院就诊的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48例,其中有26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5-58岁,平均乃年龄为(47.2±2.3)岁,体重在54到68千克,平均体重为(61.3±3.4)千克,身高在159到180厘米,平均身高为(168.2±3.3)厘米。纳入标准:符合手术麻醉指征,ASA分级为Ⅰ到Ⅲ级,体质指数不超过30kg/m2,知情同意本研究,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有双上肢血管病变,有雷诺综合征,有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有动脉粥样硬化。 1.2方法 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使用乳酸林格液每小时8ml/kg,使用地佐辛静脉注射,使用咪达唑仑0.05mg/kg。手术中,患者采取平卧位,两侧手臂在心脏水平放置。调节室内温度,使用暖风机帮助患者保持体温正常。 进行有创血压监测,麻醉诱导前,在无菌操作下,左侧桡动脉局部麻醉,穿刺后将20G动脉导管置入,连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肝素生理盐水的条件下。将管道气泡排除干净,根据右心房水平,校准动脉压,进行监测。 进行连续无创血压监测,使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包括了ACT-300手镯、显示器、传感器、手腕夹板、桡动脉传感器等部分。麻醉诱导前,根据使用说明,对手腕夹板固定,与手镯连接,经控制器,放在相同于传感器的水平上。使用感应探头,对最强脉搏位置进行搜索。当位置确定后,开始连续监测血压水平[1]。 1.3观察指标 5分钟之后,对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下,患者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平均压水平做出统计。并且对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做出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间,舒张压的差值是(3.23±7.14)mmHg,收缩压的差值是(0.08±8.36)mmHg,平均压的差值是(2.62±6.87)mmHg,均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表1 患者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结果对比()(n=48)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体现生命之争的参数中,血压是一个重要内容,在手术麻醉中,必须对血压进行监测。当前对血压的检查,使用无创袖带的方法尽心,优势在于无创伤、重复、简单。不过,该方法无法实时监测血压变化,并且其它因素可能对此造成影响。另外该方法会得到延迟新的结果,因而在手术麻醉当中,并不适合使用。对此种方法若长时间使用,还可能会损害到患者的神经、皮肤等。为了满足手术麻醉中对血压的监测要求,采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可对血压进行连续、实时的监测,从而解决以往无创袖带血压检测难以满足手术麻醉需求的问题。使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能够对患者每一搏心跳血压水平进行记录,并且具有与有创血压监测相近的标准度、波形。在实际应用中,在桡动脉波动位置放置压力传感器、腕带,用感应探头寻找并确定最强的脉搏点,进而能够实时监测血压水平。通过数据传输线,可在短时间内将血压波形、数值在显示器上给出。该方法具有无创性的特点,传统有创血压监测,容易引起血栓形成、局部感染、局

CNAP每搏即时连续无创血压

主刀医生和麻醉师的冲突:能不能去一楼做CT? 三九脑科医院3楼手术室内,主刀医生和麻醉医师发生了一起争执。双方各持己见,陷入僵局。 手术台上,一名23岁的年轻男性,因为在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导致失去了自主行动能力,等待进行颅骨修补手术。 正是手术开始准备阶段,刚刚完成常规的麻醉诱导——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并首先在左手连上了CNAP血压监测系统。这时还未进行有创动脉穿刺。 此时,主刀医生突然发现病人的瞳孔比术前记录的明显变大,怀疑有脑出血的可能。需要确认病人是否出现脑出血。他果断说: “马上安排,立即进行CT检查!” 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因为如果出血范围较大或位于脑干,则会出现伤后持续性深度昏迷,死亡率常较高且发生较快;死因常为脑干损伤出血、脑疝形成——这种出血即使经过手术治疗,死亡率也较高。 但麻醉科主任不同意,极力不主张这个时候进行CT检查。 “不行!从这里出去到CT室,来回途中出了意外,谁负责?!”

听到这话,主刀医生沉默了。 首先,病人已进入麻醉状态,在手术室内,若要去做CT检查,需要从三楼手术室转移到一楼CT检查室。在这个转运过程中,已进入麻醉状态的病人可能会发生意外,会增加救治风险。第二个原因,从法律层面上——在手术过程中,出了手术室后造成的一切人身安全和医疗风险,都将由麻醉医师全权负责和承担。第三,考虑到病人的生命体征很不稳定,其瞳孔放大有可能是麻药副作用。因此,麻醉科主任则极力不主张转移进行CT检查。 况且,从三楼到一楼,兜兜转转,病人转运过程中若得不到任何关于生命体征参数(如:血压、心率等)的监测,是对病人极度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无论是主刀医生还是麻醉主任,最大出发点都是为了救死扶伤,保证手术质量。 但是,矛盾出现了,怎么办? 经神经科主任和主刀医生讨论,最后决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脑出血对病人手术中和手术后带来的死亡风险,要对病人进行CT检查。 怎么办?紧蹙眉头的麻醉科主任,听到旁边的助手提醒: “主任,这台CNAP,可用于转运中连续即时监测病人血压,我们不必担心!” 听到这,麻醉科主任松了一口气。于是麻醉医师给病人停药,待病人复苏。半小时之后,病人连接CNAP无创连续血压监测系统,从手术室转运到一楼进行CT检查。 CNAP是此次转运过程中唯一能够进行携带并给予病人血压此重要基本生命体征参数连续动态准确实时监测的设备,这也是麻醉主任做出让步的最大原因。 CNAP自带电池,其设计专门考虑了方便转运的功能,国外很多急救车都配备了CNAP。 转运途中,CNAP监测到病人体征参数较稳定。经CT检查病人未出现脑出血情况。回到手术室内,手术得以正常进行。

有创血压监测的流程

ICU-4月份N3护士有创血压的监测操作流程姓名:得分: 项目步骤得分 评估核对医嘱2分自身评估:着装整洁,符合要求。2分环境评估:环境宽敞明亮、安静。2分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向患者解释有 创动脉监测的目的。(目的:持续、动态监测动脉血压变化,根据 动脉波形变化判断心肌收缩能力) 3分 评估患者穿刺部位血管情况: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足背动脉、股 动脉、肱动脉及腋动脉5分评估掌弓侧支循环(Allen’s试验法)3分评估有创血压检测的插件功能是否完好3分 用物准备洗手戴口罩3分准备物品(肝素冲洗液或生理盐水、套管针、10毫升注射器两只、 动脉测压套组件、常规无菌消毒盘。)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及无 菌状态。 7分 操作流程核对患者信息,向患者做好解释。5分遵医嘱准备生理盐水或肝素冲洗液(生理盐水500毫升)5分将压力传感器与冲洗液连接,装进充气加压袋加压300mmHg,排 气。 5分关闭三通患者端,将压力监测电缆线连接监护仪和压力传感器。5分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进行穿刺以桡动脉穿刺为 例(术者左手中指摸及桡动脉搏动,示指在其远端轻轻牵拉,穿 刺点在搏动最明显处远端月0.5cm。套管针与皮肤呈30°穿刺, 成功后将套管针放低,与皮肤呈10°,再将其向前推进2毫米, 用手固定针芯,将外套管送入桡动脉内并推至所需深度,拔出针 芯,置管成功。) 20分 穿刺成功后立即连接压力传感器并冲管,转动三通使压力传感器 与动脉相通。 5分妥善固定动脉穿刺针和压力传感器,做好标识。5分校正零点。固定换能器处于患者心脏水平,转动三通使压力传感 器与大气相通,监护仪上显示校零成功时,转回三通使压力传感 器与动脉相通。 10分调节监护仪参数,观察压力波形,读取动脉压值。4分安置患者,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3分洗手,记录(记录置管日期、时间和穿刺部位)。3分

CNAP每搏即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

新婚浪漫为何“一吻毙命”?——迷走神经敏感导致“抑制死” 2014-07-25医疗安全 2则故事:新婚浪漫“一吻毙命”;流产手术未始“抑制死” 2012年5月9日,《都市快报》官方微博称:《健康时报》报道了湖南一对新婚夫妇,在送走闹洞房的客人后,新郎迫不及待地抱起新娘狂吻其颈部。岂料,新娘顿时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地瘫倒在新郎怀里,心跳和呼吸骤停……随即赶来的医生虽全力抢救,但仍未能挽回新娘年轻的生命。为什么会死亡?医生给下的诊断是:新郎在亲吻新娘脖子时,挤压了新娘的颈动脉窦,致使其心跳和呼吸骤然停止。 颈动脉窦,它位于颈部两侧靠近下颌的颈动脉内,是一种压力传感器,能通过复杂机制感知血压的高低,再通过神经反射调控心血管活动,将人体的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当颈部两侧受到暴力累及颈动脉窦时,颈动脉窦内血压迅速升高,引起压力感受器强烈兴奋,就会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这样的“一吻毙命”在法医学上称为“抑制死”。 与此类似的“抑制死”还发生在人流手术中。在国内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的工作日记中曾谈到这样一起医疗事故——“两年前,我去广州参加一个医疗事故鉴定会。好好的一个大姑娘,什么毛病都没有,躺在人流床上,医生还没开始刮宫呢,只是用宫颈钳子牵拉了宫颈,刚准备探宫腔,血压心率就没了,后来人死了。尸检结果为“抑制死”。虽没定性为医疗事故,也不是给医生给刮死的,遇到这么个迷走神经超级敏感的患者,虽然不是医生的错,但是毕竟人死了,抢救也有不及时的地方,医院还是赔了不少钱。”

何为“抑制死”?是指身体某些神经分布丰富的敏感部位受到轻微外力作用后,通过神经反射在极短的时间内引起心跳骤停而造成的死亡。当然,抑制死的发生和人体状态、健康状况、身体素质、神经敏感性等个体因素密切相关,并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发生,也并不是“只要按压,就一定死亡”。然而,当事人可能发生“抑制死”的风险只能在发生这样极端情况时或者产生恶性结果后才能知道,虽然其发生率小,但正是这样的低概率事件不容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因为未能实施相关的“即时”监测措施和干预手段加以防范和治疗,最后造成了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抢救而丧失生命。而这样的医疗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每一例手术前采用了“主动即时”的监测手段。如能“即时准确”发现意外导致的血压以及其他生理参数的骤变,就有机会采用对应措施,避免医疗事故。 什么是迷走神经反射? 迷走神经极度敏感是“抑制死”发生的原因之一。迷走神经为第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两个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以及心脏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损伤可引起循环、消化和呼吸系统功能失调。迷走神经广泛分布于耳鼻咽喉、心、肺、气管、食管、胃、肝、胆、胰、脾、小肠、大肠、直肠、肾、膀胱、生殖系统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手术压迫或刺激,都可引起迷走-迷走反射,导致心血管的意外变化。迷走神经反射一般是指各类刺激由迷走神经反射,引发内脏血管突然扩张和心跳减缓,进而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甚至短暂昏迷等。其临床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90/60mmHg)、心率进行性减慢(<50次/min)、头晕、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恶心及呕吐、呼吸减慢、躁动等,可伴有胸闷、气短、严重可出现神志模糊、意识丧失等,需进行紧急处理;而紧急处理的前提是需要及时发现这种异常情况的出现,所以,为全面避免意外的发生,对术中病人基本生命体征参数的监测(血压、心率等)必须做到“即时”准确连续。 每搏即时连续动态血压监测——及时发现麻醉科和心内科迷走神经反射 麻醉科中最让麻醉医生头疼的是咽喉迷走反射,因为麻醉插管时刺激咽喉较强烈,往往造成这种反射。迷走反射是通过迷走神经和它在延髓的神经核完成的,不经过大脑。迷走神经广泛分布于咽喉、食道、胃肠、肺和心脏等内脏器官,而以咽喉部位最敏感。当咽喉受到插管、热烫等强烈刺激时,激烈的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支传送到延脑的迷走神经核,这个低级中枢立即下达紧急指令:关闭气道门户,这就会发生喉痉挛;要知道迷走神经还支配(抑制)心脏,它的指令过于强烈,就会使心律紊乱甚至停止跳动。无论喉痉挛还是心跳骤停,都会导致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