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学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学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教学提纲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

解释

1.教育心理学:倾向于,教育心

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

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

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

基本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

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

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

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地考

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

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4.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

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

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

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

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

方法

5.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

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

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

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

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

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

法。

6.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

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

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

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

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

解释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

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7.学习: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

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

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

心理变化过程。狭义的学习主

要指人的学习,它是在社会生

活实践中,一语言为中介,自

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

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

验的过程。

8.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

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

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

验为主的,未参与未来生活实

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9.机械学习:指获得任意的、认

为的和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10.意义学习:是以符号为代表的

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

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

实质性的联系。

11.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

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

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

习的适合性程度。

12.关键期:指在儿童的发展过程

中存在的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

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

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

段。

13.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

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

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4.学习理论:是解释人类学习活

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

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

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

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

原理或学说。

15.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

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

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况中会发出

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

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16.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

解释,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知觉

的重新组织,是主体借助于问

题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而突然顿悟的过程。

17.效果律:桑代克认为,决定学

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行

为后果,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

应后果的刺激与反应的连结就

会加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

行为反应后果的刺激与反应的

连结就会被削弱。

18.操作条件(作用)学习:指实

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

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

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

连结。

19.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

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

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20.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

动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

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

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

位的需要。

21.认知内驱力:源于学习者自身

需要的内部动机,是一种要求

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释

学业问题的需要。

22.附属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

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自己所

附属的长者或权威的赞许和认

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

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23.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

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

者来说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

的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

征性表征,并引导学习者做出

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24.替代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

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

为倾向

25.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

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

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

为。

26.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

能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

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

验。

2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是一个尚未

成熟有可能崛起的学习理论流

派。

28.幼儿学习:是指幼儿在适应环

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

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

且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9.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

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

式。

30.知识系统化:是指在向学前儿

童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

知识时,引导儿童理解知识的

简单联系和规律性。这种知识

体系应当是最基础的,实在感

性的实物活动过程中认识某种

现象的各种联系,它不同于学

校儿童的知识体系。

31.关系中的学习:在生活中,儿

童个体经常与他人有某些联

系,如同伴游戏、交流、合

作、冲突等,这些联系或关系

本身就代表着儿童的一种学

习。这种学习对于儿童个体来

说是“向他人学习”,对于儿童

之间来讲则意味“互相学习”或

“共同学习”,这些统称为关系

中的学习。

32.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

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

标的内部动力机制。是学习的

动力。

33.迁移:是一种学习的普遍规

律。

34.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

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

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35.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

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

塞。其主要观点:认为,任何

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满足

其生存的需要,生存需要满足

之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

就是多余的精力。多余的精力

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

须消耗掉。游戏这种并不直接

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

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

36.合作游戏法:指当儿童专注于

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

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

掌握游戏的进程。

37.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

实现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

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

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38.生活预备说:19世纪末,德国

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格罗斯根

据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原

理,提出的早期最全面的游戏

理论。在他看来,儿童游戏不

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

活的准备。

39.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

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

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出现。

40.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

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

儿的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

了规则游戏的雏形。

41.游戏观察:不仅能提供游戏准

备工作的基础,而且构成了准

备工作和成人介入游戏的桥

梁。

42.平行游戏法:指教师接近儿

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

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

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43.真实发言人:指教师处于游戏

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之外,

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

界的联系。

44.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

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

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45.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操作技

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

所组成的系统。

46.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心智技

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

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47.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

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

(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

式。

48.技能学习:就是通过练习去逐

步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

过程。

4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智力活动

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

构,及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

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

动作和怎样完成动作,明确活

动的方向。

50.原型定向阶段:是使主体掌握

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

的阶段。

51.表征:表象性思维的出现。

52.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

构,也是一种智力技能,是一

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

53.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

部转变的过程。

54.概念:在逻辑学中,概念是反

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

式,是思维的基本单位,任何

一个概念有其内涵和外延。在

心理学中,一般从概念名称、

概念例证、概念属性和概念定

义四个方面进行概念分析,以

把握一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55.概念学习:就是获得概念的一

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本质属

性,并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

类事物以语词来加以概括。

56.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

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

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

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

的过程。

57.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根据已

有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

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

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认

知结构中的过程。

58.守恒法:是由皮亚杰的守恒实

验而演变过来的一种方法,目

的在于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某

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

念是否具有稳定性。

59.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

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

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

式。

60.社会性: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

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会规

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

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

61.社会化: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

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

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

自治,从而客观的适应社会生

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62.幼儿社会学习:是指幼儿在社

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

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是幼儿

学做人的过程,即从一个“自然

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63.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模仿

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

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64.移情: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

殊情境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

享。

65.角色扮演:就是承担一定角色

的幼儿表现出该角色在履行职

责、遵守规范时表现出来的一

系列行为,即角色行为。66.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

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

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

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

理品质。

67.创造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

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一种学习品质。

68.创造性四阶段论:华莱士把创

造性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根

据前人的研究认为人和创造活

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

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

段。

69.主观评定法:是指由有关专家

或专门的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

准,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评价

的一种方法。

70.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幼儿按

要求完成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

析,从而来揭示其创造性水平

的方法。

71.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

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

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

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

思维过程。

72.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

的,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

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

过程。

73.自我表现材料:是指教师给幼

儿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

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应能力的

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

蹈等媒体。

74.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根据一定

的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在教

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

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所

组成的双边活动。

75.生活活动:是指日常生活各个

方面的具体活动,从入园到离

园期间内,除游戏、教学以外

的一切活动。

76.游戏活动:指幼儿的自由游戏

活动和教师的游戏教育活动。

77.自由游戏:是幼儿个人的自由

活动,其特点是计划自定、材

料自选、游戏方式方法自定、

伙伴自选,学习的性质是发现

学习。

78.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在幼儿园

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幼儿园教

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

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

达成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系统性

设计。

79.递进式:是将一个内容分成若

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活动

设计模式。

80.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

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设计

的形式。

81.立体式: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

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

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内容的教育

活动设计形式。

82.网络式:是指将深化式、反射

式和立体式结合起来形成的教

育活动设计形式。

83.指导:有两种不同性质理解:

一种是指令性的,即“指示教

导”之意;一种是指向性的,即

“指点引导”之意。

84.非指导性教育策略:是一种内

部指导,不是外在强加于幼儿

的指导,而是强调对幼儿情感

的激励和潜能的开发。

85.系统的教师指导:是一种步步

推进的指导方法,它从遇到问

题始,到解决问题止,整个发

现过程都予以必要的指导。

86.教学事件:加涅根据学习的内

部过程提出的与之相对应并对

学习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

件。

87.个性化教育:指承认儿童的能

力差异,从而按照不同的能力

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

发展每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

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过

程。

88.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

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目

标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

景。

89.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是

一种教育评价,它是把幼儿园

教育活动中所产生(或将要发

生)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或

变化的可能),对照一定的价

值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90.相对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

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常模相

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

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称常模

参照评价。

91.绝对评价:是以幼儿在教育活

动中所表现的现状与既定的教

育活动目标所作的比较。92.个人内评价:是比较同一个体

在同一教育活动中或不同教育

活动间的成绩或能力差异的评

价。

93.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是教师

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活动目标

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

景。

94.互动:也称相互作用,是指人

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

为的交互影响,它是一个人的

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

变其价值的过程。

95.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

间的互动,包括言语互动和非

言语互动两种类型。

96.应激:是对应激源强度的间接

反应并且是对心理或生理阻抗

的直接反应。

97.心理素质:是一个稳定的积极

的个性心理品质。它包括能

力、性格和气质三个方面。98.家庭互动:即家庭中各成员之

间行为和行动的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的过程。

99.亲子互动:即家长与子女的互

动,也就是父母与子女在心理

和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大纲.doc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XXXXX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4学时12学分 【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定位:《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课的特点。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教学目标:本课程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说明 改变传统的单调讲授为主的方法,辅以幼儿园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 学内容。此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说明 (1.关于考核方法的说明 2.出勤、提问、作业、实验、测验、期末考试等各占比例的说明3.其他必要的说明) 《学前心理学》是考试课,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根据平时学生的上课情况、提问(10%、作业(30%及卷面考试成绩(60%综合评定。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张丽霞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八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执笔:吴恒(课程负责人) 审核:吴恒(教研室)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幼儿的社会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 心理发展 第八章幼儿的社会性心理发展 ?学习目标: 第一节幼儿的社会性心理 发展的基础 ?一、情绪发展 ?(一)幼儿的情绪功能 ?信号功能 ?创造功能 ?催化功能 ?取向功能 ?(二)幼儿的情绪表达 ?1、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 ?幼儿园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与游戏过程紧密相关;小学儿童正负面情绪的表达受动机和结果的支配。 ?2、与害羞情绪表达的相关因素 ?新异刺激是引起害羞情绪的主要原因 ?在人际环境中体验到的紧张是引起害羞情绪表达的原因 ?3、母亲的表情对幼儿感情表达的影响 ?幼儿的情绪表达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情绪反应,而是文化、社会和重要他人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情感调控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目的是减少负面情绪,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情感调控是儿童情绪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一个重要能力。

?1、情感调控的分类 ?适应性界定方式 ?功效性界定方式 ?特征性界定方式 ?情感调控是情商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人际社会智能的一个组成部分。?2、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发展 ?儿童从2岁起,开始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出现个体差异。?学前儿童使用的情感调控策略的先后是:建构性策略,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破坏策略。 ?儿童的情感调控能力随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而发展。 ?3、学前儿童情感调控的关系研究 ?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的人际互动是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 ?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方式对儿童情绪调控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间关于情绪的谈话及父母本身的情绪表达 ?陌生人情境、恐惧情境、挫折情境等对儿童情感调控的影响 ?(四)幼儿的道德情感体验的发展 ?道德情感划分为:直觉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意识到道德理论的道德体验。 ?1、移情:情感移入,情感共鸣 ?儿童移情的三种能力:判断他人情感并能指出情感性质的认知能力;从他人角度出发,能够预测他人的思考和行动等预知能力;具有情绪的反应性,能够体验和分享他人情感的情绪能力。 ?2、对幼儿移情能力的研究

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3)

幼儿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 2分,共 30分 1.(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 “ 幼儿园是对 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A . 1995年 B . 1996年 C . 1997年 D . 1998年 2.幼儿园教育应以(为基本的活动方式。 A .学 B .上课 C .玩耍 D .游戏 3.以“ 生活教育” 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A .陈鹤琴 B .张宗麟 C .张雪门 D .陶行知

4.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A .成熟 B .生长 C .遗传 D .发育 5.在其他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教育者的主导性 B .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C .教育的目的 D .教育的方法 6.被世人誉为“ 幼儿教育之父” 的是(。 A .蒙台梭利 B .柏拉图 C .洛克 D .福禄贝尔 7.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A .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 B .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 C .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

D .观看电视卡通节日而发展的 8.关于我国学前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基础教育 B .启蒙教育 C .属于义务教育 D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9.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是(。 A .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 B .教师的保育意识 C .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D .幼儿的自理能力 10.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 儿童之家” ,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A .福禄贝尔 B .蒙台梭利 C .德可乐利 D .凯米 11.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 活教育” 思想的是(。

(9059)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第二部分样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C ) A.胆汁质的孩子B.多血质的孩子C.粘液质的孩子D.抑郁质的孩子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B) 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 3、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D ) A.胆汁质的孩子B.多血质的孩子C.粘液质的孩子D.抑郁质的孩子 4、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 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 5、“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C ) A. 整体性的形成 B. 独特性的发展 C. 稳定性的增长 D. 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6、儿童容易出现对成人反抗行为的时期是( B ) A.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B.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C.心理发展的稳定期 D.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7、一般能力的核心是(B ) A. 观察力 B. 思维力 C. 注意力 D. 记忆力 8、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C ) A. 怕 B. 怒 C. 悲 D. 爱 9、平时我们所说的“注视”、“倾听”、“凝神”,主要是说的(C )过程。 A. 思维 B. 记忆 C. 注意 D. 感知觉 10、研究发现,幼儿辨别不同几何形体具有一定的顺序,以下哪种几何形体发展最早(C ) A. 长方形 B. 梯形 C. 圆形 D. 三角形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幼儿掌握复合句有何特点? 答:(1)数量较少,比例不大。 (2)结构松散,缺乏连词。 (3)联合复句出现较早。 (4)并列复合句比例大。 (5)偏正复句出现较晚。 2、简述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儿童注意的指标。 答:(1)觉醒状态。 (2)习惯化。 (3)心率的变化。 (4)瞳孔扩大。 3、幼儿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答:(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4、3-4岁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 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讲解学习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 点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请认真读完}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 15 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 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 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第二节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德国福禄培尔(游戏)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命令式的、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强制的、干涉的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二)蒙台梭利 被誉为 20 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于 1907 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有准备的幼儿教育环境的特点?(简答)(1)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2)一个有秩序的环境;(3)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4)一个愉快的环境。 3、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创设者、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of primary school 课程编号: 学分:3学分 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教材: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开课系所:教育科学与音乐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人文学院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通修课,是各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师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形成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的基本趋向以及研究的新热点,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去理解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不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4)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作用 2)了解教育心理学在研究方法的发展 难点: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学与教这一个系统过程中影响教学过程的五种要素和三种活动过程,并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去体验各要素的作用以及三种活动过程的相互作用。 2) 理解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的双重意义,以便使自己既掌握科学的教学规律,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 3)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特别是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学研究的意义以及如何参与,其中行动研究法不失为教师参与研究的可行方法。 (二)学习心理的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学习的涵义 (2)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的种类 难点:学习的种类、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学习的内涵,充分理解学习的种类,影响发展的因素及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三)联结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经典条件作用 (2)操作条件作用 (3)社会学习论 (4)行为学习论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难点:理解程序化教学,理解学生的我管理和自律行为的养成。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发展历史和主要代表人物; (2)掌握行为主义有代表性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四)认知派学习理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及教学思想 (4)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与教学思想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思考与练习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研究幼儿心理的形成规律 (二)研究如何应用规律 2.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所具有的世界观是多种多样的,世界观不同,其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会千差万别。幼儿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如遗传、环境、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等。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且为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 (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 积极学习和利用各种有关幼儿心理形成的发展规律,可以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各种正确的教育措施与手段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一线幼教工作者。幼教工作者要保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与精神,紧跟幼教研究的步伐,积极吸纳幼教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方法,并及时转化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有助于幼教工作者胜任自己的工作,助于幼教工作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专家型和研究型幼儿老师。 2.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系统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请在学完全书之后,对该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以对比你的看法是否有所变化。 (一)教师的“教”,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是按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直接传递给幼儿,或是通过幼儿园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事件间接达到教育目的。 (二)幼儿的“学”,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能否接受知识,接受到什么程度,主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知识改变命运☆☆☆ 幼儿教育学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广义的教育(概念 15 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 3-6 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 3-6 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五、敏感期(概念)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 1、学校诞生时间: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最值得一提的是由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于 1816 年创办的幼儿学校,最初出现的幼儿教育机构多由一些慈善家、工业家举办,实质上不过的慈善性质的社会福利机构而已。 2、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被世界誉为“幼儿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幼儿通过他特制的玩具-——(“恩物”)来学习。 3、我国幼儿教育机构: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 年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当时的这些幼儿教育机构完全抄袭日本,显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特点。 4、幼儿园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尖锐抨击的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 5、1989 年 8 月,国家教委制定发布了《幼儿园管理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1989年6月制定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6月正式施行。 二、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德国福禄培尔(游戏) 1、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命令式的命令式的、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命令式的强制的、干涉的教育方法对幼儿的发展是无效的,而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强制的、干涉的我活动。 2、游戏理论: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协调原理: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二)蒙台梭利 被誉为 20 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于 1907 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有准备的幼儿教育环境的特点?(简答)(1)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2)一个有秩序的环境;(3)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4)一个愉快的环境。 3、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创设者、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3、教师的作用。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4.幼儿的自由发展和作业相结合 5.重视感觉教育(教具) ★对蒙台梭利教育的缺点和贡献(简答)缺点(1)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缺点缺点:(2)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等;贡献: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贡献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台梭利时代还是在今天,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完整版)幼儿教育学题库

幼儿教育学模拟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判断题 1、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世世代代地繁衍不息,新一代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 2、处于幼儿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这说明做好幼儿教育,将来一定可以成才。() 3、学习幼儿教育学,不仅要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联系幼儿教育的实际。() 二、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学 三、问答题 1、谈谈你打断如何学习幼儿教育学? 第一章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二、名词解释 1、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是人们从教育幼儿人的实践经验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理论。 三、问答题 1、谈谈你打断如何学习幼儿教育学? 答:2)a、认真读书,勤于思考,钻研幼儿教育学理论。 b、联系幼儿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

第二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发展 一、填空题 1.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经验的获得是要依靠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由此他提出_____________的观点,并把它作为教学理论的中心环节。2.______________也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3、.福禄倍尔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幼儿园工作体系、内容和方 法,为幼儿园设计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体系,大大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4、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能力,简称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爱弥尔》B.《教育漫话》C.《人的教育》D.《母亲读物》2、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 A.陈鹤琴B.张宗麟C.张雪门D.陶行知 3、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教育,把它称为是“整个教育的关键问题”,也是培养“和谐发展”和“完善的人”的重要方面。 A.道德B.智力C.体育D.艺术 4、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 A.武昌蒙养院B.鼓楼幼稚园C.乡村幼稚园D.劳工幼稚园 三、判断题 1、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欧文于1816年在苏格兰为1-6岁儿童创办的幼儿学校。() 2、卢梭著有《母育学校》一书,这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 3、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她认为儿童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前言 (一)大纲的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 (二)总学时安排 总学时72学时.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二、基本要求 (一)课程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 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习的目的和要求: 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

幼儿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 A.幼儿之家 B.幼儿学校 C.湖北幼稚园 D.南京鼓楼幼稚园 2、下列不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是() A.主张“教学做”合一 B.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C.提出“活教育”理论 D.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和嘴 3、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A.保证幼儿存活 B.增强幼儿体质 C.开发幼儿智力 D.培养幼儿处理事情的能力 4、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1903 C 5、近现代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课堂教学 6、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7、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8、幼儿园在我国属于()体系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9、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前期 D.学龄期 10、幼儿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幼儿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育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的产物 A.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 C.大工业生产 D.经济发展 14、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在()诞生 A.美国 B.欧洲 C.中国 D.印度 15、()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乡村儿童团”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晏阳初 16、“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谁的教育理论()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7、()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一所幼儿之家,用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8、()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梁漱溟 19、()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A.陈鹤琴 B.陶行知 C.张雪门 D.福禄贝尔 20、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C.湖北武昌幼稚园 D.北平香山慈幼院 21、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是() A.教育 B.生存 C.繁殖 D.进食 22.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是()A.乡村幼儿园B.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 C.北平香山幼稚园D.蒙养院 23.幼儿教育是对()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 A.4~5岁B.1~6岁C.3~7岁D.3~6岁 24.()被世界誉为“幼儿教育之父”A.福禄培尔B.卢梭C.蒙台梭利D.洛克 25.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的创办人是()A.黄炎培B.蔡元培C.陶行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1、“沃斯克-戴开放型与传统型学习环境及儿童课堂行为测定量表”对学习环境得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变量(场所、小组领导人与组内人数) 2、发展性教学就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提出来得(维果茨基)。 3、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得干预、控制得程度差异,幼儿园得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得活动区游戏与全班集体游戏) 4、根据学习过程中师生得互动关系,操作学习可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与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 5.亚当斯得闭合回路理论有两个主要观点,即(强调知觉痕迹,强调记忆痕迹)。 6、亲子互动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爱得基础、成长得喜悦与健全得教育) 7、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以下几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8、加涅得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过程就是由以下三个系统协调活动得过程(、加工、预期、执行控制) 9、根据概念属性得抽象与概括得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 10、在教育活动进行中实施得评价叫(形成性评价) 11、构成师幼互动得内隐心理要素有(场景界定、角色认知、行为期待) 12、分析问题阶段中得创造性体现为(明确问题得能力) 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得基本方法就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与测量法) 14、美国学者普林格尔认为,儿童得基本感情需要就是(对爱得需要、对新体验得需要、对赞扬与认可得需要、对责任感得需要) 15、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在教养模式上有两个重要得行为维度,其中一个就是情绪维度,具体表现为(温暖、接纳-敌意、拒绝) 17、在3-6或7岁得幼儿期,占有重要地位得、主要得游戏类型就是(象征性游戏) 19、托尔曼得认知-期待说就是属于(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20、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智力技能培养得有效途径为(原型模拟、分阶段练习) 21、构成师幼互动得外显行为因素有(师幼互动行为得主体、师幼互动行为得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准则

《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32学分: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 一、课程性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后续课程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幼儿游戏指导》等。 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开设该门课程。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包括一日生活管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等,这些任务都属于幼儿教育范畴,要完成这些任务,掌握幼儿教育心理的原理是必须的。 依据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这些内容学习的因素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学习理论,掌握幼儿学习的内容、不同内容学习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幼儿学习效率的因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与此同时,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和热爱。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 ●促进幼儿知识获得的能力; ●促进幼儿技能形成的能力; ●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能力 ●促进幼儿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学习迁移的能力 ●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能力; ●促进幼儿智力充分发展与合理评价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用与编写应体现专科学生的特点,既要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专科学生的可接受性。在参考以下5本教材的的基础上,作出微调,编制适宜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学习使用的自编教材,见本课程的电子教材部分。 1.《幼儿教育心理学》,陈帼眉,姜勇,2007年第一版 2.《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商务印书馆,2011年修订版 3.《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二)教学建议 1.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在讲授过程中须密切结合幼儿教育案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每一章节上完后,应布置学生及时去看与本章节有关的文献,并做好读书笔记。 3.明确每次课程实践的目标,并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的课程实践笔记。 (三)教学基本条件 1.该课程任教的教师必须对教育心理学有较深的研究,同时要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 2.教学场所需要有多媒体设备。 3.要有课程实践的场所(幼儿园)。

幼儿教育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学教育(广义)教育(狭义)幼儿教育(广义)幼儿教育(狭义)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体育(狭义)幼儿体育 幼儿智育幼儿德育幼儿美育幼儿园环境(广义)幼儿园环境(狭义) 课程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法操作练习法观察法 实验法演示示范谈话讲解讲述创造性游戏幼儿游戏 有规则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智力游戏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园节日活动幼儿园娱乐活动 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评价 二、简答、论述: 1、幼儿教育的意义。(了解) 2、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3、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4、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6、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及注意问题。 7、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及其特点。 8、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 9、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了解) 10、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目标。 11、幼儿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内容、实施要求。 12、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13、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14、幼儿的特性及地位。 15、幼儿园环境的功能。 16、幼儿园环境的创设的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17、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及作用。19、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2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原则。 21、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方式的选择。 22、教学活动的特点、常用的教学方法。 23、教学活动的原则。 24、游戏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5、实验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6、操作练习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7、观察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8、谈话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9、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30、幼儿游戏的特点、作用、种类。 31、创造性游戏的指导要求。 32、表演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求。 33、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求。 34、结构游戏的指导要求。 35、有规则游戏的指导要求。 36、组织指导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37、组织幼儿劳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38、幼儿劳动的特点、内容、形式、指导。 39、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基本要求、组织形式。 40、幼儿园娱乐活动的组织。 41、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与任务(了解) 42、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43、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44、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45、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作用、步骤(了解) 46、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类型、方法。 47、幼儿园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版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含义:是研究在高等院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 2、实验教育心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实验教育心理学是指利用实验、统计数据和比较的方法,研究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上的问题科学。 实验教育学派其实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代表人物是莫依曼和拉伊,法国是比纳和西蒙。 3、桑代克及其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及其标志 诞生标志:1903年,科学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出版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 4、桑代克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特点:是在大量的学习实验与测验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不同于以往缺乏实验支持的教育心理学。 5、联结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联结,所谓联结,指的都是某种情镜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6、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不是由于试误及强知派而形成的“朕结”,而是通过有目的对情境的整体理解而产生的“顿悟”。 7、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联结-认知派教育心理学是产生在两派理论的对抗之中的介于两派之间的一个新派别 8、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学习是获得自我经验,强调“学习者中心”,将自发性和主动性看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方面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9、现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将人的认知过程或学习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即看成是信息的获得、传递、变换、储存和提取运用的过程。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五)教育性原则。方法: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 个案法:收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 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第二章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 1、人的心理现象: 人类心理是指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 (一)心理过程:(知情意)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 (二)个性: (三)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2、大学生身心活动的基本特点与教育: 生理特点:大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后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趋于完善和成熟, 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心理特点:大学生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社会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1)视野开阔,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增强;(2)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3)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和现代意识;(4)有较强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①学习环境改变;②生活方式的不同;③就业导致的焦虑;④性格的不成熟性; ⑤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⑥人际关系的困扰;⑦情感冲突。 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①应该改革传统教育观念,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环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竞争向上的学术氛围中顺利成长;②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③结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提倡全员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④利用网络开展心理教育,大力提倡网络道德;⑤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毕业教育两大环节;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第三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心理概述 1、学习的含义 (1)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第一章 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第二章 1、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A、加工系统(操作) B、执行控制系统 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 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 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拔苗助长是错误的) 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 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 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 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Eg: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4岁前 Eg: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

6、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 第三章(基础) 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 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S——0——R。实验:位 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4、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 5、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即可)马斯洛、罗杰斯 6、建构:3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 第四章 1、幼儿学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 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幼儿学习的基本模式——操作学习。 3、幼儿学习的特点: A、游戏室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B、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C、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D、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性与促进 4、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布鲁纳:肖像表征阶段 5、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辅导性动机、主导性动机 6、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大题) A、奖励和敲入其分地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B、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C、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7、发展记住两句话:外部动机起主导,内部动机逐渐发展。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8、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逆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同化、顺应 9、问题解决等于迁移 第五章 1、游戏的心理特征: A、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与认知性活动相对应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游戏是一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活动。(活动动机的内源性、活动目的隐蔽性、活动过程松散性、活动内容虚构性、活动规则变通性、活动主体积极性) B、游戏是可观察性行为(认知行为、交往行为、宣泄行为) C、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熟悉同伴、玩具或引发儿童兴趣操作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