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_1914年英国海权特点分析

1815_1914年英国海权特点分析
1815_1914年英国海权特点分析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西方音乐史论文 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目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2)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2) 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 (3)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总结 (3)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关于音乐,人们一直都在探讨它的奥秘和美妙,当第一次听到《小夜曲》,便被其中的婉转、悠扬与空灵所吸引,它源于西方浪漫主义时期——一个充满神奇音乐的时代。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浪漫主义产生于法国大革命以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动乱之中,它支配着十九世纪的艺术。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简述 浪漫主义音乐善于表现个人的感情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主义的体验。他们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情感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自传性的,不满现状的忧郁,孤独者的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也更强调主观色彩的印记。作曲家不同程度地倾心于标题音乐,其构思常常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特性舞蹈等其他姊妹艺术的内容为基础,甚至为强调表现意图而加添明确的标题。所采用的形式载体也为了与标题性内容相符而突破传统的模式,创造出许多综合性或形式灵活的体裁。 同时,浪漫主义音乐有着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这反映了19 世纪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在一些长期倍受欺凌的国家和民族(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的“民族乐派”先后成立。和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紧密呼应。在音乐创作的题材方面,盛行采用民间歌谣及民间故事为主题。在追求更加个性化、情感化表现技巧的过程中,诸多民族民间音乐的色彩影响到旋律特征、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的独特处理。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不同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与音乐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的建筑与音乐【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浪漫主义时期建筑和音乐的艺术特色,文化背 景,思想根源及其和相互影响 关键字:起源,发展,艺术,联系 一、浪漫主义的由来及其思想文化 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曾对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说:“你既有能力而也愿意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的。好的!反之,我,总觉得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所应当有的来描绘它。”乔治·桑的这段话表明她在创作上所遵循的是与现实主义不同的创作方法,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理想主义,就是按照作家认为生活应当有的样式来反映生活,因而总是理想地描写对象或者描写理想化的对象。 浪漫主义由于理想性质的不同,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理想,是与社会发展的趋向,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一致的,因而能够激励人们改造现实,增强人们的斗争意志。高尔基说:应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可以美化人性,克服兽性,提高人的自尊心。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西游记》,郭沫若的《女神》,就是我国这类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消极浪漫主义的理想,反映的是没落阶级对现实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敌视。消极浪漫主义作家总是美化和怀恋已经消逝了的社会生活与制度,妄想历史能够按照他们的愿望倒退,因而思想悲观,情绪悲哀,作品内容表现为怀旧,逃避现实,或者陷入神秘主义。在艺术上则是格调低沉,色彩灰暗,往往蒙上一层迷离恍惚、虚无缥缈的纱幕。十九世纪英国的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盛衰落,是由各国历史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一种成型的文艺思潮,它首先产生在德国。由于当时德国容克贵族势力猖獗,资产阶级软弱无力,因而消极浪漫主义得势,积极浪漫主义发展迟缓。只有海涅登上文坛之后,积极浪漫主义在德国才有所起色。 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在俄国,浪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

(英语毕业论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及美国梦的幻灭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958035640。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 2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 3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4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 5 哈克贝利费恩对“文明世界”的适应 6 《动物庄园》中的黑色幽默分析 7 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 8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9 On Social Function of English Euphemism Expression 10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1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2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3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 14 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15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广告语的修辞特点 16 初中生英语口语常见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17 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18 《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 19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的礼节差异 20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 21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22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23 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浪漫主义作品特征

思想特征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华兹华斯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成为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 罗伯特·骚塞(1774—1843)是“湖畔派”三诗人中才气较差的一位。年青时代思想激进,饱读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在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时曾因撰文反对校方体罚学生而被开除学籍。进牛津大学后,他更醉心法国大革命,写史诗《圣女贞德》歌颂革命,后来还与柯尔律治计划在美洲的森林里建立乌托邦社会。但中年后骚塞的政治态度却变得十分保守,还热衷于趋附权贵,成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并因此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1821年他以桂冠诗人身份作颂诗《审判的幻景》颂扬去世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攻击拜伦、雪莱等进步诗人,称他们是“恶魔派”(撒旦派)。拜伦作同名讽刺长诗一首,对乔治三世和骚塞作了尽情的揶揄奚落。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拜伦是多产诗人。拜伦著名的诗还有《当初我们两分别》《给一位淑女》《雅典的女郎》《希腊战歌》《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我见过你哭》《我给你的项链》《写给奥古斯塔》《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给托马斯·穆尔》

好莱坞电影故事类型和母题剖析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 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对于大资产阶级,主人公会给点讽刺与调侃;对于平民阶层,主人公会给点同情与怜悯;对于法律与准则,则采取总体尊重、局部戏弄的态度。显然,这样的人物是最容易在广泛的人群中获得认同的。有人说,好莱坞多年来推销的是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动机,出于为了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叙事指的是讲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时间组织起来——也就是编剧和导演如何把一个股市的原始内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讲出来。好莱坞关于电影的

浅谈中国海权问题

浅谈中国海权问题 许诚瑶 3140102794

浅谈中国海权问题 前言 随便找个人,问:“我国的版图有多大?”他的答案十有八九是“960万平方公里”、“一只屹立的雄鸡”。然而,这只是我国的领陆,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多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等同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3。如果我们把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连在一起看的话,中国的版图将由一只雄鸡变为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是这把火炬的旺盛火苗。从渤海、黄海经台湾以东海域至南沙曾母暗沙,再上括到海南至北部湾,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是这把火炬的蓝色托盘和手柄。”1事实上,这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中国的意义远不止地理意义上的辽阔,其中巨量的渔业资源,能源、矿产储藏等,对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价值;这些海域在中国的运输、贸易乃至军事领域更是有着重大意义,比如南沙,那里不仅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的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海洋对中国而言是如此之重要,然而海上波涛汹涌的不止是海水。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领土争端不休;海上通道安全的最大威胁——海盗,中国如何面对?美国海军频繁在中国沿海附近出现,中国该怎样处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走出困境? 要解决这两个疑问,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权这一概念。 一、海权是什么 成形的海权理论最早由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及相关著作中提出。近百年来,海权问题成为军事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权是一个客观存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海洋观的发展,海权的含义也在发生着改变。在当代,简单地说,海权就是海洋空间活动的自由权。 海权又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海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领土(主要是领水及其上空的空气空间)、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具有实际管辖和控制能力,在受到他国武力攻击、蓄意侵占、违反有关国际法和本国法律时,具有自卫反击的能力。2狭义的海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权益由法律维护,然而正如马汉所说:“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3当我们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时,狭义的海权是指交战一方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海洋区域的控制权。4 广义海权,是指一个国家除了对本国的领土具有实际的管辖和控制能力外,还具有在一定公海区域自由航行、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权力。5说到底,也就是在全球空间、海底世界活动的自由权。6 中国海权具有中国个性7: 第一,国家统一进程与国家海权的实现进程一致。实现中国对台湾、南沙部分岛屿的主 1张世平著:《中国海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2同上书,第211页。 3【美】马汉著,萧伟中、梅然译:《海权论》,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第419页。 4张世平著:《中国海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页。 5同上书,第213页。 6同上书,第214页。 7张文木著:《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英国病人 影评

《英国病人》影评 《英国病人》改编自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获奖同名小说。小说获得了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本片是以二战北非战事爆发前后为时空叙事范围、以战争和沙漠为背景、以刻画人性最深入本真、最可贵情感的一部爱情悲剧。 两个时空的交叉叙事是本片的主要故事结构。主线是艾玛殊回忆的在坠机之前发生的故事,副线则是现实中在事故中严重烧伤的艾玛殊受护士汉娜照顾。关键人物是艾玛殊,通过他和周围人物的交流,让回忆中的人物影响着现实世界中的汉娜等人。电影主要讲述了两段故事。 第一段故事发生二战爆发前夕的埃及,单身的匈牙利伯爵艾玛殊和已婚的英国女人嘉芙莲相爱了,好几次他们都试图放弃这种不伦的恋情但都没有忍心,内心的欲火和真挚的爱情促使他们彼此走的更近,但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艾玛殊和嘉芙莲的恋曲注定要以悲剧收场。他们没办法超脱伦理的约束,嘉芙莲的丈夫对她爱恨交加,以至于最后竟要三人同归于尽。嘉芙莲躺在山洞里等待救援,艾玛殊却因为他的国籍隶属于纳粹德国而遭到囚禁。于是艾玛殊铤而走险出卖了英国绘制的沙漠地图,以此作为交换拿到了德国人缴获的一架英国飞机,飞向大漠寻找嘉芙莲。可惜的是艾玛殊到的时候,嘉芙莲已经死去了。当艾玛殊抱着嘉芙莲的尸体痛哭的时候,他的灵魂也随之而去。艾玛殊万念俱灭地驾驶着涡轮飞机,载着她爱人的尸体横跨沙漠,这一段波澜壮阔的航拍场面此刻却显得如此的抒情而温柔。当飞机被击落,艾玛殊脸部被烧成伏地魔后,他也就成了一名“英国病人”被转移到了意大利疗养。 嘉芙莲最后死去的游泳者洞穴颇有细品的意义。游泳者洞穴是艾玛殊和嘉芙莲一同发现的。在洞穴的岩壁上,刻画着舒畅快乐游泳的古人类。在水中畅游,无拘无束,那是一种怎样的自由,怎样的奔放。艾玛殊和嘉芙莲一见钟情,他与她缠绵难离;他与她既不能在阳世厮守,那就在阴间相会。现实中的荒凉沙漠与抱着嘉芙莲遗体痛哭欲绝的艾玛殊形成强烈的对比,尘世间如此悲凉无情,一对普通的恋人始终无法走出这片撒哈拉沙漠。只有留在游泳者洞穴里的壁画上的游泳人儿是自由的,可渴望自由的他们已不在人世,化作了露水滋润着人们日益干枯的心灵沙漠。影片色调温暖,镜头柔和美丽,剪辑张弛有力,然而就在这极致美好的画面之中情绪是压抑痛苦的,又不失热情的。正如嘉芙莲回答艾玛殊所问的问题“你什么时候最快乐和什么时候最痛苦”一样,她给的答案都是“现在”。这个“现在”就是两人相恋却不得常厮守的现实。 拉尔夫费因斯的表演无疑是最成功的,他有着贵族般的高贵气质,内敛,神秘,年轻。由他演绎的艾玛殊英俊瘦削的面庞下有一颗封闭的心,在一群人中总是最令人瞩目的。特别是最后走出沙漠,寻找救援时的那份无助,焦急,虚弱,疯狂的不顾一切的执著,在他瘦削的身躯下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即使被烧的面目全非,奄奄一息,也是那么夺目,沙哑语调下的沧桑幽默,想到伤心处的痛不欲生,始终引领旁人走进内心,探寻他的动人往事。 第二段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前夕的意大利,加拿大随军护士汉娜在照顾“英国病人”期间,爱上了驻扎在当地的印度军官基普。这是一段浪漫的爱情的故事,就如同任何一部爱情电影都会拍的那样,情感一步一步累积,并升华到爱情的高度。但是,二战结束后,这段感情却嘎然而止。事情都源于基普的朋友在庆祝德国投降的时候被一枚地雷炸死,基普感觉到了一丝的阴影,即使战争胜利了,但是从战争中摆脱出来的人们还是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甚至,战争的结束对于他们来讲也是一种茫然和离别的开始。汉娜与基普之间其实缺少一般恋人间惯常的交流,他们的彼此吸引,更像是孤独中的互相抚慰。所以基普离开了,汉娜甚至没有挽留,她只是默默的注视着基普离去。两个人开始了他们的爱情,却没有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只能说他们的爱情已经因为战争对人的创伤而扭曲了。 两段故事看似毫不相似,却又非常相似。电影中开始和片尾的沙漠场景,在明暗之间

中国海洋现状

中国海洋现状 ——论中国海权 “海权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海洋空间行动自由权。 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权?简言之,就是和平崛起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也是为世界人民做更多贡献的需要。” ——张世平《中国海权》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1%。2007年美国《二十一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报告的扉页上用大字印着一句话“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商业运输通过海洋,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离海岸几百英里的地方,这颗星球有近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同样用大字赫然写着的还有“保护海权,美国的生存之道。”海洋不仅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也是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加速调整以及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再度成为国际焦点,态势渐趋激烈。中国是个地理大国,同时也是个海洋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以及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一、边疆告急·呼唤海权 中国的海区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组成,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中国管辖的海域总面积大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现有陆地面积的1/3。然而,目前除了渤海是中国的内水外其他三个海域都存在一定的主权争议。尤其是东海和南海,争议之大,持续时间

之长,都是世界上所不多见得。即所谓的“三海”问题。 “三海”问题主要包括管辖海域划分、岛屿归属、大陆架划分三大问题。其中面临安全威胁的岛屿,一个是钓鱼岛,一个是南沙群岛,一个是黄岩岛,还有西沙群岛。 钓鱼岛列岛位于东海,仅有2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由5个岛屿和三块礁石组成。日本之所以侵占钓鱼岛,有它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企图。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就意味着中国东海海域将有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被日本窃据,钓鱼岛海域所蕴藏的800亿桶海底石油和油气将被日本据为己有,日本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就可以监视方圆400公里至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 南沙群岛是南海的一部分,位于南海的最南端,由230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南海总面积为35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渔业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也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不仅具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称号,资源丰富,而且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目前,南沙群岛中已有45个岛礁被邻国所占。这些国家为使其所侵占的岛礁及海域“合法”化,把制造驱赶、抓扣我正常作业的渔船渔民,作为宣誓其所谓“主权”、维护其既得利益的主要手段。 对于中国来说,南海问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保障;其次,地处“两洋”接合部对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再次,南海方向是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特征

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特征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是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所组成。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的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的思想特征:一、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二、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四、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一、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二、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三、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浪漫主义画派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拜伦的作品)等,有一定的进步性。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些成分早在18世纪音乐里便已出现,狂飙突进运动中展现出的强烈精神和情绪成为了哥德小说的先驱,而法国大革命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带有血腥而激情风格的歌剧,浪漫主义音乐便

是在这时期开始显现出其独特的风格。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在视觉艺术和文学上,“浪漫主义”代表的通常是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的期间。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强调妇女和儿童、对于自然的尊重。除此之外,一些浪漫文学的作家例如纳撒尼尔·霍桑,还将他们的作品根基于超自然/神秘学和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上,他们都对此深深着迷。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作家.

William Wordsworth (7 April 1770 –23 April 1850 was a major English Romantic poet who, with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helped launch the Romantic Age in English literature with their 1798 joint publication, Lyrical Ballads. Wordsworth's masterpiece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The Prelude, a semi autobiographical poem of his early years which the poet revised and expanded a number of times. The work was posthumously titled and published, prior to which it was generally known as the poem "to Coleridge". Wordsworth was England's Poet Laureate from 1843 until his death in 1850. The poet Robert Southey as well as Coleridge lived nearby, and the three maen bec ame known as“Lake Poets”.骚塞,柯勒律治也居住在同一地城,三人并称为“湖畔诗人”。 Wordsworth was a defining member of the English Romantic Movement.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Like other Romantics, Wordsworth’s personality and poetry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his love of nature, especially by the sights and scenes of the Lake Country, in which he spent most of his mature life. 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大部分人生所度过的地方--湖区--的风光景色都对他的性格和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A profoundly earnest and sincere thinker, he displayed a high seriousness tempered with tenderness and a love of simplicity. 他是一位真挚深刻的思想者,作品在严谨中充满纯真质朴与敏感。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William Wordsworth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末路狂花》中塞尔玛的人物性格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 2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 3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 4 人性的堕落——解析《蝇王》人性恶的主题 5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6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 7 家庭教育对保罗的影响:品读《儿子与情人》 8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 9 Why is Valentine’s Day More Popular than Qi Xi —Cultur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10 On the Narrative Arts of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A Case Study of"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 11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 12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 13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4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merican and Chinese V alues Based on Friends 15 矛盾的女性主义观—读乔治.艾略特的《弗罗斯河上的磨房》 16 英汉汽车广告中常用“滑溜词”的对比分析 17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 18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的怀旧情绪 19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 20 解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 21 22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23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 24 中美婚姻观对比研究 25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 26 An Analysis of the Fool in King 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 27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28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29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爱情模式的异同 30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31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美女的命运 32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33 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从黑色幽默解读《毛猿》 34 从中西方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35 用本我,自我,超我的弗洛伊德理论来解析《红字》 36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 37 国际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应用的语用分析 38 英语体育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对策 39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 “海权”(Sea Power)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二是在国家管辖海域中行使主权和管辖权。其中包括:在内水和领海中拥有主权;在毗连区内拥有海关、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什么特点?除了夸张手法的运用、想象奇特之外还有什么?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 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即使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那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和面貌,德国的、法国的和英国的浪漫主义不尽一致,早期的和以后的浪漫主义之间也有区别。但是这些民族的、时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没有统一的特征和性质。正如韦勒克所说: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整个大陆上自称为'浪漫主义的'具体文学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全欧都有着同样的关于诗歌及诗的想象的作用与性质的看法,同样的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的看法,基本上同样的诗体风格,在意象、象征及神话的使用上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截然不同。" 关于这些共同点,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自然观,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即自然观的世界观是什么意思。浪漫主义所谓的自然是针对古典主义而言的。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秩序、规律的强调,其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浪漫主义把一切原始的、质朴无华的和天真无邪的事物视为"自然的"。从这里引出了浪漫/古典之间的一系列对立,如浪漫主义强调感性,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浪漫主义强调对大自然的表现,古典主义强调对人类创

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笔记

Chapter 3 The Romantic Period 1. The Romantic Period: The Romantic period is the period generally said to have begun in 1798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s Lyrical Ballads and to have ended in 1832 with Sir Walter Scott’s death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Reform Bill in the Parliament. It is emphasized the special qualities of each individual’s mind. 2.Social background: a. during this period, England itself had experienced profound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The primarily agricultural society had been replaced by a modern industrialized one. b. With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ming into its full swing, the capitalist class came to dominate not only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but also trade and world market. 3.The Romantic Movement: it expressed a more or less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exist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that came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the bourgeoise. The romantics demontrated a a strong reaction against the dominant modes of thinking of the 18th-century writers and philosophers. They saw man as an individual in the solitary state. Thus, the Romanticism actually constitutes a change of direction from the outer worl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to the inner world of the human spirit. The Romantic period is an age of poetry. Blake, Wordsworth, Coleridge, Byron, Shelley and Keats are the major Romantic poets. They started a rebellion against the neoclassical literature, which was later regarded as the poetic revolution.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were the major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movement. Wordsworth defines the poet as a “man speaking to men”, and poetry a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Imagination, defined by Coleridge, is the vital faculty that creates new wholes out of disparate elements. The Romantics not only extol the faculty of imamgination, but also elevate the concepts of spontaneity and inspiration, regarding them as something crucial for true poetry. The natural world comes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poetic imagination. Nature is not only the major source of the poetic imagery, but also provides the dominant subject mattre. It is in solitude, in communion with the natural universe, that man can exercise this most valuable of faculties. Romantics also tend to be nationalistic, defending the great poets and dramatists of their own national heritage against the advocates of classical rules. Poetry: to the Romantics, poetry should be free from all rules.they would turn to the humble people and the common everyday life for subjects. Prose: It’s also a great age of prose. With education greatly developed for the middle-class people, there was a rapid growth in the reading public and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reading materials.Romantics made literary comments on the writers with high standards, which paved the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and valuable type of critical writings. Colerige, Hazlitt, Lamb, and De Quincey were the leading figures in this new development. Novel: the 2 major novelists of the period are Jane Austen and Walter Scott. Gothic novel: a tyoe of romantic fiction that predominated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was one of the Romantic movement. Its principal elements are violence, horror, and the supernatural, which strongly appeal to the reader’s emotion. With is description of the dark, irritional side of human nature, the Gothic form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ver the writers of the Romantic period. 3. Ballads: the most important form of popular literature; flourished during the 15th century; Most written down in 18th century; mostly written in quatrains; Most important is the Robin Hood ballads. 4. Romanticism: it is romanticism is a literary trend. It prevailed in Engl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1798-1832. Romanticists were discontent with and oppos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They split into two grou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