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1000字作文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1000字作文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1000字作文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1000 字作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辛亥革命的博物馆,感受当年革命烈士的壮举。下面是小 编为您推荐的作文 : 【1000 字,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作文】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 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 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 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 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 ,武汉 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 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 1931 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 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 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 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 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 1.8 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 6000 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 73 米,进深 42 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 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 花岗石砌 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 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 . 红瓦覆顶 , 屋顶正中矗立 “ 圭 ”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 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 中山驻鄂会客室、 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 《中会民国鄂州临时 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 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 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 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 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 ,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 ,同时也 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

幻的瞬间,墙上的黑白照片表彰着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 ,我们的眼前 不断涌现我们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 .特别是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 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 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更是给 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或热烈讨论,或拍照留恋.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 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 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 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 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 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 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 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能取得成功,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刀枪,用 热血洒满大地换来的.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他 们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的.站在“红楼”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怀念伟 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的解放、 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 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后辈人努力奋斗.作为 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生活在划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全面的了解中国的革命历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武汉首义文化的历史名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 党员,应该倡导这种敢为天下先、 敢为民生洒热血的精神,将首义精神在新时代发 扬光大,贡献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引导党校成员参观辛亥革命纪 念馆,将历史纪录与现在的首义文化弘扬的目标相结合 ,这正是我院学子贡献于 地方建设的特色路径. 时间让辛亥革命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华这块火热的大地上. 江水浩荡,青山峥立,承前启后,扬帆激行,在前辈伟大革命精神鼓舞与指引下,一 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将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更加努力拼搏,为之奋斗不懈! 诸多的努力奋进并取得成功,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光辉篇章.这些赋予历史性 的论述无不证明了革命历史的伟大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大家积极性很高 ,在纪念 馆门前,大家集体照相,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那段历史 ,也同 时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将更加明确自己的 目标和责任,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全体学员感受很深,我们了解到真正的学习是离不开实 践的,只有经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加 深入了解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漫长与艰辛,为革命志士的大无畏精神所震撼!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心得 2010年5月23日,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纪念馆。 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远远观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走近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有一种大义凛然的气概,一种敬意不禁油然而生。大门两端插着的鄂军都督府的军旗,它迎风飘扬,由鲜红的颜色和紧密围绕着的十八只五角星组成,叫做十八星旗。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庄严肃穆。 感叹着这里的革命气息,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在这片历史圣地中穿行、体验,开始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在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他们深深的感染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那句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我想,“红楼”经过时间的历练,已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于广大人民心中,它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纪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不怕吃苦、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为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奋斗。 结束了参观,我们大家合影留念,最后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我相信博物馆的一切将永驻每个人心中。通过这次对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革命先辈们当时的物质生活上是简陋的,武器装备是落后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的灵魂是伟大的,他们凭借着他们的那份爱国热情,冒着随时都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在探索祖国前途命运的道路上,勇敢的向前冲去,由于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儿女的努力,终于推翻了封建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近两千年的统治,极大的解放了人民被禁锢了近两千年历史的思想,敲醒了中国人民求得民主自由的欲望,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翻身的热情,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加足马力,又经过几代人的探索,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稳定,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牢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我们幸福时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我们一份力量。 历史属于过去,但是现在我们更加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以准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学,从小事做起,为同学多做些事情,为班级多做些事情,为学院多做些事情,逐步真正融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当中去。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永记革命志士所流传下来的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些精神更好的发扬下去。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创新积极进取,牢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前辈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家前途,为民族命运不顾一切的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秉承下去,为党的不断壮大,国家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辛亥革命观后感4篇_心得体会

辛亥革命观后感4篇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辛亥革命观后感4篇,感谢您的阅读! 辛亥革命观后感(一) 《辛亥革命》这一电影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通过荧幕上的历史画面,让我们看到祖国发展的道路,通过了解历史,认知历史,以促进当代的发展。 《辛亥革命》是一场充满荆棘的革命,在这一道路上,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描绘祖国的未来。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注定了辛亥革命是一场空前的革命,孙中山先生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开拓了革命的新道路。电影中有许多细节描述,比如孙中山先生在国外与外国政府官员协谈时的激烈争论的一幕,其以一己之力舌战众人,在面对种种刁难与不领略的情绪下,孙中山先生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意志!这是铁一般的力量!正因为孙中山先生在思想上已经有了彻底的觉悟,在整个革命的道路上,才能走到最后。 电影中还有那么一幕,在孙中山先生与革命同志们讨论临时大总统的事宜的时候,有刺客枪击。一阵慌乱后,刺客被抓,在审问刺客的过程中,刺客对孙中山是满嘴的辱骂,黄兴进来后说了一句:"他和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里。"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在当时清政府的历史背景下,要完成一场革命并不只是军阀形式的占领,一场完整意义上的革命,应该是深入群众的内心,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要播种革命的种子,而且还要让其健康成长。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形式,而且革命的精神深入人心,是一场实质改变的革命。 时代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一旦其发展变成盲目的,脱离实际的,就需要勇于改变,将发展的方向标重新定位。辛亥革命给予了我们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历史不会再重演,但历史的规律是会再现的,我们要观史而明智,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正确指导自我的发展,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 辛亥革命观后感(二) 他,仅仅一袭白衣就足以构成残酷战争中最美的一道风景,脸上革命的骄傲足以让末路之人看不到生还的退路,甚至望而生畏。侠肝义胆,铁骨铮铮,利落的装枪上膛,迅捷的瞄准射击,一举一动,凌厉中饱含诗意,白衣上点点血色漫延而开,踉跄的身影凝聚了毫不屈服的意志……这不是翩翩公子的白衣,这不是

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后的感受

参观地点:辛亥革命博物馆 心灵的抽搐 我不是导游,我不想重复导游词;我只是游客,我只想讲述我的感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辛亥革命,已过百年,似乎已变得遥不可及,无法触摸。但当你静心呼吸时,他就会进入你的身体,汇入你的血液,融入你的灵魂。因为他已经化为空气,长存于世。 以前了解辛亥革命主要通过教科书,感觉很陌生,难以有很深的体会,因为毕竟没经历过。但是这么多年的积淀(学了很多年历史,学了很多年辛亥革命),终于在那一刻爆发,就是前一段时间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当时,我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愤慨不已、时而热泪盈眶。此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是何缘故让他们这么的热衷于革命。其实也不用多想,但也不能不多想,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对中国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们是中国人,身上流着的是中国血,骨子里存的是中华魂。正是他们的爱国情怀,正是他们的一腔热血,将中国的历史推向进步,让后人敬仰。 早就听说红楼的存在,于是乎,今天下午,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往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路上。不知怎的,一路上脑中不断闪现电影《辛亥革命》中的片段,但当我真正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时,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呆呆地望着,望着,就那么望着……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很美、很可爱(也许这两个形容词不是很恰当,但我就是想这样说,略带小孩的一种执拗),我认为美的人就是美的,不管在哪里,抑或是以什么样的一种形态出现在人们眼前;可爱的人就是可爱的,无论何时何地与他相遇。他们美丽可以说是魅力,一种高尚人格的魅力;他的可爱可以说是执拗,一种对中国革命永不放弃的执拗。一生鞠躬尽瘁,奋斗于中国革命,忧国忧民,任劳任怨,他要的不是名利,只是国家的繁荣富强。望着今日富强的祖国,幸福的人民,无论如何,他应该是开心的、快乐的。正是因为他是开心的、快乐的,所以他的雕像活了,至少在我的心中是这样。 “红楼”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建筑所采用的材料是红砖。红色象征着破晓而出的红日,正因如此人们已习惯将红色与革命联系起来。红楼的红色代表着辛亥革命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但我今天看到的红色不是那么的积极,它此时在我眼中是辛亥革命中英烈的鲜血!鲜血!这一刻,我似乎灵魂出窍了,它飘荡于红楼的各个角落,我到处看着、望着、触摸着,我想尽可能地靠近他们,靠近他们的思想,靠近他们的心灵,靠近他们的灵魂。 我可能还是无法摆脱那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所以在参观时我总是想起那部电影中的情节,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件坏事,相反我认为只有先前强烈的冲击力,才能使这次参观有所不同,有些别样的感。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我现在无法用语言表达,因为我不知怎样说,怎样表达才会真实反映我的内心。也许是因为我想把它们藏于我心中,让我不断反思。 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中国的近代历史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有沉重,而更多的是一份警醒与反思。大学四年,一晃而过。现在大一生活就快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在这一年中,你学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我感觉我像浮萍,任风吹,任水

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1000字

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 1000 字 导语:孙中山先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 些关于辛亥革命的优秀作文 ,欢迎查阅,谢谢! 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一: 《辛亥革命》观后感 以前, 辛亥革命这个名词总是在历史书中看到或是在新闻中听到。 至于对它 的了解也只是从历史老师的口中得知而已。辛亥革命这个名词在我脑中很平面, 没有立体、鲜活的感觉。但是《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不似其他任何一部主旋律电 影,它兼顾艺术欣赏性和历史的客观性鲜活的展现了辛亥革命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中有一句孙中山说的话让我记忆犹新:“死不是革命的 目的,革命是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 活着的人更好的活着”。 回顾历史, 1911 年前后, 那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 政权摇摇欲坠, 人民深受压迫。 革命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改变命运, 更好的生活; 对于孙中山等一批革命家来说是历史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 他们要为天 下人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 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 不知宁静温 和为何物。 《黄花岗烈士序》中写道:“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而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七十二烈士为了革命一个一 个倒下,我不禁想问:为什么要革命呢?牺牲了那么多性命的革命是不是太激进 了?看了《辛亥革命》才对革命者的选取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其实,孙中山等一 批革命家也不想这样。只是 1911 年清政府的改革方案太令人失望了,说是要让 大清帝国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但朝廷在组织内阁的时候过半数都是皇族 和满人。让人看不到一点儿清政府推行宪政的诚意。所以孙中山等人要革命。只 有革命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 以前, 我一向想不明白孙中山为什么要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 使得他 复辟帝制,窃取革命果实。但我在《辛亥革命》中找到了答案。因为孙中山期望 中华民国这个共和体制的政体能够完整, 所以他承诺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令清 帝退位的人。虽然说孙中山不该让位于一个满脑子封建思想的军阀,但看了《辛 亥革命》之后,我理解了孙中山此举的无奈。但孙中山这样做也有必须的用心好 处: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的生 活境遇,但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
1/8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的感想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的感想 周三是武汉经历寒潮的第二天,在这天的下午,我们一行八个人,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在我们决定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我首先想了一下自己对辛亥革命的了解。遗憾的是,我仅有的一点点常识都是来自于中学时期的历史课本。我只知道这个伟大事件的时间,地点,重要人物以及一些肤浅的认识。于是我在出发前对辛亥革命进行了一些搜索和了解。在文字的描述下,一百多年前峥嵘岁月的画卷仿佛就在我的面前展开。历史又一次发挥了她的独特魅力,呼唤起了我对革命年代英雄人物和人民的思念。 我们一群人走在去纪念馆路上,此时的武汉正在经历严寒,路上的行人个个都裹紧了棉袄,全副武装,只留出眼睛。因为没有充分的准备,我没有戴围巾和口罩,被冷风吹的瑟瑟发抖。我不禁想到,也就是在一百零五年前的秋冬时节,就在这个武汉三镇,一群有识之士发动了革命,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那时的他们会感到冷吗?我想,身体是冷的,可心永远是热的。在他们想到自己能为饱受磨难的祖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再冷的寒冬也抵挡不住他们心中的热情。 当我们到达辛亥革命纪念馆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这位伟人挺拔在纪念馆之前。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真的鞠躬尽瘁的一生。满腔热血,积极革命。他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继续往前走,我们站在了纪念馆之前,十八星旗飘扬在风中,“鄂军都督府”展现在眼前。乱世出英雄,百多年前的仁人志士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创造了自己的辉煌,更造就了祖国的未来。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因为是红色的,所以被称为红楼。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通过讲解人员我们得知,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纪念馆中,沿着革命的发展历程,我们参观了几个展厅。总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名称依次是“风动汉上”,“武昌首义”,“走向共和”,和“复兴之光”。在参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都是在我们的历史书上所看不到和体验不到的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亲身体验后,我们对辛亥革命又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革命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它的意义却历久弥新。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在当代生活中,学习革命前辈的品质,继承他们的伟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永远的选择。

辛亥革命博物馆

虽然身长在武汉这座有很多红色革命景点的城市,可是我却还没参观过其中任何一个,直至前天,才终于有幸参观了武汉的一个著名的革命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厂,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武汉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武昌首义。它除了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将中国引入世界近代文明的轨道之外,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场革命,为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准备了条件,甚至可以说,没有这场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诞生。中国***的创始人,几乎都参加过这场革命,有些还是革命的领导人与中坚。武汉因为与这场革命的血肉关系而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始于武昌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它打响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枪,光复武昌,赢得全国响应,给封建**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最终成功**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得中国的历史得以发展前进,翻开新的一页。其次,辛亥革命**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于这场革命,使得当时的中国没有一个如之前的清王朝那样能控制全局的统治阶级,从而使侵华帝国主义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为中国今后的独立创造了条件。再次,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最后,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虽然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最终也没有完全彻底的取得成功,但是革命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并没有白费,至少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因此,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辛亥革命的辉煌成果,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成就,革命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将会永远在于史册,激励国人继续前进,激励国家繁荣富强!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那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听老师说过的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辛亥革命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有幸去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辛亥革命在我的脑海中变得了生动了起来。以前也知道辛亥革命,但都是教科书上的,时间地点,领导人物,意义等这些冷冰冰的文字,而我第一次对辛亥革命真正有所了解可能也仅限于辛亥革命的前奏黄花岗起义,其中林觉民写了一封《与妻书》,其中关于起义之民族大义当时让我很震撼,而今天又 让我对辛亥革命又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到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看到的就是孙中山的铜像。我们的国父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凝视远方,注视着当今中国的发展。沿着历史的轨迹,我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开始了在这浓缩了的历史河流中穿行、体验。最先解说员给我们解说的是鄂军都督府的来历,鄂军都督府纪念馆原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建成于1910年。武昌起义的次日,即1911年10月11日,湖北革命党人在这里创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军政府会堂、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都是按照历史场景成列的。由于明年为辛亥革命一百年纪念日,所以没有机会上红楼的二楼参观,也没有看到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 这是此行一个小小的遗憾。馆内还有一些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

只有参观过辛亥革命纪念馆才能真正体会到辛亥革命的深刻意义,辛亥革命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辛亥革命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团体,而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共同去抗争,只要你深入了解他们就会发现辛亥革命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书上所说的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更有的是属于中国的铮铮傲骨与不屈的风骨,和一种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天下大义,甚至不惜放弃富裕的生活,抛妻弃子,就如同《与妻书》中“就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矗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我们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是中国变得富强起来,人民安居乐业,至少我不愿再看见一份“与妻书”。

辛亥革命观后感20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20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 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它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在我们的初中、高中的历史书中,我们都学过这些基本的知识,但我们没有关注过其中的细节,得到更深刻的感悟。而我认为其最重要的是辛亥革命揭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在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反思历史,反省自身。

众所周知,革命并非易事。 还记得电影《辛亥革命》开场的第一幕,是沉重的铁链发着“叮叮哐哐”的响声,紧接着是宁静所饰演的同盟会员的秋瑾拖着沉重的枷锁走向人群,走向刑场……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她的眼里没有犹豫,坚定的走向前去。环顾四周,有位母亲在给她的孩子喂奶,她的眼中顿生暖意。当行刑的人拿着她与她的孩子的照片对她说:这两个孩子将失去母亲。她却微笑着说:我的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 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

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回想当今社会,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天下的孩子,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孩子们的成长。“科教兴国”,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作为我们学习教育学专业的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教育。学好自己的专业的知识,多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以致用,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关注孩子们的教育。 然而,这只是电影的开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以秋瑾的牺牲拉开序幕,从第一个镜头就给我们一种沉重的画面。然后就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但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 每一次的战斗都有牺牲,每一次的战斗都会给活着的人以伤痛和对生命、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 张潞璐2016023079 【论文摘要】: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关键词】;革命,共和,献身,铭记,反省 【正文】:三月中旬,在春雨之中,我们班为了响应团的号召,组织去辛亥革命纪念馆参观。参观中我受益良多,也对辛亥革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初中学习历史的时候,辛亥革命对于我来说只是书中的文字“中国封建制从此彻底崩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而辛亥革命后期更是被袁世凯夺取国家总理的位置。但我今天意识到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就更别谈后面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如今的新中国! 一、压迫 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国内百姓哀鸿遍野,中国婴儿被用来贩卖,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等,

看了让人沉重,难过。中国需要一股新的力量来拯救! 二、变革 随着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西方文化艺术作品大量输入中国,西方文化思潮逐渐深入到中国人的文化生活。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变革时代,中国话剧诞生。1902年,梁启超创办文学杂志《新小说》,首倡小说界革命。电影的出现,给予了中国人对域外风情的最直接的感受和观感,深深地促进了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20世纪初,西洋音乐和乐器传入中国,中国传统音乐在保留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做了较大的创新。 不得不承认,在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之后,中国的发展进程显著加速,中国人也开始真正放眼望世界,并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技术,一昧封闭、自我满足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只会被欺凌,甚至被吞并。只有赶上世界进程,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 三、武装起义 1911年10月11日晚上,武昌风云涌动。许许多多的烈士们,他们有的是士兵,有的是农民,有的甚至是学生,他们在历史中将自己的身躯化作大河冲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我很佩服革命先烈那种抛头颅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他们在选择革命时,便已经知道他们选择的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是,为了国家的兴旺,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还是无悔的走上这条道路。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长眠广州东郊黄花岗。正是这些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革命党,用生命与热血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历史,他们的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呼入服务处宋文静) 本周四下午,单位组织第三党支部部分成员集体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地方,但这一次参观后,我对它的认识有了加深,对革命先烈'抛头颅晒热血'的精神再次给予深深的敬意! 据该馆专业讲解员的介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依托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靠近黄鹤楼与蛇山,又因为旧址主楼呈现出的是红墙红瓦的景致,我们大家都俗称它为'武昌红楼'.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湖北革命党人蓄势起义,为天下先,打响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武昌起义后,260余年的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随之终结。1961年,武昌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维护,这里成为了武汉市、周边城市,甚至全国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受到无数人民的敬仰与关注。 该纪念馆内主要有两个基本陈列和两个专题展览,两个基本陈列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专题展览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导览》和《湖北咨询局史迹陈列》。 虽然旧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在'白色恐怖'时期,物质生活非常简陋,武器装备也跟不上武装需要,但是革命前辈们却时刻不忘历史使命与革新的紧迫性,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与志同道合战友们的互相配合,硬是掀起了这一伟大的起义。由此可见,物质平乏并不可怕,只要意志坚定,富足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与灵魂充满能量,让我们的行为具有无穷的爆发力!它指导着我们的步伐,向着前方不断前进! 站在伟大领导人孙中山的铜像前,回头看一眼'红楼',有种沧海桑田之感,讲解员那仿佛身临其境的介绍让我似乎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前仆后继,不畏炮火,只希望将革命旗帜插上高台的雄壮身影。岁月匆匆,光阴流逝,辛亥革命起义早已随着历史洪流远远流去,但革命者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党员的心中,并由我们继续传承下去。生命虽逝,精神不倒,让我们继承先辈们的优秀作风与光荣传统,为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壮大,不断贡献自己的光与热!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范文(3篇) 1、《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千万年后,那个拄着手杖,在风雨中疾行的医生,该是怎样的形象?有些人看来,他遥远地背着一座山,茕茕而前行,虽不见前方的一点星光、一个人影;另一些人看来,他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摸爬滚打于乱石的河滩上,血、污泥和雨水早已含混不清;还有一些人看来,他左手托起的分明是昆仑之山,他右手举起的手杖分明挥向每一个灵魂中的每一根长辫,而他无声的叹息和沉默的热泪,分明在那黄河与怒海之间,惊涛拍岸;或有一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具医生的骸骨。 这具屹立的骸骨:民-族民-权民生之骨。这个清澈的灵魂:天下为公之魂。这是一个朴素的名字:孙文,他是一个医生。这具医生的骸骨,这个灵魂的名字,具体又是怎样的形象? 不知他的勇气从何而来,他的力量——灵魂的力量——又如何而来。他的陵墓上镌刻着“天下为公”,意味着他立志做黄帝魂的拯救者——这也许能解释:重扬黄帝旗的同盟会在武昌的一声枪响,十六年的鸡蛋终于一朝撞碎了石头,这个医生却没有摇身变作历-史上成百上千画地为隅的枭雄,而是将自己作为最后一片蛋壳,向摇摇欲坠的巨石发出了最后一击他的形象清晰了起来:恢复中-华,他胜利了;创建共-和,他胜利了;重焕黄帝文化,他胜利了;揭开现代建设,他胜利了;黄埔肇基两-岸国防,他胜利了;他的继承者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赢来了港澳回归,他胜利了……这位医生在天上会怎样俯瞰着这个苦难的民-族呢?是依旧忧郁地凝望着她的病痛?是仍然抚-摸-着被虚骄的讪笑所掩盖的病灶与伤痕?还是悲悯地注视着她膝盖之下被风化已久的盐碱地,恨不能再生人间、再尝一遍俗尘的辛酸,以将她脊梁里潜伏的“强掩弱、众暴寡”的辫子连根拔起,重生那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华夏原型,再现她“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华夏姣颜? 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发出了召唤,泪水早已打湿-了我们灵魂的信笺——我们的灵魂,就是黄帝的灵魂,就是中山的灵魂;我们每一个灵魂,不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呐喊的、彷徨的、遥远的,都早已在黄帝和中山为我们注-入的血脉里,回荡着黄河的号角。在这号角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再属于自己,同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从此属于我们自己。革吅命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在那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医生的骸骨下瞻仰着凡十三亿、历八千年的灵光,他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迈开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难与耻辱挺-进,为了我们所爱的华夏。 2、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 今天我去电影院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介绍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地描述了当年革命时的前因后果已经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了很详细的描述,像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无奈。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参观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位于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广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其大门的迎面可见的房屋主要由红砖砌成,故又有“红楼”之称。望着那刻满时间痕迹的红色的一砖一瓦,令人不由地感叹与敬畏:这便是历史,中国革命、崛起的历史。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取得武昌起义胜利的革命党人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号召各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其实,更深入去了解这段历史,会发现在10号那晚所打响的那一声响亮的“第一枪”之前所做的革命准备和发生的意外事故,令这一声枪响有那么多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偶然性。但是,它成功了。正是这一声枪响让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崛起的道路:废除了君主专制,中国不再由皇帝一个统治!这是个多么伟大,也是个多么重大的事件。正是从这里开始,中国的男人纷纷剪掉了长长的辫子,女人们陆续解放小小的裹脚……是的,中国人正一步一步向现代迈去,尽管路途阻力重重。 望着首义广场屹立着的孙中山铜像,那威武高大的身躯,目光深邃的双眼,仿佛就是用那满腔热血的身躯挡下阻碍我们走向崛起之路的一支支利箭,用那正视前方的明亮双眼告诉我们道路就在前方,毫不畏惧地往前走去吧。孙中山带着闪耀的思想结晶——三民主义,带领一众革命烈士发动了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再看看馆内陈列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以及革命勇士黄兴先生等人的事迹展览,我更加从心底发出了感叹:这便是中国人!他们不怕敌人不畏惧死亡,只害怕自己热爱的祖国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继续灭亡,只害怕自己亲爱的同胞以后只能在欺压中沉沦。他们心中所惦记的都是他人,都是祖国的伟业。他们只凭着自己那顽强地令死神都惧怕的执念来反抗,反抗敌人的欺压,反抗欺压的命运!他们沉思,反思古今中外,凝聚各方的智慧结晶,得出拯救中国、拯救同胞的方针与政策;他们呼喊,背起枪支弹药,瞄准四面的凶残敌人,杀出拯救中国、拯救同胞的道路与天地。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这片土地,他们多少人就从此长眠于这片土地,但是他们都没有退缩;是的,他们更加勇敢,他们扛起已牺牲的烈士的身躯,系上已失去的勇士的沸腾的灵魂,眼里迸发出更加激烈昂扬的光芒:中国要的是民主,要的是自由,要的是属于人民的祖国,要的是中国强大崛起的身影! 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了辛亥革命纪念馆,是的,历史的革命已经结束了,中国已经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但是我心里明白,属于我的“革命”尚未结束,作为当代中国的新新人类,我必须勇往直前,心怀理想,为自己开创出光明的一片天,为身边的人、为自己的祖国,发出那即使渺小也重要的光芒。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 时间:2010-4-20 22:09:40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作者:郭晶丽阅读645次 党课第五小组的我们,一行13人,一大早就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红楼”。我想它更深刻的是象征着红色的革命吧。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的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一年为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次日他们在此组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义声赢得了全国的响应,260余年的清朝政府顿时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告终。武昌起义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首次取得胜利的伟大事件。它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除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前者以旧址主楼为载体,复原和再现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场景与风貌;后者布置于旧址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以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武汉辛亥首义文化的标志性景观,它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场景恢弘,陈设典雅。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1981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 距离上次去辛亥革命纪念馆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大概是因为夜深,想起孙中山先生了。 此时,中心花园正上演着1370,我害怕看了之后又感慨时间太快,于是淡 定地坐着,翻了翻那时去纪念馆拍的照片—— 那天下雨,我和西毒合撑着一把伞,走进了纪念馆。馆不大,却能不小心感 受到当年革命团体的那股热情。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结束帝制。其丰功伟绩 永垂青史!在这场革命中以浙籍志士为主体的光复会,是与兴中会。华兴会齐名的最重要的革命团体。大批浙籍壮士,或是革命阵营中的舆论健将,其犀利精彩的文字是革命的义师先声;或是国内最早一批革命学术团体的创建人,这批团体成为汇集四方志士共图革命的基地;或是武装起义的组织者,他们所作的努力和牺牲,可歌可泣;或是闻名遐迩的革命实干家,在辛亥革命史上写下富有传奇色 彩的篇章……他们的业绩和品德,是留给后人及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为缅怀他们的业绩,弘扬他们爱国爱民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使浙江人民受到自己前辈这种品德的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促进祖国建设,统一和繁荣昌盛。 上段话摘自馆内的前言。大概当年的革命都是为了祖国繁荣昌盛而斗争的 吧。曾经的是是非非,我们这些懵懂的少年无从考证。我们只能通过那些泛旧的照片,已有的记载文字了解那些所谓的帝制和民主共和制。 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图。大概是因为没有舟山。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人说,当年英国要的是舟山群岛,只是慈禧那个老妇人乐意把香港给他们。不过,目前作为新区的舟山发展速度也还凑合。这叫什么?这就叫自力更生。 由于管理严密,我们无法搜集更多的照片,在馆内转了两圈就早早的出来了。其实我回头看了好几次这块牌匾,总觉得这些字不够霸气。即使馆虽小,也得霸气外露啊 雨一直细细地下着,像是迷路的孩子,一路都寻找着什么慰藉。 如今,革命英雄体魄不在,留下一座座雕塑,供后人观摩。其实,观摩什么呢?观摩人的模样,还是眼神,还是感受气魄。他们的眼神直直的盯着前方,似 乎有话要说。它饱含着革命同志不灭的爱国之情。 坐了一小时的车到的纪念馆,逗留了20分钟之后就撤回了金沙港。时间虽 然短,但其间的革命精神我们已深深领略到。 孙中山这面旗帜,是由孙中山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和贡献树立起来的,是一面革命的旗帜,一面振兴中华的旗帜,在整个中华民族,包括广大海外华侨华人中,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1000字作文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1000 字作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辛亥革命的博物馆,感受当年革命烈士的壮举。下面是小 编为您推荐的作文 : 【1000 字,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作文】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 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 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 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 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 ,武汉 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 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 1931 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 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 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 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 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 1.8 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 6000 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 73 米,进深 42 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 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 花岗石砌 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 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 . 红瓦覆顶 , 屋顶正中矗立 “ 圭 ”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 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 中山驻鄂会客室、 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 《中会民国鄂州临时 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 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 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 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 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 ,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 ,同时也 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