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焦虑症”

解读“焦虑症”

解读“焦虑症”

发表时间:2017-01-21T14:35:28.1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2期作者:万尚姝

[导读] 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

【摘要】焦虑是困扰人们工作、学习及生活的重要的情绪和心理障碍,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负性情绪。近十年来,有关焦虑症心理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焦虑症的定义、分类、人格特征及治疗进行了整理与总结。

【关键词】焦虑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2-0278-01

1.前言

从2012年的财经网的《全民焦虑时代的中国何以解忧?》的文章中可以看到“据统计,2010年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7%,其中抑郁症约为5%,焦虑症约5%,药物、酒精等物质依赖症约5%。而更多人对焦虑的感性认知来自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烦躁”和“压力大”。从这则新闻中可看出,焦虑已成为了当下的一个趋势,全民焦虑将成为通病。而焦虑是什么,焦虑是不是一定会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呢,以及如何缓解焦虑呢,本文会进行详细探讨。

2.焦虑的定义

焦虑是人类在与环境作斗争及生存适应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基本人类情绪,它包括人在预感到潜在威胁时,在主观上感到的紧张、忧虑、烦恼等心理,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同时出现的亢进现象。适度的焦虑对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过度、不当的情绪则会严重困扰。

3.焦虑的分类

3.1 病理性焦虑

病理性焦虑是指持续的无具体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依据的预感到灾难、威胁或大祸临头感,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常常伴随主观痛苦感或社会功能受损。

3.2 现实性焦虑

与病理性焦虑不同,现实性焦虑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潜在挑战或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而且这种情绪反应是与现实威胁的事实相适应的,是一个人在面临其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特点是焦虑的强度与现实的威胁程度相一致,并与现实威胁的消失而消失,因而具有适应性意义,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和应对环境的一种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

4.焦虑症患者人格特征的研究

国内外的学者试图通过各种评价手段对焦虑症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通过艾森克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TABP)对焦虑症患者的人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的N分(神经质)和P分(精神质)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张亚林等研究现实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N、P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当患者症状好转时,其EPQ中的N分显著下降,A型行为TH因子分也显著降低,提示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神经质的个性特征和时间紧迫感的行为模式是具有可塑性的。

余常红、周云飞也以MMPI为研究工具,对焦虑症与恐惧症的人格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的强迫分和人际关系分、偏执分明显高于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和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怖组,其焦虑分和总均分显著高于广泛性焦虑组;广泛性焦虑组的恐怖分明显低于惊恐障碍和惊恐障碍伴广场恐怖组。反映社交恐惧症的分最高,而广泛性焦虑临床症状分最低,此研究者推测焦虑症和恐惧症是由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这样一个从症状由轻到重的连续谱系障碍。

5.焦虑症的治疗

5.1 元认知干预技术

元认知干预技术是让来访者了解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认识和理解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运行过程,并对其进行认知调整,然后在心理放松训练中用暗示技术把情感组织者和一套新的程序性知识输入其大脑使新的程序性知识替代旧的程序性知识,阻止原有条件性情绪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相应的不适应性行为。

5.2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来源于Beck的认知治疗方法,原理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在于帮助患者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缓解焦虑,最终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治疗焦虑症的最终目的。

6.小结

焦虑并不意味着都是有临床意义的病理情绪,在应激面前适度的焦虑具有积极的意义。焦虑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不好的,对人的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反如果我们积极去看待,焦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轶,李雪晶,张志滨,等.焦虑症病人的人格特质与情绪调节方式[C].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2012.

[2]黄慧兰,刘新民,王瑞权,等.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2):186-189.

[3]谢健,吴爱勤.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类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5):327-328.

[4] Bruggink A,Huisman S,Vuijk R, et al.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6, 22:34-44.

[5] Yap M B,Jorm A F.Par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anxiety,depression,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5, 175(1 April 2015):424-440.

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焦虑发生率高于男生;二、三年级学生的焦虑发生率较高于其他年级;各种外界因素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地刺激学生发生焦虑,焦虑情绪与性别、年级、生活经历等因素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多给予子女鼓励,注重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标签:大学生;焦虑状况;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一、引言 焦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1]。焦虑症曾被称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激惹心脏、神经循环衰竭、血管运动性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各种名称。经外部研究数据的表明人们患焦虑症的机率为1.48‰,女性多于男性,约2:1[2]。美国的资料显示,广泛性焦虑症患病率男性为2%,女性为4.3%。惊恐发作的患病率男性为1.3%,女性为3.2%,广泛性焦虑症大多起病于20-40岁,而惊恐发作多发生于青春后期或成年早期[3]。焦虑症的具后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素质有关,如处理得当,大多数患者能在半年内好转。一般来说,病程短、症状较轻、病前社会适应能力完好、病前个性缺陷不明显者预后较好,反之预后不佳。也有人认为,有晕厥、激越、现实解体、癔症样表现及自杀观念者,常提示预后不佳。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的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他们是更易于遭受侵袭的群体。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随机抽取广州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500份调查文件,收回有效问卷49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75%。其中男生252人,女生239人,大一145人,大二143人,大三101人,大四91人。 2、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共20个条目,得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4]。 (2)研究程序。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宿舍为单位抽取被试,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数据统计为excel软件。

考前焦虑案例分析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安全工作典型案例报告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方卫中 【舒缓压力,不被“考证”而击倒】 一、具体案例 小王,某财经职业学院2010级国际贸易(2)班男生,山东省青岛市人,独生子,爸妈均在外贸公司工作,自己是班上的学习委员。2011年10月16日(周日)晚自习晕倒在教室。第二天上午8:30左右,他在几位同学的搀扶下,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找心理老师咨询,只见这位身高足有1.75米的小伙子满头白发。接待他的心理老师招呼其入坐后,耐心聆听他的诉说:“老师,我因为报考报关员,从大一入校不久,就开始与几个同学一起着手报考的事。为了通过“报关员”考试,我看烂了二十多本考试参考资料,做了上百套模拟试卷;为了通过“报关员”考试,我来校将近两年了,寒暑假都没有回家与父母团聚;为了通过“报关员”考试,我上课经常走神,老是想着考报关员的事,晚上经常是一、二点才睡觉,睡觉老是失眠做噩梦,头发也白得差不多了。现在离“报关员”考试只有半个月了,但是自己的临考状态却很不好,昨天晚上还晕倒在教室。我现在非常担心如果考不过,我无法面对我的父母,无法面对我的老师,无法面对我的同学,也无法面对自己的满头白发。假如我不能通过报务员考试的话,只有去撞墙,一死了之。通过心理咨询老师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心理疏导,这位同学不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考试,而且赢得了较为理想的考试成绩,实际分数远远超过达标线,2012年8月在进入大三之前,就提前与山东青岛某公司签约了。 二、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发原因,采取的方法措施及取得的结果) 考前焦虑症,也称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障碍。还有可能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全身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种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降低应试的注意力、记忆力,使复习及考试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无法参加考试。还可能出现不明的腹泻、多汗、尿频、

如何彻底治愈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所有心理问题

如何彻底治愈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所有心理问题 要想彻底摆脱所谓心理疾病,必须要明白心理疾病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深陷其中,像个无头苍蝇,不知道出路到底在哪里。 实际上,所有心理疾病,无论何种类型,无论轻重,本质上都毫无区别。只要找到了根源并且断它,自可“药”到病除。既然断了根,当然也不存在复发之说。 所有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自己内在,也只有靠自己改变自己得内心才能彻底根除外在所表现的各种所谓心理痛苦。然而,很多人因为懒惰希望通过服用药物、心理咨询、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安慰或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和条件来使自己得以康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这完全是在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几乎所有得心理疾病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想的太多,而且想个不停,甚至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脑,连睡觉时间都被它占了。这时,大脑早已不堪重负,直至成为木头,无力反应,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人成为行尸走肉,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这是大脑得不到休息,能量被耗尽的表现。无力思考,平时针尖大的事情这时在他们眼里比山还大,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他们为什么会想个不停呢?实际上,就是因为太痛苦,他们希望赶快想通,赶快想明白,好尽快解脱出来。殊不知,这一想就走上了一个无底洞,只会越想越多,越陷越深,永远不会有想通的一天。尤其是脑力越来越差,连正常思维的能量都没有了,怎么可能能想通呢? 唯一的方法是立即停止想,斩断恶性循环,让大脑得以休息,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可有人会说:“我也不想想个不停,可我停不下来啊”。 是的,如果不知道自己想个不停的根本原因,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因为,这一切都只是现象,不是根源,靠现象是解决不了现象的。为什么呢?大家想一想,你们都在想什么呢?无非是后悔、怨恨、担忧、恐惧、害怕、报复等这些负面想法。要知道,这些统统都是负能量啊。它们会不停地掏空你们。它们不光会掏空你们的大脑,你们的躯体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失眠、腰酸背痛、心悸、虚汗、胃痛等等。还有你们的婚姻、工作、学业、经济等现实也一并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又会继续加重心理问题。所以有所谓心理问题的人绝不单单只有心理问题,它往往是伴随很多现实问题一同出现的,并且相互促进。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和案例解析。 关键词:焦虑、恐惧症、失眠、疑病症、惊恐发作。 作者于飞,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心理督导师,综合正心疗法创立者,擅长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的疗愈。 一、综合论述 01、焦虑情绪的解析 焦虑情绪是指向未来,是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担心的对象多种多样,比如犯错、失败、被质疑、被否定、被贬低、被嘲笑、被冷落、被疏远、生病、意外、死亡...... 以无意识的、快速的、自动化的、习惯性的、模式化的思维逻辑推理、画面想象的形式存在,引发焦虑情绪体验。 焦虑情绪同时也在推动着上述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和情绪感受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02、焦虑症状的解析 焦虑反映在思维上:担心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焦虑反映在情绪上:紧张、不安。 焦虑反映在身体上:胸闷、呼吸短促、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失眠多梦......

焦虑反映在表现上:坐立不安、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焦虑反映在人际上:敏感、多疑,猜忌、回避...... 思维形式推动着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引发身体不适和外在的不良症状表现,影响着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和看法,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又影响着情绪变化...... 思维形式和内容、情绪感受、身体反应、外在表现、外界人际关系评价等交互影响,相互促进、恶性循环......以上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新的诱发因素,引发一个新的恶性循环。 举例:自己担心某人会怀疑、否定自己,从而感到情绪紧张,从而身体僵硬、胸闷、呼吸短促、表情不自然,感到不舒服,他人看到自己紧张不自然,感觉自己心里有鬼、不真诚...... 03、常见的焦虑形式 广泛性焦虑: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肌肉紧张,难以忍受而又无法摆脱。是习惯性的对事物的消极预期和灾难化联想,以及习惯性的焦虑情绪和回避做法。是一种谨小慎微、严防意外发生的身、心状态。 躯体症状:焦虑情绪引起的身体不适感,如胸闷气短、肩颈僵硬、头晕脑胀、头沉、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肠胃不适......很多当事人一开始的时候会以为是躯体疾病,跑到医院检查又发现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医生往往会给一个轻微病症的诊断,有的医生会建议去看心理科,后来才知道是焦虑的躯体症状。

年轻人焦虑现象的分析

年轻人的焦虑 “越努力越焦虑”是指年轻人试图通过努力化解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真空但无法取得良好效果而导致焦虑情绪加重的问题。 原因是年轻人过分重视短期回报,心态反复造成行为异常;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导致知识获得感降低,没有办法做到新知识的内化吸收;以牺牲身体健康换取工作业绩,对身体状况产生担忧。 要解决“越努力越焦虑的”情况应该调整观念,去除功利物质的思想,追求人性中的美好品质,不过分追求速度和结果,体会成功过程中带来的美好,将奋斗的过程视为一种收获。 现代的年轻人与日俱增的焦虑感是显而易见的。而年轻人的焦虑,源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财富标准、成功的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巨变。有人认为,这些年轻人的焦虑是能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面对职业规划时,年轻人看上去充满选择权,但由于他们个人能力和经验的匮乏,实际上又没有选择权。这就造成了一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真空状态。 在常人眼里,努力是缓解焦虑最好的良药。有一些年轻人,他们正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真空,曾经试图通过更多的努力去化解这种焦虑,但事与愿违。“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这个话题在知乎平台上有上千条回答,不少网友直呼这句话“扎心了”。 许多人想通过这些证书来证明自己的业务能力,跳槽到高薪的公司。于是,常常在下班后“打卡”网络课程,熬夜“刷题”也是家常便饭。而结果是觉得自己很努力,却看不到短期回报的时候,对未来的焦虑便如影随形。心态上的反复导致行为上的异常,时而争分夺秒,时而自暴自弃。

面对车房压力带来的财富的焦虑,许多年轻人选择白天刷各种知识公众号,每晚听各路成功人士的“指点迷津”。但这种方式带来的知识的获得感转瞬即逝,真正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寥寥无几。于是他经常切换不同的课程、关注不同的知识公众号,希望找到能“学以致用”的知识宝藏,结果却造成文章草草速读,没有一堂知识课程从头听到尾。同时,在下班后,多多结交客户,在觥筹交错中做出业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通过扩展人脉取得了更好的业绩,但他又开始焦虑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幸福感是靠投入而来的。比如说我投入了很多的心血,它无论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我都会非常认可,产生价值感。而现在有些年轻人,他们虽然努力,却不专注,他们奔着很多机会去,却没有坚持,没有投入更多的心血,调查者发现,令年轻的调查对象真正感到焦虑的,不是“凌晨3点不回家”的疲惫,而是“我可以更快成功”的想法。李先生坦言,当他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尤其是下海创业的朋友,都能迅速积累财富的时候,那种越来越大的差距感,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事业。 现在互联网信息发达,年轻人更容易找到最高标准。这一方面是好事,激励青年更加奋进。而另一方面,相比于物质成功,难以量化的精神成功更难通过网络进行传达。于是,过度丰富的物质成功案例,催生了物质化的成功观,对比之下,收获幸福感的毕竟是少数。对于年轻人的焦虑感,应该适当引导,“从观念上,调整年轻人对于成功的认知。剥离掉功利性的、实用性的、物质性的因素,成功更应该体现在创造、奋斗、付出、信心、对人性的追求这些美好品质的获取和实现上”。

关于对一“因敏感心理导致慢性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关于对一“因敏感心理导致慢性焦虑症”学生的心理咨询 案例分析 (一)学生一般资料: 该学生是我校(某某市职业中专)高职升学尖子班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发挥好时能进级部前五名,性格内向,不擅言谈,身体素质较差,精神低落,心事重重。 成长史:出生:农村家庭,天真,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 小学: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初中:初二,出现焦虑问题,睡眠障碍,成绩下滑。 初三,在痛苦中度过,出现问题的导火线。 高中:高一:到我校学习,问题发展。 高二,问题进一步恶化,并且转移。 高三,学习的压力和问题严重的矛盾无法解决,主动寻求帮助。 (二)学生自我陈述: 初二时,成绩优秀,因为上学路远,经常迟到被老师罚站,因为习以为常,所以不是很在乎,于是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批评了我,我觉得老师肯定对我有成见了,于是我也开始不喜欢老师,以至于开始恨老师。出于跟老师赌气吧,我也不认真学习了,紧接着自然就是成绩下滑,我本来学习那么好,现在却考得这么差,都怨那可恶的老师,我更恨老师了,我接受不了自己的成绩,晚上出现了失眠,我就买了安眠药,吃了也不管用。我痛苦极了,我曾想过不上了,又考虑家人一定不会同意,真没办法,我难受死了,每天我觉得度日如年,我成了睡眠的奴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我该怎么办?真是祸不单行,上初三寒假时,我回家过年,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亲戚,她在我们家吃的饭,但是,饭后我发现奶奶把她用过的碗扔了,我就好奇地问为什么,奶奶说她得了肝炎,此时我正想起我们刚学过,肝炎是传染的,哎呀,我刚才还和她在一个盘子里吃菜了,我是不是被传染了,我感觉好像自己真被传染了。于

是我整天闷闷不乐,也很害怕,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去医院检查,结果说我没有被传染。我很高兴,但是此后我仍然害怕和别人一起吃饭,生怕自己被传染上。我从不敢在外吃饭,因为我觉得外面的盘子不干净。也不愿意跟别的同学互相借东西,于是我跟别人的来往少了,觉得自己很孤独。我整天都在疑神疑鬼,我的头都快要炸了。中考我落榜了,我都不想上了,可怕家人伤心,于是来到职业学校。爸爸让我上的升学班,还让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在高一我仍然整天担心,看到别人手划破了,我就害怕站到自己的身上。有一次,同学跟我开玩笑,把血弄到我身上,我觉得这下完了,我得马上洗干净,我一遍又一遍的洗,每洗一次我就会放松一些。不洗干净,我就无法安心学习。就这样我受折磨地度过了高一。到了高二,我的情况更严重了,我开始害怕红色。遇到红色的东西,我就会浮想联翩、忧心忡忡,无法学习。此时我觉得如果再这样下去,我高考肯定考不上。我想找人帮我解决,可是我又怕别人会笑我心理不健康。老师讲的我根本没心思听。我实在无法控制自己了,我想到了自杀。但是我又不忍心扔下年迈的父母,于是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无论怎样,我都要活着。就是在困惑中我度过了高二。转眼间,我升入了高三,学习的压力和问题的严重让我更加担心。我该怎么办。我在校园里徘徊,突然看到心语信箱,我心里一动,有了,我的救星来了。我为什么不找心理老师帮忙呢?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心理老师,于是便开始了我的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老师的观察:第一次见到他,感觉他心事重重,好像有很大的包袱压在身上,一筹莫展。他很紧张,就怕被别的人知道,说他心理不健康,非常急迫的要我救救他。还说已经找我几天了。 通过班主任的了解:该同学表现与其他同学不太一样,因为语文成绩不好,语文老师找他谈话,他觉得老师对自己太关心,受不了。常跟班主任老师说:“老师,你别对我那么好,我受不了。” 考虑为其保密,于是未向同学了解情况。

焦虑症的案例分析备课讲稿

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精品资料 焦虑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小雅,女,19岁。南安一中高中补习生,数学基础较差,补习后进步不大。村里有十多人同读高三,仅她一人为补习生。家境较好,家人很关心她,经常到学校看望她,给她带一大堆补品,叮嘱她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为家族争光。这给她造成很大压力,思想包袱大,上课易开小差,注意力无法集中,经常担心“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又想到比其他同村同学多读了一年,如考不上大学,不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且丢尽了家族的脸。于是,为了考上大学,给家族争光,她整天都在考虑着该怎样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除了加班加点拼命学习外,下了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灯熄了,她还要躲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后来,睡眠渐渐不足,头昏沉沉的,书看不下去,又舍不得休息,认为休息会耽误了时间而比别人考得差。特别是考试时,“怕比其他人考得差”的念头总在头脑里不断闪现。因为考前的紧张感加剧,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并且逐渐下降,这令她更加焦虑。高考临近,“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害怕失败的阴影总困扰着她。小雅偶尔也会给自己鼓励: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可是一上课,精力总集中不了,脑子里总想:“要是再次考不上怎么办?”越想越紧张,于是经常敲自己的头,掐自己的手。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好好地读书,但难以做到。在苦恼不堪的情形下,她找到了老师,诉说了一切。 案例分析: 小雅的症状突出表现在注意力无法集中,紧张和焦虑,并伴有运动性不安,如:书看不下去,又舍不得休息,认为休息会耽误时间;经常敲自己的头,掐自己的手;难以让自己平静下来。而且,小雅的焦虑是经常性的,属于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摘自《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戴晓阳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 T A I) 【概述】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由Charles D Spielberger 等人编制。S T A I 首版(S T A I—FormX)于1970年问世,曾经过2000项研究。1979年,Spielberger等人对首版进行了修订,修订版的S T A I—F o r m Y于1980年译成中文。 Spielberger 等人编制S T A I的目的,旨在为临床学家、行为学家和内科学家提供一种工具,以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为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临床实践服务。S T A I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可广发应用于评定内科、外科、心身疾病及精神病人的焦虑情绪;也可用来筛查高校学生、军人和其他职业人群的有关焦虑问题;以及评价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 Cattle和Spielberger提出了状态焦虑(state anxiety)和特质焦虑 (trait anxiety)的概念。 特质焦虑指个体对广泛的威胁性刺激作出焦虑反应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而状态焦虑是觉察到危险性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

包括个体的紧张、担心、不安、困扰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就是试图将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焦虑区分开来,以便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测量工具。 【内容及实施方法】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评价两种不同焦虑类型的分量表组成,共40个条目。第1~20项为状态焦虑分量表(S T A I—F o r m Y-I,S-AI),其中半数为描述负性情绪的条目,半数为描述正性情绪条目,主要用于评定个体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境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第21~40项为特质焦虑分量表(S T A I—F o r m Y-I,T-A I),用于评定较稳定的焦虑、紧张性人格特质,其中有11项为描述负性情绪的条目,9项描述正性情绪。该问卷又自我评定来完成。评定无时间限制,一般在10~20分钟可完成所有条目的回答。可用于个人或集体测验,受试者一般须具有初中文化水平。S T A I采用四点评分法。S-AI:1=完全没有,2=有些,3=中等程度,4=非常明显;其中10 项为反向计分。T-A I:1=几乎没有,2=有些,3=经常,4=几乎总是如此;也有10项为反向计分。 【测量学指标】 Spielberger 在高中生、大学生、新兵和成年工作人员的大样本人群中进行了S T A I现场测试,制定了常模。通过测试发现:S-AI和T-A I的题-总净相关系数在0.46~0.61(M=0.52)。S-AI和T-A I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59~0.75.原作者对该量表进行了重测信度检验,发现T-A I的稳定性较高,两次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73~0.86

一个考试心理焦虑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讲解

沙盘游戏辅导记录及案例分析 市三中

一个考试心理焦虑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小w,女,汉族,13岁,盘锦市三中学初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家庭经济拮据,享受国家低保待遇。2013年11月16日16:50分,在班主任的陪同下来访。经调查与询问,父母家人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小W是独生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忙于生计,很少陪伴她,但却对她很是疼爱。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父母对小W寄予了很大希望,尤其是母亲,更是盼着她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将来能不再重复父母的生活窘迫之路。小W从小特别懂事,勤俭节约,能充分理解父母的辛劳。小学六年,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自尊心很强,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一直是老师同学口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未受到任何挫折。 3.精神状态: 紧张焦虑,情绪低落,自责,但有良好的记忆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知情意统一,人格完整。 4.躯体状态: 来访者有头疼心慌,胃疼干呕,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躯体症状。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性病变。 5.社会功能: 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认真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学习效率

下降,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6.心理测验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焦虑因子2.9分,抑郁因子2.5分,这两个因子分均超过常模2分。 (2)焦虑自评量表(SAS) 测量分为54分,在50—59分范围内,提示来访者有轻度焦虑。 (3)抑郁自评量表 测量分为50分,小于标准分分界值53分,提示来访者没有出现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 近两个月来,经常感觉心烦气躁,总是感觉非常紧张,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常出现头疼胃疼,心慌干呕等情况,晚上入睡困难,睡着了也常被噩梦惊醒,害怕考试。 2.个人陈述: 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想到一月份的期末考试就紧张的不行,心里烦躁的很,还头疼胃疼。只要老师同学家长提到考试的事,我就觉得心慌,甚至想吐,可又吐不出东西来。现在我晚上经常在床上躺一个小时也睡不着,就是睡着了也常常梦到学校考试,我没复习好不会做题被吓醒。我小学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从来都没掉出班里的前三名。我们家里不富裕,现在也没有电脑,可是爸爸妈妈却非常重视我的学习,妈妈总是说只要我学习成绩好,就能考上重点高中,然后上好大学,有好工作,我以后的日子就不会像她和爸爸这样苦。平时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工作非常辛苦,花钱很仔细,可是只要我需要的学习用品,像习题书之类的,他们给钱却很痛快,我有时心里过意不去想不买,妈妈为此

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是什么 导语:焦虑症和强迫症都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病。但是很多人却分不清自己患上的是焦虑症还是强迫症,有些人还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其实这种看法 焦虑症和强迫症都是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病。但是很多人却分不清自己患上的是焦虑症还是强迫症,有些人还误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疾病。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辨别清楚焦虑症和强迫症,我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治疗这两种疾病。现在就让小编告诉大家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区别。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病人反复出现的明知是毫无意义的、不必要的,但主观上又无法摆脱的观念、意向的行为。其表现多种多样,当一个人出现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锁是否锁好;常怀疑被污染,反复洗手;反复回忆或思考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思维,担心由于自己不慎使亲人遭受飞来横祸;对已做妥的事,缺乏应有的满足感。 焦虑症不是强迫症,是以发作性或持续性情绪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常伴有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其紧张或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符。 而焦虑症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威胁,这是对客观存在的特殊的反应,不是有这么一句成语么,叫做杞人忧天,这就是明显的焦虑症的反应,对未来事物的威胁,所以说强迫症焦虑症之间有着联系,但是更多的却是症状上的不同! 焦虑症患者对许多事情(工作或学业)过度焦虑和担忧,担忧的时间比不担忧的时间来得长,而且至少持续6个月。在过去6个月内,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焦虑症案例:她总是心里特别烦

她总是心里特别烦 迟雅 ZYN:女,汉族,高三文科学生。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感觉心里特别烦,因此于2015年9月28日前来向迟雅求助。 一、求助者一般情况 求助者自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感觉心里特别烦,每天早晨起来都有强烈的紧张感。上课听不好课,自习课也上不好,总觉得已经荒废了很多了,赶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了。一想到自己要发奋图强,紧张感又上来了,什么害怕的情绪都上来了。思考时,大脑堵塞,思考不好。 咨询师了解的情况:求助者焦虑指数比较高,从嗓子到胸口都感觉堵得慌,尤其是情绪不好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严重时,还会恶心。 二、心理评估与诊断 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66。中度。 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70。重度边缘。 90项症状检查表(SCL—90):躯体化:2.9,强迫3.3,人际关系2.2,抑郁2.8,焦虑4.1,敌对性3.3,恐怖2.3,偏执2.2,精神病性2.1,睡眠饮食1.4。 根据CCMD—3标准,结合咨询师经验,诊断为轻度焦虑症。 三、心理调适过程 2015年9月28日开始接受心理调适。主要从四个层面来解决求

助者的问题。一是认知层面,二是系统脱敏层面,三是潜意识层面,四是躯体层面。

2015.10.1:经过身体调理,嗓子堵得慌的感觉减轻,其他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做催眠都难以进入安静状态。 2015.10.3:烦的感觉依旧,甚至在教室里呆不下去,复习课、自习课,都是低效率的。再进一步进行身体调理,感觉症状有所缓解。 2015.10.5:今天,求助者烦的感觉基本消失,从嗓子到胸口堵得慌的感觉也基本消失。但是还是无心学习。上课时,感觉自己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班主任老师跟她说,你可以量力而行,包括各科作业,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可以不做。这让她感觉很轻松。重申了人生的三种基本态度,克服焦虑的五个注意事项。 2015.10.11:今天感觉烦的问题还存在,但是症状不像以前那样严重了。胸口堵的感觉没有了。从今天开始,以后每周来一次。 2015.10.18:在学校度过一周,感觉还是不太在状态。主要问题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高,而实际能力达不到,为此而纠结。昨天晚上在家里还哭了一场。今天跟咨询师说,我现在意识到,我主要问题是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想一些没有必要想的事情,注意力跑来跑去,无法集中在学习上。你现在这种意识,与你其他问题得到解决有关系,其他困扰你的问题解决了,你才感觉注意力不集中是主要矛盾。同时指出,现在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强迫思维,注意力集中不好。针对她的悲观情绪,咨询师同她一起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我们按照计划和问题的强弱程度,第一周解决的是嗓子异物感问题,第二周解决的是胸口发热发堵的问题,第三周重点解决的是心理发烦的问题。现在刚开始解决注意力问题和强迫思维问题。明确告诉她,你现在问题越来

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报告1

大学生焦虑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和民族的前途。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的社会焦虑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做出了相应的总结分析。大学生处在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平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我组就这一问题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 关键词:大学生焦虑状况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140人,其中男性占54.29%,人数为76人,女性占45.71%,人数为64人。调查对象涵盖多个学校.学院.专业,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本次调查做到了随机、广泛。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平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

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 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 的专业课,还学习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 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 紧张、失眠、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 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一部分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一些矛盾、困 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 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我们跨入大学校园接近一年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大学,依然要学习许多课程,一部分课程也相当有难度,并不是想 象中的轻松,因此也产生了一些烦躁心理,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 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 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习方式 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 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 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

焦虑症案例分析

我们可能会经常听说过,某某学生又想不开,可能是压力太大引起的,其实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视的,也因此,孩子们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然而患上心理上的各种疾病的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其中考试焦虑症是最为典型的一种心理疾病,对此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王颖主任给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李兵今天中午、晚上都不想吃东西,吃下去的全吐了。劝他去看病他不去,说是没病,还坚持要去课室复习,准备考试。再望望李兵,只见那原本消瘦的脸上满含着忧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看上去身体很是虚弱。 李兵是医学系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很刻苦,成绩却不太理想。每逢考试他都很拼命,开夜车是常事,考试后又常因成绩不好而懊恼不已。李兵沉默了片刻,开始诉说。“昨天考第一科,我考得很糟,心里非常失望。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复习,没想到还是考不好。晚自习时,我开始复习下一科,可老是走神。 昨晚一晚都没睡好,总在想白天的考试,越想越自责。今早很早就醒了,我不敢多睡,匆匆去课室看书;可越看越觉得很多内容都没记住,心慌得厉害,脑子也不听使唤了。午饭我一点胃口也没有,但还是强迫自己吃点,没吃下多少,就忍不住全吐了出来。晚餐也是这样。我很害怕,我可能读不下去了。”他紧锁着眉头,不安地说。” 王颖主任分析,听了他的叙述以后,确定他患的事考试焦虑症,这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就多数人来说,面临重要的或关键性的考试,总会引起一些心理压力,产生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这是正常的,

也是无害的。但严重的考试焦虑则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使人出现注意力分散、记忆过程受干扰、思维过程受阻等问题,并威胁着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患上考试型焦虑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王颖主任给了以下几 个意见: 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如果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能常常保持放松、平静,那么当应对考试或是重大考试时,自然能良好面对。放松心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减轻自己的压力。 心理阅读,“书籍是人进步的阶梯”,而心理读本更是心灵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每个人的心灵都不可能一尘不染,尤其在当前这个浮躁、浮夸的时代。给大家推荐几本心灵图书《淡定是修炼出来的》、《生命的重建》、《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主动参与社外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学士是很重要的,但是也得讲究劳逸结合,适当的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心情好了,学习自然就有积极性了,良性循环,面对考试也就不容易产生焦虑了。也可以自己适当的做一些运动,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焦虑。 通过上述一个案例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此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好自己的身心健康,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心浮气躁,让自己放松下来。

焦虑症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二班王东雪学号:201138010216 焦虑症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案列:肖华(化名),女,22岁,她说自己学习十分刻苦成绩却不十分理想。每次阶段考试前都有明显的焦虑紧张,胃口很差,吃不下东西,但一直坚持去课室复习迎接考试。且因过分看重考试成绩经常在考试复习中熬夜学习,而考试后又常因成绩不好而懊悔不已。她曾经紧缩眉头,不安地叙述道:“还记得上大一考第一科时,我考的很糟,心里非常失望。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复习,没想到还是考不好。当天晚上我开始复习接下来要考的科目,可老是走神。晚上一夜没有睡好,总在想白天的考试,越想越自责,觉得自己在考试中如果能够发挥的好一些不至于考的这么糟糕。第二天很早就醒了,我不敢多睡,匆匆去课室看书;可是越看越觉得很多内容都没记住,心慌的厉害,脑子也不听使唤了。午饭我一点什么都不想吃,不过想到要继续考试复习还是强迫自己吃点,没有吃下多少就忍不住全吐了出来。晚饭也是如此。我很害怕,我可能读不下去了。” 分析:从她的叙述情况容易判断,她所经历的情形为考试焦虑症。焦虑是人们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来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当主观认识对客观事物赋予了超过心理承受能力的过高意义后,在重新审视自己时,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较大,又不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去应对,因而感受到压力,进而产生焦虑。这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体验到的一种心理感觉。 考前压力对每一个考生来说是正常现象,压力来自对目标的期望

值,现实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越大,所形成的压力越大;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压力。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考生为争取好成绩而努力。压力过大时,需要了解在达到预期目标的道路上是否出现了难以跨越的障碍,是现实的障碍,还是心理的障碍。 在学校中,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几乎每一个学生在考试时都会有一定程序的紧张感和担心,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学校将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的心理依据。但考试给学生带来的焦虑却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性格内向,情绪波动大,挫折耐受力和内部矛盾化解力差的人,或自我意识差(自我多疑或自我评价过高)、独立性差、优柔寡断、谨小慎微的人容易出现过度焦虑。 考前焦虑大致来自几种情况:对考试所赋予特殊意义的认定,如:关系到人生发展、关系到个人荣誉、对父母的报答、是个人价值体现的砝码等。考试失败就是上述意义的永久丧失,不可弥补。这种对考试失败结果会造成危害的认识,随危害强度增大,心理感受性提高,承受考试压力带来的心理阈限降低,人越敏感、焦虑。适当的焦虑可以产生激励自己的动力,没有焦虑也不能鼓舞人的斗志,过于焦虑则会让未上阵的考生在心理上先乱了方寸,不战自溃。舒缓的办法是接受现实,别给考试赋予太多的含义。给自己一个适当的定位,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出合乎情理的期望值,在此基础上建立现实的奋斗目标,去争取好的结果。

摆脱恐艾强迫症焦虑症的方法

摆脱恐艾强迫症焦虑症的方法 首先恐友们得问您们自己,您们不断的痛楚,不断的去进行焦虑,进行焦虑分析透彻那就不会感染艾滋病了?感染艾滋病不会因为您焦虑而变得是否有效或无效。作为恐友的焦虑是否会在未来一两天带来一系列行为?就像有的恐友总是去担心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血,在医院或者疾控中心去去进行艾滋病检测担心医生护士不会换针头,甚至给自己注射艾滋病毒。可是您会做些什么假设来消除这种焦虑?或者您有这样的一些焦虑那么就可能改变事实的存在吗?显然一些东西无法改变或者没有什么预估可以证明其是存在的,这是这就是张老师常说的恐艾之无效焦虑。 第二点就是,恐友们是否愿意接受不确定性?所有焦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恐友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就像艾滋病感染一样,真的无法确定,包括在咱们中心留言的很多很多恐友,总是在纠结一些问题万一的存在,利用咱们中心的案例结合第一条来说,这是无效的。举个例子,我对人们说的一件事情是在不确定的日子里,您想一下您做的所有事情:过街,上餐馆吃饭,对陌生人问好,乘电梯,搭飞机。所有这些都有不确定性,您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您基本上都并没有因为它的不确定而显得尤其的不自在,甚至去抵制。 第三点恐友们您们的期望是什么,挑战又是什么。在恐艾干预中心的留言板上,无一例外的都是我不想被感染艾滋病。包括以前老师曾经救治过一个志愿者,在贴吧长期帮助他人,这个没问题,值得肯定。但是因为不懂方法把自己搞成了焦虑症,老师就问他:您焦虑什么。他说自己没有能力帮助恐友脱恐,总觉得恐友总想在自己找希望。自己做不到,所以焦虑。老师反问:您焦虑了那么就可以让您爆发小宇宙,让他们速速脱恐吗?最终得到结论是,脱恐得利用恐艾干预一些列的特定方法,而不是我们焦虑了,逼逼自己就一下子解决了。所以焦虑对脱恐无用,对帮助恐友们脱恐也是无用的。老师经常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让人们花时间去考虑如何去消除焦虑。比如说您一天用30分钟写下您的焦虑,然后放在一边,这样您就不会整天都闷闷不乐。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不是让您得到确定性而是感到厌倦。其实咱们中心经常发现,厌倦很有用,可能这点并不同于老师常用的厌恶疗法,其实厌倦有用的就是让您觉得累了,也懒得去想了。

焦虑症阶段的案例分享

1、治愈:中国或外国很多的心理医生认为焦虑症和抑郁症是治不好的只能缓解,我现在告诉大家,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吧里已有好多人治愈了,但西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还要靠心理治疗。我推荐威克斯的自救二本书,我是按着做的。现在已完全理解了“面对,接受,漂然,等待”的真正意思。治愈不代表思想就不会波动,像我有时候想起不好的回忆,或习惯地紧张的时候也有,但我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调节,一会儿就好了。所以治愈不代表把记忆清除,但知道怎么用“面对,接受”的方法调节,哪就代表治愈。 2、恢复的过程:我是用7个月左右现在症状消失,但一想起来还会紧张和头也会痛,但只要接受,过一会儿就好了,症状消失。我发现我才开始严重的时候,只要发作,哪焦虑要有三到四周的时候,天天难受。然后按着接受方法,天天看看自救书,突然有一天顿悟,能好上一段时间。但后来我发现,我发作的时候,焦虑的时候会越来越短。只到现在,思想波动还会有,但只要半个小时就会好。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焦虑不可能立马就好,也要有个过程。因为,症状到最后消失也会有一大段过程,大家一定要有个心理准备。 3、症状消失后的迷茫:前一段时间,我在症状消失后有过一大段迷茫期,跟有症状的时候完全不同。有症状的时候,心理反而能平静接受。但症状消失后,像威克斯医生说的,整天提心吊胆,天天非常的紧张,心里不能平静,总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大家如果有这种情况,我现在告诉大家怎么办。以前有症状的时候,你反而会平静,哪是因为你身上有症状的时候,你能适应了,你能接受了,所以感觉

会平静。症状没有了,你因该这样想,我以前有症状我要接受,现在身上没有症状,你快好了同样要接受这个现实。你应该做好任何坏的准备,随便以后有好的不好的事发生,你都能完全接受。你都不去担心不已,有不好的事全让他发生好了,我都能接受。而且这就是个过程,会随着时间慢慢的淡化的,所以做好最坏的打算,你才能找到最终的平静。我发现我前一段时间为什么担心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其实最大的一点就是:担心我现在恢复好了,以后会不会再不好。其实就是这个心理作怪。所以你要告诉自己,我最坏的都经历过,再有什么不好的,我也能接受,就让它来好了,我一样还能做自己的事,挺好,最终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 关心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关键还是在做最坏打算的情况下接受。 4、症状消失后的迷茫二:老是动不动就想到自己,关注自己。(很多人对此非常烦恼,同时我以前也是这样) 现在让我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恢复到了最后,你紧张会变成一种习惯或回忆。威克斯医生说过,记忆是不能消除的,就是恢复后只要想起来也会紧张或身上有症状。我的总结是这样的,我回忆不好的事的时候也会,但基本上不怎么会太紧张。但我认为到了最后紧张其实是一种习惯。有时候紧张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起什么来,只是生病的时间长了,紧张成为了一种习惯。哪应该怎么办呢?我告诉大家,也去接受。什么意思呢,我就是要告诉你,你要接受你有时候无缘无故地紧张的习惯,如果紧张就让它紧张好了,每次紧张的时候,你告诉自己,这就是一种习惯,要习惯自己的这种“习惯”,希望大家能悟到这层

(2020年整理)小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分析及对策.doc

小学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天津师范大学高职学院龙景云 一、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赖以生存和谋求发展的手段。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只能也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反映出来,学校不能没有考试。考试不仅能够为判断人的素质提供客观依据,而且是测量“教”与“学”两方面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试具有检测、选拔、竞争等功能,考试结果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因此,面对名目繁多的各种考试,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压力,出现担心、紧张等情绪倾向反应。有研究表明,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过高的焦虑水平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开展对小学生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的研究,不仅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内容,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考试焦虑研究对象基本集中在中学阶段以上,较少关注低龄学生,更少关于小学生的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情况的研究。 当然,这与我国以“高考”作为指挥棒而多年形成的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即将面临中考和高考的中学生而言,不少学生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考试前的数天就开始紧张不安,睡不好觉,不能集中精力复习,且紧张程度随着考试期临近口益加重。特别是在进入考场后,往往出现心慌手颤、胃肠不适、尿频、焦躁不安、多余动作增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所学知识提取困难等症状。所有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的常见表现。所以,人们关注并研究中学生的考试压力与焦虑问题,为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策略的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 虽然我国政府对小学生的学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从行政角度下了一些力气来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小学阶段,无论是高级、中年级还是低年级,考试行为是经常存在的。比如校内的平时测验、月考、期末考试以及“小升初”考试等,社会上面对小学生的什么“剑桥少儿英语考试”、什么“钢琴考级”等等。对于无论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还很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经常面对如此多的考试,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不仅小学生对于考试会产生焦虑感,严重者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小学生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考试焦虑也是束手无策,间接影响了家长的身心健康,而导致家长消极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应该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家长因为小学生对考试的紧张和焦虑等向老师抱怨或者请求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