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服装史》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整理

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4 W7 J- O1 K! x. Y8 e1 e3 r 第一节兽皮衣服的穿用 一、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农人已经用骨针缝合兽皮。, o/ k9 l6 h/ I2 A# 第二节织物的出现 一、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 C* X# j4 ` d' 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陶制的纺轮。6 [# E9 D3 i- S W/ ?+ 第三节欧洲的史前文化 一、欧洲最古老的衣服是件皮革做的丘尼克,是吊带式、肩上系结、衣长及膝,外套斗篷,头戴半球形帽子,脚穿短靴,上半身半袖毛线衫,下半身短裙,裙摆有流苏装饰,外罩毛织物长裙,系腰带,前有带扣。4 z0 \- B+ U. S1 }0 A 第四节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 u2 F' d. H# P8 y% K+ q3 I7 t9 _$ |2 a 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保护说。 x# N! E8 _( Z 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说、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第二章古代服装"v3 X U8 D# d' a, @# h 第一节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5 [) |+ ~9 S U 一、古代的范畴0 F: x+ ?" t/ }1 ~7 c3 \ 1.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z1l2 二、古代文化的性格( E5 O4 \, Y# M" ? 1.古埃及是平静的,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跃动的。7 S4 c5 q" y; `' s# u 三、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l4 ~" y' `1 C6 {7 G5 M3 s2 E7 E 1.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K- |7 C6 ]1 }?' 2.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第二节古埃及衣服" i( D" ~* ^# m 一、古埃及的服装特色 1.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 {6 }7 b* N/ i, r 2.埃及的服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交错而成。 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 二、古埃及的男装0 z. J I; _ k8 h! J/ S 1.古埃及的男子服装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2 W1 c t* n/ o+ Q( P0 三、古埃及的女装 1.女装和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只是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富于变化(表现在色彩、纹样、装饰方面)。 2.女子丘尼克与男子相比的特点:其一是较长,其二是腰身较高、腰部紧身和体。 3.女装的肖尔变化丰富,通过着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叫“多莱帕里”

服装学概论论文

服装学概论论文 论文题目:防寒服轻薄填料设计探究 学习中心:惠州学院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零售管理)134班姓名:吴宏波 学号:1309081602235 指导教师:李艳红 惠州学院 2015年12月21日

摘要 摘要: 对于防寒服,一般会要求其具有防风、透气、防绒、轻薄柔软、防水等功能。通常在外层面料选取时,羽绒服多选用高密细纱类织物,除了能够满足手感柔软轻便的需求外,也能控制羽绒服防钻毛性能,兼顾了其功能性。实验选取常用的尼丝纺与春亚纺面料以及聚酯纤维、羊毛、羊绒填料进行组合设计。通过热阻、湿阻实验测试,针对面料与填充设计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保证服装的保暖透湿性能。 关键词: 多层织物;轻薄性;热湿舒适性 目录 摘要1 1 选题背景 (2) 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2) 3 研究内容 (3) 4 结论 (7) 5 参考文献

1. 选题背景 日常多层织物见于冬季服装,主要有内、外层织物和填料组合而成。首先防寒服的填料主要分为天然填料和化学填料。天然填料不仅柔软舒适,而且在穿着时其透湿、透气以及保暖性能都很好。其中羽绒填料的保暖性能最优,其次是羊绒、羊毛类填料,保暖性能最差的是棉纤维。但是羽绒填料的体积偏大、储存不便,而羊毛、羊绒保暖材料相对较轻薄并且保暖。除这些优越的物理性能外,材料的可塑性以及产品价格上的降低趋势,让羊毛、羊绒填料类产品受到中老年人以及年轻人的喜爱。但是羊绒、羊毛类产品受季节的限制,消费群相对比较狭窄,加上成本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是很多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 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著名的国际羽绒服知名品牌如:TheNorthFace、MONCLER等,羽绒服面料多采用尼龙面料,因为尼龙面料有很好的耐磨性和柔软性,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中的着装需求,另外对生产商而言,尼龙面料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目前尼龙面料在高端羽绒服面料市场上占据着垄断地位。除之外,在耐高寒羽绒服面料市场上,因良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涤纶面料也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结合目前市面上防寒服材质的消费情况,本文选取市场中常见的羽绒服材料,针对多层织物保暖透湿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分析,为防寒保暖类织物的生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西洋服装史名词解释(必考)

希顿:希腊男女皆穿的一种衣服,从穿着方式和状态上课分为多利亚式和艾奥尼亚两种。 多利亚式希顿:希顿中最单纯的一种。由于一开始这种衣服是多利亚人穿的,所以一般称为多利亚式希顿。 艾奥尼亚式希顿:原是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人穿的衣服,最初是男子的衣服。后来男女共用。 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大衣没有固定的造型,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有各种大小,大的长约3至5.5米,宽约1至2米。四个角常常缀有铅锥。从用途上课分为有里子的外出用和没有里子平常用的。 托加:(世上最大的服装,古罗马人的省份证,只有持罗马市民权的人才可以穿)是古罗马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它作为罗马人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 罗印. 克罗斯:古埃及的服装构成极其单纯,种类很少。从适型本质上看,可以归纳为两种:即无垂褶的和有垂摺的。紧包全身的丘尼克是前者的代表,罗印.克罗斯是后者的代表初期。长度是在膝以上的超短裙。 丘尼卡:与外衣相对应的是丘尼卡。相当于希腊的希顿。这是一种宽大是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最初为伊特鲁利亚人穿用,后被罗马人继承,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后,接受了希腊的服饰文化。这种丘尼卡就成了内衣,男女皆穿。丘尼卡一般是用本白色的毛织物做的。结构很单纯 肖斯:与普尔波万组合穿用的下半身服装肖斯。中世纪是男女皆用的袜子,随着男子上衣缩短向上伸长到腰部,依然左右分开,无裆各自用绳子与普尔波万的下摆或内衣的下摆连接,从穿着的外形来看,很想是紧身裤(实际是长筒袜)。过去男子穿的裤子布莱随之变成了短内裤,穿在肖斯里面,肖斯在脚部的形状有的保持袜子状。长及脚踝,常常左右不同色。因哥特式文化的影响,有时普尔波万与肖斯的配色和装饰在衣服及其他的用具上的宗教图案的配色都像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画一样华丽多彩。 布里奥:从达尔玛提卡演变而来的外衣。也是常常的筒形丘尼卡克式衣服。领口袖口和下摆都有奢华的滚边或刺绣缘饰。可以看出收拜占庭文化的明显影响。一般情况下,布里奥的衣长较鲜兹短,长及膝或腿肚子。女服略长于男服,袖子为七分或八分袖,袖口呈喇叭状。可以从袖口,领口,下摆处看到里面的鲜兹。到12世纪后半叶,布里奥开始收腰身,但只是从两侧收,并非立体性成。缺点是很容易出现许多难看的横褶,因此,又有在身体两侧开口的方式。然后同样用带子系起来这个时期布里奥的袖子共同点是袖口非常大。 普尔波万:来源于法语“pourpoindre",意为绗缝的衣服,布纳其的衣服。本来是穿在士兵的锁子甲里面或外面,为防止肉体损伤用数层布纳在一起的结实的上衣,最初衣长及膝,到14世纪中叶,衣长变短到腰或臂,在一般男子中普及,

服装学概论

第一章什麽是服装 ?一基本概念 ?①服装 ?②成衣 ?③时装 ?④高级时装 ?⑤高级成衣 ?⑥制服 ?⑦平面裁剪 ?⑧立体裁剪 ?⑨原型裁剪 ?①服装:是衣裳,衣服的称谓;广义上指人类穿戴装扮自己的行为是着装之后的一种状态,是由人,衣服包括饰物和着装方式三个要素构成。 ?②成衣:指近代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的衣服。 ?③时装:时髦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流行服装,相对一定历史时期定型的常规服装而言变化较为明显新颖装束,具有流行性与周期性。 ?④高级时装;19世纪中叶由查尔斯。夫莱戴里克。沃斯创立以上层社会的贵夫人为顾客的高级女装店及其设计制作的高级手工女装。是由高级的材料,高级的设计高昂的价格,高级的服用者和高级的使用场所等要素构成的。 ?⑤高级成衣;是高级时装设计师以中产阶级为消费对象,从前一年发表的高级时装中选择便于成衣化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高级时装的制作技术,小批量生产的高档成衣。 制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的社会集团或阶层,在某种统一意志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制度或法规穿用的一定样式的衣服。具有象征意义。 ⑦平面裁剪;指通过平面制图的方式制出衣片纸样,再把这个板放在衣料上裁剪的方法。(多用于批量生产) ⑧立体裁剪:把衣料或其他代用品(一般用平纹组织的白色生棉布或棉麻交织布)直接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用大头针和剪刀一边进行衣服造型一边裁剪的方法。(多用于高级定制服或较立体的造型) ⑨原型裁剪:指裁制衣服时所依据的基础样型。原型是以人体尺寸和外形为依据,原封不动的把立体的人体体型再现于纸面上,是人体体表的平面展开图,再根据设计意图利用原型进行修正调整的方法。 ?①高级时装与高级成衣的区别 服务阶层不同;高级时装是以上层社会贵夫人为主要顾客,高级成衣是以中产阶级为主要顾客。 高级时装标新立异,设计师的概念之作。引导潮流。高级成衣占据主流是为大众潮流的风向标。 高级时装专人专用,从设计,面料到工艺都是独一无二的。 价格高昂,手工艺复杂。 高级成衣小批量生产,设计独特制作精良工艺相对简单,价格相对低些。

服装专业导论复习资料

1 2010 级服装工程本科生《服装专业导论》讲义摘要 第一章服装与服装意义 一、服装的称谓及内容 (一)服装与服饰 无论服装还是服饰,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衣服(主服、首服、手服、足服),如上衣下裳、帽子、围巾、手套、鞋、袜等, 其特点是带有遮覆性。 ②佩饰,如头収、簪、钗、耳环、项链、手镯、戒指、胸花、腰链等,其特点是以装 饰为主要目的。 ③化妆,包括原始性质的文身、文面、割痕、烫痕、涂彩和现代人的文眉、文唇、隆 鼻、双睑及化妆,其特点是施以肌肤。 ④随件,如包、伞、佩刀、宝剑、文明棍等。其特点是附加在人的整体服饰形象上, 可有可无。 (二)衣服与首饰 1、衣服应是纯物质的称谓,即使是为了某种文化含义而制作的衣服,也是无生命的。 2、首饰,是人们平时头上、颈间、胸前、手腕、手指部位佩饰的总称,也是服装或服 饰的组成部分之一。 (三)服装形象与着装形象 1、服装形象是指人在着装后的整体形象。包括衣服、佩饰,也包括人在穿戴上这些衣 服、佩饰后的综合效果。 2、着装形象,与服饰形象相比,着装形象的主体性更明确一些,着装形象所面对的是 着装形象受众。 二、服装的相关概念 (一)关于时装 1、时装 时装,顾名思义就是讲具有时间特征的服装。如果将其作为一种社会事物放在社会学领 域中去认识的话,时装是指在一定时期(时间),一定区域(空间)出现,为某一阶层所接受幵崇尚的衣服。 2、高级时装 高级时装是时装的顶级产品,是针对高层顾客的需求设计制作的服装。这个概念是由设 计师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思(Charles Fredrick Worth 1825-1895)在19 世纪中期创立的,他当时的服务对象为上流社会的女性,原创性的设计理念和完美的手工缝纫技术是其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3、世界五大时装之都 世界五大时装之都分别是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纻约和亚洲 唯一的一个城市——日本的东京。 (二)关于流行 2 1、流行(fashion)

西洋服装史 6

第六章现代服装文化 缝纫机的发明、化学染料的开发、成衣化的尝试、高级成衣业的兴起、流行媒介的扩大,带来服饰流行的产业化,这与科学技术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的变革相关。 一、女装的现代化: (1)把女性从束缚肉体的紧身胸衣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回归女性肉体的自然形态。(波阿莱等人解决的) (2)从束缚四肢活动装饰过剩的传统重装中解放出来,向便于活动、符合快节奏现代生活方式的轻装样式发展。 (3)排除服装上的社会性差别,纠正古典式的阶级差和性差别之偏见。(二三是二次世界大战完成的) (4)从繁重的手工缝纫那里把女性解放出来。(即成衣化问题,各国进度不一) 二、自19世纪以来,男装变化幅度较小,相对稳定,女装受社会变革中政治、经济、战乱、和平、文艺思潮、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为敏感地届时作出积极反映,女装变化成了社会风云的一面镜子。本章围绕驾驭时代潮流的设计大师以女装的变化为中心展开叙述。 第一节女装的现代化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妇女成了战时劳动力的唯一资源,使女性走上社会称为一种现实,群长缩短,繁琐的装饰被去掉,富于机能性的男式女服在女性生活中确立,女装的现代化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战后,以美国为首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女权运动,在经济上因具有职业而独立的女性越来越多,女装上出现了否定女性特征的独特样式。 (3)20世纪初,德国兴起了裸体主义,人们寻求从虚伪的社会人向无拘无束的自然人回归,企图恢复长期以来被“剥夺”去的那部分人体本来的生理机能。 (4)装饰艺术-对服装有明显的影响。它受新艺术运动、毕加索立体主义、鲍豪斯设计理念、谢尔盖?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埃及艺术、美洲印第安艺术、早期古典艺术及东方艺术影响而产生的装饰艺术,以1925年巴黎举办的“国际装饰艺术展”为契机而得名。其特征是:以曲线和直线、具象和抽象这种相反的要素构成的简洁明快、强调机能性和现代感的艺术样式、特别是直线的几何形表现,显示出对工业化时代适应机械生产的积极态度,形成现代设计的基础,因此也被称为“现代风格”,一直影响到30年代,后在60年代末又一次复兴,以简洁、朴素的直线型为特征的20年代服装样式明显受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 (5)苛苛?夏耐尔-取代了波阿莱被称为第二位“革命家”,继沃斯、多赛、波阿莱、帕康之后与威奥耐、朗邦等一起形成指导世界流行的强大阵营。 二、现代女装的形成 (1)男童式女装与“杰尔逊奴”样式 1.战争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裙子缩短到离地20cm左右,腰身越来越宽松。

服装学概论 考试

一名词解释: 1.时装:顾名思义,即时髦的,时兴的,具有鲜明时代感的流行服装,是相对与历史服装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对定型(很少变化)的常规性服装而言的,变化较为明显的新颖装束,其特征是流行性和周期性。 2.衣物的适应性: 3.TPO:Time(时间):主要是指一天当中的上午,下午,晚上等具体的时间段。Place(地点):是指穿用的环境,而且主要是指社会人文环境。 Occasion(场合):是指具体的生活场景。 4.流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期间,一定的数量范围的人,受某种意识的驱使,以模仿为媒介而普遍采用某种生活行动,生活方式或观念意识时所形成的社会现象。 5.克罗(Clounit):他是衣物保温性的计量单位,一般使用生理性和热工学的组合单位来表示,当气温为21.2 °C,湿度在50%以下,风速在10ft/min(5cm/sec)的环境下,人体的新陈代谢为50cal/平方米/h.这时既不热也不冷,人感觉很舒适,所穿的衣物,能够维持这种舒适,并保持皮肤平均温度为33.3°C 。那么,这衣服所具有的温度力为1clo。 6.衣物的装身性: 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作为人体的外表覆盖物所应具备的道德礼仪装饰美化表示类别扮装拟态等性能,是为了满足社会人的精神文化心理,构成服装的心理功能的衣物特性。 7.无用脱衣:是指穿用该衣服的目的丧失而该衣物被脱去,而且,那衣服一旦被脱掉就不会再被穿用了。 8.二次成形:把衣物本身的制作称为一次成形,即成一种物的形态,把人着衣这种活动称为二次成衣,即成一种状态——有生命的状态。

9.制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定的社会集团或阶层,在某种统一意志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制度或法规穿用的一定样式的衣服。 10.设计:所谓设计是指从选择材料到整个制作过程,以及作品完成和使用之前,根据预先的考虑而进行的表达意图的行为。 二.填空题: 1. 人类的装身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裸态装身,覆盖装身。 2.最早被用来作为衣料的是兽皮 3.人类的裸体形态从性质上可区分为两种:即人类穿衣以前的裸态和人类穿衣以后再脱下衣服时的裸态。 4. 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现并利用了四大天然纤维――棉麻丝毛。 5.绩是通过加捻把长纤维接续起来,纺是通过加捻把平行并列的短纤维集束缠绕在一起接续起来。无论是绩还是纺都有一个共同的动作就是加捻。加捻即可把纤维变长,而且可使纤维更结实和富有弹性。 6. 人体是有头部躯干部上肢部和下肢部这四大体部构成的。 7. 一般把骨骼肌肉和皮肤称为形成体型的三大要素。 8. 体型上的人种差其中头身比例指数白色人种为8,黄色人种为7,原型人种为6。 9.人的体型千差万别,从侧面观察,可大致分为:标准体,反体,后倾体,屈体及扁平体,肥满体,厚体。 10. 人类穿用衣物的行为即着装行为基本上可分为穿用,着装状态和脱衣三个方面。 11. 与人类的衣生活有关的气候要素有温度,湿度,风,辐射线,雨雪等。其中气温与人体表面向外界放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12. 一般温度在20°C~25°C,湿度在40%~60%范围内为人体的快感带。

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西洋服装史讲义 服装史概论○3 1.为什么要学习西洋服装史? 首先,许多流行现象,包括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以及着装讲究和常识大多来自西方服饰文化,主动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更好的“洋为中用”。其次,不断的反复或重复是服装流行的一般规律。服装史不仅是一部人们穿衣戴帽的历史经过,而且蕴含着许多创作灵感。薇薇安伍埃斯特伍德曾说:“过去的服装中凝聚着许多刺激我去创造的东西”。 2.中西服装史的区别? 中国服装史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伴随着文明的进展和朝代的更替而形成的,属于个体发生性,西洋服装史则是伴随着文明的移动,跨越亚非欧,最后落脚到西欧诸国,属于系统发生性,其历史背景更加错综复杂,文化形态也极为丰富多彩。 3.东西方服装的差异? ○1材质:东方普遍采用透气吸湿性好的纤维材料,如丝绸、棉、麻。 西方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 ○2造型:东方多采用平面,西方多采用立体。 ○3审美:东方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在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和性别,故在服装中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 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大第二性征。 ○4裁剪:东方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宽松飘逸。西方多用立体剪裁。 ○5功能:东方多为散热,西方多为保暖。

服装起源学说○1 保护说:○1服装的御寒作用;○2服装的保暖作用;○3保护皮肤的作用。 羞耻说:○1圣经中的夏娃;○2《五经要义》云:“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瘦肉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护符说:装饰品的使用被解释为对神秘力量的崇敬,是原始的图腾崇敬或巫术现象。 装饰说:动物的本源性冲动,希望引得异性注目,炫耀自我。○1文艺复兴德意志风时期,男子布里齐兹(breeches)上的科多佩兹(codpiece)。○2文艺复兴以后,女子紧身胸 衣,裙撑和臀垫的使用。 古代服装 服装史上的“古代”是人类进入有史时代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在那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古代东方世界,主要指埃及和西亚;另一块是地中海北岸,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古代服装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其服装的总体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或做简单的裁剪和缝制。古代诸国的衣服大多是用一块宽大的衣料披挂、缠裹在身上的多来帕里(drapery)。 地理环境 埃及东西两侧由细长的山脉和沙漠包围着,形成天然的屏障,因此可以保持其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平静地发展着。 两河流域(西亚)被平坦的沙漠包围着,没有天然的防护,民族间攻防无常,争斗不断,形成一种激烈的、动荡的、不安分的民族性格。 希腊文化圈指的是巴尔干半岛南部以及周边岛屿。有着航海国家特有的开放。 古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鼎盛帝国时期,地中海为其内海。讲究等级制度。 文化性格(民族特点) 古埃及和古西亚的两河流域这两个地区具有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一种是平静的,一种是跃动的。从文化形态上看,希腊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而罗马人只不过是对希腊文化的承袭。但是罗马人却发展了这种文化,取得了希腊所不曾有的成就。如果说希腊的服装文化特性是“艺术性和多样性”,那么罗马的服装文化特性则是“社会性和统一性”。 古埃及是同一个民族在同一个地域中经营一个相对固定的国家,是一个相对“静”的历史。在古埃及,宗教意义特别重要,也是理解其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唯一钥匙。埃及人专心致志地为神服务,崇敬太阳和尼罗河(对太阳的崇拜反映到衣服上如17页L9、k5 loin cloth的发射状图案)。 古西亚是由多个民族形成的许多城邦国家,它不断地进行着战争,不断地更换着主角。双方的文化性格截然不同:古埃及文化高深、华美,但较为封闭;两河流域的文化则是鼓噪、热烈、响彻西方,但余韵不长。(西亚文化性格反映到衣服上如卡乌娜凯斯(kaunakes)颇有动感的流苏装饰。)这种凶暴与柔和,激情与宽容,完全对立的双重性格表现在服装方面:紧身的丘尼克外缠裹着好几层大型流苏装饰的卷衣,紧张与迟缓、平静与跃动、抑制与夸张这种极度对立的因素共存于他们的服装当中。 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古希腊文化那现实与理想、精神与肉体巧妙的均衡关系。古希腊

西洋服装史重点

西洋服装史重点 第二章:古代服装:(重点是古代西亚和古代罗马) 1. 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1)古代的范畴: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2)古代文化的性格:平静的古埃及和跃动的古代西亚——地理环境的原因造成。 3)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不做裁剪和缝纫,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2. 古西亚: 1)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四块构成: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叙、黎、巴(腓尼基、希伯来);土耳其(小亚细亚);伊朗(波斯地区)。文化特征:鼓噪热烈、响彻四方、余韵不长、不断更迭。 2)古代西亚的主要衣料——羊毛织物; 3)古代西亚的民族与宗教:三大系统:亚细亚、闪米特、印·欧罗巴 4)古代西亚服装的特性:见后表 5)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 A 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羊毛织物,色彩与埃及一样丰富,纹样与埃及类似。

B 男装:1 苏美尔王朝时代:罗印·克罗斯和卡吾那凯斯,披肩和斗篷; 2 巴比伦王朝时代:螺旋状的卷衣和袈裟状的披挂在身上的斗篷; 3亚述帝国时代:丘尼克和披肩。 C 女装:遗留资料较少,研究认为和男装差不多。 6)小亚细亚的服装:大体分为紧身短衣和宽敞的斗篷两类 A 男装:赫梯四样式:羊毛披肩短裙、缠裹式短裙、短裙与丘尼卡的组合、大斗篷。 B 女装:宽松的长衣,上身穿衬衫式的丘尼克,下身有百褶装饰的高腰长裙。 7)米提亚、波斯的服装:(试述波斯服饰的审美特征) A 雅利安人与裤子:当代男子的一般装束——合体的前开始长袖外衣与长裤的组合。 B 波斯服装的特性:最大特色——开始出现北方型的窄衣造型。 C 波斯服装的材料和色彩:与古埃及无大区别,大量使用亚麻、毛织物和皮革,开始使 用通过丝绸之路来自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棉布。色彩丰富、华美,紫色为国王和大臣专用。) D 波斯的男装:宽松袍子和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士兵穿)两种。 E 波斯的女装:资料太少,大体与男装相似;宽松袍子或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女性还 要披面纱。 3. 希腊文化圈的服装: 1)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巴尔干半岛南部及爱琴海域;大体分为爱琴文明和希腊文明两个时代,爱琴文明又分为克里特时代和迈锡尼时代。 2)希腊文化圈的服装特性: 三个时期:爱琴文明期:造型完美,夸张适度,人衣高度和谐;女装紧包躯体,紧身胸衣束腰。大裙子和围裙,需要高超裁剪技术。 荷马时期:几何样式时期,束细的腰身和夸张的臀部与迈锡尼时代有许多共通性,直线成为这一时期衣服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略显生硬。后逐渐变得柔和,有了生气,活了起来,衣服形体始终立足于通过水平和垂直的交叉产生巧妙的均衡和合理性。 希腊古典时期到希腊化时期:衣服变得更加柔和,复杂的垂褶是其特点。希腊的衣服是一块布的艺术,并非预先根据人体形状裁制而成,典型的多莱帕里,即通过布料本身的重量垂下来形成自然、优美的垂褶,这是最本质、最自然的状态,有效利用了布料的特性,人体亦处于最自然的状态,布料与人体、主体与客体、形式与精神都取得了高度的调和。

西洋服装史试题

选择题 1 ?古罗马服饰色彩:以白色或者乳白色为主体,最多加进紫色的装饰带“克拉布斯”或织 进边饰。崇尚紫色,推罗紫,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女性在婚礼上使用白色和象征火焰的红橙色。罗马妇女使用的色彩有猩红色,紫地丁金盏花色、藏红花的黄色、风信子紫、铁锈红、海蓝色、青色、绿色等。 2?埃及头饰及象征意义:上埃及的装饰象征是“鹰”,代表不死鸟“拉,下埃及的装饰象征是“蛇”代表邪恶之神,镶有“鹰与蛇”的“二重冠则代表上下埃及的统一。 3.10世纪的欧洲女装,斗篷:斗篷,即曼特,是一种无袖的卷缠状或披肩装的长披风,是这一时期男女皆用的外出服,其形状有圆形和长方形,一般在胸前或肩上固定,也有套头式的。用料有缎子、织锦等,还常用金线、丝线做缘饰处理,面的颜色和里子的颜色形成对比。 4.文艺复兴时期女装(最引人瞩目的) 意大利风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服装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男装变得雄大,女装变得浑圆。意大利服装的特是从面料开始的,男装一般仍为普尔波万和肖斯的组合,内衣修米兹变短,英语称夏次(shirt衬衣)女装是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称作罗布。女子的外衣是有华丽刺绣的曼特,色彩明快,高腰身,拖裾,有袖子,但和男子一样,袖子为装饰用。耳环已成为普遍的装饰品。威尼斯开始流行高底鞋一乔品到十六世纪后半叶,乔品逐渐被高跟鞋取代。 德意志风时代: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裂口装)。这时的男女服装腰节都较高但从整体造型上,男子服装仍以上体为重心,衣身宽松,呈方形,与此相对,女子服装则把重心放在下体部,窄肩,细腰,丰臀大裙子,腹部尤其宽大,与细腰形成对比裙子用色彩各异的厚地面料做成镶有宽宽的刺绣花边或丝绒边。 西班牙风时代:西班牙服装外观特征是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填充式时代,主要特色表现为:第一,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第二,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出现在男女服上,成为一大流行。第三,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使女装下半身膨大化成为定型,第四,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在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柯尔?佩凯” 5.切口装发源地:德国 6.巴洛克风格:巴洛克一词,一般认为源于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17世纪末叶以前,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 的、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一般指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1888年《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把其定义为一种艺术风格,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

服装学概论

国家内部档案材料 一.形成流行现象的因素 1 权威的 2 合理的 3 新奇的 4 美的 【 P275 二.流行色协会 1963 年,国际流行色协会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每年 2、 7 月份都会召开专门的研究 会议,来研究 18 个月后的国际流行色谱 三.服装变迁形式 服装的变迁是根据自然条件, 社会条件和人为规定等复杂的因素, 加上时代的变化, 无限地 发展、延续、变化下去的。从其变迁的形式上可以分为生态性、历史性、地域性和规律性四 种情况。【P180 四.体型 一般把骨骼,肌肉,皮肤称为形成体型的三大要素。与体型关系最为密切的要属皮肤 体型的分类: 正常型 消瘦型 肥满型 希腊 黑波克拉泰斯:多血质(胸部发达) 胆汁质(腹部发达) 淋巴质(四肢发达) 神经 质(脑部发达) 无力型 肥满型 运动型 呼吸型 肌肉型 消化型 头脑型 纵切断体型 、横切断体型 【 P94 五.织物 1 从原料上分:棉织物、毛织物、丝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 2 从形态上分:按幅宽:窄幅、中小幅、宽幅、双幅、特宽幅。 按长度:匹布、定尺布 按厚度:薄地织物、厚地织物 3 从织纹组织上分: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起毛织物、非织造布 4 从设计类别上分:本白织物、漂白织物、单色织物、黑白相间的雪花织物、条纹织物、格 纹织物、花色织物、印染织物 5 从染法上:先染织物、后染织物、原液着色织物 (手绘 ) 6 从用途上分:服用织物、带子用织物、家具用织物、工业用织物 【 P58 六.纤维 天然纤维: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矿物纤维 化学纤维(人造纤维) :再生纤维、半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 【 P58 七.面料 衣料性能:形态性能、机械性能、保健性能、装身性能、耐久性能、感觉性能 美国的某某人提出的服装最终使用条件: 1 美的适应性 2 便于处理性 3 形态稳定性 4 生理保健性 5 特殊机能性 6 美的适应性保持性 7 化学稳定性 8 耐机械疲劳损耗性 绝密】 德国 克莱奇玛 西哥 人体工程 学

西洋服装史试题

1.古罗马服饰色彩:以白色或者乳白色为主体,最多加进紫色的装饰带“克拉布斯”或织进边饰。崇尚紫色,推罗紫,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女性在婚礼上使用白色和象征火焰的红橙色。罗马妇女使用的色彩有猩红色,紫地丁金盏花色、藏红花的黄色、风信子紫、铁锈红、海蓝色、青色、绿色等。 2.埃及头饰及象征意义:上埃及的装饰象征是“鹰”,代表不死鸟“拉”,下埃及的装饰象征是“蛇”,代表邪恶之神,镶有“鹰与蛇”的“二重冠则代表上下埃及的统一。 3.10世纪的欧洲女装,斗篷:斗篷,即曼特,是一种无袖的卷缠状或披肩装的长披风,是这一时期男女皆用的外出服,其形状有圆形和长方形,一般在胸前或肩上固定,也有套头式的。用料有缎子、织锦等,还常用金线、丝线做缘饰处理,面的颜色和里子的颜色形成对比。 4.文艺复兴时期女装(最引人瞩目的) 意大利风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服装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男装变得雄大,女装变得浑圆。意大利服装的特是从面料开始的,男装一般仍为普尔波万和肖斯的组合,内衣修米兹变短,英语称夏次(shirt衬衣)女装是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称作罗布。女子的外衣是有华丽刺绣的曼特,色彩明快,高腰身,拖裾,有袖子,但和男子一样,袖子为装饰用。耳环已成为普遍的装饰品。威尼斯开始流行高底鞋—乔品到十六世纪后半叶,乔品逐渐被高跟鞋取代。 德意志风时代: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裂口装)。这时的男女服装腰节都较高但从整体造型上,男子服装仍以上体为重心,衣身宽松,呈方形,与此相对,女子服装则把重心放在下体部,窄肩,细腰,丰臀大裙子,腹部尤其宽大,与细腰形成对比裙子用色彩各异的厚地面料做成镶有宽宽的刺绣花边或丝绒边。 西班牙风时代:西班牙服装外观特征是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填充式时代,主要特色表现为:第一,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第二,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出现在男女服上,成为一大流行。第三,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使女装下半身膨大化成为定型,第四,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在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柯尔·佩凯” 5.切口装发源地:德国 6.巴洛克风格:巴洛克一词,一般认为源于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17世纪末叶以前,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的、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一般指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1888年《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把其定义为一种艺术风格,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 1. 文艺复兴盛期的男装有何特点?女装有何特点? (男)文艺复兴盛期的男子服装,代表性的服装有切口式服装、皱褶服装、填充(膨化式)服装、南瓜裤、长筒袜等。

北京服装学院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1.为什么要学习西洋服装史? 首先,许多流行现象,包括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以及着装讲究和常识大多来自西方服饰文化,主动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更好的“洋为中用”。其次,不断的反复或重复是服装流行的一般规律。 服装史不仅是一部人们穿衣戴帽的历史经过,而且蕴含着许多创作灵感。薇薇安伍埃斯特伍德曾说:“过去的服装中凝聚着许多刺激我去创造的东西”。 2.中西服装史的区别? 中国服装史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伴随着文明的进展和朝代的更替而形成的,属于个体发生性,西洋服装史则是伴随着文明的移动,跨越亚非欧,最后落脚到西欧诸国,属于系统发生性,其历史背景更加错综复杂,文化形态也极为丰富多彩。 3.东西方服装的差异? ○1材质:东方普遍采用透气吸湿性好的纤维材料,如丝绸、棉、麻。 西方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 ○2造型:东方多采用平面,西方多采用立体。 ○3审美:东方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在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和性别,故在服装中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 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大第二性征。 ○4裁剪:东方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宽松飘逸。西方多用立体剪裁。 ○5功能:东方多为散热,西方多为保暖。 服装起源学说○1 保护说:○1服装的御寒作用;○2服装的保暖作用;○3保护皮肤的作用。 羞耻说:○1圣经中的夏娃;○2《五经要义》云:“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瘦肉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护符说:装饰品的使用被解释为对神秘力量的崇敬,是原始的图腾崇敬或巫术现象。 装饰说:动物的本源性冲动,希望引得异性注目,炫耀自我。○1文艺复兴德意志风时期,男子布里齐兹(breeches)上的科多佩兹(codpiece)。○2文艺复兴以后,女子紧身胸衣,裙撑和臀垫的使用。

201710-05333服装概论复习资料-1

服装概论复习资料 单选择题 1、流行的普及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积极追随阶段和消极追随阶段以及______。 A.模仿追随阶段B.盲目追随阶段C.狂热追随阶段D.被动追随阶段 2、人类衣生活的实际状态包括两种情况:着装生活和______。 A.审美生活B.模仿生活C.衣物制造D.衣物管理 3、原始民族或人类的低文化阶段的主要装身形式是______。 A.裸态装身B.纹身C.身体变形D.固定装身 4、我国历代的官服是通过色彩和______象征其地位和权势。 A.饰品B.纹饰C.补子D.刺绣 5、服装的基本特性表现为物质性和______。 A.精神性B.实用性C.流行性D.时代性 6、下列词语中,包含着装后精神状态的是______。 A.衣服 B.成衣 C.服装 D.时装 7、模仿的一时性扩大现象,叫做______。 A.传播 B.流行 C.从众 D.传承 8、服装色彩的冷暖感主要取决的因素是______。 A.色相 B.明度 C.纯度 D.彩度 9、下列衣料含气性最高的是______。 A.丝绸 B.尼龙 C.麻布 D.羊毛 10、时装从变化、创新和普及的程度上来看,可分为两个层次:流行时装和______。 A.定做时装B.高成本时装C.前卫性时装D.落伍时装 11、1947年2月发表了“新样式”并使他一举成名的法国设计师是______。 A.夏奈尔B.迪奥C.沃斯D.圣洛朗 12、梭织类、针织类、和网扣花边类材料的划分依据是衣料的______。 A.质地B.纱向C.裁剪方式D.织造方法 13、服装具有实用、审美、遮羞和象征的______。 A.社会作用B.装饰作用C.心理作用D.标识作用 14、在裁剪法从裁剪方式上又可分为______。 A.直线裁剪和曲线裁剪 B.原型裁剪和直接裁剪 C.斜裁和正裁 D.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 15、对于服装款式的形成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的______。 A.身份 B.年龄 C.体型 D.经济 16、服装的首要功能是______。 A.装饰 B.实用 C.遮羞 D.标志 17、俗语“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体现的是服装的______。 A.实用功能 B.美化功能 C.遮羞功能 D.经济功能 18、大、中、小学校的学生穿着校服上学体现的是服装的______。 A.实用功能 B.美化功能 C.遮羞功能 D.标志功能 19、素有“世界时装之都”之称的城市是______。 A.北京 B.东京 C.巴黎 D.伦敦 20、服装按穿着者的年龄划分,可分为儿童服装和______。

西洋服装史历年考试试题

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 思考题: 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什么? 2.人类何时使用纤维做衣料?简述纤维的使用过程。 3.关于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简述各学说的主要观点。 4.在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当中,为什么说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 第二章古代服装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罗印?克罗斯丘尼克卡拉西里斯卡吾那凯斯多利亚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希玛纯托加丘尼卡 2.简述古埃及的服装特性。 3.古埃及的男装和女装各有哪些品种? 4.古代西亚地区的主要衣料是什么? 5.简述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着装方法。 6.以托加为例,说明古罗马服装的社会功能。 7.分析并理解西方古代服饰文化的特点,从中汲取灵感,进行现代服装设计。 06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古代希腊服饰的审美特征。 第三章中世纪服装文化 思考题: 1. 解释名词:科特修尔科希克拉斯科塔尔迪萨科特普尔波万肖斯吾普朗多波兰那夏普仑艾斯科菲恩汉宁 2. 哥特式建筑样式是如何表现在服装上的? 3. 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4. 试以哥特式时期服饰文化为依据进行设计训练。 02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哥特服装的特点。 03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欧洲中世纪服装的主要特点。 05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装特征。 08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哥特服装的特点。 第四章近世纪服装文化 思考题: 1. 解释名词:洛可可阿比斯特克基莱夫拉克?阿比埃鲁丹郭特帕尼埃罗布卡拉科 2. 简述洛可可时期女装的造型特点。 3. 比较一下法国式罗布、波兰式罗布及英国式罗布的造型特征。 4. 试以洛可可时期的服饰文化为依据进行设计训练。 02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略述洛可可女服的特色。 03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概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男装的特点。

服装概论教学大纲

《服装概论》教学大纲 学时:28 学分:2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执笔人:郭艳、范菲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服装概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理论和设计审美的水平,熟悉服装的社会文化观念和服装设计的发展以及服装的审美特征。为深入学习服装设计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Status and Function of Curricula is one of specialty curriculums for fashi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this curricula is to enhance fashion design theory and aesthetic level of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fashion civilization, fashion development and aesthetic character of fashion. Preparing necessary academic basis for fashion design in-depth.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使学生从美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设计学的综合学习角度去加强服装设计能力,让学生对服装设计这门学科有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理论认识。为来从事的服装设计行业打好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Teaching Purpose of Curricula Making students strengthen fashion design ability through aesthetics, people’s civilization, society psychics, engineering and design subject,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systemic academic acknowledge. Preparing necessary academic basis for working for fashion design industry.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章服装与服装业 4学时 Chapter 1 Fashion and Fashion Industry 教学内容: 1、服装的作用 2、服装的基本特征 3、服装的流行周期 4、服装语言 5、服装业的基本构成 1、function of fashion 2、the nature of fashion 3、the fashion cycle 4、costume language

最新西洋服装史重点教程文件

西洋服装史重点 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兽皮 2: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保护说羞耻说装饰说护符说 3:古埃及丘尼克和罗印克罗斯的面料及款式特点?丘尼克:亚麻织物,紧包全身无垂褶筒形紧身连衣裙罗印克罗斯:有垂褶缠腰布 4;美索不达米亚的特点:流苏织花刺绣 5:托加的穿法:(罗马服装的代表,世界上最大的服装)1先把这块长约身长的3倍的椭圆形布以其长轴为中心对折。2把对折后直线的一边作为内侧,把全部的1/3放在前面,其余的2/3经左肩披向身后。3把身后的布松松的地穿过右腋下绕回到前面。4再把这绕回来的布披搭在左肩上使其剩余部分垂在身后。5在左胸前把最初垂在前面的部分拉出一些,形成突出来的衣褶。 6:最早比基尼,因为体育竞技而出现,穿着的对象是当时罗马女子。 7:古代西亚地区的主要衣料是:羊毛织物 8:简述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区别?1)多利亚式西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西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2)多利亚式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亚式是没有。(3)多利亚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出。(4)多利亚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的侧缝必须缝合。(5)多利亚式没有袖子的构成;而爱奥尼亚式的有袖子构成。 9:拜占廷时代的服装特点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与单纯,失去古代多莱帕里那种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衣襞之美,造型变得呆板、僵硬,色彩变得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珠宝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 10:分析并理解西方哥特式服饰文化的特点,对现代的服装设计有什么启发?哥特式时期初期,男女性别区分仍不明显,以宽敞的筒形为主,但到13世纪,罗马式时代产生的那种收腰身的合体意识得到发展与强调,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法,使包裹人体的衣服由过去的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更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与男子服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这种上重下轻的、富有机能性的造型相对,女服上半身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拖裾,上轻下重,更富有装饰性。 11:男装二部式:14世纪中叶,男子服中出现了来自军服的上衣——普尔波万与肖斯组合的二部式形成。 12:哥特式建筑对服装的影响:哥特式建筑的尖塔造型相呼应的尖头鞋波兰那和圆锥状的尖顶帽子汉宁。 13: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服装结构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这时期的裁剪方法是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了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这就是我们现在衣服上的“省”,英语称“达次”。正式由于这个侧面的形成,才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古代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型。而且也就在这时,西方的衣服和东方的衣服也在构成形成和构成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