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西亚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西亚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西亚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西亚居民的民族构成

西亚古代的居民属于欧罗巴人种即白种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亚不同人群之间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各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有一些区别,这些逐渐形成为民族成分上的差异。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西亚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尤其是它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一再受到四周异族的入侵和征服。所有这些都对西亚居民的民族构成产生深刻影响。进入中世纪,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是西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一时期中,形成了西亚目前最大民族之一的阿拉伯人。

所谓阿拉伯人通常泛指使用闪含语系闪语族阿拉伯语的民族,其祖先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草原游牧民,即著名的贝都印人。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神权国家,逐渐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其继任者继续大规模向外扩张,终于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并在其统治范围内,大力传播伊斯兰教,推行阿拉伯化,使许多具有同一种族渊源的民族融和成一个民族,这就是阿拉伯人。从13世纪起,阿拉伯帝国逐渐解体,此后,阿拉伯人再也没有共同生活在以本民族为主体的统一国家里,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其内部在此过程里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因此,严格地说,阿拉伯人只是一个民族集团,同一些其他单一民族,例如汉族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

目前,在西亚的阿拉伯人分别由沙持阿拉伯人、叙利亚人、伊拉克人等民族组成,他们广泛分布于西亚的中部和阿拉伯半岛上,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人占97%,在约旦占93%,在也门占99%,在叙利亚占80%,在伊拉克占74%;……西亚阿拉伯人的总数大约占全区人口30%,其共同的纽带,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

西亚北部各国均非阿拉伯国家。在阿富汗主要民族是阿富汗人(又称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大约分别占全国人口40%和30%。该国因地处亚洲几大地理区域的联结部,历史上深受人口迁移的影响,故各民族的种族渊源都比较复杂。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约占总人口66%。波斯人是伊朗高原最古老的民族,公元前6~4世纪,曾建立过横跨亚、非两洲的庞大的波斯帝国,对西亚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伊朗除波斯人外,其他民族也不少,主要的有分布于西北部的阿塞拜疆人(占总人口16%)、东南部的俾路支人,以及西南部的阿拉伯人。在土耳其,主体民族是土耳其,约占全国人口87%;次要民族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和阿拉伯人。

位于地中海中的塞浦路斯岛,居民的民族构成比较特殊,其中80%是希腊人,18%是土耳其人,都是早期由母国迁来的,历史都相当悠久。

西亚另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是巴勒斯坦,它夹于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约旦等国之间,历史上一直是联结亚、非两洲的交通要道,故人口迁移特别频繁,民族成份因此多次发生大的变动。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以游牧为生的希伯来人的祖先来到这里定居下来,并建立起以色列—犹太王国。公元前6世纪该王国覆灭,此后两千多年里不曾再出现过犹太人国家。纪元开始前后,罗马帝国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当地的犹太人被视为异教徒而屡遭镇压,先后有100余万人被屠杀,其余的犹太人被迫离开巴勒斯坦,流散到欧、亚、非各地。之后,周围地区的其他民族陆续迁入巴勒斯坦,他们形成了后来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并一直生活至今。1948年以色列建立后,以武力驱赶阿拉伯人,使之大部分沦为流落他乡的难民,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才以犹太人为主,大约占到以色列总人口81%。

位于西亚北部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均以同名民族为主,分别占总人口3/5、2/3和9/10,这几个民族彼此混居的现象很普遍。此外,俄罗斯人也不少。

由于西亚民族成份的复杂性,再加上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之往往酿成旷日持久的民族矛盾,有时甚至导致国际冲突。其中主要的有:

(1)巴勒斯坦问题。

(2)塞浦路斯岛上希、土两族的矛盾和冲突。

(3)有几个民族的聚居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被国界线分割,使之成为所有国家的少数民族,由此产生一系列政治问题。这样的民族主要有库尔德人(分居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普什图人(分居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俾路支人(分居巴基斯坦和伊朗)。所谓“库尔德斯坦”、“普什图斯坦”、“俾路支斯坦”就是某些人提出的把这些民族的传统聚居区加以统一并独立的设想,其背后往往有外国势力的插手。

西亚宗教地理

西亚是世界上许多重要宗教的起源地,按其产生的时间先后,主要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以后的宗教多受其影响。该教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就开始孕育,公元前13世纪摩西在西奈半岛将其正式创立。随着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犹太教亦广为传播。目前在西亚主要集中于以色列,犹太教徒占其总人口81%,在世界犹太教徒总数中大约占22%。犹太教有不少宗教圣地,主要集中于耶路撒冷及其附近。

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1~2世纪形成于巴勒斯坦及毗邻地区,与犹太教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基督教虽起源于西亚,但目前主要流传于黎巴嫩(占总人口46%)和塞浦路斯(占80%。基督教内部分为若干教派,每个教派都是排他的紧密结合的社会政治单位,这种分异在黎巴嫩最为典型,基督教徒按教派的划分(占总数的%):

马龙派55 天主教11 其他 6

东方正教19 亚美尼亚教11

在塞浦路斯,则基本全属于东方正教(希腊正教)。

基督教的圣地也很多,而且也多集中于“圣城”耶路撒冷及其周围地区。

伊斯兰教信徒人数仅次于基督教,于7世纪初由穆罕默德创建于阿拉伯半岛,随阿拉伯人的迁徙而广泛流传。伊斯兰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或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事实上已成为一种文明的基础和政治的因素,对有关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以及法律、思想、文化和艺术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伊斯兰”意指服从神或“降服”于神,其信徒称“穆斯林”,意即“被降服的人”故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又称穆斯林国家。目前,该教在西亚分布极广,其信徒占全区人口总数94%,大大超过占3%的基督教和2%的犹太教。

表5-24西亚各国人口中穆斯林所占比重(%)

伊斯兰教内也有不少教派,大教派下还有支派。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各教派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隔阂。

伊斯兰教中最大的教派是逊尼派,在世界穆斯林总数中占80~90%,在西亚穆斯林总数中占61%;主要分布于沙特阿拉伯、波斯湾南岸各国,以及约旦、伊拉克等国。

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是什叶派(意即“支持者”),该派下分几个支派:

十二伊马姆派,约占西亚穆斯林总人数27%,主要分布于伊朗(占全国人口80%左右),其次是伊拉克(占全国人口53%),此外,在阿富汗、黎巴嫩、巴林、科威特等国为数也不少。伊斯马仪勒派,占西亚穆斯林总人数6%以上,主要分布于土耳其、伊朗、叙利亚、阿富汗等国。从该派中还分裂出一个小支派——德鲁兹派,集中于黎巴嫩和叙利亚。

裁德派,占西亚穆斯林总人数5%,主要分布在也门。

伊斯兰教拥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圣地,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地那,伊朗的库姆,以及耶路撒冷等;其中耶路撒冷同时成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这种现象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由于圣地深深牵动着千百万信徒的感情,因此两千年来,耶路撒冷的归属

一直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并曾触发过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

少数民族节日的节庆活动很多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篇一: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泼水节:傣族的传统节日。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节

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僳僳族传统节日。僳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泸水、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3000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一)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 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为您的桂林之行增添情趣。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资源县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七月十三日—十五日),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一年一度民族风俗传统节日。每到七月半,以唱歌放灯寄托缅怀先人,消灾避祸的情思。人们自发携灯,沿河漂放,夜幕下灯光辉煌,形成“万盏河灯漂资江”壮景。节庆期间,地方特产、民间小吃琳琅满目,经贸洽谈,形势多样,有顶竹竿、舞狮、舞龙、大象拔河、斗鸡、斗羊、羊鸟等古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七月半”莅临资源县城可饱览桂北山区的乡土民情。

龙胜红衣节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一年一度的红衣节,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民间对歌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歌声或激越高昂,悠扬动听;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诉;或轻呤浅唱、闲适潇洒??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表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民族主要节日时间 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布郎族 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

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 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 二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 十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 十日 侗族芦笙节农历六月至九月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

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独龙族卡崔哇农历十月中下旬俄罗斯 族 复活节公历三、四月 鄂伦春 族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 族 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高山族新年祭农历十二月 仡佬族灯杆节农历正月初一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尝新节农历六、七月 拉祜族库扎节傣历三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尝新节傣历十二月 黎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傈僳族 收获节农历九月 澡塘节农历正月初三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 “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爱情,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京族人民很重视“哈节”。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民族节日名称主要活动内容时间(农历) 彝族火把节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六月二十四日插花节插花、对歌二月初八 赛衣节歌舞、鲜艳服饰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跳虎笙、虎舞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白族大理三月街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白族青姑娘节歌舞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祭祀、栽秧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祭祀、栽秧、对歌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庙会、对歌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梨园里野餐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祭祀、歌舞、洞经音乐各村寨不同 傣族傣族泼水节赛龙舟、泼水、歌舞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祭祀、歌舞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琰佛塔、歌舞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串寨、放高升、歌舞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哈尼族阿玛突祭祀、歌舞、摆街宴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打秋千、摔交、歌舞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歌舞、摔交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捉蚂蚱来食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秋千、歌舞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篝火、歌舞五月上旬 苗族苗族花山节爬花杆、芦笙、歌舞正月

僳僳族僳僳族澡堂会温泉沐浴、赛歌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节吃团圆饭、射弩比赛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二月初八 纳西族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二月初八纳西族三多节祭祀、对歌、斗牛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祭祀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物质交流、文体表演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物资交流、文体表演正月十五 拉祜族拉祜族库扎节(年节)象脚鼓舞、对歌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拉祜族葫芦节篝火、歌舞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祭祀、歌舞立夏日 佤族佤族拉木鼓节祭祀、歌舞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布朗族冈永节祭祀、歌舞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独龙族卡雀哇(年节)祭祀、剽牛、歌舞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景颇族目脑纵歌祭祀、歌舞农历正月 怒族怒族年节敬祖、祭土、歌舞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采集鲜花、歌舞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阿昌族会街耍白象、跳象脚鼓舞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普米族“大年”节荡秋千、赛马、歌舞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游山、歌舞五月五日 藏族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赛马、野餐、跳锅庄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对歌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祭祀、歌舞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赛马农历五月初五 回族回族古尔帮节团拜、宰牲回历十月 回族开斋节礼拜、颂经、歌舞六月 回族肉孜节减食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节宰杀一些牛羊、祭祀回历的+月十二月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 基诺族基诺族特懋克节歌舞、串寨、打陀螺基诺历法一月

安顺少数民族节日课件资料

安顺少数民族节日 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火把节;苗族在这一天祭“土地”神;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为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这两个少数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焚香、祭祖、喝酒吃肉,村中扎一大火把,有的高12 米,根据平、闰年扎12 或13 道麦秸,插满香、糖、果,以示丰收和吉祥。 苗族的主要节日 龙船节 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度龙船节。 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

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四月八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现在,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 . 六月六 湘西土家族节日特别多,几乎月月有节,有时—月几节,但最有影响的民族节日是六月六“覃后晒皮”。为防虫蛀霉烂,每年六月初六要翻晒覃后皮一次,故这天又叫“覃后晒龙袍”、“覃后晒皮”。《永顺县志》记载说:“六月六日晒书及衣服,俗传明茅岗土司覃后以是日被诛,血溅其衣,附近居民暴衣以吊之,名曰‘晒龙袍’。” 在少数民族地区,如布依族、壮族、苗族、瑶族和畲族的农历六月六,同样举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各种活动。 [苗族“赶歌节”]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的赶歌节是湖南凤凰、贵州松桃等地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苗族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汇集在歌场,尽情唱歌跳舞。 [瑶族“半年”]半年是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藏族“响浪节”]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六月初四至十七举行。“响浪”是藏语,意思是“在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火把节”。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聚集在一起,白天饮酒庆贺,进行斗牛、摔跤、赛马、射箭等活动。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高举火把游行。无数火把在田间、山林穿越游动,景色十分壮观。小伙子们吹起激越的笛子,弹起动听的月琴和大三弦,和姑娘们跳起优美欢快的“阿细跳月”舞蹈。“火把节”的源起,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聪明坚贞、抗暴而死的古代女英雄。它反映了彝族人民驱除邪恶、追求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 苗族的“芦笙节”每年二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节”。这几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完全沉浸在欢腾喜庆的气氛之中。村村寨寨的苗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聚集在大大小小的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小伙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踏着芦笙的优美旋律,翩翩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乐器,大的高四、五米,小的一、二米。芦笙节是苗族人民在春节之后,春耕之前,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和向对方父母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节日前,青年们常常把自己心爱的情人向母亲和嫂嫂透露。芦笙节时,母亲们通过对青年们的歌舞技艺的现场观察,品评他们的聪明才智,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道德品质,劳动好坏,帮助子女选择好对象。在苗族人民中,不善于歌舞、道德败坏、劳动不好的人,是难以找到称心如意的爱人的。“芦笙节”期间,还举行斗牛、赛马和篮球比赛等。 京族的“哈节” “哈”在京语中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歌节。它是住在南海北部湾几十个海岛上的京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据传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和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哈节里唱的歌,称为“哈歌”,有固定的手抄歌本,由专人演唱,平时一般不唱。“唱哈”的角色有三个,一个男的称“哈哥”,专司操琴伴奏;两个女的称“哈妹”,轮流演唱。歌声婉转,琴音柔和,别具一格,饶有风味,歌词内容多受汉族诗词歌赋影响,或咏唱传统故事,或吟诵白居易的《琵琶行》,或叙说历史人物,或颂扬友谊与爱情,丰富多彩,优美动人。京族人民很重视“哈节”。每到节日,他们清扫屋院,穿起盛装,兴高采烈地云集在“哈亭”听“哈”。 毛难族的“庙节”庙节是毛难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每到庙节,毛难山乡家家户户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在中堂插上柳枝,上面密密麻麻地粘上五色糯米饭团,象征硕果累累,五谷丰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节日民族主要节日时间 阿昌族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会街节农历九月初十 泼水节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撒神农历七月初一 尝新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渔潭会农历八月十五日 保安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布郎族开门节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关门节傣历九月十五日泼火节农历二月十九日 布依族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 朝鲜族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上元节农历正月初五

寒食节农历四月初五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哈尼族 十月节农历十月初一 六月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萨克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赫哲族赫哲年农历正月初一 回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农历一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 京族哈节农历六月初十德昂族泼水节农历四月十五日 东乡族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侗族芦笙节农历六月至九月侗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斗牛节农历二月

吃新节农历六月至七月独龙族卡崔哇农历十月中下旬俄罗斯族复活节公历三、四月 鄂伦春族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族米阔鲁节农历五月二十二日高山族新年祭农历十二月 仡佬族灯杆节农历正月初一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尝新节农历六、七月 拉祜族库扎节傣历三月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尝新节傣历十二月 黎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傈僳族收获节农历九月 澡塘节农历正月初三过年节农历正月初一刀杆节农历二月初八 珞巴族 旭独龙节藏历二月 隆德节藏历四月 满族 颁金节阴历十一月十三日 庙会农历四月

少数民族文化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文化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文化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历经数千年 不断传承,历久弥坚、经久不衰。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在传统节日中各个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习俗,由 共青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主办,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宣传社承 办的《中国传统节日与风俗》讲座于5月24日15:00在**学院建华 路校区博学楼C318成功举办。 讲座邀请到了具有多年从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讲授的经历,对传统文化、草原文化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文与艺术设计系韩伟老师。 韩伟老师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为代表,从传统节日的由来、特点以及 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三个方面展开,系统详实地讲述了传统文化的 内涵,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对中国传统节日与各民族风俗的独到见解,阐明了传统节日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此次讲座是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宣传社在第十个民族政策宣传月举办的重要活动之一,得到了与会师生的高度评价,讲座的成功举办 对我院师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进师生家国情怀、了解少数民族 文化风俗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三都县有什么少数民族节日 端节: 又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是水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语称"借端"、"过端"。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 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的谷熟时节举行,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报告团种的年终岁首阶段。因此,端节是辞旧迎新、庆贺

丰收、祭祀祖先和预祝来年幸福的盛大节日。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 月至十月。 卯节: 又称"歌节"、“东方情人节”,水族重要的民间节日。每年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择一卯日举行。当天,青年男女打着伞, 手拿花帕到卯坡唱歌、歌舞和游玩。晚上,人们汇集村寨广场,击 铜鼓、敲皮鼓、吹唢呐、演出传统的花灯剧等。还邀请客人饮宴。 吃新节: 吃新节,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如苗、侗、仡佬、基诺等民族)地区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福来年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大多在农 历六月至九月间农作物成熟或农作物即将丰收期间举行。节日期间 将会举办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活动,如游方、祭祀、斗牛等活动。 六月六: 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临,各村寨都要杀鸡宰猪,用白纸做成三角形的小旗,沾上鸡血或猪血, 插在庄稼地里,传说这样做,"天马"(蝗虫)就不会来吃庄稼。而在 苗族,"六月六"则是祭祀祖先的节日。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 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 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

少数民族节日作文(一)古尔邦节对于维吾尔族来说,有如汉族的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去年夏天,妈妈带我到喀什游玩,正赶上古尔邦节。那天早晨8点多钟,爸爸就和一些老乡们成群结队地到艾提朵清真寺参加一年一度最隆重的仪礼去了。不一会儿,寺内外就人山人海了,仪礼开始了,此时听不见往日城市的喧闹声,只有大阿旬诵念古兰经的浑厚的男中音在空中回荡。在这庄严而又肃穆的气氛中,成千上万排列成行的爷爷、叔叔们同时屈膝跪下来向安拉祈求平安。一个小时后,仪礼的各项仪式结束了,这时,一队鼓乐手们在艾提杂清真寺的门楼上吹起了咬呐,敲起了阿格拉鼓,弹起了冬不拉。一群梳着辫子,穿着五颜六色连衣裙的小姑娘们和成百上千的其他观众都围在艾提朵清真寺前,我怀着好奇心挤进人群,原来一群小伙子正在那里跳沙玛尔舞,欢乐的曲调把节日的气氛带到了大街小巷,带到了每个家庭。我跟随着妈妈去亲戚朋友家拜节,家家户户的桌上都摆满了鲜美丰富的食品。有烤镶、炸傲子、手抓羊肉、葡萄瓜果……我们来到叔叔家拜节,一进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华贵的景象,地上铺着地毯,墙上挂着壁毯,炕上铺着床毯,五光十色、风格各异。这时好客的主人端上来了一盘烤羊肉串,羊肉串上撤着孜然、盐末和鸡蛋等作料。看起来肉色酥黄,闻起来香沁心脾,吃起来外焦里嫩,风味独特,我边吃边赞不绝口。古尔邦节过去了,我也该回去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在喀什度过的别有特色的古尔邦节。少数民族节日作文(二)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可是泼水节由来的传说却有两种。: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而位于丽江华坪地区的傣家泼水节的故事却独具特色。这里的傣族人是中国乃至亚洲纬度最北的傣族部落。他们的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之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少数民族节日作文(三)壮族在八月十五这天,除了要赏月和吃月饼外,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就是“闹哥孩”,因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是女性,闹的对象是男性,所以叫“闹哥孩”,其实就是对歌,内容一般不涉及爱情,多是有关史实、社会一类的,尽兴方散。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把这天视为走亲访友的好日子,而陪客唱歌又是畲族的独特习俗。中秋歌节不但要陪客唱,还要集中到县城去对歌。对歌的时候,男女各站一边,女的还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参加唱歌的妇女,也要和歌者挤在一起,以壮声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