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应用论文

传感器技术应用论文
传感器技术应用论文

论文关键词:单晶材料多晶材料非晶材料非晶硅非晶磁性材料非晶传感器

论文摘要:摘要:对敏感功能材料研究开发所呈现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从单晶材料向多晶材料和非晶材料方向过渡发展。由于非晶材料具有光吸收系数高、基片材料的限制性小、性能易于扩展、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因而受到多方面青睐。本文侧重介绍非晶材料的现状、基本特性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与展望。

一、引言

最近,对敏感功能材料的研制开发所呈现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从单晶材料向多晶材料和非晶材料的方向过渡发展。到目前为止,传感器中应用的敏感功能材料多为单晶材料,特别是物理类传感器更是如此。例如,光敏传感器一直就是用Si、GaAs 之类的单晶半导体。另一方面,气敏传感器主要由多晶材料或多孔陶瓷构成。陶瓷由粉末混合物经模压、烧结而形成。采用理想特性的原材料并对烧结工艺严加管制,便可制成一种精细陶瓷,使之应用于传感器,从而开辟了陶瓷拓宽应用的新天地。单晶传感器仅利用了晶体的体性能,而多晶传感器和陶瓷传感器则利用了多孔性和晶粒边界特性,从而开辟了拓宽应用于气敏传感器和热敏传感器的新途径。

非晶材料大致分为非晶磁性材料和非晶半导体材料。引人注目的非晶合金现已步入实用阶段,特别是近年来又在基础和应用方面作了深入研究,从而了解非晶金属在结晶状态所具有的独特物性,使之拓宽应用于传感器,颇具实用价值。

二、背景材料以及非晶材料的应用现状

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从20 世纪50 年代涌现了若干新型非晶态材料,包括非晶合金、非晶半导体、非晶超导体、非晶离子导体和有机高分子玻璃等。其中非晶合金中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故又称为金属玻璃。金属玻璃可由多种工艺制备,所有工艺都涉及将合金从液态或气态快速凝固,凝固过程非常快以致将原子的液体组态冻结下[1-3]。它们在热力学上处于亚稳状态,在晶化温度以上即可克服一定大小的能垒而转变成晶态。

研究表明,非晶态结构上与液体相似(见图1) ,原子排列是短程有序的;从总体上来说是长程无序的,宏观上可将其看作均匀、各向同性的。非晶态结构的另一个特点是热力学的不稳定性,存在向晶态转化的趋势,即原子趋于规则排列。为了进一步了解非晶态的结构,通常在理论上把非晶态材料中原子的排列情况模型化,其模型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连续模型,如微晶模型、聚集团模型等;另一类是连续模型,如连续无规则网格模型、硬球无规密堆模型等。虽然所建立的种种模型[4]于描述非晶态材料的真实结构还不够精确。但在解释非晶态材料的某些特性如弹性、磁性上,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非晶态合金的长程无序、短短有序的特性导致非晶态金属有着良好的机械性能、优良的化学性能以及优异的软磁性能。

图1 气、液、晶态和非晶态双体分布函数[5 ]

1、非晶磁性材料

非晶磁性材料是杜韦斯(Duwes)1960 年用液体淬火法率先合成的,如今这种敏感功能材料已在传感器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而且展望未来还可用于更大的发展。非晶磁性材料具有下列特性:

①缺乏晶体材料所具有的磁各向异性,导磁率高,损耗小。也就是说,旋转磁化容易,各向磁场灵敏度高,因此,可用来构成高灵敏度磁场计或磁通量传感器。现已相继开发出应力ˉ磁效应式高灵敏度应力传感器、磁致伸缩效应式机械传感器。

②具有高电阻率(比坡莫合金高几倍),因此,即使是在高频范围内也能得到较小的涡流损耗和极好的磁特性,有效利用此特性便可开发研制出磁性晶体难以实现的快速响应传感器。

③不存在晶粒边界、位错等晶体材料固有的缺陷,因而机械强度高,抗化学性强。

④直到居里温度(近似为200~500K),其组合成分均可随意确定。因此,可望用于开发研制快速响应温度传感器。

2、非晶硅

非晶硅自1976 年由斯皮尔(Spear)通过控制手段对其掺杂以来,在光生伏打方面的应用是人所共知的。例如,内置非晶硅太阳电池的袖珍计算器现已普及化,比比皆是。非晶硅用作传感器敏感功能材料有很大潜力,主要表现在非晶硅具有一般晶体材料难以得到的特性:

①可见光范围内非晶硅的光吸收系数高;

②使微晶相与非晶相混合,可得到类晶体性能;

③淀积温度低(200℃~300℃),可随意选用基片材料,如可用有机膜;

④可淀积均匀性良好的大面积薄膜;

⑤淀积膜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良好;

⑥可在曲面和平面上淀积薄膜;

⑦可应用光刻工艺;

⑧可用非晶材料制作有源和无源元件,可在多种基片材料上生长,可用来制作三维电路。

三、非晶材料的基本特征

非晶金属材料具有下述基本特性:

1、高透磁率

Co 基高透磁率非晶金属由Co、Si、Fe、B 主成分组成,添加Mn、Nb、Mo、Cr 等元素。图2所示为透磁率—频率特性,并与结晶材料作了比较。图示表明,非晶材料从低频到高频领域均为高的透磁率。为了得到高透磁率,须严密控制组合成分,使磁致伸缩常数大致为零,极力减小在制造过程中及热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感应磁各向异性,如此便可获得高透磁率。再就非晶材料的实用性而言,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时效稳定性问题。非晶是亚稳定物质,因而当升温达结晶温度以上时就起结晶作用。因此,磁特性、机械特性便随之大幅度降低。这样即使在结晶温度以下的温度领域,磁特性也呈现缓慢变化现象。通过精心热处理,可望减小时效变化。但对使用温度环境下的时效稳定性,须抓住充分斟酌、精心设计这一重要环节。

图2 高透磁率Co基非晶金属的有效透磁率—频率特性

2、低铁耗、大仰角

组合成分为Co 基材料,与高透磁率为同一系统。由于转换电源用的饱和扼流圈等的B-H 曲线(磁化曲线)需用大仰角,因而通过热处理使磁心的磁路方向发生感应各向异性,如此便可获得低铁耗、大仰角的磁特性。

表1 低铁耗大仰角非晶金属的磁特性

注:*1.片厚20μm *2.片厚100μm

3、高饱和磁通密度

基本组合成分为Fe、Si、B,以提高耐蚀性、降低铁耗为目的,还可适量添加Cr、Ni、Nb 等元素。表3 列出高饱和磁通密度Fe 基非晶金属的磁特性,并与方向性硅钢板作了比较。铁耗要比硅钢小1/3~1/5。

4、高磁通密度

由于Fe 基非晶金属无结晶磁各向异性,透磁率大,而且磁致伸缩大,即使是弱磁场也能发生大的磁致伸缩,因而作为磁致伸缩材料的应用开发相当活跃。非晶材料的k 值显著大于结晶材料。可用作超声波元件而特别引人注目。

四、应用

由于非晶材料具有光吸收系数高、基片材料限制小、性能易于扩展、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因而作为敏感功能材料倍受青睐,现已日益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感器。图3所示为主要用例。

图3 非晶硅传感器

1、光传感器[6]

有效利用非晶硅的特性便可研制成高性能的光传感器。非晶硅光传感器有光导电池式和光敏二极管式2 种。光敏二极管具有与太阳电池相同的p-i-n 结构,非晶硅光敏二极管的灵敏度和响应时间与单晶硅光敏二极管相近。

①导电池

图6 所示为未掺杂非晶硅的一个典型特性—光导性与单色光强度的函数关系。在1mW/cm2 的光照下非晶硅的光导性增大3 个数量级,衰减时间约为10ms,其时间拖尾长。

②光敏二极管图3 所示为非晶硅pin 型光敏二极管的结构简图。图4 所示为不同波长时

短路电流与单色光强度的函数关系。在很宽的范围内短路电流与光强度均成线性比例关系。波长较短时其短路电流比波长较长时大6~9 倍。图5 所示为非晶硅二极管的响应时间与负载电阻特性的关系曲线。响应时间依赖于负载电阻,影响响应时间的决定因素是RC常数。在同样的负载电阻下对绿光的响应时间比对红光的长,绿光时的导通时间为μs,截止时间为μs。

图3 Pin型光敏二极管结构图图4 短路电流与单色光强度的函数关系。

图5 非晶硅响应时间与浮在电阻的特性的关系曲线

③色传感器

利用非晶硅特性研制成集成型全色传感器。图6 示出结构不同的3 种集成型色传感器。用这类传感器至少可识别12 种颜色。图7 所示为集成型色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集成型色传感器由红光传感器、绿光传感器及蓝光传感器3 个光传感器组成。当其入射光的强度与相对的波长为均匀状态时,红光、绿光和蓝光传感器的灵敏度比为5:3:2。在20℃~60℃的温度范围内,蓝光传感器和红光传感器的光谱响应变化很小,集成型非晶硅色传感器的响应时间约为1μs。

图6 集成型色传感器的结构

图7 集成型色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④单片光耦合器

任意类型的基片上可在淀积非晶硅,利用此特性来制作单片光耦合器,将非晶硅光敏二极管直接形成在GaP 发光二极管上。非晶硅GaP 单片光耦合器的结构简图如图8所示,其电流传输比为%,响应时间为10μs。通过优化器件结构,可望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单片光耦合器是非晶硅光敏二极管的一个应用实例。

图8 弹片光耦合器的结构简图

⑤图像传感器

线性光传感器的结构简图如图9 所示,研制成宽度为216mm 的传感器阵列,内含1728 个象素。图10 示出在单晶硅基片上制作的图象传感器,由MOS 型扫描器和非晶硅光导层组成。模式识别传感器是图像传感器的另一个应用实例。图11 示出模式识别传感器的结构简图,由设置在2 块透明板之间的光传感器阵列(16×16,2×2mm)构成。

图9 线性光传感器的结构简图

图10 固态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简图

图11 模式识别传感器的结构简图

2、温度传感器

首先介绍西贝克效应[7]:

如下图11所示,所谓西贝克效应就是指当一种材料两端有温度差时,在材料内部将形成电场,相应的存在电动势。若把材料两端相连成闭合电路,线路中有电流通过。通常用温差电动势率来表示这一电动势,它是材料两端单位温度差引起的温差电动势,对于晶态半导体,可推出其温差电动势率S为,

图12 西贝克效应示意图

式中q为电子电荷的绝对值,A-和A+是接近1的常数,可以推出对于n型,QUOTE n<0,Sp>0。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温差电动势的正负的办法来判断半导体的导电类型。金属温差电动势比晶态半导体要小得多,一般金属的费米能级数量级为几个电子伏特,因此金属的温差电动势绝对值约为几个QUOTE ,而晶态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率绝对值在室温时可达几百QUOTE 对于一般的非晶态半导体温差效应,与它的三种导电机制相对应,它的温差电效应也分成三个不同温度讨论。

当温度足够高时,以扩展态中的电子导电为主时,非晶态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与晶态半导体很类似,它们的n型和p型半导体具有相同的表达式。随着温度降低,当以带尾局域态电子导电时,非晶态半导具有1式和2式的形式,只是式中的EC和EV分别换成EA 和EB,A-,A+值更小。当温度进一步降低,以禁带中的缺陷局域态中的电子导电为主时,非晶态半导体的温差电动势率S有类似于金属的形式,同样S值很小,符号可正可负,取决于对电流做主要贡献的电子能态是位于费米能级EF的上方还是下方。

图13示出非晶硅的热电势与温差的关系。由于非晶硅的西贝克(Seebeck)系数高,因而可用来研制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器。在室温附近西贝克系数几乎为常数,n 型和p 型材料的西贝克系数分别为-120μV/K~-220μV/K 和170μV/K~280μV/K,比金属的西贝克系数大2 个数量级。为了增大西贝克效应的灵敏度,形成p-n 结可能是有益的。由于通过半导体的p-n 结呈现整流特性,因而对灵敏度和热电势的线性有影响。相反,非晶硅的p-n 结呈现欧姆特性,因而对热电势特性无影响,仅使其输出达到n 型或p 型材料时的2 倍左右。如图13 所示,非晶硅的p-n 型结具有良好的线性热电势,其西贝克系

数为338μV/K,大约等于n-型和p-型材料绝对西贝克系数的总和。

图13 非晶硅的热电势与温差的关系

非晶硅热电传感器[7]:

目前作为微波和光学的波段检测用的传感器,有通过把功率转换为焦耳热进行检测的金属薄膜热电偶传感器和利用光电效应的非晶态半导体传感器等,例如Bi-Sb薄膜热电偶和Si-Ta2N 薄膜热电偶等。用p-n结型非晶硅薄膜,检测灵敏度可提高20倍以上,同时,由于非晶硅的温差电动势率的温度系数很小,可做到小于1%,因此非晶态硅热电传感器可以作为很好的从微波到光波波段范围的功率传感器。

利用非晶硅薄膜制作热电传感器除了在性能上的优点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利用晶态半导体薄膜的传感器通常是研磨晶体表面以形成薄膜,或利用热解法形成晶体薄膜,基片温度在700--800 QUOTE 以上,而现在利用辉光放电的方法,基片只需300 QUOTE 左右,因此非晶硅薄膜容易形成。

(2)由于薄膜的形成与晶态半导体薄膜的外延生长不同,因此基片不需使用晶态材料,另外由于基片温度降低到300 QUOTE 左右,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也可作为基片,总之对基片的要求较低。

(3)由于非晶硅薄膜在机械方面是稳定的,这样集成技术中的光刻等典型的细微加工技术仍可用,因此容易微型化。

(4)制造方法比较简单,有利于大量廉价生产。

显然,这些特点不仅限于用非晶硅制成的热电传感器,利用非晶硅薄膜制作的其他传

感器和电子原件等也都具有这些特点。

3、压力传感器

微晶相和非晶相混合所产生的压阻效应,与常规的金属应变计相比,其灵敏度要高1 个数量级,应变因子可达60。图15 示出用光CVD 法(在150℃温态下)和等离子CVD 法制作的n 型μC-Si:H 压阻效应的比较。压阻性随所加应变的关系在各个方向均为线性变化。应变因子的温度系数很小,仅为%/K,此值很容易得到补偿。在大面积挠性有机薄膜上淀积非晶硅的可能性,使得这种材料适用于传感表面(包括曲面)上的压力分布和形状识别。这类传感器对于人造皮肤的应用(机器人的手)有很大的潜力。

图15 压阻效应的比较

4、功率传感器

高灵敏度的半导体热电偶可用作热电堆功率传感器。热电堆由非晶硅膜和金属膜组成,后者用作一个电阻,以耗散所施加的电功率,并变换成焦耳热。图14 示出热电堆的输出电压与施加直流功率的函数关系曲线。输出电压与所加直流功率成正比增加,直到10mV 时其线性度为小于% 。此功率传感器的灵敏度是1mV/mW,约为Bi-Sb 热电偶所得值的10 倍。

图14 热电堆的输出电压与施加直流功率的函数关系

电信设备(包括音频至射频范围)的生产和维护所用的电平表已用非晶硅热电堆功率传感器制成。非晶硅电平表(均方根值检测表)与常规的真空管型热偶表相比,具有较好的线性、温度稳定性和精度。

五、总结

总之,非晶态材料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新材料,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由于主要是采用急冷法制备材料,使其厚度受到限制; ②热力学上不稳定,受热有晶化倾向。另外,由于使用RSP 技术生产非晶合金的规模太小以及只限于某些化学成分,并且高的冷却速度就会限制产品的大小和形状。目前,非晶合金的研究方向倾向于: ①通过非晶相的晶化获得纳晶相,从而制造一种非晶相为基体的纳晶复合材料,旨在得到好的物理性能,如获得好的软磁性能合金( Fe - Si - B - Nb- Cu 合金,即Finement 合金) :或者得到好的力学性能,如Al 和Mg 基非晶合金中的纳晶相使得该种复合材料具有极高的拉伸强度。②具有大过冷液体区间和大的玻璃化形成能力的新型系列合金研发。③探索玻璃化形成能力的原因。④大块体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技术的发明。

但是,非晶材料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可观的,未来的非晶硅产品可望在随意基片上低温淀积非晶硅,即使是在不能耐温的基片(如塑料膜)上也照样能淀积,同时用非晶硅单片模式制作三维器件也成为可能。列举上述几种应用实例足以说明,非晶材料在传感技术领域应用天地广阔,深入研究开发,着力拓宽应用,定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王一禾,杨鹰善. 非晶态合金[M] .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2] 郭贻诚. 王震西. 非晶态物理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3] FE 卢博斯基. 非晶态金属合金[M] . 柯成,唐与谌,罗阳,何开元译.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

[4] 殷景华,王雅珍,鞠刚,等. 功能材料概论[M] .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5] 王绪威. 非晶态材料及应用[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压力传感器的论文

压力传感器的论文 合理进行压力传感器的误差补偿是其应用的关键。压力传感器主要有偏移量误差、灵敏度误差、线性误差和滞后误差,本文将介绍这四种误差产生的机理和对 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将介绍为提高测量精度的压力标定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目前市场上传感器种类丰富多样,这使得设计工程师可以选择系统所需的压力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既包括最基本的变换器,也包括更为复杂的带有片上电路的高集成度传感器。由于存在这些差异,设计工程师必须尽可能够补偿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这是保证传感器满足设计和应用要求的重要步骤。在某些情况 下,补偿还能提高传感器在应用中的整体性能。 本文以摩托罗拉公司的压力传感器为例,所涉及的概念适用于各种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应用。 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主流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单片压阻器件,该器件具有3类: 1. 基本的或未加补偿标定; 2. 有标定并进行温度补偿; 3. 有标定、补偿和放大。 偏移量、范围标定以及温度补偿均可以通过薄膜电阻网络实现,这种薄膜电阻网络在封装过程中采用激光修正。 该传感器通常与微控制器结合使用,而微控制器的嵌入软件本身建立了传感器数学模型。微控制器读取了输出电压后,通过模数转换器的变换,该模型可以将电压量转换为压力测量值。 传感器最简单的数学模型即为传递函数。该模型可在整个标定过程中进行优化,并且模型的成熟度将随标定点的增加而增加。 从计量学的角度看,测量误差具有相当严格的定义:它表征了测量压力与实际压力之间的差异。而通常无法直接得到实际压力,但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压力标准加以估计,计量人员通常采用那些精度比被测设备高出至少10倍的仪器作为测量标准。 由于未经标定的系统只能使用典型的灵敏度和偏移值将输出电压转换为压力,测得的压力将产生如图1所示的误差。 这种未经标定的初始误差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 偏移量误差。由于在整个压力范围内垂直偏移保持恒定,因此变换器扩散和激光调节修正的变化将产生偏移量误差。 b. 灵敏度误差,产生误差大小与压力成正比。如果设备的灵敏度高于典型值,灵敏度误差将是压力的递增函数(见图1)。如果灵敏度低于典型值,那么灵敏度误差将是压力的递减函数。该误差的产生原因在于扩散过程的变化。 c. 线性误差。这是一个对初始误差影响较小的因素,该误差的产生原因在于硅片的物理非线性,但对于带放大器的传感器,还应包括放大器的非线性。线性误差曲线可以是凹形曲线,也可以是凸形曲线。 d. 滞后误差:在大多数情形中,滞后误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硅片具有很高的机械刚度。一般只需在压力变化很大的情形中考虑滞后误差。 标定可消除或极大地减小这些误差,而补偿技术通常要求确定系统实际传递函数的参数,而不是简单的使用典型值。电位计、可调电阻以及其他硬件均可在补偿过程中采用,而软件则能更灵活地实现这种误差补偿工作。 一点标定法可通过消除传递函数零点处的漂移来补偿偏移量误差,这类标定方法称为自动归零。

传感器论文

压力传感器的温控系统的研究 班级:学号: 姓名: 摘要:针对压力传感器易受温度影响,产生零点漂移、测量误差增大,从而产生测量误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根据科恩-库恩公式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参数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克服了纯 PID 控制有较大超调量的缺点,从而减少了温度漂移对于测量值的影响,实现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同时利用仿真软件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和测试验证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很大程度上补偿了温度所应起的温漂对于测量值影响产生的误差,是压力传感器在高温工作情况下的稳定性的得到极大的提高。 关键字:温度传感器,温漂腔体仿真操作 0 引言 针对我国当对于压力传感器材料的研究的现进成果以及压力传感器技术在我国生产技术,社会生活,军事医学等方面的广泛运用,对于传感器各方面的研究就有极大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研究传感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sic的耐高温,抗腐蚀,抗辐射性能,因而使用SiC 来制作压力传感器,能够克服Si器件高温下电学、机械、化学性能下降的缺陷,稳定工作于高温环境,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但是界温度较大时,压力传感器受温度影响精度不高,会产生零点漂移等问题,从而增大测量误差。于是尝试加工一个腔体,把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放置在里面形成一个小的封闭腔体,在外界温度较高或较低的情况下,用加热装置先升温到几十度并维持这一温度,给压力传感器做零点补偿,提高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这样就克服了在大温度范围难以补偿的问题。本文对这个温度控制系统提出了解决方案,采用了PID参数自整定控制,模糊控制属于智能控制方法,它与 PID 控制结合,具有适应温控系统非线性、干扰多、时变等特点[1-3]。 1 硬件系统 用放置在腔体内的温度传感器测量恒温箱内的温度,产生的信号经过放大后输出反馈信号,再用单片机进行采样,由液晶显示恒温箱内的温度,并通过温度控制算法控制加热装置。所使用的单片机为STC125408AD,自带A/D转换、EPROM功能,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外部晶振20 MHz以下时,可省外部复位电路),ISP(在系统可编程)/IAP(在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可通过串口(P3.0/ P3.1) 直接下载用户程序,数秒即可完成一片。 2 系统的控制模型 电加热装置是一个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可用 一阶 惯性环节描述温控对象的数学模型[5-8] 。 G(S)=K/(t′S+1) (1) 式中: K为对象的静增益;t′为对象的时间常数。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方法是对过程对象施加阶跃输入信号,测取过程对象的阶跃响应,然后由阶跃响应曲线确定过程的近似传递函数。具体用科恩-库恩(cohen-coon)公式确定近似传递函数。 cohn-coon 公式如下: K= Δ C/ Δ M

MEMS压力传感器论文

基于MEMS实现SOI压力传感器的设计研究 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机械(专研)-14 学号:2014309020127 学生姓名:王宇 指导教师:赵全亮 撰写日期:2015年1月6日

目录 1.MEMS传感器概述 (1) 1.1 MEMS传感器研究现状 (1) 1.2 MEMS压力传感器分类 (1) 1.3MEMS压力传感器应用 (2) 2.基于MEMS实现SOI压力传感器的设计研究 (2) 2.1 SOI压力传感器简介 (2) 2.2 SOI压力传感器的理论及结构设计 (3) 2.3 SOI压力传感器总结 (6) 3.MEMS压力传感器发展趋势 (7)

1.MEMS传感器概述 1.1 MEMS传感器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场引导、科技推动、风险投资和政府介入等多重作用下,MEMS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新原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MEMS传感器的新产晶不断涌现。目前,MEMS传感器正向高精度、高可靠性、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微型化和微功耗方向发展。 其中,MEMS技术也是伴随着硅材料及其加工技术、IC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它的运用带来了传感器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其特点主要包括:1)质量和尺寸的减少;2)标准的电路避免了复杂的线路和外围结构;3)可以形成传感器阵列,获取阵列信号;4)易于处理和长的寿命;5)低的生产成本,这包括低的能源消耗,较少的用材;6)可以避免或者少用贵重的和对环境有损害的材料,其中压力传感器是影响最为深远且应用最为广泛的MEMS传感器。 1.2 MEMS压力传感器分类 MEMS传感器的发展以20世纪60年代霍尼韦尔研究中心和贝尔实验室研制出首个硅隔膜压力传感器和应变计为开端。压力传感器是影响最为深远且应用最广泛的MEMS传感器,其性能由测量范围、测量精度、非线性和工作温度决定。从信号检测方式划分,MEMS压力传感器可分为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和谐振式等,其特点如下: 1)压阻式:通过测量材料应力来测量压力大小,它具有体积小、全动态测量范围的高线性度、较高的灵敏度、相对较小的滞后和蠕变的特点,此类型传感器多采用惠斯通电桥来消除温度影响; 2)电容式:通过测量电容变化来测量压力大小,相比较压阻式的传感器,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低温度敏感系数、没有滞后、更高的长期稳定性,但同时它也有更高的非线性度、更大的体积,需要更复杂的检测电路和更高的生产成本; 3)谐振式:通过测量频率或频率的微分变化来测量压力大小,它可以通过诸如热、电磁和静电效应来改变膜片频率,并且可以通过真空封装来提高传感器精度; 4)压电式:压电传感器是利用某些电介质受力后产生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传

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的应用共15页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论文) 合金薄膜压 力传感器的应用 学生姓名:张志强 指导教师:任爽 所在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20094073120 中国·大庆 2019 年12 月

目录 前言........................................................ I I 1 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1) 2 合金薄膜高温压力传感器研究现状 (2) 2.1 镍铬系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 (2) 2.2 铂钨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 (3) 2.3 钯铬合金薄膜应变计 (3) 3 多功能传感器(MULTIFUNCTION) (4) 3.1 多功能传感器的执行规则和结构模式 (4) 3.2 多功能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现状 (4) 4 无线网络化(WIRELESS NETWORKED) (7) 4.1 传感器网络 (7) 4.2 传感器网络研究热点问题和关键技术 (7) 4.3 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研究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前言 咨询公司INTECHNO CONSULTING的传感器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9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调查显示,东欧、亚太区和加拿大成为传感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而美国、德国、日本依旧是传感器市场分布最大的地区。就世界范围而言,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依旧是汽车市场,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看好通讯市场前景,一些传感器市场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已表现出成熟市场的特征。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规模最大,分别占到整个传感器市场的21%、19%和14%。传感器市场的主要增长来自于无线传感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兴传感器。其中,无线传感器在2019-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会超过25%。 目前,全球的传感器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创新之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有关专家指出,传感器领域的主要技术将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各国将竞相加速新一代传感器的开发和产业化,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新技术的发展将重新定义未来的传感器市场,比如无线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和金属氧化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出现与市场份额的扩大。

压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压力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仪器仪表控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感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江苏省苏科仪表有限公司技术部的同志就简单介绍一些常用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力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如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等。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这类传感器。 1、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在了解压阻式力传感器时,我们首先认识一下电阻应变片这种元件。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敏感器件。它是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阻应变片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又有丝状应变片和金属箔状应变片两种。通常是将应变片通过特殊的粘和剂紧密的粘合在产生力学应变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值变化通常较小,一般这种应变片都组成应变电桥,并通过后续的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传输给处理电路(通常是A/D转换和CPU)显示或执行机构。 1.1、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内部结构:它由基体材料、金属应变丝或应变箔、绝缘保护片和引出线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可以由设计者设计,但电阻的取值范围应注意:阻值太小,所需的驱动电流太大,同时应变片的发热致使本身的温度过高,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使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太大,输出零点漂移明显,调零电路过于复杂。而电阻太大,阻抗太高,抗外界的电磁干扰能力较差。一般均为几十欧至几十千欧左右。 1.2、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在基体材料上应变电阻随机械形变而产生阻值变化的现象,俗称为电阻应变效应。金属导体的电阻值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ρ——金属导体的电阻率(Ω·cm2/m) S——导体的截面积(cm2) L——导体的长度(m)

压力传感器的毕业设计英语论文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ensor and Development of Senso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ensor A transducer is a device which converts the quantity being measured into an optical, mechanical, or-more commonly-electrical signal. The energy-conversion process that takes place is referred to as transduction. Transducer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ransduction principle involved and the form of the measured. Thus a resistance transducer for measuring displacement is classified as a resistance displacement transducer. Other classification examples are pressure bellows, force diaphragm, pressure flapper-nozzle, and so on. 1、Transducer Elements Although there are exception ,most transducers consist of a sensing element and a conversion or control element. For example, diaphragms,bellows,strain tubes and rings, bourdon tubes, and cantilevers are sensing elements which respond to changes in pressure or force and convert these physical quantities into a displacement. This displacement may then be used to change an electrical parameter such as voltage, resistance, capacitance, or inductance. Such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lements form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ing devices or transducers. Similar combination can be made for other energy input such as thermal. Photo, magnetic and chemical,giving thermoelectric, photoelectric,electromaanetic, and electrochemical transducers respectively. 2、Transducer Sensitivi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transducer output signal is usually obtained by calibration tests and is referred to as the transducer sensitivity K1= output-signal increment / measured increment . In practice, the transducer sensitivity is usually known, and, by measuring the output signal, the input quantity is determined from input= output-signal increment / K1. 3、Characteristics of an Ideal Transducer The high transducer should exhibit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 high fidelity-the transducer output waveform shape be a faithful reproduction of the measured; there should be minimum distortion. b) There should be minimum interference with the quantity being measured; the presence of the transducer should not alter the measured in any way. c) Size. The transducer must be capable of being placed exactly where it is needed.

压力传感器应用论文.

传感器的应用 压 力 传 感 器 姓名:白智伟 学号:2011081403 班级:2011级电本2班 压力传感器 摘要:压力传感器以stc11f04e单片机为中心控制系统. 主要由弹性体、电阻应变片电缆线等组成,内部线路采用惠更斯电桥,当弹性体承受载荷产生变形时,电阻应变片受到拉伸或压缩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桥失去平衡,产生相应的差动信号,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用放大器将此信号放大。用双积分型A/D转换电路转换,将转变的数字量经单片机处理。最后由LCD将其显示。 关键词:stc11f04e;传感器;双积分型A/D转换电路。 一.系统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本设计主要由压力传感器,运算放大器,双积分型A/D转换电路,单片机,LCD显示屏构成。总体框架如下图1。 图1总体电路框图 二.各个单元电路设计 1.压力传感器的设计 采用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是由电阻应变片组成的测量电路和弹性敏感元件组合起来的传感器。当弹性敏感元件受到压力作用时,将产生应变,粘贴在表面的电阻应变片也会产生应变,表现为电阻值的变化。这样弹性体的变形转化为电阻应变片阻值的变化。把 4 个电阻应变片按照桥路方式连接,两输入端施加一定的电压值,两输出端输出的共模电压随着桥路上电阻阻值的变化增加或者减小。一般这种变化的对应关系具有近似线性的关系。找到压力变化和输出共模电压变化的对应关系,就可以通过测量共模电压得到压力值。 2.输入放大电路的设计 由于所测出的微压力传感器两端的电压信号较弱,所以电压在进行A/D 转换之前必须经过放大电路的放大。输入放大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输入阻抗和,本设计采用OP07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同相比例放大电路,以提高电路的输入阻抗,以达到设计要求。 3.双积分式A/D转换器的设计

压力传感器文献综述

压力传感器文献综述 摘要:传感器技术是综合多种学科的复合型技术,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传感器技术。本文通过部分文献资料对压力传感器的发展过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一简要介绍。关键词:压力;传感器; 1 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历程 现代压力传感器以半导体传感器的发明为标志,而半导体传感器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 发明阶段(1945 - 1960 年) :这个阶段主要是以1947 年双极性晶体管的发明为标志。此后,半导体材料的这一特性得到较广泛应用。史密斯与1945 发现了硅与锗的压阻效应,即当有外力作用于半导体材料时,其电阻将明显发生变化。依据此原理制成的压力传感器是把应变电阻片粘在金属薄膜上,即将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此阶段最小尺寸大约为1cm。 (2) 技术发展阶段(1960 - 1970 年) :随着硅扩散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员在硅的(001) 或(110) 晶面选择合适的晶向直接把应变电阻扩散在晶面上,然后在背面加工成凹形,形成较薄的硅弹性膜片,称为硅杯。这种形式的硅杯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成本低、便于集成化的优点,实现了金属- 硅共晶体,为商业化发展提供了可能。(3) 商业化集成加工阶段(1970 - 1980 年) :在硅杯扩散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了硅的各向异性的腐蚀技术,扩散硅传感器其加工工艺以硅的各项异性腐蚀技术为主,发展成为可以自动控制硅膜厚度的硅各向异性加工技术,主要有V 形槽法、浓硼自动中止法、阳极氧化法自动中止法和微机控制自动中止法。由于可以在多个表面同时进行腐蚀,数千个硅压力膜可以同时生产,实现了集成化的工厂加工模式,成本进一步降低。(4) 微机械加工阶段(1980 年- 今) :上世纪末出现的纳米技术,使得微机械加工工艺成为可能。通过微机械加工工艺可以由计算机控制加工出结构型的压力传感器,其线度可以控制在微米级范围内。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加工、蚀刻微米级的沟、条、膜,使得压力传感器进入了微米阶段。 2 压力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感器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现代科技的开路先锋。美、日、英、法、德和独联体等国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关键技术之一。美国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中就有6项与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直接相关。关于保护美国武器系统质量优势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其中8项为无源传感器。。正是由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和投入开发,传感器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规模较小,应用范围较窄。为此,我们亟须转变观念,将传感器的研发由单一型传感器的研发,转化为高度集成的新型传感器研发。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现代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它将成为21世纪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传感器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感技术工程中心等研究开发基地;MEMS、MOEMS等研究项目列入了国家高新技术发展重点;在“九五”国家重科技攻关项目中,传感器技术研究取得了51个品种86个规格新产品的成绩,初步建立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2007年传感器业总产量达到20.93亿只,品种规格已有近6000种,并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中得到一定的应用。压力传感器的发展动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1光纤压力传感器 这是一类研究成果较多的传感器,但投入实际领域的并不是太多。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经光纤送入调制区,在调制区内,外界被测参数与进入调制区的光相互作用,使光的强度、频率、相位、偏振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再经光纤送入光探测器、

基于单片机的压力传感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4) 第1章绪论................................................................................................................................................ - 1 - 1.1 课题设计背景................................................................................................................................. - 1 - 1.2 传感器系统简介............................................................................................................................. - 1 - 1.3 本文内容提要................................................................................................................................. - 2 - 第2章调理电路硬件设计........................................................................................................................ - 2 - 2.1 传感器电路分析............................................................................................................................. - 2 - 2.2选用放大电路及其电路分析.......................................................................................................... - 3 - 2.3 AD转换电路的设计....................................................................................................................... - 4 - 2.3.1AD0804的外围接口的功能: ............................................................................................. - 4 - 2.3.3控制程序的设计:............................................................................................................. - 6 - 2.4 LCD显示电路的设计..................................................................................................................... - 8 - 2.4.1LCD的介绍........................................................................................................................... - 8 - 第3章控制程序的设计............................................................................................................................ - 15 - 3.1 程序要完成的任务....................................................................................................................... - 15 - 3.2 程序流程设计............................................................................................................................... - 16 - 第4章课题总结...................................................................................................................................... - 18 - 4.1 仪用放大电路............................................................................................................................... - 18 - 4.2单片机的使用................................................................................................................................ - 18 - 4.3 AD转换和LCD的控制 ............................................................................................................... - 18 - 在使用类似于AD转换芯片和LCD显示等数字集成芯片时,我们重点关注于其外围引脚的功能和控制时序图就可以了,通过外围引脚的功能来设计电路连接图,等外围电路连接好以后其实它的控制程序的大概框架就有了,再结合着时序图对各个引脚状态变化的先后顺序和各个状态的持续时间做一下处理,我们的控制程序基本上就可以出炉了。当然这时我们编写出的控制程序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结果,最多有一个仿真结果。在实际调试时若出现了焊接失误或者是程序控制的问题时,我们最好任然秉持先前的网口概念。对整个电路和程序进行模块化处理,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检查处理。这样我们调试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 - 18 - 第5章结论.............................................................................................................................................. - 19 - 在课题选择之初,其目的是为了熟练掌握针对于压力测量电路的设计和应用,并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的部分。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这一目的被逐渐淡化,转而注重于各个模块的选择和设计。因为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发现,我们对调理电路的设计所考虑的参数似乎和实际的物理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若不考虑传感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的话,如文章开头所述:我们只要对电量进行操作就可以了。.............................................................................................................................................. - 19 - 致谢...................................................................................................................................................... - 19 - 参考文献...................................................................................................................................................... - 20 -

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

压力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 摘要:目前在工业生产中用得最广的压力传感器是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通过感触压力的 变化来改变其中的应变元件的电阻,从而输出相应的电压变化,实现将压力参数转变 成电信号参数。本文探讨了MPX2000系列压力传感器的应用电路以及MC33079型号运 算放大器在其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MPX2000;MC33079 引言 在工业测量中,压力的测量极为广泛,利用压力测量可以直接或间接测得很多物理参数,例如大型储液罐的液位、储气罐的压力、海洋的水深、山的高度,医疗方面可以测量血压、呼吸压等,航空方面测量飞机的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升降速度以及气体管道流量等。但目前在实际中用得最多的是由膜片、波纹管、弹簧管和机械式传动、放大机构组成的指针式压力表。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但测量精度低,如果要对压力参数进行遥测、记录或集中观察(监控)、自动调节或控制,则需要用到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将压力参数变成电信号输出。 一、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是利用单晶硅的压阻效应制成的器件,也就是在单晶硅的基片或硅杯上用扩散工艺、离子注入工艺或溅射工艺制成一定形状的应变元件,当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力时,传感器中的应变元件的电阻 发生变化,从而输出相应的电压变化。很多压阻式压力传感器 是在硅膜片上制作四个等值电阻的应变元件,形成电桥。当受 到压力作用时,一对桥臂电阻变大△R ,而另一对桥臂电阻变小△R ,电桥失去平衡,这时便有一个与压力成正比的电压u o 输出,其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 二、压力传感器的应用电路 典型的压力传感器应用电路如图(b)所示。它是一种适合于MPX2000系列的通用放大电路。MPX2000系列压力传感器是一种 带有温度补偿的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其内部有温度补偿电阻网 络,并经激光校准,如图(c)所示。经过激光校准后,传感器的零输出、满量程输出及输出一致性、温度补偿特性等都达到较 好的性能指标。它的基本性能指标是:零位输出小于±1mV ,满 量程输出40mV ±1.5mV ,在0~+85℃范围内有较好的温度补偿效果;线性度可达±0.1%FS ~±0.25%FS ;工作温度范围为-40℃~+125℃,允许过载为400%(MPX2100)、200%(MPX2050)。(MPX2100与MPX2050的主要参数与极限参数详见附录一和附录二) 另外,在压力传感器的应用电路中,大多都采用仪用放大器电路结构。这是由于仪用放大器电路具有高输入阻抗的特点(传感信号两端均由同相端输入),两运放A1、A2的特性相同时,就可以很好地减小温漂,增强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且当改变增益时对放大器特性无影响。这种放大电路能测量小信号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三、应用电路的分析 典型的压力传感器应用电路中,A 1、A 2构成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们的同相端连接硅压阻式传感器的输出端,A 3组成一个差分比例运算电路,它将双端输入信号变为单端输出的输 R+△R R-△R R-△R R+△R u 0 I 0(a)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气压检测仪-论文

密级公开学号201340513215 衡水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气压检测仪 论文作者:韩承桓 指导教师:侯晓云 系别: :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年级: 2013级 提交日期: 2017年4月18日答辩日期:2017年5月05日

毕业论文(设计)学术承诺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存在抄袭情况,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或其他教学机构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了解并遵守衡水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或向有关部门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原件或复印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开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及相关资料。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论文题目: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气压检测仪 摘要:该设计是基于压力传感器的气压检测仪。设计要求在减少成本的同时,能最大程度的实现预期功能。硬件方面,选择使用相应的单片机、压力传感器、A/D转换器以及LCD1602;而在软件方面,用C语言编写源程序,利用相关软件编译,之后再将文件拷入芯片中。在保证其所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设计过程,节约成本。 关键词:气压检测;压力传感器;单片机;A/D转换器;C语言编程 TITLE:PRESSURE DETECTION INSTRUMENT BASED ON PRESSURE SENSOR I

传感器的论文

传感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但作为提供信息的传感器,它的发展相对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来说就落后了。这使得自动检测技术受到影响,而检测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科技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基于上述因素,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对传感器技术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促使传感器技术加速发展,以适应信息处理技术的需要。突破是以测试技术的水平为基础的压阻型扩散硅压力传感器以其低价格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压力传感器以其使用方便,测量精确而得以推广。压力传感器的核心是扩散硅电阻桥,智能压力传感器应用单片机技术采集数据、信号的处理并输出显示结果。扩散硅的压阻系数是温度的函数,所以存在灵敏度温漂,而影响温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测量环境的变化,测量电路产生的热量的影响等等,所以要想得到比较精确的压力值,必须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校正。压力传感器的零点存在热漂移、电漂移和时间漂移,减小压力传感器的热零点漂移的措施是各力敏电阻的电阻值及其温度系数的相等性。 关键字:光电效应光电元件光电特性传感器分类传感器应用

引言 传感器技术在当代科技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21世纪人们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制高点,在国外各发达国家都将传感器技术视为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就将传感器技术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打捞技术之首,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将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列为国家科技和国防技术发展的重点内容。当前,世界上正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基础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及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广泛的、深刻的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并且正在改变着传统工业的生产方式,带动着传统工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的更新和变革。在军事国防、航空航天、海洋开发、生物工程、医疗保健、商检质检、环境保护、安全范围、家用电器等方面,几乎每一个现代化项目也都离不开传感器技。信息的采集是指从自然界中、以及生产过程中或科学实验中获取人们需要的信息。信息的采集是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的,因此传感器检测技术实质上也就是信息采集技术。显而易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环节中,“采集”是首要的基础的一环,没有“采集”到的信息,通信“传输”就是“无源之水”,计算机“处理”更是“无米之炊”。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但作为提供信息的元件传感器,它的发展相对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来说就落后了。这使得自动检测技术受到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多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上述因素,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对传感器技术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促使传感器技术加速发展,以适应信息处理技术的需要。 本设计研究的智能压力传感器,就是将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进行信息处理后将压力显示出来,并通过键盘控制使智能化更趋于完善。

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MEMS压力传感器的应用 (姓名:XXX,学号:22013XXX) 摘要:MEM压力传感器在工业,医疗,汽车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集成电路、微机电加工、侵入式应用,汽车电子。 引言: MEMS是在集成电路生产技术和专用的微机电加工方法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高新科技,其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和微系统三个方面,目前主导MEMS的市场的传感器已形成产业。用此技术研制的五花八门的微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响应快、灵敏度高、易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可以测量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及生物量。接下来,我主要介绍一下其中的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MEM压力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工业电子:工业配料称重、数字流量表以及数字压力表等等。消费电子:太阳能热水器用液位控制压力传感器、洗碗机、饮水机、洗衣机空调压力传感器,微波炉、健康秤以及血压计等等。汽车电子:柴油机的共轨压力传感器、汽车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压力传感器、汽车刹车系统的空气压力传感器以及发动机的机油压力传感器等等。我主要谈谈MEMS 压力传感器在汽车行业,医疗市场,工业领域这三个方面的应用。 应用于工业领域: MEMS压力传感器的主要应用包括采暖通风及空调(HV AC)、

水平面测量、各种工业过程与控制应用。例如,除了精确的高度气压测量,飞机使用传感器监测引擎、襟翼等其它部件。 应用于汽车行业: 在市场引导、科技推动、风险投资、政府介入等多重作用下,汽车MEMS传感器发展迅速,现已成为相关部门争先投资开发的热点。MEMS压力传感器在汽车中的一个新应用是传动系统压力感测,通常用于自动装置之中,但也用于新型双离合器传动系统。在高档汽车中,大约采用25至40只MEMS传感器,技术上日趋成熟完善,可满足汽车环境苛刻、可靠性高、精度准确、成本低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例如德国厂商推出了一款MEMS解决方案,使用油来保护硅薄膜,使其可以最高耐受70巴的压力。博世几年前也曾为MEMS压力传感器带来巨大变化,当时使用的是多孔硅,带来了高度可靠的MEMS器件,这些器件已用于目前的侧面气囊等应用之中。 应用于医疗市场: 对于医疗应用来说,MEMS压力传感器技术需要生产精密低压力测量装置的专门技术,以便用于侵入式或非侵入式应用。用于侵入式应用的压力传感器,比如监测血压,是低成本的消耗品。 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生命征象。在这个领域,使用传感器的设备包括台式或中央监护仪,以及多参数监护设备。低端设备至少包括一种非侵入式压力传感器;中端设备包含一或两种设备;高端设备既有非侵入式压力传感器,也有侵入式压力传感器,以及额外的呼吸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